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13539A - 滑件及拉鏈 - Google Patents

滑件及拉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13539A
TW201813539A TW106110759A TW106110759A TW201813539A TW 201813539 A TW201813539 A TW 201813539A TW 106110759 A TW106110759 A TW 106110759A TW 106110759 A TW106110759 A TW 106110759A TW 201813539 A TW201813539 A TW 20181353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ng plate
slider
end portion
sprocket
guide pos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0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17256B (zh
Inventor
小島昌芳
佐藤秀樹
犬飼孝幸
Original Assignee
Ykk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Ykk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72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725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135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353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262Pull members; Ornamental attachments for sli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28Sliders constructed to be removable from at least one stringer ; Sliders with movable parts to permit releasing of the slider in the event of jamming or obstruction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為小型、簡單之構造且操作性較佳並且能夠輕易地將插銷及鏈齒插入至滑件之滑件及拉鏈。 本發明之滑件40之特徵在於具備:主體50,其具有於上下方向上相隔而平行配置之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將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連結之引導柱53、沿著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之左右兩側緣分別設置之凸緣54a、54b、及設置於上翼板51之上表面之拉片安裝部58F、58R、70、80;以及拉片60,其旋動自如地安裝於拉片安裝部;且在相對於引導柱53為左右一側之上翼板51,形成較上翼板51之左右另一側之前端部51a及下翼板52之前端部52a更位於後方的缺口部51b。

Description

滑件及拉鏈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滑件及拉鏈,尤其是關於一種能夠輕易地將插銷及鏈齒插入之滑件及拉鏈。
作為先前之拉鏈,揭示有為了能夠輕易地將插銷插入至滑件而使連結柱及下翼延長之技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2009-273852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上述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滑件由於使連結柱及下翼延長,故而導致大型化,操作性較差。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情況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為小型、簡單之構造且操作性較佳並且能夠輕易地將插銷及鏈齒插入至滑件之滑件及拉鏈。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滑件之特徵在於具備: 主體,其具有 於上下方向上相隔而平行配置之上翼板及下翼板、 將上述上翼板與上述下翼板連結之引導柱、及 設置於上述上翼板之上表面之拉片安裝部;以及 拉片,其安裝於上述拉片安裝部;且 於上述上翼板中之相對於上述引導柱為左右一側之前端部,形成位於較上述上翼板之左右另一側之前端部及上述下翼板之前端部更後方的缺口部。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滑件中,其特徵在於: 自上述引導柱之前端部至上述上翼板之上述缺口部的距離較自上述引導柱之上述前端部至上述下翼板之上述前端部的距離長。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滑件中,其特徵在於: 自上述引導柱之上述前端部至上述下翼板之上述前端部之距離為0。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滑件中,其特徵在於: 上述缺口部係自上述引導柱之一側面朝向外側而形成。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滑件之特徵在於: 於形成有上述缺口部之側之上述下翼板之上表面,形成自上述前端部越往後方則越向上方傾斜之傾斜部。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滑件之特徵在於: 於形成有上述缺口部之側之上述下翼板之上述前端部側之上表面形成: 導入內側部,其越往上述引導柱側則越向上方傾斜; 導入外側部,其越往外側則越向上方傾斜;及 導入中央部,其呈凹狀形成於上述導入內側部與上述導入外側部之間。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滑件中,其特徵在於: 上述下翼板形成為左右方向中之於上述上翼板形成有上述缺口部之側的厚度,較左右方向中之於上述上翼板未形成上述缺口部之側的厚度薄。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拉鏈之特徵在於具備: 拉鏈鏈條,其係將具有一對拉鏈鏈布及由固定於上述一對拉鏈鏈布之各者之鏈布側緣部之複數個鏈齒構成之鏈齒排的一對拉鏈鏈帶以鏈齒排對向之方式配置而成;以及 上述滑件,其可沿著上述鏈齒排滑動地安裝,使上述鏈齒嚙合及分離。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拉鏈之特徵在於具備: 上止擋部,其分別形成於上述一對拉鏈鏈布之上述鏈布側緣部之上端部;及 開合件,其形成於上述一對拉鏈鏈布之上述鏈布側緣部之下端部。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滑件及拉鏈,在相對於引導柱為左右一側之上翼板,形成較上翼板之左右另一側之前端部及下翼板之前端部更位於後方的缺口部,因此,能夠容易看清插銷及鏈齒之插入位置,且能夠由下翼板引導插銷及鏈齒。藉此,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滑件及拉鏈為小型、簡單之構造,且操作性較佳,能夠輕易地將插銷及鏈齒插入至滑件。
以下,基於圖式,對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滑件40及拉鏈10進行具體說明。 圖1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拉鏈。圖2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滑件之立體圖。圖3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滑件之俯視圖。圖4表示自嚙合口側觀察本實施形態之滑件之後視圖。圖5表示圖3中之V-V線剖視圖。圖6表示圖3中之VI-VI線剖視圖。圖7表示圖3中之VII-VII線剖視圖。圖8表示將本實施形態之滑件之上翼板切出缺口之狀態之拉鏈的放大正面圖。圖9表示另一實施形態之滑件之俯視圖。圖10表示圖9中之X-X線剖視圖。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之拉鏈10中,將拉鏈鏈布2之長度方向設為前後方向(F-B方向),且以箭頭F(前方向)、B(後方向)表示。又,將拉鏈鏈布2之寬度方向設為左右方向(L-R方向),且以箭頭L(左方向)、R(右方向)表示。進而,將拉鏈鏈布2之正背方向設為上下方向(U-D方向),且以箭頭U(上方向)、D(下方向)表示。又,滑件40單個之方向係依照將滑件40安裝於拉鏈10時之拉鏈10之方向。 即,所謂上側,設為相對於圖1之紙面為近前側,所謂下側,設為相對於圖1之紙面為裏側,所謂前側,設為相對於圖1之紙面為上側,所謂後側,設為相對於圖1之紙面為下側,所謂左側,設為相對於圖1之紙面為左側,所謂右側,設為相對於圖1之紙面為右側。 又,拉鏈鏈布2之左右方向亦稱為寬度方向。又,拉鏈鏈布2之上下方向亦稱為長度方向。 如圖1及圖8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拉鏈10具備:拉鏈鏈條11,其係將具有一對拉鏈鏈布20及由每隔特定之間距地固定於一對拉鏈鏈布20之各者之緣部20a之複數個鏈齒31構成之鏈齒排30的一對拉鏈鏈帶11L、11R以各鏈齒排30對向之方式配置而成;滑件40,其可沿著拉鏈鏈齒排30滑動地安裝,使拉鏈鏈齒31嚙合及分離;上止擋部12,其分別形成於左右一對拉鏈鏈布20之鏈布側緣部20a之上端部;及開合件13,其形成於左右一對拉鏈鏈布20之鏈布側緣部20a之下端部。 開合件13具備形成於右側之拉鏈鏈布20之鏈布側緣部20a之下端部的筒銷14及開尾筒15、以及形成於左側之拉鏈鏈布20之鏈布側緣部20a之下端部且可插入至開尾筒15的插銷16。又,於本實施形態中,供設置插銷16之左側之拉鏈鏈帶11L係可自滑件40分離之分離側拉鏈鏈帶,供設置筒銷14及開尾筒15之右側之拉鏈鏈帶11R係不可自滑件40分離之固定側拉鏈鏈帶。再者,筒銷14及開尾筒15與插銷16之左右亦可相反地配置。 拉鏈鏈齒排30係由複數個拉鏈鏈齒31所構成,該拉鏈鏈齒31例如係使用聚醯胺、聚縮醛、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等合成樹脂,於拉鏈鏈布20之鏈布側緣部20a射出成形。 如圖2~圖8所示,滑件40係帶有自動停止功能之滑件,且具備主體50、拉片60、停止爪體70、及拉片保持蓋80。 主體50具備:於上下方向上相隔而平行配置之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將上翼板51與下翼板52於前端部且導入中央部連結之引導柱53、沿著上翼板51之左右兩側緣朝向下方突出設置之上側凸緣54a、及沿著下翼板52之左右兩側緣朝向上方突出設置之下側凸緣54b。藉此,於主體50之前部形成藉由引導柱53分離之左右之導入口55,且於主體50之後部形成嚙合口56。並且,於上翼板51與下翼板52之間形成將左右之導入口55與嚙合口56連通之大致Y字狀的鏈齒引導路57,該鏈齒引導路57構成供左右一對拉鏈鏈齒排30插通之通路。 又,如圖4所示,主體50之左側之上側及下側凸緣54a、54b間之間隙的上下方向尺寸S1被設定為大於右側之上側及下側凸緣54a、54b間之間隙的上下方向尺寸S2。藉此,於對左右一對拉鏈鏈帶11L、11R施加橫向拉力時,能夠使左側之拉鏈鏈帶11L自滑件40分離。 又,如圖5所示,於上翼板51之上表面之較引導柱53靠右側(固定側拉鏈鏈帶11R側),於前後方向上並列地豎立設置有用以安裝拉片保持蓋80之前部安裝柱58F及後部安裝柱58B。更詳細而言,如圖8所示,引導柱53具有左側之側面(前部側面53a及後部側面53b)及右側之側面,前部安裝柱58F及後部安裝柱58B係豎立設置於上翼板51之上表面之較引導柱53之左側的側面更右側。並且,於前部安裝柱58F與後部安裝柱58B之間收容拉片60之連結部61及停止爪體70,於前部安裝柱58F及後部安裝柱58B,拉片保持蓋80覆於其上並且藉由壓緊而固定。又,於上翼板51,形成有用以供停止爪體70之停止爪71插入之爪插入孔51c。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由前部安裝柱58F、後部安裝柱58B、停止爪體70、及拉片保持蓋80構成拉片安裝部。 又,如上所述,前部安裝柱58F及後部安裝柱58R形成於上翼板51之較引導柱53靠右側,因此,較引導柱53靠左側之上翼板51之剛性稍微降低,從而易於彎曲。藉由左側之上翼板51彎曲,能夠使分離側拉鏈鏈帶11L自滑件40分離。 進而,停止爪體70亦與前部安裝柱58F及後部安裝柱58B一同配置於上翼板51之較引導柱53靠右側,因此,如圖8所示,將停止爪體70之停止爪71插入至固定側拉鏈鏈帶11R側之拉鏈鏈齒31間。藉此,停止爪71與分離側拉鏈鏈帶11L側之拉鏈鏈齒31不會接觸,因此,能夠使分離側拉鏈鏈帶11L自滑件40分離。 但是,於本實施形態中,例示出帶有自動停止功能之滑件40,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為於前部安裝柱58F及後部安裝柱58B之部分取而代之地豎立設置有用以安裝拉片60之拉片安裝柱的不帶有自動停止功能的滑件40。 又,如圖2及圖3所示,於上翼板51,形成有自引導柱53之左側之前部側面53a朝向外側(分離側拉鏈鏈帶11L側)延伸之缺口部51b。又,缺口部51b係以自引導柱53之左側之前部側面53a朝向外側而朝後側向下傾斜之方式形成。更詳細而言,如圖8所示,引導柱53具有前端部53c、後端部53d、左側之側面(前部側面53a及後部側面53b)、右側之側面,缺口部51b係於引導柱53之前端部53c與後端部53d之間,以自引導柱53之左側之側面向外側延伸之方式形成。因此,如圖7及圖10所示,引導柱53之左側之上翼板51之缺口部51b較下翼板52的前端部52a更位於後方。又,引導柱53之左側之上翼板51之缺口部51b較引導柱53之右側之上翼板51的前端部51a更位於後方。並且,自引導柱53之前端部53c至上翼板51之缺口部51b的距離T1較自引導柱53之前端部53c至下翼板52之前端部52a的距離T2長。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之滑件40中,自引導柱53之前端部53c至上翼板51之缺口部51b之距離T1係自引導柱53之前端部53c至滑件40之後端之距離的1/4~1/3左右。 藉由此種構成,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滑件40及拉鏈10,能夠容易地使較引導柱靠寬度方向一側之上翼板及下翼板彎曲,且能夠容易看清插銷之插入位置。又,由於缺口部51b形成於上翼板51中之相對於引導柱53為左右一側之前端部,故而能夠於上翼板51之相對於引導柱53為左右另一側確保豎立設置前部安裝柱58F及後部安裝柱58B之區域。進而,於對左右一對拉鏈鏈帶11L、11R施加橫向拉力時,形成有缺口部51b之上翼板51之相對於引導柱53之左右一側相較於未形成缺口部51b之上翼板51之相對於引導柱53之左右另一側更容易彎曲。因此,為小型、簡單之構造,且操作性較佳,於對左右一對拉鏈鏈帶11L、11R施加橫向拉力時,能夠容易地使一拉鏈鏈帶11L自滑件40分離,且能夠輕易地將插銷16及鏈齒31插入至滑件40。 再者,下翼板52之前端部52a之左側如圖3所示般,形成為與下翼板52之前端部52a之右側同一平面,或者如圖9所示,以滿足T1>T2之方式形成於較引導柱53之前端部53c更後方。 藉由此種構成,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滑件40及拉鏈10,能夠更容易看清插銷16之插入位置。因此,能夠更輕易地將插銷16及鏈齒31插入至滑件40。 進而,下翼板52之前端部52a之左側可為與引導柱53之前端部53c於前後方向(F-B方向)上相同或大致相同的位置。即,可為自引導柱53之前端部53c至下翼板52之前端部52a之距離T2=0。進而,下翼板52之前端部52a可為亦與上翼板51之右側之前端部51a於前後方向(F-B方向)上相同或大致相同的位置。 藉由此種構成,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滑件40及拉鏈10,可為更小型、簡單之構造,且使操作性變佳。 又,如圖8所示,引導柱53之後端部53d與主體50之左側之上側及下側凸緣54a、54b之前端部54c之間之前後方向的距離L1較引導柱53之後端部53d與主體50之右側之上側及下側凸緣54a、54b之前端部54c之間之前後方向的距離L2短。又,引導柱53之前端部53c與左側之上側及下側凸緣54a、54b之前端部54c之間之前後方向的距離L3較自引導柱53之前端部53c至上翼板51之缺口部51b的距離T1長。 又,如圖2及圖4所示,缺口部51b係以自引導柱53之左側之後部側面53b之中間向寬度方向外側延伸的方式形成。進而,使主體50之左側之上側及下側凸緣54a、54b之寬度方向之內側面分別形成為隨著朝向外側而壁厚逐漸變大的傾斜面59a、59b。 如圖3所示,於上翼板51之左側之上表面,形成插入方向引導部51d。藉由形成插入方向引導部51d,能夠容易地確認將插銷16插入至滑件40時之方向。於本實施形態中,插入方向引導部51d係以自上表面突出之方式形成。藉由以自上表面突出之方式形成插入方向引導部51d,能夠防止製作時與其他滑件40之接著。又,本實施形態之插入方向引導部51d形成為三角形,且其頂點朝向嚙合口側,表示插銷16之插入方向,但亦可為圓或四邊形等形狀。 又,如圖6所示,下翼板52係於形成導入口55之部分以導入中央部52b呈凹狀形成於導入內側部52c與導入外側部52d之間。即,以自導入中央部52b朝向引導柱53側向上傾斜之方式形成導入內側部52c,且以自導入中央部52b朝向外側向上傾斜之方式形成導入外側部52d,因此,導入中央部52b形成於較其兩側之導入內側部52c及導入外側部52d更低之位置。並且,如圖7所示,自前端部52a至導入中央部52b、導入內側部52c及導入外側部52d,形成越往後方則越逐漸向上方傾斜之傾斜部52h。再者,於下翼板52之較引導柱53更左側,其前方之厚度係較後方之厚度薄地形成,前端形成得最薄。 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滑件40,插銷16及鏈齒31由鏈齒引導路57引導,能夠更輕易地將插銷16及鏈齒31插入。 進而,如圖6及圖7所示,下翼板52形成為左右方向中之於上翼板51形成有缺口部51b之側的厚度,較左右方向中之於上翼板51未形成缺口部51b之側的厚度薄。又,於下翼板52之下側面52e之上下端部及左側端部形成向下方突出之突出部52g。其結果為,於下翼板52之左右方向中之於上翼板51形成有缺口部51b之側的下側面52e形成凹部52f。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滑件40,藉由下翼板52之左右方向中之於上翼板51形成有缺口部51b之側的厚度,較左右方向中之於上翼板51未形成缺口部51b之側的厚度薄地形成,能夠更容易地使較引導柱53靠寬度方向一側之下翼板52彎曲。因此,能夠使一拉鏈鏈帶11L自滑件40分離。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滑件40,藉由形成突出部52g,能夠防止製作時與其他滑件40之接著。進而,藉由呈曲面形成突出部52g,而不形成端部之邊緣,從而能夠防止與邊緣接觸。 其次,對使用此種本實施形態之滑件40之拉鏈10之作動進行說明。 其次,對將插銷16插入至滑件40之狀態進行說明。 圖11表示將插銷16插入至本實施形態之滑件40之狀態。 將插銷16插入至滑件40時,於本實施形態之拉鏈10中,插銷16由下翼板52引導而插入至鏈齒引導路57。此時,若插銷16抵接於滑件40之下翼板52,則插銷16順利地插入至鏈齒引導路57。 藉由於滑件40之上翼板51形成缺口部51b,與不形成缺口部51b之情形相比較,用以將插銷16插入至鏈齒引導路57之導入口55擴大。於不形成缺口部51b之情形時,需要將插銷16相對於導入口55自前側向後側準確地插入,但於形成缺口部51b之情形時,藉由以不僅自前側,而且自上側、左側將插銷16置於下翼板52之方式進行操作,能夠將插銷16插入至導入口55。又,由於缺口部51b係以自引導柱53之左側之前部側面53a朝向外側而朝後側向下傾斜之方式形成,故而能夠一面保持缺口部51b之強度,一面儘可能寬地形成導入口55。進而,由於缺口部51b形成於較前部安裝柱58F之前端更後方,故而滑件不會大型化,而能夠在保持作為滑件之功能之狀態下附加插入輔助功能。即,插銷16由下翼板52引導而順利地插入至鏈齒引導路57。 又,下翼板52係形成導入口55之部分的導入中央部52b呈凹狀形成於導入內側部52c與導入外側部52d之間,且插銷16自然地靠近導入中央部52b,從而將插銷16更順利地插入至鏈齒引導路57。 進而,由於如圖2及圖4所示般,使主體50之左側之上側及下側凸緣54a、54b之導入內側部分別形成為隨著自導入內側部朝向外側而壁厚逐漸變大的傾斜面59a、59b,故而能夠將插銷16引導至內側,從而將插銷16更順利地插入至鏈齒引導路57。 又,由於停止爪體70亦與圖5所示之前部安裝柱58F及後部安裝柱58B一同配置於上翼板51之較引導柱53靠右側,故而用以供插銷16插入至鏈齒引導路57之導入口55擴大。即,插銷16由下翼板52引導而順利地插入至鏈齒引導路57。又,能夠提高形成於上翼板51之左側之上表面之插入方向引導部51d的視認性。 其次,對將鏈齒31插入至滑件40之狀態進行說明。 圖12表示將鏈齒31插入至本實施形態之滑件40之狀態。 將鏈齒31插入至滑件40時,於本實施形態之拉鏈10中,鏈齒31由下翼板52引導而插入至鏈齒引導路57。此時,若鏈齒31抵接於滑件40之下翼板52,則鏈齒31自然地將朝向變為插入之方向,從而順利地插入至鏈齒引導路57。 藉由於滑件40之上翼板51形成缺口部51b,與未形成缺口部51b之情形相比較,用以供鏈齒31插入至鏈齒引導路57之導入口55擴大。即,鏈齒31由下翼板52引導而順利地插入至鏈齒引導路57。 又,下翼板52係形成導入口55之部分的導入中央部52b呈凹狀形成於導入內側部52c與導入外側部52d之間,鏈齒31自然地不斷靠近導入中央部52b,從而將鏈齒31更順利地插入至鏈齒引導路57。 進而,由於如圖2及圖4所示般,將主體50之左側之上側及下側凸緣54a、54b之導入內側部分別形成為隨著自導入內側部朝向外側而壁厚逐漸變大的傾斜面59a、59b,故而能夠將鏈齒31引導至內側,從而將鏈齒31更順利地插入至鏈齒引導路57。 又,由於停止爪體70亦與圖5所示之前部安裝柱58F及後部安裝柱58B一同配置於上翼板51之較引導柱53靠右側,故而用以供鏈齒31插入至鏈齒引導路57之導入口55擴大。即,鏈齒31由下翼板52引導而容易地插入至鏈齒引導路57。又,能夠提高形成於上翼板51之左側之上表面之插入方向引導部51d的視認性。 其次,對分離側拉鏈鏈帶11L自滑件40分離之狀態進行說明。 圖13表示說明對圖8所示之拉鏈10施加橫向拉力之狀態之放大正面圖。圖14表示說明圖13所示之分離側拉鏈鏈帶11L之鏈齒31自滑件40開始脫離之狀態的放大正面圖。圖15表示說明圖14所示之鏈齒31自滑件40進一步脫離之狀態的放大正面圖。圖16表示說明圖15所示之鏈齒31自滑件40完全脫離之狀態的放大正面圖。圖17表示說明分離側拉鏈鏈帶11L之鏈齒31與滑件40之凸緣54a、54b接觸之狀態的局部剖視圖。圖18表示說明分離側拉鏈鏈帶11L之鏈齒31將滑件40之凸緣54a、54b推開之狀態的局部剖視圖。圖19表示說明圖14所示之鏈齒31使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彎曲而自滑件40脫離之狀態的局部剖視圖。 若對圖8所示之拉鏈10施加橫向拉力,則如圖13所示,左側之鏈齒群30中之不抵接於上側及下側凸緣54a、54b之鏈齒31向左側拉伸。並且,由於如圖2及圖4所示般,將主體50之左側之上側及下側凸緣54a、54b之導入內側部分別形成為隨著自導入內側部朝向外側而壁厚逐漸變大的傾斜面59a、59b,故而如圖17所示,被施加橫向拉力之分離側拉鏈鏈帶11L之拉鏈鏈齒31之上下之角部分別抵接於上側及下側凸緣54a、54b的傾斜面59a、59b。於是,橫向拉力經由傾斜面59a、59b效率良好地傳遞至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 藉此,如圖18所示,拉鏈10之上側及下側凸緣54a、54b間之間隙擴張。其後,藉由對左右一對拉鏈鏈帶11L、11R進一步施加朝向導入外側部之橫向拉力,分離側拉鏈鏈帶11L之位於鏈齒引導路57內之最靠導入口55側且未嚙合之第1拉鏈鏈齒31a(拉鏈鏈齒31)如圖14及圖19所示般使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之較引導柱53靠左側的部分彎曲,而自滑件40脫離。 其次,繼第1拉鏈鏈齒31a之後,如圖15所示,第2及第3拉鏈鏈齒31b、31c亦以與第1拉鏈鏈齒31a相同之方式自滑件40依序脫離,如圖16所示,將分離側拉鏈鏈帶11L自滑件40分離。 如此,本實施形態之滑件40由於主體50之左側之上側及下側凸緣54a、54b之前後方向長度較主體50之右側的上側及下側凸緣54a、54b短,故而較引導柱53靠左側之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之剛性稍微降低,從而易於彎曲。藉此,能夠容易地使左側之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彎曲,因此能夠容易地使分離側拉鏈鏈帶11L自滑件40分離。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拉鏈10,於上翼板51形成自引導柱53之左側之前部側面53a朝向導入外側部延伸之缺口部51b,因此,能夠容易地使較引導柱53靠左側之上翼板51彎曲。藉此,能夠以簡單之構造而容易地使分離側拉鏈鏈帶11L自滑件40分離。 進而,如圖6及圖7所示,藉由下翼板52形成為左右方向中之於上翼板51形成有缺口部51b之側之厚度,較左右方向中之於上翼板51未形成缺口部51b之側的厚度薄,而較引導柱53靠寬度方向一側之下翼板52容易彎曲,從而鏈齒31容易自上側及下側凸緣54a、54b之間脫離。 又,於下翼板52之下側面52e之上下端部及左側端部形成向下方突出之突出部52g。因此,即便使下翼板52形成得較薄,亦能夠保持強度。進而,藉由形成突出部52g,能夠防止製作時與其他滑件40之接著。 以上,本實施形態之滑件40具備:主體50,其具有於上下方向上相隔而平行配置之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將上翼板51與下翼板52連結之引導柱53、及設置於上翼板51之上表面之拉片安裝部58F、58R、70、80;以及拉片60,其安裝於拉片安裝部;且於上翼板51中之相對於引導柱53為左右一側之前端部,形成較上翼板51之左右另一側之前端部51a及下翼板52之前端部52a更位於後方的缺口部51b。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滑件40,能夠容易看清插銷16之插入位置,且能夠由下翼板52引導插銷16及鏈齒31。藉此,本實施形態之滑件40為小型、簡單之構造,且操作性較佳,能夠輕易地將插銷16及鏈齒31插入至滑件40。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滑件40中,自引導柱53之前端部53c至上翼板51之缺口部51b的距離T1較自引導柱53之前端部53c至下翼板52之前端部52a的距離T2長。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滑件40,能夠更容易看清插銷16之插入位置,能夠更輕易地將插銷16及鏈齒31插入至滑件40。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滑件40中,自引導柱53之前端部53c至下翼板52之前端部52a之距離T2為0。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滑件40,可為更小型、簡單之構造,且使操作性變佳。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滑件40中,缺口部51b係自引導柱53之一側面53a朝向外側而形成。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滑件40,能夠輕易地製造。 又,本實施形態之滑件40於形成有缺口部51b之側之下翼板52之上表面,形成自前端部52a越往後方則越向上方傾斜之傾斜部52h。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滑件40,能夠由鏈齒引導路57引導插銷16及鏈齒31,從而更輕易地將插銷16及鏈齒31插入。 又,本實施形態之滑件40於形成有缺口部51b之側之下翼板52之前端部52a側之上表面形成:導入內側部52c,其越往引導柱53側則越向上方傾斜;導入外側部52d,其越往外側則越向上方傾斜;及導入中央部52b,其呈凹狀形成於導入內側部52c與導入外側部52d之間。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滑件40,能夠由鏈齒引導路57引導插銷16及鏈齒31,從而更輕易地將插銷16及鏈齒31插入。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滑件40中,下翼板52形成為左右方向中之於上翼板51形成有缺口部51b之側的厚度,較左右方向中之於上翼板51未形成缺口部51b之側的厚度薄。因此,能夠更容易地使較引導柱53靠寬度方向一側之下翼板52彎曲。因此,能夠更容易地使一拉鏈鏈帶11L自滑件40分離。 以上,本實施形態之拉鏈10具備:拉鏈鏈條11,其係將具有一對拉鏈鏈布20及由固定於一對拉鏈鏈布20之各者之鏈布側緣部20a之複數個鏈齒31構成之鏈齒排30的一對拉鏈鏈帶11L、11R以鏈齒排30對向之方式配置而成;以及上述滑件40,其可沿著鏈齒排30滑動地安裝,使鏈齒31嚙合及分離。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拉鏈10,具有容易看清插銷16之插入位置且由下翼板52引導插銷16及鏈齒31之滑件40,故而能夠輕易地將插銷16及鏈齒31插入至為小型、簡單之構造且操作性較佳之滑件40。 又,本實施形態之拉鏈10具備:上止擋部12,其分別形成於一對拉鏈鏈布20之鏈布側緣部20a之上端部;及開合件13,其形成於一對拉鏈鏈布20之鏈布側緣部20a之下端部。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拉鏈10,能夠應用於各種商品。 再者,對本發明之各種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非僅限於該等實施形態,將各個實施形態之構成適當組合而構成之實施形態亦成為本發明之範疇。
10‧‧‧拉鏈
11‧‧‧拉鏈鏈條
11L‧‧‧拉鏈鏈帶
11R‧‧‧拉鏈鏈帶
12‧‧‧上止擋部
13‧‧‧開合件
14‧‧‧筒銷
15‧‧‧開尾筒
16‧‧‧插銷
20‧‧‧拉鏈鏈布
20a‧‧‧鏈布側緣部
30‧‧‧鏈齒排
31‧‧‧拉鏈鏈齒
31a‧‧‧第1拉鏈鏈齒
31b‧‧‧第2拉鏈鏈齒
31c‧‧‧第3拉鏈鏈齒
40‧‧‧滑件
50‧‧‧主體
51‧‧‧上翼板
51a‧‧‧前端部
51b‧‧‧缺口部
51c‧‧‧爪插入孔
51d‧‧‧插入方向引導部
52‧‧‧下翼板
52a‧‧‧前端部
52b‧‧‧導入中央部
52c‧‧‧導入內側部
52d‧‧‧導入外側部
52e‧‧‧下側面
52f‧‧‧凹部
52g‧‧‧突出部
52h‧‧‧傾斜部
53‧‧‧引導柱
53a‧‧‧前部側面
53b‧‧‧後部側面
53c‧‧‧前端部
53d‧‧‧後端部
54a‧‧‧上側凸緣
54b‧‧‧下側凸緣
54c‧‧‧前端部
55‧‧‧導入口
56‧‧‧嚙合口
57‧‧‧引導路
58B‧‧‧後部安裝柱
58F‧‧‧前部安裝柱
59a‧‧‧傾斜面
59b‧‧‧傾斜面
60‧‧‧拉片
61‧‧‧連結部
70‧‧‧停止爪體
71‧‧‧停止爪
80‧‧‧拉片保持蓋
B‧‧‧後方向
D‧‧‧下方向
F‧‧‧前方向
L‧‧‧左方向
L1‧‧‧距離
L2‧‧‧距離
L3‧‧‧距離
R‧‧‧右方向
S1‧‧‧尺寸
S2‧‧‧尺寸
T1‧‧‧距離
T2‧‧‧距離
U‧‧‧上方向
圖1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拉鏈。 圖2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滑件之立體圖。 圖3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滑件之俯視圖。 圖4表示自嚙合口側觀察本實施形態之滑件之後視圖。 圖5表示圖3中之V-V線剖視圖。 圖6表示圖3中之VI-VI線剖視圖。 圖7表示圖3中之VII-VII線剖視圖。 圖8表示將本實施形態之滑件之上翼板切出缺口之狀態之拉鏈的放大正面圖。 圖9表示另一實施形態之滑件之俯視圖。 圖10表示圖9中之X-X線剖視圖。 圖11表示將插銷插入至本實施形態之滑件之狀態。 圖12表示將鏈齒插入至本實施形態之滑件之狀態。 圖13表示說明對圖8所示之拉鏈施加橫向拉力之狀態之放大正面圖。 圖14表示說明圖13所示之分離側拉鏈鏈帶之鏈齒自滑件開始脫離之狀態的放大正面圖。 圖15表示說明圖14所示之鏈齒自滑件進一步脫離之狀態之放大正面圖。 圖16表示說明圖15所示之鏈齒自滑件完全脫離之狀態之放大正面圖。 圖17表示說明分離側拉鏈鏈帶之鏈齒與滑件之凸緣接觸之狀態的局部剖視圖。 圖18表示說明分離側拉鏈鏈帶之鏈齒將滑件之凸緣推開之狀態的局部剖視圖。 圖19表示說明圖14所示之鏈齒使上翼板及下翼板彎曲而自滑件脫離之狀態的局部剖視圖。

Claims (9)

  1. 一種滑件(40),其特徵在於具備: 主體(50),其具有 於上下方向上相隔而平行配置之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 將上述上翼板(51)及上述下翼板(52)連結之引導柱(53)、及 設置於上述上翼板(51)之上表面之拉片安裝部(58F、58R、70、80);以及 拉片(60),其安裝於上述拉片安裝部;且 於上述上翼板(51)中之相對於上述引導柱(53)為左右一側之前端部,形成較上述上翼板(51)之左右另一側之前端部(51a)及上述下翼板(52)之前端部(52a)更位於後方的缺口部(51b)。
  2. 如請求項1之滑件(40),其中 自上述引導柱(53)之前端部(53c)至上述上翼板(51)之上述缺口部(51b)的距離(T1)較自上述引導柱(53)之上述前端部(53c)至上述下翼板(52)之上述前端部(52a)的距離(T2)長。
  3. 如請求項2之滑件(40),其中 自上述引導柱(53)之上述前端部(53c)至上述下翼板(52)之上述前端部(52a)之距離(T2)為0。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滑件(40),其中 上述缺口部(51b)係自上述引導柱(53)之一側面(53a)朝向外側而形成。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滑件(40),其中 於形成有上述缺口部(51b)之側之上述下翼板(52)之上表面,形成自上述前端部(52a)越往後方則越向上方傾斜之傾斜部(52h)。
  6.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滑件(40),其中 於形成有上述缺口部(51b)之側之上述下翼板(52)之上述前端部(52a)側之上表面形成有: 導入內側部(52c),其越往上述引導柱(53)側則越向上方傾斜; 導入外側部(52d),其越往外側則越向上方傾斜;及 導入中央部(52b),其於上述導入內側部(52c)與上述導入外側部(52d)之間形成為凹狀。
  7.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滑件(40),其中 上述下翼板(52)形成為左右方向中之於上述上翼板(51)形成有上述缺口部(51b)之側的厚度,較左右方向中之於上述上翼板(51)未形成上述缺口部(51b)之側的厚度薄。
  8. 一種拉鏈(10),其特徵在於具備: 拉鏈鏈條(11),其係將具有一對拉鏈鏈布(20)及由固定於上述一對拉鏈鏈布(20)之各者之鏈布側緣部(20a)之複數個鏈齒(31)構成之鏈齒排(30)的一對拉鏈鏈帶(11L、11R)以鏈齒排(30)對向之方式配置而成;以及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滑件(40),其可沿著上述鏈齒排(30)滑動地安裝,使上述鏈齒(31)嚙合及分離。
  9. 如請求項8之拉鏈(10),其具備: 上止擋部(12),其分別形成於上述一對拉鏈鏈布(20)之上述鏈布側緣部(20a)之上端部;及 開合件(13),其形成於上述一對拉鏈鏈布(20)之上述鏈布側緣部(20a)之下端部。
TW106110759A 2016-09-26 2017-03-30 滑件及拉鏈 TWI6172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78253 WO2018055760A1 (ja) 2016-09-26 2016-09-26 スライダ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PCT/JP2016/078253 2016-09-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17256B TWI617256B (zh) 2018-03-11
TW201813539A true TW201813539A (zh) 2018-04-16

Family

ID=61690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0759A TWI617256B (zh) 2016-09-26 2017-03-30 滑件及拉鏈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694822B2 (zh)
EP (1) EP3516979A4 (zh)
JP (1) JP6692441B2 (zh)
KR (1) KR102189452B1 (zh)
CN (1) CN109788826B (zh)
TW (1) TWI617256B (zh)
WO (1) WO20180557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15251B (zh) * 2017-11-08 2023-06-20 Ykk株式会社 拉链用拉头
CN113796629A (zh) * 2020-06-16 2021-12-17 台湾华可贵股份有限公司 拉链用拉头及具有其的拉链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55178A (en) 1944-03-03 1948-11-30 Conmar Prod Corp Winglock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s
US3284864A (en) * 1965-04-26 1966-11-15 Robert B Howell Slider
JPS63120907U (zh) * 1987-02-02 1988-08-05
US5517733A (en) * 1994-12-16 1996-05-21 Chao-Mu Chou Non-pinlock type slide for zip fasteners
TW491036U (en) 2001-07-13 2002-06-11 Chang-Wen Tsaur Lower stop structure of zipper with anti-pulling effect
JP3927922B2 (ja) * 2003-05-21 2007-06-13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プリング体及び同スプリング体が装着されたスライダー
US20050076481A1 (en) * 2003-10-10 2005-04-14 Lin Yu Pau Zipper with a smooth pull function
CN2756048Y (zh) * 2004-11-15 2006-02-08 峮炜股份有限公司 防止侧向拉力打开的拉链
JP4646783B2 (ja) * 2005-11-16 2011-03-09 Ykk株式会社 隠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JP2007296288A (ja) * 2006-05-02 2007-11-15 Masato Oishi 改良型ファスナー・スライダー
JP4906637B2 (ja) * 2007-08-20 2012-03-28 Ykk株式会社 開離嵌挿具付隠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JP2009273852A (ja) 2008-05-15 2009-11-26 Isao Kameda 年配者が喜ぶファスナー
CA2852522A1 (en) * 2008-12-22 2010-07-01 Columbia Sportswear North America, Inc. Weather resistant slide fasteners
WO2010113281A1 (ja) 2009-03-31 2010-10-07 Ykk株式会社 開離嵌挿具付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US8813318B2 (en) 2010-08-11 2014-08-26 Ykk Corporation Slide fastener
WO2012020586A1 (ja) 2010-08-11 2012-02-16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5586697B2 (ja) * 2010-08-11 2014-09-10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EP2604139B1 (en) * 2010-08-11 2016-08-03 YKK Corporation Slide fastener
TR201815688T4 (tr) * 2011-04-18 2018-11-21 Ykk Corp Bir fermuar için metalik bir kürsör üretmeye yönelik bir yöntem.
TWI459912B (zh) * 2011-08-08 2014-11-11 Ykk Corp zipper
WO2014006725A1 (ja) * 2012-07-05 2014-01-09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取付方法及び製品
CN203597491U (zh) * 2013-11-30 2014-05-21 清远市通用皮具配件有限公司 带锁死功能的拉链头
JP3193160U (ja) 2014-07-08 2014-09-18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ダーカバー及び該スライダーカバーを有する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WO2016114456A1 (ko) 2015-01-12 2016-07-21 주식회사 케이엠케이 슬라이드 파스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189452B1 (ko) 2020-12-11
JPWO2018055760A1 (ja) 2019-03-14
CN109788826A (zh) 2019-05-21
US10694822B2 (en) 2020-06-30
TWI617256B (zh) 2018-03-11
EP3516979A1 (en) 2019-07-31
WO2018055760A1 (ja) 2018-03-29
US20190223561A1 (en) 2019-07-25
KR20190042661A (ko) 2019-04-24
CN109788826B (zh) 2021-07-20
EP3516979A4 (en) 2020-04-29
JP6692441B2 (ja) 2020-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86697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TWI465203B (zh) Zipper with slide and quick release zipper
US20130232736A1 (en) Slide Fastener
TWI418314B (zh) zipper
TWI563935B (zh) Zipper chain, chain and zipper
TWI526171B (zh) A zipper with a separable insert and a mold for injection molding
US8813318B2 (en) Slide fastener
TWI617256B (zh) 滑件及拉鏈
TWI711398B (zh) 拉鏈
JP6349394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TWI580373B (zh) Slip and zipper
TW201311169A (zh) 拉鏈
TWI630883B (zh) zipper
CN110623377A (zh) 拉链用的下止及拉链
TW201904466A (zh) 拉鏈
TWI514974B (zh) zipper
TW202400041A (zh) 逆開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