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33122A - 一种全地形车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地形车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33122A
CN109733122A CN201910008323.8A CN201910008323A CN109733122A CN 109733122 A CN109733122 A CN 109733122A CN 201910008323 A CN201910008323 A CN 201910008323A CN 109733122 A CN109733122 A CN 1097331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ke
inner ring
terrain vehicle
vehicle wheel
spok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0832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敏
莫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fa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fan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fan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fan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0832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33122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33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331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轮,包括用于安装轮轴的内圈以及环形固定在内圈上的多个辐条,所述辐条包括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第一辐条的一端和第二辐条的一端铰接,第一辐条的非铰接端固定在内圈上,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之间连接有弹性缓冲件,第二辐条的非铰接端具有与地面接触的呈弧形的第一弯折部,所有第二辐条的第一弯折部均位于同一圆的圆弧上。这样的,通过弹性缓冲件来改变第二辐条与第一辐条间的夹角,以适应较大落差的路面,通过弹性缓冲件实现减震作用,减小通过时产生的颠簸,提高了其通过性。

Description

一种全地形车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车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地形车轮。
背景技术
摩托车是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具有轻便灵活,行驶迅速的特点。摩托车由发动机、传动系统、行走系统、转向、制动系统和电气仪表设备五部分组成,其中车轮是行走系统的一部分,常见的摩托车车轮由充气轮胎、轮毂、辐条等组成,这样的车轮的通过性具有一定的局限,通过落差较大的路段,如上下楼梯时,颠簸较为强烈。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通过性强的全地形车轮,能够平稳的通过落差较大的路面。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全地形车轮,包括用于安装轮轴的内圈以及环形固定在内圈上的多个辐条,所述辐条包括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第一辐条的一端和第二辐条的一端铰接,第一辐条的非铰接端固定在内圈上,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之间连接有弹性缓冲件,第二辐条的非铰接端具有与地面接触的呈弧形的第一弯折部,所有第二辐条的第一弯折部均位于同一圆的圆弧上。
这样的,车轮包括内圈和辐条,辐条由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组成,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可以选用钛合金材料制成,大大提高其强度,使其能够承受摩托车的负载,第一辐条的非铰接端固定在内圈上,通过内圈可以将该车轮安装到摩托车的轮轴上,第二辐条的非铰接端具有与地面接触的第一弯折部,所有第二辐条的第一弯折部均位于同一圆的圆弧上,使得该车轮整体呈圆形,可以在路面上行驶,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之间连接弹性缓冲件,通过弹性缓冲件来改变第二辐条与第一辐条间的夹角,以适应较大落差的路面,通过弹性缓冲件实现减震作用,减小通过时产生的颠簸,提高了其通过性,并且该车轮有别于传统的车轮,不需要充气的轮胎,不用担心爆胎等轮胎事故发生,减少了故障发生率。
作为优化,还包括位于内圈外的环形固定件,所有第一辐条均固定在环形固定件上。
这样的,通过环形固定件可以增强各个第一辐条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稳定性,环形固定件可以选择圆形钢圈。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辐条和环形固定件相接处均对应的开设有第二通孔,两者通过铆钉铆接。
这样的,通过铆钉铆接以固定第一辐条和环形固定件,方便组装,也便于拆卸维修。
作为优化,所述环形固定件与内圈共圆心。
这样的,这样设置可以增强环形固定件与各个第一辐条间的连接强度。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辐条的非铰接端具有呈弧形的第二弯折部,所有第一辐条的第二弯折部依次首尾相连成闭环以构成所述内圈。
这样的,内圈由所有第二弯折部首尾相连组成,方便组装。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辐条大致呈L形,包括短边和长边,短边构成所述第二弯折部,在短边和长边结合部位处设有第三通孔,短边的另一端设有第四通孔,长边的另一端为第一辐条的铰接端,每一个第一辐条的第四通孔均和另一个第一辐条的第三通孔通过铆钉铆接,所有的第一辐条的短边依次首尾相连成闭环以构成所述内圈。
这样的,通过铆钉铆接各个第一辐条形成第一通孔,方便组装和拆卸维修,本实施例中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直径相同,方便铆钉铆接。
作为优化,在所述的第一弯折部的底面还设有防滑橡胶。。
这样的,在与地面接触的第一弯折部底面设置防滑橡胶,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提高其抓地力。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的数量为4~12根。
这样的,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路况和车型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的数量优选8根。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辐条的铰接端与第二辐条的铰接端形成夹角,所述夹角为α,其中60°≤α≤135°;所有第一辐条的铰接端和第二辐条的铰接端均沿同一方向形成所述夹角α。
这样的,第一辐条铰接端与第二辐条铰接端形成的夹角α在60度到135度之间,可以根据实际的路况和车型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α优选100°;所述夹角α均沿同一方向形成,可以提高车轮的整体性,减少各个第一辐条间和第二辐条间产生的干涉,本实施例中所有的夹角α均沿顺时针方向形成。
作为优化,所述弹性缓冲件为液压弹簧,液压弹簧整体位于第一辐条铰接端和第二辐条铰接端形成的夹角空间内,液压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上靠近各自铰接端的部位处。
这样的,弹性缓冲件为液压弹簧,液压弹簧是摩托车上常见的弹性缓冲减震装置,应用到这里可以大大提高车轮的减震性能,并能通过液压弹簧的伸缩来改变第二辐条与第一辐条的夹角,以适应较大落差的路面,减小通过时的颠簸,提高通过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辐条与第二辐条结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例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参见图1及图2,一种全地形车轮,包括用于安装轮轴的内圈3以及环形固定在内圈上的多个辐条,所述辐条包括第一辐条1和第二辐条2,第一辐条1的一端和第二辐条2的一端铰接,第一辐条1的非铰接端固定在内圈3上,第一辐条1和第二辐条2之间连接有弹性缓冲件4,第二辐条2的非铰接端具有与地面接触的呈弧形的第一弯折部5,所有第二辐条的第一弯折部5均位于同一圆的圆弧上。
这样的,车轮包括内圈和辐条,辐条由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组成,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可以选用钛合金材料制成,大大提高其强度,使其能够承受摩托车的负载,第一辐条的非铰接端固定在内圈上,通过内圈可以将该车轮安装到摩托车的轮轴上,第二辐条的非铰接端具有与地面接触的第一弯折部,所有第二辐条的第一弯折部均位于同一圆的圆弧上,使得该车轮整体呈圆形,可以在路面上行驶,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之间连接弹性缓冲件,通过弹性缓冲件来改变第二辐条与第一辐条间的夹角,以适应较大落差的路面,通过弹性缓冲件实现减震作用,减小通过时产生的颠簸,提高了其通过性,并且该车轮有别于传统的车轮,不需要充气的轮胎,不用担心爆胎等轮胎事故发生,减少了故障发生率。
作为优化,还包括位于内圈3外的环形固定件6,所有第一辐条1均固定在环形固定件6上。
这样的,通过环形固定件可以增强各个第一辐条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稳定性,环形固定件可以选择圆形钢圈。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辐条1和环形固定件6相接处均对应的开设有第二通孔7,两者通过铆钉铆接。
这样的,通过铆钉铆接以固定第一辐条和环形固定件,方便组装,也便于拆卸维修。
作为优化,所述环形固定件6与内圈3共圆心。
这样的,这样设置可以增强环形固定件与各个第一辐条间的连接强度。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辐条1的非铰接端具有呈弧形的第二弯折部,所有第一辐条1的第二弯折部依次首尾相连成闭环以构成所述内圈。
这样的,内圈由所有第二弯折部首尾相连组成,方便组装。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辐条1大致呈L形,包括短边11和长边12,短边11构成所述第二弯折部,在短边11和长边12结合部位处设有第三通孔8,短边11的另一端设有第四通孔9,长边12的另一端为第一辐条1的铰接端,每一个第一辐条1的第四通孔9均和另一个第一辐条1的第三通孔8通过铆钉铆接,所有的第一辐条的短边11依次首尾相连成闭环以构成所述内圈3。
这样的,通过铆钉铆接各个第一辐条形成第一通孔,方便组装和拆卸维修,本实施例中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直径相同,方便铆钉铆接。
作为优化,在所述的第一弯折部5的底面还设有防滑橡胶10。
这样的,在与地面接触的第一弯折部底面设置防滑橡胶,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提高其抓地力。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辐条1和第二辐条2的数量为4~12根。
这样的,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路况和车型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的数量优选8根。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辐条1的铰接端与第二辐条2的铰接端形成夹角13,所述夹角13为α,其中60°≤α≤135°;所有第一辐条1的铰接端和第二辐条2的铰接端均沿同一方向形成所述夹角α。
这样的,第一辐条铰接端与第二辐条铰接端形成的夹角α在60度到135度之间,可以根据实际的路况和车型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α优选100°;所述夹角α均沿同一方向形成,可以提高车轮的整体性,减少各个第一辐条间和第二辐条间产生的干涉,本实施例中所有的夹角α均沿顺时针方向形成。
作为优化,所述弹性缓冲件4为液压弹簧,液压弹簧整体位于第一辐条1铰接端和第二辐条2铰接端形成的夹角13空间内,液压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辐条1和第二辐条2上靠近各自铰接端的部位处。
这样的,弹性缓冲件为液压弹簧,液压弹簧是摩托车上常见的弹性缓冲减震装置,应用到这里可以大大提高车轮的减震性能,并能通过液压弹簧的伸缩来改变第二辐条与第一辐条的夹角,以适应较大落差的路面,减小通过时的颠簸,提高通过性。

Claims (10)

1.一种全地形车轮,包括用于安装轮轴的内圈以及环形固定在内圈上的多个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条包括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第一辐条的一端和第二辐条的一端铰接,第一辐条的非铰接端固定在内圈上,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之间连接有弹性缓冲件,第二辐条的非铰接端具有与地面接触的呈弧形的第一弯折部,所有第二辐条的第一弯折部均位于同一圆的圆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车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内圈外的环形固定件,所有第一辐条均固定在环形固定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条和环形固定件相接处均对应的开设有第二通孔,两者通过铆钉铆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固定件与内圈共圆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条的非铰接端具有呈弧形的第二弯折部,所有第一辐条的第二弯折部依次首尾相连成闭环以构成所述内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条大致呈L形,包括短边和长边,短边构成所述第二弯折部,在短边和长边结合部位处设有第三通孔,短边的另一端设有第四通孔,长边的另一端为第一辐条的铰接端,每一个第一辐条的第四通孔均和另一个第一辐条的第三通孔通过铆钉铆接,所有的第一辐条的短边依次首尾相连成闭环以构成所述内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车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弯折部的底面还设有防滑橡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的数量为4~12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条的铰接端与第二辐条的铰接端形成夹角,所述夹角为α,其中60°≤α≤135°;所有第一辐条的铰接端和第二辐条的铰接端均沿同一方向形成所述夹角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件为液压弹簧,液压弹簧整体位于第一辐条铰接端和第二辐条铰接端形成的夹角空间内,液压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上靠近各自铰接端的部位处。
CN201910008323.8A 2019-01-04 2019-01-04 一种全地形车轮 Pending CN1097331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08323.8A CN109733122A (zh) 2019-01-04 2019-01-04 一种全地形车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08323.8A CN109733122A (zh) 2019-01-04 2019-01-04 一种全地形车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33122A true CN109733122A (zh) 2019-05-10

Family

ID=66363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08323.8A Pending CN109733122A (zh) 2019-01-04 2019-01-04 一种全地形车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33122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604616A (zh) * 1968-10-01 1972-01-03
FR2519910A1 (fr) * 1982-01-19 1983-07-22 Ouest Cie Produits Ind Roue a suspension centrale integree
AU1400583A (en) * 1982-04-27 1983-11-03 Roger John Arden Steel wheel
WO2008071873A1 (fr) * 2006-11-24 2008-06-19 Delsey Roue a amortissement radial
CN101462462A (zh) * 2007-12-19 2009-06-24 李上 一种弹性辐条式车轮
US20110126948A1 (en) * 2008-08-01 2011-06-02 Geoffrey Boyer Reactive planar suspension for a wheel
CN201941909U (zh) * 2010-08-13 2011-08-24 曹少鹏 折叠自行车及折叠车轮
CN203511152U (zh) * 2013-09-26 2014-04-02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适用于平地和阶梯的两用车轮
CN204124171U (zh) * 2014-10-11 2015-01-28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便携式爬楼拉货小车
CN108656858A (zh) * 2018-07-17 2018-10-16 苏冀 一种轮子及具有该轮子的行走装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604616A (zh) * 1968-10-01 1972-01-03
FR2519910A1 (fr) * 1982-01-19 1983-07-22 Ouest Cie Produits Ind Roue a suspension centrale integree
AU1400583A (en) * 1982-04-27 1983-11-03 Roger John Arden Steel wheel
WO2008071873A1 (fr) * 2006-11-24 2008-06-19 Delsey Roue a amortissement radial
CN101462462A (zh) * 2007-12-19 2009-06-24 李上 一种弹性辐条式车轮
US20110126948A1 (en) * 2008-08-01 2011-06-02 Geoffrey Boyer Reactive planar suspension for a wheel
CN201941909U (zh) * 2010-08-13 2011-08-24 曹少鹏 折叠自行车及折叠车轮
CN203511152U (zh) * 2013-09-26 2014-04-02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适用于平地和阶梯的两用车轮
CN204124171U (zh) * 2014-10-11 2015-01-28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便携式爬楼拉货小车
CN108656858A (zh) * 2018-07-17 2018-10-16 苏冀 一种轮子及具有该轮子的行走装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71525A (en) Elastic suspension for the rear wheels of motor vehicles
US8430413B2 (en) Vehicle
US20060152069A1 (en) Wheel assembly for a vehicle
CN101544158B (zh) 机动二轮车用车轮
CN105346668A (zh) 无链自行车及其后轴组件
CN100453393C (zh) 一种微型三轮车及其车架
CN109733122A (zh) 一种全地形车轮
CN201021702Y (zh) 车辆悬架结构
CN205186463U (zh) 圆锥齿轮-传动杆传动方式的两轮车及其后轴组件
CN201619415U (zh) 一种用于中置轴式汽车拖车的独立车轴悬挂车架
CN209813615U (zh) 一种全地形车轮
CN203211036U (zh) 一种汽车三角臂结构
CN101879926A (zh) 弯梁型正三轮摩托车
CN2778662Y (zh) 一种六轮摩托车平衡悬架
CN2595631Y (zh) 辅助轮避震装置
CN217944791U (zh) 轮毂
CN205292110U (zh) 一种三角形车轴轮胎
CN205800669U (zh) 一种轮胎
CN2139549Y (zh) 具有缓冲和减震功能的自行车
CN201761595U (zh) 弯梁型正三轮摩托车
CN205292142U (zh) 一种五角星车轴轮胎
CN205186464U (zh) 两轮车、三轮车及其车架、非驱动轮组件、车轮用的轮叉
CN205186462U (zh) 圆锥齿轮-传动杆传动方式的两轮车及其传动系统
CN204309522U (zh) 一种整体式变截面转向驱动桥桥壳
CN110758040A (zh) 一种强化汽车底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