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29411B - 无纺布铺设器和运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纺布铺设器和运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29411B
CN110029411B CN201910220695.7A CN201910220695A CN110029411B CN 110029411 B CN110029411 B CN 110029411B CN 201910220695 A CN201910220695 A CN 201910220695A CN 110029411 B CN110029411 B CN 1100294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arriages
nonwoven fleece
layer
nonwo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206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29411A (zh
Inventor
A·迈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tefa Solutions German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Autefa Solutions Germany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tefa Solutions Germany GmbH filed Critical Autefa Solutions Germany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0029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94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294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94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25/00Lap-forming devices not integral with machines specified abo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纺布铺设器、特别是交叉铺设器和一种运行方法。该无纺布铺设器(1)用于使输入的纤维纱层(3)折叠并铺放成多层式无纺布(32),并且为了运输纱层而具有多个能线性运动地行进并通过车驱动器来驱动的车(10至16),以及具有多个通过车(10至16)引导的输送带(7、8)。一个或多个车(10至16)由线性电机(19)直接驱动。

Description

无纺布铺设器和运行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人奥特发德国科技有限公司的国际申请日为20141106、进入中国国家阶段日期为2016年4月29日的、发明名称为“无纺布铺设器和运行方法”、中国国家申请号为201480059565.5(国际申请号为PCT/EP2014/073951)的PCT进入中国的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纺布铺设器和一种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由专利文献EP1828453B1中可知这样的无纺布铺设器。该无纺布铺设器被设计为交叉铺设器,并具有两个能线性运动的主车和两个被设计为张紧车并同样能线性运动的辅助车。另外还设有两个不断的输送带,它们通过位于前述车上的转向辊来引导。主车分别配设有自身的车驱动器并且可以相对彼此运动。车驱动器在实践中由旋转式驱动电机和齿带传动器或绳索传动器构成,齿带传动器或绳索传动器用于将电机转动传递到对应的主车上并将驱动转动转变为线性移动运动。张紧车通过拖曳绳索与各个主车连接。
专利文献EP1010785A2示出了一种类似的无纺布铺设器,其具有更大的铺设宽度并且具有更多数量的辅助车。在此可以将一个或多个辅助车设计为用于输送带的水平伸展的下回行段或上回行段的支承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改进的无纺布铺设器和一种运行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的特征来实现。
具有线性电机的无纺布铺设器的一个或多个车驱动器的这种设计方案具有各种优点。一方面改善了车驱动器和所连接车的动力学特征,特别是行驶速度和加速能力。另外还可以减少惯性和振动。
线性电机的特征在于线性定子和支承在该定子上并运转的动子
Figure GDA0003640185860000021
特别是滑块(Schlitten)。定子的长度可以是有限的,并且能够被任意地改变,以及根据无纺布铺设器的尺寸进行调整。定子优选被静止地装配在无纺布铺设器的支架上,这特别可以在定子的端侧端部上进行。在此,优选定子沿被驱动的无纺布铺设器车的运动方向延伸。线性电机及其定子可以构成支架的承载部件。动子、特别是滑块可以与被驱动的车连接。动子特别可以集成到车中、特别是车的车支架中。
通过线性电机,无纺布铺设器的车可以直接地并沿其设定的运动方向被驱动。由此可以取消用于驱动传递的、连接在车与车驱动器之间的传动器,特别是绳索传动器、传动带传动器或链传动器等。
通过无纺布铺设器,可以显著减少目前所铺放无纺布的边缘棱边问题和边缘增强问题。这些问题迄今为止是由于铺设车和它的车驱动器在其运动轨道或者说铺设宽度末端上的制动、停止和重新加速时的惯性问题。线性电机明显缩短了制动和加速路径并且减少了加厚效应,这种加厚效应是由于铺设车速度与纤维纱层出口速度之间的不同而产生的。
另一方面还能够实现非常高的定位精度和重复精度。此外还改进了配设有自己的控制器或联接到上级控制器上的车驱动器或线性电机的控制和调节。线性电机比先已知的驱动器对控制指令反应得更快和更敏感。
此外,还能够针对被驱动的车的布局和安装获得另外的和更好的选择。可以取消无纺布铺设器支架上的目前所需要的独立车引导装置。线性电机可以被用于车的引导、安装和支承支承。通过如下的线性电机特别有利于减少摩擦和惯性:线性电机在其动子与定子之间具有无接触式的电磁引导器件。这样的引导和安装技术也有利于减少磨损方面。此外还有利于减少针对纱层材料和无纺布材料的刮磨并大大降低受到污染的风险。
一个车可以只连接一个或者连接多个、特别是两个线性电机,并在必要时通过电机来行进和受到支承支承。在这样的多重设置方案中,线性电机通过适当的方式控制技术地实现相互连接。这种连接可以是基于同向运转的耦合和同步。但是,当希望在无纺布铺设器运行中出现特定的车行为时,例如有意识地使用于输送带的一个或多个设置在车上的转向器件处于倾斜姿态,也可以按照要求有目的地设定运动学差异
线性电机的使用还有利于在车的转向器件、特别是转向辊上引导和保持纤维纱层。在这里特别是可以通过形成电场来实现静电附着。这种电场可以由线性电机来馈电。本发明的这一方面是独立的,并且也可以在其他类型的车驱动器中,特别是其他的线性直接驱动器中实现。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电驱动器。
具有一个或多个线性电机的车驱动器可以在全新的无纺布铺设器中配置为初始设备(Erstausrüstung)。替代地,这样的车驱动器也可以被加装在现有的无纺布铺设器上。
本发明的其他优选的设计方案在下面给出。
附图说明
本发明在附图中被示例性和示意性地示出。其中:
图1以透视图示出了无纺布铺设器的第一种变型,其中,无纺布铺设器具有多个车和线性电机;
图2和图3以具有不同细节展示的侧视图示出了无纺布铺设器的第二种变型,该无纺布铺设器具有车的不同数目和设置方案;
图4示出了具有多个车和线性电机的无纺布铺设器的第三种变型和侧视图;
图5以放大的断面细节视图示出了如图4所示的无纺布铺设器的主车连同线性电机;
图6以放大的断面细节视图示出了如图2和图3所示的无纺布铺设器的辅助车,该辅助车带有线性电机;和
图7以截断的端视图示出了无纺布铺设器的车,该车包括车支架和转向器件以及线性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纺布铺设器(1)和一种用于无纺布铺设器的运行的方法。
图1至图4以各种示例性的变型示出了无纺布铺设器(1)。无纺布铺设器(1)例如被构造为交叉铺设器,其使通过导入输送器(4)输入的纤维纱层(3)在被折叠并构成多层式无纺布(32)的情况下在导出输送器(5)上被铺放和层压
Figure GDA0003640185860000041
导出输送器(5)和它的输送方向相对于所输入的纤维纱层(3)的输送方向(33)横向或倾斜地取向。
纤维纱层(3)可以是单层或多层的。该纤维纱层由(未示出的)前置连接的纱层制造机来提供,该纱层制造机例如被设计为刺果起绒机或梳理机。还可以给无纺布铺设器(1)前置连接一个或多个附加装置,例如用于来自纱层制造机的纤维纱层(3)的纱层存放器、成型装置、特别是牵伸装置(Streckwerk,碾压机)等。
导出输送器(5)本身与用于继续输送或继续处理多层式无纺布(32)的装置相连接。该装置例如可以是无纺布加固装置,特别是针刺机、水刺加固装置、热粘接装置等。替代地,无纺布(32)可以按照另外的方式被继续加工,例如将无纺布卷起和/或为其配设由其它纤维(例如喷熔纤维)制成的附加层。导入输送器(4)和/或导出输送器(5)可以被设计为带式输送器,它们例如具有被不断循环地引导和驱动的输送带。
无纺布铺设器(1)具有支架(2)和多个设置用于运输纤维纱层(3)的车(10-16)以及多个通过车(10-16)行进的纱层输送器件(7、8)、例如输送带。车(10-16)中的至少一些车可线性运动地行进并通过车驱动器(18)来驱动。无纺布铺设器(1)中的车(10-16)的数量、设计方案、布局和功能可以是不同的。
下面对不同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车驱动器(18)具有线性电机(19)。该车驱动器也可以具有多个线性电机(19)。这些线性电机例如可以并联联接并且共同地驱动车(10-16)。这样的线性电机(19)也可以用于车(10-16)的行进和支承。多个车(10-16)的车驱动器(18)或者说这些车驱动器的线性电机(19)可以在控制技术上实现耦合并彼此协调一致。
一个或多个线性电机(19)构成用于所述车(10-16)的直接驱动器。车(10-16)直接地、优选集成地与线性电机(19)的可移动的从动件、特别是动子(22)相连接。
输送带(7、8)被构造为不断的、可弹性弯曲的并且由(未示出的)带式驱动器循环驱动的带,这些带通过在车(10-16)上和必要时在支架(2)中的转向器件(36、37、38)、例如能自由转动的转向辊被引导。输送带(7、8)在所示出的无纺布铺设器变型中分别通过多个车(10-16)被引导并将这些车连接起来。在带式驱动器和车驱动器(18)或者说其线性电机(19)之间同样可以存在在控制技术上的耦合。
无纺布铺设器(1)在图1至图7的这些实施例中分别具有多个、特别是两个主车(10、11)。此外,无纺布铺设器(1)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辅助车(12-16)。该一个或多个辅助车(12-16)同样可以与一个或多个输送带(7、8)共同作用。在此,它们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功能,例如用于支承支承输送带回行段和/或用于使输送带(7、8)张紧。这些车(10-16)可以实施并行的、可逆转的行进运动。一个或多个辅助车(12-16)可以分别具有属于自己的、包括一个或多个线性电机(19)的车驱动器(18),或者具有去往另一车、特别是主车(10、11)的机械驱动连接(28-31)。
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主车(10)被构造为具有带入口(9)的上车,主车(11)被构造为具有带出口(9')的铺设车。两个主车(10、11)在导出输送器(5)的上方相对于该导出输送器的输送方向横向或斜向地、可逆转地来回运动,在此,纤维纱层(3)在铺放车(11)的带出口(9)上被放出并铺放在导出输送器(5)上,并在此被折叠。在此,铺设车(11)沿铺设宽度(6)并在位于导出输送器(5)上方的一平行平面中来回运动。
在主车或上车(10)的带入口(9)上使两个输送带(7、8)一起行进并在此将纤维纱层(3)接收在它们之间。输送带(7)连接在导入输送器(4)上或包含该导入输送器,在此,输送带(7)上的纤维纱层(3)从导入侧向带入口(9)输送并输入。在主车(10、11)之间的区域中,输送带(7、8)紧密相邻地相互平行地运行,并在它们之间将纤维纱层(3)夹紧。
在两个主车(10、11)上,输送带(7、8)各自共转向180°。在带出口(9)上,输送带(7、8)又彼此分开,并彼此分离地通过从导出输送器(5)的两侧设置在支架(2)上的转向器件、特别是转向辊返回朝着上车(10)和带入口(9)行进。纤维纱层(3)在上车(10)上转向180°并在铺设车(11)上转向90°。在带出口(9')上彼此分开并按照相反方向延伸的输送带(7、8)以它们在那里的带回行段基本上平行于导出输送器(5)的上侧面地取向,并且可以遮住所铺放的无纺布(32)。
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无纺布铺设器(1)被构造为同向运转的铺设器,在这种铺设器中,主车(10、11)实施具有相同移动方向和不同速度以及不同路径长度的平行行进运动。在此,平行的输送带区段和被接收在其间并特别是被夹紧的纤维纱层(3)从上部的主车或上车(10)直接被输送到下部的主车或铺设车(11)。在此情况下构成所谓的短的纱层通路。主车(10、11)始终以相同的配置依次到达,在此,车间隔将根据沿铺设宽度(6)的车位置而改变。
在另一种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无纺布铺设器(1)可以被构造为反向运转的铺设器,在这种铺设器中,从上车(10)上出来的、其间接收有纤维纱层(3)的平行输送带区段通过支架(2)中的静止的转向辊组件来引导,并在此之后才到达铺设车(11)。这样的反向运转铺设器例如可以根据专利文献EP0315930A2来设计它的车和带的设置以及前述的车运动学。
主车(10、11)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机械地彼此脱耦并能独立地运动。在此,这些主车分别具有属于自己的、被控制或被调节的车驱动器(18),该车驱动器具有至少一个线性电机(19)。在此,主车(10、11)的车驱动器(18)在控制技术上实现耦合并且彼此协调一致。这些车驱动器实施被设定的且被精确定义的行进运动。
无纺布铺设器(1)为此可以具有上级控制器(40)。全部的车驱动器(18)或者说它们的线性电机(19)以及另外的驱动器、例如用于使输送带(7、8)循环运动的带驱动器可以联接到该上级控制器上。控制器(40)本身可以与更高一级的设备控制器相连接,或者与前置或后置连接装置的控制器、特别是成型装置和/或加固装置的控制器相连接。
图1示出了无纺布铺设器(1)的一种变型,该无纺布铺设器除了两个主车(10、11)之外还具有被设计为支承车(12)的辅助车,该辅助车支承来自带出口(9')的输送带下回行段,并为此具有奥米伽引导装置(35),该奥米伽引导装置具有能自由转动的转向辊(37)。针对另一输送带(8)的下回行段也可以设置支承装置。该支承装置可以是如图1所示被刚性设置在上车(10)上并且例如在那里被结构集成的支承车(13),该支承车具有前述类型的奥米伽引导装置(35)。替代地,可以设置另一能独立行进的支承车。
所示出的支承车(12)与一个或两个主车(10、11)的行进运动协调一致地在导出输送器(5)上来回运动。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承车(12)具有自己的带驱动器(18),该带驱动器具有一个或多个、特别是两个线性电机(19)(未示出)。该车驱动器与主车(10、11)、例如上车(10)及其车驱动器(18)在控制技术上耦合。支承车(12)的车驱动器(18)优选同样连接在控制器(40)上。支承车(12)可以与上车(10)同步地运动,在此,该支承车以与铺设车(11)相比一半的速度实施一半的路径。支承车(12)被设置在铺设车(11)和相对置的支架(2)的部件之间。
图2和图3示出了相对于图1的一种变型,其中,无纺布铺设器(1)具有另外的辅助车(14、15、16),这些辅助车同样可以分别具有自己的车驱动器(18),该车驱动器具有一个或多个线性电机(19)(未示出)。
除了如前所述的可独立运动的支承车(12)以及与上车(10)相耦合的支承车或者说支承装置(13)之外,还设置有用于一个输送带(8)的上回行段的上部支承车(16)。该支承车(16)被设置在主车(10、11)的上方并位于上车(10)与上部辅助车(14)之间,该上部辅助车被设计为张紧车。支承车(16)或者说它的车驱动器(18)同样在控制技术上与上车(10)耦合。
辅助车(14、15)被设计为分别用于一个输送带(7、8)的张紧车。这些张紧车使长度变化的带圈张紧,这种带圈是在彼此脱耦的主车(10、11)独立行进运动时形成的。用于输送带(8)的上部张紧车(14)在它的运动学上与铺设车(11)的行进运动协调一致,并且相对于该铺设车反向地运动。与之相应地,车驱动器(18)在控制技术上彼此耦合,并且彼此协调一致或者说与控制器(40)相连接。用于输送带(7)的另一下部张紧车(15)在它的运动学上与上车(10)的行进运动协调一致,并与该上车同向地运动。在此也形成车驱动器(18)的控制技术的耦合或者说共同连接在控制器(40)上。
在图2和图3中,图2示出了输送带(7、8)的走向和主车与辅助车(10-16)的设置方案。图3示出了主车和辅助车(10-16)的替代的运动技术上的耦合。在该变型方案中,只有主车(10、11)具有带一个或多个线性电机(19)的车驱动器(18),其中,在主车(10、11)和配属的辅助车(12-16)之间存在机械式驱动连接器(28、29、30、31),这些机械式驱动连接器例如由抗拉的和弹性弯曲的连接器件(例如绳索或带)构成。上车(10)通过驱动连接器(28)与下部支承车(12)耦合,并通过另一驱动连接器(29)与上部支承车(16)耦合。此外,在上车(10)与下部张紧车(15)之间存在驱动连接器(30)。上部张紧车(14)通过驱动连接器(30)与铺设车(11)耦合。
图4示出了无纺布铺设器(1)的另一种变型,其具有两个主车(10、11)和两个张紧车(14、15)。张紧车(14)在运动技术上与铺设车(11)协调一致,其中,在此情况下在图4中示出了机械式驱动连接器(31)的变型。在另外一个运动学地与上车(10)协调一致的张紧车(15)中示出了所拥有的车驱动器(18),其具有线性电机(19)。
在相对于图1-图4的实施例的变型中也可以出现混合的形式,其中,一部分辅助车(12-16)具有至少一个线性电机(19),另一部分辅助车具有机械式驱动连接器。
车驱动器(18)及其线性电机(19)可以被控制或调节。为了进行调节,设有适宜的测量装置(39),该测量装置优选利用非接触式传感器来采集所对应的车(10-16)或车驱动器(18)的与之相连接的部分的位置和/或路径和/或速度。测量装置(39)在图5中被示意性地示出并同样与控制器(40)相连接。替代地,可以与线性电机(19)的内部控制器直接连接。
图5以断面视图示意性示出了上车(10)及其具有线性电机(19)的车驱动器(18)。线性电机(19)可以有单个或多个。在此,线性电机各自具有初级部件(20)和次级部件(23),初级部件包括电线圈组件(21),次级部件包括磁体组件(24)。线圈组件被通电并产生电磁场,该电磁场与磁体组件(24)的场发生相互作用。磁体组件(24)例如具有带交变极性的永磁体。
线性电机(19)具有线性定子(25)和可借助于引导器件(27)在该定子上被引导运动的动子(22)。定子(25)具有有限的且可选择的长度。定子沿着行进路径延伸并至少延伸经过所对应的车(10-16)的行进路径长度。定子也可以比行进路径更长。定子(25)支承在支架(2)上。定子在必要时也可以起到承载支架的功能。在此情况下,定子(25)例如超过导出输送器(5)朝向设置在导出输送器(5)两侧的支架部件(12)延伸,并在那里通过其端部被支承和固定。
引导器件(27)例如被设计为导轨并支承在定子(25)上。动子(22)可以被设计为滑块,其支承在引导器件(27)上。这种支承可以设计为机械式滚动支承或滑动支承。替代地,这种支承也可以通过磁场或电磁场设计为非接触式支承。动子或者说滑块(22)可以部分或完全地围合定子(25),如图7所示。引导器件(27)也可以被设计为非接触式气垫引导装置。
动子(22)以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连接部(26)与对应的车(10-16)相连接。该连接部可以是固定的或可运动的连接器。车(10-16)例如可以利用它的车支架(41)直接与动子(22)连接,在此将连接部(26)构造为拧接面
Figure GDA0003640185860000091
替代地,连接部(26)也可以被构造为间隔垫片。固定可以是刚性的或是可有限运动的,例如是弹动的。在另一种变型中,可以将车支架(41)的一部分构造为动子(22)、特别是构造为滑块。
在所示出的示例中,动子(22)构成具有线圈组件(21)的初级部件(20),定子(25)构成具有磁体组件(24)的次级部件(23)。替代地,这种关系也可以反转过来。
车(10-16)分别具有车引导装置(17)。这种车引导装置可以按照传统的方式构造,并且可以由引导器件、例如轨道或杆在支架(2)上构成,车(10-16)通过导轮(34)多侧面地接合在该车引导装置上,并沿轴向运动方向行进。图1-图6示出了这种变型。
替代地或附加地,车(10-16)的行进和支承可以通过各自的车驱动器(18)及其线性电机(19)来实现。定子(25)用于支承,其中,引导器件(27)构成车引导装置(17)。车(10-16)通过所连接的动子(22)在定子(25)上受到支承和行进。
图6和图7示例性地示出了这样的设置。车(10、16)分别具有车支架(41),该车支架具有支承在其上的转向器件(36、37、38)。后者优选被构造为能转动的、特别能自由转动的转向辊。车支架(41)具有两个侧向间隔开的、直立的支架侧部(42),在这两个支架侧部之间借助于支承件(43)承载转向器件(36、37、38)。两侧的支架侧部(42)与车引导装置(17)连接。
在图7中通过设置在各个车(10-16)两侧的线性电机(19)来表示车引导装置(17)。在此情况下可以选择悬挂式或站立式的支承或者说连接,其中,线性电机(19)可选地被设置在车支架(41)或者说一个或两个支架侧部(42)之上或之下或旁边。
此外,如图7中的下面部分所示,车驱动器(18)可以只具有一个线性电机(19)或者具有多个特别是并行的线性电机(19)。一个或多个线性电机(19)可以按照前述的方式侧向地接合或者说装配在车支架(41)或者说支架侧部(42)的上侧面或下侧面上。
在图7中还示出了保持装置(44)在一个车(10-16)上或者说在该车的车支架(41)上的设置。保持装置(44)在车(10-16)的一个或多个转向器件(36、37、38)上产生电场、特别是静电场,纤维纱层(3)可以通过该电场在转向时被保持和引导。电场反作用于在转向时出现的离心力并使纤维纱层(3)保持贴靠在处于传输中的输送带(7、8)上。为此,输送带(7、8)可以被相应地设计为场透的
Figure GDA0003640185860000101
保持装置(44)优选作用在如下的转向部位或者说转向器件上:在这些转向部位或者说转向器件上,纤维纱层(3)在输送带(7、8)上被敞开放置地运输。
场馈电(Feldspeisung)可以通过线性电机(19)来进行。保持装置(44)可以通过线性电机(19)并特别是通过其动子(22)来供给电压。这种电压供给可以是可控的,以便能够与现有的运行参数,特别是运转速度、转向角度、纱层性质等相匹配地调整各自所需的场强。该保持装置(44)同样可以与控制器(40)连接。
利用电场、特别是静电场来引导和保持纤维纱层(3)的保持装置(44)具有独立的发明意义。该保持装置也可以与其他类型的无纺布铺设器(1)的直接或间接的车驱动器、特别是用于车(10至16)的线性直接驱动器一起使用。所述其他类型的车驱动器特别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直接电驱动器、具有缸体的流体驱动器等。此外,所述保持装置(44)还可以设置在无纺布铺设器(1)的支架(2)中的一转向器件上,或者说配属给该转向器件。
所示出和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的变型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这些不同实施方式的特征特别是可以被任意地相互组合,并且也可以在必要时被替换。
替代地,无纺布铺设器(1)可以被构造为车辆铺设器,在此,至少主车分别具有自身的循环式输送带,并且可以被彼此相对运动地安装并通过前述的车驱动器(18)来驱动。这样的车辆铺设器例如可以根据专利文献DE3125946A1来设计。此外,无纺布铺设器(1)可以被设计为陡臂铺设器或者所谓的驼背式铺设器。这种无纺布铺设器例如可以具有对应于专利文献DE10250089A1的设计方案。
附图标记列表
1 无纺布铺设器、交叉铺设器
2 支架
3 纱层、纤维纱层
4 输入输送器、输入带
5 导出输送器、导出带
6 铺设宽度
7 输送带
8 输送带
9 纱层入口、带入口
9 '纱层出口
10 上车、主车
11 铺设车、主车
12 支承车、辅助车自由的
13 支承车、辅助车、被耦合的
14 张紧车、辅助车、上部的
15 张紧车、辅助车、下部的
16 支承车、上部的
17 车引导装置
18 车驱动器
19 线性电机
20 初级部件
21 线圈组件
22 动子、滑块
23 次级部件
24 磁体组件
25 定子
26 连接部
27 引导器件、引导轨
28 支承车的驱动连接器、下部的
29 支承车的驱动连接器、上部的
30 张紧车的驱动连接器、上部的
31 张紧车的驱动连接器、下部的
32 无纺布
33 输送方向
34 导轮
35 奥米伽引导装置
36 转向器件、转向辊、主车的
37 转向器件、转向辊、支承车的、支架的
38 转向器件、转向辊、张紧车的
39 测量装置
40 控制器
41 车支架
42 支架侧部
43 支承件
44 保持装置。

Claims (50)

1.一种无纺布铺设器,用于使输入的纤维纱层(3)折叠并铺放成多层式无纺布(32),其中,所述无纺布铺设器(1)为了运输纱层而具有多个能线性运动地行进并通过车驱动器(18)来驱动的车(10-16),并具有多个通过所述车(10-16)引导的输送带(7,8),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车驱动器(18)具有线性电机(19),其中
-所述无纺布铺设器(1)具有多个彼此机械脱耦的并且能够独立运动的主车(10,11),所述主车分别具有自己的被控制或被调节的车驱动器(18),该车驱动器具有至少一个线性电机(19),
-一主车(10)被构造为上车,其具有用于将两个输送带(7,8)聚合到一起的带入口(9);一主车(11)被构造为铺设车,其具有用于使两个输送带(7,8)彼此分开行进的带出口(9'),
-所述无纺布铺设器(1)具有多个用于张紧和/或支承输送带(7,8)的辅助车(12,13,14,15),
-所述辅助车(12,13,14,15)具有自己的、带有至少一个线性电机(19)的车驱动器(18),
-其中,所述主车(10,11)执行并行的、具有相同行进方向和不同速度以及不同路径长度的行进运动,并在此通过其车驱动器(18)被同向地驱动,
-其中,所述输送带(7,8)在所述主车(10,11)之间的区域中并行地运转,并将所述纤维纱层(3)在主车之间夹住,
-其中,平行的输送带区段和被夹紧在其间的所述纤维纱层(3)从上部的主车(10)直接被输送到下部的主车(11),以及
-其中,所述辅助车(14,15)通过控制或调节它的具有至少一个线性电机(19)的车驱动器(18)与该辅助车所配属的主车(10,11)的运动学相耦合。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铺设器是交叉铺设器。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电机(19) 具有线性定子(25)和在所述定子上能运动地被引导(27)的动子(22)。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子(22)是滑块。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25)被固定在所述无纺布铺设器(1)的支架(2)上,并且所述动子(22)与车(10-16)相连接。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25)具有能选择的长度,该长度至少相应于被驱动的车(10-16)的行进路径长度。
7.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25)延伸超过所述无纺布铺设器(1)的导出输送器(5)去往设置在所述导出输送器两侧的支架部件,并被构造为所述支架(2)的承载部件。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铺设器(1)具有两个主车(10,11)。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车(10,11)的车驱动器(18)在控制技术上实现耦合并且彼此协调一致。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7,8)被构造为不断的、弹性弯曲的并且被循环驱动的带,并通过所述车(10-16)上的转向器件(36,37,38)来引导。
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一辅助车(12,13,14,15)在其行进运动中根据所配属的主车(10,11)的运动学来调整。
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车(12,13,14,15)与对应于该辅助车的主车(10,11)在控制技术上进行连接。
1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一辅助车(14,15)被设计为用于输送带圈的张紧车,并在其行进运动中通过控制或调节其具有至少一个线性电机(19)的车驱动器(18)与该辅助车所配属的主车(10,11)的运动学协调一致:即,该辅助车使该带圈始终处于张紧状态。
1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铺设器(1)具有相对于所述主车(10,11)的运动方向横向或斜向延伸的导出输送器(5)。
1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电机(19)具有初级部件(20)和次级部件(23),所述初级部件具有线圈组件(21),所述次级部件具有磁体组件(24)。
1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电机(19)具有初级部件(20)和次级部件(23),所述初级部件具有线圈组件(21),所述次级部件具有磁体组件(24),并且所述动子(22)被设计为初级部件(20),所述定子(25)被设计为次级部件(23)。
17.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电机(19)具有初级部件(20)和次级部件(23),所述初级部件具有线圈组件(21),所述次级部件具有磁体组件(24),并且所述定子(25)被设计为初级部件(20),所述动子(22)被设计为次级部件(23)。
18.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21)具有多个可控的、被通电的电磁线圈。
19.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组件(24)具有多个交变极性的并且轴向设置成一排的多个磁体。
20.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是永磁体。
21.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电机(19)具有位于定子(25)和动子(22)之间的引导器件(27)。
22.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器件(27)被设计为机械引导装置、特别是轨道引导装置,或者被设计为磁性引导装置。
2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驱动器(18)具有测量装置(39),所述测量装置用于一个或多个运动参数。
24.按照权利要求23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电机(19)具有测量装置(39)。
25.按照权利要求23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参数是路径、位置、速度或加速度。
2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驱动器(18)具有控制器(40)。
27.按照权利要求26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电机(19)具有控制器(40)。
2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电机(19)具有冷却装置。
29.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车(10-16)通过连接部(26)固定或能运动地连接动子(22)。
3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被驱动的车(10-16)通过自身的车引导装置(17)在所述无纺布铺设器(1)的支架(2)上被引导和支承。
31.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被驱动的车(10-16)通过线性电机(19)的引导器件(27)在所述无纺布铺设器(1)的支架(2)上被引导和支承。
3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驱动器(18)具有多个用于车(10-16)的并行的线性电机(19)。
33.按照权利要求32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驱动器(18)具有两个用于车(10-16)的并行的线性电机(19)。
34.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车(10-16)具有奥米伽引导装置(35),所述奥米伽引导装置具有多个用于输送带(7,8)的转向器件。
35.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转向器件(36,37,38)被设计为能转动的转向辊。
36.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车(10-16)具有车支架(41),该车支架具有用于一个或多个所述转向器件(36,37,38)的端部侧支承件(43)的侧向支架侧部(42),其中,至少一个支架侧部(42)与线性电机(19)连接。
37.按照权利要求36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器件(36,37,38)是转向辊。
38.按照权利要求36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多个线性电机(19)被彼此相叠地设置,并分别与所对应的支架侧部(42)的侧壁相连接。
39.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车(10-16)构成集成结构单元,所述集成结构单元带有线性电机(19)的动子(22)。
40.按照权利要求36或39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10-16)的车支架(41)构成集成结构单元,所述集成结构单元带有线性电机(19)的动子(22)。
41.按照权利要求40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支架(41)的部件被构造为所述线性电机(19)的动子(22)。
42.按照权利要求41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子(22)是滑块。
4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车(10-16)具有保持装置(44),所述保持装置利用电场使所述纤维纱层(3)固定保持在转向器件(36,37,38)上。
44.按照权利要求43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器件(36,37,38)是转向辊。
45.按照权利要求43所述的无纺布铺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场由所述车(10-16)的线性电机(19)来馈电。
46.一种用于使无纺布铺设器运行的方法,用于使输入的纤维纱层(3)折叠和铺放成多层式无纺布(32),其中,所述无纺布铺设器(1)为了运输纱层而具有多个能线性运动地行进并通过车驱动器(18)来驱动的车(10-16),和多个通过所述车(10-16)引导的输送带(7,8),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车(10-16)由线性电机(19)驱动,其中
-所述无纺布铺设器(1)具有多个彼此机械脱耦的并且能够独立运动的主车(10,11),所述主车分别具有自己的被控制或被调节的车驱动器(18),该车驱动器具有至少一个线性电机(19),
-一主车(10)被构造为上车,其具有用于将两个输送带(7,8)聚合到一起的带入口(9);一主车(11)被构造为铺设车,其具有用于使两个输送带(7,8)彼此分开行进的带出口(9'),
-所述无纺布铺设器(1)具有一个或多个用于张紧和/或支承输送带(7,8)的辅助车(12,13,14,15),
-一辅助车(12,13,14,15)具有自己的、带有至少一个线性电机(19)的车驱动器(18),
-其中,所述主车(10,11)执行并行的、具有相同行进方向和不同速度以及不同路径长度的行进运动,并在此通过其车驱动器(18)被同向地驱动,
-其中,所述输送带(7,8)在所述主车(10,11)之间的区域中并行地运转,并将所述纤维纱层(3)在主车之间夹住,
-其中,平行的输送带区段和被夹紧在其间的所述纤维纱层(3)从上部的主车(10)直接被输送到下部的主车(11),以及
-其中,所述辅助车(14,15)通过控制或调节它的具有至少一个线性电机(19)的车驱动器(18)与该辅助车所配属的主车(10,11)的运动学相耦合。
47.按照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铺设器(1)是交叉铺设器。
48.按照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铺设器(1)具有两个主车(10,11)。
49.按照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电机(19)直接驱动所述车(10-16)。
50.按照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车(10-16)的所述线性电机(19)为了使所述车(10-16)的行进运动协调一致而在控制技术上彼此耦合,并且在所述线性电机的驱动运动中彼此协调一致。
CN201910220695.7A 2013-11-08 2014-11-06 无纺布铺设器和运行方法 Active CN1100294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1320105029 DE202013105029U1 (de) 2013-11-08 2013-11-08 Vliesleger
DE202013105029.6 2013-11-08
CN201480059565.5A CN105705692B (zh) 2013-11-08 2014-11-06 无纺布铺设器和运行方法
PCT/EP2014/073951 WO2015067704A1 (de) 2013-11-08 2014-11-06 Vliesleger und betriebsverfahren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9565.5A Division CN105705692B (zh) 2013-11-08 2014-11-06 无纺布铺设器和运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29411A CN110029411A (zh) 2019-07-19
CN110029411B true CN110029411B (zh) 2022-08-02

Family

ID=5199939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20695.7A Active CN110029411B (zh) 2013-11-08 2014-11-06 无纺布铺设器和运行方法
CN201480059565.5A Active CN105705692B (zh) 2013-11-08 2014-11-06 无纺布铺设器和运行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9565.5A Active CN105705692B (zh) 2013-11-08 2014-11-06 无纺布铺设器和运行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09040B2 (zh)
EP (1) EP3066240B1 (zh)
CN (2) CN110029411B (zh)
DE (1) DE202013105029U1 (zh)
WO (1) WO20150677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44074B (zh) * 2016-08-16 2017-12-29 车新宁 一种皮带机用拉力快速释放装置
CN109351805B (zh) * 2018-10-29 2020-09-04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冷轧或热轧带钢表面横折印的方法及装置
CN109750416A (zh) * 2019-03-14 2019-05-14 常熟市弘毅无纺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铺网机棉网牵伸调节机构及铺网机
WO2021141546A1 (en) * 2020-01-10 2021-07-15 Izoteh D.O.O. Pendulum folder for foldable material fold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56383A (en) * 1970-11-09 1972-04-18 Eastman Kodak Co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cutting connecting tow of continuous filamentary material between tote boxes
DE2542274C2 (de) * 1975-09-23 1977-08-25 Fried. Krupp Gmbh, 4300 Essen Flor- oder Vliesleger, insbesondere Kreuzleger
DE2609396C2 (de) 1976-03-06 1985-02-21 Hergeth KG Maschinenfabrik und Apparatebau, 4408 Dülmen Vliesbandleger
DE3125946A1 (de) * 1981-07-01 1983-01-20 Oskar Dilo Maschinenfabrik Kg, 6930 Eberbach "florleger"
DE3738190C2 (de) 1987-11-10 1997-10-16 Autefa Holding Gmbh Verfahren zur Bildung eines Vlieses und Vliesbandleger
DE4010174A1 (de) * 1990-03-30 1991-10-02 Hollingsworth Gmbh Verfahren zum ablegen eines vlieses oder dgl., sowie vliesbandleger
GB9206512D0 (en) * 1992-03-25 1992-05-06 Tech Textiles Lt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multi-axial non-woven fabric
DE29822461U1 (de) 1998-12-18 2000-05-18 Autefa Maschinenfab Vliesleger
DE29822460U1 (de) 1998-12-18 2000-05-18 Autefa Maschinenfab Vliesleger
DE10250089B4 (de) 2002-10-25 2014-02-13 Oskar Dilo Maschinenfabrik Kg Steilarm-Vliesleger und Vorrichtung zum Erzeugen eines kreuzgelegten Faservlieses
FR2849649B1 (fr) * 2003-01-08 2006-12-22 Komori Chambon Appareil de faconnage a plaques interchangeables
DE502004003941D1 (de) * 2004-03-08 2007-07-12 Dilo Kg Maschf Oskar Speichervorrichtung
DE202004020165U1 (de) 2004-12-23 2006-05-04 Autefa Automation Gmbh Vliesleger
CN2873829Y (zh) * 2006-01-19 2007-02-28 青岛东佳纺机(集团)有限公司 交叉铺网机
EP1816243B1 (de) * 2006-02-01 2008-06-18 Oskar Dilo Maschinenfabrik KG Vorrichtung zum Legen eines Vlieses
EP1975286A1 (de) * 2007-03-30 2008-10-01 Oskar Dilo Maschinenfabrik KG Vliesleger
DE102010050029A1 (de) * 2010-11-02 2012-05-03 Trützschler Nonwovens Gmbh Kreuzleger
DE102010050027A1 (de) * 2010-11-02 2012-05-03 Trützschler Nonwovens Gmbh Kreuzleger
CN102285158A (zh) * 2011-06-14 2011-12-21 常州纽兰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多轴向非织造网格复合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DE102012008931B4 (de) 2012-05-04 2014-08-21 Trützschler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instellung der Faserorientierung an Krempelanlagen
EP2893069B2 (de) 2012-09-06 2023-03-15 Hi Tech Textile Holding GmbH Ausgleichseinrichtung für schwankende fördergeschwindigkeiten eines faservlies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66240B1 (de) 2020-01-01
DE202013105029U1 (de) 2015-02-10
CN105705692A (zh) 2016-06-22
CN110029411A (zh) 2019-07-19
US10309040B2 (en) 2019-06-04
WO2015067704A1 (de) 2015-05-14
US20160273141A1 (en) 2016-09-22
EP3066240A1 (de) 2016-09-14
CN105705692B (zh) 2019-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9411B (zh) 无纺布铺设器和运行方法
US10608518B2 (en) Transport device in the form of a long stator linear motor
CN100419139C (zh) 交叉铺网机
CN107624104B (zh) 卷绕机
US8495799B2 (en) Fleece layer
US7895715B2 (en) Fleece-laying device
CN100593595C (zh) 交叉铺网机
CN102605485B (zh) 纤维铺设机
CN102839450B (zh) 用于操作纤维网铺设机的方法
US10145032B2 (en) Cross lapper
CN101275314A (zh) 纤维网铺网机
US7526838B2 (en) Camel-back fleece laying machine
CN105579383B (zh) 用来运送乘客的传送系统
CN106929964A (zh) 用于传送纤维网或非织造网的设备
CN210420403U (zh) 一种交叉铺网机
EP1686205B1 (en) Layering unit for carded webs and method for layering said webs by means of said layering unit.
CN113086531A (zh) 分拣设备
CN108396412B (zh) 用于纤维网折叠设备的储网台和用于运行储网台的方法
GB2287964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illing sliver cans
EP0860531A2 (en) Machine for the cross coupling of webs of carded, not woven fibers, provided with rotary unloading belt
CN216763595U (zh) 物料装车装置
EP4001478A1 (en) Crosslapper for card webs and related method for crosslapping
CN109825953A (zh) 一种交叉铺网机
CN115610900A (zh) 通用化滚筒式输送装置
ITPD960100A1 (it) Macchina per l'accoppiamento incrociato di veli di fibre cardate non tessute con tensionatori traslanti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