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36823A - 一种红平菇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平菇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36823A
CN110036823A CN201910234390.1A CN201910234390A CN110036823A CN 110036823 A CN110036823 A CN 110036823A CN 201910234390 A CN201910234390 A CN 201910234390A CN 110036823 A CN110036823 A CN 1100368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ulture
cultural method
mushroom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343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明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Fu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Fu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23439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368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0368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68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红平菇栽培方法,该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红平菇菌种扩繁,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本发发明通过上述特定的栽培方法,能够为红平菇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以及所需营养,能够更好的促进红平菇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了红平菇的转化率、产量和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红平菇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真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平菇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红平菇(Pleurotus diamor)又名红侧耳、桃红平菇,属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是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种木腐菌。红平菇抗杂菌能力强、适应环境广,具有很强的纤维素、木质素降解能力,耐粗放栽培,子实体产量高,具有较好的商业开发前景。
但是,由于在栽培过程中,红平菇在栽培的各阶段技术还存在缺陷,导致目前红平菇在栽培过程中转化率较低,成本较高、产量较低以及质量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平菇栽培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现有栽培技术缺陷而导致的转化率低、成本较高、产量较低以及质量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红平菇的栽培方法,所述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红平菇菌种扩繁:将新鲜红平菇菌肉组织移入母种培养基斜面上培养得到母种,再将得到的母种进行扩繁培养得到原种,将原种经接种培养,选择发菌快、菌丝旺的菌种作为栽培种;
(b)装袋灭菌:将栽培料装入栽培袋,并配有无绵体盖,随后在121℃、 0.11-0.15MPa条件下灭菌2-3h;
(c)接种:待栽培袋冷却至25℃以下,在无菌条件下将栽培种接种到栽培袋内;
(d)发菌管理:将接种后的栽培袋置于23-25℃、湿度40-60%条件下,避光培养并且每天进行通风和监测菌袋之间的温度,当监测温度大于28℃时,则进行翻袋处理,待菌丝长满袋后,继续培养5-8天;
(e)出菇管理:在原基分化和菇蕾期,调节栽培袋环境温度为 24-26℃,湿度为80-90%,光照强度为180-220Lux,待到子实体成熟期,调节栽培袋环境湿度为70-80%,光照强度为480-550Lux,待子实体成熟后进行多次采收,每采收一次红平菇后,将料面喷透水。
本发发明通过上述特定的栽培方法,能够为红平菇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以及所需营养,能够更好的促进红平菇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了红平菇的转化率、产量和产品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中,红平菇母种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马铃薯180-220份、葡萄糖18-22份、琼脂粉15-20份和水950-1050 份;优选地,红平菇母种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马铃薯200份、葡萄糖20份、琼脂粉18份和水1000份;更优选地,红平菇母种培养基的pH值为6.2-6.8。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中,扩繁培养和接种培养采用的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棉籽壳40-50份、阔叶树木屑35-45份、麸皮12-18 份、石膏0.8-1.2份和水140-160份;优选地,扩繁培养和接种培养采用的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棉籽壳44份、阔叶树木屑40份、麸皮15份、石膏1份和水150份。
本发明通过上述各培养料的限定,能够为红平菇提供充足的营养成分,提高发菌速度和菌丝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中,栽培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大豆秸秆45-55份、玉米芯40-50份、干啤酒糟3-7份、石灰0.8-1.2份和水 170-200份;优选地,栽培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大豆秸秆50份、玉米芯45份、干啤酒糟5份、石灰1份和水185份;通过对栽培料组成的限定,能够根据红平菇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为红平菇提供充分的营养物质,利于红平菇的快速成长,提高转化率。
进一步地,所述栽培袋为(15-19)×(30-36)的聚丙烯袋。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c)中,接种量为5-1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d)中,每天通风1-3次,每次通风时间为 20-40min。
本发明通过对红平菇种类以及栽培环境的限定,能够为红平菇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提高出菇率和产量,并能够更好的提高红平菇的出菇率和产量。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发明通过上述特定的栽培方法,能够为红平菇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以及所需营养,能够更好的促进红平菇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了红平菇的转化率、产量和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红平菇菇蕾分化状态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红平菇的成熟期子实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一种红平菇栽培方法,该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红平菇菌种扩繁:将新鲜红平菇菌肉组织移入母种培养基斜面上培养得到母种,再将得到的母种进行扩繁培养得到原种,将原种经接种培养,选择发菌快、菌丝旺的菌种作为栽培种,其中母种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马铃薯180份、葡萄糖22份、琼脂粉20份和水1050 份;扩繁培养和接种培养采用的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棉籽壳 40份、阔叶树木屑45份、麸皮18份和石膏1.2份;
(b)装袋灭菌:将栽培料装入栽培袋,并配有无绵体盖,随后在121℃、 0.11MPa条件下灭菌3h,其中栽培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大豆秸秆 45份、玉米芯50份、干啤酒糟3份、石灰0.8份和水170份;栽培袋为 15×30的聚丙烯袋;
(c)接种:待栽培袋冷却至25℃以下,在无菌条件下将栽培种接种到栽培袋内,接种量为10%;
(d)发菌管理:将接种后的栽培袋置于23℃、湿度60%条件下,避光培养并且每天进行通风和监测菌袋之间的温度,每天通风1次,每次通风时间为40min,当监测温度大于28℃时,则进行翻袋处理,待菌丝长满袋后,继续培养5天;
(e)出菇管理:在原基分化和菇蕾期,调节栽培袋环境温度为24℃,湿度为90%,光照强度为180Lux,待到子实体成熟期,调节栽培袋环境湿度为80%,光照强度为480Lux,待子实体成熟后进行多次采收,每采收一次红平菇后,将料面喷透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一种红平菇栽培方法,该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红平菇菌种扩繁:将新鲜红平菇菌肉组织移入母种培养基斜面上培养得到母种,再将得到的母种进行扩繁培养得到原种,将原种经接种培养,选择发菌快、菌丝旺的菌种作为栽培种,其中母种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马铃薯220份、葡萄糖18份、琼脂粉15份和水950 份;扩繁培养和接种培养采用的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棉籽壳 50份、阔叶树木屑35份、麸皮12份和石膏0.8份;
(b)装袋灭菌:将栽培料装入栽培袋,并配有无绵体盖,随后在121℃、 0.15MPa条件下灭菌2h,其中栽培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大豆秸秆 55份、玉米芯40份、干啤酒糟7份、石灰1.2份和水200份;栽培袋为 19×36的聚丙烯袋;
(c)接种:待栽培袋冷却至25℃以下,在无菌条件下将栽培种接种到栽培袋内,接种量为5%;
(d)发菌管理:将接种后的栽培袋置于25℃、湿度40%条件下,避光培养并且每天进行通风和监测菌袋之间的温度,每天通风3次,每次通风时间为20min,当监测温度大于28℃时,则进行翻袋处理,待菌丝长满袋后,继续培养8天;
(e)出菇管理:在原基分化和菇蕾期,调节栽培袋环境温度为26℃,湿度为80%,光照强度为220Lux,待到子实体成熟期,调节栽培袋环境湿度为70%,光照强度为550Lux,待子实体成熟后进行多次采收,每采收一次红平菇后,将料面喷透水。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为一种红平菇栽培方法,该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红平菇菌种扩繁:将新鲜红平菇菌肉组织移入母种培养基斜面上培养得到母种,再将得到的母种进行扩繁培养得到原种,将原种经接种培养,选择发菌快、菌丝旺的菌种作为栽培种,其中母种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马铃薯200份、葡萄糖20份、琼脂粉18份和水1000 份;扩繁培养和接种培养采用的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棉籽壳 44份、阔叶树木屑40份、麸皮15份和石膏1份;
(b)装袋灭菌:将栽培料装入栽培袋,并配有无绵体盖,随后在121℃、 0.13MPa条件下灭菌2.5h,其中栽培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大豆秸秆50份、玉米芯44份、干啤酒糟5份、石灰1份和水185份;栽培袋为17×33的聚丙烯袋;
(c)接种:待栽培袋冷却至25℃以下,在无菌条件下将栽培种接种到栽培袋内,接种量为8%;
(d)发菌管理:将接种后的栽培袋置于24℃、湿度50%条件下,避光培养并且每天进行通风和监测菌袋之间的温度,每天通风2次,每次通风时间为30min,当监测温度大于28℃时,则进行翻袋处理,待菌丝长满袋后,继续培养6天;
(e)出菇管理:在原基分化和菇蕾期,调节栽培袋环境温度为25℃,湿度为85%,光照强度为200Lux,待到子实体成熟期,调节栽培袋环境湿度为75%,光照强度为500Lux,待子实体成熟后进行多次采收,每采收一次红平菇后,将料面喷透水。
本实施例中红平菇的菇蕾分化状态如图1所示;成熟期子实体如图2 所示。
对照例1
本对照例为一种红平菇栽培方法,该栽培方法与实施例3的栽培方法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步骤(b)中栽培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大豆秸秆55份、玉米芯44份、石灰1份和水185份。
对照例2
本对照例为一种红平菇栽培方法,该栽培方法与实施例3的栽培方法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步骤(b)中栽培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大豆秸秆39份、玉米芯55份、干啤酒糟10份、石灰1份和水185份。
对照例3
本对照例为一种红平菇栽培方法,该栽培方法与实施例3的栽培方法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步骤(d)中待菌丝长满袋后直接进入步骤(e)。
实验例
分别按照实施例3和对照例1-3的红平菇栽培方法进行红平菇的栽培,且各实验组的红平菇接种量相同;然后在栽培50天后,开袋出菇前从各实验组随机抽取100袋,统计各实验组的菌袋污染率,第一潮菇采收前统计各实验组的出菇率和子实体颜色,第四潮菇出菇结束统计各实验组的生物转化率,如表1所示;根据转化率=子实体鲜重÷原料干重,计算各实验组的转化率,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由表1可知:
本发明实施例3与对照例相比,实施例3的红平菇栽培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红平菇的出菇率,并能够提高生物转化率,并提高了红平菇产品的品质。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红平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红平菇菌种扩繁:将新鲜红平菇菌肉组织移入母种培养基斜面上培养得到母种,再将得到的母种进行扩繁培养得到原种,将原种经接种培养,选择发菌快、菌丝旺的菌种作为栽培种;
(b)装袋灭菌:将栽培料装入栽培袋,并配有无绵体盖,随后在121℃、0.11-0.15MPa条件下灭菌2-3h;
(c)接种:待栽培袋冷却至25℃以下,在无菌条件下将栽培种接种到栽培袋内;
(d)发菌管理:将接种后的栽培袋置于23-25℃、湿度40-60%条件下,避光培养并且每天进行通风和监测菌袋之间的温度,当监测温度大于28℃时,则进行翻袋处理,待菌丝长满袋后,继续培养5-8天;
(e)出菇管理:在原基分化和菇蕾期,调节栽培袋环境温度为24-26℃,湿度为80-90%,光照强度为180-220Lux,待到子实体成熟期,调节栽培袋环境湿度为70-80%,光照强度为480-550Lux,待子实体成熟后进行多次采收,每采收一次红平菇后,将料面喷透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红平菇母种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马铃薯180-220份、葡萄糖18-22份、琼脂粉15-20份和水950-105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扩繁培养和接种培养采用的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棉籽壳40-50份、阔叶树木屑35-45份、麸皮12-18份、石膏0.8-1.2份和水140-16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栽培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大豆秸秆45-55份、玉米芯40-50份、干啤酒糟3-7份、石灰0.8-1.2份和水170-200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栽培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大豆秸秆50份、玉米芯45份、干啤酒糟5份、石灰1份和水185份。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袋为(15-19)×(30-36)的聚丙烯袋。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接种量为5-10%。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每天通风1-3次,每次通风时间为20-40min。
CN201910234390.1A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红平菇栽培方法 Pending CN1100368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4390.1A CN110036823A (zh)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红平菇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4390.1A CN110036823A (zh)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红平菇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6823A true CN110036823A (zh) 2019-07-23

Family

ID=67275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34390.1A Pending CN110036823A (zh)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红平菇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3682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1090A (zh) * 2022-05-12 2022-07-08 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富硒红平菇的生产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6596A (zh) * 2009-03-18 2010-09-22 西南科技大学 高纤维素红侧耳新菌株
CN104982228A (zh) * 2015-07-15 2015-10-21 攀枝花学院 红平菇栽培方法
CN109220520A (zh) * 2018-08-10 2019-01-18 遵义新蓝图休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红平菇栽培方法
CN109247191A (zh) * 2018-09-29 2019-01-22 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珊瑚状裂褶菌菌株及其子实体的栽培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6596A (zh) * 2009-03-18 2010-09-22 西南科技大学 高纤维素红侧耳新菌株
CN104982228A (zh) * 2015-07-15 2015-10-21 攀枝花学院 红平菇栽培方法
CN109220520A (zh) * 2018-08-10 2019-01-18 遵义新蓝图休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红平菇栽培方法
CN109247191A (zh) * 2018-09-29 2019-01-22 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珊瑚状裂褶菌菌株及其子实体的栽培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仙校等: "稻草栽培桃红平菇技术 ", 《福建农业》 *
刘明广等: "玉米秸秆栽培红平菇试验 ", 《中国食用菌》 *
李艳: "《发酵工业概论》", 31 July 2011,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樊泉源: "桃红平菇驯化栽培试验 ", 《中国食用菌》 *
樊泉源: "食用菌家族新成员――桃红侧耳 ", 《当代蔬菜》 *
池玉杰等: "红平菇在东北地区的栽培技术 ", 《中国林副特产》 *
邓红: "《食用菌栽培与加工技术》", 30 September 2000,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陈士瑜: "《侧耳类栽培新技术》", 31 May 2005,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1090A (zh) * 2022-05-12 2022-07-08 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富硒红平菇的生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6333B (zh) 桑黄袋料栽培培养基及采用该培养基栽培桑黄子实体的方法
CN103918475B (zh) 秀珍菇盆景式栽培的方法及用于栽培秀珍菇的培养基
CN102823425B (zh) 一种利用棉籽壳金针菇袋料栽培方法
CN104478515B (zh) 用于培养杏鲍菇基质的发酵液、杏鲍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32257A (zh) 一种平菇、杏鲍菇高产的栽培方法
CN106613355A (zh) 一种平菇生态种植方法
CN102498937B (zh) 一种栽培平菇的方法
CN103404364A (zh) 一种灰树花液体菌种培养及高产栽培的方法
CN101715696A (zh) 灰树花工厂化栽培方法
CN103907478A (zh) 平菇盆景式栽培的方法及用于栽培平菇的培养基
CN104620856A (zh) 一种桑枝栽培猴头菇的方法
CN104609943A (zh) 一种平菇栽培的新基质及使用该基质的平菇栽培方法
CN104641942A (zh) 一种桑枝栽培平菇的方法
JP2011078394A (ja) 食用きのこの発酵培地及び製造方法
CN102487727A (zh) 一种杏鲍菇菌种生产方法
CN104488545A (zh) 循环利用秸秆栽培白灵菇、海鲜菇、鸡腿菇的方法
CN102835252A (zh) 一种猪肚菇的栽培方法
CN113475311A (zh) 一种姬松茸栽培种植方法
CN104982178A (zh) 甘蔗地套种猪肚菇的方法
CN110946037A (zh) 一种杏鲍菇工厂化栽培选育方法
CN106831015A (zh) 一种侧孢芽孢杆菌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731098A (zh) 金针菇多孢自交育种方法
CN107125017A (zh) 一种香菇的培育方法
CN110036823A (zh) 一种红平菇栽培方法
CN105519353B (zh) 一种双孢菇菌种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