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4503B - 用于复合机的输稿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复合机的输稿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24503B
CN110324503B CN201810279470.4A CN201810279470A CN110324503B CN 110324503 B CN110324503 B CN 110324503B CN 201810279470 A CN201810279470 A CN 201810279470A CN 110324503 B CN110324503 B CN 1103245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r
detection avoidance
avoidance
controlling
document fee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794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24503A (zh
Inventor
刘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Film Industry Development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Industry Development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Industry Development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Industry Development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7947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245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24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45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245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45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07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pparatus or devices
    • H04N1/00018Scann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55Methods therefor automatically on a periodic basi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9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the original or to the reproducing medium, e.g. imperfections or di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909Cleaning arrangements or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contamination from dust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复合机的输稿器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该输稿器的污物检测回避,该控制方法包括控制该输稿器在每次扫描任务结束时执行污物检测回避;设定第一定时器T1和第二定时器T2;控制该第一定时器T1在该复合机开机或退出节电模式后开始计时,达到周期T后重置以重新计时;控制该第二定时器T2在该复合机开机或退出节电模式后的第一个扫描任务结束时开始计时,响应于后续每次扫描任务结束重置以重新计时;以及在该第一定时器T1达到T时判断该第二定时器T2是否大于等于T,若该第二定时器T2大于等于T,则执行污物检测回避。

Description

用于复合机的输稿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机的控制技术,尤其涉及用于复合机的输稿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复合机利用自动输稿器送稿进行复印或者扫描。图1示出了常规自动输稿器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将待扫描的原稿置于输稿器2的原稿托盘21上,纸张通过输稿器2的各个滚轮24~26,最终落入原稿排出纸盘23当中。纸张在搬送过程中,经过正面常速传输玻璃11表面时,位于下方的第一移动框体131内的灯管13同时点亮。光透过正面常速传输玻璃11照射至纸张正面,之后通过白基准板27依次反射至各反光镜14~16,最后经过镜头17落在感光元件CCD 18当中。
在日常使用中,由于复合机所处环境的影响,导致正面常速传输玻璃11上落入灰尘,或者纸张本身所带的污物,将光路所经过的部件白基准板27和正面常速传输玻璃11弄脏时有发生。因此,当扫描开始前或者扫描结束时,加入了污物检测。
图2示出了图1中框体内的放大图。如图2所示,在第一移动框体131内可移动的位置范围内,预设多个用于检测污物的读取位置(P0,P1~Pn)。污物检测和回避时,从当前读取位置开始,按照特定的顺序,依次检测预设位置的污物指标。通过比对已检测的各位置污物情况,记录下污物指标最低的位置。在本次或下次扫描开始前,直接将第一移动框体移动至污物指标最低的位置,从而减少扫描画质不达标的几率。
当前带有污物检测功能的复合机自动输稿器,可分别在放置原稿时(扫描开始之前),或扫描结束的同时,检测白基准板或常速传输玻璃上污物情况,当污物达到一定指标,所产生的带状异常画像影响到画质时,复合机会提示用户清洁相关部件。特开2006-60493和特开2017-188954分别记载了在扫描前和扫描后执行污物检测回避操作的方案。
扫描前污物检测的局限性在于,虽然污物检测在用户放置原稿时开始执行,大多数情况下,在用户设定扫描参数的时间段内可以完成。但当快速或省略设定(使用复合机默认设定),立即启动扫描时,此时如果污物检测仍在执行中,只得等待污物检测完成后,扫描才能开始,影响扫描效率和用户体验。
扫描后污物检测的局限性在于,对于刚扫描过的原稿和结束的任务,当发现污物给画质带来影响时,只得放弃当前任务,将部件清扫后,重新复印或扫描。重新复印也会造成耗材和人力的浪费。当前后两个扫描任务间隔较长,由于间隔期间污物状况的变化,导致前面任务检测的结果,可能已不适用于后面任务,影响后面任务扫描画质。
发明内容
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复合机的输稿器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该输稿器的污物检测回避,该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该输稿器在每次扫描任务结束时执行污物检测回避;
设定第一定时器T1和第二定时器T2;
控制该第一定时器T1在该复合机开机或退出节电模式后开始计时,达到周期T后重置以重新计时;
控制该第二定时器T2在该复合机开机或退出节电模式后的第一个扫描任务结束时开始计时,响应于后续每次扫描任务结束重置以重新计时;以及
在该第一定时器T1达到T时判断该第二定时器T2是否大于等于T,若该第二定时器T2大于等于T,则执行污物检测回避。
在一实例中,该方法还包括:若该第二定时器T2小于T,则进一步判断该第二定时器T2是否等于0,若该第二定时器T2等于0,则执行污物检测回避。
在一实例中,该方法还包括:设定第三定时器T3;控制该第三定时器T3在该输稿器打开关闭后开始计时,响应于后续下一次打开关闭的动作重置以重新计时;以及若该第二定时器T2大于等于T,进一步判断该第三定时器T3是否小于T,若该第三定时器T3小于T,则执行污物检测回避。
在一实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控制该第一定时器T1、第二定时器T2和第三定时器T3在该复合机关机或进入节电模式后复位为0。
在一实例中,该方法还包括若该第三定时器T3小于T,进一步判断该输稿器是否处于无法执行或不适合执行污物检测回避的状态,若是则跳过污物检测回避,否则执行污物检测回避。
在一实例中,该无法执行或不适合执行污物检测回避的状态包括复合机系统错误、该输稿器未闭合或其中放有扫描原稿、或者当前处于扫描任务中。
在一实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用户自定义的污物检测回避周期T′;以及基于该复合机的工作参数调节该污物检测回避周期T′以获得该周期T。
在一实例中,该复合机的工作参数包括原稿种类设置或画质设置。
在一实例中,T=T′*α或T=T′±α,α为调节因子。
在一实例中,该执行污物检测回避包括检测并记录污物指标最低的位置以供下一次扫描任务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复合机的输稿器的控制设备,用于控制该输稿器的污物检测回避,该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配置用于:
控制该输稿器在每次扫描任务结束时执行污物检测回避;
设定第一定时器T1和第二定时器T2;
控制该第一定时器T1在该复合机开机或退出节电模式后开始计时,达到周期T后重置以重新计时;
控制该第二定时器T2在该复合机开机或退出节电模式后的第一个扫描任务结束时开始计时,响应于后续每次扫描任务结束重置以重新计时;以及
在该第一定时器T1达到T时判断该第二定时器T2是否大于等于T,若该第二定时器T2大于等于T,则执行污物检测回避。
在一实例中,该处理器进一步配置用于若该第二定时器T2小于T,则进一步判断该第二定时器T2是否等于0,若该第二定时器T2等于0,则执行污物检测回避。
在一实例中,该处理器进一步配置用于设定第三定时器T3;控制该第三定时器T3在该输稿器打开关闭后开始计时,响应于后续下一次打开关闭的动作重置以重新计时;以及若该第二定时器T2大于等于T,进一步判断该第三定时器T3是否小于T,若该第三定时器T3小于T,则执行污物检测回避。
在一实例中,该处理器进一步配置用于控制该第一定时器T1、第二定时器T2和第三定时器T3在该复合机关机或进入节电模式后复位为0。
在一实例中,该处理器进一步配置用于若该第三定时器T3小于T,进一步判断该输稿器是否处于无法执行或不适合执行污物检测回避的状态,若是则跳过污物检测回避,否则执行污物检测回避。
在一实例中,该无法执行或不适合执行污物检测回避的状态包括复合机系统错误、该输稿器未闭合或其中放有扫描原稿、或者当前处于扫描任务中。
在一实例中,该处理器进一步配置用于接收用户自定义的污物检测回避周期T′;以及基于该复合机的工作参数调节该污物检测回避周期T′以获得该周期T。
在一实例中,该复合机的工作参数包括原稿种类设置或画质设置。
在一实例中,T=T′*α或T=T′±α,α为调节因子。
在一实例中,该执行污物检测回避包括检测并记录污物指标最低的位置以供下一次扫描任务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机,包括如上所述的控制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之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各组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并且具有类似的相关特性或特征的组件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
图1示出了常规自动输稿器的结构图;
图2示出了图1中框体内结构的放大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于复合机的输稿器的控制方法;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复合机的输稿器的控制方法;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复合机的输稿器的控制方法;以及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于复合机的输稿器的控制动作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注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描述的诸方面仅是示例性的,而不应被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进行任何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首先控制输稿器在每次扫描任务结束时执行污物检测回避,保证每个扫描结束时,污物最优位置被记录,供下一个扫描任务执行时利用。此外,还控制输稿器在待机时定期执行污物检测回避,能够保证当前后相邻两个扫描任务的间隔较长时,定期检测污物情况,记录最优位置,供下一个扫描任务执行时利用。
图3-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于复合机的输稿器的控制方法。这里的控制流程仅介绍如何执行待机时的定期污物检测回避。
如图3所示,该控制流程包括两个计时器T1和T2。计时器T1用于记录复合机自开机或退出节电模式起经过的时间,计时器T1在开机或退出节电模式后开始计时,当计时器T1达到周期T的时间间隔后,计时器T1重置,重新计时,当关机或进入节电模式,计时器T1结束归零。
计时器T2用于记录最近一个扫描任务结束时,到当前时刻所经过的时间,当开机或退出节电模式后,第一个扫描任务结束时计时器T2开始计时,后续每次扫描任务结束时,计时器T2重置,重新计时,当关机或进入节电模式,计时器T2结束归零。注意,这里的计时器重置,重新计时不会归零,而是从当前值直接重置至0的下一计时单位。
流程300可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310,复合机开机或退出节电模式。
在步骤321,输稿器自检。
在步骤322,污物检测回避。
每次开机或退出节电模式后,输稿器都会自动自检一次以及执行污物检测回避一次。
在步骤323,判断第一计时器T1是否等于T。
若T1不等于T,即表示还未达到设定的周期间隔,则不执行污物检测回避。若T1等于T,即表示已经达到设定的周期间隔,则执行步骤324。
在步骤324,判断第二计时器T2是否大于等于T。
如果T2大于等于T,表示最近一次扫描任务结束时刻距离当前时刻已经大于等于该周期间隔T,则进入步骤325。
此步骤是判断在该周期间隔内,是否有过扫描任务,因为如果有过扫描任务,则在该扫描任务结束时已经执行过污物检测回避,无需再次执行。
有一特殊情形,即在开机或退出节电模式后还未执行过扫描,此时T2=0,所以较优的实施例中,如果T2小于T,也可继续判断T2是否为0,若为零则也可执行污物检测回避。
在步骤325,执行污物检测回避。
在此过程中,检测并记录污物指标最低的位置以供下一次扫描任务使用。
在步骤326,判断复合机是否关机或进入节电模式。
若关机或进入节电模式,则进入步骤330结束各个计时器的计时并退出。
如图4所示,该控制流程包括三个计时器T1、T2和T3。计时器T1用于记录复合机自开机或退出节电模式起经过的时间,计时器T1在开机或退出节电模式后开始计时,当计时器T1达到周期T的时间间隔后,计时器T1重置,重新计时,当关机或进入节电模式,计时器T1结束归零。
计时器T2用于记录最近一个扫描任务结束时,到当前时刻所经过的时间,当开机或退出节电模式后,第一个扫描任务结束时计时器T2开始计时,后续每次扫描任务结束时,计时器T2重置,重新计时,当关机或进入节电模式,计时器T2结束归零。
计时器T3用于记录输稿器盖子打开关闭后至下一次打开关闭经过的时间,当输稿器盖子打开后关闭时计时器T3开始计时,后续每次输稿器盖子打开关闭时,计时器T3重置,重新计时,当关机或进入节电模式,计时器T3结束归零。
在步骤410,复合机开机或退出节电模式。
在步骤421,输稿器自检。
在步骤422,污物检测回避。
每次开机或退出节电模式后,输稿器都会自动自检一次以及执行污物检测回避一次。
在步骤423,判断第一计时器T1是否等于T。
若T1不等于T,即表示还未达到设定的周期间隔,则不执行污物检测回避。若T1等于T,即表示已经达到设定的周期间隔,则执行步骤424。
在步骤424,判断第二计时器T2是否大于等于T。
如果T2大于等于T,表示最近一次扫描任务结束时刻距离当前时刻已经大于等于该周期间隔T,则进入步骤425。
此步骤是判断在该周期间隔内,是否有过扫描任务,因为如果有过扫描任务,则在该扫描任务结束时已经执行过污物检测回避,无需再次执行。
有一特殊情形,即在开机或退出节电模式后还未执行过扫描,此时T2=0,所以较优地实施例中,如果T2小于T,也可继续判断T2是否为0,若为零则也可进入步骤425。
在步骤425,判断第三计时器T3是否小于T。
若是,则进入步骤426以执行污物检测回避。T3表示输稿器两次开关的时间间隔,若小于T,则可视为在周期间隔T内,输稿器发生了开盖关盖并有可能带入污物,所以需要执行一次污物检测。
在步骤426,执行污物检测回避。
在此过程中,检测并记录污物指标最低的位置以供下一次扫描任务使用。
在步骤427,判断复合机是否关机或进入节电模式。
若关机或进入节电模式,则进入步骤430结束各个计时器的计时并退出。
如图5所示,该控制流程包括三个计时器T1、T2和T3。计时器T1用于记录复合机自开机或退出节电模式起经过的时间,计时器T1在开机或退出节电模式后开始计时,当计时器T1达到周期T的时间间隔后,计时器T1重置,重新计时,当关机或进入节电模式,计时器T1结束归零。
计时器T2用于记录最近一个扫描任务结束时,到当前时刻所经过的时间,当开机或退出节电模式后,第一个扫描任务结束时计时器T2开始计时,后续每次扫描任务结束时,计时器T2重置,重新计时,当关机或进入节电模式,计时器T2结束归零。
计时器T3用于记录输稿器盖子打开关闭后至下一次打开关闭经过的时间,当输稿器盖子打开后关闭时计时器T3开始计时,后续每次输稿器盖子打开关闭时,计时器T3重置,重新计时,当关机或进入节电模式,计时器T3结束归零。
在步骤510,复合机开机或退出节电模式。
在步骤521,输稿器自检。
在步骤522,污物检测回避。
每次开机或退出节电模式后,输稿器都会自动自检一次以及执行污物检测回避一次。
在步骤523,判断第一计时器T1是否等于T。
若T1不等于T,即表示还未达到设定的周期间隔,则不执行污物检测回避。若T1等于T,即表示已经达到设定的周期间隔,则执行步骤524。
在步骤524,判断第二计时器T2是否大于等于T。
如果T2大于等于T,表示最近一次扫描任务结束时刻距离当前时刻已经大于等于该周期间隔T,则进入步骤525。
此步骤是判断在该周期间隔内,是否有过扫描任务,因为如果有过扫描任务,则在该扫描任务结束时已经执行过污物检测回避,无需再次执行。
有一特殊情形,即在开机或退出节电模式后还未执行过扫描,此时T2=0,所以较优地实施例中,如果T2小于T,也可继续判断T2是否为0,若为零则也可进入步骤525。
在步骤525,判断第三计时器T3是否小于T。
若是,则进入步骤526。T3表示输稿器两次开关的时间间隔,若小于T,则可视为在周期间隔T内,输稿器发生了开盖关盖并有可能带入污物,所以需要执行一次污物检测。
在步骤526,判断是否存在其他不执行污物检测回避的情形。
这些例外情形可能与系统状态相关,例如复合机出现错误提示或进行维护。比如打印途中夹纸,纸盘缺纸,更换墨粉等。再例如输稿器上盖未完全盖上。例如:玻璃板清洁,或在玻璃板放置原稿(物品,证件等),扫描任务还未开始时。
这些例外情形还可能与扫描任务相关,例如有扫描任务在执行中。由于污物扫描与通常扫描使用扫描仪同一部件,硬件上的冲突不能执行。再例如,当检测输稿器托盘上有放置的原稿时。此次默认为用户即将利用输稿器开始扫描,为了不影响扫描任务开始的效率。
在步骤527,执行污物检测回避。
在此过程中,检测并记录污物指标最低的位置以供下一次扫描任务使用。
在步骤528,判断复合机是否关机或进入节电模式。
若关机或进入节电模式,则进入步骤530结束各个计时器的计时并退出。
这里的周期T可以是用户预先设置的。在一较优的实施例中,系统可对用户预先设置的周期进行调节,例如用户设置的周期为T’,系统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来自动调节该周期T’。例如复合机的系统工作参数可能反应不同应用场景,可基于复合机的工作参数来调节T’以获得最终使用的周期T。作为示例,T=T′*α或T=T′±α,α为调节因子。
工作参数可包括原稿种类设置或画质设置等。例如更高的画质设置或画质优先则可以调小周期,若速度优先则调大周期。
用户也可根据自身对于画质或生产性需求,选择不同的应用场景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于复合机的输稿器的控制动作流图。
图6中包括几个时间节点S1-S11,分别对应具体的控制操作。
S1,计时器T1开始计时,设定时间间隔T。
S2,经过T,计时器T1重置,执行污物检测回避。
S3,扫描任务1结束,执行污物检测回避,计时器T2开始计时。
S4,扫描任务2结束,执行污物检测回避,计时器T2重置。
S5,经过T,此时距离扫描任务2结束的时间T2小于T,不执行污物检测回避,计时器T1重置。
S6,经过T,此时距离扫描任务2结束的时间T2大于T,执行污物检测回避,计时器T1重置。
S7,扫描任务3结束,执行污物检测回避,计时器T2重置。
S8,定时器T3开始计时。
S9,经过T,此时距离扫描任务2结束的时间T2小于T,不执行污物检测回避,计时器T1重置。
S10,经过T,此时距离扫描任务2结束的时间T2大于T,但定时器T3大于等于T,不执行污物检测回避,计时器T1重置。
S11,定时器T1、T2、T3结束计时归零。
尽管为使解释简单化将上述方法图示并描述为一系列动作,但是应理解并领会,这些方法不受动作的次序所限,因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一些动作可按不同次序发生和/或与来自本文中图示和描述或本文中未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动作并发地发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复合机的输稿器的控制设备,用于控制所述输稿器的污物检测回避,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以执行上述的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控制设备的复合机。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污物检测可在闲时进行,用户不易察觉,对用户操作体验的影响降至最低。此外,本发明的方案能够减少间隔时间较短的扫描任务,以及长时间没有打开和关闭输稿器时,不必要的定期污物检测次数。同时保证间隔时间较长的扫描任务之间,定期污物检测能够执行。所以,本发明提供功能的同时,对复合机既有功能的影响至最小。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进一步领会,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来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板块、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可实现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这两者的组合。为清楚地解说硬件与软件的这一可互换性,各种解说性组件、框、模块、电路、和步骤在上面是以其功能性的形式作一般化描述的。此类功能性是被实现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具体应用和施加于整体系统的设计约束。技术人员对于每种特定应用可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性,但这样的实现决策不应被解读成导致脱离了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模块、和电路可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其设计成执行本文所描述功能的任何组合来实现或执行。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在替换方案中,该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协作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任何其他此类配置。
结合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直接在硬件中、在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中、或在这两者的组合中体现。软件模块可驻留在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或本领域中所知的任何其他形式的存储介质中。示例性存储介质耦合到处理器以使得该处理器能从/向该存储介质读取和写入信息。在替换方案中,存储介质可以被整合到处理器。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驻留在ASIC中。ASIC可驻留在用户终端中。在替换方案中,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作为分立组件驻留在用户终端中。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功能可在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为计算机程序产品,则各功能可以作为一条或更多条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藉其进行传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两者,其包括促成计算机程序从一地向另一地转移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能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这样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能被用来携带或存储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合意程序代码且能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它介质。任何连接也被正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订户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web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送而来,则该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就被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之中。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多用碟(DVD)、软盘和蓝光碟,其中盘(disk)往往以磁的方式再现数据,而碟(disc)用激光以光学方式再现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应被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提供对本公开的先前描述是为使得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皆能够制作或使用本公开。对本公开的各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且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到其他变体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由此,本公开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所描述的示例和设计,而是应被授予与本文中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相一致的最广范围。

Claims (22)

1.一种用于复合机的输稿器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所述输稿器的污物检测回避,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输稿器在每次扫描任务结束时执行污物检测回避;
设定第一定时器T1和第二定时器T2;
控制所述第一定时器T1在所述复合机开机或退出节电模式后开始计时,达到周期T后重置以重新计时;
控制所述第二定时器T2在所述复合机开机或退出节电模式后的第一个扫描任务结束时开始计时,响应于后续每次扫描任务结束重置以重新计时;以及
在所述第一定时器T1达到T时判断所述第二定时器T2是否大于等于T,若所述第二定时器T2大于等于T,则执行污物检测回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定时器T2小于T,则进一步判断所述第二定时器T2是否等于0,若所述第二定时器T2等于0,则执行污物检测回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定第三定时器T3;
控制所述第三定时器T3在所述输稿器打开关闭后开始计时,响应于后续下一次打开关闭的动作重置以重新计时;以及
若所述第二定时器T2大于等于T,进一步判断所述第三定时器T3是否小于T,若所述第三定时器T3小于T,则执行污物检测回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定时器T1、第二定时器T2和第三定时器T3在所述复合机关机或进入节电模式后复位为0。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三定时器T3小于T,进一步判断所述输稿器是否处于无法执行或不适合执行污物检测回避的状态,若是则跳过污物检测回避,否则执行污物检测回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法执行或不适合执行污物检测回避的状态包括复合机系统错误、所述输稿器未闭合或其中放有扫描原稿、或者当前处于扫描任务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用户自定义的污物检测回避周期T′;以及
基于所述复合机的工作参数调节所述污物检测回避周期T′以获得所述周期T。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机的工作参数包括原稿种类设置或画质设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T=T′*α或T=T′±α,α为调节因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污物检测回避包括检测并记录污物指标最低的位置以供下一次扫描任务使用。
11.一种用于复合机的输稿器的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输稿器的污物检测回避,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配置用于:
控制所述输稿器在每次扫描任务结束时执行污物检测回避;
设定第一定时器T1和第二定时器T2;
控制所述第一定时器T1在所述复合机开机或退出节电模式后开始计时,达到周期T后重置以重新计时;
控制所述第二定时器T2在所述复合机开机或退出节电模式后的第一个扫描任务结束时开始计时,响应于后续每次扫描任务结束重置以重新计时;以及
在所述第一定时器T1达到T时判断所述第二定时器T2是否大于等于T,若所述第二定时器T2大于等于T,则执行污物检测回避。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配置用于:
若所述第二定时器T2小于T,则进一步判断所述第二定时器T2是否等于0,若所述第二定时器T2等于0,则执行污物检测回避。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配置用于:
设定第三定时器T3;
控制所述第三定时器T3在所述输稿器打开关闭后开始计时,响应于后续下一次打开关闭的动作重置以重新计时;以及
若所述第二定时器T2大于等于T,进一步判断所述第三定时器T3是否小于T,若所述第三定时器T3小于T,则执行污物检测回避。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配置用于:
控制所述第一定时器T1、第二定时器T2和第三定时器T3在所述复合机关机或进入节电模式后复位为0。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配置用于:
若所述第三定时器T3小于T,进一步判断所述输稿器是否处于无法执行或不适合执行污物检测回避的状态,若是则跳过污物检测回避,否则执行污物检测回避。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法执行或不适合执行污物检测回避的状态包括复合机系统错误、所述输稿器未闭合或其中放有扫描原稿、或者当前处于扫描任务中。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配置用于:
接收用户自定义的污物检测回避周期T′;以及
基于所述复合机的工作参数调节所述污物检测回避周期T′以获得所述周期T。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机的工作参数包括原稿种类设置或画质设置。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T=T′*α或T=T′±α,α为调节因子。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污物检测回避包括检测并记录污物指标最低的位置以供下一次扫描任务使用。
21.一种复合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1-20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810279470.4A 2018-03-30 2018-03-30 用于复合机的输稿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Active CN1103245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79470.4A CN110324503B (zh) 2018-03-30 2018-03-30 用于复合机的输稿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79470.4A CN110324503B (zh) 2018-03-30 2018-03-30 用于复合机的输稿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4503A CN110324503A (zh) 2019-10-11
CN110324503B true CN110324503B (zh) 2021-03-09

Family

ID=68112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79470.4A Active CN110324503B (zh) 2018-03-30 2018-03-30 用于复合机的输稿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24503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5166A (zh) * 1999-09-17 2002-10-16 自然工艺株式会社 摄像系统和图像处理装置及摄像机
JP2003333395A (ja) * 2002-05-17 2003-11-2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防塵機能付き光学装置
US8320029B2 (en) * 2009-06-08 2012-11-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13484A (ja) * 1990-12-11 1992-08-0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60493A (ja) * 2004-08-19 2006-03-0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6060698A (ja) * 2004-08-23 2006-03-02 Ricoh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
JP6576016B2 (ja) * 2012-07-04 2019-09-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原稿読取装置
JP6179443B2 (ja) * 2014-03-31 2017-08-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プログラム
CN204602666U (zh) * 2015-04-28 2015-09-02 闫淑梅 基于定时控制的刮板式太阳能电池板除尘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5166A (zh) * 1999-09-17 2002-10-16 自然工艺株式会社 摄像系统和图像处理装置及摄像机
JP2003333395A (ja) * 2002-05-17 2003-11-2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防塵機能付き光学装置
US8320029B2 (en) * 2009-06-08 2012-11-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D物位扫描仪技术原理及应用;董建平等;《科技创新》;2014123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4503A (zh) 2019-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0050062A (ja) 画像入力装置
US8305655B2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78446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609289B2 (ja) 画像読取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0324503B (zh) 用于复合机的输稿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JP2004320333A (ja) 複写装置
JP5318012B2 (ja) 省電力マルチcpu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
JPH1093783A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701231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stopping power feed to nonvolatile storage portion, power feed control method
JP4161684B2 (ja)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CN109862202B (zh) 一种用于复合机的输稿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936676B (zh) 一种用于复合机的输稿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JP2003244439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5184741A (ja) 画像読取り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6589791B2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読取方法
JPH11143842A (ja) 機器の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H04348372A (ja) デジタル画像形成装置
JP574033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70604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439170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7158093A (ja) 原稿読み取り装置
JP2000078357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1255782A (ja) 画像出力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21145279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
JP2021097390A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異常検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00131 unit D, 8th floor, No. 79, rijing Road, Pudong New Area pilot Free Trade Zone,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industry development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131 No.79, rijing Road, Waigaoqiao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HINA)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