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06045B - 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06045B
CN109906045B CN201880003683.2A CN201880003683A CN109906045B CN 109906045 B CN109906045 B CN 109906045B CN 201880003683 A CN201880003683 A CN 201880003683A CN 109906045 B CN109906045 B CN 1099060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sewing
portions
filaments
feath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368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06045A (zh
Inventor
平川尚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Edrong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WJap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WJap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EWJap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906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060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060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060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02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with controlled internal environ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41D31/02Layered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41D31/04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 or use
    • A41D31/06Thermally protective, e.g. insula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12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ibrous inlays, e.g. made of wool, of cott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9/00Bed-covers; Counterpanes; Travelling rugs; Sleeping rugs; Sleeping bags; Pillows
    • A47G9/02Bed linen; Blankets; Counterpa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9/00Bed-covers; Counterpanes; Travelling rugs; Sleeping rugs; Sleeping bags; Pillows
    • A47G9/08Sleeping ba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Bedding Items (AREA)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其不需要绗缝加工、不会产生冷斑,洗涤后向原来的状态复原的复原性良好、能够作为整体长期维持良好的保暖性。本发明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1),具有:正面布料(2)及反面布料(3);正反连结布料(4),其以相对于正面布料的内表面、反面布料的内表面具有规定间隔且具有相同的连结长度的连结边部(5)的方式交替配置并连结缝合;收纳区域(11),其由连结边部和正面布料的内表面或反面布料的内表面划分,以呈三角筒状形态的立体构造排列多列而成,(5),连结边部(5)在正面布料、反面布料之间通过正反连结布料的交替配置的连结缝合而成;及多个羽毛状棉原料束(31),其以将羽毛状棉原料(21)捆束而成的形态装填于各收纳区域,在将羽毛状棉原料束以收纳于各收纳区域的形态下,缝接、密封正面布料、反面布料的外周边部。

Description

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及其制造方法,详细而言,涉及不需要绗缝加工,不产生冷斑(cool spot),洗涤后向原来的状态复原的复原性良好,能够作为整体长期维持良好的保暖性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就寝时使用的被褥,已知使用天然羽毛、棉材料、短纤维等作为芯材,将该芯材装填在形成于正面布料、反面布料之间的收纳区域内而成为被褥形态的被褥。
但是,在这种以往的被褥的情况下,若是仅将由天然羽毛等构成的芯材装填于收纳区域内的形态,在使用时产生芯材的块或偏移而大幅损害保暖性,因此使内部的芯材为网格状的划分状态的绗缝加工变得不可或缺。
另外,在实施了这样的绗缝加工的被褥的情况下,由于在通过绗缝加工而形成的网格内一根根的羽毛等移动,因此,只要芯材未填满整格,就会产生偏移,另外还导致损害保暖性的情况。
另外,在实施了绗缝加工的被褥的情况下,包括如下问题:在网格的交叉区域的角落部分产生所谓的冷斑,在被褥的整个区域中的一部分产生零散的保暖不良部位,无法作为被褥整体确保均匀的保暖性。
另外,在以往的使用天然羽毛、棉材料、短纤维等作为芯材的被褥的情况下,还包括在洗涤后无法开纤而不能复原到原来的状态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防寒用品,该防寒用品构成为:设置有被切断成规定形状且相互重叠的三张以上的布料、将一对所述布料以规定间隔缝合而形成的保暖材料收纳空间及放入到所述保暖材料收纳空间的保暖材料,所述保暖材料收纳空间的边界在各层中的每层位于彼此不同的位置,在邻接的一对所述保暖收纳空间的边界,不同层的所述保暖材料收纳空间的保暖材料重叠。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用具,该用具是配置在至少两组的层的组合中的相互平行的多个层,所述至少两组的层的组合中的每一个包括:包括相互以绗缝缝合而成的至少两个层的多个所述层;占据所述至少两组的层的组合中的每一个所包括的所述至少两个层之间的空间的隔热材料,所述至少两组的层的组合相互偏置。
但是,在专利文献1、2的任一技术内容中,都是在绗缝加工区域内保持保暖材料或隔热材料的结构,因此,均含有所述的冷斑的问题、洗涤后不能向原来的状态复原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7038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6-5091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以往的情况而开发的,提供一种不需要绗缝加工,不会产生冷斑的问题,洗涤后的向原来的状态复原的复原性良好,能够作为整体长期维持良好的保暖性的被褥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其特征在于,具有:正面布料及反面布料,其为四边形且具有一定的面积;正反连结布料,其以相对于正面布料的内表面、反面布料的内表面具有规定间隔、并且具有相同的连结长度的连结边部的方式交替配置并连结缝合,所述正反连结布料为四边形,且与正面布料、反面布料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的长度相同;收纳区域,其由相邻的连结边部与正面布料的内表面或反面布料的内表面划分,以呈角筒状的立体构造形成多列而成,所述连结边部在所述正面布料、所述反面布料之间通过所述正反连结布料的交替配置的连结缝合而成;及多个羽毛状棉原料束,其形成为将使用了聚酯类或聚丙二醇聚合物的原丝的羽毛状棉原料捆束而成的形态,并作为装填于由所述多列构成的各收纳区域的芯材而发挥功能,在将所述羽毛状棉原料束收纳于各收纳区域的形态下,通过缝合将所述正面布料、所述反面布料的外周边部密封而成。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至4所述的发明,能够实现并提供一种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其不产生所述以往例那样的冷斑的问题,洗涤后向原来的状态复原的复原性良好,能够作为整体长期维持良好的保暖性,另外,能够提供外观形态不同的产品而能够扩大购买者在购入时的选择范围。
根据技术方案5至7所述的发明,能够实现并提供一种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的制造方法,通过采用所述的工序,能够实现缝制者的作业效率的简化,并且,在缝合、密封所述正面布料、所述反面布料的两侧部、前端部及后端部后没有绗缝加工工序,并且能够高效地制造起到所述效果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
根据技术方案8至11所述的发明,能够实现并提供一种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被褥,在具备与技术方案1至4所述的发明的情况不同的收纳芯材的立体构造区域的结构中,不会产生所述以往例那样的冷斑的问题,洗涤后向原来的状态复原的复原性良好,能够作为整体长期维持良好的保暖性,另外,能够提供外观形态不同的产品而能够扩大购买者在购入时的选择范围。
根据技术方案12至14所述的发明,能够实现并提供一种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的制造方法,通过采用所述的工序,制作与技术方案1至4所述的发明的情况不同的收纳芯材的立体构造区域,并能够实现缝制者的作业效率的简化,并且,在缝合、密封所述正面布料、所述反面布料的两侧部、前端部及后端部后没有绗缝加工工序,并且能够高效地制造起到所述效果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
根据技术方案15所述的发明,通过如下方式能够实现并提供技术方案1、2、8或9所述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通过利用空气缠结单元的轴丝、浮丝的空气缠结而人工制作所述羽毛状棉原料,所述羽毛状棉原料形成为:将使用了聚酯类或聚丙二醇聚合物的原丝的轴丝·浮丝的纤丝彼此通过空气缠结而捆束,由所述浮丝形成的许多块缠绕于所述轴丝并在所述轴丝的长度方向上连接而连成一列,从而作为填充物用的棉状长纤维而形成,而且,所述块为球状且具有规定的直径,并且各块以规定的间隔连续形成。
根据技术方案16所述的发明,通过如下方式能够实现并提供技术方案5或12所述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的制造方法:通过利用空气缠结单元的轴丝、浮丝的空气缠结而人工制作所述羽毛状棉原料,所述羽毛状棉原料形成为:将使用了聚酯类或聚丙二醇聚合物的原丝的轴丝·浮丝的纤丝彼此通过空气缠结而捆束,由所述浮丝形成的许多块缠绕于所述轴丝并在所述轴丝的长度方向上连接而连成一列,从而作为填充物用的棉状长纤维而形成,而且,所述块为球状且具有规定的直径,并且各块以规定的间隔连续形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用于形成本实施例1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中的芯材的羽毛状棉原料的说明图。
图3是以照片方式表示将用于形成本实施例1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中的芯材的多个羽毛状棉原料集合而成的形态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将形成本实施例1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中的芯材的多个羽毛状棉原料捆束而成的羽毛状棉原料束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将本实施例1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中的羽毛状棉原料束卷绕于卷绕辊而成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例1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的制造工序中,在正面布料、反面布料之间形成具有中间连结缝合部的正反连结布料的前阶段的状态的局部概略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例1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的制造工序中,通过相邻的连结边部与正面布料的内表面或反面布料的内表面来划分收纳区域的工序的一部分的局部概略立体图,所述收纳区域以剖视时呈三角筒状形态的立体构造形成多列而成,所述连结边部在正面布料、反面布料之间通过正反连结布料的交替配置的连结缝合而成。
图8是表示本实施例1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的制造工序中,在正面布料、反面布料之间形成合计十五列的收纳区域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例1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的制造工序中,在十五列的收纳区域装填羽毛状棉原料束的工序的局部概略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例1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的制造工序中,在十五列的收纳区域装填有羽毛状棉原料束的状态下缝制并密封宽度方向两侧部的工序的局部概略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例1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的制造工序中,在宽度方向两侧部被密封后,缝制并密封前端部的工序的局部概略立体图。
图12是以照片方式表示本实施例1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的外观的概略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例1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中的剖视时呈三角筒状形态的立体构造的局部概略说明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例1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中的剖视时呈三角筒状形态的立体构造的尺寸说明图。
图15是表示本实施例1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中的立体构造的其他形式(宽度方向装填类型)的概略说明图。
图16是以照片方式表示在本实施例1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中,以图15所示的立体构造的其他形式为基础制作而成的被褥的外观的概略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的制造工序中,在正面布料与反面布料之间将由多个上部连结布料的相邻的倒V状布料部的两个部位的端边、多个下部连结布料的相邻的V状布料部的两个部位的端边构成的四个各端边分别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缝合,并在正面布料及反面布料之间以规定间隔排列设置形成多个中间连结缝合部的前阶段的工序的局部概略立体图。
图18是表示本实施例2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的制造工序中,在正面布料与反面布料之间将由多个上部连结布料的相邻的倒V状布料部的两个部位的端边、多个下部连结布料的相邻的V状布料部的两个部位的端边构成的四个各端边分别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缝接,并在正面布料及反面布料之间以规定间隔排列设置形成多个中间连结缝合部,在正面布料及反面布料之间通过多个中间连结缝合部的排列设置,划分通过两个三角筒状部上下重合的立体构造部和由菱形筒状部构成的立体构造部交替相连的多列构成的收纳区域的工序的局部概略立体图。
图19是表示本实施例2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的制造工序中,在由两个三角筒状部上下重合的立体构造部和由菱形筒状部构成的立体构造部交替相连的多列而成的收纳区域分别装填羽毛状棉原料的工序的局部概略立体图。
图20是表示本实施例2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的制造工序中,在由两个三角筒状部上下重合的立体构造部和由菱形筒状部构成的立体构造部交替相连的多列构成的收纳区域分别装填有羽毛状棉原料的状态的局部概略立体图。
图21是表示本实施例2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的制造工序中,在通过两个三角筒状部上下重合的立体构造部和由菱形筒状部构成的立体构造部交替相连的多列构成的收纳区域分别装填有羽毛状棉原料后,缝制并密封宽度方向两侧部的工序的局部概略立体图。
图22是表示本实施例2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的制造工序中,在宽度方向两侧部被密封后,缝制并密封前端部的工序的局部概略立体图。
图23是表示本实施例2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的立体构造的其他形式(横宽类型)的局部概略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如下结构实现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不需要绗缝加工,不会产生冷斑的问题,洗涤后的向原来的状态复原的复原性良好,能够作为整体长期维持良好的保暖性的被褥的目的,该结构具有:正面布料及反面布料,其为四边形且具有一定的面积;正反连结布料,其以相对于所述正面布料的内表面、所述反面布料的内表面具有规定间隔、并且具有相同的连结长度的连结边部的方式交替配置并连结缝合,所述正反连结布料为四边形,且与正面布料、反面布料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的长度相同;收纳区域,其由相邻的连结边部与正面布料的内表面或反面布料的内表面划分,以呈三角筒状形态的立体构造形成多列而成,所述连结边部在所述正面布料、所述反面布料之间通过所述正反连结布料的交替配置的连结缝合而成;及多个羽毛状棉原料束,所述羽毛状棉原料束由羽毛状棉原料捆束而成,该羽毛状棉原料形成为:将使用了聚酯类或聚丙二醇聚合物的原丝的轴丝·浮丝的纤丝彼此通过空气缠结而捆束,由所述浮丝形成的许多块缠绕于所述轴丝并在所述轴丝的长度方向上连接而连成一列,从而作为填充物用的棉状长纤维而形成,而且,所述块为球状且具有规定的直径,并且各块以规定的间隔连续形成,在将所述羽毛状棉原料束收纳于各收纳区域的形态下,通过缝合将所述正面布料、所述反面布料的外周边部密封而成。
实施例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16,对本实施例1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1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图9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1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1具有:正面布料2及反面布料3,其为四边形且具有一定的面积;四边形的正反连结布料4,以成为剖视时呈三角波形态的方式,以规定间隔而交替地连结缝合所述正面布料2和反面布料3;收纳区域11,其由所述正面布料2、反面布料3、正反连结布料4划分,以剖视时呈三角筒状形态的立体构造形成多列而成;以及多个羽毛状棉原料束31,所述羽毛状棉原料束31是由羽毛状棉原料21(专利第6028786号公报中公开的羽毛状棉原料)捆束而成,所述羽毛状棉原料21形成为:将使用了聚酯类或聚丙烯聚合物的原丝的轴丝22·浮丝23的原丝的纤丝彼此通过空气缠结而捆束,由所述浮丝23形成的许多块缠绕于所述轴丝并在所述轴丝22的长度方向上连接而连成一列,从而作为填充物用的棉状长纤维而形成,而且,所述块24为球状且具有规定的直径,并且各块24以规定的间隔连续形成,在将所述羽毛状棉原料束31收纳于各收纳区域11的形态下,例如通过使用了滚边处理的缝合将所述正面布料2、反面布料3的外周边部(两侧部、前端部、后端部)连续密封而构成。
另外,在图1中,用虚线表示正反连结布料4相对于被褥1的正面布料2具有规定间隔的缝合部4a。所述各缝合部4a彼此的间隔例如为20cm。
接着,参照图2至图5对所述羽毛状棉原料21、羽毛状棉原料束31进行说明。
所述羽毛状棉原料21是在先申请的申请人取得的日本专利第6028786号公报中公开的。
即,如图2示意性地示出的那样,羽毛状棉原料21是将使用了聚酯类或聚丙二醇聚合物的原丝的轴丝22·浮丝23的纤丝彼此通过空气缠结而捆束,由所述浮丝23形成的许多块24缠绕于所述轴丝22并在所述轴线22的长度方向上连接而连成一列,从而作为填充物用的棉状长纤维而形成,而且,所述块24为球状且具有规定的直径,并且各块24以规定的间隔并连续形成,羽毛状棉原料21是通过利用日本专利第6028786号公报中公开的空气缠结单元的轴丝22、浮丝23的空气缠结而人工制作的。
而且,对所述羽毛状棉原料21进行详细叙述,羽毛状棉原料21是将使用了聚酯类或聚丙二醇聚合物的原丝的轴丝·浮丝的纤丝彼此通过空气缠结单元内的空气的散乱环境中的空气缠结而捆束,由所述浮丝形成的许多块缠绕于所述轴丝并在所述轴丝的长度方向上连接而连成一列,从而作为填充物用的棉状长纤维而形成,所述块为球状且具有规定的直径,并且,各块以规定的间隔连续形成,通过对构成所述空气缠结用单元的前端喷嘴部的端部与文丘里的研钵状壁面部的最深部之间的间隙间隔进行变更来调整该各块的大小、各块与块的间隔、所述浮丝密度,对所述浮丝的空气缠结单元的送入角度θ相对于轴丝形成为80~120度。
即,所述羽毛状棉原料21形成为:所述轴线22和浮丝23互相缠绕连接,各绒球状的块24和块24具有规定的间隔并进行排列,并且,作为整体形成为棉状的长纤维。
在此,绒球状的块24是指,轴丝22、浮丝23的纤丝彼此捆束而相互缠绕连接并一体化,相对于连成一列的形态的羽毛状棉原料21中的轴线22,以大致1cm~10cm以内、即最大10cm左右以内的间隔连续排列且直径大致为1.0~3.5cm的浮丝23的块状部分。
图3是表示集合了多个羽毛状棉原料21的形态的照片,另外,图4是表示将一定量的羽毛状棉原料21以作为被褥1的芯材而发挥功能的方式捆束而成的羽毛状棉原料束31的图。
而且,图5是表示将多个羽毛状棉原料束31卷绕在卷绕辊32上的状态的图。
接着,参照图6至图11对本实施例1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6所示,以相对于正面布料2的内表面具有规定间隔且呈倒V状的方式,将多个上部连结布料6的各自的中央部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缝合(用虚线表示缝合部)并排列设置,正面布料2为四边形且具有一定的面积,多个上部连结布料6用于形成作为正反连结布料4的部分,并且同样地,在相对于反面布料3的内表面以与多个所述上部连结布料6同等的间隔且分别在宽度方向上错开1/2间隔的状态下,以呈V状的方式将多个下部连结布料7的各自的中央部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缝合(用虚线表示缝合部)并排列设置,反面布料3为四边形且具有一定的面积,多个下部连结布料7用于形成作为正反连结布料4的部分
接着,使用图7,说明通过对所述正面布料2的内表面和反面布料3的内表面加工,将相向的多个所述上部连结布料6的倒V状部分的端边和多个下部连结布料7的V状部分的端边缝合而接合,从而形成中间连结缝合部8,并且在所述正面布料2、反面布料3之间形成具有规定的连结长度的连结边部5的步骤。
首先,在最初,在图7中,以能够接合最左侧的倒V状部分的端边和最左侧的V状部分的端边的方式相向配置,并且,通过从接合部位将右侧的所述正面布料2或反面布料3折回而使接合部位露出,将最左侧的倒V状部分的端边、最左侧的V状部分的端边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缝合,从而在所述正面布料2、反面布料3之间形成具有规定的连结长度的连结边部5而作为中央部的中间连结缝合部8(用×标记表示缝合部)。
接着,变更所述正面布料2或反面布料3的折回位置,以位于第二个的倒V状部分的端边、位于第二个的V状部分的端边接合的方式相向配置,将所述两端边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缝合,在所述正面布料2、反面布料3之间形成具有规定的连结长度的连结边部5而作为第二个中间连结缝合部8(用×标记表示缝合部)。
与上部连结布料6、下部连结布料7的配置数量相应地依次反复进行这样的工序,如图8所示,通过相邻的连结边部5、5和与所述连结边部相向的正面布料2的内表面或反面布料3的内表面,来划分(形成)剖视时呈三角筒状形态的立体构造形成多列而成的收纳区域11,所述连结边部5、5在所述正面布料2、反面布料3之间通过所述正反连结布料4的交替配置的连结缝合而成。
即,通过所述正面布料2的内表面、所述反面布料3的内表面之间的正反连接布料4的具有规定间隔的交替配置的连结缝合,形成以剖视时呈三角筒状形态的立体构造形成多列而成的收纳区域11。
图8表示形成了合计十五个收纳区域11的例子。
通过采用这样的各收纳区域11的形成工序,所述正面布料2、反面布料3之间的正反连结布料4中的中间连结缝合部8不会在被褥1的制作完成后露出到外部,因此,不需要提高缝合精度,由此,能够实现缝制人员的缝合作业的简化、迅速化、以及作业效率的提高。
接着,如图9所示,利用空气力或手动作业装填多个羽毛状棉原料束31,所述羽毛状棉原料束31以在所述各收纳区域11内捆束了羽毛状棉原料21的方式作为芯材而发挥功能。
接着,如图10所示,在各收纳区域11中装填有羽毛状棉原料束31的形态下,通过缝合(用×标记表示缝合部)来密封所述正面布料2、反面布料3的两侧部,而且,如图11所示,通过缝合(用×标记表示缝合部)来密封所述正面布料2、反面布料3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外观形态如图1所示,另外,具体而言,制作在图12中以照片形态所示的外观形态的被褥1。
作为所述正面布料2、反面布料3、正反连结布料4的材料,能够采用棉、聚酯、蚕丝、麻等构成的布料、或者这些要素中的任意要素的混纺布料等。
接着,参照图13、图14,对由剖视时呈三角筒状形态的立体构造构成的收纳区域11进行说明。
图13是表示作为本实施例1的立体构造的所述收纳区域11的部分放大状态的图,该收纳区域11通过正反连结布料4的形成而构成为分别以剖视时呈三角筒状形态的立体构造形成多列而成,正反连结布料4形成为:设置有所述正面布料2的内表面、反面布料3的内表面之间的中间连结缝合部8(用×标记表示缝合部)的连结边部5呈三角波状地相连。
通过这样的各收纳区域11,装填于各收纳区域11的羽毛状棉原料束31的羽毛状棉原料21会遍布到各收纳区域11内的各角落,即,不会产生冷斑,由此,具有能够遍及被褥1整体地确保均等的保暖性的优点。
图14是表示本实施例1的立体构造的收纳区域11的尺寸例的图,划分收纳区域11的三角形状的连结边部5、反面布料3的一部分(或者正面布料2的一部分)的各尺寸例如可以列举3cm~30cm的例子,特别优选将反面布料3的一部分(或者正面布料2的一部分)的尺寸设为10cm,将一个连结边部5的尺寸设为6cm。
图15是表示本实施例1的被褥1中的立体构造的其他形式(宽度方向装填类型)的图,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地,在被褥1的宽度方向上以20cm间隔形成多列收纳区域11,在各收纳区域11内分别装填多个羽毛状棉原料束31,而且,通过例如使用了滚边处理的缝合来密封外周边部,构成如图16所示以照片形态所示的被褥1。另外,外周边部的缝合当然也可以是使用了滚边处理的缝合以外的处理。
在图15所示的在宽度方向上形成各收纳区域11,在各收纳区域11内分别装填有多个羽毛状棉原料束31而构成的被褥1中,该被褥1的整体尺寸、整体重量也与所述的情况相同。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1,能够提供一种不会产生以往例那样的冷斑的问题,洗涤后的向原来的状态复原的复原性良好、能够作为整体长期维持良好的保暖性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1。
另外,能够提供如具有图12所示的外观形态的被褥1、具有图16所示的外观形态的被褥1那样外观形态不同的被褥,还具有能够扩大购买者在购买被褥1时的选择范围的优点。
而且,根据本实施例1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1的制造方法,能够实现缝制者的作业效率的简化,并且在缝合、密封所述正面布料2、反面布料3的两侧部、前端部及后端部后没有绗缝加工工序,并且能够高效地制造起到所述效果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1。
(实施例2)
参照图17至图23,对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1A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2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1A基本上呈与图1所示的被褥1大致相同的外观形态,但其特征在于,变更了收纳芯材的立体构造区域的结构形式。
首先,参照图17至图22详细说明本实施例2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1A的制造方法。
首先,如图17所示,以相对于正面布料2的内表面具有规定间隔且呈倒V状的方式将多个上部连结布料6的各自的中央部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缝合(用虚线表示缝合部)并排列设置,正面布料2为四边形且具有一定的面积,并且同样地,以相对于反面布料3的内表面具有与多个所述上部连结布料6同等的间隔且呈V状的方式将多个下部连结布料7的各自的中央部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缝合(用虚线表示缝合部),反面布料3为四边形且具有一定的面积。
所述缝合部的间隔为32cm。
而且,在所述正面布料2的连结缝合方向的两侧边部缝合侧边连结布料6a,在所述反面布料3的连结缝合方向的两侧边部缝合侧边连结布料7a。
接着,如图18所示,首先,接合由正面布料2的内表面的最左侧的侧边连结布料6a、上部连结布料6内表面的第一个倒V状布料部的一方的端边、所述反面布料3的内表面的最左侧的侧边连结布料7a、下部连结布料7的第一个倒V状布料部的一方的端边构成的四个边的突出端侧,并且,将所述正面布料2折回,将四边的突出端侧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缝合接合部分而设置第一个中间连结缝合部9(用×标记表示缝合部)。
接着,变更所述正面布料2的折回位置,接合由第一个上部连结布料6的倒V状布料部的另一方的端边、第二个上部连结布料6的倒V状布料部的一方的端边、第一个下部连结布料7的V状布料部的另一方的端边、第二个下部连结布料7的倒V状布料部的一方的端边构成的四个边的突出端侧,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缝合该接合部分,在所述正面布料2及反面布料3之间以规定间隔设置第二个中间连结缝合部9(用×标记表示缝合部)。
将这样的工序重复所需次数,并且,与最左侧的缝合处理的情况同样地,进行所述正面布料2、反面布料3的最右侧的中间连结缝合部9的缝制处理,通过在所述正面布料2及反面布料3之间排列设置多个中间连结缝合部9,形成通过两个三角筒状部10a上下重合的立体构造部和由菱形筒状部10b构成的立体构造部交替地相连的多列构成的收纳区域11A。
图18表示五个两个三角筒状部10a上下重合的立体构造部、和由四个菱形筒状部10b构成的立体构造部交替形成的例子。
另外,在所述正面布料2、反面布料3之间的最左侧、右侧,通过后面的工序形成角部筒状部10c。
接着,如图19所示,对所述两个三角筒状部10a、菱形筒状部10b以及各角部筒状部10c分别装填所需数量的羽毛状棉原料束31a、31b、31c,羽毛状棉原料束31a、31b、31c以将羽毛状棉原料21捆束的形态作为芯材发挥功能,并且,根据所述三角筒状部10a、菱形筒状部10b以及各角部筒状部10c的各容积而使羽毛状棉原料21的捆束量不同,如图20所示,形成所述三角筒状部10a、菱形筒状部10b以及各角部筒状部10由羽毛状棉原料束31a、31b、31c充满的状态。
接着,如图21所示,通过使用了滚边处理的缝合将所述正面布料2、反面布料3的两侧部密封,而且,如图22所示,通过使用了滚边处理的缝合将所述正面布料2、反面布料3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密封,制作外观形态与图1所示的被褥1类似的形态的被褥1A。
这种情况的被褥1A的外观形态与图12所示的情况相同,但当然也可以制作如图16所示的外观形态的被褥。
图23是表示本实施例2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1A的立体构造的其他形式(横宽类型)的图,将上部连结布料6的相对于正面布料2的缝合部的间隔、下部连结布料7的相对于反面布料3的缝合部的间隔均设为40cm。其余的结构与图18所示的情况相同。
另外,这种情况的被褥1A的外观形态与图12所示的情况大致相同。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2,在使收纳芯材的立体构造区域的形态与实施例1的情况不同的结构的基础上,能够提供一种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1A,其不会产生如以往例那样的冷斑的问题,洗涤后向原来的状态复原的复原性良好,能够作为整体长期维持良好的保暖性。
另外,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地,能够提供外观形态不同的被褥,还具有能够扩大购买者在购买被褥1A时的选择范围的优点。
而且,根据本实施例2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1A的制造方法,通过采用所述的工序,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地,能够实现缝制者的作业效率的简化,并且在缝合、密封所述正面布料2、反面布料3的两侧部、前端部及后端部后没有绗缝加工工序,并且能够高效地形成起到所述的效果且在与实施例1的情况不同的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的被褥1A。
在所述的实施例1、2的被褥1、1A中,作为所述正面布料2、反面布料3、正反连结布料4的材料,可以采用棉、聚酯、蚕丝、麻等构成的布料、或者这些要素中的任意要素的混纺布料等。
作为所述被褥1、1A的整体尺寸,例如能够列举长度210cm、宽度150cm的例子,但能够通过收纳区域11的排列数以及长度的调整而具有各种整体尺寸,没有特别限定。
所述被褥1、1A的整体重量可以列举2.0~2.5kg等的例子,但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通过调整收纳区域11等的排列数、调整羽毛状棉原料束31的束量来进行各种设定。
此外,可以作为收纳所述被褥1、1A的芯材的立体构造区域的形状形成为呈四边筒状、五边筒状的形态,另外,也可以形成为收纳长度方向排列的芯材的立体构造区域和收纳宽度方向的芯材的立体构造区域重叠而配置的复合结构来形成被褥。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的结构能够广泛地应用于被褥、床垫、坐垫等寝具类、睡袋、防寒外套等衣料等。
附图标记说明
1 被褥
1A 被褥
2 正面布料
3 反面布料
4 正反连结布料
4a 缝合部
5 连结边部
6 上部连结布料
6a 侧边连结布料
7 下部连结布料
7a 侧边连结布料
8 中间连结缝合部
9 中间连结缝合部
10a 三角筒状部
10b 菱形筒状部
10c 角部筒状部
11 收纳区域
11A 收纳区域
21 羽毛状棉原料
22 轴丝
23 浮丝
24 块
31 羽毛状棉原料束
31a 羽毛状棉原料束
31b 羽毛状棉原料束
31c 羽毛状棉原料束
32 卷绕辊

Claims (14)

1.一种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其特征在于,具有:
正面布料及反面布料,其为四边形且具有一定的面积;
正反连结布料,其以相对于所述正面布料的内表面、所述反面布料的内表面具有规定间隔、并且具有相同的连结长度的连结边部的方式交替配置并连结缝合,所述正反连结布料为四边形,且与正面布料、反面布料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的长度相同;
收纳区域,其由四边形且具有一定的面积的所述正面布料及所述反面布料、四边形的正反连结布料划分,以剖视时呈三角筒状形态的立体构造形成多列而成,所述正反连结布料以成为剖视时呈三角波形态的方式以规定间隔而交替地连结缝合所述正面布料和所述反面布料,所述多列形成为,以相对于正面布料的内表面具有规定间隔且呈倒V状的方式,将多个上部连结布料的各自的中央部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缝合并排列设置,所述正面布料为四边形且具有一定的面积,多个所述上部连结布料用于形成作为正反连结布料的部分的连结边部,并且同样地,在相对于反面布料的内表面以与多个所述上部连结布料同等的间隔且分别在宽度方向上错开1/2间隔的状态下,以呈V状的方式将多个下部连结布料的各自的中央部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缝合并排列设置,所述反面布料为四边形且具有一定的面积,多个所述下部连结布料用于形成作为所述正反连结布料的部分的连结边部;及
多个羽毛状棉原料束,其形成为将羽毛状棉原料捆束而成的形态,并作为装填于由所述多列构成的各收纳区域的芯材而发挥功能,所述羽毛状棉原料形成为将使用了聚酯类或聚丙二醇聚合物的原丝的轴丝·浮丝的纤丝彼此通过空气缠结而捆束,由所述浮丝形成的许多块、即相对于所述轴丝以1cm~10cm的间隔连续排列且直径为1.0~3.5cm的浮丝的块缠绕于所述轴丝并在所述轴丝的长度方向上连接而连成一列,从而作为填充物用的棉状长纤维而形成,所述块为球状且具有规定的直径,并且,各块以规定的间隔连续形成,
在将所述羽毛状棉原料束收纳于各收纳区域的形态下,通过缝合将所述正面布料、所述反面布料的外周边部密封而成。
2.一种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其特征在于,具有:
正面布料及反面布料,其为四边形且具有一定的面积;
正反连结布料,其以相对于所述正面布料的内表面、所述反面布料的内表面具有规定间隔、并且具有相同的连结长度的连结边部的方式交替配置并连结缝合,所述正反连结布料为四边形,且与正面布料、反面布料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的长度相同;
收纳区域,其由四边形且具有一定的面积的所述正面布料及所述反面布料、四边形的正反连结布料划分,以剖视时呈三角筒状形态的立体构造形成多列而成,所述正反连结布料以成为剖视时呈三角波形态的方式以规定间隔而交替地连结缝合所述正面布料和所述反面布料,所述多列形成为,以相对于正面布料的内表面具有规定间隔且呈倒V状的方式,将多个上部连结布料的各自的中央部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缝合并排列设置,所述正面布料为四边形且具有一定的面积,多个所述上部连结布料用于形成作为正反连结布料的部分的连结边部,并且同样地,在相对于反面布料的内表面以与多个所述上部连结布料同等的间隔且分别在宽度方向上错开1/2间隔的状态下,以呈V状的方式将多个下部连结布料的各自的中央部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缝合并排列设置,所述反面布料为四边形且具有一定的面积,多个所述下部连结布料用于形成作为所述正反连结布料的部分的连结边部;及
多个羽毛状棉原料束,所述羽毛状棉原料束由羽毛状棉原料捆束而成,所述羽毛状棉原料形成为将使用了聚酯类或聚丙二醇聚合物的原丝的轴丝·浮丝的纤丝彼此通过空气缠结而捆束,由所述浮丝形成的许多块、即相对于所述轴丝以1cm~10cm的间隔连续排列且直径为1.0~3.5cm的浮丝的块缠绕于所述轴丝并在所述轴丝的长度方向上连接而连成一列,从而作为填充物用的棉状长纤维而形成,所述块为球状且具有规定的直径,并且,各块以规定的间隔连续形成,
在将所述羽毛状棉原料束收纳于各收纳区域的形态下,通过缝合将所述正面布料、所述反面布料的外周边部密封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其特征在于,
以呈所述三角筒状形态的立体构造形成多列而成的收纳区域在被褥的长度方向上排列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其特征在于,
以呈所述三角筒状形态的立体构造形成多列而成的收纳区域在被褥的宽度方向上排列设置。
5.一种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以相对于正面布料的内表面具有规定间隔且呈倒V状的方式,将多个上部连结布料的各自的中央部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缝合并排列设置的工序,所述正面布料为四边形且具有一定的面积;
在相对于反面布料的内表面以与多个所述上部连结布料同等的间隔且分别在宽度方向上错开1/2间隔的状态下,以呈V状的方式将多个下部连结布料的各自的中央部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缝合并排列设置的工序,所述反面布料为四边形且具有一定的面积;
通过所述正面布料或所述反面布料的折回位置的变更,将各所述上部连结布料的倒V状部分的一方的端边与各下部连结布料的V状部分的另一方的端边、以及上部连结布料的倒V状部分的另一方的端边与各下部连结布料的V状部分的一方的端边,分别在连结缝合方向上依次且反复缝合而形成各中间连结缝合部,从而在所述正面布料、反面布料之间形成具有相同的连结长度的连结边部的正反连结布料的工序;
划分收纳区域的工序,所述收纳区域由四边形且具有一定的面积的所述正面布料及所述反面布料、四边形的正反连结布料划分,以剖视时呈三角筒状形态的立体构造形成多列而成,所述正反连结布料以成为剖视时呈三角波形态的方式以规定间隔而交替地连结缝合所述正面布料和所述反面布料,所述多列形成为,以相对于正面布料的内表面具有规定间隔且呈倒V状的方式,将多个上部连结布料的各自的中央部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缝合并排列设置,所述正面布料为四边形且具有一定的面积,多个所述上部连结布料用于形成作为正反连结布料的部分的连结边部,并且同样地,在相对于反面布料的内表面以与多个所述上部连结布料同等的间隔且分别在宽度方向上错开1/2间隔的状态下,以呈V状的方式将多个下部连结布料的各自的中央部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缝合并排列设置,所述反面布料为四边形且具有一定的面积,多个所述下部连结布料用于形成作为所述正反连结布料的部分的连结边部;
在由所述多列构成的各收纳区域装填多个羽毛状棉原料束的工序,所述羽毛状棉原料束在将羽毛状棉原料捆束而成的形态下,作为芯材而发挥功能,所述羽毛状棉原料形成为将使用了聚酯类或聚丙二醇聚合物的原丝的轴丝·浮丝的纤丝彼此通过空气缠结而捆束,由所述浮丝形成的许多块、即相对于所述轴丝以1cm~10cm的间隔连续排列且直径为1.0~3.5cm的浮丝的块缠绕于所述轴丝并在所述轴丝的长度方向上连接而连成一列,从而作为填充物用的棉状长纤维而形成,所述块为球状且具有规定的直径,并且,各块以规定的间隔连续形成;及
在将所述羽毛状棉原料束收纳于各收纳区域的形态下,通过缝合将所述正面布料、所述反面布料的外周边部密封的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呈所述三角筒状形态的立体构造形成多列而成的收纳区域在被褥的长度方向上排列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呈所述三角筒状形态的立体构造形成多列而成的收纳区域在被褥的宽度方向上排列设置。
8.一种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其特征在于,具有:
正面布料及反面布料,其为四边形且具有一定的面积;
多个上部连结布料和多个下部连结布料,多个所述上部连结布料以相对于所述正面布料的内表面具有规定间隔且呈倒V状的方式将中央部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缝合并排列设置而成,多个所述下部连结布料以相对于所述反面布料的内表面具有与多个所述上部连结布料同等的间隔且呈V状的方式将中央部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缝合并排列设置而成;
收纳区域,其通过由四边形且具有一定的面积的所述正面布料及所述反面布料、四边形的正反连结布料划分且剖视时呈三角筒状形态的立体构造部和由菱形筒状部构成的立体构造部交替相连的多列构成,所述正反连结布料以成为剖视时呈三角波形态的方式以规定间隔而交替地连结缝合所述正面布料和所述反面布料;及
多个羽毛状棉原料束,其形成为将羽毛状棉原料捆束而成的形态,并作为装填于由所述多列构成的各收纳区域的芯材而发挥功能,所述羽毛状棉原料形成为将使用了聚酯类或聚丙二醇聚合物的原丝的轴丝·浮丝的纤丝彼此通过空气缠结而捆束,由所述浮丝形成的许多块、即相对于所述轴丝以1cm~10cm的间隔连续排列且直径为1.0~3.5cm的浮丝的块缠绕于所述轴丝并在所述轴丝的长度方向上连接而连成一列,从而作为填充物用的棉状长纤维而形成,所述块为球状且具有规定的直径,并且,各块以规定的间隔连续形成,
在将所述羽毛状棉原料束收纳于各收纳区域的形态下,通过缝合将所述正面布料、所述反面布料的外周边部密封而成。
9.一种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其特征在于,具有:
正面布料及反面布料,其为四边形且具有一定的面积;
多个上部连结布料和多个下部连结布料,多个所述上部连结布料以相对于所述正面布料的内表面具有规定间隔且呈倒V状的方式将中央部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缝合并排列设置而成,多个所述下部连结布料以相对于所述反面布料的内表面具有与多个所述上部连结布料同等的间隔且呈V状的方式将中央部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缝合并排列设置而成;
收纳区域,其通过由四边形且具有一定的面积的所述正面布料及所述反面布料、四边形的正反连结布料划分且剖视时呈三角筒状形态的立体构造部和由菱形筒状部构成的立体构造部交替相连的多列构成,所述正反连结布料以成为剖视时呈三角波形态的方式以规定间隔而交替地连结缝合所述正面布料和所述反面布料;及
多个羽毛状棉原料束,所述羽毛状棉原料束形成为将羽毛状棉原料捆束而成的形态,并作为装填于由所述多列构成的各收纳区域的芯材而发挥功能,所述羽毛状棉原料形成为将使用了聚酯类或聚丙二醇聚合物的原丝的轴丝·浮丝的纤丝彼此通过空气缠结而捆束,由所述浮丝形成的许多块、即相对于所述轴丝以1cm~10cm的间隔连续排列且直径为1.0~3.5cm的浮丝的块缠绕于所述轴丝并在所述轴丝的长度方向上连接而连成一列,从而作为填充物用的棉状长纤维而形成,所述块为球状且具有规定的直径,并且,各块以规定的间隔连续形成,
在将所述羽毛状棉原料束收纳于各收纳区域的形态下,通过缝合将所述正面布料、所述反面布料的外周边部密封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其特征在于,
通过呈所述三角筒状形态的部分上下重合的立体构造部和由菱形筒状部构成的立体构造部交替相连的多列构成的收纳区域,在被褥的长度方向上排列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其特征在于,
通过呈所述三角筒状形态的部分上下重合的立体构造部和由菱形筒状部构成的立体构造部交替相连的多列构成的收纳区域,在被褥的宽度方向上排列设置。
12.一种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以相对于正面布料的内表面具有规定间隔且呈倒V状的方式,将多个上部连结布料的各自的中央部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缝合并排列设置的工序,所述正面布料为四边形且具有一定的面积;
以相对于反面布料的内表面具有与多个所述上部连结布料同等的间隔且呈V状的方式,将多个下部连结布料的各自的中央部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缝合并排列设置的工序,所述反面布料为四边形且具有一定的面积;
排列设置形成各中间连结缝合部的工序,通过所述正面布料或所述反面布料的折回位置的变更,将由多个所述上部连结布料的相邻的倒V状布料部的两个部位的端边、多个所述下部连结布料的相邻的V状布料部的两个部位的端边构成的四个各端边分别在连结缝合方向上依次且反复缝合;
划分收纳区域的工序,所述收纳区域通过由四边形且具有一定的面积的所述正面布料及所述反面布料、四边形的正反连结布料划分且剖视时呈三角筒状形态的立体构造部和由菱形筒状部构成的立体构造部交替相连的多列构成,所述正反连结布料以成为剖视时呈三角波形态的方式以规定间隔而交替地连结缝合所述正面布料和所述反面布料;及
在通过三角筒状部上下重合的立体构造部和由菱形筒状部构成的立体构造部构成的各收纳区域分别装填多个羽毛状棉原料束的工序,所述羽毛状棉原料束在将羽毛状棉原料捆束而成的形态下,作为装填于由所述多列构成的各收纳区域的芯材而发挥功能,所述羽毛状棉原料形成为将使用了聚酯类或聚丙二醇聚合物的原丝的轴丝·浮丝的纤丝彼此通过空气缠结而捆束,由所述浮丝形成的许多块、即相对于所述轴丝以1cm~10cm的间隔连续排列且直径为1.0~3.5cm的浮丝的块缠绕于所述轴丝并在所述轴丝的长度方向上连接而连成一列,从而作为填充物用的棉状长纤维而形成,所述块为球状且具有规定的直径,并且,各块以规定的间隔连续形成,
在将所述羽毛状棉原料束收纳于各收纳区域的形态下,通过缝合将所述正面布料、所述反面布料的外周边部密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三角筒状部上下重合的立体构造部和由菱形筒状部构成的立体构造部构成的各收纳区域,在被褥的长度方向上排列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三角筒状部上下重合的立体构造部和由菱形筒状部构成的立体构造部构成的各收纳区域,在被褥的宽度方向上排列设置。
CN201880003683.2A 2017-10-10 2018-10-02 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99060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97009 2017-10-10
JP2017197009A JP6893305B2 (ja) 2017-10-10 2017-10-10 立体構造領域に芯材を収納して形成した布団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CT/JP2018/036907 WO2019073863A1 (ja) 2017-10-10 2018-10-02 立体構造領域に芯材を収納して形成した布団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06045A CN109906045A (zh) 2019-06-18
CN109906045B true CN109906045B (zh) 2022-05-24

Family

ID=66100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3683.2A Active CN109906045B (zh) 2017-10-10 2018-10-02 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893305B2 (zh)
CN (1) CN109906045B (zh)
WO (1) WO201907386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57128B2 (ja) * 2020-12-23 2022-10-19 株式会社ファーストリテイリング 衣服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59881A1 (en) * 1981-02-27 1982-09-15 Nordisk Fjer Senge- Og Boligudstyr A/S (Nordisk Fjerfabrik A/S) Ribbed tick and bedding article comprising such ribbed tick and at least two insulating fillers
CN1054359A (zh) * 1990-02-09 1991-09-11 一色忠雄 被垫物品
JP2004208840A (ja) * 2002-12-27 2004-07-29 Unitika Textiles Ltd 洗濯可能な羽毛掛け布団
JP2014226336A (ja) * 2013-05-23 2014-12-08 株式会社イスカ 寝袋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0789Y2 (zh) * 1980-12-10 1988-03-30
JPH0321253U (zh) * 1989-07-12 1991-03-01
DE19980861T1 (de) * 1998-04-20 2000-06-21 Asami Co Federsteppdecke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dafür
JP2016027215A (ja) * 2014-07-02 2016-02-18 株式会社ヒラカ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羽毛状綿素材束、羽毛状綿素材束を収納した布団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羽毛状綿素材束を収納した衣料品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59881A1 (en) * 1981-02-27 1982-09-15 Nordisk Fjer Senge- Og Boligudstyr A/S (Nordisk Fjerfabrik A/S) Ribbed tick and bedding article comprising such ribbed tick and at least two insulating fillers
CN1054359A (zh) * 1990-02-09 1991-09-11 一色忠雄 被垫物品
JP2004208840A (ja) * 2002-12-27 2004-07-29 Unitika Textiles Ltd 洗濯可能な羽毛掛け布団
JP2014226336A (ja) * 2013-05-23 2014-12-08 株式会社イスカ 寝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93305B2 (ja) 2021-06-23
CN109906045A (zh) 2019-06-18
WO2019073863A1 (ja) 2019-04-18
JP2019069035A (ja) 2019-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02937B2 (ja) 断熱方法と、固定及びキルトされた断熱材を含む衣服
CN103458741A (zh) 多层被及其制造方法
JP4275145B2 (ja) 縫製製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683550A (zh) 具有保温腔室的结构体
CN109906045B (zh) 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及其制造方法
JP2016027215A (ja) 羽毛状綿素材束、羽毛状綿素材束を収納した布団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羽毛状綿素材束を収納した衣料品
KR20200045687A (ko) 침구용 직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침구
JP7183305B2 (ja) 中綿入り防寒具
JP3214441U (ja) 立体構造領域に芯材を収納して形成した布団
JP7216415B2 (ja) 布団側地の製造方法及び布団の製造方法
JP2017063937A (ja) 真綿ふとん
JP6706895B2 (ja) 掛け布団の製造方法
JP6578425B1 (ja) 長繊維不織布のフレーク、それを充填している衣類および寝具
US20060207077A1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nd a chenille-like textured type yarn, trim, and fabric
IE911812A1 (en) A Blanket
JP2020063539A (ja) 長繊維綿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長繊維綿シートを収納したキルト加工生地使用製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460874B1 (ja) 格子状ラッセルネ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219566U (ja) 長繊維綿シート及び該長繊維綿シートを収納したキルト加工生地使用製品
JP6735407B1 (ja) 複数繊維含有衣料品用積層生地及び複数繊維含有衣料品用積層生地の製造方法
JP7250232B1 (ja) 中綿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WO2023074745A1 (ja) 中綿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2000106999A (ja) 羽毛ふと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2154568A (ja) 掛け布団
JP2020158931A (ja) 長繊維不織布の数珠状連結物、それを充填している衣類および寝具、長繊維不織布の緩衝材用数珠状連結物、長繊維不織布の充填用数珠状連結物
JPH11229250A (ja) パイルがある袋織の片面並に両面パイル織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28

Address after: Plant 2, No. 129, Tingyao East Road, ganyao Town, Jiashan Coun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edrong New Mate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E.W.JAPA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Bedding formed by storing core materials in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area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22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524

Pledgee: Zhejiang Jiashan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ganyao sub branch

Pledgor: Zhejiang edrong New Material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33278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