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49187B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49187B
CN110249187B CN201780085486.5A CN201780085486A CN110249187B CN 110249187 B CN110249187 B CN 110249187B CN 201780085486 A CN201780085486 A CN 201780085486A CN 110249187 B CN110249187 B CN 1102491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temperature
suppression control
indoor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548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49187A (zh
Inventor
仲田贵裕
芦泽智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49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91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491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91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5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for maintaining constant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Abstract

实现使用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进行供暖的空调机中的冷风感的抑制和室温上升的促进。室内热交换器(16)在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中进行制冷剂与室内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室内风扇(31)构成为能够变更向室内吹出由室内热交换器进行了热交换后的调节空气时的风量。空调机(1)具有:第1冷风抑制控制,在供暖开始时限制室内风扇(31)的风量,直到室内热交换器(16)的温度成为第1温度;和第2冷风抑制控制,当成为低于第1温度的第2温度时,解除室内风扇(31)的风量的限制。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特别涉及使用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进行供暖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在使用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进行供暖的空调机开始供暖运转时,在空调机的室内热交换器变暖之前,从空调机的室内机吹出的调节空气处于与供暖运转开始时刻的室温大致相同的低温状态。当这样的低温状态的调节空气或卷入调节空气的室内空气吹到处于室内的用户时,用户会感到冷风的吹出。为了防止用户由于供暖运转刚开始后从空调机吹出的冷风而感到寒冷,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303844号公报)所记载的空调机中,限制送风风扇的吹出风量,直到所吹出的调节空气的温度上升。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当在供暖运转开始时限制吹出风量时,室内的气温的上升也会被抑制,导致室内变暖花费时间。
本发明的课题是实现使用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进行供暖的空调机中的冷风感的抑制和室温上升的促进。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1观点的空调机具备:室内热交换器,其在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中进行制冷剂与室内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和室内风扇,其构成为能够变更向室内吹出由室内热交换器进行了热交换后的调节空气时的风量,空调机具有:第1冷风抑制控制,在供暖开始时限制室内风扇的风量,直到室内热交换器的温度成为第1温度;和第2冷风抑制控制,当成为低于第1温度的第2温度时,解除室内风扇的风量的限制。
在第1观点的空调机中,由于具有:第1冷风抑制控制,限制室内风扇的风量,直到室内热交换器的温度成为第1温度;和第2冷风抑制控制,当室内热交换器的温度成为低于第1温度的第2温度时,解除室内风扇的风量的限制,因此,能够在想优先冷风感的抑制的状况下使用第1冷风抑制控制,在想优先室温上升的促进的状况下使用第2冷风抑制控制。
本发明的第2观点的空调机在第1观点的空调机的基础上,其中,根据预先设定的选择条件选择第1冷风抑制控制和第2冷风抑制控制。
在第2观点的空调机中,由于第1冷风抑制控制和第2冷风抑制控制是根据选择条件选择的,因此,能够预先设定选择条件,使得在想优先冷风感的抑制的状况下选择第1冷风抑制控制,在想优先室温上升的促进的状况下选择第2冷风抑制控制。
本发明的第3观点的空调机在第2观点的空调机的基础上,其中,选择条件包含将目标室温与室温之差大于阈值的条件作为用于选择第2冷风抑制控制的条件。
在第3观点的空调机中,构成为,由于选择条件包含目标室温与室温的温度差大于阈值的条件作为用于选择第2冷风抑制控制的条件,因此,当温度差较小且能力要求较小时,不进行第2冷风抑制控制。
本发明的第4观点的空调机在第2观点或第3观点的空调机的基础上,其中,空调机还具备挡板,该挡板构成为能够使从室内风扇吹出的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摆动,选择条件包含挡板没有摆动的条件作为用于选择第2冷风抑制控制的条件。
在第4观点的空调机中,由于选择条件包含挡板没有摆动的条件作为用于选择第2冷风抑制控制的条件,因此,在挡板摆动而在大范围内吹出调节空气时不进行第2冷风抑制控制,因此,即使在用户处于室内时进行了第2冷风抑制控制,也能够抑制调节空气直接吹到用户。此外,如果为了选择第2冷风抑制控制而停止摆动,则用户误解为发生了故障的可能性变大,但是能够使其不会发生那样的误解。
本发明的第5观点的空调机在第2观点至第4观点中的任一个观点的空调机的基础上,空调机还具备水平挡板,该水平挡板构成为能够变更从室内风扇吹出的调节空气的上下方向的吹出,选择条件包含将水平挡板比规定的角度朝向上方的条件作为用于选择第2冷风抑制控制的条件。
在第5观点的空调机中,由于选择条件包含将水平挡板比规定的角度朝向上方的条件作为用于选择第2冷风抑制控制的条件,因此,在规定的角度以下时不进行第2冷风抑制控制,因此,通过预先设定规定的角度使得调节空气不会吹到处于室内的用户,从而即使在用户处于室内时进行了第2冷风抑制控制,也能够抑制调节空气直接吹到用户。
本发明的第6观点的空调机在第5观点的空调机的基础上,其中,关于选择条件,水平挡板的规定的角度是调节空气向水平方向、或者比水平方向向上方吹出的角度。
在第6观点的空调机中,在进行第2冷风抑制控制时,调节空气向水平方向、或比水平方向向上方吹出,因此,即使在用户处于室内时进行了第2冷风抑制控制,也能够抑制调节空气直接吹到用户。
本发明的第7观点的空调机在第5观点的空调机的基础上,其中,关于选择条件,水平挡板的规定的角度是所吹出的调节空气沿天花板的角度。
在第7观点的空调机中,在进行第2冷风抑制控制时,所吹出的调节空气沿天花板,因此,即使在站起来的用户处于室内时进行了第2冷风抑制控制,也能够抑制调节空气直接吹到用户。
本发明的第8观点的空调机在第1观点至第7观点中的任一个观点的空调机的基础上,其中,还具有第3冷风抑制控制,当室内热交换器的温度成为低于第2温度的第3温度时,解除室内风扇的风量的限制。
在第8观点的空调机中,由于还具有第3冷风抑制控制,当室内热交换器的温度成为低于第2温度的第3温度时,解除室内风扇的风量的限制,因此,在相较于第2冷风抑制控制想进一步优先室温上升的促进的状况下,能够使用第3冷风抑制控制尽快实现室温的上升。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机,其中,所述空调机具备:室内热交换器(16),其在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中进行制冷剂与室内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室内风扇(31),其构成为能够变更向室内吹出由所述室内热交换器进行了热交换后的调节空气时的风量;和遥控器,其用于设定所述室内风扇的风量,
所述空调机能够进行:
第1冷风抑制控制,在供暖开始时限制能够通过所述遥控器选择的所述室内风扇的风量,直到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温度成为第1温度;和
第2冷风抑制控制,当成为低于所述第1温度的第2温度时,解除能够通过所述遥控器选择的所述室内风扇的风量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机,其中,所述空调机具备:室内热交换器(16),其在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中进行制冷剂与室内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室内风扇(31),其构成为能够变更向室内吹出由所述室内热交换器进行了热交换后的调节空气时的风量;和挡板(63,64,65),其构成为能够使从所述室内风扇吹出的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摆动,
所述空调机能够进行:
第1冷风抑制控制,在供暖开始时限制所述室内风扇的风量,直到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温度成为第1温度;和
第2冷风抑制控制,当成为低于所述第1温度的第2温度时,解除所述室内风扇的风量的限制,
根据预先设定的选择条件选择所述第1冷风抑制控制和所述第2冷风抑制控制,
所述选择条件包含将所述挡板没有摆动的条件作为用于选择所述第2冷风抑制控制的条件。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机,其中,所述空调机具备:室内热交换器(16),其在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中进行制冷剂与室内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室内风扇(31),其构成为能够变更向室内吹出由所述室内热交换器进行了热交换后的调节空气时的风量;和水平挡板(64,65),其构成为能够变更从所述室内风扇吹出的调节空气的上下方向的吹出,
所述空调机能够进行:
第1冷风抑制控制,在供暖开始时限制所述室内风扇的风量,直到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温度成为第1温度;和
第2冷风抑制控制,当成为低于所述第1温度的第2温度时,解除所述室内风扇的风量的限制,
根据预先设定的选择条件选择所述第1冷风抑制控制和所述第2冷风抑制控制,
所述选择条件包含将所述水平挡板比规定的角度朝向上方的条件作为用于选择所述第2冷风抑制控制的条件。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第1观点的空调机中,能够实现冷风感的抑制和室温上升的促进。
在本发明的第2观点的空调机中,能够容易地实现冷风感的抑制和室温上升的促进。
在本发明的第3观点的空调机中,在室内已经变暖而尽快加热的必要性较小时不进行第2冷风抑制控制,由此能够提高冷风感的抑制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第4观点的空调机中,在第2冷风抑制控制中,能够抑制被误解为故障的挡板的动作以及增加冷风感的挡板的移动。
在本发明的第5观点至第7观点中的任一个观点的空调机中,能够提高冷风感的抑制功能。
在本发明的第8观点的空调机中,促进室温上升的功能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结构的概要的电路图。
图3是水平挡板位于天花板气流的风向选择时的位置的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空调机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概要的框图。
图5是水平挡板位于上吹的风向选择时的位置的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6是水平挡板位于垂直气流的风向选择时的位置的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7是为了说明上下方向的风向的差异而示出室内和室内机的概念图。
图8是用于对第1冷风抑制控制和第2冷风抑制控制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9是用于对变形例1A中的第2冷风抑制控制和第3冷风抑制控制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变形例1B的空调机的结构的概要的电路图。
图11是示出变形例1B的空调机的控制系统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12是用于对变形例1C中的第1冷风抑制控制和第2冷风抑制控制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整体结构
使用图1和图2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结构的概要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空调机1具备:室内机3,其安装在室内的壁面WL等上;和室外机2,其设置在户外。另外,在图1中,由于室外机2隔着壁面WL位于与室内机3相反一侧的户外,因此用虚线来表示室外机2。图2示出空调器1的电路结构。该空调机1具备制冷剂回路10,通过使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循环,能够执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利用连接配管4连接室内机3和室外机2,以形成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0。此外,如图4所示,空调机1具备控制部50以控制内部的设备。在空调机1中附属有遥控器5,该遥控器5具有例如使用红外线与控制部50进行通信的功能。用户能够使用该遥控器5对空调机1进行各种设定。
(1-1)制冷剂回路10
制冷剂回路10具备压缩机11、室外热交换器13、膨胀机构14、储液器15和室内热交换器16。压缩机11从吸入口吸入制冷剂,将在内部压缩后的制冷剂从排出口对室内热交换器16排出。压缩机11是进行基于逆变器的转速控制的容量可变的逆变器压缩机。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越高,制冷剂循环量越多,相反,运转频率越低,制冷剂循环量减少。
室外热交换器13具有用于使制冷剂经由储液器15在与压缩机11的吸入口之间流通的第1出入口,并且具有用于使制冷剂在与膨胀机构14之间流通的第2出入口。室外热交换器13使在连接于室外热交换器13的第2出入口与第1出入口之间的传热管(未图示)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
膨胀机构14配置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与室内热交换器16之间。膨胀机构14具有使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与室内热交换器16之间流动的制冷剂膨胀而减压的功能。膨胀机构14构成为能够变更开度,通过减小开度,使得通过膨胀机构14的制冷剂的流路阻力增加,通过增大开度,使得通过膨胀机构14的制冷剂的流路阻力减小。这样的膨胀机构14在供暖运转中使从室内热交换器16朝向室外热交换器13流动的制冷剂膨胀而减压。此外,即使安装在制冷剂回路10中的其它设备的状态不变化,当膨胀机构14的开度变化时,在制冷剂回路10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也会变化。
室内热交换器16具有用于使液体制冷剂在与膨胀机构14之间流通的第2出入口,并且,具有用于使气体制冷剂在与压缩机11的排出口之间流通的第1出入口。室内热交换器16使在连接于室内热交换器16的第2出入口与第1出入口之间的传热管16b(参照图3)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
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与压缩机11的吸入口之间配置有储液器15。在储液器15中,从室外热交换器13流向压缩机11的制冷剂被分离成气体制冷剂和液体制冷剂。并且,从储液器15向压缩机11的吸入口主要供给气体制冷剂。
室外机2具备室外风扇21,该室外风扇21产生通过室外热交换器13的室外空气的气流,以促进在传热管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该室外风扇21由能够变更转速的室外风扇马达21a驱动。此外,室内机3具备室内风扇31,该室内风扇31产生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6的室内空气的气流,以促进在传热管16b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的热交换。该室内风扇31由能够变更转速的室内风扇马达31a驱动。
(1-2)室内机3的结构
如图3所示,室内机3除了具备上述的室内热交换器16和室内风扇31以外,还具备壳体61、空气过滤器62、多个垂直挡板63和水平挡板64,65。
(1-2-1)壳体61
壳体61呈在长度方向(以下也称为左右方向)上细长地延伸且具有多个开口的箱形状。在壳体61的顶面部设有吸入口71。通过室内风扇31的驱动,该吸入口71附近的室内空气从该吸入口71被取入壳体61的内部。从吸入口71取入的室内空气通过设置在壳体61的顶面部的空气过滤器62,进而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6被输送至室内风扇31。在壳体61的底面部形成有吹出口72。吹出口72通过从室内风扇31连续的涡旋流路72b与壳体61的内部连接。从吸入口71吸入的室内空气由室内热交换器16进行热交换之后,通过涡旋流路72b从吹出口72吹出至室内RS。在涡旋流路72b的后侧设有流路下表面72a。流路下表面72a的截面形状描绘随着回转而远离室内风扇31的旋转中心的曲线。
(1-2-2)用于风向调整的结构
在吹出口72上设有沿左右方向较长地延伸的两个水平挡板64,65。这些水平挡板64,65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61上。水平挡板64,65构成为,能够利用针对每一个水平挡板而设置的水平挡板驱动用马达37分别独立地绕向左右延伸的各自的旋转中心转动。这些水平挡板驱动用马达37由设置在室内机3内的室内控制装置35(参照图4)控制。并且,这些水平挡板64,65单独或相互协作地调整从吹出口72吹出的空气的上下方向的风向。
在吹出口72的深处设有具有与左右方向交叉的平面的多个垂直挡板63。构成为,能够利用垂直挡板驱动用马达38(参照图4)使垂直挡板63绕沿上下方向(与左右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旋转中心左右转动。驱动垂直挡板63的垂直挡板驱动用马达38也由室内控制装置35控制。这些多个垂直挡板63左右调整从吹出口72吹出的空气的风向。
(1-2-3)室内热交换器16
室内热交换器16由多个散热片16a、以及贯穿多个散热片16a的多个传热管16b构成。室内热交换器16根据室内机3的运转状态而作为蒸发器或散热器发挥功能,使在传热管16b中流动的制冷剂与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6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另外,这里对由散热片16a和传热管16b构成的室内热交换器16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室内热交换器16不限于散热片管式的热交换器,例如也可以采用使用扁平多孔管代替传热管16b的热交换器。
(1-2-4)室内风扇31
如图3所示,室内风扇31位于壳体61内部的大致中央部分。该室内风扇31是在室内机3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上呈细长的大致圆筒形状的交叉流动风扇。通过对室内风扇31进行旋转驱动,室内空气从吸入口71被吸入而通过空气过滤器62之后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6而生成的调节空气从吹出口72被吹出至室内RS。室内风扇31根据室内风扇马达31a的转速进行旋转,转速越大,则从吹出口72吹出的调节空气的风量越多。
(1-3)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概要
如图4所示,控制部50具有内置于室外机2内的室外控制装置26和内置于室内机3内的室内控制装置35。这些室外控制装置26和室内控制装置35构成为相互由信号线连接,能够相互发送/接收信号。
室外机2的室外控制装置26控制压缩机11、膨胀机构14及室外风扇21等。因此,室外机2具备:用于测定室外空气的温度的室外温度传感器22;用于测定在室外热交换器13的特定的场所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的室外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23;用于检测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的排出管温度传感器24;以及用于检测被压缩机11吸入的气体制冷剂的温度的吸入管温度传感器25。并且,室外控制装置26与室外温度传感器22至吸入管温度传感器25连接,以接收与室外温度传感器22至吸入管温度传感器25测定的温度相关的信号。该室外控制装置26构成为例如包含CPU(未图示)和存储器26a、能够依照存储在存储器26a中的程序等进行室外机2的控制的结构。
室内机3的室内控制装置35控制室内风扇31等。因此,室内机3具备:用于测定室内空气的温度的室内温度传感器32;和用于测定在室内热交换器16的特定的场所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的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33。并且,室内控制装置35与室内温度传感器32和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33连接,以接收与室温变换器32和室内热交换器温度变换器33测定的温度相关的信号。该室内制御装置35构成为例如包含CPU(未图示)和存储器35a、能够依照存储在存储器35a中的程序等进行室内机3的控制的结构。
遥控器5具有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5a和按钮5b。用户能够使用与图4所示的运转开关51、温度设定开关52、风向设定开关53和风量设定开关54等对应的按钮5b进行这些开关的操作。运转开关51是用于在空调机1的运转和停止之间进行切换的开关,每当运转开关51被操作时,在运转和停止之间交替地切换。温度设定开关52是用于输入用户希望的室温的开关。此外,风向设定开关53是用于进行与风向相关的设定的开关。风量设定开关54是用于输入风量的开关。
控制部50根据使用温度设定开关52输入的设定温度Ts来设定目标室温Tt。在供暖运转中,例如,将对设定温度Ts加上一定值α1而得到的温度(Ts+α1)作为目标室温Tt。或者,也可以将依照规定的函数f1(x)计算出的值β1加上设定温度Ts而得到的温度(Ts+β1)作为目标室温Tt。如果室温Tr高于目标室温Tt,则控制部50使空调机1进行温控器关闭(thermo-off)。另外,关于控制部50,如果室温Tr低于从设定温度Ts中减去一定值α2而得到的温度(Ts-α2),则控制部50使空调机1进行温控器开启(thermo-on)。或者,也可以设定为,如果室温Tr低于从设定温度Ts中减去依照规定的函数f2(x)计算出的值β2而得到的温度(Ts-β2),则控制部50使空调机1进行温控器开启。在温控器开启状态下,压缩机11被驱动,存在由制冷剂形成的热的移动,但是,在温控器关闭状态下,压缩机11停止,由制冷剂形成的热的移动停止。
控制部50根据如上所述的各种传感器的测定值和从遥控器5输入的指令来控制构成空调机1的各种设备。此外,控制部50使用遥控器5的液晶显示装置5a,向用户通知所输入的指令的状况以及控制的状况。
(2)风向调整
(2-1)手动设定
用户能够使用遥控器5的风向设定开关53利用手动调整垂直挡板63、水平挡板64,65的位置。室内机3在左右方向上能够设定例如被称为“前吹”、“右吹”及“左吹”的风向。例如,选择“前吹”的风向是指,垂直挡板63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位置停止,朝向前方吹出调节空气。当选择了“右吹”的风向时,垂直挡板63在向右倾斜的位置停止,朝向右方向吹出调节空气。当选择了“左吹”的风向时,垂直挡板63在向左倾斜的位置停止,朝向左方向吹出调节空气。此外,室内机3构成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选择例如被称为“天花板气流”、“上吹”、“下吹”及“垂直气流”的风向。当选择了“天花板气流”的风向时,室内机3使水平挡板64,65的末端朝向最上方,从吹出口72向图3中以箭头Ar1所示的方向吹出调节空气,使得调节空气沿着天花板CE流动。当选择“上吹”的风向时,室内机3使末端比“天花板气流”的风向的情况下的水平挡板64,65的位置稍微下降,如图5中以箭头Ar2所示,向比水平方向朝向上方的方向吹出调节空气。当选择“下吹”的风向时,室内机3比水平方向向下方吹出调节空气。当选择“垂直气流”的风向时,如图6所示,室内机3使水平挡板64,65的末端朝向最下方吹出调节空气,使得调节空气沿着壁面WL流动。以图7的箭头Ar1所示的气流是在“天花板气流”的风向选择时产生的气流的示例,以箭头Ar2所示的气流是在“上吹”的风向选择时产生的气流的示例,以箭头Ar3所示的气流是在“下吹”的风向选择时产生的气流的示例,以箭头Ar4所示的气流是在“垂直气流”的风向选择时产生的气流的示例。另外,这里对能够在上下方向上选择4个不同的风向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在上下方向上可选择的风向的设定方法不限于该示例。
(2-2)摆动设定
利用遥控器5的风向设定开关53能够选择垂直挡板63摆动的状态。此外,利用遥控器5的风向设定开关53能够选择水平挡板64,65摆动的状态。此外,能够选择垂直挡板63和水平挡板64,65均摆动的状态。
(2-3)自动设定
使用遥控器5的风向设定开关53能够选择将风向设定委托给控制部50的风向自动模式。在风向自动模式中,依照存储在存储器35a中的程序,由控制部50自动地设定风向。
(3)风量调整
在风量调整的模式中,存在自动设定和手动设定这两种模式。在自动设定模式中,控制部50依照存储在存储器35a中的程序自动地设定风量。在手动设定模式中,用户能够使用遥控器5的风量设定开关54设定例如5个不同的风量。这里,从风量较小的一方起依次称为第1风量、第2风量、第3风量、第4风量、以及第5风量。
(4)供暖运转
在空调机1的供暖运转时,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流入室内热交换器16。这时,室内热交换器16作为散热器发挥功能。因此,制冷剂随着在室内热交换器16中流动而利用与室内空气的热交换加热室内空气,自身散热而被冷却。被室内热交换器16夺走温度的低温高压的制冷剂被膨胀机构14减压而变化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经过膨胀机构14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利用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而被加热。这时,室外热交换器13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然后,主要是低温的气体制冷剂从室外热交换器13经由储液器15被吸入到压缩机11中。
(4-1)第1冷风抑制控制和第2冷风抑制控制
(4-1-1)第1冷风抑制控制和第2冷风抑制控制的开始、限制解除和结束
根据图8的流程图对第1冷风抑制控制和第2冷风抑制控制进行说明。例如,当按压切换遥控器5的运转开关51的按钮5b而开始运转时(步骤S1),控制部50对是否满足第1开始条件进行判断(步骤S2)。第1开始条件是用于判断是否进入第1冷风抑制控制或第2冷风抑制控制的冷风抑制控制的条件。如果不满足第1开始条件,则不进行第1冷风抑制控制和第2冷风抑制控制中的任何一个。因此,在不满足第1开始条件时,进入步骤S9。当满足第1条件时,进入下一步骤S3,判断是否满足第2开始条件。第2开始条件是用于决定是进行第1冷风抑制控制还是进行第2冷风抑制控制的条件。对于这些第1开始条件和第2开始条件的内容,容后再述。
当在步骤S3中判断为满足第2开始条件时,进入第2冷风抑制控制(步骤S4),限制风量。通常,在进入第2冷风抑制控制之后,第1开始条件和第2开始条件不会变更,因此,反复进行步骤S2、S3、S4、S5的循环的动作,继续进行第2冷风抑制控制,直到室内热交换器16的温度成为第2温度。然后,当室内热交换器16的温度达到第2温度时,从步骤S5进入步骤S6,解除第2冷风抑制控制的风量限制。在风量限制被解除之后,进入步骤S9,判断是否解除第1冷风抑制控制和第2冷风抑制控制。
当在步骤S3中判断为不满足第2开始条件时,进入第1冷风抑制控制(步骤S7),限制风量。通常,在进入第1冷风抑制控制之后,第1开始条件和第2开始条件不会变更,因此,反复进行步骤S2、S3、S7、S8的循环的动作,直到室内热交换器16的温度成为第1温度。然后,当室内热交换器16的温度达到第1温度时,从步骤S8进入步骤S6,解除第1冷风抑制控制的风量限制。在风量限制被解除之后,进入步骤S9,判断是否解除第1冷风抑制控制和第2冷风抑制控制。
在步骤S9中,由控制部50判断室内温度传感器32测定的室温Tr是否超过了设定温度Ts附近的阈值温度Th。阈值温度Th的设定是设计事项,例如将阈值温度Th设定为比设定温度Ts低γ度的值。该情况下,如果满足Tr>(Ts-γ),则控制部50解除冷风抑制控制(步骤S10),结束冷风抑制控制的程序。
通常,在供暖运转开始之后保持该状态继续进行供暖运转的情况下,室内热交换器16的温度逐渐上升。但是,也有可能在供暖运转开始后在达到目标室温Tt之前室内热交换器16的温度下降。在该空调机1中,在第1冷风抑制控制中,构成为,在室内热交换器16的温度上升到第1温度以上之后再次下降得低于第1温度时,即使在风量限制暂时被解除之后,也再次施加风量限制。同样,在第2冷风抑制控制中,构成为,在室内热交换器16的温度上升到第2温度以上之后再次下降得低于第2温度时,即使在风量限制暂时被解除之后,也再次施加风量限制。
另外,在上述控制中,第2温度被设定得低于第1温度。因此,在第2冷风抑制控制中风量限制被解除时的室内热交换器16的温度低于在第1冷风抑制控制中风量限制被解除时的室内热交换器16的温度。即,第2冷风抑制控制是如下控制:与第1冷风抑制控制相比,使室温Tr上升的功能优先于抑制冷风感的效果。另一方面,为了确保冷风感的抑制,将进行第2冷风抑制控制的情况限定为冷风感的抑制变得容易且满足第2开始条件的状态。
(4-1-2)第1开始条件
第1开始条件包含处于运转中作为条件。例如,处于运转中是AND条件,如果不是运转中,则即使满足其它条件,也不满足第1开始条件。第1开始条件也可以包含压缩机11被驱动作为条件。例如,如果还包含压缩机11被驱动作为AND条件,则仅在处于运转中且压缩机11被驱动时,冷风抑制控制才开始。此外,第1开始条件也可以包含不是被预约的供暖运转作为条件。例如,如果还包含不是被预约的供暖运转作为AND条件,则仅在处于运转中且压缩机11被驱动、不是被预约的供暖运转时,冷风抑制控制才开始。此外,第1开始条件也可以包含不是用于取得在天花板附近聚集有暖风的暖风积存(暖気溜まり)的强制性的“天花板气流”的选择作为条件。通过包含这样的条件,在想产生沿天花板的较强的气流时,能够防止风量被限制。
(4-1-3)第2开始条件
第2开始条件包含水平挡板64,65比规定的角度朝向上方作为条件。例如,图5所示的风向为“上吹”时的水平挡板64,65比相对于水平面的规定的角度An1朝向上方。因此,如果包含比规定的角度An1朝向上方作为第2开始条件,则在风向处于“天花板气流”和“上吹”的状态时的水平挡板64,65满足该条件。
作为第2开始条件的、水平挡板64,65比规定的角度朝向上方的条件也可以是水平挡板64,65的角度成为将调节空气向水平方向、或比水平方向向上方吹出的角度的条件。该情况下,处于“天花板气流”的状态时的水平挡板64,65的角度满足条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上吹”的状态下,调节空气向水平方向、或比水平方向向上方吹出,因此,“上吹”的状态时的水平挡板64,65的角度也满足该条件。
或者,作为第2开始条件的、水平挡板64,65比规定的角度朝向上方的条件还可以是水平挡板64,65的角度成为所吹出的调节空气沿天花板的角度的条件。该情况下,处于“天花板气流”的状态时的水平挡板64,65的角度满足条件。
此外,第2开始条件也可以包含挡板没有摆动的条件。例如,如果还包含水平挡板64,65和垂直挡板63没有摆动作为AND条件,则仅在水平挡板64,65和垂直挡板63没有摆动且水平挡板64,65比规定的角度朝向上方时,第2冷风抑制控制才开始。另外,在存在多个挡板的情况下,在特定的一部分挡板没有摆动时,能够设定例如仅水平挡板64,65没有摆动的条件。此外,在存在多个挡板的情况下,能够设定全部挡板没有摆动的条件。
此外,第2开始条件也可以包含目标室温Tt与室温Tr之差大于阈值的条件。例如,如果还包含目标室温Tt与室温Tr之差大于阈值作为AND条件,则仅在水平挡板64,65和垂直挡板63没有摆动、水平挡板64,65比规定的角度朝向上方且目标室温Tt与室温Tr之差大于阈值时,第2冷风抑制控制才开始。
(4-1-4)风量的限制和解除
作为风量的限制方法,例如存在限制为用户通过遥控器5的风量设定开关54能够设定的最小的第1风量的方法。除此以外,例如也可以设置小于第1风量的第1冷风抑制控制和第2冷风抑制控制中的专用的风量。该情况下,当在第1冷风抑制控制和第2冷风抑制控制中施加风量限制时,限制为小于第1风量的专用的风量。
作为风量的解除方法,最简单的方法是如下方法:在第1冷风抑制控制和第2冷风抑制控制分别成为第1温度和第2温度时,解除一切风量的限制,使得能够选择第1风量至第5风量的全部风量。除此以外,还存在如下那样的风量限制的解除方法。例如,设定多个第1温度,第1a温度、设第1b温度、第1c温度及第1d温度包含在第1温度中,第1a温度<第1b温度<第1c温度<第1d温度。然后,在室内热交换器16的温度高于第1a温度时,解除第1冷风抑制控制的一部分风量限制,使得能够选择第1风量和第2风量。此外,在室内热交换器16的温度高于第1b温度时,进一步解除第1冷风抑制控制的一部分风量限制,使得能够选择第1风量、第2风量和第3风量。此外,在室内热交换器16的温度高于第1c温度时,进一步解除第1冷风抑制控制的一部分风量限制,使得能够选择第1风量至第4风量。最后,在室内热交换器16的温度高于第1d温度时,进一步解除全部风量限制。这样,也可以构成为阶段性地解除风量限制。
对于第2冷风抑制控制,也可以构成为阶段性地解除。例如,设定多个第2温度,设第2a温度和第2b温度包含在第2温度中,第2a温度<第2b温度<第1a温度<第1b温度<第1c温度<第1d温度。然后,在室内热交换器16的温度高于第2a温度时,解除第2冷风抑制控制的一部分风量限制,使得能够选择第1风量至第3风量。进而,在室内热交换器16的温度高于第2b温度时,进一步解除全部的第2冷风抑制控制的风量限制。
另外,在风量限制的解除中,不仅包含能够一次选择用户可选择的风量、这里为第1风量至第5风量全体的解除、以及阶段性地增加可选择的风量使得最后能够全部选择那样的完全的解除,还包含仅使一部分能够选择的部分的解除。另外,在部分的解除中,不仅包含能够一次仅选择一部分就结束的解除,还包含阶段性地增加可选择的风量、但是留下一直到最后都不能选择的风量那样的解除的方法。
(5)特征
(5-1)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中,具有:第1冷风抑制控制,限制室内风扇31的风量,直到室内热交换器16成为第1温度;和第2冷风抑制控制,当成为低于第1温度的第2温度时,解除室内风扇31的风量的限制。并且,控制部50构成为,能够在想优先抑制冷风感的状况下使用第1冷风抑制控制,在想优先促进室温上升的状况下使用第2冷风抑制控制。因此,通过使用第1冷风抑制控制,能够优先实现冷风感的抑制,通过使用第2冷风抑制控制,能够优先实现室温上升的促进。其结果,与以往相比,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中,冷风感的抑制和室温上升的促进的效果提高。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室内热交换器16限制室内风扇31的风量直到成为第1温度的第1冷风抑制控制的示例,对在第1温度下解除风量的限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第1冷风抑制控制只要是限制室内风扇31的风量直到室内热交换器16成为第1温度的控制即可,不限于在第1温度下解除风量的限制的控制。
(5-2)
第1冷风抑制控制和第2冷风抑制控制是根据第2开始条件这一选择条件选择的,因此,能够预先设定选择条件,使得在想优先抑制冷风感的状况下选择第1冷风抑制控制,在想优先促进室温上升的状况下选择第2冷风抑制控制。例如,在水平挡板64,65不是选择了“天花板气流”的风向的状态时,选择第1冷风抑制控制,在水平挡板64,65是选择了“天花板气流”的风向的状态且满足其它第2开始条件时,选择第2冷风抑制控制。能够进行这样的选择:当水平挡板64,65为选择了“天花板气流”的风向的状态且能够充分抑制冷风感时,利用吹出比较冷的调节空气的第2冷风抑制控制,在较低的温度下解除风量限制,当水平挡板64,65是与“天花板气流”的风向不对应的状态且难以充分抑制冷风感时,利用第1冷风抑制控制在较高的温度下解除风量限制。其结果,能够容易地实现冷风感的抑制和室温上升的促进。
(5-3)
作为选择条件的第2开始条件构成为如下结构:在包含目标室温Tt与室温Tr的温度差(Tt-Tr)大于阈值的条件作为用于选择第2冷风抑制控制的条件的情况下,当温度差较小且能力要求较小时,不进行第2冷风抑制控制。当温度差(Tt-Tr)较小时,用户想快速提高室温Tr的欲望变小。这样,通过在室内RS已经变暖而尽快加热的必要性较小时不进行第2冷风抑制控制,能够将重点放在提高冷风感的抑制的效果上,能够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5-4)
例如,在包含水平挡板64,65没有摆动的条件作为用于选择第2冷风抑制控制的选择条件即第2开始条件的情况下,当水平挡板64,65摆动而在大范围内吹出时,不进行第2冷风抑制控制。通过这样的控制,即使在用户处于室内RS时进行了第2冷风抑制控制,也能够抑制调节空气直接吹到用户。如果为了选择第2冷风抑制控制而进行停止水平挡板64,65的摆动的控制,则用户误解为发生了故障的可能性变大。通过以没有摆动作为条件来进行不停止摆动的控制,能够不引起那样的误解。另外,不仅水平挡板64,65,垂直挡板63不摆动的条件也可以包含在第2开始条件中。此外,水平挡板不限于两个水平挡板64,65,可以是一个,还可以是三个以上。
(5-5)
关于作为选择条件的第2开始条件,在包含水平挡板64,65比规定的角度An1朝向上方的条件作为用于选择第2冷风抑制控制的条件的情况下,在规定的角度An1以下时不进行第2冷风抑制控制。因此,通过预先将规定的角度An1设定为使得调节空气不会吹到处于室内RS的用户,从而即使在用户处于室内RS时进行了第2冷风抑制控制,也能够抑制比较冷的调节空气直接吹到用户,能够提高冷风感的抑制功能。
(5-6)
在包含水平挡板64,65的规定角度是向水平方向、或比水平方向向上方吹出调节空气的角度的条件作为成为选择条件的第2开始条件的情况下,在进行第2冷风抑制控制时,调节空气向水平方向、或者比水平方向上方吹出。其结果,例如能够设定为,如果室内机3位于较高的位置,则即使在处于室内的用户站起来时进行了第2冷风抑制控制,调节空气也不会直接吹到用户,能够提高冷风感的抑制功能。
(5-7)
在作为选择条件的第2开始条件包含水平挡板64,65的规定角度是所吹出的调节空气沿天花板的角度的条件的情况下,在进行第2冷风抑制控制时,所吹出的调节空气沿着天花板。其结果,即使在站起来的用户处于室内时进行了第2冷风抑制控制,也能够抑制调节空气直接吹到用户,能够提高冷风感的抑制功能。
(6)变形例
(6-1)变形例1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具有第1冷风抑制控制和第2冷风抑制控制这两种冷风抑制控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进一步具有其它冷风抑制控制。例如,也可以还具有第3冷风抑制控制,当室内热交换器16的温度成为低于第2温度的第3温度时,解除室内风扇31的风量的限制。由于还具有当室内热交换器16的温度成为低于第2温度的第3温度时解除室内风扇31的风量的限制的第3冷风抑制控制,因此,在相较于第2冷风抑制控制想进一步优先促进室温上升的状况下,能够使用第3冷风抑制控制快速地实现室温的上升。
在空调机1的控制中,例如,如图9所示,也可以变更图8所示的流程的一部分,追加第3冷风抑制控制。在图8的流程的步骤S3与步骤S4之间,判断是否满足第3开始条件(步骤S11)。然后,如果满足第3开始条件,则进入第3冷风抑制控制(步骤S12)。如果不满足第3开始条件,则进入步骤S4,进入第2冷风抑制控制,如已经进行了说明的那样反复进行步骤S2至步骤S5的程序。
当开始第3冷风抑制控制时,接下来,判断室内热交换器16是否已成为第3温度(步骤S13)。如果室内热交换器16已成为第3温度,则进入步骤S14,解除风量限制。当步骤S14的动作结束时,接下来,进入步骤S9。此外,如果室内热交换器16的温度没有达到第3温度,则进入步骤S2。关于进入步骤S9或步骤S2之后的动作,由于与已经进行了说明的图8所示的流程的动作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对控制部50的控制进行编程,使得在第2开始条件中例如包含风向为“天花板气流”或“上吹”的条件,在第3开始条件中例如包含风向为“天花板气流”的条件。即,相较于第2冷风抑制控制,第3冷风抑制控制是重点放在促进室温上升的控制。因此,在室内热交换器16的温度达到低于第2温度的第3温度的时刻,例如解除风量限制,使得能够选择第1风量至第5风量(步骤S14)。
这样,当空调机1还具有第3冷风抑制控制时,当室内热交换器16的温度成为低于第2温度的第3温度时,解除室内风扇31的风量的限制,在相较于第2冷风抑制控制想进一步优先促进室温上升的状况下,能够使用第3冷风抑制控制快速地实现室温的上升。设置第3冷风抑制控制以提高促进室温上升的功能,另一方面,将进入第3冷风抑制控制的条件限定为比进入第2冷风抑制控制的条件容易抑制冷风感的情况,由此,能够同时实现冷风感的抑制和室温上升的促进。
(6-2)变形例1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空调机1构成为供暖专用,但是,空调机1也可以构成为,如图10和图11所示,例如追加四通切换阀12,在供暖和制冷之间进行切换。在如图10那样构成的空调机1中,压缩机11将在内部压缩后的制冷剂从排出口对四通切换阀12的第1端口排出。四通切换阀12除了具有第1端口以外,还具有与室外热交换器13连接的第2端口、与储液器15连接的第3端口、以及与室内热交换器16连接的第4端口。四通切换阀12在空调机1进行供暖运转时,使制冷剂在第1端口与第4端口之间流通,同时,使制冷剂在第2端口与第3端口之间流通(成为由虚线所示的状态)。此外,在空调机1进行制冷运转时以及进行逆循环除霜运转时,四通切换阀12使制冷剂在第1端口与第2端口之间流通,同时,使制冷剂在第3端口与第4端口之间流通(成为由实线所示的状态)。
这样,在能够选择供暖运转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只要在图8所示的流程的第1开始条件中包含选择了供暖运转的条件例如作为AND条件即可。由于室外控制装置26控制四通切换阀12,因此控制部50能够从室外控制装置26得到表示当前正在进行供暖运转和制冷运转中的哪一个的信息。
(6-3)变形例1C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进行第1冷风抑制控制时、或进行第2冷风抑制控制时,当状况变化从而与第1开始条件或第2开始条件相关的判断变化时,允许冷风抑制控制的变更。但是,第1冷风抑制控制和第2冷风抑制控制的选择方法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方法。例如,如图12所示,也可以变更流程的一部分。在图12所示的流程中,构成为,在步骤S5、S8中的判断为"否"时返回到步骤S4、S7,在暂时进入第1冷风抑制控制或第2冷风抑制控制的控制时,继续进行各自的控制,直到室内热交换器16的温度达到第1温度、或达到第2温度。
标号说明
1:空调机;
2:室外机;
3:室内机;
10:制冷剂回路;
11:压缩机;
12:四通切换阀;
13:室外热交换器;
14:膨胀机构;
16:室内热交换器;
21:室外风扇;
31:室内风扇;
32:室内温度传感器;
33: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
63:垂直挡板;
64,65:水平挡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303844号公报。

Claims (8)

1.一种空调机,其中,所述空调机具备:
室内热交换器(16),其在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中进行制冷剂与室内空气之间的热交换;
室内风扇(31),其构成为能够变更向室内吹出由所述室内热交换器进行了热交换后的调节空气时的风量;和
遥控器,其用于设定所述室内风扇的风量,
所述空调机能够进行:
第1冷风抑制控制,在供暖开始时限制通过所述遥控器能够选择的所述室内风扇的风量,直到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温度成为第1温度;和
第2冷风抑制控制,当成为低于所述第1温度的第2温度时,阶段性地解除通过所述遥控器能够选择的所述室内风扇的风量的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根据预先设定的选择条件选择所述第1冷风抑制控制和所述第2冷风抑制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选择条件包含将目标室温与室温之差大于阈值的条件作为用于选择所述第2冷风抑制控制的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空调机还能够进行第3冷风抑制控制:当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温度成为低于所述第2温度的第3温度时,解除所述室内风扇的风量的限制。
5.一种空调机,其中,所述空调机具备:
室内热交换器(16),其在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中进行制冷剂与室内空气之间的热交换;
室内风扇(31),其构成为能够变更向室内吹出由所述室内热交换器进行了热交换后的调节空气时的风量;和
挡板(63,64,65),其构成为能够使从所述室内风扇吹出的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摆动,
所述空调机能够进行:
第1冷风抑制控制,在供暖开始时限制所述室内风扇的风量,直到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温度成为第1温度;和
第2冷风抑制控制,当成为低于所述第1温度的第2温度时,解除所述室内风扇的风量的限制,
根据预先设定的选择条件选择所述第1冷风抑制控制和所述第2冷风抑制控制,
所述选择条件包含将所述挡板没有摆动的条件作为用于选择所述第2冷风抑制控制的条件。
6.一种空调机,其中,所述空调机具备:
室内热交换器(16),其在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中进行制冷剂与室内空气之间的热交换;
室内风扇(31),其构成为能够变更向室内吹出由所述室内热交换器进行了热交换后的调节空气时的风量;和
水平挡板(64,65),其构成为能够变更从所述室内风扇吹出的调节空气的上下方向的吹出,
所述空调机能够进行:
第1冷风抑制控制,在供暖开始时限制所述室内风扇的风量,直到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温度成为第1温度;和
第2冷风抑制控制,当成为低于所述第1温度的第2温度时,解除所述室内风扇的风量的限制,
根据预先设定的选择条件选择所述第1冷风抑制控制和所述第2冷风抑制控制,
所述选择条件包含将所述水平挡板比规定的角度朝向上方的条件作为用于选择所述第2冷风抑制控制的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关于所述选择条件,所述水平挡板的规定的角度是调节空气向水平方向、或者比水平方向向上方吹出的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关于所述选择条件,所述水平挡板的规定的角度是所吹出的调节空气沿天花板的角度。
CN201780085486.5A 2017-02-06 2017-12-26 空调机 Active CN1102491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19544A JP6428804B2 (ja) 2017-02-06 2017-02-06 空気調和機
JP2017-019544 2017-09-08
PCT/JP2017/046695 WO2018142817A1 (ja) 2017-02-06 2017-12-26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49187A CN110249187A (zh) 2019-09-17
CN110249187B true CN110249187B (zh) 2021-12-24

Family

ID=63041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5486.5A Active CN110249187B (zh) 2017-02-06 2017-12-26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578897B1 (zh)
JP (1) JP6428804B2 (zh)
CN (1) CN110249187B (zh)
AU (1) AU2017397385B2 (zh)
WO (1) WO20181428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11907B (zh) * 2022-03-14 2024-01-26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
CN115076887A (zh) * 2022-05-26 2022-09-20 重庆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空调过热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45734B2 (zh) * 1986-12-06 1992-07-27 Daikin Ind Ltd
JPH05141755A (ja) * 1991-11-25 1993-06-08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風量制御方式
KR20040034141A (ko) * 2002-10-21 2004-04-28 위니아만도 주식회사 냉난방 겸용 에어컨의 냉풍토출 방지 제어방법
CN101135488A (zh) * 2007-09-28 2008-03-05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制热防冷风控制方法
CN102434914A (zh) * 2010-09-29 2012-05-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EP2169320A3 (en) * 2008-09-26 2014-05-21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Air conditioner
EP2918929A1 (en) * 2012-09-13 2015-09-16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79687A (ja) * 1991-09-18 1993-03-30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
JP3446478B2 (ja) 1996-05-10 2003-09-1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3433072B2 (ja) * 1997-10-29 2003-08-0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H11287502A (ja) * 1998-03-31 1999-10-19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3686963B2 (ja) * 2003-11-28 2005-08-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3307697B (zh) * 2012-03-15 2015-10-28 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制热控制方法
JP6171417B2 (ja) * 2013-03-07 2017-08-02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6038264B1 (ja) * 2015-11-04 2016-12-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45734B2 (zh) * 1986-12-06 1992-07-27 Daikin Ind Ltd
JPH05141755A (ja) * 1991-11-25 1993-06-08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風量制御方式
KR20040034141A (ko) * 2002-10-21 2004-04-28 위니아만도 주식회사 냉난방 겸용 에어컨의 냉풍토출 방지 제어방법
CN101135488A (zh) * 2007-09-28 2008-03-05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制热防冷风控制方法
EP2169320A3 (en) * 2008-09-26 2014-05-21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Air conditioner
CN102434914A (zh) * 2010-09-29 2012-05-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EP2918929A1 (en) * 2012-09-13 2015-09-16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42817A1 (ja) 2018-08-09
EP3578897A4 (en) 2020-02-26
JP2018128157A (ja) 2018-08-16
JP6428804B2 (ja) 2018-11-28
EP3578897B1 (en) 2021-04-14
EP3578897A1 (en) 2019-12-11
AU2017397385A1 (en) 2019-09-26
CN110249187A (zh) 2019-09-17
AU2017397385B2 (en) 2020-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66380B1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5507231B2 (ja) 空気調和機
JP6274168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1932885B (zh) 空调机
CN110249187B (zh) 空调机
JP2012102926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4548979B2 (ja) 空気調和機
JP6956594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1279136B (zh) 空调机
JP6557101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7040401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8207108A (ja) 除湿機
JP4133100B2 (ja)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JP2007285566A (ja) 空気調和機
JPH10103739A (ja) 空気調和機
JPH0712390A (ja)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JP2011075168A (ja) 空気調和機
JP4614748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6038184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9173996A (ja) 空調室内機
EP4015930B1 (en) Air-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CN111750502B (zh) 一种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JP2002048382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H10185280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3182439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