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88981A - 压接端子和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压接端子和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88981A
CN110088981A CN201780072965.3A CN201780072965A CN110088981A CN 110088981 A CN110088981 A CN 110088981A CN 201780072965 A CN201780072965 A CN 201780072965A CN 110088981 A CN110088981 A CN 1100889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seal member
crimp type
type terminal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296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88981B (zh
Inventor
佐藤庆
高桥一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088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89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889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89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01R4/183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 H01R4/184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comprising a U-shaped wire-receiving portion
    • H01R4/185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comprising a U-shaped wire-receiving portion combined with a U-shaped insulation-receiving por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6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aling material, e.g. gels or res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01R4/18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having an uneven wire-receiving surface to improve the conta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5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material of the contacting members
    • H01R4/62Connections between conducto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Connections between or with aluminium or steel-core aluminium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70Insulation of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forming connections by deformation, e.g. crimping tool
    • H01R43/048Crimping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contact members, e.g. by punching and by ben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使得生产更加简单,并且确保了与铝芯线的接触部的部位的防水性。根据本发明,压接端子(1)的筒部(11)具有内筒片(112)和外筒片(113)并且该筒部(11)的内表面(11a)设置有多个凹部(114)。由粘性凝胶片形成的密封部件(14)遍及第一区域(11a‑1)、第二区域(11a‑2)和第三区域(11a‑3)地被贴附,并且在压接后密封内筒片(112)与外筒片(113)之间、被覆部与筒部(11)之间以及筒部的端子部(12)侧的开口。密封部件(14)在从第二区域(11a‑2)经由第一区域(11a‑1)到第三区域(11a‑3)的路径(11a‑4)的途中分割。

Description

压接端子和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压接连接到具有铝芯线的被覆电线的压接端子以及该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具有铝芯线的被覆电线已经代替具有铜芯线的被覆电线而用于线束。此时,例如,诸如连接器端子这样的一些压接端子由铜合金等制成,并且其表面镀锡或者镀金。当这种类型的压接端子被压接到被覆电线的露出了铝芯线的端部时,在铝芯线与压接端子的压接筒部之间产生异种金属之间的接触。如果水分附着到这样的接触部,则由作为基底金属的铝制成的铝芯线可能由于所谓的异种金属腐蚀而被腐蚀。
因此,已经提出了一种压接端子,该压接端子由密封部件包围筒部与铝芯线之间的接触部(参见例如专利文献1)。根据这种类型的压接端子,能够防止水分进入异种金属的接触部,并且能够避免如上所述的异种金属腐蚀的产生。
图49示出了传统的压接端子的实例,其中,筒部与铝芯线之间的接触部由密封部件包围。
图49所示的压接端子7包括筒部71和端子部72,该筒部71和端子部72通过钣金加工由诸如铜合金这样的金属板制成,并且表面经受镀锡或者镀金,并且该筒部71和端子部72布置在轴向D71上。筒部71是如下的部分:其包覆并且压接在具有铝芯线W71的被覆电线W7的露出了该铝芯线W71的端部W7a上。端子部72是连接到作为连接对象的销端子(未示出)的阴端子。
筒部71具有如下结构:其中,金属板弯曲,使得与轴向D71交叉的截面为大致U状形状。在被覆电线W7的端部W7a置于筒部71的内表面711上之后,筒部71包覆在端部W7a上并且被压接。筒部71的内表面711的一部分是在端部W7a处与铝芯线W71接触的接触部711a。
在接触部711a中,形成有锯齿74,其中,在针对接触部711a的平面图中,在与轴向D71交叉的交叉方向D72上延伸的多行槽在轴向D71上布置。当筒部71包覆在端部W7a上并且压接时,形成锯齿74的各个槽的缘部咬入到铝芯线W71中,使得能够获得被覆电线W7与压接端子7之间的良好的导通性。
密封部件73设置为包围接触部711a。当筒部71包覆在端部W7a上并且被压接时,密封部件73密封接触部711a周围的间隙,并且防止水分进入。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5940198 B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利用通过图49中的实例示出的传统的压接端子,因为其为用于装接到被覆电线的小尺寸,由于密封部件的安装范围是窄的,所以通常难以实现制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接端子,其具有降低的制造难度,与此同时,确保了与铝芯线的接触部的防水性,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制造这样的压接端子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压接端子,其中,要包覆并压接到具有铝芯线的被覆电线的露出所述铝芯线的端部处的筒部与要连接到连接对象的端子部在预定的轴向上布置,
其中,所述筒部包括:底板部,该底板部在所述轴向上延伸,所述被覆电线的所述端部被置在该底板部上;以及内筒片和外筒片,在针对所述底板部的平面图中,该内筒片和外筒片在与所述轴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的两侧从所述底板部延伸,所述筒部被构造为以在压接时所述内筒片位于内侧的状态包覆所述端部,
其中,多个凹部分散地设置在所述筒部的内表面上,
其中,所述压接端子包括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由粘性凝胶片形成,并且遍及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地贴附,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轴向上纵越所述外筒片,所述第二区域在比所述铝芯线靠近所述端子部的位置处在所述交叉方向上横贯所述内表面,所述第三区域在所述交叉方向上横贯所述内表面从而与所述端部的被覆部交叉,并且所述密封部件在压接之后密封所述内筒片与所述外筒片之间、成为筒状的所述筒部的在所述端子部侧的开口以及所述被覆部与所述筒部之间,并且
其中,所述密封部件以在从所述第二区域经由所述第一区域到所述第三区域的路径的中途分割的状态被贴附。
在本发明的压接端子中,通过压接,设置在筒部的内表面上的凹部的缘部咬入到铝芯线中,从而能够获得被覆电线与压接端子之间的良好的导通性。在本发明的压接端子中,压接端子由粘性凝胶片形成,并且在压接后用于密封内筒片与外筒片之间、成为筒状的筒部的在端子部侧的开口以及被覆部与筒部之间的密封部件贴附到筒部的内表面。通过该密封部件,确保了铝芯线与筒部的内表面之间的上述接触部的防水性。此处,在本发明的压接端子中,所述密封部件以在从所述第二区域经由所述第一区域到所述第三区域的路径的中途分割的状态被贴附。即,例如与贴附未分割状态的密封部件等相比,由于沿着上述路径以获得防水性而趋于具有复杂形状的密封部件贴附到各个分割的独立片,因此,贴附操作变得容易。以这种方式,根据本发明的压接端子,能够在确保对与铝芯线的接触部的防水性的同时,降低制造的难度。
此外,在本发明的压接端子中,由于密封部件是预先确定厚度的粘性凝胶片,所以在制造时能够依据密封部件的面积容易且精确地调整用于密封上述部分的凝胶的量,而不会过量或者不足。根据本发明的压接端子,同样从这个角度来讲,与例如被覆凝胶类树脂材料用以密封等相比,能够在以高水平确保防水性的同时,降低制造的难度。
优选地,提供有本发明的压接端子,其中,所述密封部件以被分割以在所述轴向上横贯所述路径的状态被贴附。
虽然分割的密封部件通过压接而延伸并连接,但是由于压接而产生的伸长率在交叉方向上比在上述轴向上大。在上述优选的压接端子中,由于在压接时密封部件在轴向上横贯上述路径地分割,所以分割的部分由于在伸长率大的交叉方向上的伸长而连接。因此,根据该优选的压接端子,能够确保较高的防水性。
优选地,提供有本发明的压接端子,其中,所述密封部件包括:第一密封部,该第一密封部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在所述轴向上以带状延伸;第二密封部,该第二密封部在所述第二区域中在所述交叉方向上以带状延伸;以及第三密封部,该第三密封部在所述第三区域中在所述交叉方向上以带状延伸,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密封部和所述第三密封部中的至少一者以从所述第一密封部分割的状态被贴附。
根据该优选的压接端子,第二密封部和第三密封部中的至少一者以作为带状的非常简单的形状贴附。因此,根据该优选的压接端子,能够进一步降低制造的难度。
此外,在该优选的压接端子中,进一步优选的,在第二密封部和第三密封部与第一密封部分离的状态下,贴附第二密封部和第三密封部两者。
根据该优选的压接端子,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和第三密封部均以作为带状的非常简单的形状贴附。因此,根据该优选的压接端子,能够进一步降低制造的难度。
此外,在本发明的压接端子中,槽部形成在筒部的内表面上,从而与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中的密封部件重叠,并且优选地,设置多个凹部以避开槽部。
根据该优选的压接端子,利用与密封部件重叠的槽部抑制了由于压接时施加的压力而导致的密封部件的移动。因此,根据该优选的压接端子,能够在以较高的水平确保防水性的同时,降低制造的难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有一种用于制造压接端子的端子制造方法,在所述压接端子中,要包覆并压接到具有铝芯线的被覆电线的露出所述铝芯线的端部处的筒部与要连接到连接对象的端子部在预定的轴向上布置,所述方法包括:
钣金加工步骤,其中,一起由金属板制成所述筒部与所述端子部,所述筒部包括:底板部,该底板部在所述轴向上延伸,所述被覆电线的所述端部被置在该底板部上;以及内筒片和外筒片,在针对所述底板部的平面图中,该内筒片和外筒片在与所述轴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的两侧处从所述底板部延伸,并且所述筒部以在压接时所述内筒片位于内侧的状态包覆所述端部,并且,多个凹部分散地设置在所述筒部的内表面上,以及
密封部件贴附步骤,其中,由粘性凝胶片形成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被构造为在压接之后密封所述内筒片与所述外筒片之间、成为筒状的所述筒部的在所述端子部侧的开口以及所述被覆部与所述筒部之间,并且所述密封部件遍及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地被贴附,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轴向上纵越所述外筒片,所述第二区域在比所述铝芯线靠近所述端子部的位置处在所述交叉方向上横贯所述内表面,所述第三区域在所述交叉方向上横贯所述内表面从而与所述端部的被覆部交叉,
其中,所述密封部件贴附步骤是如下步骤:其中,在所述密封部件在从所述第二区域经由所述第一区域到所述第三区域的路径的中途分割的状态下,贴附所述密封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端子制造方法,由于密封部件以分割的状态贴附,所以能够在确保与铝芯线的接触部的防水性的同时,降低制造的难度。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端子制造方法,由于密封部件由粘性凝胶片形成,所以能够在以高水平确保防水性的同时降低制造的难度。
虽然此处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端子制造方法的基本形态,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上述本发明的压接端子的各种优选的形态能够作为优选的形态应用到本发明的端子制造方法中。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一种压接端子以及用于制造这样的压接端子的端子制造方法,该压接端子具有降低的制造难度,与此同时,确保了与铝芯线的接触部的防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密封部件如何贴附于筒部的内表面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直到进行将图1和2所示的压接端子压接到被覆电线的端部的准备的步骤的视图;
图4是示出了在图3所示的步骤之后直至压接端子被压接到被覆电线的端部的步骤的视图;
图5是示出图4也示出的压接之后的压接端子的视图;
图6是示出在沿着图5中的线V11-V11截取的截面、沿着线V12-V12截取的截面和沿着线V13-V13截取的截面中的在压接操作期间的变化的视图;
图7是示出图2所示的第二密封部与第一密封部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三密封部与第一密封部之间的间隙如何在压接时通过密封部件的延伸封闭的示意图;
图8是沿着图5中的线V14-V14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压接后密封部件密封压接端子的筒部的各个部分的状态;
图9是示出图1至8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一变形例的压接端子的视图;
图10是示出图9所示的第一变形例的压接端子的与图8类似的截面的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根据图1至8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二变形例的压接端子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图11所示的密封部件如何贴附于筒部的内表面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在筒部的内表面上不设置槽部的实例的示意图,该实例作为用于说明设置在筒部的内表面上的槽部有助于确保高水平的防水性的比较例;
图14是与图13所示的实例相比较地示出设置在筒部的内表面上的槽部有助于确保高水平的防水性的视图;
图15是示出通过每单位面积咬入到铝芯线中的部分的长度的总和来确定在图1至8所示的压接端子中与铝芯线的导通程度的示意图;
图16是示出在压接期间施加到筒部的压力的示意图;
图17是用于说明作为比较例的在筒部设置有直线状的槽而不是凹部的情况下,由于在压接时在筒部处产生的力而导致的影响的说明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在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中抵抗使凹部加宽的力的抵抗力强的说明图;
图19是示出根据图1至8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三变形例的凹部的视图;
图20是示出根据图1至8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四变形例的凹部的视图;
图21是示出根据图1至8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五变形例的凹部的视图;
图22是用于说明多个凹部的一部分与密封部件重叠的优点的说明图;
图23是示出图1至8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六变形例的视图;
图24示出图23所示的第二密封部与第一密封部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三密封部与第一密封部之间的间隙如何在压接时通过密封部件的延伸封闭的示意图;
图25是示出图1至8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七变形例中的密封部件的视图;
图26是示出图1至8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八变形例中的密封部件的视图;
图27是示出图1至8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九变形例中的密封部件的视图;
图28是示出图1至8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十变形例中的密封部件的视图;
图29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说明图;
图30是示出图29所示的密封部件如何贴附于筒部的内表面的示意图;
图31是示出直至对图29和30所示的压接端子完成了用于压接到被覆电线的端部的准备为止的步骤的视图;
图32是示出在图31所示的步骤之后的直至压接端子被压接到被覆电线的端部的步骤的视图;
图33也是示出图32所示的压接之后的压接端子的视图;
图34是示出沿着图33中的线V51-V51截取的截面、沿着线V52-V52截取的截面和沿着线V53-V53截取的截面的截面图;
图35是沿着图33中的线V54-V54截取的截面图;
图36是示出图29至3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一变形例中的密封部件的视图;
图37是示出图29至3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二变形例中的密封部件的视图;
图38是示出图29至3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三变形例中的密封部件的视图;
图39是示出图29至3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四变形例中的密封部件的视图;
图40是示出图29至3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五变形例中的密封部件的视图;
图41是示出图29至3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六变形例中的密封部件的视图;
图42是示出图29至3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七变形例中的密封部件的视图;
图43是示出图29至3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八变形例中的密封部件的视图;
图44是示出图29至3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九变形例中的密封部件的视图;
图45是示出图29至3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十变形例中的密封部件的视图;
图46是示出图29至3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十一变形例中的密封部件的视图;
图47是示出图29至3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十二变形例中的密封部件的视图;
图48是示出图29至3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十三变形例中的密封部件的视图;以及
图49是示出利用密封部件包围筒部与铝芯线之间的接触部的传统的压接端子的实例的视图。
参考标记列表
1、5 压接端子
11、51 筒部
11a、51a 内表面
11a-1、51a-1 第一区域
11a-2、51a-2 第二区域
11a-3、51a-3 第三区域
11a-4、51a-4 路径
12 端子部
14 密封部件
111、511 底板部
112、512 内筒片
113、513 外筒片
114、514 凹部
115、515 凸部
116 槽部
141 第一密封部
142 第二密封部
143 第三密封部
D11 轴向
D12 交叉方向
G11 间隙
W1 被覆电线
W1a 端部
W11 铝芯线
W12 被覆部
具体实施方式
后文中,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首先,将说明第一实施例与适当的变形例。
图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说明图。
根据本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被压接到被覆电线W1的露出了铝芯线W11的端部W1a。压接端子1包括筒部11、端子部12和密封部件14。虽然图1示出了两个压接端子1,但是一个压接端子1以去除了密封部件14的状态示出,使得能够视觉地观察筒部11的内表面形状。
筒部11和端子部12利用冲裁和板金加工由诸如铜合金这样的金属板制成,并且其表面经受镀锡或者镀金。筒部11和端子部12在预定的轴向D11上布置。此处,在该实施例中,筒部11和端子部12在多个压接端子1通过条状连接片1a而连接的状态下共同地形成。筒部11是板状部,并且包覆在被覆电线W1的端部W1a上,从而在周向上包覆铝芯线W11和被覆部W12。端子部12是连接到作为连接对象的销端子(未示出)的四角筒状的阴端子。
筒部11包括底板部111、内筒片112和外筒片113。底板部111在上述的轴向D11上延伸。在针对底板部111的平面图中,内筒片112和外筒片113在与轴向D11交叉的交叉方向D12上的两侧从底板部111延伸。当压接被覆电线W1的端部W1a时,在内筒片112位于内侧并且外筒片113位于外侧的状态下,筒部11包覆在端部W1a上,如稍后将描述的。
此处,多个凹部114分散地设置在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上。在针对筒部11的内表面11a的平面图中,各个凹部114形成为圆形形状。此外,通过在放置被覆电线W1的端部W1a处的铝芯线W11的位置处从外表面侧压制加工,凸部115形成在筒部11的底板部111上。多个凹部114的一部分还形成在凸部115上。
由粘性凝胶片形成的密封部件14贴附于筒部11的内表面11a,从而在平面中,从三侧包围多个凹部114。如下地贴附密封部件14。顺便提及,粘性凝胶片的实例包括例如使用丙烯酸粘合剂的粘性凝胶片,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密封部件如何贴附于筒部的内表面的示意图。
密封部件14由粘性凝胶片形成,并且被布置在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上的第一区域11a-1、第二区域11a-2和第三区域11a-3这三个区域上。第一区域11a-1是在轴向D11上纵跨外筒片113的区域。第二区域11a-2是在当放置端部W1a时比铝芯线W11更靠近端子部12的位置处在交叉方向D12上横贯内表面11a的区域。第三区域11a-3是在交叉方向D12上横贯内表面11a从而与端部W1a的被覆部W12交叉的区域。
如图1和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密封部件14由第一密封部141、第二密封部142和第三密封部143这三个部分构成。第一密封部141在第一区域11a-1中在轴向D11上以带状延伸。第二密封部142在第二区域11a-2中在交叉方向D12上以带状延伸。第三密封部143在第三区域11a-3中在交叉方向D12上以带状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以密封部件14在从第二区域11a-2开始经过第一区域11a-1延伸到第三区域11a-3的路径11a-4的中途分割这样的方式,贴附密封部件14。具体的,以第二密封部142和第三密封部143两者均与第一密封部141分离的状态,贴附密封部件14。以第二密封部142和第三密封部143与在轴向D11上横贯路径11a-4的第一密封部141分离的状态,贴附该第二密封部142和该第三密封部143两者。在第二密封部142与第一密封部141之间以及在第三密封部143与第一密封部141之间开口有微小的间隙G11。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上,槽部116形成在第一区域11a-1、第二区域11a-2和第三区域11a-3中,从而与密封部件14重叠。在第一区域11a-1中,一个槽以在中途以锯齿形状弯曲的状态在轴向D11上延伸。一条线在第二区域11a-2中在交叉方向D12上直线状地延伸;三条线在第三区域11a-3中在交叉方向D12上直线状地延伸,并且这三条线在第一区域11a-1侧接连到一起。然后,多个凹部114设置为避开槽部116。
第一密封部141、第二密封部142和第三密封部143被贴附为使得它们分别与第一区域11a-1、第二区域11a-2和第三区域11a-3的槽部116重叠。这里,多个凹部114设置为部分地与密封部件14重叠。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最外侧的筒片113的缘部侧上的凹部114与第一区域11a-1部分地重叠;最靠近端子部12的凹部114位于第二区域11a-2处,部分彼此重叠。结果,贴附到第一区域11a-1的第一密封部141和贴附到第二区域11a-2的第二密封部142与凹部114的一部分局部重叠。
通过以下端子制造方法制造上述压接端子1。
在该端子制造方法中,首先,进行形成贴附密封部件14之前的结构的钣金加工步骤。在钣金加工步骤中,由金属板一起形成筒部11与端子部12。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钣金加工工序中,筒部11和端子部12以多个压接端子1通过条状连接片1a而连接的状态共同地形成为。在该钣金加工步骤中,还进行在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上形成多个凹部114、形成凸部115以及形成槽部116。
随后,由粘性凝胶片形成密封部件14,并且执行密封部件贴附步骤,将密封部件14贴附在第一区域11a-1、第二区域11a-2和第三区域11a-3上。在该密封部件贴附步骤中,以密封部件14在从第二区域11a-2开始经由第一区域11a-1到第三区域11a-3的路径11a-4的中途分割这样的方式,贴该附密封部件14。即,将第一密封部141、第二密封部142和第三密封部143单独地贴附到筒部11的内表面11a。
另外,在密封部件贴附步骤中,从粘性凝胶片冲裁出所述第一密封部141、第二密封部142和第三密封部143,并且贴附到筒部11的内表面11a。通过在利用各个密封部的模具冲裁机冲裁粘性凝胶片的同时朝向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上的各个贴附点推动该粘性凝胶片,几乎同时地进行冲裁和贴附。
以该方式制造的压接端子1如下地压接到被覆电线W1的端部W1a。
图3是示出直到完成了将图1和2所示的压接端子压接到被覆电线的端部的准备的步骤的视图;并且图4是示出在图3所示的步骤之后的直至压接端子被压接到被覆电线的端部的步骤的视图。
在上述的端子制造方法中,图3示出了钣金加工步骤(S11),并且还示出了密封部件贴附步骤(S12)。在钣金加工步骤(S11)中,形成筒部11和端子部12,并且在密封部件贴附步骤(S12)中,贴附构成密封部件14的第一密封部141、第二密封部142和第三密封部143。
当压接被覆电线W1的端部W1a时,首先,将待压接的压接端子1从图1所示的连接片1a分离。然后,作为放置被覆电线W1的端部W1a的准备,对筒部11执行弯曲变形(S13)。执行该弯曲变形,使得内筒片112与外筒片113互相靠近,从而与轴向D11交叉的截面是大致U状。
随后,将被覆电线W1的端部W1a放置在弯曲变形之后的筒部11上(S14)。此时,将端部W1a放置为使得铝芯线W11的末端不与第二密封部142重叠。顺便提及,一定程度地允许铝芯线W11的末端与第二密封部142的重叠。随后,将筒部11包覆在端部W1a上,使得外筒片113与面向内侧的内筒片112重叠(S15)。
通过这样的压接,密封部件14如下地密封压接端子1的各部分。
图5是示出图4也示出的压接之后的压接端子的视图,并且图6是示出在沿着图5中的线V11-V11截取的截面、沿着线V12-V12截取的截面和沿着线V13-V13截取的截面中的在压接操作期间的变化的视图。
在压接操作的第一步骤(S151)中,开始内筒片112和外筒片113的弯曲,从而内筒片112和外筒片113包覆在凸部115上的铝芯线W11以及在凸部115附近的被覆部W12。此时,第一密封部141与铝芯线W11接触,第三密封部143与被覆部W12接触,并且第二密封部142几乎都不接触。在包覆稍微进展的第二步骤(S152)和第三步骤(S153)中,筒部11具有管状。于是,第一密封部141夹在内筒片112与外筒片113之间,并且第三密封部143在夹在被覆部W12与筒部11之间的状态下延伸。
在将压力施加到铝芯线W11等的第四步骤(S154)、第五步骤(S155)和第六步骤(S156)中,多个凹部114的缘部咬入到铝芯线W11中。此时,铝芯线W11的股线被位于该铝芯线W11下面的凸部115分散开,并且筒部11与这些股线的接触部的数量增多。同时,还进行密封部件14的延伸。
这里,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密封部142与第一密封部141之间以及第三密封部143与第一密封部141之间开口有微小的间隙G11。在压接期间,该间隙G11通过密封部件14的延伸而封闭。
图7是示出图2所示的第二密封部与第一密封部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三密封部与第一密封部之间的间隙如何在压接时通过密封部件的延伸而封闭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在压接时,第二密封部142和第三密封部143在与它们的长度方向一致的交叉方向D12上延伸。由于该延伸,第二密封部142和第三密封部143连接到第一密封部141,并且间隙G11被封闭。
接着,在第六步骤(S156)中,内筒片112与外筒片113之间的空间、管状的筒部11的在端子部12侧的开口11b以及被覆部W12与筒部11之间的空间通过延伸的密封部件14而密封。
图8是沿着图5中的线V14-V14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压接后密封部件密封压接端子的筒部的各个部分的状态。如图8所示,内筒片112与外筒片113之间的空间被第一密封部141密封,并且筒部11的在端子部12侧的开口11b被第二密封部142密封。此外,被覆部W12与筒部11之间的空间被第三密封部143密封。
此时,在本实施例中,在压接后的筒部11中主要施加压力的图8中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后文中,称为压接高度CH11)被设定为以下尺寸。即,具有筒状形状的筒部11被挤压至如下程度:由具有一定厚度和宽度的粘性凝胶片所形成的密封部件14的一部分从筒部11的开口11b突出。通过将压接高度CH11设定为这样的尺寸,以高水平密封了筒部11的开口11b。密封部件14的一部分甚至还在筒部11中的被覆电线W1的延伸侧上从被覆部W12与筒部11之间的空间突出,从而以高水平密封了该部分。换言之,诸如构成密封部件14的第一密封部141、第二密封部142和第三密封部143的宽度这样的尺寸均是对压接后这种密封必需且充足的尺寸。
此外,通过将密封部件14的各部分形成为从筒部11的开口11b或者被覆电线W1的延伸侧突出,能够视觉地检查这些部分在压接后被密封部件14确实地密封。
图9是示出图1至8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一变形例的压接端子的视图。图10是示出图9所示的第一变形例的压接端子的与图8类似的截面的视图。顺便提及,在图9和10中,与图1至8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与图1至8相同的构成元件,并且在下文的说明中,将省略相同的构成元件的重复说明。
在第一变形例的压接端子2中,压接后的筒部21的端子部12侧(后文中称为前端部211)的压接高度CH21比铝芯线W11的压接部212的压接高度CH22高。即使在该情况下,前端部211的压接高度CH21具有如下尺寸:其使得密封部件14的一部分从筒部11的开口11b突出,并且以高水平密封该开口11b。诸如形成密封部件14的第一密封部141、第二密封部142和第三密封部143的宽度这样的尺寸均形成为对于压接后的这种密封所必需且充足的尺寸。通过如上所述地相对降低压接部212的压接高度CH22,加强了铝芯线W11的压接,并且提高了与压接端子2的接触可靠性。
在上述本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中,设置在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上的凹部114的缘部通过压接而咬入到铝芯线W1a中,使得获得了被覆电线W1与压接端子1之间的良好的导通性。然后,由粘性凝胶片形成的密封部件14贴附到筒部11的内表面11a。在压接之后,密封部件14密封了内筒片112与外筒片113之间的空间、筒状的筒部11的在端子部12侧的开口11b以及被覆部W12与筒部11之间的空间。该密封部件14确保了对于使铝芯线W1a与筒部11的内表面11a之间的接触为异种金属接触的接触部的防水性。此处,在本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中,密封部件14以在从第二区域11a-2经由第一区域11a-1到第三区域11a-3的路径11a-4的中途分割的状态被贴附。即,为了获得防水性,由于沿着如上所述的路径11a-4而趋于具有复杂形状的密封部件14以各个分割件被贴附。
图11是用于说明根据针对图1至8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二变形例的压接端子的说明图。图12是示出图11所示的密封部件如何贴附于筒部的内表面的示意图。顺便提及,在图11和12中,同样地,与图1至8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与图1至8相同的构成元件,并且将省略相同的构成元件的重复说明。如图11所示,示出了两个压接端子3,但是一个压接端子3在去除密封部件34的状态下示出,使得能够看到筒部11的内表面形状。
在第二变形例的压接端子3中,密封部件34不分割。第二密封部342和第三密封部343从第一密封部341延伸为两个臂。它们一体地连接,并且在平面图中形成为C状。该密封部件34贴附到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上的槽部116,并且贴附到在平面图中与多个凹部114的一部分重叠的C状区域11a-5。当压接时,第一密封部341进行内筒片112与外筒片113之间的密封,第二密封部342进行管状的筒部11的在端子部12侧的开口的密封,并且第三密封部343进行被覆部W12与筒部11之间的密封。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中,密封部件14的被贴附至三个单独部件中的每个的操作与该第二变形例相比更简单。以这种方式,根据本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能够在确保对与铝芯线W1a的接触部的防水性的同时,降低制造的难度。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中,由于密封部件14是已经预先确定厚度的粘性凝胶片,所以在制造时能够容易且精确地调整与密封部件14的面积对应的、不过量也不缺乏地密封上述部分的凝胶的量。根据本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同样从这个角度来讲,与被覆凝胶类树脂材料用以密封等相比,能够在以高水平确保防水性的同时,降低制造的难度。
此处,在本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中,分割的密封部件14通过上文参考图7所述的压接而延伸并连接,但是通过压接的伸长率在交叉方向D12上比在轴向D11上大。在本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中,由于密封部件14在轴向D11上跨越路径11a-4被分割,所以在压接时,分开的部分通过具有大的伸长率的交叉方向D12上的延伸而连接。因此,能够确保较高的防水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中,以第一密封部141、第二密封部142和第三密封部143都呈现带状这样的非常简单的形状贴附密封部件14。从而,根据本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能够进一步降低制造的难度。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中,槽部116形成在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上,从而与密封部件14重叠,并且多个凹部114设置为避开槽部116。结果,由于在压接时施压的压力所导致的密封部件14的移动通过与该密封部件14重叠的槽部116而得以抑制。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能够在以较高的水平确保防水性的同时,降低制造的难度。
另外,设置在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中的槽部116还在以下方面有助于确保高水平的防水性。
图13是示出在筒部的内表面上未设置槽部的实例的示意图,该实例作为用于说明设置在筒部的内表面上的槽部有助于确保高水平的防水性的比较例。此外,图14是示出与图13所示的实例相比设置在筒部的内表面上的槽有助于确保高水平的防水性的视图。
在图13所示的比较例中,贴附到外筒片113’的密封部件14在压接期间可能由于内筒片112’的缘部而向一侧靠近。相比之下,当槽部116设置为与密封部件14重叠时,即使强迫密封部件14向一侧靠近,也如图14所示地确保了密封部件1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槽部116内。结果,设置在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中的槽部116有助于确保高的防水性。
此外,根据参考图1和2所述的第一实施例的端子制造方法,由于以分割的状态贴附密封部件14,所以能够在确保对与铝芯线W1a的接触部的防水性的同时,降低制造的难度。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端子制造方法,由于密封部件14由粘性凝胶片形成,所以能够在以高水平确保防水性的同时降低制造的难度。
此处,在本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中,如上所述,设置在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上的凹部114的缘部通过压接而咬入到铝芯线W11中,从而能够获得被覆电线W1与压接端子1之间的良好的导通性。即,可以认为,通过以分散的方式设置多个凹部114,锯齿形成在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上。通过每单位面积咬入到铝芯线W11中的部分的长度的总和而确定锯齿中的导通程度。
图15是示出通过每单位面积咬入到铝芯线中的部分的长度的总和来确定在图1至8所示的压接端子中与铝芯线的导通程度的示意图。
在压接端子1中,咬入到铝芯线W11中的部分的长度的总和是圆形的凹部114的周向长度的总和。另一方面,例如,在形成图49所示的锯齿74的槽部741中,咬入到铝芯线中的部分长度的总和是直线状延伸的槽部741的缘部的长度的总和,然而当观察每单位面积时,形成为圆形形状的多个凹部114的总的周向长度比该总和长。换言之,根据本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与例如传统的压接端子7相比,能够抑制用于获得被覆电线W11与压接端子1之间的良好导通性所需的锯齿的面积。由抑制了锯齿的面积,所以能够加宽设置密封部件14的空间,以确保对与铝芯线W11的接触部的防水性,并且能够降低制造的难度。从而,根据本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在这方面同样地,能够在确保对与铝芯线W11的接触部的防水性的同时,降低制造的难度。
另外,圆形的凹部114在抵抗该凹部114的在筒部11的内表面11a的面内方向上的扩张力的抵抗力方面比例如直线状的槽等更强。压接时施加到筒部11的压力仅是在筒部11的内表面11a的面内方向上作用的力。在本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中,在各个凹部处的对这样的压力的抵抗力是强的。
图16是示出在压接期间施加到筒部的压力的示意图。
如图16所示,在压接时,用于挤压压接端子1的筒部11的力F11通过压力机等(未示出)施加到筒部11。当施加这样的力F11时,在筒部11中产生在内表面11a的面内方向上用于扩张凹部114的力F12。
图17是用于说明作为比较例的在筒部设置有直线状的槽而不是上述凹部的情况下,由于在压接时的筒部处产生的力而导致的影响的说明图。顺便提及,在该图17中,与图1至8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与图1至8相同的构成元件,并且在下文的说明中,将省略相同的构成元件的重复说明。
在图17的比较例中,用作锯齿的多个直线状的槽114a平行地设置以代替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的圆形的凹部114。沿着与轴向D11交叉的交叉方向D12设置各个槽114a。在该比较例中,当施加如图16所示的面内方向上的力F12时,各个槽114a变形为宽度加宽的变形槽114a’。通过将各个槽114a变形为变形槽114a’,筒部11'在轴向D11上延伸。在该情况下,设置在筒部11’中的密封部件14也跟随并且延伸,但是如果该延伸在例如内筒片112与外筒片113之间的密封部件14等中过大,则产生密封部件14的密封不均匀等,这可能降低防水性能。
与该比较例相比,在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中,抵抗趋于在内表面11a的面内方向上加宽凹部114的力F12的抵抗力是强的。
图18是用于说明在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中抵抗使凹部加宽的力的抵抗力是强的的说明图。
在圆形的凹部114中,圆形的凹部114的内周表面的大部分与力F12斜交叉,并且作用为抑制使凹部114扩张的变形。从而,在本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中,抑制了由于压接期间施加的压力F11导致的筒部11的延伸。结果,同样抑制了密封部件14的延伸,并且能够以高水平确保防水性。根据该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同样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够在确保对与铝芯线W1a的接触部的防水性的同时,降低制造的难度。
后文中,作为除了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的第一变形例和第二变形例之外的其它变形例,将描述设置在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上的凹部114的变形例。
图19是示出根据图1至8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三变形例的凹部的视图。此外,图20是示出根据图1至8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四变形例的凹部的视图。此外,图21是示出根据图1至8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五变形例的凹部的视图。
图19所示的第三变形例中的凹部114b形成为平面图中的椭圆形状。另外,图20所示的第四变形例中的凹部114c形成为平面图中的平行四边形。此外,图21所示的第五变形例中的凹部114d形成为平面图中的六边形形状。
除此之外,作为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的变形例,能够采用平面图中的三角形或者其它多边形等。在任意这些变形例中,与图17所示的直线状的槽114a相比,抵抗在内表面11a的面内方向上扩张的力F12的抵抗力是强的。顺便提及,在第三变形例中的椭圆形的凹部114b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圆形的凹部114类似的强度。另一方面,在第四变形例的平行四边形形状的凹部114c和第五变形例的六边形的凹部114d中,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圆形的凹部114和第三变形例中的椭圆形的凹部114b相比,抵抗力是弱的。
此处,在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中,如上所述,设置在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上的多个凹部114的一部分与密封部件14重叠。就此而言,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具有以下优势效果。
图22是用于说明多个凹部的一部分与密封部件重叠的优点的说明图。
在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中,首先,要贴附到外筒片113侧的密封部件14的第一密封部141与多个凹部114中的位于最外侧的筒片113的缘部侧处的凹部114-1部分重叠。从而,位于与第一密封部141重叠的位置处的凹部114-1能够用作将第一密封部141设置在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上的标记。而且,要贴附到端子部12侧的第二密封部142与位于最靠近端子部12的位置处的凹部114-1部分重叠。从而,位于与第二密封部142重叠的位置处的凹部114-1能够用作将第二密封部142设置在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上的标记。根据本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能够在这些方面降低制造的难度。另外,与第一密封部141和第二密封部142重叠的凹部114-1由于在压接时施加的压力而抑制了第一密封部141和第二密封部142的移动,从而有助于以更高水平确保防水性。以这种方式,根据本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通过在确保与铝芯线W11的接触部的防水性能的同时,通过使用为了被覆电线W1与压接端子1之间的良好的导通性而设置的凹部114的一部分,能够降低制造的难度。
此外,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还通过与密封部件14重叠的槽部116而抑制了由于在压接时施加的压力而导致的密封部件14的移动。就此而言,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能够在以更高的水平确保防水性的同时,降低制造的难度。此外,与密封部件14重叠的槽部116还能够用作将密封部件14设置在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上的标记,并且在这一点上能够进一步降低制造难度。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中,如上所述,由于通过利用多个凹部114形成锯齿而确保了高的导通程度,因此即使密封部件14与凹部114多少有些重叠,对导通的影响也是小的。因此,当贴附密封部件14时不需要严格地进行对齐,使得在这一点上能够更加进一步地降低制造难度。
接着,将描述贴附到筒部11的内表面11a的密封部件14的变形例,作为除了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的第一变形例至第五变形例之外的其它变形例。
图23是示出对图1至8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六变形例的视图。在第六变形例中,不仅密封部件的形状而且凹部的形状也与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不同。此外,在图23中,与图1至8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与图1至8相同的构成元件,并且在下文的说明中,将省略相同的构成元件的重复说明。
在根据第六变形例的压接端子4中,首先,设置在筒部41的内表面41a上的凹部414是如图20中的第四变形例所示的平面图中的平行四边形的凹部。
在根据第六变形例的密封部件44中,第二密封部442和第三密封部443分别在交叉方向D12上横贯路径11a-4并从第一密封部441分割。在第二密封部442与第一密封部441之间以及第三密封部443与第一密封部441之间在轴向D11上开口有微小的间隙G41。在压接期间,该间隙G41通过密封部件44的延伸而封闭。
图24示出图23所示的第二密封部与第一密封部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三密封部与第一密封部之间的间隙如何在压接时通过密封部件的延伸而封闭的示意图。
如图24所示,在压接时,第一密封部441在与其长度方向一致的轴向D11上延伸。由于该延伸,第二密封部442和第三密封部443连接到第一密封部441,并且间隙G41被封闭。顺便提及,压接时的延伸率在交叉方向D12上比在轴向D11上大。因此,虽然与参考图7等描述的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比,延伸的程度变小。然而,通过适当地调整在贴附时产生的间隙G41,该间隙G41在压接时被封闭,并且能够确保高水平的防水性。
接着,将描述第一实施例中的密封部件14的形状的进一步变形例。
图25是示出图1至8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七变形例中的密封部件的视图。此外,图26是示出图1至8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八变形例中的密封部件的视图。此外,图27是示出图1至8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九变形例中的密封部件的视图。此外,图28是示出图1至8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十变形例中的密封部件的视图。
在图25所示的第七变形例的密封部件44a中,第一密封部441a与第二密封部442a分割,并且开口有在交叉方向D12上的间隙G41a。另一方面,第一密封部441a与第三密封部443a互相连接,并且这两者形成为平面图中的L形。换言之,密封部件44a是二分割的状态。在压接时,第二密封部442a在交叉方向D12上延伸。由于该延伸,第二密封部442a连接到第一密封部441a,并且间隙G41a封闭。
在图26所示的第八变形例的密封部件44b中,第一密封部441b和第二密封部442b分割并且开口有在轴向D11上的间隙G41b。另一方面,第一密封部441b与第三密封部443b互相连接,并且这两者形成为平面图中的L形。在压接时,第一密封部441b在轴向D11上延伸。由于该延伸,第一密封部441b连接到第二密封部442b,并且间隙G41b封闭。
在图27所示的第九变形例的密封部件44c中,第一密封部441c与第三密封部443c分割,并且开口有在交叉方向D12上的间隙G41c。另一方面,第一密封部441c与第二密封部442c互相连接,并且这两者形成为平面图中的倒L形。在压接时,第三密封部443c在交叉方向D12上延伸。由于该延伸,第三密封部443c连接到第一密封部441c,并且间隙G41c封闭。
在图28所示的第十变形例的密封部件44d中,第一密封部441d与第三密封部443d分割并且开口有在轴向D11上的间隙G41d。另一方面,第一密封部441d与第二密封部442d互相连接,并且这两者形成为平面图中的倒L形。在压接时,第一密封部441d在轴向D11上延伸。由于该延伸,第一密封部441d连接到第三密封部443d,并且间隙G41d封闭。
通过以上,结束了包括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的说明,并且将描述第二实施例及其变形例。在第二实施例中,设置在筒部的内表面中的多个凹部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不同。后文中,对第二实施例的描述将集中于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图29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说明图。图30是示出图29所示的密封部件如何贴附于筒部的内表面的示意图。顺便提及,在图29和30中,与图1至8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与图1至8相同的构成元件,并且在下文的说明中,将省略相同的构成元件的重复说明。如图29所示,示出了两个压接端子5,但是一个压接端子5在去除密封部件14的状态下示出,使得能够看到筒部51的内表面形状。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压接端子5中,筒部51的内表面51a设置有遍及包括第一区域51a-1、第二区域51a-2和第三区域51a-3的基本整个区域而分散地延伸的多个凹部514。凸部515在放置铝芯线W11的位置处通过从外表面侧的压制加工而同样形成在内表面51a上。第一区域51a-1是在轴向D11上纵越外筒片513的区域。第二区域51a-2是如下区域:其在比铝芯线W11更靠近端子部12的位置在交叉方向D12上在内筒片512侧与外筒片513侧之间横贯包括底板部511的内表面51a。此外,第三区域51a-3是如下区域:其在交叉方向D12上在内筒片512侧与外筒片513侧之间横贯内表面51a,从而与端部W1a的被覆部W12交叉。
从而,由第一密封部141、第二密封部142和第三密封部143构成的密封部件14被贴附为与第一区域51a-1、第二区域51a-2和第三区域51a-3的各自的凹部514重叠。间隙G11在轴向D11上横贯从第二区域51a-2经过第一区域51a-1到第三区域51a-3的路径51a-4并且开口在第二密封部142与第一密封部141之间以及第三密封部143与第一密封部141之间。
通过以下端子制造方法制造上述压接端子5。
在该端子制造方法中,首先,进行形成贴附密封部件14之前的结构的钣金加工步骤。在钣金加工步骤中,一起由金属板形成筒部51与端子部12。同样在本实施例中,在钣金加工工序中,筒部51和端子部12在多个压接端子5通过条状连接片5a而连接的状态下共同地形成。在该钣金加工步骤中,还进行在筒部51的内表面51a上形成多个凹部514、形成凸部515。
随后,由粘性凝胶片形成密封部件14,并且执行密封部件贴附步骤,将密封部件14贴附在第一区域51a-1、第二区域51a-2和第三区域51a-3上。该密封部件贴附步骤是在密封部件14以在上述路径51a-4的中途分割的状态贴附该密封部件14的步骤。即,第一密封部141、第二密封部142和第三密封部143单独地贴附到筒部51的内表面51a。
同样在本实施例中,在密封部件贴附步骤中,第一密封部141、第二密封部142和第三密封部143以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从粘性凝胶片冲裁出,并且贴附到筒部51的内表面51a。
以该方式制造的压接端子5如下地压接到被覆电线W1的端部W1a。
图31是示出对于图29和30所示的压接端子直至完成压接到被覆电线的端部的准备的步骤的视图。图32是示出在图31所示的步骤之后的直至压接端子被压接到被覆电线的端部的步骤的视图。
在上述的端子制造方法中,图31还示出了钣金加工步骤(S51)和密封部件贴附步骤(S52)。在钣金加工步骤(S51)中,形成筒部51和端子部12,并且在密封部件贴附步骤(S52)中,贴附构成密封部件14的第一密封部141、第二密封部142和第三密封部143。
在压接到被覆电线W1的端部W1a时,首先,将待压接的压接端子5从图29所示的连接片5a分离。然后,作为放置被覆电线W1的端部W1a的准备,筒部51经受弯曲变形(S53)。执行该弯曲变形,使得内筒片512与外筒片513互相靠近,从而与轴向D11交叉的截面是大致U状。
随后,将被覆电线W1的端部W1a放置在弯曲变形之后的筒部51上(S54)。此时,端部W1a被放置为使得铝芯线W11的末端不与第二密封部142重叠。顺便提及,一定程度地允许铝芯线的末端与第二密封部142的重叠。随后,将筒部51包覆在端部W1a上,使得外筒片113与面向内侧的内筒片512重叠(S55)。
通过这样的压接,密封部件14如下地密封压接端子5的各部分。
图33也是示出图32所示的压接之后的压接端子的视图。图34是示出沿着图33中的线V51-V51截取的截面、沿着线V52-V52截取的截面和沿着线V53-V53截取的截面的截面图。此外,图35是沿着图33所示的线V54-V54截取的截面图。
在本实施例中,与密封部件14重叠的凹部514起到第一实施例中的槽部116的作用。在压接期间,通过与密封部件14重叠的凹部514抑制了由于压接时施压的压力所导致的该密封部件14的移动。在压接时,第二密封部142与第一密封部141之间的以及第三密封部143与第一密封部141之间的间隙G11通过第二密封部142和第三密封部143的在交叉方向D12上的延伸而封闭。在压接之后,内筒片512与外筒片513之间的空间被密封部件14的第一密封部141密封。另外,管状的筒部51的在端子部12侧的开口51b被第二密封部142密封,并且被覆部W12与筒部51之间的空间被第三密封部143密封。
压接后的筒部51的压接高度CH51被设置为这样的尺寸:其使得管状的筒部51被挤压至密封部件14的一部分从该筒部51的开口51b突出的程度。结果,以高水平密封了筒部51的开口51b。密封部件14的一部分甚至还在筒部51中的被覆电线W1的延伸侧上从被覆部W12与筒部51之间的空间突出,从而以高水平密封该部分。诸如构成密封部件14的第一密封部141、第二密封部142和第三密封部143的宽度这样的尺寸是对压接后的这种密封所必需且充足的尺寸。此外,通过利用从开口51b及其相反侧突出的密封部件14密封筒部51的开口,能够视觉地检查在这些部位处的密封。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5中,设置在筒部51的内表面51a上的凹部514的缘部通过压接咬入到铝芯线W11中,使得获得了被覆电线W1与压接端子5之间的良好的导通性。此外,设置在筒部51的内表面上的多个凹部514的一部分与密封部件14重叠,用于确保与铝芯线W11的接触部的防水性。因此,能够将在与密封部件14重叠的位置处的凹部514用作用于将密封部件14设置在筒部51的内表面51a上的标记,并且在这一点上能够降低制造的难度。另外,与密封部件14重叠的凹部514抑制了由于在压接时施加的压力所导致的密封部件14的移动,从而有助于确保高水平的防水性。以这种方式,根据本实施例的压接端子5,通过在确保对与铝芯线W11的接触部的防水性能的同时,通过使用为了被覆电线W1与压接端子5之间的良好的导通性而设置的凹部514的一部分,能够降低制造的难度。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压接端子5,由于筒部51的内表面形状被简化为使得多个凹部514分布在基本整个区域上,所以能够进一步降低关于成型筒部51的制造难度。另外,当设置密封部件14时,如果密封部件14被设置为沿着筒部51的外周,则即使密封部件14稍微倾斜等,密封部件14和凹部514也能够设置为互相重叠。即,由于当设置密封部件14时不需要高的位置精度,所以在这一点上甚至能够进一步地降低制造难度。
接着,将描述要贴附到筒部51的密封部件14的贴附的方式和形状的变形例,作为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5的变形例。
图36是示出图29至3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一变形例中的密封部件的视图。图37是示出图29至3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二变形例中的密封部件的视图。图38是示出图29至3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三变形例中的密封部件的视图。图39是示出图29至3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四变形例中的密封部件的视图。图40是示出图29至3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五变形例中的密封部件的视图。图41是示出图29至3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六变形例中的密封部件的视图。图42是示出图29至3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七变形例中的密封部件的视图。
在图36所示的第一变形例的密封部件54a中,在轴向D11上在第二密封部542a与第一密封部541a之间以及第三密封部543a与第一密封部541a之间开口有间隙G51a。在该第一变形例中,在压接时,第一密封部541a在轴向D11上延伸以封闭间隙G51a,从而确保高水平的防水性。
在图37所示的第二变形例的密封部件54b中,第一密封部541b形成为短的,并且与第一变形例相比,整个密封部件54b位于朝向端子部12偏置的位置处。而且在第二变形例中,在轴向D11上在第二密封部542b与第一密封部541b之间以及第三密封部543b与第一密封部541b之间开口有间隙G51b。间隙G51b通过压接时密封部件54b的延伸而封闭。在该第二变形例中,虽然由密封部件54b密封的区域变为窄的,但是前提是贴附位置被设置到获得铝芯线W11与筒部51之间的接触部的防水性的位置处。在该第二变形例中,由于凹部514形成在筒部51的基本整个表面上这一事实而导致的贴附位置的灵活性,设置密封部件54b的贴附位置。根据第二变形例,能够通过第一密封部541b的长度的减小而抑制粘性凝胶片的使用量,使得能够降低成本。
在图38所示的第三变形例的密封部件54c中,在第二密封部542c与第一密封部541c之间以及第三密封部543c与第一密封部541c之间在交叉方向D12上开口有间隙G51c。在压接期间,第二密封部542c和第三密封部543c在交叉方向D12上延伸,以封闭间隙G51c。此外,在第三变形例中,基于由于凹部514形成在筒部51的基本整个表面上这一事实而导致的贴附位置的灵活性,第三密封部543c的贴附位置朝向端子部12偏置。
图39所示的第四变形例中的密封部件54d是上述第三变形例的变形例,其中,第一密封部541d缩短,并且第二密封部542d和第三密封部543d的长度被设置为基本相同的长度。
在图40所示的第五变形例的密封部件54e中,在第二密封部542e与第一密封部541e之间以及第三密封部543e与第一密封部541e之间在交叉方向D12上开口有间隙G51e。在压接时,第二密封部542e和第三密封部543e在交叉方向D12上延伸,以封闭间隙G51e。此外,在第五变形例中,基于由于凹部514形成在筒部51的基本整个表面上这一事实而导致的贴附位置的灵活性,第一密封部541e倾斜贴附。
图41所示的第六变形例的密封部件54f是图36所示的第一变形例的变形例,其中,第一密封部541f缩短。此外,在第六变形例中,基于由于凹部514形成在筒部51的基本整个表面上这一事实而导致的贴附位置的灵活性,第二密封部542f倾斜贴附。第三密封部543f等同于图36的第一变形例。
图42所示的第七变形例的密封部件54g是图36所示的第一变形例的变形例。在第七变形例中,第一密封部541g缩短,并且第二密封部542g延长。另外,第三密封部543g形成为随着其变长而更宽。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5中,凹部514形成在筒部51的基本整个表面上,如在各变形例中所述,使得能够以高的灵活性适当地设置密封部件的贴附方法和形状。
随后,将描述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5的进一步变形例。
图43是示出图29至3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八变形例中的密封部件的视图。图44是示出图29至3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九变形例中的密封部件的视图。图45是示出图29至3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十变形例中的密封部件的视图。图46是示出图29至3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十一变形例中的密封部件的视图。图47是示出图29至3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十二变形例中的密封部件的视图。图48是示出图29至3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第十三变形例中的密封部件的视图。
图43所示的第八变形例的密封部件55a不分割,并且形成为一体地连接的平面图中的C状,其中,第二密封部552a和第三密封部553a以两个臂状从第一密封部551a延伸。
下文描述的图44至47所示的各个变形例是上述第八变形例的变形例。
图44所示的第九变形例的密封部件55b是平面图中的C状,并且在图44中以顺时针倾斜的状态贴附到筒部51。
图45所示的第十变形例的密封部件55c是平面图中的C状,并且在图45中以逆时针倾斜的状态贴附到筒部51。
图46所示的第十一变形例的密封部件55d通过将形成为短的的第二密封部552d和第三密封部553d与第一密封部551d连接而形成。此外,在第十一变形例中,密封部件55d整体在朝向筒部51的内筒片512偏置的状态下贴附。
图47所示的第十二变形例的密封部件55e也通过将形成为短的的第二密封部552e和第三密封部553e与第一密封部551e连接而形成。然而,在第十二变形例中,密封部件55e整体在朝向筒部51的外筒片513偏置的状态下贴附。
图48所示的第十三变形例的密封部件55f通过将第二密封部552f和第三密封部553f与形成为短的的第一密封部551f连接而形成。此外,在第十三变形例中,密封部件55f整体在朝向筒部51的端子部12偏置的状态下贴附。
如以上各种变形例所述,在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5中,即使当使用一体的密封部件时,也由于凹部514形成在筒部51的基本整个表面上,而能够以高的灵活性适当地设置密封部件的贴附方法和形状。
注意,上述实施例仅示出了本发明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并且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即,能够在不背离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变形。只要本发明的构造仍通过这样的变形提供,则当然处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和各种变形例中,例示了通过从外表面侧的压制加工而使凸部设置在筒部上的实施方式。然而,筒部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并且可以省略凸部。然而,如上所述,通过设置凸部,能够通过使铝芯线的股线散布而增加与筒部的接触部的数量。
此外,在各个上述实施例和各种变形例中,作为端子部的一个实例,例示了具有作为四角筒状的阴端子的端子部12的压接端子。然而,端子部不限于此,并且不要求任何特殊的形状或者连接方式。

Claims (4)

1.一种压接端子,在所述压接端子中,要包覆并压接到具有铝芯线的被覆电线的端部处的筒部和要连接到连接对象的端子部布置在预定的轴向上,所述铝芯线在所述被覆电线的所述端部处露出,
其中,所述筒部包括:底板部,该底板部在所述轴向上延伸,所述被覆电线的所述端部被放置在该底板部上;以及内筒片和外筒片,在所述底板部的平面图中,该内筒片和该外筒片在与所述轴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的两侧从所述底板部延伸,所述筒部被构造为以在压接时所述内筒片位于内侧的状态包覆所述端部,
其中,多个凹部分散地设置在所述筒部的内表面上,
其中,所述压接端子包括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由粘性凝胶片形成,并且遍及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地贴附,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轴向上纵贯所述外筒片,所述第二区域在比所述铝芯线靠近所述端子部的位置处在所述交叉方向上横贯所述内表面,所述第三区域在所述交叉方向上横贯所述内表面从而与所述端部的被覆部交叉;并且,所述密封部件在压接之后密封了所述内筒片与所述外筒片之间、成为筒状的所述筒部的在所述端子部侧的开口以及所述被覆部与所述筒部之间,并且
其中,所述密封部件以在从所述第二区域经由所述第一区域到所述第三区域的路径的中途分割的状态被贴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端子,
其中,所述密封部件以所述密封部件被分割为在所述轴向上横断所述路径的状态被贴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接端子,
其中,所述密封部件包括:第一密封部,该第一密封部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在所述轴向上以带状延伸;第二密封部,该第二密封部在所述第二区域中在所述交叉方向上以带状延伸;以及第三密封部,该第三密封部在所述第三区域中在所述交叉方向上以带状延伸,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密封部和所述第三密封部中的至少一者以从所述第一密封部分割的状态被贴附。
4.一种用于制造压接端子的端子制造方法,在所述压接端子中,要包覆并压接到具有铝芯线的被覆电线的端部处的筒部与要连接到连接对象的端子部布置在预定的轴向上,所述铝芯线在所述被覆电线的所述端部处露出,所述方法包括:
钣金加工步骤,其中,一起由金属板制成所述筒部与所述端子部,所述筒部包括:底板部,该底板部在所述轴向上延伸,所述被覆电线的所述端部被置在该底板部上;以及内筒片和外筒片,在针对所述底板部的平面图中,该内筒片和该外筒片在与所述轴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的两侧从所述底板部延伸,并且所述筒部以在压接时所述内筒片位于内侧的状态包覆所述端部,并且,多个凹部分散地设置在所述筒部的内表面上,以及
密封部件贴附步骤,其中,由粘性凝胶片形成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被构造为在压接之后密封所述内筒片与所述外筒片之间、成为筒状的所述筒部的在所述端子部侧的开口以及所述被覆部与所述筒部之间,并且遍及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贴附所述密封部件,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轴向上纵贯所述外筒片,所述第二区域在比所述铝芯线靠近所述端子部的位置处在所述交叉方向上横贯所述内表面,所述第三区域在所述交叉方向上横贯所述内表面从而与所述端部的被覆部交叉,
其中,所述密封部件贴附步骤是如下步骤:以所述密封部件在从所述第二区域经由所述第一区域到所述第三区域的路径的中途分割的状态,贴附所述密封部件。
CN201780072965.3A 2016-12-27 2017-04-26 压接端子和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00889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53771A JP6822834B2 (ja) 2016-12-27 2016-12-27 圧着端子および端子製造方法
JP2016-253771 2016-12-27
PCT/JP2017/016503 WO2018123100A1 (ja) 2016-12-27 2017-04-26 圧着端子および端子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8981A true CN110088981A (zh) 2019-08-02
CN110088981B CN110088981B (zh) 2020-09-01

Family

ID=62708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2965.3A Active CN110088981B (zh) 2016-12-27 2017-04-26 压接端子和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505287B2 (zh)
JP (1) JP6822834B2 (zh)
CN (1) CN110088981B (zh)
DE (1) DE112017006590T5 (zh)
WO (1) WO20181231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58552B2 (ja) * 2016-12-27 2021-04-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圧着端子
JP6803877B2 (ja) * 2018-07-09 2020-12-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付き電線
US11264735B1 (en) * 2020-08-28 2022-03-01 TE Connectivity Services Gmbh Electrical terminal for terminating a wide size range of magnet wire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44790A1 (de) * 1995-05-23 1996-11-27 Delphi Automotive Systems Deutschland GmbH Flachsteckhülse
CN1387286A (zh) * 2001-05-18 2002-12-2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接线端子整体密封件
CN103947050A (zh) * 2011-11-22 2014-07-2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包括凝胶形式的绝缘填充体的阴端子
WO2014154706A1 (en) * 2013-03-25 2014-10-02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Crimp connection
CN105075021A (zh) * 2013-03-19 2015-11-1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端子金属件及带有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40198B2 (ja) 1977-04-12 1984-09-28 川研フアイン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改良された固形洗剤
JP4381872B2 (ja) * 2004-04-09 2009-12-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線圧着方法
JP5606115B2 (ja) * 2010-03-23 2014-10-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圧着端子の電線に対する接続構造
JP5480368B2 (ja) 2010-03-30 2014-04-23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圧着端子、接続構造体及びコネクタ
JP5886673B2 (ja) * 2012-03-30 2016-03-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接続端子
JP5899593B2 (ja) * 2012-07-31 2016-04-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圧着端子付きアルミ電線
JP6426907B2 (ja) * 2014-04-04 2018-11-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圧着端子と電線の接続構造
JP5940198B2 (ja) 2015-06-18 2016-06-29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圧着端子、接続構造体及び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44790A1 (de) * 1995-05-23 1996-11-27 Delphi Automotive Systems Deutschland GmbH Flachsteckhülse
CN1387286A (zh) * 2001-05-18 2002-12-2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接线端子整体密封件
CN103947050A (zh) * 2011-11-22 2014-07-2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包括凝胶形式的绝缘填充体的阴端子
CN105075021A (zh) * 2013-03-19 2015-11-1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端子金属件及带有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
WO2014154706A1 (en) * 2013-03-25 2014-10-02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Crimp connec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505287B2 (en) 2019-12-10
JP2018106992A (ja) 2018-07-05
US20190280400A1 (en) 2019-09-12
WO2018123100A1 (ja) 2018-07-05
JP6822834B2 (ja) 2021-01-27
DE112017006590T5 (de) 2019-09-05
CN110088981B (zh) 2020-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88981A (zh) 压接端子和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
JP5058082B2 (ja) 端子金具及び端子付き電線
CN110140258A (zh) 压接端子
KR101710846B1 (ko) 압착단자 및 압착단자 부가 전선
JP5601926B2 (ja) 圧着端子
CN110024227A (zh) 压接端子
US20120329342A1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crimping terminal to electric wire
CN105206596B (zh) 具有弯折引线的封装集成电路器件
DE112012003826T5 (de) Beschränkte Schneidklemme und Schneidklemmverbindung mit großer Biegung
DE102014106158B4 (de) Verfahren zum Testen von elektronischen Bauteilen und Halbleiterstreifenanordnung
KR20110010565A (ko) 압착 단자 피팅, 압착 단자 피팅의 제조 방법 및 단자 피팅을 구비한 전선
US20160240937A1 (en) Crimping terminal
JP5953590B2 (ja) 圧着端子付き電線、および圧着端子を電線に圧着する方法
US20160218445A1 (en) Crimp terminal
JP6563168B2 (ja) 圧着端子
JP2013030337A (ja) 端子付き電線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983625A (zh) 端子连接方法
CN110024226A (zh) 带有端子的电线和端子制造方法
JP5316914B2 (ja) 端子金具及び端子付き電線
JP5720955B2 (ja) 端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連鎖端子
JP2012221719A (ja) 圧着端子
CN208433551U (zh) 一种用于线路板的接线端子
DE102023100472A1 (de) Halbleiter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er Halbleitervorrichtung
JP2013109873A (ja) 連鎖状端子及び端子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