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31758B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31758B
CN110231758B CN201910163646.4A CN201910163646A CN110231758B CN 110231758 B CN110231758 B CN 110231758B CN 201910163646 A CN201910163646 A CN 201910163646A CN 110231758 B CN110231758 B CN 1102317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toner
sheet
axial direction
image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6364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31758A (zh
Inventor
川上嘉辉
盐川康夫
大久保贵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231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17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317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17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94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atigue treatment of the photoconduct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33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photoconductor characteristics, e.g. temperature,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photoconductor
    • G03G15/5041Detecting a toner image, e.g. density, toner coverage, using a test patc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29Transpor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58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 G03G15/6567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for deskewing or align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控制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形成部,包括将在像担载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至纸张的转印部;润滑剂供给部,将沿着像担载体的轴方向延伸的润滑剂棒的润滑剂供给给像担载体;纸张输送部件,被设置在纸张输送方向上的转印部的上游侧,并对纸张进行输送;以及控制部,控制纸张输送部件的摆动,以使纸张沿着该纸张的宽度方向摆动。控制部基于在像担载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像中的轴方向的调色剂的分布状况来进行变更在像担载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轴方向的位置的控制,在该纸张的输送方向的前端进入到转印部后,控制纸张输送部件的摆动,以使由转印部转印到纸张上的图像的纸张宽度方向位置准确。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利用了电子照相工序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机、复印机、传真等)通过对带电的感光鼓(像担载体)照射基于图像数据的激光(曝光)来形成静电潜像。而且,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从显影部向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鼓供给调色剂对静电潜像进行可视化来形成调色剂像。并且,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使该调色剂像一次或者二次转印至纸张上,并利用定影部的定影夹持部对该纸张进行加热、加压,使调色剂像定影于纸张。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使图像转印至纸张的转印部的上游侧设置对位辊。对位辊具有为了使纸张的输送方向的前端侧和图像的前端一致而旋转以调整纸张的输送速度,并将该纸张送入转印部的功能。
另外,作为以往的对位辊的功能,具有通过使输送来的纸张抵接来对纸张的输送方向上的前端侧的歪斜即倾斜(偏斜)进行修正的功能(以下,称为歪斜修正。)。并且,对位辊具有在进行该歪斜修正后,沿着纸张的宽度方向摆动,从而对纸张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偏移进行修正的功能(以下,称为位置偏移修正。)(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33634号公报
然而,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有具有以下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即为了减少感光鼓和调色剂的附着力来提高转印率、实现感光鼓的长寿命化等,将由硬脂酸锌等构成的润滑剂成形为棒状而成的润滑剂棒的润滑剂供给给感光鼓。
此处,由于润滑剂具有容易附着于调色剂的性质,所以覆盖范围越高则润滑剂棒的减少越快。另外,若覆盖范围较高的状态持续,则容易产生转印剩余调色剂的漏刮,调色剂、外部添加剂等附着于润滑材料棒,容易产生FD条纹等图像不良。而且,若产生仅在感光鼓的扫描方向(以下,也称为轴方向)的一部分连续地形成调色剂(实心图像)那样的覆盖范围的分布不均,则与该调色剂对应的润滑材料棒的部位的减少变快。于是,若润滑剂棒成为沿着宽度方向不均匀的形状,则较难在感光鼓的宽度方向上均匀地供给润滑剂,容易产生图像不良。
另一方面,在覆盖范围较低的情况下,尽管润滑剂棒的减少是缓慢的,但没有附着到调色剂的润滑剂积聚在感光鼓上,所以感光鼓上的润滑剂成为过多的状态,依然容易产生FD条纹等图像不良。总体上,从上述的转印率的提高、感光鼓的长寿命化等观点来看,优选在感光鼓上均匀地涂布润滑剂。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防止显影器中的调色剂劣化,并且实现对感光鼓的润滑材料涂布的均匀化,而进行在纸张间排出被称为更新调色剂斑块(Refresh tonerpatch)的调色剂带的控制(RFP控制)。根据该RFP控制,通过在感光体上的轴方向上排出比较旧的调色剂作为更新调色剂斑块,能够防止显影器中的调色剂的劣化。另外,根据RFP控制,润滑剂棒的润滑剂附着于更新调色剂斑块,能够在感光体的轴方向均匀地涂布润滑剂。
另一方面,该RFP控制主要在覆盖范围较低的情况下执行,如果要在产生上述的覆盖范围的不均匀的情况下执行,则存在调色剂消耗量增加,进而打印的生产性降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向感光体的润滑剂供给的不均匀,并实现所打印的图像的品质提高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图像形成部,包括将在像担载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至纸张的转印部;
润滑剂供给部,将沿着上述像担载体的轴方向延伸的润滑剂棒的润滑剂供给至上述像担载体;
纸张输送部件,被设置在纸张输送方向的上述转印部的上游侧,并对上述纸张进行输送;以及
控制部,控制上述纸张输送部件的摆动,以使上述纸张沿着该纸张的宽度方向摆动,
上述控制部基于在上述像担载体上形成的上述调色剂像中的上述轴方向的调色剂的分布状况来进行变更在上述像担载体上形成的上述调色剂像的上述轴方向的位置的控制,并在该纸张的输送方向的前端进入到上述转印部后,控制上述纸张输送部件的摆动,以使由上述转印部转印到上述纸张上的图像的纸张宽度方向位置准确。
对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控制方法而言,
在具备包括将在像担载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至纸张的转印部的图像形成部、将沿着上述像担载体的轴方向延伸的润滑剂棒的润滑剂供给给上述像担载体上的润滑剂供给部、以及被设置在纸张输送方向的上述转印部的上游侧并对上述纸张进行输送的纸张输送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基于在上述像担载体上形成的上述调色剂像中的上述轴方向的调色剂的分布状况来变更在上述像担载体上形成的上述调色剂像的上述轴方向的位置,并在该纸张的输送方向的前端进入到上述转印部后,使上述纸张输送部件摆动,使得转印到上述纸张的该调色剂像的纸张宽度方向位置准确。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向感光体的润滑剂供给的不均匀,并实现所打印的图像的品质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3是对在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向感光鼓供给润滑剂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对在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产生覆盖分布的偏差的情况下的问题点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对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形成控制的概要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对变更在感光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位置的情况下的对位辊对的动作以及形成在纸张上的图像等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打印任务执行时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控制流程图。
符号说明
1…图像形成装置;20…操作显示部;30…图像处理部;40…图像形成部;50…纸张输送部;53a…对位辊对(纸张输送部件);54…线性传感器100…控制部;104…润滑剂涂布刷(润滑剂供给部);105…固态润滑剂(润滑剂棒);413…感光鼓(像担载体);421…中间转印带;423B…支撑辊;424…二次转印辊;S…纸张;TP0、TP1…目标位置;I…图像(调色剂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结构的图。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长尺寸纸或者非长尺寸纸作为纸张S,并在该纸张S上形成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长尺寸纸是输送方向的长度比一般较常使用的A4尺寸、A3尺寸等纸张长的单页纸,具有不能收容在机内的供纸托盘单元51a~51c中的长度。以下,在仅称为“纸张”的情况下,可以包括长尺寸纸以及非长尺寸纸这双方。
图像形成装置1是利用了电子照相工序技术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即,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将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Y(黄色)、M(品红色)、C(青色)、K(黑色)的各色调色剂像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421,在中间转印带421上使四个颜色的调色剂像重叠后,二次转印到纸张上,从而形成调色剂像。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采用如下的串联方式:在中间转印带421的行进方向上串联配置与YMCK的四个颜色对应的感光鼓413,通过一次的步骤使各色调色剂像依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421。
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图像读取部10、操作显示部20、图像处理部30、图像形成部40、纸张输送部50、定影部60以及控制部100等。
控制部100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101、ROM(Read 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102、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03等。CPU101从ROM102读出与处理内容对应的程序并展开至RAM103,与展开的程序配合来集中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模块的动作。此时,参照存储部72中储存的各种数据。存储部72例如由非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所谓的闪存)、硬盘驱动器构成。
控制部100经由通信部71与连接到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WAN(WideArea Network:广域网)等通信网络的外部的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PC))之间进行各种数据的收发。控制部100例如接收从外部的装置发送的图像数据,并基于该图像数据(输入图像数据)使调色剂像形成于纸张。通信部71例如由LAN卡等通信控制卡构成。
图像读取部10构成为具备被称为ADF(Auto Document Feeder:自动送稿器)的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以及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扫描仪)等。
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通过输送机构输送载置在原稿托盘上的原稿D并向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送出。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能够连续一次读取载置在原稿托盘上的多张的原稿D的图像(包括两面)。
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光学扫描从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输送到接触玻璃上的原稿或者载置在接触玻璃上的原稿,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传感器12a的受光面上成像,从而读取原稿图像。图像读取部10基于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的读取结果来生成输入图像数据。在图像处理部30中对该输入图像数据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
操作显示部20例如由带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构成,作为显示部21以及操作部22发挥作用。显示部21按照从控制部100输入的显示控制信号来进行各种操作画面、图像的状态显示、各功能的动作状况等的显示。操作部22具备数字键、开始键等各种操作键,接受由用户进行的各种输入操作,并将操作信号输出至控制部100。
图像处理部30具备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与初始设定或者用户设定对应的数字图像处理的电路等。例如,图像处理部30在控制部100的控制下,基于存储部72内的灰度修正数据(灰度修正表LUT)来进行灰度修正。另外,图像处理部30针对输入图像数据,除了灰度修正之外,还实施颜色修正、阴影修正等各种修正处理、压缩处理等。基于实施这些处理所得的图像数据来控制图像形成部40。
图像形成部40具备用于基于输入图像数据来形成由Y成分、M成分、C成分、K成分的各有色调色剂构成的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41Y、41M、41C、41K、中间转印单元42等。
Y成分、M成分、C成分、K成分用的图像形成单元41Y、41M、41C、41K具有同样的结构。为了便于图示以及说明,共用的构成要素用同一符号表示,在区别每个的情况下对符号添加Y、M、C或者K来表示。在图1中,仅对Y成分用的图像形成单元41Y的构成要素标记符号,对于其它图像形成单元41M、41C、41K的构成要素,省略符号。
图像形成单元41具备曝光装置411、显影装置412、感光鼓413、带电装置414以及鼓清洁装置415等。
感光鼓413例如是在铝制的导电性圆筒体(铝素管)的圆周面上依次层叠底涂层(UCL:Under Coat Layer)、电荷产生层(CGL:Charge Generation Layer)、电荷输送层(CTL:Charge Transport Layer)而成的负带电型的有机感光体(OPC:Organic Photo-conductor)。电荷产生层由使电荷产生材料(例如酞菁颜料)分散到树脂粘合剂(例如聚碳酸酯)的有机半导体构成,通过曝光装置411的曝光而产生一对正电荷和负电荷。电荷输送层由使空穴输送性材料(供电子含氮化合物)分散到树脂粘合剂(例如聚碳酸酯树脂)的材料构成,将在电荷产生层产生的正电荷输送到电荷输送层的表面。
控制部100通过控制向使感光鼓413旋转的驱动马达(图示省略)供给的驱动电流来使感光鼓413以恒定的周速度(线速度)旋转。
带电装置414使具有光导电性的感光体鼓413的表面均匀地带电成负极性。曝光装置411例如由半导体激光器构成,对感光鼓413照射与各色成分的图像对应的激光。由此,在感光鼓413的表面上,通过与周围的电位差而形成各色成分的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412例如是双成分显影方式的显影装置,通过使各色成分的调色剂附着于感光鼓413的表面,从而对静电潜像进行可视化来形成调色剂像。
鼓清洁装置415具有与感光鼓413的表面滑动接触的清洁刮板等。鼓清洁装置415通过清洁刮板除去一次转印后残存在感光鼓413的表面的转印剩余调色剂。
中间转印单元42具备中间转印带421、一次转印辊422、多个支承辊423、二次转印辊424以及带清洁装置426等。
中间转印带421由环状带构成,由多个支承辊423架设成环状。多个支承辊423中的至少一个由驱动辊构成,其它由从动辊构成。例如,优选在比K成分用的一次转印辊422靠带行进方向下游侧配置的辊423A是驱动辊。由此,容易将一次转印部中的带的行进速度保持为恒定。通过驱动辊423A旋转,中间转印带421沿箭头A方向以恒定速度行进。
一次转印辊422与各色成分的感光鼓413对置地配置在中间转印带421的内周面侧。通过一次转印辊422夹着中间转印带421压接到感光鼓413,形成用于从感光鼓413向中间转印带421转印调色剂像的一次转印夹持部。
二次转印辊424与被配置在驱动辊423A的带行进方向下游侧的支撑辊423B对置地配置在中间转印带421的外周面侧。通过二次转印辊424夹着中间转印带421压接到支撑辊423B,形成用于从中间转印带421向纸张S转印调色剂像的二次转印夹持部。
由中间转印带421、支撑辊423B以及二次转印辊424形成的二次转印夹持部与本发明的“转印部”对应。
在中间转印带421通过一次转印夹持部时,感光鼓413上的调色剂像被依次重叠地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421。具体而言,通过对一次转印辊422施加一次转印偏压,并对中间转印带421的与一次转印辊422抵接的一侧赋予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电荷,从而将调色剂像静电转印至中间转印带421。
之后,在纸张S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时,中间转印带421上的调色剂像被二次转印至纸张S上。具体而言,通过对二次转印辊424施加二次转印偏压,并对纸张S的与二次转印辊424抵接的一侧赋予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电荷,从而将调色剂像静电转印至纸张S。朝向定影部60输送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S。
带清洁装置426具有与中间转印带421的表面滑动接触的带清洁刮板等,除去在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421的表面的转印剩余调色剂。
定影部60具备具有配置于纸张S的定影面侧的定影面侧部件的上侧定影部60A、具有配置于纸张S的定影面的相反的面侧的背面侧支承部件的下侧定影部60B、以及加热源60C等。通过背面侧支承部件被压接到定影面侧部件,形成夹持纸张S来输送的定影夹持部。
定影部60通过在定影夹持部中对二次转印调色剂像并输送来的纸张S进行加热、加压,从而使调色剂像定影于纸张S。定影部60作为单元被配置在定影器F内。另外,在定影器F中配置有通过喷吹空气而使纸张S从定影面侧部件分离的空气分离单元60D。
纸张输送部50具备供纸部51、排纸部52以及输送路径部53等。在构成供纸部51的三个供纸托盘单元51a~51c中,按照每个预先设定的种类收容基于基重(刚度)、尺寸等识别出的纸张S(标准纸张、特殊纸张)。输送路径部53具有对位辊对53a、环辊53b等多个输送辊、用于在纸张S的两面进行图像形成的双面输送路径、用于从装置的外部(图1中的右侧)供给纸张S的外部供纸输送路等。对位辊对53a与本发明的“对位辊”对应。
对位辊对53a在控制部100的控制下发挥进行纸张S的歪斜修正的作用和进行纸张S的位置偏移修正的作用。另外,对位辊对53a具有在控制部100的控制下,旋转以使二次转印到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位置对准,调整纸张的输送速度的功能。
此处,歪斜修正是通过使输送来的纸张S与对位辊对53a抵接来修正纸张S的输送方向上的前端侧的歪斜即倾斜(偏斜)。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纸张S的歪斜修正时,通过从控制部100对对位辊对53a的驱动源(马达等)输出控制信号来控制对位辊对53a的旋转。
另一方面,位置偏移修正是通过对位辊对53a的摆动来修正纸张S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即,通过在对位辊对53a的夹持部(以下,也称为对位夹持部。)中夹持纸张S后,进行对位辊对53a在宽度方向上移动来使纸张S移动的摆动动作(对位摆动)的控制来修正纸张S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对位辊对53a摆动的驱动源使用与使对位辊对53a旋转的马达不同的马达(步进电机等)。此外,对于对位摆动的控制内容的详细,后述。
环辊53b是在输送方向上的对位辊对53a的上游侧配置的辊对。环辊53b在控制部100的控制下,通过旋转以使得在与对位辊对53a之间在纸张S形成环形,从而与对位辊对53a配合来修正纸张S的歪斜。
在纸张输送方向上的对位辊对53a的下游侧、二次转印夹持部的上游侧配置有线性传感器54。线性传感器54是将光电变换元件配置成线状的传感器,发挥对纸张S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以下,称为侧端)进行检测,来检测纸张S的偏移(从基准或目标位置(参照后述的图6中的点线TP0)的位置偏离)的作用。
将收容在供纸托盘单元51a~51c中的纸张S从最上部逐张,通过输送路径部53输送至图像形成部40。或者,纸张S从外部供纸托盘或者与图像形成装置1连接的供纸装置(均未图示)经由上述的外部供纸输送路被输送至图像形成部40。此时,通过使供给的纸张S的输送方向的前端的边与对位辊对53a抵接来使所述的前端的边与对位辊对53a的轴平行,从而修正纸张S的歪斜(歪斜修正),并且调整纸张S的输送定时。
而且,在图像形成部40中,中间转印带421的调色剂像被一并二次转印到纸张S的一个面上,在定影部60中实施定影工序。进行了图像形成的纸张S由具备排纸辊52a的排纸部52排出到机外。此外,在双面打印时,已进行了向第一面的图像形成的纸张S经由双面输送路径被折返输送,输送方向的前后端是相反的,且使表背反转后,在第二面中二次转印以及定影调色剂,并通过排纸部52排出到机外。
接下来,参照图3,对在感光鼓413上形成调色剂像时的润滑剂供给等动作进行说明。图3是提取鼓清洁装置415的一部分来表示。如图3所示,鼓清洁装置415具备清洁刮板416、调色剂回收螺杆417、润滑剂涂布刷104、固态润滑剂(润滑剂)105、施力部件106、平整刮板107以及支承金属板108等。利用适当的方法,将这些各部件安装在成为鼓清洁装置415的框体的收容壳体109中。
清洁刮板416是将聚氨酯橡胶等成形为平板状的弹性部件,具有与感光鼓413的轴方向(主扫描方向)的宽度几乎同等的宽度。清洁刮板416成为使其前端(边缘)以与感光鼓413的旋转方向对置的方式抵接的反转(counter)方式的结构。在图像形成时,伴随着感光鼓413沿着图3的箭头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通过清洁刮板416刮除残存在感光鼓413的表面上的转印剩余调色剂。
调色剂回收螺杆417对由清洁刮板416刮除的转印剩余调色剂进行回收,并输送到废调色剂回收容器(图示省略)。
润滑剂涂布刷104具有将固态润滑剂105的润滑剂供给到感光鼓(像担载体)413上的作用。润滑剂涂布刷104是例如将植入有聚酯等纤维的基布卷绕在芯棒上而成的辊状的刷子,具有与感光鼓413的轴方向的宽度几乎同等的宽度。润滑剂涂布刷104被配置为与固态润滑剂105的表面以及感光鼓413的表面接触,如图3中箭头所示,沿与感光鼓413的旋转相反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向感光鼓413上供给润滑剂。润滑剂涂布刷104以均等的压力与感光鼓413的扫描方向(轴方向)抵接。
固态润滑剂105是对润滑剂进行固态化并成形为棒状的润滑剂,以下称为润滑剂棒。润滑剂棒105被固定在与施力部件106连接的支架(图示省略)上。润滑剂棒105的宽度窄于清洁刮板416或平整刮板107的宽度。润滑剂棒105具有例如按照铅笔硬度相当于F~HB的硬度。作为用于润滑剂棒105的润滑剂,例如是硬脂酸锌(ZnSt)。
施力部件106例如由压缩弹簧构成,朝向润滑剂涂布刷104以规定的按压载荷(例如1.2~2.6N)按压润滑剂棒105。由此,润滑剂棒105以与润滑剂涂布刷104接触的状态被保持。
平整刮板107与清洁刮板416同样地是将聚氨酯橡胶等成形为平板状的弹性部件,具有与感光鼓413的轴方向(主扫描方向)的宽度几乎同等的宽度。平整刮板107被支承金属板108支承。平整刮板107被配置为从相关方向(在感光鼓413旋转时边缘部分被拖拽的方向)以规定的抵接角(例如50°)以及侵入量与感光鼓413滑动接触。
在图像形成时,通过润滑剂涂布刷104旋转而从润滑剂棒105的表面刮掉润滑剂,该刮掉的润滑剂(以下,称为润滑剂。)在与感光鼓413的接触部位上涂布到感光鼓413的表面。所涂布的感光鼓413上的润滑剂与平整刮板107的边缘部分接触而成为润滑剂积聚,所述的润滑剂积聚被平整刮板107调平,在感光鼓413上形成大致均匀的厚度的润滑膜。
然而,起因于打印到纸张S上的调色剂像的覆盖范围的变动,有向感光鼓413的润滑剂供给产生不均匀,而成为图像不良的原因的情况。
在打印任务执行时从润滑剂涂布刷104供给到感光鼓413上的润滑剂在假设覆盖范围为零的情况下,均等地涂布到没有形成调色剂像的感光鼓413上。此处,若低覆盖范围的状态持续较长,则涂布到感光鼓413上的润滑剂与平整刮板107之间作为润滑剂积聚而逐渐蓄积在感光鼓413上,成为之后的打印图像的浓度不均匀、FD条纹等的产生原因。对于这样的不良状况,能够通过上述的RFP控制排出调色剂带(更新调色剂斑块)来应对。
另一方面,在实心图像打印那样的高覆盖范围的情况下,与覆盖范围零的情况相比较,消耗更多的量的润滑剂。即,从润滑剂涂布刷104供给到感光鼓413上的润滑剂有容易附着于所形成的调色剂像的性质。
而且,如在打印多张例如含框线的奖状等仅纸张S的宽度方向的特定部位为较高的覆盖范围的图像的情况下等产生高覆盖范围部分的分布不均的情况下,在该高覆盖范围部分中,润滑剂局部地减少。该情况下,润滑材料棒105的宽度方向的形状发生形变(局部地减少),在之后的打印时,向感光鼓413的润滑剂供给产生不平衡,有可能成为图像不良等的原因。此外,在所使用的调色剂含有外部添加剂的情况下,若产生上述的高覆盖范围的分布不均,则在润滑材料棒105的局部地减少的部分附着外部添加剂,也存在润滑剂棒105容易受到污染的问题。
另外,若将上述那样的仅宽度方向的特定部位为较高的覆盖范围的图像(调色剂像)打印在长尺寸纸,则容易产生润滑材料棒105的局部的减少。
参照图3以及图4,更详细地对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覆盖范围的分布有偏差的情况下的问题点进行说明。
图4是主要假设将具有与输送方向大致平行的两条粗线(参照图4中的点划线)的调色剂像打印于纸张S,在多张的纸张S上连续地进行所述的调色剂像的打印的情况的图。在图4中,用TCD以及NCD的特性线表示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轴方向的覆盖范围分布的特性。此处,NCD是表示将上述调色剂像打印于一张纸张S的情况下的覆盖范围分布的特性线,TCD是表示将上述的调色剂像反复打印于多张的纸张S的情况下的总覆盖范围分布的特性线。
这样,若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高覆盖范围部分集中于轴方向的特定位置(分布不均),则有应力集中在对应的清洁刮板416的部分而引起劣化、翘起等的情况。该情况下,感光鼓413上的转印剩余调色剂不被清洁而通过清洁刮板416。此时通过的调色剂附着于润滑剂涂布刷104,紧接着附着于润滑剂棒105。此处,由于调色剂附着的润滑剂涂布刷104的部位与其它部位相比摩擦变大,所以刮掉比润滑剂棒105的其它部位多的润滑剂并供给给感光鼓413。
其结果如图4所示,与调色剂像的高覆盖范围部分(在该例子中为两条粗线)对应的润滑剂棒105的区域被更多地消耗,在润滑剂棒105的宽度方向上的一部分(在该例中为两处)产生凹陷(局部的减少)。这样,当润滑剂棒105的宽度方向上的形状的形变变大时,容易产生向感光鼓413的润滑剂的涂布不均匀,进而成为FD条纹产生等图像品质劣化的原因。另外,在调色剂含有外部添加剂的情况下,通过上述的动作,与调色剂像的高覆盖范围部分对应的润滑剂棒105的区域因外部添加剂受到污染,涂布到感光鼓413的润滑剂的纯度变低,依然成为FD条纹产生等的原因。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也考虑上述的在纸张通道中(纸张间)执行RFP控制来应对。此处,通过进行RFP控制,关于润滑剂棒105的润滑剂供给,期待以下的效果。即,通过RFP控制将更新调色剂斑块(调色剂带)供给到纸张S间的感光鼓413上,从而在感光鼓413上过多地积聚的润滑剂附着于该调色剂带,期待抑制由润滑剂过多引起的图像不良。另一方面,RFP控制除了上述的调色剂消耗量的增加等之外也存在如下那样的问题。
通常RFP控制为了防止排出到中间转印带421上的调色剂带转移至二次转印辊424,所以进行解除二次转印夹持部的构成部件即中间转印带421和二次转印辊424的压接的控制。另一方面,在尽可能地防止打印的生产性降低而在纸张间进行RFP控制的情况下,需要尽可能地缩短中间转印带421和二次转印辊424的压接解除的时间。该情况下,排出到中间转印带421上的调色剂带转移至二次转印辊424,所述的调色剂有可能从二次转印辊424附着于下一张纸张S的下表面。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需要在二次转印辊424中设置用于除去该调色剂带的刮刀(刮板)等清洁机构。
在想要不设置所述的清洁机构来进行应对的情况下,为了防止调色剂带向二次转印辊424转移,需要如上述那样暂时解除中间转印带421和二次转印辊424的压接。该情况下,在打印动作中,需要增大连续输送的纸张S间的距离或使纸张S暂时停止,所以打印的生产性降低。
总体上,优选润滑剂棒105的润滑剂在宽度方向即感光鼓413的轴方向上尽可能均衡地被消耗,在感光鼓413上的轴方向上均匀地涂布,但根据打印的图像等,可能产生由覆盖范围分布的偏差所引起的各种问题。而且,若想要通过RFP控制应对所述的问题,则在成本以及打印的生产性方面受到限制。
另外,RFP控制能够应对向感光鼓413上过多地供给润滑剂的情况,但反之,即不能够应对因高覆盖范围打印等而感光鼓413上的润滑剂处于不足的趋势的情况。此外,在RFP控制中,不能够抑制伴随润滑剂棒105的局部的变形(减少)而产生的外部添加剂的附着等污染。
为了应对上述问题,也考虑使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轴方向的位置以恒定值移位,并根据该移位的量来变更纸张S的侧端的目标位置,进行对位辊对53a的摆动控制,直到纸张S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为止的方法。然而,该方法虽然在纸张S为定型纸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效果,但在纸张S为长尺寸纸的情况下产生以下那样的限制。
即,长尺寸纸大多情况是输送方向的尺寸较长,连续打印相同的图案。因此,产生高覆盖范围的分布不均的情况下的每一张纸张的润滑剂棒105的局部的减少等的影响与定型纸等通常的纸张S相比,更大。因此,在长尺寸纸的情况下,在上述那样的单纯地使图像形成位置以及目标位置移位的控制中,有可能不能够充分地抑制向感光鼓413的润滑剂供给的不均匀。
此外,存在长尺寸纸从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专用的供纸装置供给的情况,该情况下,有可能存在在长尺寸纸的输送方向的前端到达二次转印夹持部的阶段,该长尺寸纸的后端侧还未压接到供纸装置的供纸辊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存在不仅在长尺寸纸的前端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前,在进入到二次转印夹持部后(即调色剂像的二次转印中),该长尺寸纸的侧端也容易发生位置偏移的问题。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控制部100基于在感光鼓413(像担载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像中的轴方向的调色剂的分布状况来进行动态地变更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轴方向的位置的控制。另外,控制部100在对位摆动的控制中,在该纸张S的输送方向的前端进入到二次转印夹持部后,控制对位辊对53a的摆动,以使在二次转印夹持部转印到纸张S上的图像的纸张宽度方向位置准确。
此处,“动态地变更”并不是如上述那样使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轴方向的位置以恒定值(固定地)移位,例如是指以在沿着相对于轴方向(扫描方向)的倾斜方向或轴方向的振动方向上移动的方式移位。动态地变更调色剂像的轴方向的位置的控制的更具体的内容后述。
在一个具体例子中,控制部100在打印执行的动作之前先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解析,确定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调色剂像中的轴方向的调色剂的分布的偏差,并根据该确定结果来动态地变更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轴方向的位置。此外,控制部100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解析的结果是不能确定输入调色剂的分布的偏差的情况下(即判断为没有偏差的情况下),视为没有因所述的打印动作而使润滑剂棒105局部地减少的可能性,不变更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轴方向的位置。
在一个具体例子中,控制部100参照在感光鼓413上实际形成的调色剂像中的轴方向的调色剂的分布历史来动态地变更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轴方向的位置。因此,控制部100将形成在感光鼓413上的调色剂像中的轴方向的调色剂的分布或频率作为调色剂像的总覆盖范围历史数据(以下,称为打印历史数据。)而储存至存储部72,每当执行打印任务时便更新所述的打印历史数据。所述的打印历史数据优选是来自润滑剂棒105的初始使用时或更换时的数据。而且,控制部100在打印执行动作之前先如上述那样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解析,并且参照存储部72中储存的打印历史数据,来决定是否变更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轴方向的位置、以及变更的情况下的变更形态(图像的动态的变更图案以及变更量)。
在一个具体例子中,控制部100控制图像形成部40,以形成沿着轴方向(扫描方向)线形地(即在倾斜方向上)移位的线形图案,作为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轴方向的位置的动态的变更图案(以下,仅称为变更图案)(参照图6中点线所示的图像I)。在其它例子,控制部100控制图像形成部40,以形成使沿着轴方向(扫描方向)振动的(例如呈波状地往复移动)的振动图案,作为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轴方向的位置的变更图案。此处,在以上述的振动图案形成调色剂像的情况下,以缓慢的振幅振动,或反之如高频振动等振动的方式是任意的。另外,上述的变更图案只是一个例子,此外也能够设为各种变更图案。
这样,在进行图像形成控制以形成上述那样的变更图案作为调色剂像的情况下,在感光鼓413上形成与通常不同的所谓的失真的调色剂像,所述的失真的调色剂像被转印至中间转印带421。因此,控制部100在该纸张S进入到二次转印夹持部后,进行按照与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的调色剂像的变更图案对应的摆动图案使对位辊对53a摆动的控制,从而使输入图像数据规定的形状的调色剂像二次转印至纸张S。
通过进行上述那样的控制,与使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轴方向的位置向左或右以恒定值(即固定地)移位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对一张的纸张S的高覆盖范围的分布不均变得更缓和。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将高覆盖范围区域有偏差的图像打印于长尺寸纸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地抑制向感光鼓413的润滑剂供给的不均匀,并能够防止或抑制由润滑剂供给的不均匀所引起的图像不良的产生。
参照图5以及图6更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控制内容。
图5是与上述的图4对应的图,主要假设将具有与输送方向大致平行的两条粗线的调色剂像打印于纸张S,在多张(例如100张)的纸张S上连续进行所述的图像的打印的情况。在图5中,用TCD、NCD0以及NCD1的特性线表示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轴方向的覆盖范围分布的特性。此处,TCD的特性线与图4相同,NCD0的特性线与图4中的NCD相同。
在多张纸张S上连续打印上述那样的调色剂像的情况下,进行通常的图像形成控制的情况下,如图4中上述那样,有可能产生润滑剂棒105的局部的减少以及由该局部的减少所引起的图像不良。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具体例子中,控制部100在打印任务的执行之前先基于该任务中的输入图像数据以及打印张数等设定信息来计算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轴方向的覆盖范围分布的特性(NCD0、TCD)。而且,控制部100基于所述的计算结果来决定是否动态地变更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调色剂像在X轴(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以下,称为图像形成位置。)。
例如,控制部100在计算出的总覆盖范围分布的特性线(TCD)有峰形状(参照图5),且所述的峰值超过阈值的情况下,视为高覆盖范围部分分布不均,润滑剂棒105存在部分地减少的可能性,进行动态地变更图像形成位置的决定。
在图5中,示出控制部100进行变更图像形成位置的决定,例如使调色剂像相对于从第51张到第100张的纸张S的形成位置朝向感光鼓413的轴方向的左侧在倾斜方向上线形地移动(缓缓地移位)的情况。该情况下,如图6所示,控制部100针对从第51张起的纸张S,在纸张S的输送方向前端进入到二次转印夹持部后,使所述的纸张S的侧端的基准位置(目标位置)从通常位置(TP0)向左侧的位置(TP1)缓缓地移位。而且,控制部100进行对位辊对53a的摆动控制,以使纸张S的侧端与这样动态地移位的目标位置一致。通过进行这样的摆动控制,如图6所示,在感光鼓413进而中间转印带421上斜向形成的调色剂的线(参照图6中用点线所示的调色剂像I)在纸张S上成为直线,被二次转印。
此外,控制部100针对没有变更图像形成位置的纸张(在上述例子中从第一张到第50张目的纸张S),控制对位辊对53a的摆动,以使该纸张S的侧端的目标位置与通常或初始位置(图6中的位置TP0)一致。在一个具体例子中,在纸张S为长尺寸纸以外的定型纸等的情况下,控制部100在该纸张S的前端进入到二次转印夹持部后,不进行对位辊对53a的摆动控制。与此相对,在纸张S为长尺寸纸的情况下等,侧端的位置容易偏移的环境下,为了确保转印到纸张S上的调色剂像的位置,控制部100在输送方向前端进入到二次转印夹持部后也继续进行对位辊对53a的摆动控制。不管在哪种情况下,在不变更图像形成位置的通常的打印动作中,将输入图像数据规定的形状的调色剂像形成以及转印于感光鼓413以及中间转印带421上,所以纸张S的侧端的目标位置能够固定为通常或初始位置(图6中的位置TP0)。
与此相对,控制部100在将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图像形成位置(调色剂像的变更图案)以成为上述那样的失真的图案的方式动态地变更的情况下,在该纸张S的输送方向前端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前,与通常同样地进行对位摆动控制。而且,当纸张S的输送方向前端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时,将纸张S的侧端的目标位置以从初始位置TP0动态地移位的方式变更,以便根据所形成的调色剂像的图案,在纸张S上转印准确的形状的图像。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作为调色剂像的变更图案,在感光鼓413上形成沿着感光鼓413的轴方向线形(左倾斜方向)地移位的图案。因此,控制部100使从第51张起的纸张S的二次转印夹持部突入后的侧端的目标位置从初始位置TP0朝向左侧的TP1的位置动态地移位,并使对位辊对53a实时摆动,以使纸张S的侧端位置与该移位后的目标位置一致。
通过进行上述那样的图像形成位置的动态变更(调色剂像的图案变更)的控制,在1张的纸张S上打印时的感光鼓413上的覆盖范围分布的特性线从NCD0变化为NCD1。比较这些特性线可知,进行了调色剂像的图案变更的情况下的感光鼓413上的覆盖范围分布的特性线NCD1成为与特性线NCD0相比峰值被抑制得较低的平缓的特性线。因此,在进行了调色剂像的图案变更的控制的情况下,与使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轴方向的位置以恒定值单纯地移位(即,使峰值的位置位移)的情况相比,获得进一步将总覆盖范围分布(TCD)的峰值抑制得较低的效果。
根据进行上述那样的控制的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润滑剂棒105的局部的减少,并防止或抑制由所述的局部的减少所引起的图像不良等问题。另外,伴随着图像形成位置的变更(调色剂像的图案变更),动态地变更二次转印夹持部突入后的纸张S的侧端的目标位置来进行对位摆动态控制,能够以本来的准确的形状打印二次转印到纸张S上的调色剂像。
上述的控制内容只是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为以下那样的各种控制内容。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一个具体例子中,控制部100参照从润滑剂棒105的初始使用时起的打印历史数据,以使向感光鼓413的图像形成位置沿着轴方向线形(即右或者左的倾斜方向)地移位的方式变更调色剂像的图案。该情况下,控制部100将从润滑剂棒105的初始使用时起的打印历史数据保存至存储部72等存储器,并在每隔打印的纸张S的规定张数(例如每一张)便更新所述的打印历史数据。
而且,控制部100在执行打印任务时,确定该打印任务的内容(输入图像数据的覆盖范围分布、所设定的页张数、打印份数等)。而且,控制部100确定在感光鼓413上应形成的调色剂像的轴方向的本来的覆盖范围分布(图5中所示的NCD0),并且读出表示上述的从润滑剂棒105的初始使用时的总覆盖范围分布(TCD)的打印历史数据。
此处,控制部100基于该获取到的两个覆盖范围分布(TCD以及NCD0)来确定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轴方向的形成位置的偏差,并根据该确定结果来动态地变更该调色剂像的图像形成位置。例如,如图5所示,在覆盖范围分布NCD0与总覆盖范围分布TCD近似的情况下,控制部100视为润滑剂棒105有局部地减少的可能性,进行以使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图像形成位置动态地移位的方式变更调色剂像的图案的控制。
本实施方式中的上述的控制能够适合用于反复打印相同的调色剂像(图像)较多的张数(份数),或超过阈值的张数(份数)的量那样的情况。例如,控制部100在用户设定信息表示打印100张相同的图像或进行10份以上多页的打印的情况下,自动执行上述的动作。在该情况下,控制部100在打印动作开始前获取用户设定信息以及输入图像数据,计算从该打印任务的开始到结束为止的总覆盖范围分布,决定用于动态地变更图像形成位置的调色剂像的变更图案、成为该变更的对象的纸张S的张数等。并且,控制部100通过参照上述的打印历史数据,能够进行用于防止图像不良的产生的更适合的控制。
或者,上述的阈值(在该例子中,为100张或者10份)也可以是用户能够通过未图示的用户设定画面任意设定或变更。该情况下,控制部100按照预先设定的纸张的阈值张数N(N≥1),决定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变更形态以及二次转印夹持部突入后的纸张S的侧端的目标位置的变更形态。
例如,从尽可能地使润滑剂棒105的减少均匀化的观点来看,认为对纸张S的每一张进行本实施方式中的调色剂像的图案变更以及二次转印夹持部突入后的纸张S的侧端的目标位置的变更的控制(将阈值设定为1)较好。另一方面,若对纸张S的每一张进行这样的控制,则认为排出到排纸部52的纸张S的侧端的位置在每一张中不同,在同一任务中排纸状态不一致等输出的各纸张S的分类等的便利性变差。此外,在使具备修整器(整合板)的后处理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1连接那样的情况下,能够消除上述那样的排纸状态的不一致。总体上,对于上述的阈值,能够考虑上述那样的使用环境等而任意地设定。
在一个具体例子中,控制部100在图像形成的工序之前先对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进行解析,并根据解析结果来决定或变更所述的调色剂像的感光鼓413上的图像形成位置(调色剂像的图案)。此处,控制部100在阈值张数(例如100张)以上的纸张S上连续打印同一图像那样的情况下,控制图像形成部40,以便每隔规定张数(例如10张)便动态地变更感光鼓413上的图像形成位置(改变调色剂像的图案)。
此时,控制部100适当地参照上述的打印历史数据,动态地变更感光鼓413上的图像形成位置,以使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轴方向的形成位置的偏差分散。例如,控制部100控制图像形成部40,以使感光鼓413上的调色剂像的形成位置相对于第一张的纸张S如图5所示那样向轴方向的左倾斜方向移位,相对于第二张的纸张S向轴方向的右倾斜方向移位。通过进行这样的控制,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覆盖范围分布的历史接近平整,使润滑剂棒105的减少均匀化。
在如上述那样动态地变更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轴方向位置的情况下,通常控制部100以与根据该变更的调色剂像的图案的移位形态相同的形态(移位的方向以及速度)动态地变更纸张S的侧端的基准位置来进行对位摆动的控制。通过所述的控制,在纸张S上的本来的准确的位置上形成图像。
另一方面,在这样的统一的控制中,可能产生纸张S上的图像形成位置不准确的情况。例如,在纸张S的两面打印调色剂像的情况下,纸张S的状态在第一面的对位摆动时和第二面的对位摆动时较大地不同。具体而言,由于在第二面的对位摆动时,打印定影到纸张S的第一面(下面)的调色剂像,所以对位辊对53a和该纸张S滑动,有时无法获得所希望的摆动量。
因此,控制部100根据图像形成条件(在该例子中,为纸张S的第一面/第二面)将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轴方向位置的变更量和二次转印夹持部突入后的纸张S的侧端的基准位置的变更量设定为不同的值来进行上述的控制。具体而言,控制部100在以双面打印任务打印纸张S的第二面的情况下,考虑到对位摆动时的摆动不足量,比调色剂像的移位量(以下,也称为图像偏移量。)大地设定纸张S的侧端的基准位置的变更量(以下,也称为摆动偏移量。)来进行上述的控制。
此外,成为切换图像偏移量以及摆动偏移量的基准的纸张S的打印张数能够通过用户设定画面等任意地变更或设定。另外,也可以是由用户能够通过用户设定画面等任意地设定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变更图案(分为倾斜的线形图案、波状的振动图案等)、图像偏移量以及摆动偏移量。此处,作为能够设定的图像偏移量,在将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设为倾斜的线形图案的情况下,例如包括该线形图案的倾斜方向或倾斜角度的值,在将调色剂像设为波状的振动图案的情况下包括该振动图案的振幅的值。该情况下,控制部100基于由用户设定的这些调色剂像的图案或偏移量的设定值来决定调色剂像的图案、图像偏移量以及摆动偏移量。以下,将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变更图案和图像偏移量统称而称为图像变更形态。
对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为了减少由排纸不一致所造成的不便利,而考虑将图像以及摆动的偏移的方向仅设定为一个方向(例如左方向)、还较小地设定偏移量等使用方法。另一方面,在使具备修整器(整合板)的后处理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1连接那样的情况下,为了尽可能地使润滑剂棒105的减少均衡,也考虑最大限度地增大偏移量的使用方法。即,如果连接上述的后处理装置,则能够消除由排纸不一致所造成的不便利。
另外,也可以设为图像变更形态以及摆动偏移量由用户根据在纸张S上打印的调色剂像的形成形态(即,输入图像数据规定的输出图像的形状、图形的种类等)任意设定的结构。例如,控制部100在用户设定画面上显示“有框线”、“一部分有实心图像”等按钮,若选择所述的按钮,则显示图像变更形态以及摆动偏移量的规定值,并且显示为用户能够变更这些规定值。
此外,在上述的任何的情况下,摆动偏移量都需要设定为对位辊对53a的最大可摆动量以下。此处,最大摆动量是指对位辊对53a能够从初始位置沿宽度方向的左右(装置的前里方向)上移动的最大值(极限距离)。即,对位辊对53a在打印任务的执行前处于起始位置(初始位置),存在能够从所述的初始位置沿宽度方向的左右(装置的前里)方向移动的机械的极限值。因此,控制部100在决定摆动偏移量时,设为不超过对位辊对53a的最大摆动量的范围的摆动偏移量。并且,控制部100在决定图像偏移量时,设为在对应的对位辊对53a的摆动动作中不超过极限距离(摆动偏移量)的范围的图像偏移量。
另外,在如上述那样能够由用户设定(变更)图像偏移量以及摆动偏移量的结构的情况下,控制部100对偏移量的最大值的设定设置限制或进行对用户警告的显示,以使用户不进行超过对位辊对53a的最大摆动量的设定。
并且,控制部100能够根据图像形成条件与上述的图像形成位置以及纸张侧端的目标位置的动态变更的控制一起执行RFP控制。该情况下,控制部100控制图像形成部40,以便在与连续输送的多个纸张S的纸间对应的感光鼓413上的区域中形成与感光鼓413的宽度对应的宽度的调色剂带(更新调色剂斑块)。通过一并执行这样的RFP控制,能够降低上述的总覆盖范围分布的特性线(TCD)的峰值,进一步抑制向感光鼓413的润滑剂供给的不均匀,减少所打印的图像的品质劣化的风险。
此处,作为并用RFP控制的图像形成条件的例子,列举设定RFP控制的开启(允许)/关闭(禁止)的用户设定信息。例如,在打印多张上述的有高覆盖范围的分布不均的图像的情况下等想要进一步降低画质劣化的风险等情况下,用户通过用户设定画面等来进行开启(允许)RFP控制的设定。
另一方面,在更重视生产性(打印速度)的情况下,用户通过用户设定画面等来进行关闭(禁止)RFP控制的设定。该情况下,控制部100在该打印任务的执行中进行上述的图像形成位置以及目标位置的动态变更的控制,而不执行RFP控制。
另外,作为并用RFP控制的图像形成条件的例子,列举控制部100判断为即使进行上述的图像形成位置的动态的变更也依然会产生润滑材料棒105的局部的减少(没有被抑制)的情况。作为这样的情况,例如,在由用户设定的图像偏移量较小的情况下(例如线形图案的倾斜角度较小的情况下、振动图案的振幅量较小的情况下等)会产生。另外,如上述那样,由于图像偏移量以及摆动偏移量存在物理极限值,所以根据打印条件(调色剂像的形成形态、打印张数等),会产生无法充分消除上述的高覆盖范围的分布不均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并用上述的RFP控制,能够抑制润滑材料棒105的局部的减少的产生。
以下,参照图7的流程图,对每当执行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打印任务时,控制部100执行的处理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使用长尺寸纸作为纸张S,为了简明,假设将沿着纸张S的长度方向的直线作为图像来打印的情况。
在执行打印任务时,控制部100获取该打印任务中的输入图像数据以及设定信息,并且对该获取到的输入图像数据进行解析(步骤S100)。具体而言,控制部100确定将要在纸张S上形成的二维的调色剂像中的、感光鼓413上的对应位置,即,X轴(扫描)方向以及Y轴(副扫描)方向的打印位置。
在步骤S120中,控制部100从存储部72读出上述的打印历史数据,识别作为像担载体的感光鼓413上的扫描方向(轴方向)的各位置中的打印频率(实际使调色剂附着的次数)。
在步骤S140中,控制部100基于步骤S100以及步骤S120的处理结果来决定是否进行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调色剂像在X轴(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图像形成位置)的动态变更。
控制部100决定为不进行图像形成位置的动态变更的(步骤S140:否)的情况下,跳过步骤S160以及步骤S180的处理,执行通常的图像形成控制以及对位摆动控制,移至步骤S200。
另一方面,控制部100决定为进行图像形成位置的动态变更的(步骤S140:是)的情况下,决定变更图像形成位置的形态(上述的调色剂像的变更图案和图像偏移量)(步骤S160),进行所决定的变更形态下的图像形成控制,移至步骤S180。
以下,对使用倾斜的线形图案作为调色剂像的变更图案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该例子中,控制部100进行在感光鼓413上形成从与感光鼓413的轴方向的正交方向(图6中的Y方向)以规定角度倾斜的调色剂像的控制(参照图6中点线所示的图像I)。形成在感光鼓413上的调色剂像(倾斜的图像I)由一次转印夹持部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上,通过中间转印带421的旋转而朝向二次转印夹持部。
通过在步骤S160中进行这样的图像形成控制,从而防止调色剂继续附着于感光鼓413上的X轴(扫描)方向的局部的部位,抑制润滑剂进而润滑剂棒105的局部的消耗。
在步骤S180中,控制部100基于感光鼓413上的调色剂像的形成位置来控制对位辊对53a的摆动,以使在纸张S上的准确的宽度方向位置二次转印调色剂像。所述的步骤S180中的对位摆动的控制继续进行到纸张S的输送方向的后端脱离对位辊对53a为止。
此外,控制部100在不变更图像形成位置的情况下(步骤S140:否),对线性传感器54的检测信号进行监视,控制对位辊对53a的摆动,以使纸张S的侧端与通常的基准位置TP0(参照图6)一致。该情况下,控制部100在纸张S的输送方向的前端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前和进入后进行同样的摆动控制(即,使纸张S的侧端与基准位置TP0一致的控制),若纸张S的后端脱离对位辊对53a,则移至步骤S200。此外,从线性传感器54的寿命问题等观点来看,也能够在纸张S的输送方向的前端进入到二次转印夹持部后不进行对位摆动的控制的结构,该详细后述。
另一方面,控制部100在进行了动态变更图像形成位置的决定的情况下(步骤S140:是),在纸张S的输送方向的前端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前和进入后,进行不同的摆动的控制。即,在该例子中,控制部100直到纸张S的输送方向的前端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为止控制对位辊对53a的摆动,以使纸张S的侧端与基准位置TP0一致。接着,控制部100在纸张S的输送方向的前端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后,如图6所示,控制对位辊对53a的摆动,以将中间转印带421上的调色剂像二次转印至纸张S上的准确的位置。在该例子中,控制部100控制对位辊对53a的摆动,以使纸张S的侧端从基准位置TP0依次朝向新的目标位置TP1,以将在中间转印带421上倾斜地形成的调色剂像(图像I)作为与纸张S的长度方向平行的直线转印至纸张S。为了简明,在图6中仅表现一个新的目标位置,但控制部100能够设定多个直至纸张S的后端脱离对位夹持部为止的新的目标位置。
通过进行这样的摆动控制,进入到二次转印夹持部后的纸张S以其侧端缓缓向比基准位置TP0靠装置近前侧(图6中的下侧)偏移的方式被输送,如图6中点线的箭头所示,一边保持平行状态一边倾斜(图6中的左下方向)地输送。结果是在中间转印带421上倾斜地形成的调色剂像(点线所示的图像I)由二次转印夹持部转印为与纸张S的长度方向平行的直线(参照图6中的实线所示的图像I)。
接着,控制部100对上述的打印历史数据进行更新(步骤S200),移至步骤S220。在步骤S220中,控制部100判定打印任务是否结束。控制部100判定为打印任务没有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220:否),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100,反复上述的步骤S100~220的处理。另一方面,控制部100判定为打印任务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220:是),结束一系列的处理。
根据进行上述那样的控制的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抑制向感光鼓413的润滑剂供给的不均匀,实现在纸张S上打印的图像的品质提高。另外,通过抑制向感光鼓413的润滑剂供给的不均匀,能够实现感光鼓413的长寿命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避免在二次转印辊424设置清洁机构等结构追加,实现成本减少。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低覆盖范围的打印持续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RFP控制的执行频率,所以能够抑制调色剂消耗,从所述的点来看,也能够实现成本减少。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减少RFP控制的执行频率,能够提高打印的生产性。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00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解析来确定感光鼓413在轴方向上的覆盖范围分布的偏差。作为代替或者附加的例子,也可以设置未图示的公知的图像读取装置,基于由图像读取装置读取实际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结果,由控制部100来确定感光鼓413在轴方向上的覆盖范围分布的偏差。
此外,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根据图像形成条件等自动或者通过用户设定能够切换仅在纸张S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前进行对位摆动的控制,还是在纸张S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后也进行对位摆动的控制。此处,作为图像形成条件等,除了上述的高覆盖范围的分布不均(润滑剂棒105的局部的减少的可能性)的有无之外,还例示纸张的种类、线性传感器54的劣化度(使用历史)等。
具体而言,在纸张S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前和进入后都进行对位摆动的控制的情况下,产生线性传感器54的使用时间变长,耐久(生命)恶化这样的其它课题。从所述的观点来看,控制部100在纸张S为定型纸的情况下,不管有无上述的高覆盖范围的分布不均(润滑剂棒105的部分的减少的可能性),都仅执行纸张S的输送方向前端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前的对位摆动的控制。而且,控制部100判断为有上述的高覆盖的分布不均(润滑剂棒105的部分的减少的可能性)的情况下,控制为使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轴方向的位置以恒定值移位(使图5中的特性线NCD0的峰值的位置仅向例如左侧位移)。另外,控制部100根据该图像形成位置的单纯位移,在纸张S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前的对位摆动的控制中控制对位辊对53a的摆动,以使纸张S的侧端与从通常的基准位置TP0移位的位置(图6的TP1参照)一致。
通过进行这样的图像形成位置的单纯位移的控制,在1张的纸张S(在该例子中为定型纸)上打印时的覆盖范围分布的特性线NCD0的峰值的位置向宽度方向(在该例子中为左侧)位移,能够将总覆盖分布(TCD)的峰值抑制得较低。结果抑制润滑剂棒105的局部的减少,能够防止或抑制由所述的局部的减少所引起的图像不良等问题。另外,伴随着图像形成位置的变更(单纯位移),变更纸张S的侧端的目标位置在二次转印夹持部突入前进行对位摆动的控制,由此能够使二次转印夹持部突入时的纸张S上的调色剂像的转印位置与本来的准确的宽度方向位置一致。并且,由于在二次转印夹持部突入后不进行对位摆动的控制,所以线性传感器54的使用时间减少,能够延长线性传感器54的生命。
这样,在纸张S为定型纸等长尺寸纸以外的情况下,二次转印夹持部突入后切换为不进行对位摆动的控制的处理可以在线性传感器54的寿命为末期的情况下由控制部100自动执行。该情况下,控制部100参照线性传感器54的使用历史信息,在其寿命表示末期时,在二次转印夹持部突入后切换为不进行对位摆动的控制。同时,控制部100将线性传感器54的更换时期较近的内容显示于显示部21等。
另一方面,在图像形成装置1上连接未图示的供纸装置,从供纸装置供给长尺寸纸作为纸张S的情况下,存在该长尺寸纸如上述那样一边从供纸装置供给一边突入二次转印夹持部的情况。该情况下,由于在供纸装置的供纸辊中不存在分离机构等,在调色剂像的二次转印中也有长尺寸纸的侧端容易位置偏移的问题。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控制部100在纸张S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前和进入后都进行对位摆动的控制。但是,在线性传感器54的寿命为末期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上述的处理(在二次转印夹持部突入后切换为不进行对位摆动的控制的处理)。该情况下,控制部100将线性传感器54的更换时期较近、以及输出图像的品质有下降的可能性的内容显示于显示部21等。
总体上,控制部100能够根据纸张S的种类以及线性传感器54的使用历史而选择性地执行基于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调色剂像中的轴方向的调色剂的分布状况来进行上述的图像形成位置以及二次转印夹持部突入后的对位摆动中的纸张侧端的目标位置的动态变更的控制(第一控制)、和使图像形成位置以恒定值移位,根据该调色剂像的上述轴方向的位置的移位量来使对位辊对53a摆动,直到纸张S的前端到达二次转印夹持部为止的控制(第二控制)。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被设置在二次转印夹持部的上游侧的控制部100进行摆动控制的纸张输送部件为对位辊对53a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作为其它例子,纸张输送部件例如能够附加或者代替地应用对位辊对53a以外的辊、纸张输送引导等。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使用单页纸作为纸张的情况进行了说明。而上述实施方式也同样地能够对卷纸应用。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都仅是表示了实施本发明的具体化的一个例子而已,不能用它们限定性地解释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即,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或其主要特征的情况下以各种方式实施。

Claims (22)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图像形成部,包括将在像担载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至纸张的转印部;
润滑剂供给部,将沿着上述像担载体的轴方向延伸的润滑剂棒的润滑剂供给至上述像担载体;
纸张输送部件,被设置在纸张输送方向的上述转印部的上游侧,并对上述纸张进行输送;以及
控制部,控制上述纸张输送部件的摆动,以使上述纸张沿着该纸张的宽度方向摆动,
上述控制部基于在上述像担载体上形成的上述调色剂像中的上述轴方向的调色剂的分布状况来进行变更在上述像担载体上形成的上述调色剂像在上述轴方向的位置的控制,并在该纸张的输送方向的前端进入到上述转印部后,控制上述纸张输送部件的摆动,以使在上述转印部转印到上述纸张上的图像的纸张宽度方向位置准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参照在上述像担载体上实际形成的上述调色剂像中的上述轴方向的调色剂的分布历史来动态地变更在上述像担载体上形成的上述调色剂像在上述轴方向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确定在上述像担载体上形成的上述调色剂像中的上述轴方向的调色剂的分布的偏差,并根据该确定结果来动态地变更在上述像担载体上形成的上述调色剂像在上述轴方向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解析,并基于该解析结果来动态地变更在上述像担载体上形成的上述调色剂像在上述轴方向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动态地变更在上述像担载体上形成的上述调色剂像在上述轴方向的位置,以使在上述像担载体上形成的上述调色剂像中的上述轴方向的调色剂的总覆盖分布的特性线的峰值降低。
6.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动态地变更在上述像担载体上形成的上述调色剂像在上述轴方向的位置,以使在上述像担载体上形成的上述调色剂像中的上述轴方向的调色剂的分布的偏差分散。
7.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纸张输送部件的摆动以使上述纸张的侧端与目标位置一致,并在动态地变更在上述像担载体上形成的上述调色剂像在上述轴方向的位置的情况下,动态地变更上述目标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以与在上述像担载体上形成的上述调色剂像在上述轴方向的位置的变更量不同的量变更上述目标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图像形成部,以使在上述像担载体上形成的上述调色剂像在上述轴方向的位置沿着扫描方向线形地移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图像形成部,以使在上述像担载体上形成的上述调色剂像在上述轴方向的位置沿着扫描方向振动。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基于由用户设定的设定值来决定在上述像担载体上形成的上述调色剂像在上述轴方向的位置的变更量、以及上述目标位置的变更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在上述像担载体上形成的上述调色剂像在上述轴方向的位置的变更量以及上述目标位置的变更量能够根据上述调色剂像的形成形态来设定。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决定上述目标位置的变更量,使得不超过上述纸张输送部件的最大摆动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变更在上述像担载体上形成的上述调色剂像在上述轴方向的位置,使得不超过上述纸张输送部件的最大摆动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一并执行在与连续地输送的多个上述纸张的纸间对应的上述像担载体上的区域中形成在上述像担载体上形成的上述调色剂像中的上述轴方向的调色剂的总覆盖分布的特性线的峰值降低的调色剂斑块的控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一并执行根据用户设定信息来形成上述调色剂斑块的控制。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在判断为即使变更在上述像担载体上形成的上述调色剂像在上述轴方向的位置也没有抑制上述润滑剂棒的局部的减少的情况下,一并执行形成上述调色剂斑块的控制。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纸张是长尺寸纸。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基于在上述像担载体上形成的上述调色剂像中的上述轴方向的调色剂的分布状况选择性地执行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
在上述第一控制中,变更在上述像担载体上形成的上述调色剂像在上述轴方向的位置,并在上述纸张的输送方向的前端进入到上述转印部后,以与该调色剂像在上述轴方向的位置的变更形态对应的摆动形态使上述纸张输送部件摆动,
在上述第二控制中,使在上述像担载体上形成的上述调色剂像在上述轴方向的位置以恒定值移位,并根据该调色剂像在上述轴方向的位置的移位量来使上述纸张输送部件摆动,直至上述纸张的输送方向的前端到达上述转印部为止。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纸张的种类来执行上述第二控制。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根据检测上述纸张的侧端的传感器的使用历史来执行上述第二控制。
22.一种图像形成控制方法,其中,
在具备包括将在像担载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至纸张的转印部的图像形成部、将沿着上述像担载体的轴方向延伸的润滑剂棒的润滑剂供给给上述像担载体上的润滑剂供给部、以及被设置在纸张输送方向的上述转印部的上游侧并对上述纸张进行输送的纸张输送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基于在上述像担载体上形成的上述调色剂像中的上述轴方向的调色剂的分布状况来变更在上述像担载体上形成的上述调色剂像在上述轴方向的位置,并在该纸张的输送方向的前端进入到上述转印部后,使上述纸张输送部件摆动,使得转印到上述纸张的该调色剂像的纸张宽度方向位置准确。
CN201910163646.4A 2018-03-06 2019-03-05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2317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39682A JP7040136B2 (ja) 2018-03-06 2018-03-06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制御方法
JP2018-039682 2018-03-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1758A CN110231758A (zh) 2019-09-13
CN110231758B true CN110231758B (zh) 2022-04-05

Family

ID=67842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63646.4A Active CN110231758B (zh) 2018-03-06 2019-03-05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514653B2 (zh)
JP (1) JP7040136B2 (zh)
CN (1) CN1102317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064250A (ja) * 2018-10-19 2020-04-23 エイチピー プリンティング コリア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HP Printing Korea Co., Ltd.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22035751A (ja) * 2020-08-21 2022-03-0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68397A (ja) * 2001-03-12 2002-09-1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CN101008809A (zh) * 2006-01-27 2007-08-01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1436033A (zh) * 2007-11-15 2009-05-20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设备
CN101446781A (zh) * 2007-11-30 2009-06-03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显影剂以及使用该调色剂的处理卡盒
CN101614994A (zh) * 2008-06-26 2009-12-3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润滑剂施加装置、图像形成组件及图像形成装置
EP2211239A2 (en) * 2008-12-04 2010-07-28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ransfer Nip adjustment function
CN102103352A (zh) * 2009-12-16 2011-06-22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固体润滑剂的涂覆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3576522A (zh) * 2012-07-31 2014-02-12 株式会社理光 润滑剂供给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CN103885310A (zh) * 2012-12-21 2014-06-25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4133634A (ja) * 2013-01-10 2014-07-24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824950B2 (en) * 2011-04-21 2014-09-0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205263478U (zh) * 2015-09-25 2016-05-25 株式会社东芝 转印带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6444330A (zh) * 2015-08-05 2017-02-22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润滑剂量调整方法
JP2017097254A (ja) * 2015-11-27 2017-06-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27957A (ja) * 1982-01-27 1983-07-30 Fujitsu Ltd 印刷装置
JP2003002490A (ja) * 2001-06-19 2003-01-0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7209699B2 (en) * 2004-02-16 2007-04-24 Ricoh Company, Limited Lubricant applying unit,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09063862A (ja) * 2007-09-07 2009-03-26 Fuji Xerox Co Ltd 帯電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クリーニング部材
JP5267008B2 (ja) * 2008-09-26 2013-08-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37615A (ja) * 2010-05-11 2011-11-2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48256A (ja) * 2010-05-31 2011-12-08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721399B2 (ja) * 2010-11-10 2015-05-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57462A (ja) * 2012-06-13 2013-12-26 Konica Minolta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9383715B2 (en) * 2014-11-14 2016-07-05 Ricoh Company, Ltd. Lubricant supply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380187B2 (ja) * 2015-03-25 2018-08-2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転写電圧制御プログラム
KR20170013103A (ko) * 2015-07-27 2017-02-06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노광유닛 제어방법
JP2017207526A (ja) * 2016-05-16 2017-11-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922160B2 (ja) * 2016-06-17 2021-08-1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68397A (ja) * 2001-03-12 2002-09-1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CN101008809A (zh) * 2006-01-27 2007-08-01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1436033A (zh) * 2007-11-15 2009-05-20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设备
CN101446781A (zh) * 2007-11-30 2009-06-03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显影剂以及使用该调色剂的处理卡盒
CN101614994A (zh) * 2008-06-26 2009-12-3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润滑剂施加装置、图像形成组件及图像形成装置
EP2211239A2 (en) * 2008-12-04 2010-07-28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ransfer Nip adjustment function
CN102103352A (zh) * 2009-12-16 2011-06-22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固体润滑剂的涂覆装置和成像设备
US8824950B2 (en) * 2011-04-21 2014-09-0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576522A (zh) * 2012-07-31 2014-02-12 株式会社理光 润滑剂供给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CN103885310A (zh) * 2012-12-21 2014-06-25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4133634A (ja) * 2013-01-10 2014-07-24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6444330A (zh) * 2015-08-05 2017-02-22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润滑剂量调整方法
CN205263478U (zh) * 2015-09-25 2016-05-25 株式会社东芝 转印带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7097254A (ja) * 2015-11-27 2017-06-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78213A1 (en) 2019-09-12
CN110231758A (zh) 2019-09-13
US10514653B2 (en) 2019-12-24
JP2019152824A (ja) 2019-09-12
JP7040136B2 (ja) 2022-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0042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0231758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控制方法
JP592849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8726220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搬送控制方法
JP618704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01253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距離制御方法
JP704747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制御方法
JP68915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搬送制御方法
JP697727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搬送制御方法
JP692216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85361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搬送制御方法
JP692237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搬送制御方法
JP720697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35121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375446B2 (ja) ブレード、滑剤供給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CN110231757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输送控制方法
JP692237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搬送制御方法
JP707377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条件補正方法
JP694304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搬送制御方法
JP690399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92237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搬送制御方法
JP202106391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4077180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2106396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52822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転写体の位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