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52439B - 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52439B
CN109952439B CN201780069280.3A CN201780069280A CN109952439B CN 109952439 B CN109952439 B CN 109952439B CN 201780069280 A CN201780069280 A CN 201780069280A CN 109952439 B CN109952439 B CN 1099524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ction hole
cylinder
suction
center
ax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928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52439A (zh
Inventor
J·F·莫纳斯
平山卓也
野岛康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arri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arri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arrier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arri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9524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524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524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524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3/001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similar working principle
    • F04C23/003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similar working principle having complementary fun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12Arrangements for admission or discharge of the working fluid,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inlet or outle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3/001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similar working princip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3/008Hermetic pumps

Abstract

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具备旋转轴、第一缸体、第二缸体和分隔板。在上述第一缸体设置有第一吸入通路。至少在上述第一缸体以及上述分隔板设置有从上述第一吸入通路分支的第二吸入通路。上述第一缸体具有设置于上述旋转轴的轴向并形成上述第二吸入通路的一部分的第一吸入孔。上述分隔板具有设置于上述轴向并形成上述第二吸入通路的另一部分的第二吸入孔。上述第一吸入孔的中心与上述第二吸入孔的中心相比位于上述旋转轴的径向的外侧。

Description

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提出有如下的旋转式压缩机,该旋转式压缩机具备在旋转轴的轴向排列的2个缸体,其中,在上述2个缸体中的一方设置有被从吸入管供给工作流体的第一吸入通路,并且,设置有从上述第一吸入通路分支并将上述工作流体的一部分朝上述2个缸体中的另一方引导的第二吸入通路。
然而,在上述那样的旋转式压缩机中,例如为了降低工作流体的流动损失,有时上述第二吸入通路由相对于旋转轴的轴向倾斜的倾斜孔形成。在该情况下,存在旋转式压缩机的制造性降低的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实开昭61-339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5-2073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制造性的提高的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具备旋转轴、第一缸体、第二缸体和分隔板。上述旋转轴在轴向排列设置有第一偏心部和第二偏心部。上述第一缸体形成有供上述第一偏心部配置的第一缸体室。上述第二缸体形成有供上述第二偏心部配置的第二缸体室。上述分隔板配置在上述第一缸体与上述第二缸体之间。在上述第一缸体,在上述旋转轴的径向设置有使供工作流体流动的吸入管与上述第一缸体室连通的第一吸入通路。至少在上述第一缸体以及上述分隔板设置有从上述第一吸入通路分支而使上述第一吸入通路与上述第二缸体室连通的第二吸入通路。上述第一缸体具有在上述轴向设置而形成上述第二吸入通路的一部分的第一吸入孔。上述分隔板具有在上述轴向设置而形成上述第二吸入通路的另一部分的第二吸入孔。上述第一吸入孔的中心与上述第二吸入孔的中心相比位于上述径向的外侧。
附图说明
图1是包含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剖视图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沿着图1中示出的压缩机构部的F2-F2线的剖视图。
图3是将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部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剖视图。
图4是将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压缩机构部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进行说明。
首先,对制冷循环装置简单地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1所示,制冷循环装置1具备:旋转式压缩机2、与旋转式压缩机2连接的散热器3(例如冷凝器)、与散热器3连接的膨胀装置4(例如膨胀阀)、以及连接在膨胀装置4与旋转式压缩机2之间的吸热器5(例如蒸发器)。
旋转式压缩机2是所谓的旋转式的压缩机。旋转式压缩机2例如对引入内部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工作流体)进行压缩而形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另外,旋转式压缩机2的具体结构将在后面叙述。
散热器3使热量从旋转式压缩机2送入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散热,将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形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
膨胀装置4使从散热器3送入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的压力下降,将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形成为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
吸热器5使从膨胀装置4送入的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气化,将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形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进而,在吸热器5中,低压的液体制冷剂气化时,从周围夺取气化热,由此,周围被冷却。另外,在吸热器5通过后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引入上述的旋转式压缩机2的内部。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中,工作流体即制冷剂一边在气体制冷剂与液体制冷剂之间进行相变一边循环,在从气体制冷剂朝液体制冷剂相变的过程中散热,在从液体制冷剂朝气体制冷剂相变的过程中吸热。进而,利用上述的散热或吸热而进行制热或制冷等。
其次,对上述的旋转式压缩机2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2具备压缩机主体11和储能器12。
储能器12是所谓的气液分离器。储能器12设置在上述的吸热器5与压缩机主体11之间。储能器12通过吸入管21而与压缩机主体11连接。储能器12将在吸热器5中气化后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吸入管21朝压缩机主体11供给。
压缩机主体11具备:旋转轴31;使旋转轴31旋转的电动机部32;通过旋转轴31的旋转而对气体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构部33;以及收容上述旋转轴31、电动机部32以及压缩机构部33的圆筒状的密闭容器34。
旋转轴31以及密闭容器34相对于旋转轴31的轴心O(轴线)呈同轴状地配置。另外,旋转轴31的轴心O意味着旋转轴31的中心(旋转中心)。电动机部32在密闭容器34中配置在沿着轴心O的方向的一端侧(图1中的上侧)。压缩机构部33在密闭容器34中配置在沿着轴心O的方向的另一端侧(图1中的下侧)。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沿着轴心O的方向称为旋转轴31的轴向Z、将与轴心O正交且从轴心O呈放射状地离开的方向称为旋转轴31的径向R、将相对于轴心O保持恒定的距离并在轴心O的周围旋转的方向称为旋转轴31的周向θ(参照图2)。
旋转轴31沿着轴向Z贯通电动机部32,并且在压缩机构部33的内部延伸。在旋转轴31上,沿轴向Z排列设置有第一偏心部41和第二偏心部42。第一偏心部41在旋转轴31中设置在与压缩机构部33的第一缸体51(后述)对应的位置。同样,第二偏心部42在旋转轴31中设置在与压缩机构部33的第二缸体52(后述)对应的位置。第一偏心部41以及第二偏心部42分别为例如沿着轴向Z的圆柱状。第一偏心部41以及第二偏心部42相对于轴心O而在径向R各偏心相同量。第一偏心部41以及第二偏心部42在从轴向Z观察的俯视图中例如形成为相同形状相同大小,并且例如在周向θ错开180°的相位差配置。
电动机部32例如是所谓的内转子型的DC无刷马达。具体地说,电动机部32具备定子36和转子37。定子36形成为筒状,且通过热装等固定在密闭容器34的内壁面。转子37配置在定子36的内侧。在转子37连结有旋转轴31的上部。通过朝设置于定子36的线圈供给电流,转子37驱动旋转轴31旋转。
其次,对压缩机构部33进行说明。
压缩机构部33具备:多个缸体(第一缸体51以及第二缸体52)、分隔板53、主轴承54、副轴承55、多个滚动件(第一滚动件56以及第二滚动件57)。
第一缸体51以及第二缸体52相互之间隔开距离而在轴向Z排列。第一缸体51以及第二缸体52分别形成为轴向Z开口的筒状。由此,在第一缸体51形成有成为第一缸体室51a的内部空间。在第一缸体室51a配置有旋转轴31的第一偏心部41。同样,在第二缸体52形成有成为第二缸体室52a的内部空间。在第二缸体室52a配置有旋转轴31的第二偏心部42。另外,关于针对第一缸体室51a以及第二缸体室52a的气体制冷剂的供给构造,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
分隔板53在轴向Z配置在第一缸体51与第二缸体52之间,被夹在第一缸体51与第二缸体52之间。分隔板53在轴向Z面向第一缸体室51a,规定第一缸体室51a的一面。同样,分隔板53在轴向Z面向第二缸体室52a,规定第二缸体室52a的一面。并且,在分隔板53上,在轴向Z设置有供旋转轴31通过的开口部。
主轴承54相对于第一缸体51而位于与分隔板53相反侧。主轴承54从与分隔板53相反侧面向第一缸体室51a,规定第一缸体室51a的另外一面。另一方面,副轴承55相对于第二缸体52而位于与分隔板53相反侧。副轴承55从与分隔板53相反侧面向第二缸体室52a,规定第二缸体室52a的另外一面。上述的旋转轴31贯通第一缸体51、第二缸体52、以及分隔板53,并且由主轴承54和副轴承55支承为能够旋转。
第一滚动件56以及第二滚动件57分别形成为沿着轴向Z的筒状。第一滚动件56中嵌入第一偏心部41,且配置在第一缸体室51a。同样,第二滚动件57中嵌入第二偏心部42,且配置在第二缸体室52a。在上述滚动件56、57的内周面与偏心部41、42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允许相对于偏心部41、42的滚动件56、57的相对旋转的间隙。即、本发明中提到的“嵌入”也包含在2个部件之间存在允许相互的旋转的间隙的情况。第一滚动件56以及第二滚动件57分别伴随着旋转轴31的旋转而一边使各滚动件56、57的外周面与各缸体51、52的内周面滑动接触一边在缸体室51a、52a内偏心旋转(参照图2)。
其次,对缸体51、52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
此处,关于第一缸体51的内部结构和第二缸体52的内部结构,除了根据偏心部41、42以及滚动件56、57的相位差而不同的部分、以及与后述的吸入通路71、72相关的部分以外均彼此大致相同。因此,此处以第一缸体51的内部结构为代表进行说明。
图2是沿着图1中示出的压缩机构部33的F2-F2线的剖视图。
如图2所示,在第一缸体51设置有朝径向R的外侧延伸的叶片槽58。在叶片槽58插入有能够沿着径向R滑动移动的叶片59。叶片59由未图示的施力单元朝径向R的内侧施力,其前端部在第一缸体室51a内与第一滚动件56的外周面抵接。由此,叶片59在周向θ上将第一缸体室51a的内部分隔为吸入室61和压缩室62。叶片59伴随着第一滚动件56的偏心旋转而在第一缸体室51a内进退。因此,若第一滚动件56在第一缸体室51a内偏心旋转,则通过第一滚动件56的偏心旋转以及伴随于此的叶片59的进退动作,进行在第一缸体室51a内对气体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动作。进而,在第一缸体室51a内被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通过第一缸体51的排出槽(未图示)等而被朝密闭容器34内排出。
其次,对针对第一缸体51以及第二缸体52的气体制冷剂(工作流体)的供给构造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2,仅在沿轴向Z排列的2个缸体51、52中的一方的缸体51连接有吸入管21,并且在压缩机构部33的内部设置有将从吸入管21被供给至缸体51的气体制冷剂的一部分朝另一方的缸体52引导的分支流路。以下,针对该内容详细叙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供气体制冷剂从储能器12流动的吸入管21与第一缸体51连接。在第一缸体51中,在径向R设置有使吸入管21与第一缸体室51a连通的第一吸入通路71。另外,本发明中提到的“在径向设置”例如意味着沿径向R开设孔。因此,“在径向设置”也可以认为是“沿径向设置”或者“在径向开口”等。
第一吸入通路71例如是沿着径向R设置于第一缸体51的孔。第一吸入通路71例如从第一缸体51的外周面贯通至规定第一缸体室51a的第一缸体51的内周面。第一吸入通路71被从吸入管21直接供给气体制冷剂。第一吸入通路71将从吸入管21供给的气体制冷剂的一部分朝第一缸体室51a的吸入室61引导。
并且,在压缩机构部33设置有从第一吸入通路71分支的第二吸入通路72。第二吸入通路72遍及第一缸体51、分隔板53、第二缸体52设置,使第一吸入通路71与第二缸体室52a连通。第二吸入通路72将在第一吸入通路71流动的气体制冷剂的一部分朝第二缸体室52a引导。
其次,对第二吸入通路72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3是将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部33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剖视图。
如图3所示,第二吸入通路72例如由设置于第一缸体51的第一吸入孔81、设置于分隔板53的第二吸入孔82、以及设置于第二缸体52的制冷剂流路83形成。
第一吸入孔81在第一缸体51中在轴向Z设置。另外,本发明中提到的“在轴向设置”例如意味着沿轴向Z开设有孔。因此,“在轴向设置”也可以认为是“沿轴向设置”或者“在轴向开口”等。第一吸入孔81例如是在轴向Z开口的截面形状为圆的圆孔。第一吸入孔81从第一吸入通路71在轴向Z贯通到面向分隔板53的第一缸体51的表面(例如下表面)。第一吸入孔81使第一吸入通路71和设置于分隔板53的第二吸入孔82连通。
在与分隔板53相邻的第一吸入孔81的开口缘81a设置有第一倒角部91。第一倒角部91例如遍及开口缘81a的整周设置。由此,开口缘81a具有相对于轴向Z倾斜的倾斜部(扩径部)。由此,第一吸入孔81的截面积(开口面积)在第一倒角部91被加大。
第二吸入孔82在分隔板53中在轴向Z设置。第二吸入孔82例如是沿轴向Z延伸、且在轴向Z开口的截面形状为圆的圆孔。第二吸入孔82从面向第一缸体51的分隔板53的表面(例如上表面)在轴向Z贯通到面向第二缸体52的分隔板53的表面(例如下表面)。第二吸入孔82使第一缸体51的第一吸入孔81与第二缸体52的制冷剂流路83连通。第二吸入孔82的内径例如与第一吸入孔81的内径大致相同。其中,第二吸入孔82的内径可以比第一吸入孔81的内径大、也可以比其小。
在与第一缸体51相邻的第二吸入孔82的开口缘82a设置有第二倒角部92。第二倒角部92例如遍及开口缘82a的整周设置。并且,在面向第二缸体52的第二吸入孔82的开口缘82b设置有第3倒角部93。第3倒角部93例如遍及开口缘82b的整周设置。由此,开口缘82a、82b具有相对于轴向Z倾斜的倾斜部(扩径部)。由此,第二吸入孔82的截面积(开口面积)在第二倒角部92以及第3倒角部93的各处被加大。
制冷剂流路83例如是设置于第二缸体52的槽。制冷剂流路83例如从面向分隔板53的第二缸体52的表面(例如上表面)贯通至规定第二缸体室52a的第二缸体52的内周面。制冷剂流路83使分隔板53的第二吸入孔82与第二缸体室52a连通。制冷剂流路83例如沿着相对于轴向Z倾斜的方向设置。制冷剂流路83具有相对于轴向Z倾斜的倾斜面83a。
根据如上的结构,在第一吸入通路71流动的气体制冷剂的一部分通过设置于第一缸体51的第一吸入孔81、设置于分隔板53的第二吸入孔82、以及设置于第二缸体52的制冷剂流路83,被朝第二缸体室52a的吸入室61引导。
其次,对第二吸入孔82的配置位置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吸入孔81和第二吸入孔82在旋转轴31的径向R上配置在相互错开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吸入孔81的中心81c位于比第二吸入孔82的中心82c靠径向R的外侧的位置。另外,第一吸入孔81的中心81c例如是旋转轴31的径向R上的第一吸入孔81的中心。第二吸入孔82的中心82c例如是旋转轴31的径向R上的第二吸入孔82的中心。
并且,从另外的观点来看,第一吸入孔81具有:除了倒角部91之外位于第一吸入孔81中的最靠径向R的外侧的位置的第一端部81e1;以及除了倒角部91之外位于第一吸入孔81中的最靠径向R的内侧的位置的第一端部81e2。同样,第二吸入孔82具有:除了倒角部92、93之外位于第二吸入孔82中的最靠径向R的外侧的位置的第一端部82e1;以及除了倒角部92、93之外位于第二吸入孔82中的最靠径向R的内侧的位置的第二端部82e2。进而,第一吸入孔81的第一端部81e1位于比第二吸入孔82的第一端部82e1靠径向R的外侧的位置。并且,第一吸入孔81的第二端部81e2位于比第二吸入孔82的第二端部82e2靠径向R的外侧的位置。
其次,示出与第一吸入孔81以及第二吸入孔82相关的几个尺寸关系。首先,作为前提,定义L1、L2、L3、L4、L5、Rc、R1、R2、以及R3。如图3所示,L1是旋转轴31的轴心O与径向R上的第一吸入孔81的中心81c之间的在径向R的距离。L2是旋转轴31的轴心O与径向R上的第二吸入孔82的中心82c之间的在径向R的距离。L3是第一缸体51与分隔板53的边界面B(接合面)与轴向Z上的第一吸入通路71的中心71c之间的在轴向Z的距离。L4是轴向Z上的分隔板53的厚度。L5是旋转轴31的轴心O与径向R上的制冷剂流路83的中心83c(后述)之间的在径向R的距离。Rc是第一缸体室51a的半径。R1是轴向Z上的第一吸入通路71的半径。R2是径向R上的第一吸入孔81的半径。R3是径向R上的第二吸入孔82的半径。
另外,旋转轴31的轴心O与径向R上的第一缸体室51a的中心以及径向R上的第二缸体室52a的中心大致一致。因此,“旋转轴31的轴心O”可以认为是“径向R上的第一缸体室51a的中心(内径中心)”或者“径向R上的第二缸体室52a的中心(内径中心)”。并且,制冷剂流路83具有:在制冷剂流路83中位于最靠径向R的外侧的位置的第一端部83e1;以及在制冷剂流路83中位于最靠径向R的内侧的位置的第二端部83e2。“径向R上的制冷剂流路83的中心83c”是位于在径向R上距第一端部83e1与第二端部83e2为相等距离的位置的点。
当以上述方式定义各种尺寸的情况下,
若设C1=L1-R2-Rc、C2=L3-R1、以及C3=L1-L2,则C1以及C2分别为C3以上。此处,C1如图3所示相当于第一吸入孔81的内表面与规定第一缸体室51a的第一缸体51的内周面之间的在径向R的最小壁厚。C2相当于第一吸入通路71与分隔板53之间的在轴向Z的最小壁厚。C3相当于第一吸入孔81的中心81c与第二吸入孔82的中心82c之间的在径向R上的偏移量。
并且,在以上述方式定义各种尺寸的情况下,
若设C2=L3-R1、以及C3=L1-L2,
则C2/C3<L4/R3。
并且,在以上述方式定义各种尺寸的情况下,
L1>L2≧L5。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吸入孔82的中心82c与制冷剂流路83的中心83c在径向R上位于大致相同的位置。代替于此,第二吸入孔82的中心82c也可以位于比制冷剂流路83的中心83c靠径向R的外侧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缸体51与分隔板53的边界面B处的第二吸入通路72的截面呈由第一吸入孔81与第二吸入孔82在轴向Z重叠的部分形成的纺锤形状。进而,该边界面B处的第二吸入通路72的截面(纺锤形状的截面)的截面积(开口面积)例如比沿着轴向Z的截面中的第一吸入通路71的截面积(开口面积)大。
并且,从其他的观点来看,沿着径向R的截面中的第一吸入孔81的截面积(开口面积)比沿着轴向Z的截面中的第一吸入通路71的截面积(开口面积)大。换言之,如图2所示,R2>R1。并且,沿着径向R的截面中的第二吸入孔82的截面积(开口面积)比沿着轴向Z的截面中的第一吸入通路71的截面积(开口面积)大。换言之,R3>R1。
其次,对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2的作用进行说明。
若旋转式压缩机2被驱动、旋转轴31旋转,则第一滚动件56以及第二滚动件57在第一缸体室51a以及第二缸体室52a内偏心旋转。由此,第一缸体室51a以及第二缸体室52a内的气体制冷剂被压缩而通过第一缸体51以及第二缸体52的排出槽等被朝密闭容器34内排出。
并且,若因第一滚动件56以及第二滚动件57的偏心旋转而第一缸体室51a以及第二缸体室52a的吸入室61的压力变低,则通过吸入管21从储能器12供给气体制冷剂。从吸入管21供给的气体制冷剂的一部分通过设置于第一缸体51的第一吸入通路71而被朝第一缸体室51a供给。并且,在吸入管21流动的气体制冷剂的另一部分在进入第一吸入通路71后流入第二吸入通路72,由此被朝第二缸体室52a供给。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第二吸入通路72的入口的第一吸入孔81的中心81c位于相对于第二吸入孔82的中心82c朝径向R的外侧偏移的位置。因此,在将第一吸入孔81与第二吸入孔82合在一起观察的情况下,第二吸入通路72形成为与以朝向第二缸体室52a的方式相对于轴向Z倾斜的倾斜孔类似的结构。因此,气体制冷剂能够从第一吸入通路71朝第二缸体室52a而相对于轴向Z倾斜地流动。由此,第一吸入通路71内的气体制冷剂能够比较顺畅地流入第二缸体室52a。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实现旋转式压缩机2的高性能化、且能够实现制造性的提高。即、关于例如将二氧化碳等作为工作流体使用的旋转式压缩机,由于工作流体压力较高,因此有时在2个缸体中的一方的缸体连接有吸入管、并且设置有将气体制冷剂朝另一方的缸体引导的分支流路。
在该情况下,若利用沿着旋转轴的轴向的吸入孔形成上述分离流路,则存在工作流体的吸入流路损失大、招致旋转式压缩机的性能降低的情况。因此,通过利用相对于轴向倾斜的倾斜孔形成上述分支流路,认为能够降低吸入流路损失。然而,关于设置有倾斜孔的旋转式压缩机,存在制造性低、制造成本增大或因产生毛刺等而招致品质降低的情况。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吸入孔81的中心81c与第二吸入孔82的中心82c相比位于径向R的外侧。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便第一吸入孔81以及第二吸入孔82是在轴向Z设置的吸入孔,也能够使第二吸入通路72相对于第一吸入通路71的分支角度相对于轴向Z倾斜。由此,能够实现与设置有倾斜孔的情况类似的构造,能够实现吸入流路损失的降低。并且,由于第一吸入孔81以及第二吸入孔82是在轴向Z设置的吸入孔,因此与倾斜孔相比制造性良好,并且也能够抑制因产生毛刺等而导致的品质降低。因此,能够提供高性能、高品质、低成本的旋转式压缩机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分隔板53相邻的第一吸入孔81的开口缘81a以及与第一缸体51相邻的第二吸入孔82的开口缘82a设置有倒角部91、92。由此,即便在第一吸入孔81与第二吸入孔82错开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较大地确保第一吸入孔81与第二吸入孔82的连接部分处的流路截面积。由此,能够实现在第一吸入孔81与第二吸入孔82错开配置的情况下会产生的吸入流路损失的降低,能够提供更高性能的压缩机。另外,即便在倒角部仅设置于第一吸入孔81的开口缘81a以及第二吸入孔82的开口缘82a中的任意一方的情况下,也能够期待吸入流路损失的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缸体51与分隔板53的边界面B处的第二吸入通路72的截面积(在轴向Z观察的情况下的截面积)比沿着轴向Z的截面中的第一吸入通路71的截面积大。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便在第一吸入孔81与第二吸入孔82错开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二吸入通路72的最小截面积为第一吸入通路71的截面积以上。由此,能够进一步实现吸入流路损失的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以上述方式定义各种尺寸的情况下,若设C1=L1-R2-Rc、C2=L3-R1、以及C3=L1-L2,则C1以及C2分别为C3以上。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使C1以及C2分别为C3以上,在第一缸体51中的刚性容易降低的吸入通路部分,容易确保所需要的刚性。由此,能够抑制第一缸体51的变形,提供可靠性以及品质更高的旋转式压缩机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以上述方式定义各种尺寸的情况下,若设C2=L3-R1、以及C3=L1-L2,则C2/C3<L4/R3。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描绘连结第二吸入通路72的分支起点中心P与边界面B处的第二吸入孔82的中心82c的假想线Q的情况下,能够减小假想线Q相对于沿着径向R的第一吸入通路71的中心线的倾斜。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第一吸入通路71与第二吸入通路72的分支部处的吸入流路损失。并且,第一吸入孔81以及第二吸入孔82从加工性的观点出发优选是在轴向Z开口的截面形状为圆的圆孔,但截面形状也可以是长圆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具备上述的旋转式压缩机2,因此能够提供能够实现制造性的提高的制冷循环装置1。
其次,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本变形例在第二缸体52的制冷剂流路83是沿着轴向Z的槽这点等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另外,以下说明的结构以外的结构均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大致相同。因此,关于具有相同或者类似的功能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图4将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旋转式压缩机2的压缩机构部33的一部分放大示出。
如图4所示,在本变形例中,第二缸体52的制冷剂流路83例如是沿着轴向Z设置于第二缸体52的槽。制冷剂流路83例如从面向分隔板53的第二缸体52的表面(例如上表面)贯通至面向副轴承55的第二缸体52的相反侧的表面(例如下表面)。制冷剂流路83的下游侧端部由副轴承55堵塞。
在本变形例中,第二吸入孔82的中心82c位于比制冷剂流路83的中心83c靠径向R的外侧的位置。换言之,在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定义各种尺寸的情况下,满足L2>L5的关系。进一步说,在本变形例中,满足L1>L2>L5的关系。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便第一吸入孔81、第二吸入孔82、以及制冷剂流路83是在轴向Z设置的吸入孔或槽,也能够使第二吸入通路72相对于第一吸入通路71的分支角度相对于轴向Z倾斜。由此,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能够实现旋转式压缩机2的高性能化、且能够实现制造性的提高。
在本变形例中,制冷剂流路83也是沿着轴向Z的槽。因此,第一缸体51、分隔板53、以及第二缸体52全都能够仅通过垂直方向的加工来形成。因此,零件加工时的定位方法变得容易,并且也能够期待加工精度的提高。
(参考例)
此处,对相对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上述变形例的参考例进行说明。
在本参考例中,与上述变形例同样,第二吸入孔82的中心82c与制冷剂流路83的中心83c相比位于径向R的外侧。换言之,在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定义各种尺寸的情况下,满足L2>L5的关系。另外,制冷剂流路83可以与上述变形例同样是沿着轴向Z设置的槽,也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是相对于轴向Z倾斜的槽。
另一方面,在本参考例中,第一吸入孔81的中心81c和第二吸入孔82的中心82c在径向R位于大致相同的位置。即、在本参考例中,满足L1=L2>L5的关系。即便根据这样的结构,与第一吸入孔81的中心81c、第二吸入孔82的中心82c、以及制冷剂流路83的中心83c这三者在径向R位于大致相同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吸入流路损失。由此,能够实现旋转式压缩机2的高性能化、且能够实现制造性的提高。
以上对一个实施方式、变形例、以及参考例的旋转式压缩机2进行了说明。但是,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例。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了设置有第一吸入通路71的第一缸体51配置在上侧、通过第二吸入通路72而被供给气体制冷剂的第二缸体52配置在下侧的例子。但是,旋转式压缩机2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也可以为,设置有第一吸入通路71的第一缸体51配置在下侧、通过第二吸入通路72被供给气体制冷剂的第二缸体52配置在上侧。并且,在叶片和滚动件成为一体的摆动式、或缸体为3个以上的类型的旋转式压缩机中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了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第一缸体具有在旋转轴的轴向设置且形成第二吸入通路的一部分的第一吸入孔,分隔板具有在上述轴向设置且形成上述第二吸入通路的另一部分的第二吸入孔,上述第一吸入孔的中心位于比上述第二吸入孔的中心靠上述旋转轴的径向的外侧的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实现制造性的提高。
以上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作为例子加以提示,并非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或主旨中,并且包含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中。
附图标记说明
1…制冷循环装置、2…旋转式压缩机、3…散热器、4…膨胀装置、5…吸热器、21…吸入管、31…旋转轴、41…第一偏心部、42…第二偏心部、51…第一缸体、51a…第一缸体室、52…第二缸体、52a…第二缸体室、53…分隔板、71…第一吸入通路、72…第二吸入通路、81…第一吸入孔、81a…开口缘、82…第二吸入孔、82a…开口缘、83…制冷剂流路、91…倒角部、92…倒角部、B…边界面、O…旋转轴的轴心、Z…轴向、R…径向。

Claims (6)

1.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具备:
旋转轴,在轴向排列设置有第一偏心部和第二偏心部;
第一缸体,形成有供上述第一偏心部配置的第一缸体室;
第二缸体,形成有供上述第二偏心部配置的第二缸体室;以及
分隔板,配置在上述第一缸体与上述第二缸体之间,
在上述第一缸体,在上述旋转轴的径向设置有使供工作流体流动的吸入管与上述第一缸体室连通的第一吸入通路,
至少在上述第一缸体以及上述分隔板设置有从上述第一吸入通路分支而使上述第一吸入通路与上述第二缸体室连通的第二吸入通路,
上述第一缸体具有相对于上述轴向不倾斜地沿着上述轴向设置而形成上述第二吸入通路的一部分的第一吸入孔,
上述分隔板具有相对于上述轴向不倾斜地沿着上述轴向设置而形成上述第二吸入通路的另一部分的第二吸入孔,
上述第一缸体与上述分隔板的边界面处的上述第一吸入孔的中心,与上述边界面处的上述第二吸入孔的中心相比位于上述径向的外侧,
在与上述分隔板相邻的上述第一吸入孔的开口缘以及与上述第一缸体相邻的上述第二吸入孔的开口缘的至少一方设置有遍及整周而设置、用于加大开口面积的倒角部,
在上述第二吸入孔的开口缘设置上述倒角部的情况下,上述第一吸入孔的一部分,与设置于上述第二吸入孔的开口缘的上述倒角部中位于上述径向最外侧的部分相比,位于上述径向的外侧,
在上述第一吸入孔的开口缘设置上述倒角部的情况下,上述第二吸入孔的一部分,与设置于上述第一吸入孔的开口缘的上述倒角部中位于上述径向最内侧的部分相比,位于上述径向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
在与上述分隔板相邻的上述第一吸入孔的开口缘以及与上述第一缸体相邻的上述第二吸入孔的开口缘的双方设置有倒角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
将上述旋转轴的轴心与上述径向上的上述第一吸入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设为L1,
将上述旋转轴的轴心与上述径向上的上述第二吸入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设为L2,
将上述边界面与上述轴向上的上述第一吸入通路的中心之间的在上述轴向的距离设为L3,
将上述第一缸体室的半径设为Rc,
将上述第一吸入通路的半径设为R1,
将上述第一吸入孔的半径设为R2,
且设为
C1=L1-R2-Rc、
C2=L3-R1、
C3=L1-L2时,
C1以及C2分别为C3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
将上述旋转轴的轴心与上述径向上的上述第一吸入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设为L1,
将上述旋转轴的轴心与上述径向上的上述第二吸入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设为L2,
将上述边界面与上述轴向上的上述第一吸入通路的中心之间的在上述轴向的距离设为L3,
将上述轴向上的上述分隔板的厚度设为L4,
将上述第一吸入通路的半径设为R1,
将上述第二吸入孔的半径设为R3,
且设为
C2=L3-R1、
C3=L1-L2时,
C2/C3<L4/R3。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
上述第二缸体具有形成上述第二吸入通路的又一部分的制冷剂流路,
将上述旋转轴的轴心与上述径向上的上述第一吸入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设为L1,
将上述旋转轴的轴心与上述径向上的上述第二吸入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设为L2,
将上述旋转轴的轴心与上述径向上的上述制冷剂流路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设为L5时,
L1>L2≧L5。
6.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
散热器,与上述旋转式压缩机连接;
膨胀装置,与上述散热器连接;以及
吸热器,连接在上述膨胀装置与上述旋转式压缩机之间。
CN201780069280.3A 2016-12-19 2017-12-12 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Active CN1099524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45878 2016-12-19
JP2016-245878 2016-12-19
PCT/JP2017/044561 WO2018116912A1 (ja) 2016-12-19 2017-12-12 回転式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52439A CN109952439A (zh) 2019-06-28
CN109952439B true CN109952439B (zh) 2023-10-31

Family

ID=62627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9280.3A Active CN109952439B (zh) 2016-12-19 2017-12-12 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557066B1 (zh)
JP (1) JP6758412B2 (zh)
CN (1) CN109952439B (zh)
WO (1) WO20181169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21443A1 (ja) * 2018-12-12 2020-06-18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回転式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0848140A (zh) * 2019-11-27 2020-02-28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吸气结构、压缩机及制冷制热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33993U (ja) * 1984-08-01 1986-03-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2気筒回転式圧縮機の吸入通路構造
JPH07180685A (ja) * 1993-12-24 1995-07-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2気筒回転式密閉型圧縮機
CN101052808A (zh) * 2005-02-23 2007-10-10 Lg电子株式会社 容量变化型旋转式压缩机
CN102159906A (zh) * 2008-09-30 2011-08-17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制冷装置
CN205533231U (zh) * 2016-03-04 2016-08-31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多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循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0392Y2 (zh) * 1985-07-29 1992-03-13
JPH081182B2 (ja) * 1987-02-19 1996-01-10 株式会社東芝 2シリンダロ−タリコンプレツサ
JPH08270580A (ja) * 1995-03-31 1996-10-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密閉型回転圧縮機
JP2005207306A (ja) 2004-01-22 2005-08-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2気筒回転圧縮機
CN101169117A (zh) * 2007-11-17 2008-04-30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容量控制旋转式压缩机的吸气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33993U (ja) * 1984-08-01 1986-03-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2気筒回転式圧縮機の吸入通路構造
JPH07180685A (ja) * 1993-12-24 1995-07-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2気筒回転式密閉型圧縮機
CN101052808A (zh) * 2005-02-23 2007-10-10 Lg电子株式会社 容量变化型旋转式压缩机
CN102159906A (zh) * 2008-09-30 2011-08-17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制冷装置
CN205533231U (zh) * 2016-03-04 2016-08-31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多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循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57066B1 (en) 2021-06-30
WO2018116912A1 (ja) 2018-06-28
CN109952439A (zh) 2019-06-28
JPWO2018116912A1 (ja) 2019-08-08
JP6758412B2 (ja) 2020-09-23
EP3557066A1 (en) 2019-10-23
EP3557066A4 (en) 2020-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32082B2 (en) Hermetically sealed compress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1918510B1 (en) Fluid machine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US20100236275A1 (en) Fluid machine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CN109952439B (zh) 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JP2005083290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CN108457858B (zh) 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WO2019202976A1 (ja) 密閉型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4989269B2 (ja) 流体機械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12184709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4924078B2 (ja) 圧縮機
US20190264687A1 (en) Scroll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WO2020161965A1 (ja) 回転式圧縮機、回転式圧縮機の製造方法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17141802A (ja) 回転式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735662B2 (ja) 回転式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20190211681A1 (en) Backpressure passage rotary compressor
WO2019049226A1 (ja) 密閉型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773890B2 (ja) 回転式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09108762A (ja) 回転式流体機械
JP7170887B2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KR20210009695A (ko) 로터리 압축기
JP2022141378A (ja) 回転電気機械ユニット、圧縮機、及び冷凍装置
JPWO2019043741A1 (ja) 圧縮機
JP7170547B2 (ja) 回転式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07270818A (ja) 流体機械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18139161A1 (ja) シングル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