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58777A - 制冰装置用驱动单元及制冰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冰装置用驱动单元及制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58777A
CN109458777A CN201810999934.9A CN201810999934A CN109458777A CN 109458777 A CN109458777 A CN 109458777A CN 201810999934 A CN201810999934 A CN 201810999934A CN 109458777 A CN109458777 A CN 1094587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ce
circuit substrate
columnar part
end plate
driv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999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58777B (zh
Inventor
斋藤俊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458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587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587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587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1/00Producing ice
    • F25C1/22Construction of moulds; Filling devices for moulds
    • F25C1/24Construction of moulds; Filling devices for moulds for refrigerators, e.g. freezing tray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1/00Producing ice
    • F25C1/10Producing ice by using rotating or otherwise moving moul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0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2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ng, removing or harvesting ice
    • F25C5/04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ng, removing or harvesting ice without the use of saw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0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2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ng, removing or harvesting ice
    • F25C5/04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ng, removing or harvesting ice without the use of saws
    • F25C5/06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ng, removing or harvesting ice without the use of saws by deforming bodies with which the ice is in contact, e.g. using inflatabl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0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20Distributing ic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305/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features for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305/022Harvesting ice including rotating or tilting or pivoting of a mould or tray
    • F25C2305/0221Harvesting ice including rotating or tilting or pivoting of a mould or tray rotating ice moul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measur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or electric components
    • H02K2211/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circuit boards, e.g. pc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roduction, Working, Storing, Or Distribution Of Ice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冰装置用驱动单元及制冰装置,能够提高驱动单元的壳体的强度。在制冰装置中,在驱动单元(3)中,第二电路基板(52)等电路基板配置于在第一端板部(701)和隔壁部件(703)之间划分出的基板配置室(706),驱动机构(15)配置于在第二端板部(702)和隔壁部件(703)之间划分出的驱动室(707)。基板配置室(706)由支柱(75)加强。在支柱(75)上,从隔壁部件(703)朝向第一端板部(701)突出的第二柱状部(752)的凸部(752f)贯通第二电路基板(52)的开口部(521)嵌入从第一端板部(701)朝向隔壁部件(703)突出的第一柱状部(751)的孔(751f)。在该状态下,第二电路基板(52)被支承在第一柱状部(751)和第二柱状部(752)之间。

Description

制冰装置用驱动单元及制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驱动机构及电路基板被配置在壳体内的制冰装置用驱动单元及制冰装置。
背景技术
搭载于冰箱上的制冰装置具有贮水用凹部朝上配置的制冰盘和驱动单元,驱动单元例如围绕沿与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轴线反转驱动制冰盘,并且使制冰盘进行扭转动作,从而进行从制冰盘的脱冰。另一方面,作为驱动单元,提出了一种齿轮传动电动机,其中,第一壳体部件、第二壳体部件(隔壁部件)及第三壳体部件配置成从壳体的厚度方向的一侧重叠,控制用的电路基板配置在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之间,驱动机构配置在第二壳体部件和第三壳体部件之间(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US2015/0345851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由于在使制冰盘进行反转动作及脱冰动作时从制冰盘受到反作用力,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驱动单元中,存在壳体变形导致在动作中容易产生不良等问题点。
鉴于以上的问题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可以提高驱动单元的壳体的强度的制冰装置用驱动单元及制冰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冰装置用驱动单元,具有:驱动机构;电路基板,所述电路基板进行对所述驱动机构的供电及控制的至少一方;以及壳体,所述壳体在内侧配置所述驱动机构及所述电路基板,所述壳体具有位于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的第一端板部;在所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端板部对置的第二端板部;以及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将所述第一端板部和所述第二端板部之间隔开的隔壁部件,所述电路基板配置于在所述第一端板部和所述隔壁部件之间划分出的基板配置室,所述驱动机构配置于在所述第二端板部和所述隔壁部件之间划分出的驱动室,在所述第一端板部和所述隔壁部件之间设有多个支柱。
在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用驱动单元中,电路基板配置于在第一端板部和隔壁部件之间划分出的基板配置室,驱动机构配置于在第二端板部和隔壁部件之间划分出的驱动室。因此,涂布于驱动室的驱动机构的油脂或侵入驱动室的水不易附着在电路基板上。另外,基板配置室(第一端板部及隔壁部件)由支柱加强。因此,可以提高驱动单元的壳体的强度,所以壳体能够承受进行脱冰动作时的反作用力。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如下构成:所述驱动机构具备电动机、传递该电动机的旋转力的齿轮传递机构、经由该齿轮传递机构传递所述电动机的旋转力的凸轮齿轮,所述凸轮齿轮具有从所述第二端板部向所述第二端板部的外侧突出并与制冰盘连接的输出轴,在使所述制冰盘的冰脱冰时,利用所述电动机使所述输出轴旋转,以使所述制冰盘反转。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所述多个支柱分别具备从所述第一端板部朝向所述隔壁部件突出的第一柱状部和从所述隔壁部件朝向所述第一柱状部突出的第二柱状部,所述电路基板被支承在所述第一柱状部和所述第二柱状部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第一端板部的外周部的多个部位设置所述第一柱状部,将所述电路基板支承在所述第一柱状部和所述第二柱状部之间。如果这样构成,则可以通过设于外周部的多个第一柱状部提高第一端板部整体的强度,并且,通过在第一柱状部和第二柱状部之间支承电路基板,也可以通过电路基板提高第一端板部的强度。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所述第一柱状部及所述第二柱状部中的一柱状部具备从前端部突出并嵌入开设在另一柱状部的前端部的孔的凸部。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所述电路基板在所述凸部穿通形成于所述电路基板上的开口部并嵌入所述孔的状态下,被支承在所述第一柱状部和所述第二柱状部之间。根据该方式,可以利用支柱支承电路基板。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所述另一柱状部在所述前端部形成有多个突条部,在所述电路基板上的、所述多个突条部抵接的部位、及所述多个突条部中的至少一方局部压扁的状态下,所述另一柱状部与所述电路基板相接。根据该方式,因为可以通过电路基板或突条部的压扁程度吸收第一柱状部及第二柱状部的高度尺寸的偏差,所以能够适当地支承电路基板。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所述电路基板包含:由所述多个支柱中的一部分多个支柱支承的第一电路基板和由所述多个支柱中另外的多个支柱支承的第二电路基板。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所述第一电路基板由所述多个支柱中的3根支柱支承,所述第二电路基板由所述多个支柱中另外的3根支柱支承。根据该方式,在多个支柱中,即使第一柱状部及第二柱状部的高度尺寸存在偏差,也能够分别适当地支承第一电路基板及第二电路基板。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在所述隔壁部件上形成有在所述厚度方向上贯通所述隔壁部件的贯通部,所述驱动室侧和所述基板配置室侧经由所述贯通部电连接。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所述壳体朝向所述厚度方向的一侧具备构成所述第一端板部的第一壳体部件、以及构成所述隔壁部件的第二壳体部件、构成所述第二端板部的第三壳体部件。
本发明应用于在具备制冰装置用驱动单元的制冰装置中,所述驱动机构使制冰盘进行反转动作及与所述反转动作连动的扭转动作的情况时更有效。在该方式的情况下,制冰装置具备:制冰盘,所述制冰盘配置有多个贮水用凹部;框架,所述框架支承所述制冰盘,且使所述制冰盘能旋转,并且所述框架搭载所述制冰装置用驱动单元,所述驱动机构使所述制冰盘进行反转动作及与所述反转动作连动的扭转动作。在这种情况下,驱动单元在进行脱冰动作时从制冰盘受到大的反作用力,但根据本发明,壳体也能够承受该反作用力。
在本发明中,可以如下构成,所述壳体朝向所述厚度方向的一侧具备构成所述第一端板部的第一壳体部件、构成所述隔壁部件的第二壳体部件、以及构成所述第二端板部的第三壳体部件,所述第一壳体部件、所述第二壳体部件以及所述第三壳体部件通过螺丝连接,并搭载于所述框架上。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用驱动单元中,电路基板配置于在第一端板部和隔壁部件之间划分出的基板配置室,驱动机构配置于在第二端板部和隔壁部件之间划分出的驱动室。因此,涂布于驱动室的驱动机构上的油脂或侵入驱动室的水不易附着在电路基板上。另外,基板配置室(第一端板部及隔壁部件)由支柱加强。因此,可以提高驱动单元的壳体的强度,因此,壳体能够承受进行脱冰动作时的反作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从第二侧板部所在的一侧、且从斜上方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从第二侧板部所在的一侧、且从斜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制冰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第二侧板部所在的一侧、且从斜下方观察图1所示的制冰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图2所示的驱动单元的XZ剖视图。
图5是从制冰盘所在的一侧观察将图2所示的驱动单元进行了分解的样子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从与制冰盘相反侧观察将图2所示的驱动单元进行了分解的样子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图5所示的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8是从制冰盘侧观察图5所示的第一壳体部件时的立体图。
图9是从第一壳体部件侧观察图5所示的第二壳体部件时的立体图。
图10是从第一壳体部件侧与电路基板一起观察图5所示的第二壳体部件时的立体图。
图11是从第二方向的一侧观察将端子保持架配置在与图10所示的第一电路基板重叠的位置的样子的立体图。
图12是从第二方向的另一侧观察将端子保持架配置在与图10所示的第一电路基板重叠的位置的样子的立体图。
图13是配置有图9所示的端子保持架的部分的XY剖视图。
图14是图11等所示的端子保持架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1所示的保持架支承部等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1所示的保持架支承部等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将图11所示的端子保持架插入保持架支承部之间的样子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制冰装置、2…制冰盘、3…驱动单元(制冰装置用驱动单元)、4…框架、6…检冰杆、7…壳体、8…温度传感器、9…罩部件、11…检冰机构、15…驱动机构、20…贮水用凹部、31…检冰轴、33…输出轴、34…电动机、51…第一电路基板、52…第二电路基板、55…端子保持架、71…第一壳体部件、72…第二壳体部件、73…第三壳体部件、74…贯通部、75…支柱、76…第一保持架支承部、77…第二保持架支承部、78…第三保持架支承部、80…热敏电阻、340…电动机基板、550…端子、551…第一侧面、552…第二侧面、553…第一卡合凸部、554…第二卡合凸部、553a、554a…倾斜部、555…止动用凸部、701…第一端板部、702…第二端板部、703…隔壁部件、706…基板配置室、707…驱动室、741…第一边缘、742…第二边缘、751、751a、751b…第一柱状部、751e、752e、762、772…前端部、751f…孔、751g…突条部、752、752a、752b…第二柱状部、752f…凸部、760、770…里面、761…第一引导槽、771…第二引导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设相互交叉的三个方向为第一方向X(长度方向)、第二方向Y(宽度方向)及第三方向Z(上下方向)进行说明。另外,在第一方向X的一侧标注X1、在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标注X2、在第二方向Y的一侧标注Y1、在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标注Y2、在第三方向Z(上下方向)的一侧(上侧)标注Z1、在第三方向Z(上下方向)的另一侧(下侧)标注Z2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图1是从第二侧板部42所在的一侧、且从斜上方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制冰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从第二侧板部42所在的一侧、且从斜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制冰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第二侧板部42所在的一侧、且从斜下方观察图1所示的制冰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
图1~图3所示的制冰装置1具有将贮水用凹部20(盒)朝向第三方向Z的一侧Z1(上侧)配置的制冰盘2、相对于制冰盘2配置于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驱动单元3(制冰装置用驱动单元)、具备搭载驱动单元3的搭载部40的框架4。制冰装置1搭载于冰箱本体(未图示)上,在冰箱中,将供水箱(未图示)的水通过供水管(未图示)填充到制冰盘2的贮水用凹部20,进行制冰。而且,当制冰完成时,驱动单元3使制冰盘2围绕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轴线L0(第一轴线)进行作为脱冰动作的反转动作及与反转动作连动的扭转动作,由此使制冰盘2的冰落到贮冰容器(未图示)中。供水管也有时直接连接到自来水管。
(制冰盘2的结构)
制冰盘2是由树脂材料成型为平面形状为大致四边形的部件,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构成。在制冰盘2中,贮水用凹部20在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上排列有多个。例如,在制冰盘2中,在大致四边形的框部25的内侧,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两个贮水用凹部20为一组在第一方向X上配置四列。在制冰盘2的框部25,在位于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壁部26形成有在轴线L0上与驱动单元3的输出轴33连接的连接部(未图示),在位于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壁部27形成有在轴线L0上被框架4能旋转地支承的轴部28。在制冰盘2的壁部27形成有在制冰盘2绕轴线L0旋转时与框架4抵接的旋转限制部29,旋转限制部29通过阻止制冰盘2的旋转而使制冰盘2进行扭转动作。
在制冰盘2中,在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Z2所在的下表面2a排列有分别反映多个贮水用凹部20的形状的多个凸部21。在制冰盘2的下表面2a配置有探测制冰盘2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8被固定于制冰盘2的下表面2a的罩部件9覆盖。从温度传感器8朝向驱动单元3的内部延伸出信号配线88、89。在本方式中,温度传感器8是热敏电阻80。
(框架4等的结构)
框架4具备沿着制冰盘2的第二方向Y的一侧Y1的第一侧面2b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侧板部41和沿着制冰盘2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的第二侧面2c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二侧板部42,第一侧板部41和第二侧板部42在第二方向Y上平行地对置。在第二侧板部42和制冰盘2之间配置有基端侧被连接到驱动单元3的检冰杆6。
第一上板部410从第一侧板部41的上端41e(第三方向Z的一侧Z1的缘)朝向第二侧板部42伸出,第一上板部410在朝向第二方向Y的一侧Y1的另一侧Y2的中途位置向下方折弯后,朝向第二侧板部42伸出。第二上板部420从第二侧板部42的上端42e(第三方向Z的一侧Z1的缘)的附近朝向第一侧板部41伸出,制冰盘2在第一上板部410和第二上板部420之间朝向上方(第三方向Z的一侧Z1)形成开放状态。在第二上板部420形成有检冰杆6的上端部位于内侧的开口部420a。
在从第二方向Y观察时,第一侧板部41及第二侧板部42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端部与驱动单元3重叠。第一侧板部41和第二侧板部42通过位于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端部的板状的第一壁部43和位于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端部的第二壁部44连接。第一侧板部41和第二侧板部42在第一方向X的一侧X1也利用从上侧覆盖驱动单元3的上板部45连接。因此,在本方式中,在框架4上,由第一侧板部41、第二侧板部42、第一壁部43、及上板部45围成的空间成为驱动单元3的搭载部40,搭载部40的下方(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Z2)处于开放状态。第二壁部44形成将板状的多个肋相互连接而成的多孔性的壁,在其中央形成有能旋转地支承制冰盘2的轴部28的轴孔440。
在第一侧板部41,在制冰盘2所在的一侧的壁(内壁411)上,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加强用肋411a、411b、411c。在第一侧板部41,在与制冰盘2相反侧的壁(外壁)上,在第一侧板部41的上端41e及下端41f,在比驱动单元3靠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形成有多个安装部414,这些多个安装部414在将制冰装置1搭载于冰箱本体(未图示)上时用于将框架4固定在冰箱本体上。在第一侧板部41的下端41f,在于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安装部414之间形成有缺口417,进行向驱动单元3的供电的配线5从驱动单元3沿着第一侧板部41的内壁411延伸到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之后,从缺口417引出到外侧。
因此,即使在为了进行脱冰动作,驱动单元3使制冰盘2进行了扭转动作时,因其反作用力而对框架4施加大的力,也可通过在比缺口417靠第一方向X的一侧X1固定在冰箱本体上的安装部414抑制该力传递到第一侧板部41的缺口417侧。因此,在第一侧板部41,能够抑制应力集中在缺口417附近,因此,能够抑制第一侧板部41在缺口417附近损坏。
(驱动单元3的结构)
图4是图2所示的驱动单元3的XZ剖视图,表示在穿过支柱75的位置切断的情况。图5是从制冰盘2所在的一侧观察将图2所示的驱动单元3进行了分解的样子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从与制冰盘2相反侧观察将图2所示的驱动单元3进行了分解的样子的分解立体图。
在图2中,驱动单元3在成型为长方体状的壳体7的内侧配置有用于驱动输出轴33的驱动机构15(参照图7),在驱动机构15中,驱动源的旋转力经由齿轮传递机构(未图示)传递到凸轮齿轮32,在凸轮齿轮32上一体成型有连接制冰盘2的输出轴33。输出轴33从壳体7(具体而言为后述的第二端板部702)的孔7a突出到壳体7的外侧。输出轴33在使制冰盘2的冰脱冰的情况下,以轴线L0为中心向逆时针CCW的方向旋转,使制冰盘2反转,而在使制冰盘2返回原来的位置的情况下,向顺时针CW的方向旋转。
在相对于制冰盘2在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相邻的位置配置有检冰杆6,在驱动单元3中构成有与凸轮齿轮32连动使检冰杆6绕轴线L1(第二轴线)旋转的检冰机构11(参照图7)、或从参照图3进行了说明的温度传感器8经由信号配线88、89输入信号的开关机构等。检冰机构是用于识别贮冰容器内的冰的量是满冰还是不足的机构,在使检冰杆6下降到贮冰容器内时,在下降到规定位置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冰不足。
在图4、图5及图6中,壳体7具有位于轴线L0方向(壳体7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第一端板部701、在轴线L0方向的另一侧(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与第一端板部701对置的第二端板部702、将第一端板部701和第二端板部702之间在轴线L0方向(第一方向X)进行划分的隔壁部件703。因此,第一端板部701和第二端板部702之间通过隔壁部件703划分出第一方向X的一侧X2的基板配置室706,在基板配置室706配置有构成AC-DC转换器35等的供电用的第一电路基板51、控制用的第二电路基板52以及电源开关53。
在本方式中,壳体7具备从第一方向X(壳体7的厚度方向)的一侧X1向另一侧X2依次重叠配置的树脂制的第一壳体部件71、树脂制的第二壳体部件72及树脂制的第三壳体部件73,由第一壳体部件71的底板部711构成第一端板部701,由第三壳体部件73的底板部731构成第二端板部702,由第二壳体部件72的底板部721构成隔壁部件703。第二壳体部件72和第三壳体部件73通过螺丝781及框状凸部791连接,第一壳体部件71和第二壳体部件72通过框状凸部792连接。另外,第一壳体部件71、第二壳体部件72和第三壳体部件73通过螺丝782连接。
(驱动机构15的结构)
图7是图5所示的驱动机构15的立体图,表示拆下了凸轮齿轮32的状态。如图5及图7所示,第二壳体部件72具有大致四边形的底板部721和从底板部721的外缘突出到第一方向X的一侧X1及另一侧X2的方筒状的主体部722。在第二壳体部件72上,相对于底板部721在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在主体部722的内侧设有驱动机构15。驱动机构15具备电动机34作为驱动源,在电动机34的主体部的反输出侧(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的面)固定有电动机基板340。电动机34是DC电动机,电动机34的旋转经由与电动机34的电动机轴34a连接的蜗杆350、第一齿轮351、第二齿轮352及第三齿轮353减速后传递到凸轮齿轮32。在凸轮齿轮32的与第三壳体部件73对置的面上,沿着周向形成有槽326,形成于第三壳体部件73的突起(未图示)被插入该槽326内,限制凸轮齿轮32的旋转角度范围。
在本方式中,基于开始了检冰动作后的最初的信号输出及驱动时间进行使凸轮齿轮32倒转的控制。因此,在满冰时,进行如下的控制,即,在使凸轮齿轮32旋转了例如42度的时点使电动机34停止,之后使其倒转。另外,在冰不足时,进行如下的控制,即,在使凸轮齿轮32旋转了例如160度的时点使电动机34停止,之后使其倒转。
凸轮齿轮32以向第一方向X的一侧X1及另一侧X2突出的方式一体成型有输出轴33。在凸轮齿轮32的侧方重叠配置有按压式开关371、开关按压杆372及螺旋弹簧373,开关按压杆372通过螺旋弹簧373朝向按压式开关371施力。按压式开关371设为接通或断开的任一种,以便在检冰动作中识别冰的不足和满冰。
在输出轴33上,圆筒状的摩擦部件36嵌入从凸轮齿轮32突出到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部分的外周面。摩擦部件36通过其与输出轴33的摩擦力能够与输出轴33一体旋转。在摩擦部件36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端部形成有缺口形状的槽361,形成于第二壳体部件72的凸部(未图示)能够与槽361的两端抵接。因此,摩擦部件36只能够在槽361的两端和第二壳体部件72的凸部抵接的范围内旋转,在阻止了摩擦部件36的旋转之后,仅输出轴33绕轴线L0旋转。
在摩擦部件36的外周面设有阻止后述的检冰轴31的旋转的凸部(未图示),凸部在凸轮齿轮32旋转到脱冰位置侧的情况下不与检冰轴31的卡合凸部(未图示)卡合,仅在凸轮齿轮32旋转到制冰位置侧的情况下与检冰轴31的卡合凸部卡合,阻止检冰轴31的旋转。当检冰轴31的旋转被阻止时,形成于检冰轴31的开关按压动作阻止部31d不会进入开关按压杆372的旋转范围内,按压式开关371可以自由地进行接通/断开切换。因此,按压式开关371在检冰杆6从脱冰位置返回制冰位置时必然在中途接通。
在凸轮齿轮32的与第二壳体部件72对置的面上,设有驱动开关按压杆的开关按压杆用凸轮面(未图示)和驱动检冰轴31的检冰轴用凸轮面(未图示)。检冰轴31连接到检冰杆6。检冰轴31在轴线L1方向的一端L1a侧具备在凸轮齿轮32的检冰轴用凸轮面上滑动的滑动部31a,根据凸轮齿轮32的旋转角度进行旋转,使检冰杆6动作。在检冰轴31的外周面,从轴线L1方向的一端L1a侧朝向另一端L1b侧,以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有壳体承接部31g、滑动部31a、弹簧卡合部(未图示)、引导用凸部31h、开关按压动作阻止部31d、防推力过量凸起31e及杆连接部31f,相对于滑动部31a在周向的相反侧形成有与摩擦部件36卡合的凸部(未图示)。
检冰机构11具备施力部件38,该施力部件38在将滑动部31a压接于检冰轴用凸轮面侧的方向上绕轴线L1对检冰轴31施力。在本方式中,施力部件38由配置于第二壳体部件72的底板部721的压缩螺旋弹簧380构成。
在这样构成的检冰机构11中,将沿着检冰轴用凸轮面动作的检冰轴31的动作传递到检冰杆6,与检冰轴31的旋转相对应地从按压式开关371输出信号。因此,可以判定冰是否不足,所以可以在适当的定时进行脱冰动作。
(基板配置室706的结构)
图8是从制冰盘2侧观察图5所示的第一壳体部件71的立体图。图9是从第一壳体部件71侧观察图5所示的第二壳体部件72的立体图。图10是从第一壳体部件71侧一同观察图5所示的第二壳体部件72和电路基板的立体图。
如图8所示,第一壳体部件71具有从四边形的底板部711(第一端板部701)的外缘向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折弯的矩形筒状的主体部712,主体部712与第二壳体部件72的矩形筒状的主体部722重叠。在本方式中,如图4所示,壳体7在第一端板部701(第一壳体部件71的底板部711)和隔壁部件703(第二壳体部件72的底板部721)之间设有支承底板部711、721的圆棒状的多个支柱75。在本方式中,多个支柱75分别具备从第一端板部701朝向隔壁部件703突出的圆棒状的第一柱状部751和从隔壁部件703朝向第一端板部701的第一柱状部751突出的圆棒状的第二柱状部752。
更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从第一端板部701上远离主体部712的位置起,通过一体成型从第一端板部701朝向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突出有总共6根第一柱状部751。第一柱状部751的几个柱状部设于第一端板部701的外周部,特别是,远离主体部712设于矩形的第一端板部701的角位置,通过一体成型将第一柱状部751设于第一端板部701,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对第一端板部701的强度进行加强。另外,如图9所示,从隔壁部件703上在第一方向X上与6根第一柱状部751分别重叠的位置起,通过一体成型,朝向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突出有总共6根第二柱状部752。因此,在将第一壳体部件71和第二壳体部件72重叠时,由第一柱状部751和第二柱状部752构成支柱75。另外,电路基板(第一电路基板51及第二电路基板52)被支承在第一柱状部751和第二柱状部752之间。
在本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多个支柱75中的一部分多个支柱上,第一柱状部751和第二柱状部752以将第二电路基板52夹在中间的状态抵接,支承第二电路基板52。另外,图4中未图示,但在多个支柱75中、另外的多个支柱75上,第一柱状部751和第二柱状部752和以将第一电路基板51夹在中间的状态抵接,支承第一电路基板51。因此,多个支柱75各自由第一柱状部751和第二柱状部752构成一根支柱75,并且,各支柱75通过第一电路基板51及第二电路基板52相连接,因此,能够经由这些第一电路基板51及第二电路基板52提高形成有第一柱状部751的第一端板部701的强度。
更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在第一端板部701,总共6根第一柱状部751中的、以在配置第二电路基板52的区域形成三角形的方式配置的3根第一柱状部751a的外径比其它第一柱状部751b的外径大,在前端部751e开设有孔751f。另外,第一柱状部751a的前端部751e形成圆环状的面,在前端部751e,在孔751f周围呈放射状形成有多个突条部751g。另外,在总共6根第一柱状部751中的、以在配置第一电路基板51的区域形成三角形的方式配置的3根第一柱状部751b,也与第一柱状部751a同样,在前端部751e开设有孔751f。第一柱状部751b的前端部751e也与第一柱状部751a的前端部751e同样,形成圆环状的面,在前端部751e,在孔751f周围呈放射状形成有多个突条部751g。在本方式中,6根第一柱状部751的前端部751e的高度相等,突条部751g的高度也相等。
与此相对,如图9所示,在隔壁部件703上,在总共6根第二柱状部752中、配置第二电路基板52的区域以形成三角形的方式配置的3根第二柱状部752a的外径比其它第二柱状部752b的外径大,从前端部752e突出有轴状的凸部752f。另外,在总共6根第二柱状部752中、配置第一电路基板51的区域以形成三角形的方式配置的3根第二柱状部752b,也与第一柱状部751a同样,从前端部752e突出有轴状的凸部752f。因此,将第一壳体部件71和第二壳体部件72重叠时,第二柱状部752的凸部752f嵌入第一柱状部751的孔751f。在隔壁部件703上,在配置第一电路基板51和第二电路基板52的区域之间形成有隔板723a及板状的钩723b,在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与隔板723a对置的位置形成有钩723c。在隔壁部件703上形成有凹部703a及凸部703b,但6根第二柱状部752的前端部752e的高度相同。凸部752f的突出尺寸比形成于第一柱状部751的突条部751g的突出尺寸低。
在本方式中,如图10所示,在第一电路基板51上形成有供第二柱状部752a的凸部752f穿通的开口部511,在第二电路基板52上形成有供第二柱状部752b的凸部752f穿通的开口部521。因此,将第一壳体部件71和第二壳体部件72重叠时,第二柱状部752b的凸部752f穿通第一电路基板51及第二电路基板52的开口部511、521嵌入第一柱状部751的孔751f。其结果是,第一电路基板51及第二电路基板52分别被夹在第一柱状部751的前端部751e和第二柱状部752的前端部752e之间,并以远离第一端板部701及隔壁部件703的状态被支承。
在此,在第一柱状部751的前端部751e形成有突条部751g,将第一壳体部件71和第二壳体部件72重叠时,在第一壳体部件71的主体部712和第二壳体部件72的主体部722抵接之前,形成于第一柱状部751的前端部751e的突条部751g与第二柱状部752的前端部752e抵接。因此,可以通过在第一电路基板51及第二电路基板52上的第一柱状部751的突条部751g抵接的部分、或者突条部751g的压扁程度吸收第一柱状部751及第二柱状部752的高度尺寸的偏差。从而,可以使第一壳体部件71的主体部712和第二壳体部件72的主体部722抵接,将第一壳体部件71和第二壳体部件72可靠地定位。另外,也可以防止第一电路基板51及第二电路基板52倾斜。在本方式中,可以通过在第一电路基板51及第二电路基板52上的第一柱状部751的突条部751g抵接的部分的压扁程度吸收第一柱状部751及第二柱状部752的高度尺寸的偏差。
在本方式中,在隔壁部件703上,在配置第一电路基板51和第二电路基板52的区域之间形成有隔板723a和两个钩723b、723c,第一电路基板51的在第二方向Y上对置的两个边缘分别通过钩723b、723c从第一方向X的一侧X1支承。因此,将第一壳体部件71和第二壳体部件72重叠并连接时,在向第一电路基板51及第二电路基板52的开口部511、521嵌入形成于隔壁部件703的第二柱状部752的凸部752f的状态下,可以将第一电路基板51利用钩723b、723c临时固定在隔壁部件703上。
(端子保持架55等的结构)
图11是从第二方向Y的一侧Y1观察在与图10所示的第一电路基板51重叠的位置配置有端子保持架55的样子的立体图。图12是从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观察在与图10所示的第一电路基板51重叠的位置配置有端子保持架55的样子的立体图。图13是配置有图9所示的端子保持架55的部分的XY剖视图。图14是图11等所示的端子保持架55的立体图。图15是图11所示的保持架支承部等的立体图。图16是图11所示的保持架支承部等的俯视图。图17是表示将图11所示的端子保持架55插入保持架支承部之间的样子的说明图。
如图9、图10、图11及图12所示,在本方式中,在将第一电路基板51等和图7所示的电动机基板340经由隔壁部件703电连接时,在隔壁部件703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且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Z2的角附近,在将保持于长方体形状的端子保持架55上的多个端子550的一端穿过第一电路基板51的端子孔515的状态下,将多个端子550的一端与第一电路基板51电连接。
如图12及图13所示,端子保持架55被固定在电动机基板340上,多个端子550的另一端与电动机基板340电连接。在此,端子保持架55具有第二方向Y的一侧Y1的第一侧面551、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的第二侧面552、端子550的一端在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突出的端面558。
另外,在端子保持架55的第一侧面551的端面558侧的端部,形成有从第三方向Z的大致中央部分突出到第二方向Y的一侧Y1的第一卡合凸部553,在第二侧面552的端面558侧的端部,形成有从第三方向Z的大致中央部分突出到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的第二卡合凸部554。进而,在端子保持架55的第一侧面551的端面558的相反侧的端部,从第三方向Z的两端部分别突出有止动用凸部555。
如图11及图13所示,第一卡合凸部553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端面形成倾斜部553a,该倾斜部553a以第一卡合凸部553的突出方向的前端侧位于比第一侧面551侧的根部分靠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位置的方式倾斜。另外,如图12及图13所示,第二卡合凸部554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端面形成倾斜部554a,该倾斜部554a以第二卡合凸部554的突出方向的前端侧位于比第二侧面552侧的根部分靠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位置的方式倾斜。
在配置该端子保持架55时,在隔壁部件703上形成有使长边方向朝向第三方向Z的贯通部74,端子保持架55从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朝向一侧X1插入贯通部74。
在隔壁部件703上,将板厚方向朝向第二方向Y配置有从贯通部74的第二方向Y的一侧Y1的第一边缘741朝向第一方向X的一侧X立起的板状的第一保持架支承部76和从贯通部74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的第二边缘742朝向第一方向X的一侧X立起的板状的第二保持架支承部77。因此,第一保持架支承部76在板厚方向上以贯通部74所在的里面760为支承面与端子保持架55的第一侧面551弹性抵接,第二保持架支承部77在板厚方向上以贯通部74所在的里面770为支承面与端子保持架55的第二侧面552弹性抵接。因此,端子保持架55的第二方向Y的两面分别由第一保持架支承部76及第二保持架支承部77弹性支承。
在该状态下,第一卡合凸部553从第一方向的一侧X1与第一保持架支承部76的前端部762卡合,第二卡合凸部554从第一方向的一侧X1与第二保持架支承部77的前端部772卡合。另外,端子保持架55的止动用凸部555从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与隔壁部件703卡合。
在本方式中,第一卡合凸部553的自第一侧面551的突出高度比第一卡合凸部553的突出方向上的第一保持架支承部76的厚度低,第二卡合凸部554的自第二侧面552的突出高度比第二卡合凸部554的突出方向上的第二保持架支承部77的厚度低。另外,第一保持架支承部76的里面760及第二保持架支承部77的里面770形成相对于隔壁部件703的垂直面。
在此,在第一保持架支承部76上,在从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端部到朝向一侧X1的中途位置形成有第一引导槽761。另外,在第二保持架支承部77上,在从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端部到朝向一侧X1的中途位置形成有第二引导槽771。如图17所示,将端子保持架55从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朝向一侧X1插入贯通部74时,第一引导槽761及第二引导槽771对第一卡合凸部553及第二卡合凸部554进行引导。
当将端子保持架55从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朝向一侧X1插入这样构成的隔壁部件703的贯通部74时,第一卡合凸部553及第二卡合凸部554被第一保持架支承部76及第二保持架支承部77的第一引导槽761及第二引导槽771引导,同时,端子保持架55被插入第一方向X的一侧X1。而且,当第一卡合凸部553及第二卡合凸部554与第一保持架支承部76及第二保持架支承部77的前端部762、772抵接时,第一卡合凸部553及第二卡合凸部554使第一保持架支承部76及第二保持架支承部77朝向外侧挠曲,同时,从第一引导槽761及第二引导槽771脱出,从第一方向的一侧X1与第一保持架支承部76的前端部762及第二保持架支承部77的前端部772卡合。因为此时的端子保持架55的止动用凸部555是从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与隔壁部件703卡合,所以端子保持架55不会进一步向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移动。因此,即使不采用其它结构,也可以通过端子保持架55本身调节并保持端子保持架55向贯通部74的插入深度。
在本方式中,第一保持架支承部76的里面760及第二保持架支承部77的里面770形成相对于隔壁部件703的垂直面。因此,能够容易地穿过贯通部74将端子保持架55插入第一保持架支承部76和第二保持架支承部77之间,且能够通过第一保持架支承部76及第二保持架支承部77适当地支承端子保持架55。
另外,第一卡合凸部553的自第一侧面551的突出高度比第一卡合凸部553的突出方向上的第一保持架支承部76的厚度低,第二卡合凸部554的自第二侧面552的突出高度比第二卡合凸部554的突出方向上的第二保持架支承部77的厚度低。另外,在第一卡合凸部553及第二卡合凸部554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端面形成有倾斜部553a、554a。因此,在使第一保持架支承部76及第二保持架支承部77朝向外侧挠曲,同时将第一卡合凸部553及第二卡合凸部554从第一引导槽761及第二引导槽771拉出时,不易产生第一卡合凸部553及第二卡合凸部554挂住第一引导槽761及第二引导槽771的端部的事态。因此,能够容易地与第一保持架支承部76的前端部762、及第二保持架支承部77的前端部772卡合。另外,在第一卡合凸部553及第二卡合凸部554,与第一保持架支承部76的前端部762及第二保持架支承部77的前端部772抵接的部分形成面,因此,第一卡合凸部553及第二卡合凸部554不易从第一保持架支承部76的前端部762及第二保持架支承部77的前端部772偏离。
另外,第一保持架支承部76及第二保持架支承部77配置在贯通部74的第一缘741及第二缘742的延伸方向的中央,从第一边缘741或第二边缘742的延伸方向的两端侧分别突出有使板厚方向朝向第一边缘741或第二边缘742的延伸方向的板状的第三保持架支承部78。该第三保持架支承部78在端子保持架55的第一侧面551和第二侧面552对置的方向上不能弹性变形。在本方式中,从第一边缘741的延伸方向的两端侧分别突出有第三保持架支承部78,第三保持架支承部78支承端子保持架55的第一侧面551。根据该方式,因为第三保持架支承部78从与板厚方向正交的方向可靠地支承端子保持架55,所以不易产生端子保持架55偏斜等事态。
(动作)
在本方式的制冰装置1中,在制冰工序中,通过供水管(未图示)对以贮水用凹部20朝上的方式水平配置的制冰盘2供水,水被填充到贮水用凹部20。之后,通过从冷却部(未图示)供给的冷气对填充于制冰盘2内的水进行冷却。通过安装在制冰盘2上的温度传感器8(热敏电阻80),以制冰盘2的温度是否为规定温度以下来判断制冰是否完成。
当制冰完成时,通过检冰杆6实行设置于制冰盘2的下方的贮冰容器(未图示)的冰量的检测。具体而言,检冰杆6被驱动单元3驱动而下降。此时,在检冰杆6下降至规定位置时,判断为贮冰容器内不是满冰。另一方面,在检冰杆6下降至规定位置之前,检冰杆6与贮冰容器内的冰接触的情况下,判断为贮冰容器内为满冰。贮冰容器内为满冰的情况下,待机规定时间后,再次通过检冰杆6进行贮冰容器内的冰量的检测。
在贮冰容器内不是满冰的情况下,进行制冰盘2的脱冰动作。具体而言,通过驱动单元3的输出轴33的旋转驱动,制冰盘2以轴线L0为中心绕逆时针CCW进行旋转。在制冰盘2从配置为水平的最初的位置旋转至90°以上的规定旋转角(例如120°)时,制冰盘2的旋转限制部29与框架4抵接。在该状态下,即使制冰盘2欲进一步旋转,旋转也会被阻碍,制冰盘2被施加扭转而变形。由此,制冰盘2内的冰从制冰盘2剥离,落到设置在制冰盘2的下方的未图示的贮冰容器内。
然后,驱动单元3使制冰盘2以贮水用凹部20朝向上方的方式以轴线L0为中心绕顺时针CW倒转,重复上述的动作。
(本方式的主要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在本方式中,电路基板(第一电路基板51及第二电路基板52)配置于在第一端板部701和隔壁部件703之间划分出的基板配置室706,驱动机构15配置于在第二端板部702和隔壁部件703之间划分出的驱动室707。因此,驱动室707不配置第一电路基板51及第二电路基板52,所以涂布于驱动室707的驱动机构15的油脂或进入驱动室707的水不易附着在第一电路基板51及第二电路基板52上。另外,驱动室707不配置第一电路基板51及第二电路基板52,所以在空间上有富裕。因此,可以通过肋条对驱动室707(隔壁部件703及第二端板部702)等进行加强。另外,基板配置室706(第一端板部701及隔壁部件703)由支柱75加强。因此,可以提高驱动单元3的壳体7的强度,所以壳体7具有充分的强度,可以承受进行脱冰动作时的反作用力等。特别是,在本方式中,因为驱动机构15使制冰盘2进行反转动作及与上述反转动作连动的扭转动作,所以驱动单元3在进行脱冰动作时从制冰盘2承受大的反作用力,但根据本方式,对于该反作用力,壳体7也能够承受。
另外,多个支柱75分别具备从第一端板部701朝向隔壁部件703突出的第一柱状部751和从隔壁部件703朝向第一端板部701突出并与第一柱状部751碰触的第二柱状部752,电路基板(第一电路基板51及第二电路基板52)被支承于第一柱状部751和第二柱状部752之间。因此,第一电路基板51及第二电路基板52远离第一端板部701及隔壁部件703,所以能够缓解对安装于第一电路基板51及第二电路基板52上的电子零件的高度等的制约。另外,因为第二柱状部752的凸部752f嵌入第一柱状部751的孔751f内,所以能够将第一端板部701和隔壁部件703在相对于轴线L0交叉的方向上可靠地定位,并且能够提高壳体7相对于轴线L0交叉的方向上的强度。
另外,因为能够通过突条部751g的压扁程度来吸收第一柱状部751及第二柱状部752的高度尺寸的偏差,所以能够使第一壳体部件71和第二壳体部件72适当重合,并且能够适当地支承电路基板(第一电路基板51及第二电路基板52)。另外,第一电路基板51及第二电路基板52分别由3根支柱75支承,因此,在3根支柱75中,即使第一柱状部751及第二柱状部752的高度尺寸出现偏差,也能够分别适当地支承第一电路基板51及第二电路基板52。
另外,在经由隔壁部件703的贯通部74将基板配置室706和驱动室707电连接时,由从隔壁部件703立起的第一保持架支承部76和第二保持架支承部77从两侧支承插入到贯通部74的端子保持架55。另外,在第一保持架支承部76及第二保持架支承部77形成有第一引导槽761及第二引导槽771。因此,将端子保持架55插入贯通部74时,端子保持架55的第一卡合凸部553被第一引导槽761引导,端子保持架55的第二卡合凸部554被第二引导槽771引导。另外,第一卡合凸部553及第二卡合凸部554在使第一保持架支承部76及第二保持架支承部77沿板厚方向挠曲并将其从第一引导槽761及第二引导槽771拉出后,从第一方向X的一侧X1与第一保持架支承部76及第二保持架支承部77卡合。因此,可以容易地将端子保持架55设置为防止了端子保持架55从贯通部74脱落到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状态。
另外,第一保持架支承部76及第二保持架支承部77被端子保持架55弹性支承。因此,在对保持于端子保持架55的端子550进行电连接时,能够使端子保持架55的位置稍微错位,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对端子550的电连接。例如,在本方式中,使端子550穿过第一电路基板51的端子孔515之后,通过软钎焊将第一回基板51和端子550电连接。此时,能够一边对端子保持架55的位置进行微调一边使端子550穿过第一电路基板51的端子孔515。另外,在本方式中,使端子550穿过第一电路基板51的端子孔515之后,可以对第一电路基板51的位置与端子保持架55一起进行微调,并通过钩723b、723c将第一电路基板51临时固定。在这种情况下,当使第一壳体部件71和第二壳体部件72连接时,第一电路基板51被固定在第一柱状部751a和第二柱状部752a之间,因此,端子保持架55的位置不会错位。
[其它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但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实施。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柱状部751和第二柱状部752抵接而构成支柱75,电路基板(第一电路基板51及第二电路基板52)被支承在第一柱状部751和第二柱状部752之间支承。但是,也可以是如下方式,第一柱状部751和第二柱状部752不抵接,而是第一柱状部751及第二柱状部752分别与电路基板(第一电路基板51及第二电路基板52)的彼此相反侧的面抵接而支承电路基板,并且构成支柱75。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第二柱状部752的凸部752f被插入第一柱状部751的孔751f的状态下,第二柱状部752的凸部752f处于与第一柱状部751的孔751f的里面非接触的状态。另外,也可以是如下方式,在第一柱状部751的前端部751e、及第二柱状部752的前端部752e不形成孔或凸部,而是电路基板(第一电路基板51及第二电路基板52)被夹在第一柱状部751的前端部751e和第二柱状部752的前端部752e之间。另外,也可以采用仅形成第一柱状部751及第二柱状部752的一方,由一方的柱状部构成支柱75的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路基板(第一电路基板51及第二电路基板52)被支承在第一柱状部751和第二柱状部752之间,但也可以是第一柱状部751、及第二柱状部752不支承电路基板(第一电路基板51及第二电路基板52)而构成支柱75的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柱状部752形成凸部752f、在第一柱状部751形成孔751f,但在仅以保持电路基板为目的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第一柱状部751形成凸部752f、在第二柱状部752形成孔751f。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保持架支承部76、及第二保持架支承部77各自上形成有对第一卡合凸部553及第二卡合凸部554进行引导的第一引导槽761、及第二引导槽771,但也可以采用不形成第二卡合凸部554及第二引导槽771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第二保持架支承部77,也可以是弹性支承端子保持架55的方式、及不带弹性地支承端子保持架55的方式的任一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进行脱冰动作时,驱动单元3使制冰盘2进行反转动作及扭转动作,但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驱动单元3驱动从制冰盘2刮出冰的刮冰部件的制冰装置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驱动源使用DC电动机,但也可以使用AC电动机、电容电动机、步进电动机。另外,也可以采用螺线管等电动机以外的驱动源。另外,作为冰化的液体,除水之外,还可以采用果汁等饮料或检查试剂等非饮料等。另外,作为探测贮冰容器内是否做好冰的单元,除热敏电阻80之外,还可以使用利用了形状记忆合金等的双金属等。

Claims (15)

1.一种制冰装置用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驱动机构;电路基板,所述电路基板进行对所述驱动机构的供电及控制的至少一方;以及壳体,所述壳体在内侧配置所述驱动机构及所述电路基板,
所述壳体具有:位于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的第一端板部;在所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端板部对置的第二端板部;以及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将所述第一端板部和所述第二端板部之间隔开的隔壁部件,
所述电路基板配置于在所述第一端板部和所述隔壁部件之间划分出的基板配置室,
所述驱动机构配置于在所述第二端板部和所述隔壁部件之间划分出的驱动室,
在所述第一端板部和所述隔壁部件之间设有多个支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用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支柱分别具备从所述第一端板部朝向所述隔壁部件突出的第一柱状部和从所述隔壁部件朝向所述第一柱状部突出的第二柱状部,
所述电路基板被支承在所述第一柱状部和所述第二柱状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冰装置用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柱状部及所述第二柱状部中的一柱状部具备从前端部突出并嵌入开设在另一柱状部的前端部的孔的凸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冰装置用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基板在所述凸部穿通形成于所述电路基板上的开口部并嵌入所述孔的状态下,被支承在所述第一柱状部和所述第二柱状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冰装置用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另一柱状部在所述前端部形成有多个突条部,
在所述电路基板上所述多个突条部抵接的部位、及所述多个突条部中的至少一方被局部压扁的状态下,所述另一柱状部与所述电路基板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冰装置用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基板包含由所述多个支柱中的一部分多个支柱支承的第一电路基板和由所述多个支柱中另外的多个支柱支承的第二电路基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冰装置用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路基板由所述多个支柱中的3根支柱支承,
所述第二电路基板由所述多个支柱中另外的3根支柱支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用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隔壁部件上形成有在所述厚度方向上贯通所述隔壁部件的贯通部,
所述驱动室侧和所述基板配置室侧经由所述贯通部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冰装置用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朝向所述厚度方向的一侧具备构成所述第一端板部的第一壳体部件、构成所述隔壁部件的第二壳体部件、以及构成所述第二端板部的第三壳体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用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具备:电动机;传递该电动机的旋转力的齿轮传递机构;以及经由该齿轮传递机构传递所述电动机的旋转力的凸轮齿轮,
所述凸轮齿轮具有从所述第二端板部向所述第二端板部的外侧突出并与制冰盘连接的输出轴,
在使所述制冰盘的冰脱冰时,利用所述电动机使所述输出轴旋转并使所述制冰盘反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冰装置用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支柱分别具备从所述第一端板部朝向所述隔壁部件突出的第一柱状部和从所述隔壁部件朝向所述第一柱状部突出的第二柱状部,
在所述第一端板部的外周部的多个部位设置所述第一柱状部,在所述第一柱状部和所述第二柱状部之间支承所述电路基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冰装置用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柱状部及所述第二柱状部中的一柱状部具备从前端部突出并嵌入在另一柱状部的前端部开口的孔中的凸部,
所述电路基板在所述凸部穿通形成于所述电路基板上的开口部并嵌入所述孔的状态下,被支承在所述第一柱状部和所述第二柱状部之间。
13.一种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冰装置用驱动单元,且具备:
制冰盘,所述制冰盘配置有多个贮水用凹部;
框架,所述框架支承所述制冰盘,且使所述制冰盘能旋转,并且所述框架搭载所述制冰装置用驱动单元,
所述驱动机构使所述制冰盘进行反转动作及与所述反转动作连动的扭转动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具备:电动机;传递该电动机的旋转力的齿轮传递结构;以及经由该齿轮传递机构传递所述电动机的旋转力的凸轮齿轮,
所述凸轮齿轮具有从所述第二端板部向所述第二端板部的外侧突出并与所述制冰盘连接的输出轴,
在使所述制冰盘的冰脱冰时,通过所述电动机使所述输出轴旋转,使所述制冰盘进行所述反转动作及所述扭转动作。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朝向所述厚度方向的一侧具备构成所述第一端板部的第一壳体部件、构成所述隔壁部件的第二壳体部件、以及构成所述第二端板部的第三壳体部件,
所述第一壳体部件、所述第二壳体部件以及所述第三壳体部件通过螺丝连接,并搭载于所述框架上。
CN201810999934.9A 2017-08-31 2018-08-30 制冰装置用驱动单元及制冰装置 Active CN1094587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66790 2017-08-31
JP2017166790A JP6974076B2 (ja) 2017-08-31 2017-08-31 製氷装置用駆動ユニットおよび製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58777A true CN109458777A (zh) 2019-03-12
CN109458777B CN109458777B (zh) 2021-05-07

Family

ID=65321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99934.9A Active CN109458777B (zh) 2017-08-31 2018-08-30 制冰装置用驱动单元及制冰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19193B2 (zh)
JP (1) JP6974076B2 (zh)
CN (1) CN109458777B (zh)
DE (1) DE1020181211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211714A1 (de) * 2017-07-10 2019-01-10 BSH Hausgeräte GmbH Eisbereiter für ein Haushaltskältegerät mit einer Ausschiebeeinheit und einer Verwindungsvorrichtung, sowie Haushaltskältegerät und Verfahren
JP7085830B2 (ja) * 2017-12-22 2022-06-1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製氷機
US11933532B2 (en) 2021-07-09 2024-03-19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Inc. Drive bar for ice bin of ice make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42850A1 (fr) * 1995-12-22 1997-06-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ositif de fabrication de glace pour regrigerateur
CN1601210A (zh) * 2003-09-25 2005-03-30 Lg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制冰机
CN2701101Y (zh) * 2004-02-20 2005-05-18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光通信分公司 电接口器件
CN102549358A (zh) * 2009-09-24 2012-07-04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制冰装置
US20150345851A1 (en) * 2014-05-28 2015-12-03 Molon Motor And Coil Corporation Miniaturized Motor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96182A (en) * 1994-01-28 1997-01-21 France/Scott Fetzer Company Icemaker
ITTO20050665A1 (it) * 2005-09-23 2007-03-24 Elbi Int Spa Dispositivo per la produzione di blocchetti di ghiaccio in un frigorifero
JP4364916B2 (ja) * 2007-03-28 2009-11-18 日本電産サーボ株式会社 自動製氷装置
JP5617771B2 (ja) * 2011-06-14 2014-11-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子回路用筐体
US20140360219A1 (en) * 2012-03-09 2014-12-11 Scd Co., Ltd. Driving device of icemaker for refrigerator
US10126037B2 (en) * 2012-11-05 2018-11-13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Ice-maker motor with integrated encoder and header
JP6639289B2 (ja) 2016-03-18 2020-02-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US10707721B2 (en) * 2016-06-23 2020-07-07 Molon Motor And Coil Corporation Dual compartment gear motor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42850A1 (fr) * 1995-12-22 1997-06-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ositif de fabrication de glace pour regrigerateur
CN1601210A (zh) * 2003-09-25 2005-03-30 Lg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制冰机
CN2701101Y (zh) * 2004-02-20 2005-05-18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光通信分公司 电接口器件
CN102549358A (zh) * 2009-09-24 2012-07-04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制冰装置
US20150345851A1 (en) * 2014-05-28 2015-12-03 Molon Motor And Coil Corporation Miniaturized Motor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58777B (zh) 2021-05-07
US10819193B2 (en) 2020-10-27
JP2019045043A (ja) 2019-03-22
US20190068032A1 (en) 2019-02-28
JP6974076B2 (ja) 2021-12-01
DE102018121157A1 (de) 2019-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25161A (zh) 制冰装置用驱动单元及制冰装置
CN109458777A (zh) 制冰装置用驱动单元及制冰装置
US6570628B1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two display units
CN110476030B (zh) 冰箱
US8893523B2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 refrigerator
CN111197906B (zh) 制冰机及具有该制冰机的冰箱
US9845234B2 (en) Refrigerator
KR20200057558A (ko) 아이스 메이커 및 냉장고
US20130075424A1 (en) Refrigerator
CN102494451B (zh) 一种制冰机和具有该制冰机的冰箱
KR20130022977A (ko) 냉장고의 제빙장치 및 이의 조립방법
CN115046353A (zh) 制冰机及具有该制冰机的冰箱
KR102255896B1 (ko) 제빙기
EP3653969B1 (en) Ice maker for a home appliance
EP3653970A1 (en) Ice maker and refrigerator
CN101349491B (zh) 自动制冰机脱冰和探冰驱动装置
US20190331382A1 (en) Ice maker and control method for ice maker
JP6955400B2 (ja) 製氷装置
EP3653955B1 (en) Ice maker and refrigerator
US20230213259A1 (en) Ice maker and refrigerator
KR102509742B1 (ko) 세탁물 처리 장치용 부품 구동 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세탁물 처리 장치, 및 상기 부품 구동 장치의 제조방법
AU2023202861A1 (en) Ice maker and refrigerator
EP3922934A1 (en) Refrigerator
KR20240051627A (ko) 냉장고
CN112983158A (zh) 一种车门限位器、车门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