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45046B - 拉链用分离嵌插件 - Google Patents

拉链用分离嵌插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45046B
CN102245046B CN200880132295.0A CN200880132295A CN102245046B CN 102245046 B CN102245046 B CN 102245046B CN 200880132295 A CN200880132295 A CN 200880132295A CN 102245046 B CN102245046 B CN 1022450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nger
pull head
case rod
main body
opposite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322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45046A (zh
Inventor
藤井崇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450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50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450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50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6Means for permanently uniting the stringers at the end; Means for stopping movement of slider at the en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8Means at the end of stringer by which the slider can be freed from one stringer, e.g. stringers can be completely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 A44B19/382"Two-way" or "double-acting" separable slide faste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25Zipp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 Y10T24/2561Slider having specific configuration, construction, adaptation, or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25Zipp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 Y10T24/2593Zipp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including complementary, aligning means attached to ends of interlock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离嵌插件(1),其箱棒(20、20′)具有:箱棒主体(21、21′)、收容反向开启用拉头(30)的制动爪(36)的前端部的第一切口部(23、23′)、从插棒相对面(26)朝向插棒(10)侧沿布带宽度方向突出的突出片(24、24′),上述第一切口部(23、23′)的侧壁面(23b)和上述突出片(24、24′)的配置于箱棒前端侧的端面(24a)齐平地形成,构成通过使上述制动爪(36)的前端部抵接而使上述反向开启用拉头(30)停止的停止面(27),上述箱棒主体(21、21′)及上述突出片(24、24′)具有从上述停止面(27)的位置朝向上述链牙列(5)侧向下倾斜的倾斜面(28、28′)。由此,能够提高反向开启用拉头(30)的操作性,同时,能够可靠防止反向开启用拉头(30)因非人为的滑动操作而从箱棒侧端部自由滑动。

Description

拉链用分离嵌插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反向开启用拉头、箱棒及插棒的拉链用分离嵌插件,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使用具备制动爪的拉头作为反向开启用拉头的反向开启分离嵌插件。
背景技术
拉链常用作对衣服、箱包的开口部分进行开闭的开闭用具,也用作按单位尺寸分割的地毯、人工草皮的连接用具。拉链通常使用可从链牙列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开放或者锁闭的类型,但除此之外,例如还有能够从链牙列的长度方向两端侧开放的双开类型的拉链、能够从链牙列的两端侧锁闭的类型的拉链。
例如在为双开类型的拉链的情况下,在拉链牙链的链牙列上配置两个拉头即开启用拉头和反向开启用拉头,同时,左右链牙列的各自的一端安装有箱棒和插棒。而且,由在链牙列上滑动的反向开启用拉头、箱棒、和插棒构成可进行拉链的反向开启的分离嵌插件。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可进行反向开启的分离嵌插件简称为反向开启分离嵌插件。
这样的反向开启分离嵌插件通常以下述方式构成,即,例如在以使反向开启用拉头的连接柱朝向铅直向下的状态下从正面侧看该反向开启用拉头时,箱棒插入反向开启用拉头右侧的链牙导向路径,插棒插入反向开启用拉头左侧的链牙导向路径。
另外,例如在某特殊的方法下使用拉链的情况、在外国的某特定地区使用拉链的情况等中,上述那样的所谓普通的反向开启分离嵌插件有时也构成如下这样的反向开启分离嵌插件:反向开启用拉头中的箱棒和插棒的插入位置关系成为左右相反,箱棒插入反向开启用拉头左侧的链牙导向路径,插棒插入反向开启用拉头右侧的链牙导向路径。
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为避免说明的冗长,在以使反向开启用拉头的连接柱朝向铅直向下的状态从正面侧看该反向开启用拉头时,将插棒插入反向开启用拉头左侧的链牙导向路径的反向开启分离嵌插件(换言之,例如在衣服的前襟上安装拉链的情况下,从穿该衣服的使用者来看,将插棒从反向开启用拉头右侧插入的反向开启分离嵌插件)规定为右插型反向开启分离嵌插件。另外,将插棒插入反向开启用拉头右侧的链牙导向路径的反向开启分离嵌插件(例如,从上述使用者来看,将插棒从反向开启用拉头左侧插入的反向开启分离嵌插件)规定为左插型反向开启分离嵌插件。
例如日本特开2008-99975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左插型反向开启分离嵌插件。
如图12所示,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反向开启分离嵌插件61具有:安装于右侧拉链链带62中的链牙列63的长度方向一端的箱棒70、安装于左侧拉链链带62中的链牙列63的长度方向一端的插棒80、可插入箱棒70及插棒80的反向开启用拉头90。
为防止制造的成本的增大,以往,反向开启用拉头90使用普遍使用的通常的拉头,在其内部的链牙导向路径91穿通左右的链牙列63,另外,还配置可与右侧的链牙列63卡合的制动爪92。
通过使该反向开启用拉头90从左右链牙列63的一端向另一端滑动,即,通过使反向开启用拉头90从与箱棒70及插棒80接触的状态向离开的方向滑动,能够使处于啮合状态的左右链牙列63分离。
另外,上述箱棒70具有:箱棒主体71;钩挂部72,其以在该箱棒主体71的前端部向拉链布带内方侧扩大的方式形成,并防止反向开启用拉头90从链牙列63脱离;从箱棒主体71的插棒相对面朝向插棒80侧突出的第一插入片73;配置于比该第一插入片73更靠箱棒前端侧并从插棒相对面上突出的第二插入片74;切口部75,其在比钩挂部72更靠链牙列63侧的位置,从插棒相对面朝向箱棒主体71内部切出。
上述插棒80具有:插棒主体81;第一收容部82,其从该插棒主体81的箱棒相对面呈凹状地设置,在将插棒80插入反向开启用拉头90时能够收容箱棒70的第一插入片73;第二收容部83,其在比该第一收容部82更靠插棒前端侧从箱棒相对面呈凹状地设置,并能够收容箱棒70的第二插入片74;在插棒主体81的链牙列侧端部与箱棒70侧的链牙64卡合的卡合突起84。
如上所述,专利文献1的反向开启分离嵌插件61在箱棒70上形成有切口部75,由此在反向开启用拉头90向链牙列63的箱棒侧端部滑动时,可将该反向开启用拉头90的制动爪92收容于切口部75内。
另外,在将拉头90的制动爪92收容于切口部75内的情况下,该切口部75的配置于链牙列63侧的侧壁面形成使制动爪92的前端部抵接的抵接面76。因此,通过使制动爪92的前端部抵接于该抵接面76,能够防止非人为滑动操作反向开启用拉头90而使其从箱棒侧端部自由移动,进而能够防止左右链牙列63自然分离。
因此,例如在安装具有反向开启分离嵌插件61的拉链的产品的使用方式中,在将反向开启分离嵌插件61配置于产品的上方侧的情况下(例如、滑雪选手穿戴的罩裤等),若是现有的反向开启分离嵌插件61,则在产品的使用中反向开启用拉头90因其自重等而自然地向链牙列63的分离方向下降,存在使得左右链牙列63分离之类的问题,但是,根据专利文献1的反向开启分离嵌插件61,则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99975号公报
如上所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左插型反向开启分离嵌插件61,在反向开启用拉头90位于箱棒侧端部时使制动爪92的前端部抵接于抵接面76,由此防止该反向开启用拉头90在链牙列63上自由移动。
但是,例如在反向开启分离嵌插件61配置于产品的上方侧的情况下,若使用产品时反向开启用拉头90发生摆动,则有可能使该反向开启用拉头90的制动爪92的位置相对于抵接面76发生相对位移,而从抵接面76上移动到箱棒70和插棒80之间的间隙。其结果是,因为反向开启分离嵌插件61不能用抵接面76阻止反向开启用拉头90的移动,因而存在反向开启用拉头90因自重等而容易在链牙列63上移动,左右链牙列63会自动分离的问题。
另外,在一般的拉链中,在抓住拉头的拉片进行该拉头的滑动操作的情况下,以通过拉头的拉片的作用而使制动爪的前端部避开链牙导向路径91的方式将其拉起,但是,不能完全避开链牙导向路径91,成为尽管短但是向链牙导向路径91内突出的状态。
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左插型反向开启分离嵌插件61中,例如在抓住拉片使反向开启用拉头90向箱棒70侧的端部滑动操作的情况下,由于制动爪92的前端部处于尽管短但是向链牙导向路径91内突出的状态,因而易于与箱棒主体71干涉而挂住。
这样,若制动爪92的前端部会被箱棒主体71挂住,则反向开启用拉头90会在该挂住的位置停止。该情况下,若不使反向开启用拉头90的位置稍微返回后,再使其朝向箱棒70侧的端部滑动,则不能使反向开启用拉头90移动至箱棒侧端部。因此,存在反向开启用拉头90的操作烦琐之类的缺点。
另外,若不小心制动爪92的前端部挂在箱棒主体71而使反向开启用拉头90在中途停止,致使反向开启用拉头90未完全移动到箱棒70侧的端部位置,会由未图示的开启用拉头啮合左右链牙列63,则有可能产生使该链牙列63啮合不正而易于产生啮合分开之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的课题而设立的,其具体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在操作反向开启用拉头使其向箱棒侧端部滑动时的反向开启用拉头的操作性、进而提高将插棒插入拉头时的插棒的操作性,另外,能够可靠地防止反向开启用拉头因非人为的滑动操作而从箱棒侧端部自由滑动,不会致使左右链牙列自然分离的拉链用分离嵌插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拉链用分离嵌插件,作为其基本构成具备:在左右拉链布带的相对的布带侧缘部形成了链牙列的左右一对的拉链链带中的一方拉链链带的所述链牙列的一端一体化成形的插棒、在另一方所述拉链链带的所述链牙列的一端一体化成形的箱棒、和在所述链牙列上滑动的反向开启用拉头,所述反向开启用拉头在将所述箱棒插入的链牙导向路径侧具备可使该反向开启用拉头相对于所述链牙列停止的制动爪,其中,该拉链用分离嵌插件的最主要特征在于,所述箱棒具有:箱棒主体、在该箱棒主体的第一表面从插棒相对面侧朝向箱棒主体内部切出且收容所述制动爪的前端部的第一切口部、和从所述箱棒主体的插棒相对面向所述插棒侧沿布带宽度方向突出的突出片,将所述第一切口部的配置于所述链牙列侧的侧壁面和所述突出片的配置于箱棒前端侧的端面齐平地形成,构成通过使收容于所述第一切口部的所述制动爪的前端部抵接而使所述反向开启用拉头停止的停止面,所述箱棒主体及所述突出片具有从所述停止面的位置朝向所述链牙列侧、沿所述拉链布带的布带面侧向下倾斜的倾斜面,以便在将所述箱棒插入所述反向开启用拉头时,所述倾斜面朝向所述第一切口部导向所述制动爪。
另外,在本发明的拉链用分离嵌插件中,优选所述突出片配置于所述插棒相对面的所述第一表面侧,在所述插棒的箱棒相对面朝向该插棒的内部切出有第二切口部。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箱棒在所述插棒相对面的比所述突出片更靠所述链牙列侧具有从该插棒相对面向所述插棒侧突出的插入片,所述插棒在所述箱棒相对面具有将该插棒插入所述反向开启用拉头时收容所述插入片的收容凹部,所述插入片的第一表面和所述倾斜面连续形成。
本发明的拉链用分离嵌插件具有:插棒、箱棒、反向开启用拉头,其反向开启用拉头在将箱棒插入的链牙导向路径侧具备制动爪。该分离嵌插件的箱棒具有:箱棒主体、在该箱棒主体的第一表面从插棒相对面侧朝向箱棒主体内部切出且收容所述制动爪的前端部的第一切口部、和从箱棒主体的插棒相对面突出的突出片。
另外,将第一切口部的配置于链牙列侧的侧壁面和突出片的配置于箱棒前端侧的端面齐平地形成,构成通过使得制动爪的前端部抵接而使反向开启用拉头停止的停止面。另外,箱棒主体及突出片具有从停止面的位置朝向链牙列侧、沿所述拉链布带的布带面侧向下倾斜的倾斜面。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的拉链用分离嵌插件,由于在操作反向开启用拉头使其向箱棒侧端部滑动时,该反向开启用拉头的制动爪经由形成于箱棒主体及突出片的倾斜面而被导向于第一切口部,因而能够防止制动爪的前端部挂在箱棒主体而使反向开启用拉头平滑稳定地滑动。因此,能够防止反向开启用拉头操作的烦琐感,提高该拉头的操作性。
另外,在反向开启用拉头滑动到箱棒侧端部,将其制动爪收容于第一切口部之后,使制动爪的前端部抵接于箱棒的停止面,防止反向开启用拉头从箱棒侧端部自由滑动。
另外,在本发明的分离嵌插件中,使制动爪抵接的停止面不仅是第一切口部的侧壁面而且也形成于配置在突出片的箱棒前端侧的端面,较之现有技术在布带宽度方向上较宽地设置。因此,例如在将制动爪收容于第一切口部之后,即使反向开启用拉头左右摆动,也能够防止制动爪前端部的位置从抵接面脱离。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反向开启用拉头因非人为滑动操作而自由滑动,且可防止左右链牙列自然分离。
在这样的本发明的拉链用分离嵌插件中,突出片配置于插棒相对面的第一表面侧,另外,在插棒的箱棒相对面朝向该插棒的内部切出有第二切口部。由此,即使在箱棒主体的插棒相对面设置向插棒侧沿布带宽度方向突出的突出片,在将插棒插入反向开启用拉头内时,也不会与箱棒的突出片干涉而是可以平滑地进行插棒的插入,因而实现了插棒操作性的提高。
另外,在本发明的分离嵌插件中,箱棒在插棒相对面的比突出片更靠链牙列侧,具有从该插棒相对面朝向插棒侧突出的插入片,插棒在箱棒相对面具有收容所述插入片的收容凹部,所述插入片的第一表面和倾斜面连续形成。由此,由于在操作反向开启用拉头使其向箱棒侧端部滑动时,能够将该反向开启用拉头的制动爪从形成有插入片的部位朝向第一切口部进行导向,因而能够更平滑地滑动反向开启用拉头,能够进一步提高拉头的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左插型反向开启分离嵌插件的拉链的正面图。
图2是表示该反向开启分离嵌插件的箱棒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3是表示该反向开启分离嵌插件的插棒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4是说明将反向开启用拉头向箱棒侧端部滑动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5是说明使反向开启用拉头向箱棒侧端部滑动时的制动爪前端部的动作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6是说明从开启用拉头的肩口插入插棒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7是说明将插棒插入反向开启用拉头的右侧链牙导向路径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8是示于图7的Ⅷ-Ⅷ线的线剖面图。
图9是示于图7的Ⅸ-Ⅸ线的线剖面图。
图10是表示使开启用拉头滑动而将左右链牙列啮合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分离嵌插件的变形例的箱棒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2是表示现有的拉链所使用的左插型反向开启分离嵌插件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分离嵌插件
2:拉链链带
3:拉链布带
4:链牙
5:链牙列
6:加强部
7:上止
10:插棒
11:插棒主体
12:第二切口部
12a:底面
12b:侧壁面
13:收容凹部
14:上板部
15:下板部
16:台阶部
17:突起部
18:箱棒相对面
20、20′:箱棒
21、21′:箱棒主体
22:钩挂部
23,23′:第一切口部
23a:底面
23b:第一侧壁面
23c:第二侧壁面
24,24′:突出片
24a:端面
25、25′:插入片
26:插棒相对面
27:停止面
28、28′:倾斜面
30:反向开启用拉头
31:上翼板
32:下翼板
33:连接柱
34、35:凸缘
36:制动爪
37:拉片安装柱
38:拉片
39:链牙导向路径
40:开启用拉头
41:上翼板
42:下翼板
43:连接柱
44、45:凸缘
46:制动爪
47:拉片安装柱
48:拉片
49:链牙导向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另外,本发明不受以下说明的各实施例的任何限定,只要是具有与本发明实质上相同的构成且达到同样的作用效果,就可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在左右拉链布带的各链牙配置部缝合螺旋状的链牙而形成链牙列,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拉链布带的各链牙配置部通过合成树脂的注射成形安装多个单个链牙而形成链牙列。
在此,图1是表示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左插型反向开启分离嵌插件的拉链的正面图。图2是表示该反向开启分离嵌插件的箱棒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3是表示该反向开启分离嵌插件的插棒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拉链链带的长度方向规定为前后方向(将由链牙列形成上止的一侧规定为前方,将其相反方向规定为后方),将布带宽度方向规定为左右方向(将从正面看图面时的左侧规定为左方,将右侧规定为右方),将布带表里面方向规定为上下方向(从拉链布带看,将配置拉头的拉片的一侧规定为上方,将其相反方向规定为下方)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分离嵌插件1包括:在左右一对的拉链链带2的链牙列5的一端进行一体化成形了的插棒10及箱棒20;可将该插棒10及箱棒20插入内部的反向开启用拉头30。
该情况下,左右一对的上述拉链链带2包含:具有布带主体部及布带侧缘部的左右拉链布带3;由螺旋状的链牙4构成的链牙列5,上述链牙4被缝合于该拉链布带3的相对的布带侧缘部;形成于该拉链布带3的一端的加强部6;与左侧拉链链带2的链牙列5下端连续安装的箱棒20;与右侧拉链链带2的链牙列5下端连续安装的插棒10;安装于各链牙列5的上端的上止7。另外,插棒10、箱棒20和上止7使用聚缩醛、聚酰胺等热可塑性树脂并通过注射成形装置被分别一体化成形于拉链布带3的布带侧缘部。
另外,该拉链链带2上穿通有沿链牙列5滑动而使左右的链牙列5啮合·分离的反向开启用拉头30和开启用拉头40。这些反向开启用拉头30及开启用拉头40为消减制造成本而使用具备制动爪36、46的现在普遍使用的拉头。
即,反向开启用拉头30及开启用拉头40分别包含:上下翼板31、32、41、42;通过拉头前端部连接该上下翼板31、32、41、42的连接柱33、43;形成于上翼板31、41及下翼板32、42的左右侧缘的左右凸缘34、35、44、45;制动爪36、46,该制动爪36、46设置于上翼板31、41,并且可通过使其前端部与链牙列5卡合而使拉头30、40停止;竖直设置于上翼板31、41的表面的拉片安装柱37、47;安装于拉片安装柱37、47的拉片38、48。
另外,在该拉头30、40的配置有连接柱33、43的一侧的端部将肩口形成于连接柱33、43的左右,同时,在其相反侧的端部形成有后口。另外,在该拉头30、40内设置有将左右肩口和后口连通的从正面看大致呈Y字状的链牙导向路径39、49。另外,在上述链牙导向路径39、49内,将以拉头30、40的宽度方向中央为基准时的左侧设为左侧的链牙导向路径39、49,将右侧设为右侧的链牙导向路径39、49。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反向开启用拉头30和开启用拉头40使用同一类型的拉头,这些开启用拉头40和反向开启用拉头30以使彼此的后口相对合的方式、以朝向相反方向的状态穿通于链牙列5。
因此,在开启用拉头40中,为使其制动爪46易于与链牙列5卡合,而将该制动爪46靠近插入有插棒10的右侧的链牙导向路径49地配置。另一方面,在反向开启用拉头30中,靠近插入有箱棒20的左侧的链牙导向路径39地配置制动爪36。
另外,该情况下例如通过使开启用拉头40从配置有插棒10及箱棒20的一侧的链牙列端部向配置有上止7的一侧的另一链牙列端部滑动,能够使处于分离状态的左右链牙列5啮合。另外,在左右链牙列5的一部分处于啮合状态时,通过使反向开启用拉头30从配置有插棒10及箱棒20的一侧的端部向配置有上止7的一侧的端部滑动,能够使该链牙列5左右分离。
在本实施方式的分离嵌插件1中,如图2所示,上述箱棒20包含:固定于左侧拉链布带3的布带侧缘部的棱柱状的箱棒主体21、在与箱棒主体21的链牙列5侧相反的端部(前端部)以向拉链布带3的布带主体部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的钩挂部22、在箱棒主体21的上表面(第一表面)从插棒相对面26侧朝向箱棒主体21的内部切出的第一切口部23、从箱棒主体21的插棒相对面26向插棒10侧沿布带宽度方向突出的突出片24、在比插棒相对面26的突出片24更靠链牙列5侧的位置从插棒相对面26向插棒10侧突出的插入片25。
在该箱棒20中,设置上述钩挂部22,以便在使反向开启用拉头30向箱棒侧端部滑动时,通过使该反向开启用拉头30的凸缘34、35抵接于钩挂部22,从而使该拉头30的滑动停止,同时,防止该拉头30从链牙列5脱落。
该箱棒20的上述第一切口部23,在使反向开启用拉头30滑动到箱棒侧端部时,以能够收容该拉头30的制动爪36的前端部的深度形成。该第一切口部23具有:底面23a、配置于链牙列5侧的第一侧壁面23b、配置于拉链布带3侧的第二侧壁面23c。上述底面23a通过从箱棒主体21的第一表面经由第一侧壁面23b及第二侧壁面23c凹成台阶状而形成,另外,该底面23a以从第一侧壁面23b侧向箱棒20的前端使布带宽度方向的尺寸减少的方式形成。
另外,第一侧壁面23b以相对箱棒主体2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式设置,第二侧壁面23c以在箱棒前端侧与箱棒主体21的插棒相对面26连续的方式具有曲面部。另外,该第一切口部23的形状、尺寸等可根据箱棒20的形状等任意变更。
上述突出片24在从插棒相对面26侧看箱棒20时,配置于插棒相对面26的上表面侧,另外,在从正面侧看箱棒20时,具有从箱棒主体21向插棒10侧呈大致三角形状突出的形状。
该突出片24的配置于箱棒前端侧的端面24a与第一切口部23的上述第一侧壁面23b齐平地形成,由该端面24a和第一切口部23的第一侧壁面23b构成在将制动爪36的前端部收容于第一切口部23时、通过抵接其制动爪前端部而使反向开启用拉头30的滑动停止的停止面27。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由突出片24的端面24a和第一切口部23的第一侧壁面23b构成箱棒20的停止面27,因而与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的分离嵌插件相比,能够确保停止面的面积大,进而能够可靠地使反向开启用拉头30的制动爪36的前端部抵接于该停止面27。
该箱棒20的上述插入片25在箱棒主体21的上下方向(高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从插棒相对面26向插棒10侧呈板状地突出,在从正面侧看该箱棒20时以成为梯形状的方式形成。该插入片25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厚度)无特别限定,但是,例如考虑到插入片25的强度、操作箱棒20及插棒10时的操作性,优选设定为箱棒主体21厚度的1/4以上1/2以下。
另外,在突出片24和箱棒主体21的设置突出片24侧的一部分,从配置停止面27的位置朝向链牙列5侧,将从箱棒主体21的上表面(第一表面)的高度位置向拉链布带3的布带面侧向下倾斜的倾斜面28形成于上表面侧。该倾斜面28的倾斜随着靠近链牙列5而变缓,与插入片25的上表面连续地形成。
该情况下,将从第一切口部23的底面23a至第一侧壁面23b的上端缘的高度、和从该底面23a至突出片24的端面24a的上端缘的高度设定为同一尺寸。另外,形成上述倾斜面28的突出片24的下表面侧由与拉链链牙3的表面相平行的面形成。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述插棒10包含:固定于右侧拉链布带3的布带侧缘部的插棒主体11、形成于插棒主体11的前端部的箱棒相对面18的第二切口部12、形成于比箱棒相对面18的第二切口部12更靠链牙列5侧的收容凹部13、配置于收容凹部13的上表面侧及下表面侧的上板部14及下板部15、形成于插棒主体11的链牙列5侧的端部的台阶部16、从该台阶部16的在拉链链带2的长度方向的前方向上面对的端面朝向链牙4突出的突起部17。
在该插棒10中,上述第二切口部12从插棒相对面26侧朝向插棒主体11内部形成于插棒前端部侧的局部区域,在将插棒10如后所述那样插入反向开启用拉头30内时,构成用于防止该插棒10与设置于箱棒20的突出片24发生冲突而彼此干涉的避让部。
由于该第二切口部12为确保插棒主体11的强度而形成于插棒主体11的上表面侧,因而该第二切口部12具有底面12a和侧壁面12b。该情况下,上述底面12a以比插棒主体11的第一表面下凹的方式形成,从第一表面的高度位置至底面12a的高度位置形成侧壁面12b。即,第二切口部12形成于与箱棒20的第一切口部23相同的上表面侧。
另外,在插棒主体11中,在将插棒10插入反向开启用拉头30内时,配置于比第二切口部12的底面12a更靠下表面侧的部分通过设置于箱棒20的突出片24的下表面侧的空间部分(参照图7),因而插棒主体11的该下表面侧部分不会与箱棒20的突出片24相互干涉。此时,使第二切口部12的侧壁面12b通过突出片24的右侧。另外,本发明中在可充分确保插棒主体11的强度的情况下,不只是在插棒主体11的上表面侧,也可以在插棒主体11的整个上下方向形成第二切口部12。
另外,第二切口部12在插棒10的长度方向上,例如如后述那样,在将插棒10完全插入反向开启用拉头30的右侧链牙导向路径内的状态下(参照图10),形成于从比突出片24的端面24a更靠链牙列5侧的位置朝向插棒10的前端延伸的区域。
上述收容凹部13被形成为,在将插棒10插入反向开启用拉头30时能够收容箱棒20的插入片25。另外,在该收容凹部13的上表面侧及下表面侧以上述那样配置有上板部14及下板部15。
由此,在该收容凹部13内收容有箱棒20的插入片25时,由于插入片25和上板部14及下板部15在上下方向重合,因而可由上下板部14、15支承插入片25。因此,例如即使在左右链牙列5处于啮合状态时,对箱棒20及插棒10施加布带表里方向(上下方向)的上推力,也可以防止箱棒20和插棒10的位置在上下方向发生位移,并稳定保持箱棒20和插棒10的位置关系。
另外,在该插棒10中,对于配置于收容凹部13的上表面侧的上板部14,为了易于将箱棒20的插入片25插入收容凹部13,去掉了上板部14的插棒前端侧的部分。
该插棒10的上述台阶部16形成为如下尺寸的台阶状:在左右链牙列5啮合时,该尺寸能够导入与左侧拉链链带2的箱棒20邻接的链牙4的啮合头部。另外,上述突起部17从台阶部16的箱棒20侧的端面沿布带长度方向(前后方向)向链牙列5突出设置,以便能够与邻接于箱棒20的链牙4卡合。
下面,参照图4~图10说明利用上述本实施方式的分离嵌插件1使分离的左右链牙列5啮合时的操作。
在使左右链牙列5啮合的情况下,首先,沿着安装有箱棒20一侧的拉链链带2的链牙列5,使反向开启用拉头30和开启用拉头40滑动至箱棒20侧的端部。
首先,如图4及图5所示,通过使反向开启用拉头30滑动至箱棒侧端部,而将箱棒20相对插入反向开启用拉头30的左侧链牙导向路径39。此时,由于反向开启用拉头30的制动爪36靠近左侧的链牙导向路径39配置,因而若将箱棒20插入该链牙导向路径39,则制动爪36从插入片25的上表面通过形成于箱棒主体21及突出片24的倾斜面28,被导向于箱棒20的第一切口部23。
由此,使制动爪36的前端部在配置于比箱棒主体21的上表面更低的高度位置的插入片25的上表面上平滑地通过,此后,前进到与插入片25的上表面连续形成的倾斜面28上,一边利用倾斜面28的倾斜逐渐抬升一边向第一切口部23移动(参照图5)。因此,能够防止在反向开启用拉头30内插入箱棒20时,产生制动爪36的前端部与箱棒主体21干涉而挂住的问题,并且能够使制动爪36平滑移动到第一切口部23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反向开启用拉头30中,链牙导向路径39形成为大致Y字状。故此,如上所述,在将反向开启用拉头30滑动至箱棒侧端部时,由于箱棒20插入Y字状链牙导向路径39内,因而,如图4所示,反向开启用拉头30在使箱棒20通过的中途,使该拉头30的姿势暂时绕逆时针方向稍微倾斜后,一边使该拉头30倾斜的姿势返回到顺时针方向一边移动至箱棒侧端部。
这样在反向开启用拉头30移动至箱棒侧端部期间使拉头30的姿势倾斜的情况下,由于反向开启用拉头30的制动爪36与箱棒20相对的位置相对地向左侧移动,因而易于使制动爪36的前端部与由箱棒主体21的倾斜面28形成的壁面发生冲突,有可能使反向开启用拉头30的滑动性降低。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箱棒20所具有的倾斜面28以使其布带宽度方向的尺寸朝向停止面27逐渐增加的方式形成。这样,通过使倾斜面28的布带宽度方向的尺寸朝向停止面27逐渐增加,即使在反向开启用拉头30移动至箱棒侧端部期间该拉头30的姿势发生倾斜,也能够防止制动爪36的前端部与箱棒主体21的上述壁面发生冲突,并防止降低反向开启用拉头30的滑动性。
接着,在使得反向开启用拉头30滑动至箱棒侧端部后,使开启用拉头40朝向箱棒侧端部,滑动至该开启用拉头40的后口和反向开启用拉头30的后口相冲突的位置。
然后,如图6及图7所示,在开启用拉头40滑动至规定位置后,将安装于右侧的拉链链带2的插棒10从开启用拉头40的右侧的肩口朝向反向开启用拉头30的右侧链牙导向路径39插入。由此,插棒10的前端部不会与制动爪46彼此干涉,而在箱棒20的插入片25和开启用拉头40内的右侧凸缘45之间的空间通过,导入反向开启用拉头30的右侧链牙导向路径39内(参照图6)。
另外,使被导入右侧链牙导向路径39内的插棒10的前端部在箱棒20和反向开启用拉头30内的右侧凸缘35之间通过。此时,由于在箱棒20的插棒相对面26设置有沿布带宽度方向突出的突出片24,因而使箱棒20和反向开启用拉头30内的右侧凸缘35的间隔比现有技术的间隔窄。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片24只是配置于插棒相对面26的上表面侧,而没有配置在下表面侧,另外,在插棒10的前端部侧上表面的局部区域形成有第二切口部12。因此,插棒10可通过第二切口部12避免与突出片24的冲突,如图8所示,不会与突出片24发生干涉,更不会如图9所示与制动爪36的前端部发生干涉,而是平滑地插入反向开启用拉头30的右侧链牙导向路径39内。
接着,插棒10向反向开启用拉头30的右侧链牙导向路径39内插入,直至将箱棒20的插入片25收容于插棒10的收容凹部13的位置。由此,完成插棒10的插入操作。
而且,在将插棒10充分插入右侧链牙导向路径39内之后,使开启用拉头40沿着链牙列5朝向上止7侧滑动。由此,如图10所示,能够将插棒10的突起部17卡合于与左侧拉链链带2的箱棒20相邻接的链牙4,同时,使左右链牙列5啮合而将拉链1锁闭。
此时,将反向开启用拉头30的制动爪36收容于箱棒20的第一切口部23内。另外,在反向开启用拉头30上,由第一切口部23的第一侧壁面23b和突出片24的箱棒前端侧的端面24a,与现有的分离嵌插件1相比,在布带宽度方向形成更宽的停止面27。
因此,通过使制动爪36的前端部抵接于该停止面27,能够防止反向开启用拉头30因非人为的滑动操作而从箱棒侧端部自由移动。另外,即使反向开启用拉头30摆动而使制动爪36的前端部的位置在左右方向发生移动,由于停止面27在布带宽度方向形成得比较宽,因而能够稳定保持制动爪36的前端部抵接于停止面27的状态。
因此,能够防止在反向开启用拉头30摆动时,产生现有的分离嵌插件中的问题,即,可防止产生制动爪36的前端部的位置在箱棒20和插棒10之间的间隙发生相对移动之类的问题,能够有效地防止左右链牙列5自然分离。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分离嵌插件1中,对于箱棒20,形成于箱棒主体21和突出片24的倾斜面28在插入片25的上表面连续形成,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1表示的变形例所示,形成于箱棒20′的箱棒主体21′及突出片24′的倾斜面28′和插入片25′的上表面也可以不连续,而是彼此分离形成。
这样,即使倾斜面28′和插入片25′的上表面不连续形成,例如只要将倾斜面28′的链牙列侧端部的高度位置设定为与插入片25′的上表面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就能够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分离嵌插件1同样,在反向开启用拉头30向链牙列的箱棒侧端部滑动时,不会产生制动爪36的前端部挂在箱棒主体21′之类的问题,能够使该制动爪36平滑地移动到第一切口部23′内。
另外,在本发明的分离嵌插件1中,优选从箱棒主体21的下表面至第一切口部23的底面23a的高度和从箱棒主体21的下表面至倾斜面28的链牙列5侧的端缘部的高度相同,或者从箱棒主体21的下表面至倾斜面28的链牙列5侧的端缘部的高度低于从箱棒主体21的下表面至第一切口部23的底面23a的高度。
反向开启用拉头30的制动爪36的前端在与箱棒20的关系中,如图5所示,位于第一切口部23的底面23a的上方。因此,如上所述,通过将倾斜面28的链牙列5侧端缘部的高度位置设定为与第一切口部23的底面23a相同的高度位置或者设定为比该底面23a低的高度位置,在将箱棒20插入反向开启用拉头30的链牙导向路径39内时,能够易于将制动爪36的前端载放于倾斜面28。

Claims (3)

1.一种拉链用分离嵌插件,其具有:在左右的拉链布带(3)的相对的布带侧缘部形成有链牙列(5)的左右一对的拉链链带(2)中的一方拉链链带(2)的所述链牙列(5)的一端一体化成形的插棒(10)、在另一方所述拉链链带(2)的所述链牙列(5)的一端一体化成形的箱棒(20、20')、和在所述链牙列(5)上滑动的反向开启用拉头(30),所述反向开启用拉头(30)在插入有所述箱棒(20、20')的链牙导向路径(39)侧具备能够使该反向开启用拉头(30)相对于所述链牙列(5)停止的制动爪(36),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棒(20、20')具有:箱棒主体(21、21')、在该箱棒主体(21、21')的上表面从插棒相对面(26)侧朝向箱棒主体(21、21')内部切出且收容所述制动爪(36)的前端部的第一切口部(23、23')、和从所述箱棒主体(21、21')的插棒相对面(26)朝向所述插棒(10)侧沿布带宽度方向突出的突出片(24、24'),
所述第一切口部(23、23')的配置于所述链牙列(5)侧的侧壁面(23b)和所述突出片(24、24')的配置于箱棒前端侧的端面(24a)齐平地形成,构成通过使收容于所述第一切口部(23、23')的所述制动爪(36)的前端部抵接而使所述反向开启用拉头(30)停止的停止面(27),
所述箱棒主体(21、21')及所述突出片(24、24')具有从所述停止面(27)的位置朝向所述链牙列(5)侧、沿所述拉链布带(3)的布带面侧向下倾斜的倾斜面(28、28'),以便在将所述箱棒(20、20')插入所述反向开启用拉头(30)时,所述倾斜面(28、28')朝向所述第一切口部(23、23′)对所述制动爪(36)进行导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用分离嵌插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片(24、24')配置于所述插棒相对面(26)的靠近所述箱棒主体的上表面侧的位置,
在所述插棒(10)的箱棒相对面(18)上朝向该插棒(10)的内部切出有第二切口部(12)。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链用分离嵌插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棒(20)在所述插棒相对面(26)的比所述突出片(24)更靠所述链牙列(5)侧,具有从该插棒相对面(26)朝向所述插棒(10)侧突出的插入片(25),
所述插棒(10)在所述箱棒相对面(18)具有在将该插棒(10)插入所述反向开启用拉头(30)时收容所述插入片(25)的收容凹部(13),
所述插入片(25)的上表面和所述倾斜面(28)连续形成。
CN200880132295.0A 2008-12-12 2008-12-12 拉链用分离嵌插件 Active CN1022450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8/072694 WO2010067459A1 (ja) 2008-12-12 2008-12-12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開離嵌挿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45046A CN102245046A (zh) 2011-11-16
CN102245046B true CN102245046B (zh) 2014-04-02

Family

ID=42242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32295.0A Active CN102245046B (zh) 2008-12-12 2008-12-12 拉链用分离嵌插件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402614B2 (zh)
EP (1) EP2359709B1 (zh)
JP (1) JP5220127B2 (zh)
KR (1) KR101206615B1 (zh)
CN (1) CN102245046B (zh)
ES (1) ES2450366T3 (zh)
HK (1) HK1162883A1 (zh)
TW (1) TW201021739A (zh)
WO (1) WO20100674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59727B2 (en) * 2008-12-26 2015-02-24 Ykk Corporation Slide fastener with separable bottom end stop
US20120167354A1 (en) * 2009-09-11 2012-07-05 Ykk Corporation Reverse Opening Slide Fastener
JP5606452B2 (ja) * 2009-12-25 2014-10-15 Ykk株式会社 逆開き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KR100995740B1 (ko) * 2010-04-30 2010-11-19 정태영 지퍼용 핀박스 기능을 포함하는 분리형 슬라이더 조립구조
EP2692262B1 (en) 2011-03-30 2016-10-19 YKK Corporation Slide fastener with openable/meshable strips
WO2015097864A1 (ja) * 2013-12-27 2015-07-02 Ykk株式会社 補強フィルム接着装置及び開離嵌挿具付き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TWI631916B (zh) * 2017-05-24 2018-08-11 中傳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拉鍊頭組合結構及其梢狀組件
DE112017007677B4 (de) * 2017-06-22 2023-05-04 Ykk Corporation Reißverschluss
CN108433257A (zh) * 2018-05-15 2018-08-24 江苏驰马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双面使用的双头拉链装置
CN112293874A (zh) * 2019-07-29 2021-02-02 台湾华可贵股份有限公司 拉链
CN116348010A (zh) * 2020-10-28 2023-06-27 Ykk株式会社 双开尾拉链用分离嵌插件
CN112690549B (zh) * 2020-12-22 2023-01-31 上海宝塑阿罗伊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四边开合的箱包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1145A (zh) * 1997-12-18 1999-10-13 Ykk株式会社 拉链的可分离的底端止动件和带锁闩机构的滑块
CN1663495A (zh) * 2004-03-05 2005-09-07 Ykk株式会社 用于拉链的反向分离装置
JP2006346364A (ja) * 2005-06-20 2006-12-28 Ykk Corp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開離嵌挿具
EP1913833A1 (en) * 2006-10-20 2008-04-23 YKK Corporation Reverse opening type separable end stop of slide fasten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20973B2 (ja) 1998-09-30 2005-02-16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開離嵌挿具
JP3621040B2 (ja) * 2000-10-31 2005-02-16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逆開き開離嵌挿具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1145A (zh) * 1997-12-18 1999-10-13 Ykk株式会社 拉链的可分离的底端止动件和带锁闩机构的滑块
CN1663495A (zh) * 2004-03-05 2005-09-07 Ykk株式会社 用于拉链的反向分离装置
JP2006346364A (ja) * 2005-06-20 2006-12-28 Ykk Corp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開離嵌挿具
EP1913833A1 (en) * 2006-10-20 2008-04-23 YKK Corporation Reverse opening type separable end stop of slide faste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10070901A (ko) 2011-06-24
EP2359709A1 (en) 2011-08-24
HK1162883A1 (zh) 2012-09-07
US20110191989A1 (en) 2011-08-11
TWI374713B (zh) 2012-10-21
CN102245046A (zh) 2011-11-16
US8402614B2 (en) 2013-03-26
ES2450366T3 (es) 2014-03-24
KR101206615B1 (ko) 2012-11-30
JP5220127B2 (ja) 2013-06-26
WO2010067459A1 (ja) 2010-06-17
EP2359709B1 (en) 2014-02-12
TW201021739A (en) 2010-06-16
JPWO2010067459A1 (ja) 2012-05-17
EP2359709A4 (en) 2012-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45046B (zh) 拉链用分离嵌插件
JP3621006B2 (ja) 開離嵌挿具付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開離嵌挿具およびスライダー
KR101559220B1 (ko) 개방 분리 끼움 삽입구가 구비된 슬라이드 파스너
EP1886592B1 (en) Slide fastener slider
CN102365038B (zh) 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
CN1883329B (zh) 拉链
US9788615B2 (en) Fastener stringer
EP1614364A1 (en) Slider for concealed type slide fastener and concealed type slide fastener
EP2033534B1 (en) Slide fastener
CN102946755A (zh) 拉链
CN102858199B (zh) 隐形拉链
CN102469860B (zh) 拉链
US6507982B2 (en) Buckle
CN102227179B (zh) 拉链
US3798715A (en) Slider assembly for slide fastener
CN204708143U (zh) 拉链
JP7394237B2 (ja) 逆開き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開離嵌挿具
CN109717555B (zh) 拉链用拉头和拉链
CN109788826A (zh) 拉头及拉链
CN217695457U (zh) 一种拉头固定件
JPH09313219A (ja) 開離型隠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およびその縫着取付方法とミシンフット
US11103032B2 (en) Half-round zipper and slider therefor
KR100364474B1 (ko) 이동가능한 하부-엔드부를 갖는 하부 오픈-엔드형비가시형 지퍼
US6618911B1 (en) Bottom open-end type invisible zipper with a movable bottom-end pie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6288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6288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