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88826A - 拉头及拉链 - Google Patents

拉头及拉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88826A
CN109788826A CN201680089505.7A CN201680089505A CN109788826A CN 109788826 A CN109788826 A CN 109788826A CN 201680089505 A CN201680089505 A CN 201680089505A CN 109788826 A CN109788826 A CN 1097888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 head
upper flange
wing plate
lower wing
guide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95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88826B (zh
Inventor
小岛昌芳
佐藤秀树
犬饲孝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788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88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888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88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262Pull members; Ornamental attachments for sli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28Sliders constructed to be removable from at least one stringer ; Sliders with movable parts to permit releasing of the slider in the event of jamming or obstructio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小型且简单的构造而操作性良好地向拉头简单地插入插棒及链牙的拉头及拉链。拉头(40)的特征在于,具备:主体(50),其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平行配置的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将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连结的引导柱(53)、沿着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的左右两侧缘分别设置的凸缘(54a、54b)、和设于上翼板(51)的上表面的拉片安装部(58F、58R、70、80);以及拉片(60),其相对于拉片安装部转动自如地被安装,在相对于引导柱(53)而言的左右一侧的上翼板(51)形成有与上翼板(51)的左右另一侧的前端部(51a)及下翼板(52)的前端部(52a)相比位于后方的切缺部(51b)。

Description

拉头及拉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拉头及拉链,尤其涉及能够简单地插入插棒及链牙的拉头及拉链。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拉链,公开了一种为了能够向拉头简单地插入插棒而使连结柱和下翼延长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布2009-273852号
发明内容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拉头因使连结柱和下翼延长而大型化,操作性差。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小型且简单的构造而操作性良好地向拉头简单地插入插棒及链牙的拉头及拉链。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拉头的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其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平行配置的上翼板及下翼板、将所述上翼板及所述下翼板连结的引导柱、和设于所述上翼板的上表面的拉片安装部;以及
拉片,其相对于所述拉片安装部而安装,
在所述上翼板的相对于所述引导柱而言的左右一侧的前端部,形成有与所述上翼板的左右另一侧的前端部及所述下翼板的前端部相比位于后方的切缺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拉头中,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引导柱的前端部到所述上翼板的所述切缺部为止的距离比从所述引导柱的所述前端部到所述下翼板的所述前端部为止的距离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拉头中,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引导柱的所述前端部到所述下翼板的所述前端部为止的距离为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拉头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缺部从所述引导柱的一个侧面朝向外侧形成。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拉头的特征在于,在形成有所述切缺部的一侧的所述下翼板的上表面形成有随着从所述前端部趋向后方而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部。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拉头的特征在于,在形成有所述切缺部的一侧的所述下翼板的所述前端部侧的上表面形成有:
随着趋向所述引导柱侧而向上方倾斜的导入内侧部;
随着趋向外侧而向上方倾斜的导入外侧部;和
在所述导入内侧部与所述导入外侧部之间呈凹状地形成的导入中央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拉头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翼板的左右方向中的在所述上翼板形成有所述切缺部的一侧的厚度,形成得比左右方向中的在所述上翼板未形成所述切缺部的一侧的厚度薄。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拉链的特征在于,具备:
拉链链条,其将具有一对拉链带以及由多个链牙构成的链牙列的一对拉链牙链带以使所述链牙列相对的方式配置,其中所述多个链牙固定于所述一对拉链带各自的带侧缘部;和
所述拉头,其以能够沿着所述链牙列滑动的方式安装,使所述链牙啮合及分离。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拉链的特征在于,具备:
上止部,其分别形成于所述一对拉链带的所述带侧缘部的上端部;和
打开件,其形成于所述一对拉链带的所述带侧缘部的下端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拉头及拉链,由于在相对于引导柱而言的左右一侧的上翼板形成有与上翼板的左右另一侧的前端部及下翼板的前端部相比位于后方的切缺部,所以能够容易地观察插棒及链牙的插入位置,且下翼板能够引导插棒及链牙。由此,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拉头及拉链能够通过小型且简单的构造而操作性良好地向拉头简单地插入插棒及链牙。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拉链。
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拉头的立体图。
图3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拉头的俯视图。
图4表示从后口侧观察到的本实施方式的拉头的后视图。
图5表示图3中的V-V线剖视图。
图6表示图3中的VI-VI线剖视图。
图7表示图3中的VII-VII线剖视图。
图8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拉头的上翼板切去后的状态下的拉链的放大表面图。
图9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拉头的俯视图。
图10表示图9中的X-X线剖视图。
图11表示向本实施方式的拉头插入插棒的状态。
图12表示向本实施方式的拉头插入链牙的状态。
图13表示说明对图8所示的拉链施加横拉力后的状态的放大表面图。
图14表示对图13所示的分离侧拉链牙链带的链牙开始从拉头脱出的状态进行说明的放大表面图。
图15表示对图14所示的链牙进一步从拉头脱出后的状态进行说明的放大表面图。
图16表示对图15所示的链牙完全从拉头脱出后的状态进行说明的放大表面图。
图17表示对分离侧拉链牙链带的链牙与拉头的凸缘相接触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局部剖视图。
图18表示对分离侧拉链牙链带的链牙将拉头的凸缘扩开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局部剖视图。
图19表示对图14所示的链牙使上翼板及下翼板挠曲而从拉头脱出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拉头40及拉链10。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拉链。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拉头的立体图。图3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拉头的俯视图。图4表示从后口侧观察到的本实施方式的拉头的后视图。图5表示图3中的V-V线剖视图。图6表示图3中的VI-VI线剖视图。图7表示图3中的VII-VII线剖视图。图8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拉头的上翼板切去后的状态下的拉链的放大表面图。图9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拉头的俯视图。图10表示图9中的X-X线剖视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中,以拉链带2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F-B方向),由箭头F(前方向)、B(后方向)表示。另外,以拉链带2的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L-R方向),由箭头L(左方向)、R(右方向)表示。再者,以拉链带2的表背方向为上下方向(U-D方向),由箭头U(上方向)、D(下方向)表示。另外,关于拉头40单体的方向,依照拉头40安装到拉链10时的拉链10的方向。
即,上侧是相对于图1纸面的近前侧,下侧是相对于图1纸面的里侧,前侧是相对于图1纸面的上侧,后侧是相对于图1纸面的下侧,左侧是相对于图1纸面的左侧,右侧是相对于图1纸面的右侧。
另外,拉链带2的左右方向也称为宽度方向。另外,拉链带2的上下方向也称为长度方向。
如图1及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具备:拉链链条11,其将具有一对拉链带20及由多个链牙31构成的链牙列30的一对拉链牙链带11L、11R以使各链牙列30相对的方式配置,其中所述多个链牙31每隔规定间距地固定于一对拉链带20各自的缘部20a;拉头40,其以能够沿着拉链链牙列30滑动的方式安装,使拉链链牙31啮合及分离;上止部12,其分别形成于左右一对拉链带20的带侧缘部20a的上端部;和打开件13,其形成于左右一对拉链带20的带侧缘部20a的下端部。
打开件13具备:座棒14及插座15,其形成于右侧的拉链带20的带侧缘部20a的下端部;和插棒16,其形成于左侧的拉链带20的带侧缘部20a的下端部且能够插入于插座1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插棒16的左侧的拉链牙链带11L是能够从拉头40分离的分离侧拉链牙链带,设有座棒14及插座15的右侧的拉链牙链带11R是无法从拉头40分离的固定侧拉链牙链带。此外,座棒14及插座15与插棒16也可以左右相反地配置。
拉链链牙列30由多个拉链链牙31构成,该拉链链牙31例如使用聚酰胺、聚缩醛、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合成树脂而注塑成型于拉链带20的带侧缘部20a。
如图2~图8所示,拉头40是带自动停止功能的拉头,具备主体50、拉片60、停止爪体70、及拉片保持罩80。
主体50具备: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平行配置的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将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在前端部且在导入中央部连结的引导柱53;沿着上翼板51的左右两侧缘朝向下方突出设置的上侧凸缘54a;和沿着下翼板52的左右两侧缘朝向上方突出设置的下侧凸缘54b。由此,在主体50的前部形成有由引导柱53分离的左右的肩55,并在主体50的后部形成有后56。而且,在上翼板51与下翼板52之间形成有将左右的肩口55与后口56连通的大致Y字形的链牙引导路57,该链牙引导路57构成使左右一对拉链链牙列30穿插的通路。
另外,如图4所示,主体50左侧的上侧及下侧凸缘54a、54b之间的间隙的上下方向尺寸S1设定得比右侧的上侧及下侧凸缘54a、54b之间的间隙的上下方向尺寸S2大。由此,在对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11L、11R施加了横拉力时,左侧的拉链牙链带11L能够从拉头40分离。
另外,如图5所示,在上翼板51的上表面的与引导柱53相比靠右侧(固定侧拉链牙链带11R侧)的位置,沿前后方向并列地竖立设置有用于安装拉片保持罩80的前部安装柱58F及后部安装柱58B。更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引导柱53具有左侧的侧面(前部侧面53a及后部侧面53b)和右侧的侧面,前部安装柱58F及后部安装柱58B竖立设置于上翼板51的上表面的与引导柱53的左侧的侧面相比靠右侧的位置。而且,在前部安装柱58F与后部安装柱58B之间收容拉片60的连接部61及停止爪体70,拉片保持罩80盖于前部安装柱58F及后部安装柱58B并通过压紧而被固定。另外,在上翼板51形成有用于供停止爪体70的停止爪71插入的爪插入孔51c。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前部安装柱58F、后部安装柱58B、停止爪体70及拉片保持罩80构成拉片安装部。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前部安装柱58F及后部安装柱58R形成于上翼板51的与引导柱53相比靠右侧的位置,所以与引导柱53相比靠左侧的上翼板51的刚性会略微降低而变得容易挠曲。通过左侧的上翼板51的挠曲,能够使分离侧拉链牙链带11L从拉头40分离。
另外,由于停止爪体70也与前部安装柱58F及后部安装柱58B一起配置于上翼板51的与引导柱53相比靠右侧的位置,所以如图8所示,停止爪体70的停止爪71插入于固定侧拉链牙链带11R侧的拉链链牙31之间。由此,停止爪71与分离侧拉链牙链带11L侧的拉链链牙31不会接触,从而能够使分离侧拉链牙链带11L从拉头40分离。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了带自动停止功能的拉头40,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在前部安装柱58F及后部安装柱58B的部分替代地竖立设置有用于安装拉片60的拉片安装柱的不带自动停止功能的拉头40。
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上翼板51形成有从引导柱53左侧的前部侧面53a朝向外侧(分离侧拉链牙链带11L侧)延伸的切缺部51b。另外,切缺部51b从引导柱53左侧的前部侧面53a朝向外侧以向后侧向下倾斜的方式形成。更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引导柱53具有前端部53c、后端部53d、左侧的侧面(前部侧面53a及后部侧面53b)、右侧的侧面,切缺部51b在引导柱53的前端部53c与后端部53d之间以与引导柱53的左侧的侧面相比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形成。因此,如图7及图10所示,引导柱53左侧的上翼板51的切缺部51b与下翼板52的前端部52a相比位于后方。另外,引导柱53左侧的上翼板51的切缺部51b与引导柱53右侧的上翼板51的前端部51a相比位于后方。而且,从引导柱53的前端部53c到上翼板51的切缺部51b为止的距离T1比从引导柱53的前端部53c到下翼板52的前端部52a为止的距离T2长。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拉头40中,从引导柱53的前端部53c到上翼板51的切缺部51b为止的距离T1是从引导柱53的前端部53c到拉头40的后端为止的距离的1/4~1/3左右。
通过这种结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头40及拉链10,能够使与引导柱相比靠宽度方向一侧的上翼板及下翼板容易挠曲,且能够容易地观察插棒的插入位置。另外,由于切缺部51b形成在上翼板51的相对于引导柱53而言的左右一侧的前端部,所以在上翼板51的相对于引导柱53而言的左右另一侧能够确保竖立设置前部安装柱58F及后部安装柱58B的区域。另外,在对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11L、11R施加了横拉力时,形成切缺部51b的、上翼板51的相对于引导柱53而言的左右一侧,比未形成切缺部51b的、上翼板51的相对于引导柱53而言的左右另一侧容易挠曲。因此,能够通过小型且简单的构造而操作性良好地在对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11L、11R施加了横拉力时使一方拉链牙链带11L容易地从拉头40分离,且能够向拉头40简单地插入插棒16及链牙31。
此外,下翼板52的前端部52a的左侧如图3所示与下翼板52的前端部52a的右侧形成在同面、或者如图9所示以满足T1>T2的方式与引导柱53的前端部53c相比形成在后方。
通过这种结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头40及拉链10,能够更容易观察插棒16的插入位置。因此,能够向拉头40更简单地插入插棒16及链牙31。
另外,下翼板52的前端部52a的左侧也可以与引导柱53的前端部53c在前后方向(F-B方向)上为相同或大致相同的位置。即,也可以是,从引导柱53的前端部53c到下翼板52的前端部52a为止的距离T2=0。另外,下翼板52的前端部52a也可以与上翼板51右侧的前端部51a在前后方向(F-B方向)上也为相同或大致相同的位置。
通过这种结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头40及拉链10,能够通过更加小型且简单的构造来提高操作性。
另外,如图8所示,引导柱53的后端部53d与主体50左侧的上侧及下侧凸缘54a、54b的前端部54c之间的前后方向上的距离L1比引导柱53的后端部53d与主体50右侧的上侧及下侧凸缘54a、54b的前端部54c之间的前后方向上的距离L2短。另外,引导柱53的前端部53c与左侧的上侧及下侧凸缘54a、54b的前端部54c之间的前后方向上的距离L3比从引导柱53的前端部53c到上翼板51的切缺部51b为止的距离T1长。
另外,如图2及图4所示,切缺部51b以从引导柱53左侧的后部侧面53b的中间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形成。另外,将主体50左侧的上侧及下侧凸缘54a、54b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面分别形成为随着趋向外侧而壁厚逐渐变大的倾斜面59a、59b。
如图3所示,在上翼板51左侧的上表面形成有插入方向引导部51d。通过形成插入方向引导部51d,能够容易地确认向拉头40插入插棒16时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方向引导部51d以从上表面突出的方式形成。通过将插入方向引导部51d以从上表面突出的方式形成,能够防止在制作时与其它拉头40粘接。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插入方向引导部51d形成为三角形,其顶点朝向后口侧而表示插棒16的插入方向,但也可以是圆形或四边形等形状。
另外,如图6所示,在下翼板52中的形成肩口55的部分,于导入内侧部52c与导入外侧部52d之间呈凹状地形成有导入中央部52b。即,以从导入中央部52b朝向引导柱53侧而向上倾斜的方式形成导入内侧部52c,并以从导入中央部52b朝向外侧而向上倾斜的方式形成导入外侧部52d,因此,导入中央部52b与其两侧的导入内侧部52c及导入外侧部52d相比形成在较低的位置。而且,如图7所示,从前端部52a到导入中央部52b、导入内侧部52c及导入外侧部52d为止形成有随着趋向后方而逐渐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部52h。此外,在下翼板52的与引导柱53相比的左侧,其前方的厚度形成得比后方的厚度薄,前端形成得最薄。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头40,插棒16及链牙31由链牙引导路57引导,能够更简单地插入插棒16及链牙31。
另外,如图6及图7所示,下翼板52的左右方向中的在上翼板51形成有切缺部51b的一侧的厚度,形成得比左右方向中的在上翼板51未形成切缺部51b的一侧的厚度薄。另外,在下翼板52的下侧面52e的上下端部及左侧端部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52g。其结果是,在下翼板52的左右方向中的在上翼板51形成有切缺部51b的一侧的下侧面52e形成有凹部52f。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头40,下翼板52的、左右方向中的在上翼板51形成有切缺部51b的一侧的厚度,形成得比左右方向中的在上翼板51未形成切缺部51b的一侧的厚度薄,由此,能够使与引导柱53相比靠宽度方向一侧的下翼板52更容易挠曲。因此,能够使一方拉链牙链带11L从拉头40分离。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头40,通过形成突出部52g而能够防止在制作时与其它拉头40粘接。另外,通过由曲面形成突出部52g,不会形成端部的边缘,从而能够防止与边缘接触。
接着,对使用本实施方式这种拉头40的拉链10的动作进行说明。
接下来,对向拉头40插入插棒16的状态进行说明。
图11表示向本实施方式的拉头40插入插棒16的状态。
当向拉头40插入插棒16时,在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中,插棒16被下翼板52引导而插入至链牙引导路57。届时,若插棒16与拉头40的下翼板52抵接,则插棒16能够顺利地插入至链牙引导路57。
通过在拉头40的上翼板51形成切缺部51b,与未形成切缺部51b的情况相比较,用于将插棒16向链牙引导路57插入的肩口55扩大。在未形成切缺部51b的情况下需要将插棒16相对于肩口55从前侧向后侧准确地插入,但在形成有切缺部51b的情况下,不仅能够通过从前侧、还能够通过从上侧、左侧以将插棒16放置于下翼板52的方式进行操作,来将插棒16插入至肩口55。另外,由于切缺部51b从引导柱53左侧的前部侧面53a朝向外侧以向后侧向下倾斜的方式形成,所以能够在保持切缺部51b的强度的同时尽可能宽地形成肩口55。另外,由于切缺部51b与前部安装柱58F的前端相比形成在后方,所以拉头不会大型化,能够在保持着作为拉头的功能的情况下附加插入辅助功能。即,插棒16能够被下翼板52引导而顺利插入至链牙引导路57。
另外,下翼板52的形成肩口55的部分的导入中央部52b在导入内侧部52c与导入外侧部52d之间呈凹状地形成,插棒16自然地向导入中央部52b靠近,从而插棒16能够更顺利地插入至链牙引导路57。
另外,如图2及图4所示,由于将主体50左侧的上侧及下侧凸缘54a、54b的导入内侧部分别形成为随着从导入内侧部趋向外侧而壁厚逐渐变大的倾斜面59a、59b,所以能够将插棒16引导至内侧,插棒16能够更顺利地插入至链牙引导路57。
另外,由于停止爪体70也与图5所示的前部安装柱58F及后部安装柱58B一起配置在上翼板51的与引导柱53相比靠右侧的位置,所以用于将插棒16向链牙引导路57插入的肩口55扩大。即,插棒16能够被下翼板52引导而顺利插入至链牙引导路57。另外,能够提高形成于上翼板51左侧的上表面的插入方向引导部51d的视觉辨认度。
接着,对向拉头40插入链牙31的状态进行说明。
图12表示向本实施方式的拉头40插入链牙31的状态。
当向拉头40插入链牙31时,在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中,链牙31被下翼板52引导而插入至链牙引导路57。届时,若链牙31与拉头40的下翼板52抵接,则链牙31能够自然地将朝向改变为被插入的方向,顺利插入至链牙引导路57。
通过在拉头40的上翼板51形成切缺部51b,与未形成切缺部51b的情况相比较,用于将链牙31向链牙引导路57插入的肩口55扩大。即,链牙31能够被下翼板52引导而顺利插入至链牙引导路57。
另外,下翼板52的形成肩口55的部分的导入中央部52b在导入内侧部52c与导入外侧部52d之间呈凹状地形成,链牙31自然地向导入中央部52b靠近,链牙31能够更顺利地插入至链牙引导路57。
另外,如图2及图4所示,由于将主体50左侧的上侧及下侧凸缘54a、54b的导入内侧部分别形成为随着从导入内侧部趋向外侧而壁厚逐渐变大的倾斜面59a、59b,所以能够将链牙31引导至内侧,链牙31能够更顺利地插入至链牙引导路57。
另外,由于停止爪体70也与图5所示的前部安装柱58F及后部安装柱58B一起配置在上翼板51的与引导柱53相比靠右侧的位置,所以用于将链牙31向链牙引导路57插入的肩口55扩大。即,链牙31被下翼板52引导而容易地插入至链牙引导路57。另外,能够提高形成于上翼板51左侧的上表面的插入方向引导部51d的视觉辨认度。
接着,对分离侧拉链牙链带11L从拉头40分离的状态进行说明。
图13表示说明对图8所示的拉链10施加横拉力后的状态的放大表面图。图14表示对图13所示的分离侧拉链牙链带11L的链牙31开始从拉头40脱出的状态进行说明的放大表面图。图15表示对图14所示的链牙31进一步从拉头40脱出后的状态进行说明的放大表面图。图16表示对图15所示的链牙31完全从拉头40脱出后的状态进行说明的放大表面图。图17表示对分离侧拉链牙链带11L的链牙31与拉头40的凸缘54a、54b相接触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局部剖视图。图18表示对分离侧拉链牙链带11L的链牙31将拉头40的凸缘54a、54b扩开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局部剖视图。图19表示对图14所示的链牙31使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挠曲而从拉头40脱出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局部剖视图。
当对图8所示的拉链10施加横拉力时,如图13所示,左侧的链牙组30中的不与上侧及下侧凸缘54a、54b抵接的链牙31被拉向左侧。而且,由于如图2及图4所示,将主体50左侧的上侧及下侧凸缘54a、54b的导入内侧部分别形成为随着从导入内侧部趋向外侧而壁厚逐渐变大的倾斜面59a、59b,所以如图17所示,被施加了横拉力的分离侧拉链牙链带11L的拉链链牙31的上下角部与上侧及下侧凸缘54a、54b的倾斜面59a、59b分别抵接。这样,横拉力经由倾斜面59a、59b高效地传递至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
由此,如图18所示,拉链10的上侧及下侧凸缘54a、54b之间的间隙被扩开。之后,通过对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11L、11R进一步施加朝向导入外侧部的横拉力,分离侧拉链牙链带11L的位于链牙引导路57内的最靠近肩口55侧且未啮合的第一拉链链牙31a(拉链链牙31)如图14及图19所示,使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的与引导柱53相比靠左侧部分挠曲而从拉头40脱出。
接着,继第一拉链链牙31a之后,如图15所示,第二及第三拉链链牙31b、31c也与第一拉链链牙31a同样地依次从拉头40脱出,如图16所示,分离侧拉链牙链带11L从拉头40分离。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拉头40中,由于主体50左侧的上侧及下侧凸缘54a、54b的前后方向长度比主体50右侧的上侧及下侧凸缘54a、54b短,所以与引导柱53相比靠左侧的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的刚性会略微降低而变得容易挠曲。由此,能够使左侧的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容易地挠曲,从而能够容易地使分离侧拉链牙链带11L从拉头40分离。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由于在上翼板51形成有从引导柱53左侧的前部侧面53a朝向导入外侧部延伸的切缺部51b,所以能够使与引导柱53相比靠左侧的上翼板51容易挠曲。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使分离侧拉链牙链带11L容易地从拉头40分离。
另外,如图6及图7所示,下翼板52的左右方向中的在上翼板51形成有切缺部51b的一侧的厚度,形成得比左右方向中的在上翼板51未形成切缺部51b的一侧的厚度薄,由此,与引导柱53相比靠宽度方向一侧的下翼板52变得容易挠曲,从而链牙31易于从上侧及下侧凸缘54a、54b之间脱出。
另外,在下翼板52的下侧面52e的上下端部及左侧端部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52g。因此,即使较薄地形成下翼板52也能保持强度。另外,通过形成突出部52g而能够防止在制作时与其它拉头40粘接。
以上,本实施方式的拉头40具备:主体50,其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平行配置的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将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连结的引导柱53、和设于上翼板51的上表面的拉片安装部58F、58R、70、80;以及拉片60,其相对于拉片安装部而安装,在上翼板51的相对于引导柱53而言的左右一侧的前端部,形成有与上翼板51的左右另一侧的前端部51a及下翼板52的前端部52a相比位于后方的切缺部51b。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头40,能够容易地观察插棒16的插入位置,且下翼板52能够引导插棒16及链牙31。由此,本实施方式的拉头40能够通过小型且简单的构造操作性良好地向拉头40简单地插入插棒16及链牙3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拉头40中,从引导柱53的前端部53c到上翼板51的切缺部51b为止的距离T1比从引导柱53的前端部53c到下翼板52的前端部52a为止的距离T2长。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头40,能够更容易地观察插棒16的插入位置,能够向拉头40更简单地插入插棒16及链牙3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拉头40中,从引导柱53的前端部53c到下翼板52的前端部52a为止的距离T2为0。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头40,能够通过更加小型且简单的构造来提高操作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拉头40中,切缺部51b从引导柱53的一个侧面53a朝向外侧形成。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头40,能够简单地进行制造。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拉头40在形成有切缺部51b的一侧的下翼板52的上表面形成有随着从前端部52a趋向后方而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部52h。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头40,插棒16及链牙31被链牙引导路57引导,能够更简单地插入插棒16及链牙31。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拉头40在形成有切缺部51b的一侧的下翼板52的前端部52a侧的上表面形成有:随着趋向引导柱53侧而向上方倾斜的导入内侧部52c;随着趋向外侧而向上方倾斜的导入外侧部52d;和在导入内侧部52c与导入外侧部52d之间呈凹状地形成的导入中央部52b。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头40,插棒16及链牙31被链牙引导路57引导,能够更简单地插入插棒16及链牙3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拉头40中,下翼板52的左右方向中的在上翼板51形成有切缺部51b的一侧的厚度,形成得比左右方向中的在上翼板51未形成切缺部51b的一侧的厚度薄。因此,能够使与引导柱53相比靠宽度方向一侧的下翼板52更容易挠曲。因此,能够使一方拉链牙链带11L更容易地从拉头40分离。
以上,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具备:拉链链条11,其将具有一对拉链带20以及由多个链牙31构成的链牙列30的一对拉链牙链带11L、11R以链牙列30相对的方式配置,其中所述多个链牙31固定于一对拉链带20各自的带侧缘部20a;和所述拉头40,其以能够沿着链牙列30滑动的方式安装,使链牙31啮合及分离。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由于具有易于观察插棒16的插入位置、且下翼板52引导插棒16及链牙31的拉头40,所以能够向小型且简单的构造并且操作性良好的拉头40简单地插入插棒16及链牙31。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具备:上止部12,其分别形成于一对拉链带20的带侧缘部20a的上端部;和打开件13,其形成于一对拉链带20的带侧缘部20a的下端部。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能够应用于各种商品。
此外,虽然对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将各个实施方式的结构适当组合而构成的实施方式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附图标记说明
10...拉链
11L、11R...拉链牙链带
12...上止部
13...打开件
14...座棒
15...插座
16...插棒
20...拉链带
20a...带侧缘部
30...链牙列
31...拉链链牙
40...拉头
50...主体
51...上翼板
51a...前端部
51b...切缺部
51d...插入方向引导部
52...下翼板
52a...前端部
52b...导入中央部
52c...导入内侧部
52d...导入外侧部
52e...下侧面
52f...凹部
52g...突出部
53...引导柱
53a...前部侧面
53b...后部侧面
53c...前端部
54a...上侧凸缘
54b...下侧凸缘
55...肩口
56...后口
57...引导路
58F...前部安装柱
58B...后部安装柱
59a、59b...倾斜面
60...拉片
61...连接部
70...停止爪体
71...停止爪
80...拉片保持罩

Claims (9)

1.一种拉头(40),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50),其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平行配置的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将所述上翼板(51)及所述下翼板(52)连结的引导柱(53)、和设于所述上翼板(51)的上表面的拉片安装部(58F、58R、70、80);以及
拉片(60),其相对于所述拉片安装部而安装,
在所述上翼板(51)的相对于所述引导柱(53)而言的左右一侧的前端部,形成有与所述上翼板(51)的左右另一侧的前端部(51a)及所述下翼板(52)的前端部(52a)相比位于后方的切缺部(51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头(40),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引导柱(53)的前端部(53c)到所述上翼板(51)的所述切缺部(51b)为止的距离(T1)比从所述引导柱(53)的所述前端部(53c)到所述下翼板(52)的所述前端部(52a)为止的距离(T2)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头(40),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引导柱(53)的所述前端部(53c)到所述下翼板(52)的所述前端部(52a)为止的距离(T2)为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拉头(40),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缺部(51b)从所述引导柱(53)的一个侧面(53a)朝向外侧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拉头(40),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有所述切缺部(51b)的一侧的所述下翼板(52)的上表面形成有随着从所述前端部(52a)趋向后方而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部(52h)。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拉头(40),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有所述切缺部(51b)的一侧的所述下翼板(52)的所述前端部(52a)侧的上表面形成有:
随着趋向所述引导柱(53)侧而向上方倾斜的导入内侧部(52c);
随着趋向外侧而向上方倾斜的导入外侧部(52d);和
在所述导入内侧部(52c)与所述导入外侧部(52d)之间呈凹状地形成的导入中央部(52b)。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拉头(40),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翼板(52)的左右方向中的在所述上翼板(51)形成有所述切缺部(51b)的一侧的厚度,形成得比左右方向中的在所述上翼板(51)未形成所述切缺部(51b)的一侧的厚度薄。
8.一种拉链(10),其特征在于,具备:
拉链链条(11),其将具有一对拉链带(20)以及由多个链牙(31)构成的链牙列(30)的一对拉链牙链带(11L、11R)以使所述链牙列(30)相对的方式配置,其中所述多个链牙(31)固定于所述一对拉链带(20)各自的带侧缘部(20a);和
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拉头(40),其以能够沿着所述链牙列(30)滑动的方式安装,使所述链牙(31)啮合及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链(10),其特征在于,
具备:
上止部(12),其分别形成于所述一对拉链带(20)的所述带侧缘部(20a)的上端部;和
打开件(13),其形成于所述一对拉链带(20)的所述带侧缘部(20a)的下端部。
CN201680089505.7A 2016-09-26 2016-09-26 拉头及拉链 Active CN1097888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78253 WO2018055760A1 (ja) 2016-09-26 2016-09-26 スライダ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88826A true CN109788826A (zh) 2019-05-21
CN109788826B CN109788826B (zh) 2021-07-20

Family

ID=61690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9505.7A Active CN109788826B (zh) 2016-09-26 2016-09-26 拉头及拉链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694822B2 (zh)
EP (1) EP3516979A4 (zh)
JP (1) JP6692441B2 (zh)
KR (1) KR102189452B1 (zh)
CN (1) CN109788826B (zh)
TW (1) TWI617256B (zh)
WO (1) WO201805576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15251A (zh) * 2017-11-08 2020-06-19 Ykk株式会社 拉链用拉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6629A (zh) * 2020-06-16 2021-12-17 台湾华可贵股份有限公司 拉链用拉头及具有其的拉链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00686A (en) * 1987-02-02 1988-08-10 Yoshida Kogyo Kk Lockable slider
US5517733A (en) * 1994-12-16 1996-05-21 Chao-Mu Chou Non-pinlock type slide for zip fasteners
CN1572170A (zh) * 2003-05-21 2005-02-02 Ykk株式会社 拉链用弹簧本体和上面装有这种弹簧本体的滑动件
CN2756048Y (zh) * 2004-11-15 2006-02-08 峮炜股份有限公司 防止侧向拉力打开的拉链
CN1965717A (zh) * 2005-11-16 2007-05-23 Ykk株式会社 用于隐蔽型拉链的拉头
JP2007296288A (ja) * 2006-05-02 2007-11-15 Masato Oishi 改良型ファスナー・スライダー
CN101371725A (zh) * 2007-08-20 2009-02-25 Ykk株式会社 用于具有可分开底端止码的隐型拉链的拉头
JP2009273852A (ja) * 2008-05-15 2009-11-26 Isao Kameda 年配者が喜ぶファスナー
WO2010113281A1 (ja) * 2009-03-31 2010-10-07 Ykk株式会社 開離嵌挿具付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02264253A (zh) * 2008-12-22 2011-11-30 哥伦比亚运动休闲北美公司 防风雨滑动紧固件
CN301944143S (zh) * 2011-05-13 2012-06-06 Ykk株式会社 拉链用拉头
CN102892325A (zh) * 2010-08-11 2013-01-23 Ykk株式会社 拉链
CN103153119A (zh) * 2010-08-11 2013-06-12 Ykk株式会社 拉链
CN103153117A (zh) * 2010-08-11 2013-06-12 Ykk株式会社 拉链
CN103491821A (zh) * 2011-04-18 2014-01-01 Ykk株式会社 拉链用的上下啮合式拉头
CN203597491U (zh) * 2013-11-30 2014-05-21 清远市通用皮具配件有限公司 带锁死功能的拉链头
CN104379017A (zh) * 2012-07-05 2015-02-25 Ykk株式会社 拉头及拉链的修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55178A (en) 1944-03-03 1948-11-30 Conmar Prod Corp Winglock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s
US3284864A (en) * 1965-04-26 1966-11-15 Robert B Howell Slider
TW491036U (en) 2001-07-13 2002-06-11 Chang-Wen Tsaur Lower stop structure of zipper with anti-pulling effect
US20050076481A1 (en) * 2003-10-10 2005-04-14 Lin Yu Pau Zipper with a smooth pull function
US8813318B2 (en) 2010-08-11 2014-08-26 Ykk Corporation Slide fastener
TWI459912B (zh) * 2011-08-08 2014-11-11 Ykk Corp zipper
JP3193160U (ja) 2014-07-08 2014-09-18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ダーカバー及び該スライダーカバーを有する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WO2016114456A1 (ko) 2015-01-12 2016-07-21 주식회사 케이엠케이 슬라이드 파스너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00686A (en) * 1987-02-02 1988-08-10 Yoshida Kogyo Kk Lockable slider
US5517733A (en) * 1994-12-16 1996-05-21 Chao-Mu Chou Non-pinlock type slide for zip fasteners
CN1572170A (zh) * 2003-05-21 2005-02-02 Ykk株式会社 拉链用弹簧本体和上面装有这种弹簧本体的滑动件
CN2756048Y (zh) * 2004-11-15 2006-02-08 峮炜股份有限公司 防止侧向拉力打开的拉链
CN1965717A (zh) * 2005-11-16 2007-05-23 Ykk株式会社 用于隐蔽型拉链的拉头
JP2007296288A (ja) * 2006-05-02 2007-11-15 Masato Oishi 改良型ファスナー・スライダー
CN101371725A (zh) * 2007-08-20 2009-02-25 Ykk株式会社 用于具有可分开底端止码的隐型拉链的拉头
JP2009273852A (ja) * 2008-05-15 2009-11-26 Isao Kameda 年配者が喜ぶファスナー
CN102264253A (zh) * 2008-12-22 2011-11-30 哥伦比亚运动休闲北美公司 防风雨滑动紧固件
WO2010113281A1 (ja) * 2009-03-31 2010-10-07 Ykk株式会社 開離嵌挿具付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02245047A (zh) * 2009-03-31 2011-11-16 Ykk株式会社 带插接-分开件的拉链
CN102892325A (zh) * 2010-08-11 2013-01-23 Ykk株式会社 拉链
CN103153120A (zh) * 2010-08-11 2013-06-12 Ykk株式会社 拉链
CN103153119A (zh) * 2010-08-11 2013-06-12 Ykk株式会社 拉链
CN103153117A (zh) * 2010-08-11 2013-06-12 Ykk株式会社 拉链
CN103491821A (zh) * 2011-04-18 2014-01-01 Ykk株式会社 拉链用的上下啮合式拉头
CN301944143S (zh) * 2011-05-13 2012-06-06 Ykk株式会社 拉链用拉头
CN104379017A (zh) * 2012-07-05 2015-02-25 Ykk株式会社 拉头及拉链的修理方法
CN203597491U (zh) * 2013-11-30 2014-05-21 清远市通用皮具配件有限公司 带锁死功能的拉链头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15251A (zh) * 2017-11-08 2020-06-19 Ykk株式会社 拉链用拉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189452B1 (ko) 2020-12-11
JPWO2018055760A1 (ja) 2019-03-14
US10694822B2 (en) 2020-06-30
TWI617256B (zh) 2018-03-11
EP3516979A1 (en) 2019-07-31
TW201813539A (zh) 2018-04-16
WO2018055760A1 (ja) 2018-03-29
US20190223561A1 (en) 2019-07-25
KR20190042661A (ko) 2019-04-24
CN109788826B (zh) 2021-07-20
EP3516979A4 (en) 2020-04-29
JP6692441B2 (ja) 2020-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65038B (zh) 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
TWI473580B (zh) zipper
ES2234494T3 (es) Cierre de cremallera provisto de un conjunto de tope terminal inferior separable.
CN102469852B (zh) 拉链
CN103369981B (zh) 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
CN103153121A (zh) 拉链
CN102858199B (zh) 隐形拉链
EP2604138A1 (en) Slide fastener
CN102245046B (zh) 拉链用分离嵌插件
TW200934405A (en) Metallic double-sided element and slide fastener
CN105960178B (zh) 拉链牙链带
EP2604139A1 (en) Slide fastener
US6507982B2 (en) Buckle
US8813318B2 (en) Slide fastener
CN109788826A (zh) 拉头及拉链
CN102227179B (zh) 拉链
CN104270986B (zh) 拉链用拉头
CN105188456B (zh) 拉链
CN110037394B (zh) 拉链牙链带
CN109717555A (zh) 拉链用拉头和拉链
WO2022163592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エレメント、ファスナストリンガ、及びファスナチェーン
TWM351631U (en) Structure of slide fastener head
US6571431B1 (en) Belt buckle
CN103478992B (zh) 拉链
EP1029464A1 (en) Invisible zipp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