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4200A - 弹性圆筒形针织物 - Google Patents

弹性圆筒形针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44200A
CN109844200A CN201780064258.XA CN201780064258A CN109844200A CN 109844200 A CN109844200 A CN 109844200A CN 201780064258 A CN201780064258 A CN 201780064258A CN 109844200 A CN109844200 A CN 1098442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itted
elastic
fiber
yarn
elastic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425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44200B (zh
Inventor
渡部哲行
秋田祥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Kase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Kasei Kogy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Kasei Kogyo KK filed Critical Asahi Kasei Kogyo KK
Publication of CN1098442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42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442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42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4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 D04B1/18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elastic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BSHIRTS; UNDERWEAR; BABY LINEN; HANDKERCHIEFS
    • A41B17/00Selection of special materials for underwea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5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01F6/7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from polyurethan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14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by knitting, in one or more thread, fleece, or fabric layers, of reinforcing, binding, or decorative threads; Fabrics incorporating small auxiliary elements, e.g.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 D04B21/18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by knitting, in one or more thread, fleece, or fabric layers, of reinforcing, binding, or decorative threads; Fabrics incorporating small auxiliary elements, e.g.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incorporating elastic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06Load-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 D10B2401/061Load-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elastic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2Underw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Socks And Pantyhose (AREA)

Abstract

提供内衣、运动装、休闲装等服装中能使用的兼顾拉伸性和皮肤触感性能的弹性圆筒形针织物。本发明的弹性圆筒形针织物包含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以及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其特征在于,以在2个线圈横列中有1个线圈横列的比例存在该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在该弹性圆筒形针织物的纵向和横向的拉伸应力曲线的斜率中,0~40%拉伸时的斜率(a1)与40~80%拉伸时的斜率(a2)的比(a2/a1)分别为1.0以下,并且,该弹性圆筒形针织物的背面的毛圈间的凹凸的标准偏差为0.5以下。

Description

弹性圆筒形针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衣、运动装、休闲装等服装中能使用的兼顾拉伸性和皮肤触感性能的弹性圆筒形针织物。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短裤、贴身衣服等内衣、汗衫、泳装等运动装的贴合身体的衣料,常常使用含有弹性纱的弹性圆筒形针织物,已销售有各种产品。特别是直接接触皮肤的衣料为了能够追随穿着时的皮肤伸展而使用了伸缩性高的针织面料。另外,含有弹性纱的弹性圆筒形针织物不仅用于贴合身体的衣料,还常用于T恤衫、派克大衣、下装等休闲装,为了获得优异的拉伸性而进行了研究。
例如,以下的专利文献1中提出:通过使用特定的共聚弹性纱,使非弹性纤维的针迹长度比弹性纤维长,从而在经纬两个方向上柔软拉伸性优异的圆筒形针织物。然而,上述特定的共聚弹性纱由于耐磨耗性降低而存在作为衣料的实用性能差的问题。
另外,以下的专利文献2中提出:在由弹性纤维和非弹性纤维形成的圆筒形针织物中,规定非弹性纤维的纱线长度指数,从而伸长性及恢复性、运动追随性、穿着感优异的弹性针织物。然而,根据上述提案,非弹性纤维以不必要地松弛的状态存在于针织物内时,该松弛在针织物的表面、背面突出,在针织物上产生凹凸,由于该凹凸而令人感到粗糙,潜在有皮肤触感性能恶化的问题。
如此,尚未提供兼顾拉伸性和皮肤触感性能的弹性圆筒形针织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2005-2136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5/005432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鉴于上述技术现状,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适于内衣、运动装、休闲装等衣料的、兼顾拉伸性和皮肤触感性能的弹性针织物。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反复实验,结果发现,具有以下所示特征的针织物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如下所述。
[1]一种弹性圆筒形针织物,其包含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以及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其特征在于,以在2个线圈横列中有1个线圈横列的比例存在该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在该弹性圆筒形针织物的纵向和横向的拉伸应力曲线的斜率中,0~40%拉伸时的斜率(a1)与40~80%拉伸时的斜率(a2)的比(a2/a1)分别为1.0以下,并且,该弹性圆筒形针织物的背面的毛圈间的凹凸的标准偏差为0.5以下。
[2]根据前述[1]所述的弹性圆筒形针织物,其中,前述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与前述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的纱线长度指数比(c1/c2)为1.3~1.7。
[3]根据前述[1]或[2]所述的弹性圆筒形针织物,其中,前述纵向的40~80%拉伸时的斜率(a2)为20cN/%以下。
[4]根据前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圆筒形针织物,其中,纤度比=(前述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中使用的非弹性纤维的纤度)/(前述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中使用的非弹性纤维的纤度)=2.0~4.0。
[5]根据前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圆筒形针织物,其中,单位面积重量为80~300g/m2
[6]根据前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圆筒形针织物,其中,针织组织为平针组织。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弹性圆筒形针织物具有无粗糙感的皮肤触感性能而不损害拉伸性,能够兼顾拉伸性和皮肤触感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说明针织物的拉伸时的应力曲线的斜率的图。
图2为说明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以及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的构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圆筒形针织物的特征在于使用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而形成。
本实施方式中,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以及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中使用的非弹性纤维可以为长丝纱或短纤纱中的任一者。
具体而言,作为长丝纱,优选由聚酰胺系纤维、聚酯系纤维、丙烯酸系纤维、聚丙烯系纤维、氯乙烯系纤维、纤维素系纤维等化学纤维形成的长丝纱。长丝纱的形态可以为原纱(未加工纱)、假捻加工纱、预染纱等中的任一者,另外,也可以为它们的复合纱、合股纱。复合纱可以为空气混合长丝、并捻纱、包覆纱、假捻纱、假捻混合长丝等,没有特别限定。长丝纱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十字、W型、M型、C型、I型、狗骨型、中空纱等,没有特别限制。作为短纤纱,优选由棉花、羊毛、麻等天然纤维、聚酰胺系纤维、聚酯系纤维、丙烯酸系纤维、聚丙烯系纤维、氯乙烯系纤维、纤维素系纤维等化学纤维形成的短纤纱,可以为它们单独或混纺而成的短纤纱等中的任一者。对混纺方法也没有特别限定,特别优选通过不易发生起球的MVS方式得到的短纤纱。即,根据用途适当选择适宜的原材料即可。
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圆筒形针织物的特征在于,以在2个线圈横列中有1个线圈横列的比例存在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以下也称为包含弹性纤维的针织毛圈。)。此处,“以在2个线圈横列中有1个线圈横列的比例存在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是指,包含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的线圈横列与包含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的线圈横列交替存在。
若全部线圈横列为c2(包含弹性纤维的针织毛圈),则在该针织物的纵向和横向的拉伸应力曲线的斜率中,0~40%拉伸时的斜率(a1)与40~80%拉伸时的斜率(a2)的比(a2/a1)分别超过1。这是因为,在40~80%的拉伸范围内只有弹性纤维是纤维自身被拉长,非弹性纤维则是针织毛圈变形而拉伸、纤维自身不伸长。
在该40~80%的拉伸范围内的应力施加是拉伸弹性纤维自身时所需的应力和非弹性纤维的变形所需的应力,决定斜率的是弹性纤维的应力。
若全部线圈横列为c2,则纵向和横向的拉伸应力时的“应力”均变高,斜率比超过1,因此拉伸性变差,在穿着时令人感到绷紧感。这是因为,与非弹性纤维的变形所需的“应力”相比,弹性纤维自身的应力更大。
包含弹性纤维的针织毛圈包含在弹性纤维上覆盖非弹性纤维而成的包覆纱、在非弹性纤维中添纱(plating)弹性纤维而成的纱。
具体而言,也包括在非弹性纤维中添纱聚氨酯弹性纱、聚醚/酯弹性纱、聚酰胺弹性纱、聚烯烃弹性纱而成的针织毛圈,或者可以为在它们上覆盖非弹性纤维而制成包覆状态的纱,从品质(眩光、线圈方向)的观点出发优选在弹性纤维上覆盖非弹性纤维而成的包覆纱。
弹性纤维的牵伸比可以根据商品的使用目的等而设定适宜的值。通常使用2.0~4.0倍的牵伸比,优选为2.5~3.5倍的范围、更优选为2.8~3.4倍、进一步优选为3.0~3.3倍。
弹性纤维的纤度没有特别限定,根据商品的使用目的使用即可,优选为15~80dtex的范围、更优选为20~60dtex、进一步优选为30~50dtex。弹性纱的纤度不足15detx时,有时得不到必要的伸长性和恢复性。另一方面,超过80dtex时,单位面积重量变大,有时作为衣服变得太重。
包覆纱中,将芯纱与外包纱组合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以使用包覆、空气包覆等方法。
捻纱次数也根据商品的使用目的适当设定捻纱次数即可,通常使用500~2000t/m的捻纱次数。
进而,作为弹性纤维,也可以使用由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半合成橡胶形成的纱状的所谓橡胶纱等,伸缩性优异且通常被广泛利用的聚氨酯弹性纱是适宜的,更优选为由如下的聚氨酯形成的聚氨酯弹性纱,所述聚氨酯是将由聚四亚甲基二醇和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形成的预聚物使用乙二胺作为扩链剂进行扩链反应而制造的。
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圆筒形针织物的特征在于,针织物的纵向和横向的拉伸时的应力曲线的斜率中,0~40%拉伸时的斜率(a1)与40~80%拉伸时的斜率(a2)的比(a2/a1)分别为1.0以下,并且,针织物的背面的毛圈间的凹凸的标准偏差为0.5以下。
为了制成追随身体且穿着感适宜的弹性圆筒形针织物,优选该斜率比(a2/a1)较小,通常的针织物若伸长超过40%,则在弹性纤维充分伸长之前,非弹性纤维先绷紧,妨碍弹性纤维的伸长,作为针织物的伸长变少,因此拉伸时的应力变高,与0~40%拉伸时应力曲线的斜率(a1)相比40~80%拉伸时应力曲线的斜率(a2)变大。
即,通过使该斜率比(a2/a1)为1.0以下,能够获得在作为衣服穿着时具有拉伸性、追随身体而不感到绷紧的针织物。
进而,通过使针织物背面的毛圈间的凹凸的标准偏差为0.5以下,能够得到粗糙感少且皮肤触感性能优异的针织物。
布料背面的毛圈间的凹凸的标准偏差是指,在针织物的直接接触皮肤的面上沿针织物的纵向往复时的单方向或两方向的动摩擦系数的标准偏差、即动摩擦系数的波动,是表示表面的凹凸感的指标。该值越大,表面的凹凸程度越大或凹凸个数越多,因此针织物欠缺光滑性,无法呈现在皮肤上的光滑质地,对皮肤的物理刺激也增加,令人感到粗糙,无法表现出良好的皮肤触感。需要说明的是,“针织物背面”是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针织物作为衣料时的皮肤面侧所对应的面,可以将圆筒形针织物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任一者作为皮肤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圆筒形针织物的内表面的毛圈间的凹凸的标准偏差为0.5以下。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针织物背面的毛圈间的凹凸的标准偏差通过以下的实施例的栏(2)中记载的方法测定。
本实施方式的针织物的直接接触皮肤的针织物背面的毛圈间的凹凸的标准偏差的值越小,粗糙感越少,具有良好的皮肤触感,优选为0.3以下、更优选为0.2以下。针织物背面的毛圈间的凹凸的标准偏差的值过高时,对皮肤的物理刺激变大,不仅皮肤触感性能恶化,而且担心对皮肤造成划伤,不优选。
即,斜率比(a2/a1)为1.0以下、且针织物的背面的毛圈间的凹凸的标准偏差为0.5以下意味着兼顾拉伸性和皮肤触感性能。
纵向和横向的0%~40%拉伸时应力曲线的斜率(a1)与40~80%拉伸时应力曲线的斜率(a2)是如下求出的值:在针织物试样的纵向和横向的拉伸试验(依据JIS-L-1096)中,从测定至伸长率80%为止的反复伸长恢复中的第1个往复的往路应力和复路应力而得到的伸长恢复曲线中分别读取伸长0%时(伸长前)与伸长40%时的往路应力的变化量、以及伸长40%时与伸长80%时的往路应力的变化量,使用下述式(1)和(2)求出的值。
a1(cN/%)=(伸长40%时的应力cN-伸长前的应力cN)/40%...(1)
a2(cN/%)=(伸长80%时的应力cN-伸长40%时的应力cN)/40%...(2)
进而,伸长斜率比为由下述式(3)求出的值。
伸长斜率比=a2/a1...(3)
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圆筒形针织物优选的是,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与包含弹性纤维的针织毛圈(c2)的纱线长度指数比为1.30~1.70、更优选的纱线长度指数比为1.30~1.65、进一步优选为1.30~1.50、最优选为1.30~1.45。
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与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的纱线长度指数比不足1.3时,在弹性纤维充分伸长之前,非弹性纤维先绷紧,妨碍弹性纤维的伸长,作为针织物的伸长变少,作为衣服穿着时令人感到绷紧,有时变得难以行动。另一方面,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与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的纱线长度指数比超过1.7时,针织物的伸缩性充分,但非弹性纤维以不必要地松弛的状态存在于针织物内,该松弛在针织物表面突出,在针织物的表面产生凹凸,因针织物上产生的凹凸而令人感到粗糙,皮肤触感性能恶化,有时无法获得兼顾拉伸性和皮肤触感性能的针织物。
本说明书中,“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与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的纱线长度指数比”是指如下求出的值:取出针织物的1英寸量(纵行数的量)的非弹性纤维(c1)以及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分别悬挂0.44cN/dtex的载荷,测定其长度,依据JIS-L-1013测定各自的纤度。接着,用密度计等测定针织物的线圈横列数,使用下述式(4)和(5)分别求出c1和c2的纱线长度指数,进而使用下述式(6)求出的值。
{上述式(4)和(5)中,“针织物的1英寸量的长度”仅使用将单位设为cm时的数值部分,此外,“纤度”仅使用将单位设为dtex时的数值部分。}
纱线长度指数比=c1/c2...(6)
此处,作为测定纱线长度、纤度的对象的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采用弹性纤维、或与弹性纤维形成同一针织毛圈的非弹性纤维的针织毛圈。
例如,如包覆纱(FTY)那样非弹性纤维与弹性纤维为一体的情况下,作为弹性纤维,测定该纤维自身的纱线长度、纤度即可。如非弹性纤维与弹性纤维的添纱那样非弹性纤维与弹性纤维可分离的情况下,测定其中的非弹性纤维的纱线长度、纤度即可。针织组织根据线圈横列而不同的情况下,使用纱线长度短的线圈横列的c1或c2的纱线长度、纤度即可。
为了使纱线长度指数比为规定的范围,作为针织物的1英寸量的长度,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优选为9.0~14.0cm、更优选为10.0~13.0cm、进一步优选为11.0~12.5cm。另外,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优选为12.5~15.0cm、更优选为13.5~14.5cm。与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相比,优选将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设定得更长。
针织物的每1英寸的线圈横列数也根据使用的纤度、纱线长度等而不同,优选为60~90的范围、更优选为65~85、进一步优选为70~80。根据衣服的用途,不限定于此,根据目的设定即可。
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圆筒形针织物优选的是,通过使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中使用的非弹性纤维的纤度与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中使用的非弹性纤维的纤度的比{纤度比=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中使用的非弹性纤维的纤度)/(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中使用的非弹性纤维的纤度)}为特定范围,从而将纱线长度指数比调整为规定的范围,纤度比优选为2.0~4.0的范围、更优选为2.8~3.8。
关于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中使用的非弹性纤维的纤度,为了在穿着时衣服不会太重,在长丝纱中,优选为30~200dtex、更优选为50~170dtex、进一步优选为60dtex~140dtex。另外,短纤纱中,优选为80支~20支、更优选为50支~30支。可以将2条以上的纤维合股来调整纤度。
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中使用的非弹性纤维的纤度优选为15~100dtex的范围、更优选为20~80dtex、进一步优选为30~60dtex。上述非弹性纤维的纤度不足15dtex时,有时得不到必要的伸长性和恢复性,另一方面,超过100dtex时,单位面积重量变大,有时作为衣服变得太重。
关于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以及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中使用的非弹性纤维的单纱纤度,为了不妨碍弹性纤维的伸缩性、制成具有柔软质地的衣服,优选为0.3~3.0dtex、更优选为0.5~25dtex、进一步优选为0.8~2.3dtex。
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圆筒形针织物优选的是,纵向的40~80%拉伸时应力曲线的斜率(a2)为20cN/%以下。
优选的纵向的40~80%拉伸时应力曲线的斜率(a2)为9~17cN/%、更优选为9~16cN/%。
纵向的40%~80%拉伸时应力曲线的斜率(a2)超过20cN/%时,在针织物的直接接触皮肤的面上沿针织物的纵向往复时,针织物的伸长少,应力变大,因此手指、皮肤面的皮肤感到阻力,使粗糙感增大。
皮肤的最大伸长为60%左右,因此减小该40~80%拉伸时应力曲线的斜率是重要的。
然而,针织物的凹凸程度大时,令人感到粗糙,皮肤触感性能恶化,因此优选的是在纱线长度指数比的规定范围内减小该纵向的40~80%拉伸时应力曲线的斜率。
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圆筒形针织物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80~300g/m2的范围、更优选为110~250g/m2、进一步优选为120~200g/m2。单位面积重量不足80g/m2时,有时透明感、破裂强度等变差。另一方面,单位面积重量超过300g/m2时,穿着时太重,有时妨碍行动。
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圆筒形针织物可以用针织横机、单面针织圆纬机、双面针织圆纬机来织造,只要能得到适于目的的单位面积重量、组织感,就不特别限定。
关于针织机的织针号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用途、使用的纤维的粗细而任意选择18~40针的针织机,更优选为22~32针、进一步优选为24~28针。
作为针织组织,可列举出平针、衬纬、双螺纹、圆型螺纹等,但不限定于此,也可利用集圈网眼、蜂巢、网孔等组织来设计纱配置。直接接触皮肤的衣料、贴身衣服等中,更优选追随身体的合身感优异,因此为了提高拉伸感、合身感而优选包含弹性纤维的平针组织。
进而,非弹性纤维任意使用具有想要赋予的特性的纤维即可。例如,若要对针织物赋予吸放湿性,则使用纤维素纤维即可。该纤维素纤维在长丝纱的形态下可以为原纱(未加工纱)、假捻加工纱、预染纱等中的任一者,另外,也可以为与聚酯系纤维、聚酰胺系纤维等的复合纱。另外,非弹性纤维可以为短纤纱,也可以为与聚酯系纤维、聚酰胺系纤维等的混纺纱。作为纤维素纤维,优选铜氨纤维。
实施例
以下利用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中的各评价如下进行。
(1)拉伸性
(1-1)伸长性
在两处握持(握持间隔50mm)针织物试样(200mm×200mm),施加拉伸力,测定最大载荷时的伸长率。
拉伸速度设为0.1mm/秒。拉伸伸长量设为50mm/10V。拉伸最大载荷设为1kgf(50gf/cm)。测定在温度20℃、湿度65%RH的环境下进行。测定针对纵向(经向)和横向(纬向)进行。
(1-2)伸长恢复性
针织物试样的经向和纬向的拉伸试验(依据JIS-L-1096)中,从测定至伸长率80%为止的反复伸长恢复中的往路应力和复路应力而得到的伸长恢复曲线读取3次伸长恢复后的残留伸长率(%),利用下述式(7)算出。
伸长恢复率(%)={[(80%-(残留伸长率%))÷80%]×100...(7)
(2)针织物背面的毛圈间的凹凸的标准偏差(皮肤触感)
使用静态/动态摩擦测定器TL201Ts(Trinity-Lab Inc.制、转台摇摆型)进行试验。
对于切成宽度5cm、长度(纵)25cm的针织物试样,使接触皮肤的面朝上,使用锥子在使针织物试样伸长2%的状态下固定于测定机。作为触头,使用1.5cm2的触觉触头(具有相当于指尖的硬度的触头),对此施加3.75g的载荷以10cm的移动距离沿纵向往复3次。移动距离设为30mm/s。对于3次往复量的两方向的摩擦,分别求出10cm移动内的动摩擦系数的标准偏差。在往/复各方向分别算出3次往复量的值的平均值,作为该评价值。
(3)穿着感
在28℃60%RH的环境下令监查员10人穿着由试制针织物制作的T恤衫,综合地评价穿着时的行动容易度、穿脱时、穿着时的皮肤触感、粗糙有无,作为穿着舒适度(穿着感)按照下述5个等级和各等级的中间点(例如若为“5:良好”与“4:稍好”的中间,则设为“4.5”)总计9个等级的评价基准进行感官评价,将最频值作为评价结果。
5:良好
4:稍好
3:说不上是好是差
2:稍差
1:差
[实施例1]
使用28针单面针织圆纬机,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中使用由铜氨66dtex43f和尼龙56dtex48f形成的复合纱,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中使用在由利用了聚四亚甲基二醇的预聚物形成的聚氨酯弹性纤维33dtex(牵伸比3.0倍)上包覆尼龙33dtex24f而成的包覆纱,以平针组织制作使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的纱线长度为295mm/100w、包含弹性纤维的针织毛圈的纱线长度为345mm/100w的1:1混合针织坯布。将该坯布在80℃的温水层内通过后,在195℃×60秒的条件下实施预定形,其后的染色条件和精整条件以通常的弹性圆筒形针织物的条件进行加工,得到单位面积重量136g/m2、线圈横列数70、纵行数44的针织物。
得到的针织物的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与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的纱线长度指数比为1.42,关于纵向和横向的拉伸应力曲线的斜率,0~40拉伸时的斜率(a1)与40~80%拉伸时的斜率(a2)的比(a2/a1)分别在纵向为0.83、在横向为0.84,纵向的40~80%拉伸时应力曲线的斜率(a2)为11.0cN/%,并且,针织物背面的毛圈间的凹凸的标准偏差为0.191。得到的圆筒形针织物为伸长性优异且针织物背面的粗糙感少、能兼顾伸长性和皮肤触感的针织物。
[实施例2]
使用28针单面针织圆纬机,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中使用由铜氨66dtex43f和尼龙33dtex10f形成的复合纱,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中使用在由利用了聚四亚甲基二醇的预聚物形成的聚氨酯弹性纤维33dtex(牵伸比3.0倍)上包覆尼龙33dtex24f而成的包覆纱,以平针组织制作使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的纱线长度为295mm/100w、包含弹性纤维的针织毛圈的纱线长度为345mm/100w的1:1混合针织坯布。将该坯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加工,得到单位面积重量120g/m2、线圈横列数76、纵行数43的针织物。
得到的针织物的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与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的纱线长度指数比为1.30,关于纵向和横向的拉伸应力曲线的斜率,0~40拉伸时的斜率(a1)与40~80%拉伸时的斜率(a2)的比(a2/a1)在纵向为0.84、在横向为0.71,纵向的40~80%拉伸时应力曲线的斜率(a2)为13.2cN/%,并且,针织物背面的毛圈间的凹凸的标准偏差为0.180。得到的圆筒形针织物为伸长性优异且针织物背面的粗糙感少、能兼顾伸长性和皮肤触感的针织物。
[实施例3]
使用28针单面针织圆纬机,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中使用聚酯110dtex48f与聚酯22dtex24f的混纤纱,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中使用在由利用了聚四亚甲基二醇的预聚物形成的聚氨酯弹性纤维33dtex(牵伸比3.0倍)上包覆尼龙33dtex24f而成的包覆纱,以平针组织制作使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的纱线长度为295mm/100w、包含弹性纤维的针织毛圈的纱线长度为345mm/100w的1:1混合针织坯布。将该坯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加工,得到单位面积重量170g/m2、线圈横列数77、纵行数44的针织物。
得到的针织物的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与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的纱线长度指数比为1.41,关于纵向和横向的拉伸应力曲线的斜率,0~40拉伸时的斜率(a1)与40~80%拉伸时的斜率(a2)的比(a2/a1)在纵向为0.82、在横向为0.85、纵向的40~80%拉伸时应力曲线的斜率(a2)为9.3cN/%,并且,针织物背面的毛圈间的凹凸的标准偏差为0.183。得到的圆筒形针织物为伸长性优异且针织物背面的粗糙感少、能兼顾伸长性和皮肤触感的针织物。
[实施例4]
使用28针单面针织圆纬机,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中使用尼龙78dtex68f与尼龙56dtex48f的混纤纱,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中使用在由利用了聚四亚甲基二醇的预聚物形成的聚氨酯弹性纤维33dtex(牵伸比3.0倍)上包覆尼龙33dtex24f而成的包覆纱,以平针组织制作使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的纱线长度为295mm/100w、包含弹性纤维的针织毛圈的纱线长度为345mm/100w的1:1混合针织坯布。将该坯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加工,得到单位面积重量152g/m2、线圈横列数83、纵行数40的针织物。
得到的针织物的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与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的纱线长度指数比为1.43,关于纵向和横向的拉伸应力曲线的斜率,0~40拉伸时的斜率(a1)与40~80%拉伸时的斜率(a2)的比(a2/a1)在纵向为1.00、在横向为0.96、纵向的40~80%拉伸时应力曲线的斜率(a2)为16.2cN/%,并且,针织物背面的毛圈间的凹凸的标准偏差为0.189。得到的圆筒形针织物为伸长性优异且针织物背面的粗糙感少、能兼顾伸长性和皮肤触感的针织物。
[实施例5]
使用28针单面针织圆纬机,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中使用由铜氨66dtex43f和尼龙56dtex48f形成的复合纱,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中在尼龙33dtex24f上添纱由利用了聚四亚甲基二醇的预聚物形成的聚氨酯弹性纤维33dtex(牵伸比3.0倍),以这样的单侧添纱的平针组织制作使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的纱线长度为295mm/100w、包含弹性纤维的针织毛圈的非弹性纤维的纱线长度为345mm/100w的1:1混合针织坯布。将该坯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加工,得到单位面积重量130g/m2、线圈横列数69、纵行数42的针织物。
得到的针织物的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与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的纱线长度指数比为1.67,关于纵向和横向的拉伸应力曲线的斜率,0~40拉伸时的斜率(a1)与40~80%拉伸时的斜率(a2)的比(a2/a1)在纵向为0.91、在横向为0.88,40~80%拉伸时应力曲线的斜率(a2)为12.4cN/%,并且,针织物背面的毛圈间的凹凸的标准偏差为0.254。得到的圆筒形针织物为伸长性优异且针织物背面的粗糙感少、能兼顾伸长性和皮肤触感的针织物。
[实施例6]
使用28针单面针织圆纬机,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中使用铜氨167dtex90f,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中使用在由利用了聚四亚甲基二醇的预聚物形成的聚氨酯弹性纤维33dtex(牵伸比3.0倍)上包覆尼龙33dtex24f而成的包覆纱,以平针组织制作使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的纱线长度为260mm/100w、包含弹性纤维的针织毛圈的纱线长度为345mm/100w的1:1混合针织坯布。将该坯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加工,得到单位面积重量180g/m2、线圈横列数67、纵行数40的针织物。
得到的针织物的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与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的纱线长度指数比为1.49,关于纵向和横向的拉伸应力曲线的斜率,0~40拉伸时的斜率(a1)与40~80%拉伸时的斜率(a2)的比(a2/a1)在纵向为0.99、在横向为0.98、40~80%拉伸时应力曲线的斜率(a2)为13.6cN/%,并且,针织物背面的毛圈间的凹凸的标准偏差为0.261。得到的圆筒形针织物为伸长性优异且针织物背面的粗糙感少、能兼顾伸长性和皮肤触感的针织物。
[实施例7]
使用32针单面针织圆纬机,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中使用聚酯84dtex36f,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中使用在由利用了聚四亚甲基二醇的预聚物形成的聚氨酯弹性纤维22dtex(牵伸比3.0倍)上包覆聚酯22dtex24f而成的包覆纱,以平针组织制作使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的纱线长度为250mm/100w、包含弹性纤维的针织毛圈的纱线长度为300mm/100w的1:1混合针织坯布。将该坯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加工,得到单位面积重量122g/m2、线圈横列数78、纵行数46的针织物。
得到的针织物的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与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的纱线长度指数的比为1.50,关于纵向和横向的拉伸应力曲线的斜率,0~40拉伸时的斜率(a1)与40~80%拉伸时的斜率(a2)的比(a2/a1)在纵向为0.88、在横向为0.88,40~80%拉伸时应力曲线的斜率(a2)为11.9cN/%,并且,针织物背面的毛圈间的凹凸的标准偏差为0.215。得到的圆筒形针织物为伸长性优异且针织物背面的粗糙感少、能兼顾伸长性和皮肤触感的针织物。
[实施例8]
使用28针单面针织圆纬机,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中使用由铜氨66dtex43f和尼龙56dtex48f形成的复合纱,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中使用在由利用了聚四亚甲基二醇的预聚物形成的聚氨酯弹性纤维33dtex(牵伸比3.0倍)上包覆尼龙33dtex24f而成的包覆纱,以平针组织制作使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的纱线长度为285mm/100w、包含弹性纤维的针织毛圈的纱线长度为355mm/100w的1:1混合针织坯布。将该坯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加工,得到单位面积重量127g/m2、线圈横列数67、纵行数43的针织物。
得到的针织物的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与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的纱线长度指数比为1.28,关于纵向和横向的拉伸应力曲线的斜率,0~40拉伸时的斜率(a1)与40~80%拉伸时的斜率(a2)的比(a2/a1)在纵向为0.96、在横向为0.98、纵向的40~80%拉伸时应力曲线的斜率(a2)为13.1cN/%,并且,针织物背面的毛圈间的凹凸的标准偏差为0.248。得到的圆筒形针织物为伸长性优异且针织物背面的粗糙感少、能兼顾伸长性和皮肤触感的针织物。
[实施例9]
使用28针单面针织圆纬机,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中使用由铜氨66dtex43f和尼龙56dtex48f形成的复合纱,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中使用在由利用了聚四亚甲基二醇的预聚物形成的聚氨酯弹性纤维22dtex(牵伸比3.0倍)上包覆尼龙22dtex20f而成的包覆纱,以平针组织制作使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的纱线长度为295mm/100w、包含弹性纤维的针织毛圈的纱线长度为340mm/100w的1:1混合针织坯布。将该坯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加工,得到单位面积重量124g/m2、线圈横列数71、纵行数44的针织物。
得到的针织物的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与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的纱线长度指数比为1.72,关于纵向和横向的拉伸应力曲线的斜率,0~40拉伸时的斜率(a1)与40~80%拉伸时的斜率(a2)的比(a2/a1)在纵向为0.72、在横向为0.85、纵向的40~80%拉伸时应力曲线的斜率(a2)为9.5cN/%,并且,针织物背面的毛圈间的凹凸的标准偏差为0.375。得到的圆筒形针织物为伸长性优异且针织物背面的粗糙感少、能兼顾伸长性和皮肤触感的针织物。
[比较例1]
使用28针单面针织圆纬机,非弹性纤维使用由铜氨66dtex43f和尼龙36dtex26f形成的复合纱以及尼龙78dtex68f,每隔1线圈横列地排列,在全部线圈横列中使用由利用了聚四亚甲基二醇的预聚物形成的聚氨酯弹性纤维22dtex(牵伸比3.0倍)作为弹性纤维,使非弹性纤维的纱线长度为270mm/100w,制作1:1裸氨纶平针组织(bare jersey stitch)。将该坯布在80℃的温水层内通过后,在198℃×60秒的条件下实施预定形,其后的染色条件和精整条件以通常的弹性圆筒形针织物的条件进行加工,得到单位面积重量139g/m2、线圈横列数74、纵行数46的针织物。
得到的针织物的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与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的纱线长度指数比为1.20,关于纵向和横向的拉伸应力曲线的斜率,0~40拉伸时的斜率(a1)与40~80%拉伸时的斜率(a2)的比(a2/a1)在纵向为2.17、在横向为1.02,纵向的40~80%拉伸时应力曲线的斜率(a2)为35.4cN/%,针织物背面的毛圈间的凹凸的标准偏差为0.520。得到的圆筒形针织物欠缺伸长性,在穿着时令人感到绷紧,另外,针织物背面有粗糙感,无法兼顾伸长性和皮肤触感。
[比较例2]
使用28针单面针织圆纬机,非弹性纤维使用由铜氨66dtex43f和尼龙36dtex26f形成的复合纱以及尼龙78dtex68f,每隔1线圈横列地排列,在全部线圈横列中使用由利用了聚四亚甲基二醇的预聚物形成的聚氨酯弹性纤维22dtex(牵伸比3.0倍)作为弹性纤维,使非弹性纤维的复合纱的纱线长度为270mm/100w,考虑尼龙78dtex的沸水收缩率而使纱线长度为285mm/100w,制作1:1裸氨纶平针组织。将该坯布在80℃的温水层内通过后,在198℃×60秒的条件下实施预定形,其后的染色条件和精整条件以通常的弹性圆筒形针织物的条件进行加工,得到单位面积重量143g/m2、线圈横列数74、纵行数44的针织物。
得到的针织物的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与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的纱线长度指数比为1.12,关于纵向和横向的拉伸应力曲线的斜率,0~40拉伸时的斜率(a1)与40~80%拉伸时的斜率(a2)的比(a2/a1)在纵向为2.52、在横向为1.35,纵向的40~80%拉伸时应力曲线的斜率(a2)为37.7cN/%,针织物背面的毛圈间的凹凸的标准偏差为0.493。得到的圆筒形针织物改善了针织物背面的毛圈间的凹凸,但稍欠伸长性,在穿着时令人感到绷紧,无法兼顾伸长性和皮肤触感。
[比较例3]
使用28针单面针织圆纬机,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中使用由铜氨66dtex43f和尼龙56dtex48f形成的复合纱,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中使用在由利用了聚四亚甲基二醇的预聚物形成的聚氨酯弹性纤维33dtex(牵伸比3.0倍)上包覆尼龙33dtex24f而成的包覆纱,以平针组织制作使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的纱线长度为240mm/100w、包含弹性纤维的针织毛圈的纱线长度为335mm/100w的1:1混合针织坯布。将该坯布在80℃的温水层内通过后,在195℃×60秒的条件下实施预定形,其后的染色条件和精整条件以通常的弹性圆筒形针织物的条件进行加工,得到单位面积重量133g/m2、线圈横列数73、纵行数42的针织物。
得到的针织物的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与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的纱线长度指数比为1.18,关于纵向和横向的拉伸应力曲线的斜率,0~40拉伸时的斜率(a1)与40~80%拉伸时的斜率(a2)的比(a2/a1)在纵向为1.51、在横向为0.97,40~80%拉伸时应力曲线的斜率(a2)为22.3cN/%,针织物背面的毛圈间的凹凸的标准偏差为0.383。得到的圆筒形针织物稍欠伸长性,在穿着时令人感到绷紧,无法兼顾伸长性和皮肤触感。
[比较例4]
使用28针单面针织圆纬机,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中使用聚酯与棉的混纺纱40支、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中使用在由利用了聚四亚甲基二醇的预聚物形成的聚氨酯弹性纤维33dtex(牵伸比3.0倍)上包覆铜氨90dtex60f而成的包覆纱,以平针组织制作使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的纱线长度为295mm/100w、包含弹性纤维的针织毛圈的纱线长度为270mm/100w的1:1混合针织坯布。将该坯布在80℃的温水层内通过后,在195℃×60秒的条件下实施预定形,其后的染色条件和精整条件以通常的弹性圆筒形针织物的条件进行加工,得到单位面积重量140/m2、线圈横列数66、纵行数48的针织物。
得到的针织物的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与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的纱线长度指数比为1.23,关于纵向和横向的拉伸应力曲线的斜率,0~40拉伸时的斜率(a1)与40~80%拉伸时的斜率(a2)的比(a2/a1)在纵向为1.57、在横向为0.79,40~80%拉伸时应力曲线的斜率(a2)为29.6cN/%,针织物背面的毛圈间的凹凸的标准偏差为0.393。得到的圆筒形针织物稍欠伸长性,在穿着时令人感到绷紧,无法兼顾伸长性和皮肤触感。
[比较例5]
使用28针单面针织圆纬机,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中使用尼龙78dtex68f与尼龙56dtex48f的混纤纱,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中使用在由利用了聚四亚甲基二醇的预聚物形成的聚氨酯弹性纤维33dtex(牵伸比3.0倍)上包覆尼龙33dtex24f而成的包覆纱,以平针组织制作使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的纱线长度为295mm/100w、包含弹性纤维的针织毛圈的纱线长度为290mm/100w的1:1混合针织坯布。将该坯布在80℃的温水层内通过后,在195℃×60秒的条件下实施预定形,其后的染色条件和精整条件以通常的弹性圆筒形针织物的条件进行加工,得到单位面积重量135g/m2、线圈横列数70、纵行数44的针织物。
得到的针织物的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与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的纱线长度指数比为1.79,关于纵向和横向的拉伸应力曲线的斜率,0~40拉伸时的斜率(a1)与40~80%拉伸时的斜率(a2)的比(a2/a1)在纵向为1.89、在横向为0.98、纵向的40~80%拉伸时应力曲线的斜率(a2)为29.4cN/%,针织物背面的毛圈间的凹凸的标准偏差为0.542。得到的圆筒形针织物稍欠伸长性,在穿着时令人感到绷紧,另外,针织物背面有粗糙感,无法兼顾伸长性和皮肤触感。
[表1-1]
[表1-2]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弹性圆筒形针织物,能够制造适于例如内衣、运动装、休闲装等衣料的兼顾了拉伸性和皮肤触感性能的衣服。
附图标记说明
A 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
B 与构成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的弹性纤维形成同一毛圈的非弹性纤维
C 构成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的弹性纤维

Claims (6)

1.一种弹性圆筒形针织物,其包含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以及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其特征在于,以在2个线圈横列中有1个线圈横列的比例存在该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在该弹性圆筒形针织物的纵向和横向的拉伸应力曲线的斜率中,0~40%拉伸时的斜率(a1)与40~80%拉伸时的斜率(a2)的比(a2/a1)分别为1.0以下,并且,该弹性圆筒形针织物的背面的毛圈间的凹凸的标准偏差为0.5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圆筒形针织物,其中,所述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与所述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的纱线长度指数比(c1/c2)为1.3~1.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弹性圆筒形针织物,其中,所述纵向的40~80%拉伸时的斜率(a2)为20cN/%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圆筒形针织物,其中,纤度比=(所述由非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1)中使用的非弹性纤维的纤度)/(所述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针织毛圈(c2)中使用的非弹性纤维的纤度)=2.0~4.0。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圆筒形针织物,其中,单位面积重量为80~300g/m2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圆筒形针织物,其中,针织组织为平针组织。
CN201780064258.XA 2016-10-20 2017-10-10 弹性圆筒形针织物 Active CN1098442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06143 2016-10-20
JP2016-206143 2016-10-20
PCT/JP2017/036683 WO2018074285A1 (ja) 2016-10-20 2017-10-10 弾性丸編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4200A true CN109844200A (zh) 2019-06-04
CN109844200B CN109844200B (zh) 2020-05-12

Family

ID=62018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4258.XA Active CN109844200B (zh) 2016-10-20 2017-10-10 弹性圆筒形针织物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876230B2 (zh)
EP (1) EP3530789B1 (zh)
JP (1) JP6667655B2 (zh)
KR (1) KR102122333B1 (zh)
CN (1) CN109844200B (zh)
PT (1) PT3530789T (zh)
TW (1) TWI669424B (zh)
WO (1) WO20180742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65258B2 (ja) * 2019-05-14 2022-05-11 旭化成株式会社 編地及び衣服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25255A (en) * 1936-12-03 1938-07-26 William Gorse Co Inc Circular knitted elastic fabric
JPH073589A (ja) * 1993-06-18 1995-01-06 Marushiyou:Kk 丸編機における異種糸編成時の孔開き編地の編成方法及び編地
CN1833056A (zh) * 2003-06-02 2006-09-13 因维斯塔技术有限公司 制造包含斯潘德克斯纱线和硬纱的圆筒形针织弹性织物的方法
CN101084332A (zh) * 2004-12-21 2007-12-05 因维斯塔技术有限公司 圆型针织弹力织物及其制作方法
CN101096793B (zh) * 2006-06-30 2011-06-29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在编织终端侧具有开口部的筒状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03255558A (zh) * 2005-04-04 2013-08-21 因维斯塔技术有限公司 包含弹性纱的弹性织物的圆形针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64092A (en) * 1998-03-05 2000-12-26 Menaker; Peter Knitted fabric having elastomeric yarn
JP4229641B2 (ja) 2002-06-18 2009-02-25 旭化成せんい株式会社 弾性編地
US7842628B2 (en) * 2003-06-23 2010-11-30 Teijin Fibers Limited Woven or knitted fabric containing two different yarns and clothing comprising the same
JP2005213662A (ja) 2004-01-28 2005-08-11 Opelontex Co Ltd ソフトストレッチ弾性編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97016B2 (ja) 2007-08-03 2012-08-08 旭化成せんい株式会社 丸編地
RU2582466C2 (ru) * 2011-09-29 2016-04-27 Асахи Касеи Файберс Корпорейшн Растяжимое трикотажное полотно и одежда
JP6154171B2 (ja) 2013-03-29 2017-06-28 旭化成株式会社 編地及び衣服
WO2015005432A1 (ja) 2013-07-12 2015-01-15 旭化成せんい株式会社 弾性丸編地
JP2015120983A (ja) 2013-12-20 2015-07-02 ユニチカトレーディング株式会社 交編編地
JP6368602B2 (ja) 2014-09-24 2018-08-01 旭化成株式会社 レッグウェア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25255A (en) * 1936-12-03 1938-07-26 William Gorse Co Inc Circular knitted elastic fabric
JPH073589A (ja) * 1993-06-18 1995-01-06 Marushiyou:Kk 丸編機における異種糸編成時の孔開き編地の編成方法及び編地
CN1833056A (zh) * 2003-06-02 2006-09-13 因维斯塔技术有限公司 制造包含斯潘德克斯纱线和硬纱的圆筒形针织弹性织物的方法
CN101084332A (zh) * 2004-12-21 2007-12-05 因维斯塔技术有限公司 圆型针织弹力织物及其制作方法
CN103255558A (zh) * 2005-04-04 2013-08-21 因维斯塔技术有限公司 包含弹性纱的弹性织物的圆形针织
CN101096793B (zh) * 2006-06-30 2011-06-29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在编织终端侧具有开口部的筒状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74285A1 (ja) 2018-04-26
PT3530789T (pt) 2020-10-09
JP6667655B2 (ja) 2020-03-18
EP3530789A1 (en) 2019-08-28
US20200040493A1 (en) 2020-02-06
EP3530789B1 (en) 2020-09-02
TWI669424B (zh) 2019-08-21
JPWO2018074285A1 (ja) 2019-06-24
TW201816216A (zh) 2018-05-01
EP3530789A4 (en) 2019-10-30
CN109844200B (zh) 2020-05-12
KR102122333B1 (ko) 2020-06-12
KR20190043628A (ko) 2019-04-26
US10876230B2 (en) 202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79201B2 (en) Elastic warp knitted fabric
CN110114523B (zh) 含有弹性体纤维和聚酯双组分长丝的拉伸圆形编织织物、由其制造的服装及其制造方法
CN105378171B (zh) 弹性圆形针织物
TWI782227B (zh) 緯編針織物
EP2150644B1 (en) Knit socks incorporating high tensile nylon staple
JP6852213B2 (ja) 緯編地
CN109844200A (zh) 弹性圆筒形针织物
CN112352073B (zh) 圆型针织物
JP7298190B2 (ja) 仮撚複合加工糸および編地
JP2020165004A (ja) 編地および衣料
CN110809651B (zh) 一种针织面料
JP4229644B2 (ja) 弾性丸編地
JP2022156969A (ja) シングル緯編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0175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