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19232A - 复合香料茶底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复合香料茶底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19232A
CN109619232A CN201910096850.9A CN201910096850A CN109619232A CN 109619232 A CN109619232 A CN 109619232A CN 201910096850 A CN201910096850 A CN 201910096850A CN 109619232 A CN109619232 A CN 1096192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green tea
black
green
banana aldehy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9685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彦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09685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19232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19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92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4Tea preparations, e.g. using additiv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香料茶底,其中包括青茶、红茶和绿茶,所述青茶、红茶和绿茶的质量比为(2~5):1:1,青茶为闽北乌龙茶,具体为武夷岩茶和水仙乌龙茶按质量比为3:1的混合,红茶为功夫红茶,绿茶为茉莉绿茶。本发明的复合香料茶底,解决了目前市售调饮茶香气淡,口感单一,无独特风味和单一茶类易受天气、季节等因素影响而质量不稳定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香料茶底滋味独特,香气突出,记忆点强,风味稳定独特,使用了三种茶合理配伍,饮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茶底均采用天然香料调配而成,不含任何化学添加剂,安全程度高,老少皆宜,既可以直接冲泡后清饮,也可以调配成奶茶等形式后再饮用,制备方法简单,制作成本低。

Description

复合香料茶底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复合香料茶底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作为传统的保健饮料,深受人们喜爱。随着茶行业的多元化发展,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调饮茶的市场消费份额持续走高。调饮茶又称调配型茶饮料,是以茶叶为主体,添加果汁、糖奶、香精、食用酸、花草甚至中草药等配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经过摇制或调和而成的茶饮料,包括水果茶、奶茶和冰滴冷泡茶等。
目前,市售调饮茶通常使用传统单一茶类作为茶底进行调制,如正山小种、铁观音、绿茶等,这些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茶叶其香气滋味清新淡雅,适合清饮,然而用其与牛奶、水果等风味口感较重的辅料搭配后,调制出来的饮品香气较淡,口感单一,口腔刺激程度弱,记忆点模糊,无独特风味,且单一茶类极易受到天气、季节等因素影响,各批次茶叶口感风味无法统一,不稳定性明显;此外,单一茶类运用在调饮中,成本较高,且容易出现仿制品,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因此,仍需开发一种新的调饮茶茶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单一茶类的调饮茶茶底存在调配后口感单一,不同批次茶叶口感风格不稳定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复合香料茶底。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上述复合香料茶底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复合香料茶底,包括青茶、红茶和绿茶,所述青茶、红茶和绿茶的质量比为(2~5):1:1。
优选地,所述青茶为闽北乌龙茶。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闽北乌龙茶为武夷岩茶和水仙乌龙茶按质量比为3:1的混合。
优选地,所述红茶为功夫红茶。
优选地,所述绿茶为茉莉绿茶。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茉莉绿茶的窨花次数大于5次。
上述复合香料茶底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为:按配比称取所述青茶、红茶和绿茶粉碎后混匀。
青茶也称乌龙茶,青茶品种较多,主要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和台湾乌龙,各个特色鲜明。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茶类。饮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青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
对于青茶而言,香气是其灵魂。香气属挥发性物质,烘焙过程中香气成分易逸失,因此,一般清香型品质好的茶叶应低温短时烘焙;香低中等茶叶,可采用较高温度和较长时间烘焙;陈茶而异味重的茶叶,以去除异味和降低含水量为主,应先高温短时烘焙,次日再进行复焙。
本发明所用的青茶为重焙火炭焙的武夷岩茶和水仙乌龙的混合。
其中,武夷岩茶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的极品,属半发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最著名的武夷岩茶是大红袍茶。武夷岩茶品质独特,虽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回味无穷。武夷岩茶含有人类身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A、D、E、K、B1、B2、B3、B5、B6、H、C、P和肌醇等,除A、D、E、K较难溶于水外,其它均为水溶性维生素,泡茶时可充分利用;含有多种矿物质,如人体细胞不可缺少的钾,保护牙齿的氟及其他磷、钙、镁、铁、锌、钠、硼、硫等微量元素;还含有丰富的人类必需的多种氨基酸以及少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对人体营养的补充有所作用,它可溶于水的糖分极少,属于低热量饮料。武夷岩茶的药理功能有:明目益思,轻身(减肥)耐老(延缓衰老),提神醒脑,健胃消食,利尿消毒,祛痰治喘,止渴解暑,抗辐射,抗癌防癌,抗衰老,降血脂,降血压,降胆固醇等。
水仙乌龙包括武夷水仙,潮安水仙和漳平水仙。本发明配方中所用的水仙乌龙为潮安水仙,外形条索粗壮,匀整挺直,色泽黄褐,油润有光,冲泡清香持久,滋味浓醇鲜爽,润喉回甘,具有独特的山韵。
工夫红茶原料细嫩,制工精细,外形条索紧直,匀齐,色泽乌润,香气浓郁,滋味醇和而甘浓,汤色,叶底红艳明亮,具有形质兼优的品质特征。
茉莉绿茶采用绿茶为茶坯,经过茉莉花窨制后将茉莉花去除,将茶叶和茉莉鲜花进行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成的茶叶,其香气鲜灵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柔软。经过一系列工艺流程窨制后,具有安神、解抑郁、健脾理气、抗衰老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
本发明的复合香料茶底香气馥郁、口感复合、记忆点强、风味独特、稳定性强,且成本可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复合香料茶底,解决了目前市售调饮茶香气淡,口感单一,无独特风味和单一茶类易受天气、季节等因素影响而质量不稳定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香料茶底滋味独特,香气突出,记忆点强,风味稳定独特;
2、本发明的复合香料茶底,三种茶配伍合理,饮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
3、本发明的香料茶底,均采用天然香料调配而成,不含任何化学添加剂,安全程度高,老少皆宜,既可以直接冲泡后清饮,也可以调配成奶茶等形式后再饮用,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无需复杂昂贵的设备投入,制作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复合香料茶底,包括青茶、红茶和绿茶,所述青茶、红茶和绿茶的质量比为2:1:1:。
其中,青茶为闽北乌龙茶,具体为武夷岩茶和水仙乌龙茶按质量比为3:1的混合。
红茶为功夫红茶,绿茶为茉莉绿茶,茉莉绿茶的窨花次数为6次。
实施例2
复合香料茶底,包括青茶、红茶和绿茶,所述青茶、红茶和绿茶的质量比为5:1:1。
其中,青茶为闽北乌龙茶,具体为武夷岩茶和水仙乌龙茶按质量比为3:1的混合。
红茶为功夫红茶,绿茶为茉莉绿茶,茉莉绿茶的窨花次数为6次。
实施例3
复合香料茶底,包括青茶、红茶和绿茶,所述青茶、红茶和绿茶的质量比为3:1:1。
其中,青茶为闽北乌龙茶,具体为武夷岩茶和水仙乌龙茶按质量比为3:1的混合。
红茶为功夫红茶,绿茶为茉莉绿茶,茉莉绿茶的窨花次数为6次。
实施例4
本例提供了复合香料茶底的制备方法,具体为:按配比称取所述青茶、红茶和绿茶粉碎后混匀,按照6克/袋的标准装入三角茶袋中。
对比例1
复合香料茶底,包括青茶和红茶,青茶和红茶的质量比为3:1。
其中,青茶为闽北乌龙茶,具体为武夷岩茶和水仙乌龙茶按质量比为3:1的混合。
红茶为功夫红茶。
对比例2
复合香料茶底,包括红茶和绿茶,红茶和绿茶的质量比为1:1。
其中,红茶为功夫红茶,绿茶为茉莉绿茶,茉莉绿茶的窨花次数为6次。
对比例3
复合香料茶底,包括青茶和绿茶,青茶和绿茶的质量比为3:1。
其中,青茶为闽北乌龙茶,具体为武夷岩茶和水仙乌龙茶按质量比为3:1的混合。
绿茶为茉莉绿茶,茉莉绿茶的窨花次数为6次。
对比例4
复合香料茶底,包括青茶、红茶和绿茶,所述青茶、红茶和绿茶的质量比为3:1:1。
其中,青茶为闽北乌龙茶,具体为武夷岩茶和水仙乌龙茶按质量比为1:1的混合。
红茶为功夫红茶,绿茶为茉莉绿茶,茉莉绿茶的窨花次数为6次。
检测例
采用实施例3和对比例1~4的配方,根据实施例4的方法制备得到了5种对应编号的香料茶底,分别使用pH小于5的天然软水烧开后冲泡5分钟,通过100名志愿者对5种复合香料底茶茶汤进行盲评打分,同时采用传统炭焙乌龙作为对照。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复合香料茶底评审结果
由表1可知,本实施例的复合香料茶底茶汤滋味浓厚,入口有强烈乌龙茶的风味,中段有红茶醇厚的口感,尾段清淡花香,回甘,便捷程度和成本上均比传统单一茶类表现更佳,志愿者盲评得分更高。

Claims (7)

1.复合香料茶底,其特征在于,包括青茶、红茶和绿茶,所述青茶、红茶和绿茶的质量比为(2~5):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香料茶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青茶为闽北乌龙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香料茶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闽北乌龙茶为武夷岩茶和水仙乌龙茶按质量比为3:1的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香料茶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茶为功夫红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香料茶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茶为茉莉绿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香料茶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茉莉绿茶的窨花次数大于5次。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复合香料茶底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按配比称取所述青茶、红茶和绿茶粉碎后混匀。
CN201910096850.9A 2019-01-31 2019-01-31 复合香料茶底及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96192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6850.9A CN109619232A (zh) 2019-01-31 2019-01-31 复合香料茶底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6850.9A CN109619232A (zh) 2019-01-31 2019-01-31 复合香料茶底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9232A true CN109619232A (zh) 2019-04-16

Family

ID=66064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96850.9A Pending CN109619232A (zh) 2019-01-31 2019-01-31 复合香料茶底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1923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5305A (zh) * 2019-05-17 2019-08-13 文彦然 一种坚果调饮茶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7294A (zh) * 2004-10-10 2006-04-12 任怀瑞 健康茶
CN101366415A (zh) * 2007-08-16 2009-02-18 李新敏 混合茶和混合茶饮料
JP2012070641A (ja) * 2010-09-27 2012-04-12 Kirin Kyowa Foods Co Ltd 高甘味度甘味料を含む中性茶飲料
CN103330014A (zh) * 2013-07-25 2013-10-02 黄苹 一种新型茶叶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12717A (zh) * 2014-06-19 2014-09-03 南京融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香型速溶茶的制备方法
CN105360421A (zh) * 2015-11-20 2016-03-02 徐州两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型乌龙奶茶的配方
CN108935785A (zh) * 2018-10-09 2018-12-07 贵州开阳雅义杰富硒茶果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袋泡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7294A (zh) * 2004-10-10 2006-04-12 任怀瑞 健康茶
CN101366415A (zh) * 2007-08-16 2009-02-18 李新敏 混合茶和混合茶饮料
JP2012070641A (ja) * 2010-09-27 2012-04-12 Kirin Kyowa Foods Co Ltd 高甘味度甘味料を含む中性茶飲料
CN103330014A (zh) * 2013-07-25 2013-10-02 黄苹 一种新型茶叶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12717A (zh) * 2014-06-19 2014-09-03 南京融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香型速溶茶的制备方法
CN105360421A (zh) * 2015-11-20 2016-03-02 徐州两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型乌龙奶茶的配方
CN108935785A (zh) * 2018-10-09 2018-12-07 贵州开阳雅义杰富硒茶果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袋泡茶制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5305A (zh) * 2019-05-17 2019-08-13 文彦然 一种坚果调饮茶及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52299B (zh) 一种金线莲果醋和金线莲果醋饮料
CN101285027B (zh) 发酵型鲜罗汉果酒及其酿造方法
CN101072510A (zh) 酶处理的茶提取物、酶处理的茶天然芳香物和酶处理的茶天然芳香物浓缩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得到的酶处理的茶提取物、酶处理的茶天然芳香物和酶处理的茶天然芳香物浓缩提取物
CN104004634B (zh) 普洱金花茶酒及配制法
CN103349141B (zh) 一种富硒红茶菌绿茶芝麻酥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33957A (zh) 一种黄秋葵咖啡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68142A (zh) 一种具有降脂减肥功效的保健茶及制备方法
CN109566800A (zh) 馥郁香料茶底及制备方法
CN107080121A (zh) 一种无糖乌龙茶饮料及其加工方法
CN109566799A (zh) 香料茶底及制备方法
CN101708025A (zh) 一种碳酸型凉茶乌梅果醋植物茶饮料
CN101796985B (zh) 复合红茶叶
CN113930310A (zh) 一种茶藨子橘子混合果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78831A (zh) 普洱苦瓜茶及其生产方法
CN1044077C (zh) 超微茶粉制造方法
CN109619232A (zh) 复合香料茶底及制备方法
CN106804815A (zh) 绿茶萃取液及其低温萃取方法
CN108185083A (zh) 一种菊花茶及其制作方法
JP2006187253A (ja) 甜茶飲料
CN103013807A (zh) 一种银杏醋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45989A (zh) 一种健脾化湿保健凉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92162A (zh) 一种低咖啡碱超微茶粉果酱及其制备方法
Farhan et al. Preparation of energy drink using jackfruit seed powder
JP2020103218A (ja) 茶風味アルコール飲料ベース、希釈型アルコール飲料、および茶風味アルコール飲料のアルコール刺激感マスキング方法
CN108783153A (zh) 一种接骨木花风味果露及其生产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