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35001A - 制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35001A
CN102735001A CN2012101004015A CN201210100401A CN102735001A CN 102735001 A CN102735001 A CN 102735001A CN 2012101004015 A CN2012101004015 A CN 2012101004015A CN 201210100401 A CN201210100401 A CN 201210100401A CN 102735001 A CN102735001 A CN 1027350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ce
making disc
electrode
water
wat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0040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35001B (zh
Inventor
伊藤章宏
桥本麻纱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Instrument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7233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3229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7224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9114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722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20782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35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50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350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500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1/00Producing ice
    • F25C1/04Producing ice by using stationary moul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305/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features for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305/022Harvesting ice including rotating or tilting or pivoting of a mould or tray
    • F25C2305/0221Harvesting ice including rotating or tilting or pivoting of a mould or tray rotating ice moul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C2700/04Level of wa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duction, Working, Storing, Or Distribution Of Ice (AREA)

Abstract

一种制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制冰装置能正确地检测出在制冰盘中冰是否制成。制冰装置(1)包括:制冰盘(10);供水元件(20),该供水元件(20)朝所述制冰盘(10)供给水;电容传感器(60),该电容传感器(60)具有安装于所述制冰盘(10)且各自被绝缘的两个以上的电极(61);以及制冰检测部,该制冰检测部利用所述电容传感器(60)的电极(61)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来对从所述供水元件(20)供给至制冰盘(10)的水结冰进行检测。

Description

制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利用电容传感器对制冰盘内的状态进行检测的结构的制冰装置及该制冰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自动进行从朝制冰盘的供水到将制成的冰贮存在容器内为止的一系列动作的制冰装置。在这种制冰装置中,进行控制,以利用各种方法检测制冰盘内的状态(存在水的状态/存在冰的状态/空的状态),并根据该制冰盘内的状态使致动器等进行一系列动作。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及2中,记载有一种利用光的反射(光传感器)或温度(温度传感器)对制冰盘内的状态进行检测的制冰装置。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一种利用电容传感器正确地控制朝制冰盘的供水量的制冰装置。
然而,由于利用光的反射、温度传感器对制冰盘内的状态进行检测的结构容易受到因存在于制冰盘内的水或冰的状态、外部气体温度等的变化而产生的影响,因此可能不能正确地检测出制冰盘内的状态。特别地,使用光的反射对制冰盘内的状态进行检测的结构存在以下问题:因起伏状态下的水或冰的表面而使光的反射率变化,从而不能正确地检测出该状态。由于设于冰箱的制冰室有时会因门(不仅是制冰室的门,还包括除此以外的门)打开关闭时的振动而使制冰盘摆动,因此制冰盘内的水或冰的表面处于起伏状态的情况较多。
另外,目前已知的制冰装置为了正确地进行朝制冰盘的供水量的控制、在制冰盘内有无水或冰的辨别而使用多个传感器或采用复杂的控制程序,从而在装置的成本方面上存在问题。
此外,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利用电容传感器控制朝制冰盘的供水量的制冰装置的结构中,由于构成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在制冰盘的内侧露出(参照专利文献3的段落0057、图14),因此存在因制冰盘内的水而使电极腐蚀、从而不能正确地控制供水量这样的问题。另外,由于可能会因电极的腐蚀而使水受到污染,因此在卫生上也存在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5-31547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1-012916号公报
专利文献3:US2006/02011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正确地控制朝制冰盘的供水量,此外还能正确地对在制冰盘内冰是否制成进行检测的制冰装置。
另外,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自动地正确进行从朝制冰盘的供水开始到将制成的冰贮存在容器内为止的一系列动作的简易结构的制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的要点是,包括:制冰盘;供水元件,该供水元件朝上述制冰盘供给水;电容传感器,该电容传感器具有安装于上述制冰盘且各自被绝缘的两个以上的电极;水量检测部,该水量检测部利用上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来对从上述供水元件供给来的上述制冰盘内的水量进行检测;以及制冰检测部,该制冰检测部利用上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来对从上述供水元件供给至制冰盘的水结冰进行检测。
根据上述本发明,能利用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来检测出制冰盘内的水量,另外,还能利用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来检测出水结冰了。具体而言,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水量检测部具有根据在上述制冰盘内存在规定量的水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而被设定的第一阈值,上述制冰检测部具有根据上述制冰盘内的上述规定量的水全都变为冰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而被设定的第二阈值。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制冰装置的要点是,包括:制冰盘;供水元件,该供水元件朝上述制冰盘供给水;电容传感器,该电容传感器具有安装于上述制冰盘且各自被绝缘的两个以上电极;水量检测部,该水量检测部利用上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来对从上述供水元件供给来的上述制冰盘内的水量进行检测;制冰检测部,该制冰检测部利用上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来对从上述供水元件供给至制冰盘的水结冰进行检测;以及出冰检测部,该出冰检测部利用上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来对上述制冰盘内的冰消失了进行检测。
根据上述本发明,能利用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来检测出制冰盘内的水量、该水结冰了以及制冰盘内的冰消失(脱冰)了即制冰盘内为空的状态。具体而言,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水量检测部具有根据在上述制冰盘内存在规定量的水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而被设定的第一阈值,上述制冰检测部具有根据上述制冰盘内的上述规定量的水全都变为冰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而被设定的第二阈值,上述出冰检测部具有根据上述制冰盘内为空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而被设定的第三阈值。
另外,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制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的要点是,该控制装置包括:制冰盘;供水元件,该供水元件朝上述制冰盘供给水;制冰盘驱动元件,该制冰盘驱动元件用于使冰从上述制冰盘脱离;贮冰容器,该贮冰容器贮存从上述制冰盘脱离后的冰;冰检测元件,该冰检测元件对上述贮冰容器内的冰量是处于一定量以上还是不足一定量进行检测;电容传感器,该电容传感器具有安装于上述制冰盘且各自被绝缘的两个以上电极;以及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根据上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来对上述供水元件、上述制冰盘驱动元件及上述冰检测元件进行控制,以依次反复进行以下的(1)工序至(4)工序的动作。
(1)确认上述制冰盘位于原位置,利用上述供水元件开始朝上述制冰盘的供水。
(2)继续上述供水元件的供水直至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处于第一阈值以上,并以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处于第一阈值以上为契机,停止上述供水元件的供水。
(3)在供水停止后,以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二阈值及利用上述冰检测元件检测出上述贮冰容器内的冰不足一定量为契机,利用上述制冰盘驱动元件进行脱冰动作。
(4)在脱冰动作结束后,利用上述制冰盘驱动元件使上述制冰盘返回至原位置,并开始上述(1)工序的动作。
其中,上述“第一阈值”是指根据在上述制冰盘内存在规定量的水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而被设定的值,上述“第二阈值”是指根据上述制冰盘内的上述规定量的水全都变为冰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而被设定的值。
根据上述本发明,能根据被单一的电容传感器测定出的静电容量正确地进行从朝制冰盘的供水(供水量的控制)开始到将制成的冰贮存在贮冰容器内为止的一系列动作。
在该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控制单元在初始状态下进行以下控制:在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处于上述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进行上述(3)工序的动作,在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上述第二阈值、且利用上述冰检测元件检测出上述贮冰容器内的冰不足一定量的情况下,最初,利用上述制冰盘驱动元件进行脱冰动作,然后,进行上述(4)工序的动作。
在根据静电容量对制冰盘内的状态进行检测的情况下,冰的电容率(大致4.2)与空气的电容率(大致1.0)的差很小成为问题。即,为了抑制装置成本,若使用价格便宜的电容传感器,则可能不能区别两者的差(不能区别在制冰盘中存在冰的状态和制冰盘内为空的状态)。但是,如上述结构那样,即便像这样不区别在制冰盘内存在冰的状态和制冰盘内为空的状态,当检测到在初始状态下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二阈值且利用冰检测元件检测出贮冰容器内的冰不足一定量时,只要首先进行脱冰动作,就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使制冰盘内在脱冰动作后处于空的状态,因此,随后能从(4)工序回复至通常动作。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制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的要点是,该控制装置包括:制冰盘;供水元件,该供水元件朝上述制冰盘供给水;制冰盘驱动元件,该制冰盘驱动元件用于使冰从上述制冰盘脱离;贮冰容器,该贮冰容器贮存从上述制冰盘脱离后的冰;冰检测元件,该冰检测元件对上述贮冰容器内的冰量是处于一定量以上还是不足一定量进行检测;电容传感器,该电容传感器具有安装于上述制冰盘且各自被绝缘的两个以上电极;以及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根据上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来对上述供水元件、上述制冰盘驱动元件及上述冰检测元件进行控制,以依次反复进行以下的(1)工序至(4)工序的动作。
(1)确认上述制冰盘位于原位置,利用上述供水元件开始朝上述制冰盘的供水。
(2)继续上述供水元件的供水直至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处于第一阈值以上,并以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处于第一阈值以上为契机,停止上述供水元件的供水。
(3)在供水停止后,以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二阈值及利用上述冰检测元件检测出上述贮冰容器内的冰不足一定量为契机,利用上述制冰盘驱动元件进行脱冰动作。
(4)在脱冰动作结束后,利用上述制冰盘驱动元件使上述制冰盘返回至原位置,在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三阈值的情况下,以此为契机开始上述(1)的动作。另一方面,在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处于第三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再次利用上述制冰盘驱动元件进行脱冰动作,并利用上述制冰盘驱动元件使上述制冰盘返回至原位置,对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是否不足第三阈值进行判断。
其中,上述“第一阈值”是指根据在上述制冰盘内存在规定量的水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而被设定的值,上述“第二阈值”是指根据上述制冰盘内的上述规定量的水全都变为冰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而被设定的值,上述“第三阈值”是指根据上述制冰盘内为空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而被设定的值。
根据上述本发明,能根据被单一的电容传感器测定出的静电容量正确地进行从朝制冰盘的供水(供水量的控制)开始到将制成的冰贮存在贮冰容器内为止的一系列动作。另外,由于是在脱冰动作后对制冰盘内的冰消失(脱冰)进行检测的结构,因此能防止在冰未完全脱离的状态下开始制冰盘的供水而使水从制冰盘溢出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控制单元在初始状态下进行以下控制:在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处于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进行上述(3)工序的动作,在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上述第二阈值但处于第三阈值以上、且利用上述冰检测元件检测出上述贮冰容器内的冰不足一定量的情况下,最初,利用上述制冰盘驱动元件进行脱冰动作,然后,进行上述(4)工序的动作,在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三阈值的情况下,最初,进行(1)工序的动作。
若使用检测精度较高的电容传感器,则能根据冰的电容率(大致4.2)与空气的电容率(大致1.0)的差来区别在制冰盘中存在冰的状态和制冰盘内为空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若在初始状态下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三阈值,则能立即进行供水动作((1)工序的动作)。即,不会产生使空状态的制冰盘旋转的动作(对空状态的制冰盘进行的脱冰动作)。
另外,在上述任意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3)工序中,在从供水停止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期间,上述控制单元停止朝检测部的通电,该检测部对上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进行检测。
在朝制冰盘内供给规定量的水之后,至少需某一规定时间以上的时间该水才会结冰。即,在从供水停止后开始的该规定时间内的期间,冰未制成,因此检测静电容量没有意义。因此,若在至少比该规定时间短的一定时间的期间停止朝检测部的通电,则能相应地降低为检测静电容量所需的电力。
另外,在上述任意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3)工序中,在从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二阈值开始到脱冰动作结束的期间,上述控制单元停止朝检测部的通电,该检测部对上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进行检测。
在检测到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二阈值之后,并不开始脱冰动作,而是按原样维持在制冰盘内存在冰的状态,直至利用冰检测元件检测到贮冰容器内的冰不足一定量。根据情况,也可能出现完全不使用冰而使贮冰容器内的冰长时间保持一定量以上的情况,因此,最好在其间停止朝检测部的通电。另外,在脱冰动作中,无需检测制冰盘内的状态,因此,虽然时间较短,但最好在其间停止朝检测部的通电。若是这样停止朝检测部的供电一定时间,则能相应地降低为检测静电容量所需的电力。
另外,在上述任意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3)工序中,当对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是否不足第二阈值进行检测时,上述控制单元间歇性地进行朝检测部的通电,该检测部对上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进行检测。
即便对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是否不足第二阈值、即制冰盘内的水是否结冰进行检测的时间点较晚,也没有问题(并非必须要检测出完全变为冰的瞬间)。因此,若此时使检测部间歇性地动作,则能相应地降低为检测静电容量所需的电力。
另外,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另一制冰装置的要点是,包括:制冰盘,该制冰盘由绝缘体形成;供水元件,该供水元件朝上述制冰盘供给水;电容传感器,该电容传感器具有安装于上述制冰盘且各自被绝缘的两个以上电极;以及水量检测部,该水量检测部利用上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来对从上述供水元件供给来的上述制冰盘内的水量进行检测,上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安装于上述制冰盘的外侧。
本发明的制冰装置根据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变动来检测出水量。此外,由于该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安装于绝缘体即制冰盘的外表面,因此供给至制冰盘内的水和电极处于被制冰盘隔离开的状态。即,由于能防止供给至制冰盘内的水而产生的电极的腐蚀(劣化),因此能正确地控制朝制冰盘的供水量。另外,也可防止因电极的腐蚀而产生的水的污染。此外,也不会因电极将水电解而使氢、氧充满冰柜内。
此外,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是沿着上述制冰盘的长边方向的相对两面而被安装的。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能扩大电容传感器的电极的面积,并能减小电极彼此的间隔(电极彼此的间隔与制冰盘的短边方向长度大致一致),因此可进一步提高电容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即,能进一步正确地控制朝制冰盘的供水量。
另外,在该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使上述制冰盘与其它构件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形成于上述制冰盘的短边方向的面上。
通常,在制冰盘的外表面上需设置用于使制冰盘与其它构件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若将上述连接部形成于制冰盘的短边方向上的表面,则能在无需形成任何构件的宽敞表面上安装上述电极。
另外,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制冰装置还包括制冰盘驱动元件,在检测到上述制冰盘内的水结冰之后,该制冰盘驱动元件通过使上述制冰盘旋转至其开口朝向下方的状态,来使上述制冰盘弹性变形,上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在与上述制冰盘紧贴且未与上述制冰盘接合的状态下,通过能弹性变形的变位吸收构件而安装于上述制冰盘。
在是使制冰盘弹性变形而使冰下落的所谓“扭转式”的制冰装置的情况下,安装于制冰盘的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可能会与制冰盘的弹性变形一起大幅变形而损伤。与此相对,根据上述结构,即便制冰盘变形,由于在电极的外侧存在比制冰盘更容易变形(柔软)的变位吸收构件,因此也能防止电极与制冰盘的变形一起大幅变形。另外,由于无需使电极大幅变形,因此能自由地设定电极的厚度、材质。此外,由于电极的存在几乎无助于包含电极的制冰盘整体的变形容易度,因此能减小用于使制冰盘变形的电动机的转矩。
另外,也可采用以下结构,上述制冰装置还包括:制冰盘驱动元件,在检测到上述制冰盘内的水结冰之后,该制冰盘驱动元件通过使上述制冰盘旋转至上述制冰盘的开口朝向下方的状态,来使上述制冰盘弹性变形;以及电极驱动元件,当利用上述供水元件朝上述制冰盘供应了水时,以及当上述制冰盘内的水未结冰时,该电极驱动元件形成使上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与上述制冰盘接触的状态,在上述制冰盘内的水结冰之后,当利用上述制冰盘驱动元件使上述制冰盘旋转时,该电极驱动元件形成使上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移动至上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未进入上述制冰盘的旋转轨迹内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当使制冰盘旋转时、即当进行脱冰动作时,电极不与制冰盘接触。即,由于不会因制冰盘的弹性变形而使电极变形,因此可防止电极因变形而产生损伤。另外,由于无需使电极变形,因此能自由地设定电极的厚度、材质。此外,由于电极的存在完全无助于包含电极的制冰盘整体的变形容易度,因此能进一步减小用于使制冰盘变形的电动机的转矩。
另外,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制冰装置还包括制冰盘驱动元件,在检测到上述制冰盘内的水结冰之后,该制冰盘驱动元件通过使上述制冰盘旋转至其开口朝向下方的状态,来使上述制冰盘弹性变形,上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被设于其外侧的施力构件按压到制冰盘的外表面。
根据上述结构,即便制冰盘弹性变形,由于在电极的外侧存在比制冰盘更容易变形(柔软)的施力构件,因此电极也可推开施力构件来维持原来的状态(自然状态)。即,由于不是根据制冰盘的变形量来使电极就这样变形的结构,因此能防止电极大幅变形而损伤。另外,由于无需使电极大幅变形,因此能自由地设定电极的厚度、材质。此外,由于电极的存在几乎无助于包含电极的制冰盘整体的变形容易度,因此能减小用于使制冰盘变形的电动机的转矩。
另外,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供水元件上设有一个供水口,在上述制冰盘上形成有多个用于制作一块冰的小室,并在相邻的小室彼此之间形成有流路,上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安装于将最远离从上述供水口供给来的水最快到达的一个或多个小室的一个或多个上述小室夹住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安装有电极的小室成为从供水元件的供水口供给来的水最后流入(贮存规定量的水)的小室。即,对在水最后流入的小室中是否存在规定量的水进行检测。这样的话,当利用电容传感器检测出在水最后流入的小室内存在规定量的水(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处于第一阈值以上)时,意味着在除此以外的小室中也存在规定量的水。这样,通过利用水最后流入的小室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来控制供水量,能正确地控制朝制冰盘的供水量。
另外,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制冰装置还包括制冰检测部,该制冰检测部利用上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来对从上述供水元件供给至制冰盘的水结冰进行检测。
根据上述结构,利用朝制冰盘的供水量的控制中使用的电容传感器,还能检测出朝制冰盘供给的水是否结冰(制冰是否完成)了。因此,可防止在供给至制冰盘内的水未完全结冰的状态下进行脱冰动作。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制冰装置还包括出冰检测部,该出冰检测部利用上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来对上述制冰盘内的冰消失了进行检测。
根据上述结构,利用朝制冰盘的供水量的控制中使用的电容传感器,还能检测出制冰盘内的冰消失了(在制冰盘内不存在任何物质)。因此,在脱冰动作后,可防止在制冰盘内残存有冰的情况下进行供水动作而使水从制冰盘中溢出。
根据本发明的制冰装置,不会受到因制冰盘的摆动、外部气温的变化等而产生的影响,能利用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检测出制冰盘内的水量,另外,还能利用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来检测出水结冰了。
另外,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另一制冰装置,能获得一种可正确地进行从朝制冰盘的供水(供水量的控制)到将制成的冰贮存在贮冰容器内为止的一系列动作的简易结构的制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制冰装置的外观图。
图2是表示收容有构成图1所示的制冰装置所包括的制冰盘驱动元件、冰检测元件的构件的箱内部的图。
图3是示意表示制冰盘的图(省略轴状部、突起),是表示沿着相对的长边方向的两面安装有电容传感器的电极的例子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制冰装置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5是用于说明制冰盘的动作(第一动作例)的时间图。
图6是用于说明制冰盘的动作(第二动作例)的时间图。
图7是示意表示制冰盘的图(省略轴状部、突起),是表示沿着相对的短边方向的两面安装有电容传感器的电极的例子的图。
图8是示意表示制冰盘的图(省略轴状部、突起),是表示在构成一个小室的部分的外表面上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安装于相对位置的例子的图。
图9是示意表示制冰盘的图(省略轴状部、突起),是表示在构成一个小室的部分的外表面上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安装于正交位置的例子的图。
图10是示意表示制冰盘的图(省略轴状部、突起),是表示在构成一个小室的部分的外表面上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安装于正交位置的例子(与图9不同的例子)的图。
图11是示意表示制冰盘的图(省略轴状部、突起),是表示在沿制冰盘的短边方向排列的两个小室的各自的外表面上安装有电容传感器的电极的例子的图。
图12是示意表示制冰盘的图(省略轴状部、突起),是表示以下例子的图,在该例子中,在构成位于制冰盘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且位于短边方向的一端的小室的外表面和构成位于制冰盘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且位于短边方向的另一端的小室的外表面上分别安装有电容传感器的电极,电极在短边方向上相对。
图13是示意表示制冰盘的图(省略轴状部、突起),是表示在沿制冰盘的长边方向排列的多个小室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小室的各自的外表面上安装有电极的例子的图。
图14是示意表示制冰盘的图(省略轴状部、突起),是表示以下例子的图,在该例子中,在构成位于制冰盘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且位于短边方向的一端的小室的外表面和构成位于制冰盘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且位于短边方向的另一端的小室的外表面上分别安装有电容传感器的电极,电极在长边方向上相对。
图15是用于说明通过变位吸收构件而在制冰盘上安装有电容传感器的电极的结构的图(安装有电极的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16是用于说明使电容传感器的电极移动的电极驱动元件的功能的示意图。
图17是表示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在其被施力构件按压到制冰盘的外表面的状态下安装的例子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制冰装置
10    制冰盘
11    小室
13    轴状部(连接部)
20    供水元件
21    供水口
22    阀
40    贮冰容器
60    电容传感器
61、61电极
64    变位吸收构件
66    施力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制冰装置1是使制冰盘10扭转变形以使制冰盘10内的冰下落至贮冰容器40的所谓“扭转式”的制冰装置1。以下说明的“原位置”是指制冰盘10(各小室(日文:セル)11)的开口大致朝上的状态。
(制冰装置的整体结构)
首先,对制冰装置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制冰装置1包括:制冰盘10;供水元件20,其朝上述制冰盘10供给水;制冰盘驱动元件,其使制冰盘10旋转;贮冰容器40,其贮存冰;冰检测元件,其对贮冰容器内的冰量是处于规定量以上还是不足规定量进行检测;静电容器传感器60,其安装于制冰盘10;以及未图示的控制单元,其对上述供水元件20、制冰盘驱动元件、冰检测元件等进行控制。
制冰盘10是由绝缘体即树脂材料一体成形的能弹性变形的构件。在制冰盘10中形成有多个(本实施方式为2×5=10个)用于制作一块冰的小室11,在相邻的小室11彼此之间形成有流路111。因此,流入一个小室11的水经由该流路111而流入相邻的小室11。
另外,在制冰盘10的上部(各小室11的上部)形成有沿周向连续的壁部12。在上述制冰盘10的壁部12的短边方向的面上形成有使制冰盘10与其它构件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形成于一个短边方向上的面的连接部是被装置的框体支承成能自由旋转的轴状部13。形成于另一个短边方向上的面的连接部是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进行说明的供制冰盘驱动元件的输出轴33嵌入的凹部(未图示)。此外,在制冰盘10的一个短边方向的面上形成有突起14。该突起14形成于以下位置:即当利用制冰盘驱动元件使制冰盘10从原位置旋转至其开口朝向下方的状态(大致180度)时,可与形成于装置的框体的抵接片80抵接的位置。即,当制冰盘10旋转至其开口朝向下方的状态时,制冰盘10因该突起14与抵接片80抵接而发生扭转变形(弹性变形)。因该变形而使在各小室11内制作出的冰下落至贮冰容器40。
供水元件20是朝上述制冰盘10供给水的结构,包括一个供水口21和设于比供水口21更靠根部侧(所供给的水的上游侧)的位置的阀22。控制单元能对供水元件20的阀22进行打开关闭操作。即,利用控制单元来控制是将水从一个供水口21供给至制冰盘10还是停止供给。
制冰盘驱动元件是使制冰盘10从原位置旋转至脱冰位置的结构。只要是能使制冰盘10从原位置旋转大致180度(旋转至脱冰位置)的结构,制冰盘驱动元件的结构就不被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与日本专利特开2001-304733号中记载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即,结构如下: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31的驱动力经由齿轮系32而传递至输出轴33,当输出轴33旋转时,与其连接的制冰盘10旋转。上述制冰盘驱动元件被控制单元控制。即,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31被控制单元控制。
贮冰容器40是位于制冰盘10下方的箱状的构件。因此,因旋转大致180度后的制冰盘10的扭转变形而下落的冰全部都收容于该贮冰容器40内。
冰检测元件对贮冰容器40内的冰量是处于规定量以上还是不足规定量、即贮冰容器40内的冰是否是足够的量进行检测。只要是这样能对贮冰容器40内是否存在规定量以上的冰进行检测的结构,冰检测元件的结构就不被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与日本专利特开2001-304733号中记载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简单说明的话,即如下所述。
冰检测元件将上述制冰盘驱动元件的驱动源即电动机31作为驱动源。与制冰盘驱动元件相同,电动机31的驱动力经由齿轮系32而传递至凸轮齿轮51(与输出轴33一体构成)。当凸轮齿轮51旋转时,形成于其内侧的凸轮结构(省略详细情况)会使与该凸轮卡合的冰检测轴52旋转。由于在冰检测轴52上连结有位于贮冰容器40上方的冰检测构件53,因此冰检测构件53会因冰检测轴52的旋转而下降。此时,若在贮冰容器40内存在规定量以上的水,则该贮冰容器40内的冰会阻碍冰检测构件53下降至比规定高度低的位置,未图示的按压开关的按钮受到按压而产生信号。即,产生表示贮冰容器40内的冰处于规定量以上的信号。另一方面,若在贮冰容器40内仅存在不足规定量的冰,则不会阻碍冰检测构件53下降至比规定高度低的位置,按压开关的按钮不会受到按压。即,若不产生按压开关的按钮被按压的信号,则贮冰容器40内的冰处于规定量以下。
这种结构的冰检测元件(除了冰检测构件53之外)收容于与制冰盘驱动元件相同的箱70,并与制冰盘10的短边方向上的面相对配置。
电容传感器60具有安装于制冰盘10的两个以上的电极61(导电体)。电极61被分别绝缘。该电容传感器60对因存在于电极61之间的绝缘体的电容率而变化的电极61之间的静电容量进行检测。即,是对制冰盘10内部的状况(存在于制冰盘10内部的物质是空气(什么都不存在)还是水、冰、以及它们的量等)进行判断的传感器。具体而言,由于空气的电容率为大致1.0、水的电容率为大致80、冰的电容率为大致4.2,因此,是以因上述电容率的差而产生的静电容量的变化为基础来对制冰盘10内部的状况进行判断的传感器。将在后面对该电容传感器60的形状或安装位置、传感器的功能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但如图3所示,例如沿着制冰盘10的相对的长边方向上的两个面安装电极61。
如上所述,控制单元对供水元件20、制冰盘驱动元件及冰检测元件进行控制。除此之外,还具有水量检测部、制冰检测部及出冰检测部(以下,有时也将它们合在一起简称为“检测部”),其中,上述水量检测部利用在上述电容传感器60的电极61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来对制冰盘10内的水量进行检测,上述制冰检测部利用在电容传感器60的电极61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来对制冰盘10内的水结冰(在制冰盘10内存在冰)进行检测,上述出冰检测部利用在电容传感器60的电极61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来对制冰盘10内的冰消失了(在制冰盘10内存在空气)进行检测。上述构件既可采用在一个控制器上设置有全部功能的结构,也可分割为多个控制器来设置各功能。
(制冰装置的动作)
参照图4的时间图以及图5和图6的时间图,对具有以上结构的制冰装置1的动作即控制单元的动作控制进行说明。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制冰装置1中,若改变控制单元(程序或检测部)、电容传感器60等,则也能适用以下说明的第一动作例或第二动作例。
1-1.第一动作例(通常动作)
对第一动作例进行说明。第一动作例依次反复进行从以下的(1)工序到(4)工序为止的动作。
在(1)工序中,当脱冰动作完成后,确认上述制冰盘10位于原位置即制冰盘驱动元件位于原位置(图5的“S1”)。该确认方法可以采用任意手段。例如,通过对与连接于制冰盘10的输出轴33一体旋转的凸轮齿轮51的旋转位置进行感测,来判断制冰盘10是否位于原位置。在判断出制冰盘10位于原位置之后(图5的“S1”的“是”),开始供水元件20的供水(图5的“S2”)。即,打开供水元件20的阀22,使水从供水口21流入制冰盘10内。藉此,(1)工序结束。
(2)工序是将规定量的水注入制冰盘10的工序。具体而言,供水时间越久,占据制冰盘10内的空气(电容率大致1.0)的量就越少,水(电容率大致80)的量增加,因此,被电容传感器60测定到的静电容量值增加。此外,继续供水元件20的供水直至被该电容传感器60测定到的静电容量值处于第一阈值(参照图4)以上,并以水量检测部检测到测定的静电容量值处于第一阈值以上(图5的“S3”的“是”)为契机,作为在制冰盘10内注入有规定量的水的状态而停止供水元件20的供水(图5的“S4”)。
此处,“第一阈值”是指根据在制冰盘10内存在规定量的水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而被设定的值。具体而言,是指在制冰盘10内存在欲制造的冰的大小所需的水量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相当于该第一阈值的静电容量值因使用的制冰盘10或电容传感器60的电极61的配置等装置的规格而变化。因此,在确定完装置的规格之后,在制冰盘10内存在规定量的水的状态下预先测定静电容量值,并将测定出的值设定为第一阈值。这样,当(2)工序结束时,形成在制冰盘10内存在欲制造的冰的大小所需的水量的状态。
在(3)工序中,首先进行待机,直至注入设置于冰点下(不足摄氏零度)的环境下的制冰盘10的规定量的水结冰。具体而言,(2)工序结束后的待机时间越久,存在于制冰盘10内的水(电容率大致80)越是会变化成冰(电容率大致4.2)(逐渐结冰),因此,被电容传感器60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减小。此外,根据制冰检测部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二阈值(参照图4)(图5的“S5”的“是”),判断出制冰盘10内的水全部都变为冰。
此处,“第二阈值”是指根据在制冰盘10内的规定量的水全都变为冰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而被设定的值。具体而言,是指制冰盘10内的规定量的水全都变为冰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或在该静电容量值中加入了安全值后的值。用于设定该第二阈值的静电容量值因使用的制冰盘10或电容传感器60的电极61的配置等装置的规格而变化。因此,在确定完装置的规格之后,在制冰盘10内存在使规定量的水结冰而形成的冰的状态下预先测定静电容量值,并将测定出的值或在该值中加入了安全值后的值设定为第二阈值。“安全值”是指用于防止因测定误差而引起的动作不良的值。例如,在将预先测定出的制冰盘10内的规定量的水全都变为冰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就这么设定为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当制冰装置1运转时,在(3)工序中,若电容传感器60所测定的静电容量值产生测定误差,则尽管制冰盘10内的水全都变为冰,也可能不到达第二阈值(不会不足第二阈值)。因此,也可将比预先测定出的制冰盘10内的规定量的水全都变为冰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稍高的静电容量值、即加上“安全值”后的静电容量值设定为“第二阈值”。也可根据所使用的电容传感器60的精度等,来设定是将预先测定出的制冰盘10内的规定量的水全都变为冰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就这么作为第二阈值,还是将加上安全值后的值作为第二阈值。另外,在将加上安全值后的值作为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即便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二阈值,也可能产生未完全变为冰的状态,因此,也可在由不足第二阈值开始待机规定时间之后,进行以下冰检测动作。
在制冰检测部检测出静电容量值处于不足第二阈值之后,利用冰检测元件开始冰检测动作。如上所述,若在贮冰容器40内仅存在不足规定量的冰,则不会妨碍冰检测构件53下降至比规定高度低的位置。因此,即便冰检测轴52旋转规定量以上,也不会出现未图示的按压开关的按钮被按压而产生信号的情况。这样,当检测出即便冰检测轴52旋转规定量以上(使电动机31朝一侧旋转规定时间)未图示的按压开关的按钮也不被按压、即贮冰容器40内的冰不足一定量(图5的“S6”的“是”)时,利用制冰盘驱动元件开始脱冰动作(图5的“S7”)。即,以检测出“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二阈值”及“贮冰容器40内的冰不足一定量”为契机,利用制冰盘驱动元件开始脱冰动作。即,通过使电动机31朝一侧旋转,使制冰盘10旋转大致180度而扭转变形,以使冰下落至贮冰容器40内。确认使制冰盘10旋转了大致180度(旋转至脱冰位置)的方法可使用任何方法。例如,能适用与上述的确认制冰盘10位于原位置的方法相同的方法。藉此,(3)工序结束。
在(4)工序中,使制冰盘10返回至原位置(图5的“S1”)。即,使电动机31朝另一侧旋转(逆旋转)以使制冰盘10返回至原位置。然后,再次开始(1)的工序的动作。这样,第一动作例反复进行上述(1)至(4)的工序的动作。
1-2.第一动作例(初始动作)
对采用第一动作例的情况下的初始动作进行说明。初始动作是指控制单元(检测部)被初始化后的情况下的动作。作为控制单元被初始化的情况,可想到购入商品时、从因停电等而使朝控制单元的通电停止的状态回复的情况。
在初始状态(被初始化的状态)下(图5的“S’1”),在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处于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图5的“S’2”的“是”)下,首先,进行上述(3)工序的动作。即,由于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处于第二阈值以上意味着在制冰盘10内存在水(包括水未完全结冰而使水与冰混合的状态等),因此,首先进行待机,直至该制冰盘10内的水结冰。然后,以制冰盘10内的水结冰、即制冰检测部检测出测定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二阈值为契机,来进行脱冰动作。这样,在进行完(3)工序的动作之后,如(4)工序、(1)工序、(2)工序……那样,按上述顺序进行通常动作。如上所述,在初始状态下,在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处于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先使残存于制冰盘10内的水结成冰,并使冰脱离,然后,回复至通常动作。
另一方面,在初始状态下,在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二阈值(图5的“S’2”的“否”)且利用冰检测元件检测到贮冰容器40内的冰不足一定量的情况下,最初,利用制冰盘驱动元件进行脱冰动作。即,由于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二阈值意味着处于在制冰盘10内存在冰的状态(水完全结冰的状态)或制冰盘10内为空的状态(存在空气的状态),因此,假定是存在冰的状态,为使该冰脱离而使制冰盘驱动元件动作。即,若是在制冰盘10内存在冰的状态,则通过脱冰动作使冰脱离来形成制冰盘10内为空的状态,而若是制冰盘10内为空的状态,则制冰盘10就这么保持空的状态(仅使处于空的状态的制冰盘10旋转)。这样,无论是“在制冰盘10内存在冰的状态”及“制冰盘10内为空的状态”中的哪一种状态,都能通过先进行脱冰动作来形成制冰盘10内为空的状态。在该脱冰动作之后,如(4)工序、(1)工序、(2)工序……那样,按上述顺序进行通常动作。如上所述,在初始状态下,在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二阈值且利用冰检测元件检测到贮冰容器40内的冰不足一定量的情况下,使残存于制冰盘10内的冰脱离,然后,回复至通常动作。
2-1.第二动作例(通常动作)
对第二动作例进行说明。第二动作例依次反复进行从以下的(1)工序到(4)工序为止的动作。如下所述,在第二动作例中,设定“第三阈值”这点与上述第一动作例不同。
在(1)工序中,首先,确认上述制冰盘10位于原位置即制冰盘驱动元件位于原位置(图6的“S1”)。该确认方法与上述第一动作例相同可采用任意手段。在判断出制冰盘10位于原位置之后,利用供水元件20开始供水(图6的“S2”)。即,打开供水元件20的阀22,使水从供水口21流入制冰盘10内。藉此,(1)工序结束。
(2)工序是将规定量的水注入制冰盘10的工序。具体而言,供水时间越久,占据制冰盘10内的空气(电容率大致1.0)的量就越少,水(电容率大致80)的量增加,因此,被电容传感器60测定到的静电容量值增加。此外,继续供水元件20的供水直至被该电容传感器60测定到的静电容量值处于第一阈值(参照图4)以上,以水量检测部检测到测定的静电容量值处于第一阈值以上(图6的“S3”的“是”)为契机,作为在制冰盘10内注入有规定量的水的状态而停止供水元件20的供水(图6的“S4”)。
“第一阈值”与第一动作例相同是指根据在制冰盘10内存在规定量的水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而被设定的值。该设定方法也能使用与第一动作例相同的方法。因此,当(2)工序结束时,形成在制冰盘10内存在欲制造的冰的大小所需的水量的状态。
在(3)工序中,首先进行待机,直至注入制冰盘10的规定量的水结冰。具体而言,(2)工序结束后的待机时间越久,存在于制冰盘10内的水(电容率大致80)越是会变化成冰(电容率大致4.2)(逐渐结冰),因此,被电容传感器60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减小。此外,根据制冰检测部检测到被该电容传感器60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二阈值(参照图4)(图6的“S5”的“是”),判断出制冰盘10内的水全部都变为冰。
“第二阈值”与第一动作例相同是指根据在制冰盘10内的规定量的水全都变为冰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而被设定的值。该设定方法也能使用与第一动作例相同的方法。也能适当选择是否将加上上述“安全值”后的值设定为“第二阈值”。
在检测到被电容传感器60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二阈值之后,利用冰检测元件开始冰检测动作。冰检测动作也能使用与上述第一动作例相同的方法。当检测到贮冰容器40内的冰不足一定量时(图6的“S6”的“是”),利用制冰盘驱动元件开始脱冰动作(图6的“S7”)。即,以检测出“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二阈值”及“贮冰容器40内的冰不足一定量”为契机,利用制冰盘驱动元件开始脱冰动作。即,通过使电动机31朝一侧旋转,使制冰盘10旋转大致180度而扭转变形,以使冰下落至贮冰容器40内。藉此,(3)工序结束。
在(4)工序中,首先,使制冰盘10返回至原位置。即,使电动机31朝另一侧旋转(逆旋转)以使制冰盘10返回至原位置。然后,对是否是制冰盘10内为空的状态(存在空气的状态,电容率大致1.0)进行判断。具体而言,确认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是否不足“第三阈值”(参照图4)(图6的“S8”)。
此处,“第三阈值”是指根据在制冰盘10内为空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而被设定的值。具体而言,是指在制冰盘10内完全为空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与在制冰盘10内的至少任一个小室11中残留有冰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之间的值。用于设定该第三阈值的静电容量值因使用的制冰盘10或电容传感器60的电极61的配置等装置的规格而变化。因此,在确定完装置的规格之后,在制冰盘10内为空的状态及制冰盘10内的至少任一个小室11中残留有冰的状态下预先测定静电容量值,并将测定到的值设定为第二阈值。
在制冰盘10返回至原位置之后,在利用出冰检测部确认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三阈值的情况下(图6的“S8”的“是”),制冰盘10内为空,意味着通过脱冰动作已使制冰盘10内的冰完全脱离。因此,再次开始(1)的工序的动作。另一方面,在制冰盘10返回至原位置之后,当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处于第三阈值以上时(图6的“S8”的“否”),意味着在制冰盘10内尚残存有冰,因此,再次利用制冰盘驱动元件进行脱冰动作。然后,使制冰盘10返回至原位置,再次对测定的静电容量值是否不足第三阈值进行判断。若该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三阈值,则意味着通过再次进行的脱冰动作已使制冰盘10内的冰完全脱离,因此,开始(1)工序的动作。
2-2.第二动作例(初始动作)
对采用第二动作例的情况下的初始动作进行说明。
在初始状态(被初始化的状态)下(图6的“S’1”),在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处于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图6的“S’2”的“是”)下,与上述第一动作例相同,首先,进行上述(3)工序的动作。即,由于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处于第二阈值以上意味着在制冰盘10内存在水(包括水未完全结冰而使水与冰混合的状态等),因此,首先进行待机,直至该制冰盘10内的水结冰。然后,以制冰盘10内的水结冰、即制冰检测部检测出测定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二阈值为契机,来进行脱冰动作。这样,在进行完(3)工序的动作之后,如(4)工序、(1)工序、(2)工序……那样,按上述顺序进行通常动作。如上所述,在初始状态下,在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处于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先使残存于制冰盘10内的水结成冰,并使冰脱离,然后,回复至通常动作。
另一方面,在初始状态下,在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二阈值且处于第三阈值以上(图6的“S’3”的“是”),而且利用冰检测元件检测到贮冰容器40内的冰不足一定量的情况下,最初,利用制冰盘驱动元件进行脱冰动作。即,由于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二阈值且处于第三阈值以上意味着制冰盘10内存在着冰(处于水完全结冰的状态),因此,为了使该冰脱离而使制冰盘驱动元件动作。在该脱冰动作之后,如(4)工序、(1)工序、(2)工序……那样,按上述顺序进行通常动作。如上所述,在初始状态下,在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二阈值且利用冰检测元件检测到贮冰容器40内的冰不足一定量的情况下,使残存于制冰盘10内的冰脱离,然后,回复至通常动作。
另外,在初始状态下,在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三阈值的情况下(图6的“S’3”的“否”),首先,进行上述(1)工序的动作。即,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三阈值意味着处于制冰盘10内为空的状态(存在空气的状态),因此,就这样朝制冰盘10内开始供水。这样,在进行完(1)工序的动作之后,如(2)工序、(3)工序、(4)工序……那样,按上述顺序进行通常动作。如上所述,在初始状态下,在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三阈值的情况下,判断出制冰盘10内处于空的状态,并进行(1)工序的动作(供水动作)。
这样,第二动作例在脱冰动作后对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是否不足第三阈值进行判断这点上与上述第一动作例不同。作为采用各个动作例的情况下的优点(效果),可列举出以下方面。
在第一动作例中,设定基于水的电容率为大致80的“第一阈值”及基于冰的电容率为大致4.2的“第二阈值”,以作为成为动作的契机的阈值。即,对在制冰盘10内是存在水还是存在冰进行检测(不区别冰与空的状态(空气))。由于水与冰的电容率大不相同,两阈值存在较大的差,因此,能使用测定精度较低的电容传感器60、检测部(控制单元)。即,能价格便宜地构成装置。
另外,即便像这样不区别在制冰盘10内存在冰的状态和制冰盘10内为空的状态,当检测到在初始状态下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二阈值且利用冰检测元件检测出贮冰容器40内的冰不足一定量时,只要最初进行脱冰动作,就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使制冰盘10内在脱冰动作后处于空的状态,因此,随后能从(4)工序回复至通常动作。
另一方面,在第二动作例中,除了上述“第一阈值”、“第二阈值”之外,还设定基于空气的电容率为大致1.0的“第三阈值”。即,除了在制冰盘10内存在水的状态和存在冰的状态之外,还可区别检测出制冰盘10内为空的状态。因此,能在脱水动作后检测出制冰盘10内的冰是否完全脱离。因此,能防止在制冰盘10内存留有冰的状态下开始供水,从而使水从制冰盘10中溢出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另外,当这样区别在制冰盘10内存在冰的状态和制冰盘10内为空的状态时,在初始状态下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三阈值的情况下,能立即进行供水动作((1)工序的动作),因此,不会像采用第一动作例的情况下的初始动作那样,产生使空的状态下的制冰盘10旋转的动作(对空的状态下的制冰盘10进行的脱冰动作)。
此外,无论采用第一动作例及第二动作例中的哪一个动作例,与由温度变化来推测制冰盘10内的状态的现有结构(使用温度传感器的结构)相比,以下方面均是优异的。
在由温度变化来推测制冰盘10内的状态的现有结构的情况下,不能区别在制冰盘10内存在水的状态和制冰盘10内为空、制冰盘10自身较温暖的状态(在购入商品时、发生长时间停电的情况等下发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首先假定在制冰盘10内存在水,待机直至经过足够使水变为冰的时间,并确认是否变化成在制冰盘10内存在冰的状态。即,即便处于制冰盘10为空的状态,只要没有确认即使经过了该时间也不会形成在制冰盘10内存在冰的状态,就不能判断为制冰盘10内处于空的状态。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制冰装置1能区别在制冰盘10内存在水还是为空的状态,因此,不会在初始状态下在制冰盘10为空的状态下进行待机。
以下,对能同时使用于上述第一动作例及第二动作例的优选控制例进行说明。
第一控制例是以下方法:在上述(3)工序中,在从供水停止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期间,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停止朝利用电容传感器60来检测静电容量的检测部(制冰检测部)的通电。即,在朝制冰盘10内供给规定量的水之后,需要某一时间以上的时间(不被外部气体温度等条件左右的必须的制冰时间,以下称为最少时间)该水才会结冰。因此,在从供水停止后开始的该最少时间内的期间,冰未制成,检测静电容量没有意义。因此,若在至少比该最少时间短的一定时间的期间停止朝检测部的通电,则能相应地降低为检测静电容量所需的电力。
第二控制例是以下方法:在上述(3)工序中,在从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二阈值开始到脱冰动作结束为止的期间,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停止朝利用电容传感器60来检测静电容量的检测部的通电。在检测到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二阈值之后,并不开始脱冰动作,而是按原样维持在制冰盘10内存在冰的状态,直至通过冰检测动作检测到贮冰容器40内的冰不足一定量。根据情况,也可能出现完全不使用冰而使贮冰容器40内的冰长时间保持一定量以上的情况,因此,最好在其间停止朝检测部的通电。另外,在脱冰动作中,无需检测制冰盘10内的状态,因此,虽然时间较短,但最好在其间停止朝检测部的通电。若是这样,则与上述第一控制例相同,能降低为检测静电容量所需的电力。
在同时采用该第一控制例和第二控制例的情况下,控制单元仅在以下(a)至(c)所示的情况下朝检测部(水量检测部、制冰检测部及出冰检测部)通电(参照图4)。
(a)当检测到测定的静电容量值处于第一阈值以上时(在利用供水元件20朝制冰盘10供水的期间)
(b)当在经过上述一定时间之后检测到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二阈值时
(c)在采用第二动作例的情况下,在脱冰动作结束后,当对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是否不足第三阈值进行检测时
第三控制例是以下方法:在(3)工序中,当对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是否不足第二阈值进行检测时(在上述(b)所示的情况时),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间歇性地进行朝利用电容传感器60来检测静电容量的检测部(制冰检测部)的通电。即便对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是否不足第二阈值、即制冰盘10内的水是否结冰进行检测的时间点较晚,也没有问题(并非必须要检测出完全变为冰的瞬间)。因此,例如,通过以一定时间间隔检测静电容量等使检测部间歇性地动作,与上述第一控制例及第二控制例相同,能降低为检测静电容量所需的电力。
(电容传感器的结构)
以下,对电容传感器60的结构进行说明。首先,对电容传感器60的电极61的安装位置进行说明。
1.电极的安装位置
图3所示的安装位置例是沿着制冰盘10的相对的长边方向上的两面安装有电极61的结构。具体而言,是安装于制冰盘10的壁部12的长边方向的两面的外表面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冰装置1中,由于在壁部12的短边方向上形成有用于使制冰盘10与其它构件(装置的框体、输出轴33)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由于在壁部12的长边方向上未设有任何构件),因此能将电极61安装于沿着长边方向的宽敞平面。即,能将平面方向上的电极61的大小(电极61的与水相对的面的面积)设为与长边方向上的壁部12大致相同的大小(面积)。另外,两电极61之间的距离与制冰盘10的短边方向长度大致相同。因此,若采用上述结构,则能增大电极61,且能缩短两电极61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制成可发挥优异检测精度的电容传感器60。本实施方式的制冰装置1是所谓“扭转式”的制冰装置1,在脱冰动作时,制冰盘10会扭转变形,因此,在采用本结构的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采用使用了后述损伤防止机构的电极61,以避免电极61与制冰盘10的扭转变形一起大幅变形而损伤。
另外,在利用铲出构件将制冰盘10内的冰铲出的所谓“铲出式”的制冰装置1(例如参照US2010/0037633号公报)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将用于使制冰盘10与其它构件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形成于制冰盘10的长边方向上的面的情况。这样,若是在制冰盘10的长边方向的面上形成有妨碍电极61安装的结构物的结构,则也可采用将电极61安装于短边方向上的面(短边方向上的壁部12)的结构。
图8至图13所示的安装位置例是以制冰盘10的小室11为单位安装有电极61的结构。若采用上述结构,则与图3、图7所示的结构相比,存在电极61随着制冰盘10在脱冰动作时的扭转变形而产生的变形量较小这样的优点。以下,对各例进行具体说明。
图8至图10所示的结构在制冰盘10中的构成一个小室11的部分的外表面上安装有电极61。即,以夹住这一个小室11的方式安装有电极61。
具体而言,图8所示的结构使电极61相对地(严格来说,小室11的倾斜分电极61也倾斜)配置在制冰盘10中的构成一个小室11的部分的外表面上。若采用上述结构,则存在与两电极61的间隔变小相对应地使电容传感器60的检测精度变得优异这样的优点。
另外,图9及图10所示的结构使电极61正交地(严格来说,小室11的倾斜分电极61也倾斜)配置在制冰盘10中的构成一个小室11的部分的外表面上。若采用上述结构,则能使两电极61位于制冰盘10的外侧,因此,存在容易进行配线等这样的优点。
在采用这些图8至图10所示的结构的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安装有电极61的一个小室11位于最远离从供水元件20的供水口21供给来的水最快到达的一个或多个小室11的位置。换言之,在朝制冰盘10供水时,水最后流入(规定量的水滞留)的小室11是较为理想的。其原因在于,利用电容传感器60检测出在水最后流入的小室11内存在规定量的水(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处于第一阈值以上)意味着在除此以外的小室11中也存在规定量的水。即,通过利用水最后流入的小室11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来控制供水量,能正确地控制朝制冰盘10的供水量。
图11至图13所示的结构在构成某一小室11的外表面上安装有一个电极61,并在构成与该某一小室11不同的其它小室11的外表面上安装有另一个电极61。即,以夹住多个小室11的方式安装有电极61。
具体而言,图11所示的结构在沿制冰盘10的短边方向排列的两个小室11的各自的外表面上安装有电极61。即,两电极61在制冰盘10的短边方向上相对(严格来说,小室11的倾斜分电极61也倾斜)。若采用上述结构,则由于电极61的间隔较小,因此存在电容传感器60的检测精度优异这样的优点。另外,由于能使两电极61位于制冰盘10的外侧,因此还存在容易进行配线等这样的优点。虽然检测精度可能会因两电极61的间隔变大而比图11所示的结构要差,但也可采用如图12所示的结构。即,即便采用以下结构,也能检测出制冰盘10内的静电容量的变化,在上述结构中,在构成位于制冰盘10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且位于短边方向的一端的小室11的外表面(沿着长边方向的外表面)和构成位于制冰盘10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且位于短边方向的另一端的小室11的外表面(沿着长边方向的外表面)上分别安装有电极61,电极61在短边方向上相对。
若采用在沿图11所示的制冰盘10的短边方向排列的两个小室11的各自的外表面上安装有电极61的结构,则其中一个小室11或两个小室11位于最远离从供水元件20的供水口21供给来的水最快到达的一个或多个小室11的位置是较为理想的。如上所述,其原因在于,通过利用水最后流入的小室11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来控制供水量,能正确地控制朝制冰盘10的供水量。这样,即便是以夹住多个小室11的方式安装有电极61的结构,也最好采用在位于最远离供水元件20的供水口21的位置的一个或多个小室11上安装有电极61的结构。
另外,图13所示的结构在沿制冰盘10的长边方向排列的多个小室11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小室11的各自的外表面上安装有电极61。若采用上述结构,则能使两电极61位于制冰盘10的外侧,因此存在容易进行配线等这样的优点。虽然检测精度可能会因两电极61的间隔变大而比图13所示的结构要差,但也可采用如图14所示的结构。即,即便采用以下结构,也能检测出制冰盘10内的静电容量的变化,在上述结构中,在构成位于制冰盘10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且位于短边方向的一端的小室11的外表面(沿着短边方向的外表面)和构成位于制冰盘10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且位于短边方向的另一端的小室11的外表面(沿着短边方向的外表面)上分别安装有电极61,电极61在长边方向上相对。
以上说明的电极61的安装位置全都是在绝缘体即树脂制的制冰盘10的外表面上安装有电极61的结构(包含除了电极61在面向制冰盘10的内侧空间的状态下安装的结构以外的所有结构)。因此,朝制冰盘10内供给的水与电极61处于被隔离开的状态,从而可防止因水而引起的电极61腐蚀等。
2.电极的损伤防止机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的所谓“扭转式”的制冰装置1的情况下,在脱冰动作时,制冰盘10发生扭转变形(弹性变形)。因此,较为理想的是,采用使用了以下说明的电极61的损伤防止机构的结构,以避免构成电容传感器60的电极61与该扭转变形一起大幅变形而损伤。
图15所示的第一机构是将构成电容传感器60的电极61通过变位吸收构件64安装于制冰盘10。具体而言,电极61在与制冰盘10紧贴但未与制冰盘10接合的状态下,通过变位吸收构件64安装于制冰盘10。变位吸收构件64是用于保持未与制冰盘10接合的电极61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即便制冰盘10变形,未与制冰盘10接合的电极61也不会大幅变形。从另一观点来看,即便制冰盘10变形,由于在电极61的外侧存在比制冰盘10更容易变形(柔软)的变位吸收构件64,因此,电极61会推开变位吸收构件64而欲维持原来的状态(自然状态),从而不会大幅变形。
因此,若采用上述结构,则能防止因电极61大幅变形而产生的电极61的损伤。另外,由于电极61的存在几乎无助于包含电极61的制冰盘10整体的变形容易度,因此,能自由地设定电极61的厚度、材质,并能减小用于使制冰盘10变形的电动机31的转矩。变位吸收构件64在电极61不脱离制冰盘10的范围内由尽可能容易变形的材质形成是较为理想的。具体而言,能例示出硅酮树脂等。另外,在上述结构中,由于电极61与制冰盘10处于紧贴的状态(在电极61与制冰盘10之间不存在任何构件),因此电容传感器60的检测精度优异。
第二机构是将构成电容传感器60的电极61做成自身容易变形的形状、结构。具体而言,能利用在脱冰动作时扭转变形后的制冰盘10欲回复原样的复原力使安装于制冰盘10的电极61回复至原来状态。作为该电极的例子,即便以将由铝箔、铜箔形成的片状和通过揉入导电性碳或金属粉末而具有导电性的导电性弹性体、线状的导体配置成网孔状(筛孔状)的构件、将无规则地配置纤维状导体而形成的棉状的导体切断成规定大小的构件等用作电极61,也能检测出静电容量的变化。
若采用上述结构,则能防止电极61随着制冰盘10的变形而产生损伤。另外,由于电极61的刚性几乎无助于包含电极61的制冰盘10整体的变形容易度,因此能减小用于使制冰盘10变形的电动机31的转矩。在本结构中,可使用任意方法将电极61安装于制冰盘10。例如,可列举出利用粘接(使用粘接剂、双面胶带)进行的安装方法、使用螺钉等紧固构件进行的安装方法等。
第三机构是使制冰装置1还包括使电容传感器60的电极61移动的电极驱动元件。上述电极驱动元件能使电极61从图16(a)所示的第一位置移动至图16(b)、图16(c)所示的第二位置,利用控制单元如下进行控制。
当利用供水元件20朝制冰盘10供水时(从供水开始直至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处于第一阈值以上而使供水停止为止)及当制冰盘10内的水未结冰时(从供水停止后开始,直至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二阈值为止),电极驱动元件处于使电极61与制冰盘10接触的状态、也就是使电极61位于图16(a)所示的第一位置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制冰盘10内的水结冰之后,当利用制冰盘驱动元件使制冰盘10旋转时(在制冰盘10即将旋转之前),电极驱动元件使电极61移动至其未进入制冰盘10的旋转轨迹C(参照图16(c))内的位置。即,处于使电极61位于图16(b)、图16(c)所示的第二位置的状态。当脱冰动作结束,制冰盘10返回至原位置时,电极驱动元件使电极61移动至再次与制冰盘10接触的状态。即,处于使电极61位于图16(a)所示的第一位置的状态。
若采用上述结构,则在制冰盘10发生弹性变形的期间,由于电极61离开制冰盘10,因此能防止电极61因大幅变形而产生损伤。另外,由于电极61的存在完全无助于包含电极61的制冰盘10整体的变形容易度,因此,能自由地设定电极61的厚度、材质,并能进一步减小用于使制冰盘10变形的电动机31的转矩。此外,由于不是电极61直接或间接地安装于制冰盘10的结构,因此,不用卸下将电极61与检测部连接在一起的配线,仅卸下制冰盘10就能进行清洗。
在第四机构中,如图17(a)所示,电容传感器60的电极61处于被与其外侧连接的施力构件66(弹簧等)按压至制冰盘10的外表面的状态。电极61在施力构件66为自然长度的情况下的位置(电极61在未与制冰盘10接触的状态下的位置)比被按压到制冰盘10的外表面的状态时稍靠内侧,电极61的前端侧(制冰盘10侧)被倒角。具体而言,倒角在电极61的厚度方向上的大小(倒角部分的厚度)比电极61在被按压到制冰盘10外表面的状态时的位置与电极61在施力构件66为自然长度的情况下的位置之差大。
在进行脱冰动作时,制冰盘10推开电极61,一边使施力构件66弹性变形一边旋转。由于对电极61的前端侧施加了上述倒角,因此制冰盘10在返回至原位置时不会卡在电极61上。即,如图17(b)所示,电极61的倒角部分在制冰盘10的外表面上滑动而返回至被按压到制冰盘10的外表面的状态(图17(a)所示的状态)。
若采用上述结构,则可防止电极61随着制冰盘10的弹性变形而变形。即,由于因制冰盘10的旋转而使施力构件66变形,但不会使电极61变形,因此可防止电极61因变形而产生损伤。另外,由于电极61的存在无助于包含电极61的制冰盘10整体的变形容易度,因此,能自由地设定电极61的厚度、材质,并能减小用于使制冰盘10变形的电动机31的转矩。此外,无需上述第三机构那样的对电极61进行驱动的驱动源。
无论电极61安装于哪个位置,都能使用以上说明的电极61的损伤防止机构。特别地,在沿着图3所示的制冰盘10的壁部12的相对的长边方向上的两面安装有电极61的情况下,电极61可能会与制冰盘10的弹性变形一起大幅变形,因此,使用上述电极的损伤防止机构的意义较大。
另外,在所谓“铲出式”的制冰装置1的情况下,由于制冰盘10不会弹性变形,因此无需上述电极61的损伤防止机构。即,只要将任意形状、厚度的电极61直接固定于制冰盘10的任意位置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

Claims (33)

1.一种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冰盘;
供水元件,该供水元件朝所述制冰盘供给水;
电容传感器,该电容传感器具有安装于所述制冰盘且各自被绝缘的两个以上的电极;
水量检测部,该水量检测部利用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来对从所述供水元件供给来的所述制冰盘内的水量进行检测;以及
制冰检测部,该制冰检测部利用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来对从所述供水元件供给至制冰盘的水结冰进行检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量检测部具有第一阈值,该第一阈值是根据在所述制冰盘内存在规定量的水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而被设定的,
所述制冰检测部具有第二阈值,该第二阈值是根据所述制冰盘内的所述规定量的水全都变为冰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而被设定的。
3.一种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冰盘;
供水元件,该供水元件朝所述制冰盘供给水;
制冰盘驱动元件,该制冰盘驱动元件用于使冰从所述制冰盘脱离;
贮冰容器,该贮冰容器贮存从所述制冰盘脱离后的冰;
冰检测元件,该冰检测元件对所述贮冰容器内的冰量是处于一定量以上还是不足一定量进行检测;
电容传感器,该电容传感器具有安装于所述制冰盘且各自被绝缘的两个以上电极;以及
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来对所述供水元件、所述制冰盘驱动元件及所述冰检测元件进行控制,以依次反复进行以下的(1)工序至(4)工序的动作:
(1)确认所述制冰盘位于原位置,利用所述供水元件开始朝所述制冰盘供水;
(2)继续所述供水元件的供水直至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处于第一阈值以上,并以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处于第一阈值以上为契机,停止所述供水元件的供水;
(3)在供水停止后,以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二阈值及利用所述冰检测元件检测出所述贮冰容器内的冰不足一定量为契机,利用所述制冰盘驱动元件进行脱冰动作;
(4)在脱冰动作结束后,利用所述制冰盘驱动元件使所述制冰盘返回至原位置,并开始所述(1)工序的动作;
其中,所述“第一阈值”是指根据在所述制冰盘内存在规定量的水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而被设定的值,所述“第二阈值”是指根据所述制冰盘内的所述规定量的水全都变为冰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而被设定的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初始状态下进行以下控制:
在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处于所述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进行所述(3)工序的动作,
在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所述第二阈值、且利用所述冰检测元件检测出所述贮冰容器内的冰不足一定量的情况下,最初,利用所述制冰盘驱动元件进行脱冰动作,然后,进行所述(4)工序的动作。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3)工序中,在从供水停止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期间,所述控制单元停止朝检测部的通电,该检测部对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进行检测。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3)工序中,在从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二阈值开始到脱冰动作结束的期间,所述控制单元停止朝检测部的通电,该检测部对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进行检测。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3)工序中,当对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是否不足第二阈值进行检测时,所述控制单元间歇性地进行朝检测部的通电,该检测部对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进行检测。
8.一种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冰盘;
供水元件,该供水元件朝所述制冰盘供给水;
电容传感器,该电容传感器具有安装于所述制冰盘且各自被绝缘的两个以上电极;
水量检测部,该水量检测部利用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来对从所述供水元件供给来的所述制冰盘内的水量进行检测;
制冰检测部,该制冰检测部利用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来对从所述供水元件供给至制冰盘的水结冰进行检测;以及
出冰检测部,该出冰检测部利用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来对所述制冰盘内的冰消失了进行检测。
9.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量检测部具有第一阈值,该第一阈值是根据在所述制冰盘内存在规定量的水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而被设定的,
所述制冰检测部具有第二阈值,该第二阈值是根据所述制冰盘内的所述规定量的水全都变为冰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而被设定的,
所述出冰检测部具有第三阈值,该第三阈值是根据所述制冰盘内为空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而被设定的。
10.一种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冰盘;
供水元件,该供水元件朝所述制冰盘供给水;
制冰盘驱动元件,该制冰盘驱动元件用于使冰从所述制冰盘脱离;
贮冰容器,该贮冰容器贮存从所述制冰盘脱离后的冰;
冰检测元件,该冰检测元件对所述贮冰容器内的冰量是处于一定量以上还是不足一定量进行检测;
电容传感器,该电容传感器具有安装于所述制冰盘且各自被绝缘的两个以上电极;以及
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来对所述供水元件、所述制冰盘驱动元件及所述冰检测元件进行控制,以依次反复进行以下的(1)工序至(4)工序的动作:
(1)确认所述制冰盘位于原位置,利用所述供水元件开始朝所述制冰盘供水;
(2)继续所述供水元件的供水直至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处于第一阈值以上,并以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处于第一阈值以上为契机,停止所述供水元件的供水;
(3)在供水停止后,以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二阈值及利用所述冰检测元件检测出所述贮冰容器内的冰不足一定量为契机,利用所述制冰盘驱动元件进行脱冰动作;
(4)在脱冰动作结束后,利用所述制冰盘驱动元件使所述制冰盘返回至原位置,在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三阈值的情况下,以此为契机开始所述(1)的动作,另一方面,在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处于第三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再次利用所述制冰盘驱动元件进行脱冰动作,并利用所述制冰盘驱动元件使所述制冰盘返回至原位置,对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是否不足第三阈值进行判断;
其中,所述“第一阈值”是指根据在所述制冰盘内存在规定量的水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而被设定的值,所述“第二阈值”是指根据所述制冰盘内的所述规定量的水全都变为冰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而被设定的值,所述“第三阈值”是指根据所述制冰盘内为空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而被设定的值。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初始状态下进行以下控制:
在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处于所述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进行所述(3)工序的动作,
在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所述第二阈值但处于第三阈值以上、且利用所述冰检测元件检测出所述贮冰容器内的冰不足一定量的情况下,最初,利用所述制冰盘驱动元件进行脱冰动作,然后,进行所述(4)工序的动作,
在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三阈值的情况下,最初,进行(1)工序的动作。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3)工序中,在从供水停止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期间,所述控制单元停止朝检测部的通电,该检测部对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进行检测。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3)工序中,在从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二阈值开始到脱冰动作结束的期间,所述控制单元停止朝检测部的通电,该检测部对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进行检测。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3)工序中,当对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是否不足第二阈值进行检测时,所述控制单元间歇性地进行朝检测部的通电,该检测部对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进行检测。
15.一种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冰盘,该制冰盘由绝缘体形成;
供水元件,该供水元件朝所述制冰盘供给水;
电容传感器,该电容传感器具有安装于所述制冰盘且各自被绝缘的两个以上电极;以及
水量检测部,该水量检测部利用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来对从所述供水元件供给来的所述制冰盘内的水量进行检测,
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安装于所述制冰盘的外表面。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是沿着所述制冰盘的长边方向的相对两面而被安装的。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制冰盘与其它构件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形成于所述制冰盘的短边方向的面上。
18.如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冰装置还包括制冰盘驱动元件,在检测到所述制冰盘内的水结冰之后,该制冰盘驱动元件通过使所述制冰盘旋转至其开口朝向下方的状态,来使所述制冰盘弹性变形,
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在与所述制冰盘紧贴且未与所述制冰盘接合的状态下,通过能弹性变形的变位吸收构件而安装于所述制冰盘。
19.如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制冰盘驱动元件,在检测到所述制冰盘内的水结冰之后,该制冰盘驱动元件通过使所述制冰盘旋转至所述制冰盘的开口朝向下方的状态,来使所述制冰盘弹性变形;以及
电极驱动元件,当利用所述供水元件朝所述制冰盘供应了水时,以及当所述制冰盘内的水未结冰时,该电极驱动元件形成使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与所述制冰盘接触的状态,在所述制冰盘内的水结冰之后,当利用所述制冰盘驱动元件使所述制冰盘旋转时,该电极驱动元件形成使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移动至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未进入所述制冰盘的旋转轨迹内的位置。
20.如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冰装置还包括制冰盘驱动元件,在检测到所述制冰盘内的水结冰之后,该制冰盘驱动元件通过使所述制冰盘旋转至其开口朝向下方的状态,来使所述制冰盘弹性变形,
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被设于其外侧的施力构件按压到制冰盘的外表面。
21.如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供水元件上设有一个供水口,
在所述制冰盘上形成有多个用于制作一块冰的小室,并在相邻的小室彼此之间形成有流路,
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安装于将最远离从所述供水口供给来的水最快到达的一个或多个小室的一个或多个所述小室夹住的位置。
22.如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冰装置还包括制冰检测部,该制冰检测部利用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来对从所述供水元件供给至制冰盘的水结冰进行检测。
23.如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冰装置还包括出冰检测部,该出冰检测部利用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来对所述制冰盘内的冰消失了进行检测。
24.一种制冰装置的控制方法,该制冰装置包括:
制冰盘;
供水元件,该供水元件朝所述制冰盘供给水;
制冰盘驱动元件,该制冰盘驱动元件用于使冰从所述制冰盘脱离;
贮冰容器,该贮冰容器贮存从所述制冰盘脱离后的冰;
冰检测元件,该冰检测元件对所述贮冰容器内的冰量是处于一定量以上还是不足一定量进行检测;以及
电容传感器,该电容传感器具有安装于所述制冰盘且各自被绝缘的两个以上的电极,
所述制冰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对所述供水元件、所述制冰盘驱动元件及所述冰检测元件进行控制,以依次反复进行以下的(1)工序至(4)工序的动作:
(1)确认所述制冰盘位于原位置,利用所述供水元件开始朝所述制冰盘供水;
(2)继续所述供水元件的供水直至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处于第一阈值以上,并以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处于第一阈值以上为契机,停止所述供水元件的供水;
(3)在供水停止后,以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二阈值及利用所述冰检测元件检测出所述贮冰容器内的冰不足一定量为契机,利用所述制冰盘驱动元件进行脱冰动作;
(4)在脱冰动作结束后,利用所述制冰盘驱动元件使所述制冰盘返回至原位置,并开始所述(1)工序的动作;
其中,所述“第一阈值”是指根据在所述制冰盘内存在规定量的水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而被设定的值,所述“第二阈值”是指根据所述制冰盘内的所述规定量的水全都变为冰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而被设定的值。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制冰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冰装置的初始状态下,进行以下控制:
在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处于所述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进行所述(3)工序的动作,
在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所述第二阈值、且利用所述冰检测元件检测出所述贮冰容器内的冰不足一定量的情况下,最初,利用所述制冰盘驱动元件进行脱冰动作,然后,进行所述(4)工序的动作。
26.如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制冰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3)工序中,在从供水停止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期间,所述控制单元停止朝检测部的通电,该检测部对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进行检测。
27.如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制冰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3)工序中,在从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二阈值开始到脱冰动作结束的期间,所述控制单元停止朝检测部的通电,该检测部对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进行检测。
28.如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制冰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3)工序中,当对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是否不足第二阈值进行检测时,所述控制单元间歇性地进行朝检测部的通电,该检测部对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进行检测。
29.一种制冰装置的控制方法,该制冰装置包括:
制冰盘;
供水元件,该供水元件朝所述制冰盘供给水;
制冰盘驱动元件,该制冰盘驱动元件用于使冰从所述制冰盘脱离;
贮冰容器,该贮冰容器贮存从所述制冰盘脱离后的冰;
冰检测元件,该冰检测元件对所述贮冰容器内的冰量是处于一定量以上还是不足一定量进行检测;以及
电容传感器,该电容传感器具有安装于所述制冰盘且各自被绝缘的两个以上的电极,
所述制冰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来对所述供水元件、所述制冰盘驱动元件及所述冰检测元件进行控制,以依次反复进行以下的(1)工序至(4)工序的动作:
(1)确认所述制冰盘位于原位置,利用所述供水元件开始朝所述制冰盘供水;
(2)继续所述供水元件的供水直至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处于第一阈值以上,并以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处于第一阈值以上为契机,停止所述供水元件的供水;
(3)在供水停止后,以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二阈值及利用所述冰检测元件检测出所述贮冰容器内的冰不足一定量为契机,利用所述制冰盘驱动元件进行脱冰动作;
(4)在脱冰动作结束后,利用所述制冰盘驱动元件使所述制冰盘返回至原位置,在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三阈值的情况下,以此为契机开始所述(1)的动作,另一方面,在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处于第三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再次利用所述制冰盘驱动元件进行脱冰动作,并利用所述制冰盘驱动元件使所述制冰盘返回至原位置,对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是否不足第三阈值进行判断;
其中,所述“第一阈值”是指根据在所述制冰盘内存在规定量的水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而被设定的值,所述“第二阈值”是指根据所述制冰盘内的所述规定量的水全都变为冰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而被设定的值,所述“第三阈值”是指根据所述制冰盘内为空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值而被设定的值。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制冰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冰装置的初始状态下,进行以下控制:
在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处于所述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进行所述(3)工序的动作,
在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所述第二阈值但处于第三阈值以上、且利用所述冰检测元件检测出所述贮冰容器内的冰不足一定量的情况下,最初,利用所述制冰盘驱动元件进行脱冰动作,然后,进行所述(4)工序的动作,
在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三阈值的情况下,最初,进行(1)工序的动作。
31.如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制冰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3)工序中,在从供水停止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期间,所述控制单元停止朝检测部的通电,该检测部对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进行检测。
32.如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制冰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3)工序中,在从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不足第二阈值开始到脱冰动作结束的期间,所述控制单元停止朝检测部的通电,该检测部对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进行检测。
33.如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制冰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3)工序中,当对测定出的静电容量值是否不足第二阈值进行检测时,所述控制单元间歇性地进行朝检测部的通电,该检测部对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进行检测。
CN201210100401.5A 2011-03-29 2012-03-28 制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350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72249 2011-03-29
JP2011-072330 2011-03-29
JP2011-072281 2011-03-29
JP2011072330A JP5732294B2 (ja) 2011-03-29 2011-03-29 製氷装置
JP2011072249A JP5791143B2 (ja) 2011-03-29 2011-03-29 製氷装置
JP2011072281A JP2012207821A (ja) 2011-03-29 2011-03-29 製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5001A true CN102735001A (zh) 2012-10-17
CN102735001B CN102735001B (zh) 2015-08-19

Family

ID=46925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0040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35001B (zh) 2011-03-29 2012-03-28 制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032746B2 (zh)
CN (1) CN102735001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27718A1 (zh) * 2014-02-28 2015-09-03 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自动制冰机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6885408A (zh) * 2017-02-20 2017-06-23 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脱冰控制方法、装置及冰箱
CN108151385A (zh) * 2017-12-15 2018-06-12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节能控制方法、装置
CN109425160A (zh) * 2017-08-31 2019-03-0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制冰装置
CN111486627A (zh) * 2019-01-28 2020-08-04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制冰装置
CN115325766A (zh) * 2021-05-10 2022-11-11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制冰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002124A1 (de) * 2015-12-16 2017-06-22 Liebherr-Hausgeräte Ochsenhausen GmbH Kühl- und/oder Gefriergerät
IT201800006580A1 (it) * 2018-06-22 2019-12-22 Dispositivo produttore di ghiaccio e procedimento per utilizzarlo
US11435126B2 (en) * 2018-08-23 2022-09-06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Icemaker with thermoformed ice tray providing heating and phase change sensing
US20210372682A1 (en) * 2018-10-02 2021-12-02 Lg Electronics Inc. Refrigerator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for
EP3862696A4 (en) * 2018-10-02 2022-07-20 LG Electronics Inc. REFRIGERATOR AND METHOD OF CONTROL THEREOF
EP3640568B1 (en) * 2018-10-16 2022-09-14 Vestel Elektronik Sanayi ve Ticaret A.S. Freezing sensor
US10948331B2 (en) 2018-11-06 2021-03-16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Inc. Capacitive sensing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
JP2020143833A (ja) * 2019-03-06 2020-09-10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製氷装置
DE102022110194B4 (de) 2022-04-27 2023-12-14 Emz-Hanauer Gmbh & Co. Kgaa Eisbereiter mit kapazitiver Eisdetektion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60007A (en) * 1994-06-28 1995-10-24 Arthur P. Little, Inc. Ice level sensor for an ice maker
CN1175678A (zh) * 1996-08-31 1998-03-11 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的自动制冰器
US6311503B1 (en) * 2000-08-17 2001-11-0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ice readiness
US20020007638A1 (en) * 1999-04-02 2002-01-24 Andrei Tchougounov Ice maker and method of making ice
US20060086107A1 (en) * 2004-10-26 2006-04-27 Voglewede Ronald L Method for making ice in a compact ice maker
CN101156034A (zh) * 2005-02-15 2008-04-02 控制设备公司 用于检测和制造冰的方法及设备
CN101520265A (zh) * 2008-02-27 2009-09-02 Lg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的制冰组件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53149A1 (de) * 2000-10-26 2002-05-08 Mann & Hummel Filter Ansaugsystem
KR20050077583A (ko) * 2004-01-28 2005-08-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제빙장치
JP4319576B2 (ja) 2004-04-27 2009-08-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自動製氷装置
US7143588B2 (en) 2005-03-14 2006-12-05 Emerson Electric Co.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ce tray fill in an ice maker
US7216491B2 (en) * 2005-04-29 2007-05-15 Emerson Electric Co Ice maker with adaptive fill
US20070056947A1 (en) * 2005-09-15 2007-03-15 Control Devices, Inc. System and sensor for remote defrost activation
US8434321B2 (en) * 2008-02-27 2013-05-07 Lg Electronics Inc. Ice making assembly for refrigerato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JP2011012916A (ja) 2009-07-03 2011-01-20 Sharp Corp 冷蔵庫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60007A (en) * 1994-06-28 1995-10-24 Arthur P. Little, Inc. Ice level sensor for an ice maker
CN1175678A (zh) * 1996-08-31 1998-03-11 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的自动制冰器
US20020007638A1 (en) * 1999-04-02 2002-01-24 Andrei Tchougounov Ice maker and method of making ice
US6311503B1 (en) * 2000-08-17 2001-11-0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ice readiness
US20060086107A1 (en) * 2004-10-26 2006-04-27 Voglewede Ronald L Method for making ice in a compact ice maker
CN101156034A (zh) * 2005-02-15 2008-04-02 控制设备公司 用于检测和制造冰的方法及设备
CN101520265A (zh) * 2008-02-27 2009-09-02 Lg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的制冰组件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27718A1 (zh) * 2014-02-28 2015-09-03 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自动制冰机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6885408A (zh) * 2017-02-20 2017-06-23 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脱冰控制方法、装置及冰箱
CN106885408B (zh) * 2017-02-20 2019-11-29 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脱冰控制方法、装置及冰箱
CN109425160A (zh) * 2017-08-31 2019-03-0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制冰装置
CN108151385A (zh) * 2017-12-15 2018-06-12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节能控制方法、装置
US11852395B2 (en) 2017-12-15 2023-12-26 Hefei Hualing Co., Ltd Refrigerator and energy-saving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11486627A (zh) * 2019-01-28 2020-08-04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制冰装置
US11359849B2 (en) 2019-01-28 2022-06-14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Ice making device
CN115325766A (zh) * 2021-05-10 2022-11-11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制冰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5325766B (zh) * 2021-05-10 2023-11-03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制冰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47130A1 (en) 2012-10-04
US9032746B2 (en) 2015-05-19
CN102735001B (zh) 2015-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5001A (zh) 制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KR102023412B1 (ko) 냉장고
US7487645B2 (en) Automatic icemaker
US10054352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ontrolling the harvest cycle of an ice maker using a harvest sensor and a temperature sensor
US10401071B2 (en) Ice maker with capacitive water level sensing
AU2002321857B2 (en) Ice maker for refrigerator and method of testing the same
EP2585773B1 (en) Ice making method
CN103486819B (zh) 控制冰箱的方法
KR20100110183A (ko) 제빙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냉장고 및 이 냉장고의 제빙방법
CN101520265A (zh) 冰箱的制冰组件及其控制方法
CN103940184A (zh) 风冷冰箱用制冰机及其控制方法
KR101446790B1 (ko) 제빙기
CN203798078U (zh) 风冷冰箱用制冰机
KR101264619B1 (ko) 얼음제조방법
JP2010085053A (ja) 自動製氷機の異常検知方法
KR20190100119A (ko) 제빙 장치
US20230349612A1 (en) Ice maker with capacitive ice detection
KR20110058636A (ko) 제빙기
KR100437385B1 (ko) 냉장고용 제빙기의 초기위치감지방법 및 장치
KR20060129781A (ko) 냉장고용 제빙기의 제어방법
KR101326110B1 (ko) 제빙기
KR20180069251A (ko) 얼음정수기 점검 방법
KR20110032564A (ko) 제빙기
JP5631259B2 (ja) 冷蔵庫
KR20060107691A (ko) 냉장고용 제빙기의 만빙감지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9

Termination date: 2020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