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59195A - 制冰机 - Google Patents

制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59195A
CN109959195A CN201811568294.2A CN201811568294A CN109959195A CN 109959195 A CN109959195 A CN 109959195A CN 201811568294 A CN201811568294 A CN 201811568294A CN 109959195 A CN109959195 A CN 1099591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unit
ice
frame
positioning
paw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682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斋藤俊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Instrument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959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591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1/00Producing ice
    • F25C1/22Construction of moulds; Filling devices for moulds
    • F25C1/24Construction of moulds; Filling devices for moulds for refrigerators, e.g. freezing tr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1/00Producing ice
    • F25C1/04Producing ice by using stationary moul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1/00Producing ice
    • F25C1/10Producing ice by using rotating or otherwise moving moul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0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2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ng, removing or harvesting ice
    • F25C5/04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ng, removing or harvesting ice without the use of saw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0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18Storing ice
    • F25C5/182Ice bins therefor
    • F25C5/185Ice bins therefor with freezing tr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305/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features for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305/022Harvesting ice including rotating or tilting or pivoting of a mould or tray
    • F25C2305/0221Harvesting ice including rotating or tilting or pivoting of a mould or tray rotating ice moul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duction, Working, Storing, Or Distribution Of Ice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单元不易从框架脱落的制冰机。在制冰机中,在使驱动单元从第二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移动时,驱动单元的第一板部及第二板部嵌入框架的第一爪及第二爪,驱动单元被固定于框架上。此时,驱动单元通过第一爪及第二爪和第一止脱部及第二止脱部在第二方向定位。另外,框架具备从第一壁部向驱动单元侧突出的辅助定位用肋及定位用肋。在驱动单元的安装动作的最终阶段,驱动单元的端部被压入定位用肋和第二爪之间,因此,驱动单元沿第一方向定位并固定。

Description

制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驱动制冰盘的驱动单元被搭载于框架上的制冰机。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搭载于冰箱中的制冰机。专利文献1的制冰机具有贮水用凹部向上配置的制冰盘,制冰盘通过驱动单元进行使制冰盘绕水平的轴线反转的反转动作及与反转动作联动的扭转动作,由此使冰落到贮冰容器内。
在该制冰机中,驱动单元保持于包围制冰盘的框架上。驱动单元具备与框架卡合用的爪部(驱动侧安装部),将驱动单元的爪部嵌合于框架的嵌合部(框体侧安装部)并安装于框架上。在专利文献1中,嵌合部(框体侧安装部)形成于将框架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封闭的顶板上。另外,在顶板上形成有与安装在顶板上的驱动单元卡合的钩状的止脱部(按压部)。因此,能够防止驱动单元的爪部从框架的嵌合部拔出,从而防止了驱动单元从框架脱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897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驱动单元安装在框架上时,驱动单元相对于框架向与连结制冰盘的输出轴交叉的方向(水平方向)相对移动。因此,框架的嵌合部在驱动单元移动的方向(水平方向)上开口,爪部从嵌合部的开口插入。止脱部在使驱动单元向与输出轴交叉的方向移动时弯曲,以使其不会与驱动单元发生干涉,当驱动单元移动到爪部被插入到嵌合部的里面并与嵌合部抵接的位置时,弯曲的止脱部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并与驱动单元卡合。
在这种驱动单元的安装构造中,能够通过嵌合部和止脱部沿安装时的移动方向(水平方向)定位并保持驱动单元,能够防止驱动单元从框架脱落。但是,由于驱动单元在与安装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输出轴的轴线方向)上未定位,因此,驱动单元有可能因冲击或振动等而动作并从框架脱落。
鉴于以上的问题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驱动单元不易从框架脱落的制冰机。
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冰机,其中,具有:制冰盘,所述制冰盘的贮水用凹部向上配置;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使所述制冰盘进行绕与上下方向交叉的轴线的反转动作及与所述反转动作联动的扭转动作;框架,所述框架保持相对于所述制冰盘配置于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的所述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通过相对于所述框架向与所述轴线的轴方向交叉的安装方向相对移动而被安装于所述框架上,所述框架具备:第一定位部,其将所述驱动单元在所述安装方向上定位;第二定位部,其将所述驱动单元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定位,所述第二定位部具备限制所述驱动单元向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移动的限制部、及从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与所述驱动单元抵接的抵接部。
在本发明中,使驱动单元相对于框架向安装方向相对移动,安装于框架上。框架具备将驱动单元在安装方向上定位的第一定位部,因此,能够抑制驱动单元向安装方向移动而从框架脱落。另外,框架具备第二定位部,其由限制驱动单元向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移动的限制部及从轴线方向的一侧与驱动单元抵接的抵接部构成并将驱动单元在轴线方向上进行定位。由此,能够抑制驱动单元沿轴线方向移动而从框架脱落。这样,通过在安装方向及轴线方向这两个方向上将驱动单元定位,能够可靠地进行驱动单元相对于框架的安装。因此,能够减少驱动单元从框架脱落的可能性。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第二定位部将所述驱动单元的比所述安装方向的中央靠所述安装方向的前方侧的部分定位。这样,第二定位部对驱动单元的安装动作的影响少,对框架和驱动单元的装配性的影响少。另外,更理想的是,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二定位部将所述驱动单元的所述安装方向的前方侧的端部定位。这样,直到驱动单元的安装动作的最终阶段为止,第二定位部对装配性没有影响。因此,能够抑制框架和驱动单元的装配性降低。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抵接部与所述限制部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对置。这样,能够将驱动单元保持于抵接部和限制部之间。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驱动单元相对于框架的安装。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抵接部的与所述安装方向及所述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和所述驱动单元大致相等。这样,能够由抵接部支承整个驱动单元的安装方向及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驱动单元相对于框架的安装。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框架具备相对于所述第二定位部在所述安装方向的后方侧限制所述驱动单元的所述轴线方向的移动的辅助定位部。这样,能够通过第二定位部及辅助定位部限制驱动单元向轴线方向上的移动。例如,在框架由于冲击等而弯曲时,能够限制驱动单元3的移动。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驱动单元从框架脱落的可能性。
该情况下,理想的是,所述辅助定位部的所述驱动单元侧的前端处于比所述抵接部的所述驱动单元侧的前端更向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后退的位置。这样,框架在辅助定位部的位置,轴线方向的配置空间比在第二定位部的位置大。因此,在进行将驱动单元安装于框架的动作时,即使在设有辅助定位部的位置,在轴线方向上存在间隙的状态下也能够使驱动单元移动,所以能够维持装配性。因此,能够抑制设置辅助定位部导致的框架和驱动单元的装配性的降低。另外,因为能够限制驱动单元的过度移动,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少驱动单元从框架脱落的可能性。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框架具备搭载所述驱动单元的搭载部,所述搭载部具备支承部和壁部,所述支承部具备从与所述轴线方向及所述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支承所述驱动单元的支承面,所述壁部从所述支承部的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的边缘向与所述轴线方向及所述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立起,所述支承部具有在使所述驱动单元向所述安装方向移动时供所述驱动单元的连结部嵌入的嵌合部和在使所述驱动单元向所述安装方向移动时防止所述连结部从所述嵌合部脱落的止脱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设于所述嵌合部及所述止脱部,所述抵接部是从所述壁部突出的定位用肋,所述辅助定位部是从所述壁部突出的辅助定位用肋。这样,轴线方向的定位构造(定位用肋)对相对于支承部嵌合并固定驱动单元的固定构造的影响少,因此,能够维持框架和驱动单元的装配性,且能够可靠地进行驱动单元相对于框架的安装。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使驱动单元相对于框架沿安装方向相对移动并安装于框架上。框架具备将驱动单元在安装方向上定位的第一定位部,因此,能够抑制驱动单元向安装方向移动并从框架脱落。另外,框架具备第二定位部,其由限制驱动单元向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的移动的限制部及从轴线方向的一侧与驱动单元抵接的抵接部构成并将驱动单元在轴线方向上定位,因此,能够抑制驱动单元沿轴线方向移动而从框架脱落。这样,通过在安装方向及轴线方向这两个方向上将驱动单元定位,能够可靠地进行驱动单元相对于框架的安装。因此,能够减少驱动单元从框架脱落的可能性。另外,驱动单元的安装方向是与第二定位部的定位方向即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因此,无需变更驱动单元的安装方法。因此,能够维持框架和驱动单元的装配性。
附图说明
包含附图以便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且附图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从第二方向的一侧、且斜上方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制冰机的立体图。
图2是从第二方向的一侧、斜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制冰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第二方向的一侧、斜下方观察图1所示的制冰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第二方向的一侧、且斜下方观察向第三方向翻转后的框架及驱动单元的剖面立体图(图1的A-A位置的剖面立体图)。
图5是从第二方向的一侧、且斜下方观察向第三方向翻转后的框架及驱动单元的剖面分解立体图。
图6是从配置制冰盘的一侧观察将驱动单元搭载于框架的搭载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A-图7C是示意性表示驱动单元向框架的固定构造的说明图。
图8A-图8B是用XY平面将框架及驱动单元切断的局部剖视图(图6的B-B位置的剖视图)及其区域C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制冰机、2…制冰盘、2a…下表面、2b…第一侧面、2c…第二侧面、3…驱动单元、4…框架、5…配线、6…检冰杆、7Y…第一定位部、7X…第二定位部、8…温度传感器、9…罩部件、20…贮水用凹部、21…凸部、25…框部、26、27…壁部、28…轴部、29…旋转限制部、31…壳体、32…输出轴、33…凸轮齿轮、37…连结部、40…搭载部、41…第一侧板部、42…第二侧板部、43…第一壁部、44…第二壁部、45…上板部、45a…加强用肋、46…第一止脱部、47…嵌合部、49…第二止脱部、51a、51b、51c…辅助定位用肋、52…定位用肋(抵接部)、80…热敏电阻、88、89…信号配线、310…侧壁、311…第一端面、312…第二端面、316…孔、371…第一板部、371a…倾斜部、372…第二板部、372a…倾斜部、401…支承面、410…第一上板部、411…内壁面、411a、411b、411c…加强用肋、414…安装部、417…贯通部、420…第二上板部、420a…开口部、431…内壁面、440…轴孔、455…突出部(限制部)、461…第一臂部、462…第一限制部、471…第一爪、471a…端面、472…第二爪、472a…端面、473、474…凹部、475…加强板、491…第二臂部、492…第二限制部、493…第二前端部、510…辅助定位用肋的前端面、520…定位用肋的前端面、L0、L1…轴线、X…第一方向(轴线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相互交叉的三个方向设为第一方向X(长度方向)、第二方向Y(宽度方向)及第三方向Z(上下方向)进行说明。另外,在第一方向X的一侧标注X1,在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标注X2,在第二方向Y的一侧标注Y1,在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标注Y2,在第三方向Z(上下方向)的一侧(上侧)标注Z1,在第三方向Z(上下方向)的另一侧(下侧)标注Z2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图1是从第二方向Y的一侧Y1、且斜上方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制冰机1的立体图。图2是从第二方向Y的一侧Y1、且斜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制冰机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第二方向Y的一侧Y1、且斜下方观察图1所示的制冰机1的分解立体图。
图1~图3所示的制冰机1具有:贮水用凹部20(槽)朝向第三方向Z的一侧Z1(上侧)配置的制冰盘2、相对于制冰盘2配置于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驱动单元3、具备搭载驱动单元3的搭载部40的框架4。制冰机1搭载于冰箱本体(未图示)上,在冰箱中,将供水罐(未图示)的水通过供水管(未图示)填充到制冰盘2的贮水用凹部20,进行制冰。而且,当制冰完成时,驱动单元3作为脱冰动作使制冰盘2进行绕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轴线L0的反转动作及与反转动作联动的扭转动作,使制冰盘2的冰落到贮冰容器(未图示)中。
(制冰盘2的结构)
制冰盘2是用树脂材料成型成平面形状为大致四边形的部件,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构成。在制冰盘2上,多个贮水用凹部20沿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排列。例如,如图2所示,在制冰盘2上,在大致四边形的框部25的内侧,将沿第二方向Y并排的两个贮水用凹部20作为一组沿第一方向X配置有4列。在制冰盘2的框部25,在位于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壁部26形成有在轴线L0上与驱动单元3的输出轴32连结的连结部(未图示),在位于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壁部27形成有在轴线L0上可旋转地支承于框架4的轴部28。在制冰盘2的壁部27形成有在制冰盘2绕轴线L0旋转时与框架4抵接的旋转限制部29,旋转限制部29通过阻止制冰盘2的旋转而使制冰盘2进行扭转动作。
在制冰盘2上,在朝向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Z2的下表面2a,排列有分别反映多个贮水用凹部20的形状的多个凸部21。在制冰盘2的下表面2a配置有探测制冰盘2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8被固定于制冰盘2的下表面2a的罩部件9所覆盖。信号配线88、89从温度传感器8朝向驱动单元3的内部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8是热敏电阻80。
(驱动单元3的结构)
如图2所示,驱动单元3在成型为长方体状的壳体31的内侧具备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未图示)、传递电动机的旋转力的旋转传递机构(未图示)、通过旋转传递机构传递电动机的旋转力的凸轮齿轮33,对电动机供电用的配线(未图示)从驱动单元3引出到框架4的外侧。在凸轮齿轮33上一体成形有连结制冰盘2的连结部的输出轴32。壳体31具备朝向配置制冰盘2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第一端面311和朝向与制冰盘2相反侧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第二端面312。输出轴32从设于壳体31的第一端面311的孔316向壳体31的外方突出。输出轴32在使制冰盘2的冰脱冰的情况下,以轴线L0为中心向逆时针CCW方向旋转,在使制冰盘2返回原来的位置的情况下,向顺时针CW方向旋转。
相对于制冰盘2在第二方向Y的一侧Y1相邻的位置配置有检冰杆6,在驱动单元3的壳体31内构成:根据凸轮齿轮33的旋转角度与凸轮齿轮33联动而使检冰杆6绕轴线L1旋转的检冰机构、基于从温度传感器8经由信号配线88、89输入的信号进行动作的开关机构等。
(框架4的结构)
框架4具备第一侧板部41和第二侧板部42,第一侧板部41为沿着制冰盘2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的第一侧面2b而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一侧板部41,第二侧板部42为沿着制冰盘2的第二方向Y的一侧Y1的第二侧面2c而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二侧板部42;第一侧板部41和第二侧板部42在第二方向Y平行对置。在第二侧板部42和制冰盘2之间配置有检冰杆6。
第一上板部410从第一侧板部41的上端(第三方向Z的一侧Z1的缘)朝向第二侧板部42伸出,第一上板部410在朝向第二方向Y的一侧Y1的中途位置向下方折弯之后,朝向第二侧板部42伸出。第二上板部420从第二侧板部42的上端(第三方向Z的一侧Z1的缘)的附近朝向第一侧板部41伸出,制冰盘2在第一上板部410和第二上板部420之间朝向上方(第三方向Z的一侧Z1)处于开放状态。在第二上板部420形成有检冰杆6的上端部位于内侧的开口部420a。
第一侧板部41及第二侧板部42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端部在从第二方向Y观察时与驱动单元3重叠。第一侧板部41和第二侧板部42通过位于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端部的板状的第一壁部43和位于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端部的第二壁部44相连结。第一侧板部41和第二侧板部42也通过在第一方向X的一侧X1从上侧(第三方向Z的一侧Z1)覆盖驱动单元3的上板部45来连结。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框架4中,由第一侧板部41、第二侧板部42、第一壁部43及上板部45包围的空间成为驱动单元3的搭载部40,搭载部40的下方(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Z2)处于开放状态。第二壁部44为板状的多个肋相互连结而成的多孔性的壁,在其中央形成有可旋转地支承制冰盘2的轴部28的轴孔440。
在第一侧板部41上制冰盘2所在的一侧的壁面(内壁面411),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加强用肋411a、411b、411c。在第一侧板部41中与制冰盘2相反侧的壁(外壁)上,在第一侧板部41的上端及下端、且比驱动单元3靠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形成有在将制冰机1搭载于冰箱本体(未图示)时将框架4固定于冰箱本体上的多个安装部414。在第一侧板部41的下端,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安装部414之间形成有由缺口构成的贯通部417,向驱动单元3进行供电的配线5在从驱动单元3沿着第一侧板部41的内壁面411延伸到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后,从贯通部417引出到外侧。
因此,为了进行脱冰动作,驱动单元3使制冰盘2进行扭转动作时,即使通过其反作用力对框架4施加大的力,也能够通过在比贯通部417靠第一方向X的一侧X1固定于冰箱本体上的安装部414抑制该力传递到第一侧板部41的贯通部417侧。因此,在第一侧板部41能够抑制应力集中在贯通部417附近,因此,能够抑制第一侧板部41在贯通部417附近损坏。
(驱动单元3向框架4的固定构造)
图4是从第二方向Y的一侧Y1且斜下方观察向第三方向Z翻转后的框架4及驱动单元3的剖面立体图,图5是从第二方向Y的一侧Y1、且斜下方观察向第三方向Z翻转后的框架4及驱动单元3的剖面分解立体图。图4、图5是在图1的A-A位置切断的剖面立体图及剖面分解立体图。另外,图6是从配置制冰盘2的一侧观察将驱动单元3搭载在框架4的搭载部40上的状态的剖视图,是向第三方向Z翻转后的状态的图。
如图4~图6所示,框架4的搭载部40具备形成有从第三方向Z的一侧Z1(上侧)支承驱动单元3的支承面401的支承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上侧覆盖驱动单元3的上板部45成为支承部。在上板部45的内表面(下表面)形成有沿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延伸的加强用肋45a。支承面401由加强用肋45a的前端面构成。因此,能够利用加强用肋45a提高上板部45及支承面401的强度。
图7A-图7C是示意性表示驱动单元3向框架4的固定构造的说明图,图7A是表示将驱动单元3搭载在搭载部40之前的样子的说明图,图7B是表示将驱动单元3搭载在搭载部40的中途的样子的说明图,图7C是表示将驱动单元3搭载在搭载部40之后的样子的说明图。在制冰机1中,将从第二方向Y的一侧Y1朝向另一侧Y2的方向设为驱动单元3相对于框架4的安装方向,通过使驱动单元3向该方向移动,将驱动单元3固定在框架4上。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为安装方向的前方侧,第二方向Y的一侧Y1为安装方向的后方侧。
如图4~图7A-图7C所示,在框架4的搭载部40构成有嵌合部47和第一止脱部46,该嵌合部47在使驱动单元3从第二方向Y的一侧Y1向另一侧Y2移动时供驱动单元3的连结部37嵌入,该第一止脱部46在使驱动单元3从第二方向Y的一侧Y1向另一侧Y2移动时出现在能够从第二方向Y的一侧Y1与驱动单元3抵接的位置,以防止连结部37从嵌合部47脱落。另外,在搭载部40,在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离开第一止脱部46的位置构成有第二止脱部49。该第二止脱部49在使驱动单元3从第二方向Y的一侧Y1向另一侧Y2移动时,出现在能够从第二方向Y的一侧Y1与驱动单元3抵接的位置,以防止连结部37从嵌合部47的脱落。
在驱动单元3的壳体31上,作为连结部37形成有第一板部371和第二板部372,该第一板部371使板厚方向朝向第三方向Z并从第一端面311的第二方向Y的一侧Y1的端部向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突出;该第二板部372在相对于第一板部371沿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分开的位置使板厚方向朝向第三方向Z并从第一端面311的另一侧Y2的端部向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突出。对应该结构,在框架4的上板部45,作为嵌合部47形成有第一爪471和第二爪472,该第一爪471朝向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Z2突出,前端侧向第二方向Y的一侧Y1弯曲,该第二爪472在相对于第一爪471沿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分开的位置朝向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Z2突出,前端侧向第二方向Y的一侧Y1弯曲。第一爪471具备在第二方向Y的一侧Y1开口的凹部473,第二爪472具备在第二方向Y的一侧Y1开口的凹部474。因此,在使驱动单元3从第二方向Y的一侧Y1向另一侧Y2移动时,如图6、图7C所示,第一板部371嵌入第一爪471的凹部473,第二板部372嵌入第二爪472的凹部474,驱动单元3被固定于框架4的搭载部40。
在该状态下,第二板部372和第二爪472在第二方向Y上的重叠宽度比第一板部371和第一爪471在第二方向Y上的重叠宽度宽。另外,第一板部371和支承面401的重叠面积(第一板部371和上板部45的加强用肋45a的重叠面积)比第二板部372和支承面401的重叠面积(第一板部371和上板部45的加强用肋45a的重叠面积)宽。
第一爪471及第二爪472的第二方向Y的位置被设定为驱动单元3和框架4的第二侧板部42在第二方向Y上的间隔比驱动单元3和框架4的第一侧板部41在第二方向Y上的间隔宽。另外,第一板部371及第二板部372各自从第二方向Y的一侧Y1嵌入第一爪471及第二爪472。因此,能够确保在将驱动单元3固定于框架4的搭载部40时,首先,如图7B所示,将驱动单元3配置于比第二方向Y的中央靠一侧Y1,之后,将驱动单元3向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移动的空间。另外,在驱动单元3和框架4的第二侧板部42之间能够确保用于将图1等所示的检冰杆6与驱动单元3连接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板部45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边缘,形成有朝向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Z2突出的板状的突出部455。突出部455形成于在第二方向Y上分开的两个部位。突出部455设于可以从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与驱动单元3的第一端面311抵接的位置,以限制驱动单元3向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移动。
如图6所示,第一爪471通过在从上板部45突出到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Z2的凸部设置朝向第二方向Y的一侧Y1及第一方向X的一侧X1开口的凹部473而构成。第二爪472通过在从上板部45突出到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Z2的凸部设置朝向第二方向Y的一侧Y1及第一方向X的一侧X1开口的凹部474而构成。第二爪472经由三角形的加强板475与第一侧板部41相连。
另一方面,在第一板部371及第二板部372,形成有以使板厚从第一方向X的一侧X1朝向另一侧X2减薄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371a、372a(参照图5)。因此,在将第一板部371嵌入第一爪471的内侧时,将第一板部371从板厚减薄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端部嵌入第一爪471的内侧,然后,使驱动单元3以朝向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沿着支承面401的方式滑动变得容易。另外,在将第二板部372嵌入第二爪472的内侧时,将第二板部372从板厚减薄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端部嵌入第二爪472的内侧,然后,使驱动单元3以朝向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沿着支承面401的方式滑动变得容易。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止脱部46具备在比第一爪471靠第二方向Y的一侧Y1以沿着支承面401的方式从第二方向Y的一侧Y1向另一侧Y2延伸的第一臂部461、在第一臂部461的前端侧向与第二方向Y交叉的方向(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Z2)突出并能够从第二方向Y的一侧Y1与驱动单元3的第一板部371抵接的第一限制部462。因此,如图7B所示,在将驱动单元3搭载于搭载部40时,能够使第一臂部461弹性变形,以使第一限制部462向第三方向Z的一侧Z1退避,在结束将驱动单元3搭载于搭载部40时,第一限制部462返回能够从第二方向Y的一侧Y1与形成于驱动单元3的壳体31的第一板部371抵接的位置。即,在结束将驱动单元3搭载于搭载部40时,第一限制部462返回从第二方向Y的一侧Y1与第一板部371抵接的状态、或者隔着间隙在第二方向Y的一侧Y1与第一板部371对置的位置。
如图5所示,第二止脱部49具备相对于第一止脱部46在第一方向X的一侧X1以沿着支承面401的方式从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向一侧Y1延伸的第二臂部491、在第二臂部491的前端侧向与第二方向Y交叉的方向(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Z2)突出而可以从第二方向Y的一侧Y1与驱动单元3抵接的第二限制部492、从第二限制部492的前端部向第二方向Y的一侧Y1弯曲的前端部493。因此,图示省略,但在将驱动单元3搭载于搭载部40时,能够使第二臂部491弹性变形,以使第二限制部492及前端部493向第三方向Z的一侧Z1退避,在结束将驱动单元3搭载于搭载部40时,第二限制部492返回能够从第二方向Y的一侧Y1与驱动单元3的壳体31的侧壁310抵接的位置。即,在结束将驱动单元3搭载于搭载部40时,第二限制部492返回从第二方向Y的一侧Y1与驱动单元3的壳体31的侧壁310抵接的状态、或者隔着间隙在第二方向Y的一侧Y1与侧壁310对置的位置。
在此,第一止脱部46及第二止脱部49各自形成在上板部45三方被切开的构造。另外,在上板部45形成有第一爪471及第二爪472的部分成为开口部。因此,在对框架4进行树脂成型时,能够通过模具在上板部45上形成第一止脱部46、第二止脱部49、第一爪471及第二爪472,而不必使用滑芯,且模具为从上下方向(第三方向Z)拔出的结构。
(驱动单元的定位构造)
搭载部40具备第一定位部7Y,其在驱动单元3被安装于搭载部40的状态下,将驱动单元3在第二方向Y上定位(参照图4、图5)。第一定位部7Y由形成于上板部45的第一爪471和形成于第一止脱部46的第一限制部462、及形成于上板部45的第二爪472和形成于第二止脱部49的第二限制部492所构成。在驱动单元3被安装于搭载部40的状态下,驱动单元3被第一爪471和第二爪472限制向第二方向的另一侧Y2的移动。另外,通过第一限制部462和第二限制部492限制向第二方向Y的一侧Y1的移动。因此,框架4的嵌合部47(第一爪471和第二爪472)、及止脱部(第一止脱部46和第二止脱部49)构成将驱动单元3在第二方向Y上定位的第一定位部7Y。
另外,搭载部40具备在驱动单元3被安装于搭载部40的状态下将驱动单元3在第一方向X(即轴线L0方向)上定位的第二定位部7X。以下,对第二定位部7X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搭载部40具备从支承驱动单元3的上板部45(支承部)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边缘向第三方向Z的一侧Z1(即,支承面401对驱动单元3的支承方向)立起的第一壁部43。在第一壁部43上朝向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内壁面431形成有从与上板部45相连的角部朝向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Z2以直线状延伸的多个肋。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多个肋形成有四根肋,即,在形成于上板部45的五根加强用肋45a中位于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的三根连接的辅助定位用肋51a、51b、51c、位于最靠另一侧Y2的辅助定位用肋51a和第一侧板部41之间的定位用肋52(抵接部)。
辅助定位用肋51a、51b、51c及定位用肋52分别从第一壁部43的内壁面431向配置驱动单元3的一侧即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突出。辅助定位用肋51a、51b、51c及定位用肋52设于能够从第一方向X的一侧X1与驱动单元3抵接的位置,以限制驱动单元3向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移动。这四根肋中,定位用肋52被设于搭载部40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的端部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角部。另外,辅助定位用肋51a、51b、51c以等间隔设于比第一壁部43的第二方向Y的中央靠另一侧Y2的位置。辅助定位用肋51a、51b、51延伸到第一壁部43的第三方向Z的大致中央,为驱动单元3的第三方向Z的高度的大致一半的高度。与此相对,定位用肋52的第三方向Z的高度(长度)比辅助定位用肋51a、51b、51c高。
图8A是用XY平面切断框架4及驱动单元3的局部剖视图(图6的B-B位置的剖视图),图8B是图8A的区域C的局部放大图。如图8A所示,驱动单元3通过配置于驱动单元3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两个部位的突出部455限制其向第一方向的另一侧X2的移动。另外,驱动单元3通过第一爪471及第二爪472来限制其向第一方向的另一侧X2的移动。第一爪471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端面471a及第二爪472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端面472a在第一方向X上与驱动单元3的第一端面311对置。
如图8A所示,相对于驱动单元3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的端部,第二爪472的端面472a从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与其抵接,且定位用肋52的前端面520从第一方向X的一侧X1与其抵接。另外,相对于驱动单元3的中央部分,两个部位的突出部455从第一方向X的一侧X1与第一端面311抵接,辅助定位用肋51a、51b、51c从第一方向X的一侧X1与第二端面312对置。而且,相对于驱动单元3的第二方向Y的一侧Y1的端部,第一爪471的端面471a从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与第一端面311抵接。
如图8B所示,辅助定位用肋51a比定位用肋52向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突出尺寸小。因此,辅助定位用肋51a的前端面510处于比定位用肋52的前端面520向第一方向X的一侧X1后退了规定尺寸的位置。三根辅助定位用肋51a、51b、51c向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突出尺寸相同。因此,在辅助定位用肋51a、51b、51c的前端面510和驱动单元3的第二端面312之间分别形成规定的间隙d。
在相对于框架4的搭载部40进行使驱动单元3向从第二方向Y的一侧Y1朝向另一侧Y2方向(即驱动单元3的安装方向)相对移动的驱动单元3的安装动作时,驱动单元3在向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移动被突出部455限制的状态下,在与辅助定位用肋51a、51b、51c之间存在间隙d的状态下向另一侧Y2移动。而且,在安装动作的最终阶段,驱动单元3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的端部被压入在第一方向X上设于对置的位置的第二爪472的端面472a和定位用肋52的前端面520之间。由此,驱动单元3以不能向第一方向X移动的状态被定位并固定于搭载部40。
这样,第一爪471、第二爪472的端面471a、472a及突出部455和定位用肋52构成将驱动单元3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的端部在第一方向X(轴线L0方向)上定位的第二定位部7X。此时,第一爪471、第二爪472及突出部455成为限制驱动单元3向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移动的限制部,定位用肋52成为从第一方向X的一侧X1与驱动单元3抵接的抵接部。由于驱动单元3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的端部是构成驱动单元3的壳体31的侧壁部的部分,因此,即使压入第二爪472及定位用肋52之间,弯曲的可能性也少。因此,通过由第二定位部7X将该部分定位,能够牢固地固定驱动单元3。
另外,通过在定位用肋52的一侧Y1设置三根辅助定位用肋51a、51b、51c,能够通过辅助定位用肋51a、51b、51c限制驱动单元3向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移动。通过由多个肋在宽范围内限制驱动单元3向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移动,能够更牢固地安装驱动单元3。
(制冰机的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冰机1中,在制冰工序中,通过供水管(未图示)对贮水用凹部20以朝向上方的方式水平配置的制冰盘2供给水,向贮水用凹部20填充水。之后,通过从冷却部(未图示)供给的冷气对填充到制冰盘2内的水进行冷却。通过安装于制冰盘2的温度传感器8(热敏电阻80)判断制冰盘2的温度是否为规定温度以下,由此来判断制冰是否结束。
当制冰完成时,通过检冰杆6进行设置于制冰盘2的下方的贮冰容器(未图示)的冰量的检测。具体而言,检冰杆6被驱动单元3驱动并下降。此时,在检冰杆6下降到规定位置的情况下,判断为贮冰容器内为满冰。另一方面,在下降到规定位置之前,检冰杆6与贮冰容器内的冰接触的情况下,判断为贮冰容器内为满冰。在贮冰容器内为满冰的情况下,待机规定时间后,再次通过检冰杆6进行贮冰容器内的冰量的检测。
在贮冰容器内不是满冰的情况下,进行制冰盘2的脱冰动作。具体而言,通过驱动单元3的输出轴32的旋转驱动,制冰盘2以轴线L0为中心绕逆时针CCW旋转。在制冰盘2从水平配置的最初位置旋转到90°以上的规定旋转角(例如120°)时,制冰盘2的旋转限制部29与框架4抵接。在该状态下,即使制冰盘2进一步旋转,旋转也不会被妨碍,制冰盘2被施加扭转而变形。由此,制冰盘2内的冰从制冰盘2剥离,落到设置于制冰盘2的下方的未图示的贮冰容器内。
进行了该脱冰动作时,抵抗施加于制冰盘2的扭转而从制冰盘2向驱动单元3施加力。此时,施加于驱动单元3的力是以轴线L0为中心的绕顺时针CW的力。另一方面,将驱动单元3固定在框架4的搭载部40时,使驱动单元3移动的方向(连结部37嵌入嵌合部47的方向)是与在使制冰盘2进行扭转动作时驱动单元3从制冰盘2受到的力为相同的方向,其中,驱动单元3从制冰盘2受到的力是以轴线L0为中心的绕顺时针CW的力。因此,在使制冰盘2进行扭转动作时,对驱动单元3施加连结部37(第一板部371及第二板部372)与嵌合部47(第一爪471及第二爪472)嵌合的方向的力而不施加连结部37从嵌合部47脱落的方向的力。
另外,由于使制冰盘2进行扭转动作时,驱动单元3从制冰盘2受到以轴线L0为中心的绕顺时针CW的力,因此,第一板部371被朝向支承面401按压,第二板部372被朝向第二爪472的前端部按压。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板部372和第二爪472在第二方向Y上的重叠宽度比第一板部371和第一爪471在第二方向Y上的重叠宽度宽。另外,第一板部371和支承面401的重叠面积(第一板部371和上板部45的加强用肋45a的重叠面积)比第二板部372和支承面401的重叠面积(第一板部371和上板部45的加强用肋45a的重叠)宽。因此,使制冰盘2进行扭转动作时,即使在驱动单元3从制冰盘2受到以轴线L0为中心的顺时针CW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被可靠地固定于框架4的状态。
然后,驱动单元3使制冰盘2以贮水用凹部20朝向上方的方式以轴线L0为中心绕顺时针CW倒转,重复上述动作。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冰机1中,当使驱动单元3从第二方向Y的一侧Y1向另一侧Y2移动时,驱动单元3的连结部37(第一板部371及第二板部372)嵌入框架4的嵌合部47(第一爪471及第二爪472),所以能够将驱动单元3固定于框架4的搭载部40。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驱动单元3的固定构造中,具备将驱动单元3在第二方向Y上定位的第一定位部7Y、及将驱动单元3在第一方向X(轴线L0方向)上定位的第二定位部7X。第一定位部7Y由框架4的嵌合部47(第一爪471及第二爪492)和止脱部(第一止脱部46及第二止脱部49)构成,限制驱动单元3的第一板部371及第二板部372向第二方向Y的移动,将驱动单元3在第二方向Y上定位。另外,第二定位部7X具备作为限制驱动单元3向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移动的限制部的第一爪471、第二爪472及突出部455、作为从第一方向X的一侧X1与驱动单元3抵接的抵接部的定位用肋52。
这样,通过在作为驱动单元3相对于框架4的安装方向的第二方向Y、及与第二方向Y交叉的第一方向X(制冰盘2的轴线L0方向)这两个方向将驱动单元3定位,能够可靠地进行驱动单元3相对于框架4的安装。因此,在施加落下引起的冲击及振动时,能够减少驱动单元3从框架4脱落的可能性。另外,因为驱动单元3的安装方向是与第二定位部7X的定位方向(第一方向X)交叉的方向,所以无需为了设置第二定位部7X而变更驱动单元3的安装方法,对框架4和驱动单元3的装配性的影响也少。
另外,在第二定位部7X,定位用肋52设于搭载部40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的端部,以定位驱动单元3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的端部。因此,在进行驱动单元3的安装动作时,因为第二爪472和定位用肋52的定位状态直到安装动作的最终阶段,才完成,所以对装配性的影响少。因此,能够抑制设置第二定位部7X导致的框架4和驱动单元3的装配性的降低。
此外,定位用肋52也可以配置为将驱动单元3的比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的端部靠一侧Y1的部位进行定位。例如,在比第二爪472的第二方向Y的一侧Y1的端部靠另一侧Y2(比图6所示的位置D靠另一侧Y2)的范围形成定位用肋52。如果在该范围,在开始将连结部37向嵌合部47插入时,定位用肋52的定位状态未完成。因此,能够减少对框架4和驱动单元3的装配性的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的框架4中,作为在比定位用肋52靠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限制驱动单元3在第一方向X的移动的辅助定位部,具备三根辅助定位用肋51a、51b、51c。因此,能够限制驱动单元3沿第一方向X(轴线L0方向)移动。例如,能够限制在框架4因冲击等而弯曲时,驱动单元3移动,且能够限制驱动单元3过度移动。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驱动单元3从框架4脱落的可能性。辅助定位用肋51a、51b、51c因为驱动单元3侧的前端处于比定位用肋52更向一侧X1后退的位置,所以在将驱动单元3安装于搭载部40时,能够以在第一方向X上存在间隙d的状态使驱动单元3移动,直到安装动作的最终阶段。因此,在安装驱动单元3的中途可以维持装配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定位部7X,定位用肋52与第二爪472在第一方向X上对置。因此,在驱动单元3的安装动作的最终阶段,能够将驱动单元3压入并定位在第二爪472和定位用肋52之间,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驱动单元3的安装。
定位用肋52比驱动单元3的第三方向Z的尺寸(高度)的一半长。因此,能够通过定位用肋52维持驱动单元3的第三方向Z的尺寸的一半以上。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驱动单元3的安装,可以抑制驱动单元3从框架4脱落。此外,优选将定位用肋52的第三方向Z的尺寸(长度)设为与驱动单元3的第三方向Z的尺寸(高度)大致相等。由此,可以通过定位用肋52支承驱动单元3的整个第三方向Z。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驱动单元3的安装。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辅助定位用肋51a、51b、51c比定位用肋52短,为驱动单元3的第三方向Z的尺寸(高度)的一半左右的长度。因此,在将驱动单元3放入搭载部40中时,能够将驱动单元3向第一方向X的一侧X1倾斜地放入。因此,在安装驱动单元3的中途能够使驱动单元3的姿势拥有自由度,从而维持装配性,能够在安装动作的最终阶段可靠地进行安装。

Claims (8)

1.一种制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制冰盘,所述制冰盘的贮水用凹部向上配置;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使所述制冰盘进行绕与上下方向交叉的轴线的反转动作及与所述反转动作联动的扭转动作;
框架,所述框架保持相对于所述制冰盘配置于所述轴线的轴方向的一侧的所述驱动单元,
所述驱动单元通过相对于所述框架向与所述轴线方向交叉的安装方向相对移动而被安装于所述框架上,
所述框架具备:
第一定位部,将所述驱动单元在所述安装方向上定位;
第二定位部,将所述驱动单元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定位,
所述第二定位部具备限制所述驱动单元向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移动的限制部、及从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与所述驱动单元抵接的抵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定位部对所述驱动单元的比所述安装方向的中央靠所述安装方向的前方侧的部分进行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定位部对所述驱动单元的所述安装方向的前方侧的端部进行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部与所述限制部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对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部的与所述安装方向及所述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和所述驱动单元大致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具备辅助定位部,其相对于所述第二定位部在所述安装方向的后方侧限制所述驱动单元的所述轴线方向的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定位部的所述驱动单元侧的前端处于比所述抵接部的所述驱动单元侧的前端更向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后退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具备搭载所述驱动单元的搭载部,
所述搭载部具备支承部和壁部,所述支承部具备从与所述轴线方向及所述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支承所述驱动单元的支承面,所述壁部从所述支承部的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的边缘向与所述轴线方向及所述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立起,
所述支承部具有嵌合部和止脱部,所述嵌合部在使所述驱动单元向所述安装方向移动时供所述驱动单元的连结部嵌入,所述止脱部在使所述驱动单元向所述安装方向移动时防止所述连结部从所述嵌合部脱落,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设于所述嵌合部及所述止脱部,
所述抵接部是从所述壁部突出的定位用肋,
所述辅助定位部是从所述壁部突出的辅助定位用肋。
CN201811568294.2A 2017-12-22 2018-12-21 制冰机 Pending CN1099591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46097 2017-12-22
JP2017246097A JP7085830B2 (ja) 2017-12-22 2017-12-22 製氷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59195A true CN109959195A (zh) 2019-07-02

Family

ID=66768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68294.2A Pending CN109959195A (zh) 2017-12-22 2018-12-21 制冰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37186B2 (zh)
JP (1) JP7085830B2 (zh)
CN (1) CN109959195A (zh)
DE (1) DE1020181330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81967A1 (ko) * 2021-02-26 2022-09-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냉장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65005A1 (en) * 2004-09-24 2006-03-30 Comerci Joseph D Ice maker for refrigerator
CN101520259A (zh) * 2008-02-28 2009-09-02 Lg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的制冰装置
US20120240613A1 (en) * 2009-09-24 2012-09-27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Ice making device
JP2015132448A (ja) * 2014-01-15 2015-07-23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製氷装置
JP2017161086A (ja) * 2016-03-07 2017-09-14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製氷装置、冷蔵庫および製氷方法
CN107339838A (zh) * 2017-06-09 2017-11-10 江苏雷利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制冰机驱动控制装置,制冰机以及制冰机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54101A (en) * 1930-05-23 1936-09-15 Flakice Corp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ice
US2063208A (en) * 1934-08-15 1936-12-08 Gen Motors Corp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US2032534A (en) * 1935-03-29 1936-03-03 Gen Motors Corp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US2717497A (en) * 1954-09-15 1955-09-13 Servel Inc Ice maker
US3071933A (en) * 1959-07-13 1963-01-08 Philco Corp Freezing equipment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it
US3059445A (en) * 1961-06-28 1962-10-23 Gen Motors Corp Ice making apparatus
US3298189A (en) * 1962-10-23 1967-01-17 Gen Motors Corp Twistable ice cube maker with thermistor temperature sensor
US3580009A (en) * 1969-01-13 1971-05-25 White Consolidated Ind Inc Ice maker
US3677030A (en) * 1970-06-17 1972-07-18 Whirlpool Co Axially movable twist tray domestic ice maker
US3763662A (en) * 1972-08-02 1973-10-09 Whirlpool Co Twist tray ice maker
US3863461A (en) * 1973-11-30 1975-02-04 Gen Motors Corp Tray ice maker with ice level sensing control
US3871242A (en) * 1974-01-16 1975-03-18 Whirlpool Co Simplified drive mechanism for ice maker
US3937032A (en) * 1974-11-29 1976-02-10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Tray ice maker temperature control ice clutch
US4142378A (en) * 1977-12-02 1979-03-06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Cam controlled switching means for ice maker
US4142377A (en) * 1977-12-02 1979-03-06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Ice maker flexible tray construction
JPS5623383U (zh) * 1979-07-30 1981-03-02
US4628699A (en) * 1985-04-11 1986-12-16 White Consolidated, Inc. Ice maker
JPH06347149A (ja) * 1993-06-04 1994-12-20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給水装置およびポンプ
KR950025378A (ko) * 1994-02-15 1995-09-15 김광호 제빙기의 제어방법
JP3827272B2 (ja) * 1999-12-08 2006-09-2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自動製氷機の駆動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050077583A (ko) * 2004-01-28 2005-08-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제빙장치
KR100863389B1 (ko) * 2006-08-24 2008-10-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및 냉장고의 제빙 장치
KR101480549B1 (ko) * 2008-02-28 2015-01-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의 제빙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US8245527B2 (en) * 2009-02-19 2012-08-21 Ducharme David R Ice making device
JP5651003B2 (ja) * 2010-12-17 2015-01-0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製氷機駆動装置
US9976788B2 (en) * 2016-01-06 2018-05-22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Inc. Ice maker with rotating ice tray
JP2019045044A (ja) * 2017-08-31 2019-03-22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製氷装置およびその検査方法
JP6902435B2 (ja) * 2017-08-31 2021-07-14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製氷装置
JP6974076B2 (ja) * 2017-08-31 2021-12-01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製氷装置用駆動ユニットおよび製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65005A1 (en) * 2004-09-24 2006-03-30 Comerci Joseph D Ice maker for refrigerator
CN101520259A (zh) * 2008-02-28 2009-09-02 Lg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的制冰装置
US20120240613A1 (en) * 2009-09-24 2012-09-27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Ice making device
JP2015132448A (ja) * 2014-01-15 2015-07-23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製氷装置
JP2017161086A (ja) * 2016-03-07 2017-09-14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製氷装置、冷蔵庫および製氷方法
CN107339838A (zh) * 2017-06-09 2017-11-10 江苏雷利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制冰机驱动控制装置,制冰机以及制冰机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8133029A1 (de) 2019-06-27
US20190195546A1 (en) 2019-06-27
JP7085830B2 (ja) 2022-06-17
US11137186B2 (en) 2021-10-05
JP2019113231A (ja) 2019-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49358B (zh) 制冰装置
CN102442360B (zh) 牵引车
ES2346869T3 (es) Elemento de union para una rasqueta de limpiaparabrisas y rasqueta de limpiaparabrisas.
CN100579819C (zh) 座椅锁定机构的操作装置
CN109959195A (zh) 制冰机
CN104837690B (zh) 雨刷器杆
CN109425163A (zh) 制冰装置
CN104080664B (zh) 车辆用刮水器
KR200453083Y1 (ko) 와이퍼 블레이드에 탑로크식 와이퍼 아암을 결합하는 장치
CN102967097A (zh) 自动制冰机和冰箱
CN109458777A (zh) 制冰装置用驱动单元及制冰装置
JP5329385B2 (ja) 自動製氷機
CN208075392U (zh) 制冰装置
CN109585229A (zh) 一种高柔韧度的继电器簧片组件和继电器
CN109425160A (zh) 制冰装置
CN102914110B (zh) 冰箱及其制冰机
JP5348768B2 (ja) 自動製氷機
CN101349491B (zh) 自动制冰机脱冰和探冰驱动装置
CN219368803U (zh) 一种制冰机检测板
CN219735687U (zh) 制冰造型装置
CN109885136A (zh) 一种嵌装专用显示器的计算机主机
CN212109099U (zh) 制冰机和冰箱
CN204227540U (zh) 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KR20130001691U (ko) 커버 프리 제빙기
KR100407310B1 (ko) 냉장고용 제빙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