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42349B - 定子的制造方法、定子以及弯曲加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子的制造方法、定子以及弯曲加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42349B
CN110142349B CN201910113028.9A CN201910113028A CN110142349B CN 110142349 B CN110142349 B CN 110142349B CN 201910113028 A CN201910113028 A CN 201910113028A CN 110142349 B CN110142349 B CN 1101423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g
stator
portions
tip
stator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1302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42349A (zh
Inventor
恩田一志
竹田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142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23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423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23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56Manufacturing winding connections
    • H02K15/0068Connecting winding sections; Forming leads; Connecting leads to terminals
    • H02K15/0081Connecting winding sections; Forming leads; Connecting leads to terminals for form-wound wind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00Bending sheet metal along straight lines, e.g. to form simple curves
    • B21D5/02Bending sheet metal along straight lines, e.g. to form simple curves on press brakes without making use of clamp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1/00Bending wire other than coiling; Straightening wire
    • B21F1/004Bending wire other than coiling; Straightening wire by means of press-type t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6/00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 B23K26/20Bonding
    • B23K26/21Bonding by welding
    • B23K26/24Seam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6Stator cores with slots for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02K1/276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having a flux concentration effec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02K15/02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with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0Applying solid insulation to windings, stators or rotors
    • H02K15/105Applying solid insulation to windings, stators or rotors to the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arranged in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101/00Articles made by soldering,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2101/36Electric or electronic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定子的制造方法、定子以及弯曲加工装置,能够实现定子的轴长的缩短化且能够使形成线圈的多个分段线圈彼此的接合精度提高。在定子的制造时,对从定子芯体的相互不同的插槽突出而在径向相邻且以从径向观察时在前端部彼此的周向上的之间不存在其他前端部的状态进行交叉的两个脚部的交叉部进行夹持,将被夹持的两个脚部中的位于径向内侧的内侧脚部的前端部向定子芯体的外周侧弯曲,并且将位于径向外侧的外侧脚部的前端部向轴心侧弯曲。

Description

定子的制造方法、定子以及弯曲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包括定子芯体以及多个线圈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定子以及定子的制造所使用的弯曲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公知有对插入至定子芯体的多个插槽(slot)的多个分段线圈(Segment coil)的端部彼此进行TIG焊接而形成多个线圈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方法中,在将多个分段线圈插入至定子芯体的多个插槽之后,将位于定子芯体的第1周的第1分段线圈朝一个方向扭转,并且将位于与第1周的径向外侧邻接的第2周的第2分段线圈向与该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扭转,使第1分段线圈的第1前端部与第2分段线圈的第2前端部沿径向邻接。接着,在使工具从径向内侧与第1前端部抵接而使第1前端部向第2前端部的方向变形之后,使工具从径向外侧与第2前端部抵接而使第2前端部向第1前端部的方向变形。然后,在使第1前端部与第2前端部相互接触的状态下进行TIG焊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31453号公报
根据上述以往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与一边利用接地电极夹持第1前端部以及第2前端部而使它们弹性变形一边对两者进行焊接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对焊接部施加由残留应力引起的负荷。然而,在通过上述方法制造的定子中,由于第1前端部以及第2前端部沿定子芯体的轴向延伸,所以导致轴长增加。另外,在上述以往的定子中,在使第1前端部以及第2前端部缩短的情况下,难以使第1前端部以及第2前端部恰当地接触来进行焊接,存在第1前端部以及第2前端部的接合精度降低的担忧。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公开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定子的轴长的缩短化且提高形成线圈的多个分段线圈彼此的接合精度。
本公开涉及定子的制造方法,上述定子包括:定子芯体,该定子芯体包含分别沿径向延伸并且在周向空开间隔形成的多个插槽;和多个分段线圈,该多个分段线圈具有被插入至相互不同的上述插槽的一对脚部并且通过对应的上述脚部的前端部彼此的电接合而形成多个定子线圈,在上述定子的制造方法中,以多个上述脚部从上述多个插槽的每一个突出的方式,使上述多个分段线圈沿上述径向相邻而组装于上述定子芯体,使从上述多个插槽突出的多个上述脚部以上述径向上相邻的两个上述脚部的上述前端部分别相对于上述定子芯体的轴心倾斜并且沿着上述周向相互朝相反方向延伸的方式倾倒,对从相互不同的上述插槽突出而在上述径向相邻且以从上述径向观察时在上述周向上的上述前端部彼此之间不存在其他的上述前端部的状态进行交叉的两个上述脚部的交叉部进行夹持,将被夹持的两个上述脚部中的位于径向内侧的内侧脚部的上述前端部向上述定子芯体的外周侧弯曲,并且将位于径向外侧的外侧脚部的上述前端部向上述轴心侧弯曲,对相互对置的上述前端部彼此进行焊接。
在本公开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中,使从多个插槽突出的多个脚部以径向上相邻的两个脚部的前端部沿着周向相互朝相反方向延伸的方式倾倒。由此,应当相互接合的前端部彼此在相对于定子芯体的轴心朝相反方向倾斜的状态下接近。接着,对两个脚部的交叉部进行夹持,上述两个脚部是从相互不同的插槽突出而在径向上相邻且以从径向观察时在周向上的前端部彼此之间不存在其他前端部的状态进行交叉的两个脚部。并且,将被夹持的两个脚部中的位于径向内侧的内侧脚部的前端部以该交叉部为起点而向定子芯体的外周侧弯曲,并将位于径向外侧的外侧脚部的前端部以该交叉部为起点而向定子芯体的轴心侧弯曲。通过反复执行上述的处理,能够使应当相互接合的前端部彼此在借助脚部的回弹而大体平行地延伸的状态下接触。由此,由于能够将相对于定子芯体的轴心倾斜而相互对置的前端部彼此在恰当接触的状态下进行焊接,所以能够提高多个分段线圈彼此的接合精度(焊接质量)。而且,通过使多个脚部的前端部相对于定子芯体的轴心倾斜,能够使线圈端部的轴长大幅缩短。其结果是,根据本公开的定子的制造方法,能够实现定子的轴长的缩短化且使形成定子线圈的多个分段线圈彼此的接合精度提高。
另外,上述内侧脚部可以是相对于与上述外侧脚部接合的上述脚部在被插入有上述外侧脚部的上述插槽侧沿上述周向相邻的脚部,上述外侧脚部可以是相对于与上述内侧脚部接合的上述脚部在被插入有上述内侧脚部的上述插槽侧沿上述周向相邻的脚部。
并且,可以利用夹持部件对上述内侧脚部和上述外侧脚部的上述交叉部进行夹持,利用弯曲部件对上述内侧脚部的上述前端部侧的内侧面进行推压,并且利用上述弯曲部件对上述外侧脚部的上述前端部侧的外侧面进行推压,使上述夹持部件与上述弯曲部件相对旋转而使上述内侧脚部以及上述外侧脚部的上述前端部弯曲。由此,能够在布设有多个脚部的狭小的空间,使内侧脚部以及外侧脚部的前端部高效地弯曲。
另外,可以利用成膜有绝缘被膜的导电体来形成上述分段线圈,可以以上述前端部的与上述脚部的倾倒方向相反侧的表面向上述倾倒方向侧倾斜的方式对上述前端部进行加工,并且从上述前端部除去上述绝缘被膜。即,通过使前端部的与脚部的倾倒方向相反侧的表面向该倾倒方向侧倾斜,能够使线圈端部的轴长进一步缩短。
并且,可以使上述前端部的与上述倾倒方向相反侧的上述表面形成为曲面状。由此,能够充分确保前端部彼此的接合面积,并能够使线圈端部更加平坦。
另外,可以通过激光焊接将相互对置的上述前端部彼此接合。由此,能够将相对于定子芯体的轴心相互朝相反方向倾斜的前端部彼此高精度地接合。
本公开的定子包括:定子芯体,该定子芯体包含分别沿径向延伸并且在周向空开间隔形成的多个插槽;和多个分段线圈,该多个分段线圈具有被插入至相互不同的上述插槽的一对脚部并且通过对应的上述脚部的前端部彼此的电接合而形成多个定子线圈,在上述定子中,上述多个分段线圈以多个上述脚部从上述多个插槽的每一个突出的方式沿上述径向相邻而被组装于上述定子芯体,从上述多个插槽突出的多个上述脚部以上述径向上相邻的两个上述脚部的上述前端部分别相对于上述定子芯体的轴心倾斜并且沿着上述周向相互朝相反方向延伸的方式倾倒,上述前端部彼此电接合的两个上述脚部中的位于径向内侧的一方的上述前端部被向上述定子芯体的外周侧弯曲,位于径向外侧的另一方的上述前端部被向上述轴心侧弯曲。
在本公开的定子中,从多个插槽突出的多个脚部以径向上相邻的两个脚部的前端部分别相对于定子芯体的轴心倾斜并且沿着周向相互朝相反方向延伸的方式倾倒。由此,能够使线圈端部的轴长大幅缩短。并且,前端部彼此电接合的两个脚部中的位于径向内侧的一方的前端部被向定子芯体的外周侧弯曲,位于径向外侧的另一方的前端部被向定子芯体的轴心侧弯曲。即,应当相互接合的前端部彼此在借助脚部的回弹大体平行地延伸而恰当接触的状态下被焊接在一起。因此,在本公开的定子中,能够实现轴长的缩短化并使形成定子线圈的多个分段线圈彼此的接合精度提高。
另外,可以构成为上述前端部的与上述脚部的倾倒方向相反侧的表面向上述倾倒方向侧倾斜。由此,能够使线圈端部的轴长进一步缩短。
并且,可以构成为上述前端部的与上述倾倒方向相反侧的上述表面形成为曲面状。由此,能够充分确保前端部彼此的接合面积并使线圈端部更加平坦。
另外,可以构成为上述对应的上述脚部的上述前端部彼此经由激光焊接部而接合。
本公开的弯曲加工装置被用于定子的制造,上述定子包括:定子芯体,该定子芯体包含分别沿径向延伸并且在周向空开间隔形成的多个插槽;和多个分段线圈,该多个分段线圈具有被插入至相互不同的上述插槽的一对脚部并且通过对应的上述脚部的前端部彼此的电接合而形成多个定子线圈,上述弯曲加工装置包括:夹持部件,该夹持部件对两个上述脚部的交叉部进行夹持,两个上述脚部是以从相互不同的上述插槽突出而在上述径向相邻的方式倾倒且以从上述径向观察时在上述前端部彼此的上述周向上的之间不存在其他的上述前端部的状态进行交叉的两个上述脚部;弯曲部件,该弯曲部件包括对被上述夹持部件夹持的两个上述脚部中的位于径向内侧的内侧脚部的上述前端部侧的内侧面进行推压的第1推压部、和对被上述夹持部件夹持的两个上述脚部中的位于径向外侧的外侧脚部的上述前端部侧的外侧面进行推压的第2推压部;以及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使上述夹持部件与上述弯曲部件相对旋转。
本公开的弯曲加工装置用于对从定子芯体的多个插槽突出的多个脚部的前端部实施弯曲加工。在由弯曲加工装置进行的弯曲加工之前,使从多个插槽突出的多个脚部以径向上相邻的两个脚部的前端部分别相对于定子芯体的轴心倾斜并且沿着周向相互朝相反方向延伸的方式倾倒。在多个脚部倾倒之后,利用夹持部件对从相互不同插槽突出而在径向相邻且以从径向观察时在周向上的前端部彼此之间不存在其他前端部的状态进行交叉的两个脚部的交叉部进行夹持。并且,使弯曲部件的第1推压部与被夹持部件夹持的两个脚部中的位于径向内侧的内侧脚部的前端部侧的内侧面抵接,使弯曲部件的第2推压部与被夹持部件夹持的两个脚部中的位于径向外侧的外侧脚部的前端部侧的外侧面抵接。然后,利用驱动装置使夹持部件与弯曲部件相对旋转。由此,能够使内侧脚部的前端部以上述交叉部为起点而向定子芯体的外周侧弯曲、并且使外侧脚部的前端部以该交叉部为起点而向定子芯体的轴心侧弯曲。通过反复执行上述的处理,能够在布设有多个脚部的狭小的空间使内侧脚部以及外侧脚部的前端部高效地弯曲,能够使应当相互接合的前端部彼此在借助脚部的回弹大体平行地延伸的状态下接触。由此,由于能够使相对于定子芯体的轴心倾斜并相互对置的前端部彼此在恰当接触的状态下焊接在一起,所以能够提高多个分段线圈彼此的接合精度(焊接质量)。因此,通过使用本公开的弯曲加工装置,能够使多个脚部的前端部相对于定子芯体的轴心倾斜而实现定子的轴长的缩短,能够使形成定子线圈的多个分段线圈彼此的接合精度提高。
另外,上述弯曲部件可以包括:第1推出部,将与上述外侧脚部在上述内侧脚部的上述前端部侧沿上述周向相邻的脚部向径向外侧推出;和第2推出部,将与上述内侧脚部在上述外侧脚部的上述前端部侧沿上述周向相邻的脚部向径向内侧推出。由此,在脚部的前端部的弯曲加工时,能够抑制被加工的脚部与位于周边的脚部的干涉,从而能良好地抑制分段线圈的脚部受到损伤的情况。
并且,上述第1推出部可以包括与上述第1推压部的推压面交叉而限制上述内侧脚部的上述周向上的移动的第1移动限制面,上述第2推出部可以包括与上述第2推压部的推压面交叉而限制上述外侧脚部的上述周向上的移动的第2移动限制面。由此,能够使内侧脚部的前端部侧的内侧面与第1推压部的推压面顺畅地抵接,并且能够使外侧脚部的前端部侧的外侧面与第2推压部的推压面顺畅地抵接。
另外,上述夹持部件可以包括:第1移动限制部,对与上述内侧脚部在上述外侧脚部的上述前端部侧沿上述周向相邻的脚部在上述周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和第2移动限制部,对与上述外侧脚部在上述内侧脚部的上述前端部侧沿上述周向相邻的脚部在上述周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由此,在脚部的前端部的弯曲加工时,能够更良好地抑制被加工的脚部与位于周边的脚部的干涉。
并且,上述第1移动限制部可以包括对上述内侧脚部的在上述定子芯体的轴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的第1斜面,上述第2移动限制部可以包括对上述外侧脚部的在上述定子芯体的轴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的第2斜面。由此,能够抑制松动并更加恰当地夹持内侧脚部与外侧脚部的交叉部,从而能够高精度地使内侧脚部以及外侧脚部的前端部弯曲。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括本公开的定子的旋转电机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表示包括本公开的定子的旋转电机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本公开的定子所包括的定子线圈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公开的定子所包括的定子线圈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公开的定子中的分段线圈的前端部彼此的接合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6是表示本公开的定子中的分段线圈的前端部彼此的接合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7是表示本公开的定子的制造步骤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本公开的弯曲加工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公开的弯曲加工装置的夹持部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公开的弯曲加工装置的夹持部件的放大图。
图11是表示本公开的弯曲加工装置的弯曲部件的仰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公开的弯曲加工装置的弯曲部件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公开的弯曲加工装置的简要结构图。
图14是表示本公开的定子的制造步骤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本公开的定子的制造步骤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本公开的定子的制造步骤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本公开的定子的制造步骤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本公开的定子的制造步骤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本公开的定子的制造步骤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公开的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包含本公开的定子1的旋转电机M的简要结构图,图2是表示旋转电机M的俯视图。这些附图所示的旋转电机M例如是作为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辆的行驶驱动源或者发电机而使用的三相交流电动机。如图所示,旋转电机M包括定子1和经由气隙而旋转自如地配置在定子1内的转子10。
定子1包括定子芯体2以及多个定子线圈3u、3v、3w。定子芯体2例如是将多个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为圆环状的电磁钢板2p(参照图2)层叠而形成的,其整体呈圆环状。另外,定子芯体2包括:多个齿部2t,从环状的外周部(磁轭)沿周向空开间隔地朝径向内侧突出;和多个插槽2s,分别形成在彼此相邻的齿部2t之间(均参照图2)。多个插槽2s分别向定子芯体2的径向延伸并且隔着一定的间隔沿周向排列,在各插槽2s内配置有未图示的绝缘体(绝缘纸)。其中,定子芯体2例如可以通过对强磁性粉体进行加压成型并且烧结而形成为一体。
如图3所示,定子线圈3u、3v、3w通过单星形连接(1Y连接)而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U相的定子线圈3u包括第1线圈U1以及第2线圈U2。同样,V相的定子线圈3v包括第1线圈V1以及第2线圈V2,W相的定子线圈3w包括第1线圈W1以及第2线圈W2。另外,各第1线圈U1、V1、W1分别包括引出线Lu、Lv或者Lw,各第2线圈U2、V2、W2分别包括中性线N。
各定子线圈3u、3v、3w通过将被插入至定子芯体2的多个插槽2s的多个分段线圈4电接合而形成。分段线圈4例如通过将在表面成膜有由漆包树脂等构成的绝缘被膜的扁线(导电体)弯曲加工成大致U字状而形成,包括分别具有被除去了绝缘被膜的前端部T的一对脚部40(均参照图1)。各分段线圈4的一对脚部40分别插通于定子芯体2的相互不同的插槽2s,对于各脚部40的从定子芯体2的一个端面(图1中的上端面)突出的部分实施使用了未图示的倾倒加工装置的倾倒加工。并且,倾倒加工后的各分段线圈4的前端部T通过激光焊接与对应的其他分段线圈4的前端部T电接合。
更详细而言,多个分段线圈4按照在脚部40的长边侧的侧面以相互抵接的方式相重叠的状态下从多个插槽2s的每一个突出数目相同且为偶数个(例如,6-10个)的脚部40的方式,被组装于定子芯体2。另外,使用扩张工具来使从各插槽2s突出的多个脚部40沿定子芯体2的径向被扩张。并且,从定子芯体2的轴心侧起第奇数个(奇数层上)的脚部40被围绕定子芯体2的轴心扭转并向周向的一侧倾倒,第偶数个(偶数层上)的脚部40被围绕定子芯体2的轴心扭转并向周向上的另一侧倾倒。由此,径向上相邻的任意两个脚部40的前端部T分别相对于定子芯体2的轴心倾斜并且沿着周向相互朝相反方向延伸。
而且,通过利用激光焊接将每m个(其中,“m”是第1以及第2线圈U1-W2的总数)的从插槽2s突出的脚部40的对应的前端部T彼此接合,从而对定子芯体2卷绕定子线圈3u、3v、3w的第1以及第2线圈U1-W2。即,在定子1中,通过第(i+(j-1)·m)个(其中,i=1、…、m,j=1、…、总插槽数/m。)的从插槽2s突出的脚部40的前端部T彼此的电接合而将m个线圈U1-W2卷绕于定子芯体2。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定子线圈3u的第1以及第2线圈U1、U2相对于定子芯体2相互沿周向错开1个插槽地被卷绕。另外,第1线圈U1的一端侧的脚部40被利用为引出线Lu,第2线圈U2的一端侧的脚部40被利用为中性线N。并且,形成第1线圈U1的与引出线Lu相反侧的端部的脚部40的前端部T和形成第2线圈U2的与中性线N相反侧的端部的脚部40的前端部T接合,由此定子线圈3u被分布卷绕于定子芯体2。
定子线圈3v的第1线圈V1相对于定子线圈3u的第2线圈U2向与第1线圈U1相反侧沿周向错移1个插槽地被卷绕。另外,定子线圈3v的第2线圈V2相对于第1线圈V1向与定子线圈3u的第2线圈U2相反侧沿周向错移1个插槽地被卷绕。第1线圈V1的一端侧的脚部40被利用为引出线Lv,第2线圈V2的一端侧的脚部40被利用为中性线N。并且,形成第1线圈V1的与引出线Lv相反侧的端部的脚部40的前端部T和形成第2线圈V2的与中性线N相反侧的端部的脚部40的前端部T接合,由此定子线圈3v被分布卷绕于定子芯体2。
定子线圈3w的第1线圈W1相对于定子线圈3v的第2线圈V2向与第1线圈V1相反侧沿周向错移1个插槽地被卷绕。另外,定子线圈3w的第2线圈W2相对于第1线圈W1向与定子线圈3v的第2线圈V2相反侧沿周向错移1个插槽地被卷绕。第1线圈W1的一端侧的脚部40被利用为引出线Lw,第2线圈W2的一端侧的脚部40被利用为中性线N。并且,形成第1线圈W1的与引出线Lw相反侧的端部的脚部40的前端部T和形成第2线圈W2的与中性线N相反侧的端部的脚部40的前端部T接合,由此定子线圈3w被分布卷绕于定子芯体2。
如图2所示,定子线圈3u的引出线Lu通过焊接而被电接合于与U相的端子6u电接合的动力线5u的前端部。另外,定子线圈3v的引出线Lv通过焊接而被电接合于与V相的端子6v电接合的动力线5v的前端部。并且,定子线圈3w的引出线Lw通过焊接而被电接合于与W相的端子6w电接合的动力线5w的前端部。动力线5u、5v、5w分别被固定于树脂制的保持部件7。端子6u-6w被固定于在将定子1组装于旋转电机M的壳体时设置(固定)于该壳体的未图示的端子座,并经由未图示的电力线与逆变器(省略图示)连接。
在如上述那样被卷绕于定子芯体2的多个定子线圈3u、3v、3w中,多个前端部T彼此的接合部按每个规定数量沿径向排列而形成定子芯体2的轴向上的从图1中上侧的端面向外侧突出的环状的线圈端部3a。如图1以及图5所示,从多个插槽2s突出的多个脚部40以径向上相邻的两个脚部40的前端部T分别相对于定子芯体2的轴心(图中,参照单点划线)倾斜并且沿着周向相互向相反方向延伸的方式倾倒。因此,在定子1中,能够使包含分段线圈4的前端部T彼此的多个接合部的线圈端部3a的轴长大幅缩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脚部40的前端部T在分段线圈4朝向定子芯体2组装之前,通过冲裁加工被形成为前端细且短边侧的侧面以凸曲面状延伸(参照图5)。即,各前端部T的与脚部40的倾倒方向相反侧的表面以向该倾倒方向侧倾斜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使线圈端部3a的轴长进一步缩短。除此之外,通过将各前端部T的与倾倒方向相反侧的表面形成为曲面状,能够充分确保前端部T彼此的接合面积,且能够使线圈端部3a更加平坦。此外,前端部T的绝缘被膜在上述冲裁加工后例如通过激光照射而被剥离。另外,在分段线圈4中,省略了针对前端部T的周边部的倒角加工。
并且,如图6所示,在定子1中,前端部T彼此接合的两个脚部40中的位于径向内侧(图中上侧)的一方的前端部T被向定子芯体2的外周侧(图中下侧)弯曲,位于径向外侧(图中下侧)的另一方的前端部T被向定子芯体2的轴心侧(图中上侧)弯曲。而且,位于径向内侧的一方的前端部T的外侧面Tso与位于径向外侧的另一方的前端部T的内侧面Tsi经由激光焊接部WL而相互接合。
另外,从图1中上侧的线圈端部3a侧朝向图1中下侧的线圈端部3b侧对定子芯体2涂覆清漆等树脂。由此,各分段线圈4、未图示的绝缘体通过该树脂而被固定于定子芯体2。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定子1包括覆盖线圈端部3a的环状的模制部8。模制部8由树脂形成,通过该树脂进入相邻的分段线圈4彼此的缝隙,从而前端部T彼此的接合部、引出线Lu-Lw与动力线5u-5w的接合部之类的导电体的露出部被良好地绝缘。不过,也可以对分段线圈4的前端部T彼此的接合部之类的导电体的露出部涂覆绝缘用的粉体。
如图2所示,旋转电机M的转子10是包括被固定于未图示的旋转轴的转子芯体11、和以构成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8极)磁极的方式被埋设于转子芯体11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16个)永久磁铁15的所谓磁铁埋入型(IPM型)的转子。转子10的转子芯体11通过将由电磁钢板等形成为环状的芯板层叠多个而形成,并包括供上述旋转轴插入/固定的中心孔12和以分别对永久磁铁15进行保持的方式形成的作为长孔状的孔部的多个磁铁埋设孔14。多个磁铁埋设孔14以分别沿轴向贯通转子芯体11的方式,每两个隔着规定间隔地被配设于该转子芯体11。成对的两个磁铁埋设孔14形成为随着从转子10的轴心侧朝向外周侧而相互分离(呈大致V字状)。永久磁铁15例如是铷磁铁等稀土类烧结磁铁等,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成对的两个永久磁铁15以位于转子10的外周侧的极彼此相同的方式被插入/固定于对应的磁铁埋设孔14。由此,成对的两个永久磁铁15以随着从转子10的轴心侧朝向外周侧而相互分离的方式被配设于转子芯体11而形成该转子10的一个磁极。
图7是表示旋转电机M的定子1的制造步骤的流程图。如该图所示,定子1的制造工序包括分段线圈组装工序(S10)、脚部扩张工序(S20)、脚部倾倒工序(S30)、前端弯曲工序(S40)、激光焊接工序(S50)、线圈固定工序(S60)、以及树脂模制形成工序(S70)。
分段线圈组装工序(S10)是将在定子芯体2的径向上相邻的多个分段线圈4以从多个插槽2s的每一个突出数目相同且为偶数个的脚部40的方式组装于定子芯体2的工序。脚部扩张工序(S20)是将从各插槽2s突出的多个脚部40沿定子芯体2的径向进行扩张的工序。脚部倾倒工序(S30)是使用未图示的倾倒加工装置,使从定子芯体2的轴心侧起第奇数个(奇数层上)的脚部40一边围绕定子芯体2的轴心扭转一边向周向的一侧倾倒,并且使第偶数个(偶数层上)的脚部40一边围绕定子芯体2的轴心扭转一边向周向的另一侧倾倒的工序。前端弯曲工序(S40)是将从多个插槽2s突出的多个脚部40的前端部T向定子芯体2的外周侧或者轴心侧逐渐弯曲的工序。激光焊接工序(S50)是通过激光焊接将位于径向内侧的脚部40的前端部T的外侧面Tso和与该脚部40对应的位于径向外侧的脚部40的前端部T的内侧面Tsi接合、通过激光焊接将引出线Lu-Lw与动力线5u-5w接合的工序。线圈固定工序(S60)是使用清漆等树脂来将多个分段线圈4等固定于定子芯体2的工序。树脂模制形成工序(S70)是形成对多个定子线圈3u、3v、3w的线圈端部3a进行覆盖的环状的模制部8的工序。
图8是表示图7的S40中的前端弯曲工序所使用的弯曲加工装置50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弯曲加工装置50包括:能够夹持径向上相邻的两个脚部40的夹持部件51;和用于使被夹持部件51夹持的两个脚部40的前端部T弯曲的弯曲部件57。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夹持部件51包括:基端部52;从该基端部52延伸突出的圆棒状的轴部53;从该轴部53的前端部延伸突出的一对第1爪部541及第2爪部542;以及形成在第1爪部541及第2爪部542的径向上的之间的第1移动限制部55及第2移动限制部56。
第1爪部541以及第2爪部542以在轴部53的径向对置的方式形成于该轴部53,分别具有沿轴部53的轴向延伸的内表面54a。第1爪部541以及第2爪部542的内表面54a彼此相互平行地延伸,并且隔着比分段线圈4的短边宽度的2倍稍长的间隔对置。另外,第1爪部541的自由端部以与倾倒加工后的奇数层的脚部40大体平行地延伸的方式被斜着切割,第2爪部542的自由端部以与倾倒加工后的偶数层的脚部40大体平行地延伸的方式被斜着切割。并且,第1爪部541以及第2爪部542的自由端部形成为随着从轴部53的轴心侧朝向外周面侧而前端变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爪部541以及第2爪部542的最大厚度例如为1-2mm左右。
第1移动限制部55是具有大致直角三角形的剖面形状的突出部。第1移动限制部55包括:周向移动限制面55a,沿着第1爪部541的长边侧的侧缘部在轴部53的轴向上延伸并且与该第1爪部541的内表面54a大体正交;和轴向移动限制面(第1斜面)55b,是相对于与轴部53的轴心正交的平面倾斜的倾斜面。轴向移动限制面55b形成为从周向移动限制面55a的前端侧沿着第1爪部541延伸,并与倾倒加工后的奇数层的脚部40大体平行地延伸。
第2移动限制部56是具有大致直角三角形的剖面形状的突出部。第2移动限制部56包括:周向移动限制面56a,沿着第2爪部542的长边侧的侧缘部在轴部53的轴向上延伸并且与该第2爪部542的内表面54a大体正交;和轴向移动限制面(第2斜面)56b,是相对于与轴部53的轴心正交的平面倾斜的倾斜面。轴向移动限制面56b形成为从周向移动限制面56a的前端侧沿着第2爪部542延伸,并与倾倒加工后的偶数层的脚部40大体平行地延伸。
弯曲部件57是在中心具有孔部(圆孔)57o的筒状部件。夹持部件51的轴部53以第1爪部541以及第2爪部542从弯曲部件57的端面(图8中的下表面)突出的方式,被插通于孔部57o。而且,弯曲部件57被轴部53支承为相对于夹持部件51不能在轴向移动,并且相对于该夹持部件51同轴地旋转自由。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弯曲部件57包括第1推压部581、第1推出部591、第2推压部582、以及第2推出部592。
第1推压部581是从弯曲部件57的端面(图8中的下表面)沿轴向突出的突起部。如图11所示,第1推压部581具有推压面581p,该推压面581p形成为与孔部57o交叉,并且隔着间隔地与被插通至该孔部57o的夹持部件51的第1爪部541的内表面54a相连。第1推出部591是与第1推压部581一体形成并从弯曲部件57的端面(图8中的下表面)沿轴向突出的突起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推压部581以及第1推出部591连结成大致L字状。
如图11所示,第1推出部591具有推压面591p和第1移动限制面591s。推压面591p在比第1推压部581的推压面581p靠被插通至孔部57o的夹持部件51的第2爪部542侧从弯曲部件57的外周侧朝向轴心侧延伸。另外,第1移动限制面591s形成为与第1推压部581的推压面581p和推压面591p双方交叉。并且,如图12所示,形成为一体的第1推压部581以及第1推出部591的端面(图中下表面)与第1爪部541的自由端部相同地以和倾倒加工后的奇数层的脚部40大体平行地延伸的方式倾斜。
第2推压部582是从弯曲部件57的端面(图8中的下表面)沿轴向突出的突起部。如图11所示,第2推压部582具有推压面582p,该推压面582p形成为与孔部57o交叉并且与被插通至该孔部57o的夹持部件51的第2爪部542的内表面54a隔着间隔地相连。第2推压部582的推压面582p形成为相对于弯曲部件57的轴心与第1推压部581的推压面581p大体对称地延伸。第2推出部592是与第2推压部582形成为一体并从弯曲部件57的端面(图8中的下表面)沿轴向突出的突起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推压部582以及第1推出部591连结成大致L字状。
如图11所示,第2推出部592具有推压面592p和第2移动限制面592s。推压面592p在比第2推压部582的推压面582p靠被插通至孔部57o的夹持部件51的第1爪部541侧从弯曲部件57的外周侧朝向轴心侧延伸。另外,第2移动限制面592s形成为与第2推压部582的推压面582p和推压面592p双方交叉。并且,如图12所示,形成为一体的第2推压部582以及第2推出部592的端面(图中下表面)与第2爪部542的自由端部相同地以和倾倒加工后的偶数层数的脚部40大体平行地延伸的方式倾斜。
并且,如图13所示,弯曲加工装置50包括:使夹持部件51与弯曲部件57相对旋转的驱动装置60;使该驱动装置60移动的移动机构65;以及对驱动装置60和移动机构65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70。如图所示,驱动装置60以及移动机构65被配置于用于在脚部倾倒工序完成后供定子芯体2设置的未图示的旋转工作台的周边。
驱动装置60包括:升降机构,将夹持部件51的基端部52保持为不能旋转并且使夹持部件51以及弯曲部件57相对于定子芯体2一体升降;和旋转机构,与弯曲部件57连结而使该弯曲部件57绕轴心旋转(均省略图示)。升降机构以及旋转机构均包括马达,通过使这些马达工作,能够使夹持部件51以及弯曲部件57相对于被组装在定子芯体2的多个分段线圈4的脚部40接近或分离、使弯曲部件57相对于夹持部件51同轴旋转。移动机构65包括滚珠丝杠、滑块、使滚珠丝杠旋转的马达等,用于在待机位置与旋转工作台上的定子芯体2的上方之间使驱动装置60沿该定子芯体2的径向移动。控制装置70包括具有CPU、ROM、RAM等的计算机、驱动装置60的马达的驱动电路、移动机构65的马达的驱动电路等。另外,控制装置70也对供定子芯体2载置的上述旋转工作台的驱动装置进行控制。此外,弯曲加工装置50的驱动装置60也可以使夹持部件51相对于弯曲部件57旋转。
接着,对使用上述的弯曲加工装置50来使从多个插槽2s突出的多个脚部40的前端部T向定子芯体2的外周侧或者轴心侧逐渐弯曲的前端弯曲工序(S40)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开始前端弯曲工序时,首先利用弯曲加工装置50的移动机构65使驱动装置60即夹持部件51以及弯曲部件57移动至作为最初的弯曲对象的在径向上相邻的两个脚部40的上方。这里,作为弯曲加工装置50的弯曲对象的两个脚部40是从相互不同的插槽2s突出并在径向上相邻的两个脚部40,且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是在脚部倾倒工序完成后从定子芯体2的径向观察时在前端部T彼此的周向上的之间不存在其他前端部T的状态下进行交叉的两个脚部40。
以下,将被夹持部件51夹持的两个脚部40中的位于径向内侧(奇数层上)的一方称为“内侧脚部40i”,将位于径向外侧(偶数层上)的另一方称为“外侧脚部40o”。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内侧脚部40i相对于与外侧脚部40o接合的脚部40i′在插入有外侧脚部40o的插槽2s侧(图中左侧)沿周向相邻。如图14以及15所示,外侧脚部40o相对于与内侧脚部40i接合的脚部40o′在插入有内侧脚部40i的插槽2s侧(图中右侧)沿周向相邻。
在使驱动装置60即夹持部件51以及弯曲部件57在内侧脚部40i以及外侧脚部40o的交叉部的正上方停止之后,利用驱动装置60使夹持部件51以及弯曲部件57朝向定子芯体2下降规定距离。由此,夹持部件51的第1爪部541以及第2爪部542进入到脚部40彼此的径向上的狭小的缝隙,夹住内侧脚部40i以及外侧脚部40o的交叉部。并且,根据图16可知,在夹持部件51以及弯曲部件57下降时,夹持部件51的第1移动限制部55的轴向移动限制面55b恰当地限制内侧脚部40i的朝向定子芯体2的轴向的上侧的移动,第2移动限制部56的轴向移动限制面56b恰当地限制外侧脚部40o的朝向定子芯体2的轴向的上侧的移动。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松动并更加恰当地夹持内侧脚部40i与外侧脚部40o的交叉部。
另外,由图16可知,随着夹持部件51以及弯曲部件57的下降,内侧脚部40i的前端部T与弯曲部件57的第1推出部591的第1移动限制面591s恰当地抵接。由此,限制内侧脚部40i的周向上的朝向倾倒侧的移动,能够如图15所示那样使内侧脚部40i的前端部T侧的内侧面与下降而来的弯曲部件57的第1推压部581的推压面581p顺畅地抵接。同样,随着夹持部件51以及弯曲部件57的下降,外侧脚部40o的前端部T与弯曲部件57的第2推出部592的第2移动限制面592s恰当地抵接。由此,限制外侧脚部40o的周向上的朝向倾倒侧的移动,能够如图15所示那样使外侧脚部40o的前端部T侧的外侧面与下降而来的弯曲部件57的第2推压部582的推压面582p顺畅地抵接。
并且,由图14可知,与内侧脚部40i在外侧脚部40o的前端部T侧沿周向相邻的脚部40i′的前端部T随着夹持部件51以及弯曲部件57的下降,而与该夹持部件51的第1移动限制部55的周向移动限制面55a恰当地抵接。由此,限制脚部40i′的周向上的朝向倾倒侧的移动,能够抑制内侧脚部40i与脚部40i′的周向上的干涉。另外,与外侧脚部40o在内侧脚部40i的前端部T侧沿周向相邻的脚部40o′的前端部T随着夹持部件51以及弯曲部件57的下降,而与该夹持部件51的第2移动限制部56的周向移动限制面56a恰当地抵接。由此,限制脚部40o′的周向上的朝向倾倒侧的移动,能够抑制外侧脚部40o与脚部40o′的周向上的干涉。
如图15所示,在利用弯曲部件57的第1推压部581对内侧脚部40i的前端部T侧的内侧面进行推压、并利用弯曲部件57的第2推压部582对外侧脚部40o的前端部T侧的外侧面进行推压之后,利用驱动装置60使弯曲部件57相对于夹持部件51朝向预先决定的方向(图15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如图17所示,内侧脚部40i的前端部T以上述交叉部为起点而朝向定子芯体2的外周侧(图中上侧)弯曲,并且外侧脚部40o的前端部T以该交叉部为起点而朝向定子芯体2的轴心侧(图中下侧)弯曲。在进行这样的前端部T的弯曲加工时,内侧脚部40i被位于该内侧脚部40i的下方(定子芯体2侧)的脚部40(从旁边1个插槽的插槽2s突出的脚部)从定子芯体2侧进行支承,外侧脚部40o被位于该外侧脚部40o的下方(定子芯体2侧)的脚部40(从旁边1个插槽的插槽2s突出的脚部)从定子芯体2侧进行支承。
另外,若弯曲部件57旋转,则第1推出部591的推压面591p与脚部40o′的外侧面抵接,该脚部40o′与外侧脚部40o在内侧脚部40i的前端部T侧沿周向相邻。并且,第2推出部592的推压面592p与脚部40i′的内侧面抵接,该脚部40i′与内侧脚部40i在外侧脚部40o的前端部T侧沿周向邻接。由此,随着弯曲部件57的旋转,第1推出部591将与外侧脚部40o沿周向相邻的脚部40o′向径向外侧推出,第2推出部592将与内侧脚部40i沿周向相邻的脚部40i′向径向内侧推出。其结果是,在内侧脚部40i以及外侧脚部40o的前端部T的弯曲加工时,能够抑制被加工的内侧脚部40i以及外侧脚部40o与位于周边的脚部40i′、40o′的干涉,良好地抑制脚部40的前端部T、绝缘被膜受到损伤的情况。
之后,一边利用移动机构65使驱动装置60(夹持部件51以及弯曲部件57)沿径向移动,一边使作为对象的内侧脚部40i以及外侧脚部40o的前端部T依次弯曲。进而,一边使定子芯体2(旋转工作台)按规定角度旋转,一边重复执行上述那样的处理。另外,根据前端弯曲工序的进行,在作为弯曲对象的内侧脚部40i以及外侧脚部40o的周边出现前端部T已被弯曲的脚部40i′或者40o′。在这样的情况下,如图18所示,随着弯曲部件57的旋转,也能够利用第1推出部591将脚部40o′向径向外侧推出,并利用第2推出部592将脚部40i′向径向内侧推出。由此,在内侧脚部40i以及外侧脚部40o的前端部T的弯曲加工时,能够抑制被加工的内侧脚部40i以及外侧脚部40o与前端部T已被弯曲的40i′或者40o′(在图18的例子中为脚部40i′)的干涉,能够良好地抑制脚部40的前端部T、绝缘被膜受到损伤的情况。
根据使用了上述那样的弯曲加工装置50的前端弯曲工序,能够在布设有多个脚部40的狭小的空间,使内侧脚部40i以及外侧脚部40o的前端部T高效地弯曲,能够如图19所示那样使应当相互接合的前端部T彼此以借助脚部40的回弹(springback)而大体平行地延伸的状态接触。由此,由于能够将相对于定子芯体2的轴心倾斜而相互对置的前端部T彼此在恰当接触的状态下焊接在一起,所以能够减少前端部T彼此在焊接时的夹持的负荷,且能够提高多个分段线圈4彼此的接合精度(焊接质量)。其结果是,由于能够实现定子1的轴长的缩短化且提高多个分段线圈4彼此的接合精度,所以能够实现旋转电机M的小型化且提高可靠性。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公开的定子1的制造方法中,使从多个插槽2s突出的多个脚部40以径向上相邻的两个脚部40的前端部T沿着周向相互朝相反方向延伸的方式倾倒。由此,应当相互接合的前端部T彼此以相对于定子芯体2的轴心朝相反方向倾斜的状态接近。接着,对两个脚部40的交叉部进行夹持,上述两个脚部40是从相互不同的插槽2s突出而在径向上相邻且在从径向观察时在前端部T彼此的周向上的之间不存在其他前端部T的状态下进行交叉的两个脚部40。并且,将被夹持的两个脚部40中的位于径向内侧的内侧脚部40i的前端部T以该交叉部为起点而向定子芯体2的外周侧弯曲,并且将位于径向外侧的外侧脚部40o的前端部T以该交叉部为起点而向定子芯体2的轴心侧弯曲。通过反复执行上述处理,能够使应当相互接合的前端部T彼此在借助脚部40的回弹而大体平行地延伸的状态下接触。由此,由于能够将相对于定子芯体2的轴心倾斜并相互对置的前端部T彼此在恰当接触的状态下焊接在一起,所以能够提高多个分段线圈4彼此的接合精度(焊接质量)。而且,通过使多个脚部40的前端部T相对于定子芯体2的轴心倾斜,能够使线圈端部3a的轴长大幅缩短。其结果是,根据本公开的定子1的制造方法,能够实现定子1的轴长的缩短化,且能够使形成定子线圈3u、3v、3w的多个分段线圈4彼此的接合精度提高。
另外,本公开的弯曲加工装置50包括:夹持部件51,该夹持部件51对两个脚部40的交叉部进行夹持,上述两个脚部40是从相互不同的插槽2s突出而在径向上相邻且在从径向观察时在前端部T彼此的周向上的之间不存在其他前端部T的状态下进行交叉的两个脚部40;弯曲部件57,该弯曲部件57包括对被夹持部件51夹持的两个脚部40中的位于径向内侧的内侧脚部40i的前端部T侧的内侧面进行推压的第1推压部581、和对被夹持部件51夹持的两个脚部40中的位于径向外侧的外侧脚部40o的前端部T侧的外侧面进行推压的第2推压部582;以及驱动装置60,该驱动装置60使夹持部件51与弯曲部件57相对旋转。通过使用上述的弯曲加工装置50,能够使多个脚部40的前端部T相对于定子芯体2的轴心倾斜而实现定子1的轴长的缩短化,且能够使形成定子线圈3u、3v、3w的多个分段线圈4彼此的接合精度提高。
而且,在本公开的定子1中,径向上相邻的两个脚部40的前端部T以分别相对于定子芯体2的轴心倾斜并且沿着周向相互朝相反方向延伸的方式倾倒。并且,前端部T彼此接合的两个脚部40中的位于径向内侧的一方的前端部T被向定子芯体2的外周侧弯曲,位于径向外侧位置的另一方的前端部T被向定子芯体2的轴心侧弯曲。即,应当相互接合的前端部T彼此在借助脚部40的回弹大体平行地延伸而恰当接触的状态下被焊接在一起。因此,在本公开的定子1中,能够实现轴长的缩短化,且能够使形成定子线圈3u、3v、3w的多个分段线圈4彼此的接合精度提高。其结果是,能够实现旋转电机M的小型化且提高可靠性。
但是,本公开的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本公开的外延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并且,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是发明内容一栏所记载的发明的具体的一个方式,并不对发明内容一栏所记载的发明的要素进行限定。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的发明能够在定子的制造领域等中进行应用。

Claims (13)

1.一种定子的制造方法,所述定子包括:定子芯体,该定子芯体包含分别沿径向延伸并且在周向隔着间隔形成的多个插槽;和多个分段线圈,该多个分段线圈具有被插入至相互不同的所述插槽的一对脚部并且通过对应的所述脚部的前端部彼此的电接合而形成多个定子线圈,
其中,在所述定子的制造方法中,
以多个所述脚部从所述多个插槽的每一个突出的方式,使所述多个分段线圈沿所述径向相邻而组装于所述定子芯体,
使从所述多个插槽突出的多个所述脚部以所述径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脚部的所述前端部分别相对于所述定子芯体的轴心倾斜并且沿着所述周向相互朝相反方向延伸的方式倾倒,
对从相互不同的所述插槽突出而在所述径向上相邻且以从所述径向观察时在所述周向上的所述前端部彼此之间不存在其他的所述前端部的状态进行交叉的两个所述脚部的交叉部进行夹持,将被夹持的两个所述脚部中的位于径向内侧的内侧脚部的所述前端部向所述定子芯体的外周侧弯曲,并且将位于径向外侧的外侧脚部的所述前端部向所述轴心侧弯曲,
对相互对置的所述前端部彼此进行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内侧脚部是相对于与所述外侧脚部接合的所述脚部在被插入有所述外侧脚部的所述插槽侧沿所述周向相邻的脚部,所述外侧脚部是相对于与所述内侧脚部接合的所述脚部在被插入有所述内侧脚部的所述插槽侧沿所述周向相邻的脚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中,
利用夹持部件对所述内侧脚部和所述外侧脚部的所述交叉部进行夹持,
利用弯曲部件对所述内侧脚部的所述前端部侧的内侧面进行推压,并利用所述弯曲部件对所述外侧脚部的所述前端部侧的外侧面进行推压,
使所述夹持部件与所述弯曲部件相对旋转而使所述内侧脚部以及所述外侧脚部的所述前端部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中,
利用夹持部件对所述内侧脚部和所述外侧脚部的所述交叉部进行夹持,
利用弯曲部件对所述内侧脚部的所述前端部侧的内侧面进行推压,并利用所述弯曲部件对所述外侧脚部的所述前端部侧的外侧面进行推压,
使所述夹持部件与所述弯曲部件相对旋转而使所述内侧脚部以及所述外侧脚部的所述前端部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中,
利用成膜有绝缘被膜的导电体来形成所述分段线圈,
以所述前端部的与所述脚部的倾倒方向相反侧的表面向所述倾倒方向侧倾斜的方式对所述前端部进行加工,并且从所述前端部除去所述绝缘被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中,
使所述前端部的与所述倾倒方向相反侧的所述表面形成为曲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4、6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中,
通过激光焊接将相互对置的所述前端部彼此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中,
通过激光焊接将相互对置的所述前端部彼此接合。
9.一种定子,包括:定子芯体,该定子芯体包含分别沿径向延伸并且在周向隔着间隔形成的多个插槽;和多个分段线圈,该多个分段线圈具有被插入至相互不同的所述插槽的一对脚部并且通过对应的所述脚部的前端部彼此的电接合而形成多个定子线圈,
其中,
所述多个分段线圈以多个所述脚部从所述多个插槽的每一个突出的方式沿所述径向邻接而组装于所述定子芯体,
从所述多个插槽突出的多个所述脚部以所述径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脚部的所述前端部分别相对于所述定子芯体的轴心倾斜并且沿着所述周向相互朝相反方向延伸的方式倾倒,
所述前端部彼此电接合的两个所述脚部中的位于径向内侧的一方的所述前端部被向所述定子芯体的外周侧弯曲,位于径向外侧的另一方的所述前端部被向所述轴心侧弯曲。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前端部的与所述脚部的倾倒方向相反侧的表面以向所述倾倒方向侧倾斜的方式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前端部的与所述倾倒方向相反侧的所述表面形成为曲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对应的所述脚部的所述前端部彼此经由激光焊接部而接合。
13.一种弯曲加工装置,被用于定子的制造,所述定子包括:定子芯体,该定子芯体包含分别沿径向延伸并且在周向隔着间隔形成的多个插槽;和多个分段线圈,该多个分段线圈具有被插入至相互不同的所述插槽的一对脚部并且通过对应的所述脚部的前端部彼此的电接合而形成多个定子线圈,
其中,所述弯曲加工装置具备:
夹持部件,该夹持部件对两个所述脚部的交叉部进行夹持,两个所述脚部是以从相互不同的所述插槽突出而在所述径向相邻的方式倾倒且以从所述径向观察时在所述周向上的所述前端部彼此之间不存在其他的所述前端部的状态进行交叉的两个所述脚部;
弯曲部件,该弯曲部件包括对被所述夹持部件夹持的两个所述脚部中的位于径向内侧的内侧脚部的所述前端部侧的内侧面进行推压的第1推压部、和对被所述夹持部件夹持的两个所述脚部中的位于径向外侧的外侧脚部的所述前端部侧的外侧面进行推压的第2推压部;以及
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使所述夹持部件与所述弯曲部件相对旋转。
CN201910113028.9A 2018-02-13 2019-02-13 定子的制造方法、定子以及弯曲加工装置 Active CN1101423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23221A JP6974206B2 (ja) 2018-02-13 2018-02-13 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曲げ加工装置
JP2018-023221 2018-02-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2349A CN110142349A (zh) 2019-08-20
CN110142349B true CN110142349B (zh) 2020-11-27

Family

ID=67540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13028.9A Active CN110142349B (zh) 2018-02-13 2019-02-13 定子的制造方法、定子以及弯曲加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31852B2 (zh)
JP (1) JP6974206B2 (zh)
CN (1) CN1101423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201533B4 (de) * 2017-01-31 2023-05-25 Zf Friedrichshafen Ag Stator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CN109746345B (zh) * 2018-12-30 2024-03-22 苏州阿福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扁线电机绕组中扁线折弯的装置
WO2021059426A1 (ja) * 2019-09-26 2021-04-01 株式会社 東芝 コイル、および回転電機
CN111790793A (zh) * 2020-08-07 2020-10-20 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盘式电机、定子及轴向磁场电机定子齿间冷却用冷却管道
JP7461907B2 (ja) * 2021-03-24 2024-04-04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ステー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9883A (zh) * 2009-12-18 2012-05-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定子
CN105322683A (zh) * 2014-07-01 2016-02-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
JP2016131453A (ja) * 2015-01-14 2016-07-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06849553A (zh) * 2015-10-23 2017-06-1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定子线圈形成方法
CN106877583A (zh) * 2015-10-29 2017-06-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定子用分段线圈的线圈端部接合方法以及接合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75317B2 (ja) * 2002-03-20 2006-05-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の巻線の製造方法
JP4103622B2 (ja) * 2003-02-18 2008-06-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DE102007000661A1 (de) * 2007-11-08 2009-05-14 Alstom Technology Ltd. Elektrische Maschine, insbesondere Drehstrom-Asynchron-Hydrogenerator
JPWO2011102150A1 (ja) * 2010-02-18 2013-06-17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用電機子
JP5585819B2 (ja) * 2010-03-31 2014-09-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JP5370245B2 (ja) * 2010-03-31 2013-12-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JP2012257391A (ja) 2011-06-09 2012-12-27 Toyota Motor Corp ステータ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9883A (zh) * 2009-12-18 2012-05-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定子
CN105322683A (zh) * 2014-07-01 2016-02-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
JP2016131453A (ja) * 2015-01-14 2016-07-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06849553A (zh) * 2015-10-23 2017-06-1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定子线圈形成方法
CN106877583A (zh) * 2015-10-29 2017-06-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定子用分段线圈的线圈端部接合方法以及接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74206B2 (ja) 2021-12-01
CN110142349A (zh) 2019-08-20
US11031852B2 (en) 2021-06-08
US20190252957A1 (en) 2019-08-15
JP2019140821A (ja) 2019-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42349B (zh) 定子的制造方法、定子以及弯曲加工装置
US6938323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tator coil of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2012143068A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036613B2 (ja) 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22066308A (ja) コイル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6959163B2 (ja) 曲げ加工装置
EP2701285A2 (en) Motor stator with insulating portions provided with electric terminals
JP2019140819A (ja) 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5173617B2 (ja) ステータ
JP7146137B2 (ja) 固定子
JP4806656B2 (ja) 電機子及び直流モータ
JP2019115188A (ja) 導体接合方法
JP5237767B2 (ja) 整流子及び該整流子を備える電機子及びモータ並びに該電機子の製造方法及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6973055B2 (ja) 導体接合方法
JPWO2020100311A1 (ja) 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JP2007189786A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その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ステータに用いるハウジング
JP7198985B2 (ja) モータ
CN110176813A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
JP7160650B2 (ja) クランプ装置および当該クランプ装置を用いた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12510934B (zh) 用于制造定子的装置和方法
CN113950788B (zh) 旋转电机
CN110571965B (zh) 旋转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JP2022035822A (ja) 捻り加工装置および捻り加工方法
US20210167649A1 (en) Armature
WO2018179242A1 (ja) 回転電機の端子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