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21605B - 摩擦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摩擦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21605B
CN110121605B CN201780082100.5A CN201780082100A CN110121605B CN 110121605 B CN110121605 B CN 110121605B CN 201780082100 A CN201780082100 A CN 201780082100A CN 110121605 B CN110121605 B CN 1101216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leaf spring
friction clutch
pressure plate
clu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21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21605A (zh
Inventor
C·拉贝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10121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216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216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216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0Pressure members, e.g. pressure plates, for clutch-plates or lamellae;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pressure members
    • F16D13/71Pressure members, e.g. pressure plates, for clutch-plates or lamellae;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pressure members in which the clutching pressure is produced by springs on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0Pressure members, e.g. pressure plates, for clutch-plates or lamellae;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pressure members
    • F16D2013/706Pressure members, e.g. pressure plates, for clutch-plates or lamellae;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pressure members the axially movable pressure plate is supported by leaf sp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系的摩擦离合器,其至少具有对压板、与对压板连接的离合器盖以及关于对压板在轴向方向上能受限地移位的挤压板,该挤压板用于摩擦锁合地夹紧对压板和挤压板之间的离合器盘,在离合器盖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盘簧对中装置,盘簧通过盘簧对中装置关于摩擦离合器的旋转轴线保持在对中位置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板簧,挤压板通过至少一个板簧抗扭转地且在轴向方向上能受限地移位地附接在离合器盖上,至少一个板簧在第一区段中从挤压板上的第一附接部至少沿着周向方向延伸到盘簧对中装置的第二附接部;板簧在第二区段中从第二附接部出发至少在周向方向上继续延伸到板簧的第一端部,具有第二区段的板簧借助板簧的接触点接触盘簧。

Description

摩擦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系的摩擦离合器,尤其涉及能布置在机动车的驱动单元(例如内燃机)与变速器之间的摩擦离合器。
背景技术
由DE 43 11 908 A1已知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系的摩擦离合器。该摩擦离合器具有至少一个对压板、与该对压板连接的离合器盖以及关于该对压板在摩擦离合器的轴向方向上能受限地移位的挤压板,该挤压板用于摩擦锁合地夹紧对压板与挤压板之间的离合器盘。在离合器盖上设置有在摩擦离合器的周向方向上分布地布置的盘簧对中栓,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挤压板与离合器盖之间的盘簧通过所述盘簧对中栓关于摩擦离合器的旋转轴线保持在对中位置中。在盘簧对中栓上设置有多个板簧,挤压板通过所述板簧抗扭转地且在轴向方向上能受限地移位地附接在离合器盖上。盘簧具有力边缘,所述力边缘在摩擦离合器的径向方向上通过布置在盘簧对中栓外部的两个线环能翻转地支撑在离合器盖上,并且在径向方向上在所述线环外部作用到挤压板上,以便在盘簧未被操作的情况下将挤压板朝对压板的方向移位,以摩擦锁合地夹紧离合器盘。
在DE 43 11 908 A1中,盘簧通过两个线环在摩擦离合器的轴向方向上保持在位置中。第一线环构造为离合器盖侧的线环并且布置在离合器盖和盘簧之间。第二线环构造为挤压板侧的线环并且布置在盘簧与板簧的指向离合器盖的贴靠面之间。盘簧对中栓在离合器盖方面与离合器盖铆接,并且在挤压板方面与板簧铆接。通过与离合器盖的铆接并且在借助线环和板簧的贴靠面的共同作用下,盘簧对中栓除了用于盘簧的对中功能外还承担用于盘簧的支撑力功能,即,通过离合器盖侧的线环在盘簧的未操作状态下相对于离合器盖支撑盘簧,并通过挤压板侧的线环在盘簧的操作状态下相对于挤压板支撑盘簧。
在DE 43 11 908 A1中显得不利的是,需要两个线环形式的附加的构件用于将支撑力引入到盘簧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摩擦离合器,其中,能够减少所需的构件数量,而不会在摩擦离合器的操作期间造成不利影响。
该任务借助根据本发明的摩擦离合器解决。
提出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系的摩擦离合器。该摩擦离合器具有至少一个对压板、与所述对压板连接的离合器盖以及关于该对压板在轴向方向上能受限地移位的挤压板,所述挤压板用于摩擦锁合地夹紧对压板和挤压板之间的离合器盘。此外,在离合器盖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盘簧对中装置,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挤压板与离合器盖之间的盘簧通过所述盘簧对中装置关于摩擦离合器的旋转轴线保持在对中的位置中。此外,设置有至少一个板簧,挤压板通过所述板簧抗扭转地且在轴向方向上能受限地移位地附接在离合器盖上。盘簧具有力边缘,所述力边缘在径向方向上通过布置在盘簧对中装置外部的枢转支承部能翻转地支撑在离合器盖上,并且在径向方向上在枢转支承部外部作用到挤压板上,以便在盘簧未被操作的情况下将挤压板朝对压板的方向移位,以摩擦锁合地夹紧离合器盘。所述至少一个板簧在第一区段中从挤压板上的第一附接部至少沿着周向方向延伸到盘簧对中装置的第二附接部;其中,所述板簧在第二区段中从第二附接部出发至少在周向方向上继续延伸到板簧的第一端部,其中,具有第二区段的板簧以该板簧的接触点接触盘簧,尤其持续地(在盘簧的操作和未操作状态下)接触。
接触点尤其展现板簧与盘簧的点形、线形或面式的接触。
尤其板簧的接触点在沿着径向方向与枢转支承部相同的位置处接触盘簧。因此,通过板簧将恒定的弹簧力施加到盘簧上。尤其板簧的接触点也能够在枢转支承部的内部或外部接触盘簧,其中,在此将依赖于盘簧的操作的弹簧力施加到盘簧上。
为了在盘簧的操作中、尤其在盘簧的超程中(即,当盘簧运动超过最大的分离行程时)确保摩擦离合器的功能性,并在超程中尤其防止挤压板朝离合器盘的方向的运动和摩擦离合器的可能的非期望的闭合,所述至少一个板簧通过第二附接部(例如通过设置为盘簧对中装置的盘簧对中栓)构成用于盘簧的止挡,在盘簧的力边缘在径向方向上在枢转支承部外部接触离合器盖的内侧之前,盘簧接触所述止挡,尤其盘簧舌中的至少一个接触所述止挡。
因而防止盘簧在超过最大分离行程的操作中在超程中移位到该超程的关键区域中,在该关键区域中,通过至少一个板簧经由挤压板引入到盘簧中的支撑力不足以使盘簧在摩擦离合器的轴向方向上保持在位置中。根据所述止挡在所述至少一个板簧上的位置,该止挡还能够用于:通过引入附加的在轴向方向上起作用的(朝离合器盘的方向和在径向方向上在枢转支承部内部的)力分量提高在径向方向上在枢转支承部外部引入到盘簧中的支撑力。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通过止挡将盘簧的超程在超过最大的分离行程的情况下限制在对于摩擦离合器的功能不危险的程度上。
尤其摩擦离合器包括凸台区段,所述凸台区段在径向方向上在板簧外部布置在挤压板上,并且盘簧的力边缘贴靠在该凸台区段上。该凸台区段能够构造为闭合的或者在一个或多个位置处中断的凸台环。凸台区段也能够具有多个在周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并且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凸台销。凸台区段的朝向盘簧的并且盘簧的力边缘所贴靠的表面能够平面地构造,然而优选地倒圆地构造,以便支撑盘簧的翻转或减少盘簧的力边缘与凸台区段的所述表面之间的摩擦。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板簧在周向方向上基本上具有圆弧区段的形状。能够将圆弧区段形状的板簧同心于摩擦离合器的旋转轴线地附接。然而,板簧的在挤压板上的第一附接部和板簧的在离合器盖或者说在离合器盖侧的盘簧对中装置上的第二附接部也能够布置在不同直径上。在这种情况下,相邻的板簧的挤压板侧的和离合器盖侧的端部在径向方向上看能够部分地重叠。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板簧布置成使得所述板簧在驱动系的滑移运行中是挤压力升高的。从变速器侧观察,机动车的内燃机的曲轴逆时针旋转,由此,从变速器侧观察摩擦离合器也逆时针旋转。为了提高挤压板的挤压力,每个板簧布置成使得所述板簧从变速器侧观察逆时针地从离合器盖落向挤压板,即,使得每个板簧的离合器盖侧的端部逆时针地布置在相应的板簧的挤压板侧的端部之前。
尤其有利的是,板簧附接在盘簧对中装置上的第一直径上(第二附接部)并且附接在挤压板上的大于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上(第一附接部)。因此,板簧不与摩擦离合器的旋转轴线同心地布置,由此相邻的板簧的端部在径向方向上看能够部分地重叠,这能够增大板簧长度。
优选地,仅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板簧(或者通过所有所设置的板簧共同地)提供摩擦离合器的支撑力,其中,所述支撑力能(至少部分地)通过挤压板引入到盘簧的力边缘中。
在操作盘簧时,尤其通过例如与旋转轴线同心地布置的从动缸使板簧舌沿着轴向方向朝对压板移位。由此,盘簧的力边缘在相反的轴向方向上移位,并且挤压板能够与凸台区段一起(由于至少一个板簧的支撑力)离开对压板地运动。在此,盘簧持续接触所述至少一个板簧的接触点,使得在此另外的(子)支撑力作用到盘簧上。
优选地提出,一方面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板簧的第一区段,另一方面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板簧的第二区段(持续地)提供支撑力。
尤其通过第二区段提供作为压力起作用的支撑力,所述支撑力在盘簧的操作状态下抵抗盘簧在轴向方向上的进一步移位。
因此,现在能够对作用到板簧上的支撑力首次进行分解。挤压板通过第一子支撑力由对压板离开地运动。通过第二子支撑力反作用于盘簧的进一步移位,从而防止例如第二附接部的朝对压板的运动(所述运动例如通过盘簧与板簧在第二附接部的这个区域中的接触和板簧的第一子支撑力的与此相关联的减小)。
尤其第一区段在轴向方向上起作用的、以N/mm[牛顿每毫米]为单位的第一刚度至多具有第二区段在轴向方向上起作用的、以N/mm为单位的第二刚度的50%、优选地至多40%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多33%。
将支撑力分解成两个子支撑力具有以下优点:板簧直接在第一区段中具有相对小的厚度和相对小的刚度(或者说板簧力)。但盘簧也会因而具有减小的盘簧力。板簧在第二区段中的刚度和预紧力能够尤其通过接触点与板簧在盘簧对中装置上的第二附接部之间的距离调节。
尤其板簧在第一区段中具有100至200N/mm的第一刚度。这种刚度根据预紧行程提供300至800牛顿的力。该预紧力通常不足以支撑(通过盘簧引入的)总分离力。(支撑力的)剩余的力来自板簧的附加的第二区段,所述第二区段通过接触点直接支撑盘簧。该第二区段以在400和750N/mm之间的、优选地约为600N/mm的第二刚度和2mm[毫米]的预紧行程提供800至1500N[牛顿]的、优选地为1200N的(静态)支撑力。在此,两个子支撑力一起尤其产生1100至2300N的、优选地1500至2000N的相加的支撑力,该相加的支撑力在这个水平上完全足以支撑盘簧的分离力。
优选地,板簧是板材件,并且通过板材件的翻边部构成接触点。尤其通过翻边部构成的接触点也能够通过板簧在第二区段中的弯曲和/或压印构成。尤其板簧在第二区段中弯曲时具有相对于第一区段升高的斜度。板簧的压印尤其包括球形压印,其中,该球的最高点在此尤其构成接触点。尤其多个板簧一起构成板簧组,其中,优选地多个板簧或者说多个板簧组在周向方向上围绕旋转轴线在挤压板和离合器盖之间均匀分布地布置。尤其仅一起构成板簧组的板簧中的最上的板簧具有接触盘簧的接触点。但尤其板簧组的所有板簧都在周向方向上延伸到共同的第一端部。
尤其翻边部从所述至少一个板簧出发在轴向方向上朝盘簧延伸,其中,所述翻边部布置在板簧的在径向方向上处于外部的边缘上。
尤其摩擦离合器具有沿着周向方向均匀分布地布置的至少三个板簧或板簧组。
预防性地指出,在此使用的数词(“第一”、“第二”……)主要(仅)用于多个同类的对象、尺寸或过程的区分,因此尤其并不强制性地预给定这些对象、尺寸或过程彼此的相关性和/或顺序。如果相关性和/或顺序是必需的,这会在此明确指出,或者在研究具体说明的实施例时,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明显的。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阐明本发明和技术环境。应注意,本发明不应被所示实施例限制。尤其除非另外明确地示出,否则也能够提取附图中阐明的事实的部分方面并与本说明书和/或附图中的其他组成部分和知识组合。尤其应注意,附图和尤其所示尺寸比例仅是示意性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对象,从而必要时能够补充性地考虑其他附图的阐述。其示出了:
图1:在截面中的立体视图中的已知的摩擦离合器;
图2:在截面中的侧视图中的根据图1的摩擦离合器;
图3:在截面中的立体视图中的摩擦离合器;
图4:在截面中的侧视图中的根据图3的摩擦离合器;
图5:在俯视图中的根据图3和4的摩擦离合器;
图6:在截面中的侧视图中的未操作状态和操作状态下的根据图1和2的摩擦离合器;
图7:在截面中的侧视图中的未操作状态和操作状态下的根据图3、4和5的摩擦离合器;
图8:在立体视图中的根据图1、2和6的摩擦离合器的部件;
图9:在立体视图中的根据图3、4、5和7的摩擦离合器的部件;
图10:在立体视图中的根据图1、2、6和8的摩擦离合器的板簧;和
图11:在立体视图中的根据图3、4、5、7和9的摩擦离合器的板簧。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截面中的立体视图示出了已知的摩擦离合器1。图2以截面中的侧视图示出了根据图1的摩擦离合器1。下面一起说明图1和2。
该摩擦离合器1由至今未公开的DE 10 2016 218 354已知。摩擦离合器1具有至少一个对压板2、与该对压板2连接的离合器盖3以及关于该对压板2在摩擦离合器1的轴向方向4上能受限地移位的挤压板5,该挤压板用于摩擦锁合地夹紧对压板2与挤压板5之间的离合器盘6。已知在离合器盖3上设置有盘簧对中栓的形式的多个盘簧对中装置7,在轴向方向4上布置在挤压板5与离合器盖3之间的盘簧8通过所述盘簧对中栓关于摩擦离合器1的旋转轴线9保持在对中的位置中。此外,设置有多个板簧10,挤压板5通过所述板簧抗扭转地且在轴向方向4上能受限地移位地附接在离合器盖3上。盘簧8具有力边缘11,所述力边缘在径向方向12上通过在盘簧对中装置7外部布置在离合器盖3上的枢转支承部13(在此是压入到离合器盖3中的凸台)能翻转地支撑在离合器盖3上,并且在径向方向12上在枢转支承部13外部作用到挤压板5上,以便在未操作的盘簧8的情况下将挤压板5朝对压板2的方向移位,以摩擦锁合地夹紧离合器盘6。板簧10在第一区段14中从挤压板5上的第一附接部15至少沿着周向方向16延伸到盘簧对中装置7上的第二附接部17。
盘簧8至少在摩擦离合器1的未操作状态下在盘簧对中装置7的区域中在轴向方向A上不被支承。这意味着,盘簧8在这个区域中仅关于摩擦离合器1的旋转轴线9对中,然而在该区域中不会有轴向力传递到盘簧8上,或者说在该区域中盘簧8不能将轴向力传递到相邻的构件上。此外,盘簧8通过在径向方向12上布置在盘簧对中栓外部的枢转支承部13能翻转地支撑在离合器盖5上。盘簧8、准确地说盘簧8的力边缘11在径向方向12上在枢转支承部13的外部作用到凸台区段22上,以便在未操作的盘簧8的情况下将挤压板5抵抗板簧10的在分离方向上起作用的支撑力23朝对压板2的方向移位,以摩擦锁合地夹紧离合器盘6。因此,摩擦离合器1优选地构造为常接合的摩擦离合器1。当通过操作系统、例如通过同心从动缸操作盘簧8时,施加到挤压板5上的盘簧力会在盘簧8的翻转期间减小,使得板簧10能够使挤压板5在沿着轴向方向4的分离方向上移位,以便消除离合器盘6的摩擦锁合的夹紧。板簧10和/或板簧10在挤压板5上的第一附接部15构成在盘簧8的操作状态下用于盘簧8的止挡,在盘簧8的力边缘11在径向方向12上在枢转支承部13外部接触离合器盖3的内侧21之前,所述止挡接触盘簧8的至少一个盘簧舌。由此能够使得在超过盘簧8的最大分离行程时,能实现盘簧8的一定的超程,然而同时防止盘簧8在超程中运动过多而使板簧10的支撑力23不足以支撑盘簧8,这会使挤压板5在超程中朝离合器盘6的方向运动从而非期望地闭合摩擦离合器1。
图3以截面中的立体视图示出了摩擦离合器1。图4以截面中的侧视图示出了根据图3的摩擦离合器1。图5以俯视图示出了根据图3和4的摩擦离合器1。下面一起说明图3至5。参考根据图1和2的摩擦离合器1的实施方式。
与已知的摩擦离合器1不同,在此使用另外地构型的板簧10。摩擦离合器1具有至少一个对压板2、与该对压板2连接的离合器盖3以及关于该对压板2在摩擦离合器1的轴向方向上4能受限地移位的挤压板5,该挤压板用于摩擦锁合地夹紧对压板2与挤压板5之间的离合器盘6。已知在离合器盖3上设置有盘簧对中栓的形式的多个盘簧对中装置7,在轴向方向4上布置在挤压板5与离合器盖3之间的盘簧8通过所述盘簧对中栓关于摩擦离合器1的旋转轴线9保持在对中的位置中。此外,设置有多个板簧10,挤压板5通过所述板簧抗扭转地且在轴向方向4上能受限地移位地附接在离合器盖3上。盘簧8具有力边缘11,所述力边缘在径向方向12上通过在盘簧对中装置7外部布置在离合器盖3上的枢转支承部13(在此是压入到离合器盖3中的凸台)能翻转地支撑在离合器盖3上,并且在径向方向12上在枢转支承部13外部作用到挤压板5上,以便在未操作的盘簧8的情况下将挤压板5朝对压板2的方向移位,以摩擦锁合地夹紧离合器盘6。板簧10在第一区段14中从挤压板5上的第一附接部15至少沿着周向方向16延伸到盘簧对中装置7上的第二附接部17。板簧10在第二区段18中从第二附接部17出发至少在周向方向16上继续延伸到相应的板簧10的第一端部19,其中,具有第二区段18的板簧10以板簧10的相应接触点20持续地(在盘簧8的操作和未操作状态下)接触盘簧8。
为了在盘簧8的操作中、尤其在盘簧8的超程中(即,当盘簧8运动超过最大的分离行程时)确保摩擦离合器1的功能性,并在超程中防止挤压板5朝离合器盘6的方向的运动和摩擦离合器1的可能的非期望的闭合,多个板簧10通过第二附接部17构成用于盘簧8的止挡,在盘簧8的力边缘11在径向方向12上在枢转支承部13外部接触离合器盖3的内侧21之前,盘簧8接触所述止挡,尤其至少一个盘簧舌接触所述止挡。
因而防止盘簧8在超过最大分离行程的操作中在超程中移位到该超程的关键区域中,在该关键区域中,通过板簧10经由挤压板5引入到盘簧8中的支撑力23不足以使盘簧8在摩擦离合器1的轴向方向4上保持在位置中。根据接触点20在板簧10上的位置,接触点20还能够用于:通过引入附加的在轴向方向4上起作用的(朝离合器盘6的方向和在径向方向12上在枢转支承部13内部的)力分量提高在径向方向12上在枢转支承部13外部引入到盘簧8中的支撑力23。
该接触点20持续接触盘簧8,即,不仅在操作状态下而且在未操作状态下都持续接触。在此,接触点20在枢转支承部13的区域中接触盘簧8。在盘簧8的、尤其盘簧舌的由盘簧8的操作引起的沿着轴向方向4的进一步移位中,盘簧8可能接触板簧10的其他区域。在此,盘簧8在第二附接部17的区域中(即在盘簧对中装置7的区域中)接触板簧10。这种接触在盘簧8的操作状态下发生在盘簧8的力边缘11在径向方向12上在枢转支承部13外部接触离合器盖3的内侧21之前。
此外,摩擦离合器1包括凸台区段22,该凸台区段在径向方向12上在板簧10外部布置在挤压板5上,并且盘簧8的力边缘11贴靠在该凸台区段上。凸台区段22能够构造为闭合的(见图9)或者在一个或多个位置处中断的凸台环(见图8)。凸台区段22的朝向盘簧8的和盘簧的力边缘11所贴靠的表面倒圆地构造,以便支撑盘簧8的翻转或者说减少盘簧8的力边缘11与凸台区段22的表面之间的摩擦。
板簧10在周向方向16上基本上具有圆弧区段的形状。在此,圆弧区段形状的板簧10基本上同心于摩擦离合器1的旋转轴线9地附接(见图5)。然而可见的是,板簧10在挤压板5上的第一附接部15和板簧10在离合器盖3或者说在离合器盖侧的盘簧对中装置7上的第二附接部17布置在(略微)不同的直径上。
仅通过板簧10提供摩擦离合器1的支撑力23,其中,支撑力23能够(至少部分地)通过挤压板5引入到盘簧8的力边缘11中。
在操作盘簧8时,尤其通过例如同心于旋转轴线地布置的从动缸使板簧舌沿着轴向方向4朝对压板2移位。由此,盘簧8的力边缘11在相反的轴向方向4上移位,并且挤压板5能够与凸台区段22一起由于板簧10的支撑力23由对压板2离开地运动。在板簧舌沿着轴向方向4的进一步移位中,盘簧8接触止挡20,从而在此另外的(子)支撑力作用到盘簧8上。
在此,支撑力23一方面通过第一区段14提供,另一方面通过每个板簧10的第二区段18提供。通过第二区段18提供作为压力起作用的支撑力,所述支撑力基于板簧10的预紧和刚性反作用于盘簧8在轴向方向4上的移位。板簧10的第二区段18为此支撑在盘簧对中装置7上。因此,能够将作用到板簧8上的支撑力23首次进行分解。挤压板5通过第一子支撑力24由对压板2离开地运动。通过第二子支撑力25反作用于盘簧8的进一步移位,从而防止例如第二附接部17朝对压板2的运动(所述运动例如通过盘簧8与板簧10在第二附接部17的该区域中的接触和板簧10的第一子支撑力24的与此相关联的减小)。
将支撑力23分解成两个子支撑力24、25具有以下优点:板簧10直接在第一区段14中具有相对小的厚度和相对小的刚度(例如相比于由DE 10 2016 218 354已知的摩擦离合器,参见图1和2)。但盘簧8也会因而具有减小的盘簧力。板簧10在第二区段18中的弹簧力能够例如通过接触点20与板簧10在盘簧对中装置7上的第二附接部17之间的距离调节。
板簧10构造为板材件,并且接触点20通过板材件的翻边部26构造。多个板簧10在周向方向16上围绕旋转轴线9均匀分布地布置在挤压板5和离合器盖3之间。翻边部26从板簧10出发在轴向方向4上朝盘簧7延伸,其中,翻边部26布置在板簧10的在径向方向12上处于外部的边缘27上。
图6以截面中的侧视图示出了未操作状态和操作状态下的根据图1和2的摩擦离合器1。参考图1和2的实施方式。在盘簧8的操作状态下,在盘簧8的力边缘11在径向方向12上在枢转支承部13外部接触离合器盖3的内侧21之前,盘簧8接触板簧10,在此以盘簧舌在盘簧对中装置7的区域中接触。
图7以截面中的侧视图示出了未操作状态和操作状态下的根据图3、4和5的摩擦离合器1。参考图3至5的实施方式。盘簧8接触板簧10的第二区段18的接触点20。通过这个第二子支撑力25提供这样大的支撑力23:使得盘簧8的操作力能够被补偿。通过第一区段14的第一子支撑力24能够使挤压板5由对压板2离开地运动,并且打开摩擦离合器1。
图8以立体视图示出了根据图1、2和6的摩擦离合器1的部件。在此,挤压板5、敞开地实施的凸台区段22和板簧10与盘簧对中装置7一起示出。板簧10从挤压板5上的第一附接部15出发至少沿着周向方向9延伸到盘簧对中装置7上的第二附接部17,该盘簧对中装置在它那方面与挤压板5连接。
图9以立体视图示出了根据图3、4、5和7的摩擦离合器的部件。在此,挤压板5、敞开地实施的凸台区段22和板簧10与盘簧对中装置7一起示出。板簧10以第一区段14从挤压板5上的第一附接部15出发至少沿着周向方向9延伸到盘簧对中装置7上的第二附接部17,该盘簧对中装置在它那方面与离合器盖3连接。板簧10在第二区段18中从第二附接部17出发沿着周向方向9延伸到第一端部19。在第一端部19上构造接触点20。接触点20通过板簧10的板材件的翻边部26构成。翻边部26布置在板簧10的处于外部的边缘27上并且在轴向方向4上朝离合器盖3延伸。参考图3、4、5和7的实施方式。
图10以立体视图示出了根据图1、2、6和8的摩擦离合器1的板簧10。参考图8的实施方式。板簧10以第一区段14从挤压板5上的第一附接部15出发至少沿着周向方向9延伸到第二附接部17。
图11以立体视图示出了根据图3、4、5、7和9的摩擦离合器1的板簧10。参考图9的实施方式。板簧10以第一区段14从第一附接部15出发至少沿着周向方向9延伸到第二附接部17。板簧10在第二区段18中从第二附接部17出发沿着周向方向9延伸到第一端部19。在第一端部19上构造接触点20。接触点20通过板簧10的板材件的翻边部26构成。翻边部26布置在板簧10的处于外部的边缘27上并且在轴向方向4上朝离合器盖3延伸。
附图标记列表
1 摩擦离合器
2 对压板
3 离合器盖
4 轴向方向
5 挤压板
6 离合盘
7 盘簧对中装置
8 盘簧
9 旋转轴线
10 板簧
11 力边缘
12 径向方向
13 枢转支承部
14 第一区段
15 第一附接部
16 周向方向
17 第二附接部
18 第二区段
19 第一端部
20 接触点
21 内侧
22 凸台区段
23 支撑力
24 第一子支撑力
25 第二子支撑力
26 翻边部
27 边缘。

Claims (11)

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系的摩擦离合器(1),所述摩擦离合器至少具有对压板(2)、与所述对压板(2)连接的离合器盖(3)以及关于所述对压板(2)在所述摩擦离合器(1)的轴向方向(4)上能受限地移位的挤压板(5),所述挤压板用于摩擦锁合地夹紧所述对压板(2)和所述挤压板(5)之间的离合器盘(6),其中,在所述离合器盖(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盘簧对中装置(7),盘簧(8)通过所述盘簧对中装置关于所述摩擦离合器(1)的旋转轴线(9)保持在对中的位置中,所述盘簧在所述轴向方向(4)上布置在所述挤压板(5)与所述离合器盖(3)之间;其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板簧(10),所述挤压板(5)通过所述板簧抗扭转地且在所述轴向方向(4)上能受限移位地附接在所述离合器盖(3)上,其中,所述盘簧(8)具有力边缘(11),所述力边缘在径向方向(12)上通过布置在所述盘簧对中装置(7)外部的枢转支承部(13)能翻转地支撑在所述离合器盖(3)上且在所述径向方向(12)上在所述枢转支承部(13)外部作用到所述挤压板(5)上,以便在盘簧(8)未被操作的情况下将挤压板(5)朝所述对压板(2)的方向移位以摩擦锁合地夹紧所述离合器盘(6);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板簧(10)在第一区段(14)中从所述挤压板(5)上的第一附接部(15)至少沿着周向方向(16)延伸到所述盘簧对中装置(7)上的第二附接部(17);其中,所述板簧(10)在第二区段(18)中从所述第二附接部(17)出发至少在所述周向方向(16)上继续延伸到所述板簧(10)的第一端部(19),其中,具有所述第二区段(18)的板簧(10)以所述板簧(10)的接触点(20)接触所述盘簧(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其中,所述接触点(20)在径向方向(12)上在所述枢转支承部(13)的区域中接触所述盘簧(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其中,所述摩擦离合器(1)包括凸台区段(22),所述凸台区段在所述径向方向(12)上在所述至少一个板簧(10)外部布置在所述挤压板(5)上,并且所述盘簧(8)的力边缘(11)贴靠在所述凸台区段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其中,所述摩擦离合器(1)的支撑力(23)仅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板簧(10)提供,其中,所述支撑力(23)能够至少部分地通过所述挤压板(5)引入到所述盘簧(8)的力边缘(11)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其中,所述支撑力(23)一方面通过所述第一区段(14)作为所述至少一个板簧(10)的第一子支撑力(24)提供,另一方面通过所述第二区段(18)作为所述至少一个板簧(10)的第二子支撑力(25)提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其中,通过所述第二区段(18)提供作为压力起作用的第二子支撑力(25),所述第二子支撑力反作用于所述盘簧(8)在所述轴向方向(4)上的移位。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其中,所述第一区段(14)的在所述轴向方向(4)上起作用的、以N/mm[牛顿每毫米]为单位的第一刚度至多具有所述第二区段(18)的在所述轴向方向(4)上起作用的、以N/mm为单位的第二刚度的5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其中,所述板簧(10)是板材件,并且所述接触点(20)通过所述板材件的翻边部(26)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其中,所述翻边部(26)从所述板簧(10)出发在所述轴向方向(4)上朝所述盘簧(8)延伸,其中,所述翻边部(26)布置在所述板簧(10)的在所述径向方向(12)上处于外部的边缘(27)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8、9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其中,所述摩擦离合器(1)具有至少三个板簧(10)或板簧组,所述板簧或板簧组沿着所述周向方向(16)均匀分布地布置。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其中,所述摩擦离合器(1)具有至少三个板簧(10)或板簧组,所述板簧或板簧组沿着所述周向方向(16)均匀分布地布置。
CN201780082100.5A 2017-01-03 2017-12-12 摩擦离合器 Active CN1101216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100036.4 2017-01-03
DE102017100036.4A DE102017100036A1 (de) 2017-01-03 2017-01-03 Reibungskupplung
PCT/DE2017/101063 WO2018127254A1 (de) 2017-01-03 2017-12-12 Reibungskuppl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21605A CN110121605A (zh) 2019-08-13
CN110121605B true CN110121605B (zh) 2021-01-22

Family

ID=60990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2100.5A Active CN110121605B (zh) 2017-01-03 2017-12-12 摩擦离合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565984B1 (zh)
KR (1) KR20190104143A (zh)
CN (1) CN110121605B (zh)
DE (2) DE102017100036A1 (zh)
WO (1) WO20181272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111681A1 (de) 2017-05-30 2018-12-0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eibungskupplungseinrichtung und Antriebsstra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8126067B3 (de) * 2018-10-19 2020-01-30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eibungskupplung als normal ausgerückte sowie zugedrückte Kuppl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56833U (zh) * 1985-09-30 1987-04-08
GB2266125B (en) 1992-04-18 1996-08-14 Luk Lamellen & Kupplungsbau Torque transfer device
KR100326408B1 (ko) * 1992-12-22 2002-10-31 룩라멜렌운트쿠플룽스바우베타일리궁스카게 마찰클러치
US5236070A (en) * 1993-01-08 1993-08-17 Midland Brake, Inc. Retracting strap plate clutch assembly
DE19731610A1 (de) * 1997-07-23 1999-01-28 Mannesmann Sachs Ag Reibungskupplung mit automatischem Verschleißausgleich
DE10035491B4 (de) * 2000-07-21 2012-06-21 Zf Sachs Ag Druckplattenbaugruppe
JP4217250B2 (ja) * 2006-06-15 2009-01-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カバーアッセンブリ
JP2008128260A (ja) * 2006-11-16 2008-06-05 Exedy Corp クラッチカバー組立体
DE102009024213A1 (de) * 2008-07-03 2010-01-07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Reibungskupplung
CN201425065Y (zh) * 2009-05-31 2010-03-17 芜湖大捷离合器有限公司 带有辅助膜片压紧的离合器盖总成
DE102011105479A1 (de) * 2011-06-24 2012-12-2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Hebelfeder
DE102013209973A1 (de) * 2012-06-14 2013-12-1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Selbstnachstellende Reibungskupplung
KR102126268B1 (ko) * 2012-10-09 2020-06-24 섀플러 테크놀로지스 아게 운트 코. 카게 마찰 클러치 장치
DE102014203416A1 (de) * 2013-02-28 2014-08-2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Reibungskupplung
CN203717705U (zh) * 2013-11-22 2014-07-16 宁波宏协离合器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感应弹簧和调整环的自调式离合器
DE102014203452A1 (de) * 2014-02-26 2015-08-2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Kupplungsvorrichtung
DE102015211500A1 (de) * 2014-07-14 2016-01-1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ruckplattenbaugruppe mit Anpressplatte für eine Kupplungsvorrichtung
DE102014224947A1 (de) * 2014-12-05 2016-06-0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eibkuppl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mit einem einteilig mit einer Blattfeder ausgebildetem Abhubbügel
CN108138857B (zh) 2015-10-05 2019-11-01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摩擦离合器
CN205533863U (zh) * 2016-04-29 2016-08-31 南昌市名豪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离合器压盘总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27254A1 (de) 2018-07-12
CN110121605A (zh) 2019-08-13
DE112017006716A5 (de) 2019-09-12
EP3565984A1 (de) 2019-11-13
EP3565984B1 (de) 2021-02-17
DE102017100036A1 (de) 2018-07-05
KR20190104143A (ko) 2019-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51964B2 (en) Multiple disc clutch apparatus
US10788082B2 (en) Transmission clutch including locking torsion spring
EP3361113B1 (en) Centrifugal clutch
WO2006085613A1 (ja) 皿ばね
CN110121605B (zh) 摩擦离合器
US6892870B2 (en) Friction clutch
KR20180063257A (ko) 마찰 클러치
WO2003036116A3 (fr) Embrayage a friction,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equipe d'un dispositif de rattrapage de jeu pilote
WO2007018014A1 (ja) 一方向クラッチ
JPH0680334B2 (ja) 摩擦クラツチ
JP3943950B2 (ja) クラッチカバー組立体
US5934429A (en)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friction clutch with cam locating fingers
CN107850133B (zh) 摩擦离合器装置
CN110005726B (zh) 用于摩擦离合器的配对板
KR102060340B1 (ko) 커플링 장치
CN113167338A (zh) 动力传递装置
US8689959B2 (en) Clutch assembly for hybrid transmission
US8820505B2 (en) Pivot ring for a manual clutch
US5906257A (en) Clutch cover assembly
US5129499A (en) Diaphragm spring clutch
CN115435022A (zh) 离合器装置
WO2003087606A1 (en) Clutches
CN110573757A (zh) 特别用于机动车辆的离合器机构
KR20170106387A (ko) 특히 자동차용, 클러치 장치를 위한 마모 보상 기구
CA2576740C (en) A clutch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