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27318A - 输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输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27318A
CN110127318A CN201910078030.7A CN201910078030A CN110127318A CN 110127318 A CN110127318 A CN 110127318A CN 201910078030 A CN201910078030 A CN 201910078030A CN 110127318 A CN110127318 A CN 1101273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transport path
supporting mass
carrying member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780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27318B (zh
Inventor
岩田昌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fuk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fuk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fuk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fuk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127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273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273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273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9/00Apparatus for assisting manual handling having suspended load-carriers movable by hand or gravity
    • B65G9/008Rails or swit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0/00Power and free systems
    • B61B10/02Power and free systems with suspended vehicles
    • B61B10/025Coupling and uncoupling means between power track ab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9/00Conveyors comprising an impeller or a series of impellers carried by an endless traction element and arranged to move articles or materials over a supporting surface or underlying material, e.g. endless scraper conveyors
    • B65G19/02Conveyors comprising an impeller or a series of impellers carried by an endless traction element and arranged to move articles or materials over a supporting surface or underlying material, e.g. endless scraper conveyors for articles, e.g. for containers
    • B65G19/025Conveyors comprising an impeller or a series of impellers carried by an endless traction element and arranged to move articles or materials over a supporting surface or underlying material, e.g. endless scraper conveyors for articles, e.g. for containers for suspende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5/00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G35/06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prising a load-carrier moving along a path, e.g. a closed path, and adapted to be engaged by any one of a series of traction elements spaced along the pa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设备。对袋(90)进行输送的输送设备(10)具有:输送单元,其具备行驶车轮(41)、以及以悬吊状态对袋(90)进行支承的支承体(42)而对袋(90)进行输送;以及行驶轨道(30),其将行驶车轮(41)支承为能够行驶,行驶轨道(30)形成有第1路径(11)、以及从第1路径(11)的中途分支出的迂回路径(13),在第1路径(11)与迂回路径(13)的分支部(15)设置有分支单元(60),该分支单元(60)将运载部件(40)的输送路径从第1路径(11)切换至迂回路径(13),分支单元(60)构成为能够将支承体(42)从第1路径(11)引导至迂回路径(13)。

Description

输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沿输送路径对物品进行输送的输送设备,特别是涉及对物品进行悬吊输送的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对物品进行悬吊输送的输送设备,存在如欧洲专利第2117972号说明书所示的输送设备。欧洲专利第2117972号说明书所示的输送设备具备:第1输送通道,使对物品进行悬吊输送的运载部件(输送单元)在该第1输送通道沿输送路径行驶;以及分支输送通道和第2输送通道,它们设置为从第1输送通道分支,且使得所述运载部件沿输送路径行驶。第1输送通道、分支输送通道以及第2输送通道具有第1导轨、分支导轨以及第2导轨。第1导轨、分支导轨以及第2导轨与运载部件的行驶辊(行驶体)卡合而使得运载部件行驶。
对于欧洲专利第2117972号说明书所示的输送设备,在第1输送通道与分支输送通道的分支部设置有用于将运载部件从第1导轨向分支导轨切换的切换装置。
切换装置具备:引导带部件,其用于使运载部件沿第1输送通道(第1导轨)行驶;以及送出转轨舌片,其用于使运载部件沿分支输送通道(分支导轨)行驶。切换装置通过使引导带部件或者送出转轨舌片的任一方与运载部件卡合而使得运载部件沿第1导轨或者分支导轨行驶。
发明内容
然而,对于欧洲专利第2117972号说明书所示的输送设备,在使运载部件(输送单元)沿分支输送通道行驶的情况下,使运载部件的行驶辊(行驶体)与切换装置的送出转轨舌片卡合而将运载部件引导至分支导轨,因此,在运载部件跳起的情况下、运载部件以高速而行驶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因行驶辊的脱轮等而使得行驶辊未与送出转轨舌片充分卡合,从而运载部件未被可靠地引导至分支导轨。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设备,该输送设备在输送单元的第1输送路径与从第1输送路径的中途分支的第2输送路径的分支部能够可靠地对输送单元的输送路径进行切换。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如上,下面对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手段进行说明。
即,本发明的输送设备沿输送路径对物品进行输送,所述输送设备具备:输送单元,其具备行驶体以及支承体,并沿所述输送路径对所述物品进行输送,该行驶体在所述输送路径行驶,该支承体与所述行驶体一起行驶、且以悬吊状态对所述物品进行支承;以及行驶轨道,其将所述行驶体支承为能够行驶,所述行驶轨道形成有第1输送路径、以及从所述第1输送路径的中途分支出的第2输送路径,在所述第1输送路径与所述第2输送路径的分支部设置有切换装置,该切换装置将所述输送单元的输送路径从第1输送路径切换至第2输送路径,所述切换装置构成为能够将所述支承体从所述第1输送路径引导至所述第2输送路径。
在上述结构中,输送单元利用切换装置将支承体的输送路径从第1输送路径切换至第2输送路径。
本发明的输送设备在上述输送设备的基础上,所述切换装置具有将所述支承体向规定方向引导的引导部件,并构成为能够利用所述引导部件而切换对所述支承体进行引导的方向,从而能够将所述支承体从所述第1输送路径引导至所述第2输送路径。
在上述结构中,输送单元利用引导部件对支承体的引导方向进行切换,从而将支承体的输送路径从第1输送路径切换至第2输送路径。
本发明的输送设备在上述输送设备的基础上,所述行驶轨道具有:第1导轨,其沿所述第1输送路径对所述支承体的上部进行引导;以及第2导轨,其沿所述第2输送路径对所述支承体的上部进行引导,所述引导部件构成为:能够对所述支承体的上部进行支承引导,并且能够将所述支承体的引导方向从所述第1导轨切换至第2导轨。
在上述结构中,输送单元切换对支承体的上部进行支承引导的引导部件的引导方向,从而将支承体的输送路径从第1输送路径切换至第2输送路径。
本发明的输送设备在上述输送设备的基础上,所述切换装置具有牵引部,该牵引部对所述引导部件进行牵引,所述引导部件构成为:通过所述牵引部的牵引而能够对所述支承体的行驶方向进行切换。
在上述结构中,牵引部对引导部件进行牵引,由此将引导部件对支承体进行引导的方向从朝向第1输送路径对支承体进行引导的方向切换至朝向第2输送路径对支承体进行引导的方向,将输送单元的行驶路径从第1输送路径切换至第2输送路径。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输送设备,对输送单元的输送路径进行切换的切换装置构成为能够将输送单元的支承体从第1输送路径引导至第2输送路径,因此,在利用切换装置将输送单元的支承体从第1输送路径向第2输送路径引导的状态下,能够使输送单元从第1输送路径朝向第2输送路径行驶。因此,在输送单元整体从第1输送路径朝向第2输送路径行驶时,不会发生输送单元的跳起等,能够可靠地进行分支部对输送单元的输送路径的切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输送设备的概要立体图。
图2A是表示该输送设备的送出装置的动作的概况的俯视图,且是使第1停止部前进的情况下的图。
图2B是表示该输出设备的送出装置的动作的概况的俯视图,且是使第1停止部后退并使第2停止部前进的情况下的图。
图2C是表示该输出设备的送出装置的动作的概况的俯视图,且是使第2停止部后退并使第1停止部前进的情况下的图。
图3是该输出设备的分支器附近的立体图。
图4A是表示该输出设备的分支器的动作的俯视图,且是将运载部件的输送路径设为第1循环路径的情况下的图。
图4B是表示该输出设备的分支器的动作的俯视图,且是将运载部件的输送路径设为迂回路径的情况下的图。
图5是该输出设备的行驶轨道的立体图。
图6是该输出设备的运载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该输出设备的行驶轨道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该输出设备的运载部件与追踪输送用带啮合时的运载部件以及追踪输送用带的概要俯视剖视图。
图9是该输出设备的其他实施例涉及的分支器附近的立体图。
图10A是表示该输出设备的其他实施例涉及的分支器的动作的俯视图,且是将运载部件的输送路径设为第1循环路径的情况下的图。
图10B是表示该输出设备的其他实施例涉及的分支器的动作的俯视图,且是将运载部件的输送路径设为迂回路径的情况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输送设备
11 第1循环路径(第1输送路径)
13 迂回路径(第2输送路径)
15 分支部
18 上部引导件(第2导轨)
30 行驶轨道
31 引导槽(第1导轨)
40 运载部件(输送单元)
41 行驶车轮(行驶体)
42 支承体
60 分支单元(切换装置)
63 引导部件
64 牵引装置(牵引部)
68 电动致动器(牵引部)
90 袋(物品)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涉及的输送设备10进行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面所示的输送设备10。
如图1所示,输送设备10是对收纳有商品的袋90(“物品”的一例)进行悬吊输送的悬吊输送设备。输送设备10具备:第1路径11(“输送路径”、“第1输送路径”的一例)和第2路径12(“输送路径”的一例),在该第1路径11和第2路径12对袋90进行循环输送;以及迂回路径13(“输送路径”、“第2输送路径”的一例),其从第1路径11的中途分支且与第2路径12汇合。
第1路径11以及第2路径12由环状的输送路径构成。第1路径11和第2路径12在其两端部具有回旋路径。第1路径11和第2路径12以其单侧的端部的回旋路径彼此对置的方式串联配置。在第1路径11与第2路径12的汇合部分(回旋路径彼此对置的部分)设置有分支部14。
对于利用第1路径11循环输送的袋90,分支部14利用第1路径11保持原样地进行循环输送,或者,对于利用第1路径11循环输送的袋90,在分支部14以交叉的方式利用第2路径12进行输送。对于利用第2路径12循环输送的袋90,分支部14利用第2路径12保持原样地进行循环输送,或者,对于利用第2路径12循环输送的袋90,在分支部14以交叉的方式利用第1路径11进行输送。
迂回路径13是使利用第1路径11输送的袋90绕过分支部14而不经由该分支部14地与第2路径12汇合的输送路径。迂回路径13的始端部从第1路径11的中途分支。迂回路径13的末端部与第2路径12汇合。
在迂回路径13的始端部(迂回路径13与第1路径11的连接部分)设置有分支部15。分支部15是迂回路径13从第1路径11的中途分支出的部分。在分支部15,对于利用第1路径11输送的袋90,利用第1路径11保持原样地进行输送,或者,对于利用第1路径11输送的袋90的一部分,使其从第1路径11分流至迂回路径13而进行输送。后文中对分支部15进行叙述。
在迂回路径13的末端部(迂回路径13与第2路径12的连接部分)设置有汇合部16。汇合部16是迂回路径13与第2路径12汇合的部分。在汇合部16,对于利用第2路径12输送的袋90,利用第2路径12保持原样地进行输送,或者,使利用迂回路径13输送的袋90汇入第2路径12。
在第1路径11且在分支部15的上游侧设置有送出装置20。送出装置20是将在悬吊有袋90的状态下行驶的多个运载部件40(“输送单元”的一例)彼此隔开规定间隔地送出的装置。送出装置20使朝向分支部15连续地行驶的多个运载部件40暂时停止,并使相邻的运载部件40彼此隔开规定间隔地按顺序依次行驶。如图2A至图2C所示,送出装置20具备:第1停止部21和第2停止部22,它们用于使运载部件40停止;以及凸轮机构23,其用于使第1停止部21和第2停止部22移动。
第1停止部21以及第2停止部22是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沿水平方向行驶的运载部件40的行驶方向正交地延伸设置的长条状的部件。通过凸轮机构23的驱动而使得第1停止部21以及第2停止部22沿水平方向进行进退移动。使第1停止部21以及第2停止部22的前端部沿水平方向进行前进移动,从而该前端部与运载部件40的行驶方向上的前表面抵接而使得运载部件40停止。使第1停止部21以及第2停止部22的前端部沿水平方向进行后退移动,从而将基于该前端部而实现的运载部件40的停止解除。第1停止部21配置为比第2停止部22更靠送出装置20的上游侧。
凸轮机构23具备:凸轮主体23A,其用于使第1停止部21和第2停止部22交替地进行进退移动;臂23B,其用于使凸轮主体23A摆动;以及驱动马达23C,其对臂23B进行驱动。凸轮机构23对驱动马达23C进行驱动而使臂23B进行动作,由此使得凸轮主体23A摆动,并使得第1停止部21、第2停止部22在水平方向上交替地进行进退移动。
送出装置20使第1停止部21和第2停止部22交替地进行进退移动而使得运载部件40从送出装置20通过的定时错开,由此将相邻的运载部件40之间设为规定的间隔。具体而言,如图2A所示,使第1停止部21的前端部与从送出装置20的上游侧行驶来的运载部件40的行驶方向上的前表面抵接,由此利用第1停止部21使从送出装置20的上游侧行驶来的运载部件40停止。如图2B所示,使凸轮机构23进行驱动而使得第1停止部21后退并使得第2停止部22前进。由此,借助第1停止部21而停止的运载部件40向下游侧行驶,并利用第2停止部22而使该运载部件40再次停止。如图2C所示,在后续的运载部件40到达第1停止部21的定时,使凸轮机构23进行驱动而使得第1停止部21前进并使得第2停止部22后退。由此,借助第2停止部22而停止的运载部件40向下游侧行驶,并且利用第1停止部21而使得后续的运载部件40停止。这样使第1停止部21和第2停止部22交替地移动而仅使1体的运载部件40从第1停止部21与第2停止部22之间通过,并使得相邻的运载部件40(袋90)彼此隔开规定间隔地行驶。
如图1、图3、图4A、图4B所示,在第1路径11的分支部15设置有分支单元60(“切换装置”的一例)。分支单元60是用于将利用第1路径11输送的袋90的输送路径切换至迂回路径13的装置。分支单元60具备对运载部件40的行驶路径进行切换的分支器61。分支单元60通过使分支器61进行动作而将在第1路径11行驶的运载部件40引导至迂回路径13。由此,将从第1路径11输送的袋90(运载部件40)的输送路径切换至迂回路径13。后文中对分支单元60进行叙述。
如图1、图5以及图6所示,输送设备10具备:行驶轨道30,其沿着各输送路径(第1路径11、第2路径12、迂回路径13)而形成;以及运载部件40,其被支承为能够在行驶轨道30行驶,并且对袋90进行悬吊支承。
行驶轨道30是其上部形成为与其下部相比在水平方向上进一步突出的侧视时大致呈倒“L”字状的框架部件。行驶轨道30沿各输送路径(第1路径11、第2路径12、迂回路径13)延伸设置。行驶轨道30将后述的运载部件40的行驶车轮41支承为能够行驶。对于行驶轨道30而言,对运载部件40的上部进行引导的引导槽31(“第1导轨”的一例)、将运载部件40的行驶车轮41支承为能够行驶的车轮支承槽32、对储能用带50进行支承的上方带槽33、以及对追踪输送用带52进行支承的下方带槽34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行驶轨道30从其框架部件的上部起按顺序依次形成有引导槽31、车轮支承槽32、上方带槽33、下方带槽34。根据上述行驶轨道30的结构,追踪输送用带52在行驶轨道30配置为比储能用带50更靠下方,并且在支承于行驶轨道30的运载部件40的行驶车轮41侧配置有储能用带50。
引导槽31是在行驶轨道30的上部(在水平方向上突出的部分)形成的、在铅垂方向上开口的槽状部分(凹状部分)。引导槽31以将行驶的运载部件40的上部覆盖的方式形成于行驶轨道30的上部。引导槽31在该槽状部分对运载部件40的上部侧面进行保持并沿各输送路径(第1路径11、第2路径12、迂回路径13)对运载部件40的上部进行引导。
车轮支承槽32是形成于行驶轨道30的上部侧面、且在水平方向上开口的槽状部分(凹状部分)。能够使运载部件40的行驶车轮41在车轮支承槽32行驶。车轮支承槽32的槽状部分的下方的缘部32A形成为与行驶车轮41的形状匹配。车轮支承槽32在缘部32A将行驶车轮41支承为能够行驶。
上方带槽33是在行驶轨道30的中央部侧面形成的、在水平方向上开口的槽状部分(凹状部分)。上方带槽33能够在使储能用带50沿铅垂方向立起设置的状态下与之嵌合。能够使环状的储能用带50在上方带槽33沿行驶轨道30的侧面而环行。上方带槽33将储能用带50支承为能够沿行驶轨道30的侧面移动。
下方带槽34是在行驶轨道30的下部侧面形成的、在水平方向上开口的槽状部分(凹状部分)。下方带槽34能够在使追踪输送用带52沿铅垂方向立起设置的状态下与之嵌合。能够使环状的追踪输送用带52在下方带槽34沿行驶轨道30的侧面而环行。下方带槽34将追踪输送用带52支承为能够沿行驶轨道30的侧面移动。
如图5至图7所示,运载部件40构成为包括:行驶车轮41(“行驶体”的一例),其以能够行驶的方式支承于行驶轨道30;以及支承体42,其以悬吊状态对袋90进行支承。
行驶车轮41由一对近似圆锥形状的车轮构成。行驶车轮41在支承体42的上部被支承为能够转动。行驶车轮41的一对车轮中的一个车轮载置于行驶轨道30的车轮支承槽32并被支承为能够行驶。
支承体42构成为主要包括:主体部43,其是支承体42的主体部;悬吊部44,其设置于主体部43的下部、且对袋90进行悬吊支承;以及头部45(“支承体的上部”的一例),其设置于主体部43的上部、且被行驶轨道30引导。
如图6以及图7所示,主体部43由长条状的板状部件构成。主体部43形成有:车轮支承部43A,其将行驶车轮41支承为能够转动;接触部43B,其与储能用带50接触;啮合部43C,其与追踪输送用带52啮合;以及卡合部43D,其与送出装置20的第1停止部21以及第2停止部22卡合。
车轮支承部43A形成于主体部43的上部。在车轮支承部43A,行驶车轮41的转动轴设置为与沿水平方向行驶的运载部件40的行驶方向水平地正交。
接触部43B是从主体部43的中央部上侧的两侧面沿水平方向突出地形成的块状部分。接触部43B的前端侧面与储能用带50接触。接触部43B由能够基于储能用带50而实现摩擦传动的材质(例如,橡胶等)形成。
啮合部43C是从主体部43的中央部的两侧面沿水平方向突出地形成的平板状的凸状部件。啮合部43C的前端部与追踪输送用带52啮合。如图8所示,作为啮合部43C的凸状部件的前端部形成为比其基端部细,并且形成为比后述的追踪输送用带52的凹状部分54的相邻的两个山状突起部54A之间的间隔(谷状凹陷部54B的宽度)细。通过这样形成啮合部43C,当与追踪输送用带52啮合时,与凹状部分54的山状突起部54A接触的啮合部43C的前端部容易落入谷状凹陷部54B侧。因此,啮合部43C的凸状部件变得容易与凹状部分54的谷状凹陷部54B啮合接触。
如图6所示,卡合部43D是处于主体部43的上部侧且在车轮支承部43A与接触部43B之间形成的部分。对于卡合部43D而言,在运载部件40的行驶方向侧的侧部形成有切口部分43d,由此使得该卡合部43D在运载部件40的行驶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比其它部分(例如,车轮支承部43A)短。卡合部43D在切口部分43d与送出装置20的第1停止部21以及第2停止部22卡合。
如图5以及图6所示,悬吊部44是从主体部43的下部延伸设置的钩状的部分。悬吊部44能够对在袋90的上部形成的卡挂部91进行卡挂支承。
头部45是从主体部43的上部延伸设置的平板状的部分。头部45被行驶轨道30的引导槽31引导。头部45的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沿水平方向行驶的运载部件40的行驶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厚度形成为比主体部43薄。头部45的前端部插入至引导槽31,并且其两侧面保持于引导槽31而被引导。
如图5以及图7所示,运载部件40通过与储能用带50的摩擦接触(基于储能用带50的摩擦传动)、或者与追踪输送用带52啮合的状态下的接触(基于追踪输送用带52的啮合传动)的任意方式而在行驶轨道30行驶。
储能用带50是通过摩擦传动而使运载部件40行驶的环状的摩擦传动带。储能用带50以能够沿行驶轨道30的周围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行驶轨道30的上方带槽33。对于储能用带50,带51以能够与运载部件40的主体部43的接触部43B的侧面接触的方式形成为平坦状。储能用带50使得带51与运载部件40的接触部43B接触。储能用带50通过使与接触部43B接触的带51沿行驶轨道30的上方带槽33移动而使得运载部件40(行驶车轮41)行驶。
追踪输送用带52是通过啮合传动而使运载部件40行驶的环状的啮合传动带。追踪输送用带52以能够沿行驶轨道30的周围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行驶轨道30的下方带槽34。追踪输送用带52使得运载部件40的主体部43的啮合部43C与带53啮合。追踪输送用带52通过使与啮合部43C啮合的带53沿行驶轨道30的下方带槽34移动而使得运载部件40(行驶车轮41)行驶。追踪输送用带52在带53形成有与运载部件40的啮合部43C啮合的多个凹状部分54。如图5以及图8所示,凹状部分54由两个山状突起部54A、和将相邻的山状突起部54A连结的谷状凹陷部54B构成。凹状部分54的山状突起部54A和谷状凹陷部54B沿追踪输送用带52的移动方向而交替连续地形成。追踪输送用带52因运载部件40的主体部43的啮合部43C与凹状部分54的两个山状突起部54A之间(谷状凹陷部54B)啮合而以啮合状态与运载部件40接触。即,1体的运载部件40的啮合部43C与1处部位的凹状部分啮合。由此,形成为运载部件40保持于追踪输送用带52的状态,根据凹状部分54的两个山状突起部54A的间隔(谷状凹陷部54B的宽度)而对带53移动时的运载部件40的移动进行控制。
储能用带50以及追踪输送用带52配置于行驶轨道30的不同的位置。具体而言,追踪输送用带52在水平配置的行驶轨道30配置为比储能用带50的配置位置(上方带槽33)靠下方(下方带槽34)。即,储能用带50配置为能够在运载部件40的主体部43的靠近行驶车轮41的那侧(接触部43B)与运载部件40摩擦接触。追踪输送用带52配置为能够在运载部件40的主体部43的远离行驶车轮41的那侧(啮合部43C)与运载部件40啮合。通过这样配置,在使得运载部件40与储能用带50摩擦接触的情况下,运载部件40的靠近行驶车轮41的那侧(接触部43B)与储能用带50接触。在运载部件40和追踪输送用带52啮合的情况下,运载部件40的远离行驶车轮41的那侧(啮合部43C)与追踪输送用带52接触。因此,在基于各带的接触输送时,运载部件40不会晃动,能够使运载部件40以稳定的姿势而行驶。
如图5所示,储能用带50以及追踪输送用带52以在第1路径11的分支部15的上游侧配置的送出装置20作为边界而配置于不同的位置。具体而言,储能用带50配置为比送出装置20的配置位置靠上游侧。追踪输送用带52配置为比送出装置20的配置位置靠下游侧。
对第1路径11上的运载部件40的行驶进行说明。通过基于储能用带50的摩擦传动而使得运载部件40在第1路径11行驶。利用送出装置20隔开规定间隔而将运载部件40送出,由此使得该运载部件40与相邻的运载部件40保持规定间隔地在第1路径11行驶。对于在第1路径11行驶的多个运载部件40中的一部分运载部件40,利用分支单元60将其行驶路径切换至迂回路径13。此时,分支单元60针对每个运载部件40而进行行驶路径的切换。因此,需要在使相邻的运载部件40彼此保持规定间隔的状态下使运载部件40行驶至分支部15(分支单元60)。
因此,在输送设备10中,通过基于追踪输送用带52的啮合传动而使得利用送出装置20隔开规定间隔送出的运载部件40行驶至分支部15,由此,在将相邻的运载部件40彼此保持为规定间隔的状态下,使运载部件40行驶至分支部15。即,通过基于储能用带50的摩擦传动使运载部件40行驶至送出装置20。通过基于追踪输送用带52的啮合传动而使得运载部件40在送出装置20的下游侧行驶。
对分支部15以及分支单元60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图4A、图4B所示,迂回路径13从形成第1路径11的行驶轨道30的一侧面侧(运载部件40与追踪输送用带52啮合的那侧)分支而形成分支部15。在分支部15使分支单元60的分支器61进行动作,由此对在第1路径11的行驶轨道30行驶的运载部件40向迂回路径13的始端部进行引导。
在迂回路径13的始端部设置有:分支轨道17,其对从第1路径11引导来的运载部件40的行驶车轮41进行引导;以及上部引导件18(“第2导轨”的一例),其对运载部件40的支承体42的头部45进行引导。
分支轨道17构成为包括由弯曲状的板形成的内周侧轨道17A以及外周侧轨道17B。内周侧轨道17A以及外周侧轨道17B的平面部分以能够供运载部件40的行驶车轮41载置的方式大致配置于水平方向。分支轨道17是对运载部件40的两侧的行驶车轮41进行引导的两端固定构造。分支轨道17的内周侧轨道17A以及外周侧轨道17B以对运载部件40的主体部43进行夹持的方式相对于运载部件40的行驶方向而在左右方向上平行地配置。
外周侧轨道17B配置为与形成迂回路径13的行驶轨道30的车轮支承槽32连续。由此,对于由形成第1路径11的行驶轨道30的车轮支承槽32引导的行驶车轮41,外周侧轨道17B将其向形成迂回路径13的行驶轨道30的车轮支承槽32引导。
上部引导件18构成为包括由弯曲状的板材形成的内周侧引导部18A以及外周侧引导部18B。内周侧引导部18A以及外周侧引导部18B沿铅垂方向立起设置。上部引导件18的内周侧引导部18A和外周侧引导部18B保持使得运载部件40的头部45能够行驶的间隔、且相互对置地配置。上部引导件18配置为与形成迂回路径13的行驶轨道30的引导槽31连续。
分支单元60设置于上部引导件18的始端部。在分支部15,分支单元60设置于在形成第1路径11的行驶轨道30的局部形成的空间。分支单元60构成为包括:分支器61;以及壳体62,其对分支器61进行支承。
分支器61构成为主要包括:引导部件63,其对运载部件40的头部45进行引导;以及牵引装置64(“牵引部”的一例),其对引导部件63进行牵引。
引导部件63由长条状的凹状部件构成。引导部件63的对运载部件40的头部45进行引导的凹状的引导部分朝向下方配置。引导部件63在凹状的引导部分以从上方将运载部件40的头部45覆盖的状态对运载部件40进行引导。即,引导部件63的凹状的引导部分以与运载部件40的头部45相应的凹陷深度而形成。引导部件63的一个端部(容纳运载部件40的那侧的端部)被支承为相对于壳体62能够转动。在引导部件63的一个侧部具有用于与牵引装置64的臂部65连接的连接部63A(参照图4A以及图4B)。
牵引装置64构成为主要包括:臂部65,其对引导部件63进行牵引;凸轮部66,其对臂部65进行驱动;以及马达67,其对凸轮部66进行驱动。
利用马达67对凸轮进行驱动而使得臂部65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臂部65的一个端部与凸轮部66连接,并且另一个端部相对于引导部件63的连接部63A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而连接。
凸轮部66构成为借助马达67的驱动而能够转动。利用马达67使凸轮部66转动而使得臂部65沿水平方向移动。
马达67支承于壳体62。马达67将凸轮部66支承为能够转动。
在将形成第1路径11的行驶轨道30的一部分切断而形成的空间中,壳体62配置于形成第1路径11的行驶轨道30的上方。
对分支器61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分支器61利用引导部件63对支承体42的引导方向进行切换而切换运载部件40的输送方向。
如图4A所示,在沿第1路径11对运载部件40进行输送的情况下,分支器61在与形成第1路径11的行驶轨道30同轴的方向上对引导部件63进行保持。具体而言,分支器61以使得引导部件63的凹状的引导部分和形成第1路径11的行驶轨道30的引导槽31连通的方式对引导部件63进行保持。由此,从第1路径11的上游侧沿行驶轨道30的引导槽31而引导来的运载部件40的支承体42的头部45,被沿着引导部件63的凹状的引导部分而引导,并被保持原样地向下游侧的第1路径11(行驶轨道30)的引导槽31引导。
如图4B所示,在将运载部件40的输送路径从第1路径11切换至迂回路径13的情况下,分支器61以相对于形成第1路径11的行驶轨道30具有规定角度的方式对引导部件63进行保持。具体而言,分支器61使牵引装置64的臂部65进行水平移动,由此在相对于形成第1路径11的行驶轨道30而水平地正交的方向上对引导部件63进行牵引。由此,引导部件63的另一个端部(将运载部件40交接至上部引导件18的那侧的端部)朝向上部引导件18的始端部转动,使得引导部件63的凹状的引导部分和上部引导件18连通。从第1路径11的上游侧沿行驶轨道30的引导槽31引导的运载部件40的支承体42的头部45被沿着引导部件63的凹状的引导部分而引导,由此,将支承体42从第1路径11引导至上部引导件18(迂回路径13)。
这样,分支单元60利用引导部件63对运载部件40的支承体42的头部45进行支承引导,由此将运载部件40的输送路径从第1路径11切换至迂回路径13。
分支单元60将利用引导部件63针对支承体42的引导方向从第1路径11延伸设置的方向(行驶轨道30的引导槽31延伸设置的方向)切换至上部引导件18延伸设置的方向,由此将运载部件40的输送路径从第1路径11切换至迂回路径13。
分支单元60利用牵引装置64而牵引对支承体42进行引导的引导部件63,由此利用引导部件63对支承体42的引导方向进行切换。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对运载部件40的输送路径进行切换的分支器61构成为:能够将运载部件40的支承体42从第1路径11引导至迂回路径13,因此,在利用分支器61将运载部件40的支承体42从第1路径11向第2路径12引导的状态下,能够使运载部件40从第1路径11朝向第2路径12行驶。因此,在运载部件40从第1路径11朝向第2路径12行驶时,不会发生运载部件40的跳起等,能够可靠地进行分支部15对运载部件40的输送路径的切换。。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具有凹状的引导部分的引导部件63对支承体42进行支承、且将其从第1路径11引导至迂回路径13,但并不限定于此,如果是能够将支承体42从第1路径11引导至迂回路径13(上部引导件18)的结构,则例如也可以不对支承体42进行支承而仅对支承体42的侧部进行按压,由此将支承体42从第1路径11引导至迂回路径13。
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件63对支承体42的头部45进行引导而将支承体42从第1路径11引导至迂回路径13,但并不限定于此,如果是能够将支承体42从第1路径11引导至迂回路径13(上部引导件18)的结构,则例如也可以由引导部件63对支承体42的主体部43进行引导。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牵引装置64对引导部件63进行牵引,由此利用引导部件63对支承体42的引导方向进行切换,但并不限定于此,如果是能够使引导部件63向规定方向转动的结构,则例如也可以是利用马达等驱动源直接使转动轴转动的结构,该转动轴将引导部件63支承为能够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件63由凹状的部件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如果是能够对支承体42进行支承引导的结构,则例如也可以是2个平板在铅垂方向上平行地立起设置的结构。
在本发明中,如图9、图10A、图10B所示,也可以将电动致动器68用作分支器61的牵引装置64,该电动致动器68构成为主要包括:臂部65A,其对引导部件63进行牵引;以及主体部69,其使臂部65A进行伸缩移动。臂部65A构成为相对于主体部69而能够沿水平方向进行伸缩移动,并且其前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相对于引导部件63的连接部63A而连接。主体部69被支承为相对于壳体62能够转动,并且将臂部65A支承为能够移动。主体部69具有用于使臂部65A移动的未图示的马达,通过对该马达进行驱动而使臂部65A进行伸缩移动。

Claims (4)

1.一种输送设备,其沿输送路径对物品进行输送,
所述输送设备的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单元,其具备行驶体以及支承体,并沿所述输送路径对所述物品进行输送,该行驶体在所述输送路径行驶,该支承体与所述行驶体一起行驶、且以悬吊状态对所述物品进行支承;以及
行驶轨道,其将所述行驶体支承为能够行驶,
所述行驶轨道形成有第1输送路径、以及从所述第1输送路径的中途分支出的第2输送路径,
在所述第1输送路径与所述第2输送路径的分支部设置有切换装置,该切换装置将所述输送单元的输送路径从第1输送路径切换至第2输送路径,
所述切换装置构成为能够将所述支承体从所述第1输送路径引导至所述第2输送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装置具有将所述支承体向规定方向引导的引导部件,
所述输送设备构成为:利用所述引导部件而能够切换对所述支承体进行引导的方向,从而能够将所述支承体从所述第1输送路径引导至所述第2输送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驶轨道具有:第1导轨,其沿所述第1输送路径对所述支承体的上部进行引导;以及第2导轨,其沿所述第2输送路径对所述支承体的上部进行引导,
所述引导部件构成为:能够对所述支承体的上部进行支承引导,并且能够将所述支承体的引导方向从所述第1导轨切换至第2导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装置具有牵引部,该牵引部对所述引导部件进行牵引,
所述引导部件构成为:通过所述牵引部的牵引而能够对所述支承体的行驶方向进行切换。
CN201910078030.7A 2018-02-09 2019-01-28 输送设备 Active CN1101273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21488 2018-02-09
JP2018021488A JP6996325B2 (ja) 2018-02-09 2018-02-09 搬送設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27318A true CN110127318A (zh) 2019-08-16
CN110127318B CN110127318B (zh) 2021-04-27

Family

ID=65363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78030.7A Active CN110127318B (zh) 2018-02-09 2019-01-28 输送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38389B2 (zh)
EP (1) EP3524545B1 (zh)
JP (1) JP6996325B2 (zh)
CN (1) CN1101273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28133B1 (en) * 2019-06-05 2021-02-23 Pawel Malecki Air dryer apparatus for garments with conveying mechanism
NL1043789B1 (nl) * 2020-09-17 2022-05-23 C C Van Der Gaag Holding B V Aandrijfinrichting voor aan een geleidingsrail opgehangen verticale langwerpige units, zoals kweekunits voor gewassen
KR102407376B1 (ko) * 2022-01-25 2022-06-10 길승환 탑승기구용 입출고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87A (zh) * 1994-04-12 1997-03-26 Mts模件运输系统有限公司 悬挂输送装置
DE29709547U1 (de) * 1997-06-02 1997-08-14 Psb Foerderanlagen Hängeförderanlage für auf Kleiderbügeln hängende Ware
US5697301A (en) * 1995-07-18 1997-12-16 Rsl Logistik Gmbh & Co. Suspension type conveyor means
DE19943141A1 (de) * 1999-09-09 2001-03-15 Wf Logistik Gmbh Abzweigstation für eine Hängefördereinrichtung
CN1423613A (zh) * 2000-03-15 2003-06-11 Wf逻辑学有限公司 带改线站的悬挂输送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74738A (en) * 1967-02-16 1969-10-28 Fata Srl Conveyor switch mechanism
US3602148A (en) * 1969-02-05 1971-08-31 Fmc Corp Conveying apparatus
US3908555A (en) * 1974-02-22 1975-09-30 Hytrac Conveyors Ltd Conveyor track switch
JP3288817B2 (ja) 1992-08-06 2002-06-04 ヴェーエフ ロギスティク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サスペンション運搬システム
CA2373031A1 (en) * 1999-05-06 2000-11-16 Edward E. Ball Conveyor system switch using tubular linear induction motor
DE10153069C2 (de) 2001-10-30 2003-09-04 Alfill Engineering Gmbh & Co K Vorrichtung zum Vereinzeln von Getränkeflaschen mit Halskragen
KR100520061B1 (ko) 2002-12-06 2005-10-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오버헤드타입 이송장치
EP2117972B1 (de) 2007-02-16 2011-06-22 RSL Logistik GmbH & Co. KG Hängefördereinrichtung mit einer weichenvorrichtung
DE102016105715A1 (de) * 2016-03-29 2017-10-05 Dematic Gmbh Fördervorrichtung zur Beförderung von hängenden Gegenstände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87A (zh) * 1994-04-12 1997-03-26 Mts模件运输系统有限公司 悬挂输送装置
US5697301A (en) * 1995-07-18 1997-12-16 Rsl Logistik Gmbh & Co. Suspension type conveyor means
DE29709547U1 (de) * 1997-06-02 1997-08-14 Psb Foerderanlagen Hängeförderanlage für auf Kleiderbügeln hängende Ware
DE19943141A1 (de) * 1999-09-09 2001-03-15 Wf Logistik Gmbh Abzweigstation für eine Hängefördereinrichtung
CN1423613A (zh) * 2000-03-15 2003-06-11 Wf逻辑学有限公司 带改线站的悬挂输送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24545B1 (en) 2023-11-08
EP3524545A1 (en) 2019-08-14
JP2019137501A (ja) 2019-08-22
JP6996325B2 (ja) 2022-01-17
US20190248589A1 (en) 2019-08-15
CN110127318B (zh) 2021-04-27
US10538389B2 (en) 2020-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27287A (zh) 输送设备
CN110127318A (zh) 输送设备
CN102985307B (zh) 有轨台车系统以及有轨台车系统中的分支控制方法
KR102494075B1 (ko) 물품 반송 설비
TWI694048B (zh) 物品搬送設備
US20190199189A1 (en) Transport device in the form of a long stator linear motor
US20210094761A1 (en) Conveyor system for the transport of packaged food products
CN107000941B (zh) 台车式输送装置
CN110127286A (zh) 输送设备
CN207173598U (zh) 一种复式双侧轮空间轨道变轨系统
CN104860052A (zh) 物品分拣装置
JP2002087250A (ja) 搬送設備
US20170362041A1 (en) Conveying device
US3780666A (en) Transportation
ES2225226T3 (es) Disposicion y metodo para controlar unidades dentro de un flujo.
CN102398763A (zh) 输送器系统
US666900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veying reams of paper
CN102939246A (zh) 用于供给蛋的设备和方法、例如用于填充托盘的设备和方法
ITMI20081435A1 (it) Impianto di trasporto a fune, metodo di azionamanto di tale impianto, e dispositivo di scambio di un impianto di trasporto a fune
US2016268A (en) Conveyer transfer
CN207141064U (zh) 一种复式双侧轮立体空间轨道变轨系统
JP6791497B2 (ja) 自動循環式索道の中間停留場
JP2022143515A (ja) 物品仕分け方法及び物品仕分け装置
JPH106982A (ja) 物品搬送装置
JP2000211726A (ja) 吊り下げ搬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