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55602A - 打印设备、打印系统、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和打印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打印设备、打印系统、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和打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55602A
CN109955602A CN201810649462.4A CN201810649462A CN109955602A CN 109955602 A CN109955602 A CN 109955602A CN 201810649462 A CN201810649462 A CN 201810649462A CN 109955602 A CN109955602 A CN 1099556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
printing
chart
medium
lab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4946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55602B (zh
Inventor
菅田智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955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556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556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556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54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 G03G15/5058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using a test patc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41J29/393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54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with two or more sets of type or prin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1Facilitating exception or error detection and recovery, e.g. fault, media or consumables deplete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556Control of copy medium feeding
    • G03G2215/00569Calibration, test runs, test pr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Abstract

打印设备、打印系统、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和打印方法。提供了一种打印设备。该打印设备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存储程序;以及至少一个硬件处理器,其被配置成执行程序中的处理。该处理包括:执行套印中的预打印,该套印是对介质执行预打印然后对该介质执行后打印的操作;以及在与该预打印有关的测试打印期间,在该介质上打印关于朝向介质方向的旋转不对称的图表。

Description

打印设备、打印系统、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和打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打印设备、打印系统和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已知有用于在诸如纸张片材的介质上进行预打印,然后在打印了的介质上进行后打印的套印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技术,其用于在依次对诸如纸的卷执行预打印和后打印的情况下,基于赋予该卷的预打印配准标记的位置与后打印配准标记的位置之间的错位的大小来调整将给予该卷的张力。
相关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6-187909
然而,与相关技术文献中公开的对连续纸执行后打印的情况不同,在对切割纸依次执行预打印和后打印的情况下,在对介质执行预打印之后,如果在送纸单元中将介质设定在错误的方向并开始后打印,可能无法正确调整张力。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使得可以确定用于后打印的介质是否被正确设置。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设备,该打印设备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存储程序;和至少一个硬件处理器,该至少一个硬件处理器被配置成执行所述程序中的处理,所述处理包括:执行套印中的预打印,该套印是对介质执行预打印然后对该介质执行后打印的操作;和在与所述预打印有关的测试打印期间,在该介质上打印关于介质方向的旋转不对称的图表。
[2]在根据[1]的打印设备中,在与所述预打印有关的所述测试打印期间,打印包括表示所述介质方向的一个或多个标记的所述图表。
[3]根据[2]所述的打印设备,在所述一个或多个标记中,包括具有表示所述介质方向的位置的标记和具有表示所述介质方向的形状的标记。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设备,在与所述预打印有关的所述测试打印期间,打印包括表示多个基准位置的多个基准标记的图表。
[5]根据[4]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基准标记中,包括表示与所述介质的角部对应的基准位置的标记和/或表示所述介质的角部之间的中心的标记。
[6]根据[4]或[5]所述的打印设备,在与所述预打印有关的所述测试打印期间,打印包括所述多个基准标记的所述图表,所述多个基准标记被设置成关于所述介质方向的旋转不对称。
[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系统,该打印系统用于执行套印,其中,所述套印是对介质执行预打印然后对该介质执行后打印的操作,所述打印系统包括:第一打印单元,该第一打印单元在与所述预打印有关的测试打印期间在该介质上打印关于介质方向的旋转不对称的第一图表;第二打印单元,该第二打印单元在与所述后打印有关的测试打印期间在具有打印在所述介质上的所述第一图表的所述介质上打印第二图表;读取单元,该读取单元读取打印在所述介质上的所述第一图表和所述第二图表的图像数据;和判断单元,该判断单元根据所述读取单元读取的所述图像数据判断所述预打印和所述后打印的方向是否正确。
[8]在根据[7]的打印系统中,所述第一打印单元打印包括表示所述预打印的方向的第一标记的所述第一图表,所述第二打印单元打印包括表示所述后打印的方向的第二标记的所述第二图表,所述判断单元通过比较所述图像数据中包括的所述第一标记和所述第二标记来判断所述预打印和所述后打印的方向是否正确。
[9]在根据[8]的打印系统中,所述第一标记设置在表示所述预打印的方向的位置处,所述第二标记设置在表示所述后打印的方向的位置处,所述判断单元根据所述图像数据中的所述第一标记和所述第二标记的位置之间的关系来判断所述预打印和所述后打印的方向是否正确。
[10]在根据[8]或[9]的打印系统中,所述第一标记具有表示所述预打印的方向的形状,所述第二标记具有表示所述后打印的方向的形状,并且所述判断单元通过比较所述图像数据中的所述第一标记的形状和所述第二标记的形状来判断所述预打印和所述后打印的方向是否正确。
[11]在根据[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系统中,所述第一打印单元打印所述第一图表,所述第一图表包括设置成关于介质方向的旋转不对称的多个基准标记,以及所述判断单元根据所述图像数据中的所述多个基准标记的搜索结果来判断所述预打印和所述后打印的方向是否正确。
[12]在根据[11]的打印系统中,所述打印系统还包括:搜索单元,该搜索单元从所述图像数据中包括的所述第二图表中确定多个搜索区域,并且在所述图像数据中包括的所述多个搜索区域中搜索所述第一图表中所包括的所述多个基准标记,其中,所述判断单元根据所述图像数据中包括的所述多个搜索区域中的所述多个基准标记的搜索结果来判断所述预打印和所述后打印的方向是否正确。
[13]根据[11]或[12]所述的打印系统,所述打印系统还包括:得出单元,该得出单元通过比较由所述图像数据中包括的所述第一图表所包括的所述多个基准标记表示的基准位置与由所述图像数据中包括的所述第二图表表示的搜索基准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和从所述第一图表和所述第二图表获得的理想相对位置关系进行比较,得出所述预打印的打印位置与所述打印后的打印位置之间的错位量。
[14]在[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系统中,在多个基准标记中,包括表示与所述介质的角部对应的基准位置的标记和表示与所述介质的角部之间的中心对应的基准位置的标记中的至少一方。
[15]在根据[13]或[14]的打印系统中,根据所得出的错位量,调整所述介质上的所述预打印的打印位置和所述介质上的所述后打印的打印位置中的至少一方,并且对所述介质执行所述套印。
[1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该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使计算机执行用于打印的处理的程序,所述处理包括:控制打印引擎,使得该打印引擎执行套印中的预打印,该套印是对介质执行预打印然后对该介质执行后打印的操作;以及控制所述打印引擎,使得所述打印引擎在与所述预打印有关的测试打印期间在所述介质上打印关于介质方向的旋转不对称的图表。
[1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该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使计算机执行用于打印的处理的程序,所述处理包括:在与预打印有关的测试打印期间在所述介质上打印关于介质方向的旋转不对称的第一图表、并且在与后打印相关的测试打印期间在所述介质上打印第二图表之后,获取所述介质的图像数据;以及根据该图像数据判断所述预打印和所述后打印的方向是否正确。
[1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执行套印中的预打印,该套印是对介质执行预打印然后对该介质执行后打印的操作;以及在与所述预打印有关的测试打印期间,打印关于介质方向的旋转不对称的图表。
根据[1]的打印设备和[18]的用于打印的方法,可以正确地设置用于后打印的介质。
根据[2]的打印设备,根据包括在图表中的一个或多个标记可以识别预打印后的介质的方向。
根据[3]的打印设备,根据与包括在图表中的一个或多个标记相关的位置和/或形状可以识别预打印后的介质的方向。
根据[4]的打印设备,根据包括在图表中的多个基准标记可以识别预打印的多个基准位置。
根据[5]的打印设备,根据包括在图表中的多个基准标记可以识别与介质的角部相对应的基准位置和/或与介质的角部之间的中心相对应的基准位置。
根据[6]的打印设备,根据包括在图表中的多个基准标记可以识别预打印后的介质的方向和预打印的多个基准位置。
根据[7]的打印系统,根据测试打印的结果,可以识别预打印的方向和后打印的方向是否正确。
根据[8]的打印系统,根据第一标记表示的方向和第二标记表示的方向可以识别预打印的方向和后打印的方向是否正确。
根据[9]的打印系统,根据第一标记的位置和第二标记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可以识别预打印的方向和后打印的方向是否正确。
根据[10]的打印系统,根据第一标记的形状和第二标记的形状,可以识别预打印的方向和后打印的方向是否正确。
根据[11]的打印系统,根据多个基准标记的搜索结果,可以识别预打印的方向和后打印的方向是否正确,所述多个基准标记被设置成关于介质方向的旋转不对称。
根据[12]的打印系统,根据多个搜索区域中的多个基准标记的搜索结果,可以识别预打印的方向和后打印的方向是否正确。
根据[13]的打印系统,可以识别预打印的打印位置与后打印的打印位置之间的错位的量。
根据[14]的打印系统,与不使用与介质的角部相对应的基准位置和与介质的角部之间的中心相对应的基准位置的情况相比,改善了得出预打印的打印位置和打印后的打印位置之间的错位的量的准确性。
根据[15]的打印系统,实现了抑制预打印的打印位置和后打印的打印位置之间的错位的套印。
根据[16]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提供了可以识别预打印后的介质的方向。
根据[17]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提供判断预打印的方向和后打印的方向是否正确的功能。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打印设备的具体示例的图;
图2是例示包括表示片材方向的标记的第一图表的具体示例的图。
图3是例示包括2个或更多个基准标记的第一图表的具体示例的图。
图4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打印系统的具体示例的图;
图5是例示打印方向判断的具体示例的图;
图6是例示打印方向判断的变形例的图;
图7是例示用于调整套印的图表的具体示例的图;
图8是例示包括在图表信息中的理想位置信息的具体示例的图;
图9是例示与调整套印有关的步骤的具体示例的图;
图10是例示由引擎间控制器进行的处理的具体示例的图;
图11是例示根据扫描方向确定的搜索区域的具体示例的图;
图12是例示与打印状态判断有关的具体示例的图;以及
图13A和图13B是例示与打印状态有关的正常图案和异常图案的具体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打印设备的具体示例的图。在图1所示的具体示例中,打印设备10包括图像输入单元12,打印引擎14和打印控制器16。
向图像输入单元12输入要成为打印对象的打印数据。打印数据的具体示例是图像数据(包括仅关于文字、数字和记号的数据)以及从诸如计算机的外部设备获得的图像数据,或者由扫描器等读取的图像数据可以被输入到图像输入单元12。
图像输入单元12基于从用户接收到的打印指令将作为打印对象的用户图像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打印引擎14。并且,图像输入单元12在测试打印期间将图表图像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打印引擎14(将在下面描述)。
打印引擎14将与从图像输入单元12获取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包括仅文字、数字和记号的图像)打印在诸如纸张片材的介质上。然而,打印引擎14可以将图像打印在纸张片材以外的其他介质上,例如树脂片材、金属片材和织物。
打印控制器16控制图像输入单元12和打印引擎14。打印控制器16例如根据经由操作装置等接收到的用户操作来控制图像输入单元12和打印引擎14,使得图像、文稿等的用户图像被打印。而且,打印控制器16在测试打印期间(将在下面描述)控制图像输入单元12和打印引擎14,使得图表图像的图像数据被打印。但是,在测试打印期间,可以打印图表图像和用户图像的合成图像。
作为图1中的具体示例示出的打印设备10例如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实现。该计算机具有硬件资源,诸如例如CPU的数学处理单元;存储装置,诸如存储器和硬盘;用于使用诸如因特网的通信线路的通信设备;用于从诸如光盘和半导体存储器的存储介质读数据并在存储介质上写数据的装置;显示装置,诸如显示器;以及用于接收用户操作的操作装置。
此外,例如,可以将与图1的图像输入单元12和打印控制器16相对应的程序(软件)加载到计算机中,并且包括在计算机中的硬件资源和所加载的软件可以彼此协作使得图像输入单元12和打印控制器16的功能由计算机实现。该程序可以通过诸如因特网之类的通信网络提供给计算机,或者可以存储在诸如光盘的存储介质中并且可以从存储介质加载到计算机中。在这种情况下,诸如打印机的打印引擎14可以由具有图像输入单元12和打印控制器16的功能的计算机来控制。
在图1中作为示例示出的打印设备10可以用于执行套印。在套印期间,首先,对作为打印对象的纸张片材执行预打印,然后对预打印后的纸张片材执行后打印。
在图1所示的具体示例中,打印设备10的打印引擎14进行套印的预打印。此后,通过另一个引擎(图中未示出)(与打印引擎14分开设置的打印引擎)执行后打印。用于执行后打印的单独引擎可以设置在另一设备(与打印设备10分开设置的打印设备)中,或者打印设备10可以具有打印引擎14和该单独引擎,或者打印设备10的打印引擎可被多次使用以执行后打印。
另外,预打印的具体示例是诸如彩色图像打印或单色图像打印的正常打印。在作为预打印执行正常打印的情况下,打印引擎14例如是电子照相全彩色打印引擎,并且利用作为色彩材料的四种颜色C、M,Y和K的彩色色调剂在诸如纸张片材的介质上打印彩色图像或单色图像。
另外,后打印的具体示例是使用金属色调剂、无色色调剂等的特殊打印。在作为后打印进行特殊打印的情况下,单独的引擎(图中未示出)使用金属色调剂,无色色调剂等执行特殊打印。
然而,在预印时,可以执行特殊打印,并且在后打印可以执行正常打印。而且,可以实现作为与正常打印和特殊打印的组合不同的组合的套印。
在执行预打印然后执行后打印的套印中,期望在预打印和后打印之间进行调整。例如,在由两台引擎中的一台进行预打印并由另一台进行后打印的情况下,在两台打印机之间执行打印位置调整(错位调整)、倍率调整等。
作为图1中的示例示出的打印设备10除了具有执行套印中的预打印的功能之外,还具有执行与预打印有关的测试打印的功能。打印设备10的打印引擎14在与预打印有关的测试打印期间在纸张片材(介质)上打印关于纸张片材(介质)方向的旋转不对称的第一图表。该第一个图表的代表性具体示例在图2和图3中示出。在与预打印有关的测试打印期间,图1的打印引擎14例如打印包括一个或多个标记的第一图表,其中每个标记表示纸张片材方向。
图2是例示包括表示纸张片材方向的标记的第一图表的具体示例的图。图2示出了具有表示纸张片材(介质)方向的位置的标记和具有表示纸张片材(介质)方向的形状的标记的具体示例。
在图2的第一具体示例至第六具体示例中,示出了具有表示纸张片材方向的位置(用于后打印的纸张设定方向)的标记M1至M6。标记M1至M6中的每个设置在关于纸张片材方向的旋转不对称的位置处。在图2的第一具体示例至第六具体示例中,标记M1至M6例如设置在纸张片材在用于进行后打印而应在打印设备的送纸单元中输送的方向上的纸张片材的先头部分的位置处(在纸张片材的先头部分的设定方向的外缘附近)。
例如,在第一具体示例中示出的标记M1是圆形的并且被设置在纸张片材应被输送的方向上的纸张片材的先头部分的左侧的位置处,在第二具体示例中示出的标记M2是矩形的并且被设置在纸张片材应被输送的方向上的纸张片材的先头部分的右侧的位置处。然而,例如,如第二具体示例所示,可以在第一个图表中打印诸如“将纸张设定成使得本面可见并且上面打印的标记表示的方向与纸张输送方向一致”的消息。
在第三具体示例中所示出的标记M3具有箭头形状并且被设置在纸张片材应被输送的方向上的纸张片材的先头部分的中心处。而且,第三具体示例中所示出的箭头标记M3的形状表示纸张片材的设定方向(纸张片材应被输送的方向)。
另外,例如,如第四具体示例至第六具体示例中所示,标记M4至标记M6具有直线或折线形状,并且可以设置在沿着应输送纸张片材的方向的纸张片材的先头部分(在先头外边缘附近)。此外,第六具体示例所示的折线标记M6通过其形状(其角部方向)表示纸张片材的设定方向(应输送纸张片材的方向)。
在图2的第七具体示例至第九具体示例中,示出了表示应输送纸张片材的方向的标记M7至标记M9。标记M7至标记M9中的每个具有关于相应纸张片材方向的旋转不对称的形状。例如,第七具体示例和第八具体示例中所示的标记M7和标记M8具有箭头形状,并且箭头方向表示纸张片材的设定方向(应输送纸张片材的方向)。另外,第九具体示例所示的标记M9具有折线形状,其角部的方向表示纸张片材的设定方向(应输送纸张片材的方向)。此外,例如,如第八具体示例所示,可以在第一图表中打印诸如“将纸张设定成使得本面可见并且箭头方向与纸张输送方向一致”的消息。
如上所述,在图2的第一具体示例至第六具体示例中,标记M1至标记M6被设置在应输送纸张片材的方向的先头侧的位置,以表示纸张片材的设定方向,并且在图2的第七具体示例到第九具体示例中,标记M7到标记M9的形状表示纸张片材的设定方向。
因此,例如,如果包括标记M1至标记M9中任一个(或两个或更多个)的第一图表被打印在纸张片材上,则根据标记M1至标记M9中的该一个的位置和形状中的至少一项,可以识别纸张片材的设定方向(应输送纸张片材的方向)。
例如,如果包括标记M1至标记M9中任一个(或两个或更多个)的第一图表在与预打印有关的测试打印期间被打印在纸张片材上,则根据标记M1至标记M9中的该一个的位置和形状中的至少一项,用户可以识别用于与后打印有关的测试打印的纸张片材的设定方向。因此,用户可以正确地设定用于后打印的纸张片材。此外,如果在例如如图2的第二具体示例和第八具体示例所示表示纸张设定方向的消息被包括在第一图表中,则较容易识别用于后打印的纸张设定方向。或者,代替标记,消息可以表示纸张设定方向(应输送纸张片材的方向)。另外,例如,可以在纸张片材的正面和背面的一面上打印标记M1至M9中的任一个(或两个以上)标记,使得可以区分纸张片材的正面和背面。
而且,图1的打印引擎14在与预打印相关的测试打印期间可以打印第一图表,该第一图表包括表示用于调整后打印(诸如错位调整和预打印图像之间的倍率调整)的两个或更多个基准位置的两个或更多个基准标记。
图3是例示具有表示两个或更多个基准位置的两个或更多个基准标记的第一图表的具体示例的图。在图3的第一具体示例中至第四具体示例中的每个中,示出了表示基准位置的基准标记RM1、RM2、RM3或RM4。
图3的第一具体示例示出了钩状的基准标记RM1。例如,钩状基准标记RM1的角部表示基准位置。在第一具体示例中,六个基准标记RM1表示六个基准位置。换句话说,六个基准标记RM1表示与纸张片材的四个角部相对应的四个基准位置以及与纸张片材的角部之间的中心中的两个相对应的两个基准位置。但是,在图3的第一具体示例中,与纸张片材的角部之间的中心对应的两个基准位置被配置成从中心向右侧稍微偏离。
另外,在图3的第一具体示例中,6个基准标记RM1配置成关于纸张片材方向的旋转不对称。例如,基准标记RM1被设置成使得在旋转纸张片材的情况下(这种旋转包括90度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以及180度旋转),旋转之前的基准标记RM1的设置与旋转之后不一致。
然而,可以使用显示装置上的图像显示、手册中的描述、纸张托盘上的描述等来通知用户图3的第一具体示例中所示出的六个基准标记RM1的设置和正确的设定方向。
图3的第二具体示例示出了具有加号形状的基准标记RM2。例如,具有加号形状的基准标记RM2的交点表示基准位置。即使在图3的第二具体示例中,六个基准标记RM2被设置成关于纸张片材方向的旋转不对称,并且表示与纸张片材的四个角对应的四个基准位置以及与纸张片材的角部之间的中心中的两个相对应的两个基准位置。在图3的第二具体示例中,与纸张片材的角部之间的中心对应的两个基准位置被配置成从中心向左侧稍微偏离。
图3的第三具体示例示出具有X形状的基准标记RM3。例如,具有X形状的基准标记RM3的交点表示基准位置。在图3的第三具体示例中,8个基准标记RM3配置成关于纸张片材方向的旋转不对称,表示与纸张片材的4个角部对应的4个基准位置以及与纸张片材的角部之间的中心对应的四个基准位置。
图3的第四具体示例示出具有倒V形的基准标记RM4。例如,具有倒V形的每个基准标记RM4的角部(两条线段的交点)表示基准位置。类似于图3的第一具体示例,即使在图3的第四具体示例中,六个基准标记RM4被设置成关于纸张片材方向的旋转不对称,并且表示对应于纸张片材的四个角部的四个基准位置以及与纸张片材的角部之间的中心中的两个相对应的两个基准位置。另外,在图3的第四具体示例中,由于具有倒V形的基准标记RM4的角的方向表示纸张片材的设定方向,所以根据基准标记RM4的形状也可以识别纸张片材的设定方向。
而且,即使在图3的第一具体示例至第四具体示例的每个中,还可以在第一图表中打印用于通知用户纸张片材的设定方向的消息(参见图2的第二具体示例和第八具体示例)。
在由图1的打印设备10包括的打印引擎14进行其中将第一图表打印在纸张片材上的与预打印有关的测试打印之后,将该纸张片材设定在具有用于执行与后打印有关的测试打印的引擎的打印设备的纸张输送单元上。例如,如果纸张片材被输出到用于预打印的输出托盘,则用户取出纸张片材并将纸张片材设定在以用于后打印的输入托盘上。
设置在具有用于执行与后打印有关的测试打印的引擎的打印设备的纸张输送单元中的纸张片材上面通过与预打印相关的测试打印而打印了第一图表(包括例如图2或图3中作为示例示出的代表性具体示例)。由于可以从第一图表中识别出纸张片材的方向,可以正确设定后打印中使用的纸张片材。例如,当用户将上面打印有第一图表的纸张设定在供纸托盘上以用于后打印时,由于用户可以通过查看打印在纸张片材上的第一图表来识别纸张片材的设定方向以进行后打印,用户可以正确地设定后打印中使用的纸张片材。
图4是例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打印系统的具体示例的图。图4示出了用于执行对介质执行预打印然后对该介质执行后打印的套印操作的打印系统的具体示例。在图4所示的具体示例中,打印系统包括打印设备10、打印设备20、扫描器30、引擎间控制器40和存储装置50。
打印设备10包括用于对诸如纸张片材的介质执行预打印的打印引擎14。图4所示的打印设备10的具体示例是图1所示的打印设备10。同时,图4所示的打印设备20包括用于对诸如例如纸张片材的经预打印的介质执行后打印的打印引擎24。
打印设备10执行的预打印的具体示例是诸如彩色图像打印或单色图像打印的正常打印。在作为预打印执行正常打印的情况下,打印引擎14例如是电子照相全彩色打印引擎,并且利用作为色彩材料的四种颜色C、M、Y和K的彩色色调剂在诸如纸张片材的介质上打印彩色图像或单色图像。
同时,打印设备20执行的后打印的具体示例是使用金属色调剂、无色色调剂等的特殊打印。在执行特殊打印作为后打印的情况下,打印引擎24在执行了作为预打印的正常打印的纸张片材上使用C、M、Y和K之外的金属色调剂、无色色调剂、白色色调剂、(2种或更多种颜色或特定颜色)的彩色色调剂等执行特殊打印。
例如,在测试打印之后执行的主打印中,基于从用户接收到的打印指令作为打印对象的用户图像的正常打印(彩色图像打印或单色图像打印)由打印设备10执行,然后在经过正常打印的纸张片材上由打印设备20进行执行特殊打印。这样,例如,使用C、M、Y和K之外的金属色调剂、无色色调剂、白色色调剂、(2种或更多种颜色或特定颜色)的彩色色调剂等给打印在纸张片材上的用户图像的图像、文稿赋予特殊视觉效果。
然而,在图4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可以执行特殊打印作为预打印,执行正常打印作为后打印。另外,也可以进行与正常打印和特殊打印的组合不同的组合的套印,例如正常打印和正常打印的组合、特殊打印和特殊打印的组合。
在图4中作为示例示出的打印系统具有执行测试打印以进行套印调整的功能。换句话说,打印设备10的打印引擎14执行与预打印有关的测试打印,并且打印设备20的打印引擎24执行与后打印有关的测试打印。
打印设备10的打印引擎14在与预打印有关的测试打印期间在纸张片材(介质)上打印关于纸张片材(介质)方向的旋转不对称的第一图表。在与预打印有关的测试打印期间,打印引擎14可以打印例如作为图2或图3所示的具体示例的第一图表。或者,在测试打印期间,打印引擎14可以在纸张片材上打印用户图像(测试打印后在主打印期间要打印的图像)连同第一图表。
打印设备20的打印引擎24在与后打印有关的测试打印期间在上面打印有第一图表的纸张片材(介质)上打印第二图表。
之后,扫描器30从上面打印有第一图表和第二图表的纸张片材(介质)光学地读取图像数据。这样,读取打印在纸张片材上的第一图表和第二图表的图像数据。扫描器30将所读取的图像数据发送到引擎间控制器40。
引擎间控制器40包括数据获取单元42、判断单元44,用于调整预打印和后打印之间的图像错位的错位量得出单元48。数据获取单元42获取从扫描器30获得的图像数据。判断单元44根据数据获取单元42获取的图像数据确定预打印的方向和后打印的方向是否正确等等。在判断单元44的判断中,使用搜索单元46的搜索结果。错位量得出单元48得出预打印的打印位置和后打印的打印位置之间的错位量。
在存储装置50中存储关于第一图表和第二图表的图表信息。在由引擎间控制器40执行的处理中,使用存储在存储装置50中的该图表信息。
然而,例如,可以使用具有打印功能和复印功能的多功能设备来实现具有打印设备20(或打印设备10)的功能和扫描器30的功能两者的配置,并且该多功能装置可以用于实现具有引擎间控制器40的功能的配置。
而且,引擎间控制器40可以用例如计算机来实现。该计算机具有硬件资源,诸如例如CPU的数学处理单元、诸如存储器和硬盘的存储装置、用于使用诸如因特网的通信线路的通信设备、用于从诸如光盘和半导体存储器的存储介质读数据并在存储介质上写数据的装置等、诸如显示器的显示装置以及用于接收用户操作的操作装置。
此外,例如,可以将与图4所示的数据获取单元42、判断单元44、搜索单元46和错位量得出单元48相对应的程序(软件)加载到计算机中,并且包括在计算机中的硬件资源和所加载的软件可以彼此协作,使得数据获取单元42、判断单元44、搜索单元46和错位量得出单元48中的至少一方的功能由计算机实现。该程序可以通过诸如因特网之类的通信网络提供给计算机,或者可以存储在诸如光盘的存储介质中并且可以从存储介质加载到计算机中。
现在,将描述由图4的打印系统执行的测试打印的具体示例。而且,在下面的描述中,与图4中那些(具有附图标记的单元)相同的组件用与图4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图5和图6是由图4的打印系统执行的打印方向判断的具体示例。在图4的打印系统中,打印设备10的打印引擎14在与预打印有关的测试打印期间在纸张片材上打印关于纸张片材方向的旋转不对称的第一图表,并且打印设备20的打印引擎24在上面打印有第一图表的纸张片材上打印第二图表。随后,扫描器30读取打印在纸张片材上的第一图表和第二图表的图像数据,并且引擎控制器40的判断单元44根据扫描器30读取的图像数据中片材预打印的方向和后打印方向是否正确。
图5和图6示出了可以在由图4的打印系统执行的打印方向判断中使用的第一图表和第二图表的具体示例以及判断结果的具体示例。
在图5的第一具体示例中,示出了使用包括圆形标记Ma的第一图表和包括圆形标记Mb的第二图表的判断的具体示例。圆形标记Ma和Mb设置的位置表示纸张片材方向(参见图2的第一具体示例)。例如,圆形标记Ma设置在预打印的纸张设定方向上的纸张片材的先头部分的外边缘附近,例如在预打印的头侧。另外,圆形标记Mb设置在后打印的纸张设定方向上在纸张片材的前部的外边缘附近,例如,后打印的头侧。
因此,如果根据扫描器30从上面打印有第一图表和第二图表的纸张片材读取的图像数据判断圆形标记Ma和Mb位于纸张片材的同一外边缘侧,则判断预打印的方向(例如,打印期间的头侧)和后打印的方向(例如打印期间的头侧)是相同的,并且预打印的方向和后打印的方向是正常的。
因此,引擎间控制器40的判断单元44根据数据获取单元42从扫描器30获取的图像检测圆形标记Ma和Mb,例如利用已知的图像检测处理。随后,判断单元44根据圆形标记Ma和Mb是否交叠来判断预打印和后打印的方向是否正确。
例如,在圆形标记Ma和圆形标记Mb交叠(即使它们部分交叠的情况下)的情况下,判断所打印的圆形标记Ma和Mb位于纸张片材的同一外边缘侧上,并且判断预打印的方向和后打印的方向是正常的。另外,在圆形标记Ma和圆形标记Mb不交叠的情况下(例如,在圆形标记彼此分开的情况下),判断所打印的圆形标记Ma和Mb纸张片材的同一外边缘侧,并且确定预打印的方向和后打印的方向异常(不正常)。另外,在图5的第一具体示例中圆形标记处于所示的“打印方向异常”的状态的情况下,在图5所示的纸张片材的右下部示出标记,在该右下部在正常状态下不应存在标记。因此,例如,如图5所示,通过检测是否有任何标记位于纸张片材的右下区域,可以判断预打印的方向和后打印的方向是否是正常的。
在图5的第二具体示例中,示出了使用包括直线标记Ma的第一图表和包括直线标记Mb的第二图表的判断的具体示例。直线标记Ma和Mb设置的位置表示纸张片材方向(参见图2的第四具体示例)。例如,直线标记Ma设置在预打印的纸张设定方向上在纸张片材的先头部分的外边缘附近,并且直线标记Mb设置在预打印的纸张设定方向上在纸张片材的先头部分的外边缘附近。
即使在图5的第二具体示例中,引擎间控制器40的判断单元44根据数据获取单元42从扫描器30获取的图像数据来判断直线标记Ma和Mb是否交叠来判断预打印的方向和后打印的方向是否正常。另外,与第一具体示例类似,例如,通过检测在图5的纸张片材的下方区域中是否存在标记(线),能够判断预打印的方向和后打印的方向是否是正常的。
例如,在直线标记Ma和直线标记Mb交叠(即使它们部分交叠的情况下)的情况下,判断所打印的直线标记Ma和Mb位于纸张片材的同一外边缘侧并且确定预打印的方向和后打印的方向是正常的。或者,在直线标记Ma与直线标记Mb之间的距离(例如,平均距离、最大距离等)小于判断阈值的情况下,可以判断所以打印的直线标记Ma和Mb位于纸张片材的同一外边缘侧。另外,在直线标记Ma和直线标记Mb不交叠的情况下(例如,在直线标记彼此分开的情况下),判断所打印的直线标记Ma和Mb不在纸张片材的同一外边缘侧,并且判断预打印的方向和后打印的方向是异常的(不正常)。
在图5的第三具体示例中,示出了使用包括箭头形标记Ma的第一图表和包括箭头形标记Mb的第二图表的判断的具体示例。箭头形标记Ma和Mb的形状表示纸张片材方向(参见图2的第七具体示例)。例如,标记Ma的箭头方向表示预打印的纸张设置方向,例如预打印的头侧,并且标记Mb的箭头方向表示后打印的纸张设定方向,用于例如,后打印的头侧。
在图5的第三具体示例中,引擎控制器40的判定单元44根据数据获取单元42从扫描器30获取的图像数据,检测箭头形标记Ma和Mb,例如通过已知的图像检测处理。随后,判断单元44根据箭头形标记Ma和Mb是否表示相同方向来判断预打印的方向和后打印的方向是否正确。
例如,在箭头形标记Ma和箭头形标记Mb交叠的情况下(例如,在标记的与另一标记交叠的部分的面积大于另一标记的与另一标记不交叠的部分的面积的情况下),判断箭头形标记Ma,Mb表示相同方向,并且判断预打印的方向和后打印的方向正常。另外,在箭头形标记Ma和箭头形标记Mb不交叠的情况下(例如,在标记的与另一标记交叠的部分的面积小于另一标记的与另一标记不交叠的部分的面积的情况下),判断箭头形标记Ma和Mb不表示相同的方向,并且判断预打印的方向和后打印的方向是异常的(不正常)。
图6的第一变形例是图5的第一具体示例的变形例。图6的第一变形例是对图5的第一具体示例的圆形标记Ma和圆形标记Mb设定不同大小(倍率)而获得。即使在图6的第一变形例中,引擎间控制装置40的判定单元44根据由数据获取单元42从扫描器30取得的图像数据,检测圆形标记Ma,Mb,例如通过已知的图像检测处理。随后,判断单元44根据圆形标记Ma和Mb是否交叠来判断预打印的方向和后打印的方向是否正确。
例如,在圆形标记Ma和圆形标记Mb交叠(即使在它们部分交叠的情况下)的情况下,判断预打印的方向和后打印的方向是正常的;而在圆形标记Ma和圆形标记Mb不交叠的情况下(例如,在圆形标记彼此分开的情况下),判断预打印的方向和后打印的方向异常(不正常)。
在图6的第一变型中,由于标记Ma和标记Mb的大小不同,所以根据大小之间的倍率关系能够识别标记Ma对应于由打印引擎打印的第一图表,并且能够识别标记Mb对应于由打印引擎24打印的第二图表。另外,可以为标记Ma和标记Mb设置不同的形状,使得根据形状,能够识别每个标记对应于打印引擎14和打印引擎24中的哪个。
图6的第二变形例是图5的第二具体示例的变形例。图6的第二变形例是通过对图5的第二具体示例的直线标记Ma和直线标记Mb设定不同的角度(倾斜度)而获得。即使在图6的第二变形例中,引擎间控制装置40的判断单元44根据由数据获取单元42从扫描器30取得的图像数据,判断直线标记Ma和Mb是否交叠(例如,直线标记Ma和Mb是否相互交叉),从而判断预打印的方向和后打印的方向是否正确。
例如,在直线标记Ma和直线标记Mb交叠(标记彼此交叉)的情况下,判断预打印的方向和后打印的方向正常;而在直线标记Ma和直线标记Mb不交叠的情况下(标记不相互交叉),判断预打印的方向和后打印的方向异常(不正常)。
在图6的第二变形例中,由于标记Ma与标记Mb的角度(倾斜度)不同,因此根据角度之差,能够识别出标记Ma对应于由打印引擎14打印的第一图表,并且可以识别出标记Mb对应于由打印引擎24打印的第二图表。而且,们能够为标记Ma和标记Mb设定不同的位置,使得根据位置之间的差异,能够每个标记对应于打印引擎14和打印引擎24中的哪个。
图6的第三变形例是图5的第三具体示例的变形例。图6的第三变形例是对图5的第三具体示例的箭头形标记Ma和箭头形标记Mb赋予不同的特性而获得,例如不同的浓度或不同的颜色。即使在图6的第三变形例中,根据数据获取单元42从扫描器30取得的图像数据,引擎间控制装置40的判断单元44判断箭头形标记Ma和Mb是否表示相同的方向,由此判断预打印的方向和后打印的方向是否正确。
例如,在箭头形标记Ma和箭头形标记Mb交叠的情况下(例如,在标记的与另一标记交叠的部分的面积大于另一标记的与另一标记不交叠的部分的情况下),判断箭头形标记Ma、Mb表示相同的方向,并且判断打印前的方向和后打印的方向正常。另外,在箭头形标记Ma和箭头形标记Mb不交叠的情况下(例如,在标记的与另一标记交叠的部分的面积小于另一标记的与另一标记不交叠的部分的情况下),判断箭头形标记Ma和Mb不表示相同的方向,并且判断预打印的方向和后打印的方向异常的(不正常)。
在图6的第三变型例中,由于标记Ma和标记Mb的诸如密度或颜色的特性是不同的,所以根据诸如密度或颜色的特性之间的差异,能够识别标记Ma对应于由打印引擎14打印的第一图表,并且能够识别标记Mb对应于由打印引擎24打印的第二图表。
例如,如参照图5和图6所描述的,打印方向判断是通过由图4的打印系统执行的测试打印来实现的。此外,图4的打印系统具有对套印进行调整的功能。
图7是例示可用于套调整印的图表的具体示例的视图。在打印设备10的打印引擎14进行套印调整时,打印设备10的打印引擎14在预打印的测试打印期间打印包括关于纸张片材方向的旋转不对称地配置的两个或更多个基准标记的第一图表。
在图7中,作为可用于套印调整的第一图表的具体示例,示出了包括表示基准位置的钩状基准标记RM的第一图表(参见图3的第一具体示例)。例如,每个钩状基准标记RM的角部表示基准位置,并且六个基准标记RM表示六个基准位置。换句话说,六个基准标记RM表示与纸张片材的四个角部对应的四个基准位置以及与纸张片材的角部之间的中心中的两个对应的两个基准位置。
而且,在图7所示的具体示例中,第一图表包括表示纸张片材方向(用于后打印的纸张设定方向)的方向标记SM。在图7的具体示例中,该方向标记SM是折线,其形状(角部的方向)表示纸张设定方向。
在图7中,还示出了可用于套印调整的第二图表的具体示例。在执行套印调整时,打印设备20的打印引擎24通过后打印的测试打印来打印表示搜索基准位置的第二图表。
在图7中,作为可用于套印调整的第二图表的具体示例,示出了包括直线L、条B和条码BC的第二图表。例如,两条不同直线L的每个交点(网格点)表示搜索基准位置。而且,条B的厚度表示纸张片材方向。例如,四个条B的最厚的条B被设置在后打印的头侧。
在进行套印调整时,通过预打印的测试打印将第一图表打印在纸张片材上,通过后打印的测试打印将第二图表打印在上面打印有第一图表的纸张片材上。这样,第一个图表和第二个图表将在纸张片材上被打印成使得图表交叠。
另外,在套印调整之前,将第一图表和第二图表的图表信息存储在存储装置50中。该图表信息包括表示第一图表和第二图表的位置之间的理想关系的理想位置信息。
图8是例示包括在图表信息中的理想位置信息的具体示例的图。在图8中,示出了在图7中作为示例示出的第一图表和第二图表的理想位置信息。
在图7的具体示例中,第一图表包括6个基准标记RM,并且6个基准标记RM表示6个基准位置。在图8中,六个基准位置被示出并且由P1至P6表示。
而且,在图7的具体示例中,第二图表包括直线L,并且两条不同直线L的每个交点(网格点)表示搜索基准位置。在图8中,示出了对应于六个基准位置P1至P6的六个搜索基准位置R1至R6。
理想位置信息是表示在执行理想套印以使得不发生前打印和后打印之间的打印位置错位的情况下获得的第一图表和第二图表的位置之间的关系的信息。在图8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在第一图表所示的多个基准位置和第二图表所示的多个搜索基准位置中、每对彼此对应的基准位置和搜索基准位置之间的理想相对位置信息被使用作为理想位置信息。
例如,在图8所示的具体示例中,由第一图表表示的基准位置P1和由第二图表表示的搜索基准位置R1彼此对应,并且在执行理想套印的情况下获得的基准位置P1和搜索基准位置R1的x坐标值之间的差以及其y坐标值之间的差成为相对位置信息(x1,y1)。
类似地,在图8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基准位置P2和搜索基准位置R2的相对位置信息(x2,y2)、基准位置P3的相对位置信息(x3,y3)和搜索基准位置R3、基准位置P4和搜索基准位置R4的相对位置信息(x4,y4)、基准位置P5和搜索基准位置R5的相对位置信息(x5,y5)以及基准位置P6和搜索基准位置R6的相对位置信息(x6,y6)成为彼此对应的基准位置和搜索基准位置的对之间的理想相对位置信息。
例如,在存储装置50中,作为图表信息存储例如在图8中示出的彼此对应的基准位置对和搜索基准位置的对之间的理想相对位置信息。
图9是例示与套印调整有关的过程的具体示例的图。在图9中,由流程图示出了由图4的打印系统执行的与套印调整有关的过程的具体示例。这样的调整的示例包括调整预打印和后打印之间的图像形成位置错位、倍率调整等。在调整套印之前,将关于第一图表和第二图表的图表信息存储在存储装置50中(步骤S0)。例如,对于图7所示的具体示例的第一图表和第二图表,包括图8所示的相对位置信息(x1,y1)至(x6,y6)的图表信息被存储在存储装置50。
为了调整套印,首先进行与预打印有关的测试打印(步骤S1)。例如,用户在与打印设备10的打印引擎14对应的纸张托盘上设定用于测试打印的纸张片材,并且用户通过操作操作装置等发出执行第一图表的测试打印的指令。结果,打印引擎14打印第一图表。
随后,用户设定用于后打印的纸张片材(步骤S2)。例如,在通过步骤S1的与预打印有关的测试打印将第一图表打印在纸张片材上之后,如果纸张片材被输出到与打印设备10的打印引擎14对应的输出托盘上,则用户将纸张片材设定在与打印设备20的打印引擎24对应的纸张托盘上。
当用户在步骤S2中设定纸张片材时,由于打印在纸张片材上的第一图表表示相应纸张片材的设定方向(例如参见图3的第一具体示例),所以参照打印在纸张片材上的第一图表表示的设定方向,用户将纸张片材设定在与打印设备20的打印引擎24对应的纸张托盘上,使得纸张片材的方向与正确的方向一致。这样,可以正确地设定用于后打印的纸张片材。另选地,例如,可以在包括在打印设备20中的显示装置上显示表示纸张片材的正确方向(例如,第一图表的正确方向)的图像,或者可以在与打印引擎24对应的纸张托盘上或在纸张托盘周围提供表示正确的纸张片材方向的图等。
如果设定了用于后打印的纸张片材,则执行与打印后有关的测试打印(步骤S3)。例如,用户通过操作打印设备20的操作装置等来发出执行第二图表的测试打印的指令。结果,打印引擎24打印第二图表。
接下来,由扫描器30执行图像数据的读取(步骤S4)。例如,在通过步骤S1的与预打印有关的测试打印将第一图表打印在纸张片材上并且通过步骤S3的与后打印有关的测试打印将第二图表打印在纸张片材上之后,如果纸张片材被输出到与打印设备20的打印引擎24对应的输出托盘上,则用户将纸张片材设置在扫描器30上,并发出读取图像数据的指令。结果,读取通过套印打印的第一图表和第二图表的图像数据。
随后,引擎间控制器40的数据获取单元42获取由扫描器30读取的图像数据,并且由引擎间控制器40执行打印方向判断处理和套印调整处理(步骤S5)。
图10是例示由引擎间控制器40执行的处理的具体示例的图。在图10中,通过流程图示出了由引擎间控制器40在图9的步骤S5中执行的处理的具体示例。引擎间控制器40对所获取的图像数据执行由图10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例如通过已知的图像检测处理。
如果获取图像数据,则引擎间控制器40首先根据包括在图像数据中的第二图表确定判断扫描方向(步骤S51)。例如,如果获取图7所示的具体示例的第一图表和第二图表的图像数据,则引擎控制器40的判断单元44在检测包括在图像数据中的包括第二图表的四个条B。随后,检测四个条B的厚度,并指定最厚的条B。由于最厚的条设置在后打印的头侧,所以图像数据中存在最厚的条B的一侧被确定为后打印的头侧。
随后,引擎间控制器40从包括在图像数据中的第二图表中检测搜索基准位置(步骤S52)。例如,引擎控制装置40的搜索单元46参照从图像数据中检测出的4个条B的位置,检测出第二图表所示的6个搜索基准位置R1到R6(参照图8)。
例如,如果预先在存储装置50中存储了关于四个条B的位置和六个搜索基准位置R1至R6的相对位置关系的信息,则搜索单元46指定与从图像数据中检测出的四个条图B的位置相距根据包括在图表信息中的相对位置信息的距离的区域,并且例如通过搜索指定区域和指定区域的附近,检测图像数据中包括的六个搜索基准位置R1到R6。然而,除了与六个搜索基准位置R1至R6相对应的网格点之外,可以检测包括在第二图表中的任何其他网格点(两条不同直线L的任何其他交点)。
接下来,引擎间控制器40根据扫描方向从搜索基准位置判断搜索区域(步骤S53)。例如,引擎间控制器40的搜索单元46根据在步骤S51中判断的扫描方向,基于在步骤S52中检测到的搜索基准位置,确定图像数据中的搜索区域。
图11是例示根据扫描方向确定的搜索区域的具体示例的图。在图11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在图像数据中设定了9个搜索区域F1到F9。搜索区域F1至F9是基于在图10的步骤S52中检测到的搜索基准位置来确定的。
例如,图11所示的搜索区域F1被设定为使得从图8的搜索基准位置R1偏离了相对位置(x1,y1)的位置(基准位置P1的理想位置)成为中心。而且,图11所示的搜索区域F2被设定为使得从图8的搜索基准位置R2偏离了相对位置(x2,y2)的位置(基准位置P2的理想位置)成为中心。
此外,搜索区域F3被设定为使得从搜索基准位置R3偏离了相对位置(x3,y3)的位置成为中心,并且搜索区域F4被设定为使得从搜索基准位置R4偏离了相对位置(x4,y4)的位置成为中心,并且搜索区域F5被设定为使得从搜索基准位置R5偏离了相对位置(x5,y5)的位置成为中心,并且搜索区域F6被设定为使得从搜索基准位置R6偏离了相对位置(x6,y6)的位置成为中心。相对位置(x1,y1)至(x6,y6)是从存储装置50中存储的图表信息获得的相对位置信息。
而且,在图11所示的具体示例中,搜索区域F7被设定在搜索区域F1和搜索区域F2之间。搜索区域F7和搜索区域F2的位置关于线彼此对称。例如,图11所示的搜索区域F7被设定为使得从图8所示的搜索基准位置R2偏离了相对位置(-x2,y2)的位置成为中心。
此外,在图11所示的具体示例中,搜索区域F8设定在条形码BC(参照图7)的周围,搜索区域F9设定在与第一图表所包括的方向标记SM对应的位置(参照图7)。
因此,在将头(由第二图表表示的后打印的头侧)设置在上侧而执行了扫描(读取图像数据)的情况下,由于头在图像数据中位于上侧,例如,如图11的(1)所示,搜索区域F1、F7、F2和F3被设定在图像数据的上侧,并且搜索区域F4、F5和F6被设定在图像数据的下侧。
另外,在将头设置在下侧而执行了扫描的情况下,例如如图11的(2)所示,由于头在图像数据的中位于下侧,所以搜索区域F1、F7、F2和F3被设定在图像数据的下侧,并且搜索区域F4,F5和F6被设定在图像数据的上侧。
另外,在将头配置在左侧而执行了扫描的情况下,例如如图11的(3)所示,由于头在图像数据中位于左侧,所以搜索区域F1、F7、F2和F3被设定在图像数据的左侧,搜索区域F4、F5和F6被设置在图像数据的右侧。
另外,在将头配置在右侧而执行了扫描的情况下,例如如图11的(4)所示,由于头在图像数据中位于右侧,所以搜索区域F1、F7、F2和F3被设定在图像数据的右侧,搜索区域F4、F5和F6被设定在图像数据的左侧。另外,如图11的(1)至(4)所示设置搜索区域F8和F9。
以下,将进一步描述图10。如果在图像数据中确定了搜索区域,则引擎间控制器40在搜索区域中搜索第一图表的基准标记(步骤S54)。例如,引擎间控制器40的搜索单元46在搜索区域F1至F9中的每个搜索区域中搜索基准标记,从而检查在搜索区域F1至F9的每个搜索区域中是否存在任何基准标记。
随后,引擎间控制器40从步骤S54的搜索结果判断后打印的打印状态(步骤S55)。例如,引擎间控制器40的判断单元44根据对搜索区域F1至F9执行的基准标记检测的结果来判断打印状态是否正常。
图12是例示与判断打印状态有关的具体示例的图。而且,图13A和13B是例示与打印状态有关的正常图案和异常图案的具体示例的图。
如果预打印的方向和后打印的方向彼此一致并且套印的打印状态正常,例如如图13A所示,则第一图表的方向和第二图表的方向对齐。在正常模式的情况下,由于包括在第一图表中的六个基准标记在六个搜索区域F1至F6内,所以从六个搜索区域F1至F6中检测到基准标记。而且,在正常模式的情况下,由于在每个搜索区域F7和F8中都没有基准标记,所以没有从搜索区域F7和F8中检测到任何基准标记。
另外,如果仅在背面打印表示纸张片材方向的方向标记(图7的方向标记SM),则从在正面指定的搜索区域F9未检测到该方向标记。
为此,如图12所示,在搜索区域F1到F6的检测结果为“检测到”并且搜索区域F7、F8的检测结果为“未检测到”的情况下,由于预打印的方向和后打印的方向彼此一致,引擎间控制器40的判断单元44判断套印的打印状态是正常模式。
相反,如图13B所示,在后打印的方向异常的情况下,例如,在后打印的方向与预打印的方向相反的情况下,则如果第二图表的方向是向上的,则第一图表的方向是向下的。在该后打印方向异常模式的情况下,从在正常状态下应当检测到基准标记的搜索区域F2和F5的位置没有检测到任何基准标记,并且从不应当检测到任何基准标记的搜索区域F7的位置检测到了基准标记。而且,在图13B中作为示例所示的后打印方向异常模式的情况下,从搜索区域F1、F3、F4和F6的位置检测到基准标记,并且从搜索区域F8中没有检测到任何基准标记。
为此,如图12所示,在搜索区域F1、F3、F4、F6和F7的检测结果为“检测到”并且搜索区域F2、F5和F8的检测结果为“未检测到”的情况下,由于后打印的方向与预打印的方向相反,引擎间控制器40的判断单元44判断套印的打印状态是后打印方向异常模式。
此外,引擎间控制器40的判断单元44可以将打印状态确定为除了正常模式和后打印方向异常模式之外的确定模式。例如,如图12所示,在以正常模式应当获得“检测到”的检测结果的搜索区域F1至F6中仅搜索区域F4的检测结果为“未检测到”的情况下,判断单元可以判断检测失败模式,其表示不能够判断打印状态是正常模式还是后打印方向异常模式。
以下,将进一步描述图10。如果步骤S55的打印状态确定结果是正常的(步骤S56),则引擎间控制器40得出打印位置错位量(步骤S57)。例如,引擎间控制装置40的错位量得出单元48使用从包括在图像数据中的第一图表所包括的基准标记获得的基准位置(预打印的基准位置)和从包括在图像数据中的第二图表所包括的搜索基准位置(后打印的基准位置),得出预打印的打印位置与打印后的打印位置之间的错位量。
例如,基于在步骤S54中从搜索区域F1中检测出的基准标记表示的基准位置P1(参照图8)和在步骤S52中检测出的搜索基准位置R1(参照图8)获得从图像数据检测到的基准位置P1与搜索基准位置R1之间的相对位置(x1,y1)。随后,根据检测到的相对位置(x1,y1)与从存储装置50获取的图表信息中包括的理想相对位置(x1,y1)之间的差,得出与基准位置P1(搜索基准位置R1)对应的错位量。
另外,基于在步骤S54中从搜索区域F2中检测出的基准标记表示的基准位置P2(参照图8)和在步骤S52中检测出的搜索基准位置R2(参照图8)获得从图像数据检测到的基准位置P2和搜索基准位置R2之间的相对位置(x2,y2)。随后,根据检测到的相对位置(x2,y2)与从存储装置50获取的理想相对位置(x2,y2)之间的差异,得出与基准位置P2(搜索基准位置R2)对应的错位量。此外,根据从检测结果获得的相对位置(x3,y3)到(x6,y6)与图表信息中包括的理想相对位置(x3,y3)到(x6,y6)之间的差异,得出与基准位置P3至P6(搜索基准位置R3至R6)对应的错位量。
例如,如图7所示的第一图表,包括与纸张片材的四个角部对应的四个基准位置和与纸张片材的角部之间的中心中的两个对应的两个基准位置的第一图表适合于检测纸张片材上的可打印区域的一般打印位置错位。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图10的步骤S57中以上述方式获得与基准位置P1至P6(搜索基准位置R1至R6)对应的错位量,则执行根据该错位量的调整,然后执行套印。例如,作为主打印执行基于从用户接收到的打印指令打印作为打印对象的用户图像。换句话说,作为预打印,由打印设备10对纸张片材执行用户图像的打印,然后由打印设备20对进行了预打印的纸张片材执行后打印。对于主打印,调整打印设备20的打印引擎24的后打印位置,以消除在步骤S57中得出的错位量(从而消除错位)。或者,对于主打印,根据在步骤S57中得出的错位量,可以调整打印设备10的打印引擎14的预打印位置,或者可以调整打印引擎14和打印引擎24两者。
另外,在预打印的测试打印期间,作为预打印可以执行第一图表和作为主打印对象的用户图像的打印,并且在后打印的测试打印期间,第二图表和用户图像的打印可以作为后期打印来执行。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能够在与主打印类似的打印条件下获得打印位置错位量。
虽然上面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在各个方面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且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包括各种修改。

Claims (18)

1.一种打印设备,该打印设备包括:
存储器,该存储器存储程序;和
至少一个硬件处理器,该至少一个硬件处理器被配置成执行所述程序中的处理,所述处理包括:
执行套印中的预打印,该套印是对介质执行预打印然后对该介质执行后打印的操作;和
在与所述预打印有关的测试打印期间,在该介质上打印关于介质方向的旋转不对称的图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在与所述预打印有关的所述测试打印期间,打印包括表示所述介质方向的一个或多个标记的所述图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在所述一个或多个标记中,包括具有表示所述介质方向的位置的标记和具有表示所述介质方向的形状的标记。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在与所述预打印有关的所述测试打印期间,打印包括表示多个基准位置的多个基准标记的图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在所述多个基准标记中,包括表示与所述介质的角部对应的基准位置的标记和/或表示所述介质的角部之间的中心的标记。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在与所述预打印有关的所述测试打印期间,打印包括所述多个基准标记的所述图表,所述多个基准标记被设置成关于所述介质方向的旋转不对称。
7.一种打印系统,该打印系统用于执行套印,其中,所述套印是对介质执行预打印然后对该介质执行后打印的操作,所述打印系统包括:
第一打印单元,该第一打印单元在与所述预打印有关的测试打印期间在该介质上打印关于介质方向的旋转不对称的第一图表;
第二打印单元,该第二打印单元在与所述后打印有关的测试打印期间在具有打印在所述介质上的所述第一图表的所述介质上打印第二图表;
读取单元,该读取单元读取打印在所述介质上的所述第一图表和所述第二图表的图像数据;和
判断单元,该判断单元根据所述读取单元读取的所述图像数据判断所述预打印和所述后打印的方向是否正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打印单元打印包括表示所述预打印的方向的第一标记的所述第一图表,
所述第二打印单元打印包括表示所述后打印的方向的第二标记的所述第二图表,
所述判断单元通过比较所述图像数据中包括的所述第一标记和所述第二标记来判断所述预打印和所述后打印的方向是否正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标记设置在表示所述预打印的方向的位置处,
所述第二标记设置在表示所述后打印的方向的位置处,
所述判断单元根据所述图像数据中的所述第一标记和所述第二标记的位置之间的关系来判断所述预打印和所述后打印的方向是否正确。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打印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标记具有表示所述预打印的方向的形状,
所述第二标记具有表示所述后打印的方向的形状,并且
所述判断单元通过比较所述图像数据中的所述第一标记的形状和所述第二标记的形状来判断所述预打印和所述后打印的方向是否正确。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打印单元打印所述第一图表,所述第一图表包括设置成关于介质方向的旋转不对称的多个基准标记,以及
所述判断单元根据所述图像数据中的所述多个基准标记的搜索结果来判断所述预打印和所述后打印的方向是否正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打印系统,所述打印系统还包括:
搜索单元,该搜索单元从所述图像数据中包括的所述第二图表中确定多个搜索区域,并且在所述图像数据中包括的所述多个搜索区域中搜索所述第一图表中所包括的所述多个基准标记,
其中,所述判断单元根据所述图像数据中包括的所述多个搜索区域中的所述多个基准标记的搜索结果来判断所述预打印和所述后打印的方向是否正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打印系统,所述打印系统还包括:
得出单元,该得出单元通过比较由所述图像数据中包括的所述第一图表所包括的所述多个基准标记表示的基准位置与由所述图像数据中包括的所述第二图表表示的搜索基准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和从所述第一图表和所述第二图表获得的理想相对位置关系进行比较,得出所述预打印的打印位置与所述打印后的打印位置之间的错位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系统,其中:
在多个基准标记中,包括表示与所述介质的角部对应的基准位置的标记和表示与所述介质的角部之间的中心对应的基准位置的标记中的至少一方。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打印系统,其中:
根据所得出的错位量,调整所述介质上的所述预打印的打印位置和所述介质上的所述后打印的打印位置中的至少一方,并且对所述介质执行所述套印。
16.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该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使计算机执行用于打印的处理的程序,所述处理包括:
控制打印引擎,使得该打印引擎执行套印中的预打印,该套印是对介质执行预打印然后对该介质执行后打印的操作;以及
控制所述打印引擎,使得所述打印引擎在与所述预打印有关的测试打印期间在所述介质上打印关于介质方向的旋转不对称的图表。
17.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该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使计算机执行用于打印的处理的程序,所述处理包括:
在与预打印有关的测试打印期间在所述介质上打印关于介质方向的旋转不对称的第一图表、并且在与后打印相关的测试打印期间在所述介质上打印第二图表之后,获取所述介质的图像数据;以及
根据该图像数据判断所述预打印和所述后打印的方向是否正确。
18.一种打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执行套印中的预打印,该套印是对介质执行预打印然后对该介质执行后打印的操作;以及
在与所述预打印有关的测试打印期间,打印关于介质方向的旋转不对称的图表。
CN201810649462.4A 2017-12-25 2018-06-22 打印设备、系统、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和打印方法 Active CN1099556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47871A JP7024390B2 (ja) 2017-12-25 2017-12-25 印刷装置、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247871 2017-12-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55602A true CN109955602A (zh) 2019-07-02
CN109955602B CN109955602B (zh) 2022-05-10

Family

ID=66951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49462.4A Active CN109955602B (zh) 2017-12-25 2018-06-22 打印设备、系统、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和打印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527991B2 (zh)
JP (1) JP7024390B2 (zh)
CN (1) CN1099556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47601B2 (ja) 2020-03-24 2024-03-1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21167913A (ja) 2020-04-13 2021-10-21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487565B2 (ja) 2020-06-03 2024-05-2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検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検品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487570B2 (ja) 2020-06-09 2024-05-2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補正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補正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2045501A (ja) * 2020-09-09 2022-03-22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追い刷り検査装置及び追い刷り検査プログラム
US11595544B1 (en) 2022-02-10 2023-02-28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868072B2 (en) * 2022-02-23 2024-01-09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23130616A (ja) * 2022-03-08 2023-09-21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84381A (ja) * 2009-02-10 2010-08-26 Toshiba Tec Corp ラベル発行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2129360A (zh) * 2010-01-20 2011-07-2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打印信息管理装置、方法、系统和记录有程序的记录介质
CN102310634A (zh) * 2010-06-28 2012-01-1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设备和喷墨打印设备的打印方法
CN102616021A (zh) * 2011-01-26 2012-08-01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打印介质标记的判断方法及装置、打印装置
CN102729664A (zh) * 2011-03-29 2012-10-1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不良记录元件检测装置及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及方法、程序
US20140186076A1 (en) * 2012-12-28 2014-07-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7340980A (zh) * 2016-04-28 2017-11-10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打印系统以及打印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89259A (ja) 1999-04-08 2000-10-1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両面プリント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4660204B2 (ja) 2005-01-05 2011-03-3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グラビア印刷機およびグラビア印刷方法
JP4513573B2 (ja) 2005-01-11 2010-07-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帳票処理装置
JP4661545B2 (ja) 2005-11-22 2011-03-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8031364B2 (en) 2007-05-07 2011-10-04 Xerox Corporation Image adjustment control for image alignment
JP5339887B2 (ja) 2008-12-22 2013-1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081687A (ja) 2009-10-09 2011-04-21 Canon Inc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JP2011102940A (ja) 2009-11-12 2011-05-2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7062308A (ja) 2015-09-24 2017-03-3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多種類トナー画像形成方法、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84381A (ja) * 2009-02-10 2010-08-26 Toshiba Tec Corp ラベル発行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2129360A (zh) * 2010-01-20 2011-07-2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打印信息管理装置、方法、系统和记录有程序的记录介质
CN102310634A (zh) * 2010-06-28 2012-01-1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设备和喷墨打印设备的打印方法
CN102616021A (zh) * 2011-01-26 2012-08-01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打印介质标记的判断方法及装置、打印装置
CN102729664A (zh) * 2011-03-29 2012-10-1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不良记录元件检测装置及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及方法、程序
US20140186076A1 (en) * 2012-12-28 2014-07-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7340980A (zh) * 2016-04-28 2017-11-10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打印系统以及打印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24390B2 (ja) 2022-02-24
JP2019111758A (ja) 2019-07-11
CN109955602B (zh) 2022-05-10
US20190196379A1 (en) 2019-06-27
US10527991B2 (en) 2020-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55602A (zh) 打印设备、打印系统、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和打印方法
US8159717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20110292435A1 (en) Printer with in-line scanner
CN102591596A (zh) 信息处理装置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JP4470500B2 (ja) 印刷物検査装置、印刷物検査方法、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67788A (ja) 印刷用構成要素の同期化処理
US8045235B2 (en) Method of adding specific image information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10292431A1 (en) Printer with in-line scanner
JP2007310567A (ja) 検査システムおよび検査装置および方法
EP2664965B1 (en) Use of scanner unit for paper tray preprocessing
JP2009226716A (ja) 画像形成装置、切断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及び切断プログラム
JP2004195878A (ja) 印刷物検査装置及び印刷物検査方法
JP4457700B2 (ja) ページ誤り検査装置
US20190193440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ing system,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printing
CN113163066B (zh) 图像校正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150054905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JP2023080474A (ja) プログラムセット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1716922B (zh) 打印机和打印系统
JP4525270B2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結果検査方法
US20210101401A1 (en) Method for authenticating a forgery-proof object
KR101562202B1 (ko) 인쇄 용지의 급지 방향에 따라 프린터를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JP5197341B2 (ja) 磁性体マークを備える帳票体及びマーク検知システム
JP2007301864A (ja) 印刷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8168321A1 (ja)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2005059383A (ja) 印刷ずれ検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