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72493A - 一种咖啡酸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咖啡酸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72493A
CN110172493A CN201910450645.8A CN201910450645A CN110172493A CN 110172493 A CN110172493 A CN 110172493A CN 201910450645 A CN201910450645 A CN 201910450645A CN 110172493 A CN110172493 A CN 1101724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ffeinic
preparation
fermentation
prunella vulgaris
pow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506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丽美
李诗卉
夏伯候
廖端芳
林艳
吴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191045064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724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72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724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39/00Processes involving microorganisms of different genera in the same process, simultaneousl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7/00Prepa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C12P7/40Prepa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xyl group including Peroxycarboxylic acids
    • C12P7/42Hydroxy-carboxylic acids

Landscapes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咖啡酸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物料配制:向夏枯草茎叶粉末中加入碳源,混合均匀后,灭菌;2)发酵:将以乳酸菌、芽孢杆菌和酵母菌构成的混菌液接种至步骤1)处理后的粉末中,并将pH值调至4‑6,含水量调整至40%‑60%进行发酵得到咖啡酸。该方法采用的混菌中含有参与酚类化合物代谢的6‑P‑β葡糖苷酶,Gallate脱羧酶和p‑香豆酸羧酶将夏枯草茎叶中的迷迭香酸转化为咖啡酸,从而实现咖啡酸的制备。

Description

一种咖啡酸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固体发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咖啡酸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的固体发酵过程属于一种生物转化过程,是细菌、放线菌等复合微生物及其产生的酶使中药发酵转化为腐植质。固体发酵多使用混菌发酵,混菌发酵是在单一菌种发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发酵技术,混菌在发酵过程中互利共生,不仅能提高发酵效率还能转化出新的物质。
夏枯草传统药用部位为夏枯草干燥果穗,主治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乳癖,乳房胀痛等。主要成分为三萜类、甾体类、黄酮类、酚酸类等,夏枯草茎叶在化学组分上与果穗基本相似。咖啡酸(caffeic acid),分子式为C9H8O10,分子量为180.16,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抗抑郁、升白细胞、升血小板、抗血小板凝集等多种药理作用,目前主要通过从富含咖啡酸的植物中提取咖啡酸,而植物中的咖啡酸的含量通常不高,直接从夏枯草茎叶中获取咖啡酸更是收获甚少,因此需要寻找新的途径获取咖啡酸。
发明内容
目前,国内外对于夏枯草非药用部位即茎叶部分利用较少,研究发现夏枯草茎叶中含有较多的迷迭香酸和少量的咖啡酸,本发明提出一种咖啡酸的制备方法,通过对夏枯草茎叶进行固体发酵,将茎叶中的迷迭香酸转化为咖啡酸从而大大提高了从夏枯草茎叶中获取咖啡酸的产率,提供了制备咖啡酸的新途径,并且实现了夏枯草茎叶资源的高效利用。
本发明提出一种咖啡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物料配制:向夏枯草茎叶粉末中加入碳源,混合均匀后,灭菌;
2)发酵:将以乳酸菌、芽孢杆菌和酵母菌构成的混菌液接种至步骤1)处理后的粉末中,并将pH值调至4-6,含水量调整至40%-60%进行发酵得到咖啡酸。
优选地,在步骤2)中,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混菌液包括85-90%的乳酸菌,5-10%的芽孢杆菌,5-10%的酵母菌。
更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混菌液与所述夏枯草茎叶粉末的物料比为1~2mL:1g。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碳源为玉米粉。
优选地,在步骤2)中,在温度为35-37℃下进行所述发酵。
优选地,在步骤2)中,进行所述发酵的周期为8-12天。
优选地,在步骤1)中,通过紫外灯进行所述灭菌。
优选地,在步骤2)之后还包括步骤:3)干燥:将发酵后的夏枯草茎叶粉末于50-60℃下干燥。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夏枯草茎叶粉末通过将枯草茎叶干燥后粉碎,制成粒度为40-60目的粉末,并于50-60℃下干燥,置于无菌条件下冷却得到。
优选地,在步骤2)中,将含水量调整至40%-60%之后放入发酵袋中于细胞培养箱中进行所述发酵。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发明采用由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构成的混菌与夏枯草茎叶在pH值为4-6,含水量为40%-60%下进行发酵得到咖啡酸,混菌中含有参与酚类化合物代谢的6-P-β葡糖苷酶,Gallate脱羧酶和p-香豆酸羧酶将夏枯草茎叶中的迷迭香酸转化为咖啡酸,从而实现咖啡酸的制备。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发酵前后夏枯草茎叶甲醇提取液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ABTS法测定的发酵前后的夏枯草茎叶抗氧化实验的结果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DPPH法测定的发酵前后的夏枯草茎叶抗氧化实验的结果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FRAP法测定的发酵前后的夏枯草茎叶抗氧化实验的结果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不同的混菌液的量得到的发酵后的夏枯草茎叶甲醇提取液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3发酵后的夏枯草茎叶甲醇提取液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出一种咖啡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种咖啡酸制备的方法和工艺,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中药预处理:夏枯草茎叶干燥后粉碎,制备粒度为40-60目的粉末,常压下于50-60℃下干燥,置于无菌条件下冷却。粒度优选为60目。
(2)物料配制:在处理好的粉末中加入碳源,混合均匀后,在紫外灯下灭菌1h。碳源优选为玉米粉,玉米粉的添加总重量优选为8%-10%。
(3)菌种:将混菌液与夏枯草茎叶粉末按照物料比1~2mL:1g接种至粉末中,并将pH值调为4-6,保持含水量为40-60%。优选地,pH值调至4;保持含水量为45%。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混菌液包括85-90%的乳酸菌,5-10%的芽孢杆菌,5-10%的酵母菌。
(4)发酵:将处理好的夏枯草茎叶粉末放入发酵袋于细胞培养箱中发酵,温度控制在35-37℃℃,发酵周期为8-12天。优选地,发酵周期为10天。
(5)干燥:发酵后粉末放置烘箱于常压、50-60℃下干燥,得到发酵后的夏枯草茎叶粉末,发酵后的夏枯草茎叶粉末中富含咖啡酸。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夏枯草茎叶粉末中迷迭香酸转化为咖啡酸的反应过程如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咖啡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夏枯草茎叶放入粉碎机中粉碎,之后过60目筛得到夏枯草茎叶粉末备用;
2)取夏枯草茎叶粉末13.8g,玉米粉1.3g,混合均匀,再将其置于再将其置于紫外灯下照射1小时进行物料的灭菌;
3)按照质量百分比,将配比为85%乳酸菌,10%芽孢杆菌,5%酵母菌的混菌液9mL接种至装有夏枯草茎叶粉末的发酵袋中,混合均匀,于细胞培养箱中发酵,温度控制在37℃,培养10天,烘干即得到发酵后的夏枯草茎叶粉末。
采用HPLC进行样品分析:取发酵前的夏枯草茎叶粉末0.92g,发酵后夏枯草茎叶粉末1g,分别加入甲醇10mL,超声1h取上清,使用0.22um滤膜过滤,得到两者的滤液,使用HPLC对两者的滤液进行分析。使用HPLC进样体积10uL,使用自动进样器进样。样品使用色谱柱[Agilent5 HC-C18(2)250X4.6mm]对样品进行分离。流动性A为甲醇,流动性B为0.1%甲酸。使用洗脱梯度:0-20min,12-48%;20-30min,8-60%;30-40min,60-75%;40-45min,75-100%。流速为1mL/min,柱温:35±5℃,波长为285nm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发酵前后迷迭香酸和咖啡酸的百分含量的对比
图1中,1表示发酵前的夏枯草茎叶粉末,2表示发酵后的夏枯草茎叶粉末,结合表1和图1可知,经过发酵处理的夏枯草茎叶中的迷迭香酸很大程度上转化为了咖啡酸,迷迭香酸的含量大幅度减少,咖啡酸的含量大幅度增加,实现了从夏枯草茎叶中通过发酵制备出咖啡酸。
本实施例还包括对发酵前后的夏枯草茎叶进行抗氧化能力分析,具体如下:
1、ABTS法
1)测定方法:在检测孔中加入ABTS工作液200μL,随后在检测孔和对照孔分别加入10μL各浓度样品(包括浓度为2mg/mL、5mg/mL、10mg/mL、15mg/mL、20mg/mL发酵前后的夏枯草茎叶甲醇提取液和Trolox溶液)和10μL蒸馏水,轻轻混匀后室温孵育6min,在734nm处吸光度A。以蒸馏水空白对照,吸光度为A0,以Trolox(水溶性维生素E,6-羟基-2,5,7,8-四甲基色烷-2-羧酸)作参比,计算发酵前后夏枯草茎叶甲醇提取液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实验操作平行3次)。
2.DPPH法
1)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溶液的配制:准确称量DPPH10 mg,甲醇配置,得浓度为0.1mmol/L(250mL棕色容量瓶)。
2)测定方法:分别取不同浓度的发酵前后的夏枯草甲醇提液(包括浓度为2mg/mL、5mg/mL、10mg/mL、15mg/mL、20mg/mL发酵前后的夏枯草茎叶甲醇提取液)20μL至200μL浓度为0.1mmol/L的DPPH中,室温静置30min,515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为A1,甲醇为试剂空白为A2,DPPH溶液为对照为A0,Trolox作参比,计算夏枯草醇提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实验操作平行3次)。
3.FRAP法
1)硫酸亚铁标准溶液的配制:取标准FeSO4溶液、TPTZ(二硫代苏糖醇)溶液和醋酸钠缓冲液配制标准溶液0.6、1.2、1.5、2.0、2.5、3.0mmol/L。
2)测定方法:用乙醇为溶剂,分别取5μL各浓度的发酵前后的夏枯草醇提液(包括浓度为2mg/mL、5mg/mL、10mg/mL、15mg/mL、20mg/mL发酵前后的夏枯草茎叶甲醇提取液)至180μL TPTZ工作液中,37℃下反应5min,测定在593nm处的吸光度。以FeSO4标准溶液代替样品,按照上述方法测定绘制标准曲线,依据FRAP标准曲线计算各样品溶液的抗氧化活性。以Trolox作参比,每份平行3次。
结合图2-图4可知,发酵前后夏枯草甲醇提液的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ABTS+的清除作用、FeSO4当量值均随浓度升高逐渐增加,呈量效关系;在低浓度时各时期作用较低,总抗氧化能力不到相同浓度Trolox的50%,无抗氧化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发酵前后样本醇提液均具有抗氧化能力;分析可知,在各浓度下,发酵后总抗氧化相对较强,发酵前相对较弱,进一步说明发酵后的夏枯草粉末的咖啡酸的含量增加,从而提高了其抗氧化能力。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咖啡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夏枯草茎叶放入粉碎机中粉碎,之后过60目筛得到夏枯草茎叶粉末备用;
2)取夏枯草茎叶13.8g,玉米粉1.3g,混合均匀,再将其置于紫外灯下照射1小时进行物料的灭菌;
3)按照质量百分比,将配比为85%乳酸菌,10%芽孢杆菌,5%酵母菌的混菌液分别以7mL和12mL接种至装有夏枯草茎叶粉末的发酵袋中,混合均匀,于细胞培养箱中发酵,温度控制在37℃,培养7天,烘干即得到发酵后的夏枯草茎叶粉末。
采用HPLC进行样品分析:取发酵后夏枯草茎叶粉末1g,加入甲醇10ml,超声1h取上清,使用0.22um滤膜过滤,得到滤液。样品分析使用HPLC,进样体积10uL,使用自动进样器进样。样品使用色谱柱[Agilent5 HC-C18(2)250X4.6mm]对样品进行分离。流动性A为甲醇,流动性B为0.1%甲酸。使用洗脱梯度:0-20min,12-48%;20-30min,8-60%;30-40min,60-75%;40-45min,75-100%。流速为1mL/min,柱温:35±5℃,波长为285nm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接种7mL和12mL的混菌液咖啡酸峰面积的变化情况
从表2和图5可知,接种12mL的混菌液得到的咖啡酸面积更大,即得到的咖啡酸的量更多。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咖啡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夏枯草茎叶放入粉碎机中粉碎,粉碎后过60目筛备用;
2)取过筛后的夏枯草茎叶粉末13.8g,玉米粉1.3g,混合均匀,再将其置于紫外灯下1小时进行物料的灭菌;
3)将配比为85%乳酸菌,10%芽孢杆菌,5%酵母菌的混菌液,即养易佳9mL接种至发酵袋内的夏枯草茎叶粉末中,混合均匀,于细胞培养箱中发酵,温度控制在37℃,发酵培养8天,烘干即得到的发酵后的夏枯草茎叶粉末,含大量咖啡酸。
4)样品分析:取发酵前夏枯草茎叶0.92g,发酵后夏枯草茎叶1g,加入甲醇10mL,超声1h取上清,使用0.22um滤膜过滤。样品分析使用HPLC,进样体积10uL,使用自动进样器进样。样品使用色谱柱[Agilent5 HC-C18(2)250X4.6mm]对样品进行分离。流动性A为甲醇,流动性B为0.1%甲酸。使用洗脱梯度:0-20min,12-48%;20-30min,48-60%;30-40min,60-75%;40-45min,75-100%。流速为1mL/min,柱温:35±5℃,波长为285nm测定,并与实施例1发酵10天后的夏枯草茎叶粉末中的咖啡酸蜂面积进行对比,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发酵8天和10天咖啡酸峰面积的变化情况
从表3和图6可知,本实施例中发酵10天的夏枯草茎叶中咖啡酸含量要高于发酵8天的夏枯草茎叶中咖啡酸含量,说明随着发酵时间的推移,咖啡酸的含量在增加。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咖啡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物料配制:向夏枯草茎叶粉末中加入碳源,混合均匀后,灭菌;
2)发酵:将以乳酸菌、芽孢杆菌和酵母菌构成的混菌液接种至步骤1)处理后的粉末中,并将pH值调至4-6,含水量调整至40%-60%进行发酵得到咖啡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咖啡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混菌液包括85-90%的乳酸菌,5-10%的芽孢杆菌,5-10%的酵母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咖啡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混菌液与所述夏枯草茎叶粉末的物料比为1~2mL:1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咖啡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碳源为玉米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咖啡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在温度为35-37℃下进行所述发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咖啡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进行所述发酵的周期为8-12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咖啡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通过紫外灯进行所述灭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咖啡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之后还包括步骤:3)干燥:将发酵后的夏枯草茎叶粉末于50-60℃下干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咖啡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夏枯草茎叶粉末通过将枯草茎叶干燥后粉碎,制成粒度为40-60目的粉末,并于50-60℃下干燥,置于无菌条件下冷却得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咖啡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将含水量调整至40%-60%之后放入发酵袋中于细胞培养箱中进行所述发酵。
CN201910450645.8A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咖啡酸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01724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50645.8A CN110172493A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咖啡酸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50645.8A CN110172493A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咖啡酸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72493A true CN110172493A (zh) 2019-08-27

Family

ID=67696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50645.8A Pending CN110172493A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咖啡酸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7249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76264A (zh) * 2020-06-28 2020-09-18 湖南杰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从迷迭香中提取咖啡酸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3078A (zh) * 2006-11-06 2009-10-21 雀巢产品技术援助有限公司 包含迷迭香酸的组合物的改善的生物学作用
CN102018759A (zh) * 2009-09-17 2011-04-20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迷迭香酸、含迷迭香酸的夏枯草有效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在防治癌症术后转移方面的应用
CN106727928A (zh) * 2017-01-18 2017-05-31 天津大学 夏枯草提取物及制备方法及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3078A (zh) * 2006-11-06 2009-10-21 雀巢产品技术援助有限公司 包含迷迭香酸的组合物的改善的生物学作用
CN102018759A (zh) * 2009-09-17 2011-04-20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迷迭香酸、含迷迭香酸的夏枯草有效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在防治癌症术后转移方面的应用
CN106727928A (zh) * 2017-01-18 2017-05-31 天津大学 夏枯草提取物及制备方法及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兰珍等: "夏枯草不同部位中咖啡酸和迷迭香酸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张强: "新型约氏乳酸杆菌阿魏酸酯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的研究", 《CNKI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I辑,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王小梅: "解淀粉芽孢杆菌阿魏酸酯酶的基因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 《CNKI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基础科学辑,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76264A (zh) * 2020-06-28 2020-09-18 湖南杰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从迷迭香中提取咖啡酸的方法
CN111676264B (zh) * 2020-06-28 2023-05-16 湖南杰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从迷迭香中提取咖啡酸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u et al. Optimization of culturing condi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biomass and phenolics from adventitious roots of Echinacea angustifolia
WO2020177390A1 (zh) 一种猴头菌发酵制备含麦角硫因的化妆品原液的方法
CN110680774B (zh) 一种茉莉花双菌发酵化妆品的制备方法及产物的应用
CN103976052A (zh) 一种发酵型茶汁及其制备方法
TWI580780B (zh) The cultivation method of Cordyceps sinensis
CN110982868B (zh) 一种提高灵芝三萜含量的共培养方法及应用
Wang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triterpenoids and flavonoids, step-wise aeration treatment as well as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cell
CN113209177A (zh) 超声辅助提取柑橘果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06726949A (zh) 一种葡萄籽发酵原浆化妆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6350662A (zh) 毛螺菌科微生物菌株、预防或治疗肿瘤的药物及应用
CN103815279B (zh) 一种富含辅酶q10红曲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55344A (zh) 灵芝-黄精双向发酵工艺及组合物
CN107582604A (zh) 一种蛹虫草转化杜仲固体发酵产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172493A (zh) 一种咖啡酸的制备方法
CN112245343B (zh) 灵芝发酵牛蒡根的方法、复合发酵牛蒡根的方法及发酵产品和应用
CN113476388A (zh) 化妆品用百合发酵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86002A (zh) 一株产胞外多糖的罗汉果内生菌菌株及其生产胞外多糖的方法和胞外多糖的应用
CN107668696A (zh) 一种灵芝酵素的制备方法
CN106478399B (zh) 羟基蒽醌类衍生物及其应用
CN110339101A (zh) 一种含有γ-氨基丁酸的海藻发酵液原浆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613285A (zh) 一种快速提高丹参中迷迭香酸含量的方法
CN108277180A (zh) 一株产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罗汉果内生菌菌株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
CN104087647B (zh) 一种用于发酵人参花的固体培养基c-y-2
CN116622798A (zh) 猴头菇菌株及其培养方法、猴头菌-人参双向固体发酵方法和高效转化稀有人参皂苷的方法
CN109288902A (zh) 一种具有强抗氧化活性的酸枣叶总黄酮发酵产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