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91746A - 有源矩阵基板、显示面板以及具备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源矩阵基板、显示面板以及具备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91746A
CN109791746A CN201780059654.3A CN201780059654A CN109791746A CN 109791746 A CN109791746 A CN 109791746A CN 201780059654 A CN201780059654 A CN 201780059654A CN 109791746 A CN109791746 A CN 1097917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ine
source electrode
rebate
a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5965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91746B (zh
Inventor
冈本翔太
仲西洋平
兼弘昌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791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17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917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17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 H01L27/124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for preventing breakage, peeling or short circuit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51Manufacturing of individual cells out of a plurality of cells, e.g. by dic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59Repairing; Defec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8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in which the switching element is a three-electrode devic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59Repairing; Defects
    • G02F1/136263Line defec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将由于截断而有可能发生短路的区域与显示区域分离。与和第m列的源极线(15S)的交叉部(CG、n、m)对应设置于第n行的栅极线(13G)的栅极线迂回部(50G)具有:开始部(51G),其相对于交叉部从位于-X方向的开始位置(XG、m (1)、YG,n)朝向-Y方向弯曲出来;以及横跨部(52G),其横跨经过交叉部的+X方向的端部并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直线(X=XS、m+dS/2)。

Description

有源矩阵基板、显示面板以及具备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源矩阵基板、显示面板以及具备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有源矩阵基板和包括有源矩阵基板的显示面板的尺寸变更。
背景技术
针对液晶显示器和电子平板显示器那样的显示面板,要求显示面板的尺寸变更。
但是,为了进行尺寸变更,在以机械方式截断具备有源矩阵基板的显示面板时,有可能在截断线的附近发生短路。并且,该短路会使尺寸变更后的显示面板产生显示缺陷。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明公开了为了防止由该短路导致的显示缺陷,在截断液晶显示器后,检测并且修复短路。
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发明作为基板其本身不进行截断而截断基板上的配线或电极的方法,公开了使激光在基板上进行扫描,使位于激光的照射区域的配线或电极的材料蒸发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特许公报“特表2013-532304号公报(2013年08月15日公布)”
专利文献2:日本国公开特许公报“特开平10-186392号公报(1998年07月14日公开)”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号WO2014/069529号公报(2014年05月08日公开)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明有如下问题:在显示面板截断后检测出并且修复短路,截断后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与短路被修复后的部分连接。因此,若修复后的短路再次发生,则在显示面板中会再次产生显示缺陷。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能够将由于截断而有可能发生短路的区域与显示区域分离的有源矩阵基板。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是如下构成,包括:多条源极线,其包括从-Y方向朝向+Y方向传递第1源极信号的多条第1源极线;以及多条栅极线,其与多条上述第1源极线仅在多个第1交叉部交叉,从-X方向朝向+X方向传递栅极信号,在上述栅极线,与上述第1交叉部的每一个交叉部对应地设置有栅极线迂回部,上述栅极线迂回部分别具有:第1开始部,其中,上述栅极线从相对于对应的上述第1交叉部位于-X方向的第1开始位置向+Y方向或-Y方向弯曲出来;以及第1横跨部,其中,上述栅极线横跨第1直线,上述第1直线经过对应的上述第1交叉部的+X方向的端部并沿着+Y方向和-Y方向延伸。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具有能够将由于截断而有可能发生短路的区域与显示区域分离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的(a)截断显示面板的截断线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和(b)机械性截断后的显示面板的截断线附近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的激光扫描线附近的配线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用于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栅极线迂回部和源极线迂回部的一实施例的、有源矩阵基板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激光的照射区域L的-X方向侧的边界部与源极线重叠时的、有源矩阵基板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用于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栅极线迂回部和源极线迂回部的一实施例的、有源矩阵基板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用于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栅极线迂回部和源极线迂回部的一实施例的、有源矩阵基板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的栅极线迂回部和源极线迂回部的概略配置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a)一实施例和(b)另一实施例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断线的形状与栅极驱动器的配置的关系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截断线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图1、图2、图3、图4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液晶显示装置1(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2、源极驱动器3、栅极驱动器11(栅极驱动电路)、显示控制电路4以及电源5。显示面板2具备:有源矩阵基板20a;相对基板20b;以及液晶层(省略图示),其被夹持在有源矩阵基板20a和相对基板20b之间。虽然在图1中省略图示,但是在有源矩阵基板20a的下表面侧(-Z侧)和相对基板20b的上表面侧(+Z侧)设置有偏振板。在相对基板20b上形成有黑矩阵、红(R)、绿(G)、蓝(B)这3色的彩色滤光片、以及共用电极(均省略图示)。
如图1所示,有源矩阵基板20a与形成于柔性基板的源极驱动器3和栅极驱动器11电连接。显示控制电路4与显示面板2、源极驱动器3、栅极驱动器11以及电源5电连接。显示控制电路4对源极驱动器3和栅极驱动器11输出控制信号。控制信号包括用于在显示面板2中显示图像的重置信号、时钟信号、源极信号等。电源5与显示面板2、源极驱动器3以及显示控制电路4电连接,对各者供应电源电压信号。
(有源矩阵基板的构成)
图2是表示有源矩阵基板20a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有源矩阵基板20a包括:玻璃基板等绝缘基板2a和在绝缘基板2a上形成的N条栅极线13G、N条辅助电容线13CS及M条源极线15S(N、M是2以上的自然数)。
N条栅极线13G沿着X轴方向从绝缘基板2a的一端(-X方向的端部)到另一端(+X方向的端部)按大致相等间隔大致平行地形成。N条辅助电容线13CS也同样地从绝缘基板2a的一端(-X方向的端部)到另一端(+X方向的端部)按大致相等间隔大致平行地形成。另外,M条源极线15S(第1源极线、第2源极线)以与N条栅极线13G和N条辅助电容线13CS交叉的方式沿着Y轴方向从绝缘基板2a的一端(-Y方向的端部)到另一端(+Y方向的端部)按大致相等间隔大致平行地形成。
N条栅极线13G与栅极驱动器11电连接,将栅极驱动器11生成的栅极信号从-X方向朝向+X方向传递。N条辅助电容线13CS也同样地将辅助电容电压(辅助电容信号)从-X方向朝向+X方向传递。M条源极线15S与源极驱动器3电连接,将源极驱动器3生成的源极信号(第1源极信号、第2源极信号)从-Y方向朝向+Y方向传递。X轴与Y轴大致正交。
被栅极线13G和源极线15S包围的各区域是像素区域,虽然在图2中省略图示,但是在各像素区域中形成有1个像素电极和1个开关元件(第1开关元件)。各像素电极与彩色滤光片中的任意的颜色对应,并作为开关元件连接到栅极线13G和源极线15S。开关元件例如是薄膜晶体管(TFT),TFT的栅极电极与栅极线13G同样地配置在绝缘基板2a上,连接到对应的栅极线13G。另外,TFT的源极电极和漏极电极与源极线15S配置在绝缘膜上的情况同样地,配置在栅极绝缘膜上,连接到对应的源极线15S和像素电极。
在图2中,针对1条栅极线13G设置有1条辅助电容线13CS,栅极线13G与辅助电容线13CS交替配置。不限于此,也可以针对1条栅极线13G设置多条辅助电容线13CS。
(显示面板的截断)
图3是用于说明由显示面板2的截断线25进行的截断的图。
(截断线)
图3的(a)是表示将显示面板2截断的截断线25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截断线25包括:有源矩阵基板截断线25a,其将有源矩阵基板20a以机械的方式截断;相对基板截断线25b,其将相对基板20b以机械的方式截断;以及激光扫描线25c,其将有源矩阵基板20a上的栅极线13G和辅助电容线13CS(根据情况,还将源极线15S)截断。
有源矩阵基板截断线25a、相对基板截断线25b以及激光扫描线25c沿着Y轴方向是相互大致平行的。在从有源矩阵基板截断线25a观看时,相对基板截断线25b位于离栅极驱动器11近的一侧(-X侧)。有源矩阵基板截断线25a与相对基板截断线25b之间的间隔取决于有源矩阵基板20a的机械性截断影响栅极线13G和辅助电容线13CS的宽度,但优选0.5mm~2mm。另外,激光扫描线25c位于有源矩阵基板截断线25a与相对基板截断线25b之间。
在沿着截断线25截断后的显示面板2中,比相对基板截断线25b有源矩阵基板20a离栅极驱动器11更近的一侧(-X侧)的区域41成为显示区域41。另外,比有源矩阵基板截断线25a离栅极驱动器11更远的一侧(+X侧)的区域42成为非显示区域42。另外,通过非显示区域42中的、沿着激光扫描线25c的激光扫描而与显示区域41电分离的区域43成为分离区域43。
分离区域43包含由于沿着有源矩阵基板截断线25a的机械性截断而有可能发生短路的区域。因此,显示区域41与由于沿着激光扫描线25c的激光扫描而有可能发生短路的区域分离。因而,为了使分离区域43包含有可能发生短路的所有区域,优选激光扫描线25c与有源矩阵基板截断线25a充分地分离。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后面详细叙述沿着激光扫描线25c照射的激光,考虑源极线15S的宽度和激光的宽度,为了不使栅极线13G与源极线15S短路,优选栅极线13G与源极线15S分开。
(截断工艺)
图3的(b)是表示机械性截断后的显示面板2的截断线25附近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在图3的(b)中,源极线15S用实线、栅极线13G用单点划线、辅助电容线13CS用两点划线表示。以下参照图3的(b)说明将显示面板2截断的工艺。
首先,沿着有源矩阵基板截断线25a,将有源矩阵基板20a以机械的方式截断。此时,与绝缘基板2a一起还对栅极线13G和辅助电容线13CS进行截断。有源矩阵基板截断线25a附近的栅极线13G和辅助电容线13CS由于施加机械性外力,因此,有可能发生了短路,或者有可能在显示面板2的使用中发生短路。
接着,沿着相对基板截断线25b同样地以机械的方式截断相对基板20b。此外,既可以先后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有源矩阵基板20a的截断和相对基板20b的截断。
并且,将非显示区域42内的露出到有源矩阵基板20a上的液晶层30去除。由此,非显示区域42内的绝缘基板2a上的配线(栅极线13G、辅助电容线13CS以及源极线15S)露出。通过该露出,在下一个工序中易于照射进行扫描的激光。
接着,沿着激光扫描线25c对有源矩阵基板20a的表面扫描激光。通过激光扫描,激光的照射区域内的配线(栅极线13G、辅助电容线13CS以及源极线15S)蒸发后消失。其结果是,位于比激光的照射区域离有源矩阵基板截断线25a近的一侧(+X方向)的配线与位于离栅极驱动器11近的一侧(-X方向)的配线分离。
在上述这种截断后,将被夹持在有源矩阵基板20a和相对基板20b之间的显示区域41内的液晶层30(在液晶层30不足的情况下注入形成液晶层30的液晶组成物后)通过密封材料进行密封。
(激光扫描)
图4是表示有源矩阵基板20a的激光扫描线25c附近的配线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此外,在图4中,为了易于理解配线的概略结构,将绝缘基板2a、像素电极、绝缘层等省略。
在有源矩阵基板20a上设置有用于根据栅极信号对像素电极施加源极信号的开关元件T(第1开关元件)。开关元件T例如是薄膜晶体管(TFT),与栅极线13G和源极线15S的交叉部对应设置。
如图4所示,在沿着激光扫描线25c照射具有宽度r的激光时,产生沿着激光扫描线25c的宽度r的照射区域L,配线(栅极线13G、辅助电容线13CS以及源极线15S)中的、位于照射区域L内部的部分蒸发后消失。另一方面,在照射区域L与非照射区域的边界部,有时形成配线的材料没有蒸发,熔融后残留。栅极线13G、辅助电容线13CS以及源极线15S隔着绝缘层而层叠,因此,在栅极线13G与源极线15S的交叉部,栅极线13G和源极线15S有可能由于熔融而短路。同样地,在辅助电容线13CS与源极线15S的交叉部,辅助电容线13CS和源极线15S有可能由于熔融而短路。因此,在照射区域L与非照射区域的边界部中的离栅极驱动器11更近(-X侧)的边界部与交叉部CG,n,m重叠的情况下,栅极线13G和源极线15S在该交叉部CG,n,m有可能短路,上述交叉部CG,n,m是距离源极驱动器3为第n行(n是1以上N-1以下的自然数)的栅极线13G与距离栅极驱动器11为第m列(m是1以上M-1以下的自然数)的源极线15S所交叉的交叉部。因此,激光的照射区域L需要满足下式(1)的关系。
XS,m+dS/2<XL-r/2<XS,m+1-dS/2……(1)
其中,
XS,m是距离栅极驱动器11为第m列的源极线15S的中心线的X坐标,
XL是照射区域L的中心线的X坐标,
dS是源极线15S的宽度,
r是沿着激光扫描线25c照射的激光的宽度以及照射区域L的宽度。
另外,若反向考虑,则在激光的照射区域L不满足式(1)的关系时,即满足下式(2)的关系时,栅极线13G与源极线15S有可能在交叉部CG,n,m发生短路。
XS,m-dS/2≤XL-r/2≤XS,m+dS/2……(2)
并且,在将子像素的间距设为p时,由于是p=XS,m+1-XS,m,因此,激光的位置公差是±(p-dS)/2。
因而,关于作为照射区域L的中心线的X坐标与激光扫描线25c的X坐标之差的位置公差,沿着激光扫描线25c的激光的照射的位置公差需要小于±(p-dS)/2,优选其更小。另外,优选激光扫描线25c与源极线15S分开。
(效果)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明存在如下的问题:在显示面板的使用中和工作寿命中等情况下,有可能修复后的短路再次发生,或者在显示面板刚刚截断之后没有发生短路的薄弱部分有可能发生短路。针对该问题,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明进行追加的应力测试,暴露出在使用中和工作寿命中等有可能短路的薄弱部分。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包括本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20a的显示面板2的截断是,通过沿着激光扫描线25c的激光的照射,将包括有可能发生短路的区域的分离区域43与显示区域41电分离。因此,显示区域41与截断导致的短路没有关系,不会产生截断导致的短路所造成的显示缺陷。
[实施方式2]
如下所示,基于图1、图5、图6、图7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此外,为了便于说明,针对具有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液晶显示装置和有源矩阵基板的构成)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液晶显示装置1具备显示面板2、源极驱动器3、栅极驱动器11、显示控制电路4以及电源5。显示面板2具备有源矩阵基板20a、相对基板20b以及被这些基板夹持的液晶层(省略图示)。
图5是表示有源矩阵基板20a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有源矩阵基板20a包括:玻璃基板等绝缘基板2a;以及N条栅极线13G、N条辅助电容线13CS及M条源极线15S,其形成在绝缘基板2a上(N、M是2以上的自然数)。
(配线的迂回)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不同,虽然在图5中没有图示,但是如图6和图7所示,在各栅极线13G上设置有栅极线迂回部50G,在各源极线15S上设置有源极线迂回部50S(源极线第1迂回部)。
栅极线迂回部50G与栅极线13G和源极线15S的交叉部对应设置。栅极线迂回部50G是以栅极线13G迂回的方式形成的部分,使得(i)在激光的照射区域L满足式(2)的关系的情况下,从有源矩阵基板20a的-X方向的端部延伸后经过对应的交叉部之前的栅极线13G在照射区域L内被截断,(ii)不产生(换句话说不增加)栅极线13G(与本身或者与其它配线)交叉(包括平行重叠)的新的交叉部。其原因是,在栅极线13G上增加了交叉部的情况下,当照射区域L的边界部与该交叉部重叠时,该交叉部有可能短路。
源极线迂回部50S与栅极线迂回部50G对应设置。源极线迂回部50S是为了不产生源极线15S(与本身或者与其它配线)交叉的新的交叉部而以源极线15S避开对应的栅极线迂回部50G的方式形成的部分。
栅极线迂回部50G如上所述不增加交叉部。因此,仅通过以对应的方式设置有栅极线迂回部50G的交叉部(第1交叉部),栅极线13G与源极线15S交叉。另外,栅极线13G与本身不交叉,与相邻的其它栅极线13G也不交叉。其结果是,栅极线13G从对应的交叉部和与对应的交叉部在-X方向侧相邻的另一交叉部之间的(相对于对应的交叉部位于-X方向的)开始位置(第1开始位置)向-Y方向或+Y方向弯曲出来,栅极线13G开始迂回。同样地,在栅极线13G的迂回结束时,从-Y方向或+Y方向返回到对应的交叉部和开始位置之间的(相对于对应的交叉部位于-X方向,相对于开始位置位于+X方向)终止位置(第1终止位置)。然后,迂回结束的栅极线13G以朝向+X方向的方式弯曲,经过对应的交叉部。
栅极线迂回部50G在激光的照射区域L满足式(2)的关系时在照射区域L内被截断。因此,栅极线迂回部50G的栅极线13G横跨经过对应的交叉部的+X方向的端部并在Y轴方向(+Y方向和-Y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第1直线)和经过-X方向的端部并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直线这两者。其中,如上所述,栅极线迂回部50G从相对于对应的交叉部位于-X方向的开始位置开始,在相对于对应的交叉部位于-X方向的终止位置处结束,因此在栅极线迂回部50G的栅极线13G横跨经过+X方向的端部的直线的情况下,也横跨经过-X方向的端部的直线。
通过这种栅极线迂回部50G,在激光的照射区域L满足式(2)的关系的情况下,参照图4和图7,从栅极驱动器11向栅极线13G供应的栅极信号在到达其前一个交叉部CG,n,m-1后,在栅极线迂回部50G处中断,不会到达有可能发生短路的交叉部CG,n,m
因而,参照图6,栅极线迂回部50G包括:(i)开始部51G(第1开始部),其中,栅极线13G从相对于对应的交叉部位于-X方向的开始位置向+Y方向或-Y方向引出;(ii)横跨部52G(第1横跨部),其中,栅极线13G横跨经过对应的交叉部的+X方向的端部并向Y轴方向延伸的直线;以及(iii)终止部53G(第1终止部),其中,栅极线13G从相对于对应的交叉部位于-X方向并且相对于开始位置位于+X方向的终止位置返回。栅极线13G,(i)通过非栅极线迂回部50G的栅极线13G将栅极线迂回部50G的终止位置和对应的交叉部之间、(ii)通过非栅极线迂回部50G的栅极线13G将栅极线迂回部50G的开始位置和与对应的交叉部在-X方向侧相邻的另一交叉部之间、(iii)仅通过该栅极线迂回部50G的栅极线13G将同一栅极线迂回部50G的开始位置和终止位置之间电连接。优选栅极线迂回部50G的栅极线13G和源极线迂回部50S的源极线15S为了避开开关元件T而以经过与开关元件T不同的位置的方式形成。
(实施例)
图6是表示用于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栅极线迂回部50G和源极线迂回部50S的一实施例的、有源矩阵基板20a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以下,参照图6详细说明通过以直线并且简单弯曲栅极线13G的方式形成了栅极线迂回部50G、通过以直线并且简单弯曲源极线15S的方式形成了源极线迂回部50S的实施例。其中,图6~图10所示的例子是用于对栅极线迂回部50G和源极线迂回部50S加深理解的例子,不是限定性内容。栅极线迂回部50G和源极线迂回部50S也可以以曲线分支的方式、以弯曲多次的方式形成,也可以以除此以外的任意的方式复杂地形成。
以下,M是2以上的自然数,m是1以上M-1以下的自然数,N是2以上的自然数,n是1以上N-1以下的自然数。另外,将开关元件T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宽度设为TX和TY。另外,虽然在现实中第0行的栅极线13G和第0列的源极线15S均不存在,但是为了方便,假定为第0行的栅极线13G沿着有源矩阵基板的-Y侧的端部延伸,第0列的源极线15S沿着有源矩阵基板的-X侧的端部延伸。
以下,关于距离栅极驱动器11为第m列的源极线15S与距离源极驱动器3为第n行的栅极线13G所交叉的交叉部CG,n,m、与该交叉部CG,n,m对应的栅极线13G的栅极线迂回部50G、以及与该栅极线迂回部50G对应的源极线15S的源极线迂回部50S,研究X坐标的大小关系和Y坐标的大小关系。
在图6中,距离源极驱动器3为第n行的栅极线13G
·在+X方向上经过交叉部CG,n,m-1
·在XG,m (1)处向-Y方向折弯,
·在YG,n (1)处向+X方向折弯,
·在XG,m (2)处向+Y方向折弯,
·在YG,n (2)处向-X方向折弯,
·在XG,m (3)处向+Y方向折弯,
·在YG,n处向+X方向折弯,
·在+X方向上经过交叉部CG,n,m
在图6中,距离栅极驱动器11为第m列的源极线15S
·在+Y方向上经过交叉部CG,n-1,m
·在YS,n (1)处向+X方向折弯,
·在XS,m (1)处向+Y方向折弯,
·在YS,n (2)处向-X方向折弯,
·在XS,m处向+Y方向折弯,
·在+Y方向上经过交叉部CG,n,m
此外,
交叉部CG,n,m的中心点的坐标是(XS,m,YG,n),
交叉部CG,n-1,m的中心点的坐标是(XS,m,YG,n-1),
交叉部CG,n,m-1的中心点的坐标是(XS,m-1,YG,n),
YG,n、XG,m (1)、YG,n (1)、XG,m (2)、YG,n (2)、XG,m (3)分别是栅极线13G的中心线的X坐标或Y坐标,
XS,m、YS,n (1)、XS,m (1)、YS,n (2)分别是源极线15S的中心线的X坐标或Y坐标。
并且,基于优选(i)栅极线迂回部50G所具备的开始部51G、横跨部52G以及终止部53G的、相互相对于交叉部CG,n,m、交叉部CG,n-1,m以及交叉部CG,n,m-1的位置关系、(ii)源极线迂回部50S以避开栅极线迂回部50G的方式设置、以及(iii)栅极线迂回部50G的栅极线13G和源极线迂回部50S的源极线15S与开关元件T不重叠,若不考虑栅极线13G的宽度dG和源极线15S的宽度dS,则与交叉部CG,n,m对应的栅极线迂回部50G和与该栅极线迂回部50G对应的源极线迂回部50S满足下式(3)和下式(4)的关系。
XS,m-1+TX<XG,m (1)<XG,m (3)<XS,m<XG,m (2)<XS,m (1)<XG,m+1 (1)········(3)
YG,n-1<YS,n (1)<YG,n (1)<YG,n (2)<YS,n (2)<YG,n-TY········(4)
而且,若考虑栅极线13G的宽度dG和源极线15S的宽度dS,则能够基于式(3)的关系推导出栅极线迂回部50G和源极线迂回部50S满足下面的式(5-1)~式(5-6)的关系。同样地,能够基于式(4)的关系推导出满足下面的式(6-1)~式(6-5)的关系。
XS,m-1+dS/2+TX+dG/2<XG,m (1)········(5-1)
XG,m (1)+dG<XG,m (3)········(5-2)
XG,m (3)+dG/2+dS/2<XS,m········(5-3)
XS,m+dS/2+dG/2<XG,m (2)········(5-4)
XG,m (2)+dG/2+dS/2<XS,m (1)········(5-5)
XS,m (1)+dS/2+dG/2<XG,m+1 (1)········(5-6)
YG,n-1+dG/2+dS/2<YS,n (1)········(6-1)
YS,n (1)+dS/2+dG/2<YG,n (1)········(6-2)
YG,n (1)+dG<YG,n (2)········(6-3)
YG,n (2)+dG/2+dS/2<YS,n (2)········(6-4)
YS,n (2)+dS/2+dG/2<YG,n-TY········(6-5)
图7是表示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激光的照射区域L满足式(2)的关系时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如图7所示,在激光的照射区域L满足式(2)的关系的情况下,栅极线13G在从交叉部CG,n,m-1去往交叉部CG,n,m的期间、具体地在与交叉部CG,n,m对应的栅极线迂回部50G处、更具体地在该栅极线迂回部50G的横跨部52G处被截断。同时,与截断栅极线13G的栅极线迂回部50G对应的源极线迂回部50S也被截断。因而,第n行的栅极线13G从-X方向朝向+X方向传递的栅极信号到达交叉部CG,n,m-1后,在与交叉部CG,n,m对应的栅极线迂回部50G处中断,不会到达交叉部CG,n,m
(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照射沿着激光扫描线25c的激光,能够将包括由于显示面板2的机械性截断而有可能发生短路的区域的分离区域43与显示区域41电分离。因此,起到可靠地去除来自截断后的显示面板2的显示区域41的短路和由短路导致的显示缺陷的效果。
而且,如图7所示,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不同,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激光的照射区域L满足式(2)的关系的情况下,有可能短路的交叉部CG,n,m与显示区域41(图3)电分离。因此,激光的照射区域L也可以不满足式(1)的关系。因而,能够使激光扫描线25c靠近源极线15S或者与源极线15S重叠。另外,激光的位置公差也可以大于±(p-dS)/2。
这样,激光的照射区域L也可以不满足式(1)的关系,因此,能够更容易地实现不会由于截断所致的短路而产生显示缺陷的显示面板。
[实施方式3]
如下所示,基于图1、图2、图8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此外,为了便于说明,针对具有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液晶显示装置和有源矩阵基板的构成)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液晶显示装置1具备显示面板2、源极驱动器3、栅极驱动器11、显示控制电路4以及电源5。显示面板2具备有源矩阵基板20a、相对基板20b、以及被这些基板夹持的液晶层(省略图示)。
图2是表示有源矩阵基板20a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有源矩阵基板20a包括玻璃基板等绝缘基板2a;以及N条栅极线13G、N条辅助电容线13CS及M条源极线15S,其形成在绝缘基板2a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2不同,有源矩阵基板20a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同样地包括辅助电容线13CS。
(配线的迂回)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2同样地具备栅极线迂回部50G和源极线迂回部50S。并且,存在作为栅极线13G和源极线15S以外的配线的辅助电容线13CS,因此,栅极线迂回部50G和源极线迂回部50S以与辅助电容线13CS不交叉的方式形成。
(实施例)
图8是表示用于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栅极线迂回部50G和源极线迂回部50S的一实施例的、有源矩阵基板20a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在图8中,距离源极驱动器3为第n行的栅极线13G和距离栅极驱动器11为第m列的源极线15S与上述的实施方式2同样地弯曲。另外,在图8中,距离源极驱动器3为第n行的辅助电容线13CS是YCS,n,在+X方向上延伸。因而,若与上述的实施方式2同样地不考虑栅极线13G的宽度dG、源极线15S的宽度dS以及辅助电容线13CS的宽度dCS,则与交叉部CG,n,m对应的栅极线迂回部50G和与该栅极线迂回部50G对应的源极线迂回部50S满足上述的式(3)的关系和下面的式(7)或式(8)的关系。
YG,n-1<YS,n (1)<YCS,n<YG,n (1)<YG,n (2)<YS,n (2)<YG,n-TY········(7)
YG,n-1<YCS,n<YS,n (1)<YG,n (1)<YG,n (2)<YS,n (2)<YG,n-TY········(8)
式(7)和式(8)是以栅极线迂回部50G和源极线迂回部50S与辅助电容线13CS不交叉的方式按情况划分的条件式。式(7)在第m列的源极线15S向+X方向折弯的YS,n (1)位于比离第n行的辅助电容线13CS离源极驱动器3更近的位置(-Y侧)时成立。另外,式(8)在第m列的源极线15S向+X方向折弯的YS,n (1)位于比离第n行的辅助电容线13CS离源极驱动器3更远的位置(+Y侧)时成立。
而且,若考虑栅极线13G的宽度dG、源极线15S的宽度dS以及辅助电容线13CS的宽度dCS,则能够基于式(3)的关系推导出栅极线迂回部50G和源极线迂回部50S满足上述的式(5-1)~式(5-6)的关系。同样地,在满足式(7)的关系的情况下,能够基于式(7)的关系推导出满足下面的式(9-1)~式(9-2)和上述的式(6-3)~式(6-5)的关系。另外,在满足式(8)的关系的情况下,能够基于式(8)的关系推导出满足下面的式(10)和上述的式(6-2)~式(6-5)的关系。
YG,n-1+dG/2+dS/2<YS,n (1)<YCS,n-dS/2-dCS/2········(9-1)
YCS,n+dCS/2+dG/2<YG,n (1)········(9-2)
YCS,n+dCS/2+dS/2<YS,n (1)········(10)
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也与图6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同样地,在激光的照射区域L满足式(2)的关系的情况下,栅极线13G具体地在与交叉部CG,n,m对应的栅极线迂回部50G处被截断。
(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照射沿着激光扫描线25c的激光,能够将包括由于显示面板2的机械性截断而有可能发生短路的区域的分离区域43与显示区域41电分离。因此,起到可靠地去除来自截断后的显示面板2的显示区域41的短路和由短路导致的显示缺陷的效果。
而且,与上述的实施方式2同样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激光的照射区域L满足式(2)的关系的情况下,有可能短路的交叉部CG,n,m与显示区域41(图3)电分离。因此,激光的照射区域L也可以不满足式(1)的关系。
[实施方式4]
如下所示,基于图1、图2、图9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此外,为了便于说明,针对具有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液晶显示装置和有源矩阵基板的构成)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液晶显示装置1具备显示面板2、源极驱动器3、栅极驱动器11、显示控制电路4以及电源5。显示面板2具备有源矩阵基板20a、相对基板20b、以及被这些基板夹持的液晶层(省略图示)。
图2是表示有源矩阵基板20a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有源矩阵基板20a包括玻璃基板等绝缘基板2a;以及N条栅极线13G、N条辅助电容线13CS以及M条源极线15S,其形成在绝缘基板2a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3同样地,有源矩阵基板20a包括辅助电容线13CS。
(配线的迂回)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2~3同样地,具备栅极线迂回部50G和与栅极线迂回部50G对应的源极线迂回部50S(源极线第1迂回部)。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辅助电容线13CS上设置有辅助电容线迂回部50CS,在各源极线15S上设置有与辅助电容线迂回部50CS对应的源极线迂回部50S(源极线第2迂回部)。
辅助电容线迂回部50CS与栅极线迂回部50G与栅极线13G和源极线15S的交叉部对应设置的情况同样地,与辅助电容线13CS和源极线15S的交叉部对应设置。辅助电容线迂回部50CS是以辅助电容线13CS迂回的方式形成的部分,使得(i)在激光的照射区域L满足式(2)的关系的情况下,从有源矩阵基板20a的-X方向的端部延伸并经过对应的交叉部之前的辅助电容线13CS在照射区域L内被截断,(ii)不产生(不增加)辅助电容线13CS(与本身或者与其它配线)交叉的新的交叉部。
源极线迂回部50S与栅极线迂回部50G对应设置,而且,与辅助电容线迂回部50CS对应设置。与辅助电容线迂回部50CS对应的源极线迂回部50S是为了不产生源极线15S(与本身或者与其它配线)交叉的新的交叉部而以源极线15S避开对应的辅助电容线迂回部50CS的方式形成的部分。
栅极线迂回部50G如上所述不增加交叉部。因此,栅极线13G仅通过以对应的方式设置有栅极线迂回部50G的交叉部(第1交叉部)与源极线15S交叉。另外,栅极线13G与本身不交叉,与相邻的辅助电容线13CS也不交叉。
辅助电容线迂回部50CS如上所述不增加交叉部。因此,辅助电容线13CS仅通过以对应的方式设置有辅助电容线迂回部50CS的交叉部(第2交叉部)与源极线15S交叉。另外,辅助电容线13CS与本身不交叉,与相邻的栅极线13G也不交叉。其结果是,辅助电容线13CS从对应的交叉部和与对应的交叉部在-X方向侧相邻的另一交叉部之间的(相对于对应的交叉部位于-X方向的)开始位置(第2开始位置)向-Y方向或+Y方向弯曲出来,辅助电容线13CS开始迂回。同样地,在辅助电容线13CS的迂回结束时,从-Y方向或+Y方向返回到对应的交叉部与开始位置之间的(相对于对应的交叉部位于-X方向,相对于开始位置位于+X方向的)终止位置(第2终止位置)。并且,迂回结束的辅助电容线13CS以朝向+X方向的方式弯曲,经过对应的交叉部。
辅助电容线迂回部50CS在激光的照射区域L满足式(2)的关系时在照射区域L内被截断。因此,辅助电容线迂回部50CS的辅助电容线13CS横跨经过对应的交叉部的+X方向的端部并在Y轴方向(+Y方向和-Y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第2直线)和经过-X方向的端部并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直线这两者。其中,如上所述,辅助电容线迂回部50CS从相对于对应的交叉部位于-X方向的开始位置开始,在相对于对应的交叉部位于-X方向的终止位置结束,因此,辅助电容线迂回部50CS的辅助电容线13CS在横跨经过+X方向的端部的直线的情况下,也横跨经过-X方向的端部的直线。
通过辅助电容线迂回部50CS,在激光的照射区域L满足式(2)的关系的情况下,参照图4和图9,辅助电容线13CS所传递的辅助电容信号在到达其前一个的交叉部CCS,n,m-1后,在辅助电容线迂回部50CS处中断,不会到达有可能发生短路的交叉部CCS,n,m
因而,参照图9,辅助电容线迂回部50CS包括:(i)开始部51CS(第2开始部),其中,辅助电容线13CS从相对于对应的交叉部位于-X方向的开始位置向+Y方向或-Y方向引出;(ii)横跨部52CS(第2横跨部),其中,辅助电容线13CS横跨经过对应的交叉部的+X方向的端部并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直线;以及(iii)终止部53CS(第2终止部),其中,辅助电容线13CS从相对于对应的交叉部位于-X方向并且相对于开始位置位于+X方向的终止位置返回。辅助电容线13CS(i)通过非辅助电容线迂回部50CS的辅助电容线13CS将辅助电容线迂回部50CS的终止位置和对应的交叉部之间、(ii)通过非辅助电容线迂回部50CS的辅助电容线13CS将辅助电容线迂回部50CS的开始位置和与对应的交叉部在-X方向侧相邻的另一交叉部之间、(iii)仅通过该辅助电容线迂回部50CS的辅助电容线13CS将同一辅助电容线迂回部50CS的开始位置和终止位置之间电连接。优选辅助电容线迂回部50CS的辅助电容线13CS和源极线迂回部50S的源极线15S为了避开开关元件T而以经过与开关元件T不同的位置的方式形成。
(实施例)
图9是表示用于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栅极线迂回部50G和源极线迂回部50S的一实施例的、有源矩阵基板20a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在图9中,距离源极驱动器3为第n行的栅极线13G与上述的实施方式2同样地弯曲。
在图9中,距离栅极驱动器11为第m列的源极线15S与上述的实施方式2同样地弯曲,而且,
·在YS,n (3)处向+X方向折弯,
·在XS,m (1)处向+Y方向折弯,
·在YS,n (4)处向-X方向折弯,
·在XS,m处向+Y方向折弯,
·经过交叉部CCS,n,m
在图9中,距离源极驱动器3为第n行的辅助电容线13CS
·在+X方向上经过交叉部CCS,n,m-1
·在XCS,m (1)处向-Y方向折弯,
·在YCS,n (1)处向+X方向折弯,
·在XCS,m (2)处向+Y方向折弯,
·在YCS,n (2)处向-X方向折弯,
·在XCS,m (3)处向+Y方向折弯,
·在YCS,n处向+X方向折弯,
·在+X方向上经过交叉部CCS,n,m
此外,
交叉部CCS,n,m的中心坐标是(XCS,m,YCS,n),
交叉部CCS,n,m-1的中心坐标是(XCS,m-1,YCS,n),
YCS,n、XCS,m (1)、YCS,n (1)、XCS,m (2)、YCS,n (2)、XCS,m (3)分别是辅助电容线13CS的中心线的X坐标或Y坐标,
YS,n (3)、XS,m (2)、YS,n (4)分别是源极线15S的中心线的X坐标或Y坐标。
并且,基于优选(i)栅极线迂回部50G所具备的开始部51G、横跨部52G以及终止部53G的、相互相对于交叉部CG,n,m、交叉部CCS,n,m以及交叉部CG,n,m-1的位置关系、(ii)辅助电容线迂回部50CS所具备的开始部51CS、横跨部52CS以及终止部53CS的、相互相对于交叉部CCS,n,m、交叉部CG,n-1,m以及交叉部CCS,n,m-1的位置关系、(iii)源极线迂回部50S以避开栅极线迂回部50G和辅助电容线迂回部50CS的方式设置、以及(iv)栅极线迂回部50G的栅极线13G、源极线迂回部50S的源极线15S以及辅助电容线迂回部50CS的辅助电容线13CS与开关元件T不重叠,若不考虑栅极线13G的宽度dG、源极线15S的宽度dS以及辅助电容线13CS的宽度dCS,则与交叉部CG,n,m对应的栅极线迂回部50G、与交叉部CCS,n,m对应的辅助电容线迂回部50CS、以及与该栅极线迂回部50G和辅助电容线迂回部50CS对应的源极线迂回部50S满足式(3)、下面的式(11)和式(12)的关系。
XS,m-1+TX<XCS,m (1)<XCS,m (3)<XS,m<XCS,m (2)<XS,m (1)<XCS,m+1 (1)········(11)
YG,n-1<YS,n (3)<YCS,n (1)<YCS,n (2)<YS,n (4)<YCS,n<YS,n (1)<YG,n (1)<YG,n (2)<YS,n (2)<YG,n-TY········(12)
而且,若考虑栅极线13G的宽度dG、源极线15S的宽度dS以及辅助电容线13CS的宽度dCS,则栅极线迂回部50G、辅助电容线迂回部50CS以及源极线迂回部50S所满足的关系能够根据上述的式(3)、式(11)以及式(12)并参照图9推导出。该推导与上述的实施方式2的根据式(3)推导出式(5-1)~式(5-6)以及根据式(4)推导出式(6-1)~式(6-5)是同样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进行省略。
(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照射沿着激光扫描线25c的激光,能够将包括由于显示面板2的机械性截断而有可能发生短路的区域的分离区域43与显示区域41电分离。因此,起到可靠地去除来自截断后的显示面板2的显示区域41的短路和由短路导致的显示缺陷的效果。
而且,与上述的实施方式2同样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激光的照射区域L满足式(2)的关系的情况下,有可能短路的交叉部CG,n,m与显示区域41(图3)电分离。因此,激光的照射区域L也可以不满足式(1)的关系。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辅助电容线13CS与源极线15S的交叉部CCS,n、m也同样地与显示区域41电分离。
[实施方式5]
如下所示,基于图1、图2、图10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此外,为了便于说明,针对具有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液晶显示装置和有源矩阵基板的构成)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液晶显示装置1具备显示面板2、源极驱动器3、栅极驱动器11、显示控制电路4以及电源5。显示面板2具备有源矩阵基板20a、相对基板20b以及被这些基板夹持的液晶层(省略图示)。
图2是表示有源矩阵基板20a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有源矩阵基板20a包括:玻璃基板等绝缘基板2a;以及N条栅极线13G、N条辅助电容线13CS以及M条源极线15S,其形成在绝缘基板2a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3~4同样地,有源矩阵基板20a包括辅助电容线13CS。
(迂回部的配置和开口率)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20a的栅极线迂回部50G和源极线迂回部50S的概略配置的俯视图。
在有源矩阵基板20a中,用于显示红色的图像信息的红像素电极17R相对于第3k-2列的源极线15S设置。另外,用于显示蓝色的图像信息的蓝像素电极17B相对于第3k-1列的源极线15S设置。另外,用于显示绿色的图像信息的绿像素电极17G相对于第3k列的源极线15S设置(M=3K,k是1以上K-1以下的自然数))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3中,以激光扫描线25c的-X侧的边界部可以与第1列到第M列的源极线15S中的任意一个重复的方式,与全部栅极线13G与源极线15S的交叉部对应地,设置有栅极线迂回部50G和源极线迂回部50S。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是,仅对栅极线13G与源极线15S的交叉部中的、与绿像素电极17G对应的交叉部设置有栅极线迂回部50G和源极线迂回部50S。
这样,栅极线迂回部50G和源极线迂回部50S在上述的实施方式3中按每1个像素逐一设置,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按每3个像素逐一设置。因此,栅极线迂回部50G和源极线迂回部50S相对于显示区域41所占的面积的比率在本实施方式/实施方式3中减少到约1/3。因而,能够抑制由栅极线迂回部50G和源极线迂回部50S导致的开口率的下降。另外,为了抑制该开口率的下降,优选栅极线迂回部50G和源极线迂回部50S的面积小,例如优选是图6~图10所示例子那样的简单地弯曲后的形状。此外,栅极线迂回部50G和源极线迂回部50S可以按每2个像素逐一设置,按每3个像素两个两个地设置,或者按每4个以上的像素逐一设置。
本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20a包括:(i)K条源极线15S(第1源极线),其从-Y方向朝向+Y方向传递绿色成分的源极信号(第1源极信号);(ii)N条栅极线13G,其仅通过以对应的方式设置栅极线迂回部50G的交叉部(第1交叉部)与传递绿色成分的源极信号的源极线15S交叉,从-X方向朝向+X方向传递栅极信号;(iii)N条辅助电容线13CS,其通过交叉部(第2交叉部)与传递绿色成分的源极信号的源极线15S交叉,从-X方向朝向+X方向传递辅助电容信号;以及(iv)2K条源极线15S(第2源极线),其从-Y方向朝向+Y方向传递红色成分和蓝色成分的源极信号(第2源极信号),通过交叉部(第3交叉部)与栅极线13G交叉,通过交叉部(第4交叉部)与辅助电容线13CS交叉。而且,经过与设置栅极线迂回部50G的栅极线13G的交叉部(第1交叉部)的源极线15S(第1源极线)所传递的源极信号(第1源极信号)表示绿色的图像信息。经过与未设有栅极线迂回部50G的栅极线13G的交叉部(第3交叉部)的源极线15S(第2源极线)所传递的源极信号(第1源极信号)表示作为不同于绿色的颜色的红色和绿色的图像信息。
(激光扫描)
参照图10,关于传递绿色成分的源极信号的源极线15S,在激光的照射区域L满足式(2)的关系的情况下有可能短路的交叉部与显示区域41(图3)电分离。另一方面,关于传递红色成分和蓝色成分的源极信号的源极线15S,在激光的照射区域L满足式(2)的关系的情况下有可能短路的交叉部不与显示区域41电分离。因而,激光的照射区域L必须满足基于式(1)推导出的下面的式(13)或式(14)的关系。
XS,3k-2+dS/2<XL-r/2<XS,3k-dS/2······(13)
XS,3k+dS/2<XL-r/2<XS,3k+1-dS/2······(14)
根据式(13)进行推导,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子像素的间距设为p到2p=XS,3k-XS,3k-2,因此,激光的位置公差是±(2p-dS)/2。而在未设置有栅极线迂回部50G的实施方式1中,激光的位置公差是±(p-dS)/2。因而,通过对多条源极线15S中的一部分源极线15S所经过的交叉部设置栅极线迂回部50G,能够增大激光的位置公差。
(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照射沿着激光扫描线25c的激光,能够将包括由于显示面板2的机械性截断而有可能发生短路的区域的分离区域43与显示区域41电分离。因此,起到可靠地去除来自截断后的显示面板2的显示区域41的短路和由短路导致的显示缺陷的效果。
还通过对多条源极线15S中的一部分源极线15S所经过的交叉部设置栅极线迂回部50G,能够增大激光的位置公差。另外,能够抑制由栅极线迂回部50G和源极线迂回部50S导致的显示面板2的开口率的下降。
[实施方式6]
如下所示,基于图11、图12以及图13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此外,为了便于说明,针对具有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液晶显示装置和有源矩阵基板的构成)
图11的(a)和(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不同的实施例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液晶显示装置1具备显示面板2、源极驱动器3、栅极驱动器11、显示控制电路4以及电源5。显示面板2具备有源矩阵基板20a、相对基板20b以及被这些基板夹持的液晶层(省略图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3同样地,有源矩阵基板20a包括绝缘基板2a、N条栅极线13G、N条辅助电容线13CS以及M条源极线15S,在栅极线13G上设置有栅极线迂回部50G,在源极线15S上设置有源极线迂回部50S。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5不同,栅极驱动器11或栅极驱动器11的一部分形成于作为与栅极线13G和源极线15S对应地配置有像素电极的区域的像素区域的内部。
这种在用源极线15S和栅极线13G划定的像素区域中形成栅极驱动器11的至少一部分的技术例如记载于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号WO2014/069529号公报)。根据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技术,栅极驱动器11包括多个开关元件(第2开关元件),上述多个开关元件(i)连接到包括栅极线13G的配线的至少一部分,(ii)根据从包括用栅极线13G和源极线15S划定的像素区域的显示区域的外侧供应的控制信号,控制包括栅极线13G的配线的电位,(iii)至少一部分形成于像素区域。在本说明书中参照并引用了专利文献3。
由于栅极驱动器1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像素区域的内部,所以截断显示面板2的截断线25能够变更为各种形状的线。因而,能够进行显示面板2的尺寸变更,以及按图11的(a)和(b)那样的各种形状进行显示面板2的形状变更。此外,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栅极驱动器11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像素区域的内部的技术也可以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2、4~5中的任意一者进行组合。
(X轴方向)
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2~3中参照图6说明的,与栅极线迂回部50G和源极线迂回部50S有关的划定是基于栅极信号和源极信号的传递方向以及栅极线13G与源极线15S的交叉部的位置的划定。因而,如图11所示,在栅极驱动器11设置于显示区域41内部的情况、以及设置有多个栅极驱动器11的情况下,以栅极信号从-X方向朝向+X方向传递的方式设定X轴方向。具体地,将远离各栅极驱动器11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靠近各栅极驱动器11的方向设为-X方向。
(形状)
图12的(a)和(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的、截断线25的形状与栅极驱动器11的配置的关系的俯视图。
参照图12的(a),在显示面板2所具备的有源矩阵基板20a中,左右逐一设置有栅极驱动器11。在图12的(a)所示的被截断线25截断后的显示面板2中,在区域44内经过的栅极线13G被截断线25截断,不与栅极驱动器11连接。因此,在区域44内,由于未被传递栅极信号,因此不显示图像。
另一方面,参照图12的(b),在显示面板2所具备的有源矩阵基板20a中,在中央设置有1个栅极驱动器11。在图12的(b)所示的被截断线25截断后的显示面板2中,在区域44内经过的栅极线13G连接到位于显示面板2的上侧的栅极驱动器11。因此,在区域44内,传递栅极信号,显示图像。
因而,若将图12的(a)与(b)进行对比后参照时,则以适合截断线25的形状的方式配置栅极驱动器11,或者以适合栅极驱动器11的配置的方式设计截断线25的形状。具体地,配置栅极驱动器11和/或设计截断线25的形状,使得栅极信号和源极信号这两者能够传递到截断后的显示区域41内所包含的全部像素,截断后的显示区域41内所包含的各栅极线13G连接到栅极驱动器11,截断后的显示区域41内所包含的各源极线15S连接到源极驱动器3。
此时,截断后的面板2的显示区域41所包含的栅极驱动器11的Y轴方向的最长的长度与显示区域41的Y轴方向的最长的长度相互一致。其原因是,(i)栅极驱动器11与有源矩阵基板20a一起被截断线25截断,因此,栅极驱动器11不会长于显示区域41、(ii)在栅极驱动器11比显示区域41的最长的长度短的情况下,如图12的(a)的区域44所示,形成无法显示的区域。
(截断线)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截断线25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在如图3所示,在截断线25是直线的情况下,在如图13所示,是非直线的情况下,均优选有源矩阵基板截断线25a与相对基板截断线25b之间的间隔是0.5mm~2mm。另外,如图13所示,在有源矩阵基板截断线25a和相对基板截断线25b是曲线的情况下,激光扫描线25c沿着有源矩阵基板截断线25a设定在外侧,并沿着栅极线13G与源极线15S所呈的格子按台阶状设定。
[总结]
本发明的方式1的有源矩阵基板(20a)是如下构成,具有:多条源极线(15S),其包括从-Y方向朝向+Y方向传递第1源极信号的多条第1源极线;以及多条栅极线(13G),其与多条上述第1源极线仅在多个第1交叉部交叉,从-X方向朝向+X方向传递栅极信号,在上述栅极线中,与上述第1交叉部分别对应地设置有栅极线迂回部(50G),上述栅极线迂回部的每一个栅极线迂回部具有:第1开始部(51G),其中,上述栅极线从相对于对应的上述第1交叉部(参照图6、图8为CG,n,m)位于-X方向的第1开始位置(参照图6、图8为XG,m (1))向+Y方向或-Y方向弯曲出来;以及第1横跨部(52G),其中,上述栅极线横跨经过对应的上述第1交叉部的+X方向的端部(参照图6、图8为XS,m+dS/2)并沿着+Y方向和-Y方向延伸的第1直线。
根据上述的构成,在为了截断栅极线而对有源矩阵基板照射的激光的照射区域与非照射区域在-X方向侧的边界部与第1交叉部重叠的情况下,该边界部也和与该第1交叉部对应的栅极线迂回部所具有的第1横跨部重叠。因此,在对应的栅极线迂回部的第1横跨部和/或第1横跨部之间,栅极线必定被截断,因此,在边界部与第1交叉部重叠的情况下,对应的栅极线迂回部被截断。因而,由于和照射区域与非照射区域的边界部重叠,所以有可能短路的第1交叉部与相对于该第1交叉部位于-X方向的栅极线和源极线的交叉部(包括第1交叉部)分离。
因而,在具备上述构成的有源矩阵基板的显示面板中,通过1次激光扫描,能够使(i)由于机械性截断而有可能发生短路的区域、和(ii)由于照射该激光扫描的激光而有可能发生短路的第1交叉部与显示区域分离。因此,即使第1交叉部由于激光照射而导致短路而没关系。另外,其结果是,能够以经过离第1交叉部近的位置的方式进行激光扫描,另外,也可以增大激光扫描的位置公差。
根据上述的构成,栅极线与第1源极线仅在第1交叉部交叉,栅极线迂回部横跨从相对于第1交叉部位于-X方向的第1开始位置开始并经过第1交叉部的+X方向的端部的第1直线。因而,栅极线迂回部以从-X方向朝向+X方向横跨第1直线后从+X方向朝向-X方向返回的方式横跨第1直线。
本发明的方式2的有源矩阵基板(20a)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在上述方式1中,在上述第1源极线(15S)设置有上述第1源极线在上述栅极线迂回部(50G)迂回的源极线第1迂回部(50S)。
根据上述的构成,第1源极线以与栅极线迂回部不重叠的方式迂回。因此,栅极线能够与第1源极线仅在第1交叉部交叉。
本发明的方式3的有源矩阵基板(20a)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在上述方式2中,上述栅极线迂回部(50G)的上述栅极线(13G)和上述源极线第1迂回部(50S)的上述第1源极线(15S)经过与对应于上述第1交叉部的多个第1开关元件(T)不同的位置。
根据上述的构成,栅极线迂回部的栅极线和源极线第1迂回部的上述第1源极线经过与第1开关元件不同的位置。因此,栅极线迂回部和源极线第1迂回部能够与第1开关元件不重叠。
本发明的方式4的有源矩阵基板(20a)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在上述方式1~3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上述栅极线迂回部(50G)的每一个栅极线迂回部具有第1终止部(53G),其中,上述栅极线(13G)返回到相对于对应的上述第1交叉部(参照图6、图8为CG,n,m)位于-X方向并且相对于上述第1开始位置(参照图6、图8为XG,m (1))位于+X方向的第1终止位置(参照图6、图8为XG,m (3)),上述栅极线的每一条栅极线将第1交叉部和对应的上述第1终止位置之间连接,仅通过上述栅极线迂回部将对应的上述第1终止位置和对应的上述第1开始位置之间连接。
根据上述的构成,与同一第1交叉部对应的第1终止位置和第1开始位置之间仅通过上述栅极线迂回部连接。因而,在栅极线迂回部被截断时,对应的第1交叉部与位于-X方向的另一个第1交叉部分离。
本发明的方式5的有源矩阵基板(20a)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在上述方式1~4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还包括多条辅助电容线(13CS),其与多条上述第1源极线(15S)仅在多个第2交叉部交叉,从-X方向朝向+X方向传递辅助电容信号。
本发明的方式6的有源矩阵基板(20a)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在上述方式5中,在上述辅助电容线(13CS),与上述第2交叉部分别对应地设置有辅助电容线迂回部(50CS),上述辅助电容线迂回部的每一个辅助电容线迂回部具有:第2开始部,其中,上述辅助电容线从相对于对应的上述第2交叉部(参照图9为CCS,n,m)位于-X方向的第2开始位置(参照图9为XCS,m (1))向+Y方向或-Y方向弯曲出来;以及第2横跨部(52CS),其中,上述辅助电容线横跨第2直线,上述第2直线经过对应的上述第2交叉部的+X方向的端部(参照图9为XS,m+dS/2)后沿着+Y方向和-Y方向延伸。
根据上述的构成,在对有源矩阵基板照射的激光的照射区域与非照射区域在-X方向侧的边界部与第2交叉部重叠的情况下,该边界部也与辅助电容线迂回部所具有的第2横跨部重叠,上述辅助电容线迂回部与该第2交叉部对应。因此,在对应的辅助电容线迂回部的第2横跨部和/或第2横跨部之间,辅助电容线必定被截断,因此,在边界部与第2交叉部重叠的情况下,对应的辅助电容线迂回部被截断。因而,由于与照射区域和非照射区域的边界部重叠,所以有可能短路的第2交叉部与相对于该第2交叉部位于-X方向的辅助电容线和源极线的交叉部(包含第2交叉部)分离。
本发明的方式7的有源矩阵基板(20a),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在上述方式6中,在上述第1源极线(15S)设置有上述第1源极线在上述辅助电容线迂回部(50CS)迂回的源极线第2迂回部(50G)。
根据上述的构成,第1源极线以与辅助电容线迂回部不重叠的方式迂回。因此,辅助电容线能够与第1源极线仅在第2交叉部交叉。
本发明的方式8的有源矩阵基板(20a),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在上述方式7中,上述辅助电容线迂回部(50CS)的上述辅助电容线(13CS)和上述源极线第2迂回部(50S)的上述第1源极线(15S)经过与对应于上述第1交叉部的多个第1开关元件(T)不同的位置。
根据上述的构成,辅助电容线迂回部的辅助电容线和源极线第2迂回部的上述第1源极线经过与第1开关元件不同的位置。因此,辅助电容线迂回部和源极线第2迂回部能够与第1开关元件不重叠。
本发明的方式9的有源矩阵基板(20a),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在上述方式6~8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上述辅助电容线迂回部(50CS)的每一个辅助电容线迂回部具有第2终止部(53CS),其中,上述辅助电容线返回到相对于对应的上述第2交叉部(参照图9为CCS,n,m)位于-X方向并且相对于上述第2开始位置(参照图9为XCS,m (1))位于+X方向的第2终止位置(参照图9为XCS,m (3)),上述辅助电容线的每一个辅助电容线将第2交叉部和对应的上述第2终止位置之间连接,仅通过上述辅助电容线迂回部将对应的上述第2终止位置和对应的上述第2开始位置之间连接。
根据上述的构成,与同一第2交叉部对应的第2终止位置和第2开始位置之间仅通过上述辅助电容线迂回部连接。因而,在辅助电容线迂回部被截断时,对应的第2交叉部与位于-X方向的另一个第2交叉部分离。
本发明的方式10的有源矩阵基板,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在上述方式1~9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多条上述源极线还包括多条第2源极线,上述多条第2源极线从-Y方向朝向+Y方向传递第2源极信号,与上述多条栅极线仅在第3交叉部交叉。
根据上述的构成,也可以在栅极线不设置与第3交叉部对应的栅极线迂回部。由此,能够抑制栅极线迂回部相对于用多条源极线和多条栅极线划定的像素区域所占的面积,能够抑制由栅极线迂回部导致的开口率的下降。
本发明的方式11的有源矩阵基板,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在上述方式5~9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多条上述源极线还包括多条第2源极线,上述多条第2源极线从-Y方向朝向+Y方向传递第2源极信号,与多条上述栅极线仅在第3交叉部交叉,与多条上述辅助电容线仅在第4交叉部交叉。
根据上述的构成,也可以在栅极线不设置与第3交叉部对应的栅极线迂回部。由此,能够抑制栅极线迂回部相对于用多条源极线和多条栅极线划定的像素区域所占的面积,能够抑制由栅极线迂回部导致的开口率的下降。
本发明的方式12的有源矩阵基板(20a),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在上述方式10或11中,上述第2源极信号(红色的图像信息和蓝色的图像信息)表示与上述第1源极信号(绿色的图像信息)不同的颜色的图像信息。
本发明的方式13的有源矩阵基板(20a),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在上述方式1~12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还包括栅极驱动电路(栅极驱动器11),上述栅极驱动电路(栅极驱动器11)对多条上述栅极线(13G)的至少一部分供应上述栅极信号,具有多个第2开关元件,多个上述第2开关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用多条上述源极线和多条上述栅极线划定的像素区域中。
根据上述的构成,除了能够进行有源矩阵基板的尺寸变更以外,还能够进行形状变更。
本发明的方式14的有源矩阵基板(20a),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在上述方式1~13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X方向及-X方向与+Y方向及-Y方向相互正交。
本发明的方式15的显示面板(2),可以是如下构成,具备:上述方式1~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20a)、相对基板(20b)、以及被夹持在上述有源矩阵基板与上述相对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够实现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方式16的显示装置是具备上述方式15所述的显示面板的构成。
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够实现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将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方案适当地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而且,通过将在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方案组合,能够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附图标记说明
1 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
2 显示面板
11 栅极驱动器(栅极驱动电路)
13CS 辅助电容线
13G 栅极线
15S 源极线(第1源极线、第2源极线)
20a 有源矩阵基板
20b 相对基板
30 液晶层
50CS 辅助电容线迂回部
50G 栅极线迂回部
50S 源极线迂回部(源极线第1迂回部、源极线第2迂回部)
51CS 开始部(第2开始部)
51G 开始部(第1开始部)
52CS 横跨部(第2横跨部)
52G 横跨部(第1横跨部)
53CS 终止部(第2终止部)
53G 终止部(第1终止部)。

Claims (16)

1.一种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条源极线,其包括从-Y方向朝向+Y方向传递第1源极信号的多条第1源极线;以及
多条栅极线,其与多条上述第1源极线仅在多个第1交叉部交叉,从-X方向朝向+X方向传递栅极信号,
在上述栅极线,与上述第1交叉部的每一个交叉部对应地设置有栅极线迂回部,
上述栅极线迂回部分别具有:
第1开始部,其中,上述栅极线从相对于对应的上述第1交叉部位于-X方向的第1开始位置朝向+Y方向或-Y方向弯曲出来;以及
第1横跨部,其中,上述栅极线横跨第1直线,上述第1直线经过对应的上述第1交叉部的+X方向的端部并沿着+Y方向和-Y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源极线设置有上述第1源极线在上述栅极线迂回部迂回的源极线第1迂回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栅极线迂回部的上述栅极线和上述源极线第1迂回部的上述第1源极线经过与对应于上述第1交叉部的多个第1开关元件不同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栅极线迂回部的每一个栅极线迂回部,
具有第1终止部,其中,上述栅极线返回到相对于对应的上述第1交叉部位于-X方向并且相对于上述第1开始位置位于+X方向的第1终止位置,
上述栅极线的每一个栅极线
将第1交叉部和对应的上述第1终止位置之间连接,
仅通过上述栅极线迂回部将对应的上述第1终止位置和对应的上述第1开始位置之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多条辅助电容线,上述多条辅助电容线与多条上述第1源极线仅在多个第2交叉部交叉,从-X方向朝向+X方向传递辅助电容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辅助电容线,与上述第2交叉部的每一个第2交叉部对应地设置有辅助电容线迂回部,
上述辅助电容线迂回部的每一个辅助电容线迂回部具有:
第2开始部,其中,上述辅助电容线从相对于对应的上述第2交叉部位于-X方向的第2开始位置朝向+Y方向或-Y方向弯曲出来;以及
第2横跨部,其中,上述辅助电容线横跨第2直线,上述第2直线经过对应的上述第2交叉部的+X方向的端部并沿着+Y方向和-Y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源极线设置有上述第1源极线在上述辅助电容线迂回部迂回的源极线第2迂回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辅助电容线迂回部的上述辅助电容线和上述源极线第2迂回部的上述第1源极线经过与对应于上述第1交叉部的多个第1开关元件不同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辅助电容线迂回部的每一个辅助电容线迂回部
具有第2终止部,其中,上述辅助电容线返回到相对于对应的上述第2交叉部位于-X方向并且相对于上述第2开始位置位于+X方向的第2终止位置,
上述辅助电容线的每一个辅助电容线
将第2交叉部和对应的上述第2终止位置之间连接,
仅通过上述辅助电容线迂回部将对应的上述第2终止位置和对应的上述第2开始位置之间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多条上述源极线还包括多条第2源极线,上述多条第2源极线从-Y方向朝向+Y方向传递第2源极信号,与上述多条栅极线仅在第3交叉部交叉。
11.根据权利要求5~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多条上述源极线还包括多条第2源极线,上述多条第2源极线从-Y方向朝向+Y方向传递第2源极信号,与多条上述栅极线仅在第3交叉部交叉,与多条上述辅助电容线仅在第4交叉部交叉。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源极信号表示与上述第1源极信号不同的颜色的图像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栅极驱动电路,上述栅极驱动电路对多条上述栅极线的至少一部分供应上述栅极信号,具有多个第2开关元件,
多个上述第2开关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用多条上述源极线和多条上述栅极线划定的像素区域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X方向及-X方向与+Y方向及-Y方向相互正交。
15.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
相对基板;以及
液晶层,其被夹持在上述有源矩阵基板与上述相对基板之间。
1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780059654.3A 2016-09-29 2017-09-22 有源矩阵基板、显示面板以及具备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Active CN1097917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91930 2016-09-29
JP2016191930 2016-09-29
PCT/JP2017/034284 WO2018062035A1 (ja) 2016-09-29 2017-09-22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ックス基板、表示パネ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1746A true CN109791746A (zh) 2019-05-21
CN109791746B CN109791746B (zh) 2021-06-08

Family

ID=61762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9654.3A Active CN109791746B (zh) 2016-09-29 2017-09-22 有源矩阵基板、显示面板以及具备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578941B2 (zh)
CN (1) CN109791746B (zh)
WO (1) WO201806203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9021B (zh) * 2021-09-23 2023-01-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7864B (zh) * 2018-06-28 2019-11-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86392A (ja) * 1996-10-31 1998-07-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パネル
CN1577023A (zh) * 2003-07-08 2005-02-09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US20060132701A1 (en) * 2004-12-17 2006-06-22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anufactured by the method
KR20060075121A (ko) * 2004-12-28 2006-07-04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칩 온 글라스 구조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 기판
CN101144946A (zh) * 2007-10-18 2008-03-19 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 易修复交叉点短路的液晶显示tft基板
US20080143903A1 (en) * 2004-05-27 2008-06-19 Byung Chul Ah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9139871A (ja) * 2007-12-10 2009-06-25 Sony Corp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ックス型表示装置及び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ックス型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1527305A (zh) * 2008-03-07 2009-09-09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有源元件阵列基板
CN102301407A (zh) * 2009-02-04 2011-12-28 索尼公司 图像显示设备和用于修复短路故障的方法
WO2014073486A1 (ja) * 2012-11-08 2014-05-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CN104991385A (zh) * 2015-07-22 2015-10-21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Tft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制造方法及维修方法
CN105116648A (zh) * 2015-06-26 2015-12-0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US20160141309A1 (en) * 2006-09-29 2016-05-1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62354B2 (ja) * 2005-05-30 2011-03-30 エプソンイメージング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8259282B2 (en) 2010-05-17 2012-09-04 Tannas Jr Lawrence E Method of repairing short or potential short circuits during resizing of an electronic flat panel display
EP2902994A4 (en) 2012-10-30 2016-09-14 Sharp Kk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HEREFOR
US9853062B2 (en) * 2013-07-19 2017-12-26 Sakai Display Products Corporatio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2017078793A (ja) 2015-10-21 2017-04-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86392A (ja) * 1996-10-31 1998-07-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パネル
CN1577023A (zh) * 2003-07-08 2005-02-09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US20080143903A1 (en) * 2004-05-27 2008-06-19 Byung Chul Ah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060132701A1 (en) * 2004-12-17 2006-06-22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anufactured by the method
KR20060075121A (ko) * 2004-12-28 2006-07-04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칩 온 글라스 구조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 기판
US20160141309A1 (en) * 2006-09-29 2016-05-1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1144946A (zh) * 2007-10-18 2008-03-19 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 易修复交叉点短路的液晶显示tft基板
JP2009139871A (ja) * 2007-12-10 2009-06-25 Sony Corp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ックス型表示装置及び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ックス型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1527305A (zh) * 2008-03-07 2009-09-09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有源元件阵列基板
CN102301407A (zh) * 2009-02-04 2011-12-28 索尼公司 图像显示设备和用于修复短路故障的方法
WO2014073486A1 (ja) * 2012-11-08 2014-05-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CN105116648A (zh) * 2015-06-26 2015-12-0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4991385A (zh) * 2015-07-22 2015-10-21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Tft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制造方法及维修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9021B (zh) * 2021-09-23 2023-01-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35338A1 (en) 2019-08-01
WO2018062035A1 (ja) 2018-04-05
CN109791746B (zh) 2021-06-08
US10578941B2 (en) 2020-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8502B (zh) 觸控面板、具有觸控螢幕之液晶顯示裝置與觸控面板之測試方法
JP4006304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KR100890022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CN100474083C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测试方法
KR101195688B1 (ko) 플렉시블 기판 및 전기 회로 구조체
CN107870467A (zh) 显示装置
US786898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a driver contact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corrosion of conductive films
CN107121855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KR20010081677A (ko) 액정표시장치 제조방법
JP2003043512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1750804B (zh) 液晶面板及电子设备
JP5706619B2 (ja) 表示装置
CN109791746A (zh) 有源矩阵基板、显示面板以及具备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KR101628200B1 (ko) 표시장치
JPH09159998A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ックス型液晶表示素子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US692479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5974689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液晶显示面板
JPS63101831A (ja) アクテイブ・マトリクス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60202931A1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0320717A (zh) 有源矩阵基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004037956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回路
TW201011422A (en) Color washout reduc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CD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02350902A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309063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3114448A (ja) 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