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55923A - 一种泡沫复合板的加压成型生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泡沫复合板的加压成型生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55923A
CN110355923A CN201910750946.2A CN201910750946A CN110355923A CN 110355923 A CN110355923 A CN 110355923A CN 201910750946 A CN201910750946 A CN 201910750946A CN 110355923 A CN110355923 A CN 1103559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work
upper cover
library
conveying mechanism
produc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509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55923B (zh
Inventor
丁佳
刘路
陈彦松
李莽
张学礼
宋亚豪
李登
翟家栋
赵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Xuelong Machinery Manufa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Xuelo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Xuelo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Xuelo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5094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559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559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59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559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59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1/00Handling, e.g. feeding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storage of plastics material before moulding; Automation, i.e. automated handling lines in plastics processing plants, e.g. using manipulators or robots
    • B29C31/006Handling moulds, e.g. between a mould store and a moulding mach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4/00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 B29C44/02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for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4/00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 B29C44/34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4/3415Heating or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4/00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 B29C44/34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4/36Feeding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 B29C44/38Feeding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into a closed space, i.e. to make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 B29C44/42Feeding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into a closed space, i.e. to make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using pressure difference, e.g. by injection or by vacu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07/00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 B29L2007/002Panels; Plates; She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botic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泡沫复合板的加压成型生产系统,属于泡沫复合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布料刮平机,还包括养护库,还包括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第三输送机构,生产系统还包括位于养护库的入口侧且横跨在第一输送机构与第三输送机构之间的上盖安装机构、架设在第一输送机构上方且位于上盖安装机构与养护库之间的压盖机构、架设在第三输送机构首端上方的上盖拆卸机构、以及架设在第三输送机构上方且位于上盖拆卸机构与上盖安装机构之间的成品顶出机构,布料刮平机架设在第三输送机构尾端或者是第一输送机构首端的上方。机械化操作,实现了连续化生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泡沫复合板的加压成型生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泡沫复合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生产系统,特别是一种泡沫复合板的加压成型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泡沫复合板属于轻质复合板,具有保温性好、轻质、防水等效果,应用于很多生产领域。泡沫复合板的生产过程是,先利用布料机向模壳的模腔内喷涂浆料并刮平,然后将上盖安装好,并利用锁紧结构将上盖与模壳锁紧,然后入养护库,养护完成后拆除上盖,将模壳内的成品顶出,然后再利用布料机向模壳的模腔内喷涂浆料并刮平,进行下一轮的生产即可。现在生产时是由人工将模壳从上一个工位转送到下一个工位,而且很多工序都是在同一个工位上由人工来完成的,费时费力,不能实现连续化生产,生产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了一种泡沫复合板的加压成型生产系统,机械化操作,省时省力,能够实现连续化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泡沫复合板的加压成型生产系统,包括用来向模具内喷涂浆料的布料刮平机,还包括养护库,模具包括上盖和模壳,上盖与模壳之间设置有锁紧结构,关键在于:所述的生产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养护库入口处的第一输送机构、设置在养护库出口处的第二输送机构、设置在养护库一侧的第三输送机构,第三输送机构的尾端借助第一摆渡输送装置与第一输送机构远离养护库的首端衔接,第三输送机构的首端借助第二摆渡输送装置与第二输送机构远离养护库的尾端衔接,生产系统还包括位于养护库的入口侧且横跨在第一输送机构与第三输送机构之间的上盖安装机构、架设在第一输送机构上方且位于上盖安装机构与养护库之间的压盖机构、架设在第三输送机构首端上方的上盖拆卸机构、以及架设在第三输送机构上方且位于上盖拆卸机构与上盖安装机构之间的成品顶出机构,布料刮平机架设在第三输送机构尾端或者是第一输送机构首端的上方。
所述的生产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养护库入口处的模具堆垛机、以及设置在养护库出口处的模具拆垛机,模具堆垛机架设在第一输送机构上方且位于压盖机构与养护库之间,模具拆垛机架设在第二输送机构上方。
所述的生产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成品顶出机构与上盖安装机构之间的模壳清扫机构、上盖清扫机构、模壳喷油机构以及上盖涂油机构,模壳清扫机构与模壳喷油机构都架设在第三输送机构上方且模壳清扫机构位于靠近成品顶出机构的一侧,上盖清扫机构与上盖涂油机构都位于第三输送机构下方且上盖清扫机构位于靠近成品顶出机构的一侧。
所述的生产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成品顶出机构一侧的成品堆垛机。
所述的养护库包括养护库本体及设置在养护库本体内的温控系统,养护库本体内部借助分隔门分隔成沿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的升温工位库、恒温工位库和降温工位库,升温工位库和恒温工位库内都设置有温控系统,温控系统包括固定在养护库本体侧壁上的一组中空的散热片,所有的散热片串联形成导热回路,导热回路的一端连接有热油进口、另一端连接有冷油出口。
所述的成品顶出机构包括用来放置模壳的框架结构的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用来夹紧固定模壳的夹紧机构、以及固定在底座上且位于模壳下方的顶升机构,在模壳的底部与顶升机构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阶梯槽孔,阶梯槽孔处嵌装有顶升板,顶升板的上端面与模壳的内底面齐平,顶升板的下端面与顶升机构的上端接触,顶升板借助顶升机构的伸长与模壳分离形成为成品顶出机构。
所述的上盖拆卸机构包括借助行走升降机构吊装在机架上且用来抬起上盖的抓取机构、以及设置在抓取机构下方且用来夹紧固定模壳的夹紧机构,在模壳上端面开设有卡紧槽,锁紧结构包括中部与上盖铰接的卡扣、以及设置在卡紧槽内的销轴,卡扣的下端与销轴卡接,卡扣的上端与上盖的上端面之间固定有支撑弹簧,抓取机构包括固定在行走升降机构底部的抓取板,在抓取板下端面的至少两侧边缘上设置有带插针的气缸,插针借助气缸的伸缩与上盖侧壁上的插口插接或者是分离,在抓取板下端面与支撑弹簧相对应的位置固定有解锁凸台,卡扣借助解锁凸台的下压力旋转使其下端与销轴分离形成为上盖与模壳之间的解锁机构。
所述的夹紧机构包括用来放置模壳的底座、以及下端与底座铰接的定位杆、定位杆的中部与底座之间铰接有伸缩缸,定位杆的上端固定有定位凸台,定位凸台与模壳上开设的定位孔插接形成为模壳的夹紧机构。
所述的行走升降机构包括与机架形成滑动配合的滑座、固定在滑座上的升降驱动源、竖直固定在滑座下方的一组导柱、在导柱下端固定连接的固定框架、借助滑套与导柱形成滑动配合的活动框架,升降驱动源的输出端与活动框架固定连接,活动框架借助连接杆与抓取板固定连接,抓取板借助升降驱动源的驱动具有升降自由度。
第一输送机构包括框型架及设置在框型架左右两侧的输送轮,压盖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外围的框型的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上的升降驱动机构、以及设置在升降驱动机构下方的顶升机构,升降驱动机构的上端与支撑架固定连接、下端固定有下压横梁,模壳借助顶升机构与第一输送机构分离,下压横梁借助升降驱动机构与上盖接触并借助升降驱动机构的下压力形成为上盖的下压机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摆渡输送装置、第一输送机构、养护库、第二输送机构、第二摆渡输送装置、第三输送机构依次衔接形成一个闭合的生产线,布料刮平机、上盖安装机构、压盖机构、养护库、上盖拆卸机构、成品顶出机构按照生产顺序在生产线上依次设置,机械化操作,实现了泡沫复合板的连续化生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养护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养护库的导热回路的第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养护库的导热回路的第二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成品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的放大图。
图8为图6中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中顶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所用模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上盖拆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上盖被抬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上盖与模壳之间锁紧结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压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主视图。
图16为图14的右视图。
图17为本发明中模具堆垛机的主视图。
图18为本发明中上盖与模壳之间锁紧结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锁紧横杆的俯视图。
图20为图18中竖向销轴的右视图。
附图中,1代表布料刮平机,2代表上盖安装机构,3代表压盖机构,3-1代表支撑架,3-2代表顶升机构,3-21代表支撑横梁,3-22代表气囊,3-23代表下支撑板,3-24代表上支撑板,3-25代表导向伸缩杆,3-3代表下压横梁,3-4代表升降驱动机构,4代表模具堆垛机,5代表养护库,5-1代表分隔门,5-2代表升温工位库,5-3代表恒温工位库,5-4代表降温工位库,5-5代表散热片,5-6代表热油进口,5-7代表冷油出口,5-8代表支撑框架,5-9代表保温板,5-10代表进库门,5-11代表出库门,5-12代表电动葫芦,5-13代表地面支撑装置,5-14代表驱动机构,5-15代表连接轴,6代表模具拆垛机,7代表上盖拆卸机构,7-1代表机架,7-2代表抓取板,7-3代表气缸,7-31代表插针,7-4代表行走升降机构,7-41代表导柱,7-42代表固定框架,7-43代表活动框架,7-44代表连接杆,7-45代表滑座,7-5代表解锁凸台,7-6代表上盖,7-61代表卡扣,7-62代表支撑弹簧,7-63代表插口,7-7代表模壳,7-71代表销轴,7-72代表卡紧槽,7-8代表底座,7-9代表定位杆,7-10代表定位凸台,8代表成品堆垛机,9代表模壳清扫机构,10代表上盖清扫机构,11代表模壳喷油机构,12代表上盖涂油机构,13代表第一输送机构,14代表第二输送机构,15代表第三输送机构,16代表第一摆渡输送装置,17代表第二摆渡输送装置,18-1代表底座,18-2代表顶升板,18-3代表夹紧机构,18-31代表旋转臂,18-32代表伸缩杆,18-33代表插杆,18-34代表横向定位板,18-35代表纵向定位板,18-4代表顶升机构,18-41代表支撑座,18-42代表升降座,18-43代表伸缩机构,18-44代表顶升杆,18-45代表导向柱,18-46代表导向套,18-5代表插孔,18-6代表支撑横梁,18-7代表支撑轮,18-8代表连接轴,18-9代表传动齿轮,18-10代表加强横梁,19代表定位套管,20代表竖向销轴,21代表锁紧横杆,22代表长条孔,23代表横向销轴,24代表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泡沫复合板的加压成型生产系统,包括用来向模具内喷涂浆料的布料刮平机1,还包括养护库5,模具包括上盖7-6和模壳7-7,上盖7-6与模壳7-7之间设置有锁紧结构,上盖7-6为倒置的凸字形结构,所述的生产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养护库5入口处的第一输送机构13、设置在养护库5出口处的第二输送机构14、设置在养护库5一侧的第三输送机构15,第三输送机构15的尾端借助第一摆渡输送装置16与第一输送机构13远离养护库5的首端衔接,第三输送机构15的首端借助第二摆渡输送装置17与第二输送机构14远离养护库5的尾端衔接,生产系统还包括位于养护库5的入口侧且横跨在第一输送机构13与第三输送机构15之间的上盖安装机构2、架设在第一输送机构13上方且位于上盖安装机构2与养护库5之间的压盖机构3、架设在第三输送机构15首端上方的上盖拆卸机构7、以及架设在第三输送机构15上方且位于上盖拆卸机构7与上盖安装机构2之间的成品顶出机构,布料刮平机1架设在第三输送机构15尾端或者是第一输送机构13首端的上方。所有的生产设备按照生产顺序依次设置,机械化操作,实现了泡沫复合板的连续化生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盖安装机构2包括主架、在主架上移动的小车架、与小车架相连的升降架,还包括与升降架相连且在升降架上上下移动的的抓取架、以及安装在抓取架上的抓取器。工作时,小车架移动到生产线一侧的上盖上方,抓取架下降,上盖被液压抓取器抓取,抓取架上升,小车架平移到另一侧生产线的模壳上方,抓取架下降到合适位置,抓取器释放上盖,上盖与模壳组合完毕。抓取架上升,小车架移动到生产线一侧的上盖上方,准备抓取下一个上盖,到此为一个工作循环。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生产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养护库5入口处的模具堆垛机4、以及设置在养护库5出口处的模具拆垛机6,模具堆垛机4与模具拆垛机6结构相同,模具堆垛机4架设在第一输送机构13上方且位于压盖机构3与养护库5之间,模具拆垛机6架设在第二输送机构14上方。利用模具堆垛机4、模具拆垛机6来完成模具堆垛、拆垛的过程,机械化操作,省时省力。
本发明中的模具堆垛机4与模具拆垛机6结构相同,以模具堆垛机4为例,如图17所示,模具堆垛机包括模具抓取结构,还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框形架4-1、以及连接在两个框形架4-1之间的连接横梁4-2,连接横梁4-2位于框形架4-1的前端或后端,每个框形架4-1内部都沿前后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具有升降自由度的活动架4-3,每个活动架4-3上都固定有模具抓取结构,模具抓取结构包括轴线沿左右方向设置的油缸4-4、以及固定在油缸4-4活动端的定位销4-5,定位销4-5借助油缸4-4的伸长与模具上的插孔插接形成为模具的夹紧机构。
如图17所示,每个框形架4-1内部都沿前后方向设置有两个活动架4-3,当模具到位后,左右两侧的活动架4-3对称设置,当模具到位后,四个油缸4-4同时伸长,四个定位销4-5同时与模具上的插孔插接,然后活动架4-3下降,到达设定位置后,油缸4-4收缩,定位销4-5与模具分离,然后活动架4-3上升回到初始位置,准备夹取下一个模具。与利用叉车抬举或者类似叉车的单侧抬举形式相比,这种双侧同时夹紧固定的堆垛、拆垛方式,可以极大改善模具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模具在升降过程中产生相对位移或晃动,尤其是堆垛时可以避免浆料不均匀,为成型工序提供有利保障,进而提升生产线的加工精度。
在活动架4-3上固定有定位套4-9,定位销4-5远离油缸4-4的一端插装在定位套4-9内并与其形成滑动配合。定位套4-9可以起到支撑导向的作用,防止定位销4-5在水平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活动架4-3为矩形结构,在活动架4-3的每个拐角处都插装有导向滑杆4-6,导向滑杆4-6的上、下端分别与框形架4-1的上、下端固定连接。活动架4-3沿着导向滑杆4-6上下滑动,可以防止活动架4-3发生偏移。
每个活动架4-3的中心处都连接有丝杠4-7,所有丝杠4-7的上端都是借助传动机构与固定在框形架4-1顶部一端的电机4-8连接。电机4-8带动丝杠4-7旋转,丝杠4-7带动活动架4-3上下移动。所有的丝杠4-7都与同一个电机4-8相连,可以减少电机4-8的用量,节约成本。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生产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成品顶出机构与上盖安装机构2之间的模壳清扫机构9、上盖清扫机构10、模壳喷油机构11以及上盖涂油机构12,模壳清扫机构9与模壳喷油机构11都架设在第三输送机构15上方且模壳清扫机构9位于靠近成品顶出机构的一侧,上盖清扫机构10与上盖涂油机构12都位于第三输送机构15下方且上盖清扫机构10位于靠近成品顶出机构的一侧。自动实现对模壳的清扫、喷油,以及对上盖的清扫、涂油,机械化操作,省时省力,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模壳清扫机构9是由气缸控制模壳清扫装置的升降,当模壳到达模壳清扫装置正下方时,利用气缸使模壳清扫装置下降,模壳清扫装置的两个减速机带动两个毛刷辊进行清扫动作,在两个毛刷辊的外围有一圈吸尘罩,吸尘器通过吸尘罩将清扫出的粉尘吸进其内部,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当模壳与毛刷辊分离后,减速机停止转动,气缸收缩使模壳清扫装置上升回到初始位置。
上盖清扫机构10是由气缸控制上盖清扫装置的升降,当上盖经过上盖清扫装置正上方时,利用气缸使上盖清扫装置上升,上盖清扫装置的减速机带动毛刷辊转动对上盖的下表面进行清扫动作,当上盖与毛刷辊分离后,减速机停止转动,气缸收缩使上盖清扫装置回到初始位置。在毛刷辊下方设有集灰车,灰尘落在集灰车内,方便清理。
模壳喷油机构11包括喷油机及通过气动开关与其连接的五个喷嘴,五个喷嘴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且它们的排列方向与模壳的前进方向垂直,喷嘴的开口朝向下方,每个喷嘴四周都有帘子板进行围挡,防止脱模剂四处飞溅。脱模剂补给装置通过离心泵向喷油机内部自带的储剂箱内补给脱模剂,内部有油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给。当模壳经过喷嘴下方时,气动开关打开,喷嘴向模壳内喷脱模剂,当模壳与喷嘴分离后,气动开关关闭。
上盖涂油机构12是由气缸控制涂抹装置的升降,当上盖到达涂抹装置正上方时,利用气缸将涂抹装置顶起,由减速机带动涂抹装置的涂抹辊进行自转,使涂抹辊对上盖的下表面涂抹脱模剂,当上盖与涂抹辊分离后,减速机停止转动,气缸收缩使涂抹装置下降回到初始位置。当模壳经过时,气缸不会将涂抹装置顶起,减速机也不会动作。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生产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成品顶出机构一侧的成品堆垛机8。成品堆垛机8包括主机架、在主机架上移动的移动车架、与移动车架相连的升降机架,还包括与升降机架相连、在升降机架上上下移动的吸盘架,吸盘架上的吸盘通过风阀与风机连接。工作时,移动车架移动到成品顶出机构上方,吸盘架下降,风阀打开,在风机的作用下成品被吸盘吸取,然后吸盘架上升,移动车架平移到生产线外的制品堆叠工位,吸盘架下降到设定位置后,风阀关闭,成品脱落,然后吸盘架上升,移动车架移动到成品顶出机构上方,准备吸取下一个成品,到此为一个工作循环。利用成品堆垛机8可以及时将成品进行堆垛处理,省去了人工搬运的过程,省时省力,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发明中的养护库5包括养护库本体及设置在养护库本体内的温控系统,养护库本体内部借助分隔门5-1分隔成沿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的升温工位库5-2、恒温工位库5-3和降温工位库5-4,升温工位库5-2和恒温工位库5-3内都设置有温控系统,温控系统包括固定在养护库本体侧壁上的一组中空的散热片5-5,所有的散热片5-5串联形成导热回路,导热回路的一端连接有热油进口5-6、另一端连接有冷油出口5-7。导热回路的热油进口5-6与加热装置的出油口连接,导热回路的冷油出口5-7与加热装置的回油口连接。加热装置可以是换热器,也可以是自带加热元件的设备。恒温工位库5-3的长度是升温工位库5-2长度的N倍,N≥1且为整数,升温工位库5-2的长度与降温工位库5-4的长度相等。为了延长导热油在散热片5-5内的流动时间,在散热片5-5的进口与出口之间连接有导流管,导流管在散热片5-5内部呈S形排布。
独立的温控系统可以分别控制升温工位库5-2和恒温工位库5-3的温度,控温更精确,而且升温、保温和降温过程都是在养护库5内完成的,不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保证产品的品质。养护库5的导热介质采用导热油,导热油在由散热片5-5串联形成的导热回路与加热装置之间循环流动起到给养护库5加热保温的作用,与蒸汽加热相比,导热油的热效率较高,可以降低泡沫复合板的生产成本。
养护库本体包括支撑框架5-8、固定在支撑框架5-8上的一组保温板5-9、设置在支撑框架5-8进口端的进库门5-10、以及设置在支撑框架5-8出口端的出库门5-11,相邻的保温板5-9之间设置有密封层,散热片5-5固定在保温板5-9内侧或者是嵌装在保温板5-9内部,进库门5-10、出库门5-11以及分隔门5-1分别借助设置在其上方的电动葫芦5-12具有升降自由度,电动葫芦5-12与支撑框架5-8固定连接。支撑框架5-8是由方管焊接而成的,保温板为岩棉复合板,密封层的材质为耐高温聚氨酯材料。模具从养护库的一端进、另一端出,利用电动葫芦5-12实现进库门5-10、出库门5-11和分隔门5-1的自动升降,省时省力。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每个导热回路的热油进口5-6和冷油出口5-7都位于养护库本体的同一个侧壁上。便于加热装置与热油进口5-6和冷油出口5-7的连接。为了避免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对养护库内部的温度产生影响,将加热装置设置在养护库外部。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升温工位库5-2、恒温工位库5-3和降温工位库5-4上都设置有模具输送装置,相邻的模具输送装置依次衔接形成为养护库的模具输送机构,每个工位库的两侧都设置有地面支撑装置5-13且同一侧的所有地面支撑装置5-13沿该工位库的长度方向排列,每个工位库都配有驱动机构5-14,每个工位库中至少有一个地面支撑装置5-13与驱动机构5-14连接,驱动机构5-14与地面支撑装置5-13配合形成为模具输送装置。不需要操作人员进入到养护库内,利用模具输送机构即可实现模具在养护库内相邻工位库之间的转移,机械化操作,省时省力,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可以降低对养护库内温度的影响。当恒温工位库5-3的长度为升温工位库5-2的长度的整数倍时,对应的模具输送装置的数量也要乘以对应的整数。
养护库还包括控制装置,每个工位库内都设置有模具检测装置,模具检测装置的输出端与控制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控制装置的输出端与驱动机构5-14的受控端连接。控制装置为控制器,模具检测装置是光电传感器,以升温工位库5-2、恒温工位库5-3和降温工位库5-4长度都相等为例,当恒温工位库5-3处于空状态时,恒温工位库5-3内的模具检测装置会输出信号给控制装置,当升温工位库5-2内的模具升温完毕后,控制装置会输出信号给升温工位库5-2和恒温工位库5-3的驱动机构5-14使它们运行,驱动机构5-14与地面支撑装置5-13配合将模具21从升温工位库5-2输送至恒温工位库5-3,当模具到达恒温工位库5-3的设定位置时,恒温工位库5-3的模具检测装置会输出信号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会输出信号给升温工位库5-2和恒温工位库5-3的驱动机构5-14使它们停止运行,完成模具由上一个工位库到下一个工位库的自动输送,机械化操作,省时省力。
地面支撑装置5-13包括架设在支架上的支撑轮,沿养护库宽度方向对称设置的两个地面支撑装置5-13的支撑轮借助同轴设置的连接轴5-15固定连接。利用连接轴5-15将两侧的支撑轮连接在一起,使得两侧的支撑轮同步转动,可以避免模具在被输送过程中发生偏移。
在具体使用时,以恒温工位库5-3的长度是升温工位库5-2长度的两倍为例。升温工位库5-2内散热片5-5的连接方式如图4所示,以养护库本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分别设置四个散热片5-5来说,散热片5-5一端的顶部/底部设置有进口、另一端的底部/顶部设置有出口,左侧壁上的四个散热片5-5分别为左前上片、左前下片、左后上片、左后下片,右侧壁上的四个散热片5-5分别为右前上片、右前下片、右后上片、右后下片,左后上片顶部的进口与热油进口5-6连接,左后上片底部的出口、左后下片顶部的进口、左后下片底部的出口、右后下片底部的进口、右后下片顶部的出口、右后上片底部的进口、右后上片顶部的出口、右前上片顶部的进口、右前上片底部的出口、右前下片顶部的进口、右前下片底部的出口、左前下片底部的进口、左前下片顶部的出口、左前上片底部的进口、左前上片顶部的出口、冷油出口5-7依次连接。
假设升温工位库5-2内的八个散热片5-5为一个散热单元,那么恒温工位库5-3的长度是升温工位库5-2长度的两倍时,恒温工位库5-3内就设置有两个散热单元,即散热单元的数量比等于二者的长度比,两个散热单元沿长度方向即前后方向排列,如图5所示。恒温工位库5-3内每个散热单元的所有散热片5-5之间的连接方式与升温工位库5-2内的连接方式相同,不同的是,位于后方的散热单元的左后上片顶部的进口与热油进口5-6连接,位于后方的散热单元的左前上片顶部的出口与位于前方的散热单元的左后上片顶部的进口连接,位于前方的散热单元的左前上片顶部的出口与冷油出口5-7连接。
如图6至图10所示,本发明中的成品顶出机构包括用来放置模壳7-7的框架结构的底座18-1、固定在底座18-1上用来夹紧固定模壳7-7的夹紧机构18-3、以及固定在底座18-1上且位于模壳7-7下方的顶升机构18-4,在模壳7-7的底部与顶升机构18-4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阶梯槽孔,阶梯槽孔处嵌装有顶升板18-2,顶升板18-2的上端面与模壳7-7的内底面齐平,顶升板18-2的下端面与顶升机构18-4的上端接触,顶升板18-2借助顶升机构18-4的伸长与模壳7-7分离形成为成品顶出机构。
阶梯槽孔包括上槽孔和下槽孔,上槽孔的开口宽度大于下槽孔的开口宽度,使顶升板18-2能够嵌装在阶梯槽孔内不脱落。如图10所示,为了使模壳7-7内的泡沫复合板受力更加均衡,将顶升板18-2设置为长条状,在模壳7-7底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四个顶升板18-2,顶升机构18-4的数量与顶升板18-2的数量相等。顶升板18-2都是放置在阶梯槽孔内,阶梯槽孔的上槽孔沿模壳7-7长度方向的开口宽度大于下槽孔沿模壳7-7长度方向的开口宽度,上槽孔的长度和下槽孔的长度相等。因为顶升板18-2的上端面与模壳7-7的内底面齐平,所以不会影响模壳7-7的正常使用。脱模时,将带有泡沫复合板成品的模壳7-7放置在底座18-1上,利用夹紧机构将模壳7-7与底座18-1固定在一起,利用顶升机构将模壳7-7底部的顶升板18-2顶起,从而使模壳7-7内泡沫复合板的成品与模壳7-7分离,然后将成品取走即可,机械化操作,省时省力,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10所示,模壳7-7是由底板及侧板围成的箱状结构,如图8所示,夹紧机构18-3包括铰接在底座18-1外侧的旋转臂18-31、以及一端与底座18-1铰接且另一端与旋转臂18-31的一端铰接的伸缩杆18-32,旋转臂18-31另一端朝向模壳7-7的一侧固定有插杆18-33,模壳7-7的侧板上开设有插孔18-5,旋转臂18-31借助伸缩杆18-32的伸长或收缩使插杆18-33与模壳7-7上的插孔18-5插接形成为模壳的夹紧机构。利用伸缩杆18-32的伸缩来使旋转臂18-31旋转,从而将模壳7-7夹紧固定或者是将模壳松开,机械化操作,省时省力。
伸缩杆18-32位于底座18-1内部,伸缩杆18-32与旋转臂18-31的下端铰接,旋转臂18-31的上端固定有插杆18-33,旋转臂18-31借助伸缩杆18-32的伸长使插杆18-33与模壳7-7上的插孔18-5插接。这样在需要夹紧模壳7-7时,伸缩杆18-32伸长,不需要夹紧模壳7-7时,伸缩杆18-32收缩恢复到初始位置即可,可以缩短伸缩杆18-32的伸长时间,节约成本。
夹紧机构18-3还包括横向定位板18-34、与横向定位板18-34的外端固定连接且向上延伸的纵向定位板18-35,横向定位板18-34的上端面和纵向定位板18-35的内侧面都与底座18-1紧密接触,横向定位板18-34和纵向定位板18-35与底座18-1之间都是可拆卸式连接,旋转臂18-31的中部与纵向定位板18-35铰接且位于纵向定位板18-35外侧,伸缩杆18-32位于横向定位板18-34下方,伸缩杆18-32的一端与横向定位板18-34的内端铰接、另一端与旋转臂18-31的下端铰接,旋转臂18-31的上端固定有插杆18-33。夹紧机构18-3作为一个整体,通过横向定位板18-34和纵向定位板18-35与底座18-1形成为可拆卸式连接,拆装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在底座18-1内部固定有加强横梁18-10,横向定位板18-34的上端面与加强横梁18-10的下端面紧密接触,横向定位板18-34的内端与加强横梁18-10形成为可拆卸式连接。如图6所示,加强横梁18-10的两端都与底座18-1连接在一起,利用加强横梁18-10可以增大横向定位板18-34与底座18-1的接触面,连接更加牢固可靠。
如图9所示,顶升机构18-4包括固定在底座18-1内部的凵字形的支撑座18-41、设置在支撑座18-41内部的升降座18-42、以及下端与支撑座18-41铰接且上端与升降座18-42铰接的伸缩机构18-43,升降座18-42借助伸缩机构18-43的伸缩具有升降自由度,升降座18-42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一组顶升杆18-44,顶升杆18-44的上端与顶升板18-2的下端面接触,顶升板18-2借助顶升杆18-44的上升与模壳7-7分离形成为成品顶出机构。伸缩机构18-43伸长,推动升降座18-42上升,升降座18-42带动顶升杆18-44一起上升,将顶升板18-2顶起,使模壳7-7内泡沫复合板的成品与模壳7-7分离,成品被取走后,伸缩机构18-43收缩回到初始位置,将顶升板18-2放回到阶梯槽孔内即可。为了更加省时省力,也可以将顶升板18-2与伸缩机构18-43固定在一起,这样在伸缩机构18-43收缩时会自动带动顶升板18-2下降,当伸缩机构18-43收缩回到初始位置时,顶升板18-2正好装回到阶梯槽孔内。
在支撑座18-41内的两端都固定有导向柱18-45,升降座18-42两端的外侧都固定有导向套18-46,导向套18-46套装在导向柱18-45上并与导向柱18-45形成滑动配合。导向柱18-45与导向套18-46配合形成为限位结构,可以防止顶升杆18-44在升降过程中晃动。
升降座18-42是开口朝向水平方向的矩形框结构,顶升杆18-44的下端与矩形框结构的底部固定连接,顶升杆18-44的上端延伸到矩形框结构上方。这样使得顶升杆18-44与升降座18-42之间有上下两个连接点,连接更加牢固可靠。
底座18-1是由上矩形框、下矩形框以及连接在上矩形框和下矩形框之间的支撑杆固定连接形成的框架结构,在上矩形框内部沿长度方向固定有一组支撑横梁18-6,支撑横梁18-6的两端都设置有支撑轮18-7,同一支撑横梁18-6上的两个支撑轮18-7借助同轴设置的连接轴18-8固定连接,连接轴18-8的轴线沿上矩形框的宽度方向设置。将模壳7-7从上一个工位运送到底座18-1正上方时,支撑轮18-7的设置使得人工推动模壳7-7时更加省时省力。而且将连接轴18-8与驱动电机连接即可实现模壳7-7的自动移动,更加省时省力。所有连接轴18-8的同一端都固定有传动齿轮18-9,每个传动齿轮18-9都与其所在的连接轴18-8同轴设置,使得连接轴18-8与驱动电机连接时更加方便。
如图11、12和13所示,上盖拆卸机构7包括借助行走升降机构7-4吊装在机架7-1上且用来抬起上盖7-6的抓取机构、以及设置在抓取机构下方且用来夹紧固定模壳7-7的夹紧机构,在模壳7-7上端面开设有卡紧槽7-72,锁紧结构包括中部与上盖7-6铰接的卡扣7-61、以及设置在卡紧槽7-72内的销轴7-71,卡扣7-61的下端与销轴7-71卡接,卡扣7-61的上端与上盖7-6的上端面之间固定有支撑弹簧7-62,抓取机构包括固定在行走升降机构7-4底部的抓取板7-2,在抓取板7-2下端面的至少两侧边缘上设置有带插针7-31的气缸7-3,插针7-31借助气缸7-3的伸缩与上盖7-6侧壁上的插口7-63插接或者是分离,在抓取板7-2下端面与支撑弹簧7-62相对应的位置固定有解锁凸台7-5,卡扣7-61借助解锁凸台7-5的下压力旋转使其下端与销轴7-71分离形成为上盖7-6与模壳7-7之间的解锁机构。
初始状态时,如图11所示,抓取板7-2位于夹紧机构正上方,抓取板7-2的左右两侧都分别沿前后方向设置有两个带插针7-31的气缸7-3,需要拆卸上盖7-6时,利用夹紧机构将模壳7-7夹紧固定,通过调节行走升降机构7-4使抓取板7-2下降,当解锁凸台7-5与卡扣7-61上端接触后,抓取板7-2继续下降,如图13所示,支撑弹簧7-62位于卡扣7-61与上盖7-6的铰接轴内侧,解锁凸台7-5的下压力使得左侧的卡扣7-61顺时针旋转、右侧的卡扣7-61逆时针旋转,使得卡扣7-61的下端与卡紧槽7-72内的销轴7-71分离,此时抓取板7-2的位置保持不动,气缸7-3伸长,使插针7-31插入到上盖7-6侧壁上的插口7-63内,然后利用行走升降机构7-4带动抓取板7-2上升,上升到设定高度后,行走升降机构7-4水平移动将上盖7-6放置到下一工位,然后再回到夹紧机构上方准备拆卸下一个上盖7-6即可。
如图11和图12所示,夹紧机构包括用来放置模壳的底座7-8、以及下端与底座7-8铰接的定位杆7-9、定位杆7-9的中部与底座之间铰接有伸缩缸,定位杆7-9的上端固定有定位凸台7-10,定位凸台7-10与模壳7-7上开设的定位孔插接形成为模壳7-7的夹紧机构。本发明在具体使用时,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底座7-8的左右两侧都分别沿前后方向设置有两个定位杆7-9,伸缩缸伸长使得定位凸台7-10与模壳7-7上的定位孔分离,伸缩缸收缩使得定位凸台7-10与模壳7-7上的定位孔插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夹紧牢固可靠,省时省力。
如图11和图12所示,行走升降机构7-4包括与机架7-1形成滑动配合的滑座7-45、固定在滑座7-45上的升降驱动源、竖直固定在滑座7-45下方的一组导柱7-41、在导柱4-1下端固定连接的固定框架7-42、借助滑套与导柱7-41形成滑动配合的活动框架7-43,升降驱动源的输出端与活动框架7-43固定连接,活动框架7-43借助连接杆7-44与抓取板7-2固定连接,抓取板7-2借助升降驱动源的驱动具有升降自由度。导柱7-41最少为四个且呈矩阵式排布,导柱7-41可以起到导向作用,进一步提高抓取板7-2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
如图18、图19、图20所示,上盖7-6与模壳7-7之间的锁紧结构也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方式,锁紧结构包括在模壳7-7长度边上沿长度方向设置的一组定位套管19、在上盖7-6上沿长度方向设置的一组竖向销轴20、以及锁紧横杆21,锁紧横杆21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一组长条孔22,位于模壳7-7同一侧的所有定位套管19都套装在同一锁紧横杆21上,竖向销轴20的下端穿过锁紧横杆21上的长条孔22与定位套管19插接,竖向销轴20的中部开设有卡槽,每个长条孔22内的一端都设置有横向销轴23,横向销轴23借助锁紧横杆21的水平移动与竖向销轴20上的卡槽24插接使上盖7-6与模壳7-7锁紧固定。如图18、图19和图20所示,以长条孔22内的左侧设置有横向销轴23为例,初始时,锁紧横杆21上的横向销轴23位于竖向销轴20的左侧,安装上盖7-6时,上盖7-6上的竖向销轴20直接穿过长条孔22右侧部分插入到定位套管19内,当上盖7-6压紧到位后,竖向销轴20上的卡槽24正好与长条孔22内的横向销轴23相对应,此时,向右推动锁紧横杆21,则横向销轴23与卡槽24插接,从而将上盖7-6与模壳7-7固定在一起。拆卸时,向左拉动锁紧横杆21,使横向销轴23与卡槽24分离,然后将上盖7-6向上抬起即可。结构简单,连接牢固可靠,拆装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如图14、图15和图16所示,第一输送机构13括框型架及设置在框型架左右两侧的输送轮,本发明的压盖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13外围的框型的支撑架3-1、设置在支撑架3-1上的升降驱动机构3-4、以及设置在升降驱动机构3-4下方的顶升机构3-2,升降驱动机构3-4的上端与支撑架3-1固定连接、下端固定有下压横梁3-3,模壳7-7借助顶升机构3-2与第一输送机构13分离,下压横梁3-3借助升降驱动机构3-4与上盖7-6接触并借助升降驱动机构3-4的下压力形成为上盖7-6的下压机构。
当带有上盖7-6的模壳7-7被第一输送机构13送到下压横梁3-3正下方后,利用顶升机构3-2将模壳7-7顶起,使模壳7-7与第一输送机构13分离,同时利用升降驱动机构3-4带动下压横梁3-3下降,当下压横梁3-3与模壳7-7上放置的上盖7-6接触后,升降驱动机构3-4带动下压横梁3-3继续下降,利用下压横梁3-3的下压力使上盖7-6对模壳7-7内的浆料产生一定的压力,下压到位后,升降驱动机构3-4停止动作,然后用锁紧结构将上盖7-6与模壳7-7锁紧固定,然后升降驱动机构3-4带动下压横梁3-3上升回到初始位置,同时,顶升机构3-2带动模壳7-7下降,顶升机构3-2恢复到初始位置,模壳7-7则被重新放回到第一输送机构13上,然后被第一输送机构13输送到下一工位。机械化操作,省时省力,而且上盖7-6各个部分受力均匀,可以提高产品的品质。下压时模壳7-7与第一输送机构13分离,可以避免第一输送机构13受到下压力的影响。
如图15和图16所示,顶升机构3-2包括在框型架内部平行设置的至少两个支撑横梁3-21、固定在每个支撑横梁3-21下方的气囊3-22、以及与气囊3-22进气口连接的充气装置,支撑横梁3-21借助气囊3-22的膨胀或收缩具有升降自由度。当模具被输送到下压横梁3-3下方时,利用充气装置向气囊3-22内充气,则气囊3-22膨胀向上推动支撑横梁3-21,支撑横梁3-21将放置在输送机构上的模壳顶起,使模壳与输送机构分离,然后下压横梁3-3下降进行压盖操作,当上盖下压到位后,利用锁紧结构将上盖与模壳锁紧固定,然后下压横梁3-3上升回到初始位置,同时气囊3-22向充气装置中排气,气囊3-22收缩,支撑横梁3-21下降使得模壳也同步下降,当气囊3-22恢复到初始状态时,模壳重新被放置到输送机构上,然后被输送到下一工位。通过气囊3-22的充放气来实现模壳的升降,升降过程平稳,可以更好地保证产品的品质。支撑横梁3-21的数量优选为两个,每个支撑横梁3-21都是包括沿前后方向排列的两个工字钢,工字钢的长度方向沿左右方向设置,压盖效果好,而且取材方便,成本低廉。
在每个支撑横梁3-21下方都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气囊3-22,每个气囊3-22的底部都固定有下支撑板3-23、顶部都固定有上支撑板3-24,在下支撑板3-23与上支撑板3-24之间固定有一组导向伸缩杆3-25,所有的导向伸缩杆3-25都位于气囊3-22的外围。多个气囊3-22共同起到支撑模壳的作用,使得模壳受力更加均衡,可以避免在升降过程中模壳晃动而影响产品质量。上支撑板3-24、下支撑板3-23与导向伸缩杆3-25配合起到导向作用,防止气囊3-22在膨胀或收缩过程中晃动而导致模壳晃动,可以更好地保证模壳内产品的质量。

Claims (10)

1.一种泡沫复合板的加压成型生产系统,包括用来向模具内喷涂浆料的布料刮平机(1),还包括养护库(5),模具包括上盖(7-6)和模壳(7-7),上盖(7-6)与模壳(7-7)之间设置有锁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产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养护库(5)入口处的第一输送机构(13)、设置在养护库(5)出口处的第二输送机构(14)、设置在养护库(5)一侧的第三输送机构(15),第三输送机构(15)的尾端借助第一摆渡输送装置(16)与第一输送机构(13)远离养护库(5)的首端衔接,第三输送机构(15)的首端借助第二摆渡输送装置(17)与第二输送机构(14)远离养护库(5)的尾端衔接,生产系统还包括位于养护库(5)的入口侧且横跨在第一输送机构(13)与第三输送机构(15)之间的上盖安装机构(2)、架设在第一输送机构(13)上方且位于上盖安装机构(2)与养护库(5)之间的压盖机构(3)、架设在第三输送机构(15)首端上方的上盖拆卸机构(7)、以及架设在第三输送机构(15)上方且位于上盖拆卸机构(7)与上盖安装机构(2)之间的成品顶出机构,布料刮平机(1)架设在第三输送机构(15)尾端或者是第一输送机构(13)首端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沫复合板的加压成型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产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养护库(5)入口处的模具堆垛机(4)、以及设置在养护库(5)出口处的模具拆垛机(6),模具堆垛机(4)架设在第一输送机构(13)上方且位于压盖机构(3)与养护库(5)之间,模具拆垛机(6)架设在第二输送机构(14)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沫复合板的加压成型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产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成品顶出机构与上盖安装机构(2)之间的模壳清扫机构(9)、上盖清扫机构(10)、模壳喷油机构(11)以及上盖涂油机构(12),模壳清扫机构(9)与模壳喷油机构(11)都架设在第三输送机构(15)上方且模壳清扫机构(9)位于靠近成品顶出机构的一侧,上盖清扫机构(10)与上盖涂油机构(12)都位于第三输送机构(15)下方且上盖清扫机构(10)位于靠近成品顶出机构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沫复合板的加压成型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产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成品顶出机构一侧的成品堆垛机(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沫复合板的加压成型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护库(5)包括养护库本体及设置在养护库本体内的温控系统,养护库本体内部借助分隔门(5-1)分隔成沿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的升温工位库(5-2)、恒温工位库(5-3)和降温工位库(5-4),升温工位库(5-2)和恒温工位库(5-3)内都设置有温控系统,温控系统包括固定在养护库本体侧壁上的一组中空的散热片(5-5),所有的散热片(5-5)串联形成导热回路,导热回路的一端连接有热油进口(5-6)、另一端连接有冷油出口(5-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沫复合板的加压成型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品顶出机构包括用来放置模壳(7-7)的框架结构的底座(18-1)、固定在底座(18-1)上用来夹紧固定模壳(7-7)的夹紧机构(18-3)、以及固定在底座(18-1)上且位于模壳(7-7)下方的顶升机构(18-4),在模壳(7-7)的底部与顶升机构(18-4)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阶梯槽孔,阶梯槽孔处嵌装有顶升板(18-2),顶升板(18-2)的上端面与模壳(7-7)的内底面齐平,顶升板(18-2)的下端面与顶升机构(18-4)的上端接触,顶升板(18-2)借助顶升机构(18-4)的伸长与模壳(7-7)分离形成为成品顶出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沫复合板的加压成型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拆卸机构(7)包括借助行走升降机构(7-4)吊装在机架(7-1)上且用来抬起上盖(7-6)的抓取机构、以及设置在抓取机构下方且用来夹紧固定模壳(7-7)的夹紧机构,在模壳(7-7)上端面开设有卡紧槽(7-72),锁紧结构包括中部与上盖(7-6)铰接的卡扣(7-61)、以及设置在卡紧槽(7-72)内的销轴(7-71),卡扣(7-61)的下端与销轴(7-71)卡接,卡扣(7-61)的上端与上盖(7-6)的上端面之间固定有支撑弹簧(7-62),抓取机构包括固定在行走升降机构(7-4)底部的抓取板(7-2),在抓取板(7-2)下端面的至少两侧边缘上设置有带插针(7-31)的气缸(7-3),插针(7-31)借助气缸(7-3)的伸缩与上盖(7-6)侧壁上的插口(7-63)插接或者是分离,在抓取板(7-2)下端面与支撑弹簧(7-62)相对应的位置固定有解锁凸台(7-5),卡扣(7-61)借助解锁凸台(7-5)的下压力旋转使其下端与销轴(7-71)分离形成为上盖(7-6)与模壳(7-7)之间的解锁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泡沫复合板的加压成型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紧机构包括用来放置模壳的底座(7-8)、以及下端与底座(7-8)铰接的定位杆(7-9)、定位杆(7-9)的中部与底座之间铰接有伸缩缸,定位杆(7-9)的上端固定有定位凸台(7-10),定位凸台(7-10)与模壳(7-7)上开设的定位孔插接形成为模壳(7-7)的夹紧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泡沫复合板的加压成型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升降机构(7-4)包括与机架(7-1)形成滑动配合的滑座(7-45)、固定在滑座(7-45)上的升降驱动源、竖直固定在滑座(7-45)下方的一组导柱(7-41)、在导柱(4-1)下端固定连接的固定框架(7-42)、借助滑套与导柱(7-41)形成滑动配合的活动框架(7-43),升降驱动源的输出端与活动框架(7-43)固定连接,活动框架(7-43)借助连接杆(7-44)与抓取板(7-2)固定连接,抓取板(7-2)借助升降驱动源的驱动具有升降自由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沫复合板的加压成型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输送机构(13)包括框型架及设置在框型架左右两侧的输送轮,压盖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13)外围的框型的支撑架(3-1)、设置在支撑架(3-1)上的升降驱动机构(3-4)、以及设置在升降驱动机构(3-4)下方的顶升机构(3-2),升降驱动机构(3-4)的上端与支撑架(3-1)固定连接、下端固定有下压横梁(3-3),模壳(7-7)借助顶升机构(3-2)与第一输送机构(13)分离,下压横梁(3-3)借助升降驱动机构(3-4)与上盖(7-6)接触并借助升降驱动机构(3-4)的下压力形成为上盖(7-6)的下压机构。
CN201910750946.2A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泡沫复合板的加压成型生产系统 Active CN1103559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50946.2A CN110355923B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泡沫复合板的加压成型生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50946.2A CN110355923B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泡沫复合板的加压成型生产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55923A true CN110355923A (zh) 2019-10-22
CN110355923B CN110355923B (zh) 2024-03-19

Family

ID=68223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50946.2A Active CN110355923B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泡沫复合板的加压成型生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5592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91602A (zh) * 2022-07-20 2022-09-23 山东建筑大学 一种加气混凝土复合保温墙板的养护系统及方法
CN115122455A (zh) * 2022-08-05 2022-09-30 河北攀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压人造板自动化成型养护固化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7537A (zh) * 2014-06-20 2014-09-24 河北雪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混凝土构件的生产系统
CN203973737U (zh) * 2014-06-20 2014-12-03 泉州市三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复合保温轻质墙板的生产装置
KR20150118767A (ko) * 2014-04-15 2015-10-23 (주) 에센스 적층양생식 pc구조물 생산장치
CN105108962A (zh) * 2015-09-07 2015-12-02 山东莱州金声隆节能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保温装饰板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CN105538494A (zh) * 2015-12-16 2016-05-04 王巍 一种建筑墙体用凹槽板的生产系统
CN210758773U (zh) * 2019-08-14 2020-06-16 河北雪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泡沫复合板的加压成型生产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118767A (ko) * 2014-04-15 2015-10-23 (주) 에센스 적층양생식 pc구조물 생산장치
CN104057537A (zh) * 2014-06-20 2014-09-24 河北雪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混凝土构件的生产系统
CN203973737U (zh) * 2014-06-20 2014-12-03 泉州市三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复合保温轻质墙板的生产装置
CN105108962A (zh) * 2015-09-07 2015-12-02 山东莱州金声隆节能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保温装饰板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CN105538494A (zh) * 2015-12-16 2016-05-04 王巍 一种建筑墙体用凹槽板的生产系统
CN210758773U (zh) * 2019-08-14 2020-06-16 河北雪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泡沫复合板的加压成型生产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91602A (zh) * 2022-07-20 2022-09-23 山东建筑大学 一种加气混凝土复合保温墙板的养护系统及方法
CN115091602B (zh) * 2022-07-20 2023-05-12 山东建筑大学 一种加气混凝土复合保温墙板的养护系统及方法
CN115122455A (zh) * 2022-08-05 2022-09-30 河北攀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压人造板自动化成型养护固化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55923B (zh) 202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10294B (zh) 一种多工作箱砂型3d打印设备
CN105538494B (zh) 一种建筑墙体用凹槽板的生产系统
CN110355923A (zh) 一种泡沫复合板的加压成型生产系统
CN106183400A (zh) 一种料盘自动循环式烘干冷却炉
WO2021088711A1 (zh) 砂型铸造生产线
KR20100016391A (ko) 무틀식 조형기
CN210758773U (zh) 一种泡沫复合板的加压成型生产系统
CN108672664B (zh) 砂型套箱清砂机构
JPH1034660A (ja) タイヤ加硫機
CN108723353B (zh) 砂型套箱拆除清理机构
CN115256760A (zh) 一种轿车用挡泥板生产线
CN116276870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底护板加工用防偏移定位划线装置
CN102615969A (zh) 上料卸料机
CN205999270U (zh) 一种玻璃多头双面压型装置
JPH03254334A (ja) 下金型固定式水平割鋳型造型機
CN1966240B (zh) 一种注压成型机的脱模顶出装置
CN112775412A (zh) 一种铁塔的原料挤压铸造装置
CN107379236B (zh) 一种立式一次成型隔墙板生产线
CN207857794U (zh) 冒口双工位湿态成型机
CN205852570U (zh) 树脂抛光工具自动生产线
CN209468582U (zh) 一种多色台布印染机
CN220240033U (zh)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铸件取料装置
CN218257287U (zh) 一种数控自动印花装置
CN215095057U (zh) 一种预制型聚氨酯固化道床翻转脱模装置
CN220837829U (zh) 一种带有保护装置的粘土砂线成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29

Address after: 052360 Tianzhuang Development Zone, Xinji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BEI XUELONG MACHINERY MANUFACTUR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052360 Road South, 48.7 kilometers away from Hengjing Line in Xinji City,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bei Xuelo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