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92440A - 一种冠突散囊菌发酵苦丁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冠突散囊菌发酵苦丁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92440A
CN109892440A CN201910161566.5A CN201910161566A CN109892440A CN 109892440 A CN109892440 A CN 109892440A CN 201910161566 A CN201910161566 A CN 201910161566A CN 109892440 A CN109892440 A CN 1098924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ilex latifolia
capsule bacterium
coronoid process
latifolia thun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615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茂
游玲
陈敏
谢发
谢明生
周光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b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ib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b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ib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16156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92440A/zh
Publication of CN109892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24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冠突散囊菌发酵苦丁茶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离纯化固体菌种;制备液体菌种;茶叶汽蒸接种;发酵;烘干包装。本发明工艺简洁,操作简单,既达到较好的灭菌效果,又防止了茶叶中物质的分解和成本的节约。

Description

一种冠突散囊菌发酵苦丁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发酵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冠突散囊菌发酵苦丁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苦丁茶作为一种具有悠久饮用历史的植物代用茶,也是传统的药用植物,茶叶资源极其丰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其科技支撑乏力,风味单一,市场接受度茶,销售困难,加之现有对苦丁茶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极少,很难再为苦丁茶茶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相反,以冠突散囊菌这种益生真菌为核心的黑茶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有关应用冠突散囊菌发酵茶叶的研究也几乎仅限于黑茶,且发酵时间较长,发酵工艺较复杂。而利用冠突散囊菌发酵苦丁茶的研究空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冠突散囊菌发酵苦丁茶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冠突散囊菌发酵苦丁茶及其制备方法,能够提升苦丁茶品质并改善茶叶风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冠突散囊菌发酵苦丁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分离纯化固体菌种:首先称取茯砖茶,加无菌水,振荡培养,用2层无菌纱布过滤,再用蒸馏水洗涤茶渣,过滤得浸提液,吸取200ul浸提液涂布到PDA固体培养基中,当冠突散囊菌生长后,用PDA固体培养基采用平板画线法纯化,得到冠突散囊菌单菌落后再一次转接到新的PDA固体培养基,得到冠突散囊菌的固体菌种;
步骤2、制备液体菌种:将冠突散囊菌固体菌种接种到CZG液体培养基内,振荡培养;得到冠突散囊菌液体菌种;
将制得的冠突散囊菌液体菌种再一次转接到新CZG液体培养基内,振荡培养,得到新鲜冠突散囊菌液体菌种;
步骤3、茶叶汽蒸接种:将苦丁茶毛茶和苦丁茶精致茶混合,按容器体积的1/3的茶叶量装入三角瓶或广口瓶中;将红茶茶汤或者茶枝加入到混合苦丁茶中;将红茶茶汤加入到苦丁茶中;搅拌均匀,用封口膜将锥形瓶密封,汽蒸,待锅内温度降至40℃以下,取出茶叶,无菌接种液体菌种,搅拌均匀封口,制得发酵茶;
步骤4、发酵:将制得的发酵茶发酵,发酵过程中观察茶叶湿度的变化,若茶叶湿度明显过低,应适当进行补水,保证冠突散囊菌的快速生长,发酵,得到发酵完全的苦丁茶;
步骤5、烘干包装:将发酵好的苦丁茶分散,置于烘箱内烘干,烘干过程中每隔15分钟将茶叶翻转搅拌一次,得到发酵苦丁茶成品,并包装处理。
可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茯砖茶与无菌水的质量体积比(g/mL)为3:300-8:300。
可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振荡培养温度为25-35℃,振荡培养转速为55-65r/min,振荡培养时间为20-28h。
可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CZG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蔗糖40-60g/L,磷酸氢二钾1g/L,NH3NO3 3g/L,NaCl 40-50g/L,MgSO4·7H2O 0.5g/L。
可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摇瓶振荡培养温度为25-30℃,振荡培养转速为110-140r/min,振荡培养时间为4-10d;将制得的冠突散囊菌液体菌种再一次转接到新CZG液体培养基内的振荡培养温度为25-30℃,振荡培养转速为110-140r/min,振荡培养时间为3-8d。
可选地,所述步骤3中的苦丁茶毛茶和苦丁茶精致茶的质量比为6:4;红茶茶汤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红茶加入到蒸馏水煮沸,得到红茶茶汤。
可选地,所述步骤3中的红茶茶汤的质量浓度为5%-8%;蒸馏水、红茶茶汤或者茶枝与苦丁茶混合物体积质量比:15:100-25:100;汽蒸温度为70-80℃,汽蒸时间为15-25min;液体菌种的接种量为8%-10%。
可选地,所述步骤4中的发酵温度为28℃-31℃,空气湿度55%-65%,发酵10天。
可选地,所述步骤5中的烘干温度为60-75℃,烘干时间为85-100min。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由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冠突散囊菌发酵苦丁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1)本方案是发酵苦丁茶,提升苦丁茶品质,改善苦丁茶风味的茶叶发酵工艺。本发明探究冠突散囊菌在液体培养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一系列现象,确定了接种的时间,大大缩短了发酵周期。工艺流程简洁,减少了冠突散囊菌发酵黑茶工艺中渥堆,二次发花等环节,简化了工艺。
2)在制作发酵茶时,采用红茶茶汤作为促进剂,实现冠突散囊菌在苦丁茶上的快速大量生长,缩短了接种后冠突散囊菌的延滞期;在发酵过程中加入茶枝,增加发酵基质内部的溶氧,保证发酵均匀度,促使冠突散囊菌在较短发酵周期内实现深度发酵。
3)本发明也确定了发酵周期,当冠突散囊菌衰老后,霉菌极易在发酵后的茶叶上大量生长,本发明确定了发酵停止时间为冠突散囊菌遍布苦丁茶并呈现鲜黄色后的2-4d,保证发酵深度的同时又防止了发酵末期霉菌的污染。
4)本发明工艺简洁,操作简单,采用广泛而廉价的三角瓶,广口瓶以及筲箕等物品在消毒保湿环境下装载茶叶;采用较低的汽蒸温度在达到较好的灭菌效果的同时又防止了茶叶中物质的大量分解;采用红茶茶汤和就地取材的茶枝实现冠突散囊菌的快速生长和提高发酵深度;工艺的简洁性和操作的简单性促使高的生产可控性与产品一致性较容易实现。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冠突散囊菌发酵苦丁茶的流程简图;
图2是本发明苦丁茶挥发性物质图谱;
图3是本发明发酵苦丁茶挥发性物质图谱;
图4是本发明冠突散囊菌发酵苦丁茶的感官评价雷达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冠突散囊菌发酵苦丁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分离纯化固体菌种:首先称取茯砖茶(市售购买),加无菌水,其中,茯砖茶与无菌水的质量体积比(g/mL)为3:300-8:300,振荡培养,其中,振荡培养温度为25-35℃,振荡培养转速为55-65r/min,振荡培养时间为20-28h,用2层无菌纱布过滤,再用蒸馏水洗涤茶渣,过滤得浸提液,吸取200ul浸提液涂布到PDA固体培养基中,当冠突散囊菌生长后,用PDA固体培养基采用平板画线法纯化,得到冠突散囊菌单菌落后再一次转接到新的PDA固体培养基,得到冠突散囊菌的固体菌种;
步骤2、制备液体菌种:将冠突散囊菌固体菌种接种到CZG液体培养基内,其中,CZG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蔗糖60g/L,磷酸氢二钾1g/L,NH3NO33g/L,NaCl 40g/L,MgSO4·7H2O0.5g/L,振荡培养,其中,摇瓶振荡培养温度为25-30℃,振荡培养转速为110-140r/min,振荡培养时间为4-10d;得到冠突散囊菌液体菌种;
将制得的冠突散囊菌液体菌种再一次转接到新CZG液体培养基内,振荡培养,其中,振荡培养温度为25-30℃,振荡培养转速为110-140r/min,振荡培养时间为3-8d,得到新鲜冠突散囊菌液体菌种;
其中,CZG液体培养基配方能够增加通氧量促进冠突散囊菌菌丝生长,同时保证产饱子效果好。
步骤3、茶叶汽蒸接种:将苦丁茶毛茶和苦丁茶精致茶按6:4的比例混合,按容器体积的1/3的茶叶量装入三角瓶或广口瓶中;然后将蒸馏水、红茶茶汤或者茶枝加入到混合苦丁茶中,其中,红茶茶汤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红茶加入到蒸馏水煮沸,得到红茶茶汤,红茶的质量浓度为5%-8%;将红茶茶汤加入到苦丁茶中,蒸馏水、红茶茶汤或者茶枝与苦丁茶混合物体积质量比:15:100-25:100;搅拌均匀,用封口膜将锥形瓶密封,70-80℃汽蒸15-25min,待锅内温度降至40℃以下,取出茶叶,无菌接种液体菌种,液体菌种的接种量为8%-10%,搅拌均匀封口,制得发酵茶;
步骤4、发酵:将制得的发酵茶置于28℃-31℃发酵,保持空气湿度55%-65%,发酵过程中观察茶叶湿度的变化,若茶叶湿度明显过低,应适当进行补水,保证冠突散囊菌的快速生长,发酵10d(即当冠突散囊菌遍布苦丁茶且颜色鲜黄的第2-4d即停止发酵),得到发酵完全的苦丁茶;
步骤5、烘干包装:将发酵好的苦丁茶分散,60-75℃温度条件下置于烘箱内烘干85-100min,烘干过程中每隔15分钟将茶叶翻转搅拌一次,得到发酵苦丁茶成品,并包装处理。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冠突散囊菌发酵苦丁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利用冠突散囊菌发酵苦丁茶方法包括固体菌种分离纯化、液体菌种制备、茶叶汽蒸接种、发酵、烘干包装5步。首先称取茯砖茶8g,加无菌水300mL,35℃,转速55r/min摇瓶振荡培养24h,用2层无菌纱布过滤,再用少量蒸馏水洗涤茶渣,过滤得浸提液,吸取200ul浸提液涂布到PDA固体培养基中,当冠突散囊菌生长后,用PDA固体培养基采用平板画线法纯化,得到冠突散囊菌单菌落后再一次转接到新的PDA固体培养基,得到冠突散囊菌的固体菌种。
将冠突散囊菌固体菌种接种到CZG液体培养基内,其中,CZG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蔗糖60g/L,K2HPO4·3H2O 1g/L,NH3NO3 3g/L,NaCl 40g/L,MgSO4·7H2O 0.5g/L,28℃,转速140r/min摇瓶振荡培养4d,得到冠突散囊菌液体菌种。
将制得的冠突散囊菌液体菌种再一次转接到新CZG液体培养基内,28℃,转速140r/min摇瓶振荡培养3d,得到新鲜冠突散囊菌液体菌种。
称取60g苦丁茶毛茶和40g苦丁茶精制茶,装入1L锥形瓶中,装入1L锥形瓶中,加入20ml蒸馏水,搅拌均匀,用封口膜将锥形瓶密封,75℃汽蒸15min,待锅内温度降至40℃以下,取出茶叶,无菌接种10ml的液体菌种,搅拌均匀封口,制得发酵茶。
将制得的发酵茶置于29℃下发酵,保持空气湿度55%,发酵10d,得到发酵完全的苦丁茶。
将发酵好的苦丁茶分散,置于60℃烘箱内烘干100分钟,烘干过程中每隔15分钟将茶叶翻转搅拌一次,得到发酵苦丁茶成品。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利用冠突散囊菌发酵苦丁茶方法包括固体菌种分离纯化、液体菌种制备、茶叶汽蒸接种、发酵、烘干包装5步。首先称取发酵苦丁茶3g,加无菌水300mL,25℃,转速65r/min摇瓶振荡培养20h,用2层无菌纱布过滤,再用少量蒸馏水洗涤茶渣,过滤得浸提液,吸取200ul浸提液涂布到PDA固体培养基中,当冠突散囊菌生长后,用PDA固体培养基采用平板画线法纯化,得到冠突散囊菌单菌落后再一次转接到新的PDA固体培养基,得到冠突散囊菌的固体菌种。
将冠突散囊菌固体菌种接种到CZG液体培养基内,其中,CZG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蔗糖40g/L,磷酸氢二钾1g/L,NH3NO3 3g/L,NaCl 50g/L,MgSO4·7H2O 0.5g/L,25℃,转速130r/min摇瓶振荡培养6天,得到冠突散囊菌液体菌种。
将制得的冠突散囊菌液体菌种再一次转接到新CZG液体培养基内,25℃,转速130r/min摇瓶振荡培养4天,得到新鲜冠突散囊菌液体菌种。
称取60g苦丁茶毛茶和40g苦丁茶精制茶,装入1L锥形瓶中,加入20ml蒸馏水,15g茶枝,搅拌均匀,用封口膜将锥形瓶密封,70℃汽蒸25分钟,待锅内温度降至40℃以下,取出茶叶,无菌接种10ml的液体菌种,搅拌均匀封口,制得发酵茶。
将制得的发酵茶置于31℃下发酵,保持空气湿度55%,发酵10天,得到发酵完全的苦丁茶。
将发酵好的苦丁茶分散,去除茶梗,置于65℃烘箱内烘干95分钟,烘干过程中每隔15分钟将茶叶翻转搅拌一次,得到发酵苦丁茶成品。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利用冠突散囊菌发酵苦丁茶方法包括固体菌种分离纯化、液体菌种制备、茶叶汽蒸接种、发酵、烘干包装5步。首先称取茯砖茶5g,加无菌水300mL,30℃,转速60r/min摇瓶振荡培养24h,用2层无菌纱布过滤,再用少量蒸馏水洗涤茶渣,过滤得浸提液,吸取200ul浸提液涂布到PDA固体培养基中,当冠突散囊菌生长后,用PDA固体培养基采用平板画线法纯化,得到冠突散囊菌单菌落后再一次转接到新的PDA固体培养基,得到冠突散囊菌的固体菌种。
将冠突散囊菌固体菌种接种到CZG液体培养基内,其中,CZG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蔗糖60g/L,磷酸氢二钾1g/L,NH3NO3 3g/L,NaCl 40g/L,MgSO4·7H2O 0.5g/L,28℃,转速110r/min摇瓶振荡培养7天,得到冠突散囊菌液体菌种。
将制得的冠突散囊菌液体菌种再一次转接到新CZG液体培养基内,28℃,转速120r/min摇瓶振荡培养4天,得到新鲜冠突散囊菌液体菌种。
称取120g苦丁茶毛茶和80g苦丁茶精制茶,装入1L锥形瓶中,同时称取8g红茶,加92ml蒸馏水煮沸,得到红茶茶汤。加入34ml红茶茶汤于苦丁茶中,搅拌均匀,用封口膜将锥形瓶密封,70℃汽蒸20分钟,待锅内温度降至40℃以下,取出茶叶,无菌接种20ml的液体菌种,搅拌均匀封口,制得发酵茶。
将制得的发酵茶置于28℃室温下发酵,保持空气湿度65%,发酵10d,得到发酵完全的苦丁茶。
将发酵好的苦丁茶分散,置于70℃烘箱内烘干90分钟,烘干过程中每隔15分钟将茶叶翻转搅拌一次,得到发酵苦丁茶成品。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利用冠突散囊菌发酵苦丁茶方法包括固体菌种分离纯化、液体菌种制备、茶叶汽蒸接种、发酵、烘干包装5步。首先称取茯砖茶8g,加无菌水300mL,35℃,转速55r/min摇瓶振荡培养28h,用2层无菌纱布过滤,再用少量蒸馏水洗涤茶渣,过滤得浸提液,吸取200ul浸提液涂布到PDA固体培养基中,当冠突散囊菌生长后,用PDA固体培养基采用平板画线法纯化,得到冠突散囊菌单菌落后再一次转接到新的PDA固体培养基,得到冠突散囊菌的固体菌种。
将冠突散囊菌固体菌种接种到CZG液体培养基内,其中,CZG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蔗糖50g/L,K2HPO4·3H2O 1g/L,NH3NO3 3g/L,NaCl 40g/L,MgSO4·7H2O 0.5g/L,30℃,转速110r/min摇瓶振荡培养10d,得到冠突散囊菌液体菌种。
将制得的冠突散囊菌液体菌种再一次转接到新CZG液体培养基内,30℃,转速110r/min摇瓶振荡培养8d,得到新鲜冠突散囊菌液体菌种。
称取60g苦丁茶毛茶和40g苦丁茶精制茶,加10ml蒸馏水,同时称取5g红茶,加95ml蒸馏水煮沸,得到红茶茶汤,加入25ml红茶茶汤于苦丁茶中,搅拌均匀后置于3层纱布内包好,均匀平铺于蒸锅内,80℃,常压汽蒸25分钟,待锅内温度降至40℃,取出茶叶,超净工作台内风干30分钟,无菌接种10ml的液体菌种,采用无菌水调整茶叶水分,使茶叶达到轻微软化但不发粘的程度,此时茶叶含水量约为20%-25%。搅拌均匀后将纱布包好的茶叶均匀平铺置于消毒后的金属筲箕中,室内消毒后放置,保持温度28℃,空气湿度65%,冠突散囊菌大量生长之前,每d表面均匀喷洒无菌水5ml,冠突散囊菌大量生长之后,每d茶叶表面均匀喷洒无菌水10-20ml无菌水,升高温度至30℃,当冠突散囊菌变黄逐渐衰老时,每d表面均匀喷洒无菌水5ml,冠突散囊菌变黄衰老后的第三天停止发酵。得到发酵完全的苦丁茶。
将发酵好的苦丁茶分散,置于75℃烘箱内烘干85分钟,烘干过程中每隔15分钟将茶叶翻转搅拌一次,得到发酵苦丁茶成品。
本发明发酵后苦丁茶外形明显改变。表现为发酵后表面遍布金花,色泽褐黑。
本发明发酵后苦丁茶风味明显改变。组织15位经茶叶感官评价专业培训人员,根据茶叶感官评审方法国家标准GB/T23776-2018,按照茶叶的外形(包括形状、嫩度、色泽、整碎和净度)、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项因子”,采用轻松感官分析系统,对发酵前后的茶叶进行定量描述分析和成对偏爱分析。发酵后苦丁茶表面遍布金花,经轻松感官分析系统所生成的雷达图(图4)表明,冠突散囊菌对苦丁茶感官风味影响明显,表现在发酵后苦味、粗青气、植物香显著下降,有菌香和淡淡的甜香,汤色橙黄明亮,叶底褐黑匀整,滋味更加醇和,有绵滑感。成对偏爱结果显示:75%的人更喜欢发酵后的苦丁茶,表明冠突散囊菌可改善苦丁茶风味。
本发明发酵后苦丁茶挥发性物质明显改变。采用GC-MS顶空进样方法检测发酵前后苦丁茶挥发性物质。已鉴定47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苦丁茶(图2)23种,发酵苦丁茶37种(图3)。发酵前后都存在的化合物13种,含量显著增加的物质有芳樟醇、2,4-双(1,1-二甲基乙基)-苯酚等;姜冬梅等对芳樟醇的药理作用的研究综述表明,芳樟醇具有镇痛、抗焦虑、镇静催眠、抗炎、抗肿瘤、抗菌等药理活性。发酵后新增化合物24种,如高含量化合物α-松油醇、1-辛烯-3-醇等。韩杰等对α-松油醇杀菌效果的试验观察表明,α-松油醇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具有一定杀灭作用。此物质可能与本研究中冠突散囊菌生长后,霉菌菌丝大量消退的现象有关。1-辛烯-3-醇,又称松蕈醇,是一种带有强烈愉快的壤香香气、蘑菇香气,带有浓重药草韵的化合物,感官表明此物质为发酵苦丁茶烘干后的主要香气成分。被分解转化化合物10种,如6-甲基-5-庚烯-2-酮等。发酵后苦丁茶挥发性物质图谱较苦丁茶原料相比,峰的数量和面积明显增加,表明发酵后的苦丁茶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明显增加。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冠突散囊菌发酵苦丁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分离纯化固体菌种:首先称取茯砖茶,加无菌水,振荡培养,用2层无菌纱布过滤,再用蒸馏水洗涤茶渣,过滤得浸提液,吸取200ul浸提液涂布到PDA固体培养基中,当冠突散囊菌生长后,用PDA固体培养基采用平板画线法纯化,得到冠突散囊菌单菌落后再一次转接到新的PDA固体培养基,得到冠突散囊菌的固体菌种;
步骤2、制备液体菌种:将冠突散囊菌固体菌种接种到CZG液体培养基内,振荡培养;得到冠突散囊菌液体菌种;
将制得的冠突散囊菌液体菌种再一次转接到新CZG液体培养基内,振荡培养,得到新鲜冠突散囊菌液体菌种;
步骤3、茶叶汽蒸接种:将苦丁茶毛茶和苦丁茶精致茶混合,按容器体积的1/3的茶叶量装入三角瓶或广口瓶中;将红茶茶汤或者茶枝加入到混合苦丁茶中;将红茶茶汤加入到苦丁茶中;搅拌均匀,用封口膜将锥形瓶密封,汽蒸,待锅内温度降至40℃以下,取出茶叶,无菌接种液体菌种,搅拌均匀封口,制得发酵茶;
步骤4、发酵:将制得的发酵茶发酵,发酵过程中观察茶叶湿度的变化,若茶叶湿度明显过低,应适当进行补水,保证冠突散囊菌的快速生长,发酵,得到发酵完全的苦丁茶;
步骤5、烘干包装:将发酵好的苦丁茶分散,置于烘箱内烘干,烘干过程中每隔15分钟将茶叶翻转搅拌一次,得到发酵苦丁茶成品,并包装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茯砖茶与无菌水的质量体积比(g/mL)为3:300-8:3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振荡培养温度为25-35℃,振荡培养转速为55-65r/min,振荡培养时间为20-28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CZG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蔗糖40-60g/L,磷酸氢二钾1g/L,NH3NO3 3g/L,NaCl40-50g/L,MgSO4·7H2O 0.5g/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摇瓶振荡培养温度为25-30℃,振荡培养转速为110-140r/min,振荡培养时间为4-10d;将制得的冠突散囊菌液体菌种再一次转接到新CZG液体培养基内的振荡培养温度为25-30℃,振荡培养转速为110-140r/min,振荡培养时间为3-8d。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苦丁茶毛茶和苦丁茶精致茶的质量比为6:4;红茶茶汤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红茶加入到蒸馏水煮沸,得到红茶茶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红茶茶汤的质量浓度为5%-8%;蒸馏水、红茶茶汤或者茶枝与苦丁茶混合物体积质量比:15:100-25:100;汽蒸温度为70-80℃,汽蒸时间为15-25min;液体菌种的接种量为8%-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发酵温度为28℃-31℃,空气湿度55%-65%,发酵10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的烘干温度为60-75℃,烘干时间为85-100min。
10.一种由权利要求1-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冠突散囊菌发酵苦丁茶。
CN201910161566.5A 2019-03-04 2019-03-04 一种冠突散囊菌发酵苦丁茶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98924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61566.5A CN109892440A (zh) 2019-03-04 2019-03-04 一种冠突散囊菌发酵苦丁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61566.5A CN109892440A (zh) 2019-03-04 2019-03-04 一种冠突散囊菌发酵苦丁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92440A true CN109892440A (zh) 2019-06-18

Family

ID=66946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61566.5A Pending CN109892440A (zh) 2019-03-04 2019-03-04 一种冠突散囊菌发酵苦丁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92440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42161A (zh) * 2019-12-14 2020-02-04 贵州沃丰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小叶苦丁茯茶的制作方法
CN111642609A (zh) * 2020-07-08 2020-09-11 余庆县兴民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苦丁茶加工方法
CN112640971A (zh) * 2021-01-11 2021-04-13 湖南平嘉鑫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冠突散囊菌发酵制作工夫红茶方法
CN114651888A (zh) * 2022-04-26 2022-06-24 贵州泰和现代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小叶苦丁乳杆菌发酵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80213A (zh) * 2022-04-27 2022-07-01 贵州泰和现代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小叶苦丁发酵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74641A (zh) * 2022-11-04 2022-12-16 余庆积善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嗜酸乳杆菌发酵苦丁茶及其发酵工艺与用途
CN115669774A (zh) * 2022-11-04 2023-02-03 余庆积善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醋酸菌发酵苦丁茶及其发酵工艺与用途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68716A (zh) * 2015-09-18 2016-03-02 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 一种冠突散囊菌株、其选育方法及其应用
CN106318877A (zh) * 2016-08-29 2017-01-11 刘翔 一种从茯砖茶中分离、纯化冠突散囊菌及其液态培养方法
CN108029829A (zh) * 2017-12-29 2018-05-15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构树金花茶制备方法
CN108813042A (zh) * 2018-07-04 2018-11-16 贵州省林艺波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小叶苦丁茶灵芝发酵茶的加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68716A (zh) * 2015-09-18 2016-03-02 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 一种冠突散囊菌株、其选育方法及其应用
CN106318877A (zh) * 2016-08-29 2017-01-11 刘翔 一种从茯砖茶中分离、纯化冠突散囊菌及其液态培养方法
CN108029829A (zh) * 2017-12-29 2018-05-15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构树金花茶制备方法
CN108813042A (zh) * 2018-07-04 2018-11-16 贵州省林艺波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小叶苦丁茶灵芝发酵茶的加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黄彦等: "冠突散囊菌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生物加工过程》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42161A (zh) * 2019-12-14 2020-02-04 贵州沃丰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小叶苦丁茯茶的制作方法
CN111642609A (zh) * 2020-07-08 2020-09-11 余庆县兴民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苦丁茶加工方法
CN112640971A (zh) * 2021-01-11 2021-04-13 湖南平嘉鑫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冠突散囊菌发酵制作工夫红茶方法
CN114651888A (zh) * 2022-04-26 2022-06-24 贵州泰和现代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小叶苦丁乳杆菌发酵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80213A (zh) * 2022-04-27 2022-07-01 贵州泰和现代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小叶苦丁发酵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74641A (zh) * 2022-11-04 2022-12-16 余庆积善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嗜酸乳杆菌发酵苦丁茶及其发酵工艺与用途
CN115669774A (zh) * 2022-11-04 2023-02-03 余庆积善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醋酸菌发酵苦丁茶及其发酵工艺与用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92440A (zh) 一种冠突散囊菌发酵苦丁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21685B (zh) 一种浓香型健康白酒的生产工艺
TWI373307B (zh)
CN103789144B (zh) 一种低酒精度清爽型红曲黄酒的制备方法
CN101623040B (zh) 一种发酵型芦笋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23714B (zh) 一种北冬虫夏草的规模化培育方法
CN106434125A (zh) 一种酿酒多微功能菌液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
CN102356791A (zh) 一种灵芝菌茶的制作方法
CN106754581B (zh) 可同时促进酿酒酵母产酒精和风味物质的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4350953B (zh) 一种血灵芝的培育方法
CN101440339B (zh) 苦荞酒专用酒曲的配制方法
CN103918472B (zh) 牛樟芝的椴木栽培法
CN109370927A (zh) 假丝酵母菌fw922-1及其应用
JP2009055792A (ja) 含ゲルマニウムきのこの栽培方法
CN102268344A (zh) 一种葛根酒的酿造方法
CN102311904B (zh) 红曲在芝麻香型白酒工艺中的使用方法
CN108934785A (zh) 一种黑牛肝菌的液体菌种培养方法及栽培方法
CN108307927A (zh) 一种桑枝秀珍菇的栽培方法
CN109730173A (zh) 一种冠突散囊菌发酵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87893A (zh) 一种复合杂粮红曲的制备方法
CN107484548A (zh) 一种提高灵芝多糖含量的灵芝栽培方法
CN109666616A (zh) 高产乙偶姻及增香莫海威芽孢杆菌直投式发酵剂的制备方法及在山西老陈醋生产中的应用
CN106635829B (zh) 一种桑黄颗粒菌种的制备方法
CN104450389B (zh) 特香型窖泥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83336A (zh) 一种复合核苷功能曲的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