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91083A - 燃料喷射阀 - Google Patents

燃料喷射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91083A
CN109891083A CN201680090515.2A CN201680090515A CN109891083A CN 109891083 A CN109891083 A CN 109891083A CN 201680090515 A CN201680090515 A CN 201680090515A CN 109891083 A CN109891083 A CN 1098910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spray orifice
sphere
spool
g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9051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91083B (zh
Inventor
福富范久
渡边恭辅
宗实毅
平井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891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10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910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10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61/00Fuel-injecto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M39/00 - F02M57/00 or F02M67/00
    • F02M61/16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 apparatus of groups F02M61/02 - F02M61/14
    • F02M61/18Injection nozzles, e.g. having valve seats; Details of valve member seated en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在燃料喷射阀中,在阀座形成有底座面,所述底座面朝燃料流动的下游侧向靠近轴线的方向倾斜。阀芯能在使阀芯的球体与底座面接触的闭阀位置和使球体与底座面分开的开阀位置之间变位。此外,阀芯打开或关闭产生于球体与底座面之间的间隙燃料通路。设置于喷孔板的多个喷孔从喷孔入口朝燃料流动的下游侧向远离轴线的方向倾斜。若将底座面的下游侧端部的位置设为底座出口位置,底座面的与球体接触的接触部的位置设为底座接触位置,则阀芯处于开阀位置时,底座出口位置处的间隙燃料通路的截面积形成为底座接触位置处的间隙燃料通路的截面积的1.3倍以下。

Description

燃料喷射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向内燃机供给燃料的燃料喷射阀。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燃料喷射阀,在比阀座靠燃料流动的上游侧的位置能变位地配置有阀芯,使阀芯的球体与阀座的底座面接触从而关闭燃料通路,使阀芯的球体远离阀座的底座面从而打开燃料通路。在比阀座靠燃料流动的下游侧的位置固定有喷孔板,上述喷孔板设置有多个喷孔。在阀座设置有开口部,上述开口部供燃料从沿底座面的燃料通路向喷孔板流动。燃料通路打开而从阀座的开口部流出的燃料穿过多个喷孔向外部喷射。
阀座的底座面朝燃料流动的下游侧向靠近阀座的轴线的方向倾斜。多个喷孔朝燃料流动的下游侧向远离阀座的轴线的方向倾斜。由此,从阀座的开口部流出的燃料的流动方向在燃料进入喷孔时急剧变化。因此,燃料的流动在燃料进入喷孔时在喷孔的入口的边缘部处剥离,在喷孔内形成为液膜状的流动。从喷孔向外部喷射的液膜状的燃料因与外部区域的摩擦而微粒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976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现有的燃料喷射阀中,由于球体与底座面之间产生的燃料通路的截面积朝向燃料通路的下游侧的出口而急剧扩大,因此,当燃料从燃料通路的出口流出时,会导致燃料的流动大幅扩展。由此,从燃料通路的出口流出的燃料的一部分不是从正面进入存在于最靠近燃料通路的位置的特定的喷孔,而是在喷孔板与球体之间的空间流动而从背后向其它喷孔迂回。从背后进入喷孔的燃料的流动会妨碍燃料从正面进入喷孔。由此,抑制喷孔内的燃料的液膜化,不会促进从喷孔向外部喷射的燃料的微粒化。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喷射阀,能促进从喷孔向外部喷射的燃料的微粒化。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燃料喷射阀,包括:阀座,上述阀座形成有底座面,上述底座面朝燃料流动的下游侧向靠近轴线的方向倾斜;阀芯,上述阀芯具有球体,上述阀芯能在使球体与底座面接触的闭阀位置和使球体与底座面分开的开阀位置之间变位,从而将产生于球体与底座面之间的间隙燃料通路打开或关闭;以及喷孔板,上述喷孔板设置有多个喷孔,且配置于比阀座靠燃料流动的下游侧的位置,在喷孔板形成有与阀座相对的板相对面,在板相对面形成有作为喷孔入口的、多个喷孔各自的开口部,多个喷孔从喷孔入口朝燃料流动的下游侧向远离轴线的方向倾斜,在底座面存在有接触部,上述接触部在阀芯处于闭阀位置时与球体接触,将底座面的下游侧端部的位置设为底座出口位置,底座面的接触部的位置设为底座接触位置时,喷孔入口设置在下述范围内:阀芯处于开阀位置时的间隙燃料通路从底座出口位置与板相对面面对的范围,当阀芯处于开阀位置时,底座出口位置处的间隙燃料通路的截面积形成为底座接触位置处的间隙燃料通路的截面积的1.3倍以下。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燃料喷射阀,能抑制从间隙燃料通路的通路出口流出的燃料的流动急剧扩展,从而能使燃料更可靠地流入喷孔的喷孔入口。由此,能抑制从间隙燃料通路的通路出口流出的燃料流向特定的喷孔以外的其它喷孔的背后,从而能促进各喷孔处的燃料的液膜化。因此,能促进从各喷孔向外部喷射的燃料的微粒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燃料喷射阀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阀座和喷孔板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2的喷孔板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表示从图3的球体观察喷孔板时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图3的阀芯到达开阀位置时的阀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表示在图3的阀芯位于开阀位置时的球体与底座面之间产生的间隙燃料通路的截面积与底座面处的位置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7是表示图5的底座出口位置处的间隙燃料通路的截面积和底座接触位置处的间隙燃料通路的截面积的比例即通路截面积比与从喷孔喷射的燃料的粒子直径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一.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燃料喷射阀的剖视图。燃料喷射阀1具有驱动装置2以及根据驱动装置2而动作的阀装置3。燃料依次穿过驱动装置2内以及阀装置3内后,从阀装置3喷射。
驱动装置2具有:双层圆筒形状的轭部即壳体4;固定铁芯即筒状的铁芯5,上述铁芯5配置于壳体4的内侧;线圈6,上述线圈6以围住铁芯5的状态配置于壳体4的内侧;树脂制的绕线管7,上述绕线管7供线圈6卷绕;金属制的盖8,上述盖8固定于壳体4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在铁芯5的周围覆盖绕线管7;接头9,上述接头9用于将线圈6与外部电连接;树脂制的成形体10,上述成形体10使壳体4、铁芯5、线圈6、绕线管7、盖8及接头9一体,形成燃料喷射阀1的外形;过滤器11,上述过滤器11配置于铁芯5的内部;以及橡胶环12,上述橡胶环12围住铁芯5的外周部。壳体4、铁芯5、线圈6、绕线管7以及盖8与燃料喷射阀1的轴线P同轴地配置。
在盖8设置有缺口部。接头9通过盖8的缺口部而与线圈6连接。若通过接头9向线圈6通电,则从线圈6产生电磁力。
阀装置3具有:阀座14,上述阀座14设置有阀座内空间部13;喷孔板15,上述喷孔板15配置于比阀座14更靠燃料流动的下游侧的位置;阀芯16,上述阀芯16配置于比阀座14靠燃料流动的上游侧的位置,能沿轴线P的方向相对于阀座14变位;筒状的保持件17,上述保持件17对阀座14、喷孔板15及阀芯16进行收容;筒状的固定杆18,上述固定杆18配置于比阀芯16靠燃料流动的上游侧的位置,并固定于铁芯5;以及弹性体即弹簧19,上述弹簧19配置于阀芯16与固定杆18之间。
保持件17固定于壳体4。阀座14固定于保持件17的内周面。此外,阀座14配置于比铁芯5靠燃料流动的下游侧的位置。由此,阀芯16配置于铁芯5与阀座14之间。喷孔板15固定于阀座14。阀座14、喷孔板15、阀芯16、保持件17、固定杆18及弹簧19与燃料喷射阀1的轴线P同轴地配置。
在此,图2是表示图1的阀座14和喷孔板15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在阀座14设置有贯通孔14a,上述贯通孔14a从阀座内空间部13向喷孔板15侧贯通。贯通孔14a与轴线P同轴地设置。阀座内空间部13的内表面具有:圆筒状的滑动面20,上述滑动面20沿阀芯16变位的方向形成;以及圆锥状的底座面21,上述底座面21相对于轴线P倾斜,从滑动面20到达贯通孔14a。即,在阀座14形成有:圆筒状的滑动面20,上述滑动面20沿轴线P形成;以及底座面21,上述底座面21从滑动面21朝燃料的下游侧向靠近轴线P的方向连续地倾斜。滑动面20的内径形成得比贯通孔14a的内径大。
如图1所示,阀芯16以能变位的方式配置于铁芯5与底座面21之间。此外,阀芯16具有:球体22,上述球体22插入阀座内空间部13;可动铁芯即筒状的电枢23,上述电枢23配置于保持件17内;以及形成为筒孔的连结构件24,上述连结构件24将球体22和电枢23连结。阀芯16一边在滑动面20上引导球体22一边相对于阀座14变位。电枢23在沿燃料喷射阀1的轴线P的方向上与铁芯5相对。
在球体22形成有沿轴线P的平面即多个狭缝面22a。在本示例中,在球体22的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四个狭缝面22a。在滑动面20和底座面21各自与球体22之间,产生有供燃料流动的间隙燃料通路。滑动面20与球体22之间的间隙燃料通路产生于球体22的各狭缝面22a与滑动面20之间。因此,在本示例中,在阀座内空间部13的内表面与球体22之间,在球体22的周向上等间隔地产生有四个间隙燃料通路。
阀芯16能在使球体22与底座面21接触的闭阀位置和使球体22与底座面21分开的开阀位置之间变位。当阀芯16到达开阀位置时,电枢23与铁芯5接触,当从开阀位置变位为闭阀位置时,电枢23与铁芯5分开。
当阀芯16到达开阀位置时,形成为产生于球体22与底座面21之间的间隙燃料通路打开的状态,即开阀状态。当阀芯16到达闭阀位置时,形成为球体22在圆周上与底座面21接触的线接触状态。由此,球体22与底座面21之间的间隙消失,形成为间隙燃料通路关闭的状态,即闭阀状态。在图1和图2中,示出了阀芯16到达闭阀位置的闭阀状态。
燃料按照滑动面20、底座面21的顺序流过产生于阀座内空间部13的内表面与球体22之间的间隙燃料通路后,穿过贯通孔14a流向喷孔板15。通过使球体22与底座面21接触或者使球体22与底座面21分开,来对从贯通孔14a流向喷孔板15的燃料的量进行调节。
通过焊接将喷孔板15固定于阀座14。在喷孔板15设置有多个贯通喷孔板15的喷孔31。从阀座14的贯通孔14a流向喷孔板15的燃料从多个喷孔31向外部喷射。
弹簧19以在固定杆18与连结构件24之间收缩了的状态产生有弹性复原力。由此,弹簧19朝使球体22与底座面21接触的方向对阀芯16施力。
当线圈6产生电磁力时,电枢23被铁芯5吸引。即,线圈6产生使电枢23与铁芯5吸引的电磁吸引力。若线圈6产生电磁吸引力,则阀芯16克服了弹簧19的施力,朝与底座面21分开的方向变位。
固定杆18内的空间、配置有弹簧19的空间、连结构件24内的空间形成为供燃料流动的燃料通路。燃料按固定杆18、弹簧19、连结构件24的顺序流过燃料通路后,流向阀座14的阀座内空间部13。
在底座面21存在有接触部,该接触部在阀芯16处于闭阀位置时,与球体22接触。如图2所示,若将底座面21的上游侧端部的位置设为底座入口位置A,底座面21的与球体22的接触部的位置设为底座接触位置B,底座面21的下游侧端部的位置设为底座出口位置C,则阀芯16位于开阀位置时的间隙燃料通路中的、从底座入口位置A至底座接触位置B的部分成为助跑通路,从底座接触位置B至底座出口位置C的部分成为扩散通路。从底座入口位置A至底座接触位置B的部分的间隙燃料通路的长度即助跑通路的长度L1比从底座接触位置B至底座出口位置C的间隙燃料通路的长度即扩散通路的长度L2长。
图3是表示图2的喷孔板15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此外,图4是表示从图3的球体22观察到的喷孔板15的俯视图。各喷孔31的轴线朝燃料流动的下游侧向远离轴线P的方向相对于轴线P倾斜。在喷孔板15形成有与阀座14相对的板相对面15a。在板相对面15a形成有作为喷孔入口的各喷孔31各自的开口部。使各喷孔31靠近轴线P地集中配置直至能进行批量生产管理的极限。由此,当阀芯16处于闭阀位置时,在沿喷孔31的轴线的方向上,使喷孔入口与球体22之间的距离h形成得比喷孔31的长度t短。此外,当阀芯16处于闭阀位置时,使喷孔板15的板相对面15a与球体22之间的间隙的尺寸形成为能进行批量生成管理的最小值。由此,闭阀状态下的贯通孔14a内的空间的容积形成得小,闭阀时由贯通孔14a内流动的多余的燃料的流动导致的损耗能够最小化。
如图4所示,多个喷孔31在喷孔板15的周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在本示例中,在以燃料喷射阀1的轴线P为中心的圆上,在喷孔板15的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有四个喷孔31。以下,如图3和图4所示,将四个喷孔31分别记为喷孔31a、31b、31c、31d。各喷孔31a、31b、31c、31d(以下,记为“各喷孔31a~31d”)的周向的位置与各狭缝面22a的周向的位置对应地设定。即,各喷孔31a~31d与由各狭缝面22a产生的各间隙燃料通路各自周向的位置对应地设置于喷孔板15。在本示例中,从阀座14观察喷孔板15时,喷孔31a和喷孔31c各自的喷孔入口配置于关于轴线P对称的位置,喷孔31b和喷孔31d各自的喷孔入口配置于关于轴线P对称的位置。
图5是表示图3的阀芯16到达开阀位置时的阀装置3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间隙燃料通路的通路出口30形成于扩散通路的出口的位置,即底座出口位置C。当阀芯16位于开阀位置时,燃料从与各狭缝面22a的周向的位置对应地产生的多个间隙燃料通路的通路出口30向喷孔板15供给。
各喷孔31a~31d的喷孔入口形成在下述范围内:当阀芯16处于开阀位置时,对应的间隙燃料通路从底座出口位置C与板相对面15a直接面对的范围。即,如图5所示,对应的各喷孔31a~31d的喷孔入口位于下述范围内:形成于底座出口位置C的间隙燃料通路的通路出口30处的球体22的切线VL1和底座面21的延长线VL2分别与板相对面15a相交而形成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范围。
此外,当阀芯16处于开阀位置时,形成于底座出口位置C的间隙燃料通路的通路出口30处的球体22的切线VL1在板相对面15a与球体22之间的空间内与轴线P相交。由此,从间隙燃料通路的通路出口30流出的燃料流动形成为朝沿图5的箭头AR的方向流动。
从分别与位于关于轴线P对称的位置的一对喷孔31a、31c对应的间隙燃料通路的通路出口30流出的燃料的流动中的、穿过一对喷孔31a、31c各自的喷孔入口的上方的燃料的流动在轴线P上相互相对。由此,燃料在轴线P上相互碰撞,在轴线P上抑制燃料的流速。同样地,在轴线P上也对穿过位于关于轴线P对称的位置的一对喷孔31b、31d各自的喷孔入口的上方的燃料的流速进行抑制。
图6是表示在图3的阀芯16位于开阀位置时的球体22与底座面21之间产生的间隙燃料通路的截面积与底座面21处的位置之间的关系的图表。间隙燃料通路中的助跑通路的截面积从底座入口位置A向底座接触位置B,即向燃料流动的下游侧连续地变小。与此相对,间隙燃料通路中的扩散通路的截面积从底座接触位置B向底座出口位置C,即向燃料流动的下游侧连续地变大。
关于底座入口位置A处的间隙燃料通路的截面积SA、底座接触位置B处的间隙燃料通路的截面积SB、底座出口位置C处的间隙燃料通路的截面积SC,它们之间存在SA>SC>SB的关系。因此,在助跑通路与扩散通路之间的边界的位置,即底座接触位置B,形成有作为间隙燃料通路的通路狭小部的间隙部,在该间隙部,阀芯16处于开阀位置时的间隙燃料通路的截面积最小。
从各间隙燃料通路向喷孔板15供给的燃料从喷孔入口分别流入与各间隙燃料通路对应的各喷孔31a~31d。流入各喷孔31a~31d的燃料流过各喷孔31a~31d时被液膜化。
例如,若观察四个喷孔31a~31d中的喷孔31a,则利用以下第一个~第三个要素,促进喷孔31a内的燃料的液膜形成。
(第一个要素)
如图4所示,从与喷孔31a对应的间隙燃料通路的通路出口30观察时,另一喷孔31c位于喷孔31a的背后,喷孔31a的喷孔入口的位置位于最靠近间隙燃料通路的通路出口30的位置。由此,主要向喷孔31a供给来自与喷孔31a对应的间隙燃料通路的通路出口30的燃料。将这样的燃料的供给平衡称作“利用喷孔的配置的、向喷孔的燃料供给平衡”。此外,喷孔31a从喷孔入口朝燃料的下游侧而向远离轴线P的方向倾斜。由此,利用喷孔31a的喷孔入口处的压力分布,使来自喷孔31a的径向外侧,即来自图4的右侧的燃料优先流入喷孔31a。将这样的燃料的供给平衡称作“利用喷孔的倾斜的、向喷孔的燃料供给平衡”。这样,通过利用喷孔的配置的、向喷孔的燃料供给平衡以及利用喷孔的倾斜的、向喷孔的燃料供给平衡,促进来自喷孔31a的径向外侧的燃料流入喷孔31a。
(第二个要素)
此外,当阀芯16处于闭阀位置时,沿喷孔31a的轴线的方向上的喷孔入口与球体22之间的距离h形成得比沿喷孔31a的轴线的方向上的喷孔31a的长度t短。由此,在阀芯16开始从闭阀位置变位为开阀位置时的低燃料压力的状态下,从喷孔31a的喷孔入口流入的燃料的流动的分量中,与喷孔31a的轴线正交的方向的分量比沿喷孔31a的轴线的分量大。
(第三个要素)
此外,在与喷孔31a对应的间隙燃料通路从底座出口位置C与板相对面15a直接面对的范围内,形成有喷孔31a的喷孔入口。由此,从与喷孔31a对应的间隙燃料通路的通路出口30流出的燃料不会妨碍球体22和阀座14而直接到达喷孔31a的喷孔入口。因此,抑制燃料流动的能量损耗。
这样,在喷孔31a内,利用上述第一个~第三个要素促进燃料的液膜形成。与喷孔31a相同,其它的喷孔31a、31c、31d各自也促进燃料的液膜形成。
产生于底座面21与球体22之间的间隙燃料通路的截面积从底座接触位置B向底座出口位置C连续地变大。由此,如图4的箭头和图5的箭头AR所示,从与喷孔31a对应的间隙燃料通路的通路出口30流出的燃料中的、主要流过靠近球体22的位置的燃料穿过喷孔31a的喷孔入口的上方而朝向另一喷孔31b的背后。流向另一喷孔31b的背后的燃料不利于促进喷孔31b处的燃料的液膜化。在本实施方式中,穿过各喷孔31a~31d的喷孔入口的上方的燃料的流速在轴线P上被抑制,因此,分别在各喷孔31a~31d处,抑制燃料从背后流入。
图7是表示图5的底座出口位置C处的间隙燃料通路的截面积SC和底座接触位置B处的间隙燃料通路的截面积SB的比例即通路截面积比SC/SB与从喷孔31a喷射的燃料的粒子直径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如图7所示,在通路截面积比SC/SB为1.3以下的情况下,从喷孔31a喷射的燃料的粒子直径减小。即,可知,在通路截面积比SC/SB为1.3以下的情况下,会促进燃料的微粒化。因此,在本发明的燃料喷射阀1中,将通路截面积比SC/SB设定为1.3以下。即,在本发明的燃料喷射阀1中,底座出口位置C处的间隙燃料通路的截面积SC形成为底座接触位置B处的间隙燃料通路的截面积SB的1.3倍以下。在本示例中,通路截面积比SC/SB为1.2。
接着,对动作进行说明。当从燃料喷射阀1的上部施加燃料的压力时,燃料穿过过滤器11向铁芯5内、阀芯16内、阀座内空间部13内填充。在向线圈6的通电停止的状态下,利用弹簧19的施力使阀芯16到达闭阀位置,使阀芯16的球体22与阀座14的底座面21接触。由此,产生于阀座内空间部13的内表面与球体22之间的多个间隙燃料通路关闭,从阀座14向喷孔板15的燃料供给停止。
若向线圈6通电,则电磁吸引力产生,电枢23被铁芯5吸引。由此,阀芯16克服弹簧19的施力,变位为开阀位置。由此,球体22远离底座面21,成为各间隙燃料通路打开的开阀状态。
当燃料喷射阀1处于开阀状态时,填充于阀座内空间部13的燃料按照滑动面20、底座面21的顺序穿过各间隙燃料通路,从形成于底座出口位置C的通路出口30流向喷孔板15。从各间隙燃料通路的通路出口30流出的燃料主要从喷孔入口流入与各间隙燃料通路对应的各喷孔31a~31d,一边液膜化一边在各喷孔31a~31d流动。然后,液膜状的燃料从各喷孔31a~31d喷射,由与外部区域的摩擦而微粒化。
另一方面,若停止向线圈6通电,则电磁吸引力消失,利用弹簧19的施力使阀芯16变位至闭阀位置。由此,间隙燃料通路关闭,从阀座14向喷孔板15的燃料供给停止。
在上述这样的燃料喷射阀1中,底座出口位置C处的间隙燃料通路的截面积SC为底座接触位置B处的间隙燃料通路的截面积SB的1.3倍以下,因此,能抑制从间隙燃料通路的通路出口30流出的燃料的流动急剧扩展,从而能使燃料更可靠地流入与各间隙燃料通路对应的各喷孔31的喷孔入口。由此,能抑制从间隙燃料通路的通路出口30流出的燃料从背后向与间隙燃料通路对应的喷孔31以外的其它喷孔31流入,从而能促进各喷孔31处的燃料的液膜化。因此,能促进从各喷孔31向外部喷射的燃料的微粒化。
此外,从底座入口位置A至底座接触位置B的间隙燃料通路的长度L1比从底座接触位置B至底座出口位置C的间隙燃料通路的长度L2长,因此,使从底座入口位置A至底座接触位置B的助跑通路处的燃料的流动收缩,从而能使燃料的流动具有沿底座面21的、较强的方向性。此外,能抑制从底座接触位置B至底座出口位置C的扩散通路处的燃料流动的扩散,从而能抑制从间隙燃料通路的通路出口30流出的燃料流动的扩散。由此,能减弱从间隙燃料通路的通路出口30流出的燃料的流动中的、靠近球体22的位置处的流动,从而能对沿底座面21的延长线直接流入各喷孔31的较强的流动进行支配。因此,能使燃料更可靠地流入与各间隙燃料通路对应的各喷孔31的喷孔入口。
此外,当阀芯16位于开阀位置时,间隙燃料通路的通路出口30处的球体22的切线VL1在球体22与板相对面15a之间的空间处与轴线P相交,因此,能使从分别与位于关于轴线P对称的位置的一对喷孔31对应的间隙燃料通路的通路出口30流出的燃料中的、穿过喷孔入口的上方的燃料的流动在轴线P上直接相对。由此,能对穿过喷孔31的喷孔入口的上方的燃料的流速进行抑制,从而能抑制在各喷孔31中,燃料从喷孔31的背后流入。因此,能进一步促进各喷孔31处的燃料的液膜形成。
此外,当阀芯16处于闭阀位置时,在沿喷孔31的轴线的方向上,使喷孔31的喷孔入口与球体22之间的距离h形成得比喷孔31的长度t短,因此,在阀芯16开始从闭阀位置变位为开阀位置的低燃料压力的状态下,能够在从喷孔入口流入喷孔31的燃料的流动中,使与喷孔31的轴线正交的分量比沿喷孔31的轴线的分量大。由此,能增强燃料被按压于喷孔31的内表面的作用,从而能进一步促进喷孔31处的燃料的液膜形成。
另外,在上述示例中,从底座入口位置A至底座接触位置B的间隙燃料通路的长度即助跑通路的长度L1比从底座接触位置B至底座出口位置C的间隙燃料通路的长度即扩散通路的长度L2长,但只要底座出口位置C处的间隙燃料通路的截面积SC形成为底座接触位置B处的间隙燃料通路的截面积SB的1.3倍以下,则也可使助跑通路的长度L1和扩散通路的长度L2相同,也可以使助跑通路的长度L1比扩散通路的长度L2短。
此外,在上述示例中,当阀芯16处于开阀位置时,间隙燃料通路的通路出口30处的球体22的切线VL1在球体22与板相对面15a之间的空间与轴线P相交,但只要底座出口位置C处的间隙燃料通路的截面积SC形成为底座接触位置B处的间隙燃料通路的截面积SB的1.3倍以下,则阀芯16处于开阀位置时,间隙燃料通路的通路出口30处的球体22的切线VL1也可以在球体22与板相对面15a之间的空间不与轴线P相交。
此外,当阀芯16处于闭阀位置时,在沿喷孔31的轴线的方向上,喷孔31的喷孔入口与球体22之间的距离h形成得比喷孔31的长度t短,但只要底座出口位置C处的间隙燃料通路的截面积SC形成为底座接触位置B处的间隙燃料通路的截面积SB的1.3倍以下,则阀芯16处于闭阀位置时的距离h也可和喷孔31的长度t相同,阀芯16处于闭阀位置时的距离h也可以比喷孔31的长度t长。
符号说明
1 燃料喷射阀、
14 阀座、
15 喷孔板、
15a 板相对面、
16 阀芯、
21 底座面、
22 球体、
31 喷孔。

Claims (4)

1.一种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座,所述阀座形成有底座面,所述底座面朝燃料流动的下游侧向靠近轴线的方向倾斜;
阀芯,所述阀芯具有球体,所述阀芯能在使所述球体与所述底座面接触的闭阀位置和使所述球体与所述底座面分开的开阀位置之间变位,从而将产生于所述球体与所述底座面之间的间隙燃料通路打开或关闭;以及
喷孔板,所述喷孔板设置有多个喷孔,且配置于比所述阀座靠燃料流动的下游侧的位置,
在所述喷孔板形成有与所述阀座相对的板相对面,
在所述板相对面形成有作为喷孔入口的、所述多个喷孔各自的开口部,
所述多个喷孔从所述喷孔入口朝燃料流动的下游侧向远离所述轴线的方向倾斜,
在所述底座面存在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在所述阀芯处于所述闭阀位置时与所述球体接触,
将所述底座面的下游侧端部的位置设为底座出口位置,所述底座面的所述接触部的位置设为底座接触位置时,
所述喷孔入口设置在下述范围内:所述阀芯处于所述开阀位置时的所述间隙燃料通路从所述底座出口位置与所述板相对面面对的范围,
当所述阀芯处于所述开阀位置时,所述底座出口位置处的所述间隙燃料通路的截面积形成为所述底座接触位置处的所述间隙燃料通路的截面积的1.3倍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底座面的上游侧端部的位置设为底座入口位置时,
从所述底座入口位置至所述底座接触位置的所述间隙燃料通路的长度形成为比从所述底座接触位置至所述底座出口位置的所述间隙燃料通路的长度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座出口位置,形成有所述间隙燃料通路的通路出口,
当所述阀芯处于所述开阀位置时,在所述球体与所述板相对面之间的空间,所述间隙燃料通路的通路出口处的所述球体的切线与所述轴线相交。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阀芯处于所述闭阀位置时,在沿所述喷孔的轴线的方向上,所述喷孔入口与所述球体之间的距离形成为比所述喷孔的长度短。
CN201680090515.2A 2016-11-09 2016-11-09 燃料喷射阀 Active CN1098910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83254 WO2018087849A1 (ja) 2016-11-09 2016-11-09 燃料噴射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91083A true CN109891083A (zh) 2019-06-14
CN109891083B CN109891083B (zh) 2021-05-14

Family

ID=62110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90515.2A Active CN109891083B (zh) 2016-11-09 2016-11-09 燃料喷射阀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92451B2 (zh)
CN (1) CN109891083B (zh)
WO (1) WO20180878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84678A1 (ja) * 2018-10-23 2020-04-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式燃料噴射弁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32935A (ja) * 2001-05-08 2002-11-22 Hitachi Ltd 燃料噴射弁および内燃機関
JP2006207439A (ja) * 2005-01-27 2006-08-10 Keihin Corp 燃料噴射弁
JP2013002432A (ja) * 2011-06-22 2013-01-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燃料噴射弁
CN103362712A (zh) * 2012-03-30 2013-10-23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燃料喷射阀
CN104564474A (zh) * 2013-10-15 2015-04-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燃料喷射阀
CN104736835A (zh) * 2012-10-23 2015-06-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燃料喷射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08648A (ja) * 2003-03-25 2004-11-04 Hitachi Unisia Automotive Ltd 燃料噴射弁
WO2008093387A1 (ja) * 2007-01-29 2008-08-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燃料噴射弁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32935A (ja) * 2001-05-08 2002-11-22 Hitachi Ltd 燃料噴射弁および内燃機関
JP2006207439A (ja) * 2005-01-27 2006-08-10 Keihin Corp 燃料噴射弁
JP2013002432A (ja) * 2011-06-22 2013-01-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燃料噴射弁
CN103362712A (zh) * 2012-03-30 2013-10-23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燃料喷射阀
CN104736835A (zh) * 2012-10-23 2015-06-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燃料喷射阀
CN104564474A (zh) * 2013-10-15 2015-04-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燃料喷射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92451B2 (ja) 2020-05-13
JPWO2018087849A1 (ja) 2019-02-21
WO2018087849A1 (ja) 2018-05-17
CN109891083B (zh) 2021-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92179B2 (ja) 嚢体積減少手段を有する隆起させた燃料噴射計量ディスク上に形成された斜角でないオリフィスによるスプレーパターンの制御
US10208711B2 (en) Gas injector including an outwardly opening valve closure element
JP4221726B2 (ja) 噴孔プレート及び燃料噴射弁
JP6692446B2 (ja) 燃料噴射弁
US20080185460A1 (en) Fuel Injection Valve
JP6364962B2 (ja) 燃料噴射弁
JP6258079B2 (ja) 燃料噴射弁
KR20170002437A (ko) 연료 인젝터
CN109891083A (zh) 燃料喷射阀
JP2009250122A (ja) 燃料噴射弁
JP5980706B2 (ja) 燃料噴射弁
JP6275902B2 (ja) 燃料噴射装置
CN109196216A (zh) 燃料喷射装置
JP2005207274A (ja) インジェクタ
WO2018179575A1 (ja) 燃料噴射弁
WO2016063492A1 (ja) 燃料噴射弁
JP2018013051A (ja) 燃料噴射弁
CN106605060B (zh) 燃料喷射阀
JP6416564B2 (ja) 燃料噴射弁
JP6168936B2 (ja) 燃料噴射弁
JP6698802B2 (ja) 燃料噴射装置
JP7066000B2 (ja) 燃料噴射弁
CN111989480B (zh) 燃料喷射阀
JP6201907B2 (ja) ノズルボディの製造方法
JP6655724B2 (ja) 燃料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