CN110381765B - 用于鞋底结构的叠置缓冲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鞋底结构的叠置缓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1765B
CN110381765B CN201880015428.XA CN201880015428A CN110381765B CN 110381765 B CN110381765 B CN 110381765B CN 201880015428 A CN201880015428 A CN 201880015428A CN 110381765 B CN110381765 B CN 1103817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luid
midsole
sole structure
filled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542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81765A (zh
Inventor
杰里米·L·康奈尔
卡伦·S·迪莫夫
艾米丽·法里纳
乔尔·里普·格林斯潘
斯特凡·E·格斯特
德里克·海特
奥利维尔·亨里绍
海伦妮·哈钦森
罗庚
克里西·耶特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ke Innovate CV USA
Original Assignee
Nike Innovate CV U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ke Innovate CV USA filed Critical Nike Innovate CV USA
Priority to CN20211108205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860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81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17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817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17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02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3/026Composites, e.g. carbon fibre or aramid fibre; the sole, one or more sole layers or sole part being made of a composi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02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3/12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02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3/12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 A43B13/125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idsole or middle lay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02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3/12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 A43B13/125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idsole or middle layer
    • A43B13/127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idsole or middle layer the midsole being multilay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41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with a part of the sole being flexible, e.g. permitting articulation or tors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43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provided with wedged, concave or convex end portions, e.g. for improving roll-off of the foot
    • A43B13/148Wedged end por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181Resiliency achiev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so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181Resiliency achiev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sole
    • A43B13/183Leaf sp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181Resiliency achiev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sole
    • A43B13/184Resiliency achiev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sole the structure protruding from the outso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181Resiliency achiev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sole
    • A43B13/186Differential cushioning region, e.g. cushioning located under the ball of the foo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187Resiliency achieved by the features of the material, e.g. foam, non liquid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187Resiliency achieved by the features of the material, e.g. foam, non liquid materials
    • A43B13/188Differential cushioning reg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189Resilient soles filled with a non-compressible fluid, e.g. gel, wat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28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ttachment, also attachment of combined soles and heels
    • A43B13/32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ttachment, also attachment of combined soles and heels by adhesiv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鞋制品的鞋底结构。鞋底结构包括外底,外底具有地面接合表面和形成在外底的与地面接合表面相反的一侧的上表面。第一缓冲件靠近鞋底结构的内侧部设置并且包括附接至外底的上表面的第一流体填充室以及附接至第一流体填充室且设置在第一流体填充室与鞋帮之间的第二流体填充室。第二缓冲件靠近鞋底结构的外侧部设置并且包括附接至外底的上表面的第三流体填充室以及附接至第三流体填充室且设置在第三流体填充室与鞋帮之间的第四流体填充室。第二缓冲件与第一缓冲件流体隔离。

Description

用于鞋底结构的叠置缓冲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根据35U.S.C.§119(e)要求于2017年2月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2/453,406的优先权、于2017年6月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2/517,129的优先权、于2017年8月10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2/543,780的优先权、以及于2018年2月1日提交的美国非临时申请No.15/886,571的优先权。这些在先申请的公开内容被认为是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一部分,并且这些在先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在此通过参引并入。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鞋制品,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鞋制品的鞋底结构。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与本公开有关的背景信息,该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是现有技术。
鞋制品常规地包括鞋帮和鞋底结构。鞋帮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形成以将脚接纳、固定并支承在鞋底结构上。鞋帮可以与鞋带、系带或其他紧固件配合以调节鞋帮在脚周围的配合。鞋帮的靠近脚的底表面的底部部分附接至鞋底结构。
鞋底结构通常包括在地面与鞋帮之间延伸的分层布置结构。鞋底结构的一层包括提供耐磨性和与地面的牵引力的外底。外底可以由赋予耐久性和耐磨性并增强与地面的牵引力的橡胶或其他材料形成。鞋底结构的另一层包括设置在外底与鞋帮之间的中底。中底为脚提供缓冲,并且通常至少部分地由聚合物泡沫材料形成,该聚合物泡沫材料在所施加的载荷下弹性地压缩以通过减弱地面反作用力来对脚进行缓冲。中底可以在与外底相对的一侧上限定底表面并且在相反的一侧上限定鞋床,该鞋床的轮廓可以成形为符合脚的底表面的廓形。鞋底结构还可以包括位于靠近鞋帮的底部部分的空间内的增强舒适性的内底或鞋垫。
使用聚合物泡沫材料的中底通常构造为在所施加的载荷下、比如在步行或跑步运动期间弹性地压缩的单个板。通常,单板聚合物泡沫的设计着重于与板在梯度载荷下压缩时的柔软性和响应性有关的平衡缓冲特性。提供太软的缓冲的聚合物泡沫将降低中底的可压缩性和中底的在重复压缩之后减弱地面反作用力的能力。相反地,太硬且因此响应非常快的聚合物泡沫牺牲了柔软性,从而导致舒适性的损失。虽然由聚合物泡沫制成的板的不同区域的密度、硬度、能量恢复和材料选择可以变化以平衡板整体的柔软性和响应性,但是形成从柔软性到响应性以梯度方式加载的由聚合物泡沫制成的单板是难以实现的。
附图说明
本文中描述的附图出于仅对选定的实施方式而非所有可能的实现方式进行说明的目的,并且并不意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图1是结合有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鞋底结构的鞋制品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鞋制品的分解图;
图3是图1的鞋制品的沿着图1的线3-3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4是示出了替代性的缓冲结构的图1的鞋制品的沿着图1的线3-3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5是示出了替代性的缓冲结构的图1的鞋制品的沿着图1的线3-3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6是示出了替代性的缓冲结构的图1的鞋制品的沿着图1的线3-3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7是图1的鞋制品的仰视图;
图8是结合有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鞋底结构的鞋制品的立体图;
图9是图8的鞋制品的分解图;
图10是图8的鞋制品的沿着图8的线10-10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11是示出了替代性的缓冲结构的图8的鞋制品的沿着图8的线10-10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12是示出了替代性的缓冲结构的图8的鞋制品的沿着图8的线10-10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13是示出了替代性的缓冲结构的图8的鞋制品的沿着图8的线10-10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14是图8的鞋制品的仰视图;
图15是结合有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鞋底结构的鞋制品的侧视图;
图16是图15的鞋制品的分解图;
图17是图15的鞋制品的沿着图22的线17-17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18是示出了替代性的缓冲结构的图15的鞋制品的沿着图22的线17-17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19是示出了替代性的缓冲结构的图15的鞋制品的沿着图22的线17-17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20是示出了替代性的缓冲结构的图15的鞋制品的沿着图22的线17-17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21是结合有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替代性的鞋底结构的图15的鞋制品的侧视图;
图22是图15的鞋制品的仰视图;
图23是结合有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鞋底结构的鞋制品的立体图;
图24是图23的鞋底结构的局部立体图;
图25是图23的鞋制品的局部仰视图;
图26是结合有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鞋底结构的鞋制品的立体图;
图27是图26的鞋制品的分解图;
图28是图26的鞋制品的沿着图26的线28-28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29是图26的鞋制品的仰视图;
图30是结合有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鞋底结构的鞋制品的立体图;
图31是图30的鞋制品的分解图;
图32是图30的鞋制品的沿着图30的线32-32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33是图30的鞋制品的仰视图;
图34是结合有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鞋底结构的鞋制品的立体图;
图35是图34的鞋制品的分解图;
图36是图34的鞋制品的沿着图34的线36-36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37是图34的鞋制品的仰视图;
图38是结合有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鞋底结构的鞋制品的立体图;
图39是图38的鞋制品的分解图;
图40是图38的鞋制品的沿着图38的线40-40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41是图38的鞋制品的仰视图;
图42是结合有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鞋底结构的鞋制品的立体图;
图43是图42的鞋制品的分解图;
图44是图42的鞋制品的沿着图42的线44-44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45是图42的鞋制品的仰视图;
图46是结合有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鞋底结构的鞋制品的立体图;
图47是图46的鞋制品的分解图;
图48是图46的鞋制品的沿着图46的线48-48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49是图46的鞋制品的仰视图;
图50是结合有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鞋底结构的鞋制品的立体图;
图51是图50的鞋制品的分解图;
图52是图50的鞋制品的仰视图;
图53A是图50的鞋制品的沿着图52的线53A-53A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53B是图50的鞋制品的沿着图52的线53B-53B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54是结合有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鞋底结构的鞋制品的立体图;
图55是图54的鞋制品的分解图;
图56是图54的鞋制品的仰视图;
图57A是图54的鞋制品的沿着图56的线57A-57A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57B是图54的鞋制品的沿着图56的线57B-57B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58是结合有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鞋底结构的鞋制品的立体图;
图59是图58的鞋制品的分解图;
图60是图58的鞋制品的仰视图;
图61A是图58的鞋制品的沿着图60的线61A-61A截取的横截面图;以及
图61B是图58的鞋制品的沿着图60的线61B-61B截取的横截面图。
贯穿附图中的若干视图,对应的附图标记表示对应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充分地描述。提供了示例性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是透彻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传达本公开的范围。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比如特定部件、装置和方法的示例,以提供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透彻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明显的是,不需要采用具体细节,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没有详细描述公知的过程、公知的装置结构和公知的技术。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目的,并且并不意在为限制性的。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种”以及“该”也可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术语“包括”、“包括有”、“包含”以及“具有”是包括性的,并且因此说明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的存在或添加。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和操作不应被解释为必须要求其以所论述或所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特别地指明为执行的顺序。还应理解的是,可以采用附加的或替代性的步骤。
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接合至”、“连接至”或“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该元件或层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接合至另一元件或层、连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或者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介于中间的元件或层。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接合至”、“直接连接至”或“直接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可以不存在介于中间的元件或层。用以描述元件之间的关系的其他词语(例如,“在……之间”与“直接在……之间”、“相邻”与“直接相邻”等)应当以同样的方式来解释。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列举项中的一项或更多项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可以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否则比如“第一”、“第二”和其他数字术语的术语在本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次序。因此,在不背离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教示的情况下,下面所论述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
在本文中可以使用与空间相关的术语,比如“内”、“外”、“下面”、“下方”、“下”、“上方”、“上”等,以便于说明书对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进行描述。与空间相关的术语可以意在涵盖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除了图中描绘的取向之外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的“下方”或“下面”的元件将被定向成在其他元件或特征的“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包括上方和下方两个取向。该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向(被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取向),并且本文中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被相应地解释。
参照附图,提供了一种用于具有鞋帮的鞋制品的鞋底结构。鞋底结构包括外底,外底具有地面接合表面和形成在外底的与地面接合表面相反的一侧的上表面。提供有中底,并且中底包括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下部部分附接至外底并且包括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第一部段从上部部分的前脚区域沿朝向上部部分的后跟区域的方向延伸,第二部段从上部部分的后跟区域沿朝向上部部分的前脚区域的方向延伸,第二部段与第一部段沿着中底的纵向轴线间隔开一间隙。至少一个板从中底延伸到间隙中,并且缓冲件设置在中底的间隙中并且接合至板。
本公开的实现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可选特征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特征。在一些示例中,板的第一端部接合至中底的第一部段,板的第二端部接合至中底的第二部段,并且板的中间部分从第一端部穿过间隙延伸至第二端部并且接合至缓冲件。
板的第一端部可以嵌置在中底的第一部段内,并且板的第二端部可以嵌置在中底的第二部段内。在一些示例中,板的第一端部设置在中底的上部部分与中底的第一部段之间,并且第一板的第二端部设置在中底的上部部分与中底的第二部段之间。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板的中间部分设置在缓冲件与中底的上部部分之间。这里,缓冲件可以包括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第一缓冲件靠近鞋底结构的内侧部设置,第一缓冲件具有设置在板与外底之间的第一流体填充室,第二缓冲件靠近鞋底结构的外侧部设置,第二缓冲件具有设置在板与外底之间的第二流体填充室。第二缓冲件可以与第一缓冲件流体隔离。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缓冲件可以设置在板的中间部分与中底的上部部分之间。这里,缓冲件包括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第一缓冲件靠近鞋底结构的内侧部设置并且包括设置在中底的上部部分与板的中间部分之间的第一流体填充室,第二缓冲件靠近鞋底结构的外侧部设置并且包括设置在中底的上部部分与板的中间部分之间的第二流体填充室,第二缓冲件与第一缓冲件流体隔离。
板可以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一板设置在中底的上部部分与缓冲件之间,第二板从中底的下部部分延伸并且设置在缓冲件与外底之间。可选地,第一板和第二板中的至少一者由碳纤维形成。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具有鞋帮的鞋制品的鞋底结构。鞋底结构包括外底,外底具有地面接合表面和形成在外底的与地面接合表面相反的一侧的上表面。鞋底结构还包括中底,中底具有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下部部分附接至外底并且包括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第一部段从上部部分的前脚区域沿朝向上部部分的后跟区域的方向延伸,第二部段从上部部分的后跟区域沿朝向上部部分的前脚区域的方向延伸,第二部段与第一部段沿着中底的纵向轴线间隔开一间隙。缓冲件设置在中底的间隙中并且包括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第一缓冲件靠近鞋底结构的内侧部设置,第二缓冲件靠近鞋底结构的外侧部设置。第二缓冲件与第一缓冲件隔离。第一板接合至中底的第一部段、中底的第二部段和缓冲件中的每一者。
本公开的实现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可选特征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特征。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缓冲件包括具有设置在第一板与外底之间的第一流体填充室的第一缓冲件,并且靠近鞋底结构的外侧部设置的第二缓冲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板与外底之间的第二流体填充室。第二缓冲件与第一缓冲件流体隔离。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流体填充室和第二流体填充室中的至少一者包括设置在其中的拉伸构件。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流体填充室和第二流体填充室中的至少一者包括设置在其中的拉伸构件。第一流体填充室可以与第二流体填充室在从鞋底结构的内侧部至鞋底结构的外侧部延伸的方向上对齐。
在一些构型中,鞋底结构包括第二板,第二板是与第一板间隔开的并且具有接合至中底的第一部段的第一端部、接合至中底的第二部段的第二端部、以及接合至缓冲件的中间部分,使得缓冲件设置在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可选地,第二板由碳纤维形成。这里,缓冲件包括:包括设置在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的第一流体填充室和设置在第二板与外底之间的第二流体填充室的第一缓冲件;以及包括设置在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的第三流体填充室和设置在第二板与外底之间的第四流体填充室的第二缓冲件,使得第二缓冲件与第一缓冲件流体隔离。
可选地,鞋底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缓冲件与外底之间的第三板。第三板接合至中底的第一部段和缓冲件中的每一者。第二板和第三板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包括形成在第一部段与缓冲件之间的切口。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板的第一端部包括限定第一对突片的第一凹口,第二板的第二端部包括限定第二对突片的第二凹口,所述第一对突片嵌置在中底的下部部分的第一部段中,并且所述第二对突片嵌置在中底的下部部分的第二部段中。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具有鞋帮的鞋制品的鞋底结构。鞋底结构包括外底,外底具有地面接合表面和形成在外底的与地面接合表面相反的一侧的上表面。第一缓冲件靠近鞋底结构的内侧部设置并且包括附接至外底的上表面的第一流体填充室以及附接至第一流体填充室且设置在第一流体填充室与鞋帮之间的第二流体填充室。第二缓冲件靠近鞋底结构的外侧部设置并且包括附接至外底的上表面的第三流体填充室以及附接至第三流体填充室且设置在第三流体填充室与鞋帮之间的第四流体填充室。第二缓冲件与第一缓冲件流体隔离。
本公开的实现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可选特征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特征。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部段沿着第一侧表面形成,第二部段形成在地面接合表面的第一区域中,并且第三部段沿着第二侧表面形成。
在一种构型中,第一流体填充室可以与第二流体填充室流体隔离,并且第三流体填充室可以与第四流体填充室流体隔离。此外,第一缓冲件可以与第二缓冲件间隔开并分开。
第一缓冲件可以设置成比第二缓冲件更靠近鞋底结构的前端部。第三缓冲件可以设置在第二缓冲件与鞋底结构的后端部之间。第三缓冲件可以包括附接至外底的上表面的第五流体填充室以及附接至第五流体填充室且设置在第五流体填充室与鞋帮之间的第六流体填充室。
外底可以包括形成上表面的外底板构件以及在地面接合表面处从外底板构件延伸的一系列牵引元件。在一种构型中,牵引元件由弹性材料形成。在另一种构型中,牵引元件由可压缩材料形成。在又一种构型中,牵引元件由刚性材料形成。无论牵引元件的结构如何,外底板构件都可以由刚性材料形成。
板构件可以从鞋底结构的前端部朝向后端部延伸。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可以设置在板构件与外底的上表面之间。
在一种构型中,第一流体填充室、第二流体填充室、第三流体填充室和第四流体填充室中的至少一者包括设置在其中的拉伸构件。
第一缓冲件可以在地面接合表面中形成第一凸起,并且第二缓冲件可以在地面接合表面中形成第二凸起。第一凸起可以在大致平行于鞋底结构的纵向轴线延伸的方向上偏离第二凸起。
在一种构型中,第一流体填充室可以与第二流体填充室对齐。此外,第三流体填充室可以与第四流体填充室对齐。
外底可以从第二缓冲件延伸至鞋底结构的前端部。缓冲元件可以设置在外底的上表面与鞋帮之间。缓冲元件可以设置在鞋底结构的前端部与第一缓冲件之间。在一种构型中,缓冲元件由泡沫形成。此外,缓冲元件可以沿朝向鞋底结构的前端部的方向渐缩。
在另一种构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具有鞋帮的鞋制品的鞋底结构。鞋底结构包括外底,外底具有地面接合表面和形成在外底的与地面接合表面相反的一侧的上表面。第一缓冲件靠近鞋底结构的内侧部设置并且包括附接至外底的上表面的第一流体填充室以及附接至第一流体填充室且设置在第一流体填充室与鞋帮之间的第二流体填充室。第二缓冲件靠近鞋底结构的外侧部设置并且包括附接至外底的上表面的第三流体填充室以及附接至第三流体填充室且设置在第三流体填充室与鞋帮之间的第四流体填充室。第二缓冲件在大致平行于鞋底结构的纵向轴线延伸的方向上偏离第一缓冲件。
在一种构型中,第一流体填充室可以与第二流体填充室流体隔离,并且第三流体填充室可以与第四流体填充室流体隔离。此外,第一缓冲件可以与第二缓冲件间隔开并分开。
第一缓冲件可以设置成比第二缓冲件更靠近鞋底结构的前端部。第三缓冲件可以设置在第二缓冲件与鞋底结构的后端部之间。第三缓冲件可以包括附接至外底的上表面的第五流体填充室以及附接至第五流体填充室且设置在第五流体填充室与鞋帮之间的第六流体填充室。
外底可以包括形成上表面的外底板构件以及在地面接合表面处从外底板构件延伸的一系列牵引元件。在一种构型中,牵引元件由弹性材料形成。在另一种构型中,牵引元件由可压缩材料形成。在又一种构型中,牵引元件由刚性材料形成。无论牵引元件的结构如何,外底板构件都可以由刚性材料形成。
板构件可以从鞋底结构的前端部朝向后端部延伸。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可以设置在板构件与外底的上表面之间。
在一种构型中,第一流体填充室、第二流体填充室、第三流体填充室和第四流体填充室中的至少一者包括设置在其中的拉伸构件。
第一缓冲件可以在地面接合表面中形成第一凸起,并且第二缓冲件可以在地面接合表面中形成第二凸起。
在一种构型中,第一流体填充室可以与第二流体填充室对齐。此外,第三流体填充室可以与第四流体填充室对齐。
外底可以从第二缓冲件延伸至鞋底结构的前端部。缓冲元件可以设置在外底的上表面与鞋帮之间。缓冲元件可以设置在鞋底结构的前端部与第一缓冲件之间。在一种构型中,缓冲元件由泡沫形成。此外,缓冲元件可以沿朝向鞋底结构的前端部的方向渐缩。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用于具有鞋帮的鞋制品的鞋底结构包括外底,外底具有地面接合表面和形成在外底的与地面接合表面相反的一侧的上表面。鞋底结构的中底附接至外底并且包括限定一间隙的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下部部分包括从上部部分的前脚区域延伸的第一部段和从上部部分的后跟区域延伸的第二部段。缓冲件设置在中底的间隙中,第一板设置在缓冲件与中底的上部部分之间,并且第二板接合至中底的第一部段和缓冲件。
在一些示例中,缓冲件包括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第一缓冲件靠近鞋底结构的内侧部设置并且包括设置在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的第一流体填充室和设置在第二板与外底之间的第二流体填充室,第二缓冲件靠近鞋底结构的外侧部设置并且包括设置在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的第三流体填充室和设置在第二板与外底之间的第四流体填充室,第二缓冲件与第一缓冲件流体隔离。
第二板的第一端部可以接合至中底的第一部段,并且第二板的第二端部可以接合至中底的第二部段。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板的第一端部嵌置在中底的第一部段内。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板的第二端部嵌置在中底的第二部段内。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板的第二端部接合至第二部段的面向前脚的侧壁。
第一板的第一端部可以设置在中底的上部部分与中底的第一部段之间,并且第一板的第二端部可以设置在中底的上部部分与中底的第一部段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板包括凹形的中间部分,该凹形的中间部分具有从鞋底结构的最靠前点至跖趾点的恒定曲率半径。
替代性地,缓冲件可以包括第一缓冲件,第一缓冲件靠近鞋底结构的内侧部设置并且包括附接至第一板的第一流体填充室以及附接至第一流体填充室且设置在第一流体填充室与第二板之间的第二流体填充室。缓冲件还可以包括第二缓冲件,第二缓冲件靠近鞋底结构的外侧部设置并且包括附接至第一板的第三流体填充室以及附接至第三流体填充室且设置在第三流体填充室与第二板之间的第四流体填充室,第二缓冲件与第一缓冲件流体隔离。
第二板可以从中底的第一部段延伸至中底的第二部段。第二板的第一端部可以接合至第一部段的前端部,并且第二板的第二端部可以嵌置在中底的第二部段内。
第二板的中间部分向上弯曲,并且可以包括设置在缓冲件与中底的第二部段中间的阻尼器。阻尼器构造成使扭转力从中间部分至第二部段的传送最小化。
中底还可以包括在第一部段与第二部段之间延伸并将缓冲件横向平分的肋。
参照图1至图7,提供了鞋制品10,并且鞋制品10包括鞋帮12和附接至鞋帮12的鞋底结构14。鞋制品10可以分成一个或更多个区域。这些区域可以包括前脚区域16、中脚区域18和后跟区域20。前脚区域16可以与脚趾和将脚的跖骨与趾骨连接的关节对应。中脚区域18可以与脚的足弓区域对应,并且后跟区域20可以与脚的包括跟骨在内的后部部分对应。鞋制品10可以另外包括内侧部22和外侧部24,内侧部22和外侧部24与鞋制品10的相反侧部对应并延伸穿过区域16、18、20。
鞋帮12包括限定内部空间26的内表面,内部空间26接纳并固定脚以用于将脚支承在鞋底结构14上。后跟区域20中的脚踝开口28可以提供进入内部空间26的入口。例如,脚踝开口28可以接纳脚以将脚固定在空间26内并便于脚进入内部空间26以及从内部空间26移出。在一些示例中,一个或更多个紧固件30沿着鞋帮12延伸以调节内部空间26在脚周围的配合而同时适应脚进入内部空间26以及从内部空间26移出。鞋帮12可以包括接纳紧固件30的比如孔眼的开孔32和/或比如织物环或网环的其他接合特征。紧固件30可以包括鞋带、系带、绳、钩和环、以及任何其他合适类型的紧固件。
鞋帮12可以另外包括在内部空间26与紧固件30之间延伸的舌部34。鞋帮12可以由缝合在一起或以粘接的方式结合在一起以形成内部空间26的一种或更多种材料形成。鞋帮12的合适的材料可以包括织物、泡沫、皮革和合成皮革。这些材料可以选择并定位成:在脚处于内部空间26内的情况下赋予脚耐久性、透气性、耐磨性、柔韧性和舒适性的性能。
鞋底结构14附接至鞋帮12并且在使用期间为鞋制品10提供支承和缓冲。也就是说,鞋底结构14减弱在使用期间由鞋制品10撞击地面引起的地面反作用力。因此,如下面阐述的,鞋底结构14可以结合有具有能量吸收特性的一种或更多种材料,以允许鞋底结构14最小化使用者在穿用鞋制品10时所承受的冲击。
鞋底结构14可以包括中底36、外底38以及通常设置在中底36与外底38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缓冲件或缓冲装置40。此外,鞋底结构14可以包括板42,板42从鞋制品10的前端部44向后端部46延伸。在一种构型中,板42直接附接至鞋帮12。在另一种构型中,板42经由衬垫(strobel)48附接至鞋帮12,如图2至图6中所示。虽然板42可以直接附接至鞋帮12或者可以经由衬垫48附接至鞋帮12,但是在下文中板42将被描述并示出为经由衬垫48附接至鞋帮12。
继续参照图2至图7,中底36被示出为从鞋制品10的前端部44延伸至后端部46。中底36可以由能量吸收材料形成,能量吸收材料比方说例如为聚合物泡沫。在一种构型中,中底36与鞋帮12的衬垫48相对,使得板42在中底36与衬垫48之间延伸。中底36可以至少部分地延伸到鞋帮12的上表面50上(图3),使得中底36覆盖鞋帮12与衬垫48的接合部。
由能量吸收材料比如聚合物泡沫形成中底36允许中底36减弱在使用期间由鞋制品10在地面上的运动引起的地面反作用力。除了吸收与鞋制品10的使用相关联的力之外,中底36还可以用于将板42经由衬垫48附接至鞋帮12。可以使用合适的粘合剂(未示出)来将板42附接至中底36和衬垫48中的一者或两者。替代性地,板42可以通过将中底36的材料直接模制至板42而附接至中底36。例如,板42可以设置在用来使中底36成形的模具(未示出)的腔内。因此,当中底36成形(即,通过使聚合物材料发泡)时,中底36的材料被接合至板42的材料,从而形成具有中底36和板42两者的整体结构。
虽然板42被描述并示出为设置在鞋帮12与中底36之间,但是板42可以替代性地嵌置在中底36的材料内。例如,板42可以由中底36包封成使得中底36的一部分在板42与鞋帮12之间延伸并且中底36的另一部分在板42与外底38之间延伸。此外,板42可以设置在中底36内但不被完全包封。例如,板42可以是围绕中底36的周缘可见的,同时中底36的一部分在板42与鞋帮12之间延伸并且中底36的另一部分在板42与外底38之间延伸。
无论板42相对于中底36的特定位置如何,板42都可以由相对刚性的材料形成。例如,板42可以由非发泡聚合物材料形成,或者替代性地由含有纤维比如碳纤维的复合材料形成。由相对刚性的材料形成板42允许板42在鞋制品10撞击地面时分配与鞋制品10的使用相关联的力,如下面将更详细描述的。
无论用来形成板42的材料如何,板42都可以是从前端部44延伸至后端部46的所谓的“全长度板”。允许板42从前端部44延伸至后端部46使得板42从前脚区域16延伸穿过中脚区域18并延伸至后跟区域20。虽然板42可以是从前脚区域16延伸至后跟区域20的全长度板,但是板42可以替代性地仅延伸穿过鞋底结构14的一部分。例如,板42可以从鞋制品10的前端部44延伸至中脚区域18,而不完全延伸穿过中脚区域18并进入后跟区域20中。
如图1中所示,外底38与中底36间隔开,以在外底38与中底36之间限定腔52。外底38可以包括地面接合表面54和形成在外底38的与地面接合表面54相反的一侧上的顶表面56。外底38可以由弹性材料比方说例如橡胶形成,这为鞋制品10提供了提供牵引力和耐久性的地面接合表面54。地面接合表面54可以包括从地面接合表面54延伸的一个或更多个牵引元件55(图7),以在使用期间为鞋制品10提供增加的牵引力。
外底38可以另外包括附接至顶表面56的外底板58。与板42一样,外底板58可以由相对刚性的材料形成,该相对刚性的材料比方说例如为非发泡聚合物或含有纤维比如碳纤维的复合材料。外底板58可以包括与中底36相对并且限定腔52的至少一部分的表面60。外底38可以在突片62处附接至鞋帮12,突片62在前端部44处附接至或以其他方式结合至鞋帮12,如图1中所示。
特别参照图1至图3,缓冲装置40被示出为包括内侧缓冲件或内侧缓冲装置64以及外侧缓冲件或外侧缓冲装置66。内侧缓冲装置64靠近鞋底结构14的内侧部22设置,而外侧缓冲装置66靠近鞋底结构14的外侧部24设置。如图3中所示,内侧缓冲装置64包括第一流体填充室68和第二流体填充室70。继续参照图3,外侧缓冲装置66同样包括第三流体填充室72和第四流体填充室74。
第一流体填充室68通常设置在鞋帮12与第二流体填充室70之间,而第二流体填充室70设置在外底板58与第一流体填充室68之间。具体地,第一流体填充室68在第一侧部处附接至中底36并且在第二侧部处附接至第二流体填充室70。第二流体填充室70在第一侧部处附接至外底板58的表面60并且在第二侧部处附接至第一流体填充室68。流体填充室68、70可以经由合适的粘合剂附接至彼此并分别附接至中底36和外底板58。此外或替代性地,第一流体填充室68可以通过将第一流体填充室68的材料和第二流体填充室70的材料在第一流体填充室68与第二流体填充室70的接合部处进行融合而附接至第二流体填充室70。
第一流体填充室68和第二流体填充室70可以包括第一阻挡元件76和第二阻挡元件78。第一阻挡元件76和第二阻挡元件78可以由热塑性聚氨酯(TPU)片形成。具体地,第一阻挡元件76可以由TPU材料片形成并且可以具有大致平面的形状。第二阻挡元件78同样可以由TPU材料片形成并且可以形成为图3中所示的构型以限定内部空间80。第一阻挡元件76可以通过在第一阻挡元件76的周缘和第二阻挡元件78的周缘处施加热和压力以限定外周接缝82而接合至第二阻挡元件78。外周接缝82密封内部的内部空间80,从而限定第一流体填充室68的容积和第二流体填充室70的容积。
第一阻挡元件76和第二阻挡元件78的内部空间80可以在其中接纳拉伸元件84。每个拉伸元件84可以包括在上拉伸片88与下拉伸片90之间延伸的一系列拉伸股线86。上拉伸片88可以附接至第一阻挡元件76,而下拉伸片90可以附接至第二阻挡元件78。以这种方式,当第一流体填充室68和第二流体填充室70接纳加压流体时,拉伸元件84的拉伸股线86被置于张紧状态。因为上拉伸片88附接至第一阻挡元件76并且下拉伸片90附接至第二阻挡元件78,所以当加压流体被注入内部空间80中时,拉伸股线86保持第一流体填充室68的所需形状和第二流体填充室70的所需形状。
继续参照图3,外侧缓冲装置66同样包括第三流体填充室72和第四流体填充室74。与内侧缓冲装置64一样,第三流体填充室72设置在鞋帮12与第四流体填充室74之间,并且第四流体填充室74设置在外底板58与第三流体填充室72之间。第三流体填充室72在第一侧部处附接至中底36并且在位于第三流体填充室72的与第一侧部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部处附接至第四流体填充室74。第四流体填充室74在第一侧部处附接至外底板58的表面60并且在位于第四流体填充室74的与第一侧部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部处附接至第三流体填充室72。第三流体填充室72和第四流体填充室74可以与第一流体填充室68和第二流体填充室70相同。因此,第三流体填充室72和第四流体填充室74可以各自包括第一阻挡元件76、第二阻挡元件78、内部空间80、外周接缝82和设置在内部空间80内的拉伸元件84。
如所描述的,内侧缓冲装置64和外侧缓冲装置66各自包括接纳在鞋帮12与外底38之间的一对流体填充室68、70、72、74。在一种构型中,第一流体填充室68与第二流体填充室70流体隔离,并且第三流体填充室72与第四流体填充室74流体隔离。此外,内侧缓冲装置64(即,第一流体填充室68和第二流体填充室70)与外侧缓冲装置66(即,第三流体填充室72和第四流体填充室74)流体隔离。
虽然内侧缓冲装置64和外侧缓冲装置66被描述并示出为包括叠置的流体填充室对,但是内侧缓冲装置64和外侧缓冲装置66可以替代性地包括其他缓冲元件。例如,参照图4,内侧缓冲装置64和外侧缓冲装置66可以各自包括泡沫块92,泡沫块92分别代替第二流体填充室70和第四流体填充室74。泡沫块92可以接纳在由第一阻挡元件76和第二阻挡元件78限定的内部空间80内。将泡沫块92定位在由第一阻挡元件76和第二阻挡元件78限定的内部空间80内允许阻挡元件76、78在泡沫块92承受预定载荷时限制泡沫块92扩张超过预定量。因此,泡沫块92的整体形状以及因此泡沫块92的性能可以通过允许泡沫块92在加载期间与阻挡元件76、78相互作用来控制。虽然泡沫块92被描述并示出为接纳在阻挡元件76、78的内部空间80内,但是泡沫块92可以替代性地在没有阻挡元件76、78的情况下定位在腔52内。在这种构型中,泡沫块92将分别直接附接至外底板58的表面60以及第一流体填充室68的第二阻挡元件78和第三流体填充室72的第二阻挡元件78。
虽然第二流体填充室70和第四流体填充室74被描述并示出为用泡沫块92代替,但是第一流体填充室68和第三流体填充室72可以替代性地用不同的缓冲元件、比如图4中所示的泡沫块92来代替。图5中示出了用泡沫块92代替第一流体填充室68且用泡沫块92代替第三流体填充室72。
最后,第一流体填充室68、第二流体填充室70、第三流体填充室72和第四流体填充室74中的每一者均可以用泡沫块92代替,如图6中所示。内侧缓冲装置64和外侧缓冲装置66的特定结构(即,泡沫块、流体填充室或它们的组合的使用)可以由内侧部22和外侧部24处所需的缓冲量决定。
无论内侧缓冲装置64和外侧缓冲装置66的特定结构如何,内侧缓冲装置64都可以在沿着鞋底结构14的纵向轴线(L)延伸的方向上定位在外侧缓冲装置66的前方,如图7中所示。也就是说,内侧缓冲装置64设置成比外侧缓冲装置66更靠近鞋底结构14的前端部44。虽然内侧缓冲装置64设置成比外侧缓冲装置66更靠近前端部44,但是内侧缓冲装置64与外侧缓冲装置66重叠,使得内侧缓冲装置64沿在鞋底结构14的内侧部22与鞋底结构14的外侧部24之间延伸的方向至少部分地与外侧缓冲装置66相对。
如所描述的,内侧缓冲装置64和外侧缓冲装置66各自提供设置在鞋底结构14上的离散位置处的一对叠置的缓冲元件。在一种构型中,内侧缓冲装置64和外侧缓冲装置66各自提供相配合以分别在内侧部22和外侧部24处提供缓冲的一对叠置的流体填充室(即68、70、72、74)。各个流体填充室68、70、72、74可以具有相同的容积,并且还可以处于相同的压力。例如,各个流体填充室68、70、72、74可以处于在15磅每平方英寸(psi)至30psi的范围内的压力,并且优选地处于在20psi至25psi的范围内的压力。替代性地,各流体填充室68、70、72、74的压力可以在缓冲装置64、66之间以及/或者在每个缓冲装置64、66内变化。例如,第一流体填充室68可以具有与第二流体填充室70相同的压力,或者替代性地,第一流体填充室68可以具有与第二流体填充室70不同的压力。同样,第三流体填充室72可以具有与第四流体填充室74相同或不同的压力,并且可以具有与第一流体填充室68和/或第二流体填充室70不同的压力。
在操作期间,当地面接合表面54接触地面时,力经由外底板58传递至内侧缓冲装置64和外侧缓冲装置66。也就是说,力被传递至第一流体填充室68、第二流体填充室70、第三流体填充室72和第四流体填充室74。所施加的力使各个流体填充室68、70、72、74压缩,从而吸收与外底38接触地面相关联的力。力被传递至中底36和板42,但是该力不作为点载荷或局部载荷而被使用者承受。也就是说,如上所述,板42被描述为是由刚性材料形成的。因此,即使内侧缓冲装置64和外侧缓冲装置66位于沿着鞋底结构14的离散位置处,由内侧缓冲装置64和外侧缓冲装置66施加在板42上的力也会在板42的长度上分散,使得所施加的力不会在各个离散位置处施加至使用者的脚。更确切地说,施加在内侧缓冲装置64和外侧缓冲装置66的各位置处的力由于板42的刚性而被沿着板42的长度分散,如此,当使用者的脚与设置在内部空间26内的内底94接触时,脚不会承受点载荷。
特别参照图8至图14,提供了鞋制品10a,鞋制品10a包括鞋帮12和附接至鞋帮12的鞋底结构14a。考虑到与鞋制品10相关联的部件在结构和功能方面与鞋制品10a的实质相似性,在下文和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同的部件,而包含字母扩展部分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被用于标识已被修改的那些部件。
特别参照图9至图13,鞋底结构14a被示出为包括中底36a、外底38a、设置在中底36a与外底38a之间的缓冲装置40、以及板42。如图10中所示,板42设置在中底36a与和鞋帮12相关联的衬垫48之间。与上面描述的鞋制品10一样,板42可以直接附接至鞋帮12,从而消除对衬垫48的需要。虽然可以去除衬垫48并将板42直接附接至鞋帮12,但是鞋底结构14a在下文中将被描述并示出为包括设置在鞋帮12与板42之间的衬垫48。此外,虽然板42将被描述并示出为设置在中底36a与衬垫48之间,但是板42可以至少部分地嵌置在中底36a的材料内,使得中底36a的一部分在衬垫48与板42之间延伸。
中底36a可以由发泡聚合物材料以与上面描述的鞋制品10相关联的中底36类似的方式形成。然而,中底36a可以具有与鞋制品10的中底36不同的形状,原因在于中底36a与中底36相比在鞋底结构14a的后跟区域20的区域中更厚。具体地,中底36a可以在后跟区域20和中脚区域18处具有这样的厚度,该厚度为中底36a提供从前脚区域16延伸至后跟区域20的基本上连续的表面96。
虽然中底36a包括基本上连续的表面96,但是连续的表面96可以在内侧凹部98处和外侧凹部100处中断。如图9中所示,内侧凹部98可以设置在鞋底结构14a的内侧部22处,并且外侧凹部100可以设置在鞋底结构14a的外侧部24处。在一种构型中,内侧凹部98和外侧凹部100形成到中底36a的材料中,使得内侧凹部98和外侧凹部100中的至少一者延伸穿过中底36a的侧壁102。虽然内侧凹部98和外侧凹部100在下文中将被示出并描述为延伸穿过中底36a的侧壁102,但是内侧凹部98和/或外侧凹部100可以替代性地与侧壁102间隔开,使得内侧凹部98和/或外侧凹部100被隐藏而不可见。在这种构型中,侧壁102将包括从前脚区域16延伸至后跟区域20的基本恒定的外表面。
特别参照图10至图13,内侧凹部98和外侧凹部100在其中接纳缓冲装置40的相应部分。也就是说,内侧凹部98接纳内侧缓冲装置64,并且外侧凹部100接纳外侧缓冲装置66。内侧缓冲装置64和外侧缓冲装置66与上面描述的结合到鞋制品10的鞋底结构14中的内侧缓冲装置64和外侧缓冲装置66相同。因此,内侧缓冲装置64设置成比外侧缓冲装置66更靠近鞋底结构14a的前端部44,如图14中所示。
继续参照图10至图13,内侧缓冲装置64和外侧缓冲装置66被示出为分别设置在内侧凹部98和外侧凹部100内并且在侧壁102处暴露。此外,内侧缓冲装置64和外侧缓冲装置布置66被示出为从中底36a的基本上连续的表面96突出。如此,当内侧缓冲装置64和外侧缓冲装置66分别接纳在中底36a的内侧凹部98和外侧凹部100内并且外底38a附接至基本上连续的表面96时,在外底38a处在内侧缓冲装置64和外侧缓冲装置66的位置处能够看到一对凸起104,如图14中所示。凸起104高出于由外底38a在外底38a的不存在内侧缓冲装置64和外侧缓冲装置66的其他区域处限定的标称平面。
内侧缓冲装置64和外侧缓冲装置66可以包括上面关于鞋底结构14描述的流体填充室68、70、72、74。此外,内侧缓冲装置64和外侧缓冲装置66可以替代性地包括代替流体填充室68、70、72、74中的任何或所有流体填充室的泡沫块92。例如,如图11至图13中所示,鞋底结构14a可以包括相应地与内侧缓冲装置64和外侧缓冲装置66相关联的第一流体填充室68和第三流体填充室72以及一对泡沫块92。替代性地,泡沫块92可以代替第一流体填充室68和第三流体填充室72(图12),或者替代性地,泡沫块92可以代替流体填充室68、70、72、74中的每个流体填充室(图13)。无论内侧缓冲装置64和外侧缓冲装置66的特定构型如何,内侧缓冲装置64和外侧缓冲装置66都从由外底38a限定的标称平面突出,使得在外底38a中在内侧缓冲装置64和外侧缓冲装置66的位置处形成凸起104。
使内侧缓冲装置64和外侧缓冲装置66从中底36a的基本上连续的表面96延伸并且因此在外底38a中在内侧缓冲装置64和外侧缓冲装置66的位置处形成凸起104允许鞋底结构14a在鞋制品10a的使用期间提供一定程度的缓冲和保护。也就是说,当鞋制品10a在使用期间接触地面时,与接触地面相关的力被内侧缓冲装置64和外侧缓冲装置66吸收,从而保护并支承使用者的脚。
除了内侧缓冲装置64和外侧缓冲装置66之外,由于中底36a的从前脚区域16延伸至后跟区域20的基本上连续的表面96,中底36在鞋制品10a的使用期间为使用者的脚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和缓冲。此外,中底36a的材料在内侧缓冲装置64与外侧缓冲装置66之间延伸,如图10至图13中所示。中底36a的设置在内侧缓冲装置64与外侧缓冲装置66之间的该部分延伸至基本上连续的表面96并且因此在鞋制品10a的使用期间同样吸收与鞋制品10a接触地面相关联的冲击力。
中底36a的设置在内侧缓冲装置64与外侧缓冲装置66之间的该部分同样用于在力被施加至流体填充室68、70、72、74时保持流体填充室68、70、72、74的形状。例如,当力被施加至流体填充室68、70、72、74时,所施加的力使流体填充室68、70、72、74沿大致垂直于所施加的力的方向扩张。通过在内侧缓冲装置64与外侧缓冲装置66之间的区域中提供中底36a的材料,流体填充室68、70、72、74的这种运动受到限制,并且因此,流体填充室68、70、72、74的所需形状得以保持。
特别参照图15至图22,提供了鞋制品10b。考虑到与鞋制品10相关联的部件在结构和功能方面与鞋制品10b的实质相似性,在下文和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同的部件,而包含字母扩展部分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被用于标识已被修改的那些部件。
鞋制品10b包括鞋帮12和附接至鞋帮12的鞋底结构14b。鞋底结构14b包括附接至鞋帮12的板42、外底38b、以及通常设置在板42与外底38b之间的缓冲装置40b。板42从前端部44延伸至后端部46,并且从前脚区域16到后跟区域20跨越鞋制品10b。板42由相对刚性的材料形成,该相对刚性的材料比方说例如为非发泡聚合物或含有纤维比如碳纤维的复合材料。
如图17至图20中所示,板42在板42的周缘处直接附接至鞋帮12。如此,鞋制品10b未被示出或描述为包括衬垫。虽然鞋制品10b未被示出或描述为包括衬垫,但是鞋制品10b可以以与上面描述的鞋制品10、10a类似的方式包括衬垫。这样的衬垫可以设置在鞋帮12与板42之间,或者替代性地,板42可以设置在内部空间26内,使得衬垫设置在板42与外底38b之间。虽然鞋制品10b可以设置有衬垫,但是鞋制品10b在下文中将被描述为包括直接附接至鞋帮12的板42。
外底38b可以是大致J形的且具有沿着鞋底结构14b的内侧部22延伸的内侧腿106和沿着鞋底结构14b的外侧部24延伸的外侧腿108(图22)。外底38b可以另外包括前脚部分110,前脚部分110沿着前端部44延伸并连接内侧腿106和外侧腿108。
外底38b可以由相对刚性的材料形成,该相对刚性的材料比方说例如为非发泡聚合物材料或含有纤维比如碳纤维的复合材料。无论外底38b的特定结构如何,外底38b都与板42配合以限定在外底38b与板42之间延伸的腔112,缓冲件或缓冲装置40b设置在腔112中。
如图15至图20中最佳地示出的,腔112可以在沿着外底38b的长度的不同位置处具有变化的高度。例如,腔112可以在外侧腿108处具有第一高度(H1)并且可以在内侧腿106处具有第二高度(H2),由此第二高度(H2)小于第一高度(H1)。另外,外侧腿108可以包括第一部分并且可以包括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设置成与板42相距与第二高度(H2)相等的距离,该第二部分设置成与板42相距与第一高度(H1)大致相等的距离。因为外侧腿108包括设置在距板42不同距离处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以外侧腿108包括将第二高度(H2)处的第一部分与第一高度(H1)处的第二部分接合的大致弧形的部分114。如下面将更详细描述的,内侧腿106的高度(H2)与外侧腿108的高度(H1)的差适应于设置在腔112内且设置在外底38b与板42之间的缓冲装置40b的变化的厚度。
外底38b可以在前端部116处附接至鞋帮12和/或板42。缓冲装置40b可以位于U形外底38b的前端部116的后方并且位于U形外底38b的后端部118的前方。如图15、图16和图21中最佳地示出的,外底38b的后端部118通常由外底38b的内侧腿106的末端部和外底38b的外侧腿108的末端部限定。如图22中最佳地示出的,外底38b的后端部118在内侧腿106和外侧腿108处在大致平行于鞋底结构14b的纵向轴线(L)延伸的方向上位于距前端部116不同的距离处。如所示出的,外侧腿108具有比内侧腿106大的长度,使得外侧腿108的后端部118设置成与内侧腿106的后端部118相比距前端部116更大的距离。如图15、图16和图21中最佳地示出的,外底38b可以包括在前端部116与后端部118之间的区域中从外底38b延伸的一系列牵引元件120。牵引元件120允许鞋底结构14b在鞋制品10b的使用期间更好地抓持地面。
缓冲装置40b设置在外底38b与板42之间,并且缓冲装置40b包括第一流体填充室122、第二流体填充室124、第三流体填充室126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28。第一流体填充室122设置在内侧腿106与板42之间。类似地,第二流体填充室124设置在外侧腿108的第二部分与板42之间。第三流体填充室126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28彼此叠置并且设置在外侧腿108的第一部分与板42之间。具体地,第三流体填充室126包括附接至板42的第一侧部、以及设置在第三流体填充室126的与第一侧部相反的一侧并附接至第四流体填充室128的第二侧部。第四流体填充室128包括附接至第三流体填充室126的第一侧部、以及设置在第四流体填充室128的与第一侧部相反的一侧并附接至外侧腿108的第二侧部。因此,第三流体填充室126设置在第四流体填充室128与板42之间,并且第四流体填充室128设置在第三流体填充室126与外底38b的外侧腿108之间。
虽然第一流体填充室122和第二流体填充室124被描述为单独的流体填充室,但是这些室122、124可以各自用叠置的一对单独的流体填充室来代替,所述一对单独的流体填充室以与第三流体填充室126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28类似的方式彼此流体隔离。这种构型将包括这样的流体填充室,这些流体填充室各自具有相同的厚度但具有等于尺寸(H2)的组合厚度,使得流体填充室的每个叠置布置结构具有分别与第一流体填充室122和第二流体填充室124大致相等的厚度。
参照图22,第一流体填充室122被示出为比第二流体填充室124更靠近鞋底结构14b的前端部44设置。同样,叠置的第三流体填充室126和第四流体填充室腔室128被示出为比第一流体填充室122或第二流体填充室124更靠近鞋底结构14b的后端部46设置。最后,第一流体填充室122被示出为与第二流体填充腔室124重叠,使得第一流体填充室122沿在鞋底结构14b的内侧部22与鞋底结构14b的外侧部24之间延伸的方向与第二流体填充室124相对。
第一流体填充室122、第二流体填充室124、第三流体填充室126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28中的每一者均可以包括设置在其中的如上面关于鞋制品10的缓冲装置40和鞋制品10a的缓冲装置40描述的拉伸元件84。每个拉伸元件84可以包括在第一拉伸片88与第二拉伸片90之间延伸的一系列拉伸股线86,如图17至图20中所示。与鞋制品10、10a的缓冲装置40一样,第一拉伸片88可以附接至第一阻挡元件76,并且第二拉伸片90可以附接至第二阻挡元件78,使得当流体填充室122、124、126、128被加压时,分别与流体填充室122、124、126、128相关联的拉伸元件84保持每个室122、124、126、128的所需形状。
如图15中所示,第一流体填充室122和第二流体填充室124可以具有大致相同的厚度,使得每个室122、124的厚度大致等于在内侧腿106与板42之间以及在外侧腿108的第二部分与板42之间延伸的尺寸(H2)。同样,叠置的第三流体填充室126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28的组合高度可以大致等于在外侧腿108的第一部分与板42之间延伸的尺寸(H1)。
第一流体填充室122和第二流体填充室124可以具有大致相同的压力。替代性地,第一流体填充室122和第二流体填充室124可以具有不同的压力。流体填充室122、124可以处于在15psi至30psi的范围内的压力,并且优选地处于在20psi至25psi的范围内的压力。无论第一流体填充室122和第二流体填充室124内包含的压力如何,第一流体填充室122都可以与第二流体填充室124流体隔离。同样,第三流体填充室126可以具有与第四流体填充室128相同或不同的压力,并且同样可以与第四流体填充室128流体隔离。简而言之,第一流体填充室122、第二流体填充室124、第三流体填充室126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28中的各者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压力并且可以彼此流体隔离。
虽然缓冲装置40b被描述为包括一系列流体填充室122、124、126、128,但是室122、124、126、128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室可以以与上面关于鞋制品10、10a描述的类似的方式包括代替拉伸元件84和加压流体的泡沫块92。例如,第一流体填充室122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28可以用设置在由第一阻挡元件76和第二阻挡元件78形成的内部空间80内的泡沫块92来代替。替代性地,第一流体填充室122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28可以由泡沫块92代替而不将泡沫块92定位在由第一阻挡元件76和第二阻挡元件78限定的内部空间80内。虽然流体填充室122、128可以用泡沫块92代替而不将泡沫块92定位在由阻挡元件76、78限定的内部空间80内,但是泡沫块92在图18中被示出为接纳在由阻挡元件76、78限定的内部空间80内。
除了图18中所示的构型之外,第三流体填充室126可以用作为独立的泡沫块92的泡沫块92来代替或者由设置在由第一阻挡元件76和第二阻挡元件78限定的内部空间80内的泡沫块来代替。图19中示出了这种构型。最后,第一流体填充室122、第二流体填充室124、第三流体填充室126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28中的每一者均可以用作为独立的泡沫块92或设置在由第一阻挡元件76和第二阻挡元件78限定的内部空间80内的泡沫块92的泡沫块92代替,如图20中所示。
特别参照图21,鞋底结构14b被示出为包括靠近鞋底结构14b的前端部44设置的另外的缓冲元件130。另外的缓冲元件130可以由泡沫材料形成,并且可以将前脚区域16的区域中的位于外底38b与板42之间的腔112基本填满。也就是说,缓冲元件130可以在第一流体填充室122和第二流体填充室124前方的区域中定位在外底38b与板42之间。在使用期间,当鞋底结构14接触地面时,缓冲元件130为使用者的脚提供另外的一定程度的缓冲。
在操作期间,当鞋底结构14b在外底38b处接触地面时,力被传递至外底38b。因为外底38b由相对于板42被流体填充室122、124、126、128支承并且在一些构型中被缓冲元件130支承的相对刚性的材料形成,所以外底38b处的所施加的力使外底38b沿朝向板42的方向移动。这样,流体填充室122、124、126、128和缓冲元件130被压缩,从而减弱由鞋底结构14b接触地面引起的力。如此,力被流体填充室122、124、126、128吸收,并且如果存在缓冲元件130,则力另外被缓冲元件130吸收。如此,缓冲装置40b用于在鞋制品10b的使用期间为使用者提供一定程度的舒适性和保护。
参照图23至图25,提供了鞋制品10c。考虑到与鞋制品10相关联的部件在结构和功能方面与鞋制品10c的实质相似性,在下文和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同的部件,而包含字母扩展部分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被用于标识已被修改的那些部件。
鞋制品10c被示出为包括鞋帮12c,鞋帮12c限定能够经由脚踝开口28c进入的内部空间26c。另外,鞋帮12c被示出为包括一系列紧固件30c、比如鞋带,所述一系列紧固件30c可以经由一系列开孔或孔眼32以与上面关于鞋制品10、10a、10b描述的类似的方式附接至鞋帮12c。
鞋帮12c附接至鞋底结构14c,鞋底结构14c具有中底36c、外底38c以及缓冲件或缓冲装置40c。如图23中所示,中底36c通常在位于鞋底结构14c的相反两端的前端部44c与后端部46c之间延伸。
中底36c可以包括一对凹部132,所述一对凹部132分别接纳缓冲装置40c的部分。例如,缓冲装置40c可以包括前缓冲件或前缓冲装置134以及后缓冲件或后缓冲装置136。前缓冲装置134设置成比后缓冲装置136更靠近鞋底结构14c的前端部44c,而后缓冲装置136设置成比前缓冲装置134更靠近后端部46c。
前缓冲装置134和后缓冲装置136可以各自以与鞋制品10、10a、10b类似的方式包括一对叠置的流体填充室。也就是说,前缓冲装置134可以包括第一流体填充室138和第二流体填充室140。同样,后缓冲装置136可以包括第三流体填充室142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44。流体填充室138、140、142、144中的每个流体填充室均可以包括设置在由第一阻挡元件76和第二阻挡元件78限定的内部空间80内的拉伸元件84。第一流体填充室138可以具有与第二流体填充室140相同或不同的压力。类似地,第三流体填充室142可以具有与第四流体填充室144相同或不同的压力。流体填充室138、140、142、144可以处于在15psi至30psi的范围内的压力,并且优选地处于在20psi至25psi的范围内的压力。无论流体填充室138、140、142、144的压力如何,流体填充室138、140、142、144都可以彼此流体隔离,并且可以具有在15psi至30psi的范围内的压力并且优选地处于在20psi至25psi的范围内的压力。
如图23中所示,第一流体填充室138可以设置成比第二流体填充室140更靠近鞋帮12c,使得第二流体填充室140设置在第一流体填充室138与外底38c之间。类似地,第三流体填充室142可以设置成比第四流体填充室144更靠近鞋帮12c,使得第四流体填充室144设置在第三流体填充室142与外底38c之间。
特别参照图24和图25,前缓冲装置134和后缓冲装置136可以在外底38c处赋予一对凸起104c。也就是说,外底38c可以在前缓冲装置134和后缓冲装置136的区域中包括凸起104c,由此凸起104c高出于由外底38c限定的标称平面。如此,当鞋制品10c在使用中时,凸起104c可以在外底38c的其他部分之前接触地面,从而允许前缓冲装置134和后缓冲装置136吸收由外底38c与地面接触引起的力。
特别参照图26至图29,提供了鞋制品10d,鞋制品10d包括鞋帮12和附接至鞋帮12的鞋底结构14d。考虑到与鞋制品10相关联的部件在结构和功能方面与鞋制品10d的实质相似性,在下文和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同的部件,而包括字母扩展部分的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标识已被修改的那些部件。
参照图26至图29,鞋底结构14d被示出为包括中底36d、外底38d、设置在中底36d与外底38d之间的缓冲件或缓冲装置40d、以及板42d。板42d由相对刚性的材料形成,该相对刚性的材料比方说例如为非发泡聚合物或含有纤维比如碳纤维的复合材料。
如图26和图27中所示,中底36d通常在位于鞋底结构14d的相反两端的前端部44与后端部46之间延伸。中底36d可以由能量吸收材料形成,能量吸收材料比方说例如为聚合物泡沫。在一种构型中,中底36d与鞋帮12的衬垫48相对。中底36d可以至少部分地延伸到鞋帮12的上表面50上,使得中底36d覆盖鞋帮12与衬垫48的接合部。
中底36d包括上部部分146和下部部分148,在上部部分146与下部部分148之间限定有通道150。如图27和图29中所示,下部部分148包括从前脚区域16沿朝向后跟区域20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部段152和从后跟区域20沿朝向前脚区域16的方向延伸的第二部段154。第一部段52与第二部段154间隔开,以在第一部段52与第二部段154之间限定间隙156。如下面将更详细描述的,板42d在组装到中底36d中时可以在间隙156处可见。
如图26中所示,板42d嵌置在中底36d的材料内,使得中底36d的上部部分146在板42d与鞋帮12之间延伸,并且中底36d的下部部分148在板42d与外底38d之间延伸。如所示出的,板42d的面向地面的表面158可以在第一部段152与第二部段154之间限定的间隙156处可见。此外,板42d的外周边缘160可以在鞋底结构14d的内侧部22处和/或鞋底结构14d的外侧部24处可见。
板42d可以是从前脚区域16的中间部分延伸至后跟区域20的中间部分的所谓的“部分长度板”。因此,板42d可以从鞋制品10d的前脚区域16延伸至中脚区域18,而不完全延伸穿过中脚区域18并进入后跟区域20中。虽然板42d可以是从前脚区域16的中间部分延伸至后跟区域20的中间部分的部分长度板,但是板42d可以替代性地如上面关于鞋制品10所描述的那样是全长度板。
无论板42d的特定尺寸和构型如何,板42d都可以由相对刚性的材料形成。例如,板42d可以由非发泡聚合物材料形成,或者替代性地由含有纤维比如碳纤维的复合材料形成。
特别参照图26至图29,缓冲装置40d被示出为包括内侧缓冲件或内缓冲装置64d以及外侧缓冲件或外缓冲装置66d。内侧缓冲装置64d靠近鞋底结构14d的内侧部22设置,而外侧缓冲装置66d靠近鞋底结构14d的外侧部24设置。
如图28中所示,内侧缓冲装置64d包括通常设置在板42d与外底38d之间的第一流体填充室162。具体地,第一流体填充室162在第一侧部处靠近板42d的暴露表面158附接至板42d并且在第二侧部处附接至外底38d。
第一流体填充室162可以经由合适的粘合剂分别附接至板42d和外底38d。此外或替代性地,第一流体填充室162可以通过将第一流体填充室162的材料和外底38d的材料在第一流体填充室162与外底38d的接合部处进行融合而附接至外底38d。
第一流体填充室162可以包括第一阻挡元件76和第二阻挡元件78。第一阻挡元件76和第二阻挡元件78可以由热塑性聚氨酯(TPU)片形成。具体地,第一阻挡元件76可以由TPU材料片形成并且可以具有大致平面的形状。第二阻挡元件78同样可以由TPU材料片形成并且可以形成为图28中所示的构型以限定内部空间80。第一阻挡元件76可以通过在第一阻挡元件76的周缘和第二阻挡元件78的周缘处施加热和压力以限定外周接缝82而接合至第二阻挡元件78。外周接缝82密封内部空间80,从而限定第一流体填充室162的容积。
第一流体填充室162的内部空间80可以在其中接纳拉伸元件84。拉伸元件84可以包括在上拉伸片88与下拉伸片90之间延伸的一系列拉伸股线86。上拉伸片88可以附接至第一阻挡元件76,而下拉伸片90可以附接至第二阻挡元件78。以这种方式,当第一流体填充室162接纳加压流体时,拉伸元件84的拉伸股线86被置于张紧状态。因为上拉伸片88附接至第一阻挡元件76并且下拉伸片90附接至第二阻挡元件78,所以当加压流体被注入内部空间80中时,拉伸股线86保持第一流体填充室162的所需形状。
继续参照图26,外侧缓冲装置66d同样包括第二流体填充室164。与内侧缓冲装置64d一样,第二流体填充室164设置在板42d与外底38d之间。第二流体填充室164可以与第一流体填充室162相同。因此,第二流体填充室164可以包括第一阻挡元件76、第二阻挡元件78、内部空间80、外周接缝82和设置在内部空间80内的拉伸元件84。
在一种构型中,内侧缓冲装置64d(即,第一流体填充室162)与外侧缓冲装置66d(即,第二流体填充室164)流体隔离。如此,内侧缓冲装置64d与外侧缓冲装置66d间隔开并分开距离166(图29)。虽然内侧缓冲装置64d被描述并示出为与外侧缓冲装置66d间隔开,但是缓冲装置64d、66d可以替代性地彼此接触且同时仍然是流体隔离的。
虽然内侧缓冲装置64d和外侧缓冲装置66d被描述并示出为包括流体填充室162、164,但是内侧缓冲装置64d和/或外侧缓冲装置66d可以替代性地包括替代性的或另外的缓冲元件。例如,内侧缓冲装置64d和/或外侧缓冲装置66d可以各自包括代替流体填充室162、164中的一个或两个流体填充室的泡沫块(未示出)。泡沫块可以接纳在由第一阻挡元件76和第二阻挡元件78限定的内部空间80内。将泡沫块定位在由第一阻挡元件76和第二阻挡元件78限定的内部空间80内允许阻挡元件76、78在泡沫块承受预定载荷时限制泡沫块扩张超过预定量。因此,泡沫块的整体形状以及因此泡沫块的性能可以通过允许泡沫块在加载期间与阻挡元件76、78相互作用来控制。
无论内侧缓冲装置64d和外侧缓冲装置66的特定结构如何,内侧缓冲装置64d都可以与外侧缓冲装置66d在沿着鞋底结构14d的纵向轴线(L)延伸的方向上对齐,如图29中所示。此外或替代性地,内侧缓冲装置64d可以与外侧缓冲装置66d在从内侧部22至外侧部24延伸的方向上对齐,使得两个缓冲装置64d、66d与鞋底结构14d的前端部44和/或鞋底结构14d的后端部46近似等距地间隔开,如图29中所示。替代性地,内侧缓冲装置64d可以在沿着纵向轴线(L)延伸的方向上偏离外侧缓冲装置66d。也就是说,内侧缓冲装置64d可以设置成比外侧缓冲装置66d更靠近鞋底结构14d的前端部44或者比外侧缓冲装置66d更远离距鞋底结构14d的前端部44,这类似于图14中所示的示例。
如图29中所示,缓冲装置64d、66d可以包括大致椭圆形的形状。如此,中底36d的围绕部段152、154可以具有互补形状,使得中底36d的材料与每个缓冲装置64d、66d的外周缘基本均匀地间隔开。如此,中底36d的与缓冲装置64d、66d相对的部分152、154可以包括模仿缓冲装置64d、66d的外周缘形状的弧形表面168。虽然表面168被描述为模仿缓冲装置64d、66d的形状使得表面168与缓冲装置64d、66d的外周缘沿着它们的长度基本均匀地间隔开,但是表面168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从而改变表面168中的一个或更多个表面与缓冲装置64d、66d的外周缘之间的距离。
无论表面168是否与缓冲装置64d、66d均匀地间隔开,在中底36d的表面168与缓冲装置64d、66d之间提供间隙都允许缓冲装置64d、66d在承受载荷时向外扩张。也就是说,当缓冲装置64d、66d承受载荷时,允许缓冲装置64d、66d延伸到设置在缓冲装置64d、66d与表面168之间的间隙中。该间隙的宽度可以设计成控制缓冲装置64d、66d在承受载荷时被允许扩张的程度。例如,间隙越大,缓冲装置64d、66d在接触表面168——如果发生的话——之前必须扩张得越多。相反,如果表面168设置成紧密靠近缓冲装置64d、66d,则在缓冲装置64d、66d接触中底36d的表面168之前将允许缓冲装置64d、66d的最小扩张,从而允许中底36d限制缓冲装置64d、66d扩张超过预定量。
如所描述的,内侧缓冲装置64d和外侧缓冲装置66d各自提供设置在鞋底结构14d上的离散位置处的缓冲元件。在一种构型中,内侧缓冲装置64d和外侧缓冲装置66d各自提供相配合以分别在内侧部22和外侧部24处提供缓冲的流体填充室(即,元件162、164)。各个离散的流体填充室162、164可以具有相同的容积,并且还可以处于相同的压力。替代性地,各流体填充室162、164的压力可以在缓冲装置64d、66d之间变化。例如,第一流体填充室162可以具有与第二流体填充室164相同的压力,或者替代性地,第一流体填充室162可以具有与第二流体填充室164不同的压力。流体填充室162、164可以处于在15psi至30psi的范围内的压力,并且优选地处于在20psi至25psi的范围内的压力。
如图26中所示,外底38d接合至中底36d和缓冲装置40d。更具体地,外底38d是分段式的,由此外底38d的各部分彼此分开地形成并且接合至中底36d、第一流体填充室162和第二流体填充室164中的各者。
外底38d可以由弹性材料比方说例如橡胶形成,这为鞋制品10d提供了提供牵引力和耐久性的地面接合表面54。如上所述,地面接合表面54可以包括牵引元件55,以增强鞋底结构14d与地面的接合。
在操作期间,当鞋底结构14d接触地面时,力被传递至内侧缓冲装置64d和外侧缓冲装置66d。也就是说,力被传递至第一流体填充室162和第二流体填充室164。所施加的力使各个流体填充室162、164压缩,从而吸收与外底38d接触地面相关联的力。力被传递至中底板42d和中底36d,但是该力不作为点载荷或局部载荷而被使用者承受。也就是说,如上所述,板42d是由刚性材料形成的。因此,即使内侧缓冲装置64d和外侧缓冲装置66d位于沿着鞋底结构14d的离散位置处,由内侧缓冲装置64d和外侧缓冲装置66d施加在板42d上的力也会在板42d的长度上分散,使得所施加的力不会在各个离散位置处施加至使用者的脚。更确切地说,施加在内侧缓冲装置64d和外侧缓冲装置66d的各位置处的力由于板42d的刚性而被沿着板42d的长度分散,如此,当使用者的脚与设置在内部空间26内的内底94接触时,脚不会承受点载荷。
参照图30至图33,提供了鞋制品10e,并且鞋制品10e包括鞋帮12和附接至鞋帮12的鞋底结构14e。考虑到与鞋制品10相关联的部件在结构和功能方面与鞋制品10e的实质相似性,在下文和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同的部件,而包含字母扩展部分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被用于标识已被修改的那些部件。
鞋底结构14e附接至鞋帮12并且在使用期间为鞋制品10e提供支承和缓冲。也就是说,鞋底结构14e减弱在使用期间由鞋制品10e撞击地面引起的地面反作用力。因此,如下面阐述的,鞋底结构14e可以结合有具有能量吸收特性的一种或更多种材料,以允许鞋底结构14e减小使用者在穿用鞋制品10e时所承受的冲击。
鞋底结构14e可以包括中底36e、外底38e以及通常设置在中底36e与外底38e之间的缓冲件或缓冲装置40e。此外,鞋底结构14e可以包括第一板170和第二板172,第一板170和第二板172从鞋制品10e的前脚区域16朝向后端部46延伸。如图30中所示,第一板170设置在中底36e与缓冲装置40e中间,而第二板172设置在中底36e内并将缓冲装置40e分隔成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
继续参照图31,中底36e可以包括连续形成的上部部分146e和分段的下部部分148e。上部部分146e被示出为从鞋制品10e的前端部44延伸至后端部46。在一种构型中,上部部分146e与鞋帮12的衬垫48相对并且上部部分146e将鞋底结构14e接合至鞋帮12。中底36e的上部部分146e可以至少部分地延伸到鞋帮12的上表面50上(图32),使得中底36e覆盖鞋帮12与衬垫48的接合部。
中底36e的下部部分148e可以包括从上部部分146e的前脚区域16向下延伸的第一部段152e和从上部部分146e的后跟区域20向下延伸的第二部段154e。第一部段152e的面向后跟的侧壁174与第二部段154e的面向前脚的侧壁176间隔开,以在第一部段152e与第二部段154e之间限定间隙156e。第二部段154e的面向前脚的侧壁176可以是渐缩的,如图31中所示。面向前脚的侧壁176可以包括顶表面178和底表面180,顶表面178和底表面180在从后跟区域20至前脚区域16的方向上彼此会聚。此外,面向前脚的侧壁176的顶表面178可以从上部部分146e分离(diverge),从而在顶表面178与上部部分146e之间形成空间(未标记)。
中底36e可以由能量吸收材料形成,该能量吸收材料比方说例如为聚合物泡沫。由能量吸收材料比如聚合物泡沫形成中底36e允许中底36e减弱在使用期间由鞋制品10e在地面上的运动引起的地面反作用力。
第一板170可以设置在中底36e内,使得中底36e的上部部分146e在第一板170与鞋帮12之间延伸。如所示出的,第一板170可以设置在上部部分146e与下部部分148e中间。更具体地,第一板170的第一端部在中底36e内嵌置在上部部分146e与第一部段152e之间,并且第一板170的第二端部在中底36e内嵌置在上部部分146e与第二部段154e之间。第一板170的中间部分设置在上部部分146e与缓冲装置40e之间,由此第一板170的面向地面的表面158e暴露于在第一部段152e与第二部段154e中间形成的间隙156e内。
第一板170可以在鞋底结构14e的内侧部22处和/或鞋底结构14e的外侧部24处可见。替代性地,第一板170可以封装在中底36e的上部部分146e内。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板170可以设置在鞋帮12与中底36e之间,由此第一板170直接附接至衬垫48和/或鞋帮12。
如所示出的,第二板172是与第一板170间隔开的,并且通常设置在第一板170与外底38e之间。第二板172的第一端部182接合至中底36e的下部部分148e的第一部段152e,而相反的第二端部184接合至中底36e的下部部分148e的第二部段154e。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二板172的第一端部182嵌置在第一部段152e内,并且第二端部184结合至第二部段154e的面向前脚的侧壁176的顶表面178。替代性地,第二板172的第二端部184可以嵌置在第二部段154e内,或者可以接合至面向前脚的侧壁176的底表面180。第二板172的中间部分186跨越在第一部段152e与第二部段154e之间形成的间隙156e,并且将缓冲装置40e分隔成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如下面更详细论述的。
板170、172中的任一个或两个板可以是仅沿着鞋底结构14e的一部分延伸的所谓的“部分长度”板。因此,板170、172中的一个或两个板可以从前脚区域16的中间部分延伸至后跟区域20的中间部分。虽然板170、172可以是部分长度板,但是第一板170和/或第二板172可以如上面描述的那样是从鞋底结构14e的前端部44延伸至后端部46的全长度板。
无论第一板170和第二板172的特定尺寸和位置如何,第一板170和/或第二板172都可以由相对刚性的材料形成。例如,第一板170和/或第二板172可以由非发泡聚合物材料形成,或者替代性地由含有纤维比如碳纤维的复合材料形成。由相对刚性的材料形成第一板170和第二板172允许第一板170和第二板172在鞋制品10e撞击地面时分配与鞋制品10e的使用相关联的力,如下面将更详细描述的。
仍然参照图30至图33,缓冲装置40e设置在中底36e的间隙156e内,并且缓冲装置40e被示出为包括内侧缓冲件或内侧缓冲装置64e以及外侧缓冲件或外侧缓冲装置66e。内侧缓冲装置64e靠近鞋底结构14e的内侧部22设置,而外侧缓冲装置66e靠近鞋底结构14e的外侧部24设置。
如图31和图32中所示,内侧缓冲装置64e包括第一流体填充室188e和第二流体填充室190e。类似地,外侧缓冲装置66e包括第三流体填充室192e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94e。第一流体填充室188e和第三流体填充室192e通常设置在第一板170与第二板172之间,而第二流体填充室190e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94e设置在第二板172与外底38e之间。具体地,第一流体填充室188e和第三流体填充室192e在各自的第一侧部处附接至第一板170并且在各自的第二侧部处附接至第二板172。同样,第二流体填充室190e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94e在各自的第一侧部处附接至第二板172并且在各自的第二侧部处附接至外底38e。
参照图30和图32,第二板172的中间部分186延伸穿过缓冲装置40e。更具体地,第二板172的中间部分186设置在内侧缓冲装置64e的第一流体填充室188e与第二流体填充室190e之间、以及外侧缓冲装置66e的第三流体填充室192e与第四流体填充室194e之间。换言之,第一流体填充室188e和第三流体填充室192e设置在第二板172上方(即,设置在第二板172与鞋帮12之间),而第二流体填充室190e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94e设置在第二板172与外底38e之间。
流体填充室188e、190e、192e、194e可以经由合适的粘合剂分别附接至外底38e、第一板170和/或第二板172。此外或替代性地,流体填充室188e、190e、192e、194e可以通过将流体填充室188e、190e、192e、194e、外底38e、第一板170和第二板172中的至少一者的材料进行融合而接合至外底38e、第一板170和第二板172中的任一者或更多者。
流体填充室188e、190e、192e、194e可以各自包括第一阻挡元件76和第二阻挡元件78。第一阻挡元件76和第二阻挡元件78可以由热塑性聚氨酯(TPU)片形成。具体地,第一阻挡元件76可以由TPU材料片形成,并且可以具有大致平面的形状。第二阻挡元件78同样可以由TPU材料片形成并且可以形成为图3中所示的构型以限定内部空间80。第一阻挡元件76可以通过在第一阻挡元件76的周缘和第二阻挡元件78的周缘处施加热和压力以限定外周接缝82而接合至第二阻挡元件78。外周接缝82密封内部的内部空间80,从而限定第一流体填充室188e的容积和第二流体填充室190e的容积。
第一阻挡元件76和第二阻挡元件78的内部空间80可以在其中接纳拉伸元件84。每个拉伸元件84可以包括在上拉伸片88与下拉伸片90之间延伸的一系列拉伸股线86。上拉伸片88可以附接至第一阻挡元件76,而下拉伸片90可以附接至第二阻挡元件78。以这种方式,当流体填充室188e、190e、192e、194e接纳加压流体时,拉伸元件84的拉伸股线86被置于张紧状态。因为上拉伸片88附接至第一阻挡元件76并且下拉伸片90附接至第二阻挡元件78,所以当加压流体被注入内部空间80中时,拉伸股线86相应地保持第一流体填充室188e、第二流体填充室190e、第三流体填充室192e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94e中的每一者的所需形状。
如所描述的,内侧缓冲装置64e和外侧缓冲装置66e各自包括通常接纳在鞋帮12与外底38e之间的一对流体填充室188e、190e、192e、194e。在一种构型中,第一流体填充室188e和第三流体填充室192e通过第二板172分别与第二流体填充室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94e流体隔离。
在一些构型中,内侧缓冲装置64e(即,第一流体填充室188e和第二流体填充室190e)与外侧缓冲装置66e(即,第三流体填充室192e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94e)流体隔离。虽然内侧缓冲装置64e被描述并示出为与外侧缓冲装置66e间隔开,但是缓冲装置64e、66e可以替代性地彼此接触且同时仍然是流体隔离的。
虽然内侧缓冲装置64e和外侧缓冲装置66e被描述并示出为包括叠置的流体填充室对,但是内侧缓冲装置64e和外侧缓冲装置66e可以替代性地包括其他缓冲元件。例如,内侧缓冲装置64e和外侧缓冲装置66e可以各自包括代替流体填充室188e、190e、192e、194e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流体填充室的泡沫块(参见例如图4至图6中的92)。泡沫块可以接纳在由第一阻挡元件76和第二阻挡元件78限定的内部空间80内。将泡沫块定位在由第一阻挡元件76和第二阻挡元件78限定的内部空间80内允许阻挡元件76、78在泡沫块承受预定载荷时限制泡沫块扩张超过预定量。因此,泡沫块的整体形状以及因此泡沫块的性能可以通过允许泡沫块在加载期间与阻挡元件76、78相互作用来控制。虽然泡沫块被描述为接纳在阻挡元件76、78的内部空间80内,但是泡沫块可以替代性地在没有阻挡元件76、78的情况下定位在缓冲装置40e内。在这种构型中,泡沫块将分别直接附接至下述各者中的任一者或更多者:外底38e、第一板170、第二板172、和/或流体填充室188e、190e、192e、194e中的一个流体填充室。内侧缓冲装置64e和外侧缓冲装置66e的特定结构(即,泡沫块、流体填充室或它们的组合的使用)可以由内侧部22和外侧部24处所需的缓冲量决定。
无论内侧缓冲装置64e和外侧缓冲装置66e的特定结构如何,内侧缓冲装置64e和外侧缓冲装置66e都可以沿着在鞋底结构14e的内侧部22与鞋底结构14e的外侧部24之间延伸的方向彼此大致对齐。替代性地,内侧缓冲装置64e和外侧缓冲装置66e可以彼此偏离。
如所描述的,内侧缓冲装置64e和外侧缓冲装置66e各自提供设置在鞋底结构14e上的离散位置处的一对叠置的缓冲元件。在一种构型中,内侧缓冲装置64e和外侧缓冲装置66e各自提供相配合以分别在内侧部22和外侧部24处提供缓冲的一对叠置的流体填充室(即,元件188e、190e、192e、194e)。各个流体填充室188e、190e、192e、194e可以具有相同的容积,并且还可以处于相同的压力。替代性地,各流体填充室188e、190e、192e、194e的容积和压力可以在缓冲装置64e、66e之间和/或在每个缓冲装置64e、66e内变化。例如,第一流体填充室188e可以具有与第二流体填充室190e相同的压力,或者替代性地,第一流体填充室188e可以具有与第二流体填充室190e不同的压力。同样,第三流体填充室192e可以具有与第四流体填充室194e相同或不同的压力,并且可以具有与第一流体填充室188e和/或第二流体填充室190e不同的压力。流体填充室188e、190e、192e、194e可以处于在15psi至30psi的范围内的压力,并且优选地处于在20psi至25psi的范围内的压力。
如图30中所示,外底38e接合至中底36e和缓冲装置40e。更具体地,外底38e是分段式的,由此外底38e的第一部分接合至中底36e的第一部段152e和缓冲装置40e,并且外底38e的分开形成的第二部分接合至中底36j的第二部段154e。替代性地,外底38e可以连续地形成并且从前端部44延伸至后端部46。
外底38e可以由弹性材料比方说例如橡胶形成,这为鞋制品10e提供了提供牵引力和耐久性的地面接合表面54。如上所述,地面接合表面54可以包括牵引元件120,以增强鞋底结构14e与地面的接合。
在操作期间,当地面接合表面54接触地面时,力经由外底38e被传递至内侧缓冲装置64e和外侧缓冲装置66e。也就是说,力通过第二流体填充室190e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94e被传递至第二板172、通过第二板172被传递至第一流体填充室188e和第三流体填充室192e、并且通过第一流体填充室188e和第三流体填充室192e被传递至第一板170。所施加的力使各个流体填充室188e、190e、192e、194e压缩,从而吸收与外底38e接触地面相关联的力。力经由第一板170和第二板172被传递至中底36e,但是该力不作为点载荷或局部载荷而被使用者承受。也就是说,如上所述,第一板170和第二板172被描述为是由刚性材料形成的。因此,即使内侧缓冲装置64e和外侧缓冲装置66e位于沿着鞋底结构14e的离散位置处,由内侧缓冲装置64e和外侧缓冲装置66e施加在第一板170和第二板172上的力也会在中底36e的长度上分散,使得所施加的力不会在各个离散位置处施加至使用者的脚。更确切地说,施加在内侧缓冲装置64e和外侧缓冲装置66e的各位置处的力由于板170、172的刚性而被沿着第一板170的长度和第二板172的长度分散,如此,当使用者的脚与设置在内部空间26内的内底94接触时,脚不会承受点载荷。此外,通过使第二板172在内侧缓冲装置64e的第一流体填充室188e与第二流体填充室190e之间以及外侧缓冲装置66e的第三流体填充室192e与第四流体填充室194e之间延伸,因将所施加的力在缓冲装置64e、66e、第一部段152e和第二部段154e之间分配而为缓冲装置40e提供另外的稳定性。
特别参照图34至图37,提供了鞋制品10f,鞋制品10f包括鞋帮12和附接至鞋帮12的鞋底结构14f。考虑到与鞋制品10相关联的部件在结构和功能方面与鞋制品10f的实质相似性,在下文和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同的部件,而包含字母扩展部分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被用于标识已经被修改的那些部件。
继续参照图34至图37,鞋底结构14f被示出为包括中底36f、外底38f、设置在中底36f与外底38f之间的缓冲件或缓冲装置40f。此外,鞋底结构14f可以包括第一板196和第二板198,第一板196和第二板198从鞋制品10f的前脚区域16朝向后端部46延伸。如图34中所示,第一板196设置在中底36f与缓冲装置40f中间,而第二板198设置在中底36f内并将缓冲装置40f分隔成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
中底36f可以以与和上述鞋制品10e相关联的中底36e类似的方式形成,即,中底36f包括连续形成的上部部分146f和分段的下部部分148f。然而,图34至图37的中底36f的分段的下部部分148f可以具有不同的构型。如图34中所示,中底36f的下部部分148f包括从上部部分146f的前脚区域16向下延伸的第一部段152f和从上部部分146f的后跟区域20向下延伸的第二部段154f。第一部段152f的面向后跟的侧壁174f与第二部段154f的面向前脚的侧壁176f间隔开以在第一部段152f与第二部段154f之间限定间隙156f,缓冲装置40f可以接纳在间隙156f中。此外,侧壁174f、176f可以邻近于缓冲装置40f并且与缓冲装置40f均匀地间隔开。侧壁174f、176f中的至少一个侧壁可以具有与缓冲装置40f的外周缘互补的形状(图37)。
虽然中底36f被示出并描述为具有与第一部段152f和第二部段154f一体地形成的上部部分146f,但是第一部段152f和第二部段154f中的一者或两者可以与上部部分146f分开形成。例如,上部部分146f可以与第一部段152f和第二部段154f两者分开且不同,使得上部部分146f通过第二板198与第一部段152f和第二部段154f间隔开并分开。在这样的构型中,上部部分146f将设置在第二板198的与第一部段152f和第二部段154f两者相反的一侧,并且上部部分146f将不与任一部段152f、154f接触。
与上面关于鞋制品10描述的中底36一样,中底36f可以由能量吸收材料形成,该能量吸收材料比方说例如为聚合物泡沫。
第一板196设置在上部部分146f与下部部分148f和缓冲装置40f中的每一者之间。更具体地,第一板196的第一端部设置在上部部分146f与第一部段152f之间,并且第一板196的相反的第二端部设置在上部部分146f与第二部段154f之间。中间部分设置在上部部分146f与缓冲装置40f之间,由此第一板196的面向地面的表面158f暴露于在第一部段152f与第二部段154f中间形成的间隙156f内。
第一板196可以在鞋底结构14f的内侧部22处和/或鞋底结构14f的外侧部24处可见。虽然第一板196被描述并示出为嵌置在中底36f的材料内,但是第一板196可以设置在鞋帮12与中底36f之间,由此第一板196直接附接至衬垫48和/或鞋帮12。第一板196可以是部分长度板或全长度板,如上面关于鞋制品10所论述的。
如所示出的,第二板198是与第一板196间隔开的,并且设置在第一板196与外底38f之间。第二板198接合至第一部段152f和第二部段154f中的每一者并延伸穿过缓冲装置40f。更具体地,第二板198的第一端部200嵌置在第一部段152f内,并且相反的第二端部202嵌置在第二部段154f内。因此,第二板198的中间部分204跨越在第一部段152f与第二部段154f之间形成的间隙156f,并且将缓冲装置40f分隔成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如下面进一步论述的。
第二板198的第一端部200的最靠前点设置在鞋底结构14f的前脚区域16中,而第二端部202的最靠后点设置成比最靠前点更靠近鞋底结构14f的后跟区域20。中间部分204包括在最靠前点与最靠后点之间延伸的凹形部205。凹形部205具有从鞋底结构14f的最靠前点至跖趾(MTP)点的恒定曲率半径,在使用期间,MTP点与脚的MTP关节相对。第二板198的一个示例在美国申请No.15/248,051和美国申请No.15/248,059中提供,这些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参引并入本文。
第一板196和第二板198可以由非发泡聚合物材料形成,或者替代性地由含有纤维比如碳纤维的复合材料形成。由相对刚性的材料形成第一板196和第二板198允许第一板196在鞋制品10f撞击地面时分配与鞋制品10f的使用相关联的力,如下面将更详细描述的。
继续参照图34至图37,鞋制品10f的缓冲装置40f与上面关于鞋制品10e描述的缓冲装置40f相同。因此,缓冲装置40f可以包括内侧缓冲装置64f和外侧缓冲装置66f,内侧缓冲装置64f包括叠置布置的第一流体填充室188f和第二流体填充室190f,外侧缓冲装置66f包括叠置布置的第三流体填充室192f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92f。
如上所述,第二板198的中间部分204延伸穿过缓冲装置40f并将缓冲装置40f分开,这类似于上面关于鞋制品10e论述的第二板172的中间部分186。
如图34中所示,外底38f接合至中底36f和缓冲装置40f。更具体地,外底38f是分段式的,由此外底38f的各部分彼此分开地形成并且接合至第一部段152f、第二部段154f、内侧缓冲装置64f和外侧缓冲装置66f中的各者。
在操作期间,当地面接合表面54接触地面时,力经由外底38f被传递至内侧缓冲装置64f和外侧缓冲装置66f。也就是说,力通过第二流体填充室190f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94f被传递至第二板198、通过第二板198被传递至第一流体填充室188f和第三流体填充室192f、并且通过第一流体填充室188f和第三流体填充室192f被传递至第一板196。所施加的力使各个流体填充室188f、190f、192f、194f压缩,从而吸收与外底38f接触地面相关联的力。力经由第一板196和第二板196被传递至中底36f,但是该力不作为点载荷或局部载荷而被使用者承受。也就是说,如上所述,第一板196和第二板198被描述为是由刚性材料形成的。因此,即使内侧缓冲装置64f和外侧缓冲装置66f位于沿着鞋底结构14f的离散位置处,由内侧缓冲装置64f和外侧缓冲装置66f施加在第一板196和第二板198上的力也会在中底36f的长度上分散,使得所施加的力不会在各个离散位置处施加至使用者的脚。更确切地说,施加在内侧缓冲装置64f和外侧缓冲装置66f的各位置处的力由于板196、198的刚性而被沿着第一板196的长度和第二板198的长度分散,如此,当使用者的脚与设置在内部空间26内的内底94接触时,脚不会承受点载荷。此外,通过使第二板196在内侧缓冲装置64f的第一流体填充室188f与第二流体填充室190f之间以及外侧缓冲装置66f的第三流体填充室192f与第四流体填充室194f之间延伸,因将所施加的力在缓冲装置64f、66f、第一部段152f和第二部段154f之间分配而为缓冲装置40f提供另外的稳定性。
参照图38至图41,提供了鞋制品10g,并且鞋制品10g包括鞋帮12和附接至鞋帮12的鞋底结构14g。考虑到与鞋制品10相关联的部件在结构和功能方面与鞋制品10g的实质相似性,在下文和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同的部件,而包含字母扩展部分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被用于标识已经被修改的那些部件。
继续参照图38至图41,鞋底结构14g被示出为包括中底36g、外底38g、以及设置在中底36g与外底38g之间的缓冲件或缓冲装置40g、设置在中底36g与缓冲装置40g之间的第一板206、以及设置在缓冲装置40g与外底38g之间的第二板208。
中底36g可以以与和上述鞋制品10e相关联的中底36e类似的方式形成,即,中底36g包括连续形成的上部部分146g和分段的下部部分148g。中底36g的下部部分148g可以包括从上部部分146g的前脚区域16向下延伸的第一部段152g和从上部部分146g的后跟区域20向下延伸的第二部段154g。第一部段152g的面向后跟的侧壁174g与第二部段154g的面向前脚的侧壁176g间隔开,以在第一部段152g与第二部段154g之间限定间隙156g。第二部段154g的厚度可以是渐缩的,由此面向前脚的侧壁176g在从后跟区域20至前脚区域16的方向上与上部部分146g会聚。
第一板206设置在上部部分146g与下部部分148g和缓冲装置40g中的每一者之间。更具体地,第一板206的第一端部设置在上部部分146g与第一部段152g之间,第一板206的相反的第二端部设置在上部部分146g与第二部段154g之间,并且中间部分设置在上部部分146g与缓冲装置40g之间,由此第一板206的面向地面的表面158g暴露于在第一部段152g与第二部段154g中间形成的间隙156g内。替代性地,第一板206可以至少部分地封装在中底36g的上部部分146g内。此外,第一板206可以在鞋底结构14g的内侧部22处和/或鞋底结构14g的外侧部24处可见。虽然第一板206被描述并示出为部分地嵌置在中底36g的材料内,但是第一板206可以设置在鞋帮12与中底36g之间,由此第一板206直接附接至衬垫48和/或鞋帮12。第一板206可以是部分长度板或全长度板,如上面关于鞋制品10所论述的。
第二板208是与第一板206间隔开的并且从第一部段152g延伸至第二部段154g。特别地,第二板208包括接合至中底36g的前端部44的第一端部210以及接合至第二部段154g的面向前脚的侧壁176g的相反的第二端部212。第二端部212可以嵌置在第二部段154g内。第二板208的中间部分214跨越在第一部段152g与第二部段154g之间形成的间隙156g,并且设置在缓冲装置40g与外底38g之间。此外,第二板208的中间部分214向上弯曲,并且更具体地,中间部分214的面向地面的表面是凸形的。因此,当鞋制品10g被使用时,第二板208的中间部分214处于缓冲装置40g与地面之间,如下面更详细论述的。
继续参照图38至图41,鞋制品10g的缓冲装置40g与上面关于鞋制品10e描述的缓冲装置40e相同。因此,缓冲装置40g可以包括内侧缓冲装置64g和外侧缓冲装置66g,内侧缓冲装置64g包括叠置布置的第一流体填充室188g和第二流体填充室190g,外侧缓冲装置66g包括叠置布置的第三流体填充室192g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92g。
仍然参照图38至图41,缓冲装置40g设置在第一板206与第二板208之间。第一流体填充室188g和第三流体填充室192g在各自的第一侧部处附接至第一板206并且分别在各自的第二侧部处附接至第二流体填充室190g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94g。同样,第二流体填充室190g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94g分别在各自的第一侧部处附接至第一流体填充室188g和第三流体填充室192g,并且在各自的第二侧部处附接至第二板208。
如图38中所示,外底38g接合至中底36g的第二部段154g和第二板208。更具体地,外底38g是分段式的,由此外底38g的各部分彼此分开地形成并且接合至第二部段154g和第二板208中的各者。
在操作期间,当地面接合表面54接触地面时,第一弯曲力经由外底38g被传递至第二板208。在第二板208的第一端部210和第二端部212分别固定至中底36g的第一部段152g和第二部段154g的情况下,第一弯曲力沿着第二板208的长度被部分地轴向传递至第一部段152g和第二部段154g中的每一者。第一弯曲力还被传送至内侧缓冲装置64g和外侧缓冲装置66g而作为压缩力,这又使该压缩力被传送至第一板196而作为第二弯曲力。压缩力使各个流体填充室188g、190g、192g、194g压缩,从而吸收与外底38g接触地面相关联的第一弯曲力。然后,压缩力从缓冲装置40g被传递至第一板206。因此,第一弯曲力通过第一板206、第二板208和缓冲装置40g被传递至中底36g,但是第一弯曲力不作为点载荷或局部载荷而被使用者承受。也就是说,如上所述,第一板206和第二板208被描述为是由刚性材料形成的。因此,即使内侧缓冲装置64g和外侧缓冲装置66g位于沿着鞋底结构14g的离散位置处,由内侧缓冲装置64g和外侧缓冲装置66g施加在第一板206上的力也会在中底36g的长度上分散,使得压缩力不会在各个离散位置处施加至使用者的脚。更确切地说,施加在内侧缓冲装置64g和外侧缓冲装置66g的各位置处的力由于板206、208的刚性而被沿着第一板206的长度和第二板208的长度分散,如此,当使用者的脚与设置在内部空间26内的内底94接触时,脚不会承受点载荷。
特别参照图42至图45,提供了鞋制品10h,鞋制品10h包括鞋帮12和附接至鞋帮12的鞋底结构14h。考虑到与鞋制品10相关联的部件在结构和功能方面与鞋制品10h的实质相似性,在下文和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同的部件,而包含字母扩展部分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被用于标识已经被修改的那些部件。
继续参照图42至图45,鞋底结构14h被示出为包括中底36h、外底38h、以及设置在中底36h与外底38h之间的缓冲件或缓冲装置40h、设置在中底36h与缓冲装置40h之间的第一板206、以及设置在缓冲装置40h与外底38h之间的第二板216。
中底36h、外底38h、缓冲装置40h和第一板206以类似于上面描述的鞋制品10g的相应的中底36g、外底38g、缓冲装置40g和第一板206的方式构造并布置。
第二板216是与第一板206间隔开的并且从第一部段152h延伸至第二部段154h。特别地,第二板216包括接合至中底36h的前端部44的第一端部218以及接合至第二部段154h的面向前脚的侧壁176h的相反的第二端部220。第二端部220可以嵌置在第二部段154h内。第二板216的中间部分222跨越在第一部段152h与第二部段154h之间形成的间隙156h,并且设置在缓冲装置40h与外底38h之间。因此,当鞋制品10h被使用时,第二板216的中间部分222处于缓冲装置40h与地面之间,如下面更详细论述的。
第二板216的中间部分222向上弯曲,并且更具体地,中间部分222的面向地面的表面是凸形的。此外,中间部分222包括一体地形成在中间部分222中的阻尼器224。如所示出的,阻尼器224在缓冲装置40h与第二部段154h之间形成在中间部分222中。阻尼器224构造成使扭转力从中间部分222至第二部段154h的传送最小化,同时促进轴向力从中间部分222至第二部段154h的传送。在一些示例中,阻尼器224由多个侧壁限定,所述多个侧壁布置为一体地形成的交错形状、比方说例如矩形。在一些示例中,阻尼器224可以具有构造成使扭转力的传送最小化的蜂窝图案、波形形状或其他形状。
在操作期间,当地面接合表面54接触地面时,第一弯曲力经由外底38h被传递至第二板216。在第二板216的第一端部218和第二端部220分别固定至中底36h的第一部段152h和第二部段154h的情况下,第一弯曲力通过第二板216被部分地分配至第一部段152h和第二部段154h中的每一者而作为轴向力。如上所述,第二板216的阻尼器224使扭转力至第二部段154h的传送最小化,同时促进轴向力的传送。第一弯曲力还被传送至内侧缓冲件或内侧缓冲装置64h和外侧缓冲件或外侧缓冲装置66h而作为压缩力,这又使该压缩力被传送至第一板196而作为第二弯曲力。压缩力使各个流体填充室188h、190h、192h、194h压缩,从而吸收与外底38h接触地面相关联的第一弯曲力。然后,压缩力从缓冲装置40h被传递至第一板206。因此,第一弯曲力通过第一板206、第二板216和缓冲装置40h被传递至中底36h,但是第一弯曲力不作为点载荷或局部载荷而被使用者承受。也就是说,如上所述,第一板206和第二板216被描述为是由刚性材料形成的。因此,即使内侧缓冲装置64h和外侧缓冲装置66h位于沿着鞋底结构14h的离散位置处,由内侧缓冲装置64h和外侧缓冲装置66h施加在第一板206上的力也会在中底36h的长度上分散,使得压缩力不会在各个离散位置处施加至使用者的脚。更确切地说,施加在内侧缓冲装置64h和外侧缓冲装置66h的各位置处的力由于板206、208的刚性而被沿着第一板206的长度和第二板216的长度分散,如此,当使用者的脚与设置在内部空间26内的内底94接触时,脚不会承受点载荷。
特别参照图46至图49,提供了鞋制品10i,鞋制品10i包括鞋帮12和附接至鞋帮12的鞋底结构14i。考虑到与鞋制品10相关联的部件在结构和功能方面与鞋制品10i的实质相似性,在下文和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同的部件,而包含字母扩展部分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被用于标识已经被修改的那些部件。
继续参照图46至图49,鞋底结构14i被示出为包括中底36i、外底38i、以及设置在中底36i与外底38i之间的缓冲件或缓冲装置40i、通常设置在中底36i与缓冲装置40i之间的第一板226、以及通常设置在缓冲装置40i与外底38i之间的第二板228。
中底36i包括上部部分146i和下部部分148i。如所示出的,上部部分146i连续地形成并且接合至鞋帮12。中底36i的下部部分148i包括:从上部部分146i的前脚区域16向下延伸的第一部段152i、从上部部分146i的后跟区域20向下延伸的第二部段154i、以及在第一部段152i与第二部段154i之间延伸的肋230。第一部段152i的面向后跟的侧壁174i与第二部段154i的面向前脚的侧壁176i间隔开,以在第一部段152i与第二部段154i之间限定间隙156i。因此,肋230跨越第一部段152i与第二部段154i之间的间隙156i并将缓冲装置40i横向平分(bisect)。
第一板226设置在上部部分146i与下部部分148i和缓冲装置40i中的每一者之间。更具体地,第一板226的第一端部设置在上部部分146i与第一部段152i之间,第一板226的相反的第二端部设置在上部部分146i与第二部段154i之间,并且中间部分设置在一侧的上部部分146i与相反侧的缓冲装置40i和肋230之间。替代性地,第一板226可以至少部分地封装在中底36i的上部部分146i内。此外,第一板226可以在鞋底结构14i的内侧部22处和/或鞋底结构14i的外侧部24处可见。虽然第一板226被描述并示出为嵌置在中底36i的材料内,但是第一板226可以设置在鞋帮12与中底36i之间,由此第一板226直接附接至衬垫48和/或鞋帮12。第一板226可以是部分长度板或全长度板,如上面关于鞋制品10所论述的。
第二板228是与第一板226间隔开的并且从第一部段152i延伸至缓冲装置40i。特别地,第二板228包括接合至中底36i的前端部44的第一端部232以及接合至缓冲装置40i的相反的第二端部234。
继续参照图46至图49,鞋制品10i的缓冲装置40i与上面关于鞋制品10e描述的缓冲装置40e相同。因此,缓冲装置40i可以包括内侧缓冲件或内侧缓冲装置64i以及外侧缓冲件或外侧缓冲装置66i,内侧缓冲件或内侧缓冲装置64i包括叠置布置的第一流体填充室188i和第二流体填充室190i,内侧缓冲件或外侧缓冲装置66i包括叠置布置的第三流体填充室192i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94i。
仍然参照图46至图49,缓冲装置40i设置在第一板226与第二板228之间。第一流体填充室188i和第三流体填充室192i在各自的第一侧部处附接至第一板226并且分别在各自的第二侧部处附接至第二流体填充室190i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94i。同样,第二流体填充室190i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94i分别在各自的第一侧部处附接至第一流体填充室188i和第三流体填充室192i,并且在各自的第二侧部处附接至第二板228。
如图46中所示,外底38i接合至中底36i的第二部段154i和第二板228。更具体地,外底38i是分段式的,由此外底38i的各部分彼此分开地形成并且接合至第二部段154i和第二板228中的各者。
在操作期间,当地面接合表面54接触地面时,力经由第二板228被传递至内侧缓冲装置64i和外侧缓冲装置66i。也就是说,力被传递至第一流体填充室188i、第二流体填充室190i、第三流体填充室192i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94i。所施加的力使各个流体填充室188i、190i、192i、194i压缩,从而吸收与外底38i接触地面相关联的力。力被传递至中底36i和第一板226,但是该力不作为点载荷或局部载荷而被使用者承受。也就是说,如上所述,第一板226被描述为是由刚性材料形成的。因此,即使内侧缓冲装置64i和外侧缓冲装置66i位于沿着鞋底结构14i的离散位置处,由内侧缓冲装置64i和外侧缓冲装置66i施加在第一板226上的力也会在第一板226的长度上分散,使得所施加的力不会在各个离散位置处施加至使用者的脚。更确切地说,施加在内侧缓冲装置64i和外侧缓冲装置66i的各位置处的力由于第一板226的刚性而被沿着第一板226的长度分散,如此,当使用者的脚与设置在内部空间26内的内底94接触时,脚不会承受点载荷。
参照图50至图53B,提供了鞋制品10j,并且鞋制品10j包括鞋帮12和附接至鞋帮12的鞋底结构14j。考虑到与鞋制品10相关联的部件在结构和功能方面与鞋制品10j的实质相似性,在下文和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同的部件而包含字母扩展部分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被用于标识已经被修改的那些部件。
鞋底结构14j附接至鞋帮12并且在使用期间为鞋制品10j提供支承和缓冲。也就是说,鞋底结构14j减弱在使用期间由鞋制品10j撞击地面引起的地面反作用力。因此,如下面阐述的,鞋底结构14j可以结合有具有能量吸收特性的一种或更多种材料,以允许鞋底结构14j减小使用者在穿用鞋制品10j时所承受的冲击。
鞋底结构14j可以包括中底36j、外底38j以及通常设置在中底36j与外底38j之间的缓冲件或缓冲装置40j。此外,鞋底结构14j可以包括第一板236、第二板238和第三板240,第一板236、第二板238和第三板240从鞋制品10j的前脚区域16朝向后端部46延伸。如图50和图53B中所示,第一板236设置在中底36j与缓冲装置40j中间,而第二板238设置在中底36j内并将缓冲装置40j分隔成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第三板240设置在缓冲装置40j与外底38j中间。
参照图50、图51和图53B,中底36j可以包括连续形成的上部部分146j和分段的下部部分148j。上部部分146j被示出为从鞋制品10j的前端部44延伸至后端部46。在一种构型中,上部部分146j与鞋帮12的衬垫48相对并且上部部分146j将鞋底结构14j接合至鞋帮12。中底36j的上部部分146j可以至少部分地延伸到鞋帮12的上表面50上,使得中底36j覆盖鞋帮12与衬垫48的接合部,如图53A中所示。
中底36j的下部部分148j可以包括从上部部分146j的前脚区域16向下延伸的第一部段152j和从上部部分146j的后跟区域20向下延伸的第二部段154j。第一部段152j的面向后跟的侧壁174j与第二部段154j的面向前脚的侧壁176j间隔开,以在第一部段152j与第二部段154j之间限定间隙156j。第二部段154j的面向前脚的侧壁176j可以是渐缩的,如图51和图53B中所示。通常,间隙156j被限定成在使用期间为缓冲装置40j的不受抑制的扩张和收缩提供足够的间隙。例如,在与地面的初始冲击时,缓冲装置40j的宽度可以在缓冲装置40j被竖向压缩时横向扩张。通过提供间隙156j,缓冲装置40j的冲击吸收能力被最大化。
参照图50至图52,中底36j的第二部段154j可以包括从面向前脚的侧壁176j向后端部46连续延伸的通道157j。如所示出的,通道157j的宽度可以从面向前脚的侧壁176j至中间部分渐扩(flare)并且从中间部分至与鞋底结构14j的后端部46相邻的第二顶点渐缩。在一些示例中,通道157j延伸穿过第二部段154j的面向前脚的侧壁176j。
中底36j可以由能量吸收材料形成,该能量吸收材料比方说例如为聚合物泡沫。由能量吸收材料比如聚合物泡沫形成中底36j允许中底36j减弱在使用期间由鞋制品10j在地面上的运动引起的地面反作用力。在一些示例中,上部部分146j可以由第一材料形成,并且下部部分148j可以由第二材料形成。此外或替代性地,部段152j、154j中的一个或两个部段可以复合地形成,并且包括由第一泡沫材料形成的上部部分152j1、154j1和由第二泡沫材料形成的下部部分152j2、154j2,如图51中所示。
如上所述,鞋底结构14j包括多个板236、238、240,所述多个板236、238、240构造成在中底36j与缓冲装置40j之间提供刚性或半刚性界面,从而为缓冲装置40j提供增加的稳定性并且将载荷分配在整个鞋底结构14j中。第一板236可以设置在中底36j内,使得中底36j的上部部分146j在第一板236与鞋帮12之间延伸。如所示出的,第一板236可以设置在上部部分146j与下部部分148j中间。更具体地,第一板236的第一端部在中底36j内嵌置在上部部分146j与下部部分148j的第一部段152j之间,并且第一板236的相反的第二端部在中底36j内嵌置在上部部分146j与下部部分148j的第二部段154j之间。第一板236的中间部分横越间隙156j,由此第一板236的面向地面的表面158j暴露于间隙156j内并且接合至缓冲装置40j的近端端部。
第一板236可以在鞋底结构14j的内侧部22处和/或鞋底结构14j的外侧部24处可见。替代性地,第一板236可以封装在中底36j的上部部分146j内。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板236可以设置在鞋帮12与中底36j之间,由此第一板236直接附接至衬垫48和/或鞋帮12。
如所示出的,第二板238是与第一板236间隔开的,并且通常设置在第一板236与外底38j之间。第二板238的第一端部242接合至中底36j的下部部分148j的第一部段152j,而相反的第二端部244接合至中底36j的下部部分148j的第二部段154j。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二板238的第一端部242嵌置在第一部段152j内,并且第二端部244嵌置在第二部段154j内。第二板238的中间部分246跨越在第一部段152j与第二部段154j之间形成的间隙156j,并且将缓冲装置40j分隔成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如下面更详细论述的。
参照图51,第二板238包括形成在相反的端部242、244处的一对切口252、254。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切口是形成在第一端部242中的第一凹口252,并且第二切口是形成在第二端部244中的第二凹口254。如所示出的,凹口252、254中的每一个凹口穿过第二板238的厚度形成,并且在宽度上渐缩至设置于第二板238的中间部分246中的顶点。因此,凹口252、254中的每一个凹口在第二板238的各端部242、244处有效地限定一对突片256。第一端部242的突片256延伸穿过面向后跟的侧壁174j并进入中底36j的第一部段152j中,并且第二端部244的突片256延伸穿过面向前脚的侧壁176j并进入中底36j的第二部段154j中。
突片256构造成在鞋10j的使用期间用作第二板238的第一端部242和第二端部244中的每一者处的挠曲部。例如,第一凹口252的尺寸和位置可以设定成使第二板238在前脚区域内的刚度最小化。同样,通过提供突片256,第二凹口254允许第二板238的第二端部244在中脚区域18内扭曲和/或弯曲。在一些示例中,这些切口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切口可以是形成在第二板238的中间部分246内的开孔。
第三板240是与第二板238间隔开的,并且设置在缓冲装置40j与外底38j之间。如所示出的,第三板240从附接至中底36j的第一部段152j的第一端部248延伸至附接至缓冲装置40j的第二端部250。更具体地,第三板240的第一端部248设置在第一部段152j的远端端部与外底38j之间,而第三板的第二端部250接合至缓冲装置40j并且不延伸至第二部段154j。因此,第三板240的第二端部250随着缓冲装置40j自由移动。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外底38j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附接至第三板238或与第三板238一体地形成。
参照图51和图53B,第一板236是全长度板并且基本上沿着鞋底结构14j的整个长度从前脚区域16延伸至后跟区域20。第二板238和第三板240可以是仅沿着鞋底结构14j的一部分延伸的所谓的“部分长度”板。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二板238从前脚区域16延伸至中脚区域18,而第三板240基本上设置在前脚区域16内。在一些示例中,板236、238、240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板可以从前脚区域16的中间部分延伸至后跟区域20的中间部分。此外或替代性地,板236、238、240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板可以是如上所述的从鞋底结构14j的前端部44延伸至后端部46的全长度板。
另外,板236、238、240中的每一个板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座部(socket)257,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座部257构造成在其中接纳缓冲装置40j。如图51中所示,座部257可以由形成在相应的板236、238、240中的每一个板的一个或更多个表面上并构造成与缓冲装置40j连结(interface)的肋、突起或凹部限定。因此,座部257接纳缓冲装置40j的相应的端部,以固定缓冲装置40j相对于每个板236、238、240的位置。
无论特定的尺寸、位置和特征如何,板236、238、240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板都可以由相对刚性的材料形成。例如,板236、238、240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板可以由非发泡聚合物材料形成,或者替代性地由含有纤维比如碳纤维的复合材料形成。例如,已经发现碳纤维板由于与聚合物材料相比具有相对低的重量和所需的力分配特性而提供最大性能。然而,聚合物板可以在鞋底结构的其他实现方式中提供合适的重量和力分配特性。由相对刚性的材料形成板236、238、240允许在鞋制品10j撞击地面时与鞋制品10j的使用相关联的力被分配在整个鞋底结构14j中,如下面将更详细描述的。
仍然参照图50至图53B,缓冲装置40j设置在中底36j的间隙156j内,并且缓冲装置40j被示出为包括内侧缓冲件或内侧缓冲装置64j以及外侧缓冲件或外侧缓冲装置66j。内侧缓冲装置64j靠近鞋底结构14j的内侧部22设置,而外侧缓冲装置66j靠近鞋底结构14j的外侧部24设置。
如图52和图53A中所示,内侧缓冲装置64j包括第一流体填充室188j和第二流体填充室190j。类似地,外侧缓冲装置66j包括第三流体填充室192j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94j。第一流体填充室188j和第三流体填充室192j通常设置在第一板236与第二板238之间,而第二流体填充室190j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94j设置在第二板238与第三板240之间。具体地,第一流体填充室188j和第三流体填充室192j在各自的第一侧部处附接至第一板236并且在各自的第二侧部处附接至第二板238。同样,第二流体填充室190j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94j在各自的第一侧部处附接至第二板238并且在各自的第二侧部处附接至第三板240。
参照图50和图53B,第二板238的中间部分246贯穿(intersect)缓冲装置40j。更具体地,第二板238的中间部分246设置在内侧缓冲装置64j的第一流体填充室188j与第二流体填充室190j之间、以及外侧缓冲装置66j的第三流体填充室192j与第四流体填充室194j之间。换言之,第一流体填充室188j和第三流体填充室192j设置在第二板238上方(即,设置在第二板238与鞋帮12之间),而第二流体填充室190j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94j设置在第二板238下方(即,设置在第二板238与外底38j之间)。
流体填充室188j、190j、192j、194j可以经由合适的粘合剂分别附接至第一板236、第二板238和/或第三板240。此外或替代性地,流体填充室188j、190j、192j、194j可以通过将流体填充室188j、190j、192j、194j、第一板236、第二板238和/或第三板240中的至少一者的材料融合而接合至板236、238、240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板。如上所述,流体填充室188j、190j、192j、194j中的每一个流体填充室的相反的端部可以接纳在形成于板236、238、240中的各板中或各板上的相应的座部257中,从而将流体填充室188j、190j、192j、194j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流体填充室的位置机械地固定。
参照图53A,流体填充室188j、190j、192j、194j可以各自包括第一阻挡元件76和第二阻挡元件78。第一阻挡元件76和第二阻挡元件78可以由热塑性聚氨酯(TPU)片形成。具体地,第一阻挡元件76可以由TPU材料片形成,并且可以具有大致平面的形状。第二阻挡元件78同样可以由TPU材料片形成并且可以形成为图53A中所示的构型以限定内部空间80。第一阻挡元件76可以通过在第一阻挡元件76的周缘和第二阻挡元件78的周缘处施加热和压力以限定外周接缝82而接合至第二阻挡元件78。外周接缝82密封内部空间80,从而限定流体填充室188j、190j、192j、194j中的每一个流体填充室的容积。
流体填充室188j、190j、192j、194j的内部空间80可以在其中接纳拉伸元件84。每个拉伸元件84可以包括在上拉伸片88与下拉伸片90之间延伸的一系列拉伸股线86。上拉伸片88可以附接至第一阻挡元件76,而下拉伸片90可以附接至第二阻挡元件78。以这种方式,当流体填充室188j、190j、192j、194j接纳加压流体时,拉伸元件84的拉伸股线86被置于张紧状态。因为上拉伸片88附接至第一阻挡元件76并且下拉伸片90附接至第二阻挡元件78,所以当加压流体被注入内部空间80中时,拉伸股线86相应地保持第一流体填充室188j、第二流体填充室190j、第三流体填充室192j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94j中的每一者的所需形状。
如所描述的,内侧缓冲装置64j和外侧缓冲装置66j各自包括通常接纳在鞋帮12与外底38j之间的一对流体填充室188j、190j、192j、194j。在一种构型中,第一流体填充室188j和第三流体填充室192j通过第二板238分别与第二流体填充室192j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94j流体隔离。
在一些构型中,内侧缓冲装置64j(即,第一流体填充室188j和第二流体填充室190j)与外侧缓冲装置66j(即,第三流体填充室192j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94j)流体隔离。虽然内侧缓冲装置64j被描述并示出为与外侧缓冲装置66j间隔开,但是缓冲装置64j、66j可以替代性地彼此接触且同时仍然是流体隔离的。
虽然内侧缓冲装置64j和外侧缓冲装置66j被描述并示出为包括叠置的流体填充室对,但是内侧缓冲装置64j和外侧缓冲装置66j可以替代性地包括其他缓冲元件。例如,内侧缓冲装置64j和外侧缓冲装置66j可以各自包括代替流体填充室188j、190j、192j、194j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流体填充室的泡沫块(参见例如图4至图6中的92)。泡沫块可以接纳在由第一阻挡元件76和第二阻挡元件78限定的内部空间80内。将泡沫块定位在由第一阻挡元件76和第二阻挡元件78限定的内部空间80内允许阻挡元件76、78在泡沫块承受预定载荷时限制泡沫块扩张超过预定量。因此,泡沫块的整体形状以及因此泡沫块的性能可以通过允许泡沫块在加载期间与阻挡元件76、78相互作用来控制。虽然泡沫块被描述为接纳在阻挡元件76、78的内部空间80内,但是泡沫块可以替代性地在没有阻挡元件76、78的情况下定位在缓冲装置40j内。在这种构型中,泡沫块将分别直接附接至下述各者中的任一者或更多者:第一板236、第二板238、第三板240、和/或流体填充室188j、190j、192j、194j中的一个流体填充室。内侧缓冲装置64j和外侧缓冲装置66j的特定结构(即,泡沫块、流体填充室或它们的组合的使用)可以由内侧部22和外侧部24处所需的缓冲量决定。
无论内侧缓冲装置64j和外侧缓冲装置66j的特定结构如何,内侧缓冲装置64j和外侧缓冲装置66j都可以沿着在鞋底结构14j的内侧部22与鞋底结构14j的外侧部24之间延伸的方向彼此大致对齐。替代性地,内侧缓冲装置64j和外侧缓冲装置66j可以彼此偏离。
如所描述的,内侧缓冲装置64j和外侧缓冲装置66j各自提供设置在鞋底结构14j上的离散位置处的一对叠置的缓冲元件。在一种构型中,内侧缓冲装置64j和外侧缓冲装置66j各自提供相配合以分别在内侧部22和外侧部24处提供缓冲的一对叠置的流体填充室(即,元件188j、190j、192j、194j)。各个流体填充室188j、190j、192j、194j可以具有相同的容积,并且还可以处于相同的压力。替代性地,各流体填充室188j、190j、192j、194j的容积和压力可以在缓冲装置64j、66j之间和/或在每个缓冲装置64j、66j内变化。例如,第一流体填充室188j可以具有与第二流体填充室190j相同的压力,或者替代性地,第一流体填充室188j可以具有与第二流体填充室190j不同的压力。同样,第三流体填充室192j可以具有与第四流体填充室194j相同或不同的压力,并且可以具有与第一流体填充室188j和/或第二流体填充室190j不同的压力。流体填充室188j、190j、192j、194j可以处于在15psi至30psi的范围内的压力,并且优选地处于在20psi至25psi的范围内的压力。
如图50和图53B中所示,外底38j接合至中底36j和第三板240。更具体地,外底38j是分段式的,由此外底38j的前脚部段258接合至中底36j的第一部段152j和第三板240,并且外底38j的一个或更多个后跟部段260接合至中底36j的第二部段154j。替代性地,外底38j可以连续地形成并且从前端部44延伸至后端部46。外底38j可以由弹性材料比方说例如橡胶形成,这为鞋制品10j提供了提供牵引力和耐久性的地面接合表面54。
如所示出的,第三板240与外底38j的前脚部段258配合以限定切口262。切口262延伸穿过第三板240和前脚部段258中的每一者,并且在宽度上沿着纵向轴线L渐缩至设置于内侧缓冲装置64j与外侧缓冲装置66j之间的顶点。类似地,第三板240的外周缘和外底38j的前脚部段258的外周缘可以对应于缓冲装置40j的轮廓并且相配合以限定在内侧缓冲装置64j与外侧缓冲装置66j之间延伸且与切口262相对的凹口264。
在操作期间,当地面接合表面54接触地面时,力通过第三板240被分配至第一部段152j和缓冲装置40j。由缓冲装置40j通过第三板240接收的力通过第二流体填充室190j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94j被传递至第二板238、通过第二板238被传递至第一流体填充室188j和第三流体填充室192j、并且通过第一流体填充室188j和第三流体填充室192j被传递至第一板236。所施加的力使各个流体填充室188j、190j、192j、194j压缩,从而吸收与外底38j接触地面相关联的力。力经由第一板236、第二板238和第三板240被传递至中底36e,但是该力不作为点载荷或局部载荷而被使用者承受。如上所述,第一板236、第二板238和第三板240中的一者或更多者是由刚性材料形成的。因此,即使内侧缓冲装置64j和外侧缓冲装置66j位于沿着鞋底结构14j的离散位置处,由内侧缓冲装置64j和外侧缓冲装置66j施加在第一板236和第二板238上的力也会在中底36j的长度上分散,使得所施加的力不会在各个离散位置处施加至使用者的脚。更确切地说,施加在内侧缓冲装置64j和外侧缓冲装置66j的各位置处的力由于板236、238的刚性而被沿着第一板236的长度和第二板238的长度分散,如此,当使用者的脚与设置在内部空间26内的内底94接触时,脚不会承受点载荷。此外,通过将第三板240附接至内侧缓冲装置64j和外侧缓冲装置66j中的每一者的远端端部并且使第二板196在内侧缓冲装置64j的第一流体填充室188j与第二流体填充室190j之间以及外侧缓冲装置66j的第三流体填充室192j与第四流体填充室194j之间延伸,因将所施加的力在缓冲装置64j、66j、第一部段152j和第二部段154j之间分配而为缓冲装置40j提供另外的稳定性。
参照图54至图57B,提供了鞋制品10k,并且鞋制品10k包括鞋帮12和附接至鞋帮12的鞋底结构14k。考虑到与鞋制品10相关联的部件在结构和功能方面与鞋制品10k的实质相似性,在下文和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同的部件而包含字母扩展部分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被用于标识已经被修改的那些部件。
鞋底结构14k附接至鞋帮12并且在使用期间为鞋制品10k提供支承和缓冲。也就是说,鞋底结构14k减弱在使用期间由鞋制品10k撞击地面引起的地面反作用力。因此,如下面阐述的,鞋底结构14k可以结合有具有能量吸收特性的一种或更多种材料,以允许鞋底结构14k减小使用者在穿用鞋制品10k时所承受的冲击。
鞋底结构14k可以包括中底36k、外底38k以及通常设置在中底36k与外底38k之间的缓冲件或缓冲装置40k。此外,鞋底结构14k可以包括第一板266、第二板268和第三板270,第一板266、第二板268和第三板270从鞋制品10k的前脚区域16朝向后端部46延伸。如图54和图57B中所示,第一板266设置在中底36k与缓冲装置40k中间,而第二板268设置在中底36k内并将缓冲装置40k分隔成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第三板270设置在缓冲装置40k与外底38k中间。
参照图55和图57B,中底36k可以包括连续形成的上部部分146k和分段的下部部分148k。上部部分146k被示出为从鞋制品10k的前端部44延伸至后端部46。在一种构型中,上部部分146k与鞋帮12的衬垫48相对并且上部部分146k将鞋底结构14k接合至鞋帮12。中底36k的上部部分146k可以至少部分地延伸到鞋帮12的上表面50上,使得中底36k覆盖鞋帮12与衬垫48的接合部,如图57A中所示。
中底36k的下部部分148k可以包括从上部部分146k的前脚区域16向下延伸的第一部段152k和从上部部分146k的后跟区域20向下延伸的第二部段154k。第一部段152k的面向后跟的侧壁174k与第二部段154k的面向前脚的侧壁176k间隔开,以在第一部段152k与第二部段154k之间限定间隙156k。第二部段154k的面向前脚的侧壁176k可以是渐缩的,如图55和图57B中所示。通常,间隙156k被限定成在使用期间为缓冲装置40k的不受抑制的扩张和收缩提供足够的间隙。例如,在与地面的初始冲击时,缓冲装置40k的宽度可以在缓冲装置40k被压缩时扩张。通过提供间隙156k,缓冲装置40k的冲击吸收能力被最大化。
参照图54和图56,中底36k的第二部段154k可以包括从面向前脚的侧壁176k至后端部46连续延伸的通道157k。如所示出的,通道157k的宽度可以从面向前脚的侧壁176k至中间部分渐扩并且从中间部分至与鞋底结构14k的后端部46相邻的第二顶点渐缩。
中底36k可以由能量吸收材料形成,能量吸收材料比方说例如为聚合物泡沫。由能量吸收材料比如聚合物泡沫形成中底36k允许中底36k减弱在使用期间由鞋制品10k在地面上的运动引起的地面反作用力。
如上所述,鞋底结构14k包括多个板266、268、270,所述多个板266、268、270构造成在中底36k与缓冲装置40k之间提供刚性或半刚性界面,从而为缓冲装置40k提供增加的稳定性并且将载荷分配在整个鞋底结构14k中。第一板266可以设置在中底36k内,使得中底36k的上部部分146k在第一板266与鞋帮12之间延伸。如所示出的,第一板266可以设置在上部部分146k与下部部分148k中间。更具体地,第一板266的第一端部在中底36k内嵌置在上部部分146k与第一部段152k之间,并且第一板266的第二端部在中底36k内嵌置在上部部分146k与第二部段154k之间。第一板266的中间部分横越间隙156k,由此第一板266的面向地面的表面158k暴露于间隙156k内并且接合至缓冲装置40k的近端端部。
第一板266可以在鞋底结构14k的内侧部22处和/或鞋底结构14k的外侧部24处可见。替代性地,第一板266可以封装在中底36k的上部部分146k内。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板266可以设置在鞋帮12与中底36k之间,由此第一板266直接附接至衬垫48和/或鞋帮12。
如所示出的,第二板268是与第一板266间隔开的,并且通常设置在第一板266与外底38k之间。第二板268的第一端部272接合至中底36k的下部部分148k的第一部段152k,而相反的第二端部274接合至中底36k的下部部分148k的第二部段154k。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二板268的第一端部272嵌置在第一部段152k内,并且第二端部274嵌置在第二部段154k内。第二板268的中间部分276跨越在第一部段152k与第二部段154k之间形成的间隙156k,并且将缓冲装置40k分隔成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如下面更详细论述的。
参照图55,第二板268包括穿过第二板268形成的用于控制挠性和稳定性特性的切口282、284。如所示出的,切口282、284包括从第二板268的第一端部272延伸的第一凹口282以及从第二板268的第二端部274延伸的第二凹口284。第一凹口282和第二凹口284中的每一者延伸至与缓冲装置40k的相对的侧部相邻的相应顶点。如所示出的,凹口282、284可以部分地在缓冲装置40k的各部分之间延伸,如下面论述的。因此,凹口282、284中的每一个凹口在第二板268的各端部272、274处有效地限定一对突片286。第一端部272的突片286延伸穿过面向后跟的侧壁174k并进入中底36k的第一部段152k中,并且第二端部274的突片286延伸穿过面向前脚的侧壁176k并进入中底36k的第二部段154k中。
突片286构造成在鞋10k的使用期间用作第二板268的第一端部272和第二端部274中的每一者处的挠曲部。例如,第一凹口282的尺寸和位置可以设定成使第二板268在前脚区域16内邻近于缓冲装置40k的刚度最小化。同样,通过形成突片286,第二凹口284允许第二板268的第二端部274在中脚区域18内扭曲及弯曲。凹口282、284的尺寸和位置可以根据所需的挠性和稳定性特性进行修改。
第三板270是与第二板268间隔开的,并且设置在缓冲装置40k与外底38k之间。如所示出的,第三板270从附接至中底36k的第一部段152k的第一端部278延伸至附接至缓冲装置40k的第二端部280。更具体地,第三板270的第一端部278设置在第一部段152k的远端端部与外底38k之间,而第三板270的第二端部280接纳在第二部段154k的远端端部与外底38k之间。因此,外底38k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附接至第三板270或与第三板270一体地形成,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
与第二板268类似,第三板270包括穿过第三板270形成的多个切口288、289、290。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切口是形成在第一端部278中的第一凹口288,并且第二切口是形成在第二端部280中的第二凹口290。如所示出的,凹口288、290中的每一个凹口穿过第三板270的厚度形成,并且在宽度上渐缩至设置于第三板270的中间部分中的顶点。因此,凹口288、290中的每一个凹口在第三板270的各端部278、280处有效地限定一对突片291。第一端部278的突片291接纳在第一部段152k与外底38k之间,并且第二端部280的突片291接纳在第二部段154k与外底38k之间。第三板270还包括开孔289,开孔289穿过中间部分形成在缓冲装置40k的与第一凹口288相反的一侧。与第二板268的突片286类似,第三板270的突片291可以构造成提供所需的挠性和稳定性。
参照图55和图57B,第一板266是全长度板并且基本上沿着鞋底结构14k的整个长度从前脚区域16延伸至后跟区域20。第二板268和第三板270可以是仅沿着鞋底结构14k的一部分延伸的所谓的“部分长度”板。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二板268和第三板从前脚区域16延伸至中脚区域18。在一些示例中,板266、268、270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板可以从前脚区域16的中间部分延伸至中脚区域18的中间部分或后跟区域20的中间部分。此外或替代性地,板266、268、270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板可以是如上所述的从鞋底结构14k的前端部44延伸至后端部46的全长度板。
无论特定的尺寸、位置和特征如何,板266、268、270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板都可以由相对刚性的材料形成。例如,板266、268、270可以由非发泡聚合物材料形成,或者替代性地由含有纤维比如碳纤维的复合材料形成。已经发现碳纤维板由于与聚合物材料相比具有相对低的重量和所需的力分配特性而提供最大性能。然而,聚合物板可以在鞋底结构的其他实现方式中提供合适的重量和力分配特性。由相对刚性的材料形成板266、268、270允许在鞋制品10k撞击地面时与鞋制品10k的使用相关联的力被分配在整个鞋底结构14k中,如下面将更详细描述的。
仍然参照图54至图57B,缓冲装置40k设置在中底36k的间隙156k内,并且缓冲装置40k被示出为包括内侧缓冲件或内侧缓冲装置64k以及外侧缓冲件或外侧缓冲装置66k。内侧缓冲装置64k靠近鞋底结构14k的内侧部22设置,而外侧缓冲装置66k靠近鞋底结构14k的外侧部24设置。
如图55和图57A中所示,内侧缓冲装置64k包括第一流体填充室188k和第二流体填充室190k。类似地,外侧缓冲装置66k包括第三流体填充室192k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94k。第一流体填充室188k和第三流体填充室192k通常设置在第一板266与第二板268之间,而第二流体填充室190k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94k设置在第二板268与第三板270之间。具体地,第一流体填充室188k和第三流体填充室192k在各自的第一侧部处附接至第一板266并且在各自的第二侧部处附接至第二板268。同样,第二流体填充室190k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94k在各自的第一侧部处附接至第二板268并且在各自的第二侧部处附接至第三板270。
参照图54和图57B,第二板268的中间部分276延伸穿过缓冲装置40k。更具体地,第二板268的中间部分276设置在内侧缓冲装置64k的第一流体填充室188k与第二流体填充室190k之间、以及外侧缓冲装置66k的第三流体填充室192k与第四流体填充室194k之间。换言之,第一流体填充室188k和第三流体填充室192k设置在第二板268上方(即,设置在第二板268与鞋帮12之间),而第二流体填充室190k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94k设置在第二板268与外底38k之间。
流体填充室188k、190k、192k、194k可以经由合适的粘合剂分别附接至第一板266、第二板268和/或第三板270。此外或替代性地,流体填充室188k、190k、192k、194k可以通过将流体填充室188k、190k、192k、194k、第一板266、第二板268和/或第三板270中的至少一者的材料融合而接合至板266、268、270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板。如上所述,流体填充室188k、190k、192k、194k中的每一个流体填充室的相反的端部可以接纳在形成于板266、268、270中的各板中或各板上的对应的座部287中,从而将每个端部的位置机械地固定。
流体填充室188k、190k、192k、194k可以各自包括第一阻挡元件76和第二阻挡元件78。第一阻挡元件76和第二阻挡元件78可以由热塑性聚氨酯(TPU)片形成。具体地,第一阻挡元件76可以由TPU材料片形成,并且可以具有大致平面的形状。第二阻挡元件78同样可以由TPU材料片形成并且可以形成为图57A中所示的构型以限定内部空间80。第一阻挡元件76可以通过在第一阻挡元件76的周缘和第二阻挡元件78的周缘处施加热和压力以限定外周接缝82而接合至第二阻挡元件78。外周接缝82密封内部的内部空间80,从而限定室188k、190k、192k、194k中的每一个室的容积。
流体填充室188k、190k、192k、194k中的每一个流体填充室的内部空间80可以在其中接纳拉伸元件84。每个拉伸元件84可以包括在上拉伸片88与下拉伸片90之间延伸的一系列拉伸股线86。上拉伸片88可以附接至第一阻挡元件76,而下拉伸片90可以附接至第二阻挡元件78。以这种方式,当流体填充室188k、190k、192k、194k接纳加压流体时,拉伸元件84的拉伸股线86被置于张紧状态。因为上拉伸片88附接至第一阻挡元件76并且下拉伸片90附接至第二阻挡元件78,所以当加压流体被注入内部空间80中时,拉伸股线86相应地保持第一流体填充室188k、第二流体填充室190k、第三流体填充室192k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94k中的每一者的所需形状。
如所描述的,内侧缓冲装置64k和外侧缓冲装置66k各自包括通常接纳在鞋帮12与外底38k之间的一对流体填充室188k、190k、192k、194k。在一种构型中,第一流体填充室188k和第三流体填充室192k通过第二板268分别与第二流体填充室192k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94k流体隔离。
在一些构型中,内侧缓冲装置64k(即,第一流体填充室188k和第二流体填充室190k)与外侧缓冲装置66k(即,第三流体填充室192k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94k)流体隔离。虽然内侧缓冲装置64k被描述并示出为与外侧缓冲装置66k间隔开,但是缓冲装置64k、66k可以替代性地彼此接触且同时仍然是流体隔离的。
虽然内侧缓冲装置64k和外侧缓冲装置66k被描述并示出为包括叠置的流体填充室对,但是内侧缓冲装置64k和外侧缓冲装置66k可以替代性地包括其他缓冲元件。例如,内侧缓冲装置64k和外侧缓冲装置66k可以各自包括代替流体填充室188k、190k、192k、194k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流体填充室的泡沫块(参见例如图4至图6中的92)。泡沫块可以接纳在由第一阻挡元件76和第二阻挡元件78限定的内部空间80内。将泡沫块定位在由第一阻挡元件76和第二阻挡元件78限定的内部空间80内允许阻挡元件76、78在泡沫块承受预定载荷时限制泡沫块扩张超过预定量。因此,泡沫块的整体形状以及因此泡沫块的性能可以通过允许泡沫块在加载期间与阻挡元件76、78相互作用来控制。虽然泡沫块被描述为接纳在阻挡元件76、78的内部空间80内,但是泡沫块可以替代性地在没有阻挡元件76、78的情况下定位在缓冲装置40k内。在这种构型中,泡沫块将分别直接附接至下述各者中的任一者或更多者:第一板266、第二板268、第三板270、和/或流体填充室188k、190k、192k、194k中的一个流体填充室。内侧缓冲装置64k和外侧缓冲装置66k的特定结构(即,泡沫块、流体填充室或它们的组合的使用)可以由内侧部22和外侧部24处所需的缓冲量决定。
无论内侧缓冲装置64k和外侧缓冲装置66k的特定结构如何,内侧缓冲装置64k和外侧缓冲装置66k都可以沿着在鞋底结构14k的内侧部22与鞋底结构14k的外侧部24之间延伸的方向彼此大致对齐。替代性地,内侧缓冲装置64k和外侧缓冲装置66k可以彼此偏离。
如所描述的,内侧缓冲装置64k和外侧缓冲装置66k各自提供设置在鞋底结构14k上的离散位置处的一对叠置的缓冲元件。在一种构型中,内侧缓冲装置64k和外侧缓冲装置66k各自提供相配合以分别在内侧部22和外侧部24处提供缓冲的一对叠置的流体填充室(即,元件188k、190k、192k、194k)。各个流体填充室188k、190k、192k、194k可以具有相同的容积,并且还可以处于相同的压力。替代性地,各流体填充室188k、190k、192k、194k的容积和压力可以在缓冲装置64k、66k之间和/或在每个缓冲装置64k、66k内变化。例如,第一流体填充室188k可以具有与第二流体填充室190k相同的压力,或者替代性地,第一流体填充室188k可以具有与第二流体填充室190k不同的压力。同样,第三流体填充室192k可以具有与第四流体填充室194k相同或不同的压力,并且可以具有与第一流体填充室188k和/或第二流体填充室190k不同的压力。例如,第一流体填充室188k可以具有比第二流体填充室190k高或低的压力,并且第三流体填充室192k可以具有比第四流体填充室194k高或低的压力。流体填充室188k、190k、192k、194k可以处于在15psi至30psi的范围内的压力,并且优选地处于在20psi至25psi的范围内的压力。
如图54中所示,外底38k接合至中底36k和第三板270并且从前端部44延伸到后跟区域20。外底38k可以包括穿过外底38k形成的切口292、294,切口292、294具有与第三板270的切口288、290和/或中底36k的通道157k互补的轮廓。外底38k可以由弹性材料比方说例如橡胶形成,这为鞋制品10k提供了提供牵引力和耐久性的地面接合表面54。
在操作期间,当地面接合表面54接触地面时,力通过第三板270被分配至第一部段152k和缓冲装置40k。由缓冲装置40k通过第三板270接收的力通过第二流体填充室190k和第四流体填充室194k被传递至第二板268、通过第二板268被传递至第一流体填充室188k和第三流体填充室192k、并且通过第一流体填充室188k和第三流体填充室192k被传递至第一板266。所施加的力使各个流体填充室188k、190k、192k、194k压缩,从而吸收与外底38k接触地面相关联的力。力经由第一板266、第二板268和第三板270被传递至中底36k,但是该力不作为点载荷或局部载荷而被使用者承受。如上所述,第一板266、第二板268和第三板270中的一者或更多者是由刚性材料形成的。因此,即使内侧缓冲装置64k和外侧缓冲装置66k位于沿着鞋底结构14k的离散位置处,由内侧缓冲装置64k和外侧缓冲装置66k施加在第一板266和第二板268上的力也会在中底36k的长度上分散,使得所施加的力不会在各个离散位置处施加至使用者的脚。更确切地说,施加在内侧缓冲装置64k和外侧缓冲装置66k的各位置处的力由于板266、268、270的刚性而被沿着第一板266的长度和第二板268的长度分散,如此,当使用者的脚与设置在内部空间26内的内底94接触时,脚不会承受点载荷。此外,通过将第三板270附接至内侧缓冲装置64k和外侧缓冲装置66k中的每一者的远端端部并且使第二板268在内侧缓冲装置64k的第一流体填充室188k与第二流体填充室190k之间以及外侧缓冲装置66k的第三流体填充室192k与第四流体填充室194k之间延伸,因将所施加的力在缓冲装置64k、66k、第一部段152k和第二部段154k之间分配而为缓冲装置40k提供另外的稳定性。
参照图58至图61A,提供了鞋制品10m,并且鞋制品10m包括鞋帮12和附接至鞋帮12的鞋底结构14m。考虑到与鞋制品10相关联的部件在结构和功能方面与鞋制品10m的实质相似性,在下文和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同的部件而包含字母扩展部分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被用于标识已经被修改的那些部件。
继续参照图58至图61B,鞋底结构14m被示出为包括中底36m、外底38m、设置在中底36m与外底38m之间的缓冲件或缓冲装置40m、以及设置在中底36m与缓冲装置40m之间的板296。板296由相对刚性的材料形成,该相对刚性的材料比方说例如为非发泡聚合物或含有纤维比如碳纤维的复合材料。
继续参照图58、图59和图61B,中底36m可以包括连续形成的上部部分146m并且包括下部部分148m。上部部分146m被示出为从鞋制品10m的前端部44延伸至后端部46。在一种构型中,上部部分146m与鞋帮12的衬垫48相对并且上部部分146m将鞋底结构14m接合至鞋帮12。中底36m的上部部分146m可以至少部分地延伸到鞋帮12的上表面50上,使得中底36m覆盖鞋帮12与衬垫48的接合部,如图61B中所示。
中底36m的下部部分148m可以包括:从上部部分146m的前脚区域16向下延伸的第一部段152m、从上部部分146m的后跟区域20向下延伸的第二部段154m、以及在第一部段152m与第二部段154m之间延伸的肋230m。第一部段152m的面向后跟的侧壁174m与第二部段154m的面向前脚的侧壁176m间隔开,以在第一部段152m与第二部段154m之间限定间隙156m。因此,肋230m横跨第一部段152m与第二部段154m之间的间隙156m并将缓冲装置40m横向平分。如下面论述的,侧壁174m、176m中的每一个侧壁可以与缓冲装置40m间隔开,在一些示例中,侧壁174m、176m可以具有在形状上与缓冲装置40m的外部轮廓大致互补的轮廓。
板296设置在上部部分146m与下部部分148m和缓冲装置40m中的每一者之间。更具体地,板296的第一端部设置在上部部分146m与第一部段152m之间,板296的相反的第二端部设置在上部部分146m与第二部段154m之间,并且中间部分设置在一侧的上部部分146m与相反侧的缓冲装置40m和肋230m之间,这限定了板296的面向地面的表面158m。替代性地,板296可以至少部分地封装在中底36m的上部部分146m内。此外,板296可以在鞋底结构14m的内侧部22处和/或鞋底结构14m的外侧部24处可见。虽然板296被描述并示出为嵌置在中底36m的材料内,但是板296可以设置在鞋帮12与中底36m之间,由此板296直接附接至衬垫48和/或鞋帮12。
如所示出的,板296是全长度板并且从前端部44基本连续地延伸至后端部46,如上面关于鞋制品10所论述的。在一些示例中,板296可以是从前脚区域16的中间部分延伸至中脚区域16的中间部分或后跟区域20的中间部分的所谓的“部分长度板”。因此,板296可以从鞋制品10m的前脚区域16延伸至中脚区域18,而不完全延伸穿过中脚区域18并进入后跟区域20中。
另外,板296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座部307,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座部307构造成在其中接纳缓冲装置40m。如图59中所示,座部307可以由形成在板296的面向地面的表面158m上并构造成与缓冲装置40m连结的肋、突起或凹部限定。因此,座部307接纳缓冲装置40m的相应的端部,以固定缓冲装置40m相对于板296的位置。
板296可以包括穿过板296形成的用于控制挠曲和稳定性特性的一个或更多个切口298。如所示出的,板296包括穿过板296的后跟区域20形成的开孔298。在一些示例中,板296可以包括凹口或其他切口以提供所需的挠性和稳定性。
无论板296的特定尺寸和构型如何,板296都可以由相对刚性的材料形成。例如,板296可以由非发泡聚合物材料形成,或者替代性地由包含纤维比如碳纤维的复合材料形成。由相对刚性的材料形成板296允许板296在鞋制品10m撞击地面时分配与鞋制品10m的使用相关联的力,如下面将更详细描述的。
特别参照图58至图61A,缓冲装置40m被示出为包括内侧缓冲件或内侧缓冲装置64m以及外侧缓冲件或外侧缓冲装置66m。内侧缓冲装置64m靠近鞋底结构14m的内侧部22设置,而外侧缓冲装置66m靠近鞋底结构14m的外侧部24设置。
如图61A中所示,内侧缓冲装置64m包括通常设置在板296与外底38m之间的第一流体填充室162m。类似地,外侧缓冲装置66m包括通常在外侧部24处设置在板296与外底38m之间的第二流体填充室164m。具体地,第一流体填充室162m在第一侧部处附接至板296的暴露表面158m并且在第二侧部处附接至外底38m。同样,第二流体填充室164m在第一侧部处附接至板296的暴露表面158m并且在第二侧部处附接至外底38m。
第一流体填充室162m可以经由合适的粘合剂分别附接至板296和外底38d。此外或替代性地,第一流体填充室162m可以通过将第一流体填充室162m的材料和外底38m的材料在第一流体填充室162m与外底38m的接合部处进行融合而附接至外底38m。如上所述,流体填充室162m、164m中的每一个流体填充室的第一端部可以接纳在形成于板296中的对应的座部307中,从而将流体填充室162m、164m的位置机械地固定。在一些示例中,外底38m也可以包括座部307以用于接纳流体填充室162m、164m的第二端部。
第一流体填充室162m和第二流体填充室164m可以各自包括第一阻挡元件76和第二阻挡元件78。第一阻挡元件76和第二阻挡元件78可以由热塑性聚氨酯(TPU)片形成。具体地,第一阻挡元件76可以由TPU材料片形成,并且可以具有大致平面的形状。第二阻挡元件78同样可以由TPU材料片形成并且可以形成为图28中所示的构型以限定内部空间80。第一阻挡元件76可以通过在第一阻挡元件76的周缘和第二阻挡元件78的周缘处施加热和压力以限定外周接缝82而接合至第二阻挡元件78。外周接缝82密封内部空间80,从而限定第一流体填充室162m的容积。
第一流体填充室162m和第二流体填充室164m中的每一者的内部空间80可以在其中接纳拉伸元件84。拉伸元件84可以包括在上拉伸片88与下拉伸片90之间延伸的一系列拉伸股线86。上拉伸片88可以附接至第一阻挡元件76,而下拉伸片90可以附接至第二阻挡元件78。以这种方式,当第一流体填充室162m接纳加压流体时,拉伸元件84的拉伸股线86被置于张紧状态。因为上拉伸片88附接至第一阻挡元件76并且下拉伸片90附接至第二阻挡元件78,所以当加压流体被注入内部空间80中时,拉伸股线86保持第一流体填充室162m的所需形状。
继续参照图61A,外侧缓冲装置66m同样包括第二流体填充室164m。与内侧缓冲装置64m一样,第二流体填充室164m设置在板296与外底38m之间。第二流体填充室164m可以与第一流体填充室162m相同。因此,第二流体填充室164m可以包括第一阻挡元件76、第二阻挡元件78、内部空间80、外周接缝82和设置在内部空间80内的拉伸元件84。
在一种构型中,内侧缓冲装置64m(即,第一流体填充室162m)与外侧缓冲装置66m(即,第二流体填充室164m)流体隔离。如此,内侧缓冲装置64m与外侧缓冲装置66m间隔开并分开距离166(图29)。虽然内侧缓冲装置64m被描述并示出为与外侧缓冲装置66m间隔开,但是缓冲装置64m、66m可以替代性地彼此接触且同时仍然是流体隔离的。
虽然内侧缓冲装置64m和外侧缓冲装置66m被描述并示出为包括流体填充室162m、164m,但是内侧缓冲装置64m和/或外侧缓冲装置66m可以替代性地包括替代性的或另外的缓冲元件。例如,内侧缓冲装置64m和/或外侧缓冲装置66m可以各自包括代替流体填充室162m、164m中的一个或两个流体填充室的泡沫块(未示出)。泡沫块可以接纳在由第一阻挡元件76和第二阻挡元件78限定的内部空间80内。将泡沫块定位在由第一阻挡元件76和第二阻挡元件78限定的内部空间80内允许阻挡元件76、78在泡沫块承受预定载荷时限制泡沫块扩张超过预定量。因此,泡沫块的整体形状以及因此泡沫块的性能可以通过允许泡沫块在加载期间与阻挡元件76、78相互作用来控制。
无论内侧缓冲装置64m和外侧缓冲装置66m的特定结构如何,内侧缓冲装置64m都可以与外侧缓冲装置66m在沿着鞋底结构14m的纵向轴线(L)延伸的方向上对齐,如图61A中所示。此外或替代性地,内侧缓冲装置64m可以与外侧缓冲装置66m在从内侧部22至外侧部24延伸的方向上对齐,使得两个缓冲装置64m、66m与鞋底结构14m的前端部44和/或鞋底结构14m的后端部46近似等距地间隔开,如图61A中所示。替代性地,内侧缓冲装置64m可以在沿着纵向轴线(L)延伸的方向上偏离外侧缓冲装置66m。也就是说,内侧缓冲装置64m可以设置成比外侧缓冲装置66m更靠近鞋底结构14m的前端部44或者比外侧缓冲装置66m更远离鞋底结构14m的前端部44,这类似于图14中所示的示例。
如上所述,中底36m的侧壁174m、176m与缓冲装置64m、66m间隔开。间隔允许缓冲装置64m、66m在承受载荷时向外扩张。也就是说,当缓冲装置64m、66m承受载荷时,允许缓冲装置64m、66m延伸到设置在缓冲装置64m、66m与侧壁174m、176m之间的空间中。该间隙156m的宽度可以设计成控制缓冲装置64m、66m在承受载荷时被允许扩张的程度。例如,间隙156m越大,缓冲装置64m、66m在接触侧壁174m、176m——如果发生的话——之前必须扩张得越多。相反,如果侧壁174m、176m设置成紧密靠近缓冲装置64m、66m,则在缓冲装置64m、66m接触中底36m的表面168之前将允许缓冲装置64m、66m的最小扩张,从而允许中底36m限制缓冲装置64m、66m扩张超过预定量。
如所描述的,内侧缓冲装置64m和外侧缓冲装置66m各自提供设置在鞋底结构14m上的离散位置处的缓冲元件。在一种构型中,内侧缓冲装置64m和外侧缓冲装置66m各自提供相配合以分别在内侧部22和外侧部24处提供缓冲的流体填充室(即,元件162m、164m)。各个离散的流体填充室162m、164m可以具有相同的容积,并且还可以处于相同的压力(即,20psi)。替代性地,各流体填充室162m、164m的压力可以在缓冲装置64m、66m之间变化。例如,第一流体填充室162m可以具有与第二流体填充室164m相同的压力,或者替代性地,第一流体填充室162m可以具有与第二流体填充室164m不同的压力。流体填充室162m、164m可以处于在15psi至30psi的范围内的压力,并且优选地处于在20psi至25psi的范围内的压力。
如图58和图61B中所示,外底38m接合至中底36m和缓冲装置40m。外底38m可以由弹性材料比方说例如橡胶形成,这为鞋制品10m提供了提供牵引力和耐久性的地面接合表面54。如上所述,地面接合表面54可以包括牵引元件55,以增强鞋底结构14m与地面的接合。
在操作期间,当鞋底结构14m接触地面时,力被传递至内侧缓冲装置64m和外侧缓冲装置66m。也就是说,力被传递至第一流体填充室162m和第二流体填充室164m。所施加的力使各个流体填充室162m、164m压缩,从而吸收与外底38m接触地面相关联的力。力被传递至中底板296和中底36m,但是该力不作为点载荷或局部载荷而被使用者承受。也就是说,如上所述,板296是由刚性材料形成的。因此,即使内侧缓冲装置64m和外侧缓冲装置66m位于沿着鞋底结构14m的离散位置处,由内侧缓冲装置64m和外侧缓冲装置66m施加在板296上的力也会在板296的长度上分散,使得所施加的力不会在各个离散位置处施加至使用者的脚。更确切地说,施加在内侧缓冲装置64m和外侧缓冲装置66m的各位置处的力由于板296的刚性而被沿着板296的长度分散,如此,当使用者的脚与设置在内部空间26内的内底94接触时,脚不会承受点载荷。
前述鞋制品10至10m中的各鞋制品相应地结合有在特定鞋制品10至10m的使用期间为鞋制品10至10m提供一定程度的缓冲和保护的鞋底结构14至14i。因此,鞋制品10至10i可以用于各种运动活动,比如在鞋制品10、10a、10d、10e、10f、10g、10h、10i、10j、10k、10m的情况下用于跑步、在鞋制品10b的情况下用于田径赛事、或者在鞋制品10c的情况下在篮球比赛期间使用。
以下条款提供了用于上述鞋制品的构型。
条款1:一种用于具有鞋帮的鞋制品的鞋底结构,所述鞋底结构包括:外底,所述外底具有地面接合表面和形成在所述外底的与所述地面接合表面相反的一侧的上表面;中底,所述中底具有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所述下部部分附接至所述外底并且包括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所述第一部段从所述上部部分的前脚区域沿朝向所述上部部分的后跟区域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部段从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后跟区域沿朝向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前脚区域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第二部段与所述第一部段沿着所述中底的纵向轴线间隔开一间隙;至少一个板,所述板从所述中底延伸到所述间隙中;以及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中底的所述间隙中并且接合至所述板。
条款2:根据条款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板的第一端部接合至所述中底的所述第一部段,所述板的第二端部接合至所述中底的所述第二部段,并且所述板的中间部分从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间隙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部并且接合至所述板。
条款3:根据条款2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板的所述第一端部嵌置在所述中底的所述第二部段内,并且所述板的所述第二端部嵌置在所述中底的所述第一部段内。
条款4:根据条款2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板的所述中间部分设置在所述缓冲件与所述中底的所述上部部分之间。
条款5:根据条款4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缓冲件包括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靠近所述鞋底结构的内侧部设置并且包括设置在所述板与所述外底之间的第一流体填充室,所述第二缓冲件靠近所述鞋底结构的外侧部设置并且包括设置在所述板与所述外底之间的第二流体填充室,所述第二缓冲件与所述第一缓冲件流体隔离。
条款6:根据条款2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板的所述中间部分与所述中底的所述上部部分之间。
条款7:根据条款6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缓冲件包括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靠近所述鞋底结构的内侧部设置并且包括设置在所述中底的上部部分与所述板的所述中间部分之间的第一流体填充室,所述第二缓冲件靠近所述鞋底结构的外侧部设置并且包括设置在所述中底的所述上部部分与所述板的所述中间部分之间的第二流体填充室,所述第二缓冲件与所述第一缓冲件流体隔离。
条款8:根据条款2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板的第一端部设置在所述中底的所述上部部分与所述中底的所述第一部段之间,并且所述第一板的第二端部设置在所述中底的所述上部部分与所述中底的所述第二部段之间。
条款9:根据条款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设置在所述中底的所述上部部分与所述缓冲件之间,所述第二板从所述中底的所述下部部分延伸并且设置在所述缓冲件与所述外底之间。
条款10:根据条款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中的至少一者由碳纤维形成。
条款11:一种用于具有鞋帮的鞋制品的鞋底结构,所述鞋底结构包括:外底,所述外底具有地面接合表面和形成在所述外底的与所述地面接合表面相反的一侧的上表面;中底,所述中底具有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所述下部部分附接至所述外底并且包括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所述第一部段从所述上部部分的前脚区域沿朝向所述上部部分的后跟区域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部段从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后跟区域沿朝向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前脚区域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第二部段与所述第一部段沿着所述中底的纵向轴线间隔开一间隙;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中底的所述间隙中并且包括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靠近所述鞋底结构的内侧部设置,所述第二缓冲件靠近所述鞋底结构的外侧部设置,所述第二缓冲件与所述第一缓冲件流体隔离;以及第一板,所述第一板接合至所述中底的所述第一部段、所述中底的所述第二部段和所述缓冲件中的每一者。
条款12:根据条款1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缓冲件包括: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的第一流体填充室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与所述外底之间的第二流体填充室的所述第一缓冲件;以及靠近所述鞋底结构的外侧部设置并且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的第三流体填充室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与所述外底之间的第四流体填充室的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与所述第一缓冲件流体隔离。
条款13:根据条款11所述的鞋底结构,还包括第二板,所述第二板是与所述第一板间隔开的并且具有接合至所述中底的所述第一部段的第一端部、接合至所述中底的所述第二部段的第二端部、以及接合至所述缓冲件的中间部分,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
条款14:根据条款13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缓冲件包括: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的第一流体填充室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与所述外底之间的第二流体填充室的所述第一缓冲件;以及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的第三流体填充室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与所述外底之间的第四流体填充室的所述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与所述第一缓冲件流体隔离。
条款15:根据条款14所述的鞋底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缓冲件与所述外底之间的第三板,所述第三板从接合至所述中底的所述第一部段的第一端部延伸至位于所述缓冲件与所述第二部段之间的末端端部。
条款16:根据条款14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板和所述第三板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部段与所述缓冲件之间的切口。
条款17:根据条款13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板的所述第一端部包括限定第一对突片的第一凹口,所述第二板的所述第二端部包括限定第二对突片的第二凹口,所述第一对突片嵌置在所述第一部段中,并且所述第二对突片嵌置在所述第二部段中。
条款18:根据条款13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填充室和所述第二流体填充室中的至少一者包括设置在其中的拉伸构件。
条款19:根据条款13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板由碳纤维形成。
条款20:根据条款13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填充室与所述第二流体填充室在从所述鞋底结构的内侧部至所述鞋底结构的外侧部延伸的方向上对齐。
条款21:一种用于具有鞋帮的鞋制品的鞋底结构,所述鞋底结构包括:外底,所述外底具有地面接合表面和形成在所述外底的与所述地面接合表面相反的一侧的上表面;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靠近所述鞋底结构的内侧部设置并且包括附接至所述外底的所述上表面的第一流体填充室以及附接至所述第一流体填充室且设置在所述第一流体填充室与所述鞋帮之间的第二流体填充室;以及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靠近所述鞋底结构的外侧部设置并且包括附接至所述外底的所述上表面的第三流体填充室以及附接至所述第三流体填充室且设置在所述第三流体填充室与所述鞋帮之间的第四流体填充室,所述第二缓冲件与所述第一缓冲件流体隔离。
条款22:根据条款2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填充室与所述第二流体填充室流体隔离,并且所述第三流体填充室与所述第四流体填充室流体隔离。
条款23:根据条款22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第二缓冲件间隔开并分开。
条款24:根据条款2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缓冲件设置成比所述第二缓冲件更靠近所述鞋底结构的前端部。
条款25:根据条款21所述的鞋底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件与所述鞋底结构的后端部之间的第三缓冲件。
条款26:根据条款25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三缓冲件包括附接至所述外底的所述上表面的第五流体填充室以及附接至所述第五流体填充室且设置在所述第五流体填充室与所述鞋帮之间的第六流体填充室。
条款27:根据条款2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外底包括形成所述上表面的外底板构件以及在所述地面接合表面处从所述外底板构件延伸的一系列牵引元件。
条款28:根据条款27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牵引元件由弹性材料形成。
条款29:根据条款27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牵引元件由可压缩材料形成。
条款30:根据条款27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牵引元件由刚性材料形成。
条款31:根据条款27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外底板构件由刚性材料形成。
条款32:根据条款21所述的鞋底结构,还包括从所述鞋底结构的前端部朝向后端部延伸的板构件,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设置在所述板构件与所述外底的所述上表面之间。
条款33: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填充室、所述第二流体填充室、所述第三流体填充室和所述第四流体填充室中的至少一者包括设置在其中的拉伸构件。
条款34: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缓冲件在所述地面接合表面中形成第一凸起,并且所述第二缓冲件在所述地面接合表面中形成第二凸起。
条款35:根据条款34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凸起在大致平行于所述鞋底结构的纵向轴线延伸的方向上偏离所述第二凸起。
条款36: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填充室与所述第二流体填充室对齐。
条款37: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三流体填充室与所述第四流体填充室对齐。
条款38: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外底从所述第二缓冲件延伸至所述鞋底结构的前端部。
条款39:根据条款38所述的鞋底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底的所述上表面与所述鞋帮之间的缓冲元件,所述缓冲元件设置在所述鞋底结构的所述前端部与所述第一缓冲件之间。
条款40:根据条款39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缓冲元件由泡沫形成。
条款41:根据条款40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缓冲元件沿朝向所述鞋底结构的所述前端部的方向渐缩。
条款42:一种用于具有鞋帮的鞋制品的鞋底结构,所述鞋底结构包括:外底,所述外底具有地面接合表面和形成在所述外底的与所述地面接合表面相反的一侧的上表面;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靠近所述鞋底结构的内侧部设置并且包括附接至所述外底的所述上表面的第一流体填充室以及附接至所述第一流体填充室且设置在所述第一流体填充室与所述鞋帮之间的第二流体填充室;以及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靠近所述鞋底结构的外侧部设置并且包括附接至所述外底的所述上表面的第三流体填充室以及附接至所述第三流体填充室且设置在所述第三流体填充室与所述鞋帮之间的第四流体填充室,所述第二缓冲件在大致平行于所述鞋底结构的纵向轴线延伸的方向上偏离所述第一缓冲件。
条款43:根据条款42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填充室与所述第二流体填充室流体隔离,并且所述第三流体填充室与所述第四流体填充室流体隔离。
条款44:根据条款43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第二缓冲件间隔开并分开。
条款45:根据条款42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缓冲件设置成比所述第二缓冲件更靠近所述鞋底结构的前端部。
条款46:根据条款42所述的鞋底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件与所述鞋底结构的后端部之间的第三缓冲件。
条款47:根据条款46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三缓冲件包括附接至所述外底的所述上表面的第五流体填充室以及附接至所述第五流体填充室且设置在所述第五流体填充室与所述鞋帮之间的第六流体填充室。
条款48:根据条款42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外底包括形成所述上表面的外底板构件以及在所述地面接合表面处从所述外底板构件延伸的一系列牵引元件。
条款49:根据条款48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牵引元件由弹性材料形成。
条款530:根据条款48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牵引元件由可压缩材料形成。
条款51:根据条款48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牵引元件由刚性材料形成。
条款52:根据条款48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外底板构件由刚性材料形成。
条款53:根据条款42所述的鞋底结构,还包括从所述鞋底结构的前端部朝向后端部延伸的板构件,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设置在所述板构件与所述外底的所述上表面之间。
条款54: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填充室、所述第二流体填充室、所述第三流体填充室和所述第四流体填充室中的至少一者包括设置在其中的拉伸构件。
条款55: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缓冲件在所述地面接合表面中形成第一凸起,并且所述第二缓冲件在所述地面接合表面中形成第二凸起。
条款56: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填充室与所述第二流体填充室对齐。
条款57: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三流体填充室与所述第四流体填充室对齐。
条款58: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外底从所述第二缓冲件延伸至所述鞋底结构的前端部。
条款59:根据条款58所述的鞋底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底的所述上表面与所述鞋帮之间的缓冲元件,所述缓冲元件设置在所述鞋底结构的所述前端部与所述第一缓冲件之间。
条款60:根据条款59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缓冲元件由泡沫形成。
条款61:根据条款60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缓冲元件沿朝向所述鞋底结构的所述前端部的方向渐缩。
条款62:一种用于具有鞋帮的鞋制品的鞋底结构,所述鞋底结构包括:板构件,所述板构件附接至所述鞋帮;外底,所述外底具有地面接合表面和形成在所述外底的与所述地面接合表面相反的一侧的上表面;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靠近所述鞋底结构的内侧部设置并且包括第一流体填充室,所述第一流体填充室在第一侧部处附接至所述外底的所述上表面并且在与所述第一侧部相反的第二侧部处附接至所述板构件;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靠近所述鞋底结构的外侧部设置并且包括第二流体填充室,所述第二流体填充室在第一侧部处附接至所述外底的所述上表面并且在与所述第一侧部相反的第二侧部处附接至所述板构件;以及第三缓冲件,所述第三缓冲件包括附接至所述外底的所述上表面的第三流体填充室以及附接至所述第三流体填充室和所述板构件的第四流体填充室。
条款63:根据条款62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三缓冲件比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中的至少一者从所述板构件延伸得远。
条款64:根据条款62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三缓冲件设置成与靠近所述内侧部相比更靠近所述外侧部。
条款65:根据条款62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板构件包括前端部和后端部。
条款66:根据条款65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三缓冲件设置成比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更靠近所述后端部。
条款67:根据条款65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缓冲件设置成比所述第二缓冲件更靠近所述前端部。
条款68:一种用于具有鞋帮的鞋制品的鞋底结构,所述鞋底结构包括:外底,所述外底具有地面接合表面和形成在所述外底的与所述地面接合表面相反的一侧的上表面,所述外底在前端部与后端部之间延伸;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包括附接至所述外底的所述上表面的第一流体填充室以及附接至所述第一流体填充室且设置在所述第一流体填充室与所述鞋帮之间的第二流体填充室;以及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包括附接至所述外底的所述上表面的第三流体填充室以及附接至所述第三流体填充室且设置在所述第三流体填充室与所述鞋帮之间的第四流体填充室,所述第二缓冲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外底的所述后端部之间。
条款69:根据条款68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外底包括高出于由所述外底限定的标称平面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
条款70:根据条款69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缓冲件对齐,并且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缓冲件对齐。
条款71:根据条款68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第二缓冲件在沿着所述外底的纵向轴线延伸的方向上对齐。
条款72:一种用于具有鞋帮的鞋制品的鞋底结构,所述鞋底结构包括:中底,所述中底具有与所述鞋帮接触的上部部分、从所述上部部分延伸的下部部分、以及形成在所述上部部分与所述下部部分之间的通道;板构件,所述板构件设置在所述中底的所述通道内;以及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在第一侧部处附接至所述板构件。
条款73:根据条款72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缓冲件包括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靠近所述鞋底结构的内侧部设置并且包括附接至所述板的第一流体填充室,所述第二缓冲件靠近所述鞋底结构的外侧部设置并且包括附接至所述板的第二流体填充室。
条款74:根据条款73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填充室与所述第二流体填充室流体隔离。
条款75:根据条款73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第二缓冲件间隔开并分开。
条款76:根据条款72所述的鞋底结构,还包括外底,所述外底具有接合至所述中底的第一部分和接合至所述缓冲件的第二部分。
条款77:根据条款76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外底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外底的所述第二部分分开。
条款78:根据条款72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中底的所述下部部分包括与所述通道流体连通的凹部。
条款79:根据条款78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板在所述凹部处暴露。
条款80:根据条款79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凹部内。
条款81:根据条款72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板构件从前脚区域的中间部分延伸至后跟区域的中间部分。
条款82: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填充室和所述第二流体填充室中的至少一者包括设置在其中的拉伸构件。
条款83: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填充室与所述第二流体填充室在从所述鞋底结构的内侧部至所述鞋底结构的外侧部延伸的方向上对齐。
条款84:一种用于具有鞋帮的鞋制品的鞋底结构,所述鞋底结构包括:外底,所述外底具有地面接合表面和形成在所述外底的与所述地面接合表面相反的一侧的上表面;中底,所述中底附接至所述外底并且具有限定一间隙的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所述下部部分包括从所述上部部分的前脚区域延伸的第一部段和从所述上部部分的后跟区域延伸的第二部段;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中底的所述间隙中;第一板,所述第一板设置在所述缓冲件与所述中底的所述上部部分之间;以及第二板,所述第二板接合至所述中底的所述第一部段和所述缓冲件。
条款85:根据条款84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缓冲件包括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靠近所述鞋底结构的内侧部设置并且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的第一流体填充室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与所述外底之间的第二流体填充室,所述第二缓冲件靠近所述鞋底结构的外侧部设置并且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的第三流体填充室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与所述外底之间的第四流体填充室,所述第二缓冲件与所述第一缓冲件流体隔离。
条款86:根据条款84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板的第一端部接合至所述中底的所述第一部段,并且所述第二板的第二端部接合至所述中底的所述第二部段。
条款87:根据条款86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板的所述第一端部嵌置在所述中底的所述第二部段内。
条款88:根据条款87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板的所述第二端部嵌置在所述中底的所述第一部段内。
条款89:根据条款87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板的所述第二端部接合至所述第二部段的面向前脚的侧壁。
条款90:根据条款84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板的第一端部设置在所述中底的所述上部部分与所述中底的所述第一部段之间,并且所述第一板的第二端部设置在所述中底的所述上部部分与所述中底的所述第一部段之间。
条款91:根据条款84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板包括凹形的中间部分,所述凹形的中间部分具有从所述鞋底结构的最靠前点至跖趾点的恒定曲率半径。
条款82:根据条款84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缓冲件包括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靠近所述鞋底结构的内侧部设置并且包括附接至所述第一板的第一流体填充室以及附接至所述第一流体填充室且设置在所述第一流体填充室与所述第二板之间的第二流体填充室,所述第二缓冲件靠近所述鞋底结构的外侧部设置并且包括附接至所述第一板的第三流体填充室以及附接至所述第三流体填充室且设置在所述第三流体填充室与所述第二板之间的第四流体填充室,所述第二缓冲件与所述第一缓冲件流体隔离。
条款93:根据条款92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板从所述中底的所述第一部段延伸至所述中底的所述第二部段。
条款94:根据条款93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板的第一端部接合至所述第一部段的前端部,并且所述第二板的第二端部嵌置在所述中底的所述第二部段内。
条款95:根据条款92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板的中间部分向上弯曲。
条款96:根据条款95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板的所述中间部分包括阻尼器。
条款97:根据条款96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阻尼器设置在所述缓冲件与所述中底的所述第二部段中间。
条款98:根据条款96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阻尼器构造成使扭转力从所述中间部分至所述第二部段的传送最小化。
条款99:根据条款84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中底包括在所述第一部段与所述第二部段之间延伸并将所述缓冲件横向平分的肋。
条款100: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流体填充室具有在15psi至30psi的范围内的压力。
条款101: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流体填充室具有在20psi至25psi的范围内的压力。
条款102: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流体填充室具有20psi的压力。
条款103:根据条款1至10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流体填充室具有25psi的压力。
条款104:一种用于包括鞋帮的鞋制品的鞋底结构,所述鞋底结构包括:第一中底部分,所述第一中底部分附接至所述鞋帮;第一板构件,所述第一板构件附接至所述第一中底部分;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在所述第一板构件的与所述第一中底部分相反的一侧附接至所述第一板构件;第二板构件,所述第二板构件在所述第一缓冲件的与所述第一板构件相反的一侧附接至所述第一缓冲件;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在所述第二板构件的与所述第一缓冲件相反的一侧附接至所述第二板构件;以及外底,所述外底在所述第二缓冲件的与所述第二板构件相反的一侧附接至所述第二缓冲件。
条款105:一种用于包括鞋帮的鞋制品的鞋底结构,所述鞋底结构包括:第一中底部分,所述第一中底部分附接至所述鞋帮;第一板构件,所述第一板构件附接至所述第一中底部分;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在所述第一板构件的与所述第一中底部分相反的一侧附接至所述第一板构件;第二板构件,所述第二板构件在所述第一缓冲件的与所述第一板构件相反的一侧附接至所述第一缓冲件;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在所述第二板构件的与所述第一缓冲件相反的一侧附接至所述第二板构件;以及第三板构件,所述第三板构件在所述第二缓冲件的与所述第二板构件相反的一侧附接至所述第二缓冲件。
条款106:一种用于包括鞋帮的鞋制品的鞋底结构,所述鞋底结构包括:第一中底部分,所述第一中底部分附接至所述鞋帮;第一板构件,所述第一板构件附接至所述第一中底部分;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在所述第一板构件的与所述第一中底部分相反的一侧附接至所述第一板构件;第二中底部分,所述第二中底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板构件的与所述第一中底部分相反的一侧;以及外底,所述外底在所述第二中底部分的与所述第一板构件相反的一侧附接至所述第二中底部分。
已经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提供了对实施方式的以上描述。该描述并非意在是详尽的或者限制本公开。特定实施方式的各个元件或特征通常并不限于该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即使没有具体示出或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各个元件或特征在适用的情况下也是可互换的,并且可以在选定实施方式中使用。特定实施方式的各个元件或特征也可以以许多方式变化。这些变型并不被认为是偏离本公开,并且所有这些改型均意在被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具有鞋帮的鞋制品的鞋底结构,所述鞋底结构包括:
中底,所述中底具有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所述下部部分包括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所述第一部段从所述上部部分的前脚区域沿朝向所述上部部分的后跟区域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部段从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后跟区域沿朝向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前脚区域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第二部段与所述第一部段沿着所述中底的纵向轴线间隔开一间隙;
至少一个板,所述板嵌置在所述中底的材料内并且从所述中底延伸到所述间隙中;
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中底的所述间隙中并且接合至所述板;以及
外底,所述外底包括第一外底部分和第二外底部分,所述第一外底部分附接至所述中底的所述下部部分的所述第一部段,所述第二外底部分与所述第一外底部分分隔地形成并且附接至所述中底的所述下部部分的所述第二部段和所述缓冲件中的至少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板的第一端部接合至所述中底的所述第一部段,所述板的第二端部接合至所述中底的所述第二部段,并且所述板的中间部分从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间隙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部并且接合至所述缓冲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板的所述第一端部嵌置在所述中底的所述第一部段内,并且所述板的所述第二端部嵌置在所述中底的所述第二部段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板的第一端部设置在所述中底的所述上部部分与所述中底的所述第一部段之间,并且所述板的第二端部设置在所述中底的所述上部部分与所述中底的所述第二部段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板的所述中间部分设置在所述缓冲件与所述中底的所述上部部分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缓冲件包括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靠近所述鞋底结构的内侧部设置并且包括设置在所述板与所述外底之间的第一流体填充室,所述第二缓冲件靠近所述鞋底结构的外侧部设置并且包括设置在所述板与所述外底之间的第二流体填充室,所述第二缓冲件与所述第一缓冲件流体隔离。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板的所述中间部分与所述中底的所述上部部分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缓冲件包括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靠近所述鞋底结构的内侧部设置并且包括设置在所述中底的所述上部部分与所述板的所述中间部分之间的第一流体填充室,所述第二缓冲件靠近所述鞋底结构的外侧部设置并且包括设置在所述中底的所述上部部分与所述板的所述中间部分之间的第二流体填充室,所述第二缓冲件与所述第一缓冲件流体隔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设置在所述中底的所述上部部分与所述缓冲件之间,所述第二板从所述中底的所述下部部分延伸并且设置在所述缓冲件与所述外底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中的至少一者由碳纤维形成。
CN201880015428.XA 2017-02-01 2018-02-01 用于鞋底结构的叠置缓冲装置 Active CN1103817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2052.4A CN113786036B (zh) 2017-02-01 2018-02-01 用于鞋底结构的叠置缓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453406P 2017-02-01 2017-02-01
US62/453,406 2017-02-01
US201762517129P 2017-06-08 2017-06-08
US62/517,129 2017-06-08
US201762543780P 2017-08-10 2017-08-10
US62/543,780 2017-08-10
PCT/US2018/016488 WO2018144756A1 (en) 2017-02-01 2018-02-01 Stacked cushioning arrangement for sole structure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82052.4A Division CN113786036B (zh) 2017-02-01 2018-02-01 用于鞋底结构的叠置缓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1765A CN110381765A (zh) 2019-10-25
CN110381765B true CN110381765B (zh) 2021-10-01

Family

ID=6297685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82052.4A Active CN113786036B (zh) 2017-02-01 2018-02-01 用于鞋底结构的叠置缓冲装置
CN201880015428.XA Active CN110381765B (zh) 2017-02-01 2018-02-01 用于鞋底结构的叠置缓冲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82052.4A Active CN113786036B (zh) 2017-02-01 2018-02-01 用于鞋底结构的叠置缓冲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7) US11000093B2 (zh)
EP (1) EP3576561A1 (zh)
JP (1) JP3224963U (zh)
KR (5) KR102206247B1 (zh)
CN (2) CN113786036B (zh)
WO (1) WO20181447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10290S1 (en) 2017-09-14 2021-02-16 Puma SE Shoe
USD855953S1 (en) 2017-09-14 2019-08-13 Puma SE Shoe sole element
USD953709S1 (en) 1985-08-29 2022-06-07 Puma SE Shoe
USD911683S1 (en) 2017-09-14 2021-03-02 Puma SE Shoe
USD911682S1 (en) 2017-09-14 2021-03-02 Puma SE Shoe
US11399594B2 (en) * 2013-05-07 2022-08-02 Danielle M Kassatly Footwear auxiliaries for synchronously toning leg muscles in order to straighten back posture
USD850766S1 (en) 2017-01-17 2019-06-11 Puma SE Shoe sole element
US10083981B2 (en) 2017-02-01 2018-09-25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mory array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memory arrays
CN114668221A (zh) * 2017-05-23 2022-06-28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分阶段压缩刚度的圆顶状鞋底夹层
CN110913715B (zh) 2017-08-11 2022-05-27 彪马欧洲股份公司 鞋的生产方法
USD975417S1 (en) 2017-09-14 2023-01-17 Puma SE Shoe
USD872437S1 (en) * 2018-01-31 2020-01-14 Nike, Inc. Shoe with sole having transparent windows and internal spheres
USD872436S1 (en) * 2018-01-31 2020-01-14 Nike, Inc. Shoe with sole having transparent windows and internal spheres
KR102614471B1 (ko) 2018-04-20 2023-12-14 나이키 이노베이트 씨.브이. 플레이트들 및 개재된 유체 충전 블래더를 구비하는 솔 구조체 및 제조 방법
WO2019206435A1 (de) 2018-04-27 2019-10-31 Puma SE Schuh, insbesondere sportschuh
KR102508755B1 (ko) 2018-07-31 2023-03-09 나이키 이노베이트 씨.브이. 신발류의 물품용 밑창 구조체
USD905415S1 (en) * 2018-10-09 2020-12-22 Nike, Inc. Shoe
CN112218555A (zh) * 2018-10-19 2021-01-12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复合元件的鞋类鞋底结构及用于制造其的方法
USD862856S1 (en) * 2018-12-18 2019-10-15 Nike, Inc. Shoe
CN113490436A (zh) 2019-01-02 2021-10-08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结构
USD922048S1 (en) * 2019-01-17 2021-06-15 Vibram S.P.A. Sole for footwear
USD866137S1 (en) * 2019-01-17 2019-11-12 Nike, Inc. Shoe
EP3917348B1 (en) 2019-01-31 2023-06-07 Nike Innovate C.V. Sole structures and articles of footwear having fluid-filled bladder elements
WO2020163531A1 (en) * 2019-02-06 2020-08-13 Fuerst Group, Inc. Footwear article for walking
USD871731S1 (en) * 2019-02-22 2020-01-07 Nike, Inc. Shoe
USD871732S1 (en) * 2019-02-22 2020-01-07 Nike, Inc. Shoe
US11779078B2 (en) * 2019-03-22 2023-10-10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zonal cushioning system
CN113423299B (zh) * 2019-03-22 2023-03-14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区域性缓冲系统的鞋类物品
US20200315291A1 (en) * 2019-04-05 2020-10-08 Scott Tucker Compressible structure secured to an upper of an article of footwear
EP3958705B1 (en) * 2019-04-26 2023-12-27 NIKE Innovate C.V. Methods of forming an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a multipart strobel structure and articles formed by the same
USD905390S1 (en) * 2019-07-11 2020-12-22 Nike, Inc. Shoe
US11259593B2 (en) 2019-07-31 2022-03-01 Nike, Inc. Sole structure with tiered plate assembly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WO2021041269A1 (en) * 2019-08-23 2021-03-04 Nike Innovate C.V. Sole structure for article of footwear
USD918547S1 (en) 2019-08-30 2021-05-11 Nike, Inc. Shoe
CN114364282A (zh) * 2019-08-30 2022-04-15 加拿大露露柠檬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双层中底
USD912949S1 (en) * 2019-08-30 2021-03-16 Nike, Inc. Shoe
USD915047S1 (en) * 2019-08-30 2021-04-06 Nike, Inc. Shoe
USD915037S1 (en) * 2019-08-30 2021-04-06 Nike, Inc. Shoe
US11737509B2 (en) 2019-12-09 2023-08-29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USD932150S1 (en) * 2019-12-17 2021-10-05 Nike, Inc. Shoe
USD938702S1 (en) 2019-12-17 2021-12-21 Nike, Inc. Shoe
USD958502S1 (en) 2019-12-17 2022-07-26 Nike, Inc. Shoe
US11737513B2 (en) 2019-12-25 2023-08-29 Asics Corporation Sho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hoe
DE102020202237B4 (de) 2020-02-21 2023-05-17 Adidas Ag Sohle umfassend individuell auslenkbare Verstärkungselemente, und Schuh mit einer solchen Sohle
US11766092B2 (en) * 2020-02-21 2023-09-26 Nike, Inc. Sole structure for article of footwear
US11866566B2 (en) 2020-03-09 2024-01-09 Nike, Inc. Footwear mold system for injection-molding
CN115334925A (zh) 2020-04-07 2022-11-11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嵌套的泡沫芯的鞋类鞋底结构
USD944504S1 (en) 2020-04-27 2022-03-01 Puma SE Shoe
US11877620B2 (en) * 2020-05-31 2024-01-23 Nike, Inc. Sole structure for article of footwear
US11633010B2 (en) * 2020-07-22 2023-04-25 Nike, Inc. Sole structure for article of footwear and article of footwear
JP7330237B2 (ja) * 2020-07-23 2023-08-21 プーマ エス イー ソール構造、履物具、およびアッセンブリ
US11896080B2 (en) * 2020-08-12 2024-02-13 Nike, Inc. Sole structure for article of footwear
US20220087362A1 (en) * 2020-09-18 2022-03-24 Nike, Inc. Footwear sole structure and upper with an embedded plate
US11963574B2 (en) 2020-10-09 2024-04-23 Nike, Inc. Sole structure for article of footwear
USD932158S1 (en) * 2020-10-29 2021-10-05 Nike, Inc. Shoe
US11839262B2 (en) 2020-10-30 2023-12-12 Nike, Inc. Upper for article of footwear
USD929726S1 (en) * 2021-01-13 2021-09-07 Nike, Inc. Cushioning device for footwear
USD929100S1 (en) * 2021-01-13 2021-08-31 Nike, Inc. Cushioning device for footwear
USD929723S1 (en) * 2021-01-13 2021-09-07 Nike, Inc. Cushioning device for footwear
USD929724S1 (en) * 2021-01-13 2021-09-07 Nike, Inc. Cushioning device for footwear
USD929725S1 (en) * 2021-01-13 2021-09-07 Nike, Inc. Cushioning device for footwear
US20220225729A1 (en) * 2021-01-20 2022-07-21 Puma SE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sole plate
US20220232929A1 (en) * 2021-01-22 2022-07-28 Hann Athletic, Llc Shoe
US20220248804A1 (en) * 2021-02-08 2022-08-11 Nike, Inc. Sole structure for article of footwear
US11986045B2 (en) 2021-02-26 2024-05-21 Deckers Outdoor Corporation Sole including closed loop support member
USD945756S1 (en) * 2021-04-14 2022-03-15 Nike, Inc. Shoe
CN117440763A (zh) 2021-06-09 2024-01-23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用于鞋类制品的在加固罩架中具有中足空隙和前足囊的鞋底结构
USD1010297S1 (en) 2021-06-30 2024-01-09 Puma SE Shoe
US20230000208A1 (en) * 2021-06-30 2023-01-05 Nike, Inc. Sole structure for article of footwear
EP4274735A1 (en) 2021-07-27 2023-11-15 Nike Innovate C.V. Multi-layered films for use in airbags and footwear
US11975513B2 (en) 2021-07-27 2024-05-07 Nike, Inc. Multi-layered films for use in airbags and footwear
EP4355162A1 (en) 2021-07-27 2024-04-24 Nike Innovate C.V. Multi-layered films for use in airbags and footwear
CN116471956A (zh) 2021-07-27 2023-07-21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用于气囊和鞋类的多层膜
EP4355161A1 (en) 2021-07-27 2024-04-24 Nike Innovate C.V. Multi-layered films for use in airbags and footwear
US20230089617A1 (en) * 2021-09-20 2023-03-23 Deckers Outdoor Corporation Sole including multiple support members
USD972822S1 (en) * 2021-09-30 2022-12-20 Nike, Inc. Shoe
JP2023104151A (ja) 2022-01-17 2023-07-28 株式会社アシックス 靴底および靴
JP2023152534A (ja) 2022-04-04 2023-10-17 株式会社アシックス 靴底および靴
US11576466B1 (en) * 2022-04-29 2023-02-14 Adidas Ag Outsole for a shoe
USD998305S1 (en) 2022-12-02 2023-09-12 Nike, Inc. Sho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14046A (en) * 1984-08-06 1986-09-30 Puma-Sportschuhfabriken Rudolf Dassler Kg Shoe sole having a midsole consisting of several layers
EP1386553A1 (en) * 2002-07-31 2004-02-04 adidas International B.V. Shoe sole
CN103027439A (zh) * 2007-10-19 2013-04-10 耐克国际有限公司 具有带流体填充的支撑元件的鞋底结构的鞋类物品
CN103313621A (zh) * 2010-09-02 2013-09-18 耐克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鞋类物件的具有多个缓冲构件的鞋底组件
CN103384481A (zh) * 2011-01-06 2013-11-06 耐克国际有限公司 具有并入板和室的鞋底结构的鞋类物品
CN104168786A (zh) * 2011-12-23 2014-11-26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架高板鞋底结构的鞋类物品
CN106037144A (zh) * 2011-04-06 2016-10-26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适应性流体系统的鞋类物品
US9516919B2 (en) * 2014-09-16 2016-12-13 Nike, Inc. Sole structure with bladder for article of footwea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20797A (en) 1925-03-13 1927-03-15 Barney S Bonaventure Arch support
US3244177A (en) 1962-06-13 1966-04-05 William M Scholl Shoe inlay
US3253355A (en) 1964-11-20 1966-05-31 Lester L Menken Cushioned shoe
US3523379A (en) 1967-12-05 1970-08-11 Barsam Barsamian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shoes
US3841005A (en) * 1973-10-01 1974-10-15 I Cox Metatarsal pad mounting for weight distributing shoe shank
US4128950A (en) 1977-02-07 1978-12-12 Brs, Inc. Multilayered sole athletic shoe with improved foam mid-sole
US4271606A (en) * 1979-10-15 1981-06-09 Robert C. Bogert Shoes with studded soles
BR6300507U (pt) * 1983-04-25 1984-12-04 Ancora Ind & Comercio Barra entresola estabilizadora
US4597196A (en) 1984-08-24 1986-07-01 Northwest Podiatric Laboratories, Inc. Orthotic insert and method or making of the same
US5191727A (en) 1986-12-15 1993-03-09 Wolverine World Wide, Inc. Propulsion plate hydrodynamic footwear
GB2206475B (en) * 1987-07-09 1991-10-30 Hi Tec Sports Ltd Sports or casual shoes with shock absorbing sole
US5097607A (en) * 1990-05-07 1992-03-24 Wolverine World Wide, Inc. Fluid forefoot footware
US5381608A (en) 1990-07-05 1995-01-17 L.A. Gear, Inc. Shoe heel spring and stabilizer
US5179791A (en) * 1991-08-19 1993-01-19 Lain Cheng K Torsional spring insole and method
US5224280A (en) 1991-08-28 1993-07-06 Pagoda Trading Company, Inc. Support structure for footwear and footwear incorporating same
DE69229504T3 (de) 1991-09-26 2006-03-02 Skydex Technologies, Inc., San Antonio Schuhsohleelement
US5220737A (en) 1991-09-27 1993-06-22 Converse Inc. Shoe sole having improved lateral and medial stability
TW214511B (zh) * 1991-11-01 1993-10-11 Nike International Ltd
US6453577B1 (en) 1996-02-09 2002-09-24 Reebok International Ltd. Support and cushioning system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US5842291A (en) 1995-10-26 1998-12-01 Energaire Corporation Thrust producing multiple channel-multiple chamber shoe and bladder
US6219939B1 (en) 1997-04-18 2001-04-24 Mizuno Corporation Athletic shoe midsol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EP0890322A1 (en) 1997-07-08 1999-01-13 Dong-Hong Park Shoe sole
US6253466B1 (en) 1997-12-05 2001-07-03 New Balance Athletic Shoe, Inc. Shoe sloe cushion
US5956869A (en) 1998-03-06 1999-09-28 Energaire Corporation Shoe sole construction with mesh liner for mid-sole cavity
FR2777429B1 (fr) 1998-04-21 2000-05-26 Salomon Sa Chaussure a semelage avec structure deformable
US6519876B1 (en) 1998-05-06 2003-02-18 Kenton Geer Design Associates, Inc. Footwear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US5996257A (en) 1998-05-14 1999-12-07 William H. Kaufman Inc. Puncture-resistant and impact-resistant safety shoe insert
US6354020B1 (en) * 1999-09-16 2002-03-12 Reebok International Ltd. Support and cushioning system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US7107235B2 (en) 2000-03-10 2006-09-12 Lyden Robert M Method of conducting business including making and selling a custom article of footwear
DE10037728C1 (de) 2000-08-02 2002-02-21 Adidas Int Bv Schuh, insbesondere Laufschuh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US6487796B1 (en) 2001-01-02 2002-12-03 Nike, Inc. Footwear with lateral stabilizing sole
JP4906153B2 (ja) * 2001-06-28 2012-03-28 美津濃株式会社 スポーツ用シューズのミッドソール構造
JP3947658B2 (ja) * 2001-06-28 2007-07-25 美津濃株式会社 スポーツ用シューズのミッドソール構造
US6665958B2 (en) 2001-09-17 2003-12-23 Nike, Inc. Protective cage for footwear bladder
US6964120B2 (en) 2001-11-02 2005-11-15 Nike, Inc. Footwear midsole with compressible element in lateral heel area
US6851204B2 (en) 2001-11-15 2005-02-08 Nike, Inc. Footwear sole with a stiffness adjustment mechanism
AU2003202225B2 (en) 2002-01-04 2008-03-06 New Balance Athletic Shoe, Inc. Shoe sole and cushion for a shoe sole
US6898870B1 (en) 2002-03-20 2005-05-31 Nike, Inc. Footwear sole having support elements with compressible apertures
US7426792B2 (en) 2002-05-09 2008-09-23 Nike, Inc. Footwear sole component with an insert
US6796056B2 (en) 2002-05-09 2004-09-28 Nike, Inc. Footwear sole component with a single sealed chamber
US7082698B2 (en) 2003-01-08 2006-08-01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sole structure with adjustable characteristics
FR2851129B1 (fr) * 2003-02-14 2007-10-05 Mephisto Sa Semelle pour article chaussant comportant un dispositif amortisseur
US6948263B2 (en) * 2003-03-18 2005-09-27 Columbia Insurance Company Shoe having a multilayered insole
JP2005013718A (ja) * 2003-06-05 2005-01-20 Mizuno Corp シューズのソール構造体
US7707745B2 (en) * 2003-07-16 2010-05-04 Nike, Inc. Footwear with a sole structure incorporating a lobed fluid-filled chamber
US7010867B2 (en) * 2003-07-31 2006-03-14 Wolverine World Wide, Inc. Articulated welt footwear construction and relate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7096605B1 (en) 2003-10-08 2006-08-29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n embedded plate structure
CN100438791C (zh) * 2003-10-17 2008-12-03 株式会社爱世克私 具有强化结构的鞋底
US7076891B2 (en) 2003-11-12 2006-07-18 Nike, Inc. Flexible fluid-filled bladder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US7086180B2 (en) 2003-12-23 2006-08-08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fluid-filled bladder with a reinforcing structure
US7086179B2 (en) 2003-12-23 2006-08-08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fluid-filled bladder with a reinforcing structure
US7100309B2 (en) 2004-01-16 2006-09-05 Nike, Inc. Track shoe with heel plate and support columns
US7200955B2 (en) * 2004-06-04 2007-04-10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 sole structure with compressible inserts
US7334351B2 (en) * 2004-06-07 2008-02-26 Energy Management Athletics, Llc Shoe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efficiency
JP4452721B2 (ja) * 2004-09-30 2010-04-21 株式会社アシックス 靴底の緩衝装置
US8256147B2 (en) 2004-11-22 2012-09-04 Frampton E. Eliis Devices with internal flexibility sipes, including siped chambers for footwear
US7313876B2 (en) 2005-04-12 2008-01-01 Wolverine World Wide, Inc. Footwear outso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7513066B2 (en) 2005-04-14 2009-04-07 Nike, Inc. Fluid-filled bladder for footwear and other applications
KR100683242B1 (ko) 2005-06-03 2007-02-15 주식회사 트렉스타 신발 밑창
US7421808B2 (en) 2005-06-07 2008-09-09 Converse Inc. Simplified shoe construction with midsole having overmolded insert
US7360324B2 (en) * 2005-08-15 2008-04-22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spherical support elements
US7533477B2 (en) 2005-10-03 2009-05-19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a sole structure having fluid-filled support elements
DE202005016740U1 (de) 2005-10-25 2007-03-08 Shoe Fashion Group Lorenz Ag Schuhwerk mit integrierter Mittelfußrolle
US20070101617A1 (en) * 2005-11-10 2007-05-10 Fila Luxembourg S.A.R.L. Footwear sole assembly having spring mechanism
KR100614503B1 (ko) * 2005-12-13 2006-08-22 김옥태 완충 장치가 내장된 신발
US20070163150A1 (en) 2006-01-13 2007-07-19 Union Footwear Technologies Co. Ltd. Insole board for high-heel shoe
CA2789106C (en) * 2006-03-03 2015-05-19 W.L. Gore & Associates Gmbh Composite shoe sole, footwear constructed thereof,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FR2899774B1 (fr) 2006-04-14 2008-08-29 Salomon Sa Systeme d'amortissement pour une chaussure
WO2007122722A1 (ja) * 2006-04-21 2007-11-01 Asics Corporation 強化構造を備えた靴底および緩衝構造を備えた靴底
WO2008013594A2 (en) 2006-05-19 2008-01-31 Ellis Frampton E Devices with internal flexibility sipes, including siped chambers for footwear
US7877898B2 (en) 2006-07-21 2011-02-01 Nike, Inc. Impact-attenuation systems for articles of footwear and other foot-receiving devices
JP4153002B2 (ja) 2006-08-30 2008-09-17 美津濃株式会社 シューズのソール組立体の中足部構造
EP2540184B1 (en) * 2006-10-20 2014-07-02 ASICS Corporation Structure for front foot portion of a shoe sole
CN201001438Y (zh) 2006-12-21 2008-01-09 林明雄 鞋垫与中底具有对应气室的鞋底结构
US8302233B2 (en) 2007-09-11 2012-11-06 Nike, Inc. Method of making an article of footwear and apparatus
US8266826B2 (en) 2007-10-09 2012-09-18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sole structure
US8978272B2 (en) * 2008-01-11 2015-03-17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forefoot plates
KR100849600B1 (ko) 2008-01-18 2008-07-31 (주)알와이엔코리아 연결판 생크가 내장된 마사이워킹용 전문신발의 에어백미드솔 구조
JP4388580B2 (ja) * 2008-03-28 2009-12-24 美津濃株式会社 スポーツ用シューズのインソール構造体
US8051584B2 (en) * 2008-04-01 2011-11-08 E.S. Originals, Inc. Shoe heel assembly and method
US8453355B2 (en) 2008-05-20 2013-06-04 Cleatskins, Llc Cover for cleated shoes
FR2932963B1 (fr) 2008-06-25 2010-08-27 Salomon Sa Chaussure a semelage ameliore
US8510970B2 (en) * 2010-03-30 2013-08-20 Howard Baum Shoe sole with energy restoring device
US8087187B2 (en) 2008-11-06 2012-01-03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support assemblies
US8943709B2 (en) 2008-11-06 2015-02-03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support columns having fluid-filled bladders
US9044067B2 (en) 2008-11-14 2015-06-02 Convers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shock-absorbing elements in the sole
US20100307028A1 (en) * 2008-12-16 2010-12-09 Skechers U.S.A. Inc. Ii Shoe
US8099880B2 (en) 2009-01-05 2012-01-24 Under Armour, Inc. Athletic shoe with cushion structures
US8424221B2 (en) * 2009-04-01 2013-04-23 Reebok International Limited Training footwear
KR100920630B1 (ko) * 2009-04-16 2009-10-08 강형철 충격흡수부재의 교체가 가능하도록 된 신발용 밑창
CN201499699U (zh) * 2009-06-05 2010-06-09 董凤立 一种空调鞋底
FR2946229A1 (fr) * 2009-06-08 2010-12-10 Salomon Sas Chaussure a semelage ameliore
US8650775B2 (en) * 2009-06-25 2014-02-18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sole structure with perimeter and central elements
KR200454043Y1 (ko) * 2010-05-18 2011-06-14 주식회사 엘에스네트웍스 브리지 구조를 갖는 신발
US8732986B2 (en) * 2010-08-20 2014-05-27 Nike, Inc. Sole structure comprising a fluid filled member with slots
US9144268B2 (en) * 2010-11-02 2015-09-29 Nike, Inc. Strand-wound bladder
US10010136B2 (en) * 2011-03-16 2018-07-03 Nike, Inc. Footwear sole structure incorporating a plurality of chambers
KR101194251B1 (ko) * 2011-08-25 2012-10-29 서우승 충격 흡수와 반발탄성을 발휘하는 구조를 갖는 경량 신발 솔
US9609913B2 (en) * 2011-12-29 2017-04-04 Reebok International Limited Sole and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pod assemby
KR101329615B1 (ko) * 2012-05-11 2013-11-15 서우승 기능성 신발물품
US10856612B2 (en) * 2012-09-20 2020-12-08 Nike, Inc. Sole structures and articles of footwear having plate moderated fluid-filled bladders and/or foam type impact force attenuation members
US9456658B2 (en) * 2012-09-20 2016-10-04 Nike, Inc. Sole structures and articles of footwear having plate moderated fluid-filled bladders and/or foam type impact force attenuation members
US10849387B2 (en) * 2012-09-20 2020-12-01 Nike, Inc. Sole structures and articles of footwear having plate moderated fluid-filled bladders and/or foam type impact force attenuation members
US9375048B2 (en) * 2012-12-28 2016-06-28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djustable sole structure
US10645995B2 (en) * 2013-01-11 2020-05-12 Nike, Inc. Method of making and article of footwear formed with gas-filled pockets or chambers
US9241535B2 (en) * 2013-03-14 2016-01-26 Nike, Inc. Sole structures and articles incorporating same
US10178891B2 (en) * 2013-03-22 2019-01-15 Reebok International Limited Sole and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pod assembly
US9622540B2 (en) * 2013-06-11 2017-04-18 K-Swiss,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elements thereof, and relate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CN203492877U (zh) * 2013-10-21 2014-03-26 福建威名达鞋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休闲皮鞋
US10463106B2 (en) * 2014-02-13 2019-11-05 Nike, Inc. Sole assembly with textile shel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9578920B2 (en) * 2014-05-13 2017-02-28 Ariat International, Inc. Energy return, cushioning, and arch support plates, and footwear and footwear soles including the same
US9687044B2 (en) * 2014-07-24 2017-06-27 Nike, Inc. Footwear with sole structure incorporating lobed fluid-filled chamber with protruding end wall portions
US10111492B2 (en) * 2014-08-26 2018-10-30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dynamic edge cavity midsole
US9968160B2 (en) * 2014-08-29 2018-05-15 Nike, Inc. Sole assembly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bowed spring plate
CN107072349B (zh) * 2014-10-31 2020-06-30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包含周界囊状元件的鞋类物品、用于其的制造方法
US9629413B2 (en) * 2015-03-23 2017-04-25 Karl Stien Footwear with tapered heel, support plate, and impact point measurement methods therefore
CN204708121U (zh) * 2015-05-21 2015-10-21 晋江新绮达鞋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弹透气的轻便运动鞋底
EP3302120B1 (en) * 2015-05-26 2021-03-31 Nike Innovate C.V. Foot support members that provide dynamically transformative properties
US10070689B2 (en) * 2015-05-28 2018-09-11 Nike, Inc. Sole structure with electrically controllable damping element
US10842224B2 (en) 2015-10-02 2020-11-24 Nike, Inc. Plate for footwear
US10448704B2 (en) 2015-10-02 2019-10-22 Nike, Inc. Plate with foam for footwear
JP6294909B2 (ja) * 2016-05-11 2018-03-14 美津濃株式会社 シューズ用ソール構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シューズ
US10010135B2 (en) * 2016-06-30 2018-07-03 Boot Royalty Company, L.P. Comfort system for boots
US11026475B2 (en) * 2016-09-08 2021-06-08 Nike, Inc. Flexible fluid-filled chamber with tensile member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14046A (en) * 1984-08-06 1986-09-30 Puma-Sportschuhfabriken Rudolf Dassler Kg Shoe sole having a midsole consisting of several layers
EP1386553A1 (en) * 2002-07-31 2004-02-04 adidas International B.V. Shoe sole
CN103027439A (zh) * 2007-10-19 2013-04-10 耐克国际有限公司 具有带流体填充的支撑元件的鞋底结构的鞋类物品
CN103313621A (zh) * 2010-09-02 2013-09-18 耐克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鞋类物件的具有多个缓冲构件的鞋底组件
CN103384481A (zh) * 2011-01-06 2013-11-06 耐克国际有限公司 具有并入板和室的鞋底结构的鞋类物品
CN106037144A (zh) * 2011-04-06 2016-10-26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适应性流体系统的鞋类物品
CN104168786A (zh) * 2011-12-23 2014-11-26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架高板鞋底结构的鞋类物品
US9516919B2 (en) * 2014-09-16 2016-12-13 Nike, Inc. Sole structure with bladder for article of footwea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109508A (ko) 2019-09-25
KR20200091957A (ko) 2020-07-31
US11717051B2 (en) 2023-08-08
KR102207238B1 (ko) 2021-01-22
KR102207241B1 (ko) 2021-01-22
US10856611B2 (en) 2020-12-08
KR102206247B1 (ko) 2021-01-22
US20200275737A1 (en) 2020-09-03
CN110381765A (zh) 2019-10-25
WO2018144756A1 (en) 2018-08-09
US20200281313A1 (en) 2020-09-10
US11969048B2 (en) 2024-04-30
US11464284B2 (en) 2022-10-11
US20180213886A1 (en) 2018-08-02
US11439200B2 (en) 2022-09-13
US11000093B2 (en) 2021-05-11
JP3224963U (ja) 2020-02-06
CN113786036A (zh) 2021-12-14
KR102206248B1 (ko) 2021-01-22
US20200281311A1 (en) 2020-09-10
US11019880B2 (en) 2021-06-01
US20210186153A1 (en) 2021-06-24
KR102139657B1 (ko) 2020-07-30
KR20200091959A (ko) 2020-07-31
KR20200091956A (ko) 2020-07-31
CN113786036B (zh) 2024-04-12
US20190365034A1 (en) 2019-12-05
US20210085026A1 (en) 2021-03-25
US20200281312A1 (en) 2020-09-10
KR20200091958A (ko) 2020-07-31
EP3576561A1 (en) 2019-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81765B (zh) 用于鞋底结构的叠置缓冲装置
JP7118101B2 (ja) ソール構造
CN109068795B (zh) 用于鞋制品的鞋底结构
CN110621185A (zh) 结合有颗粒物质的鞋类物品
US20150013185A1 (en) Sole structure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TW202145923A (zh) 用於鞋類物品的鞋底結構及包含鞋底結構的鞋類物品
US11779078B2 (en)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zonal cushioning system
TWI831053B (zh) 用於鞋類物品之鞋底結構
KR20220032614A (ko) 신발류 물품
JP7043603B2 (ja) 履き物用のソール構造
US12004589B2 (en) Stacked cushioning arrangement for sole structure
WO2022072832A1 (en)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zonal cushioning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1660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