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28549A - 利用离体叶片快速鉴定辣椒单株对胶孢炭疽病抗性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离体叶片快速鉴定辣椒单株对胶孢炭疽病抗性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28549A
CN109628549A CN201910004235.0A CN201910004235A CN109628549A CN 109628549 A CN109628549 A CN 109628549A CN 201910004235 A CN201910004235 A CN 201910004235A CN 109628549 A CN109628549 A CN 1096285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ease
sample
resistance
capsicum
st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042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巩振辉
孙建田
李大伟
罗德旭
李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00423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2854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285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285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02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viable microorganisms
    • C12Q1/18Testing for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a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02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viable microorganisms
    • C12Q1/04Determining presence or kind of microorganism; Use of selective media for testing antibiotics or bacteriocide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a chemical indicator there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33/00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 G01N2333/37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from fungi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离体叶片快速鉴定辣椒单株对胶孢炭疽病抗性的方法,该方法采用辣椒幼苗期离体带柄的功能叶作为待测样品;取胶孢炭疽病病原菌并接菌到待测样品的叶片背面;然后将待测样品置于28±2℃人工气候箱中,黑暗培养48h后,得到病斑样品,测量病斑样品的病斑直径;所述的待测样品为辣椒12~13叶幼苗期。本发明的方法步骤简单快捷、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特别适用于分子标记开发,以及转基因株系等辣椒育种单株(或品系)的抗病性鉴定与遗传分析,能够很好地提高辣椒抗病性鉴定与筛选效率,加速育种进程。

Description

利用离体叶片快速鉴定辣椒单株对胶孢炭疽病抗性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蔬菜育种领域,涉及辣椒胶孢炭疽病,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离体叶片快速鉴定辣椒单株对胶孢炭疽病抗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辣椒炭疽病(Capsicum annuum L.)是由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spp.)内的胶孢炭疽(C.gloeosporiodes)、尖孢炭疽(C.acutatum)、辣椒炭疽菌(C.capsici)和球炭疽菌(C.coccodes)等几个种引起的全球性的真菌病害,其中普遍发生,感染严重的是胶孢炭疽病原菌,该菌寄主范围广,是危害辣椒、甜椒的主要病害之一。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特别是在热带、亚热带等辣椒主产区,该病发生较为普遍,危害时间长,经济损失大。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地区常导致辣椒减产30%~40%。目前生产上对于炭疽病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杀菌剂,既浪费人力物力,又污染环境。培育和推广抗炭疽病的辣椒栽培品种,可减少使用化学杀菌剂,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辣椒的农药残留,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治途径之一。而目前生产上抗炭疽病的品种匮乏,亟需开展抗炭疽病辣椒资源的筛选与鉴定研究。
抗病性鉴定是抗性基因定位、候选基因筛选、分子标记开发,以及抗性遗传规律研究、抗性资源筛选及抗病品种选育的基础。抗病性鉴定的关键是准确地反映材料抗性水平,对辣椒炭疽病的抗性鉴定在接种方法、接种时期、接种浓度及调查时期有很大的差异。目前常用的接种鉴定方法有3种:喷雾法、悬滴法、针刺法。
喷雾法:配制孢子浓度为1×106·ml-1悬浮液,均匀喷洒在幼苗的叶片上,依病害的严重度调查分级。
悬滴法:将配置好的孢子悬浮液直接滴在洗净的辣椒果实表面,密闭保湿后,调查病斑直径。
针刺法:采收果实洗净晾干,用微量注射器刺破果皮并注入1uL浓度为5×105·ml-1的孢子悬浮液,保湿7d后,测量病斑直径、调查发病率。
上述现有这些鉴定方法耗费时间长,不能快速有效的鉴定抗病性,而且会对植株造成不可逆伤害。特别是,现有方法不适宜快速进行单株抗病性鉴定,如在辣椒抗病基因定位与分子标记开发中,采用常规BSA方法,需构建不同家系群体,或采用二代重测序技术,如QTL-Seq等都涉及需要对F2群体的单株进行抗病性鉴定;此外,对于一些可供鉴定样品较少的品系和转基因株系,现有方法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离体叶片快速鉴定辣椒单株对胶孢炭疽病抗性的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辣椒单株对胶孢炭疽病抗性的鉴定方法效率低且局限性大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利用离体叶片快速鉴定辣椒单株对胶孢炭疽病抗性的方法,该方法采用辣椒幼苗期离体带柄的功能叶作为待测样品;
取胶孢炭疽病病原菌并接菌到待测样品的叶片背面;然后将待测样品置于28±2℃人工气候箱中,黑暗培养48h后,得到病斑样品,测量病斑样品的病斑直径;
所述的待测样品为辣椒12~13叶幼苗期。
本发明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辣椒抗病品系R25为抗病对照,辣椒感病品系R24作为感病对照,选取抗病对照的辣椒种子和感病对照的辣椒种子;
步骤二,将对胶孢炭疽病抗性未知的辣椒种子、抗病对照的辣椒种子和感病对照的辣椒种子分别进行培养种植;待辣椒幼苗长至12~13片真叶时,选取辣椒子叶上方生长正常、带叶柄并且充分展开的功能叶,获得抗病对照的辣椒幼苗期离体带柄的功能叶、感病对照的辣椒幼苗期离体带柄的功能叶和对胶孢炭疽病抗性未知的辣椒幼苗期离体带柄的功能叶,均作为待测样品;
步骤三,对每个待测样品用蘸饱灭菌水的棉花包裹叶柄,玻璃皿底部铺一层滤纸,用灭菌水将滤纸打湿,将叶片放在打湿的滤纸上,叶背朝上,胶孢炭疽病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4~7天,用直径为5mm的打孔器取菌落边缘的菌块,并接菌到叶片背面;然后将待测样品置于28±2℃人工气候箱中,黑暗培养48h后,得到病斑样品,测量病斑样品的病斑直径。
步骤二中,所述的培养种植过程为将辣椒种子经55℃温汤浸种20min,清水浸泡5h,28℃、全黑暗人工气候箱中进行催芽,经4d种子露白,播于穴盘中;然后将穴盘置于昼夜温光周期条件下进行培养,所述的昼夜温光周期条件为:相对湿度60%~80%,光照3000~4000lx,白天温度25℃~30℃,16h,夜间温度18℃,8h,培养期间浇Hoagland's营养液。
步骤三中,所述的病斑直径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每个病斑测量两个直径,取两个直径的平均值。
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四,根据病斑直径,按照辣椒离体叶片抗病性鉴定分级标准,统计待测样品的辣椒单株叶片级数,然后计算病情指数;
步骤五,根据病情指数,然后按照单株抗病性分级标准确定待测辣椒单株的对胶孢炭疽病抗性。
步骤四中,每个待测样品为3片辣椒12~13叶幼苗期离体带柄的功能叶,重复步骤三和步骤四3次,然后取病情指数的平均值作为病情指数。
步骤四中,所述的辣椒离体叶片抗病性鉴定分级标准为:
0级:叶片未发病;
1级:0<病斑直径≤0.50cm;
3级:0.50cm<病斑直径≤0.75cm;
5级:0.75cm<病斑直径≤1.0cm;
7级:1.0cm<病斑直径。
步骤四中,所述的病情指数=∑(各级病害指数叶片数×该病害级别值)÷(调查总叶片数×最高级值)×100;
所述的最高级值指的是7级的级值7。
步骤五中,所述的单株抗病性分级标准为:
病情指数<15.0为抗病品系;
病情指数在15.0~45.0为耐病品系;
病情指数>45.0为感病品系。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的方法步骤简单快捷、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特别适用于分子标记开发,以及转基因株系等辣椒育种单株(或品系)的抗病性鉴定与遗传分析,能够很好地提高辣椒抗病性鉴定与筛选效率,加速育种进程。
本发明创制的利用离体叶片快速鉴别辣椒单株对炭疽病抗性的方法,主要通过采集植株少量的可再生叶片进行离体接菌处理,通过统计病情指数而鉴定出辣椒单株的抗病性。此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速度快,省时省力,对植株造成的创伤小,特别是解决了在辣椒基因定位、分子标记开发、珍贵种质资源以及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鉴定过程中,需要对单株进行抗病性鉴定的问题。采用本发明技术,既可准确完成对辣椒单株抗病性的鉴定,又能进行鉴定株系留种与后代遗传分析,从而提高辣椒抗炭疽病育种的进程。
附图说明
图1是炭疽病菌接菌48小时后不同级别辣椒叶片症状示意图。
图中从左到右依次为0级、1级、3级、5级、7级。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利用离体叶片快速鉴定辣椒单株对胶孢炭疽病抗性的一种方法,特别是涉及辣椒分离群体(如F2群体等)不同单株的抗病性鉴定,以及辣椒离体叶片病害等级分级体系建立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利用12~13叶幼苗期离体带柄的功能叶鉴定单株的病情指数,是一种操作简单、快速、有效鉴定大量辣椒种质资源(株系,或单株)抗炭疽病特性的方法,能极大地加快辣椒抗炭疽病分子标记的开发,以及抗炭疽病育种的进程。
温度能够影响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研究表明炭疽病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前期,我们的试验表明,离体叶片接菌后的处理温度对病情指数有明显的影响,在22±2℃和35±2℃的极端温度条件下,待测样品的病情指数降低,在22±2℃条件下,待测样品的发病率急剧下降,因此采用最适温度进行辣椒单株对胶孢炭疽病抗性的鉴定是提高试验重复性的关键。
胶孢炭疽菌是侵染辣椒植株与果实的重要病原菌。因此,研发适宜辣椒单株胶孢炭疽菌抗性鉴定的技术是十分必要的。虽然尖孢炭疽菌与胶孢炭疽菌侵染辣椒后的症状相似或相同,但不同辣椒品系,或同一辣椒品系对尖孢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的抗性有明显差异。需要说明地是,本发明适宜辣椒胶孢炭疽菌抗性的鉴定,不适宜尖孢炭疽菌的抗性鉴定。
叶龄对待测样品的病情指数也有明显地影响。前期的试验表明,以幼叶和老叶为试材,其病情指数增加,抗性单株可能表现为感病。可能是由于幼叶和老叶的叶绿素含量较低,植物的光合作用弱,不能为抗病有关的代谢提供物质基础。植物细胞受到病原菌侵染时,细胞合成木质素是提高抗性的一种普遍策略,而幼叶的木质素含量低也可能是其感病的原因。因此,选择12~13叶幼苗期的功能叶是进行辣椒单株对胶孢炭疽病抗性鉴定的重要技术。
需要说明地是,以下实施例仅是说明性的,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经申请人的多次试验证明,本发明适宜于现有的辣椒不同品种构建的炭疽病抗性分离群体。
进一步需要说明地是,下述实施例中涉及到的辣椒参照样品和待测样品对应的品系均为本申请之前业界熟知品种,或已经公开的辣椒品系或本课题的育种选系。
R24、R25和R30分别是从世界蔬菜发展中心引进的SZECHWAN 9、PASILLA和PBC932的选系。
待测样品CM334参见Zhang H-X,Jin J-H,He Y-M,Lu B-Y,Li D-W,Chai W-G,KhanA and Gong Z-H,Genome-wide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BP-Box familygenes under phytophthora capsici stress in pepper(Capsicum annuum L.).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2016,7:504。
待测样品AA3参见Zhang H-X,Jin J-H,He Y-M,Lu B-Y,Li D-W,Chai W-G,Khan Aand Gong Z-H,Genome-wide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BP-Box familygenes under phytophthora capsici stress in pepper(Capsicum annuum L.).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2016,7:504。
待测样品R9参见Guo M,Liu J-H,Lu J-P,Zhai Y-F,Wang H,Gong Z-H,Wang S-Band Lu M-H,Genome-wide analysis of the CaHsp20 gene family in pepper:comprehensive sequence and expression profile analysis under heatstress.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2015,6:806。
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利用离体叶片快速鉴定辣椒单株对胶孢炭疽病抗性的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辣椒抗病品系R25为抗病对照,辣椒感病品系R24作为感病对照,选取抗病对照的辣椒种子和感病对照的辣椒种子;
步骤二,将对胶孢炭疽病抗性未知的辣椒样品CM334、R9种子、抗病对照的辣椒种子和感病对照的辣椒种子分别进行培养种植;
具体的培养种植过程为:将辣椒种子经55℃温汤浸种20min,清水浸泡5h,28℃、全黑暗人工气候箱中进行催芽,经4d种子露白,播于穴盘中;然后将穴盘置于昼夜温光周期条件下进行培养,所述的昼夜温光周期条件为:相对湿度60%~80%,光照3000~4000lx,白天温度25℃~30℃,16h,夜间温度18℃,8h,培养期间浇Hoagland's营养液。
待辣椒幼苗长至12~13片真叶时,选取辣椒子叶上方生长正常、带叶柄并且充分展开的功能叶,获得抗病对照的辣椒幼苗期离体带柄的功能叶、感病对照的辣椒幼苗期离体带柄的功能叶和对胶孢炭疽病抗性未知的辣椒幼苗期离体带柄的功能叶,均作为待测样品;
步骤三,对每个待测样品用蘸饱灭菌水的棉花包裹叶柄,玻璃皿底部铺一层滤纸,用灭菌水将滤纸打湿,将叶片放在打湿的滤纸上,叶背朝上,胶孢炭疽病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4~7天,用直径为5mm的打孔器取菌落边缘的菌块,并接菌到叶片背面;然后将待测样品置于28±2℃人工气候箱中,黑暗培养48h后,得到病斑样品,测量病斑样品的病斑直径。
具体的,病斑直径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每个病斑测量两个直径,取两个直径的平均值。
步骤四,根据病斑直径,按照辣椒离体叶片抗病性鉴定分级标准,统计待测样品的辣椒单株叶片级数,然后计算病情指数;
每个待测样品为3片辣椒12~13叶幼苗期离体带柄的功能叶,重复步骤三和步骤四3次,然后取病情指数的平均值作为病情指数。
具体的辣椒离体叶片抗病性鉴定分级标准为:
0级:叶片未发病;
1级:0<病斑直径≤0.50cm;
3级:0.50cm<病斑直径≤0.75cm;
5级:0.75cm<病斑直径≤1.0cm;
7级:1.0cm<病斑直径。
病情指数=∑(各级病害指数叶片数×该病害级别值)÷(调查总叶片数×最高级值)×100;
所述的最高级值指的是7级的级值7。
步骤五,根据病情指数,然后按照单株抗病性分级标准确定待测辣椒单株的对胶孢炭疽病抗性。
具体的单株抗病性分级标准为:
病情指数<15.0为抗病品系;
病情指数在15.0~45.0为耐病品系;
病情指数>45.0为感病品系。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检测结果如下:
R25的病情指数=5,为抗病品系。
R24的病情指数=60,为感病品系。
CM334的病情指数=42,为耐病品系;
R9的病情指数=25,为耐病品系。
上述结果与针刺法鉴定结果(CM334的病情指数=26,为耐病品系;R9的病情指数=33,为耐病品系)和多年田间鉴定结果(CM334的病情指数=29,为耐病品系;R9的病情指数=30,为耐病品系)一致,说明本发明创制的离体叶片快速鉴定辣椒单株对炭疽病抗性的方法能真实反映辣椒的抗病性,适用于辣椒株系(单株)的快速抗病性鉴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利用离体叶片快速鉴定辣椒单株对胶孢炭疽病抗性的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步骤二中,对胶孢炭疽病抗性未知的辣椒样品为R30、AA3种子。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检测结果如下:
R25的病情指数=5,为抗病品系。
R24的病情指数=60,为感病品系。
R30的病情指数=5,为抗病品系。
AA3的病情指数=32,为耐病品系。
上述结果与针刺法鉴定结果(R30的病情指数=0,为抗病品系;AA3的病情指数=24,为耐病品系)和多年田间鉴定结果(R30的病情指数=10,为抗病品系;AA3的病情指数=26,为耐病品系)一致,说明本发明创制的离体叶片快速鉴定辣椒单株对炭疽病抗性的方法能真实反映辣椒的抗病性,适用于辣椒株系(单株)的快速抗病性鉴定。
对比例1: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利用离体叶片快速鉴定辣椒单株对胶孢炭疽病抗性的方法,该方法与实施例1的方法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
步骤二中,对胶孢炭疽病抗性未知的辣椒样品为R30、CM334、AA3、R9种子。
步骤三中,将待检测样品置于22±2℃的人工气候箱中培养。
本对比例的测试结果为:在22±2℃的培养条件下,所有待测样品没有发病,待测样品的病情指数都为0,皆为抗病品系。
上述鉴定结果与针刺法鉴定结果(R30的病情指数=0,为抗病品系;CM334的病情指数=26,为耐病品系;AA3的病情指数=24,为耐病品系;R9的病情指数=33,为耐病品系)和多年田间鉴定结果(R30的病情指数=10,为抗病品系;CM334的病情指数=26,为耐病品系;AA3的病情指数=29,为耐病品系;R9的病情指数=30,为耐病品系)相比,CM334、AA3、R9品系鉴定结果为抗病品系,与针刺法鉴定结果和多年田间鉴定结果CM334、AA3、R9为耐病品系不一致,说明当叶片的培养温度为22±2℃时,其鉴定结果不能真实反映供试样品的抗病性。
对比例2: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利用离体叶片快速鉴定辣椒单株对胶孢炭疽病抗性的方法,该方法与实施例1的方法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
步骤二中,对胶孢炭疽病抗性未知的辣椒样品为R30、CM334、AA3、R9种子。
步骤三中,将待检测样品置于35±2℃的人工气候箱中培养。
本对比例的测试结果为:
R30的病情指数=11,为抗病品系。
CM334的病情指数=3,为抗病品系。
AA3的病情指数=9,为抗病品系。
R9的病情指数=3,为抗病品系。
上述鉴定结果与针刺法鉴定结果(R30的病情指数=0,为抗病品系;CM334的病情指数=26,为耐病品系;AA3的病情指数=24,为耐病品系;R9的病情指数=33,为耐病品系)和多年田间鉴定结果(R30的病情指数=10,为抗病品系;CM334的病情指数=26,为耐病品系;AA3的病情指数=29,为耐病品系;R9的病情指数=30,为耐病品系)相比,CM334、AA3、R9品系鉴定结果为抗病品系,与针刺法鉴定结果和多年田间鉴定结果CM334、AA3、R9为耐病品系不一致,说明当叶片的培养温度为35±2℃时,其鉴定结果不能真实反映供试样品的抗病性。
对比例3: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利用离体叶片快速鉴定辣椒单株对胶孢炭疽病抗性的方法,该方法与实施例1的方法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
步骤二中,对胶孢炭疽病抗性未知的辣椒样品为R30、CM334、AA3、R9种子。
步骤三中,取尖孢炭疽病病原菌并接菌到待测样品的叶片背面。
本对比例的测试结果为:
R30的病情指数=8,为抗病品系。
CM334的病情指数=10,为抗病品系。
AA3的病情指数=5,为抗病品系。
R9的病情指数=13,为抗病品系。
上述鉴定结果与针刺法鉴定结果(R30的病情指数=0,为抗病品系;CM334的病情指数=26,为耐病品系;AA3的病情指数=24,为耐病品系;R9的病情指数=33,为耐病品系)和多年田间鉴定结果(R30的病情指数=10,为抗病品系;CM334的病情指数=26,为耐病品系;AA3的病情指数=29,为耐病品系;R9的病情指数=30,为耐病品系)相比,CM334、AA3、R9品系鉴定结果为抗病品系,与针刺法鉴定结果和多年田间鉴定结果CM334、AA3、R9为耐病品系不一致,说明当用尖孢炭疽菌接菌时,其鉴定结果不能真实反映供试样品的抗病性。
对比例4: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利用离体叶片快速鉴定辣椒单株对胶孢炭疽病抗性的方法,该方法与实施例1的方法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
步骤二中,对胶孢炭疽病抗性未知的辣椒样品为R30、CM334、AA3、R9种子。
步骤二中,选取辣椒样品对应的幼叶作为待测样品。
本对比例的测试结果为:
R30的病情指数=7,为抗病品系。
CM334的病情指数=33,为耐病品系。
AA3的病情指数=49,为感病品系。
R9的病情指数=52,为感病品系。
上述鉴定结果与针刺法鉴定结果(R30的病情指数=0,为抗病品系;CM334的病情指数=26,为耐病品系;AA3的病情指数=24,为耐病品系;R9的病情指数=33,为耐病品系)和多年田间鉴定结果(R30的病情指数=10,为抗病品系;CM334的病情指数=26,为耐病品系;AA3的病情指数=29,为耐病品系;R9的病情指数=30,为耐病品系)相比,AA3、R9品系鉴定结果为感病品系,与针刺法鉴定结果和多年田间鉴定结果AA3、R9为耐病品系不一致,说明当使用幼叶为待测样品时,其鉴定结果不能真实反映供试样品的抗病性。
对比例5: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利用离体叶片快速鉴定辣椒单株对胶孢炭疽病抗性的方法,该方法与实施例1的方法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
步骤二中,对胶孢炭疽病抗性未知的辣椒样品为R30、CM334、AA3、R9种子。
步骤二中,选取辣椒样品对应的老叶作为待测样品。
本对比例的测试结果为:
R30的病情指数=7,为抗病品系。
CM334的病情指数=24,为耐病品系。
AA3的病情指数=31,为耐病品系。
R9的病情指数=63,为感病品系。
上述鉴定结果与针刺法鉴定结果(R30的病情指数=0,为抗病品系;CM334的病情指数=26,为耐病品系;AA3的病情指数=24,为耐病品系;R9的病情指数=33,为耐病品系)和多年田间鉴定结果(R30的病情指数=10,为抗病品系;CM334的病情指数=26,为耐病品系;AA3的病情指数=29,为耐病品系;R9的病情指数=30,为耐病品系)相比,R9品系鉴定结果为感病品系,与针刺法鉴定结果和多年田间鉴定结果R9为耐病品系不一致,说明当使用老叶为待测样品时,其鉴定结果不能真实反映供试样品的抗病性。
根据上述全部对比例和实施例1、2之间的对比可以看出:利用离体叶片快速鉴定辣椒单株对炭疽病抗性的技术要点是使用胶孢炭疽菌作为接菌病原菌,以辣椒12~13叶幼苗期离体带柄的功能叶作为待测样品,然后将接菌后的待测样品置于28±2℃的培养箱中,连续培养48h,再根据离体叶片抗病性鉴定分级标准统计待测样品对辣椒炭疽病的抗性。除上述环境与技术环节外,改变为其他炭疽病病原菌(如尖孢炭疽菌)、其他叶龄的叶片(如幼叶、老叶)、其他供试温度(如22℃、35℃),其鉴定结果均不能真实反映辣椒对胶孢炭疽病的抗性。

Claims (9)

1.一种利用离体叶片快速鉴定辣椒单株对胶孢炭疽病抗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辣椒幼苗期离体带柄的功能叶作为待测样品;
取胶孢炭疽病病原菌并接菌到待测样品的叶片背面;然后将待测样品置于28±2℃人工气候箱中,黑暗培养48h后,得到病斑样品,测量病斑样品的病斑直径;
所述的待测样品为辣椒12~13叶幼苗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辣椒抗病品系R25为抗病对照,辣椒感病品系R24作为感病对照,选取抗病对照的辣椒种子和感病对照的辣椒种子;
步骤二,将对胶孢炭疽病抗性未知的辣椒种子、抗病对照的辣椒种子和感病对照的辣椒种子分别进行培养种植;待辣椒幼苗长至12~13片真叶时,选取辣椒子叶上方生长正常、带叶柄并且充分展开的功能叶,获得抗病对照的辣椒幼苗期离体带柄的功能叶、感病对照的辣椒幼苗期离体带柄的功能叶和对胶孢炭疽病抗性未知的辣椒幼苗期离体带柄的功能叶,均作为待测样品;
步骤三,对每个待测样品用蘸饱灭菌水的棉花包裹叶柄,玻璃皿底部铺一层滤纸,用灭菌水将滤纸打湿,将叶片放在打湿的滤纸上,叶背朝上,胶孢炭疽病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4~7天,用直径为5mm的打孔器取菌落边缘的菌块,并接菌到叶片背面;然后将待测样品置于28±2℃人工气候箱中,黑暗培养48h后,得到病斑样品,测量病斑样品的病斑直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培养种植过程为将辣椒种子经55℃温汤浸种20min,清水浸泡5h,28℃、全黑暗人工气候箱中进行催芽,经4d种子露白,播于穴盘中;然后将穴盘置于昼夜温光周期条件下进行培养,所述的昼夜温光周期条件为:相对湿度60%~80%,光照3000~4000lx,白天温度25℃~30℃,16h,夜间温度18℃,8h,培养期间浇Hoagland's营养液。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的病斑直径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每个病斑测量两个直径,取两个直径的平均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四,根据病斑直径,按照辣椒离体叶片抗病性鉴定分级标准,统计待测样品的辣椒单株叶片级数,然后计算病情指数;
步骤五,根据病情指数,然后按照单株抗病性分级标准确定待测辣椒单株的对胶孢炭疽病抗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每个待测样品为3片辣椒12~13叶幼苗期离体带柄的功能叶,重复步骤三和步骤四3次,然后取病情指数的平均值作为病情指数。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的辣椒离体叶片抗病性鉴定分级标准为:
0级:叶片未发病;
1级:0<病斑直径≤0.50cm;
3级:0.50cm<病斑直径≤0.75cm;
5级:0.75cm<病斑直径≤1.0cm;
7级:1.0cm<病斑直径。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的病情指数=∑(各级病害指数叶片数×该病害级别值)÷(调查总叶片数×最高级值)×100;
所述的最高级值指的是7级的级值7。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所述的单株抗病性分级标准为:
病情指数<15.0为抗病品系;
病情指数在15.0~45.0为耐病品系;
病情指数>45.0为感病品系。
CN201910004235.0A 2019-01-03 2019-01-03 利用离体叶片快速鉴定辣椒单株对胶孢炭疽病抗性的方法 Pending CN1096285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04235.0A CN109628549A (zh) 2019-01-03 2019-01-03 利用离体叶片快速鉴定辣椒单株对胶孢炭疽病抗性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04235.0A CN109628549A (zh) 2019-01-03 2019-01-03 利用离体叶片快速鉴定辣椒单株对胶孢炭疽病抗性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28549A true CN109628549A (zh) 2019-04-16

Family

ID=66056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04235.0A Pending CN109628549A (zh) 2019-01-03 2019-01-03 利用离体叶片快速鉴定辣椒单株对胶孢炭疽病抗性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2854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7637A (zh) * 2019-05-06 2019-08-13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一种大蒜叶枯病抗性鉴定方法
CN114606292A (zh) * 2022-03-30 2022-06-10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辣椒炭疽病抗性活体鉴定方法及应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08530A (ko) * 2009-07-20 2011-01-27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고추의 방어 관련, 만노스바인딩렉틴1 유전자 (CaMBL1)및 이를 이용한 병저항성 식물체
CN102805010A (zh) * 2012-08-28 2012-12-0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利用离体叶片鉴别辣椒耐热性的方法
CN102812836A (zh) * 2012-08-20 2012-12-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快速鉴定辣椒抗疫病相关基因功能的方法
CN106358702A (zh) * 2016-08-30 2017-02-01 中国烟草总公司广东省公司 烟草抗炭疽病的抗病性强弱鉴定方法
CN107312815A (zh) * 2017-06-28 2017-11-03 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辣椒炭疽病室内抗性鉴定方法
CN107557485A (zh) * 2016-06-23 2018-01-09 淮阴师范学院 一种辣椒抗病基因鉴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08530A (ko) * 2009-07-20 2011-01-27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고추의 방어 관련, 만노스바인딩렉틴1 유전자 (CaMBL1)및 이를 이용한 병저항성 식물체
CN102812836A (zh) * 2012-08-20 2012-12-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快速鉴定辣椒抗疫病相关基因功能的方法
CN102805010A (zh) * 2012-08-28 2012-12-0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利用离体叶片鉴别辣椒耐热性的方法
CN107557485A (zh) * 2016-06-23 2018-01-09 淮阴师范学院 一种辣椒抗病基因鉴定方法
CN106358702A (zh) * 2016-08-30 2017-02-01 中国烟草总公司广东省公司 烟草抗炭疽病的抗病性强弱鉴定方法
CN107312815A (zh) * 2017-06-28 2017-11-03 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辣椒炭疽病室内抗性鉴定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EJEKI SITI FERNIAH ET AL: "Resistance Response of Chilli ( Capsicum annuum L.) F1 to Fusarium oxysporum Involves Expression of the CaChi2 Gene", 《TROP LIFE SCI RES》 *
商鸿生 王凤葵: "《新编辣椒病虫害防治》", 31 October 2000, 金盾出版社 *
徐香瑞 等: "甜椒品种对炭疽病抗性鉴定及抗源筛选方法研究",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林清 等: "辣椒炭疽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毛爱军 等: "辣椒炭疽病抗病性鉴定技术及利用", 《华北农学报》 *
王孟宇主编: "《作物遗传育种》", 31 January 2018,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隋益虎 等: "辣椒4种病害病原鉴定及26份种质资源的抗性聚类分析", 《种子》 *
顾沛雯 辛明主编: "《葡萄病理与昆虫学》", 31 December 2018,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 阳光出版社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7637A (zh) * 2019-05-06 2019-08-13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一种大蒜叶枯病抗性鉴定方法
CN110117637B (zh) * 2019-05-06 2023-03-14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一种大蒜叶枯病抗性鉴定方法
CN114606292A (zh) * 2022-03-30 2022-06-10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辣椒炭疽病抗性活体鉴定方法及应用
CN114606292B (zh) * 2022-03-30 2024-04-16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辣椒炭疽病抗性活体鉴定方法及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50536B (zh) 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的分离、菌剂制备及其应用
CN106544398B (zh) 一种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方法
CN102220407B (zh) 一种非洲菊灰霉病抗性鉴定的方法
CN107090487B (zh) 一种鉴定荞麦黑斑病抗性的方法
CN110894470B (zh) 一种适合工厂化栽培的香菇菌种农香5号及其分子鉴定方法
CN104745672A (zh) 一种快速鉴定烟草黑胫病抗性的方法
CN106834418A (zh) 苗期水培接种快速鉴定番茄颈腐根腐病抗性植株的方法
CN110669691A (zh) 一种防治植物线虫病害的巨大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5039181A (zh) 一种金龟子绿僵菌mayx130921及其应用
CN103103152A (zh) 一种珊瑚球菌及其应用
CN109628549A (zh) 利用离体叶片快速鉴定辣椒单株对胶孢炭疽病抗性的方法
CN104996183B (zh) 一种检测微生物对植物根系的影响的方法及其专用装置
CN104651474B (zh) 一种甜瓜白粉菌生理小种的快速鉴定方法
CN102239779A (zh) 一种大白菜种质抗黑斑病的快速鉴定方法
CN112111551A (zh) 一种马铃薯黑胫病抗性的鉴定方法
CN103205501A (zh) 一种鉴定野生稻抗稻瘟病基因的方法
CN104357333A (zh) 一种大豆根腐病菌尖镰孢单孢株分离的方法
CN106834419A (zh) 一种采用离体叶片鉴定甘蔗梢腐病抗性的方法
CN113337408B (zh) 一种香菇菌株jxb5及其应用
CN109750080A (zh) 一种快速筛选花生抗果腐病种质资源的方法
CN106282029B (zh) 一株抗多菌灵的哈茨木霉菌株Th-N5及其应用
Jang et al. In vitro evaluation system for varietal resistance against ripe rot caused by Colletotrichum acutatum in grapevines
CN110243478B (zh) 一种利用热红外监测获取dse施加剂量的方法
CN109468237B (zh) 花生网斑病病原菌及其应用
de Moraes Catarino et al. Morphological aspects and effect of carbon sources in the physiology of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passiflora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