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69862A - 纱线卷取机 - Google Patents

纱线卷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69862A
CN109969862A CN201811557790.8A CN201811557790A CN109969862A CN 109969862 A CN109969862 A CN 109969862A CN 201811557790 A CN201811557790 A CN 201811557790A CN 109969862 A CN109969862 A CN 1099698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rolley
doffs
bobbin
opera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5779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69862B (zh
Inventor
目片努
伊藤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969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698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698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698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10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for making packages of specified shapes or on specified types of bobbins, tubes,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20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for making packages of specified shapes or on specified types of bobbins, tubes, cores, or formers forming multiple pack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4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and or replacing by cores, formers, or empty receptacles a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Transferring material between adjacent full and empty take-up elements
    • B65H67/0405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or for loading an empty core
    • B65H67/0411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or for loading an empty core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6Supply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packages to, or transporting from,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68Supplying or transporting empty co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纱线卷取机。纱线卷取机(1)具备:多个卷取单元(2),它们将纱线(Y)卷取在筒管(B)而形成卷装(P);落纱台车(4),其具有从多个卷取单元(2)中的卷装(P)成为了满卷的卷取单元(2)排出该卷装(P)的落纱装置(43)以及能够收纳多个筒管(B)的收纳部(41),并设置为能够沿着多个卷取单元(2)的排列方向行进;供给装置(60),其向落纱台车(4)的收纳部(41)供给筒管(B);以及控制装置(5a),其基于收纳于落纱台车4的收纳部(41)的筒管(B)的收纳根数、和需要排出卷装(P)的卷取单元(2)亦即作业单元(2A)的台数,来生成落纱台车(4)的预定作业。

Description

纱线卷取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纱线卷取机。
背景技术
纱线卷取机具备:多个卷取单元,它们将纱线卷取于筒管而形成卷装;筒管堆料机(bobbin stocker),其保管有多个筒管;以及落纱台车,其将从筒管堆料机供给的筒管输送至卷取单元,从卷取单元排出卷装,将筒管安装于卷取单元(例如参照日本特公平3-12034号公报)。
在现有的纱线卷取机中,若从筒管堆料机向落纱台车的筒管的供给结束,则从与落纱台车接近的位置的卷取单元进行落纱作业。例如在落纱台车能够收纳的筒管的收纳根数是N根,在落纱台车从筒管堆料机接受筒管的供给的时刻落纱作业所需的卷取单元的台数是M台(N<M)的情况下,若落纱台车针对N台卷取单元进行落纱作业,则落纱台车收纳的筒管将用尽。在该情况下,远离筒管堆料机的位置的卷取单元与接近于筒管堆料机的位置的卷取单元相比,往往从卷装成为满卷到进行落纱作业的时间变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侧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运转效率的提高的纱线卷取机。
本发明的一侧面的纱线卷取机具备:多个卷取单元,它们将纱线卷取在筒管而形成卷装;落纱台车,其具有从多个卷取单元中的卷装成为了满卷的卷取单元排出该卷装的落纱装置、以及能够收纳多个筒管的收纳部,并设置为能够沿着多个卷取单元的排列方向行进;供给装置,向落纱台车的收纳部供给筒管;以及控制装置,其基于收纳于落纱台车的收纳部的筒管的收纳根数、和请求卷装的排出的卷取单元亦即作业单元的台数,来生成落纱台车的预定作业。
由此,在纱线卷取机中,能够根据筒管的收纳根数高效地使落纱台车移动,能够实现运转效率的提高。
在一实施方式中,落纱台车也可以能够行进地设置于供给装置供给筒管的供给位置,供给装置也可配置于多个卷取单元的排列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向位于供给位置的落纱台车供给筒管。在该结构中,因落纱台车的位置而为了移动到供给装置需要时间。在纱线卷取机中,能够高效地使落纱台车移动,所以即使在将供给装置配置于上述排列方向的端部的构成中,也能够实现运转效率的提高。
在一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也可在从供给装置向落纱台车供给了筒管之后,在落纱台车位于供给位置的状态下,在作业单元的台数比收纳根数多的情况下,按照使落纱台车从最远离供给装置的位置的作业单元开始作业的方式,生成预定作业。在该结构中,从最远离供给装置的位置的作业单元开始作业,所以在该作业单元中进行了作业之后即使落纱台车向供给装置返回并接受了筒管的供给的情况下,落纱台车也不向相比该作业单元远离供给装置的位置移动。因此,在纱线卷取机中,能够避免落纱台车的移动变多。
在一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也可按照从最远离供给装置的位置的作业单元朝向供给装置,使落纱台车从远离供给装置的位置的作业单元依次进行作业的方式,生成预定作业。在该结构中,落纱台车向与供给装置接近的方向移动并且对作业单元进行作业。因此,在纱线卷取机中,能够避免落纱台车的移动变多。
在一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也可基于收纳根数、在相对于落纱台车的当前位置在排列方向上与供给装置的位置相反的一侧的第一区域存在的作业单元的台数、以及在落纱台车的当前位置与供给装置之间的第二区域存在的作业单元的台数,来生成落纱台车的预定作业。在该结构中,能够根据落纱台车的状况(筒管的收纳根数以及位置),适当地设定落纱台车的移动方向。
在一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也可在存在于第一区域的作业单元的台数比收纳根数多且存在于第二区域的作业单元的台数是收纳根数以上的情况下,按照使落纱台车从存在于第二区域并且与落纱台车的当前位置最近的位置的作业单元进行作业的方式,生成预定作业。在该结构中,落纱台车向与供给装置接近的方向移动并且对作业单元进行作业。因此,在纱线卷取机中,能够缩短落纱台车在供给装置与作业单元之间移动的移动距离。
在一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也可在落纱台车停止在针对作业单元的作业位置时或者停止在供给位置时,生成预定作业。在该结构中,能够避免在落纱台车的行进中使预定作业产生改变。由此,在纱线卷取机中,能够避免在落纱台车的行进中改变移动方向,使落纱台车产生不需要的移动的情况。
在一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也可基于已生成的预定作业,来使落纱台车移动。在该结构中,能够根据筒管的收纳根数使落纱台车高效地移动。
在一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也可在落纱台车向最远离供给装置的位置的作业单元移动时,以不对位于该作业单元与供给装置之间的其它作业单元进行作业,而通过该其它作业单元的方式,使落纱台车移动。在该结构中,能够使落纱台车可靠地且高效地移动到最远离的位置的作业单元。
在一实施方式中,多个作业单元的各个也可在卷装成为了满卷的情况下,输出请求卷装的排出的请求信号。在该结构中,能够正确取得作业单元的台数。
在一实施方式中,多个作业单元的各个也可在卷装成为满卷的规定时间前,输出请求卷装的排出的请求信号。在该结构中,能够高效地使落纱台车移动。
在一实施方式中,也可具备输送装置,其能够输送已从落纱台车排出的卷装,并且能够切换为输送卷装的输送状态、和使卷装的输送停止的停止状态,控制装置在输送装置是输送状态时,在收纳根数小于最大收纳根数的情况下,使落纱台车向供给位置行进,在使落纱台车停止在供给位置之后,从供给装置向落纱台车供给筒管。在纱线卷取机中,在输送装置是输送状态时,存在从卷取单元排出的卷装与输送装置输送的卷装干扰的可能性,所以落纱台车使落纱作业停止。在纱线卷取机中,在输送装置是输送状态时,向落纱台车供给筒管。在该结构中,在落纱台车无法进行落纱作业时向落纱台车供给筒管,所以能够有效地利用无法进行落纱作业的时间而不浪费该时间。因此,在纱线卷取机中,能够实现运转效率的提高。
在一实施方式中,供给装置也可以收纳根数成为最大收纳根数的方式连续地运转,向落纱台车供给多根筒管。现有的供给装置相对于落纱台车,一个一个地断续地输送筒管并且供给筒管。因此,在现有的供给装置中,筒管的供给需要时间。与此相对,在一实施方式纱线卷取机中,在一个筒管的供给与一个筒管的供给之间不需要时间,能够实现多根筒管的供给所需的时间的缩短,所以能够实现运转效率的提高。
在一实施方式中,多个卷取单元的各个也可具备:气流纺纱装置,其利用旋转气流对纤维束加捻而生成纱线;以及卷取装置,其将由气流纺纱装置已生成的纱线卷取在筒管而形成卷装。在这样的卷取单元中,以高速生成纱线,所以卷装成为满卷的频率也高。如上述那样高效地使落纱台车移动,由此还能够缩短以往待机时间长的作业单元的待机时间。
在一实施方式中,多个卷取单元的各个也可具备:测定装置,其对已被卷取在筒管的纱线的量进行测定;以及控制部,其在测定装置测定出的纱线的量成为规定量的情况下,判断为卷装成为满卷。在该结构中,能够正确地管理卷装成为满卷的情况,和/或卷装马上成为满卷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纺纱机的主视图。
图2是从上观察图1的纺纱机的图。
图3是图1的纺纱机的纺纱单元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筒管送出机构的立体图。
图5是用于说明基于机台控制装置的预定作业的生成方法的图。
图6A、图6B以及图6C是表示落纱台车的动作的图。
图7A以及图7B是表示落纱台车的动作的图。
图8A、图8B以及图8C是表示落纱台车的动作的图。
图9A、图9B以及图9C是表示落纱台车的动作的图。
图10A、图10B以及图10C是表示落纱台车的动作的图。
图11A、图11B以及图11C是表示落纱台车的动作的图。
图12A、图12B以及图12C是表示落纱台车的动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此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附图的尺寸比率也未必与说明的内容一致。另外,在说明中表示“上”、“下”、“左”、“右”、“前”以及“后”等方向的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状态的方便用语。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纺纱机(纱线卷取机)1具备:多个纺纱单元(卷取单元)2、接头台车3、落纱台车4、第一端框架5A、第二端框架5B、筒管堆料机(供给装置)60以及输送装置70。多个纺纱单元2被排列为一列。各纺纱单元2生成纱线Y并卷取成卷装P。
在第一端框架5A收纳有回收由纺纱单元2产生的纤维屑以及纱线屑等的回收装置等。第一端框架5A被配置于多个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图1以及图2的左右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在第二端框架5B收纳有调整向纺纱机1供给的压缩空气(空气)的气压并向纺纱机1的各部分供给空气的空气供给部、以及用于向纺纱单元2的各部分供给动力的驱动马达等。第二端框架5B被配置于多个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在第二端框架5B设置有机台控制装置(控制装置)5a、显示画面5b以及输入键5c。
机台控制装置5a集中地管理以及控制纺纱机1的各部分。显示画面5b能够显示与纺纱单元2的设定内容和/或状态有关的信息等。操作人员使用输入键5c进行适当的操作,由此能够进行纺纱单元2的设定作业。
各纺纱单元2在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从上游侧依次具备:牵伸装置6、气流纺纱装置7、纱线监视装置8、张力传感器9、单元控制器10、纱线存积装置11、上蜡装置12以及卷取装置13。单元控制器10以规定量的纺纱单元2为单位而被设置,控制纺纱单元2的动作。
牵伸装置6对棉条S进行牵伸。气流纺纱装置7利用旋转气流对由牵伸装置6牵伸出的纤维束F加捻而生成纱线Y。纱线存积装置11在气流纺纱装置7与卷取装置13之间存积纱线Y,消除纱线Y的松弛。上蜡装置12在纱线存积装置11与卷取装置13之间,对纱线Y上蜡。卷取装置13将纱线Y卷取在筒管B而形成卷装P。
纱线监视装置8在气流纺纱装置7与纱线存积装置11之间,对行进的纱线Y的信息进行监视,基于监视的信息对纱疵的有无进行检测。纱线监视装置8在检测出纱疵的情况下,将纱疵检测信号向单元控制器10发送。张力传感器9在气流纺纱装置7与纱线存积装置11之间,对行进的纱线Y的张力进行测定,将张力测定信号向单元控制器10发送。在单元控制器10基于纱线监视装置8和/或张力传感器9的检测结果判断为存在异常的情况下,在纺纱单元2中,将纱线Y切断。
卷取装置13将纱线Y卷取在筒管B从而形成卷装P。卷取装置13具有摇架臂21、卷取滚筒22以及横动引导件23。摇架臂21能够旋转地支承筒管B。摇架臂21被支轴24支承为能够摆动,以适当的压力使筒管B的表面或者卷装P的表面与卷取滚筒22的表面接触。各纺纱单元2的横动引导件23被设置于由多个纺纱单元2共用的轴。该轴通过收纳于第二端框架5B的驱动马达(省略图示)而往复移动。卷取滚筒22通过收纳于第二端框架5B的其它驱动马达(省略图示)驱动而旋转。由此,在各纺纱单元2中,使纱线Y横动并且被卷取成卷装P。
纺纱单元2在卷装P成为满卷的情况下输出请求信号。纺纱单元2在规定量的纱线Y被卷取在筒管B的情况下,判断为卷装P成为满卷,输出请求信号。此外,纺纱单元2也可在卷装P成为满卷的规定时间前输出请求信号。例如纺纱单元2也可利用纱线监视装置8(测定装置)测定被卷取在筒管B的纱线Y的量,也可由单元控制器10(测定装置)取得在纱线Y行进的期间(除去了因接头动作而纱线Y没有行进的期间的期间)的牵伸装置6的前辊的旋转量,由此测定被卷取在筒管B的纱线Y的量。对于卷装P成为满卷的情况而言,也可通过公知的各手段来判断。
接头台车3在由某纺纱单元2切断了纱线Y、或因任何理由而纱线Y被切断了的情况下,对该纺纱单元2进行接头动作。接头台车3在行进路径R1上行进。行进路径R1沿着多个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而延伸。
接头台车3具备:吸管31、接头装置32以及吸嘴33。吸管31被支承为能够转动,捕捉来自气流纺纱装置7的纱线Y并向接头装置32引导。吸嘴33被支承为能够转动,捕捉来自卷取装置13的纱线Y并向接头装置32引导。接头装置32进行被引导来的纱线Y彼此的接头。接头装置32是使用压缩空气的捻接器、或者机械地连接纱线Y的打结器等。或者也可是接头台车3将来自卷装P的纱线Y向气流纺纱装置7反向输送后,重新开始基于牵伸装置6的纤维束F的牵伸与基于气流纺纱装置7的纱线Y的生成,由此进行纱线Y的接头的接头器。
落纱台车4在某纺纱单元2中卷装P成为了满卷的情况下,排出卷装P,将新的筒管B向该纺纱单元2供给。落纱台车4进行以下动作:将从筒管堆料机60供给的筒管B安装于摇架臂21并进行纱线Y的卷取的准备的筒管放置动作;以及将成为了满卷的卷装P从摇架臂21取下并排出的排出动作。对于落纱台车4而言,若在一个纺纱单元2中卷装P成为满卷,则通过来自机台控制装置5a的控制信号,在行进路径R2上行进到一个纺纱单元2并停止,进行排出动作以及筒管放置动作双方的动作(落纱作业)。在落纱台车4的下部设置有用于落纱台车4行进的多个行进轮。行进路径R2沿着多个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与行进路径R1平行)而延伸。落纱台车4以能够行进的方式被设置于筒管堆料机60供给筒管B的供给位置SP。
落纱台车4具备:收纳部41、筒管安装机构42、摇架操作臂(落纱装置)43以及吸管44。
收纳部41收纳从筒管堆料机60供给的筒管B。被收纳于收纳部41的筒管B的根数(以下称为“收纳根数”)被适当地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部41能够收纳5根筒管B。即收纳部41中的筒管B的最大收纳根数是5根。
筒管安装机构42向摇架臂21供给筒管B。更具体而言,筒管安装机构42具备:把持筒管B的把持部、和使把持部移动的移动部(例如马达)。
吸管44通过吸引部吸引从气流纺纱装置7送出的纱线Y从而捕捉纱线Y,将已捕捉的纱线Y引导至卷取装置13。也可同时将筒管B和纱线Y向卷取装置13引导,也可先供给筒管B之后引导纱线Y。
摇架操作臂43为了从卷取装置13取下已成为满卷的卷装P而进行打开摇架臂21的操作,和/或为了将新的筒管B安装于摇架臂21而进行关闭摇架臂21的操作。若通过摇架操作臂43打开摇架臂21,则卷装P被从摇架臂21取下,如图3所示,被向输送装置70排出。来自纺纱单元2的卷装P的排出方向是从后向前的方向。
落纱台车4也可具备与卷装P接触并且将卷装P从摇架臂21引导至输送装置70的引导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卷装P成为满卷,则摇架臂21摆动,卷装P的表面从卷取滚筒22的表面分离。引导装置也可与该分离了的状态的卷装P的表面接触,使卷装P的惯性旋转停止。在经过了卷装P的惯性旋转自然地停止的时间之后落纱台车4到达的情况下,引导装置也可立即开始卷装P的引导。
落纱台车4取得落纱台车4本身的位置,并向机台控制装置5a输出。具体而言,落纱台车4向任意纺纱单元2发送请求表示该纺纱单元2的位置的位置信息的信号。纺纱单元2根据来自落纱台车4的请求,将该纺纱单元2的位置信息向落纱台车4发送。落纱台车4若接收位置信息,则取得落纱台车4本身的当前的基准位置。落纱台车4具有检测被设置于多个纺纱单元2的各个的检测体(例如磁铁、反射板等)的检测部(例如霍尔元件、光学传感器)。多个纺纱单元2在排列方向上,被隔开固定的间隔地配置。因此,在通过落纱台车4的检测部检测出一个检测体之后,在其它检测体被检测出的情况下,落纱台车4移动了固定距离。落纱台车4基于基准位置与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固定距离×检测数),取得落纱台车4本身的当前位置。落纱台车4将表示该当前位置的信息向机台控制装置5a输出。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筒管堆料机60被配置于多个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的一方的端部(配置有第一端框架5A的端部)。筒管堆料机60具备:筒管保管部61、筒管取下部63、筒管方向转换机构65、筒管输送机构67以及筒管送出机构69。在本实施方式中,筒管B作为筒体而被构成。在正视筒管B的情况下,筒管B被形成为在轴向上从一端朝向另一端扩展的逐渐展宽状(锥形)。以下,也将一端称为小径端,将另一端称为大径端。
筒管保管部61具有多个能够安装筒管B的棒状的部件亦即栓柱(peg)61A。筒管保管部61具有在与栓柱61A的长边方向大致垂直的平面(垂直面)内被循环驱动的无端链61B。多个栓柱61A被固定于无端链61B。因此,通过使无端链61B在一个方向上连续地或者间歇地循环,能够将被安装于栓柱61A的筒管B沿着无端链61B的长边方向输送。
在筒管保管部61中的筒管B的输送路径的中途设置有筒管取下部63。筒管取下部63由通过从上述空气供给源供给的空气而被驱动的气缸(省略图示)的杆的前端部构成。筒管B被筒管取下部63向前方向按压,由此被从栓柱61A取下。
筒管方向转换机构65进行从筒管取下部63被交接来的筒管B的方向转换。筒管方向转换机构65以将筒管B的大径端朝向上方之后,将小径端朝向下方的状态支承筒管B。筒管方向转换机构65以筒管B的大径端朝向筒管输送机构67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方式,将筒管B交接给筒管输送机构67。
筒管输送机构67将从筒管方向转换机构65排出的筒管B交接给筒管送出机构69。筒管输送机构67例如是被未图示的驱动辊驱动的输送带。
筒管送出机构69被配置于筒管输送机构67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筒管送出机构69将从筒管输送机构67交接来的筒管B向落纱台车4交接。对于筒管送出机构69而言,如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若落纱台车4到达筒管堆料机60的供给位置SP,则向落纱台车4供给筒管B。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来自筒管堆料机60的筒管B的供给位置SP是配置筒管送出机构69的位置。筒管送出机构69的动作被机台控制装置5a控制。机台控制装置5a设定从筒管送出机构69向落纱台车4供给的筒管B的根数,控制筒管送出机构69。
如图4所示,筒管送出机构69具有传送带69a、和驱动部69b。筒管送出机构69利用驱动部69b驱动传送带69a,由此将筒管B向落纱台车4供给。在传送带69a设置有多个支承部69c。支承部69c在传送带69a的输送方向上被隔开规定的间隔地配置。在筒管送出机构69中,在两个支承部69c之间收纳一根筒管B。在本实施方式中,筒管送出机构69能够保持4根筒管。
筒管送出机构69能够向落纱台车4连续地供给多根筒管B。具体而言,筒管送出机构69不使驱动部69b的动作停止地驱动传送带69a。即筒管送出机构69使传送带69a连续地运转。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筒管送出机构69能够一口气地将多根(4根)筒管B向落纱台车4的收纳部41供给。筒管送出机构69在向能够收纳5根筒管B的收纳部41连续地供给5根筒管B的情况下,如上述那样在供给了4根筒管B之后,从筒管输送机构67接受1根筒管B的供给,并将该筒管B向收纳部41供给。
输送装置70能够输送通过落纱台车4从纺纱单元2排出的卷装P。如图2以及图3所示,输送装置70被设置于纺纱单元2与落纱台车4的行进轮之间。输送装置70沿着多个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延伸。基于输送装置70的卷装P的输送方向与来自纺纱单元2的卷装P的排出方向交叉(正交)。输送装置70是通过未图示的驱动辊驱动无端带的输送带。
输送装置70的动作被未图示的开关控制。具体而言,操作人员操作开关,由此切换输送状态与停止状态。若操作人员将开关切换为接通则输送装置70开始动作而成为输送状态。若操作人员将开关切换为断开则输送装置70停止输送而成为停止状态。纺纱机1也可代替未图示的开关,通过输入键5c的操作,将输送装置70切换为输送状态和停止状态。开关被设置于纺纱机1的长边方向(左右方向)的端部的附近。
纺纱机1在输送装置70处于停止状态时,在各纺纱单元2中进行卷装P的卷取,若卷装P成为满卷,则通过落纱台车4将卷装P向输送装置70排出。例如,若停止状态的输送装置70上的卷装P的个数变多,则操作人员操作开关,将输送装置70切换为输送状态。站立在开关附近的操作人员通过手工操作回收被输送装置70输送来的卷装P。更具体而言,操作人员从输送装置70的输送带上除去卷装P。在该期间,在能够继续卷装P的卷取的纺纱单元2中,还进行卷装P的卷取。若操作人员所进行的卷装P的回收结束,则操作人员操作开关,将输送装置70切换为停止状态。
机台控制装置5a取得收纳根数。具体而言,机台控制装置5a若接收请求从纺纱单元2排出成为满卷的卷装P的请求信号,并基于请求信号利用落纱台车4进行落纱作业,则判断为收纳部41的筒管B减少了1根。机台控制装置5a从最大收纳根数减去已减少的(供给了的)筒管B的收纳根数,由此取得收纳部41内的筒管B的当前的收纳根数。
机台控制装置5a判断收纳根数是否是1根以上且小于最大收纳根数。在本实施方式中,机台控制装置5a判断收纳根数是否是1根以上且小于5根。机台控制装置5a在输送装置70是输送状态时,判断为筒管B的收纳根数是1根以上且小于最大收纳根数的情况下,使落纱台车4移动到供给位置SP。机台控制装置5a在收纳根数是0根时,无论输送装置70的状态如何,均使落纱台车4移动到供给位置SP。对于机台控制装置5a而言,若落纱台车4到达筒管堆料机60的供给位置SP,则从筒管送出机构69向落纱台车4的收纳部41供给筒管B。
机台控制装置5a生成落纱台车4的预定作业。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请求卷装P的排出的纺纱单元2和/或欲请求卷装P的排出的纺纱单元2称为作业单元2A。在预定作业中,能够包含表示落纱台车4进行落纱作业的作业单元2A的信息、表示落纱台车4进行落纱作业的作业单元2A的顺序的信息、表示落纱台车4的移动方向的信息以及表示落纱台车4的移动距离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等。机台控制装置5a基于落纱台车4的收纳根数、和作业单元2A(参照图6A、图6B、图6C)的台数来生成落纱台车4的预定作业。机台控制装置5a在落纱台车4停止在相对于作业单元2A的作业位置或者供给位置SP时生成预定作业。即机台控制装置5a在落纱台车4没有行进时生成预定作业。机台控制装置5a基于已生成的预定作业,控制落纱台车4的动作。
参照图5具体地说明基于机台控制装置5a的预定作业的生成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将[实例1]~[实例7]作为一个例子来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以及图2所示,相对于落纱台车4的当前位置将在排列方向上与筒管堆料机60的位置相反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二端框架5B侧)的区域称为第一区域A1,将落纱台车4的当前位置与筒管堆料机60之间的区域(第一端框架5A侧的区域)称为第二区域A2。在以下的说明中,机台控制装置5a生成预定作业,在落纱台车4基于预定作业实施落纱作业的中途,以没有产生新的作业单元2A为前提。在生成了预定作业后,在产生了新的作业单元2A的情况下,机台控制装置5a也可在适当的时刻,重新生成预定作业,基于该新的预定作业,控制落纱台车4的移动。
[实例1]机台控制装置5a在从筒管堆料机60向落纱台车4供给筒管B后,在落纱台车4停止在供给位置SP的状态(收纳部41内的筒管B的根数是最大收纳根数的状态)下,在作业单元2A的台数比收纳根数多的情况下(收纳根数<作业单元2A的台数),以落纱台车4从最远离筒管堆料机60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开始落纱作业的方式生成预定作业。更具体而言,机台控制装置5a以从最远离筒管堆料机60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朝向筒管堆料机60,使落纱台车4从远离筒管堆料机60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依次进行落纱作业的方式生成预定作业。
如图5所示,例如为收纳根数是“5”,第一区域A1中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落纱作业的请求数)是“6”,落纱台车4停止在供给位置SP的状态(第二区域A2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是“0”)。在该情况下,对于机台控制装置5a而言,由于作业单元2A的台数比收纳根数多(5<6),所以按照使落纱台车4从最远离筒管堆料机60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开始落纱作业的方式生成预定作业。机台控制装置5a基于已生成的预定作业,控制落纱台车4的动作。
具体而言,机台控制装置5a从图6A所示的筒管堆料机60的供给位置SP,如图6B所示,使落纱台车4移动到最远离筒管堆料机60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在该作业单元2A中实施落纱作业。接着,机台控制装置5a使落纱台车4从远离筒管堆料机60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朝向筒管堆料机60依次实施落纱作业。机台控制装置5a若通过落纱台车4对5台作业单元2A实施落纱作业,则使落纱台车4移动至供给位置SP,从筒管堆料机60向落纱台车4供给筒管B。
接着,如图6C所示,机台控制装置5a使落纱台车4移动到剩余的1台作业单元2A,使落纱台车4在该作业单元2A中实施落纱作业。
[实例2]机台控制装置5a在从筒管堆料机60向落纱台车4供给筒管B后,在落纱台车4停止在供给位置SP的状态下,在收纳根数与作业单元2A的台数相同的情况下(收纳根数=作业单元2A的台数),按照使落纱台车4从与落纱台车4最近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进行落纱作业的方式生成预定作业。
如图5所示,例如为收纳根数是“5”,第一区域A1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是“5”,落纱台车4停止在供给位置SP的状态。在该情况下,对于机台控制装置5a而言,由于收纳根数与作业单元2A的台数相同(5=5),所以按照使落纱台车4从与落纱台车4(筒管堆料机60)最近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进行落纱作业的方式生成预定作业。机台控制装置5a基于已生成的预定作业,控制落纱台车4的动作。
具体而言,机台控制装置5a从图7A所示的筒管堆料机60的供给位置SP,如图7B所示,使落纱台车4移动到与落纱台车4(筒管堆料机60)最近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在该作业单元2A中实施落纱作业。接着,机台控制装置5a使落纱台车4从剩余的4台作业单元2A中的与落纱台车4接近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依次实施落纱作业。
[实例3]机台控制装置5a基于收纳根数、在第一区域A1中存在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以及在第二区域A2存在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生成落纱台车4的预定作业。机台控制装置5a在第一区域A1中存在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与收纳根数相同(作业单元2A的台数=收纳根数),且在第二区域A2存在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是收纳根数以上(作业单元2A的台数≥收纳根数)的情况下,按照使落纱台车4从与落纱台车4最近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进行落纱作业的方式生成预定作业。
如图5所示,例如收纳根数是“3”,第一区域A1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是“3”,第二区域A2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是“3”。在该情况下,对于机台控制装置5a而言,由于第一区域A1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与收纳根数相同(3=3),且第二区域A2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是收纳根数以上(3≤3),所以按照使落纱台车4从与落纱台车4最近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进行落纱作业的方式生成预定作业。机台控制装置5a基于已生成的预定作业,控制落纱台车4的动作。
具体而言,机台控制装置5a从图8A所示的落纱台车4的当前位置,如图8B所示,使落纱台车4移动到与落纱台车4最近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在该作业单元2A中实施落纱作业。接着,机台控制装置5a使落纱台车4从与落纱台车4最近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依次实施落纱作业。机台控制装置5a朝向与筒管堆料机60接近的方向依次使落纱台车4对作业单元2A实施落纱作业。机台控制装置5a若利用落纱台车4对3台作业单元2A实施落纱作业,则使落纱台车4移动到供给位置SP,从筒管堆料机60向落纱台车4供给筒管B。
接着,如图8C所示,机台控制装置5a使落纱台车4移动到与落纱台车4最近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第一区域A1的作业单元2A),在该作业单元2A中实施落纱作业。然后,机台控制装置5a针对剩余的两台作业单元2A,使落纱台车4从与落纱台车4接近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依次实施落纱作业。
[实例4]机台控制装置5a在存在于第一区域A1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比收纳根数多(作业单元2A的台数>收纳根数),且存在于第二区域A2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是收纳根数以上(作业单元2A的台数≥收纳根数)的情况下,按照使落纱台车4从存在于第二区域A2并且与落纱台车4最近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进行作业的方式生成预定作业。
如图5所示,例如收纳根数是“2”,第一区域A1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是“3”,存在于第二区域A2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是“2”。在该情况下,对于机台控制装置5a而言,由于第一区域A1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比收纳根数多(3>2),且第二区域A2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是收纳根数以上(2≥2),所以按照使落纱台车4从存在于第二区域A2并且与落纱台车4最近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进行落纱作业的方式生成预定作业。机台控制装置5a基于已生成的预定作业,控制落纱台车4的动作。
具体而言,机台控制装置5a从图9A所示的落纱台车4的位置,如图9B所示,使落纱台车4移动到第二区域A2中与落纱台车4最近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在该作业单元2A中实施落纱作业。接着,机台控制装置5a使落纱台车4对存在于第二区域A2的剩余的1台作业单元2A实施落纱作业。机台控制装置5a若通过落纱台车4对两台作业单元2A实施落纱作业,则使落纱台车4移动到供给位置SP,从筒管堆料机60向落纱台车4供给筒管B。
接着,如图9C所示,机台控制装置5a使落纱台车4移动到与落纱台车4的位置最近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第一区域A1的作业单元2A),在该作业单元2A中实施落纱作业。然后,机台控制装置5a针对剩余的两台作业单元2A,使落纱台车4从与落纱台车4接近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依次实施落纱作业。
[实例5]如图5所示,例如收纳根数是“2”,第一区域A1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是“3”,存在于第二区域A2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是“3”。在该情况下,对于机台控制装置5a而言,由于第一区域A1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比收纳根数多(3>2),且第二区域A2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比收纳根数多(3>2),所以按照使落纱台车4从存在于第二区域A2并且与落纱台车4最近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进行落纱作业的方式生成预定作业。机台控制装置5a基于已生成的预定作业,控制落纱台车4的动作。
具体而言,机台控制装置5a从图10A所示的落纱台车4的位置,如图10B所示,在第二区域A2中使落纱台车4移动到与落纱台车4最近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在该作业单元2A中实施落纱作业。接着,机台控制装置5a使落纱台车4对第二区域A2中与落纱台车4最近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实施落纱作业。机台控制装置5a若通过落纱台车4对两台作业单元2A实施落纱作业,则使落纱台车4移动到供给位置SP,从筒管堆料机60向落纱台车4供给筒管B。
接着,如图10C所示,机台控制装置5a使落纱台车4移动到与落纱台车4的位置最近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在该作业单元2A中实施落纱作业。然后,机台控制装置5a针对剩余的3台作业单元2A,使落纱台车4从与落纱台车4接近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依次实施落纱作业。
[实例6]机台控制装置5a在存在于第一区域A1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比收纳根数少(作业单元2A的台数<收纳根数),且存在于第二区域A2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是收纳根数以上(作业单元2A的台数≥收纳根数)的情况下,按照使落纱台车4从与落纱台车4最近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进行作业的方式生成预定作业。
如图5所示,例如收纳根数是“3”,第一区域A1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是“2”,存在于第二区域A2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是“3”。在该情况下,对于机台控制装置5a而言,由于第一区域A1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比收纳根数少(2<3),且第二区域A2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是收纳根数以上(3≥3),所以按照使落纱台车4从与落纱台车4最近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进行作业的方式生成预定作业。机台控制装置5a基于已生成的预定作业,控制落纱台车4的动作。
具体而言,机台控制装置5a从图11A所示的落纱台车4的位置,如图11B所示,使落纱台车4移动到第一区域A1中与落纱台车4最近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在该作业单元2A中实施落纱作业。接着,机台控制装置5a使落纱台车4对第一区域A1中与落纱台车4最近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实施落纱作业。接下来,机台控制装置5a使落纱台车4移动到第二区域A2中与落纱台车4最近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在该作业单元2A中实施落纱作业。而且,机台控制装置5a使落纱台车4移动到供给位置SP,从筒管堆料机60向落纱台车4供给筒管B。
接着,如图11C所示,机台控制装置5a使落纱台车4移动到与落纱台车4(筒管堆料机60)最近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在该作业单元2A中实施落纱作业。然后,机台控制装置5a使落纱台车4从与落纱台车4接近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依次实施落纱作业。
[实例7]机台控制装置5a在存在于第一区域A1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比收纳根数多(作业单元2A的台数>收纳根数),且存在于第二区域A2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比收纳根数少(作业单元2A的台数<收纳根数)的情况下,按照使落纱台车4从与落纱台车4最近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进行作业的方式生成预定作业。
如图5所示,例如收纳根数是“3”,第一区域A1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是“4”,存在于第二区域A2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是是“2”。在该情况下,对于机台控制装置5a而言,存在于第一区域A1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比收纳根数多(4>3),且存在于第二区域A2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比收纳根数少(2<3),所以按照使落纱台车4从与落纱落纱台车4最近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进行作业的方式生成预定作业。机台控制装置5a基于已生成的预定作业,控制落纱台车4的动作。
具体而言,机台控制装置5a从图12A所示的落纱台车4的位置,如图12B所示,使落纱台车4移动到第一区域A1中与落纱台车4最近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在该作业单元2A中实施落纱作业。接着,机台控制装置5a使落纱台车4对存在于第二区域A2的两台作业单元2A实施落纱作业。机台控制装置5a若通过落纱台车4对两台作业单元2A实施落纱作业,则使落纱台车4移动到供给位置SP,从筒管堆料机60向落纱台车4供给筒管B。
接着,如图12C所示,机台控制装置5a使落纱台车4移动到与落纱台车4(筒管堆料机60)最近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在该作业单元2A中实施落纱作业。然后,机台控制装置5a使落纱台车4从与落纱台车4接近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依次实施落纱作业。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中,基于落纱台车4的收纳根数与作业单元2A的台数来生成落纱台车4的预定作业,所以能够根据收纳根数适当地使落纱台车4动作。由此在纺纱机1中,能够高效地使落纱台车4移动,能够实现运转效率的提高。例如纺纱单元2在将粗支数的纱线Y卷取成卷装P的情况下,和/或纺纱单元2生成纱线Y的速度(纺纱速度)是高速的情况下,卷装P成为满卷的时刻也很快。因此,高效地使落纱台车4移动并实施落纱作业,由此也能够缩短纺纱单元2待机的时间。其结果是,作为纺纱机1整体的运转效率得以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中,落纱台车4以能够行进的方式被设置于筒管堆料机60供给筒管B的供给位置SP。筒管堆料机60被配置于多个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向停止在供给位置SP的落纱台车4供给筒管B。在该结构中,因落纱台车4的位置而为了移动到筒管堆料机60需要时间。在纺纱机1中,由于能够高效地使落纱台车4移动,所以即使在筒管堆料机60被配置于上述排列方向的端部的构成中,也能够实现运转效率的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中,机台控制装置5a在从筒管堆料机60对落纱台车4供给筒管B之后,在落纱台车4停止在供给位置SP的状态下,在作业单元2A的台数比收纳根数多情况下,按照使落纱台车4从最远离筒管堆料机60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开始作业的方式生成预定作业。在该结构中,由于从最远离筒管堆料机60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开始作业,所以在该作业单元2A中进行了落纱作业之后即使落纱台车4返回到筒管堆料机60接受筒管B的供给的情况下,也不使落纱台车4向相比该作业单元2A更远离筒管堆料机60的位置移动。因此,在纺纱机1中,能够避免落纱台车4的移动增多。
在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中,机台控制装置5a按照从最远离筒管堆料机60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朝向筒管堆料机60,使落纱台车4从最远离筒管堆料机60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依次进行作业的方式生成预定作业。在该结构中,落纱台车4向与筒管堆料机60接近的方向移动并且对作业单元2A进行作业。因此,在纺纱机1中,能够避免落纱台车4的移动增多。
在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中,机台控制装置5a基于收纳根数、在相对于落纱台车4的当前位置在排列方向上与筒管堆料机60的位置相反的一侧的第一区域A1存在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在落纱台车4的当前位置与筒管堆料机60之间的第二区域A2存在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来生成落纱台车4的预定作业。在该结构中,能够根据落纱台车4的状况(筒管B的收纳根数以及位置),适当地设定落纱台车4的移动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中,机台控制装置5a在存在于第一区域A1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比收纳根数多,且存在于第二区域A2的作业单元2A的台数是收纳根数以上的情况下,按照使落纱台车4从存在于第二区域A2并且与落纱台车4的当前位置最近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进行作业的方式生成预定作业。在该结构中,落纱台车4向与筒管堆料机60接近的方向移动并且对作业单元2A进行作业。因此,在纺纱机1中,能够缩短落纱台车4在筒管堆料机60与作业单元2A之间移动的移动距离。
在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中,机台控制装置5a在落纱台车4停止在针对作业单元2A的作业位置时,或者停止在筒管堆料机60的供给位置SP时生成预定作业。在该结构中,能够避免在落纱台车4的行进中使预定作业发生改变。由此在纺纱机1中,能够避免在落纱台车4的行进中改变移动方向,使落纱台车4产生不需要的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中,机台控制装置5a在落纱台车4向最远离供给位置SP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移动时,也可不对位于该作业单元2A与供给装置60之间的其它作业单元2A进行作业,以通过该其它作业单元2A的方式使落纱台车4移动。在该结构中,能够可靠地且高效地使落纱台车4移动到最远离的位置的作业单元2A。
在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中,多个纺纱单元2的各个在卷装P成为了满卷的情况下,输出请求卷装P的排出的请求信号。在该结构中,能够正确地取得作业单元2A的台数。
本实施方式中,多个作业单元2A的各个也可在卷装P成为满卷的规定时间前,输出请求卷装P的排出的请求信号。在该结构中,能够高效地使落纱台车4移动。
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具备能够输送从落纱台车4排出的卷装P并且能够切换为输送卷装P的输送状态、和使卷装的输送停止的停止状态的输送装置70。机台控制装置5a在输送装置70处于输送状态时,在收纳根数小于最大收纳根数的情况下,使落纱台车4向供给位置SP行进,使落纱台车4在供给位置SP停止之后,从筒管堆料机60向落纱台车4供给筒管B。在纺纱机1中,在输送装置70是输送状态时,存在从纺纱单元2排出的卷装P与输送装置70输送的卷装P干扰的可能性,所以落纱台车4停止落纱作业。在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中,在输送装置70是输送状态时,向落纱台车4供给筒管B。这样,在纺纱机1中,在落纱台车4无法进行落纱作业时向落纱台车4供给筒管,所以能够有效地利用无法进行落纱作业的时间而不浪费该时间。因此,在纺纱机1中,能够实现运转效率的提高。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而言,筒管堆料机60以收纳根数成为最大收纳根数的方式,连续地运转,向落纱台车4的收纳部41供给筒管B。在该结构中,能够从筒管堆料机60迅速地向落纱台车4供给筒管B。因此,在纺纱机1中,能够实现筒管B的供给所需的时间的缩短,能够实现运转效率的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纺纱单元2的各个也可具备:利用旋转气流对纤维束F加捻而生成纱线Y的气流纺纱装置7;以及将由气流纺纱装置7已生成的纱线Y卷取在筒管B而形成卷装P的卷取装置13。在这样的纺纱单元2中,以高速生成纱线Y,所以卷装P成为满卷的频率也高。如上述那样高效地使落纱台车4移动,由此还能够缩短以往待机时间长的作业单元2A的待机时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纺纱单元2的各个也可具备:对被卷取在筒管B的纱线Y的量(长度)进行测定的测定装置(纱线监视装置8或者单元控制器10);以及在测定装置测定出的纱线Y的量是规定量的情况下,判断为卷装P成为满卷的控制部(单元控制器10或者机台控制装置5a)。在该结构中,能够正确地管理卷装P成为满卷的情况、和/或卷装P马上成为满卷的情况。
以上,虽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改变。对于以下说明的各变形例而言,能够任意地组合上述实施方式和/或以下的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说明了纱线卷取机是纺纱机1、卷取单元是纺纱单元2的方式。然而,纱线卷取机也可是自动络纱机或者自由端纺纱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落纱台车4在输送装置70是输送状态时收纳根数不是最大收纳根数的情况下,行进到供给位置SP,接受筒管B的供给。然而,落纱台车4也可仅在收纳根数是0根时,行进到供给位置SP,接受筒管B的供给。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供给位置SP被设置于筒管堆料机60的正面。然而,也可将筒管堆料机60设置于纺纱机1的背面侧,从背面侧向位于纺纱机1的正面的供给位置SP,输送筒管B。设置筒管堆料机60的位置并没有特别限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在纺纱单元2与落纱台车4的行进路径R2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70的方式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在纺纱单元2与输送装置70之间设置有落纱台车4的行进路径R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说明了筒管堆料机60被配置于多个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的一方的端部(配置有第一端框架5A的端部)的方式。然而,筒管堆料机60也可被配置于多个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配置有第二端框架5B的端部),也可被配置于排列方向的中央部。筒管堆料机60也可被设置多个。在该情况下,纺纱机1也可具备多个落纱台车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说明了机台控制装置5a基于来自纺纱单元2的请求信号、和由落纱台车4进行的落纱作业的实施次数来取得收纳根数的方式。然而,收纳根数也可基于被设置于落纱台车4的未图示的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而被取得。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说明了机台控制装置5a在落纱台车4停止在针对作业单元2A的作业位置时,或者停止在筒管堆料机60的供给位置SP时生成预定作业的方式。然而,机台控制装置5a也可在落纱台车4的行进中生成预定作业。在该情况下,也可在落纱台车4行进到行进目标的作业单元2A并对该作业单元2A进行了落纱作业之后,基于新的预定作业来进行移动。或者机台控制装置5a也可基于新的预定作业改变行进目标的作业单元2A。另外,在不存在作业单元2A的情况下,即在全部的纺纱单元2处于正在卷取卷装P的情况下,落纱台车4也可在纺纱单元1的长边方向(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待机,制成预定作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对机台控制装置5a生成落纱台车4的预定作业并且控制落纱台车4的动作的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生成预定作业的装置、和控制落纱台车4的动作的装置也可是不同的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说明了输送装置70是输送带的方式。然而,基于输送装置70的卷装P的输送方法并不限定于输送带,输送装置70也可是其它机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说明了通过操作人员的开关的操作切换输送装置70的输送状态和停止状态的方式。然而,输送装置70的输送状态与停止状态的切换也可通过机台控制装置5a被自动地进行。例如机台控制装置5a也可在通过落纱台车4进行了规定次数的落纱作业的情况下,使输送装置70动作而切换为输送状态。在该情况下,机台控制装置5a也可在输送装置70的输送状态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使输送装置70停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说明了筒管堆料机60具有筒管方向转换机构65的方式。然而,也可不在筒管堆料机60设置筒管方向转换机构6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说明了通过驱动部69b驱动传送带69a,由此筒管送出机构69将筒管B向落纱台车4供给的方式。然而,由筒管送出机构69进行的筒管B的供给方法并不限于该结构,筒管送出机构69也可具有其它机构。筒管送出机构69也可具备检测筒管B的有无的传感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说明了能够在落纱台车4的收纳部41收纳5根筒管B的方式。然而,收纳根数只要适当地设定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纺纱机1中,以在下侧卷取从高度方向的上侧供给的纱线Y的方式配置了各装置。然而,在纺纱机中,也可按照在上侧卷取从下侧供给的纱线Y的方式配置各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说明了在第二端框架5B设置有显示画面5b和输入键5c的方式。然而,在第二端框架5B,也可代替显示画面以及输入键而设置触摸面板显示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说明了落纱台车4在行进路径R2上行进的方式。然而,落纱台车4也可是在轨道上行进的方式。接头台车3也可是在轨道上行进的方式。
在图1中,虽图示了纺纱机1卷取锥形的卷装P,但也能够卷取平行形状的卷装P。在该情况下,筒管堆料机60向落纱台车4供给平行形状(圆筒形状)的筒管B。
在纺纱单元2中,纱线存积装置11虽具有从气流纺纱装置7抽出纱线Y的功能,但也可通过输送辊和夹持辊从气流纺纱装置7抽出纱线Y。在利用输送辊与夹持辊从气流纺纱装置7抽出纱线Y的情况下,也可代替纱线存积装置11,设置利用吸引气流吸收纱线Y的松弛的空隙管和/或机械式补偿器等。
在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张力传感器9也可被配置于纱线监视装置8的上游侧。单元控制器10也可针对每个纺纱单元2来设置。在纺纱单元2中也可省略上蜡装置12、张力传感器9以及纱线监视装置8。在不对纱线Y上蜡的情况下,上蜡装置12被设置于纺纱单元2,也可从上蜡装置12取下蜡。
各构成的材料以及形状并不限于上述材料以及形状,能够采用各种材料以及形状。

Claims (13)

1.一种纱线卷取机,具备:
多个卷取单元,它们将纱线卷取在筒管而形成卷装;
落纱台车,其具有从多个上述卷取单元中的上述卷装成为了满卷的上述卷取单元排出该卷装的落纱装置、以及能够收纳多个上述筒管的收纳部,并设置为能够沿着多个上述卷取单元的排列方向行进;
供给装置,其配置于多个上述卷取单元的上述排列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向上述落纱台车的上述收纳部供给上述筒管;以及
控制装置,其控制上述落纱台车,
其中,
上述落纱台车能够行进地设置于上述供给装置供给上述筒管的供给位置,
上述供给装置向位于上述供给位置的上述落纱台车的上述收纳部供给上述筒管,
上述控制装置在从上述供给装置向上述落纱台车的上述收纳部供给了上述筒管之后,在上述落纱台车位于上述供给位置的状态下,在请求上述卷装的排出的上述卷取单元亦即作业单元的台数比收纳于上述收纳部的上述筒管的收纳根数多的情况下,按照使上述落纱台车从最远离上述供给装置的位置的上述作业单元开始作业的方式,生成预定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中,
上述控制装置按照从最远离上述供给装置的位置的上述作业单元朝向上述供给装置,使上述落纱台车从远离上述供给装置的位置的上述作业单元依次进行作业的方式,生成上述预定作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中,
上述控制装置基于上述收纳根数、在相对于上述落纱台车的当前位置在上述排列方向上与上述供给装置的位置相反的一侧的第一区域存在的上述作业单元的台数、以及在上述落纱台车的当前位置与上述供给装置之间的第二区域存在的上述作业单元的台数,来生成上述落纱台车的上述预定作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中,
上述控制装置在存在于上述第一区域的上述作业单元的台数比上述收纳根数多且存在于上述第二区域的上述作业单元的台数是上述收纳根数以上的情况下,按照使上述落纱台车从存在于上述第二区域并且与上述落纱台车的当前位置最近的位置的上述作业单元进行作业的方式,生成上述预定作业。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中,
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落纱台车停止在针对上述作业单元的作业位置时或者停止在上述供给位置时,生成上述预定作业。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中,
上述控制装置基于已生成的上述预定作业,来使上述落纱台车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中,
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落纱台车向最远离上述供给装置的位置的上述作业单元移动时,以不对位于该作业单元与上述供给装置之间的其它上述作业单元进行作业,而通过该其它上述作业单元的方式,使上述落纱台车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中,
多个上述作业单元的各个在上述卷装成为了满卷的情况下,输出请求上述卷装的排出的请求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中,
多个上述作业单元的各个在上述卷装成为满卷的规定时间前,输出请求上述卷装的排出的请求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中,
具备输送装置,其能够输送已从上述落纱台车排出的上述卷装,并且能够切换为输送上述卷装的输送状态、和使上述卷装的输送停止的停止状态,
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输送装置是上述输送状态时,在上述收纳根数小于最大收纳根数的情况下,使上述落纱台车向上述供给位置行进,在使上述落纱台车停止在上述供给位置之后,从上述供给装置向上述落纱台车的上述收纳部供给上述筒管。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中,
上述供给装置以上述收纳根数成为最大收纳根数的方式连续地运转,向上述落纱台车供给多根上述筒管。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中,
多个上述卷取单元的各个具备:
气流纺纱装置,其利用旋转气流对纤维束加捻而生成上述纱线;以及
卷取装置,其将由上述气流纺纱装置已生成的上述纱线卷取在上述筒管而形成卷装。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中,
多个上述卷取单元的各个具备:
测定装置,其对已被卷取在上述筒管的上述纱线的量进行测定;以及
控制部,其在上述测定装置测定出的上述纱线的量成为规定量的情况下,判断为上述卷装成为满卷。
CN201811557790.8A 2017-12-28 2018-12-19 纱线卷取机 Active CN1099698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53773A JP2019119538A (ja) 2017-12-28 2017-12-28 糸巻取機
JP2017-253773 2017-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69862A true CN109969862A (zh) 2019-07-05
CN109969862B CN109969862B (zh) 2022-02-22

Family

ID=67076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57790.8A Active CN109969862B (zh) 2017-12-28 2018-12-19 纱线卷取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119538A (zh)
CN (1) CN1099698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38903A (zh) * 2019-12-27 2020-03-31 安徽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气流纺落筒带装置
CN113666200B (zh) * 2021-09-08 2022-09-16 江苏佩捷纺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倍捻丝生产卷绕筒分离工艺以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8621844A0 (it) * 1986-09-29 1986-09-25 Savio Spa Apparecchiatura e procedimento per addurre tubetti avvolgitori alle singole stazioni di raccolta di una macchina tessile.
JPH07172700A (ja) * 1993-12-20 1995-07-11 Murata Mach Ltd 繊維機械の玉揚システム
JP2005232623A (ja) * 2004-02-19 2005-09-02 Murata Mach Ltd 繊維機械
CN101074507A (zh) * 2006-05-16 2007-11-2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具有落纱装置的纤维机械
CN102140716A (zh) * 2011-03-31 2011-08-03 南昌航空大学 全电驱动车载式自动落纱装置
CN104176558A (zh) * 2013-05-21 2014-12-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取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8621844A0 (it) * 1986-09-29 1986-09-25 Savio Spa Apparecchiatura e procedimento per addurre tubetti avvolgitori alle singole stazioni di raccolta di una macchina tessile.
EP0262726A2 (en) * 1986-09-29 1988-04-06 SAVIO S.p.A. Equipment and process to supply winding tubes to the individual collection stations of a textile machine
JPH07172700A (ja) * 1993-12-20 1995-07-11 Murata Mach Ltd 繊維機械の玉揚システム
JP2005232623A (ja) * 2004-02-19 2005-09-02 Murata Mach Ltd 繊維機械
CN101074507A (zh) * 2006-05-16 2007-11-2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具有落纱装置的纤维机械
CN102140716A (zh) * 2011-03-31 2011-08-03 南昌航空大学 全电驱动车载式自动落纱装置
CN104176558A (zh) * 2013-05-21 2014-12-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取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69862B (zh) 2022-02-22
JP2019119538A (ja) 2019-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10849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1994175B (zh) 纺纱机械以及残留于纱线贮存罗拉的细纱的除去方法
CN104816981B (zh) 筒管安装装置以及纱线卷取机
CN103787150B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CN103010843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3010848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EP2573022B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CN103010823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5645178B (zh) 纱线卷取机
CN110468474A (zh) 纱线卷绕机和纱线卷绕方法
CN104828648B (zh) 筒管放置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CN109969862A (zh) 纱线卷取机
CN104828646B (zh) 落纱装置以及具备该落纱装置的纱线卷取机
CN110158207B (zh) 空气纺纱机和空气纺纱方法
CN106553936A (zh) 纱线卷取机
JP2014125714A (ja) 紡績機
CN109385702B (zh) 气流纺纱机以及显示控制方法
CN109969861A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筒管供给方法
CN105274664B (zh) 芯纱供给单元、芯纱供给装置、纺纱机及芯纱供给方法
CN106167201A (zh) 纱线卷取机
CN208008981U (zh) 一种纺纱机
CN105819269A (zh) 纱线卷绕机
CN105525396B (zh) 纱线卷绕机
CN205839226U (zh) 纺织机械
EP2966199B1 (en) Spinning machine and spinn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