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91155A - 室内机及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室内机及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91155A
CN109891155A CN201780064743.7A CN201780064743A CN109891155A CN 109891155 A CN109891155 A CN 109891155A CN 201780064743 A CN201780064743 A CN 201780064743A CN 109891155 A CN109891155 A CN 1098911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oor unit
air
heat exchanger
outlet
b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47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91155B (zh
Inventor
寺本拓矢
池田尚史
加藤康明
堀江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8911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11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911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11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2Centrifugal or rad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5Cross-flow or tangent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3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having two or more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4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the ceiling or at the cei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081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for guiding air around a cur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082Grilles, registers or guards
    • F24F2013/088Air-flow straighten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室内机具备:送风部,其在具有矩形状的吹出口的外壳收容有具有多个叶片的叶轮;热交换器,其与从送风部送出的气体进行热交换;以及侧方侧开放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具有上部引导件和下部引导件,所述上部引导件配设在吹出口的上缘部与热交换器的上端部之间而成为气体的流路,所述下部引导件配设在吹出口的下缘部与热交换器的下端部之间而成为气体的流路。

Description

室内机及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室内机及具备室内机的空调装置。特别是涉及在室内机内对气体进行整流的构造。
背景技术
例如,公开了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其具有从漩涡型壳体的吹出口到热交换器的附近在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扩大的扩散器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171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以往的天花板嵌入式室内机中,相对于送风部的吹出口的宽度,热交换器的宽度大。因此,通过热交换器的风速分布在宽度方向上不均匀。由此,热交换器中的压力损失增大,成为风扇的效率降低、噪音增大等的原因。另外,为了使室内机小型化,相对于漩涡型壳体的吹出口,热交换器倾斜。因此,漩涡型壳体的吹出口与热交换器的距离会远离。由此,从风扇排出的气流受到单元的风路壁面形状的影响,成为风扇效率降低、噪音增大等的原因。
例如,通过应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送风部的吹出口的宽度与热交换器的宽度之差、从风扇排出口到热交换器的距离变短。但是,在扩散器的扩大部,风路急剧扩大。由此,气流难以沿着风路壁面扩展,相反,成为压力损失的原因。另外,通过在扩散器设置引导件,气流容易扩大。但是,存在由于引导件的压力损失而无法充分得到扩散器扩大的改良效果的问题。另外,在漩涡型壳体的吹出风路中,邻接的漩涡型壳体之间的空间的气流紊乱。因此,容易产生涡流,成为压力损失的原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更高效率实现低噪音的室内机等。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室内机具备:送风部,其在具有矩形的吹出口的壳体收容有具有多个叶片的叶轮;热交换器,其与从送风部送出的气体进行热交换;及侧方侧开放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具有上部引导件及下部引导件,所述上部引导件配设在吹出口的上缘部与热交换器的上端部之间而成为气体的流路,所述下部引导件配设在吹出口的下缘部与热交换器的下端部之间而成为气体的流路。
另外,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具备上述室内机。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对从送风部的吹出口向热交换器送来的气体进行整流,能够抑制压力损失。另外,能够缩小在送风部的吹出口附近产生的涡流区域。而且,通过开放侧方,能够使流入热交换器的气体的风速分布均匀化。因此,能够实现更高效率化、低噪音化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图(其1)。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图(其2)。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的送风部20的立体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引导部11具有的肋12的形状的图(其1)。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引导部11具有的肋12的形状的图(其2)。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的送风部20的图。
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图。
图12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图。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图。
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图。
图1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的送风部20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空调装置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等对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等进行说明。在以下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件,在以下记载的实施方式的全文中是共通的。而且,说明书全文所表示的构成要素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并不限定于说明书所记载的方式。特别是构成要素的组合并不仅限定于各实施方式中的组合,也能够将其他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构成要素应用于另外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中的上方作为“上侧”,下方作为“下侧”进行说明。而且,为了便于理解,适当使用表示方向的用语(例如“右”、“左”、“前”、“后”等)等,但只是用于说明,这些用语并不限定本申请的发明。并且,在附图中,有时各构成部件的大小的关系与实际的不同。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的立体示意图。另外,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实施方式1中的室内机例如是为了作为空调装置、加湿装置、除湿装置、冷冻装置等对对象空间进行制热、制冷、加湿除湿等而设置于天花板背面等的装置。在此,说明作为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因此,以气体为空气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具备外壳1。外壳1的形状可以采用任意的形状。作为一例,在此,外壳1为长方体形状。外壳1包括上表面部1a、下表面部1b及侧面部1c。侧面部1c具有四个面。另外,室内机以后述的分隔板10为界,分为主体单元15和送风单元16。组合主体单元15和送风单元16而构成室内机。
在外壳1的侧面部1c的面中的一个面侧设置有外壳吹出口2。外壳吹出口2的形状可以采用任意的形状。在此,外壳吹出口2的形状为矩形。另外,在外壳1的侧面部1c的面中的与具有外壳吹出口2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侧,设置有外壳吸入口8。外壳吸入口8的形状能够采用任意的形状。在此,外壳吸入口8的形状为矩形。虽然没有特别地限定,但例如也可以在外壳吸入口8设置进行来自气体的除尘的过滤器。在此,在室内机中,将设置有外壳吹出口2的面设为正面(前面)。并且,将从正面侧观察成为上下的方向设为高度方向或上下方向。另外,将成为左右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或旋转轴方向,将成为前后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或进深方向。
在外壳1内收容有送风部20、风扇马达4及热交换器6。热交换器6配置在从送风部20的空气流出侧到外壳吹出口2的作为空气的流路的位置。热交换器6对从送风部20送出的空气的温度及湿度中的至少一方进行调整。在此,热交换器6与外壳吹出口2的形状相配合地设为矩形。关于热交换器6的结构、形态等,没有特别地限定。实施方式1中的热交换器6不是特别的热交换器,使用公知的热交换器。例如,在翅片管型的热交换器的情况下,使通过热交换器6的空气与通过传热管(未图示)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调整空气的温度、湿度中的至少一方。
风扇马达4及送风部20构成送风机。风扇马达4在被供给电力时进行驱动,使漩涡型壳体7内的风扇3旋转。风扇马达4例如由固定于外壳1的上表面部1a的马达支撑件4a支承。风扇马达4具有旋转轴X。旋转轴X沿着侧面部1c中的设置有外壳吸入口8的面以及设置有外壳吹出口2的面,以在宽度方向上平行地延伸的方式配置。
实施方式1中的送风部20具有一个或多个漩涡型壳体7。如图2所示,在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中,具有两台漩涡型壳体7。而且,在各漩涡型壳体7内设置有多叶片离心型的风扇3和喇叭口5。送风部20的风扇3安装于上述风扇马达4的旋转轴X。在图2所示的室内机中,各漩涡型壳体7具有的两台风扇3并列地安装于旋转轴X。因此,两台风扇3和漩涡型壳体7在宽度方向上排列。在此,说明送风部20具有两台漩涡型壳体7及风扇3的情况。但是,并不限定设置台数。
图3及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图。在图3中,从上表面侧表示室内机的内部结构。另外,在图4中,针对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出了沿旋转轴方向观察室内机的情况。并且,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的送风部20的立体图。
送风部20的风扇3成为叶轮,该叶轮形成从外壳吸入口8被吸入外壳1内并从外壳吹出口2向对象空间吹出的空气的流动。风扇3具备主板3a、侧板3c及多个叶片3d。主板3a为圆盘状,在中心部具备凸台部3b。在凸台部3b的中央连接有风扇马达4的旋转轴X。风扇3通过风扇马达4的驱动而旋转。在此,风扇3的旋转方向为高度方向(上下方向)。侧板3c与主板3a相向地设置并形成为环状。侧板3c中的环的孔作为供空气经由喇叭口5流入的流入口。多个叶片3d以包围旋转轴X的方式设置在主板3a与侧板3c之间。多个叶片3d以相互相同的形状设置。叶片3d由与内周侧的叶片前缘相比外周侧的叶片后缘位于在旋转方向上前进的位置的朝前叶片形成。
漩涡型壳体(涡旋壳体)7收容风扇3,以包围的方式设置。而且,漩涡型壳体7对从风扇3吹出的空气进行整流。漩涡型壳体7具备沿着风扇3的外周端延伸的周壁7a。而且,在周壁7a的一处具有舌部7b。以舌部7b的部分为基点而从周壁7a突出的部分的端部成为风扇吹出口7d。通过风扇3的旋转,空气向风扇3流动,从风扇吹出口7d送出。在此,风扇吹出口7d为矩形。作为送风部20的吹出口的风扇吹出口7d朝向热交换器6及外壳吹出口2开口。因此,从送风部20吹出的空气基本上朝向热交换器6及外壳吹出口2的方向流动。
另外,在漩涡型壳体7的侧壁7c设置有至少一个风扇吸入口9。而且,在风扇吸入口9配置有喇叭口5。喇叭口5对流入风扇3的空气进行整流。喇叭口5配置在与风扇3中的空气的流入口相向的位置。分隔板10是将风扇吸入口9与风扇吹出口7d之间隔开的板。漩涡型壳体7的风扇吸入口9位于送风单元16侧的空间,漩涡型壳体7的风扇吹出口7d位于主体单元15侧的空间。
并且,实施方式1中的室内机具有引导部11。引导部11作为将从漩涡型壳体7的风扇吹出口7d送出的空气引导至热交换器6的壁。在此,在横切作为风扇3的旋转方向的高度方向上的上下侧的边缘设置有引导件。在实施方式1中,配设有上部引导件11a和下部引导件11b。在此,上部引导件11a和下部引导件11b不是沿着风扇吹出口7d的朝向使风扇吹出口7d的上缘和下缘延长的结构,而是从漩涡型壳体7的风扇吹出口7d的上缘部和下缘部分别朝向热交换器6的上端部分和下端部分扩大地设置的结构。图5表示与风扇吹出口7d相向地观察送风部20时的风扇吹出口7d与引导部11的端面的关系。由此,能够一边增大风量,一边实现对从风扇吹出口7d送出的空气的整流化。另外,在风扇吹出口7d中,在沿着作为风扇3的旋转方向的高度方向上的侧方侧(横向侧)的边缘不设置引导件且不延长,而成为开放状态。
例如,在侧方侧被封闭时,有利于向设定的方向引导。然而,沿着壁的空气在从壁出来之后,在宽度方向上急剧扩大地吹出。因此,流入热交换器6的空气在宽度方向上风速不同,风速分布变得不均匀。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中,在引导部11,侧方的壁不延长,侧方成为开放状态。因此,从漩涡型壳体7的风扇吹出口7d吹出的空气无停滞地在宽度方向上同样地扩展,能够期待流入热交换器6的空气的宽度方向上的风速分布变得均匀。在此,不限定作为引导部11的上部引导件11a和下部引导件11b的材质。例如,也可以是发泡苯乙烯等材质。另外,关于引导部11,朝向热交换器6的上端部分和下端部分延伸形成时的延长方向上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形状。
接着,对使送风部20的风扇3旋转时的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当被供给电力时,风扇马达4进行驱动,风扇3旋转。当风扇3旋转时,例如作为空调对象的房间的空气从外壳吸入口8流入外壳1内。被吸入到外壳1内的空气通过漩涡型壳体7具有的风扇吸入口9,由喇叭口5引导而流入风扇3。并且,流入到风扇3的空气向风扇3的径向以及外侧吹出。从风扇3吹出的空气通过漩涡型壳体7的内部后,从漩涡型壳体7具有的风扇吹出口7d吹出。被吹出的空气通过热交换器6。供给到热交换器6的空气在通过热交换器6时进行热交换及湿度调整。然后,空气从外壳吹出口2向外壳1外吹出。
在此,在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中,从漩涡型壳体7的风扇吹出口7d吹出的空气沿着引导部11流动。通过设置延伸到热交换器6的引导部11,被吹出的空气在进深方向上的流动不受外壳1的形状的影响而不从上部引导件11a和下部引导件11b剥离地到达热交换器6。另外,从风扇吹出口7d吹出的空气相对于宽度方向同样地扩展。因此,能够实现风速的均匀化。如上所述,能够抑制外壳1的形状的影响。另外,例如在分隔板10、风扇吹出口7d附近,能够抑制空气成为漩涡。
如以上那样,根据构成的实施方式1的漩涡型壳体7,通过使热交换器6的通过风速均匀化,抑制排出口附近的涡流区域,从而能够减少由气流的紊乱引起的压力损失,能够实现基于风量、静压效果的提高等的高效率化、低噪音化等。
实施方式2.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图。在图6中,从上表面侧表示室内机的内部结构。接着,基于图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室内机进行说明。
上述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在漩涡型壳体7的吹出口的上下部分设置有上部引导件11a和下部引导件11b,从漩涡型壳体7吹出的空气被引导至热交换器6的上下端部。实施方式2的室内机在从漩涡型壳体7延长的引导部11中,风路的壁面具有凹凸。在此,在引导部11设置肋12。图6中的肋12为长方体形状。在此,实施方式2的肋12设置成沿着空气因风扇3的旋转而流动的进深方向。因此,能够沿着引导部11的壁面进一步对从漩涡型壳体7朝向热交换器6流动的空气进行整流。在此,设置有肋12,但例如也可以是狭缝等。
图7和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引导部11具有的肋12的形状的图。在上述图6中,示出了长方体形状的肋12,但并不限定形状。例如,如图7所示,也可以是流线形状的肋12。另外,如图8所示,也可以是圆弧状的肋12。
如以上那样,根据实施方式2的室内机,由于在引导部11具有肋12,因此能够对引导部11中的空气的流动进行整流。由此,除在实施方式1中记载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在漩涡型壳体7的吹出侧的风路中抑制气流的剥离。因此,能够减少压力损失,能够实现基于风量、静压效果的提高等的高效率化、低噪音化等。
实施方式3.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图。在图9中,从上表面侧表示室内机的内部结构。接着,基于图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室内机进行说明。
上述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在漩涡型壳体7的吹出口的上下部分设置有引导部11,从漩涡型壳体7吹出的空气被引导至热交换器6的上下端部。在此,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中的引导部11的壁在进深方向上从吹出口侧朝向热交换器6侧平行。
在实施方式3的室内机中,引导部11的壁是从吹出口侧朝向热交换器6侧在作为侧壁7c的方向的宽度(侧方)方向上扩大的形状。因此,能够使从漩涡型壳体7流出的空气充分地扩大。而且,能够使通过热交换器6的空气的风速的宽度方向上的分布进一步均匀化。
在此,关于在侧壁方向上扩大的外周部分,例如也可以以圆弧状逐渐扩大。另外,也可以使扩大时的角度急剧扩大等,而不限定形状。
如以上那样,根据实施方式3的室内机,引导部11的壁成为从吹出口侧朝向热交换器6侧在侧壁7c的方向上扩大的形状,因此能够使通过热交换器6的空气的风速的宽度方向上的分布均匀化。因此,除实施方式1中记载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在漩涡型壳体7的吹出侧的风路中抑制涡流区域。因此,能够实现基于风量、静压效果的提高等的高效率化、低噪音化等。
实施方式4.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的送风部20的图。接着,基于图10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室内机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4的室内机中的引导部11的上部引导件11a和下部引导件11b具有侧方端部倾斜的作为倾斜部的侧方倾斜部11c。侧方倾斜部11c通过将上部引导件11a和下部引导件11b的侧方端部弯折等而形成。图10表示与风扇吹出口7d相向地观察送风部20时的风扇吹出口7d与引导部11的端面的关系。
在此,在实施方式4的引导部11中,也不通过侧方倾斜部11c封闭侧方而成为开放的状态。另外,侧方倾斜部11c不与高度方向垂直而具有倾斜。这是因为,若将侧方端部垂直地构成,则会阻碍在宽度方向上扩展的空气的流动,有可能无法使流入热交换器6的空气的风速等均匀。倾斜角度α优选为50°以下。
另外,上部引导件11a与下部引导件11b中的侧方倾斜部11c的倾斜角度α、长度等可以分别设为相同,也可以设为不同。进而,形状没有特别地限定。另外,也可以是,上部引导件11a和下部引导件11b中的任一方具有侧方倾斜部11c。
如以上那样,根据实施方式4的空调装置,由于上部引导件11a和下部引导件11b具有侧方倾斜部11c,因此能够减少侧壁7c的方向上的气流的剥离。因此,除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3所记载的效果以外,还能够进一步减少压力损失,能够实现基于风量、静压效果的提高等的高效率化、低噪音化等。
实施方式5.
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图。在图11中,从宽度方向侧表示室内机的内部结构。接着,基于图1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空调装置进行说明。
例如,在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中,如图5所示,在漩涡型壳体7安装引导部11而成为一体。但是,并不限定于此。特别是,如实施方式4那样,在引导部11的上部引导件11a和下部引导件11b中的至少一方为从吹出口侧朝向热交换器6侧在侧壁7c的方向上扩大的形状的情况下,在制造室内机时,引导部11不能够通过分隔板10。因此,在使漩涡型壳体7的舌部7b通过分隔板10之后,安装作为引导部11的部分。另外,也难以一体形成送风部20。
因此,在实施方式5的空调装置中,在外壳1的内壁,在主体单元15侧的外壳1的内壁安装有引导部11,引导部11被收容在主体单元15侧。并且,在将主体单元15与送风单元16组合时,将舌部7b与引导部11接合等。在此,也可以将引导部11与分隔板10等一体形成。
如以上那样,根据实施方式5的空调装置,通过在主体单元15侧预先形成引导部11,能够容易地进行实现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4的效果的室内机的组装。
实施方式6.
图12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图。在图12中,从上表面侧表示室内机的内部结构。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5中,在各漩涡型壳体7分别安装引导部11的上部引导件11a和下部引导件11b。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多个漩涡型壳体7安装共用的上部引导件11a和下部引导件11b。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5中,说明了热交换器6是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为了使空气加湿等,也可以将滴下水分的加湿件作为热交换器等。
实施方式7.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图。在图13中,示出了沿旋转轴方向观察室内机的情况下的室内机的内部结构。在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中,如图4所示,在从风扇吹出口7d到热交换器6而成为空气的流路的引导部11中,上部引导件11a的朝向热交换器6侧延伸的延长方向上的形状为直线状,所述上部引导件11a作为在上部侧具有引导空气的引导面的壁。
实施方式7的室内机具有上部引导件11d来代替上部引导件11a。上部引导件11d的延长方向上的形状如图13所示,成为从风扇吹出口7d朝向热交换器6向下凸的形状。因此,作为上部引导件11d的壁的引导面成为在从风扇吹出口7d朝向热交换器6延伸的中途具有从下侧朝向上侧的翘曲的曲面。
如实施方式7的室内机那样,在从风扇吹出口7d朝向热交换器6延伸的中途具有延长方向上的形状为向下凸的形状的上部引导件11d,从而壁面利用风扇吹出口7d和上部引导件11d连续地延伸。因此,能够减小从风扇吹出口7d吹出的空气的急剧扩大损失。
另外,在实施方式7的室内机中,上部引导件11d的延长方向上的形状为向下凸的形状,因此能够将从风扇吹出口7d送出的空气向上方侧引导。在此,如图13所示那样,当漩涡型壳体7设置为沿风扇旋转方向回旋的状态(图13中的逆时针方向)时,风扇吹出口7d的上缘部的朝向成为比水平方向向下方延伸的朝向。在实施方式7的室内机中,即使风扇吹出口7d的上缘部比水平方向朝向下方,上部引导件11d也能够沿着壁面将空气向上方引导,并向热交换器6的上端部分送出。因此,与上部没有引导面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向热交换器6的风速分布的偏差保持得较小。
实施方式8.
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图。在图14中,示出了沿旋转轴方向观察室内机的情况下的室内机的内部结构。在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中,如图4所示,在从风扇吹出口7d到热交换器6而成为空气的流路的引导部11中,下部引导件11b的朝向热交换器6侧延伸的延长方向上的形状为直线状,所述下部引导件11b作为在下部侧具有引导空气的引导面的壁。
实施方式8的室内机具有下部引导件11e来代替下部引导件11b。下部引导件11e的延长方向上的形状如图14所示,成为从风扇吹出口7d朝向热交换器6向下凸的形状。因此,作为下部引导件11e的壁的引导面成为在从风扇吹出口7d朝向热交换器6延伸的中途具有从下侧朝向上侧的翘曲的曲面。
如实施方式8的室内机那样,在从风扇吹出口7d朝向热交换器6延伸的中途,具有延长方向上的形状为向下凸的形状的下部引导件11e,从而壁面利用风扇吹出口7d和下部引导件11e连续地延伸。因此,能够减小从风扇吹出口7d吹出的空气的急剧扩大损失。
另外,在实施方式8的室内机中,由于下部引导件11e的延长方向上的形状为向下凸的形状,因此能够将从风扇吹出口7d送出的空气向上方侧引导。在此,如图13所示那样,当漩涡型壳体7设置为沿风扇旋转方向回旋的状态(图13中的逆时针方向)时,风扇吹出口7d的下缘部的朝向成为比朝向热交换器6侧的方向向下方延伸的朝向。在实施方式8的室内机中,即使风扇吹出口7d的下缘部比朝向热交换器6侧的方向朝向下方,下部引导件11e也能够沿着壁面将空气向上方引导,并向热交换器6的下端部分送出。因此,与在下部没有引导面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向热交换器6的风速分布的偏差保持得较小。
实施方式9.
图1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的送风部20的图。图15表示与风扇吹出口7d相向地观察送风部20时的风扇吹出口7d与引导部11的端面的关系。接着,基于图15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室内机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9的室内机的引导部11中,在与风扇吹出口7d相向地观察送风部20时,上部引导件11a和下部引导件11b呈圆弧状。因此,在上部引导件11a和下部引导件11b形成有曲面。由于上部引导件11a和下部引导件11b形成为圆弧状,因此上部引导件11a和下部引导件11b的侧方部分在上下方向上倾斜。在此,通过上部引导件11a和下部引导件11b的倾斜部分,不会完全覆盖侧方而成为开放的状态。
关于上部引导件11a和下部引导件11b的曲面的曲率等弯曲程度等,可以将上部引导件11a和下部引导件11b设为相同程度的弯曲,也可以设为不同。而且,形状没有特别地限定。另外,也可以是上部引导件11a和下部引导件11b中的任一方为圆弧状。
如以上那样,根据实施方式9的空调装置,由于具有侧方倾斜的成为圆弧状的上部引导件11a和下部引导件11b,因此能够减少侧方的气流的剥离。由此,能够减少由气流的紊乱引起的压力损失,能够实现基于风量、静压效果的提高等的高效率化、低噪音化等。而且,能够进一步减少压力损失,能够实现基于风量、静压效果的提高等的高效率化、低噪音化等。
实施方式10.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空调装置的结构的图。在实施方式7中,对具有上述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9所记载的室内机的空调装置进行说明。图16的空调装置具备室外机100和室内机200,上述室外机100和上述室内机200由制冷剂配管连结,构成制冷剂回路而使制冷剂循环。将制冷剂配管中的、供气体的制冷剂(气体制冷剂)流动的配管设为气体配管300,供液体的制冷剂(液体制冷剂,也有气液二相制冷剂的情况)流动的配管设为液体配管400。
室内机200具有负载侧热交换器201及负载侧送风机202。负载侧热交换器201与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6中的热交换器6相同,进行制冷剂与空气的热交换。负载侧热交换器201例如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进行从气体配管300流入的制冷剂与空气的热交换,使制冷剂冷凝而液化(或气液二相化),并向液体配管400侧流出。另一方面,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例如进行通过节流装置105而成为低压状态的制冷剂与空气的热交换,使制冷剂夺取空气的热量而使制冷剂蒸发而气化,并向气体配管300侧流出。
另外,在室内机200中,为了高效地进行制冷剂与空气的热交换,设置有对空气的流动进行调整的负载侧送风机202。负载侧送风机202是具有与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6中的具有风扇3等的送风部20相同的功能的设备。负载侧送风机202例如以通过利用者的风量设定而决定的速度进行旋转驱动。
另一方面,室外机100在实施方式7中具有压缩机101、四通阀102、室外侧热交换器103、室外侧送风机104以及节流装置(膨胀阀)105。
压缩机101对吸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并排出。在此,压缩机101具备变频器装置等,通过任意地改变运转频率,能够使压缩机101的容量(每单位时间的送出制冷剂的量)细微地变化。四通阀102基于来自控制装置(未图示)的指示,根据制冷运转时和制热运转时来切换制冷剂的流动。
另外,室外侧热交换器103进行制冷剂与空气(室外的空气)的热交换。例如,在制热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进行从液体配管400流入的低压的制冷剂与空气的热交换,使制冷剂蒸发而气化。另外,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进行从四通阀102侧流入的在压缩机101中被压缩的制冷剂与空气的热交换,使制冷剂冷凝并液化。在室外侧热交换器103设置有室外侧送风机104。对于室外侧送风机104,也可以通过变频器装置任意地改变风扇马达4的运转频率而使风扇的旋转速度细微地变化。另外,也可以将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6中的送风部20用于室外侧送风机104。节流装置105是为了通过改变开度来调整制冷剂的压力等而设置的。
如以上那样,实施方式10的空调装置具有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9中说明的室内机,因此能够实现基于风量、静压效果的提高等的高效率化、低噪音化等。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显而易见的是,基于本发明的基本技术思想以及教导,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就能够采用各种改变方式。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10中,对本发明的室内机向空调装置的应用进行了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装置,例如也能够应用于制冷装置、热水器等构成制冷剂回路而进行冷却、除湿、加湿等的其他制冷循环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1a上表面部;1b下表面部;1c侧面部;2外壳吹出口;3风扇;3a主板;3b凸台部;3c侧板;3d叶片;4风扇马达;4a马达支撑件;5喇叭口;6热交换器;7漩涡型壳体;7a周壁;7b舌部;7c侧壁;7d风扇吹出口(吹出口);8外壳吸入口;9风扇吸入口;10分隔板;11引导部;11a、11d上部引导件;11b、11e下部引导件;11c侧方倾斜部(倾斜部);12肋;15主体单元;16送风单元;20送风部;100室外机;101压缩机;102四通阀;103室外侧热交换器;104室外侧送风机;105节流装置;200室内机;201负载侧热交换器;202负载侧送风机;300气体配管;400液体配管。

Claims (11)

1.一种室内机,其中,具备:
送风部,其在具有矩形的吹出口的壳体收容有具有多个叶片的叶轮;
热交换器,其与从所述送风部送出的气体进行热交换;及
侧方侧开放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具有上部引导件和下部引导件,所述上部引导件配设在所述吹出口的上缘部与所述热交换器的上端部之间而成为所述气体的流路,所述下部引导件配设在所述吹出口的下缘部与所述热交换器的下端部之间而成为所述气体的流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上部引导件和所述下部引导件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从所述吹出口侧沿着所述热交换器侧的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上部引导件和所述下部引导件中的至少一方是从所述吹出口朝向所述热交换器并在侧方方向上扩大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上部引导件和所述下部引导件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侧方端部倾斜的倾斜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引导部的所述上部引导件具有朝向所述热交换器的上端部侧翘曲的曲面的壁。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引导部的所述下部引导件具有朝向所述热交换器的下端部侧翘曲的曲面的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上部引导件和所述下部引导件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侧方方向成为圆弧状的曲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其中,具有:
收容所述热交换器的主体单元;及
收容所述送风部的送风单元,
所述引导部安装在所述主体单元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送风部配置成:多个所述壳体与所述热交换器相向地并列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室内机,其中,
对于多个所述壳体,配置有一个所述上部引导件和所述下部引导件。
11.一种空调装置,其中,具备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
CN201780064743.7A 2016-10-31 2017-10-30 室内机及空调装置 Active CN1098911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82241 WO2018078850A1 (ja) 2016-10-31 2016-10-31 室内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JPPCT/JP2016/082241 2016-10-31
PCT/JP2017/039127 WO2018079776A1 (ja) 2016-10-31 2017-10-30 室内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91155A true CN109891155A (zh) 2019-06-14
CN109891155B CN109891155B (zh) 2021-09-21

Family

ID=62023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4743.7A Active CN109891155B (zh) 2016-10-31 2017-10-30 室内机及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262098B2 (zh)
EP (1) EP3534076B1 (zh)
JP (1) JP6732037B2 (zh)
KR (1) KR102302324B1 (zh)
CN (1) CN109891155B (zh)
AU (1) AU2017351537B2 (zh)
TW (1) TWI706114B (zh)
WO (2) WO201807885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4198A (zh) * 2020-10-23 2021-01-22 宁波公牛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浴霸外壳和浴霸
CN113175446A (zh) * 2021-04-09 2021-07-27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冷却系统用多翼离心风机的整流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959400T3 (es) * 2017-12-13 2024-02-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Unidad de intercambio de calor y dispositivo de acondicionamiento de aire que tiene la misma montada en él
CN112119224B (zh) * 2018-05-21 2022-03-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离心送风机、送风装置、空调装置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09539526B (zh) * 2018-11-19 2023-09-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USD938570S1 (en) * 2019-02-04 2021-12-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asing for blower
USD944966S1 (en) * 2019-02-04 2022-03-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asing for blower
JP1640689S (zh) * 2019-02-04 2019-09-09
US20200271351A1 (en) * 2019-02-26 2020-08-27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Diverter baffle for a blower
US20220128265A1 (en) * 2019-03-20 2022-04-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KR20200127585A (ko) * 2019-05-03 2020-1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WO2022024267A1 (ja) * 2020-07-29 2022-02-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遠心送風機のスクロールケーシング、このスクロールケーシングを備えた遠心送風機、空気調和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1681183S (zh) * 2020-07-31 2021-03-15
CN111895511A (zh) * 2020-08-10 2020-11-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JP2024002259A (ja) * 2022-06-23 2024-01-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多翼送風機および室内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37797U (zh) * 1981-02-23 1982-08-28
JPS6262118U (zh) * 1985-10-07 1987-04-17
CN1148682A (zh) * 1995-08-23 1997-04-3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287927A (zh) * 1999-09-10 2001-03-21 开利公司 用于小型公共汽车的蒸发器单元
CN101571139A (zh) * 2008-04-30 2009-11-04 海尔集团公司 降噪导流板
JP2011226407A (ja) * 2010-04-21 2011-11-10 Daikin Industries Ltd 多翼ファン、空気調和装置及びガイド部材
CN104165161A (zh) * 2014-09-10 2014-11-26 牛京伟 低噪音空气净化器专用离心风机及空气净化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8159Y2 (ja) * 1977-08-18 1984-08-14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
JPS5560139A (en) * 1978-10-27 1980-05-07 Taikisha Ltd Fan coil unit
JPS604822U (ja) * 1983-06-10 1985-01-1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S6310309U (zh) * 1986-07-04 1988-01-23
JP2530598Y2 (ja) * 1987-04-23 1997-03-2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吊下型空気調和ユニツト
JPH048016U (zh) * 1990-05-10 1992-01-24
JP3082453B2 (ja) 1992-08-07 2000-08-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3614488B2 (ja) * 1995-01-31 2005-01-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床置式空気調和機
JP3791317B2 (ja) * 2000-09-29 2006-06-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KR20060026762A (ko) * 2004-09-21 2006-03-24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에어컨 실외기의 유로 구조
DE102007040000A1 (de) 2007-08-23 2009-02-26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Zwitterionische Verbindungen und deren Verwendung
KR101271065B1 (ko) 2007-12-06 2013-06-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송풍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공기조화기
JP5029577B2 (ja) 2008-11-14 2012-09-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5447569B2 (ja) * 2012-03-26 2014-03-1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6310309B2 (ja) 2014-04-16 2018-04-11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蟻対策電力ケーブル
JP6262118B2 (ja) * 2014-10-17 2018-01-17 キャタピラー エス エー アール エル 建設機械の旋回フレー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37797U (zh) * 1981-02-23 1982-08-28
JPS6262118U (zh) * 1985-10-07 1987-04-17
CN1148682A (zh) * 1995-08-23 1997-04-3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287927A (zh) * 1999-09-10 2001-03-21 开利公司 用于小型公共汽车的蒸发器单元
CN101571139A (zh) * 2008-04-30 2009-11-04 海尔集团公司 降噪导流板
JP2011226407A (ja) * 2010-04-21 2011-11-10 Daikin Industries Ltd 多翼ファン、空気調和装置及びガイド部材
CN104165161A (zh) * 2014-09-10 2014-11-26 牛京伟 低噪音空气净化器专用离心风机及空气净化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4198A (zh) * 2020-10-23 2021-01-22 宁波公牛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浴霸外壳和浴霸
CN113175446A (zh) * 2021-04-09 2021-07-27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冷却系统用多翼离心风机的整流结构
CN113175446B (zh) * 2021-04-09 2022-07-19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冷却系统用多翼离心风机的整流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7351537A1 (en) 2019-03-14
WO2018078850A1 (ja) 2018-05-03
WO2018079776A1 (ja) 2018-05-03
TW201818029A (zh) 2018-05-16
US20190242612A1 (en) 2019-08-08
EP3534076B1 (en) 2022-07-13
AU2017351537B2 (en) 2019-10-24
KR20190035852A (ko) 2019-04-03
KR102302324B1 (ko) 2021-09-15
JP6732037B2 (ja) 2020-07-29
JPWO2018079776A1 (ja) 2019-06-24
TWI706114B (zh) 2020-10-01
EP3534076A4 (en) 2019-10-23
EP3534076A1 (en) 2019-09-04
US11262098B2 (en) 2022-03-01
CN109891155B (zh) 2021-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91155A (zh) 室内机及空调装置
JP2021183843A (ja) 送風装置
JPWO2013094082A1 (ja) 室外機及びこの室外機を備え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KR20190026325A (ko) 공기조화기
JP5295321B2 (ja) 送風機、室外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11319961B2 (en) Centrifugal blower, air condition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JP6639654B2 (ja) 空気調和機
JP6625305B1 (ja) 送風機、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JP6516833B2 (ja) 室内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US11614096B2 (en) Air-sending device,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air-sending device
TW202045822A (zh) 離心式送風機、空調裝置以及冷凍循環裝置
CN109891101B (zh) 螺旋桨风扇、室外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JP2017053511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6430032B2 (ja) 遠心ファン、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5558449B2 (ja) 送風機、室外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KR20130096959A (ko) 공기조화기
CN102401460A (zh) 移动式空调器
JP6925571B1 (ja) 送風機、室内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WO2021095133A1 (ja) 室内機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JP6429887B2 (ja) 空気調和装置用室内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WO2019198150A1 (ja) 空気調和機
CN116391097A (zh) 室内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JP2010216760A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0478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