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94010A - 方向盘用包覆部件、方向盘及方向盘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方向盘用包覆部件、方向盘及方向盘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94010A
CN110294010A CN201910150289.8A CN201910150289A CN110294010A CN 110294010 A CN110294010 A CN 110294010A CN 201910150289 A CN201910150289 A CN 201910150289A CN 110294010 A CN110294010 A CN 1102940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wheel
cladding parts
recess portion
rim
reserva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502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94010B (zh
Inventor
植松展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hon Plas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hon Plas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hon Plas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hon Plas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94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4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940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40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04Hand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04Hand wheels
    • B62D1/06Rims, e.g. with heating means; Rim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04Hand wheels
    • B62D1/06Rims, e.g. with heating means; Rim covers
    • B62D1/065Steering wheels with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将线材配置于轮圈部主体部的凹部的开口缘,并且容易安装于轮圈部主体部的方向盘用包覆部件、方向盘及方向盘的制造方法。方向盘用包覆部件(20)具备具有作为切口的分割部(45)的片状的片材部件(41)。方向盘用包覆部件(20)具备线材(42),该线材(42)除了沿分割部(45)的非设定范围(A)之外保持于片材部件(41)。将分割部(45)容纳于凹部(33),使得该分割部(45)和线材(42)的非设定范围(A)配置于比凹部(33)的开口缘更靠内侧。

Description

方向盘用包覆部件、方向盘及方向盘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把持部主体部一同构成由驾驶员把持操作的方向盘的把持部的方向盘用包覆部件、具备该方向盘用包覆部件的方向盘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要求对汽车的方向盘追加赋予功能。例如,已知有将具有加热器单元或传感器单元等的电路的片材设定在作为方向盘的把持部的轮圈部的表皮部下部的结构(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89294号公报(第5-9页、图2)
另一方面,近年来对汽车的方向盘的设计的要求提高。例如,在轮圈部的乘坐者侧或外周部设定有槽部,在其槽部内埋设表皮部的末端部的、实施了所谓贴花风的外观处理的方向盘等也在增加。
这种方向盘中,通常在槽部的周边的位置无法连续设定加热器或传感器,因此要求在槽部的周边位置也尽可能扩大功能组件的作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些方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被保持体配置于把持部主体部的凹部的开口缘,并且容易安装于把持部主体部的方向盘用包覆部件、具备该方向盘用包覆部件的方向盘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方案1所述的方向盘用包覆部件覆盖并卷绕具有凹部的把持部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而固定且与所述把持部主体部一同构成由驾驶员把持操作的把持部,该方向盘用包覆部件具备:片状的包覆部件主体,具有作为切口的分割部;及被保持体,除了沿所述分割部的非设定范围之外保持于所述包覆部件主体,所述分割部以该分割部和所述被保持体的非设定范围配置于比所述凹部的开口缘更靠内侧的方式容纳于所述凹部。
技术方案2所述的方向盘用包覆部件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方向盘用包覆部件中,所述分割部在自然状态下两缘部彼此大致一致。
技术方案3所述的方向盘用包覆部件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方向盘用包覆部件中,所述被保持体为加热器和传感器中的任一个。
技术方案4所述的方向盘具有由驾驶员把持操作的把持部,所述把持部具备:把持部主体部,具有凹部;及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向盘用包覆部件,覆盖并卷绕该把持部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而固定。
技术方案5所述的方向盘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方向盘具有由驾驶员把持操作的把持部,所述把持部具备具有凹部的把持部主体部,所述制造方法如下:使用方向盘用包覆部件,该方向盘用包覆部件具备片状的包覆部件主体和被保持体,所述片状的包覆部件主体具有分割预定部,所述被保持体除了沿所述分割预定部的非设定范围之外保持于所述包覆部件主体;以使所述分割预定部与所述凹部对齐的方式将所述方向盘用包覆部件卷绕并固定于所述把持部主体部;在所述分割预定部切开所述包覆部件主体而形成分割部,并且以该分割部和所述被保持体的非设定范围配置于比所述凹部的开口缘更靠内侧的方式将所述分割部容纳于所述凹部。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方向盘用包覆部件,以该分割部和被保持体的非设定范围配置于比凹部的开口缘更靠内侧的方式,将形成于包覆部件主体的作为切口的分割部容纳于凹部,由此能够容易将被保持体配置于把持部主体部的凹部的开口缘,并且在安装于把持部主体部时,能够将包覆部件主体实质上作为1片片状来使用,容易将方向盘用包覆部件安装于把持部主体部。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方向盘用包覆部件,除了技术方案1所述的方向盘用包覆部件的效果之外,分割部的两缘部在自然状态下彼此大致一致,因此能够切开包覆部件主体而形成分割部,能够将包覆部件主体作为1片片状来使用直到这样切开为止,从而容易将方向盘用包覆部件安装于把持部主体部。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方向盘用包覆部件,除了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方向盘用包覆部件的效果之外,在将被保持体设为加热器的情况下,能够使把持部上难以产生不易加热的部位,在将被保持体设为传感器的情况下,能够使把持部上难以产生不易检测驾驶员的把持的部位。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方向盘,能够将方向盘用包覆部件的被保持体配置于把持部主体部的凹部的开口缘,从而在把持部主体部形成较广的被保持体的配置范围,并且容易将方向盘用包覆部件安装于把持部主体部,因此能够提高方向盘的制造性。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方向盘的制造方法,在将方向盘用包覆部件安装于把持部主体部之后切开包覆部件主体的分割预定部而形成分割部,因此能够将包覆部件主体作为1片片状来使用直到切开分割预定部为止,从而容易将方向盘用包覆部件安装于把持部主体部,并且,以与被保持体的非设定范围一同配置于比凹部的开口缘更靠内侧的方式将切开分割预定部而形成的分割部容纳于凹部,因此能够容易地将被保持体配置于把持部主体部的凹部的开口缘。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意地表示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方向盘的制造方法中的方向盘用包覆部件安装于把持部主体部的工序的剖视图,图1(b)是示意地表示将上述方向盘的制造方法中的包覆部件主体从分割预定部切开的工序的剖视图,图1(c)是示意地表示使上述方向盘的制造方法中的分割部落入凹部的工序的剖视图,图1(d)是示意地表示使上述方向盘的制造方法中的表皮部落入凹部的工序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上述方向盘用包覆部件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3(a)是上述方向盘的主视图,图3(b)是相当于图3(a)的I-I的位置的剖视图。
图4(a)是表示比较例的方向盘用包覆部件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4(b)是比较例的方向盘的剖视图。
图5(a)是示意地表示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方向盘的制造方法中的方向盘用包覆部件安装于把持部主体部的工序的剖视图,图5(b)是示意地表示使上述方向盘的制造方法中的分割部落入凹部的工序的剖视图,图5(c)是示意地表示使上述方向盘的制造方法中的表皮部落入凹部的工序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方向盘,15-作为把持部的轮圈部,20-方向盘用包覆部件,33-凹部,35-作为把持部主体部的轮圈部主体部,41-作为包覆部件主体的片材部件,42-作为被保持体的线材,44-分割预定部,45-分割部,45a-缘部,A-非设定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3(a)及图3(b)中,10例如为作为车辆的汽车的方向盘。该方向盘10具备方向盘主体11及安装于该方向盘主体11的乘坐者侧的衬垫体12等。另外,方向盘10通常安装于以倾斜的状态设置在车辆的转向轴上,以下,从驾驶员(乘坐者)侧观察方向盘10时,将箭头U方向设为上侧,将箭头D方向设为下侧,将车辆的前侧即前侧上方的前挡风玻璃侧设为前侧或作为方向盘的背面的一侧的背面侧,将车辆的后侧即后侧下方设为后侧或作为方向盘的正面的一侧的正面侧进行说明。
并且,方向盘主体11由作为把持部的轮圈部(握持部)15、位于该轮圈部15的内侧的轮毂部16及连结这些轮圈部15和轮毂部16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左右及下部的3根)辐条部17构成。并且,该方向盘主体11具备方向盘基部18。并且,该方向盘主体11具备方向盘用包覆部件20(以下,简称为包覆部件20)。而且,该方向盘主体11具备表皮部21。而且,该方向盘主体11具备未图示的罩体。
轮圈部15是由驾驶员(乘坐者)把持操作的部分。该轮圈部15的至少一部分沿圆弧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轮圈部15形成为圆环状。另外,以下,方向盘主体11的各部的上下左右等的配置以方向盘10的中立(空档)位置作为基准。
方向盘基部18具备骨架23、覆盖该骨架23的一部分并被包覆部件20包覆的树脂层24。
骨架23例如为金属制,并在成为轮毂部16的车体侧的背面侧具备具有与转向轴啮合的锯齿结构的大致圆筒状的轮毂25,并且在该轮毂25一体固定构成芯体的轮毂板26。而且,从轮毂板26连续对应于辐条部17的辐条骨架27而一体形成。而且,在该辐条部17的辐条骨架27通过焊接等固定有作为对应于轮圈部15的把持部骨架的轮圈骨架28。
辐条骨架27以辐射状设置。该辐条骨架27不一定对应于所有辐条部17,一部分的辐条部17可以不具备辐条骨架27而由装饰件或罩体等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辐条骨架27从轮毂板26的左右及下部突出而分别与轮圈骨架28连结。
轮圈骨架28构成轮圈部15的一部分。该轮圈骨架28形成为对应于轮圈部15的形状的形状。即,该轮圈骨架28根据轮圈部15的形状而例如呈至少一部分沿圆弧而形成的环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轮圈骨架28形成为圆环状。
树脂层24至少覆盖轮圈骨架28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树脂层24例如覆盖轮圈骨架28整体及辐条骨架27的一部分而形成。更详细而言,该树脂层24一体具备在轮圈部15的位置覆盖轮圈骨架28的作为把持部包覆部的轮圈包覆部31和在辐条部17的位置,覆盖距与辐条骨架27的轮圈骨架28连续的端部规定距离的区域的辐条包覆部32。并且,该树脂层24例如形成为截面大致圆形的形状。而且,该树脂层24例如使用对软质的发泡聚氨酯树脂进行微细发泡的树脂。并且,该树脂层24上形成有用于固定表皮部21的一部分的凹部33。而且,该树脂层24利用未图示的成型模具(模具)成型。该成型模具大致上具备一半模具和另一半模具,并在这些一半模具和另一半模具之间形成的型腔内填充有合成树脂原料。
轮圈包覆部31与轮圈骨架28一同形成作为构成轮圈部15的把持部主体部的轮圈部主体部35。即,树脂层24与骨架23一同构成轮圈部主体部35。该轮圈部主体部35的至少一部分沿圆弧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轮圈部主体部35形成为圆环状。
辐条包覆部32与轮圈包覆部31连续,并从该轮圈包覆部31向辐条骨架27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辐条包覆部32例如形成于对应于左右的辐条部17(辐条骨架27)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33例如沿轮圈部主体部35的圆弧(圆周)形成于轮圈部主体部35。该凹部33形成为规定宽度的槽状。并且,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树脂层24(轮圈部主体部35)的表面上该凹部3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乘坐者侧即后侧(正面侧)。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凹部33例如从比左右的辐条部17更靠上侧的位置遍及下部的辐条部17的两侧的位置而连续形成。该凹部33例如可以在通过成型模具成型树脂层24时同时形成,也可以在树脂层24的成型后加工形成。并且,该凹部33例如可以沿轮圈部主体部35的最外周的位置在周向(纬线方向)上形成。
图1至图3中所示的包覆部件20也称为元件等,并从覆盖树脂层24的轮圈骨架28的位置即轮圈包覆部31配置至覆盖辐条骨架27的一部分的位置即辐条包覆部32。该包覆部件20具备作为形成为片状的包覆部件主体的片材部件(垫部)41和作为保持于该片材部件41的被保持体的线材42。而且,该包覆部件20覆盖树脂层24(轮圈部主体部35)的表面而利用未图示的粘接剂贴附于该树脂层24(轮圈部主体部35)的表面而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包覆部件20例如作为用于检测由驾驶员进行的轮圈部15的把持(把持的有无)的传感器单元。
片材部件41一体具备覆盖轮圈包覆部31(轮圈部主体部35)的第1包覆部和从该第1包覆部突出且覆盖辐条包覆部32的一部分的第2包覆部,但在附图中,仅图示第1包覆部,省略了第2包覆部。该片材部件41(第1包覆部)在自然状态下形成为长方形状。并且,在该片材部件41中与凹部33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分割预定部44。另外,可以将多个作为包覆部件主体片的片材部件片在长边方向上通过缝制等来接合,从而形成该片材部件41。并且,该片材部件41中,可以在两侧部等形成用于吸收轮圈部主体部35的内周与外周的尺寸差的缺口部等。
分割预定部44为切口断续地形成的缝纫线、或者单纯的引导线等。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分割预定部44沿片材部件41的长边方向以与凹部33的长度对应的规定的长度预先形成。而且,该分割预定部44在安装于轮圈部主体部35的状态下,例如通过刀具等未图示的夹具切开,由此在片材部件41形成作为切口的分割部45。此时,分割部45可以是分割预定部44整体被切开而形成,也可以是分割预定部44的一部分被切开而形成,也可以是片材部件41被切开至分割预定部44的延长线上的位置为止而形成。因此,分割部45基本上形成于与分割预定部44相同范围内,但例如可以设定在比分割预定部44更窄的范围内,也可以设定在比分割预定部44更宽的范围内。
线材42直接或经由电力接收部等间接地与未图示的控制电路或供电源等连接,其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如下的功能组件:通过包覆部件20通电而检测轮圈部15的把持压力、或者静电电容变化,从而检测由驾驶员进行的轮圈部15的把持。即,该线材42成为压力传感器、或者静电电容传感器的检测器。该线材42以占据规定的面状的区域的方式设定在片材部件41,设定有该线材42的区域成为在轮圈部15中传感器单元所作用的作用范围。并且,在片材部件41中,该线材42沿分割预定部44具有非设定范围(第1非设定范围)A(图2的空心部分)。该非设定范围A在分割预定部44的两侧分别设定有规定宽度。在包覆部件20的制造工序中,远离该非设定范围A的分割预定部44的规定宽度作为线材42相对于片材部件41的配置极限而被设定。即,该非设定范围A为,根据避开分割预定部44将线材42配置于片材部件41的制造装置等的限制而无法配置线材42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规定宽度例如设定为3mm左右。因此,非设定范围A例如设定为6mm左右。而且,非设定范围A的宽度尺寸设定为凹部33的宽度尺寸以下,优选设定为小于凹部33的宽度尺寸。并且,该非设定范围A的两端部相对于凹部33的两端部位于凹部33的内侧。即,该非设定范围A成为凹部33以下的范围,优选成为小于凹部33的范围。另外,线材42在片材部件41的两缘部也具有非设定范围(第2非设定范围)B。在包覆部件20的制造工序中,这些非设定范围B与非设定范围A同样地,作为线材42相对于片材部件41的配置极限而被设定。即,这些非设定范围B为,根据将线材42配置于片材部件41的制造装置等的限制,无法将线材42配置于片材部件41的两缘部的区域。
粘接剂将包覆部件20粘接固定于树脂层24(轮圈部主体部35)。该粘接剂设定在包覆部件20和树脂层24(轮圈部主体部35)中的至少任一个中。该粘接剂可以预先设定在包覆部件20的片材部件41的背面侧、即轮圈部主体部35侧,也可以在将包覆部件20贴附于轮圈部主体部35时进行涂布。
图3(a)及图3(b)中所示的表皮部21为由驾驶员(乘坐者)直接把持的部分,且为方向盘10的装饰部。该表皮部21例如通过天然皮革或合成皮革等皮革或合成树脂等形成为片状。该表皮部21覆盖包覆部件20而安装于轮圈部主体部35。例如,该表皮部21配置成覆盖包覆部件20,并连续覆盖轮圈部主体部35的表面整体。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表皮部21的末端部21a,21a分别落入凹部33的位置而固定,在轮圈部15的驾驶员(乘坐者)侧构成所谓贴花风的线状的设计部47。
罩体也称为背侧罩、下部罩或主体罩,其由合成树脂等形成,并覆盖轮毂部16的下侧部。
作为衬垫体12,例如能够使用气囊装置或收容冲击吸收体的装置等。另外,该衬垫体12可以一体组装作为开关装置的喇叭开关机构等。
并且,制造方向盘10时,首先,将预先成型的骨架23设置在成型模具上之后,针对将一半模具与另一半模具进行合模(闭模)而形成的闭模型腔,将合成树脂原料搅拌混合并向成型模具的闭模型腔内注射。其结果,合成树脂原料伴随发泡进行反应而成为聚氨酯,并且流向流动末端。
接着,将树脂层24在闭模型腔内覆盖轮圈骨架28来形成的第1中间体通过对一半模具与另一半模具进行开模而从成型模具脱模,并剪去毛刺等。
而且,在该第1中间体的树脂层24(轮圈部主体部35)的表面卷绕另外形成的包覆部件20,并利用粘接剂贴附而固定。此时,利用片材部件41覆盖凹部33,并以分割预定部44与凹部33的位置对应的方式进行对齐(图1(a))。
该状态下,通过刀具等夹具将片材部件41沿分割预定部44切开,并形成分割部45(图1(b))。
接着,使该分割部45的两缘部45a,45a与线材42的非设定范围A一同落入而容纳于比凹部33的开口缘更靠内侧,并利用粘接剂固定于凹部33的内表面(图1(c))。
之后,利用表皮部21覆盖包覆部件20。此时,表皮部21的末端部21a,21a分别落入凹部33而固定,并形成设计部47(图1(d))。
该方向盘主体11将包覆部件20的功能元件与控制电路电连接,安装衬垫体12或罩体等而完成方向盘10(图3(a))。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包覆部件20安装于轮圈部主体部35之后切开片材部件41的分割预定部44而形成分割部45,因此能够将片材部件41作为无大孔或分支的1片片状来使用直到切开分割预定部44为止。即,分割部45的两缘部45a,45a在自然状态下彼此大致一致,因此能够切开片材部件41而形成分割部45,并能够将片材部件41作为1片片状来使用直到如上述那样切开为止。因此,容易将包覆部件20安装于轮圈部主体部35。并且,以与线材42的非设定范围A一同配置于比凹部33的开口缘更靠内侧的方式将切开分割预定部44而形成的分割部45容纳于凹部33,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线材42配置于轮圈部主体部35的凹部33的开口缘。
尤其,例如,为设计部47在轮圈部15整周连续的方向盘10的情况下,片材部件41被分割部45分割。因此,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将包覆部件20贴附于轮圈部主体部35之后切开分割预定部44而形成分割部45,在将包覆部件20贴附于轮圈部主体部35时能够作为分割前的一体的片状来进行贴附,从而贴附的操作性变得良好。
并且,由于将线材42设为传感器,因此能够将该线材42配置于轮圈部主体部35的凹部33的开口缘,因此即使在驾驶员把持了将表皮部21的末端部21a,21a落入凹部33而成的贴花风的设计部47的情况下,也能够检测该把持。因此,与其把持位置无关地能够可靠地检测由驾驶员进行的轮圈部15的把持的有无。
而且,使包覆部件20的线材42配置于轮圈部主体部35的凹部33的开口缘,而能够将线材42的配置范围较广地形成于轮圈部主体部35,能够减少包覆部件20的功能变弱的部位从而能够提高商品性,并且容易将包覆部件20安装于轮圈部主体部35,因此能够提高方向盘10的制造性。
即,如图4(a)及图4(b)中所示的比较例那样,将具有与凹部33的大小对应的范围的开口部48形成于片材部件41时,在包覆部件20a的制造工序中,通过根据避开该开口部48而将线材42配置于片材部件41时的制造装置等的限制而在开口部48的周围设定线材42的非设定范围A1,从而当将该包覆部件20a贴附于轮圈部主体部35时,会在凹部33的开口缘的两侧产生非设定范围A1。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线材42配置至凹部33的开口缘为止,因此能够使线材42在轮圈部15的较广的范围起作用。
接着,参考图5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关于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及作用,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分割部45为作为切口预先形成于片材部件41。该分割部45成为较细的狭缝状,在包覆部件20的自然状态(以平面状扩展的状态)下,两缘部45a,45a大致一致(一致)。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分割部45被设定为几乎不具有宽度的切口,并在使包覆部件20变形以使卷绕在轮圈部主体部35的状态下使片材部件41开口。即,包覆部件20实质上能够作为1片片状安装于轮圈部主体部35。并且,线材42的非设定范围A沿该分割部45而设定。
而且,在制造方向盘10时,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中间体的树脂层24(轮圈部主体部35)的表面卷绕另外形成的包覆部件20,并利用粘接剂贴附而固定。此时,利用片材部件41覆盖凹部33,并以分割部45与凹部33的位置对应的方式进行对齐(图5(a))。并且,以分割部45的两缘部45a,45a在自然状态下彼此大致一致的方式将分割部45设为狭缝状,因此将包覆部件20安装于轮圈部主体部35时,能够将片材部件41作为无大孔或分支的、实质上为1片片状来使用,不易损害安装的操作性。
接着,使该分割部45的两缘部45a,45a与线材42的非设定范围A一同落入而容纳于比凹部33的开口缘更靠内侧,并利用粘接剂固定于凹部33的内表面(图5(b))。
之后,利用表皮部21覆盖包覆部件20。此时,表皮部21的末端部分别落入凹部33而固定(图5(c))。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分割部45作为切口预先形成于片材部件41,并以与线材42的非设定范围A一同配置于比凹部33的开口缘更靠内侧的方式将该分割部45容纳于凹部33,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线材42配置于轮圈部主体部35的凹部33的开口缘,从而能够将线材42的作用范围扩展到凹部33的开口缘为止。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包覆部件20例如也能够作为用于调整轮圈部15的温度的加热器单元。该情况下,线材42为通过通电发热的加热器(电热线),并构成由温度传感器等构成的发热电路。而且,若将线材42作为加热器,则能够将该线材42配置于轮圈部主体部35的凹部33的开口缘,因此也能够加热将表皮部21的末端部21a,21a落入凹部33而成的贴花风的设计部47,从而能够使在轮圈部15上难以产生不易加热的部位。因此,与其把持位置无关地能够容易使把持轮圈部15的驾驶员的手指变暖。
并且,作为被保持体,并不限定于线材42,例如,能够使用构成加热器单元或传感器单元等的电路部的任意的功能组件。并且,作为被保持体,例如,也能够使用磁铁(按摩磁铁)或装饰部件等除了电路部以外的部件。
而且,根据方向盘10的设计等,能够任意设定凹部33的位置或数量。
并且,方向盘10并不限定于具备3根辐条部17的结构,能够设为具备2根或4根以上的辐条部17的结构等。
并且,方向盘10不仅能够用于汽车等车辆,还能够用作任意交通工具的方向盘。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优选使用例如用于汽车的方向盘的转向用元件、具备该转向用元件的方向盘及其制造方法。

Claims (5)

1.一种方向盘用包覆部件,其覆盖并卷绕具有凹部的把持部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而固定,且与所述把持部主体部一同构成由驾驶员把持操作的把持部,该方向盘用包覆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
片状的包覆部件主体,具有作为切口的分割部;及
被保持体,除了沿所述分割部的非设定范围之外保持于所述包覆部件主体,
所述分割部以该分割部和所述被保持体的非设定范围配置于比所述凹部的开口缘更靠内侧的方式容纳于所述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向盘用包覆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割部在自然状态下两缘部彼此大致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向盘用包覆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保持体为加热器和传感器中的任一个。
4.一种方向盘,具有由驾驶员把持操作的把持部,该方向盘的特征在于,
所述把持部具备:
把持部主体部,具有凹部;及
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向盘用包覆部件,覆盖并卷绕该把持部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而固定。
5.一种方向盘的制造方法,所述方向盘具有由驾驶员把持操作的把持部,所述把持部具备具有凹部的把持部主体部,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使用方向盘用包覆部件,该方向盘用包覆部件具备片状的包覆部件主体和被保持体,所述片状的包覆部件主体具有分割预定部,所述被保持体除了沿所述分割预定部的非设定范围之外保持于包覆部件主体;
以使所述分割预定部与所述凹部对齐的方式将所述方向盘用包覆部件卷绕并固定于所述把持部主体部;
在所述分割预定部切开所述包覆部件主体而形成分割部,并且以该分割部和所述被保持体的非设定范围配置于比所述凹部的开口缘更靠内侧的方式将所述分割部容纳于所述凹部。
CN201910150289.8A 2018-03-23 2019-02-28 方向盘用包覆部件、方向盘及方向盘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02940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57037 2018-03-23
JP2018057037A JP6990611B2 (ja) 2018-03-23 2018-03-23 ハンドル用被覆部材、ハンドル、及びハンドル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94010A true CN110294010A (zh) 2019-10-01
CN110294010B CN110294010B (zh) 2022-04-15

Family

ID=67848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50289.8A Active CN110294010B (zh) 2018-03-23 2019-02-28 方向盘用包覆部件、方向盘及方向盘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73744B2 (zh)
JP (1) JP6990611B2 (zh)
CN (1) CN110294010B (zh)
DE (1) DE10201910608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28667A (zh) * 2019-12-19 2022-07-08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方向盘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25257B2 (ja) * 2017-12-27 2021-08-25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ハンドル
JP6998782B2 (ja) * 2018-02-06 2022-02-10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ハンドル用被覆部材、ハンドル、及びハンドルの製造方法
JP2022072220A (ja) * 2020-10-29 2022-05-17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2023019143A (ja) * 2021-07-28 2023-02-09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加飾体
WO2023064508A1 (en) * 2021-10-14 2023-04-20 Shanghai Yanfeng Jinqiao Automotive Trim Systems Co. Ltd. Component for vehicle interior
JP2023105693A (ja) * 2022-01-19 2023-07-31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05186A (en) * 1989-05-23 1993-04-27 Eldra-Kunststofftechnik Gmbh Steering wheel
EP1069023A1 (fr) * 1999-07-13 2001-01-17 Gersteen - Iso Delta Volant de direction de véhicule
CN2470214Y (zh) * 2001-02-28 2002-01-09 张奕忠 改进的汽车方向盘套
US6414270B1 (en) * 2000-09-21 2002-07-02 Nihon Plast Co., Ltd. Heater, heater-equipped steering whe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ch steering wheel
CN101374715A (zh) * 2006-02-27 2009-02-25 高田-彼得里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来生产方向盘的方法和通过该方法生产的方向盘
CN103476663A (zh) * 2011-04-06 2013-12-25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方向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18996B2 (ja) * 1998-07-29 2004-04-12 ミドリ安全株式会社 皮革を被覆した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5115427B2 (ja) * 2008-09-25 2013-01-0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DE102010063440A1 (de) * 2010-12-17 2012-06-21 Takata-Petri A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Lenkrades sowie Umhüllung zum Umhüllen eines Lenkradkranzes eines Lenkrades
JP5947919B2 (ja) * 2013-02-08 2016-07-06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静電容量センサ及びステアリング
JP2015189294A (ja) * 2014-03-27 2015-11-02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ヒータエレメント
JP2015227067A (ja) * 2014-05-30 2015-12-17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ハンド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5186295A1 (ja) * 2014-06-06 2015-12-1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静電式把持検出装置
JP6356509B2 (ja) * 2014-07-09 2018-07-11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ハンドル
US10202137B2 (en) * 2014-07-23 2019-02-12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Heater device, steering wheel, and transport device
DE102017111297A1 (de) * 2016-12-15 2018-06-21 UC Universal Consulting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Lenkrades mit einem Sensoraufbau zur Ein- und Mehrzonen- Hand-Belegterkennung und einer beheizbaren Kontaktfläche
JP6998782B2 (ja) * 2018-02-06 2022-02-10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ハンドル用被覆部材、ハンドル、及びハンドル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05186A (en) * 1989-05-23 1993-04-27 Eldra-Kunststofftechnik Gmbh Steering wheel
EP1069023A1 (fr) * 1999-07-13 2001-01-17 Gersteen - Iso Delta Volant de direction de véhicule
US6414270B1 (en) * 2000-09-21 2002-07-02 Nihon Plast Co., Ltd. Heater, heater-equipped steering whe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ch steering wheel
CN2470214Y (zh) * 2001-02-28 2002-01-09 张奕忠 改进的汽车方向盘套
CN101374715A (zh) * 2006-02-27 2009-02-25 高田-彼得里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来生产方向盘的方法和通过该方法生产的方向盘
CN103476663A (zh) * 2011-04-06 2013-12-25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方向盘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28667A (zh) * 2019-12-19 2022-07-08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方向盘
CN114728667B (zh) * 2019-12-19 2023-12-29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方向盘
US11938995B2 (en) 2019-12-19 2024-03-26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teering whe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94010B (zh) 2022-04-15
DE102019106085A1 (de) 2019-09-26
JP6990611B2 (ja) 2022-01-12
JP2019167014A (ja) 2019-10-03
US20190291770A1 (en) 2019-09-26
US10773744B2 (en) 2020-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94010A (zh) 方向盘用包覆部件、方向盘及方向盘的制造方法
CN110116750A (zh) 方向盘用包覆部件、方向盘及方向盘的制造方法
US10099583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element having a cover, and such an element
US20150122790A1 (en) Steering handl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3476663A (zh) 方向盘
CN111918834A (zh) 用于座椅套的边缘条
EP3238986A1 (en) Vehicle seat, and vehicle-seat production method
US20090047854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product part by using a composite fibre sheet and applying plastic to this sheet
JP5049410B1 (ja) パッケージトレイおよびパッケージトレイの製造方法
CN110001747A (zh) 方向盘
US5975616A (en) Sun visor for vehicles
JP2008143299A (ja) 皮革被覆製品の製造方法
JP2010064393A (ja) 部品成形方法
KR102079037B1 (ko) 차량의 크래쉬 패드 및 그 성형방법
JP658747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および車両用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203864500U (zh) 透气扣合式汽车坐垫
JP5721930B2 (ja) 開口および支持部材を備える自動車用装飾部品
KR101163608B1 (ko) 스티어링 휠용 에어백 커버 제조방법
JPH0497832A (ja) 自動車用内装部品の製造方法
KR101021149B1 (ko) 자동차용 핸들커버의 제조방법
JP2015016036A (ja) 不織布成形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3864488U (zh) 扣合式汽车坐垫
JPH0577278A (ja) 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H0716494Y2 (ja) 自動車用内装ドアトリム
JP2018002097A (ja) 表皮巻き内装トリムパッ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