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36734A - 投影控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投影系统和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投影控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投影系统和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36734A
CN109936734A CN201811531550.0A CN201811531550A CN109936734A CN 109936734 A CN109936734 A CN 109936734A CN 201811531550 A CN201811531550 A CN 201811531550A CN 109936734 A CN109936734 A CN 109936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jection
projector
adjustment processing
projection arrangement
view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315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36734B (zh
Inventor
浦野雄太
稻垣健介
森真起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24112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9666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24112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1654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936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367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367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367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7Optical correction of image distortions, e.g. keyst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47Multi-projec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79Video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9/3182Colour adjustment, e.g. white balance, shading or gamu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79Video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9/3185Geometric adjustment, e.g. keystone or converg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91Testing thereof
    • H04N9/3194Testing thereof including sensor feedb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投影控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投影系统和记录介质。所述投影控制设备控制使用多个投影装置的投影,所述多个投影装置用于将光学图像投影到投影面上。所述投影控制设备基于通过拍摄所述投影面所获得的图像来获得所述多个投影装置中的各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然后,所述投影控制设备执行第一调整处理,所述第一调整处理用于调整各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以使所述多个投影装置中的并非基准投影装置的其它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与所述基准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一致。所述投影控制设备在开始所述第一调整处理之前解除在所述其它投影装置中应用的几何校正,并且在开始所述第一调整处理之前不解除在所述基准投影装置中应用的几何校正。

Description

投影控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投影系统和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投影控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以及投影系统,并且特别涉及用于调整投影位置的技术。本发明还涉及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已知有使多个投影装置的投影范围重叠的投影方法(多投影)。多投影要求投影装置的投影位置对准,因此一些已知的投影装置具有用于使这种定位更容易的功能。日本特开2008-225297公开了具有多个图像显示部件的图像显示设备中的方法,其中采用一个光学图像作为基准图像,并且自动调整形成有其余光学图像的位置,使得其余光学图像中的像素位置与基准图像中的像素位置一致。在日本特开2008-225297中,基于诸如亮度、投影大小和失真等的条件来从多个光学图像中自动设置基准图像。
尽管在日本特开2008-225297中没有论述,但除非从投影光学系统的光轴和投影面彼此正交的正对位置投影图像,否则光学图像的形状将会失真(被称为“梯形失真(keystone distortion)”)。已知梯形校正作为用于在无需改变投影装置的位置的情况下校正梯形失真的功能。梯形校正可以通过例如使投影图像变形以抵消梯形失真来实现。例如,已知用于设置梯形校正的量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在观看所投影的光学图像的同时使该光学图像的顶点的坐标移动。
重复地向图像应用梯形校正可能会影响图像质量,因此应用梯形校正的次数最好尽可能少。因此,应当在确定用于使其它光学图像相对于基准图像定位的校正量之前解除对光学图像的梯形校正。然而,如果梯形校正已应用于基准图像,则不应解除该梯形校正。
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用于选择性地自动解除应用于多个光学图像的梯形校正的功能。因此,有必要首先解除对所有光学图像的梯形校正、然后将梯形校正重新应用于基准图像。此外,与投影仪可以安装在何处有关的限制也使得可能需要改变基准图像。在这种情况下,每次基准图像改变时都必须解除并重新应用梯形校正,这极其复杂。
在对光学图像进行自动定位的情况下,有时拍摄投影面的图像以获得或识别各个投影仪的投影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摄像条件不合适,则可能无法从通过对投影面拍摄得到的图像获得或识别投影区域,或者所识别或获得的区域的精度可能下降。因此,可想到执行用于在定位之前确定诸如曝光条件等的摄像条件的测试拍摄(即,为了确认摄像条件的目的的测试拍摄)。
另一方面,投影区域必须包含在摄像范围(视角)内,以从通过对投影面拍摄得到的图像中识别投影区域。因而,可想到执行用于确认要定位的所有投影仪的投影范围都包含在摄像范围内的测试拍摄(为了确认视角的目的的测试拍摄)。
为了确认视角,在所有投影仪都处于投影状态的情况下拍摄投影面的图像就足够了。然而,为了确认适合各个投影仪的摄像条件,必须在仅单个投影仪处于投影状态的情况下拍摄投影面。尚未提供用于容易地切换并执行这样的测试拍摄的系统。
在考虑到传统技术的这些问题实现了本发明的情况下,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容易地定位投影面上的多个光学图像的投影控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投影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使得可以使用适合于目的地的方法来容易地执行多投影期间的自动对准处理所用的测试拍摄的投影控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投影系统。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投影控制设备,用于控制使用多个投影装置的投影,所述多个投影装置用于将光学图像投影到投影面上,所述投影控制设备包括:获得部件,用于基于通过拍摄所述投影面所获得的图像来获得所述多个投影装置中的各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以及控制部件,用于执行第一调整处理,所述第一调整处理用于调整各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以使所述多个投影装置中的并非基准投影装置的其它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与所述基准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一致,其中,所述控制部件在开始所述第一调整处理之前解除在所述其它投影装置中应用的几何校正,并且在开始所述第一调整处理之前不解除在所述基准投影装置中应用的几何校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投影系统,包括:多个投影装置;根据本发明的投影控制设备;以及摄像设备,用于拍摄所述投影面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投影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投影控制设备用于控制使用多个投影装置的投影,所述多个投影装置用于将光学图像投影到投影面上,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基于通过拍摄所述投影面所获得的图像来获得所述多个投影装置中的各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以及执行第一调整处理,所述第一调整处理用于调整各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以使所述多个投影装置中的并非基准投影装置的其它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与所述基准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一致,其中,执行所述第一调整处理包括:在开始所述第一调整处理之前,解除在所述其它投影装置中应用的几何校正;以及在开始所述第一调整处理之前不解除在所述基准投影装置中应用的几何校正的情况下,执行所述第一调整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存储能够由投影控制设备中所包括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投影控制设备用于控制使用多个投影装置的投影,所述多个投影装置用于将光学图像投影到投影面上,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用作:获得部件,用于基于通过拍摄所述投影面所获得的图像来获得所述多个投影装置中的各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以及控制部件,用于执行第一调整处理,所述第一调整处理用于调整各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以使所述多个投影装置中的并非基准投影装置的其它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与所述基准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一致,其中,执行所述第一调整处理的所述控制部件在开始所述第一调整处理之前解除在所述其它投影装置中应用的几何校正,并且在开始所述第一调整处理之前不解除在所述基准投影装置中应用的几何校正。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更多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执行堆叠投影(stacked projection)的投影系统的结构示例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执行多画面投影的投影系统的结构示例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投影系统的功能结构示例的框图。
图4是示出梯形校正的图。
图5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自动对准处理的概述的流程图。
图6A和6B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投影控制应用程序中的GUI画面的示例的图。
图7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投影控制应用程序中的GUI画面的示例的图。
图8A-8D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测试图案的示例的图。
图9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投影控制应用程序中的远程设置GUI画面的示例的图。
图10A和10B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测试拍摄处理的流程图。
图11A-11C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测试图案的示例的图。
图12A-12D是示出边缘融合(edge blending)处理的图。
图13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自动对准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基准投影仪确认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在根据实施例的基准投影仪确认处理中可以显示的对话框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根据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注意,本发明不限于以下所述的实施例。另外,实施例中所述的构成元件在本发明中并非都是绝对必需的。本实施例中的各个功能块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者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实现。另外,单个功能块可以由多个硬件实现。单个硬件可以实现多个功能块。一个或多个功能块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可编程处理器(CPU或MPU等)执行包括加载到存储器中的指令或命令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功能块由硬件实现的情况下,这些功能块可以由分立电路或者诸如FPGA或ASIC等的集成电路等实现。
以下实施例说明在独立型投影装置(投影仪)中应用本发明的结构。然而,在内置于典型电子装置(诸如个人计算机、智能电话、平板终端、游戏机或数字照相机(摄像机)等)的投影仪中,也可以应用本发明。
本实施例的系统结构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投影系统的示例的示意图。投影系统10执行使多个投影装置(以下称为“投影仪”)的投影区域在投影面上一致的堆叠投影,以增大光学图像的动态范围、提高亮度或者实现3D显示。尽管图1示出包括最小数量(两个)的投影仪(即投影仪100a和100b)、并且使各个投影仪的投影区域A和B一致的投影系统,但该系统可以包括三个以上的投影仪。
投影系统10中所包括的所有投影仪都可以可通信地连接至用作投影控制设备的个人计算机(PC)200。投影仪和投影控制设备之间的通信可以是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并且通信协议不受特别限制。作为一个示例,本实施例将装置之间的通信描述为使用TCP/IP通信协议在局域网(LAN)上发生。PC 200可以通过将预定命令发送至投影仪100a和100b来控制投影仪100a和100b的操作。投影仪100a和100b响应于从PC 200接收的命令而操作,并且将操作的结果发送至PC 200。
视频分发装置300将PC 200所输出的视频信号分发至投影仪100a和100b。视频分发装置300将相同视频信号输出至所连接的所有投影仪。这里,所示的结构是在为了观看目的的投影之前在调整期间采用的结构。从重放装置等将各个投影仪为了观看目的所要投影的视频图像单独地供给至各个投影仪。注意,可以将视频信号从PC 200直接供给至投影仪100a和100b。此外,可以根据通常使用的显示接口标准来传送视频信号。HDMI(注册商标)、DVI和VGA等是可以使用的标准的示例。
投影系统10还包括诸如数字照相机等的摄像设备400。假定摄像设备400安装在正对投影面的位置,以包括整个投影面作为摄像范围。摄像设备400可以直接地或通过LAN可通信地连接至PC 200。PC 200可以通过将预定命令发送至摄像设备400来控制摄像设备400的操作。例如,摄像设备400可以响应于来自PC 200的请求而拍摄图像,并且将所获得的图像数据发送至PC 200。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投影系统的结构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在该结构中,向与图1中的构成元件相同的构成元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投影系统11执行多画面投影,在该多画面投影中,通过沿着投影面配置各个投影仪所投影的光学图像,来实现分辨率(像素数)过高而无法由单个投影仪投影的光学图像。同样,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视频分发装置300将相同视频信号输出至所连接的所有投影仪。从重放装置等将各个投影仪为了观看目的所要投影的视频图像单独地供给至各个投影仪。
尽管图2示出包括四个投影仪(即投影仪100a-100d)的投影系统,但该系统可以包括更多的投影仪。在多画面投影中,使投影仪100a-100d的投影区域1-4中的相邻投影区域部分重叠,以确保各个光学图像之间的边界不突出。还执行减光处理(边缘融合处理)以确保重叠部分的亮度增加不突出。注意,在以下说明中,“投影仪100”可以整体指代所有的多个投影仪或者这些投影仪中的给定投影仪。
接着将定义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
“投影区域”是投影面中的投影仪100所投影的光学图像所占据的区域。
“投影图像”是投影在投影区域中的光学图像。
“投影用图像”是利用PC 200所输出的视频信号或图像数据表现的图像。
“多投影”是使用多个投影装置的投影。
“堆叠投影”是投影区域一致或者投影图像完全重叠的多投影。
“多画面投影”是投影区域被配置成使得相邻的投影区域部分重叠的多投影。
“投影仪(投影装置)”是用于通过基于投影用图像对来自光源的光进行调制并且投影到投影面上或者扫描投影面、来在投影面上形成投影图像的装置。
投影仪100的结构
图3是示出投影系统10或11中所包括的投影仪100和PC 200的功能结构示例的框图。投影仪100包括CPU 101、RAM 102、ROM 103、投影单元104、投影控制单元105、VRAM 106、操作单元107、网络IF 108、图像处理单元109和视频输入单元110。这些功能块通过内部总线111可通信地连接。
CPU 101是可编程处理器的示例,并且通过例如将包括指令或命令且存储在ROM103中的程序加载到RAM 102中并执行该程序来实现投影仪100的操作。
RAM 102用作CPU 101执行程序时的工作存储器。RAM 102存储程序以及执行程序时使用的变量等。RAM 102也可用于其它应用(例如,作为数据缓冲器)。
ROM 103可以是可重写的。ROM 103存储CPU 101所执行的程序、诸如菜单画面等的项的显示时所使用的GUI数据、梯形校正和定位处理等中所使用的测试图案数据、以及各种类型的设置值等。
投影单元104包括光源和投影光学系统等,并且基于从投影控制单元105供给的投影用图像来投影光学图像。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液晶面板作为光学调制元件,通过根据投影用图像控制来自光源的光的反射率或透过率,来生成基于投影用图像的光学图像并经由投影光学系统将该光学图像投影到投影面上。
投影控制单元105将从图像处理单元109供给的投影用图像的数据供给至投影单元104。
VRAM 106是用于存储从PC 200接收到的投影用图像的数据的视频存储器。
操作单元107包括诸如键、按钮、开关或触摸面板等的输入装置,并且接受用户对投影仪100进行的指示。CPU 101监视操作单元107的操作,并且在检测到经由操作单元107进行的操作时,执行与所检测到的操作相对应处理。如果投影仪100包括遥控器,则操作单元107将从遥控器接收到的操作信号通信至CPU 101。
网络IF 108是用于使投影仪100连接至通信网络的接口,并且具有符合所支持的通信网络标准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投影仪100经由网络IF 108连接至与PC 200共享的本地网络。因此,经由网络IF 108执行投影仪100和PC 200之间的通信。
图像处理单元109根据需要对供给至视频输入单元110并存储在VRAM 106中的视频信号应用各种类型的图像处理,并且将如此得到的信号供给至投影控制单元105。例如,图像处理单元109可以是图像处理所用的微处理器。可选地,可以通过CPU 101执行ROM 103中所存储的程序来实现与图像处理单元109相对应的功能。
图像处理单元109可以应用的图像处理包括帧间隔剔除、帧插值、分辨率转换、用于叠加诸如菜单画面等的OSD的处理、梯形校正以及边缘融合等,但不限于此。
视频输入单元110是直接地或间接地接收外部装置(在本实施例中为PC 200)所输出的视频信号的接口,并且具有与所支持的视频信号相对应的结构。视频输入单元110例如包括复合端子、S视频端子、D端子、组件端子、模拟RGB端子、DVI-I端子、DVI-D端子和HDMI(注册商标)端子中的一个或多个。在接收到模拟视频信号的情况下,视频输入单元110将该信号转换为数字视频信号并将该信号存储在VRAM 106中。
PC 200的结构
接着,将说明PC 200的功能结构。PC 200可以是外部显示器能够连接至的通用计算机,因而具有与通用计算机的功能结构相对应的功能结构。PC 200包括CPU 201、RAM202、ROM 203、操作单元204、显示单元205、网络IF 206、视频输出单元207和通信单元208。这些功能块通过内部总线209可通信地连接。
CPU 201是可编程处理器的示例,并且通过例如将包括指令或命令且存储在ROM203中的程序(OS和应用程序等)加载到RAM 202中并执行这些程序来实现PC 200的操作。
RAM 202用作CPU 201执行程序时的工作存储器。RAM 202存储程序以及执行程序时使用的变量等。RAM 202也可用于其它应用(例如,作为数据缓冲器)。
ROM 203可以是可重写的。ROM 203存储CPU 201所执行的程序、诸如菜单画面等的项的显示时所使用的GUI数据、以及各种类型的设置值等。注意,PC 200可以包括与ROM 203相比具有更高容量的存储装置(例如,HDD或SSD),在这种情况下,诸如OS和应用程序等的大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装置中。
操作单元204包括诸如键盘、指点装置(例如,鼠标)、触摸面板和开关等的输入装置,并且从用户接受对PC 200的指示。请注意,键盘可以是软键盘。CPU 201监视操作单元204的操作,并且在检测到经由操作单元204所进行的操作时,执行与所检测到的操作相对应的处理。
显示单元205是液晶面板或有机EL面板等。显示单元205显示OS所提供的画面和应用程序等。注意,显示单元205可以是外部装置。显示单元205也可以是触摸显示器。
网络IF 206是用于使PC 200连接至通信网络的接口,并且具有符合所支持的通信网络标准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PC 200经由网络IF 206连接至与投影仪100共享的本地网络。因此,经由网络IF 206执行PC 200和投影仪100之间的通信。
视频输出单元207是用于将视频信号发送至外部装置(在本实施例中为投影仪100或视频分发装置300)的接口,并且具有与所支持的视频信号相对应的结构。视频输出单元207例如包括复合端子、S视频端子、D端子、组件端子、模拟RGB端子、DVI-I端子、DVI-D端子和HDMI(注册商标)端子中的一个或多个。
尽管本实施例假定在显示单元205中显示具有用于调整投影仪100的投影区域的功能的投影控制应用程序的UI画面,但也可以在连接至视频输出单元207的外部装置中显示该UI画面。
通信单元208是用于例如与外部装置执行串行通信的通信接口。USB接口是典型的示例,但该结构可以符合诸如RS-232C等的其它标准。尽管本实施例假定摄像设备400连接至通信单元208,但没有特别限制摄像设备400和PC 200之间的通信方法。可以采用符合这两个元件所支持的任何期望标准的通信。
视频分发装置300
PC 200(在本实施例中为投影控制设备)在多投影之前针对各个投影仪定位观看用图像。因此,从PC 200发送至各个投影仪的视频信号是测试用视频信号(测试图案)。将为了观看所投影的视频信号单独供给至各个投影仪。本实施例假定视频分发装置300将相同视频信号并行地输出至所连接的所有投影仪。
梯形校正
接着,将参考图4来说明梯形校正。梯形校正是如下的校正(几何校正),该校正用于根据投影面的法线方向和投影方向(通常为投影光学系统的光轴)之间的歪斜来对原始图像进行几何转换(变形),以抵消在投影图像中产生的梯形失真。可以通过投影转换来实现图像的几何转换,因而梯形校正等同于确定与几何校正量相对应的投影转换参数。例如,CPU101可以基于矩形的原始图像的各个顶点的移动量和移动方向来确定投影转换参数,并且将这些参数供给至图像处理单元109。
例如,假定原始图像的坐标是(xs,ys),通过以下的公式1来表示通过投影转换所获得的变形后的图像的坐标(xd,yd)。
这里,M表示作为用于从原始图像转换成变形后的图像的投影转换矩阵的3×3矩阵。xso和yso是在图4中利用实线表示的原始图像的左上顶点的坐标;并且xdo和ydo是在图4中利用虚线表示的变形后的图像中的、与原始图像中的顶点(xso,yso)相对应的顶点的坐标值。
CPU 101将公式1的矩阵M以及相应的逆矩阵M-1连同偏移(xso,yso)、(xdo,ydo)一起作为梯形校正参数供给至图像处理单元109。图像处理单元109可以使用以下的公式2来求出与梯形校正后的坐标值(xd,yd)相对应的原始图像中的坐标(xs,ys)。
如果通过公式2所获得的原始图像中的坐标xs、ys这两者都是整数,则图像处理单元109可以原样使用原始图像坐标(xs,ys)处的像素值作为梯形校正后的图像中的坐标(xd,yd)处的像素值。然而,如果通过公式2所获得的原始图像中的坐标不是整数,则图像处理单元109可以通过使用多个周边像素的值的插值处理来求出与原始图像坐标(xs,ys)相对应的像素值。对于该插值处理,可以使用诸如双线性或双三次等的已知插值处理。注意,如果通过公式2所获得的原始图像中的坐标是原始图像外部的区域的坐标,则图像处理单元109将梯形校正后的图像中的坐标(xd,yd)的像素值设置为黑色(0)或用户指定的背景颜色。这样,图像处理单元109可以通过求出梯形校正后的图像中的所有坐标的像素值来创建转换后的图像。
尽管这里假定从投影仪100的CPU 101向图像处理单元109供给矩阵M和逆矩阵M-1这两者,但是也可以供给这些矩阵中的仅一个矩阵并且使图像处理单元109计算这些矩阵中的另一矩阵。
在梯形校正中通常涉及像素插值,因而特别是在变形量大的情况下,原始图像的像素信息(RGB值等)丢失。因此,应用少量的梯形校正(少量的几何校正)从图像质量的观点出发是更好的。
注意,可以通过例如允许用户针对投影图像中的各个顶点经由操作单元107输入移动量、使得将这些顶点投影在期望位置处,来获得梯形校正后的图像中的顶点的坐标。此时,CPU 201可以使用投影控制应用程序的功能来使投影仪100投影测试图案以辅助输入移动量。
自动对准处理的概述
图5的流程图示出通过根据本实施例的PC 200执行投影控制应用程序所实现的自动对准处理的概述。
在S100中,CPU 201从PC 200可以进行通信的投影仪100中选择要作为自动对准处理的对象(调整对象)的多个投影仪。所选择的多个投影仪是用以投影基准图像的一个投影仪、以及用以投影要相对于基准图像定位的光学图像的一个或多个投影仪。如后面将说明的,例如,可以将可以进行通信的投影仪的列表以可选择的方式显示在显示单元205中,并且可以允许用户选择要经过自动对准处理的多个投影仪。基准投影仪可以由用户明确地选择、或者可以自动选择。在自动选择基准投影仪的情况下,例如可想到使用在所选择的投影仪的列表的顶部显示的投影仪作为基准投影仪。一旦例如用户输入了用以完成选择的指示,CPU 201使处理进入S200。
在S200中,CPU 201将用于指示要投影预定测试图案的命令经由网络IF 206发送至在S100中所选择的投影仪100。接收到命令的投影仪100的CPU 101从ROM 103读出测试图案数据,并且使用投影控制单元105使投影单元104投影测试图案的光学图像。这里投影的测试图案是用于使得用户能够理解各个投影仪100的投影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投影图像中的失真等的测试图案。例如,图案可以是方格(网格)图案等。
基于所投影的测试图案,用户可以理解所选择的投影仪100的投影区域是否通常在正确位置。通过自动对准功能可以调整的范围是有限的,因此在该时间点,用户调整例如投影仪100的放置位置和投影倍率等,使得各个投影仪100投影区域通常在期望位置。
另一方面,在S300中,CPU 201将连接至PC 200的摄像设备以可选择的方式连同用于提示用户进行选择的消息一起显示在显示单元205中。这里,仅摄像设备400可用,因而摄像设备400被显示成选中状态。在摄像设备处于选中状态时、通过操作单元204检测到用以拍摄测试图像的指示的情况下,CPU 201使处理进入S400。
在S400中,CPU 201对在S300中选择的摄像设备400设置摄像条件(视角、曝光条件和白平衡等)。可以手动或自动设置曝光条件和白平衡等。通过用户操作摄像设备400或者使用操作单元204操作投影控制应用程序所提供的GUI等,可以从PC 200直接地或远程地进行设置。在手动进行设置的情况下,对所有的投影仪使用相同的曝光条件和白平衡。可以以与手动设置曝光条件和白平衡等时相同的方式改变摄像设备400的视角。后面将详细说明S400的处理。
在S500中,CPU 201将自动对准处理的列表以可选择的方式显示在显示单元205中。后面将详细说明该情况。在检测到通过操作投影控制应用程序提供的GUI所进行的用于执行自动对准处理的指示时,CPU 201使处理进入S600。
在S600中,CPU 201执行所选择的自动对准处理。对于堆叠投影,例如,CPU 201执行用于自动定位S300中所选择的投影仪的投影区域的处理。后面将详细说明用于自动定位S300中所选择的投影仪的投影区域的处理。
注意,执行上述的S100-S600的顺序可以不同于图5所示的顺序。关于用于自动定位投影仪的投影区域的处理,例如,到进行了用以开始自动对准处理的时间点完成目标投影仪的选择、摄像设备400的选择和摄像条件的设置就足够了。例如,可以在与摄像设备400有关的处理(S300、S400)之后执行投影仪设置(S100、S200)。
图6A和6B是示出通过CPU 201执行投影控制应用程序而在显示单元205中显示的GUI画面600的示例的图。用户通过PC 200的操作单元204操作GUI画面600。注意,除图6A在GUI画面600的下部示出与堆叠投影有关的显示并且图6B在GUI画面600的下部示出与多画面投影有关的显示外以外,图6A和6B是相同的。
列表视图601是以可选择的方式显示通过网络连接至PC 200的投影仪100的信息的列表的区域。在本实施例中,将投影仪名称、IP地址以及当前是否应用梯形校正作为列表显示在列表视图601中。该信息可以通过CPU 201向各个投影仪100发送信息获得命令来从投影仪100获得。在本实施例中,当前应用了梯形校正的投影仪被指示为“已变形”,而没有应用梯形校正的投影仪被指示为“无变形”或根本无指示。
在检测到搜索按钮602的操作时,PC 200的CPU 201经由网络IF 206在网络上广播请求投影仪名称、IP地址和与是否应用梯形校正有关的信息的预定命令。在经由网络IF108接收到该命令时,连接至网络的各投影仪100的CPU 101将包括该投影仪的名称、IP地址和与是否应用梯形校正有关的信息的数据发送至PC 200。PC 200的CPU 201接收到响应于该命令所发送的数据,提取该数据中所包括的信息,并且将该信息的列表显示在列表视图601中。
列表视图603是用于显示列表视图601中所显示的投影仪列表中的、已被选择为自动对准的目标的投影仪的列表的区域。例如,在检测到用于将列表视图601内所显示的列表中的一个或多个元素拖放到列表视图603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CPU 201将作为该操作的对象的元素添加到列表视图603。列表视图603中所显示的投影仪信息由CPU 201在RAM 202中管理。注意,CPU 201还响应于操纵了(后面所述的)添加按钮605来向列表视图603添加元素。
文本框604和添加按钮605是用户使用投影仪的IP地址指定作为自动对准的对象所要添加的投影仪、然后添加该投影仪所经由的GUI的部分。在检测到操纵了添加按钮605时,CPU 201将具有在文本框604中输入的IP地址的投影仪添加到列表视图603和RAM 202所管理的投影仪列表。向列表视图603添加元素的处理对应于上述的S100的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在添加至列表视图603的投影仪或在列表视图603中选择的投影仪等中当前应用梯形校正的情况下,CPU 201可以向用户通知该情况。可以通过例如在显示单元205中显示(图7所示的)警告画面700来进行在所选择的投影仪中当前应用梯形校正这一通知。换句话说,警告画面700是用于在作为自动对准的对象所选择的投影仪中应用诸如梯形校正等的几何校正的情况下允许用户选择是否解除这种几何校正的通知画面。除显示警告画面700外,在进行通知时,CPU 201可以将用于投影预定测试图案的命令发送至相应的投影仪。结果,从作为通知的对象的投影仪100投影测试图案。因此,用户可以使用所投影的测试图案来确认进行了通知的投影仪的投影区域的位置。
在检测到警告画面700中的“是”按钮701的操作的情况下,CPU 201经由网络IF206发送用于请求在相应的投影仪100中当前应用的梯形校正(几何校正)的量的命令。响应于该命令,CPU 101从例如RAM 102获得当前应用的梯形校正的量,并且将该量发送至PC200。在接收到该校正量时,CPU 201将该校正量作为相应投影仪的信息存储在RAM 202所管理的列表中。此外,CPU 201向该投影仪100发送用于指示解除梯形校正的命令。在接收到用于指示解除梯形校正的命令时,投影仪100的CPU 101指示图像处理单元109解除梯形校正。CPU 201在发送用于指示解除梯形校正的命令之后,关闭警告画面700。然后,CPU 201针对解除了梯形校正的投影仪去除列表视图601和603中所显示的“已变形”的指示(或将指示改变为“无变形”)。CPU 201还在RAM 202所管理的投影仪列表中更新表示是否应用梯形校正的信息。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警告画面700中的“否”按钮702的操作的情况下,CPU 201在无需与相应投影仪100进行通信的状态下关闭警告画面700。注意,在检测到警告画面700中的“否”按钮702的操作的情况下,CPU 201可以将所选择的投影仪作为基准投影仪候选存储在RAM 202中。因此,列表视图601和603的显示以及RAM 202中的投影仪列表等保持不变。注意,向列表视图603添加投影仪时的警告画面700的显示以及解除梯形校正的操作等不是绝对必需的。
返回图6A,在检测到“测试图案显示”按钮606的操作的情况下,CPU 201将用于指示显示测试图案的命令经由网络IF 206发送至列表视图603中所显示的各个投影仪100。这对应于图5的S200的处理。响应于操作按钮606所显示的测试图案是用于使得容易确认各投影仪100的显示区域的大小和位置等的测试图案,并且可以是例如图8A或图8B等所示的测试图案。这两个测试图案在四个角的矩形部分801和802的显示(例如,颜色)方面有所不同。
测试图案可以与用于指示显示测试图案的命令相关联地从PC 200发送至各个投影仪100,或者可以由各投影仪100的CPU 101生成。
注意,可以生成测试图案,使得各个投影仪所显示的测试图案中的矩形部分801或802的大小表示针对该投影仪的梯形校正的上限值。例如,假定给定投影仪100的梯形校正的上限值是在X方向上为250个像素并且在Y方向上为200个像素。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生成测试图案,使得针对该投影仪100所显示的测试图案的矩形部分801的水平宽度为250个像素并且其垂直宽度为200个像素。
在PC 200生成这样的测试图案的情况下,CPU 201从列表视图603中所显示的各个投影仪100获得梯形校正的上限值。然而,代替直接获得梯形校正的上限值,而是可以获得可以转换成梯形校正量的上限值的其它信息(例如,固件版本和型号名称)。在这种情况下,将所获得的信息作为用于转换成梯形校正量的上限值的信息(例如,查找表)存储在PC200的ROM 203中。然后,CPU 201基于所获得的梯形校正的上限值来生成表示上述的测试图案的图像数据。
另一方面,在各个投影仪100生成测试图案的情况下,各CPU 101例如基于该投影仪100的ROM 103中所存储的信息来生成表示上述测试图案的图像数据。注意,上述测试图案可以预先存储在ROM 103中。
例如,以不同的方式(例如,利用不同的颜色或者不同的填充图案等)表现各个投影仪所投影的测试图案的矩形部分,这使得可以基于所投影的测试图案来辅助判断利用当前的投影仪配置是否可以进行自动对准。例如,假定图8A的测试图案的矩形部分801为红色,而假定图8B的测试图案的矩形部分802为绿色。此外,假定投影仪100a和100b投影单独的测试图案。
在这种情况下,在将两个测试图案以其矩形部分重叠的位置关系投影的情况下,则矩形部分的重叠区域将呈现黄色。在测试图案的矩形部分中,相应位置的矩形部分的重叠区域是在任何投影仪中通过梯形校正可以移动顶点的区域。因此,可以看出,如果测试图案的投影图像在相应位置(左上、右上、左下和右下)的所有矩形部分中都具有重叠区域,则投影这些测试图案的投影仪的投影区域可以对准(也就是说,可以进行堆叠投影)。另外,可以从测试图案的投影图像的矩形部分掌握投影该测试图案的投影仪的梯形校正的上限。
例如,如果投影仪100a和100b所投影的测试图案的投影图像处于诸如图8C所示的位置关系等的位置关系,则可以看出可以自动定位投影仪100a和100b的投影区域。然而,如果测试图案的投影图像具有诸如图8D所示的位置关系等的位置关系,则利用投影仪100a和100b的当前配置不能自动定位投影区域。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移动投影仪100a和100b至少之一,使得测试图案的投影图像中的所有相应矩形部分都具有重叠区域(黄色区域)。另外,用户可以使用镜头平移功能来移动投影仪100a和100b至少之一的投影位置,使得测试图案的投影图像中的所有相应矩形部分都具有重叠区域(黄色区域)。
返回图6A,GUI画面600的列表视图607显示当前连接至PC 200的摄像设备的列表,使得可以选择一个摄像设备。在自动对准中使用这里选择的摄像设备。尽管图6A的示例示出为在列表视图607中显示四个摄像设备,但在本实施例中仅连接摄像设备400。如此,摄像设备400显示成选中状态(突出显示状态)。
通过通信单元208,CPU 201与在列表视图607中选择的摄像设备建立通信,以从PC200远程地控制该摄像设备(这对应于利用S300表示的选择摄像设备的处理)。这使得可以从所选择的摄像设备获得各种类型的信息、指示拍摄图像、获得通过拍摄图像所创建的图像数据、以及设置(改变)摄像条件等。CPU 201将从摄像设备获得的信息存储在RAM 202中。
返回图6A,在检测到“高级照相机设置”按钮608的操作的情况下,CPU 201在显示单元205中显示用于远程地设置列表视图607中所选择的摄像设备的摄像条件的GUI画面。图9示出摄像设备的远程控制用GUI画面910的示例。远程控制用GUI画面910包括与摄像设备的类型相对应的操作按钮,并且针对这些操作按钮显示当前设置值。光圈值按钮912、拍摄感光度按钮913和快门速度按钮914包括下拉列表,并且在选择这些按钮时,将可以设置的值显示为列表。在从列表中选择值时,CPU 201将与按钮的类型相对应的曝光条件作为用于改变所选择的值的命令通过通信单元208发送至摄像设备。在操作拍摄指示按钮911时,CPU 201将用于指示拍摄图像的命令通过通信单元208发送至摄像设备。
在检测到“摄像条件自动设置”按钮609的操作时,CPU 201执行用于将在列表视图607中所选择的摄像设备的摄像条件(光圈值、曝光条件和白平衡)自动设置为适合自动对准的值的处理。后面将连同测试摄像操作一起详细说明该处理。
在检测到“测试摄像”按钮610的操作时,CPU 201执行在列表视图607中选择的摄像设备所执行的测试拍摄处理。在本实施例中,将为了确认摄像设备的视角的目的的第一测试摄像和为了确认或自动设置针对各个投影仪的摄像条件的第二测试摄像作为不同的处理来执行。
将使用图10A和10B的流程图来说明测试拍摄处理。CPU 201在检测到投影控制应用程序的GUI画面600中的“测试摄像”按钮610的操作时,开始测试拍摄处理。
在S1001中,CPU 201基于单选按钮627和628的选择状态来判断该处理是为了确认视角的目的的测试摄像(第一测试摄像)还是为了确认摄像条件的目的的测试摄像(第二测试摄像)。具体地,如果选择了单选按钮627,则CPU 201判断为测试摄像的目的是确认视角,并且使处理进入S1003。如果选择了单选按钮628,则CPU 201判断为测试摄像的目的是确认摄像条件,并且使处理进入S1021。注意,在检测到“摄像条件自动设置”按钮609的操作时执行的自动摄像条件设置处理对应于从S1021起的处理。
首先,将说明为了确认视角的目的的测试摄像操作。
在S1003中,CPU 201从要调整的各个投影仪(列表视图603中所显示的投影仪)获得当前应用的梯形校正量。注意,如果在列表视图601中显示所连接的投影仪的信息时已获得了梯形校正量,则可以从RAM 202所管理的投影仪的信息获得梯形校正量。在这种情况下,在S1003中不必将用于请求梯形校正量的命令再次发送至投影仪。
在S1005中,CPU 201将用于指示解除梯形校正的命令通过网络IF206发送至要调整的各个投影仪。在接收到该命令时,投影仪的CPU 101指示图像处理单元109解除梯形校正。之后,图像处理单元109不向投影用图像的数据应用梯形校正。
在S1007中,CPU 201将指示开启投影的命令通过网络IF 206发送至要调整的各个投影仪。该命令例如可以是用以点亮光源的命令或者指示解除空白(黑色)画面的投影的命令等。
在S1009中,CPU 201将指示投影测试图案的命令通过网络IF 206发送至要调整的各个投影仪。在从PC 200供给测试图案的情况下,CPU 201从例如ROM 203读出测试图案的图像数据,并且将该数据连同该命令一起发送至投影仪。在使用各投影仪所保持的测试图案的情况下,在该命令中可以包括用于指定测试图案的信息或者用于指示测试图案的目的的信息。用于确认视角的测试图案可以是在投影图像中至少能够确认投影区域的外边缘所经由的任何图案。图案可以是完全填充的图像、或者利用实线表示外边缘的框状图像。可选地,如参考图8A和8B所示,例如,可以使用具有表示针对各投影仪的梯形校正量的上限值的矩形区域的测试图案。这使得用户不仅能够掌握要调整的所有投影仪的投影区域是否在视角(摄像范围)内,而且还能够掌握通过校正是否可以实现定位。
接收到命令的投影仪的CPU 101将从ROM 203供给或读出的测试图案图像存储到VRAM 106,并且指示图像处理单元109开始投影。结果,图像处理单元109开始将测试图案图像数据供给至投影控制单元105。投影控制单元105基于测试图案图像数据来控制投影单元104中的光学调制元件的透过率或反射率,以使得投影测试图案的光学图像。
在S1011中,CPU 201通过通信单元208指示摄像设备400拍摄图像。结果,摄像设备400拍摄图像并将所获得的图像数据发送至PC 200。
在S1013中,CPU 201例如将从摄像设备400获得的图像数据存储在RAM 202中。然后,CPU 201将所拍摄到的图像显示在图6A所示的GUI画面600的区域611中。基于区域611中所显示的图像,用户可以确认要调整的投影仪的整个投影区域是否容纳于摄像设备400的视角。注意,可以通过CPU 201分析所拍摄到的图像数据来自动执行与要调整的投影仪的整个投影区域是否容纳于摄像设备400的视角有关的判断。在已判断为存在投影区域没有容纳于摄像设备400的视角的投影仪的情况下,CPU 201可以显示警告画面等以提示用户修改投影仪或摄像设备的配置。
一旦在S1013中在区域611中显示了图像,CPU 201使处理进入S1015。在S1015中,CPU 201将指示应用梯形校正的命令通过网络IF 206发送至要调整的各个投影仪。此时,CPU 201向该命令要发送至的各个投影仪发送用于指定先前获得的梯形校正量的命令。这使各投影仪恢复到在S1004中解除梯形校正之前的投影状态。注意,这假定投影仪不具有用于保持梯形校正量的功能的情况。然而,在投影仪具有用于保持梯形校正量的功能的情况下,则在S1015中发送用于单纯激活梯形校正的命令就足够了。
为了确认视角的目的的测试拍摄处理如此结束。注意,在存在投影区域没有容纳于摄像设备400的视角的投影仪的情况下,用户调整摄像设备400的视角和投影仪的位置至少之一,然后再次执行为了确认视角的目的的测试摄像。重复进行调整和测试摄像,直到成功确认出要调整的所有投影仪的投影区域都容纳于摄像设备400的视角为止。
注意,为了正确地进行自动校准,期望要调整的投影仪的投影区域按足够大的大小容纳于摄像设备400的视角。如此,用户调整摄像设备400的视角和投影仪的位置,使得例如投影区域占据通过拍摄投影面得到的图像的大小不小于约25%。注意,25%仅仅是示例,并且可以考虑到自动对准的精度来适当地确定该百分比。
接着,将说明从S1021起执行的为了确认摄像条件(或用于自动设置摄像条件)的目的的测试摄像操作。
首先,在S1021中,CPU 201将用于指示开启投影的命令通过网络IF 206发送至要调整的投影仪中的尚未确认摄像条件的一个投影仪。该命令可以与S1007中所发送的命令相同。在为了确认摄像条件的目的的测试摄像中,针对各投影仪确认摄像条件,因此需要拍摄仅一个投影仪正在投影的状态的图像。因此,不同于为了确认视角的目的的测试摄像,仅针对要调整的投影仪中的要确认摄像条件的一个投影仪开启投影。
尽管这些说明论述了针对要调整的所有投影仪逐一确认摄像条件的情况,但是还可以仅针对用户从要调整的投影仪中选择的一个投影仪确认摄像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提供用于选择要调整的投影仪其中之一的GUI(例如,用于选择列表视图603中所显示的投影仪其中之一的GUI),并且可以仅针对所选择的一个投影仪执行从S1021起的处理。
在S1023中,CPU 201将用于指示投影测试图案的命令通过网络IF206发送至在S1021中开启投影的投影仪。该命令可以与S1009中所发送的命令相同。然而,假定测试图案与自动对准期间所投影的图案相同。例如,可以针对各投影仪使用不同的测试图案,或者可以使用诸如全白图像等的相同图像作为测试图案。
在S1025中,CPU 201通过通信单元208发送命令以在摄像设备400中设置摄像条件。例如,如果已通过操作“摄像条件自动设置”按钮609针对要调整的各投影仪确定了摄像条件,则CPU 201可以从RAM 202读出相应的摄像条件并设置这些条件。可选地,CPU 201可以将摄像设备400设置成快门速度优先AE模式,并且还可以将快门速度设置为基于投影仪的帧频的值。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将快门速度设置为等于帧频(帧/秒)的倒数的快门速度、即1/帧频(秒)。
在S1027中,CPU 201通过通信单元208指示摄像设备400拍摄图像。结果,摄像设备400拍摄图像并将所获得的图像数据发送至PC 200。
在S1029中,CPU 201例如将从摄像设备400获得的图像数据存储在RAM 202中。然后,CPU 201将所拍摄的图像显示在图6A所示的GUI画面600的区域611中,并且使处理进入S1031。注意,在CPU 201检测到鼠标指针或光标位于区域611中所显示的图像上的情况下,CPU 201可以显示相应像素的亮度值等。
在S1031中,CPU 201从图像数据中提取与投影区域对应的图像区域。然后,CPU201从所提取的区域内的图像数据生成用于确定摄像条件的信息(统计数据),并且将该信息存储在RAM 202中。统计数据可以是诸如亮度直方图、平均亮度或白色像素值等的在自动曝光控制或自动白平衡调整中通常使用的数据。CPU 201还可以判断投影区域是否容纳于视角(摄像范围),并且在判断为没有容纳该区域的情况下可以发出警告。
在S1033中,CPU 201判断是否自动设置摄像条件。例如,在响应于检测到图6A中的“摄像条件自动设置”按钮609的操作而执行了从S1021起的处理的情况下,CPU 201判断为自动设置摄像条件。另一方面,在正在执行为了确认摄像条件的目的的测试摄像的情况下,CPU 201判断为不自动设置摄像条件。可选地,CPU 201可以向用户询问针对投影状态当前开启(即,正在投影)的投影仪是否自动设置摄像条件,并且可以根据来自用户的应答来使处理分支。例如,可以通过在显示单元205中显示允许用户选择是否自动设置条件的询问画面来向用户进行询问。在正在执行为了自动设置摄像条件的目的的测试摄像的情况下,在S1033中,CPU201可以向用户询问是否将最近确定的摄像条件应用于所有投影仪,然后结束测试摄像处理。这是因为,在可以将相同的摄像条件应用于所有投影仪的情况下,存在如下情况:不要求通过针对各投影仪单独确定摄像条件所实现的精度水平。
在判断为(或者用户指示了)要自动进行设置的情况下,CPU 201使处理进入S1035,而在判断为(或者用户指示了)不自动进行设置的情况下,CPU 201使处理进入S1037。
在S1035中,CPU 201使用S1031中所生成的统计数据来通过已知方法确定摄像条件(曝光条件和白平衡)。然后,CPU 201将所确定的摄像条件通过通信单元208设置在摄像设备400中。CPU 201还将所确定的摄像条件作为针对投影状态当前设置为开启(当前正在投影)的投影仪的摄像条件存储在RAM 202中。如果此时存在过去确定的摄像条件,则CPU201更新这些条件。然后,CPU 201使处理进入S1039。
另一方面,在S1037中,CPU 201将S1031中所生成的统计数据显示在GUI画面600或另一画面中,并且使处理进入S1039。注意,响应于检测到表示可以结束针对当前正在投影的投影仪的处理的确认输入,可以使处理进入S1039。例如,用户可以基于S1037中所显示的统计数据来手动设置针对当前正在投影的投影仪的摄像条件。该手动设置可以通过如上所述直接操作摄像设备400来进行,或者可以经由显示单元205中所显示的GUI画面远程地进行。
在S1039中,CPU 201判断针对要调整的所有投影仪、摄像条件的确认(或者摄像条件的确定和设置)是否完成;如果判断为完成,则CPU 201结束该处理,并且如果判断为未完成,则CPU 201使处理进入S1041。
在S1041中,CPU 201判断是否检测到用以结束处理的指示;如果判断为检测到了用以结束处理的指示,则CPU 201结束该处理,而如果判断为没有检测到用以结束处理的指示,则CPU 201使处理返回至S1021并且执行针对其余投影仪其中之一的处理。这里,用以结束处理的指示可以是通过操作单元204进行的用以暂停或强制终止处理的指示。在存在很多要调整的投影仪的情况下,用于确认(或者确定和设置)针对所有投影仪的摄像条件的处理将花费很长时间。正是由于该原因导致处理可能被暂停。
将上述的测试拍摄处理作为利用S400表示的用于设置摄像条件的处理的一部分来执行。要使得同时投影的投影仪的数量以及投影的定时等根据测试摄像的目的是确认视角还是确认摄像条件而有所不同。在本实施例中,仅仅通过指定测试摄像的目的并指示执行测试摄像来执行适合于该目的的测试摄像,这使得可以执行适当的测试摄像并同时减少工作负荷。
返回图6B,将说明投影控制应用程序的GUI画面600的下半部分。在堆叠投影(图1)和多画面投影(图2)之间自动对准的详情有所不同。因此,GUI画面600被配置为根据多投影的类型来选择性地显示设置区域。具体地,CPU 201在检测到用于选择选项卡613的操作时,显示堆叠投影用设置区域,并且在检测到用于选择选项卡614的操作时,显示多画面投影用设置区域。图6A示出显示堆叠投影用设置区域的状态,而图6B示出显示多画面投影用设置区域的状态。
堆叠投影用设置区域
参考图1所述的堆叠投影是执行投影使得多个投影区域一致的多投影。多个投影光学系统不能被布置成具有相同光轴,因而将不需要梯形校正的投影仪的最大数量是1。通常情况是投影仪不能容易地布置在正对投影面的位置,因而实际上,所有投影仪通常都是梯形校正的对象。堆叠投影中的定位是用于自动确定各投影仪的梯形校正量以使投影区域一致的处理。
在图6A所示的堆叠投影用设置区域中,615、616和617是用于排他地选择自动对准模式的单选按钮。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从“四点指定调整”、“自动形状确定”和“与基准投影仪对准”中选择一个堆叠投影自动对准模式。
“四点指定调整”是自动确定梯形校正量、使得投影区域的顶点与预定的四个点对准的模式。例如,CPU 201将与投影区域的左上、右上、右下和左下的顶点分别相对应的可移动的调整标记622、623、624和625显示在四点调整区域621中。用户可以通过经由例如拖放操作或者选择操作和光标操作的组合移动各个调整标记来指定投影区域的各顶点的坐标。四点指定调整在诸如投影面是具有框的画面的情况等的投影目标位置明确的情况下是有用的。注意,可以调整坐标所经由的点的数量可以少于四个,或者可以使用包括除顶点以外的区域的坐标的五个以上的点。
“自动形状确定”是执行用于自动确定梯形校正量、使得各个投影图像是四边形的处理(第三调整处理)的模式。在该模式中,CPU 201基于投影区域的拍摄图像来确定用作定位目标的四个点。然后,CPU 201确定使各个投影区域的顶点与所确定的四个点对准的梯形校正量。因而,用户无需执行用于指定四个点的操作。自动形状确定在投影的目标位置不明确(例如,投影到宽壁面上)的情况下是有用的。
“四点指定调整”和“自动形状确定”是执行以下处理(第二调整处理)的模式,该处理用于自动确定用于使所有投影仪的投影区域与由用户或CPU 201预先确定的投影区域一致的梯形校正量。另一方面,“与基准投影仪对准”是执行以下处理(第一调整处理)的模式,该处理用于自动确定梯形校正量,使得一个投影仪用作基准投影仪,并且使其它投影仪的投影区域与基准投影仪的投影区域一致。在基准投影仪的投影区域的位置已被调整到指定位置的情况下,执行根据该模式的自动对准。自动确定用于使基准投影仪以外的投影仪的投影区域与基准投影仪的投影区域一致的梯形校正量。
在检测到用于选择“与基准投影仪对准”的单选按钮617的操作的情况下,CPU 201将列表视图603中所显示的投影仪的信息复制到列表视图618。基准投影仪可以是自动选择的,或者可以是用户可选择的。例如,如下结构是可以的:在列表视图618顶部列出的投影仪用作基准投影仪,并且用户可以通过拖放操作改变列表中的顺序,但作为代替可以采用其它期望结构。另外,CPU 201可以参考RAM 202所管理的列表并且将梯形校正量最低的投影仪自动设置为基准投影仪。此外,如上所述,可以将响应于在列表视图603中选择时所进行的警告并未解除梯形校正的投影仪设置为基准投影仪。
为了辅助用户选择基准投影仪,例如,可以使列表视图618中所显示的投影仪投影这些投影仪的投影区域。例如,在检测到“显示测试图案”按钮619的操作时,CPU 201使列表视图618中所显示的投影仪中的基准投影仪投影例如图11A所示的图案图像等的图案图像。CPU 201使列表视图618中所显示的其余投影仪投影例如图11B所示的图案图像等的图案图像。基本上,可以使用任何图案图像,只要该图案图像使得能够掌握所有投影仪的投影区域的外边缘、并且使得可以识别所选择的一个投影仪的投影区域即可。
图11C是示意性示出在列表视图618中显示两个投影仪并且选择其中一个投影仪的信息时的投影图像的图。基于该投影图像,用户可以容易地确定当前选择的投影仪的投影区域。另外,可以容易地掌握当前选择的投影仪的投影区域和其它投影仪的投影区域之间的关系。注意,图案图像可被作为图像数据从PC 200通过网络IF 206发送至投影仪100,或者可被作为视频信号通过视频输出单元207来发送。
在检测到“自动调整开始”按钮620的操作的情况下,CPU 201开始与所选择的单选按钮相对应的自动对准处理。后面将更详细地说明自动对准处理。
多画面投影用设置区域
参考图2所述的多画面投影是多个投影区域彼此并排配置的多投影。多画面投影中的定位是用于自动确定各投影仪的梯形校正量、使得在相邻的投影区域的重叠部分之间不存在未对准的处理。
以下将说明多画面投影特有的项,并且将跳过与堆叠投影相同的项。首先,在多画面投影中,自动对准模式不包括“与基准投影仪对准”。在CPU 201检测到用于选择选项卡614的操作并显示多画面投影用设置区域时,将列表视图603中所显示的投影仪的信息复制到并显示在列表视图631中。
列表视图629提供针对多画面投影要配置投影区域的图案的选项。用户可以选择以下这些选项其中之一。“2×2”表示2行2列的配置;“1×4”表示1行4列的配置;并且“4×1”表示4行1列的配置。可选择的配置图案的选项根据列表视图631中所显示的投影仪的数量而改变。
区域630是示意性示出用户在列表视图629中选择的配置图案的显示。在列表视图629中选择配置图案时,CPU 201将基于所选择的配置图案的图像显示在区域630中。可视化配置图案使得可以防止将例如1×4的配置误认为是4×1的配置。
列表视图631是用于显示构成配置图案的投影区域与投影仪之间的对应关系、使得可以改变该关系的区域。用户可以根据区域630中所显示的配置图案的图像中包括的投影区域的ID(在图6B中为1-4)并且根据与各个投影仪的信息相关联地显示在列表视图631中的文本框632的内容来掌握这些对应关系。文本框632的内容可以由用户改变,并且例如,在要使用“投影仪A 192.168.254.1”投影左上区域的情况下,向相应的文本框632输入“1”。投影区域ID可以是除数字以外的任何文本、符号或标记等,只要没有将相同的ID赋予不同的投影区域即可。CPU 201将配置图案和表示各投影仪处理配置图案的哪个投影区域的信息存储在RAM 202中并进行管理。
文本框633和634是输入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边缘融合宽度作为像素数的区域。CPU 201将在文本框633和634中输入的值作为边缘融合宽度信息存储在RAM 202中。注意,文本框633和634也可以以输入了默认值的状态显示。
将使用图12A-12D来说明边缘融合处理。尽管这里将说明水平方向上的边缘融合处理,但相同的原理也适用于垂直方向。
图12A和12B示出第一投影仪的投影图像1100a和第二投影仪的投影图像1100b。投影图像1100a由非重叠区域1110a和重叠区域1120a构成。同样,投影图像1100b由非重叠区域1110b和重叠区域1120b构成。重叠区域1120a和1120b在水平方向上的大小对应于文本框634中指定的水平边缘融合宽度。
图12C示出通过边缘融合处理所控制的增益的大小与图像中的水平方向位置之间的关系。增益1130a和1130b分别是应用于第一投影仪和第二投影仪的图像处理单元109的增益。在非重叠区域1110a和1110b中没有产生由于图像合成引起的亮度增加,因而将增益设置为1.0x并且图像亮度不改变。然而,如果在重叠区域1120a和1120b这两者中都将增益设置为1.0,则亮度将增加并且投影图像的重叠区域将突出。因此,对于重叠区域1120a和1120b,增益向着图像的端部以线性方式减小为0。此时,进行调整使得满足关系1130a=1.0-1130b。重叠区域中的增益也可以以非线性方式改变。
图12D示出投影图像。重叠区域1120a和1120b这两者都投影在投影图像的重叠区域1140中。在例如投影均匀图像时,重叠区域1140的亮度与非重叠区域1110a和1110b的亮度相似,因而两个投影图像之间的边界不突出。对于被投影成相邻的投影区域在左右或者上下这两者的图像,向存在于左右(或上下)这两者的重叠区域应用边缘融合处理。
如上所述,将响应于在堆叠投影用设置区域和多画面投影用设置区域中进行的操作而执行的处理作为利用S500所表示的处理的一部分来执行。
自动对准处理
接着,将使用图13-15来详细说明图5的自动对准处理(S600)。在CPU 201检测到“自动调整开始”按钮620的操作时,开始自动对准处理。
在S601中,CPU 201执行用于确认基准投影仪的处理。用于确认基准投影仪的处理是以下处理:在“与基准投影仪对准”自动对准处理被设置成执行的情况下,请求用户针对当前的基准投影仪进行与步骤S603及其后续步骤的实质定位处理(调整处理)的执行有关的确认。在该确认处理中,在“与基准投影仪对准”自动对准处理被设置成执行的情况下,解除在除基准投影仪以外的投影仪中当前应用的几何校正。在除“与基准投影仪对准”以外的自动对准处理被设置成执行的情况下,解除在各投影仪中当前应用的几何校正。
在S602中,CPU 201根据用于确认基准投影仪的处理的结果来判断是否执行从S603起的调整处理。
这里,将使用图14的流程图来说明S601中所执行的用于确认基准投影仪的处理。
在S1301中,CPU 201判断RAM 202中所存储的自动对准模式设置是否是“与基准投影仪对准”。如果该设置是“与基准投影仪对准”,则CPU201使处理进入S1303;如果该设置不是“与基准投影仪对准”,则CPU 201使处理进入S1302。
在S1302中,CPU 201将指示解除梯形校正的命令通过网络IF 206发送至要调整的所有投影仪(图6A的列表视图603中所显示的投影仪)。然后,CPU 201结束用于确认基准投影仪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该处理的返回值是“处理开始”。在接收到该命令时,投影仪的CPU 101指示图像处理单元109解除梯形校正。
在S1303中,CPU 201通过网络IF 206向要调整的各个投影仪(列表视图618中所显示的投影仪)发送命令,并且获得当前应用的梯形校正量。注意,如果在显示连接至列表视图601的投影仪的信息时或者在测试摄像期间已获得了梯形校正量,则可以从RAM 202所管理的投影仪的信息获得梯形校正量。在这种情况下,无需在S1303中再次将请求梯形校正量的命令发送至投影仪。
在S1304中,CPU 201将指示解除梯形校正的命令通过网络IF 206发送至除基准投影仪以外的要调整的各个投影仪。结果,针对除基准投影仪以外的投影仪,解除梯形校正。注意,如上所述,基准投影仪是由用户选择的或者是自动选择的。
在S1305中,CPU 201使基准投影仪投影图11A所示的图案图像,并且使各个其它投影仪投影图11B所示的图案图像。结果,用户可以确认当前设置的基准投影仪以及其它投影仪的投影区域。也可以仅使基准投影仪投影图案图像。
在S1306中,CPU 201请求用户批准当前设置的“与基准投影仪对准”自动对准处理的执行。CPU 201可以通过将诸如图15所示的对话框消息1400等的对话框消息显示在显示单元205中来请求该批准。CPU 201待机,直到检测到对话框消息中所包括的“是”按钮1401或“否”按钮1402的操作为止。
在S1307中,CPU 201判断用户是否进行了表示可以开始自动对准处理的执行的指示。在检测到“是”按钮1401的操作时,CPU 201判断为用户进行了表示可以开始自动对准处理的执行的指示,并且结束用于确认基准投影仪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该处理的返回值是“处理开始”。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否”按钮1402的操作时,CPU 201判断为用户进行了表示不能执行自动对准处理的指示,并且使处理进入S1308。在S1308中,CPU 201将指示应用梯形校正的命令通过网络IF 206发送至除基准投影仪以外的要调整的各个投影仪。此时,CPU 201向该命令要发送至的各个投影仪发送指定先前获得的梯形校正量的命令。这使各投影仪返回至在S1304中解除梯形校正之前的投影状态。注意,这假定投影仪不具有用于保持梯形校正量的功能的情况。然而,如果投影仪具有用于保持梯形校正量的功能,则在S1308中发送单纯激活梯形校正的命令就足够了。一旦S1308的处理结束,CPU 201结束用于确认基准投影仪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该处理的返回值是“处理结束”。
注意,向用户的与是否可以执行自动对准处理有关的询问不限于使用图15所示的对话框消息。另外,可以在S1307结束之后结束从S1305开始的图案图像的投影。
通过确认基准投影仪的处理,在执行用于使其它投影仪的投影区域(或投影图像)与基准投影仪的投影区域(或投影图像)对准的自动对准处理之前,解除在除基准投影仪以外的投影仪中应用的梯形校正。基准投影仪的(或投影图像)。这使得可以避免由于为了确定精确的投影位置而针对基准投影仪解除了梯形校正引起的、错误投影位置处的定位以及将梯形校正再应用于基准投影仪的负担等。另一方面,在执行诸如四点指定调整或自动形状确定等的没有设置基准投影仪的自动对准处理的情况下,在执行自动对准处理之前,针对作为定位对象的所有投影仪解除梯形校正。这使得可以将对原始图像的梯形校正量或其应用次数保持为最低限度,从而可以抑制校正后的投影用图像的质量的下降并由此扩展到抑制投影图像的质量的下降。
此外,在执行自动对准处理之前投影表示基准投影仪的投影区域的测试图案,使得用户可以确认基准投影仪设置。这使得可以防止诸如在自动设置基准投影仪的情况等的情况下使用并非用户想要的投影仪作为基准投影仪执行定位处理。这还使得可以在开始自动对准处理之前确认出将期望的投影仪设置为基准投影仪。
返回图13,在S602中,CPU 201判断用于确认基准投影仪的处理的结果(返回值)是“处理开始”还是“处理结束”;如果判断为该处理的结果是“处理开始”,则CPU 201使处理进入S603,如果判断为该处理的结果是“处理结束”,则CPU 201结束定位处理。这样,在用户不批准当前基准投影仪的情况下,不执行“与基准投影仪对准”定位处理。
在S603中,CPU 201开始实质的自动对准处理(调整处理)。CPU 201判断针对要调整的所有投影仪(在存在基准投影仪的情况下包括基准投影仪)、是否执行了调整用测试图案的投影和拍摄;如果判断为执行了投影和拍摄,则CPU 201使处理进入S606,并且如果判断为没有执行投影和拍摄,则CPU 201使处理进入S604。
在S604中,CPU 201使要调整的投影仪其中之一投影定位所用的测试图案。如上所述,可以使用通过网络IF 206发送的命令来指示测试图案的投影,或者可以通过视频输出单元207和视频分发装置300供给视频信号来实现测试图案的投影。注意,CPU 201使得除投影测试图案的投影仪以外的投影仪投影黑色图像或者向这些投影仪发送关闭投影的命令,使得可以从通过拍摄投影面得到的图像中识别用于投影测试图案的投影仪的投影区域。定位所用测试图案无需针对所有的投影仪都相同。例如,考虑到安装投影仪的位置以及多画面投影中的投影仪的投影位置等,可以改变测试图案。
在S605中,CPU 201通过通信单元208发送用于指示定位时所使用的摄像设备400拍摄图像的命令。在接收到该命令时,摄像设备400拍摄图像并将所获得的图像数据发送至PC 200。在需要的情况下,用于将图像数据发送至PC 200的命令可以由CPU 201单独发送至摄像设备400。CPU 201将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存储在RAM 202中。
在S606中,用作识别部件的CPU 201从RAM 202内所存储的图像数据中识别当前投影测试图案的投影仪的投影区域的顶点以及这些顶点的坐标。然后,在用作控制部件的情况下,CPU 201使用根据自动对准模式设置所选择的方法,来确定针对当前投影测试图案的投影仪的梯形校正量。
例如,在要执行堆叠投影所用的自动对准处理的情况下,CPU 201如下所述确定梯形校正量。在“四点指定调整”中,CPU 201确定用于使投影区域的顶点的坐标与用户所指定的四个点的坐标对准的梯形校正量。在“自动形状确定”中,CPU 201确定在可以针对所有投影仪执行梯形校正的范围中所包括的四个点的坐标,然后确定用于使投影区域的顶点与这些坐标对准的梯形校正量。在“与基准投影仪对准”中,关于基准投影仪,CPU 201识别投影区域的四个顶点和这些顶点的坐标,而CPU没有确定梯形校正量。对于除基准投影仪以外的投影仪,CPU 201识别投影区域的顶点和这些顶点的坐标,然后确定用于使所识别的投影区域的四个顶点的坐标与基准投影仪的投影区域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对准的梯形校正量。注意,梯形校正量可以通过已知方法来确定,并且本发明不依赖于用于确定梯形校正量的方法,因而这里将不详细说明确定方法。
在S607中,CPU 201将用于指示应用梯形校正的命令通过网络IF 206发送至各个投影仪100。该命令包括针对该命令发送至的投影仪所确定的各顶点的梯形校正量。注意,在“与基准投影仪对准”中,CPU 201不将用于指示应用梯形校正的命令发送至基准投影仪。
接收到命令的投影仪100的CPU 101从该命令中提取梯形校正量,并且指示图像处理单元109将梯形校正应用于投影用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在执行用于使其它投影仪的投影区域与基准投影仪的投影区域对准的自动对准处理的情况下,在为了识别投影区域而拍摄图像之前,针对除基准投影仪以外的投影仪解除梯形校正。这使得可以避免由于为了确定精确的投影位置而针对基准投影仪解除了梯形校正引起的、错误投影位置处的定位以及将梯形校正再应用于基准投影仪的负担等。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正在投影的投影仪和投影的定时等,以执行适合于测试摄像的目的的测试摄像。这使得用户能够仅仅通过指定测试摄像的目的并指示执行拍摄来执行适当的测试摄像,从而使得可以大幅减少工作负荷。
其它实施例
在前述实施例中,假定定位所用的测试图案对于所有的投影仪并不相同的情况,针对各投影仪单独地执行摄像并确定摄像条件。然而,在对于所有的投影仪使用相同的测试图案、并且要执行测试摄像以自动设置摄像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仅针对一个代表性投影仪拍摄图像,然后可以将作为结果所确定出的摄像条件应用在所有的投影仪中。另外,尽管前述实施例仅说明了用于校正梯形失真的梯形校正作为在投影仪中应用的几何校正,但也可以以与梯形校正相同的方式来处理针对桶形失真和枕形失真等的几何校正的应用。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8)

1.一种投影控制设备,用于控制使用多个投影装置的投影,所述多个投影装置用于将光学图像投影到投影面上,所述投影控制设备包括:
获得部件,用于基于通过拍摄所述投影面所获得的图像来获得所述多个投影装置中的各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以及
控制部件,用于执行第一调整处理,所述第一调整处理用于调整各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以使所述多个投影装置中的并非基准投影装置的其它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与所述基准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一致,
其中,所述控制部件在开始所述第一调整处理之前解除在所述其它投影装置中应用的几何校正,并且在开始所述第一调整处理之前不解除在所述基准投影装置中应用的几何校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控制设备,还包括:
设置部件,用于设置包括所述第一调整处理的多个调整处理中的任一调整处理,
其中,在利用所述设置部件设置了所述第一调整处理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件解除在所述其它投影装置中应用的几何校正,但不解除在所述基准投影装置中应用的几何校正,以及
在设置了另一调整处理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件在执行所述另一调整处理之前,针对所述多个投影装置全部解除正在应用的几何校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调整处理包括第二调整处理,所述第二调整处理用于使各投影区域的顶点与用户所指定的多个点一致,以及
在设置了所述第二调整处理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件在执行所述第二调整处理之前针对所述多个投影装置全部解除正在应用的几何校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调整处理包括第三调整处理,所述第三调整处理用于确定在投影装置中没有应用几何校正的情况下的该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之间的共同区域中所存在的目标区域、并且使各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与所述目标区域一致,以及
在设置了所述第三调整处理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件在执行所述第三调整处理之前针对所述多个投影装置全部解除正在应用的几何校正。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控制设备,还包括:
选择部件,用于从所连接的投影装置中选择所述多个投影装置;以及
询问部件,用于在所述选择部件所选择的投影装置中应用几何校正的情况下,向用户询问是否解除该几何校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影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选择部件响应于用户输入,进一步选择所述多个投影装置中的任一投影装置作为所述基准投影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部件通过将各投影装置的几何校正参数发送至各投影装置来控制各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的几何校正。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几何校正是用于校正所述光学图像中的梯形失真、桶形失真和枕形失真至少之一的校正处理。
9.一种投影系统,包括:
多个投影装置;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控制设备;以及
摄像设备,用于拍摄所述投影面的图像。
10.一种投影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投影控制设备用于控制使用多个投影装置的投影,所述多个投影装置用于将光学图像投影到投影面上,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通过拍摄所述投影面所获得的图像来获得所述多个投影装置中的各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以及
执行第一调整处理,所述第一调整处理用于调整各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以使所述多个投影装置中的并非基准投影装置的其它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与所述基准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一致,
其中,执行所述第一调整处理包括:
在开始所述第一调整处理之前,解除在所述其它投影装置中应用的几何校正;以及
在开始所述第一调整处理之前不解除在所述基准投影装置中应用的几何校正的情况下,执行所述第一调整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投影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设置包括所述第一调整处理的多个调整处理中的任一调整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多个调整处理包括第二调整处理,所述第二调整处理用于使各投影区域的顶点与用户所指定的多个点一致,以及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设置了所述第二调整处理的情况下,在执行所述第二调整处理之前针对所述多个投影装置全部解除正在应用的几何校正。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投影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多个调整处理包括第三调整处理,所述第三调整处理用于确定在投影装置中没有应用几何校正的情况下的该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之间的共同区域中所存在的目标区域、并且使各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与所述目标区域一致,以及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设置了所述第三调整处理的情况下,在执行所述第三调整处理之前解除正在所述多个投影装置全部中应用的几何校正。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从所连接的投影装置中选择所述多个投影装置;以及
在所选择的投影装置中应用几何校正的情况下,向用户询问是否解除该几何校正。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投影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其中,
在所述选择中,响应于用户输入,选择所述多个投影装置中的任一投影装置作为所述基准投影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其中,
执行所述第一调整处理包括:通过将各投影装置的几何校正参数发送至各投影装置来控制各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的几何校正。
17.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几何校正是用于校正所述光学图像中的梯形失真、桶形失真和枕形失真至少之一的校正处理。
18.一种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存储能够由投影控制设备中所包括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投影控制设备用于控制使用多个投影装置的投影,所述多个投影装置用于将光学图像投影到投影面上,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用作:
获得部件,用于基于通过拍摄所述投影面所获得的图像来获得所述多个投影装置中的各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以及
控制部件,用于执行第一调整处理,所述第一调整处理用于调整各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以使所述多个投影装置中的并非基准投影装置的其它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与所述基准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一致,
其中,执行所述第一调整处理的所述控制部件在开始所述第一调整处理之前解除在所述其它投影装置中应用的几何校正,并且在开始所述第一调整处理之前不解除在所述基准投影装置中应用的几何校正。
CN201811531550.0A 2017-12-15 2018-12-14 投影控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投影系统和记录介质 Active CN1099367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41121 2017-12-15
JP2017241121A JP7096664B2 (ja) 2017-12-15 2017-12-15 投写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ならびに投写システム
JP2017241122A JP7116543B2 (ja) 2017-12-15 2017-12-15 投写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ならびに投写システム
JP2017-241122 2017-12-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36734A true CN109936734A (zh) 2019-06-25
CN109936734B CN109936734B (zh) 2021-07-09

Family

ID=64456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31550.0A Active CN109936734B (zh) 2017-12-15 2018-12-14 投影控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投影系统和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63844B2 (zh)
EP (1) EP3499881B1 (zh)
KR (1) KR102409805B1 (zh)
CN (1) CN10993673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95710A (zh) * 2020-08-24 2022-02-25 佳能株式会社 投影设备、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4745423A (zh) * 2021-04-06 2022-07-12 上海亚筑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化数字展览互动体验系统
CN115695756A (zh) * 2022-11-01 2023-02-03 深圳市东明炬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图像的几何校正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7457A (zh) * 2017-09-29 2019-04-05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系统及其自动设定方法
JP7238298B2 (ja) * 2018-09-03 2023-03-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の制御方法
CN112153357A (zh) * 2019-06-28 2020-12-29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系统及其投影方法
JP2021068145A (ja) 2019-10-23 2021-04-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の動作方法および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
JP7310535B2 (ja) 2019-10-23 2023-07-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装置
JP2021158625A (ja) * 2020-03-30 2021-10-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設定支援方法、及び設定支援装置
JP2022100661A (ja) * 2020-12-24 2022-07-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の制御方法、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画像投射システム
JP2022147132A (ja) * 2021-03-23 2022-10-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投写画像の調整方法、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投写システム
CN115343898A (zh) * 2021-04-27 2022-11-15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系统及投射影像叠加方法
JP7384193B2 (ja) * 2021-07-30 2023-11-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方法、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
CN114143519B (zh) * 2021-11-11 2024-04-12 深圳市橙子软件有限公司 投影图像自动匹配幕布区域的方法及装置,投影仪
CN114760450A (zh) * 2022-04-12 2022-07-15 昆明云岸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元素桌面投影互动实现方法及装置
WO2024101646A1 (ko) * 2022-11-09 2024-05-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56339B1 (en) * 1998-07-31 2002-09-24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uper-resolution display
CN101329761A (zh) * 2008-07-25 2008-12-24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设备梯形失真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1726970A (zh) * 2008-10-29 2010-06-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仪及投影仪的控制方法
CN104836971A (zh) * 2015-05-07 2015-08-12 北京优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光源图像处理方法及分析处理器
US20160094821A1 (en) * 2014-09-25 2016-03-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jection type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07105210A (zh) * 2017-05-25 2017-08-2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校正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52952A (ja) 1999-04-05 2000-12-1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3789108B2 (ja) 2002-10-09 2006-06-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JP3720813B2 (ja) 2003-02-26 2005-1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映像表示装置
US9137504B2 (en) * 2006-06-16 2015-09-1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jecting multiple image streams
JP4367510B2 (ja) 2007-03-15 2009-11-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表示位置調整方法及び表示位置調整プログラム
US8297757B2 (en) * 2008-10-29 2012-10-3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ojector and projector control method
JP2011033857A (ja) * 2009-08-03 2011-02-17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9514716B2 (en) * 2012-10-19 2016-12-06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ojection apparatus, projection control apparatus, projection system, and projection state adjustment method
JP6645687B2 (ja) 2015-08-31 2020-02-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56339B1 (en) * 1998-07-31 2002-09-24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uper-resolution display
CN101329761A (zh) * 2008-07-25 2008-12-24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设备梯形失真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1726970A (zh) * 2008-10-29 2010-06-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仪及投影仪的控制方法
US20160094821A1 (en) * 2014-09-25 2016-03-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jection type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04836971A (zh) * 2015-05-07 2015-08-12 北京优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光源图像处理方法及分析处理器
CN107105210A (zh) * 2017-05-25 2017-08-2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校正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95710A (zh) * 2020-08-24 2022-02-25 佳能株式会社 投影设备、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4745423A (zh) * 2021-04-06 2022-07-12 上海亚筑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化数字展览互动体验系统
CN115695756A (zh) * 2022-11-01 2023-02-03 深圳市东明炬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图像的几何校正方法及系统
CN115695756B (zh) * 2022-11-01 2024-05-14 深圳市东明炬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图像的几何校正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99881B1 (en) 2021-05-05
KR20190072425A (ko) 2019-06-25
US10663844B2 (en) 2020-05-26
KR102409805B1 (ko) 2022-06-16
CN109936734B (zh) 2021-07-09
EP3499881A1 (en) 2019-06-19
US20190191134A1 (en) 2019-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36734A (zh) 投影控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投影系统和记录介质
CN103186018B (zh) 投影仪、以及投影仪的控制方法
CN103870233B (zh)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190116356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7117518B2 (ja) 投写画像調整システム及び投写画像調整方法
JP5301012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06605195B (zh) 通信设备和通信设备的控制方法
JP6584076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14107713A (ja) 操作方法、操作プログラム及び操作装置
CN107797364A (zh) 显示系统、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控制器以及记录介质
EP3136377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program, adjustment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system
JP2020178248A (ja) 投影制御装置、投影制御方法、投影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7096664B2 (ja) 投写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ならびに投写システム
JP2020088691A (ja) 投写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ならびに投写システム
JP2020194998A (ja) 制御装置、投影システム、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7116543B2 (ja) 投写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ならびに投写システム
JP2019204034A (ja) 投影制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投影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US20210067732A1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program, and projection system
US10506209B2 (en) Image output control device, image output control method, image output system, and recording medium
JP2021061541A (ja)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投影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2020102687A (ja) 情報処理装置、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1960046B1 (ko) Vr 이미지 획득 방법,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vr 촬영 프로그램이 설치된 휴대 단말기, 그리고 이 vr 촬영 프로그램을 휴대 단말기에 제공하는 서버
JP2019192996A (ja) 投影制御装置及び投影制御方法
JP2021005748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067040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