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49957A - 风窗玻璃、风窗玻璃用玻璃制品和防雾部件 - Google Patents

风窗玻璃、风窗玻璃用玻璃制品和防雾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49957A
CN110049957A CN201780075647.2A CN201780075647A CN110049957A CN 110049957 A CN110049957 A CN 110049957A CN 201780075647 A CN201780075647 A CN 201780075647A CN 110049957 A CN110049957 A CN 1100499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ilm
water imbibition
condition
imbibition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56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近藤史佳
大家和晃
神谷和孝
下川洋平
河津光宏
寺西豊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049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499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17/00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 C03C17/006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materials of composite character
    • C03C17/008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materials of composite character comprising a mixture of material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the groups C03C17/02, C03C17/06, C03C17/22 and C03C17/28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002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means for clear vision, e.g. anti-frost or defog panes, rain shie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009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number, the constitution or treatment of glass sheets
    • B32B17/1003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number, the constitution or treatment of glass sheets comprising two outer glass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17/00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 C03C17/006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materials of composite character
    • C03C17/008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materials of composite character comprising a mixture of material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the groups C03C17/02, C03C17/06, C03C17/22 and C03C17/28
    • C03C17/009Mixtures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materials, e.g. ormosils and ormoc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56Forming hydrophilic coat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29/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lcohol, ether, aldehydo, ketonic, acetal, or ketal radical;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ydrolysed polymers of est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with 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29/1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cetals or ketals obtained by polymerisation of unsaturated acetals or ketals or by after-treatment of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09J7/25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255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5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 B32B17/10761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containing vinyl ace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033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1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on synthetic resin layer or on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6Polymeric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26Permeability to liquids, absorp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01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 B60R2011/0003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side the vehicle
    • B60R2011/0026Windows, e.g. windscre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217/00Coatings on glass
    • C03C2217/40Coating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inhomogeneous layer
    • C03C2217/43Coating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inhomogeneous layer consisting of a dispersed phase in a continuous phase
    • C03C2217/44Coating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inhomogeneous layer consisting of a dispersed phase in a continuous phase characterized b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ntinuous phase
    • C03C2217/445Organic continuous pha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217/00Coatings on glass
    • C03C2217/40Coating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inhomogeneous layer
    • C03C2217/43Coating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inhomogeneous layer consisting of a dispersed phase in a continuous phase
    • C03C2217/44Coating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inhomogeneous layer consisting of a dispersed phase in a continuous phase characterized b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ntinuous phase
    • C03C2217/45Inorganic continuous phases
    • C03C2217/452Gla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217/00Coatings on glass
    • C03C2217/40Coating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inhomogeneous layer
    • C03C2217/43Coating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inhomogeneous layer consisting of a dispersed phase in a continuous phase
    • C03C2217/46Coating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inhomogeneous layer consisting of a dispersed phase in a continuous phase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persed phase
    • C03C2217/47Coating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inhomogeneous layer consisting of a dispersed phase in a continuous phase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persed phase consisting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C03C2217/475Inorganic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217/00Coatings on glass
    • C03C2217/40Coating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inhomogeneous layer
    • C03C2217/43Coating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inhomogeneous layer consisting of a dispersed phase in a continuous phase
    • C03C2217/46Coating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inhomogeneous layer consisting of a dispersed phase in a continuous phase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persed phase
    • C03C2217/48Coating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inhomogeneous layer consisting of a dispersed phase in a continuous phase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persed phase having a specific function
    • C03C2217/485Pig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217/00Coatings on glass
    • C03C2217/70Properties of coatings
    • C03C2217/75Hydrophilic and oleophilic coat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217/00Coatings on glass
    • C03C2217/70Properties of coatings
    • C03C2217/76Hydrophobic and oleophobic coat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203/00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203/354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 C09J2301/12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ly on one side of the carrier, e.g. single-sided adhesive t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6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carrier layer
    • C09J2301/16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carrier layer the carrier being a laminate constituted by plastic layers only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适于防止面向光路空间的玻璃板的起雾且维持由信息取得装置取得的信息的高精度的风窗玻璃1。在选自玻璃板5和承担信息取得装置2的固定和/或光路空间41间的遮光的部件61、62中的至少一者与光路空间相接的表面配置吸水性膜81或者具备该吸水性膜81的防雾部件8。吸水性膜的饱和吸水量Ws为1g/m2以上。吸水性膜满足选自下述条件A1和条件B1中的至少一个条件,条件A1:水蒸气的吸附等温线是在相对湿度20~90%向下方凸出的曲线,条件B1:使相对湿度从70%上升到95%时的吸水量的增加AbH大于Ws的35%。

Description

风窗玻璃、风窗玻璃用玻璃制品和防雾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于与信息取得装置一起使用的风窗玻璃以及适于该风窗玻璃的玻璃制品,该信息取得装置接收入射到车辆的车内的光而取得车外的信息。本发明还涉及具备吸水性膜的防雾部件。
背景技术
可感知与前方车辆的距离等、在异常接近时使制动装置自动工作的车辆碰撞回避系统正在普及。该系统使用照相机、基于红外线激光的雷达等信息取得装置来取得与前方车辆的距离、步行者的存在等信息。还使用了雨水传感器、光线传感器、光信标的车载装置等通过受光而取得车外信息的信息取得装置。另外,在自动运行系统中,信息取得装置还进一步承担了从车外取得多种信息的作用。通常,照相机等信息取得装置靠近构成风窗玻璃的玻璃板的车内侧表面来进行配置,根据装置的种类,在向前方照射光的同时接收透过玻璃板而入射的来自车外的光,取得信息。
还提出了各种适于配置信息取得装置的风窗玻璃。例如,专利文献1中,作为构成风窗玻璃的玻璃板,公开了一种在阴影带着色区域内设有透光区域的夹层玻璃。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的方式:在为了遮挡来自车外的视野而在玻璃板上形成的不透视膜(遮挡层)上设置开口,信息取得装置利用透过该开口内的光而取得车外信息。
有时由于光的直进性随着构成风窗玻璃的玻璃板起雾而降低,导致由信息取得装置所取得的信息的精度受损。包含透过玻璃板而入射到信息取得装置中的光所经过的光路的车辆内的空间(下文中称为“光路空间”)通过信息取得装置的用于固定或遮光的部件而与为包括驾驶员在内的乘员所确保的车辆内的空间(下文中称为“乘车空间”)分隔开。使信息精度降低的玻璃板的起雾是由于光路空间内的水蒸气在玻璃板的车内侧表面凝结而产生的。
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在光路空间内配置干燥剂的方案。专利文献3中,作为干燥剂例示出了硅胶、活性炭等。另外,专利文献3的在风窗玻璃与光路空间相接的表面形成有亲水性硅烷等亲水性涂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9633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8849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13-5009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3中所公开的硅胶等干燥剂为粒状体,因而需要装入容器中来进行配置,不适于固定在狭窄的光路空间内。另外,这些干燥剂为通用的吸水性材料,但如其名称所示,其主要目的在于干燥、即将相对湿度控制在低中湿度区域。与之相对,据认为上述玻璃板的起雾是在光路空间处于更高湿度的状态时而产生的。关于硅胶等通用干燥剂是否适于防止光路空间内的水蒸气的凝结还有研究的余地。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置有适于防止光路空间内的水蒸气凝结的吸水性材料的风窗玻璃。本发明的目的的一个优选方式在于提供一种适于防止面向光路空间的玻璃板的起雾且维持由信息取得装置取得的信息的高精度的风窗玻璃。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构成本发明的风窗玻璃的玻璃制品。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防止封闭性高的狭窄空间内的水蒸气凝结的防雾部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窗玻璃,其适于配置信息取得装置,该信息取得装置为了取得车外的信息而接收入射到车内的光,其中,
该风窗玻璃具备:
玻璃板、以及
固定和/或遮光用部件,该部件用于承担选自上述信息取得装置相对于上述玻璃板的固定、以及包含上述光在上述车内通过的光路的光路空间与上述车内的乘车空间之间的遮光中的至少一种功能;
在选自上述玻璃板和上述固定和/或遮光用部件中的至少一者与上述光路空间相接的表面配置吸水性膜,
上述吸水性膜的膜单位面积的饱和吸水量Ws为1g/m2以上,
该风窗玻璃满足选自下述条件A1和条件B1中的至少一个条件,
条件A1:在横轴表示相对湿度、纵轴表示所吸附的水蒸气量,上述饱和吸水量的值位于上述纵轴的原点上方的正交坐标系中,上述吸水性膜的水蒸气的吸附等温线是在上述相对湿度20~90%的区间向下方凸出的曲线,
条件B1:在上述吸水性膜的水蒸气的吸附等温线中,将使相对湿度从70%上升到95%时的上述吸水性膜的吸水量的增加设为AbH时,上述吸水量的增加AbH大于上述饱和水蒸气量Ws的35%。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窗玻璃用玻璃制品,其具备玻璃板、以及配置在上述玻璃板的表面的吸水性膜,其中,
上述吸水性膜的膜单位面积的饱和吸水量Ws为1g/m2以上,
该玻璃制品满足选自下述条件A1和条件B1中的至少一个条件,
条件A1:在横轴表示相对湿度、纵轴表示所吸附的水蒸气量,上述饱和吸水量的值位于上述纵轴的原点上方的正交坐标系中,上述吸水性膜的水蒸气的吸附等温线是在上述相对湿度20~90%的区间向下方凸出的曲线,
条件B1:在上述吸水性膜的水蒸气的吸附等温线中,将使相对湿度从70%上升到95%时的上述吸水性膜的吸水量的增加设为AbH时,上述吸水量的增加AbH大于上述饱和水蒸气量Ws的35%。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雾部件,其具备基材、负载于上述基材的第1表面的吸水性膜、以及形成在上述第1表面的相反侧的上述基材的第2表面的粘合剂层,其中,
上述吸水性膜的膜单位面积的饱和吸水量Ws为1g/m2以上,
该防雾部件满足选自下述条件A1和条件B1中的至少一个条件,
条件A1:在横轴表示相对湿度、纵轴表示所吸附的水蒸气量,上述饱和吸水量的值位于上述纵轴的原点上方的正交坐标系中,上述吸水性膜的水蒸气的吸附等温线是在上述相对湿度20~90%的区间向下方凸出的曲线,
条件B1:在上述吸水性膜的水蒸气的吸附等温线中,将使相对湿度从70%上升到95%时的上述吸水性膜的吸水量的增加设为AbH时,上述吸水量的增加AbH大于上述饱和水蒸气量Ws的35%。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置有适于防止光路空间内的水蒸气凝结的吸水性材料的风窗玻璃。本发明的风窗玻璃和风窗玻璃用玻璃制品适于防止由信息取得装置取得的信息精度的降低。另外,本发明的防雾部件适于防止封闭性高的狭窄空间内的水蒸气凝结。
为了防止封闭性高的狭窄的光路空间内的水蒸气凝结,即使饱和吸水量不那么大但在高湿度区域的吸水特性仍优异的吸水性材料是合适的。换言之,优选与低中湿度区域中的相对湿度的变动相比,吸水量相对于高湿度区域中的相对湿度的变动更敏感地发生变动。若使用即使为膜状其饱和吸水量Ws也为上述程度的大小、且满足条件A1和/或B1的吸水性材料,则能够有效地防止光路空间内的水蒸气凝结。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条件A1和B1中的相对湿度的上限值不采用100%而采用90%或95%的原因在于,这些条件着眼于从中低湿度区域到不会起雾但相对湿度高的高湿度区域为止的吸水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风窗玻璃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部分截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风窗玻璃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风窗玻璃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部分截面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风窗玻璃的又一实施方式的部分截面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风窗玻璃的再一实施方式的部分截面图。
图6是示出配置有本发明的防雾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防雾部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防雾部件的又一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9是示出在玻璃板或罩的表面形成有吸水性膜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0是示出吸水性膜的水蒸气的吸附-脱附等温线的实例的图。
图11是示出在水的接触角高的吸水性膜的表面存在的水滴的状态的图。
图12是示出在水的接触角低的吸水性膜的表面存在的水滴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几个术语的含义进行说明。关于“光路空间”和“乘车空间”如上文所述。“饱和吸水量”是在相对湿度100%时处于吸附平衡状态的吸水性膜所吸附的水蒸气的量。饱和吸水量是指,从相对湿度0%时的吸附平衡状态即“完全干燥状态”到相对湿度100%时的吸附平衡状态即“吸水饱和状态”为止吸水性膜所吸附的水蒸气的量。吸附等温线上的特定相对湿度的吸水性膜的“吸水量”是从完全干燥状态到该相对湿度时的吸附平衡状态为止吸水性膜所吸附的水蒸气的量。脱附等温线上的特定相对湿度的吸水性膜的“吸水量”是从吸水饱和状态到该相对湿度时的吸附平衡状态为止时吸水性膜所吸附的水蒸气的量。本说明书中,吸水量由吸水性膜的单位面积的值表示。
饱和吸水量是吸附-脱附等温线上的相对湿度100%所对应的吸水量。其中,饱和吸水量可以通过外推高湿度区域、例如相对湿度85~95%的吸水量来求出。另外,“饱和吸水量”是否为规定的下限值以上(例如1g/m2以上)可以根据接近相对湿度100%的相对湿度、例如相对湿度95%的吸水量为该下限值以上来进行确认。
另外,包括吸附-脱附等温线的测定在内的吸水性膜的吸水特性、例如特定相对湿度下的吸水量的测定温度均为10℃。
需要说明的是,吸附等温线的横轴通常由平衡压力(P)除以饱和蒸气压(P0)得到的相对压(P/P0)来表示。但是,本说明书中,为了容易直观地理解相对压,利用以%表示P/P0时的值、即“相对湿度”来表示水蒸气饱和的程度。
上述“吸水量”等通过最常见的定容法进行测定。基于定容法的水蒸气的吸附等温线的测定可以使用市售的设备、例如Microtrac Bel公司的蒸气吸附量测定装置“BELSORP-18PLUS HT”来实施。水蒸气的脱附等温线的测定也是同样的。
本说明书中,“疏水基”是指氢原子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30的烃基、代表性地为链状或环状的烷基。“金属氧化物成分”是指仅由相互键合的金属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成分,并且包含金属原子与氧原子直接键合的部分。因此,例如式R-M-O(R:疏水基、M:金属原子)所示的成分中的MO所表示的部分构成金属氧化物成分。另外,“金属氧化物成分”、“金属原子”、“金属化合物”等中的“金属”按照惯例以包含硼(B)和硅(Si)的含义使用。
接着,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式中,吸水性膜至少满足条件A1。这种情况下,吸水性膜更优选进一步满足条件A2:在上述正交坐标系中,吸水性膜的水蒸气的脱附等温线是在相对湿度20~90%的区间向下方凸出的曲线。满足条件A2的吸水性膜在高湿度区域的脱水特性比中低湿度区域的脱水特性相对更优异。即,满足条件A2的吸水性膜在高湿度区域的吸水能力的恢复特性良好。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式中,吸水性膜进一步满足条件D:从饱和吸水量Ws减去相对湿度70%时的水蒸气的吸附等温线上的吸水量A70而得到的差值相对于饱和吸水量Ws的比例((Ws-A70)/Ws)×100)为75%以上、优选为78%以上、特别优选为80%以上。满足条件D的吸水性膜能够在即将发生起雾前的相对湿度特别高的区域更为有效地防止水蒸气的凝结。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式中,吸水性膜至少满足条件B1。在该方式中,吸水性膜更优选进一步满足条件B2:在吸水性膜的水蒸气的脱附等温线中,将使相对湿度从95%降低至70%时的吸水性膜的吸水量的减少设为DeH时,吸水量的减少DeH大于饱和吸水量Ws的30%。满足条件B2的吸水性膜在高湿度区域的脱水特性比中低湿度区域的脱水特性相对更优异。即,满足条件B2的吸水性膜在高湿度区域的吸水能力的恢复特性良好。
吸水性膜优选进一步满足条件C:在上述正交坐标系中,脱附等温线上的吸水量DA85位于相对湿度75%以上的位置,该吸水量DA85相当于吸附等温线中的相对湿度85%时的吸水性膜的吸水量A85。该优选的吸水性膜中,在相对湿度从85%开始降低时,从相对湿度仍处于75%以上的高湿度区域的阶段起开始水蒸气的脱附。与相对湿度的降低相伴的吸水能力的早期恢复对基于吸水性膜的水蒸气的再吸附是优选的。
在吸水性膜和配置有吸水性膜的与光路空间相接的玻璃板或上述部件的表面之间可以夹设有基材以及粘合剂层,该基材具有负载吸水性膜的第1表面,该粘合剂层与该基材的第2表面相接,该第2表面位于第1表面的相反侧。该方式能够将吸水性膜简便地配置在必要的部位。另外,该方式还适合通过基于基材和粘合剂层的绝热效果来防止吸水性膜的温度降低。
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中,吸水性膜至少配置在固定和/或遮光用部件的与光路空间相接的表面。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式中,吸水性膜至少配置在玻璃板的与光路空间相接的表面。本发明的又一优选方式具备配置在固定和/或遮光用部件的与光路空间相接的表面的第1吸水性膜、以及配置在玻璃板的与光路空间相接的表面的第2吸水性膜。配置在玻璃板的与光路空间相接的表面的吸水性膜可以直接形成在玻璃板的表面上。
吸水性膜的表面优选为疏水性的。具体地说,优选在吸水性膜的表面滴加4mg的水滴而测定出的水的接触角为70度以上。具有高至这种程度的接触角的膜不是亲水性的。与之相对,根据专利文献3,要在玻璃板的车内侧表面形成的亲水性涂膜的优选接触角小于25度。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以下的说明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定在特定的实施方式中。
[风窗玻璃]
(第1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风窗玻璃1具备在车体的前方划分车内和车外的玻璃板5。玻璃板5按照车外侧的表面朝向斜上方倾斜的状态设置于车体。关于作为风窗玻璃1的部件的玻璃板5,通常使用将2片以上的玻璃单板通过树脂中间膜接合而成的夹层玻璃。夹层玻璃代表性地具备2片玻璃单板和接合2片玻璃单板的1片树脂中间膜。
在玻璃板5的一部分区域按照该区域呈不透视的方式形成遮蔽膜7。遮蔽膜7形成在玻璃板5的至少周缘区域70。周缘区域70沿着玻璃板5的周端配置成框状。遮蔽膜7按照在周缘区域70不能从车外视认玻璃板5与车体的接合部的方式使该区域70呈不透视。周缘区域70包围在玻璃板5的中央扩展的透视区域11。透视区域11是以驾驶员为代表的乘员用于从车内视认车外、具体而言视认车辆前方的区域。有时在透视区域11的一部分、通常在沿上方周端的带状部配置透光性的着色部(未图示),该透光性的着色部用于缓和有时由于直射日光而使乘员感受到的眩光。着色部被称为阴影带等,代表性地通过对夹层玻璃的中间膜的一部分进行着色而形成。
在周缘区域70、同时也在突出区域71形成了遮蔽膜7。突出区域71是周缘区域70的一部分从上方伸出到玻璃板5的中央侧的区域。在图示例中,突出区域71由大致U字状的框架部71a、以及连接框架部71a和周缘区域70的连接部71b构成。框架部71a按照与连接部71b之间形成开口71o的方式将其两端与连接部71b连接。突出区域71的开口71o位于玻璃板5的上方周端附近,通过框架部71a而与透视区域11分离。在开口71o内的玻璃板5的车内侧表面存在有从车外空间42经光路22向信息取得装置2入射的光所透过的区域(下文中称为“信息取得区域”)12。
在图示的方式中,遮蔽膜7形成在玻璃板5的车内侧表面、准确来说形成在朝向车内侧的露出面。该表面在具备2片玻璃板的夹层玻璃中是被称为第4面的、车内侧玻璃板的车内侧的面。但是并不限于此,遮蔽膜7也可以形成在构成夹层玻璃的其他面、例如上述夹层玻璃中的被称为第2面的车外侧玻璃板的车内侧的面。
在玻璃板5的车内侧表面按照覆盖信息取得区域12的方式配置有防雾部件8。本实施方式中,防雾部件8按照不与遮蔽膜7相接的方式配置。将防雾部件8按照不与遮蔽膜7重叠的方式进行的配置适于将防雾部件8粘贴于玻璃板5的方式。这是由于,将防雾部件8从开口71o内粘贴到遮蔽膜7上时,气泡容易进入到防雾部件8与玻璃板5之间,容易发生局部的剥离。防雾部件8可以按照与遮蔽膜7的开口71o的端部分分开的方式进行配置,也可以按照与开口71o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相接的方式进行配置。后者的配置能够容易地进行防雾部件8的定位。另一方面,为了对遮蔽膜的开口71o内的整个区域赋予防雾特性,也可以按照覆盖开口71o的整个区域、且覆盖遮蔽膜7的表面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防雾部件8。在任一情况下,均优选将防雾部件8按照至少覆盖信息取得区域12的方式进行配置。
防雾部件8具备吸水性膜,吸水性膜按照在光路空间41露出的方式进行配置。其中,也可以仅配置吸水性膜81来代替防雾部件8。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玻璃板5等的表面直接形成吸水性膜81。吸水性膜的详细情况在后文进行所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在透视区域11内也可以不配置防雾部件8。本实施方式中,透视区域11内的玻璃板5的防雾由附图外的除雾器承担。防雾部件8或吸收性膜81可以根据需要形成在与乘车空间相接的玻璃板5的车内侧表面,该车内侧表面的防雾可以委托除雾器进行。即,在与乘车空间相接的玻璃板5的车内侧表面也可以不形成防雾部件8或吸收性膜81。
信息取得装置2具备受光部21,受光部21按照能够接收透过夹层玻璃5传来的光的方式进行配置。信息取得装置2固定在罩62内的规定位置。信息取得装置2例如为对车外的状况进行拍摄的摄像机等拍摄装置,或者为发射激光并接收由车外的物体反射的激光的激光雷达。信息取得装置2可以为雨水传感器、光线传感器、光信标的车载装置等。信息取得装置2通过省略了图示的布线而与对所取得的信息进行处理的配置在图外的信息处理装置连接。
风窗玻璃1具备用于承担信息取得装置2的固定和/或光路空间41与乘车空间40之间的遮光的至少一个部件(固定和/或遮光用部件)。图1中绘制了托架61和罩62作为固定和/或遮光用部件。托架61和罩62是将信息取得装置2相对于构成风窗玻璃1的玻璃板5固定在能够接收经光路22入射的光的位置的固定用部件。另外,托架61和罩62也是对光路空间41与车内空间40之间进行遮光的遮光用部件,以使得光不会从车内空间40绕射到光路22而到达信息取得装置2。
托架61利用省略了图示的粘接用部件固定于玻璃板5。优选的粘接用部件为双面胶带。托架61可以与粘接用部件一起或者代替粘接用部件使用粘接剂固定于玻璃板5。罩62固定于托架61。罩62向托架61上的安装可以使预先形成在两部件61、62的嵌合部嵌合来实施,也可以使用双面胶带等粘接用部件、螺栓/螺母等部件的其他固定用部件来实施。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将电线等安装于托架61。
在固定托架61的玻璃板5的表面形成遮蔽膜7。托架61例如为具有开口61o的框状的部件,该开口61o比遮蔽膜7的开口71o大。遮蔽膜7的框架部71a和连接部71b还起到不能从车外视认用于固定托架61的粘接部件的作用。
光路空间41利用托架61和罩62与乘车空间40相隔离,以使得光不会从乘车空间40直接进入。在面向光路空间41的玻璃板5的表面也形成有除开口71o以外的遮蔽膜7,以使得不需要的光不会从车外空间42进入。光路空间41中,除了遮蔽膜7的开口71o以外,利用部件61、62和膜7实质上从周围进行遮光。
光路空间41成为具有被固定和/或遮光用部件61、62和玻璃板5围起的有限的容积的空间。光路空间41通常不完全气密地构成而按照能够与车内空间40通气的方式来构成,由于进行遮光,因而其封闭性高。因此,一旦流入到光路空间41的空气容易发生滞留。另外,若湿润的空气从车内空间40进入,则所流入的水蒸气即使不那么多,也会使狭窄的光路空间41的相对湿度急剧上升。另一方面,随着空调机的工作而被加热和/或除湿的空气不容易到达光路空间41。这些的相互作用使得面向光路空间41的玻璃板5成为容易发生起雾的部位。
考虑到光路空间41的封闭性的高度,大量的水蒸气在短时间的期间流入到相对湿度低的光路空间41而使得面向光路空间41的玻璃板5发生起雾的可能性低。据认为存在如下的危险:面向光路空间41的玻璃板5的起雾主要是在光路空间41中的相对湿度高达例如70%左右以上的状态下产生。因此,防止光路空间41内的起雾优选通过高湿度区域的水蒸气的吸收特性优异的吸水性膜来实施。具体地说具备上述条件A1和/或条件B1的吸水性膜适合防止光路空间41内的起雾。
由于只要可吸收存在于有限的光路空间41中的水蒸气即可,因而吸水性膜的饱和吸水量不必过高。但是,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吸收性膜的单位面积的饱和吸水量优选为1g/m2以上。吸水性膜的单位面积的饱和吸水量优选为2g/m2以上、3g/m2以上、4g/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g/m2以上、特别优选为6g/m2以上。
向膜中添加过大的吸水剂有时会阻碍吸水性膜的透光性,成为制造成本增高的主要原因。吸水性膜的单位面积的饱和吸水量可以为100g/m2以下,优选为50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g/m2以下、特别优选为10g/m2以下。
条件A1为下述条件:在横轴表示相对湿度、纵轴表示所吸附的水蒸气量,饱和吸水量的值位于纵轴的原点上方的正交坐标系中,吸水性膜的水蒸气的吸附等温线是在相对湿度20~90%的区间向下方凸出的曲线。满足条件A1的吸水性膜中,随着相对湿度从20%起增加,所吸收的水蒸气的量随着相对湿度的变化而增多,在相对湿度接近90%时,所吸收的水蒸气的量随着相对湿度的变化而急剧增多。满足条件A1的吸水性膜是在高湿度区域的吸水特性优异的膜。吸水性膜更优选满足是在相对湿度20~95%的区间向下方凸出的曲线的条件。
条件B1为下述条件:在吸附等温线中,在吸水性膜的水蒸气的吸附等温线中,将使相对湿度从70%上升到95%时的吸水性膜的吸水量的增加设为AbH时,吸水量的增加AbH大于饱和水蒸气量Ws的35%。满足条件B1的吸水性膜是高湿度区域的吸水量比中低湿度区域的吸水量多,高湿度区域的吸水特性优异的膜。吸水性膜更优选满足AbH相当于Ws的40%以上的条件。另外,吸水性膜优选满足下述条件:使相对湿度从85%上升到95%时的吸水性膜的吸水量的增加大于饱和吸水量Ws的20%。
图10是示出具有上述正交坐标系的吸附-脱附等温线的图,其中,横轴表示相对压P/P0、纵轴表示水蒸气的吸附量W。以%表示横轴的值为“相对湿度”。水蒸气的吸附量(吸水量)W通过吸水性膜的单位面积的水蒸气量(g/m2)来表示。
图10中以实线91示出满足条件A1和B1的吸水性膜的水蒸气的吸附等温线的优选一例。实线92是满足条件A2和B2的吸水性膜的水蒸气的脱附等温线的优选一例。
虚线93和94分别是通过细孔表现出吸水性的类型的吸水剂的吸附等温线和脱附等温线的典型例。这种吸水剂的代表例为活性炭。具有细孔的吸水剂的吸附等温线和脱附等温线的所谓滞后增大,相互严重背离。
虚线95和96分别示出了与水蒸气的亲和性比虚线93和94所示的吸水剂高的吸水剂的吸附等温线和脱附等温线的一例。这种吸水剂的代表例为氧化铝。在虚线95和96的吸附-脱附等温线中,由于吸水剂与水蒸气的亲和性稍高,因而低湿度区域的吸水量相对增大。与水蒸气的亲和性比氧化铝高的亲水性材料的吸附-脱附等温线反映出该材料在低湿度区域的吸水量更大,位于比虚线95和96靠左侧的位置。亲水性硅烷等亲水性涂层不满足上述条件。
本实施方式的吸水性膜的水蒸气的吸附等温线91为至少在相对湿度从20%到90%的区间向下凸出的曲线,满足条件A1。另外,吸附等温线91中,相对湿度从70%上升到95%时的吸水量的增加(高湿度区域的增加:AbH=A95-A70)占饱和吸水量Ws的至少50%以上,满足条件B1。
与之相对,吸附等温线93、95不满足条件A1和条件B1。吸附等温线93描绘出了在湿度70%左右以上的高湿度区域向上凸出的曲线。吸附等温线95描绘出了在截至湿度30%左右的低湿度区域向上凸出的曲线。另外,吸附等温线93、95中,高湿度区域的吸水量的增加AbH(A95-A70)为饱和吸水量Ws的35%以下。
另外,脱附等温线92为至少在相对湿度从20%到90%的区间向下凸出的曲线,满足条件A2。脱附等温线92中,相对湿度从95%降低至70%时的吸水量的降低(高湿度区域的降低:DeH=D95-D70)大于饱和吸水量Ws的30%,满足条件B2。
由图10可以理解,具有由吸附-脱附等温线91、92所表示的水蒸气的吸附-脱附特性的吸水性膜进一步满足条件C。该吸水至相对湿度85%的吸水性膜中,随着相对湿度的降低,在DA85所在的相对湿度75~80%的状态下早已开始放湿。
同样地由图10可以理解,具有由吸附-脱附等温线93、94、95、96所表示的水蒸气的吸附-脱附特性的吸水性膜均不满足条件A2、B2、C。若观察条件C,则由连结曲线93与94之间以及曲线95与96之间的虚线箭头的终点可知,这些吸水至相对湿度85%的吸水性膜中,若相对湿度不低于60%,则不会开始放湿。
作为干燥剂、调湿剂等使用的吸水剂,优选不会将暂且吸收的水分在高湿度区域释放。这样的用途中,适于使用具有滞后大的吸附-脱附等温线93、94、95、96的吸水剂。但是,这样的吸水剂还不能说适于防止光路空间41内的起雾的目的。
在按照覆盖信息透过区域12进行配置的情况下,防雾部件8的光线透过率由可见光透过率表示优选为85%以上、特别优选为90%以上。
(第2方式)
图3中示出了本发明的风窗玻璃1的另一实施方式。该方式中,防雾部件8未配置在玻璃板5上,而配置在固定和/或遮光用部件、具体而言配置在罩62上,这一点与第1方式不同,除此以外的方面与第1方式相同。关于包括吸水性膜的特性在内的与第1方式相同的事项省略说明。
防雾部件8配置在与光路空间41相接的罩62的表面。防雾部件8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配置在罩62以外的固定和/或遮光用部件的与光路空间41相接的表面。配置防雾部件8的表面的位置并不限定,特别是在预计湿润的空气沿着玻璃板5的表面从车内空间40流入光路空间41的情况下,优选该位置接近玻璃板5。这种情况下,防雾部件8可以按照至少其一部分在沿铅直方向观察时与遮蔽膜的开口71o重复的方式、更具体地说按照至少其一部分位于被与开口71o的端部相接的沿着铅直方向延伸的假想面71v包围的范围内的方式进行配置。
由图3可以理解,对于按照靠近玻璃板5的方式配置在罩62上的防雾部件8来说,若其过厚,则可能与光路22重叠而遮蔽光。但是如下文所述,在防雾部件8以膜状的层积体的形式形成时,即使在接近玻璃板5的位置也容易在不会对信息取得装置2的受光造成影响的情况下进行配置。从这方面出发,防雾部件8的整体的厚度优选为0.5mm以下、特别优选为0.2mm以下。
图3中,在玻璃板5的信息透过区域12未配置膜,玻璃表面在光路空间41露出。从较高地维持玻璃板5的光线透过率的方面出发,该方式是有利的。但是,在该方式中,如第1方式所说明,也可以将追加的防雾部件8或吸水性膜81按照覆盖信息透过区域12的方式配置在玻璃板5的车内侧表面。
(第3方式)
图4中示出了本发明的风窗玻璃1的又一实施方式。该方式中,防雾部件8或吸水性膜81按照与遮蔽膜7的开口71o的端部的整周相接的方式进行配置,这一点与第1方式不同,除此以外的方面与第1方式相同。此处,关于与第1方式相同的事项也省略说明。该方式特别适于将吸水性膜81以单层膜的形式形成在玻璃板5的表面的情况。
该方式中,配置有吸水性膜81的区域利用遮蔽膜7进行划分,与遮蔽膜7的开口71o一致。这样的吸水性膜81的配置具体而言可通过利用遮蔽膜7的开口71o作为流入用于形成吸水性膜81的膜形成溶液的区域来实施。该方式可得到下述制造上的优点:由遮蔽膜7的厚度规定的(即遮蔽膜7的厚度以下的)厚度的吸水性膜81可以在由遮蔽膜7的开口71o规定的部位进行液相成膜。
(第4方式)
图5中示出本发明的风窗玻璃1的又一实施方式。该方式中,吸水性膜81按照跨过遮蔽膜7的开口71o的上方端而覆盖遮蔽膜7的一部分的方式来形成,这一点与第3方式不同,除此以外的方面与第3方式相同。这里,关于已经说明的事项也省略说明。
该方式中,遮蔽膜7上的一部分也被用作配置吸水性膜81的表面,在更大的面积上配置有吸水性膜81。构成该方式的风窗玻璃的玻璃板5可以如下制作:在形成遮蔽膜7后,在将玻璃板5维持在其上方周端朝向下方的姿势的状态下,将用于形成吸水性膜81的膜形成溶液涂布在遮蔽膜7的开口71o内,由此制作该玻璃板。
[风窗玻璃用玻璃制品]
风窗玻璃用玻璃制品例如由从上述各方式所说明的风窗玻璃1中除去固定和/或遮光用部件61、62的各部件来构成。该玻璃制品例如具备玻璃板5、形成在玻璃板5的表面的遮蔽膜7、以及配置在遮蔽膜7的开口71o或后退部71r内的吸水性膜81。也可以使用包含吸水性膜81的防雾部件8来代替该膜。由于参考上述各方式能够容易地理解风窗玻璃用玻璃制品的实施方式,因而对于相同制品省略进一步的说明。
[防雾部件]
图6中示出了配置有防雾部件8的一个方式的状态的截面。防雾部件8具备基材85、负载于基材85的表面(第1表面)的吸水性膜81、以及形成在基材85的相反侧的表面(第2表面)的粘合剂层82。吸水性膜81位于作为层积体的防雾部件8的最上层,在光路空间41露出。粘合剂层82固定于玻璃板5的车内侧表面、或者罩62等部件的表面,由此将防雾部件8粘贴在玻璃板5等的表面。
具备粘合剂层82的防雾部件8具有能够将吸水性膜81简便地配置在适当的部位的优点。防雾部件8可以预先以在粘合剂层82上粘贴防粘纸等防粘材料87的状态来准备。图7中示出了带防粘材料的防雾部件80的一例的截面。在带防粘材料的防雾部件80形成为长条的片状并将其以卷绕成卷状的状态进行准备时,便于保存和运输。一边将卷状的带防粘材料的防雾部件80适当地送出一边从防粘材料87剥离,将防雾部件8粘贴在适当的部位。
如图8所示,带防粘材料的防雾部件80可以具备粘贴在粘合剂层82上的第1防粘材料87、以及粘贴在吸水性膜81的与基材85相反侧的表面上的第2防粘材料88。第2防粘材料88具有保护吸水性膜81的功能,在配置防雾部件8后将其除去。
如上文所说明,如图9所示,也可以仅配置吸水性膜81来代替防雾部件8。这种情况下,吸水性膜81代表性地可以制成在玻璃板5上直接成膜的单层膜。这种方式不需要基材80和粘合剂层82,因而从降低材料成本的方面出发是有利的。
其中,有时基材80的存在从维持取得信息的精度的方面出发也是有利的。第1,可以预料到由基材80带来的绝热效果。第2,通过防雾部件8的端部的阶梯差的扩大(该阶梯差随着基材80的厚度而增大)而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来自周边的水滴的流入。在如图1所示要将吸水性膜81配置在玻璃板5的表面的情况下,这些特征可成为优点。为了得到这些优点,基材80的厚度优选为7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μm以上、特别优选为110μm以上、尤其优选为120μm以上,根据情况可以为155μm以上。有时使用过厚的基材80会使光线透过率降低。从这方面出发,基材80的优选厚度为200μm以下。
从上述第1方面出发,优选在基材80中使用热传导率低的材料。优选的热传导率为5×10-4cal/cm·sec℃以下、更优选为4.5×10-4cal/cm·sec℃以下、特别优选为4×10- 4cal/cm·sec℃以下。
接着,对构成风窗玻璃1或防雾部件8的各部件和膜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玻璃板/夹层玻璃>
作为构成风窗玻璃的玻璃板,通常使用夹层玻璃。夹层玻璃通常具备内侧玻璃板和外侧玻璃板,这些玻璃板通过配置在其间的树脂制中间膜而相互接合。玻璃板可以为公知的玻璃板、例如为被称作透明玻璃、绿玻璃、UV绿玻璃等的玻璃板。其中,玻璃板的组成需要按照夹层玻璃5的可见光透过率满足各国标准(例如70%以上、或者75%以上)的方式进行选择。
对于夹层玻璃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外侧玻璃板与内侧玻璃板的厚度的合计例如可以为2.1~6mm,从轻量化的方面出发优选为2.4~3.8mm、进一步优选为2.6~3.4mmm、特别优选为2.7~3.2mm。
中间膜可以由公知的树脂、例如聚乙烯醇缩丁醛系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树脂来形成。中间膜可以为单层膜,也可以为多层膜。多层膜的一例为软质的芯层被比芯层硬质的外层从两侧夹持而成的3层结构的膜。
可以根据需要在中间膜中分散有功能性微粒。作为功能性微粒,可以使用各种氧化物、氮化物、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微粒。作为优选的功能性微粒,可以举出ATO(含导电性锑的锡氧化物)和ITO(含导电性锡的铟氧化物)。对于功能性微粒的粒径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0.2μm以下、例如为0.001~0.15μm。
<遮蔽膜>
接着,对遮蔽膜7进行说明。遮蔽膜7常常被称作陶瓷印刷层,其作为遮蔽来自车外的视线的遮挡物发挥功能。遮蔽膜7可以通过将陶瓷糊料以规定的图案进行印刷并对印刷后的陶瓷糊料进行烧制来形成。陶瓷糊料例如为黑色颜料、用于与玻璃板热熔合而表现出机械强度的玻璃粉、能够通过烧制除去的有机粘结剂、以及用于使其具有适于丝网印刷的粘性的松油等有机溶剂的混合物。陶瓷糊料的烧制可以通过玻璃板的弯曲成型时的加热同时进行。
<吸水性膜>
吸水性膜81优选包含疏水基和金属氧化物成分,优选进一步包含吸水性树脂。吸水性膜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包含其他功能成分。吸水性树脂只要是能够吸收并保持水的树脂即可而不论其为何种种类,其使吸水性膜的饱和吸水量增加。疏水基通过与吸水性树脂及其他成分组合而容易在高湿度区域发挥出吸水性膜的吸水特性。如下文所述,疏水基被认为有助于使水蒸气进入到吸水性膜的内部,改善高湿度区域的吸水特性。疏水基可以从具有疏水基的金属化合物(含疏水基的金属化合物)供给到吸水性膜。金属氧化物成分可以从含疏水基的金属化合物及其他金属化合物、金属氧化物微粒等供给到吸水性膜。下面对各成分进行说明。
(吸水性树脂)
作为吸水性树脂,可示例出选自由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以及聚乙烯醇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作为聚氨酯树脂,可以举出由多异氰酸酯和多元醇构成的聚氨酯树脂。作为多元醇,优选丙烯酸多元醇和聚氧化烯系多元醇。作为环氧系树脂,可以举出缩水甘油醚系环氧树脂、缩水甘油酯系环氧树脂、缩水甘油胺系环氧树脂、环式脂肪族环氧树脂。优选的环氧树脂为环式脂肪族环氧树脂。下面对作为优选的吸水性树脂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以下简称为“聚缩醛”)进行说明。
聚乙烯醇缩醛可以通过使醛与聚乙烯醇发生缩合反应而进行缩醛化来得到。聚乙烯醇的缩醛化使用下述公知的方法实施即可:在酸催化剂的存在下使用水介质的沉淀法;使用醇等溶剂的溶解法;等等。缩醛化也可以与聚乙酸乙烯酯的皂化并行地实施。缩醛化度优选为2~40摩尔%、进一步优选为3~30摩尔%、特别优选为5~20摩尔%,根据情况优选为5~15摩尔%。缩醛化度例如可以基于13C核磁共振光谱法进行测定。缩醛化度处于上述范围的聚乙烯醇缩醛适于形成吸水性和耐水性良好的吸水性膜。
聚乙烯醇的平均聚合度优选为200~4500、进一步优选为500~4500。高平均聚合度对于形成吸水性和耐水性良好的吸水性膜是有利的,但若平均聚合度过高,则溶液的粘度变得过高,有时对膜的形成造成影响。聚乙烯醇的皂化度适宜为75~99.8摩尔%。
作为与聚乙烯醇发生缩合反应的醛,可以举出甲醛、乙醛、丁醛、己基甲醛、辛基甲醛、癸基甲醛等脂肪族醛。还可以举出:苯甲醛;2-甲基苯甲醛、3-甲基苯甲醛、4-甲基苯甲醛、其他烷基取代苯甲醛;氯苯甲醛、其他卤原子取代苯甲醛;利用羟基、烷氧基、氨基、氰基等除烷基以外的官能团取代了氢原子的取代苯甲醛;萘醛、蒽醛等缩合芳香环醛等芳香族醛。疏水性强的芳香族醛在以低缩醛化度形成耐水性优异的吸水性膜方面是有利的。芳香族醛的使用在残留大量羟基、同时形成吸水性高的膜方面也是有利的。聚乙烯醇缩醛优选包含源自芳香族醛、特别是苯甲醛的缩醛结构。
从膜硬度、吸水性和防雾性的方面出发,吸水性膜中的吸水性树脂的含量优选为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6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65质量%以上,优选为9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85质量%以下。
(疏水基)
疏水基有助于使吸水性膜的强度与防雾性的兼顾变得容易,并且即使膜的表面呈疏水性而形成了水滴,也确保所入射的光的直进性。为了充分得到由疏水基带来的效果,优选使用疏水性高的疏水基。优选的疏水基为选自(1)碳原子数为3~30的链状或环状的烷基以及(2)氢原子的至少一部分被氟原子所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30的链状或环状的烷基(以下有时称为“氟取代烷基”)中的至少一种。
关于(1)和(2),链状或环状的烷基优选为链状烷基。链状烷基也可以为具有支链的烷基,但优选直链烷基。碳原子数大于30的烷基有时使吸水性膜产生白浊。从膜的防雾性、强度和外观的平衡的方面出发,链状烷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20以下,例如为1~8,还例如为4~16、优选为4~8。特别优选的烷基是碳原子数为4~8的直链烷基、例如正戊基、正己基、正庚基以及正辛基。关于(2),氟取代烷基可以是仅链状或环状烷基的氢原子的一部分被氟原子取代的基团,也可以是链状或环状烷基的全部氢原子被氟原子取代的基团、例如直链状的全氟烷基。氟取代烷基的疏水性高,因此通过少量的添加即能够得到充分的效果。其中,氟取代烷基的含量若过多,则有时在用于形成膜的涂布液中与其他成分分离。
(具有疏水基的水解性金属化合物)
为了在吸水性膜中混配疏水基,可以将具有疏水基的金属化合物(含疏水基的金属化合物)、特别是具有疏水基和能够水解的官能团或卤原子的金属化合物(含疏水基的水解性金属化合物)或其水解物添加到用于形成膜的涂布液中。换言之,疏水基可以是源自含疏水基的水解性金属化合物的基团。作为含疏水基的水解性金属化合物,下式(I)所示的含疏水基的水解性硅化合物是合适的。
RmSiY4-m (I)
此处,R为疏水基、即氢原子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30的链状或环状的烷基,Y是能够水解的官能团或卤原子,m为1~3的整数。能够水解的官能团例如为选自烷氧基、乙酰氧基、烯氧基和氨基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烷氧基、特别是碳原子数为1~4的烷氧基。烯氧基例如为异丙烯氧基。卤原子优选为氯。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例示出的官能团也可作为下文所述的“能够水解的官能团”来使用。m优选为1~2。
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中,水解和缩聚完全进行时,可提供下式(II)所表示的成分。
RmSiO(4-m)/2 (II)
此处,R和m如上所述。水解和缩聚后,式(II)所表示的化合物实际上在吸水性膜中形成硅原子藉由氧原子相互键合而成的网络结构。
这样,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发生水解或部分水解,至少一部分进一步发生缩聚,形成硅原子与氧原子交互连接且三维扩展的硅氧烷键(Si-O-Si)的网络结构。疏水基R与该网络结构中包含的硅原子连接。换言之,疏水基R藉由键R-Si固定在硅氧烷键的网络结构中。该结构对于使疏水基R均匀分散在膜中是有利的。吸水性膜优选包含与硅原子直接键合的疏水基R。网络结构可以包含由式(I)所表示的含疏水基的水解性硅化合物以外的硅化合物(例如四烷氧基硅烷、硅烷偶联剂)供给的氧化硅成分。若将不具有疏水基但具有能够水解的官能团或卤原子的硅化合物(不含疏水基的水解性硅化合物)与含疏水基的水解性硅化合物一起混配在用于形成吸水性膜的涂布液中,则能够形成包含与疏水基键合的硅原子和不与疏水基键合的硅原子的硅氧烷键的网络结构。若采取这样的结构,则容易相互独立地调整吸水性膜中的疏水基的含量和金属氧化物成分的含量。
吸水性膜包含吸水性树脂的情况下,疏水基通过提高包含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性膜表面的水蒸气的透过性而提高防雾性能。由于吸水和疏水这两个功能彼此相反,因此吸水性材料和疏水性材料在以往是分配到不同的层中来赋予的,吸水性膜所含有的疏水基可消除膜表面附近的水的不均匀分布、延长至结露为止的时间,提高吸水性膜的防雾性。下面对该效果进行说明。
进入到包含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性膜中的水蒸气与吸水性树脂等的羟基形成氢键,以结合水的方式保持。随着量的增加,水蒸气从结合水的方式经历半结合水的方式、最后以保持在吸水性膜中的空隙中的自由水的方式进行保持。吸水性膜中,疏水基妨碍氢键的形成且容易使所形成的氢键发生解离。若吸水性树脂的含量相同,则膜中的能够形成氢键的羟基数没有差异,但疏水基使氢键的形成速度降低。因此,在含有疏水基的吸水性膜中,水分最终以上述任一种方式保持在膜中,但截至保持之前可以以水蒸气的状态扩散到膜的底部。另外,暂且被保持的水也比较容易发生解离,容易以水蒸气的状态移动到膜的底部。其结果,膜的厚度方向上的水分的保持量的分布从表面附近到膜的底部比较均匀。即,由于能够有效地利用吸水性膜的整个厚度方向,对供给到膜表面的水进行吸收,因此水滴不容易凝结在表面,防雾性提高。
另一方面,在不含有疏水基的现有吸水性膜中,进入到膜中的水蒸气极容易以结合水、半结合水或自由水的方式保持。因此,所进入的水蒸气具有保持在膜的表面附近的倾向。其结果,膜中的水分在表面附近极其多,随着向膜的底部推进而急速减少。即,尽管在膜的底部仍然能够吸收水,但由于膜的表面附近被水分饱和而以水滴的形式发生凝结,因而防雾性受限。
在使用含疏水基的水解性硅化合物(参见式(I))向吸水性膜中导入疏水基时,可形成牢固的硅氧烷键(Si-O-Si)的网络结构。该网络结构的形成不仅在耐磨耗性方面有利,而且在提高硬度、耐水性等的方面也是有利的。
疏水基可以以吸水性膜表面的水的接触角为70度以上、优选为80度以上、更优选为90度以上的程度进行添加。水的接触角采用向膜的表面滴加4mg的水滴而测定出的值。特别是在使用疏水性稍弱的甲基或乙基作为疏水基的情况下,优选在吸水性膜中混配使水的接触角达到上述范围的量的疏水基。该水的接触角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为150度以下,还例如为120度以下、进而为105度以下。优选在吸水性膜中均匀地含有疏水基,以使得在吸水性膜表面的全部区域中上述水的接触角处于上述范围。
如图11和图12所示,相同量的水蒸气在吸水性膜81的表面发生凝结而形成的水滴100、101所覆盖的吸水性膜81的面积具有随着该表面的水的接触角增大而减小的倾向。由水滴100、101覆盖的面积越小,入射到吸水性膜81上的光发生散射的面积的比例也越小。因此,由于疏水基的存在而增大了水的接触角的吸水性膜81有利于在其表面形成了水滴的状态下保持透过光的直进性。
吸水性膜优选按照使水的接触角达到上述优选范围的方式包含疏水基。包含吸水性树脂的情况下,相对于吸水性树脂100质量份,吸水性膜优选按照0.05质量份以上、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3质量份以上的范围内、并且按照10质量份以下、优选为5质量份以下的范围内的方式包含疏水基。
(金属氧化物成分)
吸水性膜可以包含金属氧化物成分。金属氧化物成分例如为选自Si、Ti、Zr、Ta、Nb、Nd、La、Ce和Sn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的氧化物成分,优选为Si的氧化物成分(氧化硅成分)。包含吸水性树脂的情况下,相对于吸水性树脂100质量份,吸水性膜优选按照0.01质量份以上、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2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5质量份以上、根据情况为7质量份以上、必要时为10质量份以上、并且为60质量份以下、特别为50质量份以下、优选为4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根据情况为18质量份以下的方式包含金属氧化物成分。金属氧化物成分是为了确保膜的强度、特别是耐擦伤性所需要的成分,但其含量若过多,则膜的防雾性降低。
金属氧化物成分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为源自添加到用于形成吸水性膜的涂布液中的水解性金属化合物或其水解物的金属氧化物成分。此处,水解性金属化合物为选自a)具有疏水基和能够水解的官能团或卤原子的金属化合物(含疏水基的水解性金属化合物)、以及b)不具有疏水基但具有能够水解的官能团或卤原子的金属化合物(不含疏水基的水解性金属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源自a)和/或b)的金属氧化物成分是构成水解性金属化合物的金属原子的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成分可以包含源自添加到用于形成吸水性膜的涂布液中的金属氧化物微粒的金属氧化物成分、以及源自添加到该涂布液中的水解性金属化合物或其水解物的金属氧化物成分。此处,水解性金属化合物也为选自上述a)和b)中的至少1种。上述b)也即不具有疏水基的水解性金属化合物可以包含选自四烷氧基硅烷和硅烷偶联剂中的至少1种。下面,除了已经说明的上述a),对金属氧化物微粒和上述b)进行说明。
(金属氧化物微粒)
吸水性膜可以进一步包含金属氧化物微粒作为金属氧化物成分的至少一部分。构成金属氧化物微粒的金属氧化物例如为选自Si、Ti、Zr、Ta、Nb、Nd、La、Ce和Sn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的氧化物,优选为氧化硅微粒。氧化硅微粒例如可以通过添加胶态氧化硅而导入到膜中。金属氧化物微粒将施加至吸水性膜的应力传递至对膜进行支承的透明物品的作用优异、硬度也高。因此,从提高吸水性膜的耐磨耗性和耐擦伤性的方面出发,金属氧化物微粒的添加是有利的。另外,在吸水性膜中添加金属氧化物微粒时,在微粒接触或靠近的部位形成微细的空隙,水蒸气容易从该空隙进入到膜中。因此,金属氧化物微粒的添加在防雾性的提高中也会发挥出有利的作用。金属氧化物微粒可以通过向用于形成吸水性膜的涂布液中添加预先形成的金属氧化物微粒而供给至吸水性膜中。
金属氧化物微粒的平均粒径若过大,则膜有时会发生白浊,若过小,则发生凝聚、难以均匀分散。从这方面出发,金属氧化物微粒的优选平均粒径为1~20nm、特别为5~20nm。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以一次粒子的状态描述了金属氧化物微粒的平均粒径。另外,金属氧化物微粒的平均粒径如下确定:通过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的观察任意选择50个微粒,对这50个微粒的粒径进行测定,采用其平均值。金属氧化物微粒的含量若过大,则膜整体的吸水量降低,膜可能发生白浊。吸水性膜包含吸水性树脂的情况下,相对于吸水性树脂100质量份,金属氧化物微粒可以按照0~50质量份、优选为1~30质量份、更优选为2~30质量份、特别优选为5~25质量份、根据情况为10~20质量份的方式添加。
(不具有疏水基的水解性金属化合物)
吸水性膜可以包含源自不具有疏水基的水解性金属化合物(不含疏水基的水解性化合物)的金属氧化物成分。优选的不含疏水基的水解性金属化合物为不具有疏水基的水解性硅化合物。不具有疏水基的水解性硅化合物例如为选自硅醇盐、氯硅烷、乙酰氧基硅烷、烯氧基硅烷和氨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硅化合物(其中不具有疏水基),优选不具有疏水基的硅醇盐。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烯氧基硅烷,可例示出异丙烯氧基硅烷。
不具有疏水基的水解性硅化合物可以为下式(III)所示的化合物。
SiY4 (III)
如上所述,Y为能够水解的官能团,优选为选自烷氧基、乙酰氧基、烯氧基、氨基和卤原子中的至少1者。
不含疏水基的水解性金属化合物发生水解或部分水解、进而至少其一部分发生缩聚,以提供金属原子和氧原子键合而成的金属氧化物成分。该成分使金属氧化物微粒与吸水性树脂牢固地接合而能够有助于提高吸水性膜的耐磨耗性、硬度、耐水性等。吸水性膜包含吸水性树脂的情况下,相对于吸水性树脂100质量份,源自不具有疏水基的水解性金属化合物的金属氧化物成分可以为0~40质量份、优选为0.1~30质量份、更优选为1~20质量份、特别优选为3~10质量份、根据情况为4~12质量份的范围。
不具有疏水基的水解性硅化合物的优选一例为四烷氧基硅烷,更具体而言为具有碳原子数为1~4的烷氧基的四烷氧基硅烷。四烷氧基硅烷例如为选自四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四正丙氧基硅烷、四异丙氧基硅烷、四正丁氧基硅烷、四异丁氧基硅烷、四仲丁氧基硅烷和四叔丁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
源自四烷氧基硅烷的金属氧化物(氧化硅)成分的含量若过大,则吸水性膜的防雾性有时会降低。其原因之一在于吸水性膜的柔软性降低,与水分的吸收和释放相伴的膜的溶胀和收缩受到限制。吸水性膜包含吸水性树脂的情况下,相对于吸水性树脂100质量份,源自四烷氧基硅烷的金属氧化物成分可以以0~30质量份、优选为1~20质量份、更优选为3~10质量份的范围添加。
不具有疏水基的水解性硅化合物的另一优选例为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是具有相互不同的反应性官能团的硅化合物。反应性官能团的一部分优选为能够水解的官能团。硅烷偶联剂例如为具有环氧基和/或氨基以及能够水解的官能团的硅化合物。作为优选的硅烷偶联剂,可例示出环氧丙氧基烷基三烷氧基硅烷和氨基烷基三烷氧基硅烷。这些硅烷偶联剂中,与硅原子直接键合的亚烷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3。环氧丙氧基烷基和氨基烷基包含显示出亲水性的官能团(环氧基、氨基),因而尽管包含亚烷基,作为整体也不是疏水性的。
硅烷偶联剂使作为有机成分的吸水性树脂与作为无机成分的金属氧化物微粒等牢固地结合而能够有助于提高吸水性膜的耐磨耗性、硬度、耐水性等。但是,源自硅烷偶联剂的金属氧化物(氧化硅)成分的含量若过大,则吸水性膜的防雾性降低,根据情况,吸水性膜会发生白浊。吸水性膜包含吸水性树脂的情况下,相对于吸水性树脂100质量份,源自硅烷偶联剂的金属氧化物成分可以以0~10质量份、优选为0.05~5质量份、更优选为0.1~2质量份的范围添加。
(交联结构)
吸水性膜可以包含源自交联剂、优选选自有机硼化合物、有机钛化合物和有机锆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交联剂的交联结构。交联结构的导入使吸水性膜的耐磨耗性、耐擦伤性、耐水性提高。从其他方面来说,交联结构的导入容易在不会降低吸水性膜的防雾性能的情况下改善其耐久性。
在金属氧化物成分为氧化硅成分的吸水性膜中导入源自交联剂的交联结构的情况下,该吸水性膜有时与作为金属原子的硅一起含有硅以外的金属原子、优选硼、钛或锆。
交联剂只要能够将所使用的吸水性树脂交联,则对其种类没有特别限定。这里仅针对有机钛化合物举出示例。有机钛化合物例如为选自烷氧基钛、钛螯合物系化合物和酰化钛中的至少1种。烷氧基钛例如为四异丙氧基钛、四正丁氧基钛、四辛氧基钛。钛螯合物系化合物例如为乙酰丙酮钛、乙酰乙酸乙酯钛、辛二醇钛、三乙醇胺钛、乳酸钛。乳酸钛可以为铵盐(乳酸铵钛)。酰化钛例如为硬脂酸钛。优选的有机钛化合物为钛螯合物系化合物、特别是乳酸钛。
吸水性树脂为聚乙烯醇缩醛的情况下的优选交联剂为有机钛化合物、特别是乳酸钛。
(其他任意成分)
在吸水性膜中可以混配其他添加剂。作为添加剂,可以举出具有改善防雾性的功能的甘油、乙二醇等二醇类。添加剂可以为表面活性剂、流平剂、紫外线吸收剂、着色剂、消泡剂、防腐剂等。
(膜厚)
吸水性膜81的膜厚可以根据所要求的吸水特性等适宜地调整。吸水性膜81的优选膜厚为1~20μm、优选为2~15μm、特别为3~10μm。
(吸水性膜的成膜例)
吸水性膜81可以如下进行成膜:将用于形成吸水性膜81的涂布液涂布在玻璃板(夹层玻璃)上,将所涂布的涂布液干燥,根据需要进一步实施高温高湿处理等,由此进行成膜。涂布液的制备中使用的溶剂、涂布液的涂布方法使用以往公知的材料和方法即可。涂布液的涂布时,为了调整吸水性膜81的膜厚及其分布,可以适当地控制夹层玻璃的姿势,根据需要进行涂布,在涂布的同时或者在涂布后变更其姿势。
涂布液的涂布工序中,气氛的相对湿度优选保持在小于40%、进一步优选保持在30%以下。将相对湿度保持得较低时,能够防止膜从气氛中过量地吸收水分。在从气氛中大量吸收水分时,进入到膜的基质内而残留的水可能使膜的强度降低。
涂布液的干燥工序优选包括风干工序、以及伴随着加热的加热干燥工序。风干工序可以通过将涂布液暴露在相对湿度保持在小于40%、进而保持在30%以下的气氛中来实施。风干工序为非加热工序,换言之可以在室温下实施。涂布液中包含水解性硅化合物的情况下,在加热干燥工序中,进行硅化合物的水解物等中包含的硅烷醇基和存在于透明物品上的羟基所参与的脱水反应,发展出由硅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基质结构(Si-O键的网络)。
为了避免吸水性树脂等有机物的分解,加热干燥工序中适用的温度不应过高。这种情况下的适当的加热温度为300℃以下、例如为100~200℃,加热时间为1分钟~1小时。
在吸水性膜81的成膜时,可以适当地实施高温高湿处理工序。通过实施高温高湿处理工序,可以更容易兼顾吸水性和膜的强度。高温高湿处理工序可以通过在例如50~100℃、相对湿度60~95%的气氛中保持5分钟~1小时来实施。高温高湿处理工序可以在涂布工序和干燥工序后实施,也可以在涂布工序和风干工序后且在加热干燥工序前实施。特别是在前者的情况下,可以在高温高湿处理工序后进一步实施热处理工序。该追加的热处理工序可以通过在例如80~180℃的气氛中保持5分钟~1小时来实施。
另外,由涂布液形成的吸水性膜81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清洗和/或湿布擦拭。具体地说,可以通过将吸水性膜81的表面暴露在水流下、或用含水的布擦拭来实施。这里所使用的水适宜为纯水。应避免使用包含用于清洗的洗剂的溶液。通过该工序,能够除去附着于吸水性膜81的表面的尘埃、污垢等,得到洁净的涂膜面。
根据以上说明可知,作为吸水性膜的优选方式,可以举出下述方式。
a)一种吸水性膜,其中,相对于吸水性树脂100质量份,含有金属氧化物成分0.1~60质量份、疏水基0.05~10质量份。
b)一种吸水性膜,其中,疏水基是碳原子数为1~8、特别为4~8的链状烷基,疏水基与构成金属氧化物成分的金属原子直接键合,金属原子为硅。
c)一种吸水性膜,其中,金属氧化物成分的至少一部分为源自添加到用于形成吸水性膜的涂布液中的水解性金属化合物或水解性金属化合物的水解物的金属氧化物成分,水解性金属化合物为选自具有疏水基的水解性金属化合物以及不具有疏水基的水解性金属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d)如c)的吸水性膜,其中,不具有疏水基的水解性金属化合物包含选自四烷氧基硅烷和硅烷偶联剂中的至少一种。
<基材>
构成防雾部件8的基材85适宜为树脂膜。作为构成树脂膜的材料,可例示出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聚碳酸酯、聚酰亚胺、三乙酸酯、聚四氟乙烯等氟树脂等。基材85的优选厚度和热传导率如上所述。作为具备上述优选的热传导率的树脂膜,可以举出作为聚酯膜的东洋纺公司“Cosmoshine A4300”。
<粘合剂层>
作为构成粘合剂层82(该粘合剂层82构成防雾部件8)的粘合剂,可以使用橡胶系粘合剂、丙烯酸系粘合剂、硅酮系粘合剂、聚氨酯系粘合剂等各种粘合剂。粘贴在玻璃板5的表面的防雾部件8的粘合剂层82适宜为透明性优异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粘合剂层82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根据粘合剂的种类等适宜地设定即可,例如为1~500μm、特别为10~100μm。
以下为对形成在玻璃板上的吸水性膜的各种特性进行确认的例子。首先说明对所制作的样品的特性进行评价的方法。
(1)外观
通过目视观察样品的透明性和有无裂纹,以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良好
△:稍微确认到白浊。
×:在膜中确认到不均、白浊、裂纹等,实用上存在问题。
(2)膜厚
将样品在室温20℃、相对湿度50%的环境下放置1小时后,使用KLA Tencor公司制造的表面形状测定器α-Step 500对吸水性膜的膜厚进行测定。
(3)接触角
将样品在室温20℃、相对湿度50%的环境下放置1小时后,使用协和界面科学公司制造的接触角计(CA-A)向吸水性膜的表面滴加约4μL(=4mg)的水滴,对吸水性膜的表面的该水滴的接触角进行测定。
(4)防雾性
将样品在室温20℃、相对湿度30%的环境下放置1小时。另一方面,将水温保持在40℃的温水收纳在恒温水槽中,将样品按照吸水性膜暴露于水蒸气的方式配置在该温水的上方,测定在吸水性膜上确认到起雾为止的时间。需要说明的是,在未设置吸水性膜的玻璃板(碱石灰玻璃板)中,在10秒以下确认到起雾。以下述基准对于至形成起雾为止的时间进行评价。
◎:在大于85秒确认到起雾。
○:在大于60秒且为85秒以下确认到起雾。
△:在大于30秒且为60秒以下确认到起雾。
×:在30秒以下确认到起雾。
(5)吸水特性
使用Microtrac Bel株式会社的蒸气吸附量测定装置“BELSORP-18PLUS HT”,通过定容法对样品进行水蒸气的吸附-脱附特性的测定。测定温度为10℃。通过该测定得到各相对湿度下的吸附等温线上的吸水量(例如相对湿度70%的吸水量A70)、脱附等温线上的吸水量(例如相对湿度70%的吸水量D70)以及饱和吸水量。
基于所测定的吸附等温线和脱附等温线,将各自的形状在相对湿度20~90%的整个区域为向下凸出的情况(满足条件A1、A2的情况)评价为○、除此以外评价为×。另外,将从吸附等温线或脱附等温线上的相对湿度95%的吸水量A95或D95减去相对湿度70%的吸水量A70或D70的差值除以饱和吸水量WS而得到的值((A95-A70)/Ws或(D95-D70)/Ws)大于35%或30%的情况(满足条件B1、B2的情况)评价为○、除此以外评价为×。
(实施例1)
将含有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溶液(积水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的“S-LECKX-5”、固体成分8质量%、缩醛化度9摩尔%、包含源自苯甲醛的缩醛结构)87.5质量%、正己基三甲氧基硅烷(HTMS、信越有机硅公司制造的“KBM-3063”)0.26质量%、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信越有机硅公司制造的“KBM-403”)0.10质量%、四乙氧基硅烷(TEOS、信越有机硅公司制造的“KBE-04”)1.39质量%、醇溶剂(日本醇工业制造的“Solmix AP-7”)7.86质量%、纯净水2.87质量%、作为酸催化剂的盐酸0.01质量%、流平剂(信越有机硅公司制造的“KP-341”)0.01质量%装入玻璃制容器中,在室温(25℃)下搅拌3小时,由此制备出吸水性膜形成用涂布液。
接着,在室温20℃、相对湿度30%的环境下,将涂布液通过流涂法涂布在清洗后的浮法平板玻璃(碱石灰硅酸盐玻璃、厚度3.1mm、尺寸100×100mm)上。在该环境下干燥10分钟后,实施120℃的(预)加热处理。之后应用上述的气氛和时间实施高温高湿处理,进而同样地应用上述的气氛和时间实施追加热处理,制作出样品。
(实施例2~3)
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过程按照表1的组成制备吸水性膜形成用涂布膜,制作样品。
表1~3中示出了吸水性膜的成分和样品的评价结果。表1中,将吸水性树脂的质量份作为100来表示各成分的质量份。
[表1]
(质量份)
[表2]
[表3]
*AXX和DXX分别为吸附等温线和脱附等温线上的相对湿度XX%的吸水量(g/m2)
DA85为与吸附等温线上的相对湿度85%的吸水量相当的脱附等温线上的相对湿度(%)
Ws为饱和水蒸气量(g/m2)
除了使用预先在背面形成了粘合剂层的聚酯膜(东洋纺公司“CosmoshineA4300”)来代替玻璃板以外,同样地制作出防雾部件,从该防雾部件确认得到了与上述相同程度的实用性高的防雾性、与上述同样的吸附-脱附等温线、以及90%以上的高可见光透过率。

Claims (13)

1.一种风窗玻璃,其适于配置信息取得装置,该信息取得装置为了取得车外的信息而接收入射到车内的光,其中,
该风窗玻璃具备:
玻璃板、以及
固定和/或遮光用部件,该部件用于承担选自所述信息取得装置相对于所述玻璃板的固定、以及包含所述光在所述车内通过的光路的光路空间与所述车内的乘车空间之间的遮光中的至少一种功能;
在选自所述玻璃板和所述固定和/或遮光用部件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光路空间相接的表面配置吸水性膜,
所述吸水性膜的膜单位面积的饱和吸水量Ws为1g/m2以上,
该风窗玻璃满足选自下述条件A1和条件B1中的至少一个条件,
条件A1:在横轴表示相对湿度、纵轴表示所吸附的水蒸气量,所述饱和吸水量的值位于所述纵轴的原点上方的正交坐标系中,所述吸水性膜的水蒸气的吸附等温线是在所述相对湿度20%~90%的区间向下方凸出的曲线,
条件B1:在所述吸水性膜的水蒸气的吸附等温线中,将使相对湿度从70%上升到95%时的所述吸水性膜的吸水量的增加设为AbH时,所述吸水量的增加AbH大于所述饱和水蒸气量Ws的35%,
其中,所述饱和吸水量、所述吸附等温线以及所述吸水量的测定温度为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窗玻璃,其中,所述吸水性膜至少满足所述条件A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窗玻璃,其中,所述吸水性膜进一步满足条件A2,
条件A2:在所述正交坐标系中,所述吸水性膜的水蒸气的脱附等温线是在相对湿度20%~90%的区间向下方凸出的曲线。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窗玻璃,其中,所述吸水性膜至少满足所述条件B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窗玻璃,其中,所述吸水性膜进一步满足条件B2,
条件B2:在所述吸水性膜的水蒸气的脱附等温线中,将使相对湿度从95%降低至70%时的所述吸水性膜的吸水量的减少设为DeH时,所述吸水量的减少DeH大于所述饱和吸水量Ws的30%。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窗玻璃,其中,所述吸水性膜进一步满足条件C,
条件C:在所述正交坐标系中,所述脱附等温线上的吸水量DA85位于相对湿度75%以上的位置,该吸水量DA85相当于所述吸附等温线中的相对湿度85%时的所述吸水性膜的吸水量A85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窗玻璃,其中,在所述吸水性膜和与所述光路空间相接的所述表面之间夹设有基材以及粘合剂层,该基材具有负载所述吸水性膜的第1表面,该粘合剂层与所述基材的第2表面相接,该第2表面位于所述第1表面的相反侧。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窗玻璃,其中,所述吸水性膜至少配置于所述固定和/或遮光用部件的与所述光路空间相接的所述表面。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窗玻璃,其中,所述吸水性膜至少配置于所述玻璃板的与所述光路空间相接的所述表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窗玻璃,其中,所述吸水性膜直接形成在所述玻璃板的与所述光路空间相接的所述表面上。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窗玻璃,其中,在所述吸水性膜的表面滴加4mg的水滴而测定出的水的接触角为70度以上。
12.一种风窗玻璃用玻璃制品,其具备玻璃板、以及配置在所述玻璃板的表面的吸水性膜,其中,
所述吸水性膜的膜单位面积的饱和吸水量Ws为1g/m2以上,
该玻璃制品满足选自下述条件A1和条件B1中的至少一个条件,
条件A1:在横轴表示相对湿度、纵轴表示所吸附的水蒸气量,所述饱和吸水量的值位于所述纵轴的原点上方的正交坐标系中,所述吸水性膜的水蒸气的吸附等温线是在所述相对湿度20%~90%的区间向下方凸出的曲线,
条件B1:在所述吸水性膜的水蒸气的吸附等温线中,将使相对湿度从70%上升到95%时的所述吸水性膜的吸水量的增加设为AbH时,所述吸水量的增加AbH大于所述饱和水蒸气量Ws的35%,
其中,所述饱和吸水量、所述吸附等温线以及所述吸水量的测定温度为10℃。
13.一种防雾部件,其具备基材、负载于所述基材的第1表面的吸水性膜、以及形成在所述第1表面的相反侧的所述基材的第2表面的粘合剂层,其中,
所述吸水性膜的膜单位面积的饱和吸水量Ws为1g/m2以上,
该防雾部件满足选自下述条件A1和条件B1中的至少一个条件,
条件A1:在横轴表示相对湿度、纵轴表示所吸附的水蒸气量,所述饱和吸水量的值位于所述纵轴的原点上方的正交坐标系中,所述吸水性膜的水蒸气的吸附等温线是在所述相对湿度20%~90%的区间向下方凸出的曲线,
条件B1:在所述吸水性膜的水蒸气的吸附等温线中,将使相对湿度从70%上升到95%时的所述吸水性膜的吸水量的增加设为AbH时,所述吸水量的增加AbH大于所述饱和水蒸气量Ws的35%,
其中,所述饱和吸水量、所述吸附等温线以及所述吸水量的测定温度为10℃。
CN201780075647.2A 2016-12-12 2017-12-08 风窗玻璃、风窗玻璃用玻璃制品和防雾部件 Pending CN1100499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40340 2016-12-12
JP2016-240340 2016-12-12
PCT/JP2017/044244 WO2018110465A1 (ja) 2016-12-12 2017-12-08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ウインドシールド用ガラス製品及び防曇部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49957A true CN110049957A (zh) 2019-07-23

Family

ID=62558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5647.2A Pending CN110049957A (zh) 2016-12-12 2017-12-08 风窗玻璃、风窗玻璃用玻璃制品和防雾部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079185A1 (zh)
EP (1) EP3553038A4 (zh)
JP (1) JP6670397B2 (zh)
CN (1) CN110049957A (zh)
WO (1) WO20181104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73738A1 (ja) * 2017-03-21 2018-09-27 Agc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ロントウインドおよび車両用物品
JP6943177B2 (ja) * 2017-12-27 2021-09-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外部情報取得装置
US20190263330A1 (en) * 2018-02-26 2019-08-29 Trw Automotive U.S. Llc Driver assist system
JP2020007453A (ja) * 2018-07-09 2020-01-16 東日本旅客鉄道株式会社 結露滴下抑制塗料
JP2020026217A (ja) * 2018-08-10 2020-02-20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281608B2 (ja) 2021-06-11 2023-05-25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防曇膜付きガラス物品及び防曇膜形成用塗布液
CN115291428B (zh) * 2022-07-06 2023-12-01 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处理装置、汽车及光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433A (zh) * 1996-08-23 1998-04-22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吸水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JP2001146585A (ja) * 1999-11-19 2001-05-29 Central Glass Co Ltd 防曇性基材およびその形成方法
US20110007394A1 (en) * 2008-03-11 2011-01-13 Ki-Suk Song Anti-fog instrument for swimming goggles
CN103228447A (zh) * 2010-12-07 2013-07-31 旭硝子株式会社 防雾性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CN104169380A (zh) * 2012-03-13 2014-11-26 中央硝子株式会社 防雾膜形成材料、防雾膜形成用涂布液、防雾性物品、以及它们的制法
CN104736399A (zh) * 2012-10-15 2015-06-24 旭硝子株式会社 车辆用前风挡玻璃
WO2015186360A1 (ja) * 2014-06-05 2015-12-10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防曇膜つき透明物品
JP2016088493A (ja) * 2014-11-04 2016-05-23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
WO2016129699A1 (ja) * 2015-02-13 2016-08-18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48535A (ja) * 1985-12-23 1987-07-02 Toray Ind Inc 防曇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JP4735121B2 (ja) 2004-08-31 2011-07-27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合わせガラス用合成樹脂膜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合わせガラス
JP2007177196A (ja) * 2005-11-30 2007-07-12 Asahi Glass Co Ltd 防曇防汚性物品
DE102009026319A1 (de) 2009-08-04 2011-02-24 Saint-Gobain Sekurit Deutschland Gmbh & Co. Kg Scheibe mit optisch transparenten Sensorfeld
JP2012017394A (ja) * 2010-07-07 2012-01-26 Central Glass Co Ltd 防曇性物品
WO2017155066A1 (ja) * 2016-03-11 2017-09-14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
WO2017183700A1 (ja) * 2016-04-22 2017-10-26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433A (zh) * 1996-08-23 1998-04-22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吸水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JP2001146585A (ja) * 1999-11-19 2001-05-29 Central Glass Co Ltd 防曇性基材およびその形成方法
US20110007394A1 (en) * 2008-03-11 2011-01-13 Ki-Suk Song Anti-fog instrument for swimming goggles
CN103228447A (zh) * 2010-12-07 2013-07-31 旭硝子株式会社 防雾性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CN104169380A (zh) * 2012-03-13 2014-11-26 中央硝子株式会社 防雾膜形成材料、防雾膜形成用涂布液、防雾性物品、以及它们的制法
CN104736399A (zh) * 2012-10-15 2015-06-24 旭硝子株式会社 车辆用前风挡玻璃
WO2015186360A1 (ja) * 2014-06-05 2015-12-10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防曇膜つき透明物品
JP2016088493A (ja) * 2014-11-04 2016-05-23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
WO2016129699A1 (ja) * 2015-02-13 2016-08-18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079185A1 (en) 2020-03-12
WO2018110465A1 (ja) 2018-06-21
EP3553038A4 (en) 2020-08-19
JP6670397B2 (ja) 2020-03-18
EP3553038A1 (en) 2019-10-16
JPWO2018110465A1 (ja) 2019-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49957A (zh) 风窗玻璃、风窗玻璃用玻璃制品和防雾部件
RU2382002C2 (ru) Способ модификации внутреннего пленочного слоя для теплоизолирующего многослойного стекла
EP3492438B1 (en) Windshield and windshield manufacturing method
JP6794322B2 (ja)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0033011A (ja)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
JP6633519B2 (ja) 防曇膜つき透明物品
CN110099792A (zh) 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和汽车用玻璃板
JP6625727B2 (ja)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
EP3489053B1 (en) Windshield
CN109476216A (zh) 防雾性膜
JP6584959B2 (ja) 車両用窓ガラス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9496205A (zh) 挡风玻璃和挡风玻璃的制造方法
JP5652270B2 (ja) シリカ系多孔質膜の製造方法
WO2016143308A1 (ja) 透明物品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膜形成溶液
JP7080726B2 (ja) ガラス積層体
CN109996675A (zh) 防雾叠层体和防雾片的贴附方法
JP7236264B2 (ja)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の製造方法
JP6816145B2 (ja)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01233638A (ja) 防曇性被膜形成基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7183700A1 (ja)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
TW202214793A (zh) 積層體及質地塗佈用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