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85074A - 一种银杏总内酯的提取分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银杏总内酯的提取分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85074A
CN109985074A CN201811623277.4A CN201811623277A CN109985074A CN 109985074 A CN109985074 A CN 109985074A CN 201811623277 A CN201811623277 A CN 201811623277A CN 109985074 A CN109985074 A CN 1099850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sage
ginkgo leaf
concentrate
separation method
extraction s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232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大雄
柯鸿
樊小波
孙毅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Baiyu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Baiyu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Baiyu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Baiyu Pharmaceut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985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850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6Ginkgophyta, e.g. Ginkgoaceae (Ginkgo fami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61K2236/30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 A61K2236/33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involving extraction with hydrophilic solvents, e.g. lower alcohols, esters or ketones
    • A61K2236/333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involving extraction with hydrophilic solvents, e.g. lower alcohols, esters or ketones using mixed solvents, e.g. 70% EtO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61K2236/50Methods involving additional extraction steps
    • A61K2236/51Concentration or drying of the extract, e.g. Lyophilisation, freeze-drying or spray-dry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61K2236/50Methods involving additional extraction steps
    • A61K2236/55Liquid-liquid separation; Phase separ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银杏总内酯的提取分离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1)提取;(2)过酰胺树脂柱;(3)萃取;(4)析晶。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方法获得的银杏总内酯。本发明方法提取分离后,银杏总内酯的总含量达90%以上,且收率高、有害成分酚酸含量极低,而且操作简便,工艺路线合理,适合工业化大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银杏总内酯的提取分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银杏总内酯的提取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银杏Gink go bilobaL.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珍稀树种之一。银杏叶作为药用己有500多年的历史。银杏总内酯是银杏叶中独有的具有特殊分子结构和显著药理活性的成分,属于萜类化合物,又称为萜类内酯,包括二萜内酯和倍半萜内酯。现代研究表明,银杏总内酯对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有强大的特异性抑制作用,还对单一缺血损伤和中枢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同时具有抗过敏、抗休克、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作用,因此,银杏总内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银杏酚酸为银杏中的毒副化学成分,具有致敏性、细胞毒性和免疫毒性等,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危害,主要存在于银杏的叶、果及根皮中;德国于1997年开始严格限定银杏叶制剂中银杏酚酸水平在5ppm以下,欧洲药典在标准中沿用了5ppm的银杏酚酸限度要求,中国药典2010年版也限定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酚酸含量应在10ppm以下。
银杏总内酯的提取分离纯化一直以来就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银杏总内酯的化学结构决定了其难于化学合成,因此天然提取工艺是生产银杏总内酯的主要发展方向。但由于银杏总内酯含量很低(0.001%~0.8%干叶重),且结构独特,虽然目前银杏总内酯提取分离的报道很多,例如报道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萃取法、柱提取法、溶剂萃取-柱提取法及超临界提取法等,但普遍存在提取步骤繁琐,且收率不高、纯度不高、或忽视了有害成分银杏酚酸的含量控制,影响了银杏总内酯的药用价值。
例如公开号为CN103393671A的专利申请报道了一种银杏总内酯的提取和精制方法,对银杏叶用乙醇提取后,调整pH为4-5,然后浓缩,用有机溶剂分部萃取,再分别用大孔树脂吸附、洗脱、聚酰胺或和/或MCI-GEL层析柱吸附、洗脱,最后结晶,该方法不仅操作复杂、生产周期长,而且总收率偏低(约0.10%),也未考虑有害成分银杏酚酸的含量控制。
公开号为CN101773528A的专利申请报道了一种低酚酸银杏总内酯的制备方法,其以银杏提取物为原料,经过溶剂提取、过滤、浓缩、酰胺树脂吸附、洗脱等步骤,得到银杏总内酯提取物,该方法虽然保证了银杏酚酸的低含量,但得到的银杏总内酯含量偏低(低于70%)。
公开号为CN1977868A的专利申请公开的银杏总内酯提取方法,包含乙醇水提取后先经大孔树脂分离,然后上聚酰胺树脂,洗脱、乙酸乙酯萃取、干燥的步骤,该方法不仅需要过两种树脂柱,操作较为复杂,而且生产周期长,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因此,为了保证银杏总内酯的充分利用及安全用药,寻找简便、经济、环保的银杏总内酯提取分离方法仍然是近年来技术人员所关注的课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纯度收率均较高、较低银杏酚酸含量,且操作工序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银杏总内酯提取分离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银杏总内酯的提取分离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提取:取粉碎的银杏叶,乙醇溶液提取,回收乙醇,得浓缩物A;
(2)过聚酰胺树脂柱:将浓缩物A过滤,滤液上聚酰胺树脂柱,用水洗脱,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得浓缩物B;
(3)萃取:将浓缩物B先用低极性溶剂萃取,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回收乙酸乙酯,得浓缩物C;
(4)析晶:将浓缩物C加热溶解于乙醇溶液中,活性炭脱色后过滤、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加水降温析晶,过滤、干燥,即得银杏总内酯。
下述计算用量时:提到的银杏叶重量均是指步骤(1)中,所取起始银杏叶的重量。
其中,步骤(1)中,所述乙醇溶液的浓度为40%~80%(V/V),乙醇的用量为3~10mL/g银杏叶,提取温度为:50~80℃,提取次数为2-3次;
优选地,乙醇溶液的浓度为70%,料液比为5mL乙醇/g银杏叶,提取温度为70℃。
其中,步骤(2)中,所述聚酰胺树脂的用量为0.5~2ml/g银杏叶,优选地,用量为1~1.5ml/g银杏叶。
其中,步骤(2)中,所述的洗脱用水为纯化水,用量为2~5BV,优选3BV。
BV:柱体积,2~5BV即洗脱用水的体积为聚酰胺树脂柱体积的2~5倍。
低极性溶剂,即极性值较低的极性溶剂,本发明中,所述低极性溶剂的极性值不大于0.2。
其中,步骤(3)中,所述的低极性溶剂为石油醚、正己烷或正庚烷,三种溶剂的极性值分别为0.01、0.06、0.2,极性值均较低。
其中,步骤(2)中,浓缩至银杏叶投料量的0.5倍体积,得浓缩物B;将洗脱液浓缩到一定体积是为了方便下步萃取操作。
步骤(3)中,低极性溶剂的用量为0.5~1.5ml/g银杏叶,优选地,用量为1ml/g银杏叶或0.5ml/g银杏叶。
其中,步骤(3)中,所述乙酸乙酯的用量为0.5~1.5ml/g银杏叶,优选地,用量为1.2ml/g银杏叶。银杏总内酯易溶于乙酸乙酯,萃取应遵从少量多次原则(一般萃取三次,每次萃取的乙酸乙酯用量为药材重量的0.4倍体积),基本能保证浓缩物B中的内酯成分萃取完全。
其中,步骤(4)中,乙醇溶液的浓度为50%~100%(V/V),优选95%乙醇;
乙醇的用量为0.05-0.5ml/g银杏叶,优选地,用量为0.2ml/g银杏叶;
和/或,活性炭用量为银杏叶重量的0.1%~0.5%,优选0.2%;
活性炭脱色的温度为40~70℃,优选50~60℃;脱色时间为0.5~1h。
其中,步骤(4)中,水的用量为0.01-0.05mL/g银杏叶,优选地,用量为0.02ml/g银杏叶;
和/或,析晶的温度为0~20℃,时间为12~48h;优选地,析晶的温度为10℃,时间为24h。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提取分离方法得到的银杏总内酯。
发明人经过长期的研究摸索,最终获得了本发明以银杏叶为原料,经提取、过聚酰胺柱、萃取、析晶以获取银杏总内酯的提取纯化方法,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
1、工艺稳定,兼顾银杏总内酯高提取收率、高纯度及较低的银杏酚酸含量,质量优良。经多批次生产所得样品总收率可高达0.18%,内酯总含量90%以上,总酚酸的含量能够稳定的控制在小于2.0ppm。
2、不使用特殊设备,未使用有毒的试剂和辅助材料,有效地保证了药品生产的安全性。其中聚酰胺树脂可再生利用,无毒;所用的溶媒为正庚烷、乙醇、乙酸乙酯等均为常用溶剂,可回收利用,减少污染,节约成本。
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如表1:
如表1中,本发明所记载的提取分离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步骤简单的,生产周期短的明显优势,同时在缩短生产周期后保证了银杏总酚酸含量在1ppm左右以及银杏总内酯的含量不低于90%。单纯从表1中能够得出CN103393671A的方法得到的总内酯含量最高,但是当只经过大孔吸附树脂过柱后得到的银杏内酯总含量最高仅为15.7%(见CN103393671A原文),由此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法的优势尤为突出,仅经过一次过柱的步骤就能取得银杏总内酯含量不低于90%的银杏提取物。
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银杏总内酯的提取分离方法工艺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原料、设备均为已知产品,通过购买市售产品获得。
工艺流程见图1,具体方法见实施例。
实施例1本发明提取分离方法
取粉碎后的银杏叶10kg于100L反应釜中,加入50L的70%乙醇水溶液加热至60-80℃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过滤后滤液经50-60℃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后得浓缩物A。
浓缩液A上5L聚酰胺树脂柱,经3BV的纯化水洗脱,收集洗脱液,50-60℃减压浓缩得浓缩物B。
浓缩物B先用正庚烷萃取两次,每次萃取用量5L;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每次用量4L,合并有机相减压浓缩回收乙酸乙酯后得浓缩物C。
浓缩物C用95%乙醇2L加热溶解后,加入20g活性炭,升温至50-60℃,保温脱色50min,过滤,滤液经减压浓缩除去乙醇,向浓缩物中加入0.2L纯化水,降温析晶24h。过滤,经50-60℃真空干燥后得浅灰色银杏总内酯17.30g。
经HPLC-ELSD检测银杏总内酯含量为90.86%,收率0.173%,经HPLC-UV检测总银杏酚酸为1.1ppm。
实施例2本发明提取分离方法
取粉碎后的银杏叶10kg于100L反应釜中,加入50L的70%乙醇水溶液加热至60-80℃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过滤后滤液经50-60℃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后得浓缩物A。
经过滤,滤液上10L聚酰胺树脂柱,经3BV的纯化水洗脱,收集洗脱液,50-60℃减压浓缩得浓缩物B。
浓缩物B先用石油醚萃取两次,每次萃取用量5L;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每次用量4L,合并有机相减压浓缩回收乙酸乙酯后得浓缩物C。
浓缩物C用95%乙醇2L加热溶解后,加入20g活性炭,升温至50-60℃,保温脱色50min,过滤,滤液经减压浓缩除去乙醇,向浓缩物中加入0.2L纯化水,降温至10-20℃析晶24h。过滤,经50-60℃真空干燥后得浅灰色银杏总内酯16.04g。
经HPLC-ELSD检测银杏总内酯含量91.20%,收率0.16%,总银杏酚酸0.9ppm。
实施例3本发明提取分离方法
取粉碎后的银杏叶10kg于100L反应釜中,加入50L的70%乙醇水溶液加热至70℃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50-60℃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后得浓缩物A。
经过滤,滤液上10L聚酰胺树脂柱,经3BV的纯化水洗脱,收集洗脱液,50-60℃减压浓缩得浓缩物B。
浓缩物B先用正己烷萃取两次,每次萃取用量5L;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每次用量4L,合并有机相减压浓缩回收乙酸乙酯后得浓缩物C。
浓缩物C用95%乙醇2L加热溶解后,加入20g活性炭,升温至50-60℃,保温脱色50min,过滤,滤液经减压浓缩除去乙醇,向浓缩物中加入0.2L纯化水,降温至10-20℃析晶24h。过滤,经50-60℃真空干燥后得浅灰色银杏总内酯18.10g。
经HPLC-ELSD检测银杏总内酯含量91.07%,收率0.18%,总银杏酚酸0.6ppm。
实施例4本发明提取分离方法
取粉碎后的银杏叶10kg于100L反应釜中,加入50L的80%乙醇水溶液加热至60℃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过滤后滤液经60℃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后得浓缩物A。
浓缩液A上5L聚酰胺树脂柱,经5BV的纯化水洗脱,收集洗脱液,50-60℃减压浓缩得浓缩物B。
浓缩物B先用正庚烷萃取两次,每次萃取用量10L;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每次用量4L,合并有机相减压浓缩回收乙酸乙酯后得浓缩物C。
浓缩物C用95%乙醇2L加热溶解后,加入50g活性炭,升温至50-60℃,保温脱色30min,过滤,滤液经减压浓缩除去乙醇,向浓缩物中加入0.2L纯化水,降至10℃,析晶24h。过滤,经50-60℃真空干燥后得浅灰色银杏总内酯16.10g。
经HPLC-ELSD检测银杏总内酯含量为90.06%,收率0.161%,经HPLC-UV检测总银杏酚酸为1.4ppm。
实施例5本发明提取分离方法
取粉碎后的银杏叶10kg于100L反应釜中,加入50L的70%乙醇水溶液加热至60-80℃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过滤后滤液经50-60℃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后得浓缩物A。
浓缩液A上15L聚酰胺树脂柱,经3BV的纯化水洗脱,收集洗脱液,50-60℃减压浓缩得浓缩物B。
浓缩物B先用正庚烷萃取两次,每次萃取用量5L;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每次用量4L,合并有机相减压浓缩回收乙酸乙酯后得浓缩物C。
浓缩物C用95%乙醇2L加热溶解后,加入20g活性炭,升温至50-60℃,保温脱色50min,过滤,滤液经减压浓缩除去乙醇,向浓缩物中加入0.2L纯化水,降温析晶24h。过滤,经50-60℃真空干燥后得浅灰色银杏总内酯18.2g。
经HPLC-ELSD检测银杏总内酯含量为91.04%,收率0.182%,经HPLC-UV检测总银杏酚酸为0.5ppm。
实施例6本发明提取分离方法
取粉碎后的银杏叶10kg于100L反应釜中,加入40L的73%乙醇水溶液加热至75℃提取物2次,合并提取液,过滤后滤液经50-60℃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后得浓缩物A。
浓缩液A上10L聚酰胺树脂柱,经4BV的纯化水洗脱,收集洗脱液,50-60℃减压浓缩得浓缩物B。
浓缩物B先用正己烷萃取两次,每次萃取用量15L;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每次用量4L,合并有机相减压浓缩回收乙酸乙酯后得浓缩物C。
浓缩物C用55%乙醇2.5L加热溶解后,加入20g活性炭,升温至70℃,保温脱色45min,过滤,滤液经减压浓缩除去乙醇,向浓缩物中加入0.3L纯化水,降温至8℃析晶48h。过滤,经50-60℃真空干燥后得浅灰色银杏总内酯19.5g。
经HPLC-ELSD检测银杏总内酯含量为90.01%,收率0.195%,经HPLC-UV检测总银杏酚酸为1.2ppm。
对比实施例1利用先萃取再过聚酰胺树脂柱制备银杏总内酯
取粉碎后的银杏叶10kg于100L反应釜中,加入50L的70%乙醇水溶液加热至60-80℃提取物3次,合并提取液,过滤后滤液经50-60℃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后得浓缩物A。
浓缩物A先用正己烷萃取两次,每次萃取用量为5L;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每次用量为4L,合并有机相减压浓缩回收乙酸乙酯后得浓缩物B。将浓缩物B加水溶解,然后上10L聚酰胺树脂柱,经3BV的纯化水洗脱,收集洗脱液50-60℃减压浓缩得浓缩物C。
浓缩物C用95%乙醇2L加热溶解后,加入20g活性炭,升温至50-60℃,保温脱色30min,过滤,滤液经减压浓缩除去乙醇,向浓缩物中加入2L纯化水,降温至10℃析晶24h。过滤,经50-60℃真空干燥后得浅棕色银杏总内酯21.10g。
经HPLC-ELSD检测银杏总内酯含量为80.14%,收率0.211%,经HPLC-UV检测总银杏酚酸为12.50ppm。
对比实施例2利用大孔树脂对银杏总内酯进行分离提取
取粉碎后的银杏叶10kg于100L反应釜中,加入50L的70%乙醇水溶液加热至60-80℃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过滤后滤液经50-60℃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后得浓缩物A。
经过滤,滤液上10L大孔树脂(D101)柱,经3BV的纯化水洗脱除杂;再用60%乙醇水解析,收集洗脱液,50-60℃减压浓缩得浓缩物B。
浓缩物B先用正庚烷萃取两次,每次萃取用量5L;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每次用量4L,合并有机相减压浓缩回收乙酸乙酯后得浓缩物C。
浓缩物C用95%乙醇2L加热溶解后,加入20g活性炭,升温至50-60℃,保温脱色50min,过滤,滤液经减压浓缩除去乙醇,向浓缩物中加入2L纯化水,降温至10-20℃析晶24h。过滤,经50-60℃真空干燥后得棕色色银杏总内酯13.6g。
经HPLC-ELSD检测银杏总内酯含量为79.50%,收率0.136%,经HPLC-UV检测总银杏酚酸为8.6ppm。
综上,通过与对比实施例1比较可知,如果将本发明所述的萃取步骤放过聚酰胺树脂柱步骤之前,那么得到的银杏总内酯的含量以及银杏酚酸的含量均发生了变化,即银杏总内酯的含量降低,银杏酚酸的含量升高。通过与对比实施例2比较可知,如果将本发明中所述的聚酰胺树脂柱换成大孔树脂,最终银杏总内酯的含量和银杏酚酸的含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下通过试验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试验例1本发明方法的关键参数考察
一、低极性溶剂萃取除杂方式考察
方案1:取银杏叶1kg于反应釜中,加入5L的70%乙醇水溶液加热至60-80℃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过滤后滤液经50-60℃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后得浓缩物A,用正庚烷萃取2次,每次用量500ml,水层上聚酰胺树脂柱(含1L聚酰胺树脂),经4BV的纯化水洗脱,收集洗脱液,50-60℃减压浓缩得浓缩物B。浓缩物B经乙酸乙酯萃取(萃取三次,每次用量400ml),合并有机相减压浓缩回收乙酸乙酯后得浓缩物C。
方案2:取银杏叶1kg于反应釜中,加入5L的70%乙醇水溶液加热至60-80℃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过滤后滤液经50-60℃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后得浓缩物A,然后上聚酰胺树脂柱(含1L聚酰胺树脂),经4BV的纯化水洗脱,收集洗脱液,50-60℃减压浓缩得浓缩物B。浓缩物B先经正庚烷萃取2次,每次用量500ml,然后乙酸乙酯萃取(萃取三次,每次用量400ml),合并有机相减压浓缩回收乙酸乙酯后得浓缩物C。
以上两种萃取除杂方案,除了正庚烷萃取工序顺序不一致外,其他操作及溶剂用量均一致,用HPLC-ELSD法分别测定两浓缩物C中银杏总内酯总量,实验结果见表2。
表2萃取除杂筛选实验结果:
由表2可见,方案2所得到的浓缩物C中,银杏总内酯总含量更高、总银杏酚酸含量更低,萃取效果均优于方案1。
因此,采用本发明方案2,杂质去除效果佳,能够保证浓缩物C的质量。
二、聚酰胺树脂用量的筛选
在本发明中,聚酰胺树脂作为分离辅助材料且在整个分离纯化过程中仅使用一次,聚酰胺树脂的用量显得尤为重要。
本发明考察了聚酰胺用量为银杏叶投料量的0.2倍体积、0.5倍体积用量、1.0倍体积用量和1.5倍体积对浓缩物C的质量影响,其他实验参数均同方案2。实验结果见表3。
表3聚酰胺树脂用量的筛选
浓缩物C的批号 聚酰胺树脂用量(V/M) 银杏总内酯含量 总银杏酚酸含量
20170401 0.2 46.50% ---
20170402 0.5 78.32% 2.3ppm
20170501 1.0 81.50% 1.8ppm
20170502 1.5 83.04% 1.7ppm
可知:不同用量的聚酰胺树脂纯化效果不同,其中,0.2倍体积聚酰胺用量所得样品颜色较深,呈油状,可能是用量太少导致浓缩物C杂质过多,银杏总内酯含量也较低。0.5倍体积时,总银杏酚酸的含量接近2ppm,在1倍体积、1.5倍体积后总酚酸含量趋于平稳,均在2ppm以下。因此,聚酰胺用量为银杏叶投料量的1-1.5倍体积最佳。
试验例2本发明方法的重复性验证
按实施例1方法,重复生产三次获得银杏总内酯,计算样品的含量及银杏酚酸量。其中样品含量是经HPLC-ELSD检测用按外标法计算而出,银杏酚酸是后按外标法计算。
三次的批号分别为20170327、20170412、20170501。
结果见表4。
表4实施例1方法:三批银杏总内酯样品检测结果
按实施例2方法,重复生产三次获得银杏总内酯,计算样品的含量及银杏酚酸量。其中样品含量是经HPLC-ELSD检测用按外标法计算而出,银杏酚酸是后按外标法计算。
三次的批号分别为20180327、20180412、20180501。
结果见表5。
表5实施例2方法:三批银杏总内酯样品检测结果
可见,使用本发明方法,三次实验的银杏总内酯含量、收率及银杏酚酸量结果一致,数值差异在误差范围,说明本发明方法重复性好,稳定性高,可操作性强。
综上,本发明方法,通过选择特定的提取分离步骤及参数相结合,获得的银杏总内酯,纯度高、收率高、有害成分银杏酚酸含量低,质量优良;而且本发明方法操作简便,工艺路线合理、稳定性高,适合工业化大生产,工业应用前景良好。

Claims (10)

1.一种银杏总内酯的提取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提取:取粉碎的银杏叶,乙醇溶液提取,回收乙醇,得浓缩物A;
(2)过聚酰胺树脂柱:将浓缩物A过滤,滤液上聚酰胺树脂柱,用水洗脱,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得浓缩物B;
(3)萃取:将浓缩物B先用低极性溶剂萃取,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回收乙酸乙酯,得浓缩物C;
(4)析晶:将浓缩物C加热溶解于乙醇溶液中,活性炭脱色后过滤、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加水降温析晶,过滤、干燥,即得银杏总内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乙醇溶液的浓度为40%~80%(V/V),乙醇的用量为3~10mL/g银杏叶,提取温度为:50~80℃,提取次数为2-3次;
优选地,乙醇溶液的浓度为70%,料液比为5mL乙醇/g银杏叶,提取温度为60-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聚酰胺树脂的用量为0.5~2ml/g银杏叶,优选地,用量为1~1.5mL/g银杏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洗脱用水为纯化水,用量为2~5BV,优选3BV。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低极性溶剂的极性值不大于0.2;进一步地,所述低极性溶剂为石油醚、正己烷或正庚烷。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提取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浓缩至银杏叶投料量的0.5倍体积,得浓缩物B;
步骤(3)中,低极性溶剂的用量为0.5~1.5ml/g银杏叶,优选地,用量为1ml/g银杏叶或0.5ml/g银杏叶。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提取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乙酸乙酯的用量为0.5~1.5ml/g银杏叶,优选地,用量为1.2ml/g银杏叶。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提取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乙醇溶液的浓度为50%~100%(V/V),优选95%乙醇;
乙醇的用量为0.05-0.5ml/g银杏叶,优选地,用量为0.2ml/g银杏叶;
和/或,活性炭用量为银杏叶重量的0.1%~0.5%,优选0.2%;
活性炭脱色的温度为40~70℃,优选50~60℃;脱色时间为0.5~1h。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提取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水的用量为0.01-0.05ml/g银杏叶,优选地,用量为0.02ml/g银杏叶;
和/或,析晶的温度为0~20℃,时间为12~48h;优选地,析晶的温度为10℃,时间为24h。
10.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提取分离方法得到的银杏总内酯。
CN201811623277.4A 2017-12-29 2018-12-28 一种银杏总内酯的提取分离方法 Pending CN1099850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857131 2017-12-29
CN201711485713 2017-12-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85074A true CN109985074A (zh) 2019-07-09

Family

ID=67129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23277.4A Pending CN109985074A (zh) 2017-12-29 2018-12-28 一种银杏总内酯的提取分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85074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77868A (zh) * 2005-12-05 2007-06-13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银杏叶总内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用途
CN101054384A (zh) * 2007-05-30 2007-10-17 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从银杏叶或银杏叶提取物中提取银杏内酯b的制备方法
CN102659808A (zh) * 2012-04-23 2012-09-12 成都百裕科技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银杏内酯的提取分离方法
CN102887909A (zh) * 2012-11-07 2013-01-23 黑龙江天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从银杏叶中提取分离银杏内酯b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77868A (zh) * 2005-12-05 2007-06-13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银杏叶总内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用途
CN101054384A (zh) * 2007-05-30 2007-10-17 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从银杏叶或银杏叶提取物中提取银杏内酯b的制备方法
CN102659808A (zh) * 2012-04-23 2012-09-12 成都百裕科技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银杏内酯的提取分离方法
CN102887909A (zh) * 2012-11-07 2013-01-23 黑龙江天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从银杏叶中提取分离银杏内酯b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航等: "高含量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 《农产品加工(学刊)》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34758B (zh) 从银杏叶中提取分离银杏内酯a、b、c、j及白果内酯单体的方法
CN102976909B (zh) 一种从生姜中提取纯化6-姜酚的方法
CN103772339B (zh) 一种从茶叶下脚料中提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方法
CN107118219B (zh) 从钩吻中分离提纯钩吻绿碱、钩吻碱戊、钩吻素子、钩吻素甲和呋喃钩吻素子的方法
CN109879919B (zh) 一种从酸枣仁中分离制备三种黄酮苷的方法
CN102731592B (zh) 一种从橄榄叶提取橄榄苦甙和穗花杉双黄酮的方法
CN101412725B (zh) 从银杏叶中提取分离银杏内酯b的方法
CN102115467A (zh) 一种单体儿茶素的制备方法
CN104000935B (zh) 一种从马铃薯皮渣中提取抗氧化酚酸的方法
CN109021046A (zh) 一种从罗汉果茎叶中同时提取槲皮苷和山萘苷的方法
CN112723997A (zh) 一种提取高纯度补骨脂酚的绿色工艺
CN101638404B (zh) 高纯度丹酚酸b、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3910705A (zh) 从绿茶的下脚料中快速提取分离纯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方法
CN101468997B (zh) 从银杏叶中提取分离白果内酯的方法
CN103610708B (zh) 一种银杏根皮中低酸高纯度萜内酯提取物的制备工艺
CN103239546A (zh) 从荔枝壳中提取总黄酮的方法
CN101412724B (zh) 从银杏叶中提取银杏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09985074A (zh) 一种银杏总内酯的提取分离方法
CN101412722B (zh) 从银杏叶中提取分离银杏内酯c的方法
CN101468998B (zh) 从银杏叶中提取分离银杏内酯a的方法
CN105859700B (zh) 一种从白花败酱草中提取制备异牡荆苷的方法
CN108653358A (zh) 一种桃叶鸦葱黄酮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CN102659860A (zh) 一种从垂盆草中提取纯化垂盆草苷的方法
CN102274254B (zh) 一种空心莲子草有效部位群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CN102657718A (zh) 一种高含量山楂黄酮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