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40537B - 一种白车身固定装置和汽车安全性能台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白车身固定装置和汽车安全性能台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40537B
CN109540537B CN201710861820.3A CN201710861820A CN109540537B CN 109540537 B CN109540537 B CN 109540537B CN 201710861820 A CN201710861820 A CN 201710861820A CN 109540537 B CN109540537 B CN 1095405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white
bottom plate
fixing device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6182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40537A (zh
Inventor
颜强
方嘉
胡旭东
范一之
张钢锋
苏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6182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405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40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405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405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405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 G01M17/0078Shock-testing of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Vehicle Waterproofing, Decoration, And Sanitation Devices (AREA)
  • Tables And Desks Characterized By Structural Shap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白车身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底板,其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位;第二固定底板,当第二固定底板固定在不同的第一安装位时,第二固定底板的偏转角度不同;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第三固定底板,其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位;第四固定底板,当第四固定底板固定在不同的第二安装位时,第四固定底板的偏转角度不同。本发明可以根据白车身试验所需的不同偏转角度,使第二固定底板安装在第一固定底板不同的第一安装位,第四固定底板安装在第三固定底板不同的第二安装位;无需每个偏转角度均开发一个白车身固定装置,降低了白车身模拟碰撞试验的开发成本。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安全性能台车。

Description

一种白车身固定装置和汽车安全性能台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产品测试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白车身固定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汽车安全性能台车。
背景技术
在汽车安全性能台车模拟碰撞试验中,经常需要依据开发进行的偏转角度碰撞测试,相关法规中也会有带角度的碰撞测试。计算机仿真模拟中可对不同偏转角度进行评估,不同平台对整车偏置碰撞中的角度复现也不尽相同,偏转角度存在一定的跨度,如A平台中偏转5度角可复现整车偏置碰撞,B平台中需要偏转8度角方可复现。
现有白车身固定底座装置固定在滑台上,其安装孔位置固定,由于当白车身固定底座装置发生偏转时安装孔无法与滑台台面上的安装孔配合,所以一个白车身固定底座装置仅能实现一种角度的偏转。这样,针对某一具体的角度需要进行开发特定的白车身固定底座装置,虽然满足了试验复现的要求,但是会大大增加开发成本,同时也占用了大量的存放空间,欠缺安装灵活性。
综上所述,如何降低白车身模拟碰撞试验的开发成本,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车身固定装置,以降低白车身模拟碰撞试验的开发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安全性能台车,以降低白车身模拟碰撞试验的开发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白车身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白车身前端的第一固定装置和用于固定所述白车身后端的第二固定装置;
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
用于固定在汽车安全性能台车的滑台台面上的第一固定底板,所述第一固定底板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位,
用于固定所述白车身的第二固定底板,当所述第二固定底板固定在不同的所述第一安装位时,所述第二固定底板的偏转角度不同;
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
用于固定在所述滑台台面上的第三固定底板,所述第三固定底板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位,
用于固定所述白车身的第四固定底板,当所述第四固定底板固定在不同的所述第二安装位时,所述第四固定底板的偏转角度不同。
优选的,上述白车身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一固定底板和所述第三固定底板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固定底板和所述第四固定底板结构相同。
优选的,上述白车身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一固定底板上设置有沿圆弧线方向布置的多个第一调节固定结构;
所述第二固定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调节固定结构配合的多个第二调节固定结构,当所述第二调节固定结构与不同位置的所述第一调节固定结构配合时形成不同的所述第一安装位。
优选的,上述白车身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二固定底板靠近所述第一固定底板的连接边设置有连接弧形槽,所述第二调节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连接弧形槽的底面上;
所述第一固定底板具有与所述连接弧形槽的弧形侧面配合的连接弧形凸起,所述连接弧形凸起叠放在所述连接弧形槽的底面上,所述第一调节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连接弧形凸起上。
优选的,上述白车身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一固定底板的顶面和所述第二固定底板的顶面相平齐,所述第一固定底板能够支撑在所述白车身的底面。
优选的,上述白车身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一调节固定结构为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调节固定结构为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通过调节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上述白车身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二固定底板相对所述第一固定底板每转动一个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位置,偏转角度就增大或减小1°。
优选的,上述白车身固定装置中,还包括当所述第二固定底板的偏转角度调节好后初步固定所述第二固定底板的辅助固定装置,所述辅助固定装置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底板上的两个第一腰型孔;
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底板上的两个压块,所述压块上设置有第二腰型孔;
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腰型孔和所述第一腰型孔并固定在所述滑台台面上的滑台安装孔中的两个辅助固定螺栓,所述辅助固定螺栓与所述压块一一对应。
优选的,上述白车身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二固定底板具有沿所述白车身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直边和沿所述白车身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二直边。
优选的,上述白车身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一固定底板通过多个第一固定螺栓固定在所述滑台台面上,所述第一固定底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螺栓能够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滑台台面上的滑台安装孔。
优选的,上述白车身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一固定孔至少为两排,每排所述第一固定孔能够与一排所述滑台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
优选的,上述白车身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二固定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白车身的白车身安装孔配合的多个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底板通过多个第二固定螺栓固定所述白车身,所述第二固定螺栓能够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白车身安装孔。
优选的,上述白车身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一固定孔为沉头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为平头孔。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白车身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白车身前端的第一固定装置和用于固定白车身后端的第二固定装置;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汽车安全性能台车的滑台台面上的第一固定底板,第一固定底板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位;用于固定白车身的第二固定底板,当第二固定底板固定在不同的第一安装位时,第二固定底板的偏转角度不同;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滑台台面上的第三固定底板,第三固定底板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位;用于固定白车身的第四固定底板,当第四固定底板固定在不同的第二安装位时,第四固定底板的偏转角度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固定底板的偏转角度等于固定在第二固定底板后的白车身相对于滑台形成的偏转角度。由于第二固定底板和第四固定底板分别固定白车身的前端和后端,所以固定好白车身时两者形成的偏转角度相同。
固定白车身时,首先,根据测试需求调整好第二固定底板的偏转角度,将第二固定底板固定在第一固定底板相应的安装位;其次,将第一固定底板固定在汽车安全性能台车的滑台台面上;最后,将试验用的白车身前端与第二固定底板连接;接着根据白车身上前后安装孔位置,确定第一固定装置与第二固定装置的距离,并用同样的方法安装第三固定底板、第四固定底板和白车身的后端,从而完成白车身的偏转角度固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可以根据白车身试验所需的不同偏转角度,使第二固定底板安装在第一固定底板不同的第一安装位,第四固定底板安装在第三固定底板不同的第二安装位;所以无需每个偏转角度均开发一个白车身固定装置,从而降低了白车身模拟碰撞试验的开发成本,同时减小了占用的存放空间,安装灵活性也较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安全性能台车,包括滑台和设置在所述滑台上的白车身固定装置,所述白车身固定装置为上述任一种白车身固定装置,由于上述白车身固定装置具有上述效果,具有上述白车身固定装置的汽车安全性能台车具有同样的效果,故本文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白车身固定装置的第一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白车身固定装置,降低了白车身模拟碰撞试验的开发成本。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附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白车身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白车身前端的第一固定装置和用于固定白车身后端的第二固定装置;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汽车安全性能台车的滑台台面3上的第一固定底板1,第一固定底板1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位;用于固定白车身的第二固定底板2,当第二固定底板2固定在不同的第一安装位时,第二固定底板2的偏转角度不同;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滑台台面3上的第三固定底板,第三固定底板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位;用于固定白车身的第四固定底板,当第四固定底板固定在不同的第二安装位时,第四固定底板的偏转角度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固定底板2的偏转角度等于固定在第二固定底板2后的白车身相对于滑台形成的偏转角度。由于第二固定底板2和第四固定底板分别固定白车身的前端和后端,所以固定好白车身时两者形成的偏转角度相同。
固定白车身时,首先,根据测试需求调整好第二固定底板2的偏转角度,将第二固定底板2固定在第一固定底板1相应的安装位;其次,将第一固定底板1固定在汽车安全性能台车的滑台台面3上;最后,将试验用的白车身前端与第二固定底板2连接;接着根据白车身上前后安装孔位置,确定第一固定装置与第二固定装置的距离,并用同样的方法安装第三固定底板、第四固定底板和白车身的后端,从而完成白车身的偏转角度固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可以根据白车身试验所需的不同偏转角度,使第二固定底板2安装在第一固定底板1不同的第一安装位,第四固定底板安装在第三固定底板不同的第二安装位;所以无需每个偏转角度均开发一个白车身固定装置,从而降低了白车身模拟碰撞试验的开发成本,同时减小了占用的存放空间,安装灵活性也较好。
为了便于加工,第一固定底板1和第三固定底板结构相同,第二固定底板2和第四固定底板结构相同。本发明的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结构相同;第一固定底板1和第三固定底板能够互换使用,第二固定底板2和第四固定底板能够互换使用,只需要加工出两种规格的固定底板,进一步节省了开发成本,同时避免安装混淆。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固定底板1和第三固定底板结构也可不同,第二固定底板2和第四固定底板结构也可不同。
由于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结构相同,为了简化描述,本发明仅对第一固定装置的结构进行描述。
优选的,第一固定底板1上设置有沿圆弧线方向布置的多个第一调节固定结构;第二固定底板2上设置有与第一调节固定结构配合的多个第二调节固定结构,当第二调节固定结构与不同位置的第一调节固定结构配合时形成不同的第一安装位。当第二固定底板2沿着圆弧线方向相对第一固定底板1转动时,单个第二调节固定结构能够与不同位置的第一调节固定结构固定配合,从而利用第一调节固定结构形成不同的第一安装位,使第二固定底板2形成不同的偏转角度。本实施例仅需加工沿圆弧线方向布置的第一调节固定结构即可形成不同的第一安装位,结构简单,降低了开发成本。当然,本发明还可以在第一固定底板1的不同位置加工出多排第一安装位固定结构,根据白车身偏转角度要求,使第二固定底板2固定在相应的第一安装位固定结构,以实现同样的第一固定底板1具有多个第一安装位的效果,本发明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固定底板2靠近第一固定底板1的连接边设置有连接弧形槽23,第二调节固定结构设置在连接弧形槽23的底面上;第一固定底板1具有与连接弧形槽23的弧形侧面配合的连接弧形凸起13,连接弧形凸起13叠放在连接弧形槽23的底面上,第一调节固定结构设置在连接弧形凸起13上。本发明使连接弧形凸起13沿着连接弧形槽23相对转动,从而使第二调节固定结构与不同位置的第一调节固定结构固定配合,进而形成相应的偏转角度,便于找准第二调节固定结构相对第一调节固定结构的位置,简化了操作。可替换的,本发明还可以在第一固定底板1上设置弧形槽,在第二固定底板2上设置弧形凸起。本发明也可以不设置上述连接弧形槽23和连接弧形凸起13,仅通过找准相应位置的调节固定结构来移动第二固定底板2,以实现同样的形成不同偏转角度的效果,本发明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的,第一固定底板1的顶面和第二固定底板2的顶面相平齐,第一固定底板1能够支撑在白车身的底面。本发明利用第一固定底板1和第二固定底板2同时支撑白车身的底面,增加了白车身的支撑面积,提高了白车身滑动的平稳性。当然,上述第一固定底板1的顶面还可以低于第二固定底板2的顶面,仅利用第二固定底板2支撑白车身。第一固定底板1也可以位于白车身的外侧。
如图1所示,第一调节固定结构为第一螺纹孔12,第二调节固定结构为第二螺纹孔22,第一螺纹孔12和第二螺纹孔22通过调节螺栓固定连接。第一螺纹孔12和第二螺纹孔22均为螺纹孔,能够较好地与螺栓配合,保证锁紧强度。具体的,第一螺纹孔12和第二螺纹孔22均为M6螺纹孔。当然,螺纹孔还可以替换为腰型孔,此时使螺栓在同一腰型孔内调节即可实现偏转角度的调整。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调节固定结构和第二调节固定结构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如一个为螺栓,一个为螺栓孔或光孔,同时配合螺母,以实现同样的第一调节固定结构和第二调节固定结构可以固定配合的效果,本发明再次不再一一赘述。
优选的,第二固定底板2相对第一固定底板1每转动一个第一螺纹孔12的位置,偏转角度就增大或减小1°。圆弧线方向上相邻两个第一螺纹孔12形成1°的夹角,试验中可实现第二固定底板2的偏转角度每隔1°逐级自由调节,调节范围广,满足各个开发平台的台车模拟角度测试,优化试验性能,提高测试效率,安装简单、便捷,成本低。当然,上述相邻两个第一螺纹孔12还可以形成1.5°或2°等的夹角。
上述白车身固定装置还包括当第二固定底板2的偏转角度调节好后初步固定第二固定底板2的辅助固定装置,辅助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固定底板2上的两个第一腰型孔;设置在第二固定底板2上的两个压块,压块上设置有第二腰型孔;依次穿过第二腰型孔和第一腰型孔并固定在滑台台面3上的滑台安装孔中的两个辅助固定螺栓,辅助固定螺栓与压块一一对应。由于辅助固定螺栓位于滑台安装孔中,当第二固定底板2的偏转角度发生改变时,旋松的辅助固定螺栓能够在第一腰型孔和第二腰型孔中移动;当调节好第二固定底板2的偏转角度即第二螺纹孔22与相应的第一螺纹孔12对齐后,旋紧辅助固定螺栓,使压块、第二固定底板2和滑台固定在一起,从而初步固定第二固定底板2,便于后续连接第一螺纹孔12和第二螺纹孔22,安装便捷、牢固。本发明也可以不设置上述辅助固定装置,通过人为或者定位第一螺纹孔12和第二螺纹孔22的圆柱销,以实现同样的初步固定第二固定底板2的效果,本发明不再一一赘述。
为了便于测量白车身的偏转角度,即不同第一安装位对应的第二固定底板2的偏转角度,优选的,第二固定底板2具有沿白车身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直边和沿白车身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二直边。这样,通过测量第一直边或者第二直边与滑台长度方向的夹角即可测出白车身的偏转角度,测试操作简单易行。当然,第二固定底板2也可以仅设置第一直边或第二直边,也可以不设置上述第一直边和第二直边,直接测得白车身自身偏转角度。
为了便于第一固定底板1的拆装,第一固定底板1通过多个第一固定螺栓固定在滑台台面3上,第一固定底板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孔11,第一固定螺栓能够连接第一固定孔11与滑台台面3上的滑台安装孔。具体的,第一固定孔11为M16螺纹孔,本发明通过螺纹连接将第一固定底板1固定在滑台台面3上,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当然,上述第一固定底板1还可以焊接在滑台台面3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固定孔11至少为两排,每排第一固定孔11能够与一排滑台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固定底板1的安装强度。当然,上述第一固定孔11也可以为一排。
优选的,第二固定底板2上设置有与白车身的白车身安装孔配合的多个第二固定孔21,第二固定底板2通过多个第二固定螺栓固定白车身,第二固定螺栓能够连接第二固定孔21与白车身安装孔。第二固定孔21具体为M16螺纹孔,通过第二固定螺栓固定白车身,便于拆装,且固定强度较好。当然,第二固定孔21也可以替换为第二固定螺栓,此时利用螺母配合固定第二固定螺栓与白车身安装孔。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固定孔11为沉头孔,第二固定孔21为平头孔。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螺栓为M16沉头螺栓,能够避免第二固定螺栓突出第一固定底板1,从而避免干扰白车身的底部端面;第二固定螺栓固定于平头孔,螺栓头部外露,便于锁紧,当然,第二固定孔21也可以为沉头孔。当第一固定底板1位于白车身外侧时,上述第一固定孔11也可以为平头孔。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安全性能台车,包括滑台和设置在滑台上的白车身固定装置,该白车身固定装置为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白车身固定装置,降低了白车身模拟碰撞试验的开发成本,其优点是由白车身固定装置带来的,具体的请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相关的部分,在此就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白车身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白车身前端的第一固定装置和用于固定所述白车身后端的第二固定装置;
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
用于固定在汽车安全性能台车的滑台台面(3)上的第一固定底板(1),所述第一固定底板(1)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位,
用于固定所述白车身的第二固定底板(2),当所述第二固定底板(2)固定在不同的所述第一安装位时,所述第二固定底板(2)的偏转角度不同;
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
用于固定在所述滑台台面(3)上的第三固定底板,所述第三固定底板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位,
用于固定所述白车身的第四固定底板,当所述第四固定底板固定在不同的所述第二安装位时,所述第四固定底板的偏转角度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底板(1)和所述第三固定底板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固定底板(2)和所述第四固定底板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固定底板(1)的顶面和所述第二固定底板(2)的顶面相平齐,所述第三固定底板的顶面和所述第四固定底板的顶面相平齐,所述第一固定底板(1)和所述第三固定底板能够支撑在所述白车身的底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底板(1)上设置有沿圆弧线方向布置的多个第一调节固定结构;
所述第二固定底板(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调节固定结构配合的多个第二调节固定结构,当所述第二调节固定结构与不同位置的所述第一调节固定结构配合时形成不同的所述第一安装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车身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底板(2)靠近所述第一固定底板(1)的连接边设置有连接弧形槽(23),所述第二调节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连接弧形槽(23)的底面上;
所述第一固定底板(1)具有与所述连接弧形槽(23)的弧形侧面配合的连接弧形凸起(13),所述连接弧形凸起(13)叠放在所述连接弧形槽(23)的底面上,所述第一调节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连接弧形凸起(13)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车身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固定结构为第一螺纹孔(12),所述第二调节固定结构为第二螺纹孔(22),所述第一螺纹孔(12)和所述第二螺纹孔(22)通过调节螺栓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白车身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底板(2)相对所述第一固定底板(1)每转动一个所述第一螺纹孔(12)的位置,偏转角度就增大或减小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所述第二固定底板(2)的偏转角度调节好后初步固定所述第二固定底板(2)的辅助固定装置,所述辅助固定装置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底板(2)上的两个第一腰型孔;
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底板(2)上的两个压块,所述压块上设置有第二腰型孔;
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腰型孔和所述第一腰型孔并固定在所述滑台台面(3)上的滑台安装孔中的两个辅助固定螺栓,所述辅助固定螺栓与所述压块一一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底板(2)具有沿所述白车身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直边和沿所述白车身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二直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底板(1)通过多个第一固定螺栓固定在所述滑台台面(3)上,所述第一固定底板(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孔(11),所述第一固定螺栓能够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孔(11)与所述滑台台面(3)上的滑台安装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白车身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孔(11)至少为两排,每排所述第一固定孔(11)能够与一排所述滑台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白车身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底板(2)上设置有与所述白车身的白车身安装孔配合的多个第二固定孔(21),所述第二固定底板(2)通过多个第二固定螺栓固定所述白车身,所述第二固定螺栓能够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孔(21)与所述白车身安装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白车身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孔(11)为沉头孔,所述第二固定孔(21)为平头孔。
12.一种汽车安全性能台车,包括滑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滑台上的白车身固定装置,所述白车身固定装置为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白车身固定装置。
CN201710861820.3A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白车身固定装置和汽车安全性能台车 Active CN1095405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61820.3A CN109540537B (zh)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白车身固定装置和汽车安全性能台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61820.3A CN109540537B (zh)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白车身固定装置和汽车安全性能台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40537A CN109540537A (zh) 2019-03-29
CN109540537B true CN109540537B (zh) 2021-08-17

Family

ID=65828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61820.3A Active CN109540537B (zh)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白车身固定装置和汽车安全性能台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4053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4722A (zh) * 2012-02-17 2012-07-11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白车身安装座
CN104165744A (zh) * 2013-05-16 2014-11-26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台车碰撞试验的可旋转安装台架
CN204788970U (zh) * 2015-06-25 2015-11-18 重庆延锋江森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h点测试脚踏板角度调节系统
CN106124225A (zh) * 2016-08-19 2016-11-16 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偏转模拟测试结构及其测试方法
JP2017020840A (ja) * 2015-07-08 2017-01-26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スレッド試験装置
CN106596143A (zh) * 2016-12-12 2017-04-26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道路冲击试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4722A (zh) * 2012-02-17 2012-07-11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白车身安装座
CN104165744A (zh) * 2013-05-16 2014-11-26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台车碰撞试验的可旋转安装台架
CN204788970U (zh) * 2015-06-25 2015-11-18 重庆延锋江森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h点测试脚踏板角度调节系统
JP2017020840A (ja) * 2015-07-08 2017-01-26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スレッド試験装置
CN106124225A (zh) * 2016-08-19 2016-11-16 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偏转模拟测试结构及其测试方法
CN106596143A (zh) * 2016-12-12 2017-04-26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道路冲击试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40537A (zh) 2019-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3397B (zh) 碰撞试验台车
US20070178369A1 (en) Tiered battery cabinet
US8978310B2 (en) Staging system and method
AU2018334897A1 (en) Positioning connection device and building module device
US20120000874A1 (en) Modular truss system with six-way connector boxes
CN109540537B (zh) 一种白车身固定装置和汽车安全性能台车
US6988704B2 (en) Base frame for use with a base st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CN204145960U (zh) 拼装式机柜
US10450747B2 (en) Support system and system of connection elements for connecting supports
CN103780197A (zh) 太阳能模组支架组合
CN204552398U (zh) 一种翻转式门轴机构
CN210567051U (zh) 一种支腿调平机构
CN210141458U (zh) 测试支架及系统
CN205044673U (zh) 固定支架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CN211396003U (zh) 立体停车库立柱连接装置
CN105784385A (zh) 一种车辆碰撞试验的壁障固定装置
CN113135200A (zh) 载具阶梯及相关安装方法
CN108061084B (zh) 安装装置和纸箱流动床
GB2597967A (en) A bracket for mounting a balcony on a wall
CN102515007B (zh) 自动扶梯扶手带涨紧托辊连接件安装用定位装置和方法
CN111348548A (zh) 一种电动单梁起重机用端梁缓冲装置
RU2754970C1 (ru) Кронштейн крана
CN220317028U (zh) 一种电梯地坎铺设限位结构
CN219509966U (zh) 一种可多段式拼接的组合型铝型材
CN219458359U (zh) 组合柜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