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91351A - 一种猴头菇栽培技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猴头菇栽培技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691351A CN109691351A CN201910158529.9A CN201910158529A CN109691351A CN 109691351 A CN109691351 A CN 109691351A CN 201910158529 A CN201910158529 A CN 201910158529A CN 109691351 A CN109691351 A CN 1096913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ricium erinaceus
- fruiting
- rodlike
- bag
- compo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猴头菇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原料准备,拌料,装袋,灭菌,接种,菌丝培养,出菇,采收,持续出菇。本发明的一种猴头菇栽培技术具有以下优势:改变了春、秋两季两次制棒状菌袋,两季出菇,实现了一次性制棒状菌袋,春、夏、秋三季出菇,出5茬菇的高效栽培;通过培养料营养配方,控制菌丝培养条件,特别是后熟过程,获得发菌好、营养供应充足、能出优质菇的菌袋;通过控制出菇条件、休菌、补水等步骤栽培的猴头菇,子实体个大、色白,味道鲜美,产量高,经测产,每个菌袋可产猴头菇1.20~1.25kg。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生产领域,主要涉及一种猴头菇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猴头菇是一种食用和药用名贵食用菌。味道鲜美,清香可口,素有“山中猴头,海味燕窝”之称。
近现代医药研究表明,猴头菇子实体含猴头菌素、猴头菌酮、多肽、多糖和固醇类等活性物质,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力和血糖的作用,诱导和促进神经生长因子的生长,对胃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疗效。猴头菇提取物对肝癌细胞、子宫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阻止胃癌、食道癌的发生。
但是,猴头菇是中温型食用菌,一般以自然气温栽培为主,主要有春栽和秋栽两种。夏季温度偏高,不适合猴头菇生长,难以出菇。目前国内尚未有相关报道。因此,研究猴头菇夏季栽培关键技术,对提高猴头菇产量,推动猴头菇产业向周年化发展,提高菇农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猴头菇栽培技术,本发明的猴头菇栽培实现了一次制棒状菌袋,春、夏、秋三季出菇。
一种猴头菇栽培技术,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原料准备:取杂木屑45~65%、玉米芯25~35%、麸皮15~20%、玉米面1~3%、石膏1~3%,用于制备培养料;
(2)拌料:将所述比例的杂木屑、玉米芯预湿后,均匀撒入所述麸皮、玉米面和石膏拌匀,加水调整所述培养料含水量;所述培养料的含水量标准为:以用手握紧所述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渗出但不下滴;张开手所述培养料成团,落地即散;pH值自然;
(3)装袋:将步骤(2)获得的所述培养料装入15.5cm*58cm的栽培袋中,并用塑料绳扎紧袋口,获得棒状菌袋;所述棒状菌袋标准为:所述培养料松紧适度,装到离袋口5cm,每袋湿重为2.0~2.3kg;
(4)灭菌:将所述棒状菌袋按“#”形叠放,并留出空隙让水蒸气通畅;采用常压灭菌,大火加热使温度升到95~98℃,保持24h后,冷却5h;
(5)接种:每袋单面接3个接种穴,接种菌龄为25~30d的猴头菇菌种,之后密封接种口防杂菌污染;
(6)菌丝培养:将接种后的棒状菌袋按“#”形堆叠8~12层,室温18~25℃、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培养避光培养30~45d,菌丝长满后,后熟培养25~45d;整个培养过程中每天通风2次,每次60~90min,保持空气新鲜;
(7)出菇:在13~18℃,温差5℃左右、湿度85%~90%、氧气供应充足,避免阳光直射的条件下催蕾3~5d;之后控制温度13~25℃,空气相对湿度85%~90%,氧气供应充足,避免阳光直射的条件下出菇;
(8)采收:在长出菇蕾后7~15d进行,选择菌刺尚未延伸或菌刺长度不超0.5cm,且尚未大量释放孢子时采收作为鲜食猴头菇使用;选择菌刺1cm左右,子实体成熟度高的采收,脱水烘干,作为药用猴头菇使用;
(9)持续出菇:出菇一个月后,休菌7~15d,之后继续催蕾到培养子实体,且在出菇两茬后进行补水,从4月到9月底可连续出5茬菇。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步骤(3)中所述棒状菌袋的每袋湿重为2.2~2.3kg。
更为优选的是,步骤(6)中所述后熟培养的周期为25~35d。
更为优选的是,步骤(7)中所述出菇条件通过加2层遮阳网和开启水帘降温、加湿的方式控制。
更为优选的是,步骤(9)中所述休菌7~15d过程中需要控制湿度,所述控制湿度的方法为通风将空气湿度降至70%以内。
更为优选的是,步骤(9)中所述在两茬菇后进行补水的方式为用注水针注水至原棒状菌袋质量的70~80%。
更为优选的是,所述猴头菇栽培技术可以实现一次性制作棒状菌袋春季、夏季和秋季三季出菇,并实现一年5茬出菇。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的一种猴头菇栽培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1)改变了春、秋两季两次制棒状菌袋,两季出菇,实现了一次性制棒状菌袋,春、夏、秋三季出菇,出5茬菇的高效栽培,每个棒状菌袋可增产0.22~0.25kg。
(2)通过培养料营养配方,控制菌丝培养条件,特别是后熟过程,获得发菌好、营养供应充足、能出优质菇的棒状菌袋。
(3)通过控制出菇条件、休菌、补水等步骤栽培的猴头菇,子实体个大,直径达12~15cm,色白,味道鲜美,产量高,经测产,每个棒状菌袋可产猴头菇1.20~1.25kg。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猴头菇栽培技术的实施例1的工艺步骤(6)中的猴头菇菌丝培养阶段的照片;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猴头菇栽培技术的实施例1的工艺步骤(7)中的猴头菇菌出菇阶段的照片;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猴头菇栽培技术的实施例1中工艺步骤(8)采摘的猴头鲜食猴头菇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1-3,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猴头菇栽培技术,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原料准备:取杂木屑45~48%、玉米芯30~34%、麸皮15~17%、玉米面1~2%、石膏1~2%,用于制备培养料;
(2)拌料:将所述比例的杂木屑、玉米芯预湿后,均匀撒入所述麸皮、玉米面和石膏拌匀,加水调整所述培养料含水量;所述培养料的含水量标准为:以用手握紧所述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渗出但不下滴;张开手所述培养料成团,落地即散;pH值自然。
(3)装袋:将步骤(2)获得的所述培养料装入15.5cm*58cm的栽培袋中,并用塑料绳扎紧袋口,获得棒状菌袋;所述棒状菌袋标准为:所述培养料松紧适度,装到离袋口5cm,每袋湿重为2.1kg;
(4)灭菌:将所述棒状菌袋按“#”形叠放,并留出空隙让水蒸气通畅;采用常压灭菌,大火加热使温度升到95~98℃,保持24h后,冷却5h;
(5)接种:每袋单面接3个接种穴,接种菌龄为25~30d的猴头菇菌种,之后密封接种口防杂菌污染;
(6)菌丝培养:将接种后的棒状菌袋按“#”形堆叠8层,室温18~25℃、相对湿度50~70%的条件下培养避光培养40~45d,菌丝长满后,后熟培养25~30d;整个培养过程中每天通风2次,每次60~70min,保持空气新鲜;
(7)出菇:在13~18℃,温差5℃左右、湿度85%~90%、氧气供应充足,避免阳光直射的条件下催蕾3d;之后控制温度13~25℃,空气相对湿度85%~90%,氧气供应充足,避免阳光直射的条件下出菇;
(8)采收:在长出菇蕾后7~10d进行,选择菌刺尚未延伸或菌刺长度不超0.5cm,且尚未大量释放孢子时采收作为鲜食猴头菇使用;选择菌刺1.0cm左右,子实体成熟度高的采收,脱水烘干,作为药用猴头菇使用;
(9)持续出菇:出菇一个月后,休菌7~8d,之后继续催蕾到培养子实体,且在出菇两茬后进行补水,从4月到9月底可连续出5茬菇;补水的方式为用注水针注水至原棒状菌袋质量的70~80%。
观察并检测产猴头菇情况:采用此猴头菇栽培技术栽培的猴头菇,子实体个大,直径达12~13cm,色白,味道鲜美,经测产每个棒状菌袋可产猴头菇1.20~1.21kg。
实施例2
一种猴头菇栽培技术,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原料准备:取杂木屑48~50%、玉米芯30~32%、麸皮16~18%、玉米面1~2%、石膏1~2%,用于制备培养料;
(2)拌料:将所述比例的杂木屑、玉米芯预湿后,均匀撒入所述麸皮、玉米面和石膏拌匀,加水调整所述培养料含水量;所述培养料的含水量标准为:以用手握紧所述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渗出但不下滴;张开手所述培养料成团,落地即散;pH值自然。
(3)装袋:将步骤(2)获得的所述培养料装入15.5cm*58cm的栽培袋中,并用塑料绳扎紧袋口,获得棒状菌袋;所述棒状菌袋标准为:所述培养料松紧适度,装到离袋口5cm,每袋湿重为2.2kg;
(4)灭菌:将所述棒状菌袋按“#”形叠放,并留出空隙让水蒸气通畅;采用常压灭菌,大火加热使温度升到95~98℃,保持24h后,冷却5h;
(5)接种:每袋单面接3个接种穴,接种菌龄为25~30d的猴头菇菌种,之后密封接种口防杂菌污染;
(6)菌丝培养:将接种后的棒状菌袋按“#”形堆叠8层,室温20~22℃、相对湿度50~70%的条件下培养避光培养30~40d,菌丝长满后,后熟培养30~35d;整个培养过程中每天通风2次,每次60~70min,保持空气新鲜;
(7)出菇:在13~18℃,温差5℃左右、湿度85%~90%、氧气供应充足,避免阳光直射的条件下催蕾3d;之后控制温度13~25℃,空气相对湿度85%~90%,氧气供应充足,避免阳光直射的条件下出菇;
(8)采收:在长出菇蕾后7~10d进行,选择菌刺尚未延伸或菌刺长度不超0.5cm,且尚未大量释放孢子时采收作为鲜食猴头菇使用;选择菌刺1.0cm左右,子实体成熟度高的采收,脱水烘干,作为药用猴头菇使用;
(9)持续出菇:出菇一个月后,休菌7~15d,之后继续催蕾到培养子实体,且在出菇两茬后进行补水,从4月到9月底可连续出5茬菇;补水的方式为用注水针注水至原棒状菌袋质量的70~80%。
观察并检测产猴头菇情况:采用此猴头菇栽培技术栽培的猴头菇,子实体个大,直径达13~14cm,色白,味道鲜美,经测产每个棒状菌袋可产猴头菇1.22~1.23kg。
实施例3
一种猴头菇栽培技术,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原料准备:取杂木屑50~55%、玉米芯25~30%、麸皮18~20%、玉米面1~3%、石膏1~2%,用于制备培养料;
(2)拌料:将所述比例的杂木屑、玉米芯预湿后,均匀撒入所述麸皮、玉米面和石膏拌匀,加水调整所述培养料含水量;所述培养料的含水量标准为:以用手握紧所述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渗出但不下滴;张开手所述培养料成团,落地即散;pH值自然;
(3)装袋:将步骤(2)获得的所述培养料装入15.5cm*58cm的栽培袋中,并用塑料绳扎紧袋口,获得棒状菌袋;所述棒状菌袋标准为:所述培养料松紧适度,装到离袋口5cm,每袋湿重为2.3kg;
(4)灭菌:将所述棒状菌袋按“#”形叠放,并留出空隙让水蒸气通畅;采用常压灭菌,大火加热使温度升到95~98℃,保持24h后,冷却5h;
(5)接种:每袋单面接3个接种穴,接种菌龄为25~30d的猴头菇菌种,之后密封接种口防杂菌污染;
(6)菌丝培养:将接种后的棒状菌袋按“#”形堆叠8层,室温22~25℃、相对湿度50~70%的条件下培养避光培养30~35d,菌丝长满后,后熟培养40~45d;整个培养过程中每天通风2次,每次60~90min,保持空气新鲜;
(7)出菇:在13~18℃,温差5℃左右、湿度85%~90%、氧气供应充足,避免阳光直射的条件下催蕾3d;之后控制温度13~25℃,空气相对湿度85%~90%,氧气供应充足,避免阳光直射的条件下出菇;
(8)采收:在长出菇蕾后10~15d进行,选择菌刺尚未延伸或菌刺长度不超0.5cm,且尚未大量释放孢子时采收作为鲜食猴头菇使用;选择菌刺1.0cm左右,子实体成熟度高的采收,脱水烘干,作为药用猴头菇使用;
(9)持续出菇:出菇一个月后,休菌7~15d,之后继续催蕾到培养子实体,且在出菇两茬后进行补水,从4月到9月底可连续出5茬菇;补水的方式为用注水针注水至原棒状菌袋质量的70~80%。
观察并检测产猴头菇情况:采用此猴头菇栽培技术栽培的猴头菇,子实体个大,直径达14~15cm,色白,味道鲜美,经测产每个棒状菌袋可产猴头菇1.23~1.25kg。
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由本发明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7)
1.一种猴头菇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原料准备:取杂木屑45~65%、玉米芯25~35%、麸皮15~20%、玉米面1~3%、石膏1~3%,用于制备培养料;
(2)拌料:将所述比例的杂木屑、玉米芯预湿后,均匀撒入所述麸皮、玉米面和石膏拌匀,加水调整所述培养料含水量;所述培养料的含水量标准为:以用手握紧所述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渗出但不下滴;张开手所述培养料成团,落地即散;pH值自然;
(3)装袋:将步骤(2)获得的所述培养料装入15.5cm*58cm的栽培袋中,并用塑料绳扎紧袋口,获得棒状菌袋;所述棒状菌袋标准为:所述培养料松紧适度,装到离袋口5cm,每袋湿重为2.0~2.3kg;
(4)灭菌:将所述棒状菌袋按“#”形叠放,并留出空隙让水蒸气通畅;采用常压灭菌,大火加热使温度升到95~98℃,保持24h后,冷却5h;
(5)接种:每袋单面接3个接种穴,接种菌龄为25~30d的猴头菇菌种,之后密封接种口防杂菌污染;
(6)菌丝培养:将接种后的棒状菌袋按“#”形堆叠8~12层,室温18~25℃、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培养避光培养30~45d,菌丝长满后,后熟培养25~45d;整个培养过程中每天通风2次,每次60~90min,保持空气新鲜;
(7)出菇:在13~18℃,温差5℃左右、湿度85%~90%、氧气供应充足,避免阳光直射的条件下催蕾3~5d;之后控制温度13~25℃,空气相对湿度85%~90%,氧气供应充足,避免阳光直射的条件下出菇;
(8)采收:在长出菇蕾后7~15d进行,选择菌刺尚未延伸或菌刺长度不超0.5cm,且尚未大量释放孢子时采收作为鲜食猴头菇使用;选择菌刺1.0cm左右,子实体成熟度高的采收,脱水烘干,作为药用猴头菇使用;
(9)持续出菇:出菇一个月后,休菌7~15d,之后继续催蕾到培养子实体,且在出菇两茬后进行补水,从4月到9月底可连续出5茬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猴头菇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棒状菌袋的每袋湿重为2.2~2.3k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一种猴头菇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后熟培养的周期为25~35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一种猴头菇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在夏季温度高时,步骤(7)中所述出菇条件通过加2层遮阳网和开启水帘降温、加湿的方式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一种猴头菇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9)中所述休菌7~15d过程中需要控制湿度,所述控制湿度的方法为通风将空气湿度降至70%以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一种猴头菇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9)中所述在两茬菇后进行补水的方式为用注水针注水至原棒状菌袋质量的70~8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猴头菇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猴头菇栽培技术可以实现一次性制作棒状菌袋春季、夏季和秋季三季出菇,并实现一年5茬出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158529.9A CN109691351A (zh) | 2019-03-04 | 2019-03-04 | 一种猴头菇栽培技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158529.9A CN109691351A (zh) | 2019-03-04 | 2019-03-04 | 一种猴头菇栽培技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91351A true CN109691351A (zh) | 2019-04-30 |
Family
ID=66233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158529.9A Pending CN109691351A (zh) | 2019-03-04 | 2019-03-04 | 一种猴头菇栽培技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691351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03785A (zh) * | 2020-09-30 | 2022-04-12 | 曾庆安 | 人工培育含有红豆杉成分的猴头菇的方法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03536A (zh) * | 2010-05-08 | 2010-08-18 | 镇江市食用菌研究所 | 一种猴头菇的栽培方法 |
CN102617240A (zh) * | 2012-04-10 | 2012-08-01 | 绥化学院 | 一种新型食用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155825A (zh) * | 2011-12-16 | 2013-06-19 | 詹文圆 | 一种简易控温食用菌温室大棚设计方法 |
CN103155803A (zh) * | 2011-12-16 | 2013-06-19 | 詹文圆 | 一种食用菌温室大棚智能一体式温湿度控制设施的设计方法 |
CN104823702A (zh) * | 2015-04-21 | 2015-08-12 | 吴中区胥口精益生物医药研究所 | 一种猴头菇栽培方法 |
CN105638242A (zh) * | 2016-01-01 | 2016-06-08 | 闫宝松 | 一种棚内免浇水栽培猴头菇的方法 |
CN106305141A (zh) * | 2016-08-23 | 2017-01-11 | 莒县御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猴头菇工厂化栽培方法 |
CN108739055A (zh) * | 2018-08-10 | 2018-11-06 | 林安盛 | 一种木腐菌类食用菌的栽培方法 |
-
2019
- 2019-03-04 CN CN201910158529.9A patent/CN10969135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03536A (zh) * | 2010-05-08 | 2010-08-18 | 镇江市食用菌研究所 | 一种猴头菇的栽培方法 |
CN103155825A (zh) * | 2011-12-16 | 2013-06-19 | 詹文圆 | 一种简易控温食用菌温室大棚设计方法 |
CN103155803A (zh) * | 2011-12-16 | 2013-06-19 | 詹文圆 | 一种食用菌温室大棚智能一体式温湿度控制设施的设计方法 |
CN102617240A (zh) * | 2012-04-10 | 2012-08-01 | 绥化学院 | 一种新型食用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823702A (zh) * | 2015-04-21 | 2015-08-12 | 吴中区胥口精益生物医药研究所 | 一种猴头菇栽培方法 |
CN105638242A (zh) * | 2016-01-01 | 2016-06-08 | 闫宝松 | 一种棚内免浇水栽培猴头菇的方法 |
CN106305141A (zh) * | 2016-08-23 | 2017-01-11 | 莒县御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猴头菇工厂化栽培方法 |
CN108739055A (zh) * | 2018-08-10 | 2018-11-06 | 林安盛 | 一种木腐菌类食用菌的栽培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7)
Title |
---|
张爱民: "猴头袋料栽培技术 ", 《农业科技与信息》 * |
李恕波: "猴头菇的高产袋栽技术", 《食用菌》 * |
杨小兵等: "多效降温反季节菇田栽培食用菌效果对比试验", 《中国食用菌》 * |
林杰等: "猴头菇袋料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浙江食用菌》 * |
王德芝等: "《现代食用菌生产技术》", 31 August 2012,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
鲍正光: "食用菌新品种简介", 《农家科技》 * |
黄良水: "《现代食用菌生产新技术》", 30 September 2011,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03785A (zh) * | 2020-09-30 | 2022-04-12 | 曾庆安 | 人工培育含有红豆杉成分的猴头菇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993590B (zh) | 一种羊肚菌子实体的培养方法 | |
CN101897273B (zh) | 一种鸡腿菇栽培方法及栽培基质 | |
CN102812853B (zh) | 灵芝及其孢子粉的仿野生培植收集方法 | |
CN103931420A (zh) | 一种桑黄的栽培方法 | |
CN104311289B (zh) | 双孢菇栽培料及其堆制方法及双孢菇的栽培方法 | |
CN104541969B (zh) | 一种双孢蘑菇栽培方法 | |
CN110150025A (zh) | 一种床架式工厂化栽培羊肚菌的方法 | |
CN103650919A (zh) | 一种黑木耳全日照栽培方法 | |
CN106358755A (zh) | 一种香菇羊肚菌葛根的套种栽培方法 | |
CN110122170A (zh) | 一种筐式工厂化栽培羊肚菌的方法 | |
CN108157059A (zh) | 一种鸡腿菇生产方法 | |
CN113099946A (zh) | 一种赤松茸的栽培方法 | |
CN104429589A (zh) | 利用剑麻废渣生产猴头菇的方法 | |
CN103044126A (zh) | 一种香菇栽培料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4054507A (zh) | 一种平菇高产栽培方法 | |
CN1220422C (zh) | 玉米与平菇间作的栽培方法 | |
CN105961025B (zh) | 一种毛木耳的栽培方法 | |
KR100786744B1 (ko) | 잿빛만가닥버섯 재배용 배지 및 이를 이용한잿빛만가닥버섯의 재배방법 | |
CN109691351A (zh) | 一种猴头菇栽培技术 | |
CN102379210A (zh) | 利用远志副产物栽培食用、药用真菌的方法 | |
CN110249907A (zh) | 一种富硒猴头菇的培育方法 | |
CN109348997A (zh) | 桑黄菌种植与人工栽培方法 | |
CN108377842A (zh) | 一种黑木耳的种植方法 | |
CN104770221A (zh) | 一种栽培姬松茸的方法 | |
CN103988710A (zh) | 一种塑料大棚黑木耳培育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