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24619A - 一种高产长裙竹荪培养料及其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产长裙竹荪培养料及其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24619A
CN110024619A CN201910318920.0A CN201910318920A CN110024619A CN 110024619 A CN110024619 A CN 110024619A CN 201910318920 A CN201910318920 A CN 201910318920A CN 110024619 A CN110024619 A CN 1100246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t
dictyophora
cultivation
high yield
cultural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1892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昌华
杨慧
张志昌
黄静
赵会芳
王琨
崔志钢
江明
顾昌萍
曾繁花
袁瑞
杨佳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ren Polytechnic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Tongren Polytechnic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ren Polytechnic College filed Critical Tongren Polytechnic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191031892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2461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024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46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蘑菇栽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产长裙竹荪培养料及其栽培方法。所述的高产长裙竹荪培养料,以栽培面积667m2为基准,竹丝粉3000kg,尿素40~45kg,轻质碳酸钙20kg,石膏粉20kg,湿度控制在65~70%,pH值5~6。所述的高产长裙竹荪培养料的栽培方法为制备培养料;做畦播种;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在江口县太平乡林下种植长裙竹荪200亩,亩产350~500Kg,干品70~100Kg,亩产值2~3万,除成本7000元,纯利润1.3~2.3万,既降低栽培成本,又提高经济价值,同时又促进食用菌皇后长裙竹荪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Description

一种高产长裙竹荪培养料及其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蘑菇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产长裙竹荪培养料及其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
长裙竹荪是世界上最珍贵的食用菌之一,在分类上属于鬼笔科竹荪属长裙竹荪。武陵山区竹类资源丰富,利用各种竹子作为主料栽培竹荪,提高本地竹类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为武陵山区脱贫攻坚食用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竹荪(Dictyophoraindusiata(Vent.exPers)Fisch)又名竹笙、竹参,常见并可供食用的有4种:长裙竹荪、短裙竹荪、棘托竹荪和红托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灰色至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加上其气息清香,味道鲜美,质是脆嫩,爽口不腻,具有极佳口感,随着人们对现代高品位菜肴竹荪对防治各种疾病和防癌抗癌功效的逐步认识,更有称之为“天然保健食品的顶峰”。长裙竹荪是优势特色农产品,长裙竹荪因其“朵裙大、肉质厚、营养丰富,香味浓郁”而备受消费者青睐,种植长裙竹荪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但由于品种自身抗逆性差,栽培技术要求高,导致种植风险大,长裙竹荪栽培长期处于“碰运气”状态。通过长期观察实践,总结出长裙竹荪栽培过程中的六个技术关键点,即“播种季节、栽培田块选择、菌种质量、培养料清洗、水分管理和光线管理”。
(1)培养料配方及发酵制备
以栽培面积667m2为基准,用配方竹丝粉3000kg、尿素40~45kg、轻质碳酸钙20kg、石膏粉20kg代替木屑70%、麦麸20%、尿素3%、轻质碳酸钙2%、石膏粉2%;发酵制备的关键节点原料水分控制。操作时,按一层原料撒上尿素、石膏粉,再浇清水,使培养料含水量65~70%;再一层原料撒尿素、石膏粉,如此反复,使料堆约1m高,每隔10d翻堆1次,并根据培养料干湿适当加水,前后共翻堆3次,直到散尽培养料中氨气。否则,培养料中氨气含量过高,会导致菌丝生长稀弱,甚至死亡,产生“氨害”。
(2)水分管理
竹荪生长发育中水分管理是关键,竹荪菌丝生长湿度在60-70%之间,菌蕾的生长发育湿度在75-95%之间,破球和撒裙时,相对湿度应在85-95%,以95%最好,低于80%子实体难以形成或出现畸形。竹荪出菇既有较高的湿度又保持空气清新,易于清除病虫害,能够健康地生长发育,而菌棒所用的培养料中已经加入了足够的营养成分,所以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品质也会有较大的提高。浇水时用心感受土壤,有湿润感即可。
(3)温度与光线管理
竹荪菌丝生长期保持22-28℃,原基分化期约15℃,子实体生长发育最佳适温20-26℃;竹荪菌丝生长避光,子实体原基形成与子实体发育需要100-200lux的散射光(85%以上遮阳度的遮阳网)。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长裙竹荪有属于天然弱势的蕈菌,菌丝生长十分缓慢,抗逆性差,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实现驯化栽培成功以来,一直采用玻璃瓶制种、阔叶树木块作栽培原料、棚膜草料全覆盖大棚封闭栽培,至今还是主要的生产方法。这种方法用种量大,成本大价钱贵(每亩用种4000瓶、需要8000元左右),浪费木材资源大(每亩使用木材多达5吨,4000元),依赖腐殖土、种植周期长、工序复杂、管理繁琐,搭建棚膜草料全覆盖大棚,加上引水设施(5000元),加上栽培管理及其他费用都要在30000元以上。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
一是利用当地竹子类资源解决生态矛盾问题,用竹丝粉为主料代替杂木屑解决长裙竹荪的高产栽培的培养料配方,减缓生态压力;
二是利用制备的优质发酵料解决长裙竹荪的高产栽培的营养要求,实现了农户栽培技术的傻瓜化。
三是利用自然优势解决传统栽培难度大、成本高、限制栽培发展,避免了群众生产的风险,提高了转化率、产量和效益。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意义:
利用自然资源优势解决传统木屑与传统栽培难度大,大幅度降低成本,缩短栽培周期,避免了群众生产的风险,更有力地促进长裙竹荪在武陵山区的生长性能与经济价值,实现长裙竹荪为脱贫阳光产业持续发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产长裙竹荪培养料及其栽培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产长裙竹荪培养料,以栽培面积667m2为基准,竹丝粉3000kg,尿素40~45kg,轻质碳酸钙20kg,石膏粉20kg,湿度控制在65~70%,PH值5~6。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产长裙竹荪培养料的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培养料:确定培养料配方,培养料进行堆料发酵制备;
步骤二,做畦播种:畦床整理;下料播种,撒播块状菌种,按梅花型或一字型每隔15~20cm播一穴;
步骤三,出菇管理:播种后1周,及时搭建遮荫棚;原基发育成小菌球,露出土面,空气温度要求85%~95%为好,温度20~23℃;竹荪可多批采收;
步骤四,病虫害防治:绿霉,先把杂菌连同表土一起清理出田块,然后用高效绿霉净或70%WP克霉灵喷洒防治,并用薄膜覆盖,未发生的地块无需防治;白蚂蚁、线虫、跳虫、螨虫用阿维菌素防治;
步骤五,采收加工:竹荪子实体未撒裙之前采收,采后取去菌盖顶和菌托,剥离菌盖污绿色组织,采收时要特别小心因菌柄较脆、易断,用小刀勺子将菌托基部割下;采用二次烘烤法进行烘干处理,取出装入塑料袋,密封放入阴凉干燥房间保存。
进一步,步骤一中,培养料配方:以栽培面积667m2竹丝粉3000kg,尿素40~45kg,轻质碳酸钙20kg,石膏粉20kg,湿度控制在65~70%,PH值5~6。
进一步,步骤一中,培养料进行堆料发酵制备,具体为:
(1)按一层原料撒上尿素、石膏粉,再浇清水,使培养料含水量60~70%;
(2)再一层原料撒尿素、石膏粉,如此反复,使料堆约1m高;
(3)每隔10d翻堆1次,并根据培养料干湿适当加水,前后共翻堆3次,直到散尽培养料中氨气。
进一步,步骤一中,堆制发酵要均匀,发酵到位;撒发酵料1~2d后氨气散发去后方能播种。
进一步,步骤二中,畦床整理为:畦宽50~60cm,沟宽25~30cm,行与行控制在1.4m左右,或因地制宜;四周开排水沟。
进一步,步骤二中,下料播种具体为:
(1)选择无雨天将腐熟料堆成龟背式的畦,撒播块状菌种,按梅花型或一字型每隔15~20cm播一穴;
(2)利用培养料将菌种覆盖5cm;
(3)播种后,在畦面覆盖3~4cm厚的碎土;
(4)15d后抽样检查,发现现状菌种变黑,立即补种,确保菌种成活率达95%以上。
进一步,步骤二中,撒播块状菌种,每亩用种量需250kg左右,每袋菌种湿重约0.5kg。
进一步,步骤二中,播种后,遇天气干燥,用松针或稻草覆盖1cm。
进一步,步骤三中,出菇管理具体为:
(1)播种后1周,菌丝开始萌发,继而生长,当温度达15℃以上,生理成熟菌丝逐渐形成菌索、菌蕾、菌球时要及时搭建遮荫棚,遮荫度达“三分阳,七分阴”;
(2)菌索形成后,受温差、土壤及干湿交替环境的刺激,形成大量原基,经8~15d,原基发育成小菌球,露出土面,空气温度要求85%—95%为好,温度20~26℃;
(3)干旱时,采用喷水或洒水等方式;
(4)从小菌蕾次毛状出现直至子实体采收需经20~25d,竹荪可多批采收。
进一步,步骤三中,栽培料含水量保持在70%以上的湿度为宜。
进一步,步骤三中,喷水一般每日早晚各一次,以少喷、勤喷为主。
进一步,步骤三中,露地栽种时需用70%以上太阳网遮阳度。
进一步,步骤五中,二次烘烤法为竹荪经过烘干脱水至八成,取出捆孔,再放回烘干房烘干。
进一步,步骤五中,采收时必须把竹荪托带出,烘烤时温度应控制在40~60℃之间。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本发明的方法工序简单易操作、管理不繁琐,种植周期短,成本大幅度降低(每亩用种1000瓶、需要2000元左右),浪费木材资源小(每亩使用竹子材料多达5吨,3000-3500元),搭建简易荫棚及草料覆盖(1000-1500元),在江口县太平乡林下种植长裙竹荪200亩,亩产350~500Kg,干品70~100Kg,亩产值2~3万,除成本7000元,纯利润1.3~2.3万,既降低栽培成本,又提高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同时又促进食用菌皇后长裙竹荪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产长裙竹荪培养料的栽培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菌蕾与菌球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子实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产长裙竹荪培养料,以栽培面积667m2为基准,竹丝粉3000kg,尿素40~45kg,轻质碳酸钙20kg,石膏粉20kg,湿度控制在65~70%,PH值5~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产长裙竹荪培养料的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制备培养料:确定培养料配方,培养料进行堆料发酵制备;
S102,做畦播种:畦床整理;下料播种,撒播块状菌种,按梅花型或一字型每隔15~20cm播一穴;撒播菌种为原种从食用菌研究所购买;
S103,出菇管理:播种后1周,及时搭建遮荫棚;原基发育成小菌球,露出土面,空气温度要求85%~95%为好,温度20~26℃;竹荪可多批采收;
S104,病虫害防治:绿霉,先把杂菌连同表土一起清理出田块,然后用高效绿霉净或70%WP克霉灵喷洒防治,并用薄膜覆盖,未发生的地块无需防治;白蚂蚁、线虫、跳虫、螨虫用阿维菌素防治;
S105,采收加工:竹荪子实体未撒裙之前采收,采后取去菌盖顶和菌托,剥离菌盖污绿色组织,采用二次烘烤法进行烘干处理,取出装入塑料袋,密封放入阴凉干燥房间保存。
步骤S101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培养料配方:以栽培面积667m2竹丝粉3000kg,尿素40~45kg,轻质碳酸钙20kg,石膏粉20kg,湿度控制在65~70%,PH值5~6。
步骤S101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培养料进行堆料发酵制备,具体为:
(1)按一层原料撒上尿素、石膏粉,再浇清水,使培养料含水量65~70%;
(2)再一层原料撒尿素、石膏粉,如此反复,使料堆约1m高;
(3)每隔10d翻堆1次,并根据培养料干湿适当加水,前后共翻堆3次,直到散尽培养料中氨气。
步骤S101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堆制发酵要均匀,发酵到位;撒发酵料1~2d后氨气散发去后方能播种。
步骤S102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畦床整理为:畦宽50~60cm,沟宽25~30cm,行与行控制在1.4m左右,或因地制宜;四周开排水沟。
步骤S102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撒播块状菌种,撒播菌种为栽培种分成6-8块/袋菌种,即每袋菌种分成6-8块。
步骤S102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下料播种具体为:
(1)选择无雨天将腐熟料堆成龟背式的畦,撒播块状菌种,按梅花型或一字型每隔15~20cm播一穴;
(2)利用培养料将菌种覆盖5cm;
(3)播种后,在畦面覆盖3~4cm厚的碎土;
(4)15d后抽样检查,发现现状菌种变黑,立即补种,确保菌种成活率达95%以上。
步骤S102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撒播块状菌种,每亩用种量需250kg左右,每袋菌种湿重约0.5kg。
步骤S102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播种后,遇天气干燥,用草或稻草覆盖1cm。
步骤S103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出菇管理具体为:
(1)播种后1周,菌丝开始萌发,继而生长,当温度达15℃以上,生理成熟菌丝逐渐形成菌索、菌蕾、菌球时要及时搭建遮荫棚,遮荫度达“三分阳,七分阴”;
(2)菌索形成后,受温差、土壤及干湿交替环境的刺激,形成大量原基,经8~15d,原基发育成小菌球,露出土面,空气温度要求85%—95%为好,温度20~26℃;
(3)干旱时,采用喷水或洒水等方式;
(4)从小菌蕾次毛状出现直至子实体采收需经20~25d,竹荪可多批采收。
步骤S103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栽培料含水量保持在65-70%以上的湿度为宜。
步骤S103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喷水一般每日早晚各一次,以少喷、勤喷为主。
步骤S103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露地栽种时需用80%以上遮阳度的遮阳网。
步骤S105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次烘烤法为竹荪经过烘干脱水至八成,取出捆孔,再放回烘干房烘干。
步骤S105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采收时必须把竹荪托带出,烘烤时温度应控制在40~60℃之间。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进行进一步说明;
近几年课题组与贵州铜仁丁正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竹荪种植)合作,开发利用本地竹子资源栽种长裙竹荪,
在江口县太平乡林下种植长裙竹荪200亩,亩产350~500Kg(干品70~100Kg),亩产值2~3万(除成本7000元,纯利润1.3~2.3万),既降低栽培成本,又提高经济价值,同时又促进食用菌皇后长裙竹荪种植的可持续发展。现将梵净山长裙竹荪高产种植技术总结如下:
1栽培季节与场所选择
(1)栽培季节
竹荪属中高温型菌类,在300m~1000m海拔的竹林、树林、果园、玉米地均可种植。一般播种后60~80天进入菌蕾与菌球和子实体发育期,菌球形成需20℃以上气温。因而,可根据当地气象资料找出当地日平均气温在20℃为显蕾期,再向前推80d左右即为播种期。在贵州铜仁市江口县太平乡,竹荪播种栽培可安排在阳历1~4月,高山区根据海拔高度适当往后推迟,6月中旬可采收到10月下旬结束。竹荪子实体,竹荪菌盖、菌裙、菌柄。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菌蕾与菌球示意图。
图中,A为竹荪菌蕾;B竹荪菌球。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子实体示意图。
(2)场所选择
竹荪栽培地要求交通便利、水源条件好、环境干净。土壤肥沃,质地疏松不易板结,团粒结构好,微酸性土壤,不宜连作。
2、栽培技术
(1)培养料配方与处理
1)培养料配方
以栽培面积667m2(一亩地)竹丝粉3000kg,尿素40~45kg,轻质碳酸钙20kg,石膏粉20kg,湿度控制在65~70%,PH值5~6。
2)堆料发酵制备
培养料堆置发酵是长裙竹荪高产种植的关键技术之一。
培养料发酵后作用,一方面是发酵过程产生高温可以杀死培养料中的杂菌、害虫,控制霉菌污染,避免培养料霉变,而且通过发酵,可大量繁殖放线菌,加速竹荪菌丝的正常生长;另一方面是通过翻堆排出二氧化碳,增加培养料氧气,使尿素与培养料均匀混合,同时将复杂的营养物质降解为能被竹荪菌丝吸收利用的营养成分,增加竹荪菌丝体养分积素,从而大幅度提高产量。
操作时,按一层原料撒上尿素、石膏粉,再浇清水,使培养料含水量60~70%;再一层原料撒尿素、石膏粉,如此反复,使料堆约1m高,每隔10d翻堆1次,并根据培养料干湿适当加水,前后共翻堆3次,直到散尽培养料中氨气。否则,培养料中氨气含量过高,会导致菌丝生长稀弱,甚至死亡,产生“氨害”。
(2)作畦播种
1)畦床整理
竹荪是喜湿好氧的菌类,显蕾具有明显的边际效应(即子实体多长在畦边,畦中部出蕾较少),因而畦面不宜过宽,畦宽50~60cm,沟宽25~30cm,行与行控制在1.4m左右,或因地制宜。四周都要开排水沟,以防止雨季积水而造成土壤透气性差,菌丝缺氧窒息死亡。
2)下料播种
选择无雨天将腐熟料堆成龟背式的畦,撒播块状菌种,按梅花型或一字型每隔15~20cm播一穴,每亩用种量需250kg左右,每袋菌种湿重约0.5kg,然后用培养料将菌种覆盖5cm。播种后,随即在畦面覆盖3~4cm厚的碎土,如遇天气干燥,最好用草(或稻草)覆盖1cm有利于菌丝生长,起到保湿、防雨。15d后抽样检查,如发现现状菌种变黑,应立即补种,确保菌种成活率达95%以上。
(3)出菇管理
播种后1周,菌丝开始萌发,继而生长,当温度达15℃以上,生理成熟菌丝逐渐形成菌索、菌蕾、菌球时要及时搭建遮荫棚,遮荫度达“三分阳,七分阴”。此时温度控制在23℃左右。竹荪菌丝既喜湿,又怕浸,在发菌管理阶段要控制好培养料及覆土的湿度,这样才能促进菌丝正常生长,为高产打下基础。栽培料含水量保持在70%以上的湿度为宜,实际操作中用手使劲捏料有下水珠挤出即可。覆土层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从播种到菌球形成约50~80d。菌索形成后,受温差、土壤及干湿交替环境的刺激,形成大量原基,经8~15d,原基发育成小菌球,露出土面,空气温度要求85%~95%为好,温度20~26℃。干旱时,采用喷水或洒水等方式。喷水一般每日早晚各一次,以少喷、勤喷为主,通常以喷水后手捏土粒会变扁,松开后不粘手为湿度标准,畦面上会长出青苔为正常湿度的指示。从小菌蕾次毛状出现直至子实体采收需经20~25d,竹荪可多批采收。
(4)病虫害防治
常见的杂菌有绿霉,可先把杂菌连同表土一起清理出田块,然后用高效绿霉净或70%WP克霉灵喷洒防治,并用薄膜覆盖,未发生的地块无需防治。白蚂蚁、线虫、跳虫、螨虫等用阿维菌素防治。
(5)采收加工
为了提高产品等级,常在竹荪子实体未撒裙之前就采收,采收时用小心菌托基部,切勿用手强制性拉出,易折断菌柄和周围的小菌蕾。采后马上取去菌盖顶和菌托,剥离菌盖污绿色组织,置于篮筐带回,并采用二次烘烤法,即竹荪经过烘干脱水至八成,取出捆孔,再放回烘干房烘干为止,取出装入塑料袋,密封放入阴凉干燥房间保存。
(6)种植竹荪注意事项
1)选择交通方便、水源灌溉方便、两年以上没种过竹荪或其它食用菌的地块,整地要精耕细作。
2)竹粉堆制发酵要均匀,要求发酵到位;撒发酵料1~2d后氨气散发去后方能播种。
3)露地栽种时需用70%以上太阳网遮阳度。采收时必须把竹荪托(胎盘)带出,烘烤时温度应控制在40~60℃之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产长裙竹荪培养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产长裙竹荪培养料,以栽培面积667m2为基准,竹丝粉3000kg,尿素40~45kg,轻质碳酸钙20kg,石膏粉20kg,湿度控制在65~70%,pH值5~6。
2.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高产长裙竹荪培养料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产长裙竹荪培养料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培养料配方,培养料进行堆料发酵制备;
步骤二,畦床整理;下料播种,撒播块状菌种,按梅花型或一字型每隔15~20cm播一穴;
步骤三,播种后1周,及时搭建遮荫棚;原基发育成小菌球,露出土面,空气温度要求85%~95%为好,温度20~26℃;竹荪可多批采收;
步骤四,绿霉,先把杂菌连同表土一起清理出田块,然后用高效绿霉净或70%WP克霉灵喷洒防治,并用薄膜覆盖,未发生的地块无需防治;白蚂蚁、线虫、跳虫、螨虫用阿维菌素防治;
步骤五,竹荪子实体未撒裙之前采收,采后取去菌盖顶和菌托,剥离菌盖污绿色组织,采用二次烘烤法进行烘干处理,取出装入塑料袋,密封放入阴凉干燥房间保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产长裙竹荪培养料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以栽培面积667m2竹丝粉3000kg,尿素40~45kg,轻质碳酸钙20kg,石膏粉20kg,湿度控制在65~70%,pH值5~6。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产长裙竹荪培养料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培养料进行堆料发酵制备,具体为:
(1)按一层原料撒上尿素、石膏粉,再浇清水,使培养料含水量60~70%;
(2)再一层原料撒尿素、石膏粉,如此反复,使料堆1m高;
(3)每隔10d翻堆1次,并根据培养料干湿适当加水,前后共翻堆3次,直到散尽培养料中氨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产长裙竹荪培养料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制发酵要均匀,发酵到位;撒发酵料1~2d后氨气散发去后方能播种。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产长裙竹荪培养料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畦床整理为:畦宽50~60cm,沟宽25~30cm,行与行控制在1.4m左右,或因地制宜;四周开排水沟。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产长裙竹荪培养料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下料播种具体为:
(1)选择无雨天将腐熟料堆成龟背式的畦,撒播块状菌种,按梅花型或一字型每隔15~20cm播一穴;
(2)利用培养料将菌种覆盖3-5cm;
(3)播种后,在畦面覆盖3.5-5.5cm厚的碎土;
(4)15d后抽样检查,发现现状菌种变黑,立即补种,确保菌种成活率达95%以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产长裙竹荪培养料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撒播块状菌种,每亩用种量需250kg,每袋菌种湿重0.5kg;
所述播种后,遇天气干燥,用草或稻草覆盖1cm。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产长裙竹荪培养料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出菇管理具体为:
(1)播种后1周,菌丝开始萌发,继而生长,当温度达15℃以上,生理成熟菌丝逐渐形成菌索、菌蕾、菌球时要及时搭建遮荫棚,遮荫度达“三分阳,七分阴”;
(2)菌索形成后,受温差、土壤及干湿交替环境的刺激,形成大量原基,经8~15d,原基发育成小菌球,露出土面,空气温度要求85%—95%为好,温度20~26℃;
(3)干旱时,采用喷水或洒水等方式;
(4)从小菌蕾次毛状出现直至子实体采收需经20~25d,竹荪可多批采收;
所述步骤三中,栽培料含水量保持在70%以上;
所述步骤三中,喷水一般每日早晚各一次,以少喷、勤喷为主;
所述步骤三中,露地栽种时需用75%以上遮阳度的遮阳网。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产长裙竹荪培养料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二次烘烤法为竹荪经过烘干脱水至八成,取出捆孔,再放回烘干房烘干;
所述步骤五中,采收时把竹荪托带出,烘烤时温度应控制在40~60℃。
CN201910318920.0A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高产长裙竹荪培养料及其栽培方法 Pending CN1100246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18920.0A CN110024619A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高产长裙竹荪培养料及其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18920.0A CN110024619A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高产长裙竹荪培养料及其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24619A true CN110024619A (zh) 2019-07-19

Family

ID=67239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18920.0A Pending CN110024619A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高产长裙竹荪培养料及其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2461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7040A (zh) * 2019-08-19 2019-10-25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一种林下分层垄畦棘托竹荪种植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75679A (zh) * 2015-09-18 2015-11-25 德化县湖心岛种养专业合作社 一种林地栽培竹荪的方法
CN106613316A (zh) * 2016-10-08 2017-05-10 黄保成 一种麻竹林下仿野生套种竹荪的方法
CN107915528A (zh) * 2017-12-06 2018-04-17 会理县天泽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羊肚菌的培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75679A (zh) * 2015-09-18 2015-11-25 德化县湖心岛种养专业合作社 一种林地栽培竹荪的方法
CN106613316A (zh) * 2016-10-08 2017-05-10 黄保成 一种麻竹林下仿野生套种竹荪的方法
CN107915528A (zh) * 2017-12-06 2018-04-17 会理县天泽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羊肚菌的培育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佘青松: "毛竹林中栽培竹荪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7040A (zh) * 2019-08-19 2019-10-25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一种林下分层垄畦棘托竹荪种植方法
CN110367040B (zh) * 2019-08-19 2021-12-0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一种林下分层垄畦棘托竹荪种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93590B (zh) 一种羊肚菌子实体的培养方法
CN103907471B (zh) 一种麦冬无遮盖套种羊肚菌的方法
CN103314785B (zh) 一种苎麻秸秆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
CN102972209A (zh) 葡萄园内套种球盖菇的方法
CN105613024A (zh) 一种春夏茬西瓜、水稻、荸荠有机栽培轮作方法
CN105265167A (zh) 一种以稻草为原料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
CN108990701A (zh) 一种羊肚菌和水稻轮作的设施化栽培技术
CN107396751A (zh) 草原黑蘑人工栽培方法
CN110249908A (zh) 一种适于寒区的草菇和羊肚菌轮作栽培方法
CN106258484A (zh) 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松乳菇高效种植方法
CN106489527B (zh) 野生裂盖马鞍菌人工大田栽培方法
CN108243832A (zh) 花脸蘑的人工种植方法
CN105746111A (zh) 一种芋头、黑塌菜的轮作方法
CN106233997A (zh) 一种长季节辣椒的水旱轮作有机栽培方法
CN105794485B (zh) 一种大棚内蚕豆-青玉米-茗荷-丝瓜-甜椒多元化种植模式
CN107251733A (zh) 湿栽水芹生产方法
CN103598000A (zh) 竹荪生态高效栽培方法
CN106888879A (zh) 一种芒果栽培方法
CN110024619A (zh) 一种高产长裙竹荪培养料及其栽培方法
CN113229065B (zh) 一种贵州高海拔地区夏季佛手瓜架下种植大球盖菇出菇的方法
CN107980521A (zh) 一种半夏u型槽浅层栽培方法
CN108293579A (zh) 桑园套种竹荪的栽培方法
CN106234000A (zh) 秋辣椒与碗豆、早稻、荸荠、毛豆轮作有机栽培方法
CN106171489A (zh) 长季节茄子、碗豆、早稻、荸荠轮作有机栽培方法
CN106171427A (zh) 一种大球盖菇与马铃薯立体套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