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7032A - 负载驱动装置以及负载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负载驱动装置以及负载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37032A
CN110137032A CN201910108838.5A CN201910108838A CN110137032A CN 110137032 A CN110137032 A CN 110137032A CN 201910108838 A CN201910108838 A CN 201910108838A CN 110137032 A CN110137032 A CN 1101370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ntact
electrical current
relay
retr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088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37032B (zh
Inventor
永井宏和
立田昌也
松本康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nu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nu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nuc Corp filed Critical Fanu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1370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70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370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70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relay and designed to obtain desire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r to provide energising current
    • H01H47/02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relay and designed to obtain desire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r to provide energising current for modify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rela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relay and designed to obtain desire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r to provide energising current
    • H01H47/002Monitoring or fail-safe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 H01H1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of switch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relay and designed to obtain desire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r to provide energising current
    • H01H47/001Functional circuits, e.g. logic, sequencing, interlocking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5/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AC motor or by structural details
    • H02P25/16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AC motor or by structural deta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or by the kind of wiring
    • H02P25/18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AC motor or by structural deta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or by the kind of wiring with arrangements for switching the windings, e.g. with mechanical switches or rel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04Means for indicating condition of the switching device
    • H01H2071/044Monitoring, detection or measuring systems to establish the end of life of the switching device, can also contain other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s, e.g. for detecting mechanical fail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nd Detecting Electric Faults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 Relay Circuits (AREA)
  • Operating, Guiding And Securing Of Roll- Type Closing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负载驱动装置以及负载驱动方法,该负载驱动装置具有:驱动控制部(48),将使接点(28)成为关闭状态的关闭指令输出到第一驱动部(24),并且将使接点(28)成为打开状态的打开指令和关闭指令交替地反复输出到第一驱动部(24),直至接点(28)导通为止;重试次数获取部(50),获取在驱动控制部(48)对第一驱动部(24)输出关闭指令之后直至接点(28)导通为止反复打开指令和关闭指令的次数来作为重试次数;可用期间推定部(58),根据重试次数来推定第一继电器(22)的今后的可用期间。

Description

负载驱动装置以及负载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继电器的负载驱动装置以及负载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12-070484号公报公开了获取开闭装置的累积使用时间、累积通电时间、累积开闭次数作为用于诊断控制负载的接通断开的开闭装置的寿命的数据的接通断开控制装置。
由于继电器(开闭装置)的劣化程度也根据接点是关闭状态时的通电电流的大小改变,所以在日本特开2012-070484号公报的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在动态制动电路等每次动作通电电流都不同的装置中,不能推定其接点的劣化程度,今后能够使用继电器的时间的推定精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高精度地推定继电器的测定时刻中的劣化程度和今后能够使用的时间的负载驱动装置以及负载驱动方法。
本发明的方式是具备继电器的负载驱动装置,具有:驱动部,驱动上述继电器以使上述继电器的上述接点成为关闭状态或者打开状态;驱动控制部,将使上述接点成为关闭状态的关闭指令输出到上述驱动部,并且将使上述接点成为打开状态的打开指令和上述关闭指令交替地反复输出到上述驱动部,直至上述接点导通为止;重试次数获取部,获取在上述驱动控制部对上述驱动部输出了上述关闭指令之后直至上述接点导通为止反复上述打开指令和上述关闭指令的次数来作为重试次数;以及可用期间推定部,根据上述重试次数来推定上述继电器的今后的可用期间。
本发明的方式是由具备继电器的负载驱动装置进行的负载驱动方法,上述负载驱动装置具备驱动上述继电器以使上述继电器的接点成为关闭状态或者打开状态的驱动部,上述负载驱动方法具有:驱动控制步骤,将使上述接点成为关闭状态的关闭指令输出到上述驱动部,并且将使上述接点成为打开状态的打开指令和上述关闭指令交替地反复输出到上述驱动部,直至上述接点导通为止;重试次数获取步骤,获取在上述驱动控制步骤中对上述驱动部输出了上述关闭指令之后直至上述接点导通为止反复上述打开指令和上述关闭指令的次数来作为重试次数;以及可用期间推定步骤,根据上述重试次数来推定上述继电器的可用期间。
根据本发明,能够高精度地推定继电器的今后能够使用的时间。
根据参照附图描述的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能够容易地了解上述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马达驱动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2A是表示第一控制部的功能构成的框图,图2B是表示第二控制部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3是表示在第一控制部以及第二控制部中进行的推定第一继电器以及第二继电器的可用期间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在第一控制部以及第二控制部中进行的推定第一继电器以及第二继电器的可用期间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相对于第一继电器以及第二继电器的接点的开闭次数的接点的劣化度的曲线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接点的当前的劣化度和与通电电流的大小对应的接点的劣化的进展状态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马达驱动装置的构成]
图1是表示马达驱动装置10的构成的框图。马达驱动装置10控制从电源12供给到马达14的电力。
马达驱动装置10具有开关电路16、主电源电路18以及动态制动电路20。开关电路16由控制马达14的未图示的马达控制装置PWM控制,并控制供给到马达14的电力。马达驱动装置10构成负载驱动装置80,马达14构成负载82。
主电源电路18具有电源12、第一继电器22、第一驱动部24以及第一控制部26。第一继电器22设置于电源12与开关电路16之间,将连接电源12和开关电路16的电路的状态切换为导通状态和非导通状态。第一继电器22具有接点28以及线圈30。接点28在关闭时使电源12与开关电路16之间成为导通状态,在打开时使电源12与开关电路16之间成为非导通状态。若电流流过线圈30则线圈30成为励磁状态,通过线圈30的磁力来关闭接点28。另一方面,若输送到线圈30的电流停止则线圈30成为非励磁状态,通过未图示的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使接点28打开。
第一驱动部24通过使电流流过线圈30而使线圈30成为励磁状态,另外,通过停止流过线圈30的电流而使线圈30成为非励磁状态。第一驱动部24被第一控制部26控制,从而控制流过线圈30的电流。
若线圈30成为励磁状态,接点28关闭,则电源12和开关电路16被连接。通过开关电路16来控制供给到马达14的电力。由此,马达14被驱动。
动态制动电路20具有电阻32、第二继电器34、第二驱动部36以及第二控制部38。第二继电器34设置于马达14与电阻32之间,将连接马达14和电阻32的电路的状态切换为导通状态和非导通状态。第二继电器34具有接点40以及线圈42。接点40在关闭时使马达14与电阻32之间成为导通状态,在打开时使马达14与电阻32之间成为非导通状态。若电流流过线圈42则线圈42成为励磁状态,通过线圈42的磁力来关闭接点40。另一方面,若输送到线圈42的电流被停止则线圈42成为非励磁状态,通过未图示的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使接点40打开。
第二驱动部36通过使电流流过线圈42而使线圈42成为励磁状态,另外,通过停止流过线圈42的电流而使线圈42成为非励磁状态。第二驱动部36被第二控制部38控制,从而控制流过线圈42的电流。
若线圈42成为励磁状态,接点40关闭,则马达14和电阻32被连接。通过开关电路16控制供给到马达14的电力。由此,马达14被驱动。
在对马达14施加制动时,停止从开关电路16向马达14的电力的供给,使线圈42成为励磁状态,关闭接点40,从而连接马达14和电阻32。由此,使马达14产生旋转电阻,使马达14产生制动力。
通知部44通过在画面显示图像、文字等,来对操作人员进行通知。通知部44也可以通过声音对操作人员进行通知。通知部44基于由第一控制部26以及第二控制部38进行的控制对操作人员进行通知。
在开关电路16与马达14之间设置有电流计46。电流计46检测流过第一继电器22的接点28的通电电流、以及流过第二继电器34的接点40的通电电流。
[第一控制部的构成]
图2A是表示第一控制部26的功能构成的框图。第一控制部26具有驱动控制部48、重试次数获取部50、响应时间获取部52、通电电流获取部54、通电电流累计部56、可用期间推定部58以及通知控制部60。
在向马达14供给电力时,驱动控制部48向第一驱动部24输出关闭指令。第一驱动部24基于关闭指令使电流流过线圈30,关闭接点28。在不对马达14供给电力时,驱动控制部48向第一驱动部24输出打开指令。第一驱动部24基于打开指令停止朝向线圈30的电流,打开接点28。驱动控制部48在向第一驱动部24输出了关闭指令之后即使经过恒定时间,也未由电流计46检测出通电电流(接点28不导通)时,将关闭指令和打开指令交替地反复输出到第一驱动部24,直至检测出通电电流(接点28导通)为止。
重试次数获取部50对为了使接点28导通,而驱动控制部48最初输出了关闭指令之后的、反复输出打开指令和关闭指令的次数(以下,称为重试次数。)进行计数并获取。此外,重试次数将打开指令和关闭指令的组作为1次来计数。
响应时间获取部52测量从驱动控制部48向第一驱动部24输出关闭指令开始到由电流计46检测出通电电流为止(接点28导通为止)的时间(以下,称为响应时间。)。此外,响应时间是从在驱动控制部48中输出关闭指令开始到接点28导通为止的时间,当即使在驱动控制部48中输出关闭指令,接点28也不导通时,不作为响应时间来测量。
通电电流获取部54获取电流计46检测出的通电电流。通电电流累计部56对从第一继电器22的使用开始到目前为止流过接点28的通电电流进行累计,并存储该累计值(以下,称为通电电流累计值。)。
可用期间推定部58对今后能够使用第一继电器22的期间(以下,称为可用期间。)进行推定。基于重试次数、通电电流、响应时间以及通电电流累计值来推定可用期间。稍后对可用期间的推定进行详细描述。
通知控制部60在通电电流累计值为设定电流以上、响应时间为设定时间以上、或者重试次数为设定次数以上时,控制通知部44以显示对操作人员通知推定出的可用期间的图像、文字、或者发出声音。
[第二控制部的构成]
图2B是表示第二控制部38的功能构成的框图。第二控制部38具有驱动控制部62、重试次数获取部64、响应时间获取部66、通电电流获取部68、通电电流累计部70、可用期间推定部72以及通知控制部74。
在将电阻32连接到马达14时,驱动控制部62向第二驱动部36输出关闭指令。第二驱动部36基于关闭指令而使电流流过线圈42,关闭接点40。在不将电阻32与马达14连接时,驱动控制部62向第二驱动部36输出打开指令。第二驱动部36基于打开指令而使朝向线圈42的电流停止,打开接点40。驱动控制部62在对第二驱动部36输出了关闭指令之后即使经过恒定时间,也未由电流计46检测出通电电流(接点40不导通)时,将关闭指令和打开指令交替地反复输出到第二驱动部36,直至检测出通电电流(接点40导通)为止。
重试次数获取部64对为了使接点40导通,而驱动控制部62最初输出了关闭指令之后的、反复输出打开指令和关闭指令的次数(以下,称为重试次数。)进行计数并获取。此外,重试次数将打开指令和关闭指令的组作为1次来计数。
响应时间获取部66测量从驱动控制部62向第二驱动部36输出关闭指令开始到由电流计46检测出通电电流为止(接点40导通为止)的响应时间。此外,响应时间是从在驱动控制部62中输出关闭指令开始到接点40导通为止的时间,当即使在驱动控制部62中输出关闭指令,接点40也不导通时,不作为响应时间来测量。
通电电流获取部68获取电流计46检测出的通电电流。通电电流累计部70对从第二继电器34的使用开始到目前为止流过接点40的通电电流进行累计,并存储该累计值(以下,称为通电电流累计值。)。
可用期间推定部72对今后能够使用第二继电器34的期间(以下,称为可用期间。)进行推定。基于重试次数、通电电流、响应时间以及通电电流累计值推定可用期间。稍后对可用期间的推定进行详细描述。
通知控制部74在通电电流累计值为设定电流以上、响应时间为设定时间以上、或者重试次数为设定次数以上时,控制通知部44以显示对操作人员通知推定出的可用期间的图像、文字,或者发出声音。
[可用期间推定处理]
图3以及图4是表示在第一控制部26以及第二控制部38中进行的第一继电器22以及第二继电器34的可用期间推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在第一控制部26中进行的第一继电器22的可用期间推定处理和在第二控制部38中进行的第二继电器34的可用期间推定处理仅是进行可用期间推定的对象不同,进行几乎相同的处理。
在步骤S1中,驱动控制部48(驱动控制部62)对第一驱动部24(第二驱动部36)输出关闭指令,并移至步骤S2。在步骤S2中,响应时间获取部52(响应时间获取部66)开始响应时间的测量,并移至步骤S3。
在步骤S3中,驱动控制部48(驱动控制部62)判定在从对第一驱动部24(第二驱动部36)输出关闭指令开始经过恒定时间之前,接点28(接点40)是否导通。在接点28(接点40)导通的情况下移至步骤S7,在接点28(接点40)不导通的情况下移至步骤S4。
在步骤S4中,响应时间获取部52(响应时间获取部66)重置响应时间,移至步骤S5。通过在步骤S4中重置响应时间,从而当即使从在驱动控制部48(驱动控制部62)中输出关闭指令开始经过恒定时间,接点28(接点40)也不导通时,不测量响应时间。
在步骤S5中,驱动控制部48(驱动控制部62)对第一驱动部24(第二驱动部36)输出打开指令,移至步骤S6。在步骤S6中,重试次数获取部50使重试次数的上一次值增加,返回步骤S1。
在步骤S3中判定为从对第一驱动部24(第二驱动部36)输出关闭指令开始到经过恒定时间之前,接点28(接点40)导通的步骤S7中,响应时间获取部52(响应时间获取部66)结束响应时间的测量,移至步骤S8。
在步骤S8中,通电电流累计部56(通电电流累计部70)对流过接点28(接点40)的通电电流进行累计,移至步骤S9。通电电流累计值通过将接点28(接点40)导通时的通电电流的时间积分与到上一次接点28(接点40)导通时为止的通电电流累计值相加来求出。
在步骤S9中,可用期间推定部58(可用期间推定部72)对第一继电器22(第二继电器34)的可用期间进行推定,移至步骤S10。可用期间被推定为重试次数越多可用期间越短,通电电流越大可用期间越短,响应时间越长可用期间越短,通电电流累计值越大可用期间越短。
在步骤S10中,通知控制部60(通知控制部74)对之后的处理中使用的设定电流、设定时间以及设定次数进行设定,移至步骤S11。通电电流越大,设定为设定电流越小、设定时间越短、设定次数越少。此外,通过通知控制部60设定的设定电流、设定时间以及设定次数和通过通知控制部74设定的设定电流、设定时间以及设定次数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步骤S11中,可用期间推定部58(可用期间推定部72)判定通电电流累计值是否为设定电流以上。在通电电流累计值为设定电流以上时,移至步骤S15。在通电电流累计值小于设定电流时,移至步骤S12。
在步骤S12中,可用期间推定部58(可用期间推定部72)判定响应时间是否是设定时间以上。在响应时间是设定时间以上时,移至步骤S15。在响应时间小于设定时间时,移至步骤S13。
在步骤S13中,可用期间推定部58(可用期间推定部72)判定重试次数是否是设定次数以上。在重试次数是设定次数以上时,移至步骤S15。在重试次数小于设定次数时,移至步骤S14。
在步骤S14中,可用期间推定部58(可用期间推定部72)判定可用期间是否小于预先决定的设定期间。在可用期间小于设定期间时,移至步骤S15。在可用期间是设定期间以上时,结束处理。在可用期间推定部58中判定所使用的设定期间和在可用期间推定部72中判定所使用的设定期间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步骤S15中,可用期间推定部58(可用期间推定部72)对第一继电器22(第二继电器34)的可用期间进行推定,通知控制部60(通知控制部74)控制通知部44以对操作人员通知所推定出的可用期间,结束处理。接下来对可用期间推定部58(可用期间推定部72)所进行的第一继电器22(第二继电器34)的可用期间的推定进行详细描述。
[可用期间的推定]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相对于第一继电器22(第二继电器34)的接点28(接点40)的开闭次数的、接点28(接点40)的劣化度的曲线图。每次开闭接点28(接点40),接点28(接点40)的接触面都消耗,并且,在接点28(接点40)产生腐蚀等,接点28(接点40)的劣化发展。流过接点28(接点40)的通电电流越大,接点28(接点40)的劣化的发展越快,如图5所示,即使接点28(接点40)的开闭次数相同,通电电流越大,接点28(接点40)的劣化度也越高。换句话说,仅从接点28(接点40)的开闭次数,不能正确地推定接点28(接点40)的劣化度。
因此,基于重试次数推定接点28(接点40)的劣化度。接点28(接点40)的劣化度越高,越容易成为接点28(接点40)的接触不良,重试次数呈增加的趋势。因此,能够从重试次数正确地推定接点28(接点40)的劣化度。
另外,除了重试次数,也可以根据响应时间推定接点28(接点40)的劣化度。若接点28(接点40)的劣化发展,则由于接点28(接点40)的腐蚀而接点28(接点40)的开闭需要时间。除了重试次数以外还能够使用响应时间使接点28(接点40)的劣化度的推定精度提高。
并且,除了重试次数以外,也可以根据通电电流累计值推定接点28(接点40)的劣化度。如上所述,接点28(接点40)的通电电流越大,接点28(接点40)的劣化度越高。除了重试次数以外,还能够使用通电电流累计值使接点28(接点40)的劣化度的推定精度提高。
另外,基于推定出的劣化度和当前流过接点28(接点40)的通电电流的大小,推定第一继电器22(第二继电器34)的可用期间。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接点28(接点40)的当前的劣化度和与通电电流的大小对应的接点28(接点40)的劣化的发展的状态的时序图。如上述那样,流过接点28(接点40)的通电电流越大,接点28(接点40)的劣化的发展越快,如图6所示,即使当前的劣化度相同,通电电流越大,到接点28(接点40)的劣化度达到第一继电器22(第二继电器34)的更换基准的期间,换句话说,第一继电器22(第二继电器34)的可用期间越短。未来的接点28(接点40)的劣化速度能够从当前流过接点28(接点40)的通电电流的大小推定。由此,能够使第一继电器22(第二继电器34)的可用期间的推定精度提高。
此外,也能够使用预先决定的速度作为劣化速度,来进行第一继电器22(第二继电器34)的可用期间的推定。另外,也能够使用过去的劣化速度,进行第一继电器22(第二继电器34)的可用期间的推定。并且,也能够使用过去流过接点28(接点40)的通电电流的大小的平均值等,推定未来的接点28(接点40)的劣化速度,并使用推定出的劣化速度,进行第一继电器22(第二继电器34)的可用期间的推定。
[作用效果]
第一继电器22、第二继电器34的劣化程度也根据接点28、接点40处于关闭状态时的通电电流的大小改变。因此,从接点28、接点40的开闭次数等推定出的第一继电器22、第二继电器34的劣化程度的精度较低。特别是,在动态制动电路20中,每次第二继电器34动作,第二继电器34的接点40的通电电流都不同,所以不能推定接点40的劣化程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用期间推定部58(可用期间推定部72)根据重试次数推定第一继电器22(第二继电器34)的可用期间。能够基于重试次数,高精度地进行接点28(接点40)的劣化度的推定,通过使用推定出的劣化度,能够使第一继电器22(第二继电器34)的可用期间的推定精度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用期间推定部58(可用期间推定部72)根据重试次数和当前流过接点28(接点40)的通电电流的大小,进行第一继电器22(第二继电器34)的可用期间的推定。基于当前流过接点28(接点40)的通电电流的大小,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未来的接点28(接点40)的劣化速度的推定,能够使第一继电器22(第二继电器34)的可用期间的推定精度提高。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可用期间推定部58(可用期间推定部72)除了重试次数以外,还根据响应时间、通电电流累计值的至少一个,推定第一继电器22(第二继电器34)的可用期间。也能够根据响应时间、通电电流累计值推定接点28(接点40)的劣化度,除了重试次数以外,还能够通过使用响应时间、通电电流累计值,来高精度地进行接点28(接点40)的劣化度的推定,通过使用推定出的劣化度,能够使第一继电器22(第二继电器34)的可用期间的推定精度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通知部44,将推定出的第一继电器22(第二继电器34)的可用期间通知给操作人员。由此,能够对操作人员进行通知以使其识别第一继电器22(第二继电器34)的可用期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重试次数为设定次数以上时,通过通知部44将第一继电器22(第二继电器34)的可用期间通知给操作人员。在重试次数为设定次数以上、或者响应时间为设定时间以上、或者通电电流累计值为设定电流以上时,第一继电器22(第二继电器34)的劣化度较高,第一继电器22(第二继电器34)的可用期间较短。由此,在第一继电器22(第二继电器34)的可用期间长时,不对操作人员进行通知,所以不使操作人员感到通知频繁发生的麻烦,在第一继电器22(第二继电器34)的可用期间短时,能够对操作人员进行通知以使其识别第一继电器22(第二继电器34)的可用期间。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当前流过接点28(接点40)的通电电流的大小来设定上述的设定次数、设定时间、设定电流。当前流过接点28(接点40)的通电电流的大小越大,第一继电器22(第二继电器34)的可用期间越短。由于能够根据第一继电器22(第二继电器34)的可用期间,对设定次数、设定时间、设定电流进行设定,所以能够在第一继电器22(第二继电器34)的可用期间变短时,对操作人员进行通知以使其识别第一继电器22(第二继电器34)的可用期间。
〔根据实施方式所得的技术思想〕
以下,记载能够从上述实施方式把握的技术思想。
具备继电器22、34的负载驱动装置80具有:驱动部24、36,驱动上述继电器22、34以使上述继电器22、34的接点28、40成为关闭状态或者打开状态;驱动控制部48、62,将使上述接点28、40成为关闭状态的关闭指令输出到上述驱动部24、36,并且将使上述接点28、40成为打开状态的打开指令和上述关闭指令交替地反复输出到上述驱动部24、36,直至上述接点28、40导通为止;重试次数获取部50、64,作为重试次数而获取在上述驱动控制部48、62对上述驱动部24、36输出了上述关闭指令之后,反复输出上述打开指令和上述关闭指令直至上述接点28、40导通为止的次数;以及可用期间推定部58、72,根据上述重试次数来推定上述继电器22、34的今后的可用期间。由此,能够推定继电器22、34的接点28、40的劣化程度,提高可用期间的推定精度。
作为上述的负载驱动装置80,也可以具有获取将上述接点28、40通电的通电电流的通电电流获取部54、68,上述可用期间推定部58、72根据上述重试次数以及上述通电电流来推定上述可用期间。由此,能够使继电器22、34的可用期间的推定精度提高。
作为上述的负载驱动装置80,也可以具有将上述可用期间通知给操作人员的通知部44。由此,能够对操作人员进行通知以使其识别继电器22、34的可用期间。
作为上述的负载驱动装置80,也可以在上述重试次数为设定次数以上时,上述通知部44将上述可用期间通知给操作人员。由此,能够在继电器22、34的可用期间长时,不对操作人员进行通知,所以不会使操作人员感觉通知频繁发生的麻烦,在继电器22、34的可用期间短时,对操作人员进行通知以使其识别继电器22、34的可用期间。
作为上述的负载驱动装置80,也可以具有获取上述接点28、40的通电电流的通电电流获取部54、68,上述通知部44根据上述通电电流设定上述设定次数。由此,能够在继电器22、34的可用期间短时,对操作人员进行通知以使其识别继电器22、34的可用期间。
作为上述的负载驱动装置80,也可以具有:响应时间获取部52、66,获取从上述驱动控制部48、62对上述驱动部24、36输出上述关闭指令开始到上述接点28、40导通为止的响应时间;通电电流获取部54、68,获取将上述接点28、40通电的通电电流;以及通电电流累计部56、70,对上述通电电流进行累计来计算通电电流累计值,上述可用期间推定部58、72除了上述重试次数以外,还根据上述响应时间、上述通电电流、上述通电电流累计值的至少一个来推定上述可用期间。由此,能够使继电器22、34的可用期间的推定精度提高。
作为上述的负载驱动装置80,也可以具有将上述可用期间通知给操作人员的通知部44。由此,能够对操作人员进行通知以使其识别继电器22、34的可用期间。
作为上述的负载驱动装置80,也可以在上述重试次数为设定次数以上,或者上述响应时间为设定时间以上,或者上述通电电流累计值为设定电流以上时,将上述可用期间通知给操作人员。由此,能够在继电器22、34的可用期间长时,不对操作人员进行通知,所以不会使操作人员感到通知频繁发生的麻烦,在继电器22、34的可用期间短时,能够对操作人员进行通知以使其识别继电器22、34的可用期间。
作为上述的负载驱动装置80,也可以上述通知部44根据上述通电电流,对上述设定次数、上述设定时间、或者上述设定电流进行设定。由此,能够在继电器22、34的可用期间变短时,对操作人员进行通知以使其识别继电器22、34的可用期间。
作为上述的负载驱动装置80,也可以在上述可用期间小于设定期间时,上述通知部44将上述可用期间通知给操作人员。由此,在继电器22、34的可用期间变短时,能够对操作人员进行通知以使其识别继电器22、34的可用期间。
作为具备继电器22、34的负载驱动装置80中的负载驱动方法,上述负载驱动装置80具备驱动上述继电器22、34以使上述继电器22、34的接点28、40成为关闭状态或者打开状态的驱动部24、36,上述负载驱动方法具有:驱动控制步骤,将使上述接点28、40成为关闭状态的关闭指令输出到上述驱动部24、36,并且将使上述接点28、40成为打开状态的打开指令和上述关闭指令交替地反复输出到上述驱动部24、36,直至上述接点28、40导通为止;重试次数获取步骤,作为重试次数获取在上述驱动控制步骤中对上述驱动部24、36输出了上述关闭指令之后,反复输出上述打开指令和上述关闭指令直至上述接点28、40导通为止的次数;以及可用期间推定步骤,根据上述重试次数来推定上述继电器22、34的可用期间。由此,能够使继电器22、34的可用期间的推定精度提高。
作为上述的负载驱动方法,也可以具有获取将上述接点28、40通电的通电电流的通电电流获取步骤,在上述可用期间推定步骤中,根据上述重试次数以及上述通电电流来推定上述可用期间。由此,能够使继电器22、34的可用期间的推定精度提高。
作为上述的负载驱动方法,也可以上述负载驱动装置80具备对操作人员进行通知的通知部44,上述负载驱动方法具有控制上述通知部44以将上述可用期间通知给操作人员的通知控制步骤。由此,能够对操作人员进行通知以使其识别继电器22、34的可用期间。
作为上述的负载驱动方法,也可以在上述通知控制步骤中,在上述重试次数为设定次数以上时,控制上述通知部44以将上述可用期间通知给操作人员。由此,能够在继电器22、34的可用期间长时,不对操作人员进行通知,所以不会使操作人员感到通知频繁发生的麻烦,在继电器22、34的可用期间短时,对操作人员进行通知以使其识别继电器22、34的可用期间。
作为上述的负载驱动方法,也可以具有获取上述接点28、40的通电电流的通电电流获取步骤,在上述通知控制步骤中,根据上述通电电流对上述设定次数进行设定。由此,能够在继电器22、34的可用期间变短时,对操作人员进行通知以使其识别继电器22、34的可用期间。

Claims (15)

1.一种负载驱动装置,是具备继电器的负载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驱动部,驱动上述继电器以使上述继电器的接点成为关闭状态或者打开状态;
驱动控制部,将使上述接点成为关闭状态的关闭指令输出到上述驱动部,并且将使上述接点成为打开状态的打开指令和上述关闭指令交替地反复输出到上述驱动部,直至上述接点导通为止;
重试次数获取部,获取在上述驱动控制部对上述驱动部输出上述关闭指令之后直至上述接点导通为止反复上述打开指令和上述关闭指令的次数来作为重试次数;以及
可用期间推定部,根据上述重试次数来推定上述继电器的今后的可用期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获取使上述接点通电的通电电流的通电电流获取部,
上述可用期间推定部根据上述重试次数以及上述通电电流来推定上述可用期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上述可用期间通知给操作人员的通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载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重试次数为设定次数以上时,上述通知部将上述可用期间通知给操作人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载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获取上述接点的通电电流的通电电流获取部,
上述通知部根据上述通电电流对上述设定次数进行设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响应时间获取部,获取从上述驱动控制部对上述驱动部输出上述关闭指令到上述接点导通为止的响应时间;
通电电流获取部,获取使上述接点通电的通电电流;以及
通电电流累计部,对上述通电电流进行累计而计算通电电流累计值,
上述可用期间推定部除了上述重试次数以外,还根据上述响应时间、上述通电电流、上述通电电流累计值的至少一个来推定上述可用期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载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上述可用期间通知给操作人员的通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载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重试次数为设定次数以上,或者上述响应时间为设定时间以上,或者上述通电电流累计值为设定电流以上时,上述通知部将上述可用期间通知给操作人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载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知部根据上述通电电流对上述设定次数、上述设定时间、或者上述设定电流进行设定。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7所述的负载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可用期间小于设定期间时,上述通知部将上述可用期间通知给操作人员。
11.一种负载驱动方法,是利用具备继电器的负载驱动装置的负载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负载驱动装置具备驱动部,该驱动部驱动上述继电器以使上述继电器的接点成为关闭状态或者打开状态,
上述负载驱动方法具有:
驱动控制步骤,将使上述接点成为关闭状态的关闭指令输出到上述驱动部,并且将使上述接点成为打开状态的打开指令和上述关闭指令交替地反复输出到上述驱动部,直至上述接点导通为止;
重试次数获取步骤,获取在上述驱动控制步骤中对上述驱动部输出上述关闭指令之后直至上述接点导通为止反复上述打开指令和上述关闭指令的次数来作为重试次数;以及
可用期间推定步骤,根据上述重试次数来推定上述继电器的可用期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负载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获取使上述接点通电的通电电流的通电电流获取步骤,
在上述可用期间推定步骤中,根据上述重试次数以及上述通电电流来推定上述可用期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负载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负载驱动装置具备对操作人员进行通知的通知部,
上述负载驱动方法具有控制上述通知部以将上述可用期间通知给操作人员的通知控制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负载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重试次数为设定次数以上时,在上述通知控制步骤中,控制上述通知部以将上述可用期间通知给操作人员。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负载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获取上述接点的通电电流的通电电流获取步骤,
在上述通知控制步骤中,根据上述通电电流来设定上述设定次数。
CN201910108838.5A 2018-02-08 2019-02-03 负载驱动装置以及负载驱动方法 Active CN1101370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20593 2018-02-08
JP2018020593A JP6600021B2 (ja) 2018-02-08 2018-02-08 負荷駆動装置および負荷駆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7032A true CN110137032A (zh) 2019-08-16
CN110137032B CN110137032B (zh) 2020-07-07

Family

ID=67308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08838.5A Active CN110137032B (zh) 2018-02-08 2019-02-03 负载驱动装置以及负载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043345B2 (zh)
JP (1) JP6600021B2 (zh)
CN (1) CN110137032B (zh)
DE (1) DE102019000868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05187B2 (ja) * 2018-11-21 2023-01-17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装置、電源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3157015B (zh) * 2020-01-22 2022-05-2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热管理系统测试方法、平台、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66290A (ja) * 1992-03-19 1993-10-15 Hitachi Ltd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
JPH06243768A (ja) * 1993-02-19 1994-09-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リレーの故障検出装置
JPH08129939A (ja) * 1994-10-31 1996-05-21 Toshiba Corp 電気設備監視制御装置
CN102207539A (zh) * 2010-03-30 2011-10-05 株式会社山武 继电器寿命预测装置
CN102308227A (zh) * 2009-02-23 2012-01-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开闭装置的剩余寿命诊断方法以及装置
CN102956399A (zh) * 2011-10-21 2013-03-06 厦门市芯阳科技有限公司 继电器触点粘连的解除方法
CN103443896A (zh) * 2011-03-22 2013-12-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磁断开/闭合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44652A (en) 1975-11-26 1979-04-25 Nat Marine Service Inc Oil recovery apparatus
JPS6243768A (ja) 1985-08-21 1987-02-25 Hitachi Ltd 日程計画表示方法
JPH0664109B2 (ja) 1989-12-08 1994-08-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運転装置の劣化予知診断方法
CN1073134A (zh) 1991-12-13 1993-06-16 乔布斯特·乌尔里克·盖勒特 一种注塑成型注嘴的制造方法
JP2003139810A (ja) 2001-10-31 2003-05-14 Toyoda Mach Works Ltd リレー故障検出装置
JP2006253010A (ja) 2005-03-11 2006-09-2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リレー寿命管理サーバ
JP2008224558A (ja) 2007-03-15 2008-09-25 Yokogawa Electric Corp 半導体試験装置
JP2009025141A (ja) 2007-07-19 2009-02-05 Yokogawa Electric Corp リレー診断装置及び半導体試験装置
FR2953938B1 (fr) * 2009-12-14 2012-04-13 Sagem Comm Procede de commande d'ouverture ou de fermeture de circuit electrique au niveau d'un compteur electrique
JP5432102B2 (ja) 2010-09-21 2014-03-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オンオフ制御する制御装置
JP5771779B2 (ja) * 2011-03-22 2015-09-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開閉装置
JP5982121B2 (ja) * 2011-12-28 2016-08-31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開閉体の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66290A (ja) * 1992-03-19 1993-10-15 Hitachi Ltd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
JPH06243768A (ja) * 1993-02-19 1994-09-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リレーの故障検出装置
JPH08129939A (ja) * 1994-10-31 1996-05-21 Toshiba Corp 電気設備監視制御装置
CN102308227A (zh) * 2009-02-23 2012-01-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开闭装置的剩余寿命诊断方法以及装置
CN102207539A (zh) * 2010-03-30 2011-10-05 株式会社山武 继电器寿命预测装置
CN103443896A (zh) * 2011-03-22 2013-12-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磁断开/闭合设备
CN102956399A (zh) * 2011-10-21 2013-03-06 厦门市芯阳科技有限公司 继电器触点粘连的解除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9000868A1 (de) 2019-08-08
JP2019140754A (ja) 2019-08-22
DE102019000868B4 (de) 2021-04-01
CN110137032B (zh) 2020-07-07
US20190244779A1 (en) 2019-08-08
US11043345B2 (en) 2021-06-22
JP6600021B2 (ja) 2019-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72095B2 (en) Relay controller
JP5654687B2 (ja) 継電器又は接触器の動作能力を予測する方法
KR101932287B1 (ko) 접촉기의 동작 상태를 진단하는 방법 및 이러한 방법을 구현하는 접촉기
CN111801758B (zh) 具有触点载体位置感测的接触器
CN110137032A (zh) 负载驱动装置以及负载驱动方法
CN100572259C (zh) 电梯设备
EP3051555B1 (en) Relay unit, control method for relay unit
CN108292574A (zh) 用于控制开关装置的开关装置和方法
US10115549B2 (en) Electrical storage system
US9048049B2 (en) Electromagnetic opening/closing device
JP6853797B2 (ja) 電池監視装置および継電器状態の診断方法
CN104950238A (zh) 换流器及其igbt驱动电路的故障检测方法和装置
JP6885698B2 (ja) 故障診断装置、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電動移動体
CN115078985A (zh) 一种继电器的故障检测装置
KR20230066604A (ko) 접촉기에서의 고장 모드 검출
CN112630654A (zh) 抱闸检测系统及方法
EP3069364B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ontactor device, and control unit
JP3339383B2 (ja) 通電制御装置及びその自己診断方法
JPH11354341A (ja) 負荷時タップ切換器の監視装置
JP2020205693A (ja) 制御装置
CN113939888A (zh) 预测初级继电器故障的方法
EP3422382B1 (en) Method and control device for switching a contactor
JP2009212024A (ja) 開閉装置
CN117292977A (zh) 新能源车辆、智能接触器及其触点粘连处理方法
JPH0286975A (ja) 自動給水装置の運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