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25160A - 制冰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25160A
CN109425160A CN201810999716.5A CN201810999716A CN109425160A CN 109425160 A CN109425160 A CN 109425160A CN 201810999716 A CN201810999716 A CN 201810999716A CN 109425160 A CN109425160 A CN 1094251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ce
side plate
wall
making disc
moun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997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25160B (zh
Inventor
斋藤俊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425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51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251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51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1/00Producing ice
    • F25C1/04Producing ice by using stationary moul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1/00Producing ice
    • F25C1/10Producing ice by using rotating or otherwise moving moul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1/00Producing ice
    • F25C1/22Construction of moulds; Filling devices for moulds
    • F25C1/24Construction of moulds; Filling devices for moulds for refrigerators, e.g. freezing tr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0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2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ng, removing or harvesting ice
    • F25C5/04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ng, removing or harvesting ice without the use of saws
    • F25C5/06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ng, removing or harvesting ice without the use of saws by deforming bodies with which the ice is in contact, e.g. using inflatabl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 F25D23/065Details
    • F25D23/067Supporting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305/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features for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305/022Harvesting ice including rotating or tilting or pivoting of a mould or tra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C2700/02Level of 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C2700/12Temperature of ice tr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400/00General features of,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or for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subclass
    • F25D2400/40Refriger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al wi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roduction, Working, Storing, Or Distribution Of I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冰装置。制冰装置(1)中,制冰盘(2)及使制冰盘(2)进行反转动作及扭转动作的驱动部(3)被框架(4)支承。在框架(4)上的第一侧板部(41),在比驱动部(3)靠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位置,设有用于将框架(4)安装在冰箱本体上的多个安装部(414),在比第一方向(X)的最靠一侧(X1)的安装部(414)靠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位置设有贯通第一侧板部(41)的贯通部(47),配线(5)具备从驱动部(3)沿着第一侧板部(41)的内壁(411)延伸的第一穿绕部分(51)和穿过贯通部(47)引出到外侧的第二穿绕部分(52)。

Description

制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驱动部使制冰盘进行反转动作及扭转动作的制冰装置。
背景技术
搭载于冰箱上的制冰装置将供水箱的水通过供水管填充于制冰盘的贮水用凹部,当制冰完成时,由驱动部使制冰盘围绕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轴线反转并扭转,由此使冰落到贮冰容器内。在此,驱动部相对于制冰盘配置于第一方向的一侧,与制冰盘一起被共同的框架支承。框架在制冰盘的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宽度方向)的两侧具有第一侧板部及第二侧板部。在框架的第二侧板部和制冰盘之间配置有检冰杆,将制冰装置搭载于冰箱上时,第一侧板部被固定在冰箱本体上。驱动部以电动机作为驱动源,经由从驱动部穿绕到框架的外侧的配线来供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8975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324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2记载的制冰装置中,若配线不是被框架支承而是从驱动部直接引出到框架的外侧时,则配线的处理会耗费大量的工时。于是,考虑在第一侧板部设置贯通部,将配线沿着框架的第一侧板部的里面穿绕到中途部分,穿过贯通部将配线穿绕到框架的外侧。在这种情况下,因为配线的中途部分由第一侧板部的贯通部支承,所以位于框架的外侧的配线缩短,使得配线的处理等变得容易。但是,在驱动部使制冰盘进行扭转动作的类型的制冰装置中,由于在驱动部使制冰盘进行扭转动作时,对框架施加大的力,因此,若在第一侧板部形成贯通部时,在第一侧板部上,应力集中于贯通部附近,第一侧板部可能损坏。
鉴于以上的问题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冰装置,在通过驱动部使制冰盘进行扭转动作的结构中,即使在将从内侧向外侧引出从驱动部延伸的配线的贯通部设于框架的侧板部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侧板部损坏。
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制冰盘,所述制冰盘以贮水用凹部朝上的方式配置;驱动部,所述驱动部相对于所述制冰盘配置于与上下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的一侧,使所述制冰盘围绕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轴线进行反转动作及扭转动作;框架,所述框架具备沿着与所述制冰盘的所述上下方向及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一侧的侧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侧板部,并支承所述制冰盘及所述驱动部;配线,所述配线从所述驱动部延伸,在所述侧板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在比所述驱动部靠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设有用于将所述框架安装在冰箱本体上的多个安装部,在所述多个安装部中,在比设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最靠一侧的安装部靠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贯通所述侧板部的贯通部,所述配线具备从所述驱动部沿着所述侧板部的所述制冰盘所在的内壁延伸的第一穿绕部分和穿过所述贯通部被引出到相对于所述侧板部在所述制冰盘的相反侧的第二穿绕部分。
在本发明中,贯通部设置在侧板部,将配线沿着框架的侧板部的里面穿绕到中途部分,且穿过贯通部将配线引出到框架的外侧。因此,因为配线的中途部分由侧板部的贯通部支承,所以位于框架的外侧的配线缩短。因此,配线的处理等变得容易。另外,在驱动部使制冰盘进行扭转动作的类型的制冰装置中,在驱动部使制冰盘进行扭转动作时会对框架施加大的力,但在侧板部,在比设于比驱动部靠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多个安装部中、比设于第一方向的最靠一侧的安装部靠第一方向的另一侧设有贯通部。因此,能够利用在第一方向的一侧固定于冰箱本体的安装部抑制驱动部使制冰盘进行扭转动作时对框架施加的力传递到侧板部的贯通部侧。因此,在侧板部,能够抑制应力集中在贯通部附近,因此,能够抑制侧板部损坏。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下述方式,所述第二穿绕部分具备沿着位于所述侧板部的与所述制冰盘相反侧的外壁延伸的第三穿绕部分,在所述侧板部设有支承所述第三穿绕部分的配线支承部。根据该方式,因为缩短了在框架的外侧自由的配线部分,所以配线的处理等更容易。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下述方式,所述配线支承部将所述第三穿绕部分弹性按压到所述外壁。根据该方式,通过使第三穿绕部分穿过外壁和配线支承部之间,形成第三穿绕部分由侧板部支承的状态,因此,第三穿绕部分的支承变得容易。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所述贯通部是设于所述侧板部的下端或上端的缺口。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所述缺口设于所述侧板部的下端。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所述多个安装部至少包含形成于所述侧板部的下端的下端侧安装部,相对于所述贯通部,所述下端侧安装部设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所述多个安装部至少包含形成于所述侧板部的下端的多个下端侧安装部,所述贯通部设于所述多个下端侧安装部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下端侧安装部之间。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所述多个安装部包含形成于所述侧板部的下端的下端侧安装部和形成于所述侧板部的上端的上端侧安装部,所述贯通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设于所述下端侧安装部和所述上端侧安装部之间。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在所述内壁上,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内壁侧加强用肋,在所述多个内壁侧加强用肋中,形成于比所述缺口靠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的第一内壁侧加强用肋从所述侧板部的上端侧延伸到朝向下端的中途,而形成于比所述缺口靠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内壁侧加强用肋从所述侧板部的上端侧到达下端,所述第一穿绕部分在所述第一内壁侧加强用肋和所述侧板部的下端之间沿着所述内壁延伸。根据该方式,可以通过内壁侧加强用肋提高侧板部的强度,同时确保配置第一穿绕部分的空间。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在所述侧板部的位于与所述制冰盘相反侧的外壁上,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外壁侧加强用肋,在所述多个外壁侧加强用肋中,形成于比所述缺口靠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的第一外壁侧加强用肋从所述侧板部的上端侧到达下端,而形成于比所述缺口靠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外壁侧加强用肋从所述侧板部的上端侧延伸到朝向下端的中途。根据该方式,可以通过外壁侧加强用肋提高侧板部的强度,同时确保使第二穿绕部分的一部分沿着外壁延伸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空间。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在侧板部设有贯通部,将配线沿着框架的侧板部的里面穿绕到中途部分,且穿过贯通部将配线引出到框架的外侧。因此,因为配线的中途部分由侧板部的贯通部支承,所以位于框架的外侧的配线缩短。因此,配线的处理等变得容易。另外,在驱动部使制冰盘进行扭转动作的类型的制冰装置中,在驱动部使制冰盘进行扭转动作时对框架施加大的力,但在侧板部上,在设于比驱动部靠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多个安装部中的、比设于第一方向的最靠一侧的安装部靠第一方向的另一侧设有贯通部。因此,可以通过在第一方向的一侧固定在冰箱本体上的安装部抑制在驱动部使制冰盘进行扭转动作时施加在框架上的力传递到侧板部的贯通部侧。因此,可以抑制在侧板部应力集中在贯通部附近,所以能够抑制侧板部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从第二侧板部所在的一侧、且从斜上方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从第二侧板部所在的一侧、且从斜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制冰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第二侧板部所在的一侧、且从斜下方观察图1所示的制冰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第一侧板部所在的一侧、且从斜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制冰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从第一侧板部所在的一侧、且从斜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制冰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从驱动部的相反侧观察图1所示的制冰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制冰装置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制冰装置、2…制冰盘、2a…底面、2b…第一侧面、2c…第二侧面、3…驱动部、4…框架、5…配线、6…检冰杆、8…热敏电阻、9…罩、20…贮水用凹部、32…输出轴、41…第一侧板部、41e…上端、41f…下端、42…第二侧板部、47…贯通部、47a…缺口、48…配线支承部、48a…第一配线支承部、48b…第二配线支承部、51…第一穿绕部分、52…第二穿绕部分、53…第三穿绕部分、411…内壁、411a…内壁侧加强用肋(第一内壁侧加强用肋)、411b、411c…内壁侧加强用肋(第二内壁侧加强用肋)、412…外壁、412a,412c…外壁侧加强用肋、412d…外壁侧加强用肋(第一外壁侧加强用肋)、412e…外壁侧加强用肋(第二外壁侧加强用肋)、414…安装部、414a…第一下端侧安装部、414b…第二下端侧安装部、414c…第一上端侧安装部、414d…第二上端侧安装部、480…爪部、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上下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设相互交叉的三个方向为第一方向X(长度方向)、第二方向Y(宽度方向)及第三方向Z(上下方向)进行说明。另外,在第一方向X的一侧标注X1、在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标注X2、在第二方向Y的一侧标注Y1、在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标注Y2、在第三方向Z(上下方向)的一侧(上侧)标注Z1、在第三方向Z(上下方向)的另一侧(下侧)标注Z2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图1是从第二侧板部42所在的一侧、且从斜上方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制冰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从第二侧板部42所在的一侧、且从斜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制冰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第二侧板部42所在的一侧、且从斜下方观察图1所示的制冰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从第一侧板部41所在的一侧、且从斜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制冰装置1的立体图。图5是从第一侧板部41所在的一侧、且从斜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制冰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从驱动部3的相反侧观察图1所示的制冰装置1的侧视图。
图1~图6所示的制冰装置1具有将贮水用凹部20(盒)朝向第三方向Z的一侧Z1(上侧)配置的制冰盘2、相对于制冰盘2配置于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驱动部3、支承制冰盘2及驱动部3的框架4。制冰装置1搭载于冰箱本体(未图示)上,在冰箱中,将供水箱(未图示)的水通过供水管(未图示)填充到制冰盘2的贮水用凹部20,进行制冰。而且,当制冰完成时,驱动单元3使制冰盘2围绕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轴线L0进行反转动作及扭转动作,由此使制冰盘2的冰落到贮冰容器(未图示)。
(制冰盘2的结构)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制冰盘2是由树脂材料成型成平面形状为大致四边形的部件,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构成。在制冰盘2中,贮水用凹部20在大致四边形的框部25的内侧,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的两个贮水用凹部20为一组在第一方向X上配置四列。在制冰盘2的框部25,在位于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壁部26形成有与驱动单元3的输出轴32连接的连接部(未图示),在位于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壁部27形成有被框架4能旋转地支承的轴部28。在制冰盘2的壁部27形成有在制冰盘2绕轴线L0旋转时与框架4抵接的旋转限制部29,旋转限制部29通过阻止制冰盘2的旋转而使制冰盘2进行扭转动作。
在制冰盘2中,在第三方向Z的下表面2a排列有反映贮水用凹部20的形状的凸部21。在制冰盘2的下表面2a配置有探测制冰盘2的温度的热敏电阻8,热敏电阻8被固定于制冰盘2的下表面2a的罩9覆盖。从热敏电阻8朝向驱动部3的内部延伸出信号配线88、89。
(驱动部3的结构)
如图2及图5所示,驱动部3在成型为长方体状的壳体31的内侧具备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未图示)、传递电动机的旋转力的旋转传递机构(未图示)、通过旋转传递机构传递电动机的旋转力的凸轮齿轮33,从驱动部3向框架4的外侧引出用于对电动机供电的配线5。在凸轮齿轮33上一体成型有连接制冰盘2的连接部的输出轴32。输出轴32从设于壳体31的端板311的孔316突出到壳体31的外方。如图5所示,输出轴32在使制冰盘2的冰脱冰的情况下,以轴线L0为中心向顺时针CCW的方向旋转,在使制冰盘2返回原来的位置的情况下,向逆时针CW的方向旋转。
在相对于制冰盘2在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相邻的位置配置有检冰杆6,在驱动部3的壳体31内,构成根据凸轮齿轮33的旋转角度与凸轮齿轮33连动使检冰杆6绕轴线L1进行旋转动作的检冰机构、及基于从热敏电阻8经由信号配线88、89输入的信号进行动作的开关机构等。
(框架4的结构)
如图3、图4及图5所示,框架4具备沿着制冰盘2的第二方向Y的一侧Y1的第一侧面2b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侧板部41和沿着制冰盘2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的第二侧面2c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二侧板部42,第一侧板部41和第二侧板部42在第二方向Y上平行地对置。在第二侧板部42和制冰盘2之间配置有检冰杆6。
第一上板部410从第一侧板部41的上端41e(第三方向Z的一侧Z1的缘)朝向第二侧板部42伸出,第一上板部410在朝向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的中途位置向下方折弯后,朝向第二侧板部42伸出。第二上板部420从第二侧板部42的上端42e(第三方向Z的一侧Z1的缘)的附近朝向第一侧板部41伸出,制冰盘2在第一上板部410和第二上板部420之间朝向上方(第三方向Z的一侧Z1)形成开放状态。开口部420a形成在第二上板部420。检冰杆6的上端部位于开口部420a的内侧。
在从第二方向Y观察时,第一侧板部41及第二侧板部42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端部与驱动部3重叠。第一侧板部41和第二侧板部42通过位于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端部的板状的第一壁部43和位于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端部的第二壁部44连接。第一侧板部41和第二侧板部42在第二方向Y的一侧Y1也通过从上侧覆盖驱动部3的上板部45连接。第二壁部44成为将板状的多个肋相互连接而成的多孔性的壁,在其中央形成有能旋转地支承制冰盘2的轴部28的轴孔440。
(第一侧板部41等的详细结构)
如图3所示,在第一侧板部41,在制冰盘2所在的一侧的壁(内壁411)上,沿着第一方向X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内壁侧加强用肋411a、411b、411c。多个内壁侧加强用肋411a、411b、411c中,位于比后述的缺口47a靠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内壁侧加强用肋411a(第一内壁侧加强用肋),在内壁411上从与第一上板部410相连的上端41e侧的位置延伸到朝向下端41f(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Z2的缘)的中途位置。与此相对,位于比缺口47a靠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内壁侧加强用肋411b、411c(第二内壁侧加强用肋)在内壁411上从与第一上板部410相连的上端41e侧的位置延伸到下端41f。
在第一侧板部41,在与制冰盘2相反一侧的壁(外壁412)上,以向第一方向X及第三方向Z延伸的方式形成有朝向第二方向Y的一侧Y1(外侧)突出的外壁侧加强用肋412a。该外壁侧加强用肋412a包含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外壁侧加强用肋412c,多个外壁侧加强用肋412c沿着第一方向X形成。多个外壁侧加强用肋412c中,位于比后述的缺口47a靠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外壁侧加强用肋412d(第一外壁侧加强用肋)从外壁412的上端41e延伸到下端41f。与此相对,位于比缺口47a靠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外壁侧加强用肋412e(第二外壁侧加强用肋)从外壁412的上端41e延伸到朝向下端41f(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Z2的缘)的中途位置。另外,在第一侧板部41的下端41f(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Z2的缘),以沿着第一侧板部41的下端41f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方式形成有朝向第二方向Y的一侧Y1(外侧)突出的加强用肋412b。在本方式中,外壁侧加强用肋412a和加强用肋412b的向第二方向Y的一侧Y1的突出尺寸相等。
在第一侧板部41的外壁412,在比驱动部3靠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设有在将制冰装置1搭载于冰箱本体(未图示)上时用于将框架4固定在冰箱本体上的多个安装部414、供将配线5从框架4的内侧引出到外侧的贯通部47、以沿着外壁412的方式支承引出到外侧的配线5的配线支承部48。
在本方式中,作为多个安装部414,形成有在第一侧板部41的下端41f形成于在第一方向X上分开的位置的第一下端侧安装部414a及第二下端侧安装部414b。第一下端侧安装部414a及第二下端侧安装部414b由从加强用肋412b向下方突出的板部415构成,在板部415形成有用于通过螺丝将框架4固定在冰箱本体上的孔415a。相比加强用肋412b,第一下端侧安装部414a及第二下端侧安装部414b(板部415)不进一步向第二方向Y的一侧Y2突出。
在本方式中,作为多个安装部414,还形成有在第一侧板部41的上端41e形成于在第一方向X上分开的位置的第一上端侧安装部414c及第二上端侧安装部414d。第一上端侧安装部414c及第二上端侧安装部414d由从外壁侧加强用肋412a向上方突出的板部416构成,在板部416形成有用于通过螺丝将框架4固定在冰箱本体上的孔416a。在本方式中,孔416a形成从阻挡螺丝的孔向下方扩大的形状。因此,在将螺丝穿通孔416a后,移动框架4使螺丝向孔416a的上端部分移动,由此,能够进行框架4的第一方向X及上下方向的定位。在本方式中,相比外壁侧加强用肋412a,第一上端侧安装部414c及第二上端侧安装部414d(板部416)不向第二方向Y的一侧Y2突出。
四个安装部414设于在第一方向X上错开的位置,从第一方向X的一侧X1朝向另一侧X2依次设有第一上端侧安装部414c、第一下端侧安装部414a、第二上端侧安装部414d及第二下端侧安装部414b。
贯通部47在多个安装部414中、比设于第一方向X的最靠一侧X1的第一上端侧安装部414c靠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在第二方向Y上贯通第一侧板部41。在本方式中,贯通部47由形成于第一侧板部41的下端41f的缺口47a构成。在此,贯通部47形成于在第一侧板部41的下端41f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安装部414(第一下端侧安装部414a及第二下端侧安装部414b)之间、且在第一侧板部41的上端41e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安装部414(第一上端侧安装部414c及第二上端侧安装部414d)之间。因此,相对于贯通部47在第一方向X的一侧X1存在形成于第一侧板部41的下端41f的第一下端侧安装部414a和形成于第一侧板部41的上端41e的第一上端侧安装部414c。
在这样构成的制冰装置1中,从驱动部3延设的配线5在第一侧板部41的内侧以穿过形成于第一侧板部41的内壁411的内壁侧加强用肋411a(第一内壁侧加强用肋)和下端41f之间并沿着下端41f的方式穿绕到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之后,经由贯通部47引出到第一侧板部41的外侧。因此,配线5具备从驱动部3沿着第一侧板部41的内壁411延伸的第一穿绕部分51和穿过贯通部47引出到第一侧板部41的外侧(制冰盘2的相反侧)的第二穿绕部分52。因此,因为配线5的中途部分由第一侧板部41的贯通部47支承,所以位于框架4的外侧的配线5缩短。因此,容易进行配线5的处理等。
另外,第二穿绕部分52具备沿着第一侧板部41的外壁412延伸的第三穿绕部分53,第三穿绕部分53以穿过形成于第一侧板部41的外壁412的外壁侧加强用肋412e(第二外壁侧加强用肋)和下端41f之间并沿着下端41f的方式被穿绕到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在第一侧板部41的下端41f设有支承第三穿绕部分53的配线支承部48。配线支承部48以在其与外壁412之间形成保持第三穿绕部分53的间隙的方式从第一侧板部41的下端41f突出到上方(第三方向Z的一侧Z1)。配线支承部48为板状,能够在第二方向Y上弹性变形。因此,将第三穿绕部分53弹性按压到外壁412。另外,配线支承部48具备在前端部分朝向外壁412折弯的止脱用的爪部480。相比外壁侧加强用肋412a,配线支承部48不进一步向第二方向Y的一侧Y1突出。因此,即使在使配线5的第二穿绕部分52(第三穿绕部分53)穿过了外壁412和配线支承部48之间的情况下,配线5也不会比外壁侧加强用肋412a进一步向第二方向Y的一侧Y1突出。因此,即使在将配线5以沿着第一侧板部41的外壁412的方式穿绕的情况下,在冰箱本体上安装框架4时,也不易产生因配线5而引起的框架4的浮起等。
在本方式中,配线支承部48在第一侧板部41的下端41f形成为形成于第一下端侧安装部414a和第二下端侧安装部414b之间的第一配线支承部48a和形成于比第二下端侧安装部414b靠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第二配线支承部48b。
(动作)
在本方式的制冰装置1中,由四个安装部414将框架4固定在冰箱本体上,并将制冰装置1搭载于冰箱本体上。
在该状态下,在制冰盘2中进行制冰。在制冰工序中,通过供水管(未图示)向以贮水用凹部20朝向上方的方式水平配置的制冰盘2供水,向贮水用凹部20填充水。之后,通过设置于制冰盘2的上方的冷却部(未图示)对填充在制冰盘2内的水进行冷却。通过安装于制冰盘2的热敏电阻8,以制冰盘2的温度是否达到规定温度以下来判断制冰是否完成。
当制冰完成时,通过检冰杆6进行设置于制冰盘2的下方的贮冰容器(未图示)的冰量的检测。具体而言,检冰杆6被驱动部3驱动而下降。此时,在检冰杆6下降至规定位置时,判断为贮冰容器内不是满冰。另一方面,在检冰杆6下降至规定位置之前,检冰杆6与贮冰容器内的冰接触的情况下,判断为贮冰容器内为满冰。贮冰容器内为满冰的情况下,待机规定时间后,再次通过检冰杆6进行贮冰容器内的冰量的检测。
在贮冰容器内不是满冰的情况下,进行制冰盘2的脱冰。具体而言,通过驱动部3的输出轴32的旋转驱动,制冰盘2以轴线L0为中心进行旋转。在制冰盘2从配置为水平的最初的位置旋转到90°以上的规定旋转角(例如120°)时,制冰盘2的旋转限制部29与框架4抵接。在该状态下,即使制冰盘2欲进一步旋转,旋转也会被阻碍,制冰盘2被施加扭力而变形。由此,制冰盘2内的冰从制冰盘2剥离,落到设置在制冰盘2的下方的未图示的贮冰容器内。
然后,驱动部3以贮水用凹部20朝向上方的方式使制冰盘2倒转,重复上述的动作。
(本方式的主要效果)
为了进行上述脱冰动作,驱动部3使制冰盘2进行了扭转动作时,因其反作用力,对框架4施加大的力,但在第一侧板部41,在设于比驱动部3靠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多个安装部414中,比设于第一方向X的最靠一侧X1的第一上端侧安装部414c靠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设有贯通部47。特别是,在本方式中,贯通部47由形成于第一侧板部41的下端41f的缺口47a构成,贯通部47形成于在第一侧板部41的下端41f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安装部414(第一下端侧安装部414a及第二下端侧安装部414b)之间。因此,相对于贯通部47,在第一方向X的一侧X1存在形成于第一侧板部41的下端41f的第一下端侧安装部414a和形成于第一侧板部41的上端41e的第一上端侧安装部414c,第一下端侧安装部414a及第一上端侧安装部414c均被固定在冰箱本体上。因此,由设于比贯通部47靠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安装部414(第一上端侧安装部414c及第一下端侧安装部414a)抑制了驱动部3使制冰盘2进行扭转动作时对框架4施加的力传递到第一侧板部41的贯通部47侧。因此,在第二侧板部42,可以抑制应力集中在贯通部47附近,因此,能够抑制第二侧板部42在贯通部47附近损坏。
另外,配线5的第二穿绕部分52具备沿着第一侧板部41的外壁412延伸的第三穿绕部分53,在第一侧板部41设有支承第三穿绕部分53的配线支承部48。因此,缩短了在框架4的外侧变得自由的配线部分,所以更容易进行配线5的处理等。另外,配线支承部48将第三穿绕部分53弹性按压到外壁412。因此,通过将第三穿绕部分53穿过外壁412和配线支承部48之间,形成第三穿绕部分53被支承于第一侧板部41的状态,所以第三穿绕部分53的支承变得容易。
另外,贯通部47设于第一侧板部41的下端41f,因此,可以沿着第一侧板部41的下端41f穿绕配线5。因此,具有配线不易妨碍向制冰盘2进行供水等的供水管等的设置等优点。
另外,在第一侧板部41的内侧,多个内壁侧加强用肋411a、411b、411c中,位于比缺口47a靠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内壁侧加强用肋411a(第一内壁侧加强用肋)从上端41e侧延伸到朝向下端41f的中途位置,位于比缺口47a靠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内壁侧加强用肋411b、411c(第二内壁侧加强用肋)从上端41e侧延伸到下端41f。因此,在第一侧板部41的内侧,可以在内壁侧加强用肋411a(第一内壁侧加强用肋)和下端41f之间穿绕配线5的第一穿绕部分51。因此,可以通过内壁侧加强用肋411a、411b、411c提高第一侧板部41的强度,同时,确保配置第一穿绕部分51的空间。
另外,在第一侧板部41的外侧,多个外壁侧加强用肋421c中,位于比缺口47a靠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外壁侧加强用肋421d(第一外壁侧加强用肋)从上端41e侧延伸到下端41f,位于比缺口47a靠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外壁侧加强用肋421e(第二外壁侧加强用肋)从上端41e侧延伸到朝向下端41f的中途位置。因此,可以在外壁侧加强用肋412e(第二外壁侧加强用肋)和下端41f之间穿绕第三穿绕部分53。因此,可以通过多个外壁侧加强用肋421c提高第一侧板部41的强度,同时,确保第三穿绕部分53。
另外,在比缺口47a靠第一方向X的一侧X1,内壁411的内壁侧加强用肋411a未到达下端41f,但外壁412的外壁侧加强用肋412d到达下端41f。与此相对,在比缺口47a靠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外壁412的外壁侧加强用肋412e未到达下端41f,但内壁411的内壁侧加强用肋411b、411c到达下端41f。因此,即使在内壁411及外壁412确保了配置第一穿绕部分51及第三穿绕部分53的空间的情况下,也可以提高第一侧板部41的强度。
进而,在第一侧板部41,将内壁侧加强用肋411a、411b及外壁侧加强用肋412d、412e一直形成到缺口47a的附近,因此,能够提高第一侧板部41的强度。
[另一实施方式]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制冰装置1的立体图。在参照图1~图6进行了说明的制冰装置1中,第二穿绕部分52沿着第一侧板部41的下端41f延伸,但如图7所示,也可以采用第二穿绕部分52从中途向上方延伸的方式。
[其它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6,在实施方式中,设有四个安装部414,但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在第一侧板部41的下端41f设有一个安装部414、在第一侧板部41的上端41e设有两个安装部414的情况下,贯通部47在第一侧板部41的下端41f被设于比设于第一侧板部41的下端41f的安装部414靠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即,在图4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设置第一下端侧安装部414a、第一上端侧安装部414c、第二上端侧安装部414d及贯通部47,不设置第二下端侧安装部414b。
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在第一侧板部41的下端41f设有两个安装部414、在第一侧板部41的上端41e设有一个安装部414的情况下,贯通部47在第一侧板部41的下端41f被设于在第一侧板部41的下端41f设置的两个安装部414之间。即,在图4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设置第一下端侧安装部414a、第二下端侧安装部414b、第一上端侧安装部414c及贯通部47且不设置第二上端侧安装部414d,或者,设置第一下端侧安装部414a、第二下端侧安装部414b、第二上端侧安装部414d及贯通部47且不设置第一上端侧安装部414c。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贯通部47(缺口47a)形成于第一侧板部41的下端41f,但也可以采用贯通部47(缺口47a)形成于第一侧板部41的上端41e的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贯通部47为缺口47a,但贯通部47也可以是孔。

Claims (10)

1.一种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制冰盘,所述制冰盘以贮水用凹部朝上的方式配置;
驱动部,所述驱动部相对于所述制冰盘配置于与上下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的一侧,使所述制冰盘围绕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轴线进行反转动作及扭转动作;
框架,所述框架具备沿着与所述制冰盘的所述上下方向及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一侧的侧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侧板部,并支承所述制冰盘及所述驱动部;
配线,所述配线从所述驱动部延伸,
在所述侧板部,在比所述驱动部靠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设有用于将所述框架安装在冰箱本体上的多个安装部,在所述多个安装部中,在比设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最靠一侧的安装部靠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设有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贯通所述侧板部的贯通部,
所述配线具备从所述驱动部沿着所述侧板部的所述制冰盘所在的内壁延伸的第一穿绕部分和穿过所述贯通部被引出到相对于所述侧板部在所述制冰盘的相反侧的第二穿绕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穿绕部分具备沿着位于所述侧板部的与所述制冰盘相反侧的外壁延伸的第三穿绕部分,
在所述侧板部设有支承所述第三穿绕部分的配线支承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支承部将所述第三穿绕部分弹性按压在所述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部是设于所述侧板部的下端或上端的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缺口设于所述侧板部的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安装部至少包含形成于所述侧板部的下端的下端侧安装部,
相对于所述贯通部,所述下端侧安装部设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安装部至少包含形成于所述侧板部的下端的多个下端侧安装部,
所述贯通部设于所述多个下端侧安装部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下端侧安装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安装部包含形成于所述侧板部的下端的下端侧安装部和形成于所述侧板部的上端的上端侧安装部,
所述贯通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设于所述下端侧安装部和所述上端侧安装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壁上,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内壁侧加强用肋,
在所述多个内壁侧加强用肋中,形成于比所述缺口靠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的第一内壁侧加强用肋从所述侧板部的上端侧延伸到朝向下端的中途,而形成于比所述缺口靠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内壁侧加强用肋从所述侧板部的上端侧到达下端,
所述第一穿绕部分在所述第一内壁侧加强用肋和所述侧板部的下端之间沿着所述内壁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板部的位于与所述制冰盘相反侧的外壁上,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外壁侧加强用肋,
在所述多个外壁侧加强用肋中,形成于比所述缺口靠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的第一外壁侧加强用肋从所述侧板部的上端侧到达下端,而形成于比所述缺口靠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外壁侧加强用肋从所述侧板部的上端侧延伸到朝向下端的中途。
CN201810999716.5A 2017-08-31 2018-08-30 制冰装置 Active CN1094251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66785 2017-08-31
JP2017166785A JP6889637B2 (ja) 2017-08-31 2017-08-31 製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5160A true CN109425160A (zh) 2019-03-05
CN109425160B CN109425160B (zh) 2021-01-01

Family

ID=65321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99716.5A Active CN109425160B (zh) 2017-08-31 2018-08-30 制冰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55902B2 (zh)
JP (1) JP6889637B2 (zh)
CN (1) CN109425160B (zh)
DE (1) DE10201812116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16886A (ja) * 2021-01-29 2022-08-10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製氷機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33894A (en) * 1988-05-02 1989-05-30 Whirlpool Corporation Ice maker with overtemperature protection
CN1098495A (zh) * 1993-02-26 1995-02-08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制冰器皿的驱动装置
JP2006153380A (ja) * 2004-11-30 2006-06-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自動製氷機付き冷蔵庫
CN1851367A (zh) * 2005-04-22 2006-10-25 日立家用电器公司 自动制冰装置及具备自动制冰装置的冰箱
JP2007057198A (ja) * 2005-08-26 2007-03-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製氷皿
CN1993589A (zh) * 2004-07-27 2007-07-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制冰装置以及使用该制冰装置的冷藏库
CN101451782A (zh) * 2007-12-06 2009-06-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冰箱的制冰盘
US20100205996A1 (en) * 2009-02-19 2010-08-19 Ducharme David R Ice making device
CN102735001A (zh) * 2011-03-29 2012-10-17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制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P2562494A2 (en) * 2011-08-26 2013-02-27 LG Electronics, Inc. Ice making apparatus of refrigerator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CN104165489A (zh) * 2014-09-10 2014-11-26 合肥晶弘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偏心式制冰机及冰箱
CN105157297A (zh) * 2015-09-02 2015-12-16 滁州富达机械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塑料制冰机
US20160116198A1 (en) * 2014-10-23 2016-04-28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rate of ice production in an automatic ice maker
CN105928281A (zh) * 2015-02-26 2016-09-07 emz-汉拿两合有限公司 用于冰箱或冰柜的制冰组件
CN106257181A (zh) * 2015-06-16 2016-12-28 东部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的过滤器集成型制冰机及其制造方法和冰箱
CN107940849A (zh) * 2017-12-21 2018-04-20 新昌县新崎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途冰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65708A (en) * 1985-12-17 1987-05-19 Whirlpool Corporation Ice make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assembly
JPH04302971A (ja) * 1991-03-29 1992-10-26 Hitachi Ltd 自動製氷機の結線構造
JP3340184B2 (ja) * 1993-05-07 2002-11-05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H11173736A (ja) * 1997-12-12 1999-07-02 Toshiba Corp 冷蔵庫
JP2000213836A (ja) * 1999-01-22 2000-08-02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自動製氷機における製氷機構の取付部材
JP2001174145A (ja) * 1999-12-17 2001-06-29 Toshiba Corp 冷蔵庫
US6438988B1 (en) * 2001-10-30 2002-08-27 Dennis J. Paskey Kit to increase refrigerator ice product
US20100005818A1 (en) * 2008-07-11 2010-01-14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Ice making device
JP2010197015A (ja) * 2009-02-27 2010-09-09 Nidec Sankyo Corp 自動製氷機の駆動ユニット
JP5484187B2 (ja) * 2009-09-24 2014-05-0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製氷装置
JP5225244B2 (ja) * 2009-09-30 2013-07-03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クリップ及びクリップ付き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5132448A (ja) * 2014-01-15 2015-07-23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製氷装置
US20160054042A1 (en) * 2014-08-19 2016-02-2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Ice maker assembly and refrigerator appliance
US10228179B2 (en) * 2014-10-23 2019-03-12 Whirlpool Corporation In door ice bin for an automatic ice maker
CN105627679A (zh) * 2014-10-29 2016-06-01 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
CN105157298A (zh) * 2015-10-14 2015-12-16 苏州路之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软膜旋顶温感红外制冰机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33894A (en) * 1988-05-02 1989-05-30 Whirlpool Corporation Ice maker with overtemperature protection
CN1098495A (zh) * 1993-02-26 1995-02-08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制冰器皿的驱动装置
CN1993589A (zh) * 2004-07-27 2007-07-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制冰装置以及使用该制冰装置的冷藏库
JP2006153380A (ja) * 2004-11-30 2006-06-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自動製氷機付き冷蔵庫
CN1851367A (zh) * 2005-04-22 2006-10-25 日立家用电器公司 自动制冰装置及具备自动制冰装置的冰箱
JP2007057198A (ja) * 2005-08-26 2007-03-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製氷皿
CN101451782A (zh) * 2007-12-06 2009-06-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冰箱的制冰盘
US20100205996A1 (en) * 2009-02-19 2010-08-19 Ducharme David R Ice making device
CN102735001A (zh) * 2011-03-29 2012-10-17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制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P2562494A2 (en) * 2011-08-26 2013-02-27 LG Electronics, Inc. Ice making apparatus of refrigerator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CN104165489A (zh) * 2014-09-10 2014-11-26 合肥晶弘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偏心式制冰机及冰箱
US20160116198A1 (en) * 2014-10-23 2016-04-28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rate of ice production in an automatic ice maker
CN105928281A (zh) * 2015-02-26 2016-09-07 emz-汉拿两合有限公司 用于冰箱或冰柜的制冰组件
CN106257181A (zh) * 2015-06-16 2016-12-28 东部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的过滤器集成型制冰机及其制造方法和冰箱
CN105157297A (zh) * 2015-09-02 2015-12-16 滁州富达机械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塑料制冰机
CN107940849A (zh) * 2017-12-21 2018-04-20 新昌县新崎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途冰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8121163A1 (de) 2019-02-28
JP6889637B2 (ja) 2021-06-18
CN109425160B (zh) 2021-01-01
US20190063809A1 (en) 2019-02-28
JP2019045039A (ja) 2019-03-22
US10655902B2 (en) 2020-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032262A1 (en) Icemaker
CN109425160A (zh) 制冰装置
CN101992471A (zh) 旋转式电动剃须刀
US8369989B2 (en) Robot with an automatic charging function
US20150107016A1 (en) Automatic head care device and automatic head care method
CN102907209A (zh) 割灌机
CN109425164A (zh) 制冰装置
CN210909269U (zh) 一种适用于胶辊的研磨抛光装置
CN109425163A (zh) 制冰装置
CN101733766A (zh) 电动剃须刀内刀头
US2912706A (en) Electric portable shoe polisher
CN208853556U (zh) 冲压模具的摆动整形结构
CN107455785B (zh) 米饭成型装置用辊以及米饭成型装置
CN110299795A (zh) 电驱动装置
CN211534111U (zh) 一种打蛋机用刮片
CN109301122A (zh) 电池便捷拆装结构及头戴显示设备
CN102914110B (zh) 冰箱及其制冰机
JP7048274B2 (ja) 浴槽洗浄装置
CN109425162A (zh) 制冰装置
CN203243873U (zh) 一种双辊刨毛机
CN208075392U (zh) 制冰装置
US11378320B2 (en) Ice maker
CN1419516A (zh) 刮削杆设备
CN210299757U (zh) 一种后踵定型机的胶膜旋转机构
CN203972692U (zh) 钢筋弯箍机的折弯轴控制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