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52957B - 一种海棠的组织培养方法以及培养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棠的组织培养方法以及培养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52957B
CN109952957B CN201910391630.9A CN201910391630A CN109952957B CN 109952957 B CN109952957 B CN 109952957B CN 201910391630 A CN201910391630 A CN 201910391630A CN 109952957 B CN109952957 B CN 1099529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medium
begonia
rooting
tiss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9163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52957A (zh
Inventor
孙艳艳
江皓
韩文学
卞健
云金虎
张往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39163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529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52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529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529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529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4/00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therefor
    • A01H4/001Culture apparatus for tissue cul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4/00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therefor
    • A01H4/008Methods for regeneration to complete plan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棠的组织培养方法以及培养基,涉及海棠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海棠的组织培养方法其包括:芽诱导步骤;所述芽诱导步骤包括:将海棠外植体置于芽诱导培养基中以诱导形成不定芽;其中,所述芽诱导培养基具有如下成分:MS+0.18‑0.22mg/L TDZ+0.38‑0.42mg/L KT+0.8‑0.12mg/L NAA。该组织培养方法具有较低的污染率低以及较高的诱导率、增殖倍数和生根率,用于对海棠组织培养,可培养出大量的海棠植株,提高植株成活率,缩短育种周期。

Description

一种海棠的组织培养方法以及培养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棠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海棠的组织培养方法以及培养基。
背景技术
‘冬红’海棠取自江苏省江都市仙女镇(东经119°55′,北纬32°42′)的南京林业大学海棠种质资源圃。在常规的育苗方式为播种育苗,一颗种子一般只能孕育一株植株。单粒种子只可诱导单株植株,育种周期长。但现有的海棠组织培养方法对‘冬红’海棠而言存在诱导率、增殖倍数和生根率低等问题。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棠的组织培养方法。该组织培养方法具有较低的污染率低以及较高的诱导率、增殖倍数和生根率,用于对海棠组织培养,可培养出大量的海棠植株,提高植株成活率,缩短育种周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海棠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组合。该培养基组合可以用于海棠的组织培养,具有较低的污染率低以及较高的诱导率、增殖倍数和生根率,可培养出大量的海棠植株,提高植株成活率,缩短育种周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棠的组织培养方法,其包括:芽诱导步骤;上述芽诱导步骤包括:将海棠外植体置于芽诱导培养基中以诱导形成不定芽;
其中,上述芽诱导培养基具有如下成分:MS+0.18-0.22mg/L噻苯隆(N-苯基-N’-1,2,3-噻二唑-5-基脲,简称TDZ)+0.38-0.42mg/L激动素(KT)+0.8-0.12mg/L萘乙酸(NAA);
优选的,上述海棠外植体为去除海棠种子的种皮后的胚。
种皮是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进化来保护内部胚不受外界环境所损坏。而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种皮也会限制种子的萌发,在本发明的研究中,发现种皮对种子的组织培养有较大影响,种皮会影响种子的萌发,污染率增高,不定芽的诱导率降低。因此,采用去除海棠种子的种皮后的胚作为外植体,可以大大地降低污染率、提高诱导数和诱导率。
优选的,上述芽诱导培养基具有如下成分:MS+0.2mg/L TDZ+0.4mg/L KT+0.1mg/LNAA;即在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0.2mg/L TDZ、0.4mg/L KT、和0.1mg/L NAA。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芽诱导培养的条件如下:暗培养25-35天,转光培养,光培养28-32天,光照强度1100-1300lx,时长14-16h/d。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在上述芽诱导步骤之后,上述组织培养方法还包括:增殖培养步骤;
上述增殖培养步骤包括:将上述不定芽置于增殖培养基中以诱导形成无根苗;
上述增殖培养基具有如下成分:MS+0.48-0.52mg/L 6-苄氨基腺嘌呤(6-BA)+0.18-0.22mg L NAA+0.8-0.12m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优选的,上述增殖培养基具有如下成分:MS+0.5mg/L 6-BA+0.2mg L NAA+0.1mg/LPVP。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增殖培养的条件如下:光培养28-32天,光照强度1100-1300lx,时长16h/d。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在上述增殖培养步骤之后,上述组织培养方法还包括:生根培养步骤;
上述生根培养步骤包括:将上述无根苗置于生根培养基中以诱导形成根得到海棠植株;
上述生根培养基具有如下成分:1/2MS+0.48-0.52mg/L IBA+0.8-0.12mg/L PVP,培养基pH为5.8。
优选的,上述生根培养基具有如下成分:1/2MS+0.5mg/L IBA+0.1mg/L PVP。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生根培养的条件如下:光培养28-32天,光照强度1100-1300lx,时长16h/d。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海棠种子为冬红海棠品种的种子。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芽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还具有如下成分:30g/L蔗糖和7g/L琼脂。
本发明的组织培养方法通过对各阶段培养基包括芽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以及生根培养基的成分的合理优化,使各阶段培养基能够在相应阶段进行有效诱导培养,例如芽诱导培养基可以提高海棠外植体的芽诱导率和增殖倍数、增殖培养基可以提高不定芽的增殖倍数、生根培养基可以提高无根苗的生根率等。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海棠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组合,上述培养基组合包括:用于诱导海棠外植体形成不定芽的芽诱导培养基;
上述芽诱导培养基具有如下成分:MS+0.18-0.22mg/L TDZ+0.38-0.42mg/L KT+0.0.8-0.12mg/L NAA;
优选的,上述海棠外植体为去除海棠种子的种皮后的胚。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培养基组合还包括:用于诱导上述不定芽形成无根苗的增殖培养基;
上述增殖培养基具有如下成分:MS+0.48-0.52mg/L 6-BA+0.18-0.22mg L NAA+0.8-0.12mg/L PVP。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培养基组合还包括:用于诱导上述无根苗生根的生根培养基;
上述生根培养基具有如下成分:1/2MS+0.48-0.52mg/L IBA+0.8-0.12mg/L PVP。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海棠种子为冬红海棠品种的种子。
本发明的培养基组合通过对各阶段培养基包括芽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以及生根培养基的成分的合理优化,使各阶段培养基能够在相应阶段进行有效诱导培养,例如芽诱导培养基可以提高海棠外植体的芽诱导率和增殖倍数、增殖培养基可以提高不定芽的增殖倍数、生根培养基可以提高无根苗的生根率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中胚刚接入芽诱导培养基上培养时的图片。
图2为实施例1中胚经芽诱导培养基培养后,诱导形成的丛生芽的图片。
图3为实施例1中在照培养基2中上的叶片发红的不定芽的图片。
图4为实施例中1中的将增殖培养后的不定芽图片。
图5为实施例1中的不定芽转入增殖培养基中诱导形成的无根苗图片。
图6为实施例1中的无根苗经生根培养后形成的带有根的完整植株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海棠的组织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冬红’海棠品种(来自江都市仙女镇的南京林业大学海棠种质资源圃),将海棠果去除外种皮洗净,晾干后放入冰箱4℃沙藏30天。目的:低温沙藏刺激种子萌发。
2芽诱导培养
在超净工作台上使用75%酒精浸泡1min,无菌水清洗3次,25%次氯酸钠浸泡8min,无菌水清洗5次,使用无菌滤纸吸去多余水分。将种子放入培养皿中,剥去外种皮,将胚接入经高压灭菌锅灭菌(温度121℃,1.1kg/cm2高压下灭菌20min)的芽诱导培养基上(见图1),暗培养25-35天后,转光培养,光培养30天,光照强度1200lx,时长16h/d,以培养得到不定芽(见图2)。
其中,芽诱导培养基的成分如下:MS+0.2mg/L TDZ+0.4mg/L KT+0.1mg/L NAA+30g/L蔗糖和7g/L琼脂。
(1)设置对照试验1,以种子直接作为外植体,比较以胚作为外植体对不定芽的影响;
在超净工作台上使用75%酒精浸泡1min,无菌水清洗3次,25%次氯酸钠浸泡8min,无菌水清洗5次,使用无菌滤纸吸去多余水分。将种子直接接入经高压灭菌锅灭菌的培养基内,暗培养25-35天,转光培养,光培养30天,照强度1200lx,时长16h/d。每瓶接种一粒,每个处理接种30瓶,重复3次,结果见表1。
表1 剥胚与否对不定芽诱导影响
Figure BDA0002055125890000061
种皮是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进化来保护内部胚不受外界环境所损坏。而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种皮也会限制种子的萌发,从表1可以看出,种皮对种子的组织培养有较大影响,种皮会影响种子的萌发,污染率增高,不定芽的诱导率降低,而将种子的皮去除后以胚作为外植体,其污染率较低,诱导数、诱导率以及增殖倍数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设置对照试验2,以不同的基础培养基作为对照,用于芽诱导培养,比较不同培养基对海棠胚不定芽诱导及增殖的影响。
对照培养基与步骤2中的芽诱导培养基的差别仅在于基础培养基不同;具体地:对照芽诱导培养基1以WPM作为基础培养基,对照芽诱导培养基2以1/2MS作为基础培养基,其他成分与步骤2中的芽诱导培养基一致。培养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海棠胚不定芽诱导及增殖的影响
Figure BDA0002055125890000071
通过表2数据发现,在暗培养阶段,实施例1的芽诱导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2在污染率和诱导数、诱导率以及增殖倍数等指标上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但转入光培养一段时间以后,对照培养基2中的不定芽叶片发红(见图3)。因此,综合来看,采用实施例1步骤2中的芽诱导培养基对海棠胚进行芽诱导培养效果更突出。
3增殖培养
将由步骤2培养得到的不定芽转入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以诱导形成无根苗;
增殖培养的条件:
光培养30天,照强度1200lx,时长16h/d。
本实施例中,增殖培养基具有如下成分:MS+0.5mg/L 6-BA+0.2mg L NAA+0.1mg/LPVP+30g/L蔗糖和7g/L琼脂。
设置对照试验3,对照增殖培养基以不同浓度的6-BA作为对照,其余成分与上述增殖培养基相同,比较6-BA对不定芽的诱导影响;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浓度分裂素对不定芽诱导影响
组别 6-BAmg/L 诱导数/瓶 增殖倍数/倍
实施例1增殖培养基 <u>0.5</u> <u>231</u> <u>5.5</u>
对照增殖培养基1 1 168 4.6
对照增殖培养基2 2 78 2.8
从表3可以看出,本实施例1的增殖培养基诱导不定芽增殖的效果高于对照增殖培养基,增殖倍数可达5.5倍,增殖效果突出(见图4)。
4生根培养
将步骤3得到的无根苗(见图5)转入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以得到完整的海棠苗植株(见图6)。
其中,生根培养的条件如下:
光培养30天,照强度1200lx,时长16h/d。
生根培养基的成分如下:
1/2MS+0.5mg/L IBA+0.1mg/L PVP+30g/L蔗糖和7g/L琼脂。
设置对照试验4,以不同浓度的IBA和NAA作为对照,比较其对生根的影响。对照生根培养基的其余成分与实施例1的生根培养基成分相同,生根培养结果见下表4。
表4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海棠生根的影响
Figure BDA0002055125890000081
Figure BDA0002055125890000091
从表4可以看出,采用本实施例的生根培养基生根率可达95.45,远高于其他对照生根培养基,说明只添加0.5mg/L IBA的1/2MS基础培养基中对海棠无根苗的生根有明显提升作用。
表4试验是观测接种20天和接种36天后的生根效果,发现多培养一段时间后,其生根率都有明显提高,在接种20天时,7号培养基变现出来的效果较好,但是其生根率较培养36天的10号培养基低,此培养基配方可适用于生产时间较短的紧急情况,在实际生产中,当给予较长时间的培养,添加0.5mg/L IBA的1/2MS培养基是更为适合的培养配方。以上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海棠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芽诱导步骤;所述芽诱导步骤包括:将海棠外植体置于芽诱导培养基中以诱导形成不定芽;
其中,所述芽诱导培养基具有如下成分:MS+0.18-0.22mg/L TDZ+0.38-0.42mg/L KT+0.8-0.12mg/L NAA;
所述海棠外植体为去除海棠种子的种皮后的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棠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芽诱导培养的条件如下:暗培养25-35天,转光培养,光培养28-32天,光照强度1100-1300lx,时长14-16h/d。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海棠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芽诱导步骤之后,所述组织培养方法还包括:增殖培养步骤,
所述增殖培养步骤包括:将所述不定芽置于增殖培养基中以诱导形成无根苗;
所述增殖培养基具有如下成分:MS+0.48-0.52mg/L 6-BA+0.18-0.22mg L NAA+0.8-0.12mg/L PVP。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棠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增殖培养的条件如下:光培养28-32天,光照强度1100-1300lx,时长16h/d。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棠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增殖培养步骤之后,所述组织培养方法还包括:生根培养步骤;
所述生根培养步骤包括:将所述无根苗置于生根培养基中以诱导形成根,得到海棠植株;
所述生根培养基具有如下成分:1/2MS+0.48-0.52mg/L IBA+0.8-0.12mg/L PVP。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棠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根培养的条件如下:光培养28-32天,光照强度1100-1300lx,时长16h/d。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海棠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棠种子为冬红海棠品种的种子。
8.一种用于海棠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组合包括:用于诱导海棠外植体形成不定芽的芽诱导培养基;
所述芽诱导培养基具有如下成分:MS+0.18-0.22mg/L TDZ+0.38-0.42mg/L KT+0.8-0.12mg/L NAA;
所述海棠外植体为去除海棠种子的种皮后的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海棠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组合还包括:用于诱导所述不定芽形成无根苗的增殖培养基;
所述增殖培养基具有如下成分:MS+0.48-0.52mg/L 6-BA+0.18-0.22mg L NAA+0.8-0.12mg/L PVP。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海棠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组合还包括:用于诱导所述无根苗生根的生根培养基;
所述生根培养基具有如下成分:1/2MS+0.48-0.52mg/L IBA+0.8-0.12mg/L PVP。
CN201910391630.9A 2019-05-10 2019-05-10 一种海棠的组织培养方法以及培养基 Active CN1099529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91630.9A CN109952957B (zh) 2019-05-10 2019-05-10 一种海棠的组织培养方法以及培养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91630.9A CN109952957B (zh) 2019-05-10 2019-05-10 一种海棠的组织培养方法以及培养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52957A CN109952957A (zh) 2019-07-02
CN109952957B true CN109952957B (zh) 2020-11-03

Family

ID=67027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91630.9A Active CN109952957B (zh) 2019-05-10 2019-05-10 一种海棠的组织培养方法以及培养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529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5786B (zh) * 2019-07-19 2022-03-25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黄油果’海棠的组培快速繁殖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2274A (zh) * 2016-07-15 2016-12-14 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 特丽海棠的组织培养方法
CN107637520A (zh) * 2017-09-27 2018-01-30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湖北海棠的组织培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2274A (zh) * 2016-07-15 2016-12-14 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 特丽海棠的组织培养方法
CN107637520A (zh) * 2017-09-27 2018-01-30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湖北海棠的组织培养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丽格海棠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刘玉芹等;《丽格海棠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20021231(第5期);第10-1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52957A (zh) 2019-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037017A1 (zh) 一种用于再生虎克姜花植株的系列培养基及其应用
Tomar et al. In vitro plant regeneration of leguminous trees (Albizia spp)
CN108782241B (zh) 椰子体细胞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和椰子体细胞胚胎发生与植株再生的方法
CN105475137A (zh) 一种兼顾荷花增殖与生根的组培方法
CN103461118A (zh) 一种金线莲种苗的工厂化生产方法
CN110476818B (zh) 一种物理辅促油桐带芽茎段再生植株的方法
Polanco et al. Factors that affect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in vitro culture of immature seeds in four lentil cultivars
CN109952957B (zh) 一种海棠的组织培养方法以及培养基
CN114342804A (zh) 一种光调控促进油茶带芽茎段植株再生的方法
CN110896859B (zh) 一种利用水杨酸促进杉木体胚发生的方法
CN109601388B (zh) 一种杂交铁线莲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CN105104201B (zh) 一种撒瓦那柏初代组培方法
CN117243119A (zh) 一种快速获得四倍体豇豆的方法
Radomir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in vitro multiplication potential of Magnolia stellata and Magnolia× soulangiana species.
CN113854155B (zh) 一种香草兰脱毒种苗的高通量繁育方法
CN114431149B (zh) 珍稀濒危植物大黄花虾脊兰的种子非共生萌发方法
CN109526750A (zh) 一种冰灯玉露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方法
CN112106663B (zh) 一种杨梅实生无性系的建立方法
CN110226520B (zh) 一种高频诱导黄山苦茶组培苗生根的方法
Hosseini-Nasr et al. Thidiazuron-induced high-frequency shoot regeneration from root region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L. seedlings
CN115250913B (zh) 一种盐肤木体细胞胚胎发生与植株再生方法
Kiani et al. Conservation of Colutea gifana, a rare and potential ornamental species, using in vitro method
CN103168689B (zh) 一种花生短周期组织培养方法
CN110915654A (zh) 一种利用亚精胺促进杉木体胚发生的方法
Aasim et al. Comparative studies on the competence of axillary shoot regeneration on unsliced and longitudinally sliced cotyledon nodes of Vigna unguiculat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