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66265A - 一种油茶菇菌袋工厂化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茶菇菌袋工厂化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66265A
CN109566265A CN201910060225.9A CN201910060225A CN109566265A CN 109566265 A CN109566265 A CN 109566265A CN 201910060225 A CN201910060225 A CN 201910060225A CN 109566265 A CN109566265 A CN 1095662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shroom
bag
oil tea
production method
industrial pro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602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春英
杨彝华
康超
李敬
李威
李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Gui Fu Fungus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
Guizhou Institute of Bi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Gui Fu Fungus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
Guizhou Institute of Bi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Gui Fu Fungus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 Guizhou Institute of Biology filed Critical Guizhou Gui Fu Fungus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6022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66265A/zh
Publication of CN109566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62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油茶菇菌袋工厂化生产方法,具体包括培养料的制备,装袋灭菌,消毒接种,菌丝培养,出菇期管理,采收步骤;培养料配方合理,能满足供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的营养要求;由两个低压聚乙稀塑料袋组成的培养袋,能防止生产过程中菌袋刺、磨穿孔,减少杂菌的来源,提高了油茶菇的品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工艺条件,促进菌丝及子实体的生长,提高其生物转化率,使油茶菇保持较高的品质和较短的生长周期;搔菌处理能进一步提高培养料的利用率,降低了油茶菇的生产成本,增加了其产量。本发明提供的油茶菇菌袋工厂化生产方法,工艺简单,产量高,污染少,品质好。

Description

一种油茶菇菌袋工厂化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油茶菇菌袋工厂化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菇是指用油茶树枝条、油茶果壳做栽培基生长的茶树菇,(Agrocybeaegerita),隶属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粪锈伞科(Bolbitiacea)、田头菇属(Agrocybe)大型食用真菌;是一种食药用菌,菌盖细嫩、柄脆、味纯香、鲜美可口,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并且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钙、镁、铁、锌等矿质元素,具有补肾、利尿、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对心脑血管、高血压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食材的营养价值,油茶菇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但油茶菇栽培历史短,技术的不成熟限制了油茶菇种植规模的扩大。目前,油茶菇的栽培主要采用人工袋料的栽培方法,普遍存在培养料配比不合理、制袋成品率低、病虫害严重的问题,导致油茶菇产量低、品质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茶菇菌袋工厂化生产方法,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油茶菇菌袋工厂化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料的制备:按重量百分比称取73.0%木屑、25%麦皮或米糠、1%轻质碳酸钙、1%蔗糖,混合均匀,得到培养料,其含水量在60-70%;
(2)装袋灭菌:选取规格为17cm×35cm×0.05cm的低压聚乙稀塑料袋作为培养袋,每袋装入0.34-0.37kg的培养料,装料松紧适度,整平料面,及时套上颈圈并塞好棉塞;然后放入灭菌箱灭菌;
(3)消毒接种:待灭菌后的培养料冷却至30℃以下可进行接种,接种室消毒完全后,取预先制备好的栽培种,每瓶栽培种接30-40袋培养料,栽培种接种在培养料表面,制成菌袋;
(4)菌丝培养:将菌袋放置在避光的发菌室中培养30-40天,菌丝即可长满菌袋,并在培养期间经常进行检查,发现被杂菌污染的菌种应立即移出灭菌清除处理;
(5)出菇期管理:将长满菌丝的菌袋排放在菇房内进行催蕾,菇房保持通风,拔掉菌袋的棉花塞,并拉直袋口,培养10-15天后出菇,若菇蕾太密,进行疏蕾,每袋保持6-8朵;出菇后降低菇房湿度,并减少通风次数和时间;
(6)采收:最适宜收期为菌盖不开伞,采收时一手握菌袋,一手轻轻握住菇丛拔下即可;采收后立即进行搔菌。
优选地,所述的木屑中包括油茶枝、油茶壳,油茶枝、油茶壳属于农林废弃物利用,既减少了栽培料对木材的消耗,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2),每个培养袋由两个低压聚乙稀塑料袋套在一起组成。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2),培养袋中培养料的高度为14-15cm。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2),灭菌是将灭菌箱的温度在4h内升至100℃并保温10-14h。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4),发菌室的温度在25℃左右,湿度为60-65%。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5),菌袋在催蕾时可直立排放或墙式堆叠排放,直立排放时每平方米排放80袋左右。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5),催蕾时菇房的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5-98%、光线强度控制在500-1000勒克斯、温度控制在18-24℃。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6),搔菌是将采菇处的菇头、死菇蕾及其老菌块除去,并把袋口捏拢,让菌丝休养恢复2-3天,然后拉开袋口,可淋一次重水,并重复上述管理,5-7天后又可长一潮菇,共可采收4-6潮菇。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6),出菇后菇房的湿度保持在90-9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培养料配方合理,能满足供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的营养要求;由两个低压聚乙稀塑料袋组成的培养袋,能防止生产过程中菌袋刺、磨穿孔,减少杂菌的来源,降低了油茶菇的污染率,提高了其品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工艺条件,促进菌丝及子实体的生长,提高其生物转化率,使油茶菇保持较高的品质和较短的生长周期;搔菌处理能进一步提高培养料的利用率,降低了油茶菇的生产成本,增加了其产量;油茶菇整生长周期及培养料中没有任何激素、农药,获得有机油茶菇,安全性高。本发明提供的油茶菇菌袋工厂化生产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产量高,污染少,安全性高,品质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核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油茶菇菌袋工厂化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料的制备:按重量百分比称取73.0%木屑、25%麦皮、1%轻质碳酸钙、1%蔗糖,混合均匀,得到培养料,其含水量控制在60%;所述的木屑中包括油茶枝、油茶壳;
(2)装袋灭菌:选取规格为17cm×35cm×0.05cm的低压聚乙稀塑料袋,每两个低压聚乙稀塑料袋套在一起作为1个培养袋,每袋装入0.34kg的培养料,装料松紧适度,料高14-15cm,整平料面,及时套上颈圈并塞好棉塞;然后放入灭菌箱,在4h内升温至100℃并保温10h;
(3)消毒接种:待灭菌后的培养料冷却至30℃以下可进行接种,接种室消毒完全后,取预先制备好的栽培种,每瓶栽培种接30袋培养料,栽培种接种在培养料表面,制成菌袋;
(4)菌丝培养:将菌袋放置在避光的发菌室中,温度控制在25℃左右、湿度控制在60-62%,培养40天,菌丝即可长满菌袋,并在培养期间经常进行检查,发现被杂菌污染的菌种应立即移出灭菌清除处理;
(5)出菇期管理:将长满菌丝的菌袋直立排放在菇房内进行催蕾,每平方米排放80袋左右,菇房保持通风、湿度保持在95-98%、光线强度控制在500-600勒克斯、温度控制在18-20℃,拔掉菌袋的棉花塞,并拉直袋口,培养15天后出菇,若菇蕾太密,进行疏蕾,每袋保持6-8朵;出菇后菇房的湿度控制在90-95%,并减少通风次数和时间;
(6)采收:最适宜收期为菌盖不开伞,采收时一手握菌袋,一手轻轻握住菇丛拔下即可;采收后将采菇处的菇头、死菇蕾及其老菌块除去,并把袋口捏拢,让菌丝休养恢复2-3天,然后拉开袋口,可淋一次重水,并重复上述管理,5-7天后又可长一潮菇。
实施例2
一种油茶菇菌袋工厂化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料的制备:按重量百分比称取73.0%木屑、25%米糠、1%轻质碳酸钙、1%蔗糖,混合均匀,得到培养料,其含水量控制在65%;所述的木屑中包括油茶枝、油茶壳;
(2)装袋灭菌:选取规格为17cm×35cm×0.05cm的低压聚乙稀塑料袋,每两个低压聚乙稀塑料袋套在一起作为1个培养袋,每袋装入0.36kg的培养料,装料松紧适度,料高14-15cm,整平料面,及时套上颈圈并塞好棉塞;然后放入灭菌箱,在4h内升温至100℃并保温12h;
(3)消毒接种:待灭菌后的培养料冷却至室温进行接种,接种室消毒完全后,取预先制备好的栽培种,每瓶栽培种接32袋培养料,栽培种接种在培养料表面,制成菌袋;
(4)菌丝培养:将菌袋放置在避光的发菌室中,温度控制在25℃左右、湿度控制在62-63%,培养34天,菌丝即可长满菌袋,并在培养期间经常进行检查,发现被杂菌污染的菌种应立即移出灭菌清除处理;
(5)出菇期管理:将长满菌丝的菌袋直立排放在菇房内进行催蕾,每平方米排放80袋左右,菇房保持通风、湿度保持在95-98%、光线强度控制在600-800勒克斯、温度控制在20-22℃,拔掉菌袋的棉花塞,并拉直袋口,培养12天后出菇,若菇蕾太密,进行疏蕾,每袋保持6-8朵;出菇后菇房的湿度控制在90-95%,并减少通风次数和时间;
(6)采收:最适宜收期为菌盖不开伞,采收时一手握菌袋,一手轻轻握住菇丛拔下即可;采收后将采菇处的菇头、死菇蕾及其老菌块除去,并把袋口捏拢,让菌丝休养恢复2-3天,然后拉开袋口,可淋一次重水,并重复上述管理,5-7天后又可长一潮菇。
实施例3
一种油茶菇菌袋工厂化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料的制备:按重量百分比称取73.0%木屑、25%麦皮、1%轻质碳酸钙、1%蔗糖,混合均匀,得到培养料,其含水量控制在70%;所述的木屑中包括油茶枝、油茶壳;
(2)装袋灭菌:选取规格为17cm×35cm×0.05cm的低压聚乙稀塑料袋,每两个低压聚乙稀塑料袋套在一起作为1个培养袋,每袋装入0.37kg的培养料,装料松紧适度,料高14-15cm,整平料面,及时套上颈圈并塞好棉塞;然后放入灭菌箱,在4h内升温至100℃并保温14h;
(3)消毒接种:待灭菌后的培养料冷却至室温进行接种,接种室消毒完全后,取预先制备好的栽培种,每瓶栽培种接32袋培养料,栽培种接种在培养料表面,制成菌袋;
(4)菌丝培养:将菌袋放置在避光的发菌室中,温度控制在25℃左右、湿度控制在63-65%,培养30天,菌丝即可长满菌袋,并在培养期间经常进行检查,发现被杂菌污染的菌种应立即移出灭菌清除处理;
(5)出菇期管理:将长满菌丝的菌袋墙式堆叠排放在菇房内进行催蕾,菇房保持通风、湿度保持在95-98%、光线强度控制800-1000勒克斯、温度控制在22-24℃,拔掉菌袋的棉花塞,并拉直袋口,培养10天后出菇,若菇蕾太密,进行疏蕾,每袋保持6-8朵;出菇后菇房的湿度控制在90-95%,并减少通风次数和时间;
(6)采收:最适宜收期为菌盖不开伞,采收时一手握菌袋,一手轻轻握住菇丛拔下即可;采收后将采菇处的菇头、死菇蕾及其老菌块除去,并把袋口捏拢,让菌丝休养恢复2-3天,然后拉开袋口,可淋一次重水,并重复上述管理,5-7天后又可长一潮菇。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培养料的百分比不一样,培养料按百分比计由74%木屑、25%米糠、0.5%轻质碳酸钙、0.5%蔗糖,木屑的百分含量偏高,轻质碳酸钙、蔗糖百分含量偏低;其余相同。
对比例2
对比例2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培养料的百分比不一样,培养料按百分比计由72%木屑、25%麦皮、1.5%轻质碳酸钙、1.5%蔗糖,木屑的百分含量偏低,轻质碳酸钙、蔗糖百分含量偏高;其余相同。
对比例3
对比例3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培养袋只由一个低压聚乙稀塑料袋组成,其余相同。
对比例4
对比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发菌室的温度控制在20℃左右、湿度控制在55-58%,菌袋培养46天后菌丝长满菌袋;催蕾时菇房的湿度保持在95-98%、光线强度控制在400-500勒克斯、温度控制在15-16℃,培养18天后出菇。
对比例5
对比例5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发菌室的温度控制在30℃左右、湿度控制在68-70%,菌袋培养24天后菌丝长满菌袋;催蕾时菇房的湿度保持在95-98%、光线强度控制在1200-1500勒克斯、温度控制在25-27℃,培养9天后出菇。
统计实施例1-3和对比例1-5油茶菇的栽培结果,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从表中可知,对比例1-2与实施例1-3相比,初潮菇从接种到出菇所需的时间、采收菇潮数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但产量、A类菇的比例偏低,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培养料的配比更适宜油茶菇生长。对比例3与实施例1-3相比,初潮菇从接种到出菇所需的时间、采收菇潮数、产量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但A类菇比例明显偏低,表明两个低压聚乙稀塑料袋套在一起组成的培养袋有益于减少杂菌的污染,且不影响油茶菇的出菇时间及产量。对比例4与实施1-3相比,采收菇潮数、产量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但初潮菇的生长周期更长、A类菇比例偏低;对比例5与实施1-3相比,初潮菇的生长周期明显更短,但采收菇潮数、产量、A类菇比例明显更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温度、湿度等工艺条件更适宜油茶菇生长,且能保持较短的生长周期。
在此有必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和试验例仅限于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阐述和理解,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作出的非突出实质性特征和显著进步的发明创造,仍然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Claims (10)

1.一种油茶菇菌袋工厂化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料的制备:按重量百分比称取73.0%木屑、25%麦皮或米糠、1%轻质碳酸钙、1%蔗糖,混合均匀,得到培养料,其含水量控制在60-70%;
(2)装袋灭菌:选取规格为17cm×35cm×0.05cm的低压聚乙稀塑料袋作为培养袋,每袋装入0.34-0.37kg的培养料,装料松紧适度,整平料面,及时套上颈圈并塞好棉塞;然后放入灭菌箱灭菌;
(3)消毒接种:待灭菌后的培养料冷却至30℃以下可进行接种,接种室消毒完全后,取预先制备好的栽培种,每瓶栽培种接30-40袋培养料,栽培种接种在培养料表面,制成菌袋;
(4)菌丝培养:将菌袋放置在避光的发菌室中培养30-40天,菌丝即可长满菌袋,并在培养期间经常进行检查,发现被杂菌污染的菌种应立即移出灭菌清除处理;
(5)出菇期管理:将长满菌丝的菌袋排放在菇房内进行催蕾,菇房保持通风,拔掉菌袋的棉花塞,并拉直袋口,培养10-15天后出菇,若菇蕾太密,进行疏蕾,每袋保持6-8朵;出菇后降低菇房湿度,并减少通风次数和时间;
(6)采收:最适宜收期为菌盖不开伞,采收时一手握菌袋,一手轻轻握住菇丛拔下即可;采收后立即进行搔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菇菌袋工厂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木屑中包括油茶枝、油茶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菇菌袋工厂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每个培养袋由两个低压聚乙稀塑料袋套在一起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菇菌袋工厂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培养袋中培养料的高度为14-15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菇菌袋工厂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灭菌是将灭菌箱的温度在4h内升至100℃并保温10-14h。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菇菌袋工厂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发菌室的温度在25℃左右,湿度为60-6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菇菌袋工厂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菌袋在催蕾时可直立排放或墙式堆叠排放,直立排放时每平方米排放80袋左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菇菌袋工厂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催蕾时菇房的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5-98%、光线强度控制在500-1000勒克斯、温度控制在18-24℃。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菇菌袋工厂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6),搔菌是将采菇处的菇头、死菇蕾及其老菌块除去,并把袋口培养基加以搔理,以利于下一批菇蕾形成,总共可采收4-6潮菇。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菇菌袋工厂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6),出菇后菇房的湿度保持在90-95%。
CN201910060225.9A 2019-01-22 2019-01-22 一种油茶菇菌袋工厂化生产方法 Pending CN1095662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60225.9A CN109566265A (zh) 2019-01-22 2019-01-22 一种油茶菇菌袋工厂化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60225.9A CN109566265A (zh) 2019-01-22 2019-01-22 一种油茶菇菌袋工厂化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6265A true CN109566265A (zh) 2019-04-05

Family

ID=65917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60225.9A Pending CN109566265A (zh) 2019-01-22 2019-01-22 一种油茶菇菌袋工厂化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6626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7986A (zh) * 2020-06-08 2020-08-14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利用油茶枝条制作紫灵芝木段菌棒在油茶林下种植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6863A (zh) * 2017-06-13 2017-09-19 贵州省生物研究所 一种羊肚菌栽培外援营养源的制备及添加方法
CN108575564A (zh) * 2018-06-19 2018-09-28 贵州省贵福菌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油茶菇培养基
CN108849226A (zh) * 2018-06-20 2018-11-23 贵州省贵福菌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油茶菇出菇管理办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6863A (zh) * 2017-06-13 2017-09-19 贵州省生物研究所 一种羊肚菌栽培外援营养源的制备及添加方法
CN108575564A (zh) * 2018-06-19 2018-09-28 贵州省贵福菌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油茶菇培养基
CN108849226A (zh) * 2018-06-20 2018-11-23 贵州省贵福菌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油茶菇出菇管理办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会明: "《食用菌栽培技术》", 31 May 2017,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杨明月等: "《茶树菇栽培技术》", 31 August 2001, 金盾出版社 *
林芳灿: "《食用菌丰产增收疑难问题解答》", 30 June 2002, 金盾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7986A (zh) * 2020-06-08 2020-08-14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利用油茶枝条制作紫灵芝木段菌棒在油茶林下种植的方法
CN111527986B (zh) * 2020-06-08 2021-11-09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利用油茶枝条制作紫灵芝木段菌棒在油茶林下种植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18475B (zh) 秀珍菇盆景式栽培的方法及用于栽培秀珍菇的培养基
CN102786333A (zh) 桑黄袋料栽培培养基及采用该培养基栽培桑黄子实体的方法
CN104541987A (zh) 一种利用玉米芯发酵料栽培平菇的方法
CN101717298A (zh) 一种杏鲍菇栽培方法及其培养料
CN106818207B (zh) 一种金针菇的袋栽直生法
CN103583225A (zh) 一种利用木薯杆栽培优质高产秀珍菇的方法
CN101857488A (zh) 一种栽培白灵菇的培养料配方
CN105684733A (zh) 袋栽金针菇培育方法
CN104641942A (zh) 一种桑枝栽培平菇的方法
CN109042063A (zh) 一种栽培培养基、配制方法以及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工厂化菌袋栽培方法
CN104488545A (zh) 循环利用秸秆栽培白灵菇、海鲜菇、鸡腿菇的方法
CN104641943A (zh) 一种桑枝栽培袖珍菇的方法
CN109220545A (zh) 以松杉木屑为原料的绣球菌栽培基质及其绣球菌栽培方法
CN107980474A (zh) 一种金针菇的栽培方法
CN106900353A (zh) 黑牛肝菌栽培方法以及黑牛肝菌
CN104584866B (zh) 一种野生食用菌的反季节栽培方法
CN105027986B (zh) 一种平菇室内袋装栽培方法
CN104285677B (zh) 一种食用菌木签菌种的制作方法
CN105493898A (zh) 一种金针菇的培育方法
CN107873392A (zh) 一种秀珍菇盆栽立体产业培育集成体系及应用
CN109566265A (zh) 一种油茶菇菌袋工厂化生产方法
CN107488593A (zh) 原生态赤灵芝栽培工艺
CN107333563A (zh) 一种真姬菇栽培方法
CN107360853A (zh) 秀珍菇的袋栽方法
KR101018145B1 (ko) 느타리버섯 재배용 배지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느타리버섯 재배용 배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