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16632B - 马达控制装置、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马达控制装置、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16632B
CN109716632B CN201780058119.6A CN201780058119A CN109716632B CN 109716632 B CN109716632 B CN 109716632B CN 201780058119 A CN201780058119 A CN 201780058119A CN 109716632 B CN109716632 B CN 1097166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motor
spacer
motor control
wi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5811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16632A (zh
Inventor
山下佳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7166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66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166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66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03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common housing for motor and gear box
    • B62D5/0406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common housing for motor and gear box including housing for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6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fluid, i.e. using a pressurised fluid for most or all the force required for steering a vehicle
    • B62D5/062Details, component parts
    • B62D5/064Pump driven independently from vehicle engine, e.g. electric driven pump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Abstract

一种马达控制装置,其具有:框架部件,其由金属材料构成;基板,其隔着间隙而配置于框架部件的上侧,该基板设置有贯通上下表面的孔;布线,其从基板的上表面侧插入于孔中,该布线具有与基板连接的前端部;以及间隔件,其由绝缘材料构成,夹在框架部件与基板之间,间隔件具有俯视时包围布线的前端部的侧壁部。

Description

马达控制装置、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控制装置、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在搭载有控制装置的马达中,公知有通过压入来连接提供电力和信号的布线的前端部(连接器端子)的构造。例如,在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16-127780号公报中,布线的前端部突出到基板的背面侧。因此,在现有的马达中,为了确保布线的前端部的绝缘性,在马达的与基板背面对置的面上设置有收纳连接器端子的前端的凹部。
公知一般情况下为了在空气中在不同的部件彼此之间确保充分的绝缘,需要比较大的距离。在现有的构造中,为了充分确保布线的前端部与凹部的壁面的距离,需要设置较大的凹部,其结果为,存在马达的尺寸变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确保与基板连接的布线的前端部的绝缘性并且实现小型化的马达控制装置、具有这样的马达控制装置的马达、以及具有这样的马达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本发明的马达的一个方式的马达控制装置具有:框架部件,其由金属材料构成;基板,其隔着间隙而配置于所述框架部件的上侧,该基板设置有贯通上下表面的孔;布线,其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侧插入于所述孔中,该布线具有与所述基板连接的前端部;以及间隔件,其由绝缘材料构成,夹在所述框架部件与所述基板之间。所述间隔件具有俯视时包围所述布线的所述前端部的侧壁部。
在本发明的马达的一个方式的马达控制装置中,所述间隔件与所述框架部件和所述基板彼此对置的面分别接触。
在本发明的马达的一个方式的马达控制装置中,所述间隔件具有底壁部,该底壁部位于所述布线的前端部与所述框架部件之间。
在本发明的马达的一个方式的马达控制装置中,所述基板与多个所述布线的前端部连接。所述间隔件具有俯视时将所述侧壁部的内侧划分为多个区域的划分壁部。所述前端部位于由所述划分壁部划分出的各区域中。
在本发明的马达的一个方式的马达控制装置中,俯视时,所述划分壁具有十字形状。
在本发明的马达的一个方式的马达控制装置中,在所述框架部件的与所述基板对置的面上设置有凹部。所述间隔件插入于所述凹部内。
在本发明的马达的一个方式的马达控制装置中,所述布线的前端部比所述基板的所述孔宽,通过机械的接触载荷而彼此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马达的一个方式的马达控制装置中,所述基板通过所述布线而与配置于该基板的上侧的其他基板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马达的一个方式的马达控制装置中,两个所述基板通过两个系统的多个所述布线而彼此连接。构成一个系统的多个布线的前端部和构成另一个系统的多个布线的前端部分别被不同的间隔件的侧壁部包围。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马达具有上述的马达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马达具有:旋转的轴;以及轴承,其支承所述轴的一端部。所述框架部件对所述轴承进行保持。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马达中,所述框架部件作为散热器发挥功能,将在所述基板中产生的热向外部散出。
本发明的马达的一个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具有上述的马达。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了能够确保与基板连接的布线的前端部的绝缘性并且实现小型化的马达控制装置、具有这样的马达控制装置的马达、以及具有这样的马达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由以下的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具有马达控制装置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2是放大了图1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分解图。
图5是变形例的间隔件的剖视图。
图6是沿着图5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马达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任意地变更。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易于理解各结构,有时使各构造的比例尺、数量等与实际的构造不同。
另外,在附图中,适当示出XYZ坐标系作为三维正交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是与图1所示的中心轴线J的轴向平行的方向。X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垂直的方向,是图1的左右方向。Y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双方垂直的方向。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Z轴方向的正侧(+Z侧,一侧)称为“上侧”,将Z轴方向的负侧(-Z侧,另一侧)称为“下侧”。另外,“上侧”和“下侧”仅是用于说明的名称,并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另外,除非另有说明,将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Z轴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即绕着中心轴线J的方向简称为“周向”。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俯视是指沿Z轴方向观察的情况。
<马达>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剖视图。图2是放大了图1的一部分(间隔件80的附近)的放大剖视图。另外,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马达1具有主体部3和马达控制装置(以下,简称为控制装置)4。主体部3主要构成马达1的驱动部分。控制装置4对主体部3进行控制。控制装置4位于主体部3的上侧。主体部3具有马达壳体11、转子20、定子30、上侧轴承(轴承)24、下侧轴承25以及传感器磁铁63,其中,转子20具有轴21。控制装置4具有基板壳体12、轴承保持架(框架部件)40、盖体70、间隔件80、第一基板66、第二基板67、散热脂(散热材料)G以及多个连接引脚(布线)51。
[壳体]
马达壳体11和基板壳体12在内部收纳马达1的各部分(主要是主体部3)。马达壳体11呈在上侧(+Z侧)开口的筒状。另外,基板壳体12呈在下侧(-Z侧)开口的筒状。马达壳体11和基板壳体12彼此以使开口对置的方式配置。在马达壳体11与基板壳体12之间夹有后述的轴承保持架40的周缘部。
马达壳体11具有第一筒状部14、第一底部13以及下侧轴承保持部18。第一筒状部14呈包围定子30的径向外侧的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筒状部14例如呈圆筒状。第一筒状部14在上端处嵌入于在轴承保持架40的周缘设置的台阶部40b。在第一筒状部14的内侧面上固定有定子30。
第一底部13设置于第一筒状部14的下侧(-Z侧)的端部。在第一底部13设置有沿轴向(Z轴方向)贯通第一底部13的输出轴孔部13a。下侧轴承保持部18设置于第一底部13的上侧(+Z侧)的面上。下侧轴承保持部18对下侧轴承25进行保持。
基板壳体12位于马达壳体11的上侧(+Z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壳体12收纳第一基板66和第二基板67。在第一基板66和第二基板67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上安装有电子部件等。基板外壳12具有第二筒状部15和第二底部16。
第二筒状部15呈包围第一基板66和第二基板67的径向外侧的筒状。第二筒状部15例如呈圆筒状。在第二筒状部15的下端设置有凸缘部15a。第二筒状部15在凸缘部15a与轴承保持架40的上表面40a连接。
[转子]
转子20具有轴21、转子铁芯22以及转子磁铁23。轴21呈沿着在上下方向(Z轴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J延伸的圆柱状。轴21被下侧轴承25和上侧轴承24支承为能够绕着中心轴线J旋转。轴21的下侧(-Z侧)的端部经由输出轴孔部13a而突出到壳体10的外部。在轴21的下侧的端部压入有例如用于与输出对象连接的联接器(省略图示)。在轴21的上端面21a上设置有孔部。在轴21的孔部中嵌合有安装部件62。安装部件62是沿轴向延伸的棒状部件。
转子铁芯22固定于轴21。转子铁芯22沿周向包围轴21。转子磁铁23固定于转子铁芯22。更详细地说,转子磁铁23固定于转子铁芯22的沿着周向的外侧面。转子铁芯22和转子磁铁23与轴21一同旋转。另外,也可以是,转子铁芯22具有贯通孔或凹部,转子磁铁23收纳于该贯通孔或凹部的内部。
[定子]
定子30包围转子20的径向外侧。定子30具有定子铁芯31、绕线架32以及线圈33。绕线架32由具有绝缘性的材料构成。绕线架32覆盖定子铁芯31的至少一部分。在马达1驱动时,线圈33对定子铁芯31进行励磁。线圈33是通过卷绕导电线而构成的。线圈33设置于绕线架32上。如在后文中说明的图4所示,构成线圈33的导电线的端部33a从线圈33朝向上侧延伸,贯通轴承保持架40而与第一基板66连接。
[上侧轴承和下侧轴承]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轴承24是球轴承。上侧轴承24将轴21的上端部支承为能够旋转。上侧轴承24位于定子30的上侧(+Z侧)。上侧轴承24被轴承保持架40保持。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轴承25是球轴承。下侧轴承25将轴21的下端部支承为能够旋转。下侧轴承25位于定子30的下侧(-Z侧)。下侧轴承25被马达壳体11的下侧轴承保持部18保持。
上侧轴承24和下侧轴承25对转子20的轴21进行支承。上侧轴承24和下侧轴承25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使用其他种类的轴承。
[传感器磁铁]
传感器磁铁63位于比上侧轴承24靠上侧(+Z侧)的位置。传感器磁铁63呈圆环状。传感器磁铁63与固定于轴21的安装部件62的外侧面嵌合。由此,传感器磁铁63安装于轴21。另外,传感器磁铁63位于比上侧轴承24靠上侧的位置。即,传感器磁铁63在轴21的上端部的上侧轴承24的上侧经由安装部件62而固定于轴21。另外,传感器磁铁63的形状不限于圆环状,也可以是环状或圆盘状等其他形状。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在传感器磁铁63上设置凹部,通过压入或粘接等而将安装部件62的前端固定于该凹部内。另外,传感器磁铁63也可以直接安装于轴21的前端。
[轴承保持架]
如图1所示,轴承保持架40位于定子30的上侧(+Z侧)。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保持架40直接对上侧轴承24进行保持。轴承保持架40的俯视(XY平面观察)形状例如呈与中心轴线J同心的圆形形状。轴承保持架40由金属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保持架40被夹在马达壳体11与基板壳体12之间。另外,轴承保持架40的俯视(XY平面观察)形状不限于圆形形状,也可以是多边形形状等其他形状。
轴承保持架40具有朝向上侧的上表面40a。上表面40a与第一基板66的下表面66a对置。在上表面40a上设置有一对收纳凹部(凹部)41。收纳凹部41从上表面40a向下侧凹陷。另外,收纳凹部41在上表面40a上向上侧开口。一对收纳凹部41分别沿着轴承保持架40的周缘部而配置。一对收纳凹部41隔着中心轴线J而彼此位于相反侧。在一对收纳凹部41内插入有间隔件80。
在轴承保持架40的上表面40a与第一基板66的下表面66a之间配置有散热脂G。散热脂G将在第一基板66和安装于第一基板66的安装部件中产生的热传递给轴承保持架40。轴承保持架40将从散热脂G传递的热向外部散出。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轴承保持架40作为散热器发挥功能。轴承保持架40优选由热传导效率高的材料构成,例如优选由铝合金构成。散热脂G优选具有绝缘性。由此,散热脂能够抑制第一基板66与轴承保持架40之间的放电。另外,作为轴承保持架40的材料,除了铝合金以外,也可以是铝、铜、铜合金、SUS等。
在轴承保持架40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45。贯通孔45位于轴承保持架40的大致中央。在贯通孔45的内侧配置有轴21的上端部。在贯通孔45的内周面上设置有朝下台阶面45a。贯通孔45在比朝下台阶面45a靠下侧的区域中收纳上侧轴承24。上侧轴承24的外圈的上表面隔着波形垫圈46而与朝下台阶面45a接触。另外,贯通孔45的上侧的开口被盖体70覆盖。盖体70嵌合并固定于贯通孔45中。盖体70能够抑制散热脂G进入到贯通孔45内。
[第一基板、第二基板]
第一基板66和第二基板67对马达1进行控制。即,马达1具有由第一基板66和第二基板67构成的控制装置4,该控制装置4对轴21的旋转进行控制。在第一基板66和第二基板67上安装有电子部件。安装在第一基板66和第二基板67上的电子部件是旋转传感器61、电解电容器、扼流线圈等。
第一基板66配置于轴承保持架40的上侧(+Z侧)。第二基板67配置于第一基板66的上侧。第一基板66和第二基板67的板面方向均与轴向垂直。第一基板66和第二基板67配置为沿轴向观察时彼此重合。即,第一基板66和第二基板67沿着轴向隔着规定的间隙而层叠。
第一基板66具有下表面66a和上表面66b。同样地,第二基板67具有下表面67a和上表面67b。第一基板66的上表面66b与第二基板67的下表面67a隔着间隙而在上下方向上对置。另外,第一基板66的下表面66a与轴承保持架40的上表面40a隔着间隙而在上下方向上对置。即,第一基板66隔着间隙而配置于轴承保持架40的上侧。在第一基板66的下表面66a与轴承保持架40的上表面40a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散热脂G。
在第一基板66的下表面66a上安装有旋转传感器61。另外,旋转传感器61配置为沿轴向观察时与第一基板66的传感器磁铁63重叠。旋转传感器61检测传感器磁铁63的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传感器61是磁阻元件。旋转传感器61例如也可以是霍尔元件等其他传感器。
图4是马达1的分解图。在图4中,省略了安装于基板壳体12、第一基板66以及第二基板67的各安装部件的图示。如图4所示,第一基板66和第二基板67通过多个连接引脚51而电连接。第一基板66和第二基板67构成基板组件68。
如图1所示,在第一基板66和第二基板67上分别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多个孔66c、67c。第一基板66的孔66c和第二基板67的孔67c配置为沿轴向观察时彼此重叠。第一基板66的孔66c和第二基板67的孔67c通过连接引脚51而连接。
控制装置4具有沿上下方向(轴向)层叠的第一基板66和第二基板67。另外,第一基板66通过连接引脚51而与配置于该第一基板66的上侧的第二基板(其他基板)电连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4,通过具有彼此电连接的多个基板(第一基板66和第二基板67),能够根据热特性来选择在各基板上安装的安装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66隔着散热脂G而与具有作为散热器的功能的轴承保持架40热接触。因此,第一基板66的散热效率比第二基板67的散热效率高。当在第一基板66上安装有容易发热的安装部件的情况下,能够提供整体上散热特性优异的马达1。另外,也可以是,在第二基板67上安装容易发热的安装部件,并且在第一基板66上安装容易受热影响的安装部件。在该情况下,能够不容易给第一基板66的安装部件带来热影响。
[连接引脚(布线)]
如图1所示,连接引脚51在第一基板66的孔66c与第二基板67的孔67c之间沿轴向(上下方向)延伸。连接引脚51具有位于下侧的第一前端部51a和位于上侧的第二前端部51b。第一前端部51a从上表面66b侧插入于第一基板66的孔66c中而与第一基板66连接。另外,第二前端部51b从下表面67a侧插入于第二基板67的孔67c中而与第二基板67连接。
第一前端部51a与第一基板66的孔66c的连接以及第二前端部51b与第二基板67的孔67c的连接是所谓的压配合连接。第一前端部51a比孔66c稍宽。第一前端部51a压入于孔66c中。由此,在第一前端部51a与孔66c之间产生机械的接触载荷,从而彼此电连接起来。同样地,第二前端部51b比孔67c稍宽,通过机械的接触载荷而彼此电连接起来。
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基板66和第二基板67通过借助连接引脚51的压配合连接而连接起来。在采用压配合连接的情况下,在连接引脚51与第一基板66和第二基板67之间不需要借助焊料。另外,由于能够对多个连接引脚51同时进行将连接引脚51向孔66c(或孔67c)中压入的工序,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由此,能够简化制造工序,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而提供价格低廉的控制装置4和马达1。
如图4所示,多个连接引脚51分类为第一连接引脚组(第一布线组)56A和第二连接引脚组(第二布线组)56B。第一连接引脚组56A和第二连接引脚组56B隔着中心轴线J而彼此位于径向的相反侧。第一连接引脚组56A和第二连接引脚组56B的多个连接引脚51分别以纵横形成多列多行的形式排列。
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4具有两个系统等的控制电路。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4构成了实现相同功能的两个安装部件和将各安装部件连接起来的两个控制电路。由此,提高了控制装置4的冗余性。即,即使在一个系统的控制电路产生了任何不良情况时,控制装置4也能够通过另一个系统的控制电路而继续进行马达1的驱动。上述的第一连接引脚组56A承担两个系统的控制电路中的一个控制电路的一部分,第二连接引脚组56B承担另一个控制电路的一部分。即,第一基板66和第二基板67通过两个系统的多个连接引脚51而电连接起来。另外,只要即使一个系统的控制电路等发生了故障也能够通过另一个控制电路来驱动马达,则控制装置4中的两个控制电路也可以不必须具有相同的功能,可以是彼此的功能的至少一部分不同,并不必须具有实现相同功能的两个安装部件。
[间隔件]
间隔件80由绝缘材料制成。间隔件80夹在轴承保持架40与第一基板66之间。间隔件80插入于收纳凹部41内。间隔件80通过粘接等方法而固定于轴承保持架40。
如图2所示,间隔件80具有底壁部82、侧壁部81以及凸缘部83。底壁部82和侧壁部81覆盖收纳凹部41的内表面。另外,间隔件80通过底壁部82和侧壁部81而构成在上侧开口的箱体。底壁部82和侧壁部81被间隔件80覆盖。在间隔件80的内侧收纳有从第一基板66的下表面66a突出的连接引脚51的第一前端部51a。即,从下表面66a突出的第一前端部51a隔着间隔件80而收纳于收纳凹部41内。
如图4所示,在轴承保持架40上设置有一对收纳凹部41,在各个收纳凹部41内插入有间隔件80。另外,第一连接引脚组56A插入于一对间隔件80中的一方,第二连接引脚组56B与另一方连接。即,构成一个系统的多个连接引脚51(第一连接引脚组56A)的第一前端部51a和构成另一个系统的多个连接引脚51(第二连接引脚组56B)的第一前端部51a配置为分别被不同的间隔件80的侧壁部81包围。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设置于轴承保持架40的上表面40a上的收纳凹部41内收纳有从第一基板66的下表面66a突出的第一前端部51a。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第一前端部51a与轴承保持架40沿上下方向分开,而在不会使轴承保持架40上表面40a与第一基板66的下表面66a的距离变大。由此,能够减小控制装置4和具有控制装置4的马达1的沿着上下方向的尺寸。
根据本实施方式,收纳凹部41的内表面被由绝缘材料构成的间隔件80覆盖。一般情况下,绝缘材料的绝缘特性优于大气压的空气。因此,通过设置间隔件80,与不设置间隔件80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绝缘性并且使第一前端部51a与收纳凹部41的内表面接近。能够减小收纳凹部41在上下方向和与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其结果为,能够减小控制装置4和具有控制装置4的马达1的尺寸。
俯视时,底壁部82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另外,如图2所示,底壁部82沿着收纳凹部41的底面而配置。在底壁部82与收纳凹部41之间设置有间隙。底壁部82沿着上下方向位于连接引脚51的第一前端部51a与轴承保持架40之间。底壁部82确保第一前端部51a与轴承保持架40的上下方向的绝缘性。通过设置底壁部82,能够减小控制装置4的上下尺寸。
侧壁部81从底壁部82的周缘向上方延伸。侧壁部81沿着收纳凹部41的内侧面而配置。侧壁部81的高度尺寸比收纳凹部41的深度尺寸小。俯视时,侧壁部81汇总包围多个连接引脚51的第一前端部51a。侧壁部81确保第一前端部51a与收纳凹部41的侧壁部的绝缘性。通过设置侧壁部81,能够减小控制装置4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径向尺寸)。
凸缘部83位于侧壁部81的上端。凸缘部83被夹在轴承保持架40与第一基板66之间。即,间隔件80在凸缘部83与轴承保持架40和第一基板66彼此对置的面(上表面40a和下表面66a)分别接触。
凸缘部83决定第一基板66相对于轴承保持架40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另外,如上所述,由于侧壁部81的高度尺寸比收纳凹部41的深度尺寸小,因此在底壁部82与收纳凹部41之间设置有间隙。因此,通过高精度地管理凸缘部83的厚度,不必严格地进行侧壁部81的高度方向的尺寸管理就能够精密地进行第一基板66的定位。
凸缘部83配置为包围第一连接引脚组56A(或第二连接引脚组56B)。另外,凸缘部83与轴承保持架40和第一基板66彼此对置的面接触。凸缘部83承受将连接引脚51向第一基板66的孔66c中压入时的力,从而能够减轻对第一基板66的负载。
<变形例>
图5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采用的变形例的间隔件180的剖视图。另外,图6是沿着图5的VI-VI线的剖视图。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
间隔件180具有底壁部182、侧壁部181、划分壁部184以及凸缘部183。底壁部182沿着收纳凹部41的底面而配置。侧壁部181从底壁部182的底面向上方延伸。侧壁部181沿着收纳凹部41的内侧面而配置。由底壁部182和侧壁部181构成在上侧开口的箱体。划分壁部184从底壁部182向上方延伸。俯视时,划分壁部184具有十字形状。俯视时,划分壁部184将侧壁部181的内侧划分为多个区域。划分壁部184的上表面的高度与凸缘部183的上表面的高度一致。凸缘部183位于侧壁部181的上端。凸缘部183被夹在轴承保持架40与第一基板66之间。
如图6所示,在由划分壁部184和侧壁部181划分出的区域中分别收纳有一个连接引脚51的第一前端部51a。
根据本变形例,由于多个连接引脚51的第一前端部51a彼此配置在由划分壁部184划分出的区域中,因此能够确保第一前端部51a彼此的绝缘性。另外,划分壁部184作为加强间隔件180的肋发挥功能。另外,划分壁部184承受将连接引脚51向第一基板66的孔66c中压入时的力,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减轻对第一基板66的负载。
<其他变形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下述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用连接引脚51作为布线并且通过压入而将第一前端部51a与第一基板66连接起来的情况。然而,作为布线,也可以采用屈曲的导线。在该情况下,能够将布线的前端部(相当于第一前端部51a)从上表面66b插入于第一基板66的孔66c中,并且在下表面66a侧进行焊接而将它们连接起来。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间隔件80也能够实现确保布线的前端部与轴承保持架40的绝缘性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第一基板66经由连接引脚51而与第二基板67连接的情况。然而,第一基板66也可以经由布线(相当于连接引脚51)而与外部的装置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间隔件80具有沿着收纳凹部41的开口周缘的形状的凸缘部83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如图4所示,凸缘部83具有沿中心轴线J的周向延伸的扩展部85。扩展部85被夹在轴承保持架40与第一基板66之间。在设置有扩展部85的情况下,凸缘部83能够在大范围内规定轴承保持架40与第一基板66之间的间隙(上下方向的距离)。另外,隔着中心轴线J而彼此配置于相反侧的一对间隔件80的扩展部85也可以沿着中心轴线J的周向而连接为一体。另外,也可以是,在扩展部85上设置供螺钉插入的贯通孔,该扩展部85与第一基板66一同螺钉固定于轴承保持架40。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接下来,对搭载有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马达1搭载于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2的示意图。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2搭载于汽车的车轮的转向机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2是借助液压而减轻转向力的装置。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2具有马达1、转向轴114、油泵116以及控制阀117。
转向轴114将来自方向盘111的输入传递给具有车轮112的车轴113。油泵116使动力缸115产生液压,该动力缸115向车轴113传递基于液压的驱动力。控制阀117对油泵116的油进行控制。在电动助力转向装置2中,马达1是作为油泵116的驱动源而搭载的。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2具有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因此得到了实现与上述的马达1相同的效果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2。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中的各结构及它们的组合等是一个例子,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变更。另外,本发明不受实施方式限定。

Claims (13)

1.一种马达控制装置,其具有:
框架部件,其由金属材料构成;
基板,其隔着间隙而配置于所述框架部件的上侧,在该基板上设置有贯通上下表面的孔;
布线,其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侧插入于所述孔中,该布线具有与所述基板连接的前端部;以及
间隔件,其由绝缘材料构成,夹在所述框架部件与所述基板之间,
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件具有俯视时包围所述布线的所述前端部的侧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件与所述框架部件彼此对置的面接触,所述间隔件与所述基板彼此对置的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件具有底壁部,该底壁部位于所述布线的前端部与所述框架部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与多个所述布线的前端部连接,
所述间隔件具有俯视时将所述侧壁部的内侧划分为多个区域的划分壁部,
所述前端部位于由所述划分壁部划分出的各区域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俯视时,所述划分壁具有十字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框架部件的与所述基板对置的面上设置有凹部,
所述间隔件插入于所述凹部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线的前端部比所述基板的所述孔宽,通过机械的接触载荷而彼此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通过所述布线而与配置于该基板的上侧的其他基板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基板通过两个系统的多个所述布线而彼此连接,
构成一个系统的多个布线的前端部和构成另一个系统的多个布线的前端部分别被不同的间隔件的侧壁部包围。
10.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具有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具有:
旋转的轴;以及
轴承,其支承所述轴的一端部,
所述框架部件对所述轴承进行保持。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部件作为散热器发挥功能,将在所述基板中产生的热向外部散出。
13.一种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马达。
CN201780058119.6A 2016-09-30 2017-09-22 马达控制装置、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Active CN1097166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93881 2016-09-30
JP2016193881 2016-09-30
PCT/JP2017/034192 WO2018062004A1 (ja) 2016-09-30 2017-09-22 モータ制御装置、モータ、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16632A CN109716632A (zh) 2019-05-03
CN109716632B true CN109716632B (zh) 2021-01-15

Family

ID=61759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8119.6A Active CN109716632B (zh) 2016-09-30 2017-09-22 马达控制装置、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19564B2 (zh)
JP (1) JP6969566B2 (zh)
CN (1) CN109716632B (zh)
DE (1) DE112017004952T5 (zh)
WO (1) WO20180620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221765A1 (de) * 2018-12-14 2020-06-18 Robert Bosch Gmbh Gehäuse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JP7211259B2 (ja) * 2019-05-17 2023-01-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駆動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21680A (zh) * 2014-01-31 2015-08-05 株式会社电装 驱动设备
CN105322727A (zh) * 2014-07-31 2016-02-10 株式会社电装 包括彼此弹性接触的端子的驱动单元
JP2016127780A (ja) * 2015-01-08 2016-07-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駆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41147A (ja) 1983-12-28 1985-07-26 Toshiba Corp 制御装置内蔵形回転電機
US6081056A (en) * 1996-03-07 2000-06-2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ot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EP1363026A3 (en) * 2002-04-26 2004-09-01 Denso Corporation Invertor integrated motor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JP4343100B2 (ja) * 2004-12-28 2009-10-14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ユニットおよび記録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4665825B2 (ja) * 2006-05-09 2011-04-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のモータ駆動装置
JP4385058B2 (ja) * 2007-05-07 2009-12-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制御装置
JP2010062467A (ja) 2008-09-05 2010-03-18 Tdk Corp インバータトランスの取付構造
JP2016025814A (ja) 2014-07-24 2016-02-08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回転電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21680A (zh) * 2014-01-31 2015-08-05 株式会社电装 驱动设备
CN105322727A (zh) * 2014-07-31 2016-02-10 株式会社电装 包括彼此弹性接触的端子的驱动单元
JP2016127780A (ja) * 2015-01-08 2016-07-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駆動装置
CN105792577A (zh) * 2015-01-08 2016-07-20 株式会社电装 驱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7004952T5 (de) 2019-06-13
JPWO2018062004A1 (ja) 2019-08-15
CN109716632A (zh) 2019-05-03
JP6969566B2 (ja) 2021-11-24
US10919564B2 (en) 2021-02-16
US20190232999A1 (en) 2019-08-01
WO2018062004A1 (ja) 2018-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94014B2 (en) Motor including nonmagnetic contamination cover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including same
CN110140284B (zh) 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JP4697597B2 (ja) ブスバーおよびモータ
CN111342587B (zh) 旋转电机
US11177715B2 (en) Motor
JP2013062996A (ja) モータ駆動装置
WO2018123880A1 (ja) モータ、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9716632B (zh) 马达控制装置、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09792192B (zh) 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11033977B (zh) 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09716631B (zh) 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US11634168B2 (en) Motor including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pin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including same
CN215682074U (zh) 电动泵
US20240063685A1 (en) Circuit connection apparatus,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circuit connection apparatus
JPWO2019064895A1 (ja) モータ
WO2023223449A1 (ja) 回路接続装置、及び回転電機装置
JP2011083065A (ja) 駆動制御装置、およびモータユニット
WO2019208076A1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及び電動オイルポンプ
CN117642937A (zh) 电路连接装置、旋转电机装置和电路连接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5549420A (zh) 马达单元
CN115549363A (zh) 马达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