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3459B - 运算装置及运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运算装置及运算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843459B CN109843459B CN201780047460.1A CN201780047460A CN109843459B CN 109843459 B CN109843459 B CN 109843459B CN 201780047460 A CN201780047460 A CN 201780047460A CN 109843459 B CN109843459 B CN 10984345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ongation
- difference
- intermediate roll
- influence
- roll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28—Control of flatness or profile during rolling of strip, sheets or plates
- B21B37/38—Control of flatness or profile during rolling of strip, sheets or plates using roll bend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58—Roll-force control; Roll-gap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Metal Ro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冷轧中能够设定影响系数以得到良好的压延形状的运算装置及运算方法。运算装置,其具备变化量算出部(23),所述变化量算出部(23)使用在表示压延材料(8)的多个部位间的、由校正引起的伸长率差的变化量的同时将校正值作为变量包含的公式来算出校正值,公式包含表示形状控制机构对伸长率差带来的影响度的影响系数,影响系数通过将施加于压延材料(8)的单位宽上的负荷和压延材料(8)的宽作为变量包含的函数来表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算装置及运算方法,其算出用于校正在冷轧的压延材料的形状控制中使用的形状控制机构的控制量的校正值。
背景技术
在冷轧中,一般采用以下方法:使用配置于压延机出侧的形状检测器来测定压延中(运转中的压延线)的压延材料的压延形状,由该测定结果根据控制公式,校正轧辊弯曲机、窜辊(Roll Shift)机构及回冲辊(back-up roll)的鞍座(saddle)压入等的形状控制机构的控制量(参照非专利文献1)。所谓压延形状是压延材料的板形状,作为代表性的形状不良,有耳子伸长(在压延方向上板端部的伸长比薄板的中央长)及中伸长(在压延方向上中央的伸长比板端部长)。
另外,在基于这种压延机出侧的形状检测的形状控制前,一般进行预设控制,所述预设控制是在压延开始前,根据用形状控制机构等的控制量的函数表示的控制公式来预测压延形状,并将形状控制机构的控制量进行初期设定。
在压延中的形状控制及预设控制的任一种情况下,控制公式中都使用表示形状控制机构对伸长率差带来的影响度的影响系数。该影响系数按板宽、板厚或材质等的每个分类来进行表格设定。或者,将影响系数作为板宽、板厚及材质等的函数进行公式化(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9-022985号公报(2009年2月5日公开)”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社团法人日本钢铁协会编,特别报告书No.36“板压延的理论与实际(修订版)”,2010年9月30日,p310~p312
非专利文献2:社团法人日本钢铁协会编,特别报告书No.36“板压延的理论与实际(修订版)”,2010年9月30日,p10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将影响系数按板宽、板厚或材质等的每个分类来进行表格设定的情况下,若表格的分类较粗,则相同分类内的影响系数的误差变大,精度变差。因此,根据加入影响系数的控制公式得到的压延形状可能恶化。因此,存在如下问题:需要将表格的分类细化,并准备多个表格,而使得在计算机的存储区域中所占的比例变大,同时表格值的管理也变得复杂。
另外,在将影响系数进行公式化的情况下,没有影响系数的高精度的近似公式,存在如下问题。即,例如,在作为板宽、板厚及材质(材料的变形阻力)的函数进行近似时,影响系数的误差变大,有时根据加入了影响系数的控制公式得到的压延形状恶化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设定影响系数以得到良好的压延形状的运算装置及运算方法。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运算装置,其是算出用于校正形状控制机构的控制量的校正值的运算装置,所述形状控制机构是控制压延材料的压延形状的、冷轧机具备的形状控制机构,所述运算装置具备:算出部,其使用在表示所述压延材料的多个部位间的、由校正引起的伸长率差的变化量的同时将所述校正值作为变量包含的公式来算出所述校正值,所述公式包含表示所述形状控制机构对所述伸长率差带来的影响度的影响系数,所述影响系数通过将施加于所述压延材料的单位宽上的负荷和所述压延材料的宽作为变量包含的函数来表示。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运算方法,其是算出用于校正形状控制机构的控制量的校正值的运算方法,所述形状控制机构是控制压延材料的压延形状的、冷轧机具备的形状控制机构,所述运算方法是使用在表示所述压延材料的多个部位间的、由校正引起的伸长率差的变化量的同时将所述校正值作为变量包含的公式的方法,包含:影响系数算出工序,算出所述公式中含有的、表示所述形状控制机构对所述伸长率差带来的影响度的影响系数;以及校正值算出工序,使用包含所算出的影响系数的所述公式来算出所述校正值,所述影响系数通过将施加于所述压延材料的单位宽上的负荷和所述压延材料的宽作为变量包含的函数来表示。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能够设定可得到良好形状的压延材料的影响系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运算装置的多级压延机的一个示例的6级压延机的构成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中间轧辊弯曲力Fi对板端部的伸长率与板宽中央的伸长率的差YS带来的影响的曲线图。
图3是表示差负荷SL对加工侧(work side)的伸长率与驱动侧(drive side)的伸长率的差YN带来的影响的曲线图。
图4是表示单位宽负荷p及板宽W对中间轧辊弯曲力Fi的影响系数A1带来的影响的曲线图。
图5是表示单位宽负荷p及板宽W对差负荷SL的影响系数A2带来的影响的曲线图。
图6是表示所述6级压延机包含的过程控制计算机的概略性构成的框图。
图7是表示所述过程控制计算机执行的处理流程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被压延的钢带的板端部的伸长率与板宽中央的伸长率的差YS的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差的分布的曲线图。
图9是表示用以往方法压延的钢带的板端部的伸长率与板宽中央的伸长率的差YS的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差的分布的曲线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的单位宽负荷p及板宽W对中间轧辊弯曲力Fi的影响系数A1带来的影响的曲线图。
图11是表示上述变形例1中的单位宽负荷p及板宽W对差负荷SL的影响系数A2带来的影响的曲线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中的单位宽负荷p及板宽W对中间轧辊弯曲力Fi的影响系数A1带来的影响的曲线图。
图13是表示上述变形例2中的单位宽负荷p及板宽W对差负荷SL的影响系数A2带来的影响的曲线图。
图14的(a)~(c)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在条件A~C的各个条件下,单位宽负荷p及板宽W对中间轧辊弯曲力Fi的影响系数Ae带来的影响的曲线图。
图15的(a)~(c)是表示上述条件A~C的各个条件下的、单位宽负荷p及板宽W对中间窜辊位置δ的影响系数Be带来的影响的曲线图。
图16的(a)~(c)是表示上述条件A~C的各个条件下的、单位宽负荷p及板宽W对中间轧辊弯曲力Fi的影响系数Aq带来的影响的曲线图。
图17的(a)~(c)是表示上述条件A~C的各个条件下的单位宽负荷p及板宽W对中间窜辊位置δ的影响系数Bq带来的影响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对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若根据图1~9进行说明,则如以下所述。另外,下面的描述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发明的宗旨,只要没有特别指定,并不限定本发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A~B”表示A以上B以下。
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运算装置,首先,根据图1来说明作为多级压延机的一个示例的6级压延机的概要,所述多级压延机使用所述运算装置算出的校正值来进行形状控制机构的控制。其后,对本发明见解进行概略性说明,对本实施方式的运算装置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6级压延机的概略性构成)
图1是表示作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运算装置的多级压延机的一个示例的6级压延机1的构成的概略图。6级压延机1是将压延材料8进行冷轧的冷轧机。该6级压延机1可以是连续配置了多个压延机的压延系统中的最终道次(path)的压延机,也可以是执行包含最终道次的多个道次的单一的压延机。作为压延材料8,例如是钢带等的金属带。压延材料8也可以是树脂材料。
如图1所示,6级压延机1具备:一对工作辊9,其将压延材料8在其厚度方向上夹入;一对回冲辊11,其将一对工作辊9在其相对方向上分别按压;以及一对中间辊10,其配置于工作辊9与回冲辊11之间,支承工作辊9。在图1中,这些辊相对于纸面垂直方向为长度方向,压延材料8在纸面上从右方向向左方向流动来进行压延。
另外,6级压延机1具备中间窜辊机构2、中间轧辊弯曲机3、差负荷产生装置4、形状检测器7及过程控制计算机6。在这里,中间窜辊机构2及中间轧辊弯曲机3是控制压延后的薄板的压延形状的对称成分的形状控制机构。另外,差负荷产生装置4是控制压延后的薄板的压延形状的非对称成分的形状控制机构。
中间窜辊机构2通过使在一侧端部设置了1级或者多级锥形部的中间辊10在其轴方向上移动,使该锥形部进行移动,由此使中间辊10与工作辊9及回冲辊11的接触负荷分布发生变化,控制压延后的薄板的压延形状。另外,中间辊10也可以不设置锥形部。
中间轧辊弯曲机3将中间辊10在压延材料8的厚度方向上弯曲的力赋予中间辊10。
差负荷产生装置4是产生用于控制回冲辊11的长度方向上的负荷的非对称性的差负荷的装置。在这里,在回冲辊11中,通过其两端的轴承部(轴承座(chock),可以利用油压加载负荷。在该情况下,加载负荷的是驱动侧侧(drive side)的轴承座和加工侧侧(workside)的轴承座这两部位。所谓驱动侧是在6级压延机1中设有用于使所述工作辊9旋转的电动机(未图示)的一侧,所谓加工侧是夹持6级压延机1的驱动侧的相反侧。差负荷产生装置4是对于加载于驱动侧的轴承座的负荷和加载于加工侧的轴承座的负荷,使相互的负荷产生差的装置,该负荷的差为差负荷。
形状检测器7是检测压延后的压延材料8的形状的装置,将表示检测结果的信号输出至过程控制计算机6。
过程控制计算机6根据形状检测器7的输出信号来控制中间窜辊机构2、中间轧辊弯曲机3及差负荷产生装置4。
进而,6级压延机1具备控制过程控制计算机6的主计算机5。主计算机5具备:显示控制参数等的显示部5a(例如,液晶显示器等的显示装置),以及接受用于变更控制参数的输入的输入部5b(例如,鼠标、键盘)。
详细情况后述,本发明的一方面的运算装置能够实现为所述过程控制计算机6内包含的装置。在过程控制计算机6中,使用该运算装置算出的校正值进行形状控制机构的控制。
(发明见解的概略性说明)
以下,以所述6级压延机1为例,对本发明的一方面的运算装置的技术思想进行说明。另外,虽然在这里以6级压延机1为例,但对于4级压延机、12级压延机及20级压延机等6级压延机以外的多级压延机当然同样地适用本发明。在4级压延机的情况下,可以将工作辊弯曲机及差负荷产生装置作为控制对象来适用本发明。
影响压延形状的变动因素有板厚、材质、润滑状态、压延负荷等的干扰、及中间轧辊弯曲机、工作辊弯曲机、中间窜辊、差负荷产生装置等形状控制机构的控制量。板厚是重要的品质项目,通常通过自动板厚控制被控制为几乎恒定值。材质及润滑状态影响压延形状,但其影响的大半通过与压延负荷的变动对应地辊挠曲变化而产生。因此,在压延中导致形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压延负荷及形状控制机构的控制量。
一般来说,形状控制机构的控制量基于预测压延形状的控制公式设定。该控制公式使用了表示形状控制机构对伸长率差带来的影响度的影响系数。然而,以往,该影响系数的设定有上述那样的课题。
本发明人等在使用表示压延材料的板宽方向的两端部的、相对于板宽中央的伸长率差的公式模型来控制压延形状时,对以得到良好的压延形状的形式将影响系数进行高精度地近似的方法进行了各种调查研究。其结果发现,以单位宽负荷(施加于压延材料的单位宽的负荷)及板宽的函数来表示影响系数时,能够将影响系数高精度地近似。对于该新见解按顺序进行说明。
本发明人等在6级压延机1中如以下那样控制压延材料的压延形状。即,在固定中间窜辊机构2的控制量(移动位置)的状态下,根据形状检测器7的输出信号,控制中间轧辊弯曲机3及差负荷产生装置4,并控制压延材料的压延形状。此外,在下述的说明中,为了方便对本发明见解进行说明,固定6级压延机1的中间窜辊机构2的控制量(移动位置),但在使6级压延机1实际动作的情况下,中间窜辊机构2的控制量也可以不被固定。本实施方式的6级压延机1中的主要的控制对象是中间轧辊弯曲机3及差负荷产生装置4。另一方面,应该理解不排除在6级压延机1的实际的动作中对中间窜辊机构2进行控制。
在这里,将压延形状分解成对称成分和非对称成分进行了评价。具体而言,如以下那样,将压延形状的对称成分用2次式进行近似,将压延形状的非对称成分以1次式进行近似。
y=a×(2x/W)2
y’=b×(2x/W)
在上述公式中,
y:压延形状的对称成分
y’:压延形状的非对称成分
W:板宽
x:板宽方向位置(加工侧的板端:-W/2、板宽中央:0、驱动侧的板端:W/2)
a、b:系数。
并且,作为控制压延材料的压延形状的公式,使用下述式(1)、(2)表示的控制公式(压延形状变化的预测式)。
ΔYS=A1×ΔFi (1)
ΔYN=A2×ΔSL (2)
在上述公式中,
YS:板端部的伸长率与板宽中央的伸长率的差(加工侧和驱动侧的平均)
YN:加工侧的伸长率与驱动侧的伸长率的差(伸长率差)
Fi:中间轧辊弯曲力
SL:差负荷
ΔYS:板端部的伸长率与板宽中央的伸长率的差的变化量(加工侧和驱动侧的平均)
ΔYN:加工侧的伸长率与驱动侧的伸长率的差(伸长率差)的变化量
ΔFi:中间轧辊弯曲力的变化量
ΔSL:差负荷的变化量
A1:中间轧辊弯曲力的影响系数
A2:差负荷的影响系数。
在这里,在关于对称成分的上述控制公式(1)、及关于非对称成分的上述控制公式(2)中,假设板宽方向位置x为(W/2),并为预测关于板端部的形状变化的近似公式。
图2是表示中间轧辊弯曲力Fi对板端部(压延材料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伸长率与板宽中央(压延材料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的伸长率的差(伸长率差)YS(第一伸长率差)带来的影响的曲线图。另外,所述伸长率差以10-5为单位,将该单位表示为Iunit(在以下的记载中Iunit同样是表示10-5的单位)。
中间轧辊弯曲力Fi的变化成为工作辊9、中间辊10及回冲辊11的挠曲的变化而表现,并使压延材料的形状变化。中间轧辊弯曲力Fi与辊的挠曲量的关系由于以弹性区域的变形作为对象而存在大致线性的关系。因此,如图2所示,伸长率差YS也与中间轧辊弯曲力Fi存在线性关系。并且,图2的线性关系的倾斜度为中间轧辊弯曲力Fi的影响系数A1,该情况通过所述式(1)来表示。
图3是表示差负荷SL对加工侧的伸长率与驱动侧的伸长率的差(伸长率差)YN(第二伸长率差)带来的影响的曲线图。即,表示差负荷SL对于压延材料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间的伸长率差YN带来的影响的曲线图。差负荷SL的变化成为工作辊9、中间辊10及回冲辊11的挠曲的变化而表现,并使压延材料的形状变化。差负荷SL与辊的挠曲量的关系通过以弹性区域的变形作为对象而存在大致线性的关系。因此,如图3所示,加工侧的伸长率与驱动侧的伸长率的差YN也与差负荷SL存在线性关系。并且,图3的线性关系下的倾斜度为差负荷SL的影响系数A2,该情况通过所述式(2)来表示。
在这里,图2及图3所示的各曲线使用形状预测的分析程序来算出。一般来说,形状预测的分析程序使用于预测压延材料的形状。例如,非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关于压延材料的板凸度/平坦度的计算的已有的形状分析方法的例子。进行如流程图说明那样的收敛计算,计算压延材料的板凸度/平坦度。
通过相同的想法(方法),也能够对板凸度/平坦度以外的板形状(板形)进行形状分析。通常,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作为分析对象的板形,应用已有的形状分析技术,通过计算求取与作业条件对应的板形,进行压延条件的调整。
本发明人使用应用了已有的形状分析技术的分析程序。能够使用该分析程序,通过计算求取板形中板宽中央部及板端部的点的伸长率,评价伸长率差YS及伸长率差YN。
通过使用形状预测的分析程序算出图2及图3的各曲线,能够求取某压延条件下的影响系数A1、A2。此外,优选影响系数的算出所使用的曲线的数量为四个以上。这是为了更正确地求取影响系数的值,影响系数为绘制为通过各曲线(或者,对于各曲线进行最小二乘近似)的直线的倾斜度。
在这里,上述的运算在成为运算的前提的规定的(设定的)压延条件下进行。例如,若压延负荷(单位宽负荷)变化,则影响系数A1、A2也与此对应地变化。
一般来说,在进行压延的工厂等现场中,能够设置分别包括压延机的多个压延线。而且,在各个压延线上,能够根据所希望的制品的批次流动各种品种(板宽、板厚、变形阻力)的压延材料。预先设定在某压延线中能够对应的压延材料的品种(板宽、板厚、变形阻力)的范围。
若在压延线上流动的压延材料的品种变化,则与此对应地,压延机中的压延条件也变化。另外,施加于压延材料的单位宽负荷能够根据压延道次规程适当地变动。根据各种压延条件每次算出图2及图3的各曲线,并求取某压延条件下的影响系数A1、A2不现实。这是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i)需要每次变更压延材料的品种都计算影响系数的时间、及(ii)不能根据单位宽负荷的变化调整影响系数。
以往,不知道这种将所述式(1)及(2)的公式模型中使用的中间轧辊弯曲力Fi的影响系数A1及差负荷SL的影响系数A2进行高精度近似的方法。因此,本发明人等对将影响系数A1及A2进行高精度近似的方法进行了各种各样调查研究,结果,得到如下见解。
例如,在板厚0.8mm~4.0mm、板宽850mm~1050mm、材料的变形阻力700N/mm2~1200N/mm2的范围内,将通过形状预测的数值分析求取中间轧辊弯曲力Fi的影响系数A1的结果示于图4。图4是表示单位宽负荷p及板宽W对于中间轧辊弯曲力Fi的影响系数A1带来的影响的曲线图。如上述那样,该形状预测的数值分析能够使用已有的分析程序来进行。
具体而言,图4所示的曲线如以下那样求取。首先,基于板厚、板宽、及材料的变形阻力的上述范围内的某条件,使用公知的压延负荷式求取压延负荷。压延负荷根据压延前后的板厚的变动、给予压延材料的张力、及材料的变形阻力(钢型)等规定。例如,表1示出对于钢型NCH780的钢板,使用公知的压延负荷式,计算进行6道次的压延的情况下的压延负荷的一个例子。此外,压延负荷式公知有多种公式。对于使用哪种压延负荷式而言,用户等选择适当的公式使用即可。压延负荷式是公知技术,所以省略说明。
[表1]
这样,能够使用公知的压延负荷式算出规定的板厚、板宽、及材料的变形阻力的条件下的压延负荷。通过算出的压延负荷除以板宽(例如1050mm),来算出单位宽负荷。
而且,在某板宽及单位宽负荷的条件中,能够使用形状预测的数值分析来算出图2所示的曲线。其结果,能够求取影响系数A1。通过对于某压延线的压延机能够对应的范围的压延材料的品种(板宽、板厚、变形阻力)进行这些步骤,能够算出图4所示的曲线。
即,使用形状预测的分析程序,使板厚、板宽及材料的变形阻力在上述范围内变化来进行分析,在各个条件下算出使影响系数A1(使中间轧辊弯曲力Fi进行变化来分析时的、中间轧辊弯曲力Fi的控制量与伸长率差Ys的线性关系下的倾斜度)。由此,如图4所示,对于板宽W及单位宽负荷p对影响系数A1带来的影响能够整理。例如,根据规定的前提条件,在板宽为1050mm、单位宽负荷大约为6300N/mm的条件下求取的影响系数A1大约是-0.3Iunit/kN。这与图4所示的18个曲线中右端下段的四边形的曲线对应。
在这里,板厚、板宽及材料的变形阻力对于压延材料的形状进行影响,但其影响的大部分由通过压延负荷分布的辊挠曲的变化而产生。另外,对于压延负荷的工作辊9的作用区域依赖于板宽进行变化。
因此,本发明人等考虑中间轧辊弯曲力Fi的影响系数A1是否能够通过单位宽负荷p与板宽W来整理。另外,如图4所示,可知在相同板宽的情况下,单位宽负荷p增加的同时,中间轧辊弯曲力Fi的影响系数A1的绝对值减少,单位宽负荷p大的地方则单位宽负荷p对影响系数A1带来的影响小。并且,随着板宽W增加而中间轧辊弯曲力Fi的影响系数A1减少。由此也得到单位宽负荷p对板宽W的影响度造成影响这样的新见解。
因此,本发明人等探索一种将中间轧辊弯曲力Fi的影响系数A1进行高精度近似的公式,并发现通过使用下述的式(3),能够将影响系数A1进行高精度近似。
A1=a11×(1/p)+a12×(W/p)+a13 (3)
在上述公式中,
A1:中间轧辊弯曲力Fi的影响系数
p:单位宽负荷
W:板宽
a11、a12、a13:中间轧辊弯曲力Fi的影响系数A1的近似公式中的系数。
对于图4所示的数据,使用所述公式(3)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近似公式中的各系数都如表1所示,可得到较高的相关关系。该多元回归分析是数值分析中的一般方法,所以,这里省略说明。
[表2]
a1<sub>1</sub>(Iunit/mm) | a1<sub>2</sub>(Iunit/mm<sup>2</sup>) | a1<sub>3</sub>(Iunit/kN) | 相关系数 |
-0.3492 | -0.1308×10<sup>-2</sup> | -0.433×10<sup>-1</sup> | 0.985 |
同样地,在板厚0.8mm~4.0mm、板宽850mm~1050mm、材料的变形阻力700N/mm2~1200N/mm2的范围内,将通将过形状预测的数值分析求取差负荷SL的影响系数A2的结果示于图5。该形状预测的数值分析也可使用形状预测的分析程序来进行。在这里,板厚、板宽及材料的变形阻力影响压延材料的形状,但其影响的大部分由通过压延负荷分布的辊挠曲的变化而产生。另外,对于压延负荷的工作辊9的作用区域依赖于板宽进行变化。
因此,本发明人等考虑对于差负荷SL的影响系数A2同样地能够通过单位宽负荷p与板宽W来整理。另外,如图5所示,在相同板宽的情况下,单位宽负荷p增加的同时,差负荷SL的影响系数A2的绝对值减少,可知单位宽负荷p大的地方则单位宽负荷p对影响系数A2带来的影响小。并且,随着板宽W增加而差负荷SL的影响系数A2减少,单位宽负荷p影响板宽W的影响度。
由此发现,与上述中间轧辊弯曲力Fi的影响系数A1同样,对于差负荷SL的影响系数A2,通过使用下述的式(4)能够进行高精度近似。
A2=a21×(1/p)+a22×(W/p)+a23 (4)
在上述公式中,
A2:差负荷的影响系数
p:单位宽负荷
W:板宽
a21、a22、a23:差负荷SL的影响系数A2的近似公式中的系数。
对于图5所示的数据,使用所述式(4)来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近似公式的各系数如表3所示,可得到较高的相关关系。
[表3]
a2<sub>1</sub>(Iunit/mm) | a2<sub>2</sub>(Iunit/mm<sup>2</sup>) | a2<sub>3</sub>(Iunit/kN) | 相关系数 |
2.9282 | -0.2254×10<sup>-2</sup> | 1.001×10<sup>-1</sup> | 0.985 |
总结这些所述式(3)及(4),能够如以下那样表示。即,中间轧辊弯曲力Fi及差负荷SL这样的形状控制机构的影响系数A能够通过单位宽负荷p和板宽W来整理,并能够通过式(5)来近似。
A=a1×(1/p)+a2×(W/p)+a3 (5)
在上述公式中,
A:影响系数
p:单位宽负荷
W:板宽
a1、a2、a3:影响系数的近似公式中的系数。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以下,将系数(a11、a12、a13)、系数(a21、a22、a23)、及系数(a1、a2、a3)称为近似公式系数,以便明确与影响系数A的区别。
如以上那样,使用式(3)及(4),能够将影响系数进行高精度近似,并能够使用近似了的影响系数进行高精度的形状控制。具体而言,使用形状分析模型,使板厚、板宽及材料的变形阻力在宽范围内变化来进行分析,在各个条件下算出影响系数A(使形状控制机构变化来进行分析时的、形状控制机构的控制量与伸长率差的线性关系下的倾斜度)。由此,如图4及图5所示,板宽W和单位宽负荷p对影响系数A带来的影响能够整理。并且,可将影响系数A以式(3)或式(4)表示时的近似公式系数(a11、a12、a13)或近似公式系数(a21、a22、a23)分别通过多元回归分析预先求得。
该近似公式系数能够与某压延线中的能够对应的压延材料的品种(板宽、板厚、变形阻力)的范围对应地预先求取。该范围(作业条件)能够根据各种条件设定,但例如,也可以区分作业条件设定于作为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可得到较高的相关系数这样的范围。作为该相关系数的值,是0.9以上即可,优选是0.95以上。若相关系数是0.9以上,则包括这样的近似公式系数的影响系数的近似公式能够充分地供实际使用。
代入预先求得的近似公式系数,通过使用式(3)表示的近似公式,能够算出一定单位宽负荷p及板宽W的影响系数A1。另外,在其单位宽负荷p及板宽W中,能够使用式(4)表示的近似公式来算出影响系数A2。
由此,例如,能够将如图4及图5所示的多个曲线之间的单位宽负荷p及板宽W的条件下的影响系数A1及影响系数A2进行高精度近似来求取。
并且,使用求得的这些影响系数A1及影响系数A2,根据式(1)及(2),控制中间轧辊弯曲力Fi及差负荷SL的控制量,由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形状控制,得到良好的压延形状。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运算装置的构成)
对于在与以上研究中使用的压延机相同的6级压延机1中,将中间窜辊机构2的控制量(移动位置)固定于规定值,控制中间轧辊弯曲机3及差负荷产生装置4,并根据形状检测器7的输出信号进行形状控制时采用了本发明的示例,以下根据图6进行说明。其中,对于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运算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运算装置例如能够实现为所述6级压延机1包含的过程控制计算机6的一个功能。另外,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运算装置可以使用与过程控制计算机6不同的计算机(例如,主计算机5)来实现,硬件没有特别限定。
如图6所示,过程控制计算机6具备控制部20及存储部30。该控制部20上连接有设置于过程控制计算机6的外部的主计算机5、形状检测器7及形状控制机构40。
主计算机5具备负荷算出部5c。本实施方式的形状控制机构40为中间窜辊机构2、中间轧辊弯曲机3及差负荷产生装置4(参照图1),在这里将中间窜辊机构2的控制量(移动位置)固定于规定值。
控制部20具备影响系数算出部21、校正目标值算出部22、变化量算出部23(算出部)及机构控制部24。存储部30储存规定系数数据31及控制参数32。
控制部20控制过程控制计算机6整体的操作,例如为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控制部20具备的各部分也可以实现为例如由CPU操作的软件。
控制部20中的影响系数算出部21、校正目标值算出部22、变化量算出部23及机构控制部24的详细说明与过程控制计算机6执行的、算出用于校正形状控制机构的控制量校正值的处理流程的一个示例的说明一并后述。
存储部30是将控制部20中使用的各种数据进行存储的非易失性存储装置(例如硬盘、闪速存储器等)。
规定系数数据31是表示所述式(3)及(4)包含的各近似公式系数的数据,如上述那样预先求得的近似公式系数的数据。规定系数数据31可以预先准备,以便影响系数算出部21能够选择输入至主计算机5的对应于压延条件的近似公式系数。或者,近似公式系数也可以在开始6级压延机1进行的压延稍微之前算出。
近似公式系数例如使用主计算机5预先求得。该情况下,主计算机5具有作为近似公式系数算出部的功能。此外,近似公式系数也可以使用主计算机5以外的装置预先求得。过程控制计算机6也可以算出近似公式系数。
控制参数32包含各种压延条件(工作辊9的旋转速度、工作辊9的直径、摩擦系数、板宽、入出侧板厚、平均入出侧张力、压延材料8的变形阻力等)。另外,控制参数32包含通过6级压延机1在压延后将作为目标的压延材料8的压延形状进行规定的压延形状目标值。例如,如果以压延后的压延形状平坦(在板宽方向的各部位伸长率差为0)作为目标,则Ys及YN都为0成为压延形状目标值。
该控制参数32通过主计算机5的输入部5b由用户输入,也用于通过负荷算出部5c算出压延负荷。
(处理流程)
对于如上述那样的作为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运算装置的过程控制计算机6执行的处理流程的一个示例,使用图7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过程控制计算机6执行的处理流程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在这里,在进行图7所示的处理前,主计算机5预先求取储存于规定系数数据31的近似公式系数。求取该近似公式系数的方法如上所述,但若简单说明,则按照下述。此外,6级压延机1的成为对象的压延材料的品种(板宽、板厚、变形阻力)的范围为板厚0.8mm~4.0mm、板宽850mm~1050mm、材料的变形阻力700N/mm2~1200N/mm2的范围。
首先,用户经由输入部5b输入控制参数32。该控制参数32的输入方法并不特别限定。控制参数32至少包含有上述的6级压延机1成为对象的压延材料的品种(条件范围设定步骤)。其他的压延条件可以在本步骤中输入,或者也可以预先输入。
接下来,如以下那样算出单位宽负荷。即,作为控制参数32,在主计算机5中预先输入有压延条件(工作辊的旋转速度、工作辊径、摩擦系数、板宽、入出侧板厚、平均入出侧张力、压延材料的变形阻力等)。负荷算出部5c根据压延负荷式来算出压延负荷p,将板宽W代入式(6)来算出单位宽负荷p。
p=P/W (6)。
另外,压延负荷p是通过预先输入的压延条件使用公知的压延负荷式预测的负荷,驱动侧的负荷与加工侧的负荷的和。
预先输入的压延条件的一部分(工作辊的旋转速度、平均入出侧张力等)有时在压延中变动,伴随于此压延负荷p也可变动,但因为其变动的影响小而不考虑。
另外,算出单位宽负荷p的主计算机5也可看作本发明的运算装置。另外,过程控制计算机6也可代替主计算机5算出单位宽负荷p。
而且,主计算机5使用形状预测的分析程序,在某板宽及单位宽负荷的条件中,算出影响系数A1及影响系数A2。该算出方法使用图2、3在上面描述。
通过对于上述的压延材料的品种的范围内的几个压延条件算出影响系数A1及影响系数A2,来算出图4及图5所示的曲线图的各曲线(曲线算出步骤)。
作为上述几个条件,并不局限于此,但例如,将板宽条件分3个级别变更,并且在各个板宽条件中,对于6个单位宽负荷条件算出影响系数。该情况下,对于影响系数A1及影响系数A2分别算出18个曲线,合计算出36个曲线(参照图4及图5)。
而且,对于算出的曲线,也能够通过使用上述的式(5)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来求取近似公式系数。例如,得到上述的表1及表2所记载的近似公式系数。得到的近似公式系数储存于规定系数数据31。
如以上那样,在过程控制计算机6的存储部30中,预先求得的例如表1及表2所示的系数a11、a12、a13及近似公式系数a21、a22、a23作为规定系数数据31被储存。通过将该近似公式系数代入式(3)及式(4),能够设定影响系数的近似公式(近似公式设定步骤)。而且,过程控制计算机6如以下那样执行处理,算出用于校正形状控制机构的控制量的校正值。
如图7所示,影响系数算出部21使用式(3)及式(4),将板宽W、所述算出的单位宽负荷p及规定系数数据31代入,算出影响系数A1及影响系数A2(步骤11;以下如S11那样略记)(影响系数算出工序、影响系数设定步骤)。
在压延中,形状检测器7检测压延材料8的形状,将表示该形状的检测信号发送至校正目标值算出部22。校正目标值算出部22根据来自于形状检测器7的输出信号,算出压延后的压延材料8的形状与控制参数32包含的压延形状目标值的差(校正目标值)(S12)。例如,伸长率差YS的目标值为YS 0、用形状检测器7测定出的伸长率差为YS 1时,作为校正目标值的伸长率差的变化量为ΔYS为YS 0-YS 1。该变化量ΔYS相当于将形状控制机构40的控制量进行校正前的伸长率差与校正后的伸长率差的差,是表示使实际的伸长率差缩小多少而与目标值YS 0一致的值。
接着,变化量算出部23根据所述算出的影响系数A1和作为所述校正目标值的伸长率差YS的变化量ΔYS,使用式(1)算出中间轧辊弯曲力Fi的变化量ΔFi(S13)(校正值算出工序)。该变化量ΔFi相当于中间轧辊弯曲机3的校正前后的弯曲力的差。
并且,变化量算出部23根据所述算出的影响系数A2和作为所述校正目标值的伸长率差YN的变化量ΔYN,使用式(2),算出差负荷SL的变化量ΔSL(S14)(校正值算出工序)。
这样,变化量算出部23使用表示压延材料8的多个部位间的、由校正带来的伸长率差的变化量的公式,算出用于校正形状控制机构的控制量的校正值。
其后,机构控制部24使中间轧辊弯曲力Fi变化ΔFi以及使差负荷SL变化ΔSL来进行校正。
由此,能够使利用6级压延机1压延后的压延材料8成为良好的压延形状。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中的6级压延机1中的运算装置(过程控制计算机6、或者主计算机5及过程控制计算机6)具备算出部(变化量算出部23),该算出部(变化量算出部23)算出用于控制中间轧辊弯曲机3及差负荷产生装置4,而控制压延形状的控制值(变化量ΔFi、变化量ΔSL)。
影响系数计算部21分别使用近似公式(3)及近似公式(4)算出该控制值的算出所使用的式(1)及式(2)中的影响系数A1及A2。近似公式(3)及近似公式(4)中的近似公式系数如以下那样求取。
在这里,将压延材料8的板端部的伸长率与板宽中央的伸长率的差YS作为第一伸长率差。另外,将压延材料8的、6级压延机1的加工侧的伸长率与6级压延机1的驱动侧的伸长率的差YN作为第二伸长率差。将施加于压延材料8的单位宽度的负荷作为单位宽负荷。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运算装置的例如主计算机5使板厚、板宽、及材料的变形阻力在6级压延机1基于成为压延对象的压延材料8的多个品种的规定的范围内变化,(A)算出设定的多个压延条件的各个条件下的压延材料8的单位宽负荷,并且(B)使用形状预测的数值分析程序算出各压延条件下的(i)中间轧辊弯曲力Fi与上述第一伸长率差的关系、及(ii)差负荷SL与上述第二伸长率差的关系。
而且,主计算机5基于得到的上述关系求取上述多个压延条件的各个条件下的影响系数A1及A2,来求取上述单位宽负荷与上述影响系数A1或A2的关系(例如,图4及图5示出的曲线),并对于该关系使用近似公式(3)及近似公式(4)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由此,对于上述影响系数A1及A分别算出在压延材料8的规定的范围中使用的近似公式(3)及近似公式(4)的近似公式系数。该近似公式系数可以作为规定系数数据31储存于存储部30。
而且,影响系数算出部21使用代入了如上述那样算出的上述近似公式系数的近似公式(3)及近似公式(4),根据上述压延材料的品种分别算出上述影响系数A1及A2。
(实施例)
使用本实施方式的6级压延机1,在板厚0.8mm~4.0mm、板宽850mm~1050mm、材料的变形阻力700N/mm2~1200N/mm2的范围内改变条件,在50个的条件下进行压延。此时,将形状控制机构40(中间轧辊弯曲机3及差负荷产生装置4)的影响系数A1及影响系数A2近似为板宽及单位宽负荷的函数来求取。
另外,为了比较,对于将形状控制机构的影响系数作为板宽、板厚、材料的变形阻力的函数,根据以往的方法进行近似的情况,在与上述同样的范围内改变条件,在50个条件下进行压延。
利用本发明的一方式,将形状控制机构40的影响系数A1和A2近似为单位宽负荷和板宽的函数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板端部的伸长率与板宽中央的伸长率的差YS的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差(在加工侧和驱动侧中绝对值大的一方)的绝对值被纳入25Iunit以内。
相对于此,在利用以往方法近似为板宽、板厚、材料的变形阻力的函数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板端部的伸长率与板宽中央的伸长率的差YS的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差(在加工侧和驱动侧中绝对值大的一方)的绝对值也成为35Iunit以上。
(变形例1)
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6级压延机1不同,本变形例的6级压延机的成为对象的压延材料的板宽的范围是板宽1050mm~1250mm的范围。板厚及材料的变形阻力的范围保持原样。
若基于图10及图11对本变形例中的近似公式系数的算出进行说明,则按照以下所述。图10是表示本变形例中的单位宽负荷p及板宽W对中间轧辊弯曲力Fi的影响系数A1带来的影响的曲线图。图11是表示本变形例中的单位宽负荷p及板宽W对差负荷SL的影响系数A2带来的影响的曲线图。
与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相同,使用形状预测的分析程序,使板厚、板宽、及材料的变形阻力在上述的范围变化来进行分析,在各个条件下算出影响系数A1。在图10示出结果。
对于图10所示的数据使用上述公式(3)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近似公式中的各近似公式系数如表4所示,得到较高的相关关系。
[表4]
a1<sub>1</sub>(Iunit/mm) | a1<sub>2</sub>(Iunit/mm<sup>2</sup>) | a1<sub>3</sub>(Iunit/kN) | 相关系数 |
-0.1406 | -0.1097×10<sup>-2</sup> | -0.598×10<sup>-1</sup> | 0.987 |
另外,与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相同,使用形状预测的分析程序,使板厚、板宽、及材料的变形阻力在上述的范围变化来进行分析,在各个条件下算出影响系数A2。图11示出结果。
对于图11所示的数据使用上述式(4)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近似公式中的各近似公式系数如表5所示,得到较高的相关关系。
[表5]
a2<sub>1</sub>(Iunit/mm) | a2<sub>2</sub>(Iunit/mm<sup>2</sup>) | a2<sub>3</sub>(Iunit/kN) | 相关系数 |
1.9322 | -0.1216×10<sup>-2</sup> | 0.673×10<sup>-1</sup> | 0.985 |
这样,在本变形例的6级压延机的作业条件中,代入表4及表5所示的近似公式系数,并使用由上述式(3)及式(4)表示的近似公式,能够将一定的单位宽负荷p及板宽W中的影响系数A1及影响系数A2进行高精度近似来求取。
而且,通过使用求得的影响系数A1及影响系数A2,基于上述式(1)及(2),控制中间轧辊弯曲力Fi及差负荷SL的控制量,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形状控制,能够得到良好的压延形状。
(变形例2)
与上述变形例1的6级压延机不同,本变形例的6级压延机的成为对象的压延材料的板宽的范围是板宽600mm~850mm的范围。板厚及材料的变形阻力的范围保持原样。
若基于图12及图13对本变形例中的近似公式系数的算出进行说明,则按照以下所述。图12是表示本变形例中的单位宽负荷p及板宽W对中间轧辊弯曲力Fi的影响系数A1带来的影响的曲线图。图13是表示本变形例中的单位宽负荷p及板宽W对差负荷SL的影响系数A2带来的影响的曲线图。
与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相同,使用形状预测的分析程序,使板厚、板宽、及材料的变形阻力在上述的范围变化来进行分析,在各个条件下算出影响系数A1。在图12示出结果。
对于图12所示的数据使用上述式(3)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近似公式中的各近似公式系数如表6所示,得到较高的相关关系。
[表6]
a1<sub>1</sub>(Iunit/mm) | a1<sub>2</sub>(Iunit/mm<sup>2</sup>) | a1<sub>3</sub>(Iunit/kN) | 相关系数 |
-0.9000 | -0.1876×10<sup>-2</sup> | -0.547×10<sup>-1</sup> | 0.924 |
另外,与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相同,使用形状预测的分析程序,使板厚、板宽、及材料的变形阻力在上述的范围变化来进行分析,在各个条件下算出影响系数A2。在图13示出结果。
对于图13所示的数据使用上述式(4)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近似公式中的各近似公式系数如表7所示,得到较高的相关关系。
[表7]
a2<sub>1</sub>(Iunit/mm) | a2<sub>2</sub>(Iunit/mm<sup>2</sup>) | a2<sub>3</sub>(Iunit/kN) | 相关系数 |
6.2345 | -0.6126×10<sup>-2</sup> | 1.161×10<sup>-1</sup> | 0.984 |
这样,在本变形例的6级压延机的作业条件中,能够通过代入表6及表7所示的近似公式系数,使用上述式(3)及式(4)所表示的近似公式,来将一定单位宽负荷p及板宽W中的影响系数A1及影响系数A2进行高精度近似来求取。
而且,通过使用求得的影响系数A1及影响系数A2,基于上述式(1)及(2),控制中间轧辊弯曲力Fi及差负荷SL的控制量,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形状控制,能够得到良好的压延形状。
[实施方式2]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以外的其他构成与所述实施方式1相同。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对于具有与所述实施方式1的附图所示的构件相同的功能的构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所述实施方式1的6级压延机1中,将中间窜辊机构2的控制量(移动位置)固定于规定值,将中间轧辊弯曲机3及差负荷产生装置4作为控制对象。另外,作为式(1)及(2),使用作为端部的伸长率与板宽中央的伸长率的差(加工侧和驱动侧的平均)的伸长率差的变化量ΔYS、和作为加工侧的伸长率与驱动侧的伸长率的差的伸长率差的变化量ΔYN来评价压延形状。对此,本实施方式的运算装置在如下方面存在不同:作为在压延中使用的形状控制机构,使用中间窜辊机构2及中间轧辊弯曲机3,并且在压延形状的评价中不仅考虑板端部而且还考虑四分之一(quarter)部(中间部)。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作为形状控制机构的差负荷产生装置4,不使其运转,或将控制量(产生的差负荷)固定于规定的数值。此外,在实际使6级压延机1动作的情况下,也可以控制差负荷产生装置4。
在本实施方式的运算装置中,在压延形状的评价中考虑四分之一部来进行运算,算出中间窜辊机构2及中间轧辊弯曲机3的控制值的变化量。在这里,所谓所述四分之一部是在压延材料8的板宽方向上,位于板宽中央部与板端部之间的部分。四分之一部的位置在板宽中央部与板端部之间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从板宽中央部到板端部的距离的70%的位置。作为四分之一部,有加工侧的四分之一部与驱动侧的四分之一部。
在考虑四分之一部的情况下,可通过2点的板端部(加工侧及驱动侧)以及2点的四分之一部(加工侧及驱动侧)的各个伸长率与板宽中央的伸长率的差来评价压延形状。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控制压延材料的压延形状的公式,可使用下述的式(7)、(8)所示的控制公式。
Δεe=ae×ΔFi+Be×△δ (7)
Δεq=aq×ΔFi+Bq×△δ (8)
在上述公式中,
εe:板端部的伸长率与板宽中央的伸长率的差(加工侧和驱动侧的平均)
εq:四分之一部的伸长率与板宽中央的伸长率的差(加工侧和驱动侧的平均)
Fi:中间轧辊弯曲力
δ:中间窜辊位置
Δεe:板端部的伸长率与板宽中央的伸长率的差的变化量(加工侧和驱动侧的平均)
Δεq:四分之一部的伸长率与板宽中央的伸长率的差的变化量(加工侧和驱动侧的平均)
ΔFi:中间轧辊弯曲力Fi的变化量
Δδ:中间窜辊位置δ的变化量
Ae:中间轧辊弯曲力Fi对于板端部的伸长率与板宽中央的伸长率的差的影响系数
Be:中间窜辊位置δ对于板端部的伸长率与板宽中央的伸长率的差影响系数
Aq:中间轧辊弯曲力Fi对于四分之一部的伸长率与板宽中央的伸长率的差的影响系数
Bq:中间窜辊位置δ对于四分之一部的伸长率与板宽中央的伸长率的差的影响系数。
以下,将式(7)称为关于板端部的控制公式,将式(8)称为关于四分之一部的控制公式。
影响系数Ae、Aq、Be、Bq,可通过与上述的式(5)本质上相同的式(9)、(10)来表示。
A=a1×(1/p)+a2×(W/p)+a3 (9)
B=b1×(1/p)+b2×(W/p)+b3 (10)
p:单位宽负荷
W:板宽
a1、a2、a3:影响系数的近似公式中的近似公式系数
b1、b2、b3:影响系数的近似公式中的近似公式系数
以下,针对基于所述式(7)、(8)的、本实施方式的运算装置执行的处理及压延形状的控制进行概略性的说明。
与所述实施方式1同样,使用形状预测的分析程序(形状分析模型),使板厚、板宽及材料的变形阻力在宽范围内变化来进行分析,在各个条件下算出影响系数A及影响系数B(使形状控制机构变化来进行分析时的、形状控制机构的控制量与伸长率差的线性关系下的倾斜度)。具体而言,按照以下所述。
对于伸长率差εe,在各个条件下使中间轧辊弯曲力Fi变化时,虽未图示,但可得到示出与上述的图2类似的线性关系的曲线图,作为倾斜度求取对应于各个条件的影响系数Ae。由此,具体在后面描述(参照图14),但可得到与上述的图4类似的曲线图,对于板宽W与单位宽负荷p对影响系数Ae带来的影响能够整理。其结果,与所述实施方式1同样,能够得到影响系数Ae的近似公式中的近似公式系数(ae1、ae2、ae3)。
另外,对于伸长率差εe,在各个条件下使中间窜辊位置δ进行变化时,虽未图示,但可得到示出与图3类似的线性关系的曲线图,作为倾斜度求取影响系数Be。并且,与上述情况同样,能够得到影响系数Be的近似公式中的系数(be1、be2、be3)。
对于伸长率差εq(第三伸长率差)同样能够得到影响系数Aq的近似公式中的近似公式系数(aq1、aq2、aq3)及影响系数Bq的近似公式中的近似公式系数(bq1、bq2、bq3)。
以下,对规定的作业条件下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这里,考虑将如下的3个条件(条件A~C)的压延材料的板宽的范围分别作为对象的3种6级压延机。条件A是板宽1050mm~1250mm的范围,条件B是板宽850mm~1050mm的范围,条件C是板宽600mm~850mm的范围。各个条件A~C中板厚及材料的变形阻力的范围相同。
(关于板端部的控制公式)
图14的(a)~(c)是分别表示条件A~C下的单位宽负荷p及板宽W对中间轧辊弯曲力Fi的影响系数Ae带来的影响的曲线图。
对于图14的(a)~(c)所示的数据使用下述式(11)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近似公式中的各近似公式系数如表8所示,得到较高的相关关系。
Ae=ae1×(1/p)+ae2×(W/p)+ae3 (11)
[表8]
ae<sub>1</sub>(Iunit/mm) | ae<sub>2</sub>(Iunit/mm<sup>2</sup>) | ae<sub>3</sub>(Iunit/kN) | 相关系数 | |
条件A | 0.5504 | -0.1616×10<sup>-2</sup> | -0.723×10<sup>-1</sup> | 0.984 |
条件B | 0.5104 | -0.1967×10<sup>-2</sup> | -0.463×10<sup>-1</sup> | 0.986 |
条件C | 0.0951 | -0.2516×10<sup>-2</sup> | 0.416×10<sup>-1</sup> | 0.947 |
另外,图15的(a)~(c)是分别表示条件A~C下的单位宽负荷p及板宽W对中间窜辊位置δ的影响系数Be带来的影响的曲线图。
对于图15的(a)~(c)所示的数据使用下述式(12)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近似公式中的各近似公式系数如表9所示,得到较高的相关关系。
Be=be1×(1/p)+be2×(W/p)+be3 (12)
[表9]
be<sub>1</sub>(Iunit·kN/mm<sup>2</sup>) | be<sub>2</sub>(Iunit·kN/mm<sup>3</sup>) | be<sub>3</sub>(Iunit/mm) | 相关系数 | |
条件A | -0.1793×10<sup>3</sup> | 0.1771 | 0.1020×10<sup>2</sup> | 0.972 |
条件B | -0.1707×10<sup>3</sup> | 0.2069 | 0.1093×10<sup>2</sup> | 0.979 |
条件C | -0.1397×10<sup>3</sup> | 0.2503 | 0.0748×10<sup>2</sup> | 0.983 |
(关于四分之一部的控制公式)
而且,图16的(a)~(c)分别是表示条件A~C下的单位宽负荷p及板宽W对中间轧辊弯曲力Fi的影响系数Aq带来的影响的曲线图。
对于图16的(a)~(c)所示的数据使用下述式(13)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近似公式中的各近似公式系数如表10所示,得到较高的相关关系。
Aq=aq1×(1/p)+aq2×(W/p)+aq3 (13)
[表10]
aq<sub>1</sub>(Iunit/mm) | aq<sub>2</sub>(Iunit/mm<sup>2</sup>) | aq<sub>3</sub>(Iunit/kN) | 相关系数 | |
条件A | 0.0941 | -0.0555×10<sup>-2</sup> | 0.012×10<sup>-1</sup> | 0.991 |
条件B | -0.3859 | -0.0297×10<sup>-2</sup> | 0.069×10<sup>-1</sup> | 0.987 |
条件C | -0.7447 | -0.0337×10<sup>-2</sup> | 0.366×10<sup>-1</sup> | 0.938 |
另外,图17的(a)~(c)是分别表示条件A~C下的单位宽负荷p及板宽W对中间窜辊位置δ的影响系数Bq带来的影响的曲线图。
对于图17的(a)~(c)所示的数据使用下述式(14)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近似公式中的各近似公式系数如表11所示,得到较高的相关关系。
Bq=bq1×(1/p)+bq2×(W/p)+bq3 (14)
[表11]
bq<sub>1</sub>(Iunit·kN/mm<sup>2</sup>) | bq<sub>2</sub>(Iunit·kN/mm<sup>3</sup>) | bq<sub>3</sub>(Iunit/mm) | 相关系数 | |
条件A | -0.0505×10<sup>3</sup> | 0.0447 | 0.0163×10<sup>2</sup> | 0.948 |
条件B | -0.0602×10<sup>3</sup> | 0.0687 | 0.0299×10<sup>2</sup> | 0.970 |
条件C | -0.0498×10<sup>3</sup> | 0.0937 | 0.0351×10<sup>2</sup> | 0.983 |
如以上那样,在某压延线中,能够根据压延机的作业条件预先求取近似公式系数。
(处理流程)
影响系数算出部21将如上述那样得到的近似公式系数代入式(9)或式(10)中,算出一定单位宽负荷p及板宽W的影响系数Ae、Aq、Be、Bq(影响系数算出工序)。
另外,在压延中,形状检测器7检测压延材料8的形状,将表示该形状的检测信号发送至校正目标值算出部22。校正目标值算出部22根据来自于形状检测器7的输出信号,算出表示压延后的压延材料8的形状的值和控制参数32包含的压延形状目标值的差(校正目标值)。由此得到作为校正目标值的伸长率差的变化量Δεe及Δεq。
并且,变化量算出部23(参照图6)在所述式(7)、(8)中代入影响系数Ae、Aq、Be、Bq以及伸长率差的变化量Δεe及Δεq,通过对于中间轧辊弯曲力Fi及中间窜辊位置δ解连立方程式,算出中间轧辊弯曲力Fi的变化量ΔFi及中间窜辊位置δ的变化量Δδ(校正值算出工序)。
其后,机构控制部24(参照图6)使中间轧辊弯曲力Fi变化ΔFi以及使中间窜辊位置δ变化Δδ来进行校正。
由此,能够使利用6级压延机1压延后的压延材料8成为良好的压延形状。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的6级压延机1中的运算装置(过程控制计算机6、或者主计算机5及过程控制计算机6)具备算出部(变化量算出部23),该算出部(变化量算出部23)算出用于控制中间窜辊机构2及中间轧辊弯曲机3,而控制压延形状的控制值(变化量Δεe、变化量Δεq)。
影响系数算出部21使用近似公式(11)~(14)分别算出该控制值的算出所使用的式(7)及式(8)中的影响系数Ae、Be、Aq、及Bq。近似公式(11)~(14)中的近似公式系数如以下那样求取。
这里,将压延材料8的板端部的伸长率与板宽中央的伸长率的差εe作为第一伸长率差。另外,将压延材料8的四分之一部的伸长率与板宽中央的伸长率的差εq作为第三伸长率差。将施加于压延材料8的单位宽度的负荷作为单位宽负荷。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运算装置的例如主计算机5在6级压延机1基于成为压延对象的压延材料8的多个品种的规定的范围内使板厚、板宽、及材料的变形阻力变化,(A)算出设定的多个压延条件的各个条件下的压延材料8的单位宽负荷,并且(B)使用形状预测的数值分析程序算出各压延条件下的(i)中间轧辊弯曲力Fi与上述第一伸长率差的关系、(ii)中间窜辊位置δ与上述第一伸长率差的关系、(iii)中间轧辊弯曲力Fi与上述第三伸长率差的关系、及(iv)中间窜辊位置δ与上述第三伸长率差的关系。
而且,主计算机5通过根据所得到的上述关系求取上述多个压延条件的各个条件下的影响系数Ae、Be、Aq、及Bq,来分别求取上述单位宽负荷与上述影响系数Ae、Be、Aq、或者Bq的关系(例如,图14~图17所示的曲线),并对于该关系使用近似公式(11)~(14)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由此,对于上述影响系数Ae、Be、Aq、及Bq的各个影响系数,算出在压延材料8的规定的范围中使用的近似公式(11)~(14)的近似公式系数。该近似公式系数可以作为规定系数数据31储存于存储部30。
而且,影响系数算出部21使用代入了如上述那样算出的上述近似公式系数的近似公式(11)~(14),根据上述压延材料的品种,分别算出上述影响系数Ae、Be、Aq、及Bq。
[利用软件的实现例]
主计算机5及过程控制计算机6的控制模块(特别是负荷算出部5c、影响系数算出部21、校正目标值算出部22、变化量算出部23及机构控制部24)可以通过形成于集成电路(IC芯片)等的逻辑电路(硬件)来实现,也可以使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通过软件来实现。
在后者的情况下,主计算机5及过程控制计算机6具备:执行作为实现各功能软件的信息处理程序的命令的CPU、所述程序及各种数据可被计算机(或CPU)读取地记录的ROM(Read Only Memory)或存储装置(将这些称为“存储介质”)、展开所述程序的RAM(RandomAccess Memory)等。并且,计算机(或CPU)将所述程序从所述存储介质中读取并执行,由此达成本发明的目的。作为所述存储介质,能够使用“非临时性有形介质”,例如磁带、磁盘、卡(card)、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逻辑电路等。另外,所述程序通过可传送该程序的任意传送介质(电信网或无线波等)供给于所述计算机。另外,本发明也可以通过所述程序由电子式传输得以体现的,嵌入于载波中的数据信号的形式来实现。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项所示的范围内可以有各种变更,对于将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组合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总结]
本发明的方式1的运算装置(过程控制计算机6或主计算机5及过程控制计算机6)是算出校正值的运算装置,所述校正值是用于校正控制压延材料8的压延形状的、冷轧机(6级压延机1)具备的形状控制机构(中间轧辊弯曲机3及差负荷产生装置4、或者中间轧辊弯曲机3及中间窜辊机构2)的控制量,所述运算装置具备:算出部(变化量算出部23),其使用在表示所述压延材料8的多个部位间的、由校正带来的伸长率差的变化量的同时将所述校正值作为变量包含的公式来算出所述校正值,所述公式包含表示所述形状控制机构对上述伸长率差带来的影响度的影响系数,所述影响系数通过将施加于所述压延材料的单位宽上的负荷和所述压延材料的宽作为变量包含的函数来表示。
利用以往的方法,在将影响系数近似为板宽、板厚及材料的变形阻力的函数的情况下,影响系数的精度并不太高。因此,在以往方法中,在使用形状检测器来检测压延材料8的板宽方向的多个部位间的伸长率差,并使用该检测的结果和上述得到的影响系数,算出用于校正形状控制机构的控制量的校正值的情况下,即使根据该校正值使形状控制机构的控制量变化,压延形状的计算上的变化与实际上的变化之间的误差也会变大(参照图9)。
相对于此,利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上述构成,通过将施加于压延材料的单位宽的负荷(单位宽负荷)与所述压延材料的宽作为变量包含的函数表示的公式,能够将影响系数进行高精度近似。因此,使用形状检测器来检测压延材料8的板宽方向的多个部位间的伸长率差,并使用该检测的结果和上述得到的影响系数,能够精度良好地算出用于校正形状控制机构的控制量的校正值。其结果,根据该算出的校正值,能够使形状控制机构的控制量适当地变化。因此,能够使冷轧机压延的压延材料的压延形状良好。
本发明的方式2的运算装置,在方式1的运算装置中,所述影响系数通过下述公式进行近似,
A=a1×(1/p)+a2×(W/p)+a3
在上述公式中,可使得A为影响系数,p为单位宽负荷,W为所述压延材料的宽,a1、a2及a3为系数。
利用上述的构成,使用预先求得的a1、a2及a3的系数,根据上述公式,通过将单位宽负荷p和所述压延材料的宽W作为变量包含的函数表示的公式,能够得到高精度近似的影响系数。因此,变更冷轧机压延的压延材料(变更压延条件),在板宽、加工板厚、材料的变形阻力变化的情况下,根据上述公式,能够得到高精度近似的影响系数。即,能够设定影响系数以得到良好的压延形状,并能够使压延材料的压延形状良好。
本发明的方式3的运算装置,在方式1或方式2的运算装置中,作为多个部位间的伸长率差,可使用所述压延材料的宽方向的端部的伸长率与宽方向的中央的伸长率的差、所述压延材料的宽方向的两端部间的伸长率差、或比所述端部更靠近所述中央的中间部的伸长率与所述中央的伸长率的差。
利用上述的构成,在使用了压延材料宽方向的两端部间的伸长率差的情况下,考虑压延材料的非对称成分,能够进行压延形状的评价。另外,在使用比端部更靠近所述中央的中间部的伸长率与所述中央的伸长率的差的情况下,能够更准确地评价压延形状。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运算装置,在方式1~3的任一种运算装置中,所述公式可包含多个影响项,所述影响项分别具有表示多种所述形状控制机构对所述伸长率差带来的影响度的影响系数。
利用上述的构成,运算装置在多种形状控制机构与一定部位间的伸长率差有关的情况下,首先,对于该多种形状控制机构中的各个机构,通过将单位宽负荷和压延材料的宽作为变量包含的函数来表示的公式,能够得到高精度近似的影响系数。并且,使用包含多个影响项的公式,所述多个影响项分别具有该多种形状控制机构的影响系数,能够算出该多种的形状控制机构的校正值。由此,即使在多种形状控制机构与一定部位间的伸长率差有关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冷轧机压延的压延材料的压延形状良好。
本发明的方式5的运算方法是算出用于校正形状控制机构的控制量的校正值的运算方法,所述形状控制机构是控制压延材料的压延形状的、冷轧机具备的形状控制机构,所述运算方法是使用在表示所述压延材料的多个部位间的、由校正引起的伸长率差的变化量的同时将所述校正值作为变量包含的公式的方法,包含:影响系数算出工序,算出所述公式中含有的、表示所述形状控制机构对所述伸长率差带来的影响度的影响系数;以及校正值算出工序,使用包含算出的影响系数的所述公式来算出所述校正值,所述影响系数通过将施加于所述压延材料的单位宽上的负荷和所述压延材料的宽作为变量包含的函数来表示。
利用上述的构成,实现与上述方式1同样的效果。
附图标记说明
1:6级压延机
2:中间窜辊机构
3:中间轧辊弯曲机
4:差负荷产生装置
5:主计算机
6:过程控制计算机
7:形状检测器
8:压延材料
9:工作辊
10:中间辊
11:回冲辊
23:变化量算出部(算出部)
Claims (5)
1.一种运算装置,其是在作为控制压延材料的压延形状的形状控制机构,具备中间窜辊机构、中间轧辊弯曲机及差负荷产生装置的冷轧机中,算出在固定了通过所述中间窜辊机构产生的中间轧辊的移动位置的状态下,用于控制所述中间轧辊弯曲机及所述差负荷产生装置,而控制所述压延形状的控制值的运算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使用下述式(1)及(2)算出所述控制值的算出部,
ΔYS=A1×ΔFi (1)
ΔYN=A2×ΔSL (2)
在上述式(1)中,
ΔYS为板端部的伸长率与板宽中央部的伸长率的差的变化量,
A1为中间轧辊弯曲力的影响系数,
ΔFi为所述中间轧辊弯曲力的变化量,
在上述式(2)中,
ΔYN为所述冷轧机的加工侧的伸长率与所述冷轧机的驱动侧的伸长率的差的变化量,
A2为所述差负荷产生装置产生的差负荷的影响系数,
ΔSL为所述差负荷的变化量,
所述影响系数A1及A2通过将施加于所述压延材料的单位宽度的负荷和所述压延材料的板宽作为变量包含的函数来表示,
所述算出部算出所述中间轧辊弯曲机及所述差负荷产生装置的控制值,以便实现与压延形状的目标值对应的ΔYS及ΔYN,
所述影响系数A1及A2均通过下述式(5)进行近似,
A=a1×(1/p)+a2×(W/p)+a3 (5)
在上述式中,
A为所述影响系数,
p为单位宽负荷,
W为所述压延材料的板宽,
a1、a2及a3为系数,
将所述板端部的伸长率与所述板宽中央部的伸长率的差作为第一伸长率差,将所述冷轧机的加工侧的伸长率与所述冷轧机的驱动侧的伸长率的差作为第二伸长率差,将施加于所述压延材料的单位宽度的负荷作为单位宽负荷,
使板厚、板宽及材料的变形阻力在所述冷轧机基于成为压延对象的所述压延材料的多个品种的规定的范围内变化,(A)算出设定的多个压延条件的各个压延条件下的所述压延材料的单位宽负荷,并且,(B)使用形状预测的数值分析程序算出各压延条件下的、(i)所述中间轧辊弯曲力与所述第一伸长率差的关系、及(ii)所述差负荷与所述第二伸长率差的关系,
通过基于所得到的所述关系,求出所述多个压延条件的各个压延条件下的影响系数A1及A2,来求出所述单位宽负荷与所述影响系数A1或者A2的关系,并通过对于该关系使用所述式(5)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来对于所述影响系数A1及A2分别算出在所述压延材料的规定的范围中使用的所述式(5)的所述系数,
使用代入了算出的所述系数的所述式(5),根据所述压延材料的品种,分别算出所述影响系数A1及A2。
2.一种运算装置,其是在作为控制压延材料的压延形状的形状控制机构,具备中间窜辊机构及中间轧辊弯曲机的冷轧机中,算出用于控制所述中间窜辊机构及所述中间轧辊弯曲机,而控制所述压延形状的控制值的运算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使用下述式(3)及(4)算出所述控制值的算出部,
Δεe=Ae×ΔFi+Be×Δδ (3)
Δεq=Aq×ΔFi+Bq×Δδ (4)
将在所述压延材料的板宽方向上位于板宽中央部与板端部之间的部分称为中间部,
在上述式(3)及(4)中,
Δεe为所述板端部的伸长率与所述板宽中央部的伸长率的差的变化量,
Δεq为所述中间部的伸长率与所述板宽中央部的伸长率的差的变化量,
ΔFi为中间轧辊弯曲力Fi的变化量,
Ae为所述中间轧辊弯曲力Fi对于所述板端部的伸长率与所述板宽中央部的伸长率的差的影响系数,
Δδ为中间窜辊位置δ的变化量,
Be为所述中间窜辊位置δ对于所述板端部的伸长率与所述板宽中央部的伸长率的差的影响系数,
Aq为所述中间轧辊弯曲力Fi对于所述中间部的伸长率与所述板宽中央部的伸长率的差的影响系数,
Bq为所述中间窜辊位置δ对于所述中间部的伸长率与所述板宽中央部的伸长率的差的影响系数,
所述影响系数Ae、Be、Aq及Bq通过将施加于所述压延材料的单位宽度的负荷和所述压延材料的板宽作为变量包含的函数来表示,
所述算出部算出所述中间窜辊位置δ及所述中间轧辊弯曲机的控制值,以便实现与压延形状的目标值对应的Δεe及Δεq,
所述影响系数Ae、Be、Aq及Bq均通过下述式(5)进行近似,
A=a1×(1/p)+a2×(W/p)+a3 (5)
在上述式中,
A为所述影响系数,
p为单位宽负荷,
W为所述压延材料的板宽,
a1、a2及a3为系数,
将所述板端部的伸长率与所述板宽中央部的伸长率的差作为第一伸长率差,将所述中间部的伸长率与所述板宽中央部的伸长率的差作为第三伸长率差,将施加于所述压延材料的单位宽度的负荷作为单位宽负荷,
使板厚、板宽及材料的变形阻力在所述冷轧机基于成为压延对象的所述压延材料的多个品种的规定的范围内变化,(A)算出设定的多个压延条件的各个压延条件下的所述压延材料的单位宽负荷,并且,(B)使用形状预测的数值分析程序算出各压延条件下的、(i)所述中间轧辊弯曲力与所述第一伸长率差的关系、(ii)所述中间窜辊位置与所述第一伸长率差的关系、(iii)所述中间轧辊弯曲力与所述第三伸长率差的关系、(iv)所述中间窜辊位置与所述第三伸长率差的关系,
通过基于所得到的所述关系,求取所述多个压延条件的各个压延条件下的影响系数Ae、Be、Aq及Bq,来求取所述单位宽负荷与所述影响系数Ae、Be、Aq或者Bq的关系,并通过对于该关系使用所述式(5)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来对于所述影响系数Ae、Be、Aq及Bq分别算出在所述压延材料的规定的范围中使用的所述式(5)的所述系数,
使用代入了算出的所述系数的所述式(5),根据所述压延材料的品种,算出所述影响系数Ae、Be、Aq及Bq。
3.一种运算方法,其是在作为控制压延材料的压延形状的形状控制机构,具备中间窜辊机构、中间轧辊弯曲机及差负荷产生装置的冷轧机中,算出用于在固定了通过所述中间窜辊机构产生的中间轧辊的移动位置的状态下,控制所述中间轧辊弯曲机及所述差负荷产生装置,而控制所述压延形状的控制值的运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算方法包括使用下述式(1)及(2)算出所述控制值的算出工序,
ΔYS=A1×ΔFi (1)
ΔYN=A2×ΔSL (2)
在上述式(1)中,
ΔYS为板端部的伸长率与板宽中央部的伸长率的差的变化量,
A1为中间轧辊弯曲力的影响系数,
ΔFi为所述中间轧辊弯曲力的变化量,
在上述式(2)中,
ΔYN为所述冷轧机的加工侧的伸长率与所述冷轧机的驱动侧的伸长率的差的变化量,
A2为所述差负荷产生装置产生的差负荷的影响系数,
ΔSL为所述差负荷的变化量,
所述影响系数A1及A2通过将施加于所述压延材料的单位宽度的负荷和所述压延材料的板宽作为变量包含的函数来表示,
在所述算出工序中,算出所述中间轧辊弯曲机及所述差负荷产生装置的控制值,以实现与压延形状的目标值对应的ΔYS及ΔYN,
所述影响系数A1及A2均通过下述公式(5)进行近似,
A=a1×(1/p)+a2×(W/p)+a3 (5)
在上述式中,
A为所述影响系数,
p为单位宽负荷,
W为所述压延材料的板宽,
a1、a2及a3为系数,
将所述板端部的伸长率与所述板宽中央部的伸长率的差作为第一伸长率差,将所述冷轧机的加工侧的伸长率与所述冷轧机的驱动侧的伸长率的差作为第二伸长率差,将施加于所述压延材料的单位宽度的负荷作为单位宽负荷,
在所述算出工序之前,包括:
第一工序,使板厚、板宽及材料的变形阻力在所述冷轧机基于成为压延对象的所述压延材料的多个品种的规定的范围内变化,(A)算出设定的多个压延条件的各个压延条件下的所述压延材料的单位宽负荷;以及第二工序,(B)使用形状预测的数值分析程序算出各压延条件下的、(i)所述中间轧辊弯曲力与所述第一伸长率差的关系、及(ii)所述差负荷与所述第二伸长率差的关系,
还包括:
第三工序,通过基于所得到的所述关系,求取所述多个压延条件的各个压延条件下的影响系数A1及A2,来求取所述单位宽负荷与所述影响系数A1或者A2的关系,并通过对于该关系使用所述式(5)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来对于所述影响系数A1及A2分别算出在所述压延材料的规定的范围中使用的所述式(5)的所述系数;以及
第四工序,使用代入了算出的所述系数的所述式(5),根据所述压延材料的品种分别算出所述影响系数A1及A2。
4.一种运算方法,其是在作为控制压延材料的压延形状的形状控制机构,具备中间窜辊机构及中间轧辊弯曲机的冷轧机中,算出用于控制所述中间窜辊机构及所述中间轧辊弯曲机,而控制所述压延形状的控制值的运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算方法包括使用下述式(3)及(4)算出所述控制值的算出工序,
Δεe=Ae×ΔFi+Be×Δδ (3)
Δεq=Aq×ΔFi+Bq×Δδ (4)
将在所述压延材料的板宽方向上位于板宽中央部与板端部之间的部分称为中间部,
在上述式(3)及(4)中,
Δεe为所述板端部的伸长率与所述板宽中央部的伸长率的差的变化量,
Δεq为所述中间部的伸长率与所述板宽中央部的伸长率的差的变化量,
ΔFi为中间轧辊弯曲力Fi的变化量,
Ae为所述中间轧辊弯曲力Fi对于所述板端部的伸长率与所述板宽中央部的伸长率的差的影响系数,
Δδ为中间窜辊位置δ的变化量,
Be为所述中间窜辊位置δ对于所述板端部的伸长率与所述板宽中央部的伸长率的差的影响系数,
Aq为所述中间轧辊弯曲力Fi对于所述中间部的伸长率与所述板宽中央部的伸长率的差的影响系数,
Bq为所述中间窜辊位置δ对于所述中间部的伸长率与所述板宽中央部的伸长率的差的影响系数,
所述影响系数Ae、Be、Aq及Bq通过将施加于所述压延材料的单位宽度的负荷和所述压延材料的板宽作为变量包含的函数来表示,
在所述算出工序中,算出所述中间窜辊位置δ及所述中间轧辊弯曲机的控制值,以便实现与压延形状的目标值对应的Δεe及Δεq,
所述影响系数Ae、Be、Aq及Bq均通过下述式(5)进行近似,
A=a1×(1/p)+a2×(W/p)+a3 (5)
在上述式中,
A为所述影响系数,
p为单位宽负荷,
W为所述压延材料的板宽,
a1、a2及a3为系数,
将所述板端部的伸长率与所述板宽中央部的伸长率的差作为第一伸长率差,将所述中间部的伸长率与所述板宽中央部的伸长率的差作为第三伸长率差,将施加于所述压延材料的单位宽度的负荷作为单位宽负荷,
在所述算出工序之前,包括:
第一工序,使板厚、板宽及材料的变形阻力在所述冷轧机基于成为压延对象的所述压延材料的多个品种的规定的范围内变化,(A)算出设定的多个压延条件的各个压延条件下的所述压延材料的单位宽负荷;以及第二工序,(B)使用形状预测的数值分析程序算出各压延条件下的、(i)所述中间轧辊弯曲力与所述第一伸长率差的关系、(ii)所述中间窜辊位置与所述第一伸长率差的关系、(iii)所述中间轧辊弯曲力与所述第三伸长率差的关系、(iv)所述中间窜辊位置与所述第三伸长率差的关系,
还包括:
第三工序,通过基于所得到的所述关系,求取所述多个压延条件的各个压延条件下的影响系数Ae、Be、Aq及Bq,来求取所述单位宽负荷与所述影响系数Ae、Be、Aq或者Bq的关系,并通过使用该关系所述式(5)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来对于所述影响系数Ae、Be、Aq及Bq分别算出在所述压延材料的规定的范围中使用的所述式(5)的所述系数;以及
第四工序,使用代入了算出的所述系数的所述式(5),根据所述压延材料的品种,分别算出所述影响系数Ae、Be、Aq及Bq。
5.一种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是记录有用于使计算机作为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运算装置发挥作用的信息处理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143482 | 2016-07-21 | ||
JP2016143483A JP6251334B1 (ja) | 2016-07-21 | 2016-07-21 | 演算装置および演算方法 |
JP2016143482A JP6154945B1 (ja) | 2016-07-21 | 2016-07-21 | テーパ形状決定方法およびパススケジュール設定方法 |
JP2016-143483 | 2016-07-21 | ||
PCT/JP2017/026128 WO2018016533A1 (ja) | 2016-07-21 | 2017-07-19 | 演算装置および演算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43459A CN109843459A (zh) | 2019-06-04 |
CN109843459B true CN109843459B (zh) | 2020-09-15 |
Family
ID=60992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4746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843459B (zh) | 2016-07-21 | 2017-07-19 | 运算装置及运算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843459B (zh) |
TW (2) | TW201805080A (zh) |
WO (2) | WO201801653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70536B (zh) * | 2020-06-22 | 2022-07-11 | 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 熱軋產品缺陷成因判斷方法及系統 |
TWI792240B (zh) * | 2021-03-24 | 2023-02-11 | 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 用於軋延製程的控制參數的調整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88233B2 (ja) * | 1988-02-15 | 1997-03-05 | 株式会社東芝 | 圧延材平坦度制御装置 |
JP3244119B2 (ja) * | 1997-12-24 | 2002-01-07 | 川崎製鉄株式会社 | 板材圧延における板形状・エッジドロップ制御方法 |
JP4330094B2 (ja) * | 1999-11-08 | 2009-09-09 | 日新製鋼株式会社 | 多段圧延機における形状制御方法 |
JP2003048009A (ja) * | 2001-08-01 | 2003-02-18 | Nisshin Steel Co Ltd | 多段圧延機における形状制御方法 |
JP2005319492A (ja) * | 2004-05-11 | 2005-11-17 | Nisshin Steel Co Ltd | 冷間圧延における形状制御方法 |
JP4716424B2 (ja) * | 2005-03-03 | 2011-07-06 |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 圧延制御装置,圧延装置,圧延制御方法 |
JP4948301B2 (ja) * | 2007-07-20 | 2012-06-06 | 日新製鋼株式会社 | 冷間圧延における形状制御方法 |
CN101683659B (zh) * | 2008-09-28 | 2012-05-30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冷轧带钢平直度和横向厚差综合控制方法 |
JP6105328B2 (ja) * | 2013-03-06 | 2017-03-29 | 日新製鋼株式会社 | 多段圧延機における中間ロールのプロフィール設計方法 |
JP6086091B2 (ja) * | 2014-03-31 | 2017-03-01 |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 平坦度に優れたテーパ鋼板の圧延方法 |
-
2017
- 2017-07-19 CN CN201780047460.1A patent/CN10984345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07-19 WO PCT/JP2017/026127 patent/WO201801653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7-19 WO PCT/JP2017/026128 patent/WO201801653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7-19 TW TW106124162A patent/TW201805080A/zh unknown
- 2017-07-19 TW TW106124160A patent/TWI638690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8016532A1 (ja) | 2018-01-25 |
TWI638690B (zh) | 2018-10-21 |
CN109843459A (zh) | 2019-06-04 |
TW201805080A (zh) | 2018-02-16 |
TW201805081A (zh) | 2018-02-16 |
WO2018016533A1 (ja) | 2018-01-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623459B2 (en) | Performance feed-forward thickness control method in tandem cold mill | |
KR101089993B1 (ko) | 다단식 압연기 및 다단식 압연기의 제어 방법 | |
CN109843459B (zh) | 运算装置及运算方法 | |
JP2002153909A (ja) | 平坦度を測定及び/又は制御する方法乃至装置、平坦度制御システム | |
WO2019102791A1 (ja) | 形状制御方法、演算装置、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 |
CN105492133B (zh) | 轧机的板厚控制装置 | |
JP5251427B2 (ja) | 金属板材の板厚制御装置及び塑性係数推定用関数設定方法 | |
JP2020157327A (ja) | 鋼板の仕上出側温度制御方法、鋼板の仕上出側温度制御装置、及び鋼板の製造方法 | |
WO2019102790A1 (ja) | 演算装置、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 |
JP2009142879A (ja) | 調質圧延方法 | |
JP6870359B2 (ja) | 演算装置および演算方法 | |
JP6251334B1 (ja) | 演算装置および演算方法 | |
JP6870358B2 (ja) | 演算装置および演算方法 | |
JP2002336906A (ja) | 圧延機の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 |
JP4162622B2 (ja) | 冷間圧延におけるエッジドロップ制御方法 | |
CN113710386A (zh) | 被轧制材料的蛇行控制方法 | |
JP6154945B1 (ja) | テーパ形状決定方法およびパススケジュール設定方法 | |
JP2019107675A (ja) | 圧延機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 |
KR100929015B1 (ko) | 압연재 소성계수 보정에 의한 예측압연하중 보정방법 | |
JP2014176858A (ja) | 冷間圧延における形状制御方法、及び形状制御方法 | |
TWI851148B (zh) | 連續式壓延機之弧曲控制裝置 | |
JP2005319492A (ja) | 冷間圧延における形状制御方法 | |
KR950009985B1 (ko) | 냉간압연강판의 두께 제어방법 | |
JP2023177918A (ja) | 熱間圧延におけるレベリング制御方法、レベリング制御装置、熱間圧延設備、及び熱間圧延鋼帯の製造方法 | |
JP2001179320A (ja) | 熱延鋼板仕上圧延の形状制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1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