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36596A - 高纤维素红侧耳新菌株 - Google Patents

高纤维素红侧耳新菌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36596A
CN101836596A CN200910058628A CN200910058628A CN101836596A CN 101836596 A CN101836596 A CN 101836596A CN 200910058628 A CN200910058628 A CN 200910058628A CN 200910058628 A CN200910058628 A CN 200910058628A CN 101836596 A CN101836596 A CN 1018365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ulose
fruit body
strain
cultivating
fertilis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586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新生
侯大斌
林琦
苏珏
竹文坤
张婷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09100586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36596A/zh
Publication of CN101836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65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纤维素的真菌新菌株,属纤维素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领域。高纤维素红侧耳新菌株Pleurotus djamor(Rumph.:Fr.)Boedijn,是通过单孢杂交育种技术选育的一株新菌株,在CGMCC的编号是No.1931。本菌株的特征在于:子实体颜色为红色,通体晶莹透明,纤维素含量20%~25%,口感差,高温季节生产。菌丝体生长较快,抗杂菌能力强,气生菌丝发达。菌丝具锁状联合。菌丝生长温度3~45℃;子实体分化温度18~35℃,是典型的高温型真菌。栽培原料用秸秆、玉米芯、木屑或椴木、麸皮等。栽培季节3~11月。规模化生产的培养料不需要高压或常压灭菌,子实体产量15%~25%。本菌株是一种新选育的真菌菌株,在膳食纤维生产菌领域、观赏真菌领域有市场应用价值,也可用于生产纤维生物材料: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放射性元素的吸附与回收的生物材料。

Description

高纤维素红侧耳新菌株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纤维素红侧耳新菌株,属于纤维素真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人工选育的专用于膳食纤维素生产、和吸附重金属生物材料的真菌新菌株。用子实体生产的纤维素用于各种食品添加剂,包括面食制品、饮料、糕点、其他食品,也可用于生产纤维生物材料: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放射性元素的吸附与回收。
(二)背景技术
文献报道红平菇自然风干的干品含水率为6.36%;脂肪含量为2.63%;蛋白质含量为24.69%;酸度为0.1873%;总灰份含量为9.43%;还原糖含量为0.507%;氨基酸总含量为17.6%,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8种中的7种,包括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以及其它几种非必需氨基酸。每100g子实体分别含有维生素B10.032mg、维生素B20.469mg、维生素C 0.20mg和维生素E701.16mg大量元素中钾含量1292mg/100g、磷含量为1206mg/100g、钠含量为38.06mg/100g、钙含量为151.44mg/100g、镁含量为262.25mg/100g;微量元素中锌含量为161mg/100g、铁含量为10.89mg/100g、铜含量为15.28mg/100g、锰含量为1.46mg/100g。红平菇抗杂菌能力强、适应环境广,耐粗放栽培,菌丝体生长速率快、分解能力强,子实体产量高,具有较高的商业开发前景。
膳食纤维是食物中不被人体胃肠消化酶所分解的、不可消化成分的总和,它们具有多种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包括有一定的容水性,能增加粪便的体积和重量;具有细菌发酵作用,使肠道内有益菌增加;有一定黏度,可降低餐后血糖升高幅度,因此,对于人体健康大有裨益。按溶解度分类可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纤维包括树胶、果胶、藻胶、豆胶等,不溶性纤维主要指纤维素、木质素等。前者对调理胃肠道微环境保护胃肠道健康的作用更为显著。
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膳食纤维是一种完全被忽视的食物成分,因其不能被人体胃肠消化酶所分解。随着一些富裕国家对某些常见病如冠心病、大肠憩室症、肠癌、糖尿病和肥胖症等的研究,许多科学家开始对膳食纤维重视起来
膳食纤维在天然食品成分中具有独特功能,这种独特功能是许多组成膳食纤维的多糖聚合体造成的。水果、蔬菜和豆类中的多糖聚合体以及可用不同方法从这些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化学合成的聚合体也被列入了有功能的多聚糖之列。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概括起来是膨胀作用、持水能力、胶体形成、离子交换、改善胃肠微生物菌落和产热低。
研究认为,人们每天应摄入膳食纤维25~30g,但人们平均的实际摄入量只有10~5g。补充足够的膳食纤维,能减少便秘的发生,促进有益菌的增殖,改善肠道环境,清“毒”排“废”保护我们的人体,保证我们的健康。因此选择一种天然质优的膳食纤维补充剂来满足健康的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世界膳食纤维主要是利用植物性原料进行生产,如麸皮、黄豆饼、秸秆、竹等,还没有利用大型真菌子实体为原料进行膳食纤维生产的文献和专利报道。
(三)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高纤维素红侧耳新菌株,生产该菌的子实体用于加工生产膳食纤维,为社会大规模生产真菌膳食纤维食品、水体中重金属吸附处理的生物材料等的开发利用服务。
2.技术方案
高纤维素红侧耳菌株,拉丁学名是:Pleurotus djamor(Rumph.:Fr.)Boedijn。该菌株已于2007年1月29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保藏编号CGMCC No:1931,原始编号:200606066。在四川都江堰二王庙公园树林中的刺楸树干上采集到原始标本,寄主植物为:刺楸(树龄100年左右)。通过菌肉组织分离得到纯菌种,用人工栽培的子实体进行孢子弹射和分离,得到单孢菌株,单孢菌株杂交得到数十个新菌株,选择其中的高产、抗高温、子实体纤维素含量高的菌株为本发明的菌株,其特征是:
(a)形态特征
子实体颜色为红色,纤维素含量20%~25%,口感差,在高温季节栽培的膳食纤维生产菌。
高纤维素红侧耳新菌株的菌丝体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为5~6mm/d,在松针蛋白胨葡萄糖酵母粉培养基上生长速度为6~10mm/d。菌落圆形、致密、白色、边缘放射状,气生菌丝发达,菌丝体可以充满试管内的空间,可以形成粗壮的菌丝束。子实体单生、丛生。菌盖鲜红色,老后为淡红色。菌盖在幼时勺形或贝壳形,边缘内卷,后逐渐展开呈扇形,老后边缘上卷、波浪状,直径3~20cm。菌肉淡红色,香,纤维素含量在20%以上,肉厚10~21mm。菌柄侧生,长1~3cm。菌褶延生,中密,红色,有分叉,边缘不光滑。菌丝有锁状联合。有缘囊体,无侧囊体。孢子印淡粉红色。孢子长椭圆形,光滑,6~11μm×4~5.5μm,淡红色。
(b)生理特征
高纤维素红侧耳新菌株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是3~45℃,最适温度25~30℃;子实体分化的温度范围18~35℃,最适温度20~30℃,是典型的高纤维生产菌;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是10~40℃,最适温度25℃;菌丝能在pH 3~12范围内生长,最适pH6.5~7.5。
(c)营养需求
碳源、氮源的种类及碳氮比对高纤维素红侧耳新菌株的菌丝生长、子实体分化与发育的有显著影响。该菌株能利用纤维素、木质素、淀粉、葡萄糖、蔗糖、果糖、玉米粉、乳糖和甘露糖作碳源,其中葡萄糖和蔗糖为碳源生长势强;蛋白胨、酵母粉/膏、硫酸铵、硝酸铵、尿素、黄豆粉、玉米粉和麦麸均可作为氮源,在麦麸、酵母粉等上生长速度快,长势旺盛;能在C/N=5/1~50/1的范围内生长,C/N为25/1~30/1时生长速度最快。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不能形成子实体,需要100Lux以上的散射光照射才能形成子实体,子实体生长允许阳光直射。
(d)栽培条件
栽培原料可以使用秸秆、木屑、棉籽壳、玉米芯,麸皮、米糠、玉米粉等,培养料含水量60%~63%,pH为6~9。栽培季节为3~11月,出菇温度20~35℃,空气相对湿度为70%~90%。培养料可以是未灭菌的或灭菌的培养料。栽培方式为瓶栽或袋栽、床栽或地栽。
(四)说明书附图
图1膳食纤维用红侧耳菌株成熟子实体和菌褶
(五)具体实施方式
(a)菌丝体培养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琼脂培养基为普通真菌培养基,如麦麸汁蔗糖培养基、松针汁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马铃薯加富培养基等。
试管菌种接种后培养在25~30℃,菌丝体长满斜面的时间一般为5~7d。
液体培养用三角瓶或输液瓶,分装1/3~1/2总体积的培养液,灭菌后冷却接种,接种量为1%~3%。25℃震荡培养,转速120~150r/m,培养7~10d,菌丝体产量为0.5~1.5g/100mL,菌丝球直径0.8~1.5cm,发酵液透明澄清。培养15d后菌丝体开始自溶。
(c)无菌子实体培养方法
把长满菌丝的琼脂培养基试管或培养皿、三角瓶等放在有散射光照,温度超过20℃的环境中,7~10d后在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完整的子实体。
把长满菌丝体的液体培养瓶净置在室内,有散射光照,温度超过20℃的环境中,10~20d后在液体培养基表面直接形成子实体。
该类子实体是无杂菌的子实体,用于遗传学研究、育种学及分子生物学等科学研究和食用菌、菌物学、微生物学等课程的演示教学。
(c)子实体栽培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培养料配方:
秸秆节或粉、棉籽壳、木屑等75%~78%,单一组分或多组分按照任意比例;麦麸或米糠25%~20%,石灰1%,磷肥1%,含水量60%~63%。
将各配方中的干原料混合均匀,在加入料水比为1∶1~1.2的1%醋酸溶液,搅拌均匀,堆积,塑料薄膜覆盖,处理24~48h。加入干原料总量1%~1.5%的石灰粉,搅拌均匀,堆积12h。
生料栽培:将处理好的培养料装入栽培袋内或铺放在菇床上,直接接种,接种量5%~10%。在25~28℃条件下培养,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经过20~30d,菌丝体长满全部培养料,3~5d后出菇。
熟料栽培:处理后的培养料装瓶或装袋,经高压或常压灭菌后再接种。在25~28℃条件下培养,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培养15~30d,菌丝体长满全部培养料,3~5d后出菇。
在室内或大棚、树林、竹林、露地等环境中出菇。气温为10~35℃,不超过4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90%,不超过95%。一定的散射光照,良好的通气,3~5d后开始在瓶口或菌袋两端、菌袋表面等处形成子实体原基。原基长到1~2cm大后可以直接向子实体上轻轻喷水,每天2~3次。子实体先珊瑚状,后逐渐分化菌柄和菌盖,通体红色透明,菌盖平展后开始弹射孢子。子实体生长时间为3~10d。边缘平展时进行采收。商业化生产采收4~5批,干子实体产量15%~26%。
采收的子实体40~60℃24h烘干或晒干,粉碎后进行膳食纤维的提取和加工。

Claims (7)

1.一种高纤维素含量的红侧耳新菌株-200606066,干子实体纤维素含量为20%~25%,用子实体生产的膳食纤维用于各种食品添加剂,包括面食制品、饮料、糕点、其他食品,也可用于生产纤维生物材料: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放射性元素的吸附与回收的生物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纤维素红侧耳新菌株,拉丁学名是:Pleurotus djamor(Rumph.:Fr.)Boedijn。该菌株具有高产、抗高温、子实体纤维素含量高特点,其形态特征是:子实体颜色为红色,纤维素含量20%~25%,口感差,在高温季节栽培的真菌纤维生产菌。真菌纤维用红侧耳新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为5~6mm/d,在松针蛋白胨葡萄糖酵母粉培养基上生长速度为6~10mm/d。菌落圆形、致密、白色、边缘放射状,气生菌丝发达,菌丝体可以充满试管内的空间,可以形成粗壮的菌丝束。子实体单生、丛生。菌盖红色,老后为淡红色。菌盖在幼时勺形或贝壳形,边缘内卷,后逐渐展开呈扇形,老后边缘上卷、波浪状,直径3~20cm。菌肉淡红色,香,纤维素含量在20%以上,肉厚10~20mm。菌柄侧生,长1~3cm。菌褶延生,中密,红色,有分叉,边缘不光滑。菌丝有锁状联合。有缘囊体,无侧囊体。孢子印淡粉红色。孢子椭圆形、腊肠形,光滑,6~11μm×4~5.5μm,淡红色。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纤维素红侧耳新菌株,其生理特征是: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3~45℃,最适温度25~30℃;子实体分化的温度范围18~35℃,最适温度20~30℃,是典型的高纤维生产菌;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是10~40℃,最适温度25℃;菌丝能在pH 3~12范围内生长,最适pH6.5~7.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纤维素红侧耳新菌株,其营养需求是:该菌能利用纤维素、木质素、淀粉、葡萄糖、蔗糖、果糖、玉米粉、乳糖和甘露糖作碳源,其中葡萄糖和蔗糖为碳源生长势强;蛋白胨、酵母粉/膏、硫酸铵、硝酸铵、尿素、黄豆粉、玉米粉和麦麸均可作为氮源,在麦麸、酵母粉等上生长速度快,长势旺盛;能在C/N=5/1~50/1的范围内生长,C/N为25/1~30/1时生长速度最快。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不能形成子实体,需要100Lux以上的散射光照射才能形成子实体,子实体生长允许阳光直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纤维素红侧耳新菌株,其栽培条件是:栽培原料可以使用秸秆、木屑、棉籽壳、玉米芯,麸皮、米糠、玉米粉等,培养料含水量60%~63%,pH为6~9。栽培季节为3~11月,出菇温度20~35℃,空气相对湿度为70%~90%。培养料可以是未灭菌的或灭菌的培养料。栽培方式为瓶栽或袋栽、床栽或地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纤维素红侧耳新菌株,其菌丝体培养方法是:本发明采用的琼脂培养基为普通真菌培养基,如麦麸汁蔗糖培养基、松针汁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马铃薯加富培养基等。
试管菌种接种后培养在25~30℃,菌丝体长满斜面的时间一般为5~7d。
液体培养用三角瓶或输液瓶,分装1/3~1/2总体积的培养液,灭菌后冷却接种,接种量为1%~3%。25℃震荡培养,转速120~150r/m,培养7~10d,菌丝体产量为0.5~1.3g/100mL,菌丝球直径0.8~1.5cm,发酵液透明澄清。培养15d后菌丝体开始自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纤维素红侧耳新菌株,其无菌子实体培养方法是:把长满菌丝的琼脂培养基试管或培养皿、三角瓶等放在有散射光照,温度超过20℃的环境中,7~10d后在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完整的子实体。
把长满菌丝体的液体培养瓶净置在室内,有散射光照,温度超过20℃的环境中,10~20d后在液体培养基表面直接形成子实体。
该类子实体是无杂菌的子实体,用于遗传学研究和育种学及分子生物学等科学研究、教学演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纤维素红侧耳新菌株,其子实体栽培方法是:本发明采用的培养料配方:
秸秆节或粉、棉籽壳、木屑等75%~78%,单一成分或多组分任意比例;麦麸或米糠25%~20%,石灰1%,磷肥1%,含水量60%~63%。
将各配方中的干原料混合均匀,在加入料水比为1∶1~1.2的1%醋酸溶液,搅拌均匀,堆积,塑料薄膜覆盖,处理24~48h。加入干原料总量1%~1.5%的石灰粉,搅拌均匀,堆积12h。
生料栽培:将处理好的培养料装入栽培袋内或铺放在菇床上,直接接种,接种量5%~10%。在25~28℃条件下培养,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经过20~30d,菌丝体长满全部培养料,3~5d后出菇。
熟料栽培:处理后的培养料装瓶或装袋,经高压或常压灭菌后再接种。在25~28℃条件下培养,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培养15~30d,菌丝体长满全部培养料,3~5d后出菇。
在室内或大棚、树林、竹林、露地等环境中出菇。气温为10~35℃,不超过4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90%,不超过95%。一定的散射光照,良好的通气,3~5d后开始在瓶口或菌袋两端、菌袋表面等处形成子实体原基。原基长到1~2cm大后可以直接向子实体上轻轻喷水,每天2~3次。子实体先珊瑚状,后逐渐分化菌柄和菌盖,通体红色透明,菌盖平展后开始弹射孢子。子实体生长时间为3~10d。边缘平展时进行采收。商业化生产采收4~5批,干子实体产量15%~26%。
采收的子实体40~60℃24h烘干或晒干,粉碎后进行膳食纤维的提取和加工。
CN200910058628A 2009-03-18 2009-03-18 高纤维素红侧耳新菌株 Pending CN1018365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58628A CN101836596A (zh) 2009-03-18 2009-03-18 高纤维素红侧耳新菌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58628A CN101836596A (zh) 2009-03-18 2009-03-18 高纤维素红侧耳新菌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6596A true CN101836596A (zh) 2010-09-22

Family

ID=42740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58628A Pending CN101836596A (zh) 2009-03-18 2009-03-18 高纤维素红侧耳新菌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3659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6823A (zh) * 2019-03-26 2019-07-23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红平菇栽培方法
CN114080951A (zh) * 2022-01-06 2022-02-25 河南菌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野生菌组织分离取得母种菌覆土种植燕孢菇的方法
CN114907983A (zh) * 2021-09-24 2022-08-16 南京高新工大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红平菇菌丝体液体培养基和一种红平菇菌丝体的发酵方法
CN116064246A (zh) * 2022-10-29 2023-05-05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一株花形红侧耳菌菌株及栽培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6823A (zh) * 2019-03-26 2019-07-23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红平菇栽培方法
CN114907983A (zh) * 2021-09-24 2022-08-16 南京高新工大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红平菇菌丝体液体培养基和一种红平菇菌丝体的发酵方法
CN114080951A (zh) * 2022-01-06 2022-02-25 河南菌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野生菌组织分离取得母种菌覆土种植燕孢菇的方法
CN116064246A (zh) * 2022-10-29 2023-05-05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一株花形红侧耳菌菌株及栽培方法
CN116064246B (zh) * 2022-10-29 2024-01-16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一株花形红侧耳菌菌株及栽培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ang et al. The culti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mushrooms
CN101485262B (zh) 桑黄的人工栽培方法
CN101836597A (zh) 红侧耳灰白色变异新菌株
CN106034742B (zh) 一种利用桑杆、甘蔗渣和蚕砂生产猪肚菇的方法
CN103553834B (zh) 一种利用茶蒲和茶籽壳制作银耳栽培料的方法
CN102210255B (zh) 一种蛹虫草白化菌株及其子实体的栽培方法
CN102150557B (zh) 利用富硒农作物秸秆进行均匀富硒栽培秀珍菇的方法
CN101960962A (zh) 一种玉米秸秆栽培竹荪的方法
CN104987156B (zh) 一种利用菌糠的宾王菇培养基及栽培宾王菇的方法
CN106977320A (zh) 一种金针菇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04364A (zh) 一种灰树花液体菌种培养及高产栽培的方法
CN103387448A (zh) 一种金针菇栽培料配伍及此栽培料的制作方法
CN104285667A (zh) 一种提高灰树花多糖含量的栽培方法
CN103910584A (zh) 含棕榈树木屑的杏鲍菇培养料及制作方法
CN103891523B (zh) 一种桦褐孔菌人工栽培方法
CN106212879A (zh) 以木薯茎叶为原料二次发酵生产牛羊全价饲料的方法
CN101960963A (zh) 一种梨园套种鸡腿菇的方法
CN104429589A (zh) 利用剑麻废渣生产猴头菇的方法
CN102816806A (zh) 一种灰树花多糖硒复合物的生产方法
CN110106090A (zh) 一种粗糙脉孢菌株及其应用
CN102948328A (zh) 一种果园套种竹荪的方法
CN102870594B (zh) 利用烟秆设施栽培猴头菇的方法
CN105284423A (zh) 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黑木耳的方法
CN105439657B (zh) 一种草莓专用抗重茬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N101836596A (zh) 高纤维素红侧耳新菌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