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58726B - 排水阀操作装置、冲洗水箱装置以及冲水坐便器 - Google Patents

排水阀操作装置、冲洗水箱装置以及冲水坐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58726B
CN110158726B CN201910079272.8A CN201910079272A CN110158726B CN 110158726 B CN110158726 B CN 110158726B CN 201910079272 A CN201910079272 A CN 201910079272A CN 110158726 B CN110158726 B CN 1101587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winding member
notch
rotary shaft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792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58726A (zh
Inventor
篠原弘毅
谷本秀树
安倍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t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t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to Ltd filed Critical Tot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1587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587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587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587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DWATER-CLOSETS OR URINALS WITH FLUSHING DEVICES; FLUSHING VALVES THEREFOR
    • E03D5/00Special constructions of flushing devices, e.g. closed flushing system
    • E03D5/10Special constructions of flushing devices, e.g. closed flushing system operated electrically, e.g. by a photo-cell; also combined with devices for opening or closing shutters in the bowl outlet and/or with devices for raising/or lowering seat and cover and/or for swiveling the bow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DWATER-CLOSETS OR URINALS WITH FLUSHING DEVICES; FLUSHING VALVES THEREFOR
    • E03D1/00Water flushing devices with cisterns ; Setting up a range of flushing devices or water-closets; Combinations of several flushing devices
    • E03D1/24Low-level flushing systems
    • E03D1/26Bowl with flushing cistern mounted on the rearwardly extending end of the bow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DWATER-CLOSETS OR URINALS WITH FLUSHING DEVICES; FLUSHING VALVES THEREFOR
    • E03D1/00Water flushing devices with cisterns ; Setting up a range of flushing devices or water-closets; Combinations of several flushing devices
    • E03D1/02High-level flushing systems
    • E03D1/14Cisterns discharging variable quantities of water also cisterns with bell siphons in combination with flushing valves
    • E03D1/142Cisterns discharging variable quantities of water also cisterns with bell siphons in combination with flushing valves in cisterns with flushing valves
    • E03D1/144Cisterns discharging variable quantities of water also cisterns with bell siphons in combination with flushing valves in cisterns with flushing valves having a single flush outlet and an additional float for delaying the valve closur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DWATER-CLOSETS OR URINALS WITH FLUSHING DEVICES; FLUSHING VALVES THEREFOR
    • E03D1/00Water flushing devices with cisterns ; Setting up a range of flushing devices or water-closets; Combinations of several flushing devices
    • E03D1/30Valves for high or low level cisterns; Their arrangement ; Flushing mechanisms in the cistern, optionally with provisions for a pre-or a post- flushing and for cutting off the flushing mechanism in case of leakage
    • E03D1/34Flushing valves for outlets; Arrangement of outlet valves
    • E03D1/35Flushing valves having buoyanc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DWATER-CLOSETS OR URINALS WITH FLUSHING DEVICES; FLUSHING VALVES THEREFOR
    • E03D5/00Special constructions of flushing devices, e.g. closed flushing system
    • E03D5/02Special constructions of flushing devices, e.g. closed flushing system operated mechanically or hydraulically (or pneumatically) also details such as push buttons, levers and pull-card therefor
    • E03D5/09Special constructions of flushing devices, e.g. closed flushing system operated mechanically or hydraulically (or pneumatically) also details such as push buttons, levers and pull-card therefor directly by the han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DWATER-CLOSETS OR URINALS WITH FLUSHING DEVICES; FLUSHING VALVES THEREFOR
    • E03D5/00Special constructions of flushing devices, e.g. closed flushing system
    • E03D5/02Special constructions of flushing devices, e.g. closed flushing system operated mechanically or hydraulically (or pneumatically) also details such as push buttons, levers and pull-card therefor
    • E03D5/09Special constructions of flushing devices, e.g. closed flushing system operated mechanically or hydraulically (or pneumatically) also details such as push buttons, levers and pull-card therefor directly by the hand
    • E03D5/092Special constructions of flushing devices, e.g. closed flushing system operated mechanically or hydraulically (or pneumatically) also details such as push buttons, levers and pull-card therefor directly by the hand the flushing element, e.g. siphon bell, being actuated through a lev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DWATER-CLOSETS OR URINALS WITH FLUSHING DEVICES; FLUSHING VALVES THEREFOR
    • E03D9/00Sanitary or other accessories for lavatories ; Devices for cleaning or disinfecting the toilet room or the toilet bowl; Devices for eliminating smells
    • E03D9/08Devices in the bowl producing upwardly-directed sprays; Modifications of the bowl for use with such devices ; Bidets; Combinations of bowls with urinals or bidets; Hot-air or other devices mounted in or on the bowl, urinal or bidet for cleaning or disinfec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Sanitary Device For Flush Toilet (AREA)
  • Mechanically-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排水阀操作装置、冲洗水箱装置以及冲水坐便器,能够使排水阀的开阀操作的操作性提高并能够准确地执行与多个洗净模式对应的便器洗净。本发明的排水阀操作装置(1)具有:电动操作单元(10),具备旋转轴(40a、42);第一连结部件(54)以及第二连结部件(56),各自的一端与排水阀(18)连结;第一旋转卷取部件(48);以及第二旋转卷取部件(50),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以及第二旋转卷取部件分别具备在各自的旋转的中心部附近设置的第一切口部(62)以及第二切口部(64),各切口部能够根据各操作模式的旋转轴的旋转方向(R1、R2)而相对于旋转轴在旋转方向卡合/解除卡合。

Description

排水阀操作装置、冲洗水箱装置以及冲水坐便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水阀操作装置、冲洗水箱装置以及冲水坐便器,特别涉及对向便器供给洗净水的冲洗水箱装置的排水阀进行开阀操作的排水阀操作装置、冲洗水箱装置以及冲水坐便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对向便器供给洗净水的冲洗水箱装置的排水阀进行开阀操作的排水阀操作装置,例如公知有如专利文献1~4所记载那样的装置。
首先,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的排水阀操作装置中,通过基于手动将操作手柄向规定方向旋转操作来将共同的旋转卷取部件向规定方向旋转操作,该旋转卷取部件将与排水阀连结的单一的操作线卷起而进行开阀操作。
接下来,还公知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现有的排水阀操作装置中,通过借助手动操作单元基于手动将与排水阀连结的单一的共同的操作线提升而能够实现开阀操作,并且通过借助电动驱动单元自动地将单一的共同的操作线提升而能够实现开阀操作。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现有的排水阀操作装置中,当执行洗净水量较大的大洗净模式时,将操作线的提升量设定得大,当执行洗净水量较小的小洗净模式时,将操作线的提升量设定得小于大洗净模式的提升量。
并且,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现有的排水阀操作装置中,具备通过电动进行旋转的圆板状的旋转部件、和一端与该旋转部件连接并且另一端与排水阀连接的单一的链。而且,能够通过借助电动对旋转部件进行旋转操作而提升单一的链,来进行排水阀的开阀操作。
另外,在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现有的排水阀操作装置中,具备通过电动进行旋转的圆板状的旋转部件、和一端与排水阀连接的单一的线等连接部件。而且,在该旋转部件沿其径向形成有横长的狭缝,在该狭缝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连接有连接部件的另一端的连接部。由此,根据旋转部件基于电动进行正转或反转时的旋转量,连接部件的连接部沿着狭缝移动至狭缝端部,对排水阀的提升量进行调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9013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96949号公报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423378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4: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5089125号说明书
另外,近年来,为了追求排水阀操作装置的使用便利性程度,不仅仅拘泥于使用者直接通过手动进行操作,对于排水阀的开阀操作实现了基于电动等的自动化。
另一方面,即便能够实现这样的自动化,也还存在如下的问题:因排水阀侧的布局、设计情况而排水阀操作装置的设置空间受限、在操作装置的工作中提升排水阀的线等相关部件与周边部件发生干涉等成为重要因素,导致操作装置的操作性降低。
因此,根据排水阀侧的布局、设计情况如何使排水阀操作装置的操作性提高成为近年来要求的课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近年来要求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排水阀的开阀操作的操作性提高并能够准确地执行与多个洗净模式对应的便器洗净的排水阀操作装置、冲洗水箱装置以及冲水坐便器。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涉及对向便器供给洗净水的冲洗水箱装置的排水阀进行开阀操作的排水阀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操作部,该操作部具备旋转轴,能够实现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操作该旋转轴的第一操作模式的电动或手动操作,并且能够实现基于向与上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操作上述旋转轴的第二操作模式的电动或手动操作;第一连结部件以及第二连结部件,各自的一端与上述排水阀连结;第一旋转卷取部件,被安装为能够相对于上述旋转轴在旋转方向卡合/解除卡合,并连结着上述第一连结部件的另一端,通过与上述旋转轴一同向上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而能够卷取上述第一连结部件;以及第二旋转卷取部件,被安装为能够相对于上述旋转轴在旋转方向卡合/解除卡合,并连结着上述第二连结部件的另一端,通过与上述旋转轴一同向上述第二旋转方向独立于上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进行旋转而能够卷取上述第二连结部件,上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以及上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分别具备在各自的旋转的中心部附近设置的第一切口部以及第二切口部,各切口部能够根据各操作模式的上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而相对于上述旋转轴在旋转方向卡合/解除卡合,在通过上述操作部的第一操作模式向上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操作了上述旋转轴的情况下,上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一切口部构成为以被上述旋转轴在旋转方向卡合的状态向上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另一方面,上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二切口部构成为与上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的卡合被解除而成为静止状态,
上述排水阀构成为通过仅上述第一连结部件被上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卷取第一量而被提升上述第一量,从上述冲洗水箱装置向上述便器供给第一洗净水量的洗净水而能够执行第一洗净模式的便器洗净,在通过上述操作部的第二操作模式向上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操作了上述旋转轴的情况下,上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一切口部构成为与上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的卡合被解除而成为静止状态,另一方面,上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二切口部构成为以被上述旋转轴在旋转方向卡合的状态向上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上述排水阀构成为通过仅上述第二连结部件被上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卷取与上述第一量不同的第二量而被提升上述第二量,从上述冲洗水箱装置向上述便器供给与上述第一洗净水量不同的第二洗净水量的洗净水而能够执行第二洗净模式的便器洗净。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当执行洗净水量分别不同的第一洗净模式以及第二洗净模式各自时,首先,在通过操作部的第一操作模式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操作了旋转轴的情况下,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一切口部以被旋转轴在旋转方向卡合的状态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由此,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独立于第二旋转卷取部件地与旋转轴一同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此时,由于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二切口部与旋转轴的旋转方向的卡合被解除,所以第二旋转卷取部件成为静止状态。
而且,仅第一连结部件被第一旋转卷取部件卷取第一量,排水阀被提升第一量。由此,从冲洗水箱装置向便器供给第一洗净水量的洗净水而执行第一洗净模式的便器洗净。
接下来,在通过操作部的第二操作模式向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操作了旋转轴的情况下,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一切口部与旋转轴的旋转方向的卡合被解除而成为静止状态。
另一方面,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二切口部以被旋转轴在旋转方向卡合的状态向第二旋转方向旋转。由此,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独立于第一旋转卷取部件地与旋转轴一同向第二旋转方向旋转。
而且,仅第二连结部件被第二旋转卷取部件卷取与第一量不同的第二量,排水阀被提升第二量。由此,从冲洗水箱装置向便器供给与第一洗净水量不同的第二洗净水量的洗净水而执行第二洗净模式的便器洗净。
因此,由于能够根据操作部的各操作模式来独立地旋转操作第一旋转卷取部件或第二旋转卷取部件中的任一方,所以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以及第二旋转卷取部件各自能够抑制相互的干涉并且顺畅地工作。
另外,与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以及第二旋转卷取部件各自连结的第一连结部件以及第二连结部件各自也能够抑制相互的干涉并且顺畅地工作。
因此,由于能够准确且顺畅地进行基于操作部的第一操作模式以及第二操作模式的不同操作模式各自的切换操作,所以与各洗净模式对应的排水阀的开阀操作也能够准确地进行。
其结果是,能够使进行排水阀的开阀操作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操作性提高,能够准确地执行与多个洗净模式对应的便器洗净。
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操作部是具备电动旋转轴的电动操作部,该电动旋转轴与上述旋转轴连结并能够借助来自外部的电力来电旋转驱动上述旋转轴,上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以及上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能够借助上述电动旋转轴的旋转驱动而以比上述电动旋转轴以及上述旋转轴各自的旋转半径大的旋转半径进行旋转。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当执行洗净水量分别不同的第一洗净模式以及第二洗净模式的每一个时,电动操作部根据各操作模式而电旋转操作电动旋转轴。
此时,第一旋转卷取部件或第二旋转卷取部件中的任一方能够与旋转轴以及电动旋转轴一同以比它们的旋转半径大的旋转半径并根据各洗净模式向不同的方向独立地自动旋转。
而且,在电动操作部通过第一操作模式旋转操作电动旋转轴、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与旋转轴一同向第一旋转方向自动旋转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仅针对第一连结部件自动卷取第一量,能够将排水阀与第一连结部件一同提升比较大的提升量。
同样,在电动操作部通过第二操作模式旋转操作电动旋转轴、第二旋转卷取部件与旋转轴一同向第二旋转方向自动旋转的情况下,通过第二旋转卷取部件仅针对第二连结部件自动卷取第二量,能够将排水阀与第二连结部件一同提升比较大的提升量。
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操作部是具备操作部件的手动操作部,该操作部件与上述旋转轴连结并能够通过手动来旋转驱动上述旋转轴。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当执行洗净水量分别不同的第一洗净模式以及第二洗净模式的每一个时,通过手动旋转操作手动操作部的操作部件来根据各操作模式而手动旋转操作旋转轴。
此时,第一旋转卷取部件或者第二旋转卷取部件中的任一方能够与旋转轴一同根据各洗净模式而向不同的方向独立地旋转。
而且,在通过手动操作部的操作部件的基于第一操作模式的手动操作而旋转操作了旋转轴、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与旋转轴一同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仅第一连结部件被第一旋转卷取部件卷取第一量,能够将排水阀与第一连结部件一同提升比较大的提升量。
同样,在通过手动操作部的操作部件的基于第二操作模式的手动操作而旋转操作了旋转轴、第二旋转卷取部件与旋转轴一同向第二旋转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仅第二连结部件被第二旋转卷取部件卷取第二量,能够将排水阀与第二连结部件一同提升比较大的提升量。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上述操作部的第一操作模式中,上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能够在上述排水阀闭阀而成为最低位置的初始位置与上述排水阀开阀并成为第一最高位置的第一最大旋转位置之间以与上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相互大致相同的旋转半径独立地旋转,在上述操作部的第二操作模式中,上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能够在上述初始位置与上述排水阀开阀并成为与上述第一最高位置不同的第二最高位置的第二最大旋转位置之间以与上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相互大致相同的旋转半径独立地旋转,上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从上述初始位置起向上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至上述第一最大旋转位置时的第一最大旋转角度被设定得比上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从上述初始位置起向上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至上述第二最大旋转位置时的第二最大旋转角度大,仅上述第一连结部件被上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卷取的上述第一量被设定得比仅上述第二连结部件被上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卷取的上述第二量大,通过上述第一洗净模式从上述冲洗水箱装置向上述便器供给的上述第一洗净水量被设定得比通过上述第二洗净模式从上述冲洗水箱装置向上述便器供给的上述第二洗净水量大。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首先,在通过操作部的第一操作模式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操作了旋转轴的情况下,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一切口部以被旋转轴在旋转方向卡合的状态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
由此,第一旋转卷取部件能够从排水阀闭阀而成为最低位置的初始位置起向第一旋转方向在第一最大旋转角度的范围内旋转至第一最大旋转位置,与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独立地以相互大致相同的旋转半径进行旋转。此时,由于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二切口部与旋转轴的旋转方向的卡合被解除,所以第二旋转卷取部件成为静止状态。
而且,仅第一连结部件被第一旋转卷取部件卷取第一量(比第二量大的量),排水阀被提升第一量。由此,从冲洗水箱装置向便器供给第一洗净水量(比第二洗净水量大的洗净水量)的洗净水而执行第一洗净模式的便器洗净。
接下来,在通过操作部的第二操作模式向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操作了旋转轴的情况下,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一切口部与旋转轴的旋转方向的卡合被解除而成为静止状态。
另一方面,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二切口部以被旋转轴在旋转方向卡合的状态向第二旋转方向旋转。由此,第二旋转卷取部件能够从排水阀闭阀而成为最低位置的初始位置起向第二旋转方向在第二最大旋转角度的范围内旋转至第二最大旋转位置,与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独立地以相互大致相同的旋转半径进行旋转。
而且,仅第二连结部件被第二旋转卷取部件卷取第二量(比第一量小的量),排水阀被提升第二量。由此,从冲洗水箱装置向便器供给第二洗净水量(比第一洗净水量小的洗净水量)的洗净水而执行第二洗净模式的便器洗净。
因此,能够根据操作部的各操作模式,以相互大致相同的旋转半径独立地旋转操作第一旋转卷取部件或第二旋转卷取部件中的任一方,并且通过将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一最大旋转角度设定得比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二最大旋转角度大,能够使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以及第二旋转卷取部件各自成为简易的构造。
因此,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以及第二旋转卷取部件各自能够抑制相互的干涉并且顺畅地工作。
另外,与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以及第二旋转卷取部件各自连结的第一连结部件以及第二连结部件各自也能够抑制相互的干涉并且顺畅地工作。
因此,由于能够准确且顺畅地进行基于操作部的第一操作模式以及第二操作模式的不同操作模式各自的切换操作,所以与各洗净模式对应的排水阀的开阀操作也能够准确地进行。
在本发明中,优选还具有设置于上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以及上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构成为能够对上述第一最大旋转位置的上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以及上述第二最大旋转位置的上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分别施力以便使它们恢复至上述初始位置。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能够借助设置于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以及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施力部件的施加力来使第一最大旋转位置的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以及第二最大旋转位置的第二旋转卷取部件各自恢复至初始位置。
因此,由于第一操作模式结束后的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第二操作模式结束后的第二旋转卷取部件准备着下次的便器洗净操作(排水阀的开阀操作),能够可靠且迅速地恢复至初始位置,所以与下次的各洗净模式对应的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旋转操作也能够准确地进行。
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施力部件是相对于上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以及上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设置在大致相同中心轴线上的扭转螺旋弹簧,该扭转螺旋弹簧具备从其一端以及另一端分别向外侧延伸的第一臂部以及第二臂部,上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具备供上述第一臂部或上述第二臂部中的一方安装的第一臂安装部,上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具备供上述第一臂部或上述第二臂部中的另一方安装的第二臂安装部,上述扭转螺旋弹簧的第一臂部构成为对上述第一最大旋转位置的上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上述第一臂安装部向上述第二旋转方向施力,使上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恢复至上述初始位置,上述扭转螺旋弹簧的第二臂部构成为对上述第二最大旋转位置的上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上述第二臂安装部向上述第一旋转方向施力,使上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恢复至上述初始位置。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通过在第一操作模式中,扭转螺旋弹簧的第一臂部对第一最大旋转位置的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一臂安装部向第二旋转方向施力,能够使第一旋转卷取部件更可靠且迅速地恢复至初始位置。
同样,通过在第二操作模式中,扭转螺旋弹簧的第二臂部对第二最大旋转位置的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二臂安装部向第一旋转方向施力,能够使第二旋转卷取部件更可靠且迅速地恢复至初始位置。
因此,由于第一操作模式结束后的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第二操作模式结束后的第二旋转卷取部件准备着下次的便器洗净操作(排水阀的开阀操作),能够更可靠且迅速地恢复至初始位置为止,所以与下次的各洗净模式对应的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第二旋转卷取部件涉及旋转操作也能够更准确地进行。
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旋转轴具备沿其轴向延伸的旋转轴主体部、和从该旋转轴主体部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该突起部具备形成于上述第一旋转方向侧的第一突起侧面、和形成于比该第一突起侧面靠上述第二旋转方向侧的第二突起侧面,
上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一切口部以及上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二切口部形成为在各自的旋转的中心部附近能够供上述旋转轴沿轴向插入,并且分别具备能够根据上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来避免与上述旋转轴的突起部的卡合的第一卡合避免区域以及第二卡合避免区域。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一切口部以及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二切口部形成为在各自的旋转的中心部附近能够供旋转轴沿轴向插入,并且分别具备能够根据旋转轴的旋转方向来避免与旋转轴的突起部的卡合的第一卡合避免区域以及第二卡合避免区域。由此,在操作部的各操作模式中,能够抑制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以及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相互干涉并且能够根据各操作模式来与旋转轴一同高效且独立地旋转操作第一旋转卷取部件或第二旋转卷取部件中的任一方。
因此,在操作部的各操作模式中,第一旋转卷取部件或第二旋转卷取部件中的任一个旋转卷取部件能够抑制相对于另一个旋转卷取部件的干涉并且独立且顺畅地工作。由此,能够使与各操作模式对应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操作性提高。
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一切口部具备在上述初始位置与上述旋转轴的第一突起侧面卡合的第一切口侧面、和相对于该第一切口侧面向上述第二旋转方向侧远离的第二切口侧面,上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二切口部具备在上述初始位置与上述旋转轴的第二突起侧面卡合的第三切口侧面、和相对于该第三切口侧面向上述第一旋转方向侧远离的第四切口侧面,在上述第一卡合避免区域中,当上述旋转轴位于上述初始位置与上述第二最大旋转位置之间时,能够避免上述旋转轴的突起部的第二突起侧面与上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一切口部的第二切口侧面的卡合,在上述第二卡合避免区域中,当上述旋转轴位于上述初始位置与上述第一最大旋转位置之间时,能够避免上述旋转轴的突起部的第一突起侧面与上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二切口部的第四切口侧面的卡合。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当旋转轴位于初始位置与第二最大旋转位置之间时,借助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一切口部的第一卡合避免区域,能够以简易的构造避免旋转轴的突起部的第二突起侧面与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一切口部的第二切口侧面的卡合。
另一方面,当旋转轴位于初始位置与第一最大旋转位置之间时,借助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二切口部的第二卡合避免区域,能够以简易的构造避免旋转轴的突起部的第一突起侧面与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二切口部的第四切口侧面的卡合。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通过上述操作部的第一操作模式从上述初始位置起向上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操作了上述旋转轴的情况下,在上述第一卡合避免区域中,维持上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一切口部的第一切口侧面与上述旋转轴的第一突起侧面相互卡合的状态,另一方面,在上述第二卡合避免区域中,成为上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二切口部的第三切口侧面与上述旋转轴的第二突起侧面的相互卡合被解除的状态,
在通过上述操作部的第二操作模式从上述初始位置起向上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操作了上述旋转轴的情况下,在上述第二卡合避免区域中,维持上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二切口部的第三切口侧面与上述旋转轴的第二突起侧面相互卡合的状态,另一方面,在上述第一卡合避免区域中,成为上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一切口部的第一切口侧面与上述旋转轴的第一突起侧面的相互卡合被解除的状态。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首先,在通过操作部的第一操作模式从初始位置起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操作了旋转轴的情况下,在第一卡合避免区域中,维持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一切口部的第一切口侧面与旋转轴的第一突起侧面相互卡合的状态。此时,在第二卡合避免区域中,成为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二切口部的第三切口侧面与旋转轴的第二突起侧面的相互卡合被解除的状态。
接下来,在通过操作部的第二操作模式从初始位置起向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操作了旋转轴的情况下,在第二卡合避免区域中,维持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二切口部的第三切口侧面与旋转轴的第二突起侧面相互卡合的状态。此时,在第一卡合避免区域中,成为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一切口部的第一切口侧面与旋转轴的第一突起侧面的相互卡合被解除的状态。
其结果是,在操作部的各操作模式中,能够抑制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以及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相互的干涉,并且根据各操作模式来与旋转轴一同高效且独立地旋转操作第一旋转卷取部件或第二旋转卷取部件中的任一方。
因此,在操作部的各操作模式中,由于第一旋转卷取部件或第二旋转卷取部件中的任一方能够抑制与另一方的干涉并且独立且顺畅地工作,所以能够使与各操作模式对应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操作性提高。
另外,第一洗净模式以及第二洗净模式的不同洗净模式各自的便器洗净也能够准确地执行。
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以及上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在各自的外周分别具备能够供上述第一连结部件以及上述第二连结部件各自的另一端安装的第一安装部以及第二安装部,上述安装部被配置为在上述初始位置相互在上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以及上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各自的旋转中心轴线方向大致并列,
上述第一连结部件以及上述第二连结部件以在立面图中相对于上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以及上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旋转中心相互对称的方式被配置于一侧与另一侧,
在上述初始位置,上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上述第一安装部以及上述第一连结部件的另一端被设定于上述第一连结部件向上述第一旋转方向沿上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外周被预先卷取了规定长度的位置,且上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上述第二安装部以及上述第二连结部件的另一端被设定于上述第二连结部件向上述第二旋转方向沿上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外周被预先卷取了上述规定长度的位置。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一安装部以及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二安装部被配置为在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以及第二旋转卷取部件各自的旋转中心轴线方向大致并列。另外,第一连结部件以及上述第二连结部件以在立面图中相对于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以及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旋转中心相互对称的方式被配置于一侧与另一侧。并且,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一安装部以及第一连结部件的另一端在初始位置被设定于第一连结部件向第一旋转方向沿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外周被预先卷取了规定长度的位置,且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二安装部以及第二连结部件的另一端被设定于第二连结部件向第二旋转方向沿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外周被预先卷取了上述规定长度的位置。
由此,在第一旋转卷取部件或第二旋转卷取部件中的任一放根据各洗净模式而独立旋转时,第一连结部件或第二连结部件中的任一方也不会与另一方干涉,能够可靠且顺畅地移动。
在本发明中,优选还具有将上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以及上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保持为能够旋转的保持部,上述保持部具备旋转角度限制部,该旋转角度限制部能够限制上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初始位置与第一最大旋转位置之间的旋转角度的范围,并且能够限制上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初始位置与第二最大旋转位置之间的旋转角度的范围。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利用将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以及第二旋转卷取部件保持为能够旋转的保持部能够限制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初始位置与第一最大旋转位置之间的旋转角度的范围,并且能够限制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初始位置与第二最大旋转位置之间的旋转角度的范围。
因此,能够准确地进行与各洗净模式对应的第一旋转卷取部件或第二旋转卷取部件中的任一方的旋转动作。因而,能够准确地管理与各洗净模式对应的开阀操作时的排水阀的提升量。
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具备能够在其初始位置与上述保持部的旋转角度限制部卡合的第一卡合部、和能够在上述第一最大旋转位置与上述旋转角度限制部卡合的第二卡合部,上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具备能够在其初始位置与上述保持部的旋转角度限制部卡合的第三卡合部、和能够在上述第二最大旋转位置与上述旋转角度限制部卡合的第四卡合部。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当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一卡合部能够与保持部的旋转角度限制部卡合,当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位于第一最大旋转位置时,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二卡合部能够与保持部的旋转角度限制部卡合。
另外,当第二旋转卷取部件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三卡合部能够与保持部的旋转角度限制部卡合,当第二旋转卷取部件位于第二最大旋转位置时,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第四卡合部能够与保持部的旋转角度限制部卡合。
因此,能够可靠地限制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初始位置与第一最大旋转位置之间的旋转角度的范围,并且能够可靠地限制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初始位置与第二最大旋转位置之间的旋转角度的范围。
因而,由于能够更准确地进行与各洗净模式对应的第一旋转卷取部件或第二旋转卷取部件中的任一方的旋转动作,所以能够更准确地管理与各洗净模式对应的开阀操作时的排水阀的提升量。
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第一连结部件连结为其一端能够与上述排水阀的第一连结部卡合/解除卡合,上述第二连结部件连结为其一端能够与和上述排水阀的第一连结部邻接的第二连结部卡合/解除卡合。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首先,若通过操作部的第一操作模式从初始位置起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操作旋转轴以及第一旋转卷取部件,则由于仅第一连结部件被第一旋转卷取部件卷取第一量,所以排水阀的第一连结部以被第一连结部件的一端卡合的状态被提升。
此时,由于第二旋转卷取部件静止,第二连结部件未被卷取,所以排水阀的第二连结部以与第二连结部件的一端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与排水阀的第一连结部以及第一连结部件一同被提升,相对于第二连结部件的一端向上方滑动移动。
接下来,若通过操作部的第二操作模式从初始位置起向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操作旋转轴以及第二旋转卷取部件,则由于仅第二连结部件被第二旋转卷取部件卷取第二量,所以排水阀的第二连结部以被第二连结部件的一端卡合的状态被提升。
此时,由于第一旋转卷取部件静止,第一连结部件未被卷取,所以排水阀的第一连结部以与第一连结部件的一端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与排水阀的第二连结部以及第二连结部件一同被提升,相对于第一连结部件的一端向上方滑动移动。
其结果是,在与各洗净模式对应的排水阀的开阀操作中,能够抑制第一连结部件与第二连结部件彼此互相干涉。另外,还能够抑制第一连结部件以及第二连结部件与它们周边的排水阀的相关构造部分彼此互相干涉。
因此,能够准确地进行与各洗净模式对应的排水阀的开阀操作,能够从储水箱向便器准确地供给与第一洗净模式以及第二洗净模式的不同洗净模式对应的洗净水量,能够准确地执行便器洗净。
在本发明中,优选还具有能够通过手动按压操作来实现上述排水阀的开阀操作的手动操作部。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排水阀的开阀操作除了能够通过基于电动操作部的电动操作来进行之外,还能通过基于手动操作部的手动按压操作来进行。
因此,在执行便器洗净时,能够根据使用者的喜好,适当地分开使用基于电动操作部的电动操作与基于手动操作部的手动按压操作。
另外,当万一在电动操作部中产生了维护、不良状况或产生停电等故障等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手动操作部的手动按压操作来可靠地进行排水阀的开阀操作。
接下来,本发明涉及一种冲洗水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排水阀操作装置。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通过基于排水阀操作装置的排水阀的开阀操作,能够从冲洗水箱装置向便器准确地供给与第一洗净模式以及第二洗净模式的不同洗净模式对应的洗净水量。
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可准确地执行便器洗净的冲洗水箱装置。
接下来,本发明涉及一种冲水坐便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冲洗水箱装置。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通过基于排水阀操作装置的排水阀的开阀操作,能够从冲洗水箱装置向便器准确地供给与第一洗净模式以及第二洗净模式的不同洗净模式对应的洗净水量。
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可准确地执行便器洗净的冲水坐便器。
根据本发明的排水阀操作装置、冲洗水箱装置以及冲水坐便器,能够使排水阀的开阀操作的操作性提高,能够准确地执行与多个洗净模式对应的便器洗净。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冲洗水箱装置的冲水坐便器的简要立体图。
图2是从前方斜上方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冲洗水箱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简要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是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冲洗水箱装置中的排水阀装置的中央侧面剖视图。
图4是针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电动操作单元从左前方斜上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针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电动操作单元从右前方斜上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将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电动操作单元的外壳部分放大了的放大立体图。
图7A是沿着图6的A-A线的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电动操作单元中的各洗净操作模式开始之前的初始状态(待机状态)。
图7B是沿着图6的B-B线的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电动操作单元中的各洗净操作模式开始之前的初始状态(待机状态)。
图7C是沿着图6的C-C线的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电动操作单元中的各洗净操作模式开始之前的初始状态(待机状态)。
图7D是沿着图6的D-D线的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电动操作单元中的各洗净操作模式开始之前的初始状态(待机状态)。
图8A是沿着图6的A-A线的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电动操作单元中的大洗净操作模式完毕了的状态。
图8B是沿着图6的B-B线的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电动操作单元中的大洗净操作模式完毕了的状态。
图8C是沿着图6的C-C线的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电动操作单元中的大洗净操作模式完毕了的状态。
图8D是沿着图6的C-C线的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电动操作单元中的大洗净操作模式完毕了的状态。
图9A是沿着图6的A-A线的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电动操作单元中的小洗净操作模式完毕了的状态。
图9B是沿着图6的B-B线的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电动操作单元中的小洗净操作模式完毕了的状态。
图9C是沿着图6的C-C线的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电动操作单元中的小洗净操作模式完毕了的状态。
图9D是沿着图5的C-C线的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电动操作单元中的小洗净操作模式完毕了的状态。
图10中的(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电动操作单元中的各洗净操作模式开始之前的初始状态(待机状态)的各电动线与排水阀装置的各线安装部的连结状态的简要立体图。另外,图10中的(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电动操作单元中的大洗净操作模式完毕了的状态的各电动线与排水阀装置的各线安装部的连结状态的简要立体图。并且,图10中的(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电动操作单元中的小洗净操作模式完毕了的状态的各电动线与排水阀装置的各线安装部的连结状态的简要立体图。
图11是从前方斜上方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冲洗水箱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简要立体图。
图12是从前方斜上方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冲洗水箱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简要立体图。
图13是从前方斜上方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冲洗水箱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简要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2…冲水坐便器;2a…便器主体;2b…盆部;4…冲洗水箱装置;6…储水箱;6a…箱盖;6b…排水口;8…手动操作单元(操作部、手动操作部);10…电动操作单元(操作部、电动操作部);12…供水阀装置;12a…供水阀门;12b…浮子;14…排水阀装置;16…主轴部件;16a…手动操作用的安装部;16b…大洗净操作用的第一线安装部(排水阀的第一连结部);16c…小洗净操作用的第二线安装部(排水阀的第二连结部);18…排水阀芯(排水阀);20…下侧连杆部件;22…上侧连杆部件;24…大洗净模式用的受压部件;26…小洗净模式用的受压部件;28…排水阀装置的外壳;28a…保护管安装部;28b…保护管安装部;30…大洗净模式用的操作按钮(手动操作部);32…小洗净模式用的操作按钮(手动操作部);34…大洗净模式用的操作杆(bar);36…小洗净模式用的操作杆;38…保持件;40…促动器;40a…电动旋转轴;42…旋转轴部件(旋转轴);42a…基座部;42b…旋转轴主体部;42c…突起部;42d…第一突起侧面;42e…第二突起侧面;44…止动件;46…外壳(保持部);46a…第一外壳;46b…第二外壳;46c…保护管安装部;46d…保护管安装部;48…大洗净模式操作用的第一带轮(第一旋转卷取部件);48a…第一线安装孔(第一连结部件的一端的第一安装部);48b…引导槽;48c…引导槽的第一卡合部;48d…引导槽的第二卡合部;48e…第一臂部安装用的突起(第一臂安装部);50…小洗净模式操作用的第二带轮(第一旋转卷取部件);50a…第二线安装孔(第二连结部件的一端的第二安装部);50b…引导槽;50c…引导槽的第三卡合部;50d…引导槽的第四卡合部;50e…第二臂部安装用的突起(第一臂安装部);52…恢复弹簧(施力部件、扭转螺旋弹簧);52a…第一臂部;52b…第二臂部;54…大洗净模式操作用的第一电动线(第一连结部件);54a…安装用的突起(第一连结部件的另一端);54b…安装用的突起(第一连结部件的一端);56…小洗净模式操作用的第二电动线(第二连结部件);56a…安装用的突起(第一连结部件的另一端);56b…安装用的突起(第一连结部件的一端);58…保护管;60…保护管;62…第一切口孔(第一切口部);62a…第一切口侧面;62b…第二切口侧面;64…第二切口孔(第二切口部);64a…第三切口侧面;64b…第四切口侧面;66…旋转限制用的突起(保持部);68…安装孔(排水阀的第一连结部);70…安装孔(排水阀的第二连结部);72…纵孔(排水阀的第一连结部);74…纵孔(排水阀的第二连结部);100…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104…冲洗水箱装置;200…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204…冲洗水箱装置;208…手动操作单元(操作部、手动操作部);214…排水阀装置;230…操作手柄(lever)(操作部、手动操作部、操作部件);254…大洗净模式操作用的第一手动线(第一连结部件);256…小洗净模式操作用的第二手动线(第二连结部件);300…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304…冲洗水箱装置;A1…第一卡合避免区域;A2…第二卡合避免区域;C…指示装置;D1…第一带轮的最大外径;D2…第二带轮的最大外径;D3…电动旋转轴的最大外径;D4…旋转轴部件的基座部的最大外径;F1…第一旋转力;F2…第二旋转力;f1…第一施加力;f2…第二施加力;H1…大洗净模式操作时的最大提升量;H2…小洗净模式操作时的最大提升量;L0…预先卷取的第一线以及第二线的长度;L1…大洗净操作模式中的第一线的第一卷取量(第一量);L2…小洗净操作模式中的第二线的第二卷取量(第二量);W1…第一洗净水量;W2…第二洗净水量;О…旋转中心轴线、中心轴线;P0…初始位置、待机位置;P1…大洗净模式的最高开阀位置、第一最高位置、第一最大旋转位置;P2…小洗净模式的最高开阀位置、第二最高位置、第二最大旋转位置;R1…第一旋转方向;R2…第二旋转方向;r1…第一带轮的最大旋转半径(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旋转半径);r2…第二带轮的最大旋转半径(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旋转半径);r3…电动旋转轴的最大旋转半径(电动旋转轴的旋转半径);r4…旋转轴部件的突起部的最大旋转半径(旋转轴的旋转半径);S…人感应传感器;θ1…第一最大旋转角度;θ2…第二最大旋转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进行说明。
首先,图1是表示具备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冲洗水箱装置的冲水坐便器的简要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1被设置于向冲水坐便器2供给洗净水的冲洗水箱装置4。
该冲洗水箱装置4具备安装于冲水坐便器2的便器主体2a的上表面且后方侧的储水箱6。该储水箱6是利用储水于其内部的洗净水的重力来向冲水坐便器2供给洗净水的所谓重力供水式储水箱。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冲水坐便器2,可以应用于从冲洗水箱装置4供给的洗净水借助便器主体2a内的盆部2b的高度方向的落差来排出污物的所谓直冲式便器,也能够应用于利用虹吸作用来吸入盆部2b内的污物并从排水存水弯管路(未图示)一次性排出至外部的所谓虹吸式便器等各种形态的冲水坐便器。
接下来,图2是从前方斜上方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冲洗水箱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简要立体图。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排水阀操作装置1具备手动操作单元8以及电动操作单元10。
另外,如图1以及图2所示,手动操作单元8被设置于储水箱6的上方的箱盖6a,电动操作单元10的详细情况将后述,被安装于储水箱6内的后壁面的上方。
并且,如图2所示,在储水箱6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供水阀装置12以及排水阀装置14。
接下来,如图2所示,供水阀装置12具备供水管(未图示)、供水阀门12a以及浮子12b等。供水管(未图示)与自来水管等储水箱6的外部的供水源(未图示)连接。
另外,供水阀门12a是对供水管(未图示)的流路进行开闭的部件,浮子12b根据储水箱6内的水位的变动而上下运动。通过该浮子12b上下运动,由此供水阀门12a对供水管(未图示)的流路进行开闭,能够切换向储水箱6内的吐水或止水。
其中,由于供水阀装置12的详细情况与现有的结构同样,因而省略说明。
接下来,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是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冲洗水箱装置中的排水阀装置的中央侧面剖视图。
如图2以及图3所示,排水阀装置14分别具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主轴部件16、排水阀芯18、下侧连杆部件20、上侧连杆部件22、大洗净模式用的受压部件24以及小洗净模式用的受压部件26。
排水阀芯18设置于主轴部件16的下端,通过与主轴部件16一同上下运动,由此作为对储水箱6的底部的排水口6b进行开闭的排水阀发挥功能。
而且,在开始便器洗净时,通过手动操作单元8的手动操作或详细情况将后述的电动操作单元10(详细情况将后述)的电动操作中的任一个操作,能够实现排水阀芯18的提升操作(开阀操作)。
另外,如图3所示,在排水阀芯18开阀的状态下,储水箱6内的洗净水从排水口6b流入至其下方(下游侧)的便器主体2a的导水路(未图示)内。
接下来,如图3所示,排水阀装置14的下侧连杆部件20被安装于从主轴部件16的上端部向外侧突出的手动操作用的安装部16a,在该下侧连杆部件20的上端部以能够枢动的方式连结着上侧连杆部件22的一端部。
另外,如图2以及图3所示,各受压部件24、26被安装为能够相对于排水阀装置14的外壳28的上端部沿上下方向滑动,在各受压部件24、26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连结有共同的上侧连杆部件22。
接下来,如图2以及图3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1的手动操作单元8是所谓的“操作按钮式”手动操作单元,分别具备能够通过手动来实现按下操作(按压操作)的大洗净模式用的操作按钮30以及小洗净模式用的操作按钮32、和从各操作按钮30、32向下方延伸的大洗净模式用的操作杆34以及小洗净模式用的操作杆36。
另外,如图2以及图3所示,手动操作单元8的各操作杆34、36的下端处于时常与排水阀装置14的各受压部件24、26的上端面(受压面)抵接的状态。
顺带说一下,如图2以及图3所示,例如在通过手动操作单元8进行大洗净模式的手动操作时,通过大洗净模式用的操作按钮30被以比小洗净模式用的操作按钮32大的按入量按下,使得大洗净模式用的操作杆34以及大洗净模式用的受压部件24连动地向下方移动。由此,共同的上侧连杆部件22以比小洗净模式的操作时大的摆动角度摆动,下侧连杆部件20被以比小洗净模式的操作时大的提升量提升。而且,排水阀装置14的排水阀芯18与主轴部件16一同被从闭阀位置(初始位置)P0提升最大提升量H1[mm]而至大洗净模式的最高开阀位置P1。
另一方面,如图2以及图3所示,当通过手动操作单元8进行小洗净模式的手动操作时,在小洗净模式用的操作按钮32被以比大洗净模式用的操作按钮30小的按入量按下的状态下,操作按钮32的进一步的下方的移动被限制。而且,小洗净模式用的操作杆36以及小洗净模式用的受压部件26连动地向下方移动,但停止在比大洗净模式用的操作杆34以及大洗净模式用的受压部件24靠上方的位置。
由此,共同的上侧连杆部件22以比大洗净模式的操作时小的摆动角度摆动,下侧连杆部件20被以比大洗净模式的操作时小的提升量提升。而且,排水阀装置14的排水阀芯18与主轴部件16一同被从闭阀位置P0以比大洗净模式的操作时的提升量H1[mm]小的最大提升量H2[mm](H2<H1)提升至小洗净模式的最高开阀位置P2。
接下来,参照图2~图10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1的电动操作单元10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图4是针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电动操作单元从左前方斜上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接下来,图5是针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电动操作单元从右前方斜上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4以及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1的电动操作单元10分别具备保持件38、促动器40、旋转轴部件42、止动件44、外壳46、大洗净模式操作用的第一带轮48(第一旋转卷取部件)、小洗净模式操作用的第二带轮50(第二旋转卷取部件)、恢复弹簧52(施力部件)、大洗净模式操作用的第一电动线54(第一连结部件)、以及小洗净操作用的第二电动线56(第二连结部件)。
首先,如图2、图4以及图5所示,电动操作单元10的保持件38被安装于储水箱6内的后壁面的上方,用于将电动操作单元10整体固定在储水箱6内。
接下来,如图4以及图5所示,电动操作单元10的促动器40内置有具备多个齿轮(未图示)的齿轮箱(未图示)、DC马达(未图示)等,通过保持件38被固定于储水箱6内。
另外,促动器40具备由DC马达(未图示)借助来自外部的电力进行驱动而能够电旋转驱动的电动旋转轴40a。
并且,虽然详细情况将后述,但如图4以及图5所示,电动操作单元10的旋转轴部件42形成为大致圆筒或圆柱状,与促动器40的电动旋转轴40a的前端部连结。
另外,在旋转轴部件42的轴向基端侧的基座部42a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从外侧安装有止动件44。由此,旋转轴部件42被固定于电动旋转轴40a,能够与电动旋转轴40a一体旋转。
顺带说一下,在基于电动操作单元10的电动操作中,例如根据设置于冲水坐便器2的周边的人感应传感器S(参照图1)感知到并发送的信号、以及/或者根据使用者操作遥控器或控制器等指令装置C(参照图1)的规定的操作按钮等而发送的信号,来控制DC马达(未图示)等促动器40的驱动,从而控制电动旋转轴40a的旋转驱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具备人感应传感器S(参照图1)以及指令装置C(参照图1)双方的方式进行说明,但也可以省略任一方而根据仅从另一方发送的信号来使电动操作单元10的电动旋转轴40a工作。
接下来,图6是将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电动操作单元的外壳部分放大了的放大立体图。
首先,如图4~图6所示,电动操作单元10的外壳46具备:第一外壳46a,设置于旋转轴部件42的轴向的基端侧;和第二外壳46b,设置于旋转轴部件42的轴向的前端侧。该外壳46是将旋转轴部件42的外周面保持为能够旋转的保持部,在保持状态下,外壳46的一部分被保持件38固定。
另外,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外壳46内(在第一外壳46a与第二外壳46b之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纳有大致圆板状的第一带轮48以及第二带轮50。
这些第一带轮48以及第二带轮50的详细情况将后述,但带轮48、50中的任一方根据电动操作单元10进行了电动操作时的各操作模式(大洗净操作模式或小洗净操作模式)而与旋转轴部件42一同旋转,并且能够相对于带轮48、50中的另一方独立地旋转。
并且,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外壳46内(第一外壳46a与第二外壳46b之间)设置有单一的恢复弹簧52。
对于该恢复弹簧52的详细情况也将后述,但恢复弹簧52的一部分被安装于各带轮48、50的一部分。由此,恢复弹簧52作为在基于电动操作单元10的与各洗净模式对应的电动操作的操作结束后对第一带轮48或第二带轮50中的任一方施力以便使之恢复至初始位置的施力部件发挥功能。
接下来,如图4~图6所示,电动操作单元10的第一电动线54以及第二电动线56各自的一端被安装于对应的第一带轮48以及第二带轮50各自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各电动线54、56的另一端的突起54b、56b被安装于在排水阀装置14的主轴部件16的上端部设置的各线安装部(详细情况将后述的大洗净操作用的第一线安装部16b以及小洗净操作用的第二线安装部16c)。
另外,如图4~图6所示,对于各线54、56而言,其外侧分别被各保护管58、60保护,能够在各保护管58、60内滑动。
并且,如图4~图6所示,各保护管58、60的一端分别被固定于电动操作单元10的外壳46的各保护管安装部46c、46d。
另一方面,如图2以及图3所示,各保护管58、60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排水阀装置14的外壳28的各保护管安装部28a、28b。
顺带说一下,对各电动线54、56而言,在带轮48、50中的任一方根据电动操作单元10进行了电动操作时的各操作模式(大洗净操作模式或小洗净操作模式)而与旋转轴部件42一同旋转时,第一电动线54或第二电动线56中的任一方被与之对应的第一带轮48或第二带轮50中的任一个卷取。
由此,第一电动线54或第二电动线56中的任一方被提升,从而排水阀装置14的主轴部件16的各线安装部16b、16b被提升。
接下来,参照图4~图10对电动操作单元10中的旋转轴部件42、大洗净模式操作用的第一带轮48、小洗净模式操作用的第二带轮50、恢复弹簧52、大洗净模式操作用的第一电动线54、以及小洗净操作用的第二电动线56分别更具体地进行说明。
首先,图7A~图7D分别是沿着图6中的A-A线、B-B线、C-C线、D-D线各自的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电动操作单元中的各洗净操作模式开始之前的初始状态(待机状态)。
另外,图8A~图8D分别是沿着图6中的A-A线、B-B线、C-C线、D-D线各自的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电动操作单元中的大洗净操作模式完毕了的状态。
并且,图9A~图9D分别是沿着图6中的A-A线、B-B线、C-C线、D-D线各自的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电动操作单元中的小洗净操作模式完毕了的状态。
首先,如图4、图5以及图7A~图9D所示,电动操作单元10的旋转轴部件42具备从其基座部42a向轴向前端侧延伸的旋转轴主体部42b、以及从其旋转轴主体部42b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42c。
另外,如图7A~图7D所示,对于电动操作单元10的各操作模式开始之前的初始位置(待机位置)P0的旋转轴部件42而言,其突起部42c指向水平方向。
接下来,如图7A~图8D所示,在基于电动操作单元10的第一操作模式(大洗净操作模式)进行了电动旋转轴40a的旋转操作的情况下,旋转轴部件42从图7A~图7D所示的初始位置(待机位置)P0起以旋转中心轴线O为中心向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能够与电动旋转轴40a一体旋转至图8A~图8D所示的第一最大旋转角度θ1的第一最大旋转位置P1。
另一方面,在基于电动操作单元10的第二操作模式(小洗净操作模式)进行了电动旋转轴40a的旋转操作的情况下,旋转轴部件42从图7A~图7D所示的初始位置P0起以旋转中心轴线O为中心向第二旋转方向R2(与第一旋转方向R1相反的旋转方向)旋转,能够与电动旋转轴40a一体旋转至图9A~图9D所示的第二最大旋转角度θ2的第二最大旋转位置P2。
另外,如图7A~图9D所示,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具备形成于第一旋转方向R1侧的第一突起侧面42d,还具备形成于比该第一突起侧面42d靠第二旋转方向R2侧的第二突起侧面42e。
接下来,如图4、图5、图7A~图7C、图8A~图8C、以及图9A~图9C所示,在第一带轮48以及第二带轮50各自中,在包括旋转中心轴线O在内的中心部及其周边部分别形成有第一切口孔62(第一切口部)以及第二切口孔64(第二切口部)。
另外,如图7A~图7C、图8A~图8C以及图9A~图9C所示,各带轮48、50的各切口孔62、64在立面图中形成为大致扇形形状,能够供旋转轴部件42的旋转轴主体部42b以及突起部42c从轴向插入。
特别是如图7A~图7C、图8A~图8C以及图9A~图9C所示,各切口孔62、64的剖面形状成为比旋转轴部件42的旋转轴主体部42b以及突起部42c的剖面积大而在周向切口的形状。
由此,如图7A~图7C、图8A~图8C以及图9A~图9C所示,在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根据电动操作单元10的各洗净操作模式向第一旋转方向R1或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时的各切口孔62、64形成有能够避免它们中的任一方与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卡合的区域(第一卡合避免区域A1、第二卡合避免区域A2)。
接下来,如图7A~图7C所示,第一带轮48的第一切口孔62具备在初始位置P0与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的第一突起侧面42d卡合的第一切口侧面62a,还具备相对于该第一切口侧面62a向第二旋转方向R2侧远离的第二切口侧面62b。
另外,如图7A~图7C所示,第二带轮50的第二切口孔64具备在初始位置P0与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的第二突起侧面42e卡合的第三切口侧面64a,还具备相对于该第三切口侧面64a向第一旋转方向R1侧远离的第四切口侧面64b。
并且,如图7A、图7C、图9A以及图9C所示,在第一带轮48的第一切口孔62的第一卡合避免区域A1中,当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位于初始位置P0与第二最大旋转位置P2之间时,能够避免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的第二突起侧面42e与第一切口孔62的第二切口侧面62b卡合。
另外,如图7B以及图8B所示,在第二带轮50的第二切口孔64的第二卡合避免区域A2中,当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位于初始位置P0与第一最大旋转位置P1之间时,能够避免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的第一突起侧面42d与第二切口孔64的第四切口侧面64b卡合。
接下来,如图7A、图7C、图8A以及图8C所示,在基于电动操作单元10的第一操作模式(大洗净操作模式)从初始位置P0起向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操作了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的情况下,在第一带轮48的第一切口孔62的第一卡合避免区域A1中,维持第一切口孔62的第一切口侧面62a与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的第一突起侧面42d相互卡合的状态。
此时,如图7B以及图8B所示,在第二带轮50的第二切口孔64的第二卡合避免区域A2中,处于第二切口孔64的第三切口侧面64a与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的第二突起侧面42e的相互卡合被解除的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7B以及图9B所示,在基于电动操作单元10的第二操作模式(小洗净操作模式)从初始位置P0起向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操作了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的情况下,在第二带轮50的第二切口孔64的第二卡合避免区域A2中,维持第二切口孔64的第三切口侧面64a与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的第二突起侧面42e相互卡合的状态。
此时,如图7A、图7C、图9A以及图9C所示,在第一带轮48的第一切口孔62的第一卡合避免区域A1中,成为第一切口孔62的第一切口侧面62a与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的第一突起侧面42d的相互卡合被解除的状态。
接下来,如图7A以及图7B所示,第一带轮48以及第二带轮50在各自的外周分别具备第一线安装孔48a(第一线安装部)以及第二线安装孔50a(第二线安装部)。在各安装孔48a、50a嵌合安装有各电动线54、56的一端亦即各安装用的突起54a、56a。
首先,如图7A以及图7B所示,各带轮48、50的线安装孔48a、50a被配置为在初始位置P0相互在各带轮48、50的旋转中心轴线O的方向大致并列。
另外,在图7A以及图7B所示的立面图中,各电动线54、56以相对于各带轮48、50的旋转中心轴线O相互对称的方式配置于一侧与另一侧。
并且,如图7A所示,第一带轮48的第一线安装孔48a以及第一电动线54的突起54a在初始位置P0被设定于第一电动线54向第一旋转方向R1沿第一带轮48的外周预先卷取了规定长度L0[mm]的位置。
同样,如图7B所示,第二带轮50的第二线安装孔50a以及第二电动线56的突起56a在初始位置P0被设定于第二电动线56向第二旋转方向R2沿第二带轮50的外周预先卷取了规定长度L0[mm]的位置。
接下来,如图4、图5、图7A~图7C、图8A~图8C以及图9A~图9C所示,在各带轮48、50的内周侧,分别以旋转中心轴线O为中心呈部分圆弧状地形成有旋转限制用引导槽48b、50b。
另外,如图5、图7A~图7C、图8A~图8C以及图9A~图9C所示,在电动操作单元10的外壳46(第二外壳46b)的内部的侧面,以沿轴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旋转限制用的突起66。而且,该旋转限制用的突起66沿轴向贯穿各带轮48、50的旋转限制用引导槽48b、50b内。
并且,如图7A、图7C、图8A、图8C、图9A以及图9C所示,第一带轮48的引导槽48b中的周向的一端以及另一端成为能够根据电动操作单元10的各洗净操作模式而与旋转限制用的突起66卡合的第一卡合部48c以及第二卡合部48d。
顺带说一下,第一带轮48被设定为在初始位置P0引导槽48b的第一卡合部48c与旋转限制用的突起66卡合(参照图7A、图7C),并被设定为在第一最大旋转位置P1引导槽48b的第二卡合部48d与旋转限制用的突起66卡合(参照图8A、图8C)。
同样,如图7B、图7C、图8B、图8C、图9B以及图9C所示,第二带轮50的引导槽50b中的周向的一端以及另一端成为能够根据电动操作单元10的各洗净操作模式而与旋转限制用的突起66卡合的第三卡合部50c以及第四卡合部50d。
顺带说一下,第二带轮50被设定为在初始位置P0引导槽50b的第三卡合部50c与旋转限制用的突起66卡合(参照图7B、图7C),并被设定为在第二最大旋转位置P2引导槽50b的第四卡合部50d与旋转限制用的突起66卡合(参照图9B、图9C)。
由此,如图7A~图7C、图8A~图8C以及图9A~图9C所示,能够限制电动操作单元10的大洗净操作模式中的第一带轮48的初始位置P0与第一最大旋转位置P1之间的第一最大旋转角度θ1的范围,并且能够限制电动操作单元10的小洗净操作模式中的第二带轮50的初始位置P0与第二最大旋转位置P2之间的第二最大旋转角度θ2的范围。
接下来,如图4、图7A以及图7B所示,第一带轮48的最大外径D1以及第二带轮50的最大外径D2被设定为相互大致相同的尺寸(D1=D2),另外,各最大外径D1、D2被设定为比电动旋转轴40a的最大外径D3(参照图4)以及旋转轴部件42的基座部42a的最大外径D4(参照图4)大的尺寸(D1、D2>D3、D4)。
因此,如图4、图7A以及图7B所示,第一带轮48的最大旋转半径r1(=D1/2)以及第二带轮50的最大旋转半径r2(=D2/2)被设定为相互大致相同的尺寸(r1=r2),且被设定为比电动旋转轴40a的最大旋转半径r3(=D3/2)以及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的最大旋转半径r4大的尺寸(r1、r2>r3、r4)。
即,如图3、图7A、图7C、图8A以及图8C所示,在电动操作单元10的第一操作模式(大洗净操作模式)中,第一带轮48能够在排水阀装置14的排水阀芯18闭阀而成为最低位置的初始位置(待机位置)P0与第一最大旋转位置P1之间以与第二带轮50相互大致相同的最大旋转半径r1(=r2)相对于第二带轮50独立地旋转。这里,对于第一带轮48的第一最大旋转位置P1而言,排水阀芯18开阀,相当于大洗净模式的最高开阀位置P1(第一最高位置)。
另外,如图3、图7B以及图8B所示,在电动操作单元10的第二操作模式(小洗净操作模式)中,第二带轮50能够在初始位置(待机位置)P0与第二最大旋转位置P2之间以与第一带轮48相互大致相同的最大旋转半径r2(=r1)相对于第一带轮48独立地旋转。这里,对于第二带轮50的第二最大旋转位置P2而言,排水阀芯18开阀,相当于比大洗净模式的最高开阀位置P1(第一最高位置)低的小洗净模式的最高开阀位置P2(第二最高位置)。
并且,如图7A以及图8A所示,在电动操作单元10的第一操作模式(大洗净操作模式)中,第一带轮48与旋转轴部件42一同从初始位置P0起向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至第一最大旋转位置P1为止时的第一最大旋转角度θ1被设定得比如图7B以及图9B所示那样第二带轮50从初始位置P0起向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至第二最大旋转位置P2为止时的第二最大旋转角度θ2大(θ1>θ2)。
这里,优选第一最大旋转角度θ1被设定为75度~105度,更优选被设定为85度~95度。
另外,优选第二最大旋转角度θ2被设定为45度~75度,更优选被设定为55度~65度。
由此,如图8A所示,在电动操作单元10的第一操作模式(大洗净操作模式)中,仅第一电动线54被第一带轮48卷取时的第一电动线54的长度亦即第一卷取量L1(第一量)被设定得比仅第二电动线56被第二带轮50卷取的长度亦即第二卷取量L2(第二量)大。
而且,通过第一洗净模式(大洗净模式)从冲洗水箱装置4向冲水坐便器2供给的第一洗净水量W1被设定得比通过第二洗净模式(小洗净模式)从冲洗水箱装置4向冲水坐便器2供给的第二洗净水量W2大(W1>W2)。
接下来,如图4、图5、图7C、图7D、图8C、图8D、图9C以及图9D所示,恢复弹簧52是相对于第一带轮48以及第二带轮50被设置在与旋转中心轴线O大致相同中心轴线上的扭转螺旋弹簧。
另外,如图4、图5、图7C、图7D、图8C、图8D、图9C以及图9D所示,恢复弹簧52分别具备从其一端以及另一端分别向外侧延伸的第一臂部52a以及第二臂部52b。
并且,如图5、图7C、图7D、图8C、图8D、图9C以及图9D所示,第一带轮48具备供恢复弹簧52的第一臂部52a安装的第一臂部安装用的突起48e(第一臂安装部)。
同样,如图5、图7C、图7D、图8C、图8D、图9C以及图9D所示,第二带轮50具备供恢复弹簧52的第二臂部52b安装的第二臂部安装用的突起50e(第二臂安装部)。
如图7A、图7C、图7D、图8A、图8C以及图8D所示,在电动操作单元10的第一操作模式(大洗净操作模式)的前半段中,首先,在第一带轮48与旋转轴部件42一同从初始位置P0向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至第一最大旋转位置P1的状态下,恢复弹簧52的第一臂部52a将比第一带轮48的第一旋转方向的旋转力F1小的第二旋转方向R2的第一施加力f1(<F1)作用于第一带轮48的第一臂安装部48e。由此,电动操作单元10的旋转轴部件42与电动旋转轴40a一同从初始位置P0向第一旋转方向R1电动旋转至第一最大旋转位置P1。
然后,如图7A、图7C、图7D、图8A、图8C以及图8D所示,在电动操作单元10的第一操作模式(大洗净操作模式)的后半段,若电动旋转轴40a以及旋转轴部件42从第一最大旋转位置P1向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并返回至初始位置(待机位置)P0,则第一最大旋转位置P1的第一带轮48的第一旋转方向的旋转力F1被释放(F1=0)。由此,第一带轮48借助从恢复弹簧52的第一臂部52a作用于第一带轮48的第一臂安装部48e的第二旋转方向R2的第一施加力f1,从第一最大旋转位置P1向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至初始位置(待机位置)P0。
其结果是,第一带轮48复位至开始第一操作模式(大洗净操作模式)前的初始位置(待机位置)P0,第一操作模式(大洗净操作模式)完毕。
如图7B~图7D以及图9B~图9D所示,在电动操作单元10的第二操作模式(小洗净操作模式)的前半段,首先,在第二带轮50与旋转轴部件42一同从初始位置P0起向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至第二最大旋转位置P2的状态下,恢复弹簧52的第二臂部52a将比第二带轮50的第二旋转方向的旋转力F2小的第一旋转方向R1的第二施加力f2(<F2)作用于第二带轮50的第一臂安装部50e。由此,电动操作单元10的旋转轴部件42与电动旋转轴40a一同从初始位置P0向第二旋转方向R2电动旋转至第二最大旋转位置P2。
然后,如图7B~图7D以及图9B~图9D所示,在电动操作单元10的第二操作模式(小洗净操作模式)的后半段,若电动旋转轴40a以及旋转轴部件42从第二最大旋转位置P2起向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并返回至初始位置(待机位置)P0,则第二最大旋转位置P2的第二带轮50的第二旋转方向的旋转力F2被释放(F2=0)。由此,第二带轮50借助从恢复弹簧52的第二臂部52b作用于第二带轮50的第二臂安装部50e的第二旋转方向R1的第二施加力f2,从第一最大旋转位置P1起向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至初始位置(待机位置)P0。
其结果是,第二带轮50复位至开始第二操作模式(小洗净操作模式)前的初始位置(待机位置)P0,第二操作模式(小洗净操作模式)完毕。
接下来,图10中的(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电动操作单元中的各洗净操作模式开始之前的初始状态(待机状态)的各电动线与排水阀装置的各线安装部的连结状态的简要立体图。
另外,图10中的(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电动操作单元中的大洗净操作模式完毕了的状态的各电动线与排水阀装置的各线安装部的连结状态的简要立体图。
并且,图10中的(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电动操作单元中的小洗净操作模式完毕了的状态的各电动线与排水阀装置的各线安装部的连结状态的简要立体图。
首先,如图10中的(A)所示,大洗净操作用的第一线安装部16b以及小洗净操作用的第二线安装部16c分别在排水阀装置14的主轴部件16的上端部被设置于手动操作用的安装部16a的前方,成为能够供各电动线54、56的另一端的突起54b、56b在前后方向取下的安装孔68、70。
另外,各线安装部16b、16c一体地设置为相互在水平左右方向并列,在各安装孔68、70的上方,以在上下方向贯穿的方式形成有纵孔72、74。
并且,各纵孔72、74的大小被设定为大于各电动线54、56的大小且小于各突起54b、56b的大小。由此,各电动线54、56连结为各突起54b、56b能够与各线安装部16b、16c卡合/解除卡合。
而且,例如如图10中的(B)所示,在电动操作单元10被以第一操作模式(大洗净操作模式)操作了的情况下,仅第一电动线54被提升至第一最高位置P1,成为仅第一电动线54的突起54b以从下侧与第一线安装部16b卡合的状态而不向上方脱落的状态。由此,两个线安装部16b、16c被第一电动线54提升至第一最高位置P1。
此时,如图10中的(B)所示,由于第二电动线56不被提升而停留在初始位置P0,所以第二线安装部16c相对于第二电动线56向上方滑动。
另一方面,如图10中的(C)所示,在电动操作单元10被以第二操作模式(小洗净操作模式)操作了的情况下,仅第二电动线56被提升至比第一最高位置P1低的小洗净操作模式的第二最高位置P2,成为仅第二电动线56的突起56b以从下侧与第二线安装部16c卡合的状态而不向上方脱落的状态。由此,两个线安装部16b、16c被第二电动线56提升至第二最高位置P2。
此时,如图10中的(C)所示,由于第一电动线56不被提升而停留在初始位置P0,所以第一线安装部16c相对于第一电动线54向上方滑动。
接下来,参照图1~图10,结合排水阀装置的动作来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对使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1并通过第一操作模式(大洗净操作模式)进行了排水阀装置14的开阀操作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3所示,从排水阀装置14的排水阀芯18封闭排水口6b的待机状态P0起,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排水阀操作装置1的电动操作单元10的电动操作以大洗净模式对排水阀芯18进行开阀操作。
此时,例如若使用者通过按压遥控器(未图示)等指令装置C(参照图1)的规定的操作按钮等来指示大洗净模式的便器洗净操作、或者人感应传感器S(参照图1)检测到使用者,则这些信号被发送至指令装置C的控制器(未图示)等。
然后,如图7A以及图8A所示,电动操作单元10的电动旋转轴40a工作,旋转轴部件42与该电动旋转轴40a一同从初始位置(待机位置)P0起以旋转中心轴线O为中心向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开始大洗净模式的开阀操作。
更具体而言,如图7A以及图8A所示,在电动操作单元10的第一操作模式(大洗净操作模式)中,促动器40的电动旋转轴40a以及旋转轴部件42被从初始位置P0向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操作至第一最大旋转位置P1,如图8A所示,由于处于第一带轮48的第一切口孔62的第一切口侧面62a被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的第一突起侧面42d在第一旋转方向R1卡合的状态,所以第一带轮48向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
由此,如图7A以及图8A所示,第一带轮48与第二带轮50独立地和电动旋转轴40a以及旋转轴部件42一同从初始位置P0向第一旋转方向R1以第一最大旋转角度θ1旋转至第一最大旋转位置P1。
此时,如图8B所示,由于第二带轮50的第二切口孔64与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的第二突起侧面42e的旋转方向的卡合被解除,所以无论第一带轮48的旋转如何,第二带轮50均处于在初始位置P0静止的状态。
而且,如图8A所示,仅大洗净模式操作用的第一电动线54被第一带轮48卷取第一卷取量L1。
由此,如图3以及图10中的(B)所示,排水阀装置14的主轴部件16以及排水阀芯18被第一电动线54提升最大提升量H1(=L1)。
而且,从冲洗水箱装置4向冲水坐便器2供给第一洗净水量W1的洗净水,来执行第一洗净模式(大洗净模式)的便器洗净。
接下来,如图7B以及图9B所示,在电动操作单元10的第二操作模式(小洗净操作模式)中,当促动器40的电动旋转轴40a以及旋转轴部件42被从初始位置P0起向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操作至第二最大旋转位置P2的情况下,如图9B所示,由于处于第二带轮50的第二切口孔64的第三切口侧面64a被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的第二突起侧面42e在第二旋转方向R2卡合的状态,所以第二带轮50向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
由此,如图7B以及图9B所示,第二带轮50与第一带轮48独立地和电动旋转轴40a以及旋转轴部件42一同从初始位置P0起向第二旋转方向R2以第二最大旋转角度θ2旋转至第二最大旋转位置P2。
此时,如图9A所示,由于处于第一带轮48的第一切口孔62的第一切口侧面62a相对于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的第一突起侧面42d被解除了旋转方向的卡合的状态,所以无论第二带轮50的旋转如何,第一带轮48均处于在初始位置P0静止的状态。
而且,如图9B所示,仅小洗净模式操作用的第二电动线56被第二带轮50卷取第二卷取量L2。
由此,如图3以及图10中的(C)所示,排水阀装置14的主轴部件16以及排水阀芯18被第二电动线56提升比大洗净操作模式的最大提升量H1低的小洗净操作模式的最大提升量H2(=L2<H1=L1)。
而且,从冲洗水箱装置4向冲水坐便器2供给第一洗净水量W2的洗净水,来执行第二洗净模式(小洗净模式)的便器洗净。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1,由于能够根据电动操作单元10的各操作模式独立地旋转操作第一带轮48或第二带轮50中的任一方,所以第一带轮48以及第二带轮50的每一个能够抑制相互的干涉并且顺畅地工作。
另外,与第一带轮48以及第二带轮50分别连结的第一电动线54以及第二电动线56的每一个也能够抑制相互的干涉并且顺畅地工作。
因此,由于能够准确且顺畅地进行基于电动操作单元10的第一操作模式(大洗净操作模式)以及第二操作模式(小洗净操作模式)的不同操作模式各自的切换操作,所以与各洗净模式对应的排水阀装置14的排水阀芯18的开阀操作也能够准确地进行。
其结果是,能够使排水阀操作装置1的操作性提高,对于第一操作模式(大洗净操作模式)以及第二操作模式(小洗净操作模式)的不同洗净模式各自的便器洗净也能够准确地执行。
接下来,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1,在执行洗净水量分别不同的第一洗净模式以及第二洗净模式各自的便器洗净时,由电动操作单元10根据各操作模式电旋转操作电动旋转轴40a。
此时,第一带轮48或第二带轮50中的任一方能够与电动旋转轴40a以及旋转轴部件42一同以比它们的旋转半径r3、r4大的旋转半径r1、r2并根据各洗净模式向不同的方向独立地自动旋转。
而且,如图8A所示,在电动操作单元10通过第一操作模式(大洗净操作模式)旋转操作了电动旋转轴40a的情况下,第一带轮48能够与旋转轴部件42一同向第一旋转方向R1自动且与第二带轮50独立地进行旋转操作。
因此,能够通过第一带轮48仅针对第一电动线54自动卷取第一卷取量L1,排水阀装置14的排水阀芯18能够与第一电动线54一同提升比较大的提升量H1(=L1)。
同样,如图9B所示,在电动操作单元10通过第二操作模式(小洗净操作模式)旋转操作了电动旋转轴40a的情况下,第二带轮50能够与旋转轴部件42一同向第二旋转方向R2自动且与第一带轮48独立地进行旋转操作。
因此,能够通过第二带轮50仅针对第二电动线56自动卷取第二卷取量L2(<L1),能够将排水阀装置14与第二电动线56一同提升比较大的提升量H2(<H1)。
接下来,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1,首先,如图8A所示,在通过电动操作单元10的第一操作模式(大洗净操作模式)向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操作了电动旋转轴40a以及旋转轴部件42的情况下,第一带轮48的第一切口孔62以被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在旋转方向卡合的状态向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
由此,如图7A以及图8A所示,第一带轮48能够从排水阀芯18闭阀而成为最低位置P0(参照图3)的初始位置P0起向第一旋转方向R1在第一最大旋转角度θ1的范围内旋转至第一最大旋转位置P1,与第二带轮50独立地以与第二带轮50的旋转半径r2大致相同的旋转半径r1(=r2)进行旋转。此时,如图8B所示,由于处于第二带轮50的第二切口孔64与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的旋转方向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所以无论第一带轮48的旋转如何,第二带轮50均处于静止的状态。
由此,如图8A所示,第二电动线56不会与第一电动线54干涉,仅第一电动线54能够被第一带轮48高效地卷取第一卷取量L1(>L2)。其结果是,如图3所示,能够将排水阀芯18高效地提升第一提升量H1(=L1>H2=L2)。
另一方面,如图9B所示,在通过电动操作单元10的第二操作模式(小洗净模式)向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操作了电动旋转轴40a以及旋转轴部件42的情况下,以第二带轮50的第二切口孔64被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在旋转方向卡合的状态向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
由此,如图7B以及图9B所示,第二带轮50能够从排水阀芯18闭阀而成为最低位置P0(参照图3)的初始位置P0起向第二旋转方向R2在第二最大旋转角度θ2的范围内旋转至第二最大旋转位置P2,与第一带轮48独立地以与第一带轮48的旋转半径r1大致相同的旋转半径r2(=r1)旋转。此时,如图9B所示,由于处于第一带轮48的第一切口孔62与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的旋转方向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所以无论第二带轮50的旋转如何,第一带轮48均处于静止的状态。
由此,如图9B所示,第一电动线54不会与第二电动线56干涉,仅第二电动线56能够被第二带轮50高效地卷取第二卷取量L2(<L1)。其结果是,如图3所示,能够将排水阀芯18高效地提升第二提升量H2(=L2<H1=L1)。
因此,能够根据电动操作单元10的各操作模式以相互大致相同的旋转半径r1、r2独立地旋转操作第一带轮48或第二带轮50中的任一方,并且通过将第一带轮48的第一最大旋转角度θ1设定得比第二带轮50的第二最大旋转角度θ2大(θ1>θ2),能够使第一带轮48以及第二带轮50各自成为简易的构造。
因此,第一带轮48以及第二带轮50各自能够抑制相互的干涉并且顺畅地工作。
另外,与第一带轮48以及第二带轮50各自连结的第一电动线54以及第二电动线56各自也能够抑制相互的干涉并且顺畅地工作。
因此,由于能够准确且顺畅地进行电动操作单元10的第一操作模式(大洗净操作模式)以及第二操作模式(小洗净操作模式)的不同操作模式各自的切换操作,所以与各洗净模式对应的排水阀芯18的开阀操作也能够准确地进行。
接下来,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1,如图7A、图8A、图8C以及图8D所示,在第一操作模式(大洗净操作模式)中,通过恢复弹簧52的第一臂部52a以第一施加力f1对第一最大旋转位置P1的第一带轮48的第一臂部安装用的突起48e向第二旋转方向R2施力,由此能够使第一带轮48可靠且迅速地恢复至初始位置P0。
同样,如图7B以及图9B~图9D所示,在第二操作模式中,通过恢复弹簧52的第二臂部52b以第二施加力f2对第二最大旋转位置P2的第二带轮50的第二臂部安装用的突起50e向第一旋转方向R1施力,由此能够使第二带轮50可靠且迅速地恢复至初始位置P0。
因此,第一操作模式(大洗净操作模式)结束后的第一带轮48、第二操作模式(小洗净操作模式)结束后的第二带轮50准备着下次的便器洗净操作(排水阀装置14的开阀操作),能够可靠且迅速地恢复至初始位置P0。因此,与下次的各洗净模式对应的第一带轮48、第二带轮50所涉及的旋转操作也能够准确地进行。
接下来,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1,第一带轮48的第一切口孔62以及第二带轮50的第二切口孔64形成为在各自的旋转的中心部(旋转中心轴线O)附近能够供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沿轴向插入。
并且,如图7A、图7B、图8A、图8B、图9A以及图9B所示,第一带轮48的第一切口孔62以及第二带轮50的第二切口孔64各自分别具备能够根据旋转轴部件42的旋转方向而避免与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的卡合的第一卡合避免区域A1以及第二卡合避免区域A2。
由此,例如如图9A所示,在电动操作单元10的旋转轴部件42位于初始位置P0与第二最大旋转位置P2之间时,借助第一带轮48的第一切口孔62的第一卡合避免区域A1,能够以简易的构造避免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的第二突起侧面42e与第一带轮48的第一切口孔62的第二切口侧面62b的卡合。
另一方面,如图8B所示,在电动操作单元10的旋转轴部件42位于初始位置P0与第一最大旋转位置P1之间时,借助第二带轮50的第二切口64的第二卡合避免区域A2,能够以简易的构造避免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的第一突起侧面42d与第二带轮50的第二切口孔64的第四切口侧面64b的卡合。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1,首先,如图8A所示,在通过电动操作单元10的第一操作模式(大洗净操作模式)从初始位置P0起向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操作了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的情况下,在第一带轮48的第一卡合避免区域A1中,维持第一带轮48的第一切口孔62的第一切口侧面62a与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的第一突起侧面42d相互卡合的状态。
此时,如图8B所示,在第二带轮50的第二卡合避免区域A2中,成为第二带轮50的第二切口孔64的第三切口侧面64a与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的第二突起侧面42e的相互卡合被解除的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9B所示,在通过电动操作单元10的第二操作模式(小洗净模式)从初始位置P0起向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操作了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的情况下,在第二带轮50的第二卡合避免区域A2中,维持第二带轮50的第二切口孔64的第三切口侧面64a与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的第二突起侧面42e相互卡合的状态。
此时,如图9A所示,在第一带轮48的第一卡合避免区域A1中,成为第一带轮48的第一切口孔62的第一切口侧面62a与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的第一突起侧面42d的相互卡合被解除的状态。
其结果是,在电动操作部的各操作模式中,能够抑制第一带轮48以及第二带轮50的相互干涉,并且能够根据各操作模式,与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一同高效且独立地旋转操作第一带轮48或第二带轮50中的任一方。
因此,在电动操作单元10的各操作模式中,第一带轮48或第二带轮50中的任一个带轮能够抑制相对于另一个带轮的干涉并且独立且顺畅地工作。因此,能够使与各操作模式对应的排水阀操作装置1的电动操作单元10的基于电动的操作性提高。
接下来,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1,如图7A以及图7B所示,第一带轮48的第一线安装孔48a以及第二带轮50的第二线安装孔50a被配置为如图7A以及图7B所示那样在第一带轮48以及第二带轮50各自的旋转中心轴线O的方向大致并列。
另外,如图7A以及图7B所示,第一电动线54以及第二电动线56以在立面图中相对于第一带轮48以及第二带轮50的旋转中心轴线O相互对称的方式被配置于一侧与另一侧。
并且,如图7A以及图7B所示,第一带轮48的第一线安装孔48a以及第一电动线54的突起54a在初始位置P0被设定于第一电动线54向第一旋转方向R1沿第一电动线54的外周被预先卷取了规定长度L0的位置。
同时,第二带轮50的第二线安装孔50a以及第二电动线56的突起56a被设定于第二电动线56向第二旋转方向R2沿第二带轮50的外周被预先卷取了规定长度L0的位置。
由此,在第一旋转卷取部件或第二旋转卷取部件中的任一方根据各洗净模式独立旋转时,第一带轮48或第二带轮50中的任一个带轮也不会与另一个带轮干涉,能够可靠且顺畅地移动。
接下来,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1,如图7A、图7B、图8A、图8B、图9A以及图9B所示,将第一带轮48以及第二带轮50保持为能够旋转的外壳46具备旋转限制用的突起66。
因此,如图7A所示,在第一带轮48位于初始位置P0时,第一带轮48的引导槽48b的第一卡合部48c能够与外壳46的旋转限制用的突起66卡合。
另一方面,如图8A所示,在第一带轮48位于第一最大旋转位置P1时,第一带轮48的引导槽48b的第二卡合部48d能够与外壳46的旋转限制用的突起66卡合。
并且,如图7B所示,在第二带轮50位于初始位置P0时,第二带轮50的引导槽50b的第三卡合部50c能够与外壳46的旋转限制用的突起66卡合。
另一方面,如图9B所示,在第二带轮50位于第二最大旋转位置P2时,第二带轮50的引导槽50b的第四卡合部50d能够与外壳46的旋转限制用的突起66卡合。
因此,能够可靠地限制第一带轮48的初始位置P0与第一最大旋转位置P1之间的第一最大旋转角度θ1的范围,并且能够可靠地限制第二带轮50的初始位置P0与第二最大旋转位置P2之间的第二最大旋转角度θ2的范围。
因此,能够更准确地进行与各洗净模式对应的第一带轮48或第二带轮50中的任一方的旋转动作。
其结果是,能够准确地进行与各洗净模式对应的第一带轮48或第二带轮50中的任一个带轮的旋转动作。
因此,能够准确地管理与各洗净模式对应的开阀操作时的排水阀芯18的提升量H1、H2。
接下来,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1,首先,如图8A所示,若通过电动操作单元10的第一操作模式(大洗净操作模式)从初始位置P0起向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操作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以及第一带轮48,则由于如图10中的(B)所示,仅第一电动线54被第一带轮48卷取第一卷取量L1,所以排水阀装置14的主轴部件16的第一线安装部16b以被第一电动线54的一端的突起54b卡合的状态被提升第一最大提升量H1。
此时,如图8B所示,第二带轮50静止,第二电动线56未被卷取。
因此,如图10中的(B)所示,排水阀装置14的主轴部件16的第二线安装部16c以与第二电动线56的一端的突起56b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与排水阀装置14的第一线安装部16b以及第一电动线54一同被提升,相对于第二电动线56的一端的突起56b向上方滑动移动。
另一方面,如图9B所示,若通过电动操作单元10的第二操作模式(小洗净模式)从初始位置P0起向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操作旋转轴部件42以及第二带轮50,则由于如图10中的(C)所示,仅第二电动线56被第二带轮50卷取第二卷取量L2,所以排水阀装置14的第二线安装部16c以被第二电动线56的一端的突起56b卡合的状态被提升。
此时,如图9A所示,第一带轮48静止,第一电动线54未被卷取。
因此,如图10中的(C)所示,排水阀装置14的主轴部件16的第一线安装部16b以与第一电动线54的一端的突起54b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与排水阀装置14的第二线安装部16c以及第二电动线56一同被提升,相对于第一电动线54的一端的突起54b向上方滑动移动。
其结果是,在与各洗净模式对应的排水阀装置14的排水阀芯18的开阀操作中,能够抑制第一电动线54与第二电动线56彼此互相干涉。另外,还能够抑制第一电动线54以及第二电动线56与其周边的排水阀装置14的内部部件等相关构造部分彼此互相干涉。
因此,能够准确地进行与各洗净模式对应的排水阀装置14的开阀操作,能够从冲洗水箱装置4的储水箱6向冲水坐便器2准确地供给与第一洗净模式(大洗净模式)以及第二洗净模式(小洗净模式)的不同洗净模式对应的洗净水量W1、W2。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1,排水阀装置14的排水阀芯18的开阀操作除了能够通过基于电动操作单元10的电动操作来进行之外,也能够通过基于手动操作单元8的操作按钮30、32的手动按压操作来进行。
因此,在执行便器洗净时,能够根据使用者的喜好,适当地分开使用基于电动操作单元10的电动操作与基于手动操作单元8的手动按压操作。
另外,当万一在电动操作单元10中产生了维护、不良状况、或产生了停电等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手动操作单元8的手动操作来可靠地进行排水阀装置14的排水阀芯18的开阀操作。
接下来,参照图11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进行说明。
图11是从前方斜上方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冲洗水箱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简要立体图。
这里,在图11所示的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100的冲洗水箱装置104中,对与图2所示的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1的冲洗水箱4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它们的说明。
如图11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100中,不具备图2所示的手动操作单元8这一点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1的构造不同,其他部分共同。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100,由于能够与省略了手动操作单元8相应地抑制冲洗水箱装置104内的电动操作单元10、排水阀装置14的周边空间等,所以能够简化冲洗水箱装置104的内部构造。
因此,能够使电动操作单元10、排水阀装置14的维护性提高。
接下来,参照图12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进行说明。
图12是从前方斜上方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冲洗水箱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简要立体图。
这里,在图12所示的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200的冲洗水箱装置204中,对与图2所示的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1的冲洗水箱4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它们的说明。
如图12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200中,具备与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1的操作按钮式的手动操作单元8不同的、所谓的“操作手柄式”手动操作单元208这一点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1的构造不同。
另外,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200的手动操作单元208具备操作手柄230、外壳46、大洗净模式操作用的第一手动线254以及小洗净模式操作用的第二手动线256。
并且,如图12所示,从储水箱6的前方观察,手动操作单元208的操作手柄230被配置于左侧面的外侧。
另外,如图12所示,手动操作单元208的外壳46的内部构造成为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1的电动操作单元10的外壳46同样的构造,内置有第一带轮48、第二带轮50以及恢复弹簧52等。
而且,如图12所示,在手动操作单元208的大洗净模式操作用的第一手动线254以及小洗净模式操作用的第二手动线256各自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与上述第一电动线54的安装用的突起54a以及第二电动线56的安装用的突起56a同样的突起(未图示)。上述各手动线254、256的一端侧的各安装用的突起(未图示)与手动操作单元208的外壳46内的第一带轮48以及第二带轮50各自的线安装孔48a、50a连结。
同样,如图12所示,在手动操作单元208的第一手动线254以及第二手线256各自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与上述第一电动线54的安装用的突起54b以及第二电动线56的安装用的突起56b同样的突起(未图示)。上述各手动线254、256的另一端侧的各安装用的突起(未图示)在排水阀装置214的内部分别和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水阀装置14的主轴部件16的各线安装部16b、16c同样的各手动线安装部(未图示)连结。
另一方面,电动操作单元10的各电动线54、56的另一端侧的突起54b、56b也在排水阀装置214的内部分别和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水阀装置14的主轴部件16的各线安装部16b、16c同样的各电动线安装部(未图示)连结。这里,各手动线安装部(未图示)以及各电动线安装部(未图示)被设置于相互不同的位置。
另外,若各手动线254、256以及各电动线54、56中的任一根被提升,则各手动线安装部(未图示)以及各电动线安装部(未图示)被一体地提升,排水阀装置214的主轴部件16以及排水阀芯18也被提升。
如图12所示,例如,操作手柄230与旋转轴(未图示)的一端连接,该旋转轴和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轴部件42同样的旋转轴部件(未图示)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手动操作单元208的各带轮48、50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各切口孔62、64中与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以能够解除卡合的方式卡合。
例如,如图12所示,针对操作手柄230,从其前端位于下方的初始位置P0起以操作手柄230的前端位于前方的方式向近前侧(前侧)以旋转中心轴线O为中心沿第一旋转方向R1手动进行旋转操作。由此,在手动操作单元208的外壳46内,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与第一带轮48的切口孔62卡合,仅第一带轮48旋转。
而且,仅第一手动线254被第一带轮48卷取第一量L1,大洗净模式操作用的第一手动线254被提升,排水阀装置214的排水阀芯18被从闭阀位置(初始位置)P0起提升了最大提升量H1[mm]而至大洗净模式的最高开阀位置P1。
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针对操作手柄230,从其前端位于下方的初始位置起以操作手柄230的前端位于后方的方式向背侧(后侧)以旋转中心轴线O为中心沿第二旋转方向R2手动进行旋转操作。由此,在手动操作单元208的外壳46内,旋转轴部件42的突起部42c与第二带轮50的切口孔64卡合,仅第二带轮50旋转。
而且,小洗净模式操作用的第二手动线256被提升,排水阀装置214的排水阀芯18从闭阀位置P0起被提升比大洗净模式的操作时的提升量H1[mm]小的最大提升量H2[mm](H2<H1)而至小洗净模式的最高开阀位置P2。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200,能够根据手动操作单元208的各操作模式,独立地旋转操作手动操作单元208的外壳46内的第一带轮48或第二带轮50中的任一方。
因此,第一带轮48以及第二带轮50各自能够抑制相互的干涉并且顺畅地工作。
另外,与第一带轮48以及第二带轮50各自连结的第一手动线254以及第二手动线256分别也抑制相互的干涉并且顺畅地工作。
因此,由于能够准确且顺畅地进行基于手动操作单元208的大洗净操作模式以及小洗净操作模式的不同操作模式各自的切换操作,所以还能够准确地进行与各洗净模式对应的排水阀装置214的排水阀芯18的开阀操作。
其结果是,能够使进行排水阀芯18的开阀操作的排水阀操作装置200的手动操作单元208的基于手动的操作性提高,能够准确地执行与多个洗净模式对应的便器洗净。
另外,关于排水阀装置14的排水阀芯18的开阀操作,除了能够通过基于电动操作单元10的电动操作来进行之外,也能够通过基于手动操作单元208的操作手柄230的手动操作来进行。
因此,在执行便器洗净时,能够根据使用者的喜好,适当地分开使用基于电动操作单元10的电动操作与基于手动操作单元208的手动操作。
另外,当万一在电动操作单元10中产生了维护、不良状况或产生了停电等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手动操作单元208的手动操作可靠地进行排水阀装置214的排水阀芯18的开阀操作。
接下来,参照图13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进行说明。
图13是从前方斜上方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的冲洗水箱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简要立体图。
这里,在图13所示的应用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300的冲洗水箱装置304中,对与图12所示的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200的冲洗水箱4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它们的说明。
如图13所示,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300中,不具备图12所示的电动操作单元10这一点上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200的构造不同,其他部分共同。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300,由于能够与省略了电动操作单元10相应地抑制排水阀装置214的周边空间等冲洗水箱装置304的内部空间,所以能够简化冲洗水箱装置304的内部构造。
因此,能够使手动操作单元208、排水阀装置214的维护性提高。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1、100中,对能够使用电动操作单元10的两根大洗净模式操作用电动线54与小洗净模式操作用电动线56来实现基于大小两种洗净模式的便器洗净的方式进行了说明。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200中,对能够使用电动操作单元10的两根大洗净模式操作用电动线54与小洗净模式操作用电动线56、以及手动操作单元208的两根大洗净模式操作用的手动线254与小洗净模式操作用的手动线256,来实现基于大小两种洗净模式的便器洗净的方式进行了说明。
并且,在上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300中,对能够使用手动操作单元208的两根大洗净模式操作用的手动线254与小洗净模式操作用的手动线256,来实现基于大小两种洗净模式的便器洗净的方式进行了说明。
然而,通过不变更本发明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1、100、200的电动操作单元10的两根电动线54、56、本发明的第三以及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200、300的手动操作单元208的两根手动线254、256,而仅适当地变更排水阀装置14、214的构造例如,就能够实现基于大中小三种洗净模式或四种以上洗净模式的便器洗净。
并且,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一~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水阀操作装置1、100、200、300中,作为限制各带轮48、50的旋转角度的手段,对将第二外壳46b的旋转限制用的突起66为公侧、将各带轮48、50的旋转限制用的引导槽48b、50b为母侧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公侧与母侧互相更换。

Claims (16)

1.一种排水阀操作装置,对向便器供给洗净水的冲洗水箱装置的排水阀进行开阀操作,其特征在于,具有:
操作部,该操作部具备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具备沿其轴向延伸的旋转轴主体部和从该旋转轴主体部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所述操作部能够实现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操作该旋转轴的第一操作模式的电动或手动操作,并且能够实现基于向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操作所述旋转轴的第二操作模式的电动或手动操作;
第一连结部件以及第二连结部件,各自的一端与所述排水阀连结;
第一旋转卷取部件,被安装为能够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突起部在旋转方向卡合/解除卡合,并连结着所述第一连结部件的另一端,通过与所述旋转轴一同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而能够卷取所述第一连结部件;以及
第二旋转卷取部件,被安装为能够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突起部在旋转方向卡合/解除卡合,并连接着所述第二连结部件的另一端,通过与所述旋转轴一同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独立于所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地旋转而能够卷取所述第二连结部件,
所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以及所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分别具备在各自的旋转的中心部附近设置的第一切口部以及第二切口部,各切口部能够根据各操作模式的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而相对于所述旋转轴在旋转方向卡合/解除卡合,
在通过所述操作部的第一操作模式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操作了所述旋转轴的情况下,
所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一切口部构成为以被所述旋转轴在旋转方向卡合的状态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另一方面,所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二切口部构成为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的卡合被解除而成为静止状态,
所述排水阀构成为通过仅所述第一连结部件被所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卷取第一量而被提升所述第一量,从所述冲洗水箱装置向所述便器供给第一洗净水量的洗净水而能够执行第一洗净模式的便器洗净,
在通过所述操作部的第二操作模式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操作了所述旋转轴的情况下,
所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一切口部构成为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的卡合被解除而成为静止状态,另一方面,所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二切口部以被所述旋转轴在旋转方向卡合的状态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
所述排水阀构成为通过仅所述第二连结部件被所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卷取与所述第一量不同的第二量而被提升所述第二量,从所述冲洗水箱装置向所述便器供给与所述第一洗净水量不同的第二洗净水量的洗净水而能够执行第二洗净模式的便器洗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阀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是具备电动旋转轴的电动操作部,该电动旋转轴与所述旋转轴连结并能够借助来自外部的电力来电旋转驱动所述旋转轴,
所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以及所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能够借助所述电动旋转轴的旋转驱动而以比所述电动旋转轴以及所述旋转轴各自的旋转半径大的旋转半径进行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阀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是具备操作部件的手动操作部,该操作部件与所述旋转轴连结并能够通过手动来旋转驱动所述旋转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排水阀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操作部的第一操作模式中,所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能够在所述排水阀闭阀而成为最低位置的初始位置与所述排水阀开阀并成为第一最高位置的第一最大旋转位置之间以与所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相互相同的旋转半径独立地旋转,
在所述操作部的第二操作模式中,所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能够在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排水阀开阀并成为与所述第一最高位置不同的第二最高位置的第二最大旋转位置之间以与所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相互相同的旋转半径独立地旋转,
所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从所述初始位置起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至所述第一最大旋转位置时的第一最大旋转角度被设定得比所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从所述初始位置起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至所述第二最大旋转位置时的第二最大旋转角度大,
仅所述第一连结部件被所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卷取的所述第一量被设定得比仅所述第二连结部件被所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卷取的所述第二量大,通过所述第一洗净模式从所述冲洗水箱装置向所述便器供给的所述第一洗净水量被设定得比通过所述第二洗净模式从所述冲洗水箱装置向所述便器供给的所述第二洗净水量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水阀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阀操作装置还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以及所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构成为能够对所述第一最大旋转位置的所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以及所述第二最大旋转位置的所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分别施力以便使它们恢复至所述初始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水阀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件是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以及所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设置于相同中心轴线上的扭转螺旋弹簧,该扭转螺旋弹簧具备从其一端以及另一端分别向外侧延伸的第一臂部以及第二臂部,
所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具备供所述第一臂部或所述第二臂部中的一方安装的第一臂安装部,
所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具备供所述第一臂部或所述第二臂部中的另一方安装的第二臂安装部,
所述扭转螺旋弹簧的第一臂部构成为对所述第一最大旋转位置的所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所述第一臂安装部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施力,使所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恢复至所述初始位置,
所述扭转螺旋弹簧的第二臂部构成为对所述第二最大旋转位置的所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所述第二臂安装部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施力,使所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恢复至所述初始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水阀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具备形成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侧的第一突起侧面和形成于比该第一突起侧面靠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侧的第二突起侧面,
所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一切口部以及所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二切口部形成为在各自的旋转的中心部附近能够供所述旋转轴沿轴向插入,并且分别具备能够根据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来避免与所述旋转轴的突起部的卡合的第一卡合避免区域以及第二卡合避免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水阀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一切口部具备在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旋转轴的第一突起侧面卡合的第一切口侧面和相对于该第一切口侧面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侧远离的第二切口侧面,
所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二切口部具备在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旋转轴的第二突起侧面卡合的第三切口侧面和相对于该第三切口侧面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侧远离的第四切口侧面,
在所述第一卡合避免区域中,当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二最大旋转位置之间时,能够避免所述旋转轴的突起部的第二突起侧面与所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一切口部的第二切口侧面的卡合,
在所述第二卡合避免区域中,当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最大旋转位置之间时,能够避免所述旋转轴的突起部的第一突起侧面与所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二切口部的第四切口侧面的卡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排水阀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所述操作部的第一操作模式从所述初始位置起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操作了所述旋转轴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卡合避免区域中,维持所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一切口部的第一切口侧面与所述旋转轴的第一突起侧面相互卡合的状态,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二卡合避免区域中,成为所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二切口部的第三切口侧面与所述旋转轴的第二突起侧面的相互卡合被解除的状态,
在通过所述操作部的第二操作模式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操作了所述旋转轴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卡合避免区域中,维持所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二切口部的第三切口侧面与所述旋转轴的第二突起侧面相互卡合的状态,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一卡合避免区域中,成为所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第一切口部的第一切口侧面与所述旋转轴的第一突起侧面的相互卡合被解除的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水阀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以及所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在各自的外周分别具备能够供所述第一连结部件以及所述第二连结部件各自的另一端安装的第一安装部以及第二安装部,这些安装部被配置为在所述初始位置相互在所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以及所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各自的旋转中心轴线方向并列,
所述第一连结部件以及所述第二连结部件以在立面图中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以及所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旋转中心相互对称的方式被配置于一侧与另一侧,
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所述第一安装部以及所述第一连结部件的另一端被设定于所述第一连结部件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沿所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外周被预先卷取了规定长度的位置,且所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所述第二安装部以及所述第二连结部件的另一端被设定于所述第二连结部件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沿所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外周被预先卷取了所述规定长度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阀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阀操作装置还具有将所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以及所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保持为能够旋转的保持部,
所述保持部具备旋转角度限制部,该旋转角度限制部能够限制所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的初始位置与第一最大旋转位置之间的旋转角度的范围,并且能够限制所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的初始位置与第二最大旋转位置之间的旋转角度的范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排水阀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转卷取部件具备能够在其初始位置与所述保持部的旋转角度限制部卡合的第一卡合部和能够在所述第一最大旋转位置与所述旋转角度限制部卡合的第二卡合部,
所述第二旋转卷取部件具备能够在其初始位置与所述保持部的旋转角度限制部卡合的第三卡合部和能够在所述第二最大旋转位置与所述旋转角度限制部卡合的第四卡合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排水阀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结部件连结为其一端能够与所述排水阀的第一连结部卡合/解除卡合,所述第二连结部件连结为其一端能够与和所述排水阀的第一连结部邻接的第二连结部卡合/解除卡合。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阀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阀操作装置还具有能够通过手动按压操作来实现所述排水阀的开阀操作的手动操作部。
15.一种冲洗水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冲洗水箱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阀操作装置。
16.一种冲水坐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冲水坐便器具有上述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冲洗水箱装置。
CN201910079272.8A 2018-02-15 2019-01-28 排水阀操作装置、冲洗水箱装置以及冲水坐便器 Active CN1101587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24879A JP6578627B2 (ja) 2018-02-15 2018-02-15 排水弁操作装置、洗浄水タンク装置、及び、水洗大便器
JP2018-024879 2018-02-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58726A CN110158726A (zh) 2019-08-23
CN110158726B true CN110158726B (zh) 2021-06-22

Family

ID=67541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79272.8A Active CN110158726B (zh) 2018-02-15 2019-01-28 排水阀操作装置、冲洗水箱装置以及冲水坐便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94050B2 (zh)
JP (1) JP6578627B2 (zh)
CN (1) CN1101587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32565B2 (en) 2009-12-16 2015-05-19 Kohler Co. Touchless faucet assembly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USD880664S1 (en) * 2018-08-09 2020-04-07 Bath-Tech Industrial Co., Ltd. Toilet
TWI718001B (zh) * 2020-02-17 2021-02-01 和光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水路切換裝置
CN114134964A (zh) * 2020-09-04 2022-03-04 Toto株式会社 清洗水水箱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冲水便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12738A (en) * 1944-12-19 1946-12-17 George W Martin Tank flushing device
US3324481A (en) * 1965-05-28 1967-06-13 Robert M Emerson Flushing apparatus
US5960482A (en) * 1999-03-11 1999-10-05 Chang; I-Yao Flushing water control device for a toilet tank
KR100750579B1 (ko) * 2003-05-02 2007-08-21 토토 가부시키가이샤 변기 세정 시스템
JP5242054B2 (ja) * 2004-08-27 2013-07-24 株式会社木村技研 便器洗浄装置
CN201202160Y (zh) * 2008-04-23 2009-03-04 张贤金 一种旋钮式双排水阀
US8201283B2 (en) * 2008-06-13 2012-06-19 Andras Ciski Toilet tank valve structure
WO2012043460A1 (ja) * 2010-09-28 2012-04-05 Toto株式会社 排水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洗浄水タンク装置
CN203795558U (zh) 2012-11-02 2014-08-27 科勒公司 用于具有蓄水箱的马桶的非接触式致动系统
JP6176441B2 (ja) * 2013-03-28 2017-08-09 Toto株式会社 洗浄水タンク装置の操作装置
JP6338050B2 (ja) * 2014-03-19 2018-06-06 Toto株式会社 排水操作装置、及び、この排水操作装置を備えたトイレ装置
JP6218118B2 (ja) * 2014-03-28 2017-10-25 Toto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
JP2015190248A (ja) * 2014-03-28 2015-11-02 Toto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
JP6372648B2 (ja) 2014-03-31 2018-08-15 Toto株式会社 自動操作洗浄装置
JP6766324B2 (ja) * 2015-06-15 2020-10-14 Toto株式会社 排水弁装置、洗浄水タンク装置および水洗大便器
CN105089125A (zh) * 2015-08-19 2015-11-25 成霖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马桶的自动冲水装置
JP6057242B1 (ja) * 2016-03-14 2017-01-11 Toto株式会社 洗浄水タンク装置用の操作装置、この操作装置を備えた洗浄水タンク装置、及び、この洗浄水タンク装置を備えた水洗大便器
JP6886615B2 (ja) * 2017-01-30 2021-06-16 Toto株式会社 排水弁操作装置、洗浄水タンク装置、及び、トイレシステム
CN107143014B (zh) * 2017-06-07 2023-02-10 厦门瑞尔特卫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排扳钮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49404A1 (en) 2019-08-15
JP2019138115A (ja) 2019-08-22
JP6578627B2 (ja) 2019-09-25
US10794050B2 (en) 2020-10-06
CN110158726A (zh) 2019-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58726B (zh) 排水阀操作装置、冲洗水箱装置以及冲水坐便器
US9695581B2 (en) Flush operating apparatus and toilet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JP6057242B1 (ja) 洗浄水タンク装置用の操作装置、この操作装置を備えた洗浄水タンク装置、及び、この洗浄水タンク装置を備えた水洗大便器
JP6372648B2 (ja) 自動操作洗浄装置
JP6176441B2 (ja) 洗浄水タンク装置の操作装置
US10519640B2 (en) Discharge valve operating device, flush water tank device, and toilet system
JP6443616B2 (ja) 水洗大便器装置、及び、この水洗大便器装置用の駆動ユニット
JP6057241B1 (ja) 洗浄水タンク装置用の操作装置、この操作装置を備えた洗浄水タンク装置、及び、この洗浄水タンク装置を備えた水洗大便器
JP6149327B2 (ja) パイロット式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水洗大便器装置
JP5354521B2 (ja) 便器洗浄用の洗浄水の排出装置
JP7190306B2 (ja) 便器洗浄用の操作ハンドル
JP2015190248A (ja) 操作装置
JP6773719B2 (ja) 便器洗浄装置
JP7190307B2 (ja) 便器洗浄装置
JP6982274B2 (ja) 排水弁操作装置、洗浄水タンク装置、及び、トイレシステム
JP7413876B2 (ja) 貯水タンク装置、および水洗大便器
JP4305937B2 (ja) ロータンク排水弁
JP4788494B2 (ja) 水洗便器
JPH09310393A (ja) ロータンクのハンドル装置
JP2005307611A (ja) トイレ用洗浄装置の駆動装置
JPH09310394A (ja) ロータンクのハンド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