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23788A - 电子设备、控制装置、控制程序及电子设备的动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控制装置、控制程序及电子设备的动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23788A
CN110023788A CN201780070926.XA CN201780070926A CN110023788A CN 110023788 A CN110023788 A CN 110023788A CN 201780070926 A CN201780070926 A CN 201780070926A CN 110023788 A CN110023788 A CN 1100237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equipment
user
interior
judged
judg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09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23788B (zh
Inventor
上野泰弘
田边茂辉
森田英树
益池功
山内浩太郎
佐久间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023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37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237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37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3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indoor environments, e.g. building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navigational calcul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navigational calculations
    • G01C21/2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navigational calcu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door navig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9/00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velocity or attitude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such systems
    • G01S19/01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transmitting time-stamped messages, e.g.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NASS [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r GALILEO
    • G01S19/13Receivers
    • G01S19/14Receiv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9/00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velocity or attitude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such systems
    • G01S19/38Determining a navigation solution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a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 G01S19/39Determining a navigation solution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a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the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transmitting time-stamped messages, e.g.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NASS [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r GALILEO
    • G01S19/42Determining position
    • G01S19/48Determining position by combining or switching between position solutions derived from the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and position solutions derived from a further system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1Determining conditions which influence positioning, e.g. radio environment, state of mo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G01S5/012Identifying whether indoors or outdoor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08B21/24Reminder alarms, e.g. anti-loss alarm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05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including pedestrian guidance indica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collecting sensor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5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 H04W52/025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detecting a user operation or a tactile contact or a motion of the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电子设备具备室内判断部及通知决定部。室内判断部进行判断电子设备的用户是否存在于室内的室内判断。通知决定部基于室内判断的结果,来进行决定电子设备是否对电子设备的外部进行通知的决定处理。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控制装置、控制程序及电子设备的动作方法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主张日本申请2016-226611号(2016年11月22日申请)的优先权,此处为了参照而将该申请的公开整体取入。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关于电子设备,提出各种各样的技术。
发明内容
公开了电子设备、控制装置、控制程序及电子设备的动作方法。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具备室内判断部及通知决定部。室内判断部进行判断电子设备的用户是否存在于室内的室内判断。通知决定部基于室内判断的结果,来进行决定电子设备是否对电子设备的外部进行通知的决定处理。
再有,一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是电子设备所具备的,是对该电子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具备室内判断部及通知决定部。室内判断部进行判断电子设备的用户是否存在于室内的室内判断。通知决定部基于室内判断的结果,来进行决定电子设备是否对电子设备的外部进行通知的决定处理。
还有,一实施方式中,控制程序是用于控制电子设备的控制程序。控制程序用于使电子设备执行:进行判断电子设备的用户是否存在于室内的室内判断的工序;和基于室内判断的结果,来进行决定电子设备是否对电子设备的外部进行通知的决定处理的工序。
另外,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动作方法具备:进行判断电子设备的用户是否存在于室内的室内判断的工序;和基于室内判断的结果,来进行决定电子设备是否对电子设备的外部进行通知的决定处理的工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电子设备的系统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电子设备的外观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电子设备的外观的一例的后视图。
图4是表示电子设备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5是表示控制部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6是表示电子设备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电子设备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电子设备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电子设备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电子设备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电子设备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12是控制部的结构的一例表示的框图。
图13是表示电子设备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电子设备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电子设备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电子设备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电子设备与服务器装置进行通信的形态的一例的图。
图18是表示行动模式信息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使用电子设备10的系统的一例的图。电子设备10例如是智能手机等的移动电话机。电子设备10例如能够在高速路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 TransportSystems)中使用。具体地说,电子设备10能够在ITS的安全驾驶辅助通信系统1中使用。安全驾驶辅助通信系统1被称为安全驾驶辅助系统,或被称为安全驾驶辅助无线系统。
如图1所示,在安全驾驶辅助通信系统1中,被配置于交叉点2等的路侧机5、在车道7上行驶的机动车等的车辆6和作为行人的用户9所持的电子设备10能够相互进行无线通信。由此,路侧机5、车辆6及电子设备10能够相互交换信息。再有,多台车辆6能够相互进行无线通信。由此,多台车辆6能够相互交换信息。路侧机5与车辆6之间的通信、车辆6间的通信、路侧机5与行人的电子设备10之间的通信、行人的电子设备10与车辆6之间的通信分别被称为路车间通信、车车间通信、路人间通信、人车间通信。
路侧机5例如能够将信号机4的点亮涉及的信息及道路限制涉及的信息等通知给车辆6及电子设备10。再有,路侧机5能够检测附近的车辆6及行人。被配置在交叉点2的路侧机5,例如能够检测穿越人行横道3的行人。而且,路侧机5能够将检测到的车辆6及行人涉及的信息通知给车辆6及电子设备10。还有,路侧机5能够将从车辆6及电子设备10通知的信息通知给其他车辆6及电子设备10。
车辆6能够向其他车辆6、路侧机5及电子设备10通知自身的方向指示灯涉及的信息、自身的位置及自身的速度等。而且,车辆6基于所通知的信息对驾驶员进行警告等的各种通知,从而能够辅助驾驶员的安全驾驶。车辆6能够利用扬声器及显示装置等对驾驶员进行各种通知。车辆6例如能够利用被搭载于该车辆6的车辆导航装置,对驾驶员进行各种通知。
电子设备10能够确定其用户9的状态。电子设备10能够向路侧机5等通知所确定的用户9的状态涉及的信息等。关于电子设备10的动作,将在后面详细地进行说明。
这样,在安全驾驶辅助通信系统1中,通过进行路车间通信、车车间通信、路人间通信及人车间通信,从而能辅助车辆6的驾驶员的安全驾驶。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的例子中,作为车辆6,表示的是机动车的车辆,但车辆6也可以是机动车以外的车辆。例如,车辆6既可以是公共汽车的车辆,也可以是路面电车的车辆。再者电子设备10也能够在安全驾驶辅助通信系统1以外的系统中使用。
<电子设备的外观的一例>
图2及图3是表示电子设备10的外观的一例的立体图及后视图。如图2及3所示,电子设备10具备在俯视时呈大致长方形的板状的设备外壳11。设备外壳11构成电子设备10的外装。
显示文字、符号及图形等的各种信息的显示区域12位于设备外壳11的前面11a。后述的触摸面板130位于显示区域12的背面侧。由此,用户9通过用手指等对电子设备10的前面的显示区域12进行操作,从而能够对电子设备10输入各种信息。需要说明的是,用户9通过用手指以外的操作元件、例如触控笔等的触摸面板用笔对显示区域12进行操作,从而也能够对电子设备10输入各种信息。
接收器孔13位于设备外壳11的前面11a的上端部。扬声器孔14位于前面11a的下端部。麦克风孔15位于设备外壳11的下侧的侧面11c。
从设备外壳11的前面11a的上端部能目视辨认后述的第一相机180所具有的透镜181。如图3所示,从设备外壳11的背面11b的上端部能目视辨认后述的第二相机190所具有透镜191。
电子设备10具备多个操作按钮22所组成的操作按钮群220(参照后述的图4)。多个操作按钮22各自例如为硬件按钮。具体地说,多个操作按钮22各自为按压按钮。需要说明的是,操作按钮群220所包含的至少一个操作按钮22也可以是被显示于显示区域12的软件按钮。
操作按钮群220包含位于设备外壳11的前面11a的下端部的操作按钮22a、22b、22c。再有,操作按钮群220包含位于设备外壳11的表面的电源按钮及音量按钮。
操作按钮22a例如是返回按钮。返回按钮是用于将显示区域12的显示切换为前一个显示的操作按钮。用户9对操作按钮22a进行操作,由此显示区域12的显示被切换为前一个显示。操作按钮22b例如是主页按钮。主页按钮是用于使主页画面显示于显示区域12的操作按钮。用户9对操作按钮22b进行操作,从而主页画面被显示于显示区域12。操作按钮22c例如是历史按钮。历史按钮是用于使电子设备10所执行的应用的历史显示于显示区域12的操作按钮。用户9对操作按钮22c进行操作,从而电子设备10所执行的应用的历史被显示于显示区域12。
<电子设备的电气结构的一例>
图4是主要表示电子设备10的电气结构的一例的框图。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10具备控制部100、无线通信部110、显示部120、触摸面板130、操作按钮群220、卫星信号接收部140及地磁传感器230。进而,电子设备10还具备接收器150、扬声器160、麦克风170、第一相机180、第二相机190、加速度传感器200、气压传感器210、温度传感器240及电池250。电子设备10所具备的这些结构要素被收纳在设备外壳11内。
控制部100通过控制电子设备10的其他结构要素,从而能够总括地管理电子设备10的动作。控制部100也可称为控制装置。如以下进一步详细描述的那样,控制部100为了提供用于执行各种功能的控制及处理能力而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
根据各种实施方式,至少一个处理器,也可以作为单一的集成电路(IC),或者作为多个能通信地被连接的集成电路IC及/或者分立电路(discrete circuits)来执行。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根据各种已知的技术来执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处理器例如包括被构成为通过执行相关的存储器所存储的指示而执行1个以上的数据计算过程或者处理的1个以上的电路或者单元。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处理器也可以是被构成为执行1个以上的数据计算过程或者处理的固件(例如分立逻辑组件)。
根据各种实施方式,处理器包含1个以上的处理器、控制器、微处理器、微控制器、面向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装置、可编程逻辑器件、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这些器件或者结构的任意组合,或者其他已知的器件及结构的组合,也可以执行以下所说明的功能。
本例中,控制部100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101、DSP(DigitalSignal Processor)102及存储部103。存储部103包括ROM(Read Only Memory)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的、CPU101及DSP102能读取的非临时性的记录介质。存储部103所具有的ROM,例如是作为非易失性存储器的闪速ROM(闪速存储器)。存储部103中存储有用于控制电子设备10的多个控制程序103a等。控制部100的各种功能通过CPU101及DSP102执行存储部103内的各种控制程序103a来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部100的结构未限于图4的例子。例如,控制部100也可以具备多个CPU101。该情况下,控制部100也可以具备进行比较复杂的处理的主CPU和进行比较简单的处理的子CPU。还有,控制部100既可以不具备DSP102,也可以具备多个DSP102。另外,控制部100的全部功能抑或控制部100的一部分功能也可以通过其功能的实现中不需要软件的硬件电路来实现。
存储部103也可以具备ROM及RAM以外的计算机能读取的非临时性的记录介质。存储部103例如也可以具备小型的硬盘驱动器及SSD(Solid State Drive)等。
存储部103内的多个控制程序103a包含各种各样的应用(应用程序)。存储部103中例如存储着用于进行声音通话及视频通话的通话应用、用于显示网站的浏览器、用于进行电子邮件的创建、阅览及收发的邮件应用。此外,存储部103中存储着用于利用第一相机180及第二相机190来拍摄被摄物的相机应用、用于显示存储部103所记录的静止图像及动态图像的记录图像显示应用、用于进行存储部103所存储的音乐数据的再现控制的音乐再现控制应用等。存储部103内的至少一个应用可以是预先存储于存储部103内的应用。再有,存储部103内的至少一个应用可以是电子设备10从其他装置下载后存储到存储部103内的应用。
无线通信部110具有天线111。无线通信部110使用天线111,例如能够以多种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部110的无线通信由控制部100来控制。
无线通信部110能够与移动电话系统的基站进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部110通过该基站及因特网等的网络,能够与不同于电子设备10的移动电话机及web服务器等进行通信。电子设备10能够与其他移动电话机等进行数据通信、声音通话及视频通话等。
再者,无线通信部110能够与路侧机5及车辆6进行无线通信。再者,无线通信部110能够使用Wifi等的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进行无线通信。还有,无线通信部110能够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例如,无线通信部110能够依据于Bluetooth(注册商标)进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部110也能依据于ZigBee(注册商标)及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的至少一方进行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部110对用天线111接收到信号进行放大处理等的各种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接收信号输出至控制部100。控制部100对所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各种处理,取得该接收信号所包含的信息。再有,控制部100将包括信息的发送信号输出至无线通信部110。无线通信部110对所输入的发送信号进行放大处理等的各种处理,并从天线111将处理后的发送信号无线发送。
显示部120具备位于电子设备10的前面的显示区域12和显示面板121。显示部120能够在显示区域12显示各种信息。显示面板121例如是液晶显示面板抑或是有机EL面板。显示面板121由控制部100进行控制,从而能够显示文字、符号、图形等的各种信息。显示面板121在设备外壳11内,与显示区域12对置。显示面板121所显示的信息被显示于显示区域12。
触摸面板130能够检测针对显示区域12的手指等的操作元件的操作。触摸面板130例如是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触摸面板130例如位于显示区域12的背侧。在用户9通过手指等的操作元件而对显示区域12进行了操作时,触摸面板130能够将与该操作相应的电信号输入至控制部100。控制部100基于从触摸面板130输出的输出信号,能够确定针对显示区域12而被进行的操作的内容。而且控制部100能够进行与所确定的操作内容相应的处理。
若操作按钮群220的各操作按钮22由用户9进行操作,则能够向控制部100输出表示已被操作的操作信号。由此,控制部100针对各操作按钮22,能够判断该操作按钮22是否已被操作。被输入了操作信号的控制部100对其他结构要素进行控制,由此在电子设备10中执行分配给已被操作的操作按钮22的功能。
卫星信号接收部140能够接收定位卫星发送的卫星信号。而且,卫星信号接收部140能够基于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取得电子设备10的位置信息。具体地说,卫星信号接收部140捕捉定位卫星,换句话说,从来自定位卫星的卫星信号中取得电子设备10的位置信息的计算所需的信息。而且,卫星信号接收部140基于所取得的信息,求取电子设备10的位置信息。再有,卫星信号接收部140向控制部100输出捕捉到的定位卫星的数量、换句话说能够从该卫星信号取得位置信息的计算所需的信息的定位卫星的数量。电子设备10取得的位置信息中例如包含表示电子设备10的位置的纬度经度。控制部100能够使卫星信号接收部140动作,或使其动作停止。以后,有时将卫星信号接收部140捕捉的定位卫星的数量称为“捕捉卫星数”。再者,有时将卫星信号接收部140筒称为“接收部140”。
接收部140例如能够接收来自GPS接收机、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定位卫星的无线信号。接收部140基于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例如以纬度经度来计算电子设备10的当前位置,并将包括算出的纬度经度的位置信息输出至控制部100。电子设备10的位置信息也称为持有该电子设备10的用户9的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接收部140也可以基于来自GPS以外的GNSS(Global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的定位卫星的信号来求取电子设备10的位置信息。例如,接收部140也可以基于来自GLONA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IRNSS(Indian RegionalNavigational Satellite System)、COMPASS、Galileo抑或准天顶卫星系统(QZSS:Quasi-Zenith Satellites System)的定位卫星的信号,来求取电子设备10的位置信息。
麦克风170能够将从电子设备10的外部输入的声音变换为电气性的声音信号后向控制部100输出。来自电子设备10的外部的声音从麦克风孔15被取入电子设备10的内部并被向麦克风170输入。
扬声器160例如是动态扬声器。扬声器160能够将来自控制部100的电气性的声音信号变换为声音后输出。从扬声器160被输出的声音从扬声器孔14向外部输出。用户9即便在远离电子设备10的场所也能够听到从扬声器孔14输出的声音。
接收器150能够输出接听声音。接收器150例如是动态扬声器。接收器150能够将来自控制部100的电气性的声音信号变换为声音后输出。从接收器150输出的声音从接收器孔13被输出至外部。从接收器孔13输出的声音的音量,与从扬声器孔14输出的声音的音量相比有所减小。用户9通过将耳朵靠近该接收器孔13、从而能够听从接收器孔13输出的声音。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10也可以取代接收器150,而具备使设备外壳11的前面部分振动的压电振动元件等的振动元件。该情况下,声音通过该前面部分的振动而被传递给用户。
第一相机180具备透镜181及图像传感器等。第二相机190具备透镜191及图像传感器等。第一相机180及第二相机190各自能够基于控制部100进行控制来拍摄被摄物,生成表示所拍摄的被摄物的静止图像抑或动态图像,并输出至控制部100。
从设备外壳11的前面11a能目视辨认第一相机180的透镜181。因此,第一相机180能够拍摄在电子设备10的前面侧(换言之,显示区域12侧)存在的被摄物。第一相机180被称为内部相机。另一方面,从设备外壳11的背面11b能目视辨认第二相机190的透镜191。因此,第二相机190能够拍摄在电子设备10的背面侧存在的被摄物。第二相机190被称为外部相机。
加速度传感器200能够检测电子设备10的加速度。加速度传感器200例如是3轴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200能够检测x轴向、y轴向及z轴向的电子设备10的加速度。x轴向、y轴向及z轴向例如分别被设定为电子设备10的长边方向、短边方向及厚度方向。
气压传感器210能够检测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气压。地磁传感器230能够检测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磁场(也被称为磁场)。地磁传感器230例如是3轴的地磁传感器。地磁传感器230能够检测x轴向、y轴向及z轴向的磁场。x轴向、y轴向及z轴向例如分别被设定为电子设备10的长边方向、短边方向及厚度方向。温度传感器240能够检测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温度。
电池250能够输出电子设备10的电源。电池250例如是充电式的电池。向电子设备10所具备的控制部100及无线通信部110等的各种结构供给从电池250输出的电源。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10也可以不具备加速度传感器200、气压传感器210、地磁传感器230及温度传感器240的至少一个传感器。该情况下,电子设备10可以通过无线抑或有线方式来连接与其分体的该至少一个传感器。
再有,电子设备10也可以具备加速度传感器200、气压传感器210、地磁传感器230及温度传感器240以外的传感器。例如,电子设备10也可以具备接近传感器、照度传感器及陀螺传感器的至少一个。还有,电子设备10也可以通过无线抑或有线的方式来连接与其分体的、加速度传感器200、气压传感器210、地磁传感器230及温度传感器240以外的传感器。
再者电子设备10也可以不具备接收部140。该情况下,电子设备10可以通过无线抑或有线方式来连接与其分体的接收部140。
<控制部内的功能框的一例>
图5是表示CPU101及DSP102执行存储部103内的控制程序103a而形成的一部分功能框的一例的图。
如图5所示,控制部100作为功能框而具备例如步数测量部300、状态确定部400及通知决定部500。步数测量部300、状态确定部400及通知决定部500的至少一个也可以由该功能的执行中不需要软件的硬件电路来实现。
状态确定部400能够确定与用户9有关的各种各样的状态。状态确定部400例如具备停止移动确定部410、运动信息取得部420、车内判断部430、室内判断部440及位置判断部450。停止移动确定部410、运动信息取得部420、车内判断部430、室内判断部440及位置判断部450的至少一个也可以由该功能的执行中不需要软件的硬件电路来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控制部100具备主CPU与子CPU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子CPU来实现图5所示的多个功能框之中的一部分的功能框,通过主CPU来实现剩余的功能框。例如,也可以通过子CPU来实现停止移动确定部410,通过主CPU来实现剩余的功能框。
停止移动确定部410能够进行确定用户9的停止及移动涉及的、该用户9的状态的停止移动确定。停止移动确定部410能够在停止移动确定中确定用户9正在停止和用户正在9移动。换言之,停止移动确定部410能够判断用户9的状态是停止的状态还是移动的状态。进而换言之,停止移动确定部410能够判断用户9是否正在移动。停止移动确定部410例如基于由接收部140取得的位置信息及由加速度传感器200检测的加速度的至少一方,能够确定用户9正在停止和用户9正在移动。
再有停止移动确定部410在停止移动确定中能够确定用户9的停止和用户9的移动开始。若用户9的状态从正在移动的状态变化为正在停止的状态,则停止移动确定部410判断为用户9已停止。再者,若用户9的状态从正在停止的状态变化为正在移动的状态,则停止移动确定部410判断为用户9已经开始移动。
用户9的停止可以说是电子设备10的移动停止,因此可以说停止移动确定部410能够确定电子设备10的移动停止。还有用户9的移动开始可以说是电子设备10的移动开始,因此可以说停止移动确定部410能够确定电子设备10的移动开始。
用户9的状态从正在停止的状态变化为正在移动的状态的定时,可以说是用户9的移动开始定时及电子设备10的移动开始定时。停止移动确定部410在停止移动确定中能够确定用户9的移动开始定时、换言之电子设备10的移动开始定时。另外,用户9的状态从正在移动的状态变化为正在停止的状态的定时,可以说是用户9的停止定时及电子设备10的移动停止定时。停止移动确定部410在停止移动确定中能够确定用户9的停止定时、换言之电子设备10的移动停止定时。
另外,停止移动确定部410在停止移动确定中能够在判断为用户9正在移动的情况下确定用户9的移动手段。例如,停止移动确定部410基于由加速度传感器200检测的加速度,能够确定用户9未乘坐交通工具地以自力正在移动还是用户9乘坐交通工具正在移动。在此,用户9以自力移动,意味着用户9未乘坐交通工具地以自己的脚移动。若将用户9以自力移动称为“自力移动”,则可以说停止移动确定部410能够确定用户9的自力移动。此外,若将用户9乘坐交通工具移动称为“交通工具移动”,则停止移动确定部410能够确定用户9的交通工具移动。
停止移动确定部410能够确定的自力移动中,包含用户9走着移动和用户9跑着移动。若将用户9跑着移动称为“跑步”,则自力移动中包含步行及跑步。再有,停止移动确定部410能够确定的交通工具移动中,包含用户9以自行车移动、和用户9以机动车、电车及公共汽车等的能够比自行车更快速地移动的交通工具移动。
以后,为了区别自行车和能够较之更快速地移动的交通工具,如果可以简称为“交通工具”,那么意味着以能够比自行车更快速地移动的交通工具。再有,作为用户9自力移动的情况下的移动手段的名称而使用“自力”,作为用户9走着移动的情况下的移动手段的名称而使用“走路”,作为用户9跑着移动的情况下的移动手段的名称而使用“跑行”。
在此,公知电子设备10的加速度表示与持有该电子设备10的用户9的移动手段相应的固有的时间变化的模式。停止移动确定部410在由加速度传感器200检测的加速度的时间变化的模式表示与“走路”相应的模式的情况下,确定用户9的移动手段为“走路”。再者,停止移动确定部410在由加速度传感器200检测的加速度的时间变化的模式表示与“跑行”相应的模式的情况下,确定用户9的移动手段为“跑行”。还有,停止移动确定部410在由加速度传感器200检测的加速度的时间变化的模式表示与“自行车”相应的模式的情况下,确定用户9的移动手段为“自行车”。而且,停止移动确定部410在由加速度传感器200检测的加速度的时间变化的模式表示与“交通工具”相应的模式的情况下,确定用户9的移动手段为“交通工具”。
这样一来,停止移动确定部410能够确定用户9的移动手段是走路、跑行、自行车及交通工具的哪一者。控制部100例如能够使显示部120显示由停止移动确定部410确定的移动手段和用户9的移动距离(电子设备10的移动距离)。由此,用户9能够区别并确认步行距离、跑步距离、借助自行车的移动距离及借助交通工具的移动距离。控制部100例如基于接收部140所取得的位置信息,能够求取用户9的移动距离。
运动信息取得部420能够取得表示用户9的运动的运动信息。运动信息中例如包含用户9的连续停止时间、用户9的连续步行时间、用户9的连续步行步数及用户9的前进方向的至少一个。关于该运动信息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车内判断部430能够进行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车辆6内的车内判断。以后,有时将车辆6内称为“车内”。再有,有时将用户9存在于车辆6内单称为“车内”,将用户9未存在于车辆6内单称为“车外”。关于车内判断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室内判断部440能够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家、大厦及商店等的建筑物之中。换句话说,室内判断部440能够进行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的室内判断。以后,有时将用户9存在于室内单称为“室内”,将用户9未存在于室内单称为“室外”。关于室内判断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位置判断部450能够判断用户9是否位于规定区域(换言之,规定场所)。换言之,位置判断部450能够判断电子设备10是否位于规定区域(换言之,规定场所)。作为规定区域,例如采用将容易产生行人与车辆6的事故的场所及其附近包括在内的区域。规定区域包含:例如包括交叉点2及其附近的交叉点区域、包括T字路及其附近的T字路区域及包括儿童的学校路径及其附近的学校路径区域。位置判断部450能够分别判断用户9是否位于交叉点区域、用户9是否位于T字路区域和用户9是否位于学校路径区域的每一个。
位置判断部450,例如基于接收部140所取得的位置信息和存储部103所存储的地图信息,能够判断用户9是否位于规定区域。还有位置判断部450也可以基于无线通信部110是否可接收来自被配置于交叉点2等的路侧机5的信号,来判断用户9是否位于规定区域。
如上,状态确定部400能够确定与用户9有关的各种各样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状态确定部400确定的用户9的状态的种类未限于上述。
步数测量部300能够测量自力移动的用户9的步数。步数测量部300例如基于加速度传感器200所检测的加速度,测量自力移动的用户9的步数。在停止移动确定部410确定为用户9正步行抑或跑步时,步数测量部300对用户9的步数进行测量。控制部100能够使显示部120显示步数测量部300所测定的步数。以后,有时将步数测量部300测量的步数单称为“测量步数”。
通知决定部500基于状态确定部400所确定的用户9的状态等,能够进行决定电子设备10是否向电子设备10的外部进行通知的决定处理。
例如,在位置判断部450判断为用户9位于交叉点区域,并且停止移动确定部410确定为用户9的移动手段是“跑行”的情况下,通知决定部500决定电子设备10向电子设备10的外部进行通知。再有,在位置判断部450判断为用户9位于交叉点区域,并且停止移动确定部410确定为用户9的移动手段是“自行车”的情况下,通知决定部500决定电子设备10向电子设备10的外部进行通知。若通知决定部500决定电子设备10向电子设备10的外部进行通知,则从无线通信部110向路侧机5通知例如用于对位于交叉点区域的车辆6通知用户9(换言之,行人)存在于附近的存在通知信息。存在通知信息中也可以包含表示停止移动确定部410所确定的用户9的移动手段的信息。路侧机5向存在于交叉点区域的车辆6发送所接收到的存在通知信息。此时,路侧机5例如通过广播来发送存在通知信息。车辆6基于接收到的存在通知信息,例如对驾驶员进行警告。车辆6例如利用车辆导航装置,向驾驶员通知附近有行人。由此,存在于交叉点区域的车辆6的驾驶员能够在识别该交叉点区域内有人存在的同时进行驾驶。其结果是,车辆6的驾驶的安全性提高。以后,有时将电子设备10向电子设备10的外部进行通知称为“通知执行”。再者,有时将电子设备10对电子设备10的外部不进行通知称为“通知非执行”。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10向其外部通知的信息的内容未限于上述的例子。再有,电子设备10也能够对车辆6直接进行通知。
<电子设备的动作流程例>
图6是表示电子设备10向其外部进行通知为止的该电子设备10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电子设备10定期地抑或不定期地反复执行图6所示的步骤s1~s6的一系列处理。
如图6所示,在步骤s1中,位置判断部450判断电子设备10是否位于规定区域。步骤s1中,若判断为电子设备10位于规定区域,则在步骤s2中,停止移动确定部410进行停止移动确定。步骤s1中未判断为电子设备10位于规定区域的情况下,再度执行步骤s1。
步骤s2的停止移动确定中,若确定为用户9移动,且其移动手段为“交通工具”,则在步骤s6中,通知决定部500决定通知非执行。在用户9的移动手段为机动车、电车及公共汽车等的交通工具的情况下,用户9相对于车辆6来说是安全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可以说对车辆6的驾驶员进行警告的必要性匮乏。因而,通知决定部500在被确定为用户9的移动手段是“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决定电子设备10对外部不进行通知。由此,在用户9相对于车辆6而言安全的情况下,能够减少该车辆6的驾驶员接受并不是非常必要的信息的可能性。由此,车辆6的驾驶员能够减少感到接受并不是非常必要的信息所带来的麻烦的可能性。若步骤s6被执行,则电子设备10再度执行步骤s1,以后同样地动作。
步骤s2的停止移动确定中,在确定为用户9移动,且其移动手段为“跑行”的情况下,执行步骤5。还有在停止移动确定中,在确定为用户9移动,且其移动手段为“自行车”的情况下,执行步骤5。在步骤s5中,通知决定部500决定通知执行。在用户9的移动手段为“跑行”及“自行车”的情况下,很难说用户9相对于车辆6而言是安全的。因而,通知决定部500在已被确定为用户9的移动手段是“跑行”抑或“自行车”的情况下,决定电子设备10对外部进行通知。若步骤s5被执行,则电子设备10再度执行步骤s1,以后同样地动作。
若通知决定部500决定通知执行,则例如从无线通信部110对路侧机5通知上述的存在通知信息。路侧机5对存在于规定区域的车辆6通知所接受到的存在通知信息。若步骤s1中判断为电子设备10存在于例如T字路区域,则在该T字路区域设置的路侧机5,对存在于该T字路区域的车辆6通知从电子设备10接受到的存在通知信息。车辆6基于所接受到的存在通知信息,对驾驶员进行警告。需要说明的是,存在通知信息也可以从电子设备10被直接通知给存在于T字路区域的车辆6。
步骤s2的停止移动确定中,若确定用户9正在停止,则在步骤s3中,室内判断部440进行室内判断。再有在不停止移动确定中,若确定为用户9移动且其移动手段为“走路”,则在步骤s3中室内判断部440进行室内判断。
若在步骤s3的室内判断中判断为“室内”,则执行步骤s6而决定通知非执行。在用户9存在于大厦等的建筑物之中的情况下,用户9相对于车辆6而言安全的可能性较高。因此,若判断为用户9存在于室内,则决定电子设备10对外部不进行通知。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3的室内判断中判断为“室外”,则在步骤s4中,车内判断部430进行车内判断。若在该车内判断中判断为“车内”,则执行步骤s6而决定通知非执行。在用户9存在于车辆6之中的情况下,用户9相对于其他车辆6而言安全的可能性较高。因此,若判断为用户存在于车内,则决定电子设备10对外部不进行通知。
若步骤s4的车内判断中判断为“车外”,换句话说,若判断为用户9未存在于室内并且未存在于车内,则执行步骤s5而决定通知执行。在用户9在室外并且存在于车外的情况下,很难说用户9相对于车辆6而言是安全的。因此,在判断为用户9未存在于室内并且未存在于车内的情况下,决定电子设备10对外部进行通知。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取代步骤s6,通知决定部500决定通知执行。该情况下,例如也可以从电子设备10经由路侧机5抑或直接向车辆6通知用于通知存在于附近的用户9飞出车道的危险性较低的通知信息。
另外,如图7所示,也可以不执行步骤s2的停止移动确定。该情况下,若在步骤s1中判断为电子设备10存在于规定区域,则执行步骤s3的室内判断。
此外如图8所示,也可以不执行步骤s1。在图8的例子中,虽然在图7的流程中未执行步骤s1,但在图6的流程中也可以不执行步骤s1。该情况下,若步骤s5被执行、则再度执行步骤s2,若步骤s6被执行、则再度执行步骤s2。
再有如图9所示,也可以在室内判断及车内判断被进行之后,执行步骤s1。图9的例子中,在步骤s3中执行室内判断,然后在步骤s4中执行车内判断。而且,执行步骤s1。在步骤s1中,若判断为电子设备10位于规定区域,则在步骤s15中,通知决定部500基于步骤s3的室内判断的结果及步骤s4的车内判断的结果,来进行决定电子设备10是否对外部进行通知的决定处理。若室内判断中判断为“室内”,则通知决定部500在步骤s15中决定通知非执行。再有,若车内判断中判断为“车内”,则通知决定部500决定通知非执行。而且,若室内判断中判断为“室外”,车内判断中判断为“车外”,则通知决定部500决定通知执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的例子中,虽然停止移动确定为被进行,但也可以在步骤s1之前进行停止移动确定。该情况下,在步骤s15中,通知决定部500基于停止移动确定的结果、室内判断的结果和车内判断的结果,来决定电子设备10是否对外部进行通知。例如,通知决定部500在通过停止移动确定而确定了移动手段为“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决定通知非执行。再者通知决定部500在室内判断中判断为“室内”的情况下,决定通知非执行。还有通知决定部500在车内判断中判断为“车内”的情况下,决定通知非执行。再有通知决定部500在通过停止移动确定而确定了移动手段为“跑行”的情况下,决定通知执行。另外通知决定部500在通过停止移动确定而确定了移动手段为“自行车”的情况下,决定通知执行。而且通知决定部500在室内判断中判断为“室外”、并且在车内判断中判断为“车外”的情况下,决定通知执行。
另外在上述的各例中,也可以更换室内判断与车内判断的执行顺序。此外,也可以并列地进行室内判断与车内判断。再有,也可以不进行室内判断与车内判断的一方。
如上,通知决定部500基于车内判断的结果,来进行决定电子设备10是否对外部进行通知的决定处理,因此能够减少电子设备10对外部进行并不是非常必要的通知的可能性。由此,电子设备10的便利性提高。
再有,通知决定部500基于室内判断的结果,来进行决定电子设备10是否对外部进行通知的决定处理,因此能够减少电子设备10对外部进行并不是非常必要的通知的可能性。由此,电子设备10的便利性提高。
再者,在图6、7、9的例子等中,通知决定部500在电子设备10位于规定区域的情况下进行决定处理,在电子设备10不位于规定区域的情况下不进行决定处理,因此电子设备10能够在必要时决定电子设备10是否向外部进行通知。
还有,在图6、7的例子等中,车内判断部430在电子设备10位于规定区域的情况下进行车内判断,在电子设备10不位于规定区域的情况下不进行车内判断,因此电子设备10能够在必要时进行车内判断。
另外,在图6、7的例子等中,室内判断部440在电子设备10位于规定区域的情况下进行室内判断,在电子设备10不位于规定区域的情况下不进行室内判断,因此电子设备10能够在必要时进行室内判断。
另外,在图6的例子等中,车内判断部430在停止移动确定中确定为移动手段是“交通工具”、“跑行”及“自行车”的情况下不进行车内判断,而在确定为移动手段是“走路”的情况下进行车内判断。这样,车内判断部430根据通过停止移动确定而被确定的移动手段的种类来进行车内判断,由此与始终进行车内判断的情况相比较,可简化电子设备10的处理。
此外在图6的例子等中,室内判断部440在停止移动确定中确定为移动手段是“交通工具”、“跑行”及“自行车”的情况下不进行室内判断,而在确定为移动手段是“走路”的情况下进行室内判断。这样,室内判断部440根据通过停止移动确定而被确定的移动手段的种类来进行室内判断,由此与始终进行室内判断的情况相比较,可简化电子设备10的处理。
<车内判断的一例>
接下来,对车内判断的详细进行说明。以下,对车内判断的多种示例进行说明。
<车内判断的第一例:基于通信连接设定的有无的车内判断>
本例中,车内判断部430基于在电子设备10中是否进行被搭载于车辆6的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部110进行通信连接所需的设定(以后有时称为“通信连接设定”),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该车辆6之中。车内判断部430在电子设备10中进行通信连接设定时,判断为用户9存在于车内。另一方面,车内判断部430在电子设备10中未进行通信连接设定时,判断为用户9未存在于车内。以后,有时将被搭载于车辆6的通信装置称为“车载通信装置”。
作为车载通信装置,例如可列举Bluetooth及Wifi的至少一方所对应的电子设备。作为上述那样的车载通信装置,有Bluetooth及Wifi的至少一方所对应的车载音频装置及车辆导航装置等。
若在Bluetooth所对应的车载通信装置与电子设备10之间,配对结束,则在电子设备10中进行该车载通信装置与无线通信部110进行通信连接所需的通信连接设定。车内判断部430在可确认Bluetooth所对应的车载通信装置与电子设备10之间的配对的结束的情况下判断为“车内”。另一方面,车内判断部430在无法确认该配对的结束的情况下判断为“车外”。
再有,作为接入点发挥功能的Wifi所对应的车载通信装置与电子设备10进行通信连接所需的通信连接设定,是通过将被分配给该车载通信装置的安全密钥(也被称为口令抑或加密密钥)输入电子设备10而进行的。车内判断部430在无线通信部110接收Wifi所对应的车载通信装置发送的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且与该SSID对应的安全密钥被存储于存储部103的情况下判断为“车内”。另一方面,车内判断部430在与无线通信部110接收的、来自Wifi所对应的车载通信装置的SSID对应的安全密钥未被存储于存储部103内的情况下判断为“车外”。
这样,车内判断部430基于电子设备10是否进行通信连接设定,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车内,由此电子设备10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车内。
<车内判断的第二例:基于电子设备的运动的车内判断>
在用户9不是存在于自身所拥有的车辆6内而是存在于他人的车辆6之中的情况下,有可能在电子设备10中不进行该用户9的该电子设备10和该他人的车辆6所搭载的通信装置进行通信连接所需的通信连接设定。因此,上述的“车内判断的第一例”中,车内判断部430在用户9存在于他人的车辆6之中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适当地判断用户9存在于车内。
另一方面,在多个用户9存在于相同的车辆6之中的情况下,该多个用户9分别所持的多个电子设备10相互相同地移动的可能性较高。
因而,本例中,电子设备10具备的车内判断部430,基于判断为与该电子设备10不同的电子设备10的用户9存在于车内的该别的电子设备10的运动和该电子设备10的运动,来判断该电子设备10的用户9是否存在于车内。由此,电子设备10即便不进行通信连接设定,也能够准确地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车内。
以后,有时将动作的说明对象的电子设备10称为“本设备10”。还有时将本设备10的用户9称为“自用户9”。另外有时将与本设备10不同的电子设备10称为“其他设备10”。此外有时将其他设备10的用户9称为“其他用户9”。车内判断部430基于判断为其他用户9存在于车内的其他设备10的运动和本设备10的运动,来判断自用户9是否存在于车内。本例如上述的图7~9那样假定未执行步骤s2的停止移动确定的情况。
本例的车内判断的前提是:存在于相同的车辆6之中的多个电子设备10(驾驶员及同行乘客分别所拥有的多个电子设备10)能够使用Bluetooth等相互通信。例如,自用户9对本设备10的显示区域12等进行操作,设定存在于与本设备10相同的车辆6之中的其他设备10和本设备10的配对。由此,存在于相同的车辆6之中的多个电子设备10能够使用Bluetooth相互通信。
本例中,电子设备10在车内判断部430判断为其用户9存在于车内时,每当该电子设备10的移动停止,就使用Bluetooth等向该电子设备10能进行通信的其他电子设备10通知该电子设备10的移动停止的定时、换句话说移动停止定时。电子设备10基于停止移动确定部410中的停止移动确定的结果,能够确定该电子设备10的移动停止定时。
图10是表示本例所涉及的车内判断的一例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在步骤s21中,车内判断部430和车内判断的第一例同样地,确认本设备10是否进行通信连接设定。车内判断部430在本设备10进行通信连接设定的情况下,在步骤s24中判断为自用户9存在于车内。在自用户9存在于自用户9所拥有的车辆6之中的情况下,在步骤s21中,有时判断为本设备10进行通信连接设定。
另一方面,车内判断部430在本设备10未进行通信连接设定的情况下,在步骤s22中,判断是否从判断为其他用户9存在于车内的其他设备10通知移动停止定时。在自用户9存在于他人的车辆6之中的情况下,在步骤s21中,会判断为本设备10未进行通信连接设定。
步骤s22中,车内判断部430在判断为从其他设备10未通知移动停止定时的情况下,在步骤s25中,判断为自用户9未存在于车内。对于本设备10而言,在从判断为其他用户9存在于车内的其他设备10未通知移动停止定时的情况下,本设备10离开该其他设备10而存在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在步骤s22中,在判断为从其他设备10未通知移动停止定时的情况下,自用户9未存在于车内的可能性较高。
另一方面,车内判断部430在判断为从其他设备10通知移动停止定时的情况下,基于所通知的移动停止定时和本设备10的移动停止定时,来判断自用户9是否存在于车内。车内判断部430基于停止移动确定部410中的停止移动确定的结果,能够确定本设备10的移动停止定时。
在此,在判断为其他用户9存在于车内的其他设备10的移动停止定时和本设备10的移动停止定时接近的情况下,自用户9存在于和其他用户9相同的车辆6之中的可能性较高。
因而,车内判断部430在步骤s22中,在判断为从其他设备10通知移动停止定时的情况下,在步骤s23中,进行判断从判断为其他用户9存在于车内的其他设备10通知的最新的移动停止定时和本设备10的最新的移动停止定时是否接近的停止定时比较。
停止定时比较中,车内判断部430判断其他设备10的最新的移动停止定时和本设备10的最新的移动停止定时之差是否为第一阈值以下。而且,若判断为该差在第一阈值以下,则车内判断部430判断为其他设备10的最新的移动停止定时和本设备10的最新的移动停止定时接近。另一方面,若判断为该差比第一阈值更大,则车内判断部430判断为其他设备10的最新的移动停止定时和本设备10的最新的移动停止定时并不接近。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矛盾,就能够将某值为阈值以下置换为该某值比该阈值小,反之也可以。另外只要没有矛盾,就能够将某值为阈值以上置换为该某值比该阈值大,反之也可以。
上述的例子中,车内判断部430在其他设备10的最新的移动停止定时和本设备10的最新的移动停止定时之差为第一阈值以下时判断为两定时接近,在该差比第一阈值大时判断为两定时并未接近。若适用于上述的规则,则车内判断部430也可以在其他设备10的最新的移动停止定时和本设备10的最新的移动停止定时之差比第一阈值小时判断为两定时接近,在该差为第一阈值以上时判断为两定时并未接近。
步骤s23中,车内判断部430在判断为其他设备10的移动停止定时和本设备10的移动停止定时接近的情况下,设为自用户9存在于和其他用户9相同的车辆6之中,在步骤s24中判断为自用户9存在于车内。另一方面,车内判断部430在判断为其他设备10的移动停止定时和本设备10的移动停止定时并未接近的情况下,在步骤s25中判断为自用户9未存在于车内。
以后,停止定时比较中判断为“接近”意味着判断为两方的移动停止定时接近。再有,停止定时比较中判断为“并未接近”意味着判断为两方的移动停止定时并未接近。
需要说明的是,车内判断部430也可以在步骤s23中多次进行停止定时比较。该情况下,车内判断部430也可以在多次的停止定时比较的各自中判断为“接近”的情况下,判断为自用户9存在于车内,在多次的停止定时比较的至少1次中判断为“并未接近”的情况下,判断为自用户9未存在于车内。
再有,电子设备10也可以在车内判断部430判断为用户9存在于车内时,每当该电子设备10的移动开始,就使用Bluetooth等将该电子设备10的移动开始的定时、换句话说移动开始定时通知给该电子设备10能通信的其他电子设备10。该情况下,在步骤s22中,车内判断部430判断是否从其他设备10通知移动开始定时。在步骤s22中,在判断为从其他设备10未通知移动开始定时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25,判断为自用户9未存在于车内。另一方面,在步骤s22中,在判断为从其他设备10通知移动开始定时的情况下,在步骤s23中,车内判断部430进行判断从判断为其他用户9存在于车内的其他设备10被通知的最新的移动开始定时和本设备10的最新的移动开始定时是否接近的开始定时比较。车内判断部430基于停止移动确定部410中的停止移动确定的结果,能够确定本设备10的移动开始定时。车内判断部430例如和停止定时比较同样地,通过对两方的移动开始定时之差与第二阈值进行比较,从而能够判断两方的移动开始定时是否接近。
开始定时比较中,车内判断部430在判断为两方的移动开始定时接近的情况下,设为自用户9存在于和其他用户9相同的车辆6之中,执行步骤s24并判断为“车内”。另一方面,车内判断部430在判断为两方的移动开始定时并未接近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25并判断为“车外”。
以后,开始定时比较中判断为“接近”意味着判断为两方的移动开始定时接近。再者,开始定时比较中判断为“并未接近”意味着两方的判断为移动开始定时并未接近。
车内判断部430也可以在步骤s23中多次进行开始定时比较。该情况下,车内判断部430可以在多次的开始定时比较的各自中判断为“接近”情况下判断为“车内”,在多次的开始定时比较的至少1次中判断为“并未接近”的情况下判断为“车外”。
还有,电子设备10也可以在车内判断部430判断为用户9存在于车内时,将该电子设备10的移动停止定时和移动开始定时的两方作为定时信息,使用Bluetooth等向该电子设备10能通信的其他电子设备10进行通知。该情况下,在步骤s22中,车内判断部430判断是否从其他设备10通知定时信息。在步骤s22中,在判断为从其他设备10未通知定时信息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25。另一方面,在步骤s22中,在判断为从其他设备10通知定时信息的情况下,在步骤s23中,车内判断部430进行停止定时比较及开始定时比较的两方。
在步骤s23中,车内判断部430在进行停止定时比较及开始定时比较的两方的情况下,例如在停止定时比较中判断为“接近”,并且在开始定时比较中判断为“接近”时,判断为“车内”。另一方面,车内判断部430在停止定时比较中判断为“并未接近”的情况下和在开始定时比较中判断为“并未接近”的情况下,判断为“车外”。
另外,在步骤s23中,车内判断部430也可以多次进行停止定时比较及开始定时比较各自。该情况下,车内判断部430在多次的停止定时比较的各自中判断为“接近”,并且在多次的开始定时比较的各自中判断为“接近”的情况下,判断为“车内”。另一方面,车内判断部430在多次的停止定时比较的至少一次中判断为“并未接近”的情况下和在多次的开始定时比较的至少一次中判断为“并未接近”的情况下,判断为“车外”。
上述的车内判断中,作为表征电子设备10的运动的信息,使用的是移动停止定时抑或移动开始定时,但也可以使用电子设备10的振动。该情况下,车内判断部430也可以基于本设备10的振动和判断为其他用户9存在于车内的其他设备10的振动,来判断自用户9是否存在于车内。本例中,判断为用户9存在于车内的电子设备10,例如使用Bluetooth等向该电子设备10能通信的其他电子设备10通知该电子设备10正在移动时由加速度传感器200检测的加速度的时间变化的模式(以后,有时称为“移动时加速度模式”)。而且,在步骤s22中,车内判断部430判断是否从其他设备10通知表示该其他设备10的振动的移动时加速度模式。在步骤s22中,若判断为从其他设备10未通知移动时加速度模式,则执行步骤s25。另一方面,在步骤s22中,若判断为从其他设备10通知移动时加速度模式,则在步骤s23中,车内判断部430进行对从判断为其他用户9存在于车内的其他设备10通知的移动时加速度模式和本设备10正在移动时由加速度传感器200检测的加速度的时间变化的模式(移动时加速度模式)进行比较的模式比较。
在此,判断为其他用户9存在于车内的其他设备10中的移动时加速度模式和本设备10中的移动时加速度模式类似的情况下,自用户9存在于和其他用户9相同的车辆6之中的可能性较高。因而,在模式比较中,车内判断部430判断从判断为其他用户9存在于车内的其他设备10通知的移动时加速度模式和本设备10的移动时加速度模式是否类似。车内判断部430在判断为两方的移动时加速度模式类似的情况下,设为自用户9存在于和其他用户9相同的车辆6之中,执行步骤s24并判断为“车内”。另一方面,车内判断部430在判断为两方的移动时加速度模式并非类似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25并判断为“车外”。关于两个移动时加速度模式是否类似,例如能够基于该两个移动时加速度模式的振幅及周期来判断。
这样,车内判断部430基于判断为其他用户9存在于车内的其他设备10的运动和本设备10的运动,判断自用户9是否存在于车内,从而即便在自用户9乘坐他人的车辆6的情况等下,电子设备10也能够判断自用户9是否存在于车内。
以后,模式比较中判断为“类似”意味着判断为两方的移动时加速度模式类似。再者,模式比较中判断为“非类似”意味着判断为两方的移动时加速度模式非类似。
需要说明的是,车内判断部430也可以基于移动停止定时及移动开始定时的至少一方和移动时加速度模式,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车内。该情况下,例如车内判断部430进行停止定时比较及开始定时比较的至少一方和模式比较。
车内判断部430在进行停止定时比较及模式比较的情况下,若在停止定时比较中判断为“接近”,并且在模式比较中判断为“类似”,则判断为“车内”。另一方面,车内判断部430在停止定时比较中判断为“并未接近”的情况下判断为“车外”,在模式比较中判断为“非类似”的情况下判断为“车外”。
车内判断部430在进行开始定时比较及模式比较的情况下,若在开始定时比较中判断为“接近”,并且在模式比较中判断为“类似”,则判断为“车内”。另一方面,车内判断部430在开始定时比较中判断为“并未接近”的情况下判断为“车外”,在模式比较中判断为“非类似”的情况下判断为“车外”。
车内判断部430在进行停止定时比较、开始定时比较及模式比较的情况下,若在停止定时比较及开始定时比较的各自中判断为“接近”,并且在模式比较中判断为“类似”,则判断为“车内”。另一方面,车内判断部430在停止定时比较中判断为“并未接近”的情况下判断为“车外”,在开始定时比较中判断为“并未接近”的情况下判断为“车外”,在模式比较中判断为“非类似”的情况下判断为“车外”。
<车内判断的第三例:基于规定信息的接收的有无的车内判断>
如“车内判断的第二例”中所描述的,在用户9并未存在于自身所拥有的车辆6中而是存在于他人的车辆6之中的情况下,有可能在该用户9的电子设备10中不进行通信连接设定。因此,在“车内判断的第一例”中,车内判断部430在用户9存在于他人的车辆6之中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适当地判断用户9存在于车内。
因而,在本例中,车内判断部430基于无线通信部110是否接收从车载通信装置发送的规定信息,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车内。
例如,考虑在Bluetooth及Wifi的至少一方所对应的通信装置发送的器件信息中包含表示该通信装置的制造公司的名字的制造商信息的情况。该情况下,车内判断部430在无线通信部110使用Bluetooth抑或Wifi接收的器件信息所包含的制造商信息表示机动车制造商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9存在于车内。换句话说,在无线通信部110接收表示机动车制造商的制造商信息的情况下,车内判断部430判断为用户9存在于车内。另一方面,车内判断部430在无线通信部110使用Bluetooth抑或Wifi接收的制造商信息表示机动车制造商以外的制造公司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9未存在于车内。换句话说,在无线通信部110未接收表示机动车制造商的制造商信息的情况下,车内判断部430判断为用户9未存在于车内。再有,车内判断部430也可以在无线通信部110使用Bluetooth抑或Wifi接收表示车辆导航装置的制造公司的制造商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9存在于车内。再者,车内判断部430也可以在无线通信部110使用Bluetooth抑或Wifi接收表示车载音频装置的制造公司的制造商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9存在于车内。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电子设备10将机动车制造商的列表、车辆导航装置的制造公司的列表抑或车载音频装置的制造公司的列表存储于存储部103,那么车内判断部430基于该列表,能够判断无线通信部110是否接收表示机动车制造商等的制造商信息。
还有例如,考虑车载通信装置发送的器件信息中包含表示自身是被搭载于车载的通信装置的车载信息的情况。该情况下,车内判断部430在无线通信部110使用Bluetooth抑或Wifi接收车载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9存在于车内。另一方面,车内判断部430在无线通信部110未使用Bluetooth抑或Wifi来接收车载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9未存在于车内。
这样,车内判断部430基于无线通信部110是否接收从车载通信装置发送的规定信息,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车内,由此电子设备10即便不进行通信连接设定,也能够准确地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车内。
<车内判断的第四例:基于电子设备周围的空气的状态的车内判断>
本例中,车内判断部430基于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空气的状态,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车内。
本例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0,如图11所示,具备检测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空气的状态的传感器260。传感器260例如是作为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空气的状态而检测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气体的气体传感器。在车内判断中,车内判断部430基于传感器260内的检测结果,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车内。气体传感器的方式可以是半导体式,也可以是其他方式。
在此,公知车辆6之中的空气所包含的气体成分和车辆6的外侧的空气所包含的气体成分在种类及浓度方面相互不同。本例中,电子设备10存在于车辆6之中的情况下的传感器260中的检测结果,作为车辆气体信息而被存储于存储部103内。车辆气体信息可以说是表示车辆6之中的空气的状态。车内判断部430在车内判断中从传感器260取得该检测结果,对所取得的检测结果和存储部103内的车辆气体信息进行比较。而且,车内判断部430在传感器260中的检测结果和车辆气体信息类似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9存在于车内。另一方面,车内判断部430在传感器260中的检测结果和车辆气体信息非类似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9未存在于车内。关于传感器260中的检测结果和车辆气体信息是否类似,能够基于这些所包含的气体成分的种类及浓度来判断。
本例的电子设备10的动作模式中,包含用于将车辆气体信息登记至电子设备10的气体信息登记模式。用户9在电子设备10存在于车内时,例如操作显示区域12,以使电子设备10将其动作模式设定为气体信息登记模式。气体信息登记模式的电子设备10中,若用户9例如对显示区域12进行规定的操作,则传感器260中的检测结果作为车辆气体信息而被存储于存储部103。由此,车辆气体信息被登记至电子设备10。若将车辆气体信息登记至电子设备10,则用户9例如通过操作显示区域12而使电子设备10解除气体信息登记模式。
电子设备10也可以自动地登记车辆气体信息。例如,控制部100将停止移动确定部410中被确定为移动手段是“交通工具”时的传感器260内的检测结果作为车辆气体信息而登记至存储部103。控制部100也可以在用户9正在借助“交通工具”移动的情况下,定期地抑或不定期地更新存储部103内的车辆气体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传感器260也可以是作为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空气的状态而检测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气味的气味传感器。该情况下,在车内判断中,车内判断部430也可以基于传感器260是否检测到特定的气味,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车内。作为特定的气味,例如可列举设置于车内的芳香剂的气味。本例中,将在电子设备10存在于车内的情况下由传感器260检测的气味的种类作为车辆气味信息而存储于存储部103内。车内判断部430在车内判断中,判断由传感器260检测的气味的种类和存储部103内的车辆气味信息是否一致。车内判断部430在由传感器260检测的气味的种类和车辆气味信息一致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9存在于车内。另一方面,车内判断部430在由传感器260检测的气味的种类和车辆气味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9未存在于车内。车辆气味信息向存储部103的存储、换句话说车辆气味信息向电子设备10的登记,和车辆气体信息向电子设备10的登记同样,既可以通过用户9操作显示区域12来进行,也可以由电子设备10自动地进行。
还有,在表示被设置在车内的芳香剂所包含的气味的种类的条形码被示于该芳香剂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该条形码所表示的气味的种类作为车辆气味信息而登记于电子设备10。电子设备10从该条形码读取信息,能够将读取到的信息作为车辆气味信息存储于存储部103。
这样,车内判断部430基于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空气的状态,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车内,由此电子设备10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车内。
<车内判断的第五例:基于用户的移动手段的种类的车内判断>
如上述的图7~9所示,在未执行步骤s2的情况下,车内判断部430可以基于由停止移动确定部410确定的用户9的移动手段的种类,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车内。
例如,车内判断部430在停止移动确定中判断为用户9的移动手段为“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9存在于车内。另一方面,车内判断部430在停止移动确定中判断为用户9的移动手段为“走路”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9未存在于车内。再者车内判断部430在停止移动确定中判断为“跑行”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9未存在于车内。还有车内判断部430在停止移动确定中判断为“自行车”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9未存在于车内。
这样,车内判断部430基于由停止移动确定部410确定的用户9的移动手段的种类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车内,由此电子设备10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车内。
如上,在此对第一~第五例所涉及的5种车内判断进行了说明。车内判断部430也可以在上述的步骤s4中,将5种车内判断之中的两种以上的车内判断作为暂定的车内判断来进行,并基于暂定的车内判断的结果,最终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车内。
例如,车内判断部430在所执行的两种以上的暂定的车内判断之中,在至少一种的暂定的车内判断中判断为“车内”时,最终判断为用户9存在于车内。而且,车内判断部430在所执行的两种以上的暂定的车内判断的全部中判断为“车外”的情况下,最终判断为用户9未存在于车内。在车内判断部430例如暂定进行第二及第三例所涉及的车内判断的情况下,可以说车内判断部430基于判断为其他用户9存在于车内的其他设备10的运动、本设备10的运动和本设备10的无线通信部110是否接收从车载通信装置发送的规定信息,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车内。另外在车内判断部430例如暂定进行第三及第四例所涉及的车内判断的情况下,可以说车内判断部430基于判断为其他用户9存在于车内其他设备10的运动、本设备10的运动和本设备10的周围的空气的状态,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车内。
<下车判断的一例>
有时用户9将电子设备10遗落于车辆6之中,直接从该车辆6下车而存在于车外。上述那样的情况下,因为电子设备10存在于车内,所以在上述的车内判断中,无论用户9是否从车辆6下车,都有可能判断为用户9存在于车内。
因而,即便在用户9将电子设备10遗落于车内而直接从车辆6下车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电子设备10准确地判断用户9已从车辆6下车。图12是表示该情况下的电子设备10的控制部100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如图12所示,控制部100具备能够确定车辆6的车门的开闭的开闭确定部600。再有状态确定部400具备能够确定用户9已从车辆6下车的下车确定部460。开闭确定部600及下车确定部460的至少一方也可以通过该功能的执行中不需要软件的硬件电路来实现。
开闭确定部600基于电子设备10的振动,能够确定车辆6的车门的开闭。开闭确定部600例如基于由加速度传感器200检测的、表示电子设备10的振动的加速度,能够确定车辆6的车门的开闭。
在此,在车辆6的车门已打开时车辆6振动。此时,在电子设备10存在于车辆6内的情况下,该电子设备10也振动。若电子设备10振动,则由加速度传感器200检测的加速度也变化。因此,开闭确定部600基于由加速度传感器200检测的加速度,能够确定车辆6的车门已打开。
同样,在车辆6的车门已关闭时车辆6振动。此时,在电子设备10存在于车辆6内的情况下,该电子设备10也振动。若电子设备10振动,则由加速度传感器200检测的加速度也变化。因此,开闭确定部600基于由加速度传感器200检测的加速度,能够确定车辆6的车门已关闭。
下车确定部460在车内判断部430判断为用户9存在于车内的情况下,在由停止移动确定部410确定了电子设备10的移动停止后,由开闭确定部600确定车辆6的车门已打开,然后,若由开闭确定部600确定车辆6的车门已关闭,则判断为用户9已从车辆6下车。换句话说,下车确定部460在用户9存在于车内的情况下电子设备10的移动停止,然后,若车辆6的车门打开后关闭,则判断为用户9已从车辆6下车。由此,即便在用户9将电子设备10遗落于车内的状态下从车辆6下车的情况下,电子设备10也能够准确地确定用户9已从车辆6下车。
在由下车确定部460判断为用户9已从车辆6下车,且电子设备10位于规定区域的情况下,通知决定部500决定“通知执行”。另一方面,即便在由下车确定部460判断为用户9已从车辆6下车的情况下,在电子设备10未位于规定区域时,通知决定部500也决定“通知非执行”。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无论电子设备10是否位于规定区域,在由下车确定部460判断为用户9已从车辆6下车时,通知决定部500都决定“通知执行”。
再者,下车确定部460也可以在车内判断部430判断为用户9存在于车内的情况下,由停止移动确定部410确定为电子设备10的移动已停止后,若由开闭确定部600确定车辆6的车门已打开,则判断为用户9已从车辆6下车。该情况下,开闭确定部600也可以不确定车辆6的车门已关闭。
还有,下车确定部460也可以在车内判断部430判断为用户9存在于车内的情况下由停止移动确定部410确定为电子设备10的移动已停止后,若由开闭确定部600确定车辆6的车门已关闭,则判断为用户9已从车辆6下车。该情况下,开闭确定部600也可以不确定车辆6的车门已打开。
这样,本例中,在判断为用户9存在于车内情况下确定为电子设备10的移动已停止后,若确定车辆6的车门已打开及已关闭的至少一方,则下车确定部460判断为用户9已从车辆下车。换言之,在用户9存在于车内的情况下电子设备10的状态从移动状态变化成停止状态后,若确定车辆6的车门已打开及已关闭的至少一方,则下车确定部460判断为用户9已从车辆下车。由此,电子设备10能够准确地确定用户9从车辆6的下车。
需要说明的是,即便在用户9手持电子设备10而从车辆6下车的情况,在车辆6的车门开闭时,用户9所持的电子设备10振动的可能性也较高。因此,即便在用户9手持电子设备10而从车辆6下车的情况下,下车确定部460能够准确地确定用户9已从车辆6下车。
再有,在用户9手持电子设备10从车辆6下车并自力移动的情况下,电子设备10的停止移动确定部410确定用户9自力移动。因而,下车确定部460也可以在判断为用户9存在于车内的情况下确定为电子设备10的移动已停止后,若由停止移动确定部410确定用户9自力移动,则判断为用户9已从车辆6下车。由此,在用户9手持电子设备10而从车辆6下车的情况下,能够更准确地确定用户9已从车辆6下车。
另外,在车辆6能够使用Bluetooth等将自身的车门相关的开闭信息通知给车辆6内的电子设备10的情况下,下车确定部460也可以基于来自车辆6的车门的开闭信息,来确定用户9已从车辆6下车。例如,下车确定部460也可以在判断为用户9存在于车内的情况下确定为电子设备10的移动已停止后,若从车辆6通知车辆6的车门已打开,则判断为用户9已从车辆6下车。再者,下车确定部460也可以在判断为用户9存在于车内的情况下确定为电子设备10的移动已停止后,若从车辆6通知车辆6的车门已关闭,则判断为用户9已从车辆6下车。还有,下车确定部460也可以在判断为用户9存在于车内的情况下确定为电子设备10的移动已停止后,若从车辆6通知车辆6的车门已打开,然后从车辆6通知车辆6的车门已关闭,则判断为用户9已从车辆6下车。
这样,在判断为用户9存在于车内的情况下确定为电子设备10的移动已停止后,若从车辆6通知车门已打开及已关闭的至少一方,则下车确定部460判断为用户9已从车辆6下车,由此电子设备10能够准确地确定用户9从车辆6下车。
<室内判断的一例>
接下来,关于室内判断的详细进行说明。以下对室内判断的多种示例进行说明。
<室内判断的第一例:利用接收状态的变化与用户的运动>
若用户9从室外向室内移动,则接收部140的接收状态恶化的可能性较高。再有,若用户9从室内向室外移动,则接收部140的接收状态提高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基于接收部140的接收状态的变化,能够以某种程度准确地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
然而,即便是在用户9存在于室外的情况下,在用户9暂时性地通过隧道抑或桥下时,抑或用户9的上方暂时性地存在檐部时等,接收部140的接收状态也会有变化。因此,在仅基于接收部140的接收状态的变化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误判断。
因而,本例所涉及的室内判断部440基于接收部140的接收状态的变化和由运动信息取得部420取得的、表示用户9的运动的运动信息,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由此,电子设备10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
运动信息中包含用户9的连续停止时间、用户9的连续步行时间、用户9的连续步行步数及用户9的前进方向的至少一个。在此,用户9的连续停止时间是指用户9连续地停止的时间。用户9的连续步行时间是指用户9连续地步行的时间。再有,用户的连续步行步数是用户9连续地步行的情况下的自步行开始的步数。以下针对基于用户9的连续停止时间的室内判断、基于用户9的连续步行时间的室内判断、基于用户9的连续步行步数的室内判断、基于用户9的前进方向的室内判断进行说明。以后,如果仅提及接收状态,则意味着接收部140的接收状态。
<基于用户的连续停止时间的室内判断的一例>
用户9存在于室内时,用户9长时间内连续地停止的可能性较高。因而,室内判断部440例如基于接收状态的变化和用户9的连续停止时间,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图13是表示该情况下的室内判断的一例的流程图。
如图13所示,步骤s31中,室内判断部440确认上一次的室内判断的结果。室内判断部440在上一次的室内判断中判断为“室外”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在判断为用户9存在于室外的情况下,在步骤s32中,判断在规定时间内接收状态是否恶化。若判断为在规定时间内接收状态恶化,则室内判断部440在步骤s33中,在规定时间内确认(监视)接收状态恶化的状态下用户9的连续停止时间是否为第三阈值以上。另一方面,若判断为在规定时间内接收状态未恶化,则室内判断部440在步骤s36中判断为用户9未存在于室内。
在步骤s33中,如果室内判断部440在规定时间内确认接收状态恶化的状态下用户9的连续停止时间为第三阈值以上,则在步骤s34中判断为“室内”。另一方面,如果室内判断部440在规定时间内无法确认接收状态恶化的状态下用户9的连续停止时间为第三阈值以上,那么在步骤s36中判断为“室外”。
第三阈值例如被设定为10秒以上。室内判断部440基于停止移动确定部410中的停止移动确定的结果,能够求取用户9的连续停止时间。
室内判断部440例如在由接收部140取得的最新的捕捉卫星数比此前取得的捕捉卫星数小,且两捕捉卫星数的差分的绝对值为第四阈值以上时,判断为接收状态恶化。第四阈值例如被设定为3以上。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取代捕捉卫星数,而采用接收部140中的接收信号的C/N值。C/N值表征载波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表征接收品质。接收部140能够计算接收信号的C/N值并向控制部100输出。室内判断部440在由接收部140取得的最新的C/N值比此前取得的C/N值小,且两C/N值的差分的绝对值为第五阈值以上时,判断为接收状态恶化。第五阈值例如被设定为10以上。
室内判断部440在步骤s31中确认了上一次的室内判断的结果,结果在上一次的室内判断中判断为“室内”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在判断为用户9存在于室内的情况下,在步骤s35中,确认在规定时间内接收状态是否提高。若判断为在规定时间内接收状态得以提高,则室内判断部440在步骤s36中判断为“室外”。另一方面,在无法确认在规定时间内接收状态得以提高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在规定时间内接收状态一直未提高的情况下,室内判断部440在步骤s34中判断为“室内”。
室内判断部440例如在由接收部140取得的最新的捕捉卫星数比此前取得的捕捉卫星数大,且两捕捉卫星数的差分的绝对值为第六阈值以上时,判断为接收状态得以提高。第六阈值例如被设定为3以上。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取代捕捉卫星数,而采用接收部140中的接收信号的C/N值。
这样,室内判断部440基于接收状态的变化和用户9的连续停止时间,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由此电子设备10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
以后,有时将在规定时间内确认接收状态恶化的状态下用户9的连续停止时间是否为第三阈值以上称为“恶化状态下的停止时间确认”。再有,如果提及在恶化状态下的停止时间确认中已被确认了“停止时间·大”,那么意味着在规定时间内已确认接收状态恶化的状态下用户9的连续停止时间为第三阈值以上。还有,如果提及在恶化状态下的停止时间确认中未被确认“停止时间·大”,那么意味着在规定时间内无法确认接收状态恶化的状态下用户9的连续停止时间为第三阈值以上。
<基于用户的连续步行时间的室内判断的一例>
用户9存在于室内时,用户9的连续步行时间增大的可能性较低。因而,室内判断部440例如基于接收状态的变化和用户9的连续步行时间,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该情况下,室内判断部440在上述的步骤s33中,在规定时间内确认接收状态恶化的状态下的用户9的连续步行时间是否为第七阈值以上。室内判断部440如果在规定时间内能确认接收状态恶化的状态下的用户9的连续步行时间为第七阈值以上,那么执行步骤s36并判断为“室外”另一方面,室内判断部440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无法确认接收状态恶化的状态下的用户9的连续步行时间为第七阈值以上,那么执行步骤s34并判断为“室内”。第七阈值例如被设定为5~10秒。室内判断部440基于停止移动确定部410中的停止移动确定的结果,能够求取用户9的连续步行时间。关于本例的室内判断的其他部分,可设为与图13的示例同样。
这样,室内判断部440基于接收状态的变化和用户9的连续步行时间,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由此电子设备10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
以后,有时将在规定时间内确认接收状态恶化的状态下用户9的连续步行时间为第七阈值以上称为“恶化状态下的步行时间确认”。再者,如果在恶化状态下的步行时间确认中提到“步行时间·大”已被确认,那么意味着在规定时间内已确认接收状态恶化的状态下用户9的连续步行时间为第七阈值以上。再有,如果在恶化状态下的步行时间确认中提到“步行时间·大”未被确认,那么意味着在规定时间内并未确认接收状态恶化的状态下用户9的连续步行时间为第七阈值以上。
<基于用户的连续步行步数的室内判断的一例>
用户9存在于室内时,用户9的连续步行步数增大的可能性较低。因而,室内判断部440例如基于接收状态的变化和用户9的连续步行步数,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该情况下,室内判断部440在上述的步骤s33中,在规定时间内确认接收状态恶化的状态下的用户9的连续步行步数是否为第八阈值以上。室内判断部440如果在规定时间内能确认接收状态恶化的状态下的用户9的连续步行步数为第八阈值以上,那么执行步骤s36并判断为“室外”。另一方面,室内判断部440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无法确认接收状态恶化的状态下的用户9的连续步行步数为第八阈值以上,那么执行步骤s34并判断为“室内”。第八阈值例如被设定为5~10。室内判断部440基于停止移动确定部410中的停止移动确定的结果,能够求取用户9的连续步行步数。关于本例的室内判断的其他部分,可设为和图13的示例同样。
这样,室内判断部440基于接收状态的变化和用户9的连续步行步数,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由此电子设备10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
以后,有时将在规定时间内确认接收状态恶化的状态下用户9的连续步行步数为第八阈值以上称为“恶化状态下的步数确认”。再者,如果在恶化状态下的步数确认中提到“步数·大”已被确认,则意味着在规定时间内已确认接收状态恶化的状态下用户9的连续步行步数为第八阈值以上。还有,如果在恶化状态下的步数确认中提到“步数·大”未被确认,那么意味着在规定时间内未能确认接收状态恶化的状态下用户9的连续步行步数为第八阈值以上。
<基于用户的前进方向的室内判断的一例>
用户9存在于室内时,用户9的前进方向长时间恒定的可能性较低。因而,室内判断部440例如基于接收状态的变化和用户9的前进方向,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该情况下,室内判断部440在上述的步骤s33中,确认接收状态恶化的状态下用户9的前进方向在规定时间内是否未曾变化。室内判断部440基于地磁传感器230所检测的磁场,能够确定用户9的前进方向。室内判断部440如果判断为接收状态恶化的状态下用户9的前进方向在规定时间内未变化,那么执行步骤s36并判断为“室外”。另一方面,室内判断部440如果判断为接收状态恶化的状态下用户9的前进方向在规定时间内发生了变化,那么执行步骤s34并判断为“室内”。关于本例的室内判断的其他部分,可设为和图13的示例同样。
这样,室内判断部440基于接收状态的变化和用户9的前进方向,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由此电子设备10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
以后,有时将确认接收状态恶化的状态下用户9的前进方向在规定时间内是否未曾变化称为“恶化状态下的前进方向确认”。再者,如果在恶化状态下的前进方向确认中提到“无变化”已被确认,那么意味着判断为接收状态恶化的状态下用户9的前进方向在规定时间内未变化。还有,如果在恶化状态下的前进方向确认中提到“无变化”未被确认,那么意味着判断为接收状态恶化的状态下用户9的前进方向在规定时间内发生了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室内判断部440也可以基于用户9的连续停止时间、用户9的连续步行时间、用户9的连续步行步数及用户9的前进方向的至少两个信息和接收状态的变化,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
例如,室内判断部440也可以通过在步骤s33中,进行恶化状态下的停止时间确认及恶化状态下的步行时间确认,从而基于用户9的连续停止时间及连续步行时间和接收状态的变化,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该情况下,室内判断部440在恶化状态下的停止时间确认中“停止时间·大”已确认、并且恶化状态下的步行时间确认中“步行时间·大”未被确认的情况下,判断为“室内”。另一方面,室内判断部440在恶化状态下的停止时间确认中“停止时间·大”未被确认的情况下判断为“室外”,在恶化状态下的步行时间确认中“步行时间·大”已被确认的情况下判断为“室外”。
另外,例如室内判断部440也可以在步骤s33中,进行恶化状态下的停止时间确认、恶化状态下的步行时间确认及恶化状态下的步数确认,从而基于用户9的连续停止时间、连续步行时间及连续步行步数和接收状态的变化,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该情况下,室内判断部440在恶化状态下的停止时间确认中“停止时间·大”被确认,并且恶化状态下的步行时间确认中“步行时间·大”未被确认,并且恶化状态下的步数确认中“步数·大”未被确认的情况下,判断为“室内”。另一方面,室内判断部440在恶化状态下的停止时间确认中“停止时间·大”未被确认的情况下判断为“室外”,在恶化状态下的步行时间确认中“步行时间·大”已被确认的情况下判断为“室外”。另外,室内判断部440在恶化状态下的步数确认中“步数·大”已被确认的情况下判断为“室外”。
此外,例如室内判断部440也可以在步骤s33中,进行恶化状态下的停止时间确认、恶化状态下的步行时间确认、恶化状态下的步数确认及恶化状态下的前进方向确认,从而基于用户9的连续停止时间、连续步行时间、连续步行步数及前进方向和接收状态的变化,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该情况下,室内判断部440在恶化状态下的停止时间确认中“停止时间·大”被确认,并且在恶化状态下的步行时间确认中“步行时间·大”未被确认,并且在恶化状态下的步数确认中“步数·大”未被确认,并且在恶化状态下的前进方向确认中“无变化”未被确认的情况下,判断为“室内”。另一方面,室内判断部440在恶化状态下的停止时间确认中“停止时间·大”未被确认的情况下判断为“室外”,在恶化状态下的步行时间确认中“步行时间·大”已被确认的情况下判断为“室外”。此外,室内判断部440在恶化状态下的步数确认中“步数·大”已被确认的情况下判断为“室外”,在恶化状态下的前进方向确认中“无变化”已被确认的情况下判断为“室外”。
再有,即便是用户9存在于室内的情况,若用户9位于窗边,则有时接收状态也会提高。因此,如上述的图13的示例,在室内判断部440判断为用户9存在于室内后,在判断为接收状态得以提高时判断为“室外”的情况下,有可能无论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都判断为用户9未存在于室内。
另一方面,用户9存在于室内的情况下,即便接收状态得以提高,用户9的连续停止时间增大的可能性及用户9的连续步行时间增大的可能性也不会变化。
因而,室内判断部440也可以在判断为用户9存在于室内后,在判断为接收状态得以提高的情况下,基于运动信息来确定用户9走出到室外。
例如,室内判断部440在步骤s35中判断为在规定时间内接收状态得以提高后,如图14所示,执行步骤s38。在步骤s38中,室内判断部440基于运动信息来判断用户9是否走出到室外。在步骤s38中,室内判断部440例如基于用户9的连续停止时间来判断用户9是否走出到室外。室内判断部440例如在规定时间内确认接收状态提高的状态下用户9的连续停止时间是否为第三阈值以上。以后,有时将该确认称为“提高状态下的停止时间确认”。室内判断部440在规定时间内未能确认接收状态提高的状态下用户9的连续停止时间为第三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9走出到室外。而且,室内判断部440执行步骤s36并判断为“室外”。另一方面,室内判断部440在规定时间内能确认接收状态提高的状态下用户9的连续停止时间为第三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9未走出到室外。而且,室内判断部440执行步骤s34并判断为“室内”。
以后,如果在提高状态下的停止时间确认中提到“停止时间·大”已被确认,那么意味着在规定时间内已确认接收状态提高的状态下用户9的连续停止时间为第三阈值以上。再有,如果在提高状态下的停止时间确认中提到“停止时间·大”未被确认,那么意味着在规定时间内未能确认接收状态提高的状态下用户9的连续停止时间为第三阈值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38中,室内判断部440可以基于用户9的连续步行时间来判断用户9是否走出到室外。该情况下,室内判断部440例如在规定时间内确认接收状态提高的状态下用户9的连续步行时间是否为第七阈值以上。有时将该确认称为“提高状态下的步行时间确认”。室内判断部440如果在规定时间内能确认接收状态提高的状态下用户9的连续步行时间为第七阈值以上,那么判断为用户9走出到室外。另一方面,室内判断部440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无法确认接收状态提高的状态下用户9的连续步行时间为第七阈值以上,那么判断为用户9未走出到室外。
以后,如果在提高状态下的步行时间确认中提到“步行时间·大”已被确认,那么意味着在规定时间内已确认接收状态提高的状态下用户9的连续步行时间为第七阈值以上。还有,如果在提高状态下的步行时间确认中提到“步行时间·大”未被确认,那么意味着在规定时间内未能确认接收状态提高的状态下用户9的连续步行时间为第七阈值以上。
还有,在步骤s38中,室内判断部440可以基于用户9的连续步行步数来判断用户9是否走出到室外。该情况下,室内判断部440例如在规定时间内确认接收状态提高的状态下用户9的连续步行步数是否为第八阈值以上。有时将该确认称为“提高状态下的步数确认”。室内判断部440如果在规定时间内能确认接收状态提高的状态下用户9的连续步行步数为第八阈值以上,那么用户9判断为走出到室外。另一方面,室内判断部440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无法确认接收状态提高的状态下用户9的连续步行步数为第八阈值以上,那么判断为用户9未走出到室外。
以后,如果在提高状态下的步数确认中提到“步数·大”已被确认,那么意味着在规定时间内能确认接收状态提高的状态下用户9的连续步行步数为第八阈值以上。再者,如果在提高状态下的步数确认中提到“步数·大”未被确认,那么意味着在规定时间内未能确认接收状态提高的状态下用户9的连续步行步数为第八阈值以上。
此外,在步骤s38中,室内判断部440可以基于用户9的前进方向来判断用户9是否走出到室外。该情况下,室内判断部440例如确认接收状态提高的状态下用户9的前进方向在规定时间内是否未曾变化。有时将该确认称为“提高状态下的前进方向确认”。室内判断部440在判断为接收状态提高的状态下用户9的前进方向在规定时间内未变化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9未走出到室外。另一方面,室内判断部440在判断为接收状态提高的状态下用户9的前进方向在规定时间内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9走出到室外。
以后,如果在提高状态下的前进方向确认中提到“无变化”已被确认,那么意味着判断为接收状态提高的状态下用户9的前进方向在规定时间内未变化。再者,如果在提高状态下的前进方向确认中提到“无变化”未被确认,那么意味着判断为接收状态提高的状态下用户9的前进方向在规定时间内发生了变化。
再有,在步骤s38中,室内判断部440也可以基于用户9的连续停止时间、用户9的连续步行时间、用户9的连续步行步数及用户9的前进方向的至少两个信息,来判断用户9是否从室外走出。
例如,室内判断部440也可以在步骤s38中,通过进行提高状态下的停止时间确认及提高状态下的步行时间确认,从而基于用户9的连续停止时间及连续步行时间,来判断用户9是否走出到室外。该情况下,室内判断部440在提高状态下的停止时间确认中“停止时间·大”被确认,并且提高状态下的步行时间确认中“步行时间·大”未被确认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9未走出到室外。另一方面,室内判断部440在提高状态下的停止时间确认中“停止时间·大”未被确认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9走出到室外,在提高状态下的步行时间确认中“步行时间·大”已被确认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9走出到室外。
还有,例如室内判断部440也可以在步骤s38中,通过进行提高状态下的停止时间确认、提高状态下的步行时间确认及提高状态下的步数确认,从而基于用户9的连续停止时间、连续步行时间及连续步行步数,来判断用户9是否走出到室外。该情况下,室内判断部440在提高状态下的停止时间确认中“停止时间·大”被确认,并且在提高状态下的步行时间确认中“步行时间·大”未被确认,并且在提高状态下的步数确认中“步数·大”未被确认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9未走出到室外。另一方面,室内判断部440在提高状态下的停止时间确认中“停止时间·大”未被确认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9走出到室外,在提高状态下的步行时间确认中“步行时间·大”已被确认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9走出到室外。再者,室内判断部440在提高状态下的步数确认中“步数·大”已被确认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9走出到室外。
另外,例如室内判断部440也可以通过在步骤s38中进行提高状态下的停止时间确认、提高状态下的步行时间确认、提高状态下的步数确认及提高状态下的前进方向确认,从而基于用户9的连续停止时间、连续步行时间、连续步行步数及前进方向,来判断用户9是否走出到室外。该情况下,室内判断部440在提高状态下的停止时间确认中“停止时间·大”被确认,并且在提高状态下的步行时间确认中“步行时间·大”未被确认,并且在提高状态下的步数确认中“步数·大”未被确认,并且在提高状态下的前进方向确认中“无变化”未被确认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9未走出到室外。另一方面,室内判断部440在提高状态下的停止时间确认中“停止时间·大”未被确认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9走出到室外,在提高状态下的步行时间确认中“步行时间·大”已被确认的情况下用户9判断为走出到室外。再有,室内判断部440在提高状态下的步数确认中“步数·大”已被确认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9走出到室外,在提高状态下的前进方向确认中“无变化”已被确认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9走出到室外。
这样,室内判断部440在判断为用户9存在于室内后,在判断为接收状态得以提高的情况下,基于运动信息来确定用户9走出到室外,由此电子设备10能够更准确地确定用户9走出到室外。
<室内判断的第二例:利用接收状态的变化和电子设备的位置的高度的变化>
用户9在存在于室内的情况下,因为从1层向2层移动,或从1层向地下移动,所以电子设备10的位置的高度变化的可能性较高。
因而,室内判断部440也可以基于电子设备10的位置的高度的变化和接收状态的变化,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
本例中,上述的步骤s33中,室内判断部440例如在规定时间内确认接收状态恶化的状态下电子设备10的位置的高度是否增加了规定值以上。再有,室内判断部440在规定时间内确认接收状态恶化的状态下电子设备10的位置的高度是否减少了规定值以上。室内判断部440能够基于气压传感器210中的检测结果,来判断电子设备10的位置的高度是否增加了规定值以上。还有,室内判断部440能够基于气压传感器210中的检测结果,来判断电子设备10的位置的高度是否减少了规定值以上。
室内判断部440若在规定时间内确认接收状态恶化的状态下电子设备10的位置的高度增加规定值以上,则执行步骤s34并判断为“室内”。再有,室内判断部440若在规定时间内确认接收状态恶化的状态下电子设备10的位置的高度减少规定值以上,则执行步骤s34并判断为“室内”。另一方面,室内判断部440在规定时间内无法确认接收状态恶化的状态下电子设备10的位置的高度增加了规定值以上,并且在规定时间内无法确认接收状态恶化的状态下电子设备10的位置的高度减少了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36并判断为“室外”。
这样,室内判断部440基于电子设备10的位置的高度的变化和接收状态的变化,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由此电子设备10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图14的步骤s38中,室内判断部440也可以基于电子设备10的位置的高度的变化,来判断用户9是否走出到室外。该情况下,室内判断部440在规定时间内确认接收状态提高的状态下电子设备10的位置的高度是否增加规定值以上。再者,室内判断部440在规定时间内确认接收状态提高的状态下电子设备10的位置的高度是否减少规定值以上。室内判断部440若在规定时间内确认接收状态提高的状态下电子设备10的位置的高度增加规定值以上,则判断为用户9未走出到室外。还有,室内判断部440若在规定时间内确认接收状态提高的状态下电子设备10的位置的高度减少规定值以上,则判断为用户9未走出到室外。另一方面,室内判断部440在规定时间内无法确认接收状态提高的状态下电子设备10的位置的高度增加规定值以上,并且在规定时间内无法确认接收状态提高的状态下电子设备10的位置的高度减少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9走出到室外。
这样,室内判断部440在判断为用户9存在于室内后,基于电子设备10的位置的高度的变化和接收状态的变化来确定用户9走出到室外,由此电子设备10能够更准确地确定用户9从室外走出。
<室内判断的第三例:利用接收状态的变化和电子设备的周围的状态的变化>
若用户9从室外向室内移动,则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状态变化的可能性较高。若用户9从室外向室内移动,则例如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温度变化的可能性较高。再有,若用户9从室外向室内移动,则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磁场变化的可能性较高。还有,若用户9从室外向室内移动,则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空气的状态变化的可能性较高。
因而,室内判断部440也可以基于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状态的变化和接收状态的变化,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室内判断部440例如,也可以基于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温度、磁场及空气的状态的至少一个变化和接收状态的变化来用户9判断是否存在于室内。
图15是表示本例所涉及的室内判断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5的流程图中,在图13的流程图中取代步骤s32、s33而执行步骤s41。
如图15所示,在步骤s31中,若上一次的室内判断中判断为“室外””,则在步骤s41中,室内判断部440基于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状态的变化和接收状态的变化,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在步骤s41中,例如室内判断部440判断在规定时间内接收状态是否恶化、并且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状态是否变化。若判断为在规定时间内接收状态恶化,并且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则室内判断部440执行步骤s34并判断为“室内”。另一方面,在规定时间内接收状态恶化,并且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状态未产生变化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36并判断为“室外”。
室内判断部440也可以在步骤s41中,在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温度增加了规定值以上时,判断为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另外,室内判断部440也可以在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温度减少了规定值以上时,判断为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室内判断部440能够基于温度传感器240中的检测结果,来判断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温度是否增加了规定值以上和是否减少了规定值以上。
另外,室内判断部440也可以在步骤s41中,在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磁场的强度增加了规定值以上时,判断为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此外,室内判断部440也可以在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磁场的强度减少了规定值以上时,判断为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室内判断部440能够基于地磁传感器230中的检测结果,来判断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磁场的强度是否增加了规定值以上和是否减少了规定值以上。
此外,室内判断部440也可以在步骤s41中,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空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时,判断为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该情况下,室内判断部440例如基于上述的图11所示的传感器260中的检测结果,来判断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空气的状态是否发生了变化。在传感器260例如为气体传感器的情况下,室内判断部440在由传感器260检测的气体的种类及浓度的至少一方较大地发生了变化时,判断为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空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再者,在传感器260例如为气味传感器的情况下,室内判断部440在由传感器260检测的气味的种类及浓度的至少一方较大地发生了变化时,判断为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空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再有,室内判断部440也可以在步骤s41中,在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温度增加抑或减少了规定值以上,并且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磁场的强度增加抑或减少了规定值以上时,判断为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还有,室内判断部440也可以在步骤s41中,在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温度增加抑或减少了规定值以上,并且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空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时,判断为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还有,室内判断部440也可以在步骤s41中,在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温度增加变化抑或减少变化规定值以上,并且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磁场的强度增加抑或减少了规定值以上,并且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空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时,判断为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再者,室内判断部440也可以在步骤s41中,在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磁场的强度增加抑或减少了规定值以上,并且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空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时,判断为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这样,室内判断部440基于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状态的变化和接收状态的变化,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由此电子设备10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
需要说明的是,室内判断部440也可以取代上述的步骤s35,而在步骤s42中,基于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状态的变化来判断用户9是否走出到室外。图16所示的流程图中,在图15的流程图中取代步骤s35而执行步骤s42。
在步骤s42中,室内判断部440判断在规定时间内接收状态是否提高、并且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状态是否发生了变化。与步骤s41同样地,室内判断部440能够判断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状态是否发生了变化。若室内判断部440判断为在规定时间内接收状态提高、并且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则判断为用户9走出到室外。而且,室内判断部440执行步骤s36并判断为“室外”。另一方面,室内判断部440在规定时间内接收状态提高、并且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状态未曾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9未走出到室外。而且,室内判断部440执行步骤s34并判断为“室内”。
这样,室内判断部440在判断为用户9存在于室内后,基于电子设备10的周围的状态的变化和接收状态的变化,确定用户9走出到室外,由此电子设备10能够更准确地确定用户9从室外走出。
<室内判断的第四例:基于用户的行动模式的室内判断>
本例中,室内判断部440基于表示用户9的行动模式的行动模式信息700,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本例中,如图17所示,电子设备10能够使用无线通信部110而与存储行动模式信息700的服务器装置800进行通信。电子设备10在进行室内判断之际,从服务器装置800取得行动模式信息700。
图18是表示行动模式信息700的一例的图。如图18所示,行动模式信息700中,针对一天的多个时间段的每一个,将在平日的该时间段用户9待在自家的概率(自家率)和在休息日的该时间段用户9待在自家的概率(自家率)建立对应。例如,对于上午12点以下且比上午3点靠前的时间段而言,平日的该时间段的自家率为90%,休息日的该时间段的自家率为90%。再有,对于上午9点以下且比下午12点靠前的时间段而言,平日的该时间段的自家率为10%,休息日的该时间段的自家率为40%。
室内判断部440在室内判断中,从服务器装置800取得行动模式信息700。而且,室内判断部440从行动模式信息700中取得包括当前时刻在内的时间段内的当前的星期号的自家率。例如,在当前的星期号为平日,当前时刻为上午10时的情况下,室内判断部440从行动模式信息700中取得上午9点~下午12点的时间段内的平日的自家率即10%。室内判断部440能够从电子设备10所具备的实时时钟等取得当前时刻及当前的星期号。以后,有时将在室内判断中从行动模式信息700取得的自家率称为“取得自家率”。
室内判断部440基于取得自家率,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例如,室内判断部440在取得自家率为80%以上时,判断为用户9存在于室内。另一方面,室内判断部440例如在取得自家率少于80%时,判断为用户9未存在于室内。
在图18的例子中,在当前时刻为下午2时、当前的星期号为休息日的情况下,取得自家率为30%,室内判断部440判断为“室外”。再有,在图18的例子中,在当前时刻为上午5时、当前的星期号为平日的情况下,取得自家率为80%,室内判断部440判断为“室内”。
行动模式信息700既可以由服务器装置800生成,也可以由电子设备10生成。行动模式信息700例如能够基于电子设备10的位置信息来生成。
在服务器装置800生成行动模式信息700的情况下,例如电子设备10定期地向服务器装置800发送接收部140所取得的位置信息。再有,电子设备10向服务器装置800发送表示用户9的自家的住所的自家信息。服务器装置800基于从电子设备10接受的位置信息及自家信息来生成行动模式信息700。例如,服务器装置800基于电子设备10的位置信息及自家信息,在确定了平日的10天之中的8天内在上午12点~上午3点的时间段内用户9待在自家的情况下,将该时间段内的平日的自家率设定为80%。需要说明的是,行动模式信息700的生成方法并未限于此。
再有,在用户9待在自家时,也可以用户9对电子设备10进行规定的操作,由此向电子设备10输入表示用户9待在自家的在家信息。该情况下,电子设备10也可以基于所输入的在家信息来生成行动模式信息700。再者,电子设备10也可以将所输入的在家信息通知给服务器装置800。该情况下,服务器装置800也可以基于从电子设备10接受的在家信息来生成行动模式信息700。
这样,室内判断部440基于表示用户9的行动模式的行动模式信息700,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由此电子设备10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
需要说明的是,行动模式信息700未被限于图18的示例。行动模式信息700中例如也可以包含平日及休息日的各时间段中用户9待在工作单位的概率(工作单位率)。该情况下,室内判断部440也可以从行动模式信息700取得包括当前时刻的时间段内的当前的星期号的工作单位率,基于所取得的工作单位率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例如,室内判断部440在所取得的工作单位率为80%以上时判断为“室内”,在所取得的工作单位率少于80%时判断为“室外”。
再有,室内判断部440也可以基于行动模式信息700和其他信息,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例如,室内判断部440也可以基于设置在用户9的自家的Wifi的接入点(以后,称为“自家接入点”)与无线通信部110之间的通信的连接状态、和行动模式信息700,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以后,如果简单地提到连接状态,那么意味着自家接入点与无线通信部110之间的通信的连接状态。
在室内判断部440基于行动模式信息700及连接状态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的情况下,例如针对行动模式信息700中的自家率的值,赋予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之际的权重(重要度),针对连接状态的种类也赋予该权重。该权重可以说能根据与此对应的信息导出的、表示用户9存在于室内的准确度。
例如,在自家率为A%的情况下,将起权重设为A。因此,在自家率为90%的情况下,其权重为90。再者,在自家接入点与无线通信部110稳定地进行通信连接的情况下,将权重设为90。在自家接入点与无线通信部110的通信连接不稳定的情况下,将权重设为50。而且,在自家接入点与无线通信部110未被通信连接的情况下,换句话说未连接的情况下,将权重设为10。
室内判断部440在室内判断中,从行动模式信息700取得与当前时刻及当前的星期号相应的自家率,并且确定状态。而且,室内判断部440求取与取得自家率相应的权重和与已确定的连接状态相应的权重的相加值。室内判断部440在求取出的权重的相加值为第九阈值以上时判断为“室内”,在比第九阈值更小时判断为“室外”。第九阈值例如被设定为120。
例如,在取得自家率为90%(权重90),且被确定为自家接入点与无线通信部110稳定地通信连接的情况下(权重90),权重的相加值为180。该情况下判断为“室内”。再者,在取得自家率为30%(权重30),且确定了自家接入点与无线通信部110未被通信连接的情况下(权重10),权重的相加值为40。该情况下判断为“室外”。还有,在取得自家率为80%(权重80),且确定了自家接入点与无线通信部110的通信连接不稳定的情况下(权重50),权重的相加值为130。该情况下判断为“室内”。
另外,室内判断部440也可以基于停止移动确定部410中的停止移动确定的结果和行动模式信息700,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该情况下,例如和上述同样地,对自家率的值赋予权重。此外,对停止移动确定中确定的“用户9的停止”赋予90的权重,对停止移动确定中确定的用户9的移动手段的“走路”及“跑行”分别赋予50及10的权重。也可以在室内判断中不使用停止移动确定中确定的用户9的移动手段的“自行车”及“交通工具”。
室内判断部440在室内判断中从行动模式信息700取得与当前时刻及当前的星期号相应的自家率,并且确认停止移动确定的结果。而且,室内判断部440求取与取得自家率相应的权重和与停止移动确定中确定的内容相应的权重的相加值。室内判断部440在求取出的权重的相加值为第十阈值以上时判断为“室内”,在比第十阈值更小时判断为“室外”第十阈值例如被设定为120。
例如,在取得自家率为90%(权重90),停止移动确定中被确定了“走路”的情况下(权重50),权重的相加值为140。该情况下判断为“室内”。再有,在取得自家率为70%(权重70),且停止移动确定中确定了“跑行”的情况下(权重10),权重的相加值为80。该情况下判断为“室外”。再者,在取得自家率为80%(权重80),且停止移动确定中确定了“用户9的停止”的情况下(权重90),权重的相加值为170。该情况下判断为“室内”。
另外,室内判断部440也可以基于停止移动确定部410中的停止移动确定的结果、连接状态和行动模式信息700,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该情况下,例如和上述同样地,对连接状态的种类赋予权重,对自家率的值赋予权重,对停止移动确定中已被确定的内容赋予权重。室内判断部440在室内判断中从行动模式信息700取得与当前时刻及当前的星期号相应的自家率,确认停止移动确定的结果,确定连接状态。而且,室内判断部440求取与取得自家率相应的权重、与停止移动确定中已被确定的内容相应的权重以及与已确定的连接状态相应的权重的相加值。室内判断部440在求取出的权重的相加值为第十一阈值以上时判断为“室内”,在比第十一阈值更小时判断为“室外”。第十一阈值例如被设定为180。
例如,在取得自家率为40%(权重40),停止移动确定中确定“走路”(权重50),且确定了自家接入点与无线通信部110的通信连接不稳定的情况下(权重50),权重的相加值为140。该情况下判断为“室外”。再者,在取得自家率为80%(权重80),停止移动确定中确定“用户9的停止”(权重90),且确定了自家接入点与无线通信部110稳定地通信连接的情况下(权重90),权重的相加值为260。该情况下判断为“室内”。
这样,室内判断部440基于行动模式信息700和停止移动确定的结果及连接状态的至少一方来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由此电子设备10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
如上,在此对第一~第四例所涉及的4种室内判断进行了说明。室内判断部440也可以在上述的步骤s3中,将4种室内判断之中的两种以上的室内判断作为暂定的室内判断来进行,基于暂定的室内判断的结果,最终判断用户9是否存在于室内。例如,室内判断部440在所执行的两种以上的暂定的室内判断的至少1种暂定的室内判断中判断为“室内”时,最终判断为用户9存在于室内。而且,室内判断部440在所执行的两种以上的暂定的室内判断各自中判断为“室外”的情况下,最终判断为用户9未存在于室内。
上述的例子中,电子设备10是智能手机等的移动电话机,但可以是其他种类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10例如可以是平板终端、个人计算机、可佩戴式设备等。被采用为电子设备10的可佩戴式设备既可以是腕带型抑或腕表型等的装配于手臂的类型,也可以是头带型抑或眼镜型等的装配于头的类型,还可以是服装造型等的装配于身体的类型。
如上,详细地说明了电子设备10,但上述的说明在全部方面仅是例示,该公开并未限定于此。再有,上述各种的示例,只要相互不矛盾就能适当地组合加以适用。而且,可理解为未被例示的无数示例在不脱离该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假定。
-符号说明-
10 电子设备
110 无线通信部
410 停止移动确定部
440 室内判断部
450 位置判断部
500 通知决定部。

Claims (16)

1.一种电子设备,具备:
室内判断部,进行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是否存在于室内的室内判断;和
通知决定部,基于所述室内判断的结果,来进行决定所述电子设备是否对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进行通知的决定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室内判断部基于接收部的接收状态的变化和表示所述用户的运动的运动信息,来判断所述用户是否存在于室内,所述接收部基于从定位卫星接收的卫星信号来取得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的连续停止时间、所述用户的连续步行时间、所述用户的连续步行步数及所述用户的前进方向的至少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室内判断部基于所述接收状态的变化和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的高度的变化,来判断所述用户是否存在于室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室内判断部基于所述接收状态的变化和所述电子设备的周围的状态的变化,来判断所述用户是否存在于室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室内判断部基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周围的温度、磁场及空气的状态的至少一个变化和所述接收状态的变化,来判断所述用户是否存在于室内。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室内判断部在判断为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室内后,基于所述接收状态的变化和所述运动信息来确定所述用户走出到室外。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室内判断部在判断为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室内后,基于所述接收状态的变化和所述高度的变化,来确定所述用户走出到室外。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室内判断部在判断为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室内后,基于所述接收状态的变化和所述电子设备的周围的状态的变化,来确定所述用户从所述室内走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室内判断部基于表示所述用户的行动模式的行动模式信息,来判断所述用户是否存在于室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电子设备还具备:位置判断部,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位于规定区域,
所述通知决定部在判断为所述电子设备位于所述规定区域时,进行所述决定处理,
所述通知决定部在未判断为所述电子设备位于所述规定区域时,不进行所述决定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室内判断部在判断为所述电子设备位于所述规定区域时,进行所述室内判断,
所述室内判断部在未判断为所述电子设备位于所述规定区域时,不进行所述室内判断。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电子设备还具备确定所述用户的移动手段的确定部,
所述室内判断部根据已被确定的所述移动手段的种类来进行所述室内判断。
14.一种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具备该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对该电子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所述控制装置具备:
室内判断部,进行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是否存在于室内的室内判断;和
通知决定部,基于所述室内判断的结果,来进行决定所述电子设备是否对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进行通知的决定处理。
15.一种控制程序,是用于控制电子设备的控制程序,
所述控制程序用于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以下工序:
进行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是否存在于室内的室内判断的工序;和
基于所述室内判断的结果,来进行决定所述电子设备是否对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进行通知的决定处理的工序。
16.一种电子设备的动作方法,具备:
进行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是否存在于室内的室内判断的工序;和
基于所述室内判断的结果,来进行决定所述电子设备是否对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进行通知的决定处理的工序。
CN201780070926.XA 2016-11-22 2017-11-10 电子设备、控制装置、记录介质及电子设备的动作方法 Active CN1100237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26611 2016-11-22
JP2016226611A JP6872352B2 (ja) 2016-11-22 2016-11-22 電子機器、制御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電子機器の動作方法
PCT/JP2017/040571 WO2018096951A1 (ja) 2016-11-22 2017-11-10 電子機器、制御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電子機器の動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23788A true CN110023788A (zh) 2019-07-16
CN110023788B CN110023788B (zh) 2023-11-21

Family

ID=62195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0926.XA Active CN110023788B (zh) 2016-11-22 2017-11-10 电子设备、控制装置、记录介质及电子设备的动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12950B2 (zh)
EP (1) EP3528010B1 (zh)
JP (1) JP6872352B2 (zh)
CN (1) CN110023788B (zh)
WO (1) WO20180969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38097A1 (ja) * 2016-08-25 2018-03-01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41714A1 (de) * 2000-08-25 2002-05-16 Volkswagen Ag Vorrichtung zur Objektmarkierung und/oder Detektion und Identifikation von Objekten
JP2008039565A (ja) * 2006-08-04 2008-02-21 Seiko Epson Corp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の時刻修正方法
JP2013168787A (ja) * 2012-02-15 2013-08-29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14027544A (ja) * 2012-07-27 2014-02-06 Kyocera Corp 電子機器システム、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電子機器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電子機器での処理実行方法
US20140200846A1 (en) * 2013-01-13 2014-07-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cess network node based barometric reference pressure network
WO2015054489A1 (en) * 2013-10-09 2015-04-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nsmission and/or reception of safety messages by portable wireless user devices
JP2016138864A (ja) * 2015-01-29 2016-08-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測位装置、測位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33448B1 (en) 1998-07-22 2001-05-15 Ericsson Inc.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feature activation/deactivation based upon positioning
JP2003258942A (ja) 2002-03-04 2003-09-12 Naltec Inc 携帯端末
JP4487150B2 (ja) 2008-02-06 2010-06-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ファイアーウォール制御方法、及びファイアーウォール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0054450A (ja) * 2008-08-29 2010-03-11 Ntt Docomo Inc 測位システム、測位方法及び測位プログラム
JP2010250680A (ja) 2009-04-17 2010-11-04 Adachi Shokai:Kk 在宅判定システム、在宅判定装置及び在宅判定方法
JP5123897B2 (ja) 2009-06-16 2013-01-2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屋内外判定装置及び屋内外判定方法
JP5477896B2 (ja) 2009-08-28 2014-04-23 日本電気通信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端末
JP5258865B2 (ja) 2009-11-05 2013-08-07 サムソン エスディーエ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無線lanapを利用した無線デバイスの位置追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8989769B2 (en) 2011-01-11 2015-03-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sitioning system using light information
US8588810B2 (en) 2011-11-30 2013-11-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nergy efficient location tracking on smart phones
WO2013128613A1 (ja) 2012-03-01 2013-09-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管理装置、通信品質改善候補特定方法、通信品質改善候補特定プログラム、通信経路特定装置、通信経路特定方法、通信経路特定プログラム、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101882754B1 (ko) * 2012-06-20 2018-07-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력 송신기에서 전력 전송을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전력 송신기
US9008694B2 (en) 2012-06-29 2015-04-14 Broadcom Corporation Indoor/outdoor differentiation using radio frequency (RF) transmitters
DE102013013156A1 (de) 2012-08-10 2014-03-13 Peiker Acustic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r Navigation und Verfahren zur Einbindung wenigstens eines weiteren Senders in ein Navigationssystem"
JP2014123847A (ja) 2012-12-20 2014-07-03 Funai Electric Co Ltd 携帯電話機
US9794736B2 (en) 2012-12-21 2017-10-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power always-on determination of indoor versus outdoor state
US20140274114A1 (en) 2013-03-14 2014-09-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sitioning based on signals injected into concealed infrastructure
WO2014151090A2 (en) * 2013-03-15 2014-09-25 Nextnav,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ree-dimensional location information to improve location services
JP6156732B2 (ja) * 2013-05-15 2017-07-05 スズキ株式会社 歩車間通信システム
GB2516848B8 (en) 2013-08-01 2020-11-18 Here Global Bv Assigning location information to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ccess points
JP6429368B2 (ja) * 2013-08-02 2018-11-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歩車間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6207343B2 (ja) 2013-10-30 2017-10-04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判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5099101A (ja) * 2013-11-19 2015-05-28 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携帯型測位装置
JP2015148847A (ja) 2014-02-04 2015-08-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ジョブ管理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094905B2 (en) 2014-02-28 2018-10-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portunistic calibration of a barometer in a mobile device
US9326104B2 (en) * 2014-05-22 2016-04-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oor/outdoor detection using ambient signals
JP6320847B2 (ja) 2014-05-28 2018-05-09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電子機器、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2958347B1 (en) 2014-06-17 2017-11-15 Fujitsu Limited Scheduling method and scheduling controller for wireless-connected apparatus
JP2016005228A (ja) 2014-06-19 2016-01-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及び無線装置
US9521519B2 (en) * 2014-07-02 2016-12-13 Mediatek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context-based geofence control methods thereof
US9706364B2 (en) * 2014-09-16 2017-07-1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Accounting for indoor-outdoor transitions during position determination
JP6580839B2 (ja) 2015-02-25 2019-09-25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通信機、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163186A (ja) 2015-03-02 2016-09-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154841B2 (ja) * 2015-03-20 2017-06-28 Kddi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情報通知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565521B1 (en) * 2015-08-14 2017-02-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utomatic semantic labeling based on activity recognition
US10405217B2 (en) 2015-09-30 2019-09-03 The Nielsen Company (U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measure wireless networks indoors
EP3223575B1 (en) 2015-11-19 2019-06-12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906917B2 (en) * 2016-05-31 2018-02-27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Generating an indoor map for a structure using data gathered by a user device
US11100398B2 (en) * 2016-06-30 2021-08-24 Cogniac, Corp. Operating machine-learning models on different platform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41714A1 (de) * 2000-08-25 2002-05-16 Volkswagen Ag Vorrichtung zur Objektmarkierung und/oder Detektion und Identifikation von Objekten
JP2008039565A (ja) * 2006-08-04 2008-02-21 Seiko Epson Corp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の時刻修正方法
JP2013168787A (ja) * 2012-02-15 2013-08-29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14027544A (ja) * 2012-07-27 2014-02-06 Kyocera Corp 電子機器システム、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電子機器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電子機器での処理実行方法
US20140200846A1 (en) * 2013-01-13 2014-07-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cess network node based barometric reference pressure network
WO2015054489A1 (en) * 2013-10-09 2015-04-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nsmission and/or reception of safety messages by portable wireless user devices
JP2016138864A (ja) * 2015-01-29 2016-08-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測位装置、測位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84451A (ja) 2018-05-31
JP6872352B2 (ja) 2021-05-19
EP3528010B1 (en) 2021-01-27
CN110023788B (zh) 2023-11-21
US10812950B2 (en) 2020-10-20
EP3528010A4 (en) 2020-01-08
WO2018096951A1 (ja) 2018-05-31
US20190268737A1 (en) 2019-08-29
EP3528010A1 (en) 2019-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82700B2 (en)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automatically detecting, tracking, and validating transit journeys
EP3528480B1 (en) Electronic device, vehicle, control device, control program, and operation method of electronic device
CN104008664B (zh) 路况信息获取方法及相关装置
US20150116078A1 (en) Enhanced vehicle key fob
CN104933885B (zh) 智能提醒路况的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
CN105659639A (zh) 将外部设备关联到交通工具及所述关联的应用
CN106301429B (zh) 有确定免提模式设置的公共交通工具检测的移动通信设备
US11460303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ontrol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of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4977010A (zh) 导航提醒的方法及装置
CN105701967A (zh) 位置提醒方法和装置
JP2002062156A (ja) 地点登録装置
CN104408959A (zh) 提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781242A (zh) 危险区域的预警方法和装置
CN106412827A (zh) 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11132000A (zh) 一种位置共享的方法及系统
CN106156207A (zh) 提醒时间修改方法及装置
CN105916119A (zh) 信息提示方法及装置
Khan et al. Smartphone distractions and its effect on driving performance using vehicular lifelog dataset
CN110023788A (zh) 电子设备、控制装置、控制程序及电子设备的动作方法
CN106228086A (zh) 获取位置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5392119A (zh) 信息提示方法及装置
CN105446589A (zh) 提醒信息输出方法及装置
JP6703936B2 (ja) 電子機器、車両、制御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電子機器の動作方法
CN106379232A (zh) 携带物品提醒的方法及装置
CN106227402A (zh) 信息提示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