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3979A - 废调色剂收容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废调色剂收容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33979A
CN110133979A CN201910047897.6A CN201910047897A CN110133979A CN 110133979 A CN110133979 A CN 110133979A CN 201910047897 A CN201910047897 A CN 201910047897A CN 110133979 A CN110133979 A CN 1101339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less toner
toner
useless
accepting container
accommodating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4789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33979B (zh
Inventor
古川公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133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39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339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39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eveloper properties or quality, e.g. charge, size, flowability
    • G03G15/0849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concentr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03G21/105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toner wast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03G21/12Toner waste contain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废调色剂收容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即使由于姿态变化而使废调色剂流动,也可抑制够废调色剂的装满状态的误检测。废调色剂收容容器具备容器主体、第一收容室、第二收容室及回流防止部件。容器主体可装拆地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第一收容室形成有导入口和第一收容空间。导入口接收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排出的废调色剂。第一收容空间收容通过导入口导入的废调色剂。第二收容室形成有内部排出口和第二收容空间。当在第一姿态下通过导入口导入的废调色剂的量超过阈值时,内部排出口使废调色剂从第一收容室溢出至容器主体的内部。第二收容空间收容从内部排出口溢出的废调色剂。回流防止部件防止第二收容空间内的废调色剂回流至第一收容室。

Description

废调色剂收容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废调色剂收容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将调色剂像转印至片材上来形成图像。调色剂像在被形成于感光体上之后,通过一次转印器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被一次转印的调色剂像通过二次转印器被二次转印至片材上。被二次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片材通过定影器在片材上被定影。
在一次转印后的感光体上残留有未转印调色剂。该未转印调色剂通过感光体清洁器从感光体上去除。通过感光体清洁器去除的调色剂被回收于废调色剂收容容器。同样地,在二次转印后的中间转印带上也残留有未转印的调色剂。该未转印的调色剂通过中间转印带清洁器被从转印带上去除。通过中间转印带清洁器去除的调色剂被回收于废调色剂收容容器。
废调色剂收容容器设置有废调色剂检测传感器。废调色剂检测传感器检测废调色剂收容容器中的废调色剂的堆积高度。
例如,当废调色剂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废调色剂收容容器内的废调色剂装满时,图像形成装置显示提示更换废调色剂收容容器的信息。由于若废调色剂溢出则会成为导致故障的原因,因此图像形成装置停止图像形成动作。
存在用户拆下废调色剂收容容器后进行摇晃、倒置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废调色剂的堆积高度变化。若将废调色剂收容容器装回图像形成装置,则存在废调色剂检测传感器误检测为未装满废调色剂的风险。
在该情况下,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能够再次开始图像形成。但是,存在废调色剂溢出并发生故障的可能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废调色剂收容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即使废调色剂收容容器内的废调色剂由于废调色剂收容容器的姿态变化而流动,也能够抑制废调色剂的装满状态的误检测。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根据实施方式的一种废调色剂收容容器,具备:容器主体,在第一姿态下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第一收容室,设置于容器主体,并形成有导入口和第一收容空间,在第一姿态下,导入口接收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排出的废调色剂,第一收容空间在阈值以下收容通过导入口导入的废调色剂;第二收容室,设置于容器主体,并形成有内部排出口和第二收容空间,当在第一姿态下通过导入口导入的废调色剂的量超过阈值时,内部排出口使废调色剂从第一收容室溢出至容器主体的内部,第二收容空间收容从内部排出口溢出的废调色剂;以及回流防止部件,配置于内部排出口与第二收容空间之间,并用于防止第二收容空间内的废调色剂回流至第一收容室。
根据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上述实施方式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的结构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沿图2中的面A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的动作说明图。
图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的结构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的动作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1…废调色剂收容容器(容器主体);1A…主体部(第一收容室);1B…回收管插入部(第一收容室);1C、11C…检测用调色剂收容部(第二收容室);1j…第一插入孔(导入口);1k…第二插入孔(导入口);1r…内部排出口;2…废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4、14…回流防止部件;4a…阀体;4b…转动臂;4c…转动轴;4d、14d…轴承部;4e…配重部;6…可动盖;11d…转动支承部;14A…操作体;14B…弹性部件;14a…阀体(封闭部件);14b…杆;30…图像形成部;32…成像单元;32E…感光体清洁器;33F…中间转印带清洁器;34、34Y、34M、34C、34K、35…废调色剂排出管;34a…排出口;100、200…图像形成装置;103…打印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R1…第一收容空间;R2、r2…第二收容空间;T、T1、T1’、T2…废调色剂;V1…收容容许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对于相同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例的剖面的示意图。在图1中,为便于观察,各部件的尺寸以及形状被经过了夸张或简化(以下的附图也同样)。
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例如是多功能复合一体机即MFP(Multi-Function Peripherals)、打印机、复印机等。
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扫描部101、自动原稿输送部(ADF)102、打印部103、供纸部104、反转部105、手动供纸部106以及控制器110。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省略图示的外包装盖。
以下,基于图1所记载的配置姿态对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设置于水平面。图1中的纵向与铅垂方向一致。在图1中,图像形成装置100为装置的前面部朝向纸面外侧。从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面部相对的方向观察时,朝向右侧(图示右侧)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右侧一致。从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面部相对的方向观察时,朝向左侧(图示左侧)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左侧一致。虽未特别图示,但在图1的纸面内侧设置有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后面部。
除非特别指明的情况下,关于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部件的相对位置,基于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配置姿态,使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行说明。因此,存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与图示上的位置关系有差异的情况。
扫描部101读取原稿(省略图示)。在扫描部101的上部设置有载置原稿的原稿台101a。在原稿台101a上设置有ADF102。
ADF102将载置于原稿载置部102a的原稿输送至扫描部101的原稿台101a。被输送至原稿台101a的原稿读取位置的原稿被向原稿载置部102a下方的原稿排出台102b排出。
扫描部101具备:照明光源(省略图示),对原稿进行照明;以及图像传感器(省略图示),对来自原稿的反射光进行光电转换。扫描部101使用照明光源以及图像传感器对由ADF102输送来的原稿或者载置于原稿台101a上的原稿的信息进行读取。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扫描部101的图示跟前侧设置有用于由用户操作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动作的操作面板(操作部)。例如,操作面板具备:操作面板,具备各种按键;以及触摸式显示部。
在扫描部101的下方依次设置有打印部103(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和供纸部104。
供纸部104将形成图像的片材P供给至打印部103。
供纸部104具备供纸盒104a。在图1中,作为一个例子,设置有一层供纸盒104a。但是,也可以设置多个供纸部104。
供纸盒104a以中央基准收容各种尺寸的片材P。
此外,供纸部104具备供纸辊104b。供纸辊104b使片材P从供纸盒104a朝向打印部103内的输送路径供纸。
打印部103基于由扫描部101读取的图像数据或者由个人计算机等创建的图像数据而在片材P上形成图像。打印部103例如是串联式的彩色打印机。
打印部103具备图像形成部30、输送部40、定影器50以及排纸辊60。此外,打印部103具备省略图示的前盖作为外包装盖。前盖能够向图示跟前侧打开。当前盖被打开后,操作者能够从图示跟前侧对可装拆地设置于打印部103内的各种装置部分进行装拆。例如,操作者能够打开前盖装拆后述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
图像形成部30通过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的各色调色剂在片材P上形成图像。
图像形成部30具备曝光器31、成像单元32、转印单元33以及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
曝光器31产生曝光用光31a。曝光用光31a在后述的成像单元32所包括的四个感光鼓32A上形成与上述各色的图像对应的潜像。
作为曝光器31,可以使用利用激光扫描的曝光器。作为曝光器31,也可以使用利用LED等固体扫描元件的曝光器。
成像单元32具备作为图像承载体的四个感光鼓32A。各感光鼓32A从左侧朝向右侧彼此分开而平行地排列配置。
各感光鼓32A通过省略图示的驱动电机分别被向图示顺时针旋转驱动。
成像单元32在感光鼓32A的各外周部具备带电器32B、显影器32C以及感光体清洁器32E。带电器32B、显影器32C以及感光体清洁器32E在各感光鼓32A的旋转方向上按所列顺序配置。
成像单元32配置于曝光器31的上方。
从左侧朝向右侧,四个感光鼓32A形成与Y、M、C、K各色的图像对应的潜像以及调色剂像。
成像单元32中的各带电器32B、各显影器32C以及各感光体清洁器32E除了用于成像的调色剂的颜色不同以外具备同样的结构。
带电器32B使感光鼓32A的表面均匀地带电。
对已带电的感光鼓32A照射基于图像数据调制过的曝光用光31a。在感光鼓32A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器32C具备显影辊。显影辊将带电的调色剂供给至感光鼓32A的表面。当对显影辊施加显影偏压时,感光鼓32A上的静电潜像通过调色剂而显影。
在各显影器32C的上方以分别将后述的转印单元33夹在中间的方式配置有硒鼓32F。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有分别供给Y、M、C、K各色的调色剂的四个硒鼓32F。
在硒鼓32F与显影器32C之间设置有调色剂补给器(省略图示)。硒鼓32F内的调色剂通过调色剂补给器供给至显影器32C。
感光体清洁器32E通过后述的转印单元33将未一次转印的感光鼓32A上的残留调色剂从感光鼓32A的表面去除。例如,感光体清洁器32E具备与感光鼓32A抵接的清洁刮片。清洁刮片用于去除感光鼓32A的表面的残留调色剂。
感光体清洁器32E具备省略图示的废调色剂排出管,该废调色剂排出管将所去除的调色剂排出至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
转印单元33配置为从上方覆盖各感光鼓32A。
转印单元33通过对形成于各感光鼓32A的表面的各调色剂像依次进行一次转印,从而形成各色的调色剂的一次转印图像。此外,转印单元33通过将一次转印图像二次转印至片材P上,从而在片材P上形成调色剂像。
转印单元33具备中间转印带33A、驱动辊33B、从动辊33C、一次转印辊33D、二次转印辊33E以及中间转印带清洁器33F。
中间转印带33A通过驱动辊33B以及多个从动辊33C而横向架设。驱动辊33B被省略图示的驱动电机绕图示逆时针旋转驱动。当驱动辊33B被驱动时,中间转印带33A绕图示逆时针循环移动。中间转印带33A的线速度与预先确定的处理线速度一致。
中间转印带33A的图示下侧的表面与各感光鼓32A的上侧的顶部接触。
在中间转印带33A的内侧,在与各感光鼓32A相对的位置分别配置有一次转印辊33D。
一次转印辊33D在被施加一次转印电压时,将感光鼓32A上的调色剂像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3A。
二次转印辊33E与驱动辊33B夹着中间转印带33A而相对。
在片材P通过驱动辊33B与二次转印辊33E之间时,二次转印辊33E被施加二次转印电压。当被施加二次转印电压时,二次转印辊33E将中间转印带33A上的调色剂像二次转印至片材P。
在图示左端部的从动辊33C的附近配置有中间转印带清洁器33F。中间转印带清洁器33F将由于未被二次转印至片材P而残留在中间转印带33A上的残留转印调色剂从中间转印带33A去除。例如,中间转印带清洁器33F具备与中间转印带33A抵接的清洁刮片。清洁刮片去除中间转印带33A的表面的残留调色剂。
中间转印带清洁器33F具备省略图示的废调色剂排出管,该废调色剂排出管使所去除的调色剂排出至后述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
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容器主体)用于收容从各感光体清洁器32E以及中间转印带清洁器33F排出的废调色剂。
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配置于打印部103内。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位于比各硒鼓32F更靠下侧且比成像单元32更靠外侧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设置为用户通过将打印部103的省略图示的前盖向外侧打开而能够从外侧装拆。
在对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后,对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输送部40将从供纸盒104a供给的片材P沿打印部103内的第一输送路径41向第一输送方向(从图示下侧朝向上侧的方向)输送。
第一输送路径41由多个输送导向部件构成。第一输送路径41用于引导片材P的输送。第一输送路径41设置于供纸辊104b与上述的二次转印位置之间、二次转印位置与后述的定影器50之间以及定影器50与后述的排纸辊60之间。
输送部40具备对位辊42。
对位辊42配置于供纸辊104b与二次转印位置之间的第一输送路径41的路径上。对位辊42通过省略图示的驱动电机而驱动。在旋转停止状态下,对位辊42调整片材P在第一输送方向上的前端的位置。当对位辊42被驱动电机旋转驱动时,将片材P向第一输送方向输送。
对位辊42的线速度与处理线速度同步,直至片材P的前端到达二次转印位置为止。
定影器50将附着于通过了二次转印位置后的片材P的调色剂像定影于片材P。定影器50配置于二次转印辊33E的上方。
定影器50具备定影部件51和加压部件52。定影部件51和加压部件52将在第一输送路径41行进的片材P夹至定影辊隙。
定影部件51在定影辊隙中对片材P进行加热。定影部件51例如使用筒状的环状带或者辊。定影部件51的加热源并无特别限定,只要能够使定影部件51的表面温度控制为定影温度即可。
加压部件52在定影辊隙对片材P加压。加压部件52例如使用筒状的环状带或者辊。
定影部件51以及加压部件52中的至少一方被省略图示的驱动电机旋转驱动。当驱动电机旋转时,被定影部件51及加压部件52夹持的片材P以不超过处理线速度的定影线速度向第一输送方向输送。
排纸辊60设置于定影器50的上方的第一输送路径41的端部。
在定影器50的上方,第一输送路径41随着从图示下侧朝向上侧而从右侧朝向左侧弯曲。
在比排纸辊60更靠近图示左侧处,在图像形成部30的上方且扫描部101的下方配置有排纸台103a。
排纸辊60以能够正转反转的方式被省略图示的驱动电机旋转驱动。
当排纸辊60正转时,排纸辊60使在第一输送路径41行进的片材P移动至排纸台103a上。若排纸辊60继续正转,则片材P被排纸至排纸台103a上。
在片材P进入排纸辊60的状态下,若排纸辊60反转,则片材P沿第一输送路径41的端部的路径从左侧朝向右侧移动。在该情况下,排纸辊60能够将片材P输送至后述的反转部105。
反转部105通过使通过了定影器50的片材P反转而使片材P被对位辊42反转供给。反转部105在进行双面印刷时使用。
手动供纸部106用于将形成图像的片材P供给至打印部103。
为了将片材P供给至打印部103,手动供纸部106使片材P移动的方向为“第二供纸方向”。在图1的例子中,第二供纸方向为从图示右侧向左侧行进的方向。
手动供纸部106具备手动供纸托盘106a和手动导向件106b。
手动供纸托盘106a设置为能够以第二供纸正交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为中心转动。在不使用手动供纸托盘106a时,手动供纸托盘106a收容于与反转部105重叠的打印部103的侧部。
手动导向件106b由与第二供纸方向平行地延伸并且与第二供纸正交方向彼此相对的壁状部件构成。
在手动供纸托盘106a上,手动导向件106b使各种尺寸的片材P以中央基准对齐。对手动供纸部106的片材P的供给方法只要是辊供纸方式,则不受特别限定。
控制器110基于来自省略图示的操作部的操作输入,对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装置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
例如,控制器110具备CPU、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出控制电路、供纸·输送控制电路、图像形成控制电路以及定影控制电路。
CPU通过执行ROM或RAM中存储的程序,来实现用于图像形成的处理功能。
控制器110的输入输出控制电路控制操作面板以及显示部。
供纸·输送控制电路驱动控制供纸部104、反转部105、打印部103、排纸辊60以及反转部105所包含的各种驱动电机。
图像形成控制电路基于来自CPU的控制信号来控制ADF102、扫描部101以及图像形成部30的动作。
在图像形成控制电路进行的控制中,包括后述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的装满检测以及基于装满检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动作控制。
定影控制电路基于来自CPU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定影器50的驱动电机的动作和定影部件51的温度。
在此,针对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的结构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沿图2中的面A的剖面示意图。
在安装于打印部103的状态下,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采取预先确定的第一姿态(参照图1~3)。但是,使图1~3所示的姿态为绕铅垂轴转动了的姿态也是第一姿态。
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也能够从打印部103拆下而采取与第一姿态不同的姿态(以下称为第二姿态)。
以下,除非特别指明,否则基于第一姿态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2(其他附图中也同样)中,箭头D1表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从前侧朝向后侧的方向。箭头D2表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从左侧朝向右侧的方向。箭头D3表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从下侧朝向上侧的方向。
如图2所示,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具备主体部1A(第一收容室)、回收管插入部1B(第一收容室)以及检测用调色剂收容部1C(第二收容室)。
主体部1A是在左右方向较长、在前后方向上较薄的大致长方体状的壳体。如图1所示,主体部1A的上端部低于转印单元33的下端。
如图2所示,主体部1A具备底面部1h、后面部1c、前面部1f、左侧面部1d以及右侧面部1e。主体部1A的上端部被第一上面部1g、第二上面部1i以及回收管插入部1B覆盖。
底面部1h由在D2方向上呈细长的矩形状的平板构成。底面部1h具有能够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部30与省略图示的前盖之间的间隙的横向宽度。
后面部1c和前面部1f是从底面部1h的短边方向的端部直立的平板。在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100时,后面部1c与图像形成部30相对。在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100时,前面部1f与前盖相对。
左侧面部1d以及右侧面部1e分别形成主体部1A的左侧以及右侧的侧壁。
前面部1f和左侧面部1d也在后述的回收管插入部1B延伸。在回收管插入部1B的范围内延伸的前面部1f以及左侧面部1d分别构成回收管插入部1B的前面部以及左侧面部。
第一上面部1g与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中后述的回收管插入部1B一起构成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的左侧的上端部。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的左侧的上端部具备能够在左右方向上与成像单元32的整体相对的宽度。
第一上面部1g是覆盖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的左侧的上端部的后侧的平板。
第二上面部1i经由比第一上面部1g以及回收管插入部1B的右侧的端部更向下侧降低的阶梯部,比第一上面部1g以及回收管插入部1B更向右侧延伸。第二上面部1i在从第一上面部1g以及回收管插入部1B的右侧的端部开始到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最右侧的端部为止延伸。
回收管插入部1B设置为与第一上面部1g的前端相接。回收管插入部1B比第一上面部1g更向上方凸出。回收管插入部1B在上部从右侧开始依次具备第三上面部1b以及第四上面部1w。第三上面部1b高于第一上面部1g。第四上面部1w高于第三上面部1b。第三上面部1b与第四上面部1w之间被未图示的阶梯部覆盖。
回收管插入部1B在从前后方向观察呈L字状。
回收管插入部1B的前侧通过前面部1f向上方延伸而被堵塞。
在回收管插入部1B的后侧,后面部1a延伸。后面部1a覆盖第一上面部1g与第三上面部1b以及第四上面部1w之间。后面部1a由与后面部1c平行的平板构成。但是,四个第一插入孔1j(导入口)和一个第二插入孔1k(导入口)在后面部1a的板厚方向上贯通后面部1a。
第一插入孔1j中分别能够插入废调色剂排出管34Y、34M、34C、34K的前端部。各第一插入孔1j按照与从图像形成装置100向前侧凸出的废调色剂排出管34Y、34M、34C、34K的前端部的位置对齐的方式形成于后面部1a。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第一插入孔1j形成于第三上面部1b的下方的后面部1a。
以下,在不需要彼此区別废调色剂排出管34Y、34M、34C、34K时,存在将其称作废调色剂排出管34的情况。
第二插入孔1k能够插入废调色剂排出管35的前端部。第二插入孔1k按照与从图像形成装置100向前侧凸出的废调色剂排出管35的前端部的位置对齐的方式形成于后面部1a。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插入孔1k形成于第四上面部1w的下方的后面部1a。
通过设置于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的内部的可动盖6,第一插入孔1j以及第二插入孔1k分别被关闭。但是,若各废调色剂排出管34和废调色剂排出管35分别插入各第一插入孔1j和第二插入孔1k,则可动盖6向内侧退避。
在此,针对废调色剂排出管34、35进行说明。
废调色剂排出管34Y、34M、34C、34K分别设置于从形成Y、M、C、K各色的调色剂像的感光鼓32A去除残留调色剂的感光体清洁器32E(在图2中省略图示。参照图1)的前侧。各废调色剂排出管34沿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后侧朝向前侧的轴线延伸。各废调色剂排出管34至少在延伸方向的前端部彼此平行。
各废调色剂排出管34的结构中的任一个也同样。
以下,针对与各废调色剂排出管34共通的结构,利用图3所示的废调色剂排出管34C的例子进行说明。
废调色剂排出管34C的内部配置有废调色剂输送部件34b。
废调色剂输送部件34b被省略图示的驱动源绕废调色剂排出管34C的中心轴线旋转驱动。通过旋转驱动,废调色剂输送部件34b使回收于感光体清洁器32E内的废调色剂从废调色剂排出管34C内的后侧向前侧移动(参照箭头D4)。
废调色剂输送部件34b的结构并无特别限定,只要能够通过旋转驱动使废调色剂移动即可。例如,作为废调色剂输送部件34b,可以使用螺杆、旋转浆、螺旋线圈等。
排出口34a是用于使通过废调色剂输送部件34b向前侧移动的废调色剂从废调色剂排出管34C的前端部排出的开口部。
排出口34a形成于在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100时位于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内的废调色剂排出管34C的前端部。排出口34a的形成位置及开口朝向并无限定,只要在该前端部的范围即可。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排出口34a在插入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内的废调色剂排出管34C的前端部下侧开口。
废调色剂排出管35设置于中间转印带清洁器33F(在图2中省略图示。参照图1)的前侧。废调色剂排出管35沿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后侧朝向前侧的轴线延伸。废调色剂排出管35至少在延伸方向的前端部与各废调色剂排出管34平行。
虽未特别图示,但废调色剂排出管35除了插入第二插入孔1k的点以外,具备与各废调色剂排出管34同样的结构。具体而言,废调色剂排出管35的内部具备废调色剂输送部件34b。废调色剂排出管35的前端部形成有排出口34a。
返回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的说明。
如图3所示,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在安装至打印部103时载置于打印部103的前侧的载置台部55上。在载置台部55形成有比载置面55a降低的卡止阶梯部55c。在载置台部55的上方形成有能够使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从前侧插入的开口部。开口部的一部分设置有向下方凸出的卡止板53。
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的底面部1h形成有卡止爪1u。更加优选在底面部1h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两个以上卡止爪1u。
卡止爪1u是从底面部1h向下侧凸出的凸起。当从左右方向观察时,卡止爪1u呈从前侧朝向后侧高度减少的三角形状。
卡止爪1u从后侧卡合于载置台部55的卡止阶梯部55c。卡止爪1u对在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的前后方向上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
在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的第三上面部1b设置有用于使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在打印部103装拆的钳位器3。如图2所示,钳位器3设置于在第三上面部1b上向左右方向彼此分离的两个位置。各钳位器3的形状彼此相同。
如图3所示,钳位器3具备夹紧杆3a、卡止爪3b以及按压部3c。
夹紧杆3a是从左右方向观察向后侧弯曲的J字状的弯曲板。夹紧杆3a例如由树脂、金属等弹性体构成。
卡止爪3b是形成于比夹紧杆3a的前端更靠近后侧的上面的凸起。若从左右方向观察,则卡止爪3b是从前侧朝向后侧高度减少的三角形状。
卡止爪3b设置于在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安装至打印部103时,能够在前后方向上与打印部103的卡止板53卡合的位置。
按压部3c由比卡止爪3b更靠近前侧的夹紧杆3a构成。按压部3c用于卡止爪3b的卡合解除操作。在卡合解除操作中,操作者向下方按压按压部3c。卡止爪3b移动至卡止板53的下方从而卡合解除(参照图3中的双点划线)。
在主体部1A和回收管插入部1B的内侧形成有作为连续的内部空间的第一收容空间R1。第一收容空间R1用于收容从各排出口34a排出并通过第一插入孔1j及第二插入孔1k导入的废调色剂T。以下,在第一收容空间R1中,存在将堆积在底面部1h上的废调色剂T称作废调色剂T1的情况。
第一收容空间R1的容积大于收容容许量V1,该收容容许量V1作为判定废调色剂T1的装满量的阈值。收容容许量V1作为不妨碍来自插入回收管插入部1B的各废调色剂排出管34、35的废调色剂T的排出的妨的量而被预先设定。例如,更加优选收容容许量V1不超过主体部1A的容积。
在主体部1A的内部设置有搅拌部件5。搅拌部件5对收容于第一收容空间R1的废调色剂T1进行搅拌。通过搅拌废调色剂T1,搅拌部件5使第一收容空间R1内的废调色剂T1的分布的偏重变得均匀。因此,即使来自各废调色剂排出管34、35的废调色剂T的排出量不同,废调色剂T的堆积体上面的高度也被大致均等地平整。
搅拌部件5例如具备旋转轴5a和搅拌叶片5b。旋转轴5a配置为向左右方向延伸。通过轴承(省略图示),旋转轴5a的两端部被支承为能够旋转。轴承设置于左侧面部1d以及右侧面部1e。轴承被密封,以不使废调色剂T1溢出。
虽未特别图示,但旋转轴5a的端部从左侧面部1d或者右侧面部1e向外部延展。在将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安装在打印部103时,向外部延展的旋转轴5a的端部从打印部103内省略图示的驱动源传递旋转驱动力。
当旋转轴5a旋转时,搅拌叶片5b与旋转轴5a一起旋转。搅拌叶片5b在第一收容空间R1内搅拌废调色剂T。
如图2所示,检测用调色剂收容部1C形成于主体部1A的后面部1c中左右方向的中间部。检测用调色剂收容部1C具备在上下方向上细长的四边形状的外形。检测用调色剂收容部1C具备底面部1v、两个侧面部1m、后面部1n以及上面部1p。
底面部1v为在俯视下矩形状的平板部。底面部1v形成为,底面部1h的一部分比后面部1c更向后侧延伸。
各侧面部1m为从底面部1v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向上方延伸的平板部。各侧面部1m的前侧的端部与主体部1A的后面部1c连接。各侧面部1m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对。从各侧面部1m的底面部1v起的高度低于从底面部1h起到第一上面部1g的高度。
后面部1n连接底面部1v的后端与各侧面部1m的后端。后面部1n是与后面部1c平行的平板部。
上面部1p连接各侧面部1m以及后面部1n的上端与后面部1c。作为一个例子,上面部1p由与底面部1v平行的平板部构成。但是,上面部1p也可以由具备倾斜面、弯曲面的板状部形成。
如图3所示,在构成检测用调色剂收容部1C的一部分的后面部1c的上部形成有与第一收容空间R1连通的内部排出口1r。在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采取第一姿态时,在第一收容空间R1中比内部排出口1r的下端更靠近上侧堆积的废调色剂T能够从内部排出口1r向检测用调色剂收容部1C内溢出。从内部排出口1r溢出的废调色剂T由于重力而向检测用调色剂收容部1C的下部移动。
内部排出口1r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内部排出口1r也可以是矩形开口。
在检测用调色剂收容部1C的内侧下部,在比内部排出口1r的下端部更靠近下方处形成有由底面部1v、各侧面部1m、后面部1n以及后面部1c围绕的第二收容空间R2。
第二收容空间R2仅能够收容预定量的从内部排出口1r溢出的废调色剂T。以下,存在将在第二收容空间R2中堆积于在底面部1v上的废调色剂T称作废调色剂T2的情况。第二收容空间R2中的废调色剂T2的堆积量用于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的装满检测。
例如,第二收容空间R2形成于从底面部1v到高度H的范围。高度H低于从底面部1v起到内部排出口1r的下端的高度。
第二收容空间R2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只要是易于检测废调色剂T2的堆积量的形状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第二收容空间R2的形状为在底面部1v上沿铅垂方向延长的纵向较长的四角柱状。由于第二收容空间R2为纵向较长,堆积的废调色剂T2的堆积体的上面的面積狭小。因此,由废调色剂T2的起伏等导致的废调色剂T2的上面的偏差较小。其结果为,通过测量第二收容空间R2中的废调色剂T2的堆积体上面的高度,能够准确地得知废调色剂T2的堆积量。
从第二收容空间R2的上端到内部排出口1r为止的空间成为废调色剂T能够通过的移动路径M。
在移动路径M上设置有回流防止部件4。在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采取第一姿态时,回流防止部件4能够通过从内部排出口1r移动至第二收容空间R2的废调色剂T的自重而移动。此外,在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处于第二姿态时,回流防止部件4封闭移动路径M。第二姿态为,如由于废调色剂T2的自重而使废调色剂T2从第二收容空间R2流出那样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的姿态。
回流防止部件4具备阀体4a、转动轴4c、轴承部4d以及转动臂4b。
阀体4a是能够在移动路径M内转动且能够在预定的转动角度内封闭移动路径M的板状部。阀体4a的第一端部设置有转动轴4c。转动轴4c的中心轴线成为阀体4a的转动中心。
轴承部4d固定于后面部1n的内侧。轴承部4d能够转动地支承转动轴4c。轴承部4d以使转动轴4c与在左右方向上延长的轴线平行的方式支承转动轴4c。
转动臂4b是与从阀体4a的第一端部向阀体4a的延伸方向交叉的倾斜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因此,回流防止部件4构成为以转动轴4c作为顶部的V字状。转动臂4b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能够在移动路径M内转动即可。
但是,转动臂4b的质量大于阀体4a的质量。此外,转动臂4b的质量中心与转动轴4c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離大于阀体4a的质量中心与转动轴4c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離。
由于满足这样的质量以及质量中心的关系,且各质量中心从转动轴4c的中心轴线偏心,回流防止部件4由于重力的力矩而绕转动轴4c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从左右方向观察的转动臂4b的长度与阀体4a的长度大致相等。但是,在转动臂4b的前端部(阀体4a的第一端部と相反侧的端部)设置有配重部4e。配重部4e为了增加转动臂4b的质量而设置。
止动件1t在后面部1n的内侧凸出。在阀体4a绕与后面部1n接近的方向转动(图示顺时针的转动)时,止动件1t使阀体4a在预先确定的位置卡合。止动件1t用于限制阀体4a绕与后面部1n接近的方向的转动。
如图3所示,在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采取第一姿态时,重力的力矩沿图示的顺时针作用于回流防止部件4。阀体4a卡合于止动件1t。
在该情况下,阀体4a随着从后侧朝向前侧而向朝向下方倾斜的方向倾斜。阀体4a的第一端部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前端部)在与后面部1c之间分开间隙。
同样,转动臂4b的前侧与内部排出口1r的至少一部分相对。转动臂4b随着从后侧朝向前侧而向朝向上方倾斜的方向倾斜。
在后面部1n中,在回流防止部件4的转动臂4b向与后面部1n接近的方向转动(图示绕逆时针的转动)时,比轴承部4d更靠近上侧的内面限定转动臂4b的配重部4e的转动的界限。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中双点划线所示,在回流防止部件4绕图示逆时针转动而阀体4a封闭移动路径M时,配重部4e与后面部1n接触或者从后面部1n稍微分离。因此,在移动路径M被封闭前,配重部4e不与后面部1n接触。
如图2所示,检测用调色剂收容部1C的外周部安装有废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2。废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2对检测用调色剂收容部1C内的废调色剂T2的堆积量进行检测。
对废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2的种类并无特别限定,能够对检测用调色剂收容部1C中的废调色剂T2的堆积量进行检测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废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2检测在第一姿态下第二收容空间R2中的废调色剂T2的堆积体上面的高度是否达到预先确定的高度。
例如,作为废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2的例子,能够列举透过型或者反射型的光学传感器等。
作为一个例子,图2、3所示的废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2由光遮断器等透过型的光学传感器构成。废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2具备由发光部和受光部成对构成的传感器部2a(参照图3)。
传感器部2a配置为,从左右方向观察时,在与第二收容空间R2重叠的范围内,在左右方向上夹着检测用调色剂收容部1C的各侧面部1m。至少配置有传感器部2a的部位的侧面部1m由能够透过传感器部2a的检测光的透明材料形成。传感器部2a的检测光为能够被废调色剂T2遮光的波长光。
例如,废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2根据来自发光部的检测光的光量是超过预先确定的阈值还是在阈值以下,产生信号电平不同的二进制信号。例如,废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2的信号电平也可以是在检测光的光量超过阈值时为高,在阈值以下时为低。
废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2配置为,在废调色剂T2的堆积体的上面从底面部1v起达到高度h(但是,h<H)时达到检测光的光量的阈值。
在此,直到收容于第一收容空间R1的废调色剂T1在达到收容容许量V1为止,建立高度h与从内部排出口1r溢出到第二收容空间R2的废调色剂T2的堆积量的关系。收容容许量V1与高度h的关系能够通过例如实验、废调色剂的流动解析等而预先调查完成。
接下来,针对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的动作说明图。
在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00开始图像形成前,将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安装于打印部103。从前盖被打开的打印部103的前侧,使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后面部1c朝向后侧的状态下插入载置台部55与卡止板53之间的开口部。如图3所示,在由操作者(省略图示)按下钳位器3的按压部3c的状态下,将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插入卡止板53的下方。推入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直至卡止爪1u卡合到卡止阶梯部55c为止。当操作者停止按下按压部3c时,卡止爪3b由于钳位器3的弹性而上压。卡止爪3b卡合于卡止板53的后侧。通过以上,完成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的安装。在安装状态下,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采取第一姿态。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通过从操作者的操作或者来自与图像形成装置100连接的外部设备的动作指令在片材P上进行图像形成。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基于图像信号并通过公知的电子照片方式进行图像形成。通过利用扫描部101读取原稿来生成图像信号,或者从外部设备发送图像信号。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部30中,感光鼓32A进行旋转,同时依次进行带电、潜像形成、显影、一次转印、清洗的各处理。带电器32B使感光鼓32A带电。曝光器31使利用图像信号调制过的曝光用光31a向完成带电的感光鼓32A照射。在感光鼓32A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器32C通过调色剂使静电潜像显影。一次转印辊33D将感光鼓32A上的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3A上。感光体清洁器32E将未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3A的感光鼓32A上的残留调色剂去除。
当显影器32C中的调色剂量变少时,从硒鼓32F补给调色剂。
以上的各处理通过形成Y、M、C、K各色的调色剂像的各成像单元32来进行。转印单元33通过旋转驱动中间转印带33A,从而将被一次转印的各色的调色剂像以颜色重叠的状态输送至二次转印位置。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与这样的成像处理并行地从供纸部104或者手动供纸部106将片材P供纸。供纸的片材P通过输送部40被输送至二次转印位置。在二次转印位置,中间转印带33A上的调色剂像通过二次转印辊33E在片材P上依次被二次转印。当完成二次转印后,中间转印带33A通过中间转印带清洁器33F去除中间转印带33A上的残留调色剂。
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片材P被输送至定影器50。定影器50对片材P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定影调色剂像后的片材P例如通过排纸辊60向排纸台103a排纸。在该情况下,完成对片材P的图像形成。
但是,也可以使定影调色剂像后的片材P经由用于对背面进行图像形成的排纸辊60输送至反转部105。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在图像形成处理中,各感光体清洁器32E和中间转印带清洁器33F分别将在各感光鼓32A和中间转印带33A残留的调色剂去除。被去除的调色剂作为废调色剂T而通过各废调色剂排出管34、35被排出至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
例如,如图3中所示的废调色剂排出管34C的例子,废调色剂T从各排出口34a向下方落下,作为废调色剂T1被收容于第一收容空间R1内。
如图3所示,当废调色剂T1的堆积体的上表面超过内部排出口1r的下端的高度时,废调色剂T1从内部排出口1r溢出。在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的第一姿态下,在移动路径M内形成有回流防止部件4与后面部1c之间的间隙。因此,废调色剂T1通过回流防止部件4与后面部1c之间的间隙而向第二收容空间R2内落下。向第二收容空间R2内落下的废调色剂T1在底面部1v上作为废调色剂T2堆积。
废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2检测废调色剂T2的堆积体的高度是否达到h。例如,将在废调色剂T2的堆积体的高度小于h时为高、在h以上时为低的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器110。
若废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2的检测信号为低,则控制器110判定为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已装满。控制器110将警告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已装满的信息发送至显示部。此外,在废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2的检测信号达到高为止期间,控制器110进行禁止新的图像形成动作的控制。
当显示部显示有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已装满时,操作者将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从打印部103拆下,更换新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
但是,怀疑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装满的操作者存在将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摇晃、倒置后,将拆下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再次安装到打印部103的可能性。在未检测到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装满时,操作者不会将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拆下并摇晃、倒置。
若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被摆放成第一姿态以外的第二姿态,由于对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内的废调色剂T作用的重力的方向发生变化,废调色剂T在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内流动。
如果废调色剂T2从第二收容空间R2回流至第一收容空间R1,则第二收容空间R2的废调色剂T2的量减少。但是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内的废调色剂T的总量不变。在该情况下,在回流前已经检测到装满时,废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2由于废调色剂T2的堆积量的减少而误检测为未达到装满状态。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具备回流防止部件4,因此防止了这样的废调色剂T2的回流。
例如,如图4所示,在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采取上下倒置的第二姿态时,回流防止部件4在重力的力矩的作用下发生转动,以使得配重部4e与后面部1n大致接触。此时,阀体4a封闭移动路径M。因此,阀体4a的上侧的废调色剂T2不会回流至第一收容空间R1。从而,即使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恢复至第一姿态并被再次安装到打印部103,第二收容空间R2的废调色剂T2也不会减少。
在恢复至第一姿态为止期间,废调色剂T2只要不回流至第一收容空间R1,则也可以在第二姿态下超过阀体4a并移动到移动路径M。例如,在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从图4所示的第二姿态恢复至第一姿态时,若阀体4a与后面部1c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间隙,则废调色剂T2的一部分移动至比阀体4a更下方的移动路径M。在该情况下,由于内部排出口1r被废调色剂T1’堵塞,即使恢复第一姿态,移动至阀体4a的下方的废调色剂T2也会与废调色剂T1’一起返回第二收容空间R2。在该情况下,若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再次安装到打印部103,则由于通过废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2检测到废调色剂T2的堆积体的高度为h以上,因此成为再次检测到装满。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即使由于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的姿态变化而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内的废调色剂T流动,也能够抑制废调色剂T的装满状态的误检测。
由于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具备回流防止部件4,因此防止第二收容空间R2的废调色剂T2回流至第一收容空间R1。因此,即使操作者摇晃、倒置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后将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再次安装到打印部103,也不会解除装满检测状态。
其结果,在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装满的状态下,不会进行图像形成,因此能够防止废调色剂排出管34、35堵塞而故障。此外,能够防止废调色剂T从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溢出。
(第二实施方式)
图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的结构例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1所示,替代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200具备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1(容器主体)。
以下,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替代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的检测用调色剂收容部1C,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1具备检测用调色剂收容部11C(第二收容室)。
与检测用调色剂收容部1C同样地,检测用调色剂收容部11C具备底面部1v、侧面部1m、后面部1n以及上面部1p。与检测用调色剂收容部1C同样地,检测用调色剂收容部11C从后面部1c向后侧凸出。与检测用调色剂收容部11C相对的后面部1c形成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内部排出口1r。
但是,替代检测用调色剂收容部1C的轴承部4d,检测用调色剂收容部11C具备转动支承部11d。
转动支承部11d设置为与内部排出口1r的一部分以及内部排出口1r的下方的后面部1c相对。转动支承部11d从后面部1n向后侧伸出。转动支承部11d将后述的回流防止部件14支承为能够转动。
转动支承部11d的内部设置有止动件11e,该止动件11e由用于限制后述的操作体14A的图示顺时针的转动范围的凸起构成。
在检测用调色剂收容部1C的内侧的下部,在比内部排出口1r的下端部更靠下方处形成有被底面部1v、各侧面部1m、后面部1n以及后面部1c围绕的第二收容空间r2。第二收容空间r2除了形成为比第二收容空间R2更高的范围以外与第二收容空间R2相同。与第二收容空间R2间的高度的差异基于后述的操作体14A的可动范围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回流防止部件4的可动范围间的差异。例如,第二收容空间r2形成为从底面部1v起高度H’(其中,h<H<H’)的范围。高度H’低于内部排出口1r的下端部。
从第二收容空间r2的上端到内部排出口1r为止的空间,成为废调色剂T能够通过的移动路径m。
替代检测用调色剂收容部1C的回流防止部件4,检测用调色剂收容部1C具备回流防止部件14。
回流防止部件14具备操作体14A和弹性部件14B。
操作体14A具备阀体14a(封闭部件)、转动轴14c以及杆14b。
阀体14a是能够在移动路径m内转动,且能够在预定的转动角度内封闭移动路径m的板状部。阀体14a的第一端部设置有转动轴14c。转动轴14c的中心轴线为阀体14a的转动中心。
阀体14a能够从止动件11e上方按图示顺时针方向转动直至发生抵接。在阀体14a转动到与止动件11e抵接的状态下,阀体14a封闭移动路径m。
转动轴14c在中心轴线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状态下,被转动支承部11d支承为能够转动。转动轴14c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方向转动轴14c的外侧延展。
杆14b与阀体14a从转动支承部11d延展出的转动轴14c连结。在图5所示的阀体14a绕图示逆时针最大限度转动后的状态下,杆14b沿后面部1n向下方延伸。此时,阀体14a随着从后侧朝向前侧而朝向上侧倾斜的方向倾斜。阀体14a的前端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高于内部排出口1r的下端。
回流防止部件4构成为以转动轴14c为顶部的大致V字状。
通过后述的弹性部件14B,杆14b的下端部14d向从后面部1n分离的方向施力。
弹性部件14B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对杆14b的下端部14d向从后面部1n分离的方向施力。弹性部件14B构成为即使在阀体14a与止动件11e抵接的状态下,也对杆14b进行一定程度施力。
例如,弹性部件14B使用产生弹性恢复力的适当的施力部件。例如,弹性部件14B也可以利用使用了压缩螺旋弹簧、张力螺旋弹簧、扭力螺旋弹簧、板簧、橡胶材料的弹性体等。
在图5中,作为一个例子,示出由弹性部件14B与后面部1n和下端部14d两端被连结的压缩圆锥螺旋弹簧构成的例子。以下,利用弹性部件14B由压缩圆锥螺旋弹簧构成的情况的例子进行说明。
操作体14A的转动位置根据作用于杆14b的弹性部件14B的弹性恢复力和作用于杆14b的外力的平衡而决定。在安装有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1时,本实施方式的打印部103具备使操作体14A的杆14b向前侧按压的按压部65f。
按压部65f的结构并无特别限定,在安装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1时能够抵抗弹性部件14B并将杆14b向前侧按压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按压部65f是从支承板65e向前侧凸出的凸起。支承板65e直立设置于从载置台55的卡止阶梯部55c向后侧延伸的平板部65d的后端。
接下来,针对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1的作用,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的动作说明图。
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1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200的打印部103。在安装状态下,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1采取第一姿态。
如图5所示,在第一姿态下,打印部103的按压部65f将杆14b的下端部14d向前方按压。弹性部件14B在下端部14d与后面部1n之间被压缩。操作体14A绕图示逆时针转动。阀体14a从后面部1c分离。阀体14a的前端向比内部排出口1r的下端更高的位置移动。由此,形成有从内部排出口1r向第二收容空间r2连通的间隙。
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当图像形成装置200进行图像形成后,废调色剂T通过各废调色剂排出管34、35而被排出至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1。
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废调色剂T从各排出口34a向下方落下而作为废调色剂T1被收容于第一收容空间R1内。
如图5所示,当废调色剂T1的堆积体的上表面超过内部排出口1r的下端的高度时,废调色剂T1从内部排出口1r溢出。废调色剂T1通过回流防止部件14的阀体14a与内部排出口1r之间的间隙,在第二收容空间r2内落下。在第二收容空间r2内落下的废调色剂T1在底面部1v上作为废调色剂T2堆积。
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本实施方式的废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2进行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1的装满检测。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操作者将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1从打印部103拆下后,按压部65f的按压被解除。因此,如图6所示,下端部14d通过弹性部件14B的弹性恢复力向后方施力。回流防止部件14的操作体14A以转动轴14c为中心绕图示顺时针转动。当阀体14a与止动件11e抵接后,操作体14A的转动停止。此时,阀体14a封闭移动路径m。
如此,当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1被从打印部103拆下时,移动路径m立即被封闭。因此,即使被拆下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1被操作者摇晃、倒置并被放置成第一姿态以外的第二姿态,废调色剂T2也不会回流至第一收容空间R1。
由于即使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1被再次安装到打印部103,第二收容空间r2内的废调色剂T2也不会减少,因此装满检测状态不会被解除。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1装满的状态下,由于不会进行图像形成,因此能够防止废调色剂排出管34、35堵塞而故障。此外,能够防止废调色剂T从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1溢出。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1,即使由于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1的姿态变化而使废调色剂收容容器1内的废调色剂T流动,也能够抑制废调色剂T的装满状态的误检测。
以上,提供一种废调色剂收容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根据说明的至少一个的实施方式,即使废调色剂收容容器的姿态变化而使废调色剂收容容器内的废调色剂流动,也能够抑制废调色剂的装满状态的误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利用在主体部1A的外侧设置有检测用调色剂收容部1C、11C的情况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检测用调色剂收容部1C、11C等第二收容室也可以形成为在主体部1A的内部设置间壁等。
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利用通过被弹性部件14B施力的操作体14A以转动轴14c为中心转动从而移动路径m被封闭的情况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是,回流防止部件也可以使用具备能够使内部排出口1r开闭的遮挡板等操作体以及使遮挡板滑动移动的弹性部件的构成。
虽然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被包括在发明的范围和宗旨中,同样地被包括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废调色剂收容容器,具备:
容器主体,在第一姿态下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第一收容室,设置于所述容器主体,并形成有导入口和第一收容空间,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导入口接收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排出的废调色剂,所述第一收容空间收容阈值以下的通过所述导入口导入的所述废调色剂;
第二收容室,设置于所述容器主体,并形成有内部排出口和第二收容空间,当在所述第一姿态下通过所述导入口导入的所述废调色剂的量超过所述阈值时,所述内部排出口使所述废调色剂从所述第一收容室溢出至所述容器主体的内部,所述第二收容空间收容从所述内部排出口溢出的所述废调色剂;以及
回流防止部件,配置于所述内部排出口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之间,并用于防止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的所述废调色剂回流至所述第一收容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其中,
在所述第一收容室和所述第二收容室为与所述第一姿态不同的第二姿态时,在作用于所述回流防止部件的自重作用下,所述回流防止部件移动至将所述废调色剂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通向所述内部排出口的移动路径封闭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其中,
所述回流防止部件具备:
封闭部件,能够将所述废调色剂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通向所述内部排出口的移动路径封闭;
弹性部件,对所述封闭部件向封闭所述移动路径的方向施加作用力;以及
杆,配置于所述容器主体的外侧,并能够使所述封闭部件克服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作用力而向开放所述移动路径的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其中,
所述第二收容室还具备废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所述废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对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室的所述废调色剂的量进行检测。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
CN201910047897.6A 2018-02-08 2019-01-18 废调色剂收容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101339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21387A JP7068844B2 (ja) 2018-02-08 2018-02-08 廃トナー収容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21387 2018-09-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3979A true CN110133979A (zh) 2019-08-16
CN110133979B CN110133979B (zh) 2022-11-18

Family

ID=67476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47897.6A Active CN110133979B (zh) 2018-02-08 2019-01-18 废调色剂收容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74089B2 (zh)
JP (1) JP7068844B2 (zh)
CN (1) CN1101339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152739A (ja) * 2018-03-02 2019-09-1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回収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TWI688842B (zh) * 2019-02-13 2020-03-21 上福全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回收槽的碳粉偵測裝置
JP7370751B2 (ja) * 2019-07-16 2023-10-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転写手段、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56949A (ja) 2020-03-25 2021-10-07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廃トナー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108988A (ja) * 2022-01-26 2023-08-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97914A (en) * 1982-06-30 1987-10-06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contain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JPH0287252U (zh) * 1988-12-23 1990-07-10
JPH09197931A (ja) * 1996-01-11 1997-07-31 Canon Inc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0122424A (ja) * 1998-10-09 2000-04-28 Ricoh Co Ltd トナーリサイクル装置
JP2000305431A (ja) * 1999-04-23 2000-11-02 Copyer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US20060120760A1 (en) * 2004-12-06 2006-06-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JP2008203688A (ja) * 2007-02-22 2008-09-04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55072A (ja) * 2011-01-25 2012-08-16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これに使用する廃トナー回収容器
US20170023908A1 (en) * 2015-07-24 2017-01-26 Fuji Xerox Co., Ltd. Powder recovery device and process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62392B2 (ja) * 1992-12-25 2002-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580260B1 (ko) * 2004-03-31 2006-05-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폐토너 컨테이너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JP2007219426A (ja) 2006-02-20 2007-08-30 Toshiba Corp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175378B2 (ja) * 2006-04-19 2008-11-05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現像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6119576B2 (ja) * 2013-11-26 2017-04-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06174B2 (ja) * 2015-08-26 2018-10-1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廃トナー収容容器、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97914A (en) * 1982-06-30 1987-10-06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contain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JPH0287252U (zh) * 1988-12-23 1990-07-10
JPH09197931A (ja) * 1996-01-11 1997-07-31 Canon Inc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0122424A (ja) * 1998-10-09 2000-04-28 Ricoh Co Ltd トナーリサイクル装置
JP2000305431A (ja) * 1999-04-23 2000-11-02 Copyer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US20060120760A1 (en) * 2004-12-06 2006-06-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JP2008203688A (ja) * 2007-02-22 2008-09-04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55072A (ja) * 2011-01-25 2012-08-16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これに使用する廃トナー回収容器
US20170023908A1 (en) * 2015-07-24 2017-01-26 Fuji Xerox Co., Ltd. Powder recovery device and process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68844B2 (ja) 2022-05-17
US20190243299A1 (en) 2019-08-08
JP2019139026A (ja) 2019-08-22
US10474089B2 (en) 2019-11-12
CN110133979B (zh) 2022-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33979A (zh) 废调色剂收容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39259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67012B2 (ja) 廃トナー回収容器とクリーニングユニット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537080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剤充填方法
US20050220515A1 (en)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0559303C (zh) 显影剂回收装置及具有该显影剂回收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7715765B2 (en) Detachable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2177766A (ja) 粉体収容器、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引出トレ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7884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8459473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2467061B (zh) 用于显影剂的收容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17072717A (ja)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72683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05611B2 (ja) 粉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29296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80024469A1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605612B2 (ja) 粉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87114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87213B2 (ja) 廃トナー収容器
JP2020052192A (ja) トナー補給装置、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0955129B (zh) 调色剂补给装置、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861947B2 (ja) 粉体搬送路の粉体凝集防止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4013437A (ja) 現像剤収納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1371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139921A (ja) 現像剤収納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