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20901A - 一种近红外无红曝点的led灯珠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近红外无红曝点的led灯珠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20901A
CN109920901A CN201910279545.3A CN201910279545A CN109920901A CN 109920901 A CN109920901 A CN 109920901A CN 201910279545 A CN201910279545 A CN 201910279545A CN 109920901 A CN109920901 A CN 1099209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led lamp
red light
lamp bead
silica g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795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冠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eilijie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eilijie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eilijie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eilijie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7954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20901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209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209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近红外无红曝点的LED灯珠,包括支架,在支架上设置IR LED晶片,在IR LED晶片上设置包覆层,包覆层为近红外无红曝点胶层,所述的近红外无红曝点层吸收掉760~780nm以下的对人肉眼可见的光波,且,让780~800nm以上的红外线高比例透射通过。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近红外无红曝点的LED灯珠的制作方法。本发明近红外无红曝点的LED灯珠及其制作方法,吸收掉可见光及760~780nm以下的对人肉眼可见的红光等杂散光,并让780~800nm以上的红外线高比例透射通过。

Description

一种近红外无红曝点的LED灯珠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灯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近红外无红曝点的LED灯珠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LED全称为半导体发光二极管,采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以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电号转换成光信号的发光器件;其特点是功耗低、高亮度、色彩艳丽、抗振动、寿命长(正常发光8~10万小时)、冷光源等优点,是真正的“绿色照明”。以LED为光源的灯饰产品在21世纪的将来,必然取代白织灯,成为人类照明的又一次革命。
LED灯珠广泛用于灯饰照明、LED大屏幕显示、交通灯、装饰、电脑、电子玩具礼品、交换机、电话机、广告、城市光彩工程等诸多生产领域。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的波长区间从几个纳米(1nm=10m)到1毫米(mm)左右。人眼可见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称其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nm~780nm,可见光波长由长到短分为红、橙、黄、绿、青、兰、紫光,波长比紫光短的称为紫外光,波长比红光长的称为红外光。通常应用红外发射管波长:810nm,850nm、870nm、880nm、940nm、960nm。
在人工智能,自动化设备,瞳孔认识,夜视补光,手势识别,3D识别等要用到LED灯珠,但可见光及760~780nm以下的对人肉眼可见的红光等杂散光,刺眼感觉很不舒适,有时暴露光线,不隐蔽,不安全,故需要吸收截止掉可见光及760~780nm以下的红光,并让780~800nm的红外线尽可能高比例透射通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近红外无红曝点的LED灯珠。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红外无红曝点的LED灯珠,包括支架,在所述的支架上设置IRLED晶片,在所述的IR LED晶片上设置包覆层,所述的包覆层为近红外无红曝点胶层,所述的近红外无红曝点层吸收掉760~780nm以下的对人肉眼可见的光波,且,让780~800nm以上的红外线高比例透射通过。
进一步地,所述的包覆层自下到上分为两层,第一层为硅胶或环氧树脂固化层,在所述的硅胶或环氧树脂固化层上设置具有可见光截止及红外增透的纳米材料层。
进一步地,所述的包覆层为可见光截止及红外增透的纳米材料及硅胶或环氧树脂的混合层。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架为直插LAMPs或PCBs或PLCC或COB或CSP。
进一步地,所述的硅胶为低折甲基硅胶。
进一步地,所述的硅胶为高折苯基硅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红外无红曝点的LED灯珠制作方法,包括:
第一步,选取相同粒径的液态式灌封胶放入容器;
第二步,选取可见光截止及红外增透的纳米材料加入盛放液态式灌封胶的容器中,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3分钟~5分钟,获得混合式的近红外无红曝点混合液,其中,可见光截止及红外增透的纳米材料的配比为:可见光截止及红外增透的纳米材料的重量为0.1%~10%的液态式灌封胶重量;
第三步,将近红外无红曝点混合液灌封IR LED中空部,加热固化后,获得成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红外无红曝点的LED灯珠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选取液态式灌封胶,灌封IR LED中空部,加热固化;
第二步,在灌封胶顶部表面喷涂可见光截止及红外增透的纳米材料;获得半成品,其中,可见光截止及红外增透的纳米材料的配比为:可见光截止及红外增透的纳米材料的重量为0.1%~10%的液态式灌封胶重量;
第三步,将半成品加热烘烤固化成型,获得成品。
实施本发明的一种近红外无红曝点的LED灯珠及制作方法,具有以下技术特征及有益的技术效果: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LED灯珠无法吸收掉可见光及760~780nm以下的红光,而让780~810nm的红外线透射通过的不足,本发明近红外无红曝点的LED灯珠及制作方法,吸收掉可见光及760~780nm以下的对人肉眼可见的红光等杂散光,并让780~800nm以上的红外线高比例透射通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近红外无红曝点的LED灯珠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近红外无红曝点的LED灯珠透光率百分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一种近红外无红曝点的LED灯珠1,包括支架10,在支架10上设置IR LED晶片30,在IR LED晶片30上设置包覆层40,包覆层40为近红外无红曝点胶层,近红外无红曝点层吸收掉760~780nm以下的对人肉眼可见的光波,且,让780~800nm以上的红外线高比例透射通过。
近红外无红曝点层是灌封胶与可见光截止+红外增透的纳米材料层混合体,灌封胶包括:高透液态成形硅胶或环氧树脂,其中,硅胶可为低折甲基硅胶,硅胶还可为高折苯基硅胶。
IR(Infrared Radiation,红外辐射)LED晶片可用在监控的夜间照明用,由于红外线人眼不可见,所以不会让人觉察。但是摄像头对红外线是敏感的,可以反映出红外线照明下的情况。
红外灯的红曝:有红曝指的是红外灯有可见红光,无红曝反之。
本技术方案中的LED灯珠为近红外无红曝点的LED产品,近红外波段指的是:780~960nm以内,如:780nm、810nm、850nm、940nm、960nm等。
包覆层40自下到上分为两层,第一层为硅胶或环氧树脂固化层,在硅胶或环氧树脂固化层上设置具有可见光截止及红外增透的纳米材料层。
或,包覆层40为可见光截止及红外增透的纳米材料及硅胶或环氧树脂的混合层。
支架10为直插LAMPs或PCBs(多氯联苯)或PLCC(Plastic Leaded Chip Carrier,带引线的塑料芯片载体)或COB(Chips on Board,)或CSP(Chip Scale Package,芯片级封装)。
甲基类硅胶,折射率>1.4;苯基类硅胶,折射率>1.5。
可见光截止+红外增透的纳米材料层为经过纳米复合的涂层,具有优异的透红外性能,利用纳米粒子涂料形成的涂层具有良好的吸波能力。
纳米粒子包括:纳米氧化钛、氧化铬、氧化铁和氧化锌等具有半导体性质的粒子,加入到灌封胶中,有很好的静电屏蔽性能及良好的吸波能力。
硅胶(硅酸凝胶)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透明或乳白色粒状固体,属非晶态物质。硅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化学性质稳定,不燃烧。
环氧树脂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一类聚合物的总称。它是环氧氯丙烷与双酚A或多元醇的缩聚产物。
包覆层40为混合式的可见光截止+红外增透的纳米材料层,此时,具体制作过程为:
第一步,选取粒径相同(一致性较均匀)的液态式灌封胶放入三个不同的容器;
第二步,选取三种不同重量的可见光截止+红外增透的纳米材料分别加入三个盛放液态式灌封胶的容器中,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3分钟至5分钟,获得混合式的近红外无红曝点混合液,其中,可见光截止+红外增透的纳米材料的配比为:可见光截止+红外增透的纳米材料的重量分别为0.1%、5%、10%的液态式灌封胶重量。
第三步,将以上近红外无红曝点混合液分别灌封IR LED中空部,加热下固化,获得成品:品1、品2、品3。
包覆层40也可自下到上分为两层,第一层为硅胶或环氧树脂固化层,在硅胶或环氧树脂固化层上设置具有可见光截止+红外增透的纳米材料层,此时,具体的制作过程为:
第一步,选取液态式灌封胶,灌封IR LED中空部,加热下固化,分别制成三个第一半成品;
第二步,在三个半成品的灌封胶顶部表面喷涂三种不同重量的可见光截止+红外增透的纳米材料;分别制成三个第二半成品,其中,可见光截止+红外增透的纳米材料的配比为:可见光截止+红外增透的纳米材料的重量分别为0.15%、3%、9%的液态式灌封胶重量。
第三步,将半成品烘烤固化成型,获得成品:品4、品5、品6。
实验效果如下:
请参阅图2,实验测得品1~品6的效果如下:
光源通过这个近红外无红曝点层后,光源内的红黄光等杂散光,可见光挡掉或截止了,或者说,肉眼看得到的760~780nm以下的红光,可见光完全吸引掉,接近100%吸收或截止或转化;80%以上的780nm~800nm以上的红外线能顺利透射;
780nm~260nm紫外波段,完全截止;
近红外无红曝点层吸收掉760~780nm以下的对人肉眼可见的红光等杂散光,并让780~800nm以上的红外线高比例透射通过。
实施本发明的一种近红外无红曝点的LED灯珠及其制作方法,具有以下技术特征及有益的技术效果: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LED灯珠无法吸收掉可见光及760~780nm以下的红光等可见光的不足,本发明近红外无红曝点的LED灯珠及其制作方法,吸收掉760~780nm以下的对人肉眼可见的红光等杂散光,并让780~800nm以上的红外线高比例透射通过。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宗旨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宗旨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近红外无红曝点的LED灯珠,包括支架,在所述的支架上设置IR LED晶片,在所述的IR LED晶片上设置包覆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覆层为近红外无红曝点胶层,所述的近红外无红曝点层吸收掉760~780nm以下的对人肉眼可见的光波,且,让780~800nm以上的红外线高比例透射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覆层自下到上分为两层,第一层为硅胶或环氧树脂固化层,在所述的硅胶或环氧树脂固化层上设置具有可见光截止及红外增透的纳米材料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覆层为可见光截止及红外增透的纳米材料及硅胶或环氧树脂的混合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为直插LAMPs或PCBs或PLCC或COB或CSP。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灯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胶为低折甲基硅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灯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胶为高折苯基硅胶。
7.一种近红外无红曝点的LED灯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选取相同粒径的液态式灌封胶放入容器;
第二步,选取可见光截止及红外增透的纳米材料加入盛放液态式灌封胶的容器中,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3分钟~5分钟,获得混合式的近红外无红曝点混合液,其中,可见光截止及红外增透的纳米材料的配比为:可见光截止及红外增透的纳米材料的重量为0.1%~10%的液态式灌封胶重量;
第三步,将近红外无红曝点混合液灌封IR LED中空部,加热固化后,获得成品。
8.一种近红外无红曝点的LED灯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选取液态式灌封胶,灌封IR LED中空部,加热固化;
第二步,在灌封胶顶部表面喷涂可见光截止及红外增透的纳米材料;获得半成品,其中,可见光截止及红外增透的纳米材料的配比为:可见光截止及红外增透的纳米材料的重量为0.1%~10%的液态式灌封胶重量;
第三步,将半成品加热烘烤固化成型,获得成品。
CN201910279545.3A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近红外无红曝点的led灯珠及其制作方法 Pending CN1099209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9545.3A CN109920901A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近红外无红曝点的led灯珠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9545.3A CN109920901A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近红外无红曝点的led灯珠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20901A true CN109920901A (zh) 2019-06-21

Family

ID=66969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79545.3A Pending CN109920901A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近红外无红曝点的led灯珠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2090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51659A (zh) * 2020-10-27 2020-12-29 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2151660A (zh) * 2020-10-27 2020-12-29 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6238A (en) * 1992-12-11 1999-07-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display device,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optical element
US20060068154A1 (en) * 2004-01-15 2006-03-30 Nanosys, Inc. Nanocrystal doped matrixes
JP2008186793A (ja) * 2007-01-31 2008-08-14 Ichikoh Ind Ltd 赤外線発光led及び車両用赤外線投光装置
JP2012111811A (ja) * 2010-11-22 2012-06-14 Agc Coat-Tech Co Ltd Led装置用塗料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たled装置及びledランプ
CN208460785U (zh) * 2018-06-11 2019-02-01 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器件
CN209447844U (zh) * 2019-04-03 2019-09-27 深圳市磊立捷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近红外无红曝点的led灯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6238A (en) * 1992-12-11 1999-07-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display device,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optical element
US20060068154A1 (en) * 2004-01-15 2006-03-30 Nanosys, Inc. Nanocrystal doped matrixes
JP2008186793A (ja) * 2007-01-31 2008-08-14 Ichikoh Ind Ltd 赤外線発光led及び車両用赤外線投光装置
JP2012111811A (ja) * 2010-11-22 2012-06-14 Agc Coat-Tech Co Ltd Led装置用塗料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たled装置及びledランプ
CN208460785U (zh) * 2018-06-11 2019-02-01 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器件
CN209447844U (zh) * 2019-04-03 2019-09-27 深圳市磊立捷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近红外无红曝点的led灯珠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蒋阳: "《粉体工程》",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pages: 5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51659A (zh) * 2020-10-27 2020-12-29 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2151660A (zh) * 2020-10-27 2020-12-29 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75655B (zh) 白光面光源发光装置
CN107808919B (zh) 一种led白光光源装置
CN109920901A (zh) 一种近红外无红曝点的led灯珠及其制作方法
CN102945916B (zh) 一种led灯珠的封装工艺
CN105542693A (zh) Led灯丝的封装材料
CN104745132A (zh) 一种户外贴片灯珠用环氧树脂胶及其制备方法
CN209447844U (zh) 一种近红外无红曝点的led灯珠
CN104406126A (zh) 一种阻蓝光、增显色性的涂层及其应用
CN104280796A (zh) 一种ps漫反射型led光扩散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2721007A (zh) 适用于led照明的远程荧光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207753046U (zh) 一种led封装器件
CN100490201C (zh) 白光发光二极管
CN103022320A (zh) 一种发出水晶光的led灯结构及其封装制作方法
CN106653980B (zh) 一种制备高显指白光led封装器件的方法
CN100492690C (zh) 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封装方法
CN106098915A (zh) 一种应用于led植物生长灯芯片封装的纳米钙钛矿改性硅胶
CN110391322B (zh) Led灯珠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36739A (zh) 一种应用于led植物生长灯芯片封装的导热聚光室温固化改性环氧树脂胶
CN105552193A (zh) Led灯丝的制备方法
CN105754464B (zh) 一种使灯具类玻璃制品硬化及阻燃的喷涂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52464A (zh) 白光二极管柔光处理工艺
CN109735235A (zh) 一种导热高折射率led透明环氧树脂灌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TWI676651B (zh) 白色環氧模製化合物
CN104900790A (zh) 一种led光源雾化封装胶体及雾化led光源
CN103943760B (zh) 远程荧光粉器件的制备方法、远程荧光粉器件以及led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