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96618B - 发夹状的换热管的排列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夹状的换热管的排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96618B
CN109996618B CN201680090421.5A CN201680090421A CN109996618B CN 109996618 B CN109996618 B CN 109996618B CN 201680090421 A CN201680090421 A CN 201680090421A CN 109996618 B CN109996618 B CN 1099966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hairpin
exchange tube
stopper
outer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904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96618A (zh
Inventor
森下圭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daka Seiki KK
Original Assignee
Hidaka Seiki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daka Seiki KK filed Critical Hidaka Seiki KK
Publication of CN1099966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66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966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66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3/00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1D53/02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heat exchangers or parts thereof, e.g. radiators, condensers fins, headers
    • B21D53/08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heat exchangers or parts thereof, e.g. radiators, condensers fins, headers of both metal tubes and sheet me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43/00Feeding, positioning or storing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pparatus for working or processing sheet metal, metal tubes or metal profiles; Associations therewith of cutting devices
    • B21D43/003Position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43/00Feeding, positioning or storing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pparatus for working or processing sheet metal, metal tubes or metal profiles; Associations therewith of cutting devices
    • B21D43/006Feeding elongated articles, such as tubes, bars, or profi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43/00Feeding, positioning or storing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pparatus for working or processing sheet metal, metal tubes or metal profiles; Associations therewith of cutting devices
    • B21D43/02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 B21D43/04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by means in mechanical engagement with the work
    • B21D43/14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by means in mechanical engagement with the work by turning devices, e.g. turn-ta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5/00Making specific metal objects by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group in this subclass
    • B23P15/26Making specific metal objects by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group in this subclass heat exchangers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4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2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 F28F1/3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the means having portions engaging further tubular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发夹状的换热管的腿部的扩展且使发夹状的换热管以标准间距在水平方向上排列的排列装置。作为解决手段,该排列装置具备:多个外引导板(94),该多个外引导板(94)具有与因止挡装置(40)、(42)而停止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腿部(22)的上游侧部分相抵接的辊(92),该多个外引导板(94)抵接于腿部(22)的外侧侧面;水平移动装置(108),其用于使外引导板(94)沿水平方向移动;上下移动装置(102)、(104),其用于使外引导板(94)沿上下方向移动;以及控制部(70),其使水平移动装置(108)工作而使外引导板(94)向插入位置侧移动预定距离,之后使上下移动装置(102)、(104)工作而使外引导板(94)上升预定距离,由此使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方向转换为水平方向。

Description

发夹状的换热管的排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于向层叠起来的翅片插入的发夹状的换热管在将其向插入装置输送之前对其进行方向转换并进行排列的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5所示,冷却器等的换热器是通过将供热介质流通的换热用管插入到层叠翅片10的透孔11中而构成的,其中层叠翅片10由多张形成有透孔11的翅片9层叠而成。作为换热用管,使用将铜管在中央部呈U字状弯曲而形成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
如图16所示,为了将发夹状的换热管20插入层叠翅片10而使用插入装置5(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5)。
在此图示的插入装置5预先使层叠翅片10沿上下方向层叠,使发夹状的换热管20自上方下降而插入层叠翅片10。
在插入装置5的背面侧,输送过来自作为管弯曲装置的折弯机排出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中央的弯曲部21挂在杆6上并悬挂。
悬挂于杆6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被向插入装置5的排列装置7输送。排列装置7具有上表面朝向插入位置侧向下方倾斜的倾斜板8。在倾斜板8的上表面配置有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中央的弯曲部21,发夹状的换热管20在其自重的作用下自动地朝向插入位置侧滑动移动。
另外,这样的倾斜板8朝向图16的纸面进深方向地设有多个,发夹状的换热管20分别存放于所述多个倾斜板8。
利用把持装置4把持位于倾斜板8的最下部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弯曲部21而将换热管20插入层叠翅片10。
发夹状的换热管20自作为管弯曲装置的折弯机排出,将在中央被弯曲的部位即弯曲部21挂在杆上,从而将发夹状的换热管20向发夹状的换热管的插入装置移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3151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发夹状的换热管各自的腿部有时扩展、扭曲,在大多数情况下,发夹状的换热管的腿部未成为与透孔的间距相同的宽度,即使以使发夹状的换热管的弯曲部与透孔的间距相同的方式进行对齐,若腿部扩展,则该扩展了的腿部会与相邻的腿部重叠。
尤其是,在是将发夹状的换热管配置在水平面上并使发夹状的换热管沿水平方向移动或使层叠翅片沿水平方向移动而将发夹状的换热管插入层叠翅片的发夹状的换热管的插入装置的情况下,从将弯曲部挂在杆上的状态起到将发夹状的换热管输送至发夹状的换热管的插入装置为止,需要使发夹状的换热管的腿部闭拢以成为相互平行且改变发夹状的换热管的朝向。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自折弯机到发夹状的换热管的插入装置的区间使发夹状的换热管的腿部闭拢并对发夹状的换热管进行方向转换的排列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夹状的换热管的排列装置,其对向换热器用的层叠翅片的透孔插入的发夹状的换热管进行排列,该发夹状的换热管的排列装置的特征在于,该排列装置具备:标准间距排列部,其隔开层叠翅片的透孔的间距的两倍的间隔地配置有配置板,该配置板具有上表面朝向插入位置侧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部,发夹状的换热管的弯曲部挂在该倾斜部上从而配置为发夹状的换热管朝向上下方向;止挡装置,其具有多个止挡件,该多个止挡件在相邻的配置板之间分别在倾斜方向上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在不同的位置处抵接于配置于该标准间距排列部的各配置板的发夹状的换热管发夹状的换热管的弯曲部的下游侧而使发夹状的换热管停止,使得所述发夹状的换热管在相同的位置处不相邻;多个外引导板,该多个外引导板具有与因该止挡装置而停止的发夹状的换热管的腿部的上游侧相抵接的辊,该多个外引导板抵接于发夹状的换热管的腿部的外侧侧面;水平移动装置,其用于使该外引导板沿水平方向移动;上下移动装置,其用于使所述外引导板沿上下方向移动;以及控制部,其使所述水平移动装置工作而使所述外引导板向插入位置侧移动预定距离,之后使所述上下移动装置工作而使所述外引导板上升预定距离,由此使发夹状的换热管的方向转换为水平方向。
通过采用该结构,相对于以标准间距沿上下方向延伸并排列好的发夹状的换热管,外引导板抑制腿部的扩展,并且,使外引导板沿水平方向移动,从而腿部的下端部被抵接于腿部的上游侧部分的辊以朝向插入侧的方式提起。此时,弯曲部抵接于止挡件而使弯曲部成为旋转中心,从而发夹状的换热管进行旋转,最终,上下移动装置使外引导板上升而能够使发夹状的换热管的方向转换为水平方向。
另外,也可以是,该发夹状的换热管的排列装置的特征在于,该排列装置包括内引导件,该内引导件能够与所述外引导板一体地水平移动和上下移动,该内引导件能够在比所述外引导板靠下游侧的位置处进入所述发夹状的换热管的腿部之间。
采用该结构,发夹状的换热管的腿部的外侧被外引导板引导,腿部的内侧被内引导件引导,因此,能够准确地维持腿部的宽度。
另外,也可以是,该发夹状的换热管的排列装置的特征在于,该排列装置包括上表面引导件,该上表面引导件能够与所述外引导板一体地水平移动和上下移动,该上表面引导件在比所述外引导板靠下游侧的位置处抵接于方向被转换为水平方向后的发夹状的换热管的腿部的上表面。
采用该结构,朝向水平方向的发夹状的换热管其下表面抵接于辊,其上表面抵接于上表面引导件,因此能够准确地维持水平。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发夹状的换热管的排列装置,能够在自折弯机到插入装置的区间抑制发夹状的换热管的腿部的扩展且使发夹状的换热管以标准间距在水平方向上排列。
附图说明
图1是发夹状的换热管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发夹状的换热管的排列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排列部的侧视图。
图4是排列部的俯视图。
图5是第3止挡件和第4止挡件的主视图。
图6是第5止挡件的主视图。
图7是第1止挡件和第2止挡件的主视图。
图8是使可动宽间距排列部移动时的发夹状的换热管的排列装置的俯视图。
图9A~图9F是表示防振止挡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0是方向转换部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外引导板下降并进入标准间距排列部的情形的俯视图。
图12A~图12D是表示方向转换部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3是图12A的主视图。
图14是图12D的主视图。
图15是表示将发夹状的换热管插入层叠翅片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以往的发夹状的换热管的插入装置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发夹状的换热管的排列装置(以下,也有时简称作排列装置)。
首先,在图1中示出发夹状的换热管的俯视图。
发夹状的换热管20是铜管等导热性较高的材质的金属管,在中央的弯曲部21呈U字状弯曲而成。
由于发夹状的换热管20通过折弯机(未图示)被弯曲成U字状,因此,在其弹性力的作用下,腿部22扩展的情况较多,另外,有时还产生弯曲、扭曲。因此,在将发夹状的换热管20自折弯机向用于将换热管相对于层叠翅片插入的插入装置移送之前,需要利用本实施方式那样的排列装置来排列发夹状的换热管20。
在图2中示出排列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排列装置包括:排列部30,其对发夹状的换热管20进行排列;以及方向转换部90,其以使由排列部30排列后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朝向水平方向的方式对换热管20进行方向转换。
排列部30使发夹状的换热管20以与层叠翅片的透孔的间距相匹配的间距排列。并且,方向转换部90使排列后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朝向水平方向,且使扩展了的腿部22的宽度与透孔的间距相匹配。
此外,在图2中,图示了在方向转换部90的下方对朝向水平方向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进行保持的引导装置110,但在本发明的排列装置中不包含引导装置。
(排列部)
在图3中示出由配置板构成的排列部的侧视图,在图4中示出排列部的概略俯视图。
排列部30包括沿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配置板32。配置板32的上表面构成为朝向插入装置侧下降的倾斜部32a。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也有时将倾斜部32a变低的一侧即插入装置侧称作下游侧,将变高的一侧即折弯机侧称作上游侧。
发夹状的换热管20是通过将弯曲部21挂在配置板32的倾斜部32a来配置的。当将发夹状的换热管20配置于配置板32时,其各个腿部22夹着配置板32配置于配置板32的左右两侧。
配置板32彼此之间的水平方向上的间隔在上游侧是成为插入对象的层叠翅片的透孔的间距(以下,有时称作标准间距)的4倍的间隔。将该上游侧的多个配置板称作宽间距排列部34。
下游侧的配置板32彼此之间的水平方向上的间隔是标准间距的两倍。将该下游侧的多个配置板称作标准间距排列部36。
即,在标准间距排列部36,沿水平方向排列地配置有数量为宽间距排列部34的配置板32的数量的两倍的配置板32。
宽间距排列部34包括:可动宽间距排列部38,其能够沿着配置板32的排列方向移动;以及固定宽间距排列部33,其被固定,而不会沿着配置板32的排列方向移动。
可动宽间距排列部38的配置板32的数量设为与固定宽间距排列部33中的配置板32的数量相同,可动宽间距排列部38的配置板32彼此之间的间隔也与固定宽间距排列部33的配置板32彼此之间的间隔相同,均为标准间距的4倍。
可动宽间距排列部38设为能够使多个配置板32同时沿水平方向移动。可动宽间距排列部38例如能够采用滚珠丝杠和马达的组合或气缸等直线运动装置39来使多个配置板32沿水平方向移动。
从侧面观察时,在标准间距排列部36、固定宽间距排列部33、可动宽间距排列部38配置的配置板32的倾斜部32a相连续。
在将发夹状的换热管20配置于固定宽间距排列部33的倾斜部32a的情况下,当不存在任何止挡件(后述)时,发夹状的换热管20会在自重的作用下自固定宽间距排列部33滑落而移动至标准间距排列部36。
另外,标准间距排列部36的多个配置板32的向插入装置侧突出的突出长度形成为每隔1个就成为不同的长度。
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将位于纸面最下部的配置板32标注为1、将位于其上的配置板标注为2这样按照顺序对配置板32标注附图标记。被标注奇数的附图标记的各配置板向插入装置侧突出的长度长于被标注偶数的附图标记的各配置板向插入装置侧突出的长度。
在标准间距排列部36设有第1止挡件40、第2止挡件42,该第1止挡件40、第2止挡件42位于在标准间距排列部36的各配置板32配置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下游侧,并在该位置处支承发夹状的换热管20而使换热管20停止。
第1止挡件40设为位于标准间距排列部36的奇数列的配置板32的下游侧端部,用于使配置于奇数列的配置板32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停止。
第2止挡件42设为位于标准间距排列部36的偶数列的配置板32的下游侧端部,用于使配置于偶数列的配置板32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停止。
在本实施方式中,奇数列的配置板32向下游侧突出的长度长于偶数列的配置板32向下游侧突出的长度,因此,第1止挡件40位于比第2止挡件42靠下游侧的位置。
第1止挡件40和第2止挡件42能够通过上下移动装置上下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气缸等缸装置(日文:シリンダー装置)45作为上下移动装置。
缸装置45以使杆46朝向下方的方式配置于第1止挡件40和第2止挡件42的上方。在缸装置45的杆46的下端部设有基部43,在该基部43安装有第1止挡件40和第2止挡件42这两者的上端部。
采用这样的结构,当缸装置45工作时,第1止挡件40和第2止挡件42同时上下移动。
并且,在标准间距排列部36的比第2止挡件靠上游侧的位置设有第5止挡件44,该第5止挡件44用于对发夹状的换热管20向第1止挡件40和第2止挡件42的移动进行控制。
缸装置47以使杆48朝向下方的方式配置于第5止挡件44的上方。在杆48的下端部安装有第5止挡件44的上端部。
通过缸装置47工作,从而第5止挡件44上下移动。
在可动宽间距排列部38设有对发夹状的换热管20向标准间距排列部36的移动进行控制的第4止挡件50。
缸装置51以使杆52朝向下方的方式配置于第4止挡件50的上方。在杆52的下端部安装有第4止挡件50的上端部。
通过缸装置51工作,从而第4止挡件50上下移动。
在固定宽间距排列部33的各配置板32的倾斜部32a,自折弯机输送过来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相对于1个配置板32配置有多个。
在固定宽间距排列部33,需要自各配置板32的多个发夹状的换热管20逐个地向下游侧送出的机构。
因此,在固定宽间距排列部33设有第3止挡件54和分隔件57。
第3止挡件54设于与在固定宽间距排列部33的各配置板32配置的多个发夹状的换热管20中的位于最下游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下游侧部分相抵接的位置。
并且,在位于最下游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上游侧配置有分隔件57。分隔件57在第3止挡件54的上游侧进入到在各配置板32配置的多个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中的位于下游侧的前头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与在其后方排列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之间,能够使在后方排列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在分隔件57的位置处停止。
缸装置55以使杆56朝向下方的方式配置于第3止挡件54的上方。在杆56的下端部安装有第3止挡件54的上端部。
通过缸装置55工作,从而第3止挡件54上下移动。
缸装置58以使杆59朝向下方的方式配置于分隔件57的上方。在杆59的下端部安装有分隔件57的上端部。
通过缸装置58工作,从而分隔件57上下移动。
在图5中示出第3止挡件和第4止挡件的主视图。
如图5所示,第3止挡件54和第4止挡件50由板状构件构成,在该板状构件形成有固定宽间距排列部33和可动宽间距排列部38的配置板32的数量的狭缝部60,各配置板32的上部能够进入该狭缝部60。在第3止挡件54和第4止挡件50要在各自的位置处支承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情况下,第3止挡件54和第4止挡件50下降直到配置板32进入各狭缝部60内,由此能够在各自的位置处使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移动停止。
在图6中示出第5止挡件的主视图。
如图6所示,第5止挡件44由板状构件构成,在该板状构件形成有标准间距排列部36的配置板32的数量的狭缝部60,各配置板32的上部能够进入该狭缝部60。即,第5止挡件44的狭缝部的数量为第3止挡件的数量的两倍,为第4止挡件的狭缝部60的数量的两倍。
第5止挡件44下降直到配置板32进入到各狭缝部60内,由此能够使沿奇数列的配置板32移动过来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和沿偶数列的配置板32移动过来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移动停止。
在图7中示出第1止挡件和第2止挡件的主视图。
第1止挡件40和第2止挡件42均是以向下方延伸的方式安装于基部43的下表面的圆柱状的构件。
第1止挡件40和第2止挡件42这两者的宽度(圆柱的直径)设置为第1止挡件40和第2止挡件42能够收纳于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弯曲部21内。也就是说,构成为构成第1止挡件40和第2止挡件42的圆柱的直径为比弯曲部21的直径小的直径。
通过如此构成,如后述那样,在利用方向转换部90来改变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方向之际,能够容易地进行使弯曲部21钩挂于第1止挡件40或第2止挡件42而使其朝向转换为水平方向的动作。
第1止挡件40的靠上游侧的面抵接于标准间距排列部36的奇数列的配置板32的下游侧顶端部。
于是,第1止挡件40抵接于沿奇数列的配置板32移动过来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弯曲部21的下游侧端面,从而使沿配置板32移动过来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停止。
另外,由于第2止挡件42与第1止挡件40一体地上下移动,因此,在第1止挡件40配置于奇数侧的配置板32的下游侧端部时,第2止挡件42也抵接于偶数列的配置板32的下游侧端面。
第2止挡件42抵接于沿偶数列的配置板32移动过来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弯曲部21的下游侧端面,从而使沿配置板32移动过来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停止。
本实施方式的分隔件57是未设有配置板32能够进入的狭缝部60的板状构件(未图示其主视图)。但是,分隔件57以下端部成为尖锐的方式形成,从而能够进入到固定宽间距排列部33的最下游侧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与自最下游侧起算的第2个发夹状的换热管20之间。分隔件57的顶端部抵接于作为配置板32的上表面的倾斜部32a。
在标准间距排列部36的下方设有防振止挡件74,该防振止挡件74用于使配置于标准间距排列部36的配置板32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振动停止。
防振止挡件74抵接于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下端部,使得沿奇数列的配置板32下降过来的、因第1止挡件40而停止时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振动停止。
在防振止挡件74设有使防振止挡件74上下移动的上下移动装置76和使防振止挡件沿水平方向移动的直线运动装置78。
上下移动装置76和直线运动装置78均能够采用气缸等缸装置。
通过使上下移动装置76工作,能够使防振止挡件74在抵接于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下游侧面的位置与未抵接于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位置(比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下端部靠下方的位置)之间移动。
另外,通过使直线运动装置78工作,能够使防振止挡件74在抵接于第1止挡件40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下游侧面与抵接于第2止挡件42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下游侧面之间移动。
另外,设有对使可动宽间距排列部38水平移动的直线运动装置39、各缸装置45、47、51、55、58、以及防振止挡件74的上下移动装置76、直线运动装置78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70。控制部70由CPU和存储器构成,在存储器中存储有用于对直线运动装置39、各缸装置45、47、51、55、58、上下移动装置76、直线运动装置78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程序。CPU自存储器读取控制程序,并按照控制程序对各结构的动作进行控制。
接下来,说明排列部的动作。
首先,说明将发夹状的换热管20配置于标准间距排列部36的奇数列的配置板32的工序。
使第1止挡件40、第2止挡件42、第3止挡件54、第4止挡件50和第5止挡件44分别为下降了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向固定宽间距排列部33的各配置板32输送通过折弯机成形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
被输送到固定宽间距排列部33的多个发夹状的换热管20被第3止挡件54保持于第3止挡件54所在的位置,而不向下游侧移动。
接下来,控制部70使分隔件57下降而进入到固定宽间距排列部33的最下游侧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与自最下游侧起算的第2个发夹状的换热管20之间。由此,使位于最下游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与比其靠上游侧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分离。
接下来,控制部70使缸装置55工作而使第3止挡件54上升。于是,仅位于固定宽间距排列部33的最下游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在自重的作用下朝向可动宽间距排列部38移动。
控制部70在使第3止挡件54上升之后立即使第3止挡件54下降。然后,控制部70使缸装置58工作而使分隔件57上升,因分隔件57停止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在自重的作用下移动并抵接于第3止挡件54而停止。
在可动宽间距排列部38,第4止挡件50使自宽间距排列部34移动过来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停止。
如图4所示,当在可动宽间距排列部38的各配置板32的位置与标准间距排列部36的奇数列的配置板32的位置一致的情况下,控制部70使缸装置51工作而使第4止挡件50上升时,配置于可动宽间距排列部38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在自重的作用下向标准间距排列部36的奇数列的配置板32移动。
控制部70在使第4止挡件50上升而使发夹状的换热管20移动之后,使缸装置51工作而使第4止挡件50下降。
移动到标准间距排列部36的奇数列的配置板32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抵接于第5止挡件44而停止。
接下来,控制部70使缸装置47工作而使第5止挡件44上升。于是,因第5止挡件44停止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在自重的作用下移动到奇数列的配置板32的下游侧顶端部,并抵接于第1止挡件40而停止。
此外,控制部70在使第5止挡件44上升而使发夹状的换热管20移动之后,使缸装置47工作而使第5止挡件44下降。
接下来,说明将发夹状的换热管20配置于标准间距排列部36的偶数列的配置板32的工序。
控制部70使分隔件57下降而进入到固定宽间距排列部33的最下游侧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与自最下游侧起算的第2个发夹状的换热管20之间。由此,使位于最下游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与比其靠上游侧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分离。
然后,控制部70使缸装置55工作而使第3止挡件54上升。于是,仅位于固定宽间距排列部33的最下游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在自重的作用下朝向可动宽间距排列部38移动。
控制部70在使第3止挡件54上升之后立即使第3止挡件54下降。然后,控制部70使缸装置58工作而使分隔件57上升,因分隔件57停止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在自重的作用下移动并抵接于第3止挡件54而停止。
在可动宽间距排列部38,第4止挡件50使自宽间距排列部34移动过来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停止。
接下来,如图8所示,控制部70使直线运动装置39工作而使可动宽间距排列部38移动至可动宽间距排列部38的配置板32与标准间距排列部36的配置板32的偶数列成为一条直线的位置。
当在可动宽间距排列部38的移动结束后控制部70使缸装置51工作而使第4止挡件50上升时,配置于可动宽间距排列部38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在自重的作用下向标准间距排列部36的偶数列的配置板32移动。
控制部70在使第4止挡件50上升而使发夹状的换热管20移动之后,使缸装置51工作而使第4止挡件50下降。
移动到标准间距排列部36的偶数列的配置板32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抵接于第5止挡件44而停止。
接下来,控制部70使缸装置47工作而使第5止挡件44上升。于是,因第5止挡件44停止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在自重的作用下移动到偶数列的配置板32的下游侧顶端部,并抵接于第2止挡件42而停止。
此外,控制部70在使第5止挡件44上升而使发夹状的换热管20移动之后,使缸装置47工作而使第5止挡件44下降。
接下来,根据图9A~图9F来说明防振止挡件74的动作。在图9A~图9F中,仅图示了标准间距排列部36处的动作。
在图9A中,示出在发夹状的换热管20配置于标准间距排列部36的奇数列的配置板32的情况下控制部70使第5止挡件44上升而使发夹状的换热管20下降的情形。
在图9B中,示出发夹状的换热管20沿奇数列的配置板32下降而抵接于第1止挡件40和防振止挡件74这两者的情形。此时,防振止挡件74的上游侧面配置为处于与第1止挡件40的上游侧面平齐的位置。当奇数列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移动至配置板32的最下游时,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上部抵接于第1止挡件40且下部抵接于防振止挡件74,因此能够防止自移动起到停止为止的、腿部22的振动。
另外,在图9C中,控制部70使缸装置47工作而使第5止挡件44下降,另外,在使上下移动装置76工作而使防振止挡件74下降之后使直线运动装置78工作而使防振止挡件74向第1止挡件40的上游侧移动。
然后,在图9D中,控制部70使上下移动装置76工作而使防振止挡件74上升至能够与偶数列的配置板32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下部相抵接的位置。
在图9E中,示出在发夹状的换热管20配置于标准间距排列部36的偶数列的配置板32的情况下控制部70使第5止挡件44上升而使发夹状的换热管20移动的情形。
接下来,在图9F中,示出发夹状的换热管20沿偶数列的配置板32移动而抵接于第2止挡件42和防振止挡件74这两者的情形。此时,防振止挡件74的上游侧面配置为处于与第2止挡件42的上游侧面平齐的位置。当偶数列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移动至配置板32的最下游时,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上部抵接于第2止挡件42且下部抵接于防振止挡件74,因此能够防止自移动起到停止为止的、腿部22的振动。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是使标准间距排列部36的奇数列的配置板32伸长到比偶数列的配置板32靠插入装置侧的位置的形态。但是,也可以是使偶数列的配置板32伸长到比奇数列的配置板32靠插入装置侧的位置的形态。
采用本实施方式那样的排列部30,能够将腿部22敞开的状态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交替地配置于相对于移动方向偏移的位置。因此,即使在以标准间距配置了夹状的换热管20的情况下,相邻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彼此也不会接触或干扰。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标准间距排列部36的奇数列的配置板32和偶数列的配置板32处,使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停止位置为两级,但相邻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彼此只要在移动方向上不处于相同位置即可,例如,对于各配置板32,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停止位置也可以为3级。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宽间距排列部34以标准间距排列部36的配置板32的间隔的两倍的间隔配置了配置板32,但宽间距排列部34的配置板32的间隔只要为标准间距排列部36的配置间隔的两倍以上的整数倍即可。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宽间距排列部34包括固定宽间距排列部33和可动宽间距排列部38这两个结构。但是,也可以设为宽间距排列部34整体能够沿着配置板32的排列方向移动。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第4止挡件50。
(方向转换部)
接下来,根据图10来说明方向转换部90的结构。
方向转换部90包括:外引导板94,其分别具有通过相对于1个配置板32自上方下降而抵接于1个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两个腿部22的上游侧的辊92;棒状的内引导件96,其配置于比外引导板94靠下游侧的位置,该内引导件96以在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朝向被转换为水平方向时进入两个腿部22之间的方式朝向下方突出;以及上表面引导件98,其设于内引导件96的上端部,该上表面引导件98抵接于在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朝向被转换为水平方向时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两个腿部22的上表面。上表面引导件98的上部连结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杆99的下端部,杆99的上端部安装于基部100。
外引导板94的上端部也安装于基部100。基部100安装于缸装置102的杆103,通过使缸装置102工作,从而基部100上下移动。
通过基部100上下移动,从而内引导件96、上表面引导件98以及外引导板94一体地上下移动。
另外,缸装置102也设为还能够通过缸装置104进行上下移动。缸装置104的杆105的下端部安装于载置有缸装置102的载置部106,通过缸装置104工作,从而内引导件96、上表面引导件98以及外引导板94包含缸装置102在内地一体地上下移动。
另外,缸装置104设为能够通过直线运动装置108沿水平方向移动。直线运动装置108能够在自折弯机侧朝向插入装置侧去的方向上往复运动。
缸装置102、104和直线运动装置108连接于控制部70,并通过控制部70来对动作进行控制。
在图11中示出外引导装置的俯视图。
外引导板94是具有能够进入配置板32之间的厚度的板状构件,其配置于各配置板32之间和最外侧的配置板(附图标记为1的配置板和附图标记为12的配置板)的外侧。
在各外引导板94的侧面安装有旋转轴在水平面内面向宽度方向的辊92。辊92设于与配置在标准间距排列部36的配置板32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上游侧部分相抵接的位置。
在进入各配置板32之间的外引导板94的一个面设有与配置于奇数列的配置板32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一个腿部22相抵接的辊92a,在其相反侧的另一个面上设有与配置于偶数列的配置板32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一个腿部22相抵接的辊92b。
另外,作为外引导板94,还存在如下的外引导板,即,该外引导板在一个面设有与配置于偶数列的配置板32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一个腿部22相抵接的辊92b且在另一个面设有与配置于奇数列的配置板32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一个腿部22相抵接的辊92a。
如此,进入各配置板32之间的外引导板94在一侧的面和另一侧的面上分别配置有朝向奇数列的配置板32的一个辊92a和朝向偶数列的配置板32的一个辊92b,其中,交替地配置有辊92a的配置面和辊92b的配置面成为相反的面的外引导板94。
也就是说,利用1张外引导板94来抵接于奇数侧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腿部22中的一个腿部和偶数侧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腿部22中的一个腿部。
此外,在配置于附图标记为1的配置板32的外侧的外引导板94仅设有与配置于附图标记为1的配置板32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一个腿部相抵接的辊92a。
另外,在配置于附图标记为12的配置板32的外侧的外引导板94仅设有与配置于附图标记为12的配置板32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一个腿部相抵接的辊92b。
另外,外引导板94配置在各配置板32之间和宽度方向的最外部的配置板32的外侧,由此,在各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各腿部22彼此之间的间隔扩展的情况下,能够将其扩展限制为适当的间隔。
也就是说,通过使各外引导板94的朝向配置板32的面抵接于各腿部22而自外侧将腿部22抑制为适当间隔。因此,能够抑制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各腿部22的扩展而将腿部22维持为适当的间隔。
在图12A~图12D中示出方向转换部90的动作。将自图12A的A方向观察得到的主视图表示在图13中,将自图12D的A方向观察得到的主视图表示在图14中。
此外,图12A~图12D所示的动作是图9A~图9F所示的动作的继续。即,如图9F所示,向奇数列的配置板32配置发夹状的换热管20之后,向偶数列的配置板32配置发夹状的换热管20,之后,使防振止挡件74离开奇数列的配置板32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和偶数列的配置板32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在此之后,方向转换部90进行动作。
在图12A中,利用控制部70使缸装置102和缸装置104工作,使方向转换部90自标准间距排列部36的上方下降。然后,设于外引导板94的辊92a与配置于奇数列的配置板32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上游侧的面相抵接。另外,设于外引导板94的辊92b与配置于偶数列的配置板32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上游侧的面相抵接。
在各辊92从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上端部下降到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的1/3左右的位置时,方向转换部90的下降停止。
接下来,如图12B那样,利用控制部70使方向转换部90的直线运动装置108工作而使方向转换部90整体向插入装置方向水平移动。于是,随着方向转换部90的水平移动,设于外引导板94的辊92a对配置于奇数列的配置板32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上游侧部分进行按压并自下方将发夹状的换热管20从垂直方向向水平方向上推。
此时,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弯曲部21成为钩挂于第1止挡件40内的状态,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下端部以将弯曲部21作为中心逐渐地向插入装置侧提起的方式进行动作。
同样地,随着方向转换部90的水平移动,设于外引导板94的辊92b对配置于偶数列的配置板32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上游侧部分进行按压并自下方将发夹状的换热管20从垂直方向向水平方向上推。
此时,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弯曲部21成为钩挂于第2止挡件42内的状态,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下端部以将弯曲部21作为中心逐渐地向插入装置侧转动的方式进行动作。
另外,随着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下端部逐渐地向插入装置侧转动,内引导件96进入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腿部22之间。
在图12C中,在使方向转换部90沿水平移动移动预定距离之后,利用控制部70使基于直线运动装置108的水平移动停止,使缸装置102工作而使方向转换部90上升预定距离。
然后,如图12D所示,在发夹状的换热管20成为朝向水平方向的位置的时刻,利用控制部70使缸装置102的工作停止。
此时,上表面引导件98抵接于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各腿部22的上表面,且辊92a、92b抵接于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下表面,因此能对朝向水平方向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可靠地进行上下方向上的引导。
并且,由于外引导板94抵接于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外侧侧面,内引导件96抵接于内侧侧面,因此能对朝向水平方向的发夹状的换热管20可靠地进行横向(水平方向)上的引导。
通过具有这样的方向转换部90,能够抑制发夹状的换热管20的腿部22的扩展,从而能够与层叠翅片10的透孔11的间距相匹配将发夹状的换热管20保持为水平方向。
此外,通过方向转换部90以标准间距沿水平方向排列后的多个发夹状的换热管20被移载至图2所示的引导装置110。
引导装置110对以标准间距沿水平方向排列后的多个发夹状的换热管20进行保持并使换热管20向插入侧移动。
以上举出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各种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上实施方式,当然能在不脱离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施加许多改变。

Claims (3)

1.一种发夹状的换热管的排列装置,其对向换热器用的层叠翅片的透孔插入的发夹状的换热管进行排列,该发夹状的换热管的排列装置的特征在于,
该排列装置具备:
标准间距排列部,其隔开层叠翅片的透孔的间距的两倍的间隔地配置有配置板,该配置板具有上表面朝向插入位置侧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部,发夹状的换热管的弯曲部挂在该倾斜部上从而配置为发夹状的换热管朝向上下方向;
止挡装置,其具有多个止挡件,该多个止挡件在相邻的配置板之间分别在倾斜方向上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在不同的位置处抵接于配置于该标准间距排列部的各配置板的发夹状的换热管的弯曲部的下游侧而使发夹状的换热管停止,使得所述发夹状的换热管在相同的位置处不相邻;
多个外引导板,该多个外引导板具有与因该止挡装置而停止的发夹状的换热管的腿部的上游侧部分相抵接的辊,该多个外引导板抵接于发夹状的换热管的腿部的外侧侧面;
水平移动装置,其用于使该外引导板沿水平方向移动;
上下移动装置,其用于使所述外引导板沿上下方向移动;以及
控制部,其使所述水平移动装置工作而使所述外引导板向插入位置侧移动预定距离,之后使所述上下移动装置工作而使所述外引导板上升预定距离,由此使发夹状的换热管的方向转换为水平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夹状的换热管的排列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排列装置包括内引导件,该内引导件能够与所述外引导板一体地水平移动和上下移动,该内引导件能够在比所述外引导板靠下游侧的位置处进入所述发夹状的换热管的腿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夹状的换热管的排列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排列装置包括上表面引导件,该上表面引导件能够与所述外引导板一体地水平移动和上下移动,该上表面引导件在比所述外引导板靠下游侧的位置处抵接于方向被转换为水平方向后的发夹状的换热管的腿部的上表面。
CN201680090421.5A 2016-11-14 2016-11-14 发夹状的换热管的排列装置 Active CN1099966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83709 WO2018087925A1 (ja) 2016-11-14 2016-11-14 ヘアピン状の熱交換チューブ整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6618A CN109996618A (zh) 2019-07-09
CN109996618B true CN109996618B (zh) 2020-05-05

Family

ID=62109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90421.5A Active CN109996618B (zh) 2016-11-14 2016-11-14 发夹状的换热管的排列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773295B2 (zh)
JP (1) JP6667661B2 (zh)
KR (1) KR102181442B1 (zh)
CN (1) CN109996618B (zh)
WO (1) WO20180879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37195B2 (ja) * 2019-11-12 2022-03-16 日高精機株式会社 ヘアピン状熱交換チューブ整列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42923A (ja) * 1984-04-30 1985-12-02 キヤリア・コーポレイシヨン フインパツクユニツト内へのヘアピン管の取付方法及び装置
JPH0615392A (ja) * 1992-07-02 1994-01-25 Hidaka Seiki Kk 熱交換器組立装置におけるスタックピンホルダー循環装置
JP2013120044A (ja) * 2011-12-09 2013-06-17 Panasonic Corp フィンチューブ熱交換器とその製造方法
WO2014003289A1 (ko) * 2012-06-27 2014-01-03 주식회사 고산 열교환기
CN104001803A (zh) * 2014-05-23 2014-08-27 陈定邦 蒸发器成型设备及其成型方法
CN104936720A (zh) * 2013-01-31 2015-09-2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传热管插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15151B2 (ja) 1992-07-02 2002-08-19 日高精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組立装置のパイプ挿入装置
JP3400225B2 (ja) * 1994-11-21 2003-04-28 京進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のヘアピン管の製造方法とその装置
JPH10263733A (ja) * 1997-03-24 1998-10-06 Toshiba Corp 切断積層装置
JPH1128626A (ja) * 1997-07-08 1999-02-0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チューブ整列装置
KR100247353B1 (ko) * 1997-12-19 2000-04-01 구자홍 열교환기용 리턴 벤더의 피치 교정 장치
US9199346B2 (en) 2011-12-22 2015-12-01 Hidaka Seiki Kabushiki Kaisha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for flattened tube fin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42923A (ja) * 1984-04-30 1985-12-02 キヤリア・コーポレイシヨン フインパツクユニツト内へのヘアピン管の取付方法及び装置
JPH0615392A (ja) * 1992-07-02 1994-01-25 Hidaka Seiki Kk 熱交換器組立装置におけるスタックピンホルダー循環装置
JP2013120044A (ja) * 2011-12-09 2013-06-17 Panasonic Corp フィンチューブ熱交換器とその製造方法
WO2014003289A1 (ko) * 2012-06-27 2014-01-03 주식회사 고산 열교환기
CN104936720A (zh) * 2013-01-31 2015-09-2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传热管插入装置
CN104001803A (zh) * 2014-05-23 2014-08-27 陈定邦 蒸发器成型设备及其成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038630A (ko) 2019-04-08
KR102181442B1 (ko) 2020-11-23
JP6667661B2 (ja) 2020-03-18
US20190168284A1 (en) 2019-06-06
WO2018087925A1 (ja) 2018-05-17
CN109996618A (zh) 2019-07-09
JPWO2018087925A1 (ja) 2019-06-24
US10773295B2 (en) 2020-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90531B (zh) 发夹状的换热管的排列装置
JP5445876B2 (ja) 扁平チューブ用フィンの製造装置
CN109996618B (zh) 发夹状的换热管的排列装置
JP6473515B2 (ja) ヘアピン状の熱交換チューブ整列装置
KR102471912B1 (ko) 열교환 튜브 삽입 장치
WO2017061004A1 (ja) ヘアピン状の熱交換チューブのガイド装置及びヘアピン状の熱交換チューブの挿入装置
CN112846685B (zh) 发夹状热交换管的排列装置
CN208289285U (zh) 一种用于生产螺旋板换热器板材的焊接设备
CN109906124B (zh) 发夹状的换热管的引导装置
CN211162746U (zh) 发夹状热交换管的排列装置
JPH06246376A (ja) 拡管装置
KR200448735Y1 (ko) 냉각핀정렬장치
CN113492302B (zh) 棒体排列装置
CN117753886A (zh) 堆叠装置
JPH0629737U (ja) 拡管装置
JPH0661335U (ja) 拡管装置
ITBO20110065A1 (it) Macchina piegatr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