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79477A - 一株防治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制剂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株防治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制剂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79477A
CN110079477A CN201910343907.0A CN201910343907A CN110079477A CN 110079477 A CN110079477 A CN 110079477A CN 201910343907 A CN201910343907 A CN 201910343907A CN 110079477 A CN110079477 A CN 1100794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reparation
blcc2
group
bacter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439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79477B (zh
Inventor
王春凤
单宝龙
张甜甜
吕文亮
鹿瑶
林显华
陈雷
谷巍
徐海燕
王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Boly Lely Bio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Boly Lely Bio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Boly Lely Bio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Boly Lely Bio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4390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794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794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794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794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794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10Animal feeding-stuffs obtained by micro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processes
    • A23K10/12Animal feeding-stuffs obtained by micro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processes by fermentation of natural products, e.g. of vegetable material, animal waste material or biomas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10Animal feeding-stuffs obtained by micro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processes
    • A23K10/16Addition of microorganisms or extracts thereof, e.g. single-cell proteins, to feeding-stuff compositions
    • A23K10/18Addition of microorganisms or extracts thereof, e.g. single-cell proteins, to feeding-stuff compositions of live microorganis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50/0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 A23K50/7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for birds
    • A23K50/75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for birds for poult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66Microorganisms or materials therefrom
    • A61K35/74Bacteria
    • A61K35/741Probiotics
    • A61K35/744Lactic acid bacteria, e.g. enterococci, pediococci, lactococci, streptococci or leuconostocs
    • A61K35/747Lactobacilli, e.g. L. acidophilus or L. brev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04Antibacterial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5Bacterial isol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400/00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 A23V2400/11Lactobacillus
    • A23V2400/169Plantar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R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C12C - C12Q, RELATING TO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0Microorganisms ; Processes using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1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using 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C12R2001/225Lactobacillus
    • C12R2001/25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Birds (AREA)
  • Physi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nc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株防治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制剂和应用。该菌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BLCC2‑0410,已于2019年3月18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武汉市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9164,该菌和/或其发酵物及其制剂能够直接、突出的抑制和/或杀灭鸡白痢沙门氏菌,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一株防治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制剂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防治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制剂和应用。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长期以来,在畜牧养殖方面,主要依赖抗生素来防治动物疾病,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引发了兽药残留、细菌耐药等问题,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严重影响。随着人们对动物食品品质要求的提高、监管部门对兽药残留的严格控制,市场对安全、高效、低毒兽药的需求越来越高。
微生态制剂在防治畜禽疾病的同时,可以增强畜禽生产性能、改善肉品质、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养殖成本。目前,我国允许用于饲料添加剂的微生物菌种包括:芽孢杆菌类、乳酸菌类及酵母类、霉菌类和其他细菌类等共46种。植物乳杆菌作为益生菌,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如调节胃肠道生态平衡、增强免疫力、抑制肿瘤前体物质形成等。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功能性食品、微生态添加剂等的研发和使用。
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salmonella pullorum)引起的严重危害雏鸡和青年鸡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以经卵垂直传播和经消化道水平传播为主。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通常2周龄左右最易发病且呈流行性,3周龄以上的鸡发病后极少死亡,耐过鸡则发育不良,成为慢性患者或带菌者,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发明人发现,微生态制剂防治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研究以复合菌制剂为主,李瑞香等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乳酸杆菌等组成的复合微生态制剂预防雏鸡鸡白痢沙门氏菌病,雏鸡成活率可提高30%,其中的乳酸杆菌需要与多种其他菌种复配才能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蔡荣等使用发酵乳杆菌、双叉双歧杆菌、粘性优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组成的复合微生态制剂防治鸡白痢沙门氏菌病,菌株通过在雏鸡消化道中定植、生长与繁殖的方式,竞争性抑制肠道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可有效防治鸡白痢沙门氏菌病,但需多种菌株复配使用,才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植物乳杆菌及其制剂,以及该植物乳杆菌在制备抑制和/或杀灭鸡白痢沙门氏菌,以及防治与鸡白痢沙门氏菌相关疾病的制剂中的应用。该植物乳杆菌能够直接、突出的抑制和/或杀灭鸡白痢沙门氏菌,对与鸡白痢沙门氏菌相关的疾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安全性高。
具体地,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BLCC2-0410,已于2019年3月18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武汉市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9164。
所述植物乳杆菌BLCC2-0410为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可在MRS琼脂培养基上生长,37℃培养48h,形成明显乳白色、不透明的圆形菌落,中央凸起,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具一定的黏性;可在MRS液体培养基中生长,36~37℃培养16h,菌液浑浊,底部有菌体沉淀圈。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MRS培养基的组成为:按质量百分数计,葡萄糖2.0%、柠檬酸铵0.2%、乙酸钠0.5%、磷酸氢二钾0.5%、硫酸锰0.02%、硫酸镁0.05%、蛋白胨1%、牛肉膏1%、酵母膏0.5%、吐温-80 0.1%,pH 6.0,固体培养基需要加1.5%琼脂粉。
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在pH大于2的环境中尤其在pH为2.5-6.5的环境中可以存活;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具有较强的耐酸性,在pH值2.5和3.0环境中4h的存活率分别为33.1%、88.9%,pH 6.0为较为适宜的pH,其存活率可达100%。
植物乳杆菌BLCC2-0410耐禽胆盐能力强,禽胆盐浓度不高于0.3%时可存活,在0.1%浓度禽胆盐中存活率为97%。
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具有肠粘膜粘附性,其粘附率18.2%。
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对胰蛋白酶及胃蛋白酶均有较强的耐受性,具体地,在胃蛋白酶液中处理2h,乳酸菌存活率为78.6%,处理4h乳酸菌存活率为34.3%,胰蛋白酶液中处理4h,乳酸菌存活率77.8%。
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具体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以高剂量1.0×1011CFU/mL活菌浓度的植物乳杆菌BLCC2-0410菌液灌喂雏鸡,各组雏鸡精神状态均良好,与低剂量组(1.0×1010CFU/mL)以及对照组相比,粪便形态无明显差异,各组雏鸡体重及进食量无明显差异,剖检观察肝、脾、肺、肾均无肉眼可见病变。
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可稳定传代25次,连续传5代、10代、15代、25代培养物活菌含量差别不大,细菌形态均为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发酵液pH值均在3.66左右,作用于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差别不大。
此外,植物乳杆菌BLCC2-0410还具有下表所示的生化特性: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菌剂,其包含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和/或植物乳杆菌BLCC2-0410的发酵物。
所述植物乳杆菌BLCC2-0410的发酵物通过发酵植物乳杆菌BLCC2-0410获得。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植物乳杆菌BLCC2-0410的发酵物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获取:将植物乳杆菌BLCC2-0410接种至培养基上,静置培养。
所述培养基可以为液体培养基或固体培养基,比如MRS培养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酵培养基的组成按质量百分数计,葡萄糖2.0%、柠檬酸铵0.2%、乙酸钠0.5%、磷酸氢二钾0.5%、硫酸锰0.02%、硫酸镁0.05%、蛋白胨1%、牛肉膏1%、酵母膏0.5%、吐温-80 0.1%,pH 6.0;在本发明的又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酵培养基的组成按质量百分数计,葡萄糖2.0%、柠檬酸铵0.2%、乙酸钠0.5%、磷酸氢二钾0.5%、硫酸锰0.02%、硫酸镁0.05%、蛋白胨1%、牛肉膏1%、酵母膏0.5%、吐温-80 0.1%,固体培养基加入1.5%琼脂粉,pH 6.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酵培养条件为36~37℃,恒温培养,培养时间为10~20小时。比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酵培养包括:取2~8℃保存的植物乳杆菌BLCC2-0410斜面菌种,无菌接种至灭菌的液体MRS培养基中,37℃静置条件下过夜培养。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酵培养条件为36~37℃,厌氧培养,培养时间为10~20小时。比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酵培养包括:取4℃条件下保存的斜面菌种接种于适量MRS液体培养基中活化,再按4%(v/v)比例接种于较大量的MRS液体培养基中,36~37℃培养16小时,作为BLCC2-0410种子液;用发酵罐厌氧培养,按容器容量装入适量MRS液体培养基,灭菌后按培养基总量的7.5%(v/v)接种BLCC2-0410种子液,于36~37℃厌氧培养10h。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菌粉,其包含上述第二方面的菌剂和冻干保护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冻干保护剂的加入量可以为本领域的常规用量,或者所述冻干保护剂的加入量为混合原料重量的2-90wt%,优选为5-80wt%,尤其为40-60wt%,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以质量份计,所述菌粉中,冻干保护剂与菌泥的质量份数分别为125份和100份。
在本发明中,所述冻干保护剂可以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冻干保护剂。或者,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冻干保护剂为脱脂奶粉、蔗糖和水的混合物。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冻干保护剂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组成:脱脂奶粉20份、蔗糖5份和水100份。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制备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菌粉的方法,其包括发酵培养植物乳杆菌BLCC2-0410,离心获取菌泥后加入冻干保护剂、真空冷冻干燥得到菌粉。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剂,其包含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菌剂或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菌粉,以及至少一种药学上或食品上可接受的辅料。
所述药学上或者食品上可接受的辅料可以是本领域常规使用的辅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制剂需要进行选择。或者,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药学上或食品上可接受的辅料为麦芽糊精。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剂中植物乳杆菌BLCC2-0410活菌含量为≥1.0×108CFU/g(或CFU/mL),进一步为1.0×108~1×1011CFU/g(或CFU/mL),当然,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植物乳杆菌BLCC2-0410活菌含量≥1.0×108CFU/g(或CFU/mL)时,随着活菌浓度升高其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抑制和/或杀灭效果会有所提升。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剂可直接掺拌于饲料使用或者将其稀释至高于1.0×108CFU/mL的浓度使用。所述稀释方法比如加入水等溶剂。
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制剂也可以为液体制剂,比如水剂,其可将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菌剂或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菌粉或者上述掺加了辅料(比如麦芽糊精等)的固体制剂(比如粉剂等)溶于溶剂(比如水)中得到。比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将植物乳杆菌BLCC2-0410的菌泥与冻干保护剂混合后冻干成菌粉,然后加入麦芽糊精配制成活菌浓度大于1.0×1010CFU/g的粉剂,将该粉剂溶于水中,制备成活菌浓度不低于1.0×108CFU/mL的液体益生菌制剂(水剂),比如制备成活菌浓度为1.0×1010CFU/mL、1.0×109CFU/mL、1.0×108CFU/mL的水剂。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制备上述第五方面所述的制剂的方法,其包括将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菌剂或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菌粉与至少一种药学上或食品上可接受的辅料混匀。或者,可选地,将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菌剂或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菌粉或上述掺加了辅料(比如麦芽糊精等)的固体制剂(比如粉剂等)溶于适宜的溶剂(比如水)中。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剂可以为冻干菌粉,其由菌体和/或菌体发酵物与冻干保护剂混合后,真空冷冻干燥制成。或者为液体制剂,比如水剂,由冻干菌粉溶解于水中制备得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取活化植物乳杆菌BLCC2-0410菌种制备种子液,然后进行发酵培养,离心收获菌体和/或菌体发酵物后,与至少一种药学上或食品上可接受的辅料混匀,即得制剂。
或者,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取活化植物乳杆菌BLCC2-0410菌种制备种子液,然后进行发酵培养,收获菌体和/或菌体发酵物后,加入冻干保护剂,真空冷冻干燥制成菌粉,菌粉与至少一种药学上或食品上可接受的辅料混匀,即得制剂。或者,可选地,将该制剂溶于水中,制得水剂。
本发明所述的水剂可以是成品制剂,也可以是现配现用的使用形态。
所述药学上或食品上可接受的辅料如上文第五方面中所述,比如可以为麦芽糊精和/或溶剂比如水等。
以及,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本发明提供了植物乳杆菌BLCC2-0410或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菌剂或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菌粉或上述第五方面所述的制剂在制备用于抑制和/或杀灭鸡白痢沙门氏菌(salmonella pullorum)的制品中的应用;以及,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鸡白痢沙门氏菌相关的疾病的制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中所述制品为药品、保健品、食品、卫生用品或消毒杀菌用品。
本发明所述鸡白痢沙门氏菌相关的疾病为鸡白痢沙门氏菌病。
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和/或其发酵物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具有抑制效果,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和/或其发酵物对四株鸡白痢沙门氏菌CVCC537、BLCC8-0017、BLCC8-0098、CVCC533均有抑制效果,且抑菌圈直径均在11mm以上,其中,针对CVCC537、CVCC533、BLCC8-0098三株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在15mm以上。
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和/或其发酵物对鸡白痢沙门氏菌表现出预防作用,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和/或其发酵物饲喂于1日龄雏鸡,3日龄、4日龄时攻毒鸡白痢沙门氏菌比如CVCC533,结果发现对提前饲喂了本发明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和/或其发酵物的雏鸡使用鸡白痢沙门氏菌攻毒并不影响体重的增长,相反,未提前饲喂本发明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和/或其发酵物的雏鸡使用鸡白痢沙门氏菌攻毒后体重迅速降低,在攻毒24小时后达到最低,后期体重恢复,但恢复后的体重明显低于提前饲喂了本发明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和/或其发酵物的雏鸡组。
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BLCC2-0410或其发酵物能够显著降低雏鸡鸡白痢沙门氏菌病发病死亡率,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相较于仅使用鸡白痢沙门氏菌攻毒的雏鸡,饲喂了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和/或其发酵物的雏鸡使用鸡白痢沙门氏菌攻毒后死亡率由40%降低为0,并且该效果也显著优于其他益生菌比如BLCC1-0157。
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和/或其发酵物可以杀灭鸡白痢沙门氏菌或直接抑制鸡白痢沙门氏菌的生长,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BLCC2-0410或其发酵物与等体积的鸡白痢沙门氏菌混合培养,培养24小时后,共培养组的鸡白痢沙门氏菌数量减少了近3个对数值,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增长至48小时,鸡白痢沙门氏菌数量继续减少;而共培养组的植物乳杆菌BLCC2-0410生长并未受到影响,与单独的植物乳杆菌BLCC2-0410组相比,活菌数仅减少0.4个对数值。
此外,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的,鸡白痢沙门氏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通常2周龄左右最易发病且呈流行性,因此对于2周龄内雏鸡的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因此安全性也是特别重要的考量因素,而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和/或其发酵物,或含有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和/或其发酵物的制剂对雏鸡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因此,即便将其应用于2周龄内的雏鸡时,比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将其应用于0-10日龄的雏鸡,都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对雏鸡安全友好的同时实现更好的预防与治疗作用,无安全顾虑。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其中:
图1为实施例2中各组SPF雏鸡的平均体重。
图2为实施例3中植物乳杆菌BLCC2-0410的生长曲线及pH值变化曲线。
图3为实施例3安全性试验中各组雏鸡平均体重
图4为实施例3安全性试验中各组雏鸡平均进食量
图5为实施例3中BLCC2-0410各代次菌体的形态图,其中,A图为5代次菌体形态、B图为10代次菌体形态、C图为15代次菌体形态、D图为25代次菌体形态。
图6为实施例4中共培养条件下鸡白痢沙门氏菌和植物乳杆菌BLCC2-0410的生长性能;其中,A:鸡白痢沙门氏菌活菌数;B:植物乳杆菌BLCC2-0410活菌数;S组即鸡白痢沙门氏菌培养组;RS组即共培养组;R组即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培养组。
图7为实施例5中BLCC2-0410菌落培养形态。
图8为实施例5中BLCC2-0410发酵液状态。
图9为为实施例5中BLCC2-0410菌体形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
除非另行定义,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发明方法中。文中所述的较佳实施方法与材料仅作示范之用。
实施例1菌株初筛
1材料与方法
1.1筛选用培养基
MRS培养基,按质量百分数计:葡萄糖2.0%、柠檬酸铵0.2%、乙酸钠0.5%、磷酸氢二钾0.5%、硫酸锰0.02%、硫酸镁0.05%、蛋白胨1%、牛肉膏1%、酵母膏0.5%、吐温-800.1%,pH 6.0,固体培养基需要加1.5%琼脂粉。
芽孢培养基,按质量百分数计:葡萄糖0.2%,蛋白胨1.0%,氯化钠0.5%,酵母膏0.5%,pH 7.0,固体培养基需要加1.5%琼脂粉。
1.2菌株
益生菌株:植物乳杆菌BLCC2-0410、BLCC2-0155、BLCC2-0001、BLCC2-0111、BLCC2-0092、BLCC2-0154、BLCC2-0112、BLCC2-0107、BLCC2-0038,芽孢菌BLCC1-0157、BLCC1-0285、BLCC1-0130、BLCC1-0050、BLCC1-0100、BLCC1-0017、BLCC1-0085、BLCC1-0155,均由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工程研究院菌种资源保藏中心提供。
指示菌株:鸡白痢沙门氏菌CVCC537、CVCC533购买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鸡白痢沙门氏菌BLCC8-0017、BLCC8-0098由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工程研究院菌种资源保藏中心提供。
1.3试验方法
采用牛津杯法测定各益生菌株发酵液(均培养16小时)对指示菌(鸡白痢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2.试验结果
2.1菌株初筛试验结果
上述各益生菌发酵液分别对鸡白痢沙门氏菌CVCC537、BLCC8-0017、BLCC8-0098、CVCC533四株菌的抑菌效果如表1所示。其中,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对四株鸡白痢沙门氏菌均有抑制效果,且抑制效果最好,对CVCC537、CVCC533、BLCC8-0098的抑菌圈直径均在15mm以上,对BLCC8-0017的抑菌圈直径也在11mm以上,将其作为备选菌株;芽孢菌中BLCC1-0157对4株鸡白痢沙门氏菌均有抑制效果,抑菌圈直径在10mm以上,作为备用菌株。
表1益生菌株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
注:“+”表示抑菌圈直径10-11mm,“++”表示抑菌圈直径11-15mm,“+++”表示抑菌圈直径>15mm,“-”无抑菌活性。
实施例2菌株复筛
1材料与方法
1.1筛选用培养基
MRS培养基,按质量百分数计:葡萄糖2.0%、柠檬酸铵0.2%、乙酸钠0.5%、磷酸氢二钾0.5%、硫酸锰0.02%、硫酸镁0.05%、蛋白胨1%、牛肉膏1%、酵母膏0.5%、吐温-800.1%,pH 6.0,固体培养基需要加1.5%琼脂粉。
芽孢培养基,按质量百分数计:葡萄糖0.2%,蛋白胨1.0%,氯化钠0.5%,酵母膏0.5%,pH 7.0,固体培养基需要加1.5%琼脂粉。
1.2菌株
益生菌株:植物乳杆菌BLCC2-0410、芽孢菌BLCC1-0157,由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工程研究院菌种资源保藏中心提供。
攻毒菌株:鸡白痢沙门氏菌CVCC533购买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1.3试验动物
SPF雏鸡:购自济南斯派福瑞禽业科技有限公司。
1.4试验方法
1.4.1芽孢菌BLCC1-0157发酵液制备
取2~8℃保存的芽孢菌BLCC1-0157斜面菌种,无菌接种至灭菌的液体芽孢培养基中,37℃、180r/min条件下过夜培养,经测定,菌液活菌数为4.0×109CFU/mL,菌液置于2~8℃保存备用。
1.4.2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发酵液制备
取2~8℃保存的植物乳杆菌BLCC2-0410斜面菌种,无菌接种至灭菌的液体MRS培养基中,37℃静置条件下过夜培养,经测定,菌液活菌数为1.0×109CFU/mL,菌液置于2~8℃保存备用。
1.4.3鸡白痢沙门氏菌菌液制备
取2~8℃保存的鸡白痢沙门氏菌斜面菌种,接种到TSB培养基(购自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37℃、180r/min培养24h,将菌液转至无菌离心管中,5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将菌泥收集到一起,用无菌生理盐水重悬,制成活菌浓度为3.0×108CFU/mL的菌液,菌液置于2~8℃保存备用。
1.4.4试验分组及处理
购入1日龄SPF雏鸡,按体重平均分配至各组,使每组雏鸡高体重、中等体重、低体重的占比相似,且各组平均体重(34.9±0.2g)相差不大,每组雏鸡10只,共4个处理组:CK组,既不灌喂益生菌、也不灌喂鸡白痢沙门氏菌;S组,不灌喂益生菌,只灌喂鸡白痢沙门氏菌CVCC533,为攻毒对照组;YS组,灌喂芽孢菌BLCC1-0157发酵液,并灌喂鸡白痢沙门氏菌CVCC533;RS,灌喂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发酵液,并灌喂鸡白痢沙门氏菌CVCC533。YS和RS组,自1日龄起灌喂益生菌,每日早、晚灌服0.5mL/只,共灌服4次,CK组和S组灌喂等量的无菌生理盐水。S、YS、RS组分别于3日龄、4日龄攻毒鸡白痢沙门氏菌CVCC533,2次攻毒在24h内完成,CK组灌喂等量的无菌生理盐水。自3日龄攻毒开始,每日统计各组雏鸡体重及死亡率,并记录。
2菌株复筛试验结果
各组雏鸡的平均体重变化如图1所示,S组雏鸡攻毒后体重降低,至5日龄时降至最低,随后开始增长,分析原因,可能是攻毒鸡白痢沙门氏菌对雏鸡造成较大的影响,雏鸡食欲减退、体重降低,随日龄增大,对外界环境抵抗能力增强,食欲提高、体重增加,但体重增长较正常组缓慢,身形较为弱小;试验期间,植物乳杆菌BLCC2-0410预防组(即RS组)雏鸡体重增长迅速,体重高于CK组,使用CVCC533攻毒并未影响其体重增长;BLCC1-0157预防组(即YS组)在攻毒完成后体重增长率较之前降低,体重与CK组相差不大,但5日龄后略低于CK组。
各组雏鸡的死亡情况如表2所示。
表2各组雏鸡死亡率
由表2可以看出,攻毒对照组(S组)死亡率为40%,攻毒且灌喂芽孢菌BLCC1-0157(YS组)组死亡率为10%,攻毒且灌喂植物乳杆菌BLCC2-0410(RS组)组死亡率为0;同等攻毒剂量条件下,灌喂益生菌BLCC1-0157及BLCC2-0410可以有效降低雏鸡鸡白痢沙门氏菌病发病死亡率。植物乳杆菌BLCC2-0410的效果优于芽孢菌BLCC1-0157。
3.小结
通过菌株初筛和复筛,试验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BLCC2-0410防治雏鸡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效果最好,在攻毒对照组雏鸡发病死亡率为40%的情况下,灌喂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可将雏鸡发病死亡率降为0。
实施例3菌株的性质
1材料与方法
1.1 MRS培养基
按质量百分数计,葡萄糖2.0%、柠檬酸铵0.2%、乙酸钠0.5%、磷酸氢二钾0.5%、硫酸锰0.02%、硫酸镁0.05%、蛋白胨1%、牛肉膏1%、酵母膏0.5%、吐温-80 0.1%,pH6.0,固体培养基需要加1.5%琼脂粉,121℃灭菌30min。
1.2菌株
植物乳杆菌BLCC2-0410菌株(本实施例下方实验中简称为乳酸菌),由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工程研究院菌种保藏中心提供;鸡白痢沙门氏菌CVCC533购买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1.3试验方法
1.3.1目的菌株生长曲线的确定
将BLCC2-0410菌株以1%(v/v)接种量接种到于MRS培养基中,37℃静置培养,分别于0h、2h、4h、6h、8h、10h、11h、12h、16h、24h、28h、32h、48h取样测定pH值以及活菌数,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相应活菌数的对数值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找出最适培养时间。从而确定菌株生长的各个阶段。并取处于稳定生长期的液体菌种作为种子液,进行后续试验。
1.3.2耐酸性试验
乳酸菌菌液培养16h,按1%(v/v)分别接种于pH为2.0、2.5和3.0的MRS液体培养基中,以pH6.0的MRS培养基为对照,37℃培养4h,取样进行平板菌落计数,计算乳酸菌存活率。
存活率(%)=(待测pH的菌液活菌数/初始菌液活菌数)×100%。
1.3.3耐胆盐试验
乳酸菌菌液培养16h,按1%(v/v)分别接种于禽胆盐浓度为0.1%、0.2%、0.3%的MRS培养基中,以不加禽胆盐的MRS培养基为对照,37℃培养4h,取样进行平板菌落计数,计算乳酸菌存活率。
存活率(%)=(待测胆盐浓度的菌液活菌数/初始菌液活菌数)×100%。
1.3.4肠道粘附试验
取12孔细胞培养板,试验组各加0.5mL粘液,每种粘液平行3孔,4℃过夜固定。然后每孔加0.5mL无菌生理盐水洗涤两次,除去未粘附的粘液,每孔加等量0.5mL标记菌悬液。另以0.5mL标记菌悬液作阳性对照,28℃孵育2h。除阳性对照外,再用0.5mL无菌生理盐水洗去未粘附的细菌。
1.3.5消化酶耐受性试验
(1)人工消化液的制备
胃蛋白酶液:11.7mL浓盐酸,稀释到50mL得稀盐酸,取稀盐酸1.15mL,加入800mL水与10g胃蛋白酶,摇匀后,加水稀释至1000mL,调pH到2.5,0.22μm过滤器过滤,既得。(根据药典人工胃液配置方法配置,调整pH为2.5)
胰蛋白酶液:取磷酸二氢钾6.8g,加水500mL使溶解,用0.l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8;另取胰酶10g,加水适量使溶解,将两液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根据药典人工肠液配置方法配置)
(2)益生菌菌液制备:
1)菌株的活化:将冻存菌株取出,无菌接种于MRS液体培养基中,37℃过夜培养;
2)菌悬液制备:将活化的菌液离心,取菌泥,用等量的生理盐水复溶,稀释10倍备用;
(3)消化酶耐受性试验
将制备的菌悬液1mL与9mL胃蛋白酶液混合,37℃静置培养4h,于0h、2h、4h分别计数。
将制备的菌悬液1mL与9mL胰蛋白酶液混合,37℃静置培养4h,于0h、4h分别计数。
1.3.6植物乳杆菌BLCC2-0410株安全性试验
(1)菌株的活化:将冻存菌株取出,无菌接种于MRS液体培养基中,37℃过夜培养;
(2)菌悬液制备:将活化的菌液离心,取菌泥,用无菌生理盐水复溶,制备成活菌含量约为1.0×1010CFU/mL组和1.0×1011CFU/mL的乳酸菌菌液;
(3)试验分组及益生菌液的饲喂
引入0日龄健康海兰褐雏鸡,逐只称重,按体重平均分配至3组中,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13只/组。各试验组雏鸡均自由采食;自0日龄开始,采用经口灌喂法给予受试菌液及生理盐水,灌喂量为0.5mL/只,每天2次(早、晚各1次),灌喂至10日龄。每天称量体重。其中对照组雏鸡灌喂灭菌生理盐水,试验组雏鸡灌喂植物乳杆菌BLCC2-0410菌液,其中低剂量组活菌数为1.0×1010CFU/mL、高剂量组活菌数为1.0×1011CFU/mL。试验期间雏鸡自由采食,饲喂环境相同。试验中每天观察雏鸡的各项指标(精神状态、粪便状态、体重及进食量、以及中毒和死亡情况等),并做好记录。剖检观察脏器(肝、脾、肺、肾)有无明显病变。
1.3.7植物乳杆菌BLCC2-0410株传代稳定性测定
1.3.7.1菌株的传代
将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培养物在MRS琼脂平板上37℃培养48小时后,挑取单菌落于MRS液体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箱培养16小时作为第1代菌液,以1%(v/v)比例接种于MRS液体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箱培养16小时作为第2代菌液,如此连续接种传至第25代。对5代、10代、15代、25代细菌培养物进行菌液计数并测定其pH值,记录结果。
1.3.7.2植物乳杆菌BLCC2-0410株不同代次培养物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抑菌能力测定
分别取第5代、15代、25代菌液计数,以鸡白痢沙门氏菌为指示菌株,进行体外抑菌试验,记录抑菌圈的大小。
1.3.7.3植物乳杆菌BLCC2-0410株不同代次培养物防治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效果比较
取5代、15代、25代培养物制备成冻干菌粉,分别与适量的麦芽糊精混匀,制备成活菌含量均为2.0×1010CFU/g的制剂,自0日龄起饲喂雏鸡至10日龄,3日龄、4日龄时攻毒2次,观察并记录结果。
2.试验结果
2.1生长曲线测定结果
植物乳杆菌BLCC2-0410生长曲线及pH值变化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在2-8h内菌体生长迅速,为菌体生长对数期,8h即进入稳定期,11-12h达到最大活菌数4.7×109CFU/mL(对应图2纵坐标logCFU/mL为9.672),24h之后菌株生长进入衰亡期。菌株生长4-8h pH值迅速下降,8h后pH值变化缓慢,至16h达最低pH值为3.74。
由图2可知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可迅速生长,生长性能良好,产酸性能良好。
2.2耐酸性试验结果
表3植物乳杆菌BLCC2-0410耐酸性试验结果
由表3可以看出菌株BLCC2-0410在pH值2.5和3.0时的存活率为33.1%、88.9%,说明该菌具有较强的耐酸性。
2.3禽胆盐耐受性试验结果
表4植物乳杆菌BLCC2-0410禽胆盐耐受性试验结果
菌株BLCC2-0410在0.1%禽胆盐环境中培养4h,存活率为97%,随着禽胆盐浓度的增大,存活率明显下降,在禽胆盐浓度0.3%时,存活率为4%,由此可以看出菌株BLCC2-0410具较强的禽胆盐耐受能力。
2.4肠道粘附性测定结果
表5肠道粘附性试验结果
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在肠粘膜的粘附率为18.2%。
2.5消化酶耐受性试验结果
表6植物乳杆菌BLCC2-0410消化酶耐受性试验结果
本试验考察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对植物乳杆菌BLCC2-0410的影响。由上表可知,胃蛋白酶液中处理2h,乳酸菌存活率78.6%,处理4h乳酸菌存活率为34.3%,胰蛋白酶液中处理4h,乳酸菌存活率77.8%,由此可知BLCC2-0410对胰蛋白酶及胃蛋白酶均有较强的耐受性。
2.6植物乳杆菌BLCC2-0410株安全性试验结果
试验期间,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及对照组雏鸡精神状态良好,粪便形态无明显差异,各组雏鸡体重及进食量无明显差异(见图3、图4),剖检观察肝、脾、肺、肾均无肉眼可见病变,综上说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植物乳杆菌BLCC2-0410株对雏鸡是安全的。
2.7植物乳杆菌BLCC2-0410的传代稳定性测定结果
植物乳杆菌BLCC2-0410株培养物连续传5代、10代、15代、25代培养物活菌含量差别不大,细菌形态均为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发酵液pH值均在3.66左右,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差别不大,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有防治效果,说明植物乳杆菌BLCC2-0410菌株传代稳定性良好。
表7植物乳杆菌BLCC2-0410的传代稳定性测定结果
注:“--”表示未进行试验;降低雏鸡相对发病死亡率=(攻毒对照组死亡率-试验组雏鸡死亡率)/攻毒对照组死亡率×100%。
其中,BLCC2-0410第5代、10代、15代、25代次菌体形态如图3所示(图5中A图、B图、C图、D图分别为5代、10代、15代、25代菌体形态)。
实施例4植物乳杆菌BLCC2-0410与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共培养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菌种:植物乳杆菌BLCC2-0410菌株,由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工程研究院菌种保藏中心提供;鸡白痢沙门氏菌CVCC533,购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1.2粪便:由泰安凤台农贸市场获取。
1.3培养基及缓冲液
(1)MRS培养基:按质量百分数计,葡萄糖2.0%、柠檬酸铵0.2%、乙酸钠0.5%、磷酸氢二钾0.5%、硫酸锰0.02%、硫酸镁0.05%、蛋白胨1%、牛肉膏1%、酵母膏0.5%、吐温-80 0.1%,pH 6.0,固体培养基需要加1.5%琼脂粉,121℃灭菌30min。
(2)LB培养基:按质量百分数计,胰蛋白胨1%,酵母提取物0.5%,氯化钠1%,pH7.0,固体培养基需要加1.5%琼脂粉,121℃灭菌30min。
(3)PBS缓冲液:称取磷酸二氢钾0.27g,磷酸氢二钠1.42g,氯化钠8g,氯化钾0.2g,加入约800mL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溶解,使用浓盐水调整pH值至7.4,最后定容至1L。
(4)粪便培养基:将粪便按粪:水=1g:5mL的比例混合,121℃灭菌30min,制备成半固体粪便培养基。
1.4植物乳杆菌BLCC2-0410与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共培养
1.4.1菌液的制备
(1)植物乳杆菌BLCC2-0410菌悬液的制备:接种植物乳杆菌BLCC2-0410于MRS液体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箱培养18h,4000r/min离心5min,获得的菌泥用PBS重悬,并调整菌液OD600值为0.1,备用。
(2)鸡白痢沙门氏菌菌悬液的制备:接种鸡白痢沙门氏菌CVCC533于LB液体培养基中,37℃恒温振荡器120r/min培养18h,4000r/min离心5min,获得的菌泥用PBS重悬,并调整菌液OD600值为0.1,备用。
1.4.2共培养
将植物乳杆菌BLCC2-0410菌悬液与鸡白痢沙门氏菌菌悬液等体积混合,以1%(v/v)接种至半固体粪便培养基中,作为共培养组(RS组);植物乳杆菌BLCC2-0410菌悬液与PBS等体积混合,以1%(v/v)接种至半固体粪便培养基中,作为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培养组(R组);鸡白痢沙门氏菌菌悬液与PBS等体积混合,以1%(v/v)接种至半固体粪便培养基中,作为鸡白痢沙门氏菌培养组(S组);各组置于37℃摇床中120rpm培养,于24h进行鸡白痢沙门氏菌和植物乳杆菌BLCC2-0410的计数。
2试验结果
共培养条件下鸡白痢沙门氏菌和乳酸菌的生长性能如图6所示。
图6显示了在粪便培养基中共培养条件下,鸡白痢沙门氏菌和植物乳杆菌BLCC2-0410的生长性能。与鸡白痢沙门氏菌培养组(S组)相比,培养24h,共培养组(RS组)鸡白痢沙门氏菌数量减少了近3个对数值,随着共培养时间增长至48小时,鸡白痢沙门氏菌数量继续减少。共培养对植物乳杆菌BLCC2-0410的生长影响较小,与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培养组相比,活菌数仅低0.4个对数值。
实施例5菌株的鉴定
1材料与方法
1.1菌种:植物乳杆菌BLCC2-0410菌株,由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工程研究院菌种保藏中心提供。
1.2细菌的常规生化鉴定:除特别说明外,一般形态、生理生化性状试验参照《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9版)和《微生物学实验手册》进行。
1.3 16S rDNA的扩增与序列分析
目的菌株接种于新鲜的MRS培养基中培养20h,采用天根公司的试剂盒提取菌体DNA,并对其进行16S rDNA序列扩增。所用引物为通用引物:1492r 5’-ggttaccttgttacgactt-3’ 27f 5’-agagttgatcctggctcag-3’,PCR反应体系(50μL)为:Mixture 25μL(含Taq DNA聚合酶及dNTP等,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上下游引物各1μL,模板DNA 2μL,超纯水21μL。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52℃退火1min,72℃延伸2min,25个循环,72℃延伸10min。PCR产物送北京博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序列测定。
2试验结果
2.1菌种形态
菌种形态如图7-9中所示。植物乳杆菌BLCC2-0410株在MRS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37℃培养48h,形成明显乳白色、不透明的圆形菌落,中央凸起,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具一定的黏性(图7)。菌株在MRS液体培养基中36~37℃培养16h,菌液浑浊,底部有菌体沉淀圈(图8)。革兰氏染色阳性、杆状菌体(图9)。
2.2植物乳杆菌BLCC2-0410株生化鉴定结果
表8植物乳杆菌BLCC2-0410株生化特性鉴定结果
根据上述生理生化特性及形态特征,参考《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植物乳杆菌BLCC2-0410株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基本相同,因此将该菌株初步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2.3 16S rDNA的鉴定结果
将菌株BLCC2-0410的16S rDNA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BLAST比对分析后发现,其与Lactobacillus plantarum有较高的同源性(99.93%)。BLCC2-0410菌株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植物乳杆菌BLCC2-0410的16S rDNA序列如下:
实施例6益生菌制剂的制备
1.材料与方法
1.1 MRS培养基
按质量百分数计,葡萄糖2.0%、柠檬酸铵0.2%、乙酸钠0.5%、磷酸氢二钾0.5%、硫酸锰0.02%、硫酸镁0.05%、蛋白胨1%、牛肉膏1%、酵母膏0.5%、吐温-80 0.1%,pH6.0,固体培养基需要加1.5%琼脂粉,121℃灭菌30min。
1.2菌株
植物乳杆菌BLCC2-0410菌株,由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工程研究院菌种保藏中心提供。
1.3试验方法
1.3.1种子液制备
取4℃条件下保存的斜面菌种接种于适量MRS液体培养基中活化,再按4%(v/v)比例接种于较大量的MRS液体培养基中,36~37℃培养16小时,作为种子液。
1.3.2发酵培养
用发酵罐厌氧培养,按容器容量装入适量MRS液体培养基,灭菌后按培养基总量的7.5%(v/v)接种BLCC2-0410种子液,于36~37℃厌氧培养10h。
1.3.3冷冻干燥
离心收获菌泥,按质量份计,100份菌泥与合适的冻干保护剂(比如,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冻干保护剂的组成为:按质量份计,脱脂奶粉20份、蔗糖5份和水100份)混合、真空冷冻干燥,制成菌粉。
1.3.4益生菌制剂的制备
将菌粉与麦芽糊精混匀,配置成活菌含量为2.0×1010CFU/g的益生菌制剂。
将上述活菌含量为2.0×1010CFU/g的益生菌制剂溶于水中,分别制备成活菌含量为1.0×1010CFU/mL、1.0×109CFU/mL、1.0×108CFU/mL的液体益生菌制剂。
实施例7益生菌制剂防治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效果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益生菌制剂:植物乳杆菌BLCC2-0410的益生菌制剂(按照实施例6的方法制备成液体制剂,液体制剂中活菌浓度分别为1.0×1010CFU/mL、1.0×109CFU/mL和1.0×108CFU/mL)。
1.2试验动物:0日龄健康海兰褐雏鸡,购买自泰安东岳种禽。
1.3试验方法
(1)雏鸡分组
引入0日龄健康海兰褐雏鸡,逐只称重,按体重平均分配到各组中,10只/组,使每组雏鸡的平均体重基本一致,设置空白对照组、攻毒对照组、益生菌制剂1组和益生菌制剂2组四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个平行。空白对照组既不饲喂益生菌、也不攻毒鸡白痢沙门氏菌;攻毒对照组不饲喂益生菌、只攻毒鸡白痢沙门氏菌;益生菌制剂组饲喂益生菌、且攻毒鸡白痢沙门氏菌。
(2)活菌制剂的饲喂
自0日龄开始饲喂雏鸡益生菌制剂,采用自由饮用的方式,每只鸡平均饮用2mL/天,益生菌制剂1组饲喂活菌浓度为1.0×1010CFU/mL的液体制剂,饲喂至10日龄;益生菌制剂2组采用梯度饲喂的方式,0-3日龄雏鸡饲喂活菌浓度为1.0×1010CFU/mL的液体制剂,4-7日龄饲喂活菌浓度为1.0×109CFU/mL的液体制剂,8-10日龄饲喂活菌浓度为1.0×108CFU/mL的液体制剂。
(3)攻毒菌液制备
将鸡白痢沙门氏菌接种到TSB培养基中,37℃培养24h,将菌液转至无菌离心管中,5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收集菌泥,用无菌生理盐水重悬,制成4.0×109CFU/mL浓度的攻毒菌液。
(4)雏鸡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
3日龄进行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第1次攻毒前停饲16h,断水0.5h,攻毒后0.5h恢复饮食饮水;第2次攻毒前0.5h停饲停水,攻毒后0.5h恢复饮食饮水。2次攻毒在24h内完成。
2试验结果
表9各组雏鸡死亡率
由表9可以看出,雏鸡饲喂益生菌活菌制剂可有效的防治雏鸡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益生菌制剂1组和益生菌制剂2组雏鸡发病死亡率可分别降低47.5%、50%,综合考虑防治效果及成本,本实施例益生菌制剂2组(梯度饲喂)效果更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SEQUENCE LISTING
<110> 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120> 一株防治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制剂和应用
<130>
<160> 1
<170> PatentIn version 3.5
<210> 1
<211> 1451
<212> DNA
<213>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BLCC2-0410 16S rDNA
<400> 1
gctataatgc aagtcgaacg aactctggta ttgattggtg cttgcatcat gatttacatt 60
tgagtgagtg gcgaactggt gagtaacacg tgggaaacct gcccagaagc gggggataac 120
acctggaaac agatgctaat accgcataac aacttggacc gcatggtccg agcttgaaag 180
atggcttcgg ctatcacttt tggatggtcc cgcggcgtat tagctagatg gtggggtaac 240
ggctcaccat ggcaatgata cgtagccgac ctgagagggt aatcggccac attgggactg 300
agacacggcc caaactccta cgggaggcag cagtagggaa tcttccacaa tggacgaaag 360
tctgatggag caacgccgcg tgagtgaaga agggtttcgg ctcgtaaaac tctgttgtta 420
aagaagaaca tatctgagag taactgttca ggtattgacg gtatttaacc agaaagccac 480
ggctaactac gtgccagcag ccgcggtaat acgtaggtgg caagcgttgt ccggatttat 540
tgggcgtaaa gcgagcgcag gcggtttttt aagtctgatg tgaaagcctt cggctcaacc 600
gaagaagtgc atcggaaact gggaaacttg agtgcagaag aggacagtgg aactccatgt 660
gtagcggtga aatgcgtaga tatatggaag aacaccagtg gcgaaggcgg ctgtctggtc 720
tgtaactgac gctgaggctc gaaagtatgg gtagcaaaca ggattagata ccctggtagt 780
ccataccgta aacgatgaat gctaagtgtt ggagggtttc cgcccttcag tgctgcagct 840
aacgcattaa gcattccgcc tggggagtac ggccgcaagg ctgaaactca aaggaattga 900
cgggggcccg cacaagcggt ggagcatgtg gtttaattcg aagctacgcg aagaacctta 960
ccaggtcttg acatactatg caaatctaag agattagacg ttcccttcgg ggacatggat 1020
acaggtggtg catggttgtc gtcagctcgt gtcgtgagat gttgggttaa gtcccgcaac 1080
gagcgcaacc cttattatca gttgccagca ttaagttggg cactctggtg agactgccgg 1140
tgacaaaccg gaggaaggtg gggatgacgt caaatcatca tgccccttat gacctgggct 1200
acacacgtgc tacaatggat ggtacaacga gttgcgaact cgcgagagta agctaatctc 1260
ttaaagccat tctcagttcg gattgtaggc tgcaactcgc ctacatgaag tcggaatcgc 1320
tagtaatcgc ggatcagcat gccgcggtga atacgttccc gggccttgta cacaccgccc 1380
gtcacaccat gagagtttgt aacacccaaa gtcggtgggg taacctttta ggaaccagcc 1440
gcctaagtga c 1451

Claims (10)

1.一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BLCC2-0410,已于2019年3月18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武汉市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9164。
2.一种菌剂,其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和/或植物乳杆菌BLCC2-0410的发酵物。
3.一种菌粉,其包含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剂和冻干保护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菌粉,其特征在于,所述冻干保护剂的加入量为2-90%。
5.权利要求3所述的菌粉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发酵培养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乳杆菌BLCC2-0410,获取菌体和/或其发酵物后加入冻干保护剂、真空冷冻干燥得到菌粉。
6.一种制剂,其包含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剂或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菌粉,以及至少一种药学上或食品上可接受的辅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中植物乳杆菌BLCC2-0410活菌含量为≥1.0×108CFU/g或≥1.0×108CFU/mL。
8.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剂或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菌粉与至少一种辅料混匀。
9.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乳杆菌BLCC2-0410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剂或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菌粉或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剂在制备用于抑制和/或杀灭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制品中的应用;或,
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乳杆菌BLCC2-0410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剂或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菌粉或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剂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与鸡白痢沙门氏菌相关的疾病的制品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品为药品、保健品、食品、卫生用品或消毒用品;
优选地,所述与鸡白痢沙门氏菌相关的疾病为鸡白痢沙门氏菌病。
CN201910343907.0A 2019-04-26 2019-04-26 一株防治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制剂和应用 Active CN1100794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3907.0A CN110079477B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株防治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制剂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3907.0A CN110079477B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株防治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制剂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79477A true CN110079477A (zh) 2019-08-02
CN110079477B CN110079477B (zh) 2020-11-17

Family

ID=67417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43907.0A Active CN110079477B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株防治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制剂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7947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48213A (zh) * 2023-10-24 2024-01-26 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后生元和应用
CN117448213B (zh) * 2023-10-24 2024-06-04 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后生元和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99196A (zh) * 2016-11-04 2017-02-15 北京好实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株植物乳杆菌hew‑a490及其应用
CN109022331A (zh) * 2018-09-12 2018-12-18 北京农学院 一种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99196A (zh) * 2016-11-04 2017-02-15 北京好实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株植物乳杆菌hew‑a490及其应用
CN109022331A (zh) * 2018-09-12 2018-12-18 北京农学院 一种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IHONG WANG,ET AL: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Restores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Disrupted by Salmonella Infection in Newlyhatched Chicks", 《SCIENTIFIC REPORTS》 *
邵明旭等: "具有益生特性的小尾寒羊肠道正常菌群的分离、鉴定及筛选", 《中国兽医学报》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48213A (zh) * 2023-10-24 2024-01-26 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后生元和应用
CN117448213B (zh) * 2023-10-24 2024-06-04 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后生元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79477B (zh) 2020-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82072B (zh) 一种复合乳酸菌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062921B (zh) 一种抑制禽致病性沙门氏菌的唾液乳杆菌及其应用
CN108251335B (zh) 一种具有乳酸活性的粪肠球菌hkf7及其筛选培养方法和应用
CN101671638B (zh) 一种双歧杆菌新菌株及其发酵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497828B (zh) 一种干酪乳杆菌及其冻干制剂在猪饲料中的应用
CN112011481B (zh) 一株防治畜禽细菌性腹泻的罗伊氏乳杆菌及其应用
CN108522884B (zh) 一种复合微生态制剂用于预防肉鸡脂肪沉积的用途
CN105368750B (zh) 一株地衣芽孢杆菌及包含该菌株的饲料添加剂
CN102559563A (zh) 一种乳酸片球菌ccfm7902及其用途
CN114107134B (zh) 一株侧孢短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9486732B (zh) 一种长双歧杆菌及其应用
CN113088468B (zh) 干酪乳杆菌Ma.GLRGJ 1及其应用
CN109153706A (zh) 源自乳酸菌的蛋白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52334A (zh) 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062922B (zh) 一种抑制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乳酸杆菌及其应用
CN109576165B (zh) 一种贝酵母菌及其应用
CN103952357B (zh) 一种高效抑制禽源弯曲杆菌的唾液乳酸杆菌
CN114085789B (zh) 戊糖片球菌ma.wtpqj01及其应用
CN106562035B (zh) 断奶仔猪中草药微生态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饲料
CN110079477A (zh) 一株防治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制剂和应用
CN114015626A (zh) 一种具有抑菌功能的类植物乳杆菌及其复合制剂及应用
CN112760251A (zh) 一种复合型芽孢杆菌益生菌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9536424B (zh) 一种短乳杆菌及其应用
CN114262671B (zh) 一株可用于防治胆汁淤积型肝病的瑞士乳杆菌及其应用
RU2768281C1 (ru)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й пробиотик для аквакультуры на основе спорообразующих бактерий рода bacillus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